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为什么产出超过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就会不断上升,结合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得出结论

2023-07-12 10:07:17
共1条回复
真颛
既然实际产出高于充分就业是的产出水平,说明这是一种短期的经济现象:
1、奥肯定律是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并不能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当然,可以知道的一点是:这个时期是经济的繁荣时期,物价上涨也没什么奇怪的了。
2、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方程: π=π*-ε(u-u*)
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u*为自然失业率,u为失业率
当产出水平超过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时,说明社会的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所以有-ε(u-u*) 大于0,那么通货膨胀率就大于0了,既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涨。

相关推荐

奥肯定律(Okuns law)

【答案】:奥肯定律指表示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经验统计规律,由美国经济学家A.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其主要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失业率的上升。如果政府想让失业率下降,那么,该经济社会的实际GDP的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的增长。根据奥肯的研究,在美国,失业率每下降1%,实际国民收入增长2%。但应该指出的是:第一,这一定律表明了失业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第二,两者的数量关系1:2是一个平均数。在不同的时期,这一比率并不完全相同。第三,这一规律适用于经济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的情况。在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时,这一规律所表示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要弱得多,一般估算是1:0.76。
2023-07-12 01:37:501

奥肯定律的计算公式和详解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奥肯定律(Okun"s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4%。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因为,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2023-07-12 01:37:591

奥肯定律公式的详细解释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 -潜在GDP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面对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如果失业率不变,实际GDP的增长率为0(前面答案增长3%);如果失业率上升2%,实际GDP增长会下降4%(前面答案是下降1%);如果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增长为2%(前面答案是增长5%)。这些答案与前面的答案完全不同,显然是不对的。可见,研究实际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必须根据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是快还是慢,以及快多少和慢多少,决不能只根据实际GDP增长,而置潜在GDP增长于不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7-12 01:38:303

什么是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output ga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扩展资料对策建议一、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服务业为主来带动需求。对于传统产业,一是要积极扶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推动这两个能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扩大就业。二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延长产品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要加速制造业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对于服务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事实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对长期经济发展和解决长期就业问题有着治根治本的作用。第三产业是就业增长弹性最大、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二、适合国情面对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三、民营经济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三非”就业。首先,要培育非公有制企业,它可以为消化大量的国有企业富余劳动力创造环境。2001年中国平均每天就有40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民营企业实现再就业。其次,提倡非正规就业。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非正规就业是指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随着市场导向机制的建立,非正规就业比例逐步上升是一种必然趋势,承认非正规就业将有助于再就业问题的解决。第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四、密集型产业发挥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根据要素禀赋学说,一国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应生产和出口该国资源相对丰富的产品,进口资源相对稀缺的产品。中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特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发展国际市场所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出口应成为中国现阶段出口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可以增加资本积累,在就业压力逐步缓和时,再逐步转到重点引进和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7-12 01:38:467

怎么理解奥肯定律所解释的产业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主要是用来表示经济周期理论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国民收入)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奥肯定律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来推测GDP的变动。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服务业为主来带动需求。对于传统产业:一是要积极扶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推动这两个能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扩大就业。二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延长产品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要加速制造业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对于服务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
2023-07-12 01:39:071

怎么理解奥肯定律所解释的失业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法律分析:1.奥肯定律主要是用来表示经济周期理论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专为: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属点,实际GDP(国民收入)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2.奥肯定律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来推测GDP的变动。法律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 第二条 劳动者求职与就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的职业中介机构从事就业服务活动,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用人单位,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招用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023-07-12 01:39:231

奥肯定理说明了

奥肯定理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output ga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2023-07-12 01:39:322

奥肯定律反映的是

奥肯定律反映的是事物解释时应该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奥肯定律是由14世纪英国哲学家威廉·奥肯提出的一种哲学原则,认为:在解释事物时,假设的假设应尽量减少。因此,它反映的是对事物解释时应该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
2023-07-12 01:39:401

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 )。

【答案】:A本题考查奥肯定律。奥肯定律用公式表示为:(y-y*)÷y*=-2×(u-u*)。易错点:请注意看清楚选项,A选项是-2,B选项是2。
2023-07-12 01:39:591

根据奥肯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B美国经济学家阿瑟 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美国的产出与失业之问的一个数量相关关系,即奥肯定律或奥肯法则。奥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出了一个结论:相对于潜在的GDP,即一个经济体在充分就业状态下所能实现的GDP,实际GDP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1个百分点。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即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实际GDP就会相对于潜在GDP下降2个百分点。即失业率和实际GDP存在负相关关系,选项B正确。
2023-07-12 01:40:061

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分别论证的是什么?有何含义?

两个都是负相关的函数.菲利普曲线从通胀的角度看,奥肯从GDP的角度看,实际上方向是一致的实际上,这两个函数存在一个交叉的结点,即通胀和GDP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弱通胀会给GDP带来一定的动力,1%-2%左右为宜,高了GDP增长也高,但风险同时加大,到了5%,投资泡沫以及债务负担会对经济稳定带来弊端.如果泡沫破裂,这个失业就很严重了,面积太大,复苏也很艰难.因此,致力发展和管理通胀问题是经济学永远的核心问题,是二元对立的永恒矛盾体.
2023-07-12 01:40:141

奥肯定律说明什么道理?

奥克定律是说失业率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成负相关。这是失业的危害,导致产出和收入减少。从中可知,要想使失业率下降,必须有实际GDP增速大于潜在GDP的增速。
2023-07-12 01:40:232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 )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答案】:C此题考查奥肯定律的概念。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2023-07-12 01:40:301

为什么"奥肯定律"在中国失灵

因为奥肯定律本来就是一个经验定律,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铁律。当然,在中国,失业和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负相关,不过,不是奥肯定律所反映的那样,而是一个另外不同的数值。不是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或经济不成熟就不遵循奥肯定率,而是中国的经验数据得出不同于奥肯定律的新的定律。而且,这个定律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才具有稳定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会有变动和调整。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经济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规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以“苏南模式”著称全国的江苏省,近来交出了一份鼓舞人心的发展“成绩单”:据权威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2.85亿元,同比增长14.5%,高于今年一季度0.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在就业方面,今年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截止6月末为3.52%,比上年末和一季度又分别下降0.38和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尽管如此,江苏省仍然存在高增长、低就业现象。今年江苏的就业弹性系数还没有统计出来,估计其就业弹性系数同1980末和1990年代初相比,仍然偏小。这在全国也是普遍现象。”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这样评价江苏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  产业结构优化 就业率下降  从上半年的发展势头看,江苏经济今年似乎没有理由不保持快速增长,笑傲全国。在今年6月19日举办的2005上半年江苏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与会的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共同对江苏经济发展环境和趋势把脉问诊,并一致判断、预测:虽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江苏经济全年仍将在13%-14%的增长区间高位运行。  经济高速增长是好事,但江苏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就业弹性系数却未呈现上升趋势。“江苏省2004年的GDP增长14.9%,就业弹性系数为0.02,相比2001-2003年的0.03,就业弹性系数是小了一些。”江苏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刘兴远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  就业弹性系数是从业人数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即GDP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系数越大,吸收劳动力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虽然理论上说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从江苏的实际情况看,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就是例证。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江苏省就业弹性系数及三次产业就业弹性系数均长期下降(1981-1985年就业弹性系数为0.23,1986-1990为0.18,1991-1995为0.04,1996-2000为0.01,2001-2003 为0.03 )。在正常情况下,GDP的增长与就业增长应该是同步的,为什么江苏的经济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  “江苏就业弹性系数降低是正常现象。这些年江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类似化工、建材、医药、电子信息等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在增多,逐步替代了原来的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虽然投入了同样的资金,能够吸纳的劳动力却减少了,就业弹性系数就会下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曾芳教授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资本密集产业的增加,使得原来要5个人干的活,现在只需要1至2个人干,就业弹性系数难免下降。此外,第三产业和城市化发展不足,也是形成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江苏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刘兴远向《中国经济周刊》谈了自己的看法。  专家支招:城市扩张和产业规模都需要  “劳动力需求的水平,在动态意义上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制约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这就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著名的“奥肯定律”。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他还认为,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5,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5%左右。  从江苏的实际情况分析,就业的弹性系数在降低,城市新增就业岗位的供给减缓,似乎出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不能同时带来就业相应扩大的“奥肯悖论”现象。  其实,这种现象不只是在江苏,在整个中国都存在。相关资料显示,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年平均达到9.4% ,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1985-1990年,全国 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全国 GDP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全国 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我国 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的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了变异。  那么,面对在中国出现了变异的奥肯定律,如何使经济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也能带来高就业?  “对周期性失业,要通过经济增长来促进;对产业结构调整、改革等形成的失业,要靠更健全的劳动力市场,政府在这方面要提供更多的公共信息,提供更多的培训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向《中国经济周刊》阐述解决失业问题之道时指出政府职能不可或缺。  “在国有企业吸纳劳动力下降的情况下,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我们的研究证明,民营企业虽然不大,但对就业的贡献却不小。大企业多的地方,就业并不见得很好,人均收入也不一定很高。”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赵晓为解决就业开出了一剂药方。  “解决就业问题应该依赖非正规国有经济部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服务业发展门槛很低,但是效益很好。社会应该给这些服务业部门创造一个免税的环境空间。”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小广研究员如是说。  多年从事区域经济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牛凤瑞从专业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理论上解决就业问题要发展第三产业,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市化发展这个平台,没有城市化的发展,没有城市规模的扩张,就没有第三产业的规模需求。而只有需求才能催生产业的发展,从而解决就业问题。”
2023-07-12 01:40:382

菲利普斯曲线与奥肯定律的关系? 简答,最好能分条概述,

两个都是负相关的函数. 菲利普曲线从通胀的角度看,奥肯从GDP的角度看,实际上方向是一致的 实际上,这两个函数存在一个交叉的结点,即通胀和GDP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弱通胀会给GDP带来一定的动力,1%-2%左右为宜,高了GDP增长也高,但风险同时加大,到了5%,投资泡沫以及债务负担会对经济稳定带来弊端.如果泡沫破裂,这个失业就很严重了,面积太大,复苏也很艰难.因此,致力发展和管理通胀问题是经济学永远的核心问题,是二元对立的永恒矛盾体.
2023-07-12 01:40:451

奥肯法则的定义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奥肯法则:失业率每高于自然事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快的增长,以防止事业率的上升. 奥肯的原始论文,Okun,A.M. (1962) ‘Potential GNP: Its Measurement and Significance." 它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是分析宏观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基本工具,但是直接形式的奥肯法则在中国并不成立,一般人将之归于中国的失业数据统计不准确,从而需要利用奥肯法则与菲利普斯曲线对之进行变形而间接研究。由于对奥肯法则理解得不准确,导致在变形的过程中产生严重的错误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这种理解错误不仅初学者容易犯,这种错误在中国经济学界都是很严重的,包括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并且可以说到现在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下面我说明为什么人大高鸿业与吴汉洪的两种解释是正确的,也是等价的,而江财何建春的解释是错误的。 奥肯法则本质上是一个经验法则,而且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中最为有用的经验法则之一,但也是有理论根据的。这可以从一个简单的生产函数出发:Y=aN,其中Y表示产出,a表示劳动生产率,N表示就业人数。用带时间t下标表示实际值,而用带n下标表示潜在值。并用L表示全部劳动力,U表示失业人数,并有N=L-U,将之代入生产函数,有:Y=a(L-U),实际值产出除以潜在产出得:Yt/Yn=at(Lt-Ut)/[at(Lt-Un)]=(1-ut)/(1-un),两边同时减去1,得:(Yt-Yn)/Yn=-[1/(1-un)](ut-un),其中ut=Ut/Lt,un=Un/Lt,分别表示实际失业率和自然失业率。通常在短期假定un是一个常数,而且1/(1-un)接近于1,因此可得:(Yt-Yn)/Yn=-(ut-un),但是由于现实中失业的变化并不是与产出的变化完全一一对应(对此可参见布兰查德的详细说明),由于奥肯法则是一个经验法则,产出与失业率之间的系数不可能是1,而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奥肯法则的准确形式应该是:ut-un=-β[(Yt-Yn)/Yn],其中β>0。因此:“奥肯定律:如果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则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约3%”是对的。即β=1/3,这是针对美国的情况,其实各国是很不相同的,在中国则更值得深入研究,因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明显。 另外一个解释: 假定un是常数,Yn是变量,对ut-un=-β[(Yt-Yn)/Yn]求时间的微分,得:△ut=-β(Yt/Yn)(△Yt/Yt-△Yn/Yn),其中△表示差分符号,比如△ut=ut-u(t-1),△Yt/Yt即是实际增长率,△Yn/Yn即为潜在增长率,潜在增长率表示由于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而导致的增长率,在短期通常也假定为一个常数,比如3%。这是就吴汉洪的解释,即“失业率变动=-1/2(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即当实际GDP增长率为3%时,失业率保持不变”,不过认为β=1/2。
2023-07-12 01:40:531

奥肯定律的详细说明

宏观经济政策有四个主要目标:低失业率、价格水平稳定、长期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这四个目标如何实现以及他们之间有什么定性或定量关系,是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重大问题。有的书中对这些数量关系作了估计。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A.Dornbusch)等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第八版129页有如下论述:如通货膨胀预期不变,通货膨胀率减少1个百分点,失业率会增长2个百分点。失业率增加2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因而,通货膨胀率减少1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当然,这些数量关系不一定准确,而且,因时间、地点、条件不同而有差异。但是,这些数量关系,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确实有重要作用,需要认真地加以探索。大家知道,在这方面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是菲利普斯曲线。这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A.W.Phillps)首先提出的。它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从菲利普斯曲线的斜率可以估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数量关系。二是奥肯定律。奥肯(A.M.Okun)是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曾任约翰逊总统时期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他为了使总统、国会和公众相信,如果把失业率从7%降到4%,会使全国经济受益匪浅,便根据统计资料估算,由于降低失业率而带来的实际GDP的增加数额,结果产生了著名的奥肯定律。这个定律是宏观经济学中最可靠的经验定律之一。什么是奥肯定律?萨谬尔森(P.A.Samuelsm)和诺德豪斯(W.D.Nordhaus)合著的《经济学》第16版第456页作了确切表述:按照奥肯定律,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GDP是指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是市场价值之和。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所谓充分就业,是指所有愿意在现行工资下工作的人都就业。就美国来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当失业率为5.5%时,就算充分就业。潜在GDP是由一国经济的生产能力决定的。生产能力又决定于可获得的资源(劳动、资本、土地等)和技术效率。潜在GDP趋于缓慢而稳定的增长,而实际GDP则在经济周期中波动很大,往往与潜在GDP出现背离。在经济衰退时期,实际GDP低于潜在GD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GDP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GDP。按照奥肯定律,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应当着重指出,奥肯定律论述的失业率与GDP的数量关系是失业率变动与潜在GDP增长率减实际GDP增长率这个差额的数量关系。可列出公式如下:失业率的变动=—1/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已知:潜在GDP增长率为3%,当实际GDP增长率为3%,这两个增长率的差额为0时,失业率保持不变;当实际GDP增长率为5%,比潜在GDP增长率大2%时,失业率会下降1%;当实际GDP增长率为—1%,比潜在GDP增长率小4%时,失业率会上升2%。上式是从实际GDP增长率与潜在GDP增长率的差额求出失业率的变动,我们也可用下式从失业率的变动求实际GDP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3%—2*失业率的变动如果失业率保持不变,实际GDP增长率为3%,如果失业率上升2%,实际GDP增长率为—1%,即下降1%;如果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增长率为5%。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宏观经济学书籍中,把奥肯定律表述为:失业率变动与实际GDP增长率的数量关系。如前面引用的多恩布什等所著的宏观经济学第八版129页提到:按照奥肯定律,失业率增加两个百分点,GDP会减少4%。又如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著《经济学》第二版835页(中译本下册758页):“根据奥肯的研究,失业率每下降1%,产品增加3%。现在,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认为,产品增加的比例大于就业,尽管没有奥肯说的那么大。现在的估算预测,失业率每增加1%,产出将相应减少2—2.5%。”他们这样表述奥肯定律,也许是为了行文简练。但是,只谈实际产出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而不联系到潜在产出的增长,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如果把潜在产出增长排除在外,则前面提到的从失业率的变动求GDP增长率的公式可简化如下:实际GDP增长率=—2*失业率的变动按照这个公式,如果失业率不变,实际GDP的增长率为0(前面答案增长3%);如果失业率上升2%,实际GDP增长会下降4%(前面答案是下降1%);如果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增长为2%(前面答案是增长5%)。这些答案与前面的答案完全不同,显然是不对的。可见,研究实际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必须根据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是快还是慢,以及快多少和慢多少,决不能只根据实际GDP增长,而置潜在GDP增长于不顾。在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中,怎样考虑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呢?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就业形势将持续严峻,主要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很大,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长期以来始终对就业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个客观现实面前,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因此,研究中国的失业率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就显得特别重要。据报刊报道,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如下几种:一是计算GDP增加1%,可以增加多少个就业岗位。如有人根据统计数字,1991年到1998年7年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11.2%,非农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增加1400万人。7年累计增加9805万人。GDP每增加1%,可以为非农业提供125万个新的就业岗位。二是计算就业产出弹性,即GDP增加1%,将使就业增加百分之几。现在中国就业产出弹性有稳步下降趋势。进入1990年后,基本上在0.1上下徘徊。1992年最低为0.082,1991年最高为0.151。还有是计算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有的经济学者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当GDP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时,GDP每增加1%,失业率降低两个百分点。第三种研究的思路较好。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奥肯定律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国的失业率与GDP增长的数量关系问题,还有待于解决,我认为关键在于要准确理解奥肯定律。最后,我们讨论与奥肯定律有关的两个理论问题。—是奥肯定律与隐性失业。当经济由峰顶转入衰退时,失业增加,就业减少,GDP减少。按照奥肯定律,失业率每增加1%,就业减少1%,GDP减少2%。GDP减少的百分比大于就业减少的百分比。就企业来说,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产量减少与就业减少似乎应当是同比例的,产量减少2%,企业应解雇员工2%。但实际上,解雇员工往往少于2%。这是因为,企业感到雇用和培训员工的费用很高,产量减少时解雇员工,产量增加时再招收员工,损失太大。而且,企业还担心被解雇的员工会到其他企业工作,将来需要时招不回来。所以,在需求下降,产量减少时,企业宁可让一部分多余的员工留在工作岗位上暂时休闲。这些员工虽然未失业,但实际上并不干活,与失业员工一样,被称为隐性失业。二是奥肯定律与收益递减规律。这个规律是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按照这个规律,在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机械等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单位劳动所能作用的其他要素越来越少,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就是说,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小于就业量增加的百分比。而按照奥肯定律,当经济走出衰退,由谷底转入扩张时,失业减少,就业增加,GDP增加。失业减少1%,就业增加1%,GDP增加2%。GDP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就业增加的百分比。这样,奥肯定律似乎与收益递减规律相矛盾。其实不然,如前所述,在经济衰退时,企业有隐性失业,有不少员工在岗位上并不干活。当经济走出衰退,转入扩张时,需求增加。这些隐性失业者可以更充分地干活。这是使产出增加的百分比大于就业增加的百分比的奥秘所在。
2023-07-12 01:41:011

奥肯特定理和主要特征和政策含义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他说明刺激就业对刺激经济的影响非常大,当经济衰退的时候,政府的刺激计划应当偏向于能刺激就业的政策!
2023-07-12 01:41:151

奥肯定律是指(  )。

【答案】:D奥肯定律是指失业率变动与GDP缺口之间存在反向变动的关系。
2023-07-12 01:41:341

怎么理解奥肯定律解释的失业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法律分析:奥肯定律的观点是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制约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我国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是一种对失业人员生活保障的制度。法律依据:《失业保险条例》第一条 为了保障失业人员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促进其再就业,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失业保险费。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失业人员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本条所称城镇企业,是指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他城镇企业。
2023-07-12 01:41:411

奥肯定理说明了()。

【答案】:A奥肯定律是指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也即总产出和失业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故A项正确、B项错误;失业率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是由菲利普斯曲线反映的,故CD错误。所以答案选A。
2023-07-12 01:41:481

“奥肯定律”表明的关系是( )。

【答案】:C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即GDP每上升2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降1个百分点。
2023-07-12 01:41:551

菲利普斯曲线与奥肯定律的关系?

既然实际产出高于充分就业是的产出水平,说明这是一种短期的经济现象:1、奥肯定律是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这个理论并不能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当然,可以知道的一点是:这个时期是经济的繁荣时期,物价上涨也没什么奇怪的了。2、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方程:π=π*-ε(u-u*)π*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u*为自然失业率,u为失业率当产出水平超过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时,说明社会的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所以有-ε(u-u*)大于0,那么通货膨胀率就大于0了,既表现为物价水平的上涨。
2023-07-12 01:42:042

关于奥肯定律的含义和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奥肯定律揭示了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

【答案】:BC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
2023-07-12 01:42:111

奥肯定律为什么不是一比一

1、奥肯定律说明的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2、奥肯定律是指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反而言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2023-07-12 01:42:181

奥肯定律是怎样解释国民收入与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

1.奥肯定律主要是用来表示经济周期理论中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其内容为: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国民收入)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2.奥肯定律描述了实际GDP的短期变动与失业率变动的联系。根据奥肯定律,可以通过失业率的变动来推测GDP的变动。3.你可以去百度百科看下,上面有非常详细的解释,把链接给你:http://baike.baidu.com/view/40668.htm
2023-07-12 01:42:333

奥肯定里适用于所有国家

奥肯定律适用于所有国家介绍如下:奥肯定律适用于所有国家是错误的。因为奥肯定律本来就是一个经验定律,是根据美国的数据得出的结果,不是一个铁律。当然,在中国,失业和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负相关,不过,不是奥肯定律所反映的那样,而是一个另外不同的数值。不是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或经济不成熟就不遵循奥肯定率,而是中国的经验数据得出不同于奥肯定律的新的定律。而且,这个定律只是在一定时期内才具有稳定性,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会有变动和调整。奥肯定律就是有关实际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u2022;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按照奥肯定律所估计统计结果,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2023-07-12 01:43:031

奥肯定理适用于所有国家,是否正确?

【错误】奥肯所提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之间的具体数量关系只是对美国经济所做的描述,而且是特定一段历史时期的描述,不仅其他国家未必与之相同,而且今日美国的经济也未必仍然依照原有轨迹继续运行。因此,奥肯定律的意义在于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而不在于其所提供的具体数值。
2023-07-12 01:43:251

关于奥肯定律的计算题

设实际产出为Y,充分就业产出为Yf,需要增长速度为x. 由奥肯定律(Y-Yf)/Yf=-3(7%-5%),得Yf=Y/0.94 实现充分就业:Y(1+x)^2=Y/0.94(1+2%)^2 得x=0.052
2023-07-12 01:43:331

(2020年真题)关于奥肯定律的内容和政策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

【答案】:B、C、E奥肯定律所提出的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具体数量相关关系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差别更大(AD错误,B正确)。但是,这一定律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E正确)。其政策含义就是,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增加就业或降低失业的主要途径(C正确)。
2023-07-12 01:43:401

奥肯定律、非自愿失业、GNP、GDP、IS曲线、LM曲线、货币政策、国际收支、NI、名词解释?

奥肯定律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非自愿性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 业
2023-07-12 01:43:5011

奥肯定律在新冠疫情中的体现

失业率每升高1%,实际GDP就下降2%,反之失业率下降1%,GDP上升2%。新冠疫情中在奥肯提出的定律中提现的是失业率每升高1%,实际GDP就下降2%,反之失业率下降1%,GDP上升2%。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
2023-07-12 01:44:121

自然律假说提出,在长期中,无论通货膨胀如何,失业都要回到自然率

1、你搞混了自然律假设与奥肯定律的区别。题目的表述是奥肯定律的内容(建议你查一下奥肯定律)。2、自然率假说,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的幅度取决于实际通货膨胀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两者之间的差距。若前者大于后者,就业率就大于自然率;反之亦然。当就业率处于自然率水平时,既不会产生通货膨胀,也不会产生通货紧缩。
2023-07-12 01:44:212

根据奥肯定律,实际经济增长率每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个百分点,则失业率会(  )。

【答案】:A奥肯定律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实际GDP增长率每高于潜在GDP增长率1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下降0.5个百分点。用公式表示为:△μ=-0.5(G-GC),其中,△μ为失业率的变动率,0.5为参数,G和GC分别代表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
2023-07-12 01:44:291

根据奥肯定律,政府应当把( )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答案】:A本题考查奥肯定律的政策含义,奥肯定律重要的政策含义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2023-07-12 01:44:361

奥肯定律的计算问题

实际失业率为7%.(1) 若该国潜在GNP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根据奥肯定律,要想使该国在两年内实现充分就业,该国经济每年应以多快速度增长?
2023-07-12 01:44:451

奥肯定律描述了( )和( )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描述了实际GDP百分比变动与失业率百分比变动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奥肯定律(Okun"s 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潜在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4%。
2023-07-12 01:45:031

奥肯定律的计算公式和详解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潜在GDP增长率=-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按照奥肯定律,可以相当准确地预测失业率。例如,美国1979—1982年经济滞涨时期,GDP没有增长,而潜在GDP每年增长3%,3年共增长9%。根据奥肯定律,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2%,失业率会上升1个百分点。当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低9%时,失业率会上升4.5%。已知1979年失业率为5.8%,则1982年失业率应为10.3%(5.8%+4.5%)。根据官方统计,1982年实际失业率为9.7%。与预测的失业率10.3%相当接近。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7-12 01:45:274

奥肯定律名词解释

奥肯定律名词解释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潜在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对策建议1、要积极扶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推动这两个能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扩大就业。2、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延长产品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3、要加速制造业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对于服务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4、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7-12 01:45:461

什么是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Okun"s Law: 奥肯定律就是有关实际增长率和失业率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u2022;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按照奥肯定律所估计统计结果,实际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半个百分点。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2023-07-12 01:46:025

奥肯定律名词解释是什么?

奥肯定律的名词解释是:奥肯定律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应用实践: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非线性动态关联研究就是用奥肯定律来做的。对非线性形式奥肯方程的系数估计,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对失业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处于衰退期,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负,即经济增长对就业有拉动作用,但是拉动系数较小。在经济处于扩张期,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正,即经济增长对就业不但没有拉动作用,反而有抑制作用。
2023-07-12 01:46:201

奥肯定律公式的详细解释

奥肯定律最初提出来时,美国的数据表明该系数为3。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结构发生改变,现在的数据表明该系数演变为2。宏观模型中的系数是由统计数据决定的,无关理论本身,所以不必争论过多。两个公式如下:(1)(潜在GDP-实际GDP)/潜在GDP=2*(实际失业率-自然失业率)(2)实际GDP增长率 -潜在GDP增长率= -2*实际失业率的改变量公式(2)和教材的表述略有差别,作了移项处理,目的是和公式(1)的对比更清楚。扩展资料:面对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如果失业率不变,实际GDP的增长率为0(前面答案增长3%);如果失业率上升2%,实际GDP增长会下降4%(前面答案是下降1%);如果失业率下降1%,实际GDP增长为2%(前面答案是增长5%)。这些答案与前面的答案完全不同,显然是不对的。可见,研究实际GDP增长与失业率变动的关系,必须根据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是快还是慢,以及快多少和慢多少,决不能只根据实际GDP增长,而置潜在GDP增长于不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奥肯定律
2023-07-12 01:46:391

奥肯定律说明什么道理?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
2023-07-12 01:46:531

如何认识奥肯定律?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奥肯定律(Okun"s 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它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NP就比潜在GNP低6%。
2023-07-12 01:47:022

“奥肯定律”阐述的含义?

奥肯定律的含义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经济法则,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61;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尽管奥肯定律是对美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间长期内在关系的一种表述,但却具有普遍的意义。  理论解释  就业水平取决于社会总产出。社会总产出越多,其所要求的劳动力投入也就越多。  具体说,失业率每高于自然事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2023-07-12 01:47:111

经济学上,什么是“奥肯定律”呢

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N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NP便低于潜在GNP3%。
2023-07-12 01:47:171

什么是奥肯定理

劳动力需求的水平,在动态意义上主要决定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会直接制约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持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他于1962年提出了著名的“奥肯定律”。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二者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他还认为,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左右。奥肯定律在国内外得到普遍的认同。<a href="http://jeepy.cn/guwen/" target="_blank"><span>古文名句</span></a><a href="http://jeepy.cn/wenyan/" target="_blank"><span>文言文</span></a><a href="http://jeepy.cn/lizhi/" target="_blank"><span>励志人生</span></a> <a href="http://jeepy.cn/zuowen/">作文</a> <a href="http://jeepy.cn/fanwen/">范文</a> <a href="http://jeepy.cn/guwen/" target="_blank"><span>古文名句</span></a><a href="http://jeepy.cn/wenyan/" target="_blank"><span>文言文</span></a><a href="http://jeepy.cn/lizhi/" target="_blank"><span>励志人生</span></a> <a href="http://jeepy.cn/zuowen/">作文</a> <a href="http://jeepy.cn/fanwen/">范文</a> <a href="http://jeepy.cn/guwen/" target="_blank"><span>古文名句</span></a><a href="http://jeepy.cn/wenyan/" target="_blank"><span>文言文</span></a><a href="http://jeepy.cn/lizhi/" target="_blank"><span>励志人生</span></a> <a href="http://jeepy.cn/zuowen/">作文</a> <a href="http://jeepy.cn/fanwen/">范文</a>奥肯定律(Okun"s law)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用来近似地描述失业率和实际GDP之间的交替关系。其内容是,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实际GDP便低于潜在GDP2%。例如,假定失业率为8%,比自然失业率高2%,那么按照奥肯定律,实际GDP就比潜在GDP低4%。 <a href="http://jeepy.cn/guwen/" target="_blank"><span>古文名句</span></a><a href="http://jeepy.cn/wenyan/" target="_blank"><span>文言文</span></a><a href="http://jeepy.cn/lizhi/" target="_blank"><span>励志人生</span></a> <a href="http://jeepy.cn/zuowen/">作文</a> <a href="http://jeepy.cn/fanwen/">范文</a> <a href="http://jeepy.cn/guwen/" target="_blank"><span>古文名句</span></a><a href="http://jeepy.cn/wenyan/" target="_blank"><span>文言文</span></a><a href="http://jeepy.cn/lizhi/" target="_blank"><span>励志人生</span></a> <a href="http://jeepy.cn/zuowen/">作文</a> <a href="http://jeepy.cn/fanwen/">范文</a> <a href="http://jeepy.cn/guwen/" target="_blank"><span>古文名句</span></a><a href="http://jeepy.cn/wenyan/" target="_blank"><span>文言文</span></a><a href="http://jeepy.cn/lizhi/" target="_blank"><span>励志人生</span></a> <a href="http://jeepy.cn/zuowen/">作文</a> <a href="http://jeepy.cn/fanwen/">范文</a> <a href="http://jeepy.cn/guwen/" target="_blank"><span>古文名句</span></a><a href="http://jeepy.cn/wenyan/" target="_blank"><span>文言文</span></a><a href="http://jeepy.cn/lizhi/" target="_blank"><span>励志人生</span></a> <a href="http://jeepy.cn/zuowen/">作文</a> <a href="http://jeepy.cn/fanwen/">范文</a>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保持了较高速度的增长率,年平均达到9.4%,但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长。1985—1990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89%,同期就业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61%;1991—1995年,中国GDP平均增长率为11.56%,同期就业人口年增长率为1.23%;1996—1999年,中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8.30%,同期就业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96%。数据显示,199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与前期相比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奥肯定律在中国出现变异。奥肯定率变异的原因分析首中国GDP近年变化图中国GDP近年变化图先,中国经济距离长期的良性发展还有一定差距。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增长优先论”,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飞速增长的势头,但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表现在GDP的大幅增长,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经济全面发展。因为经济发展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加,还意味着随着产出增加而出现的投入与产出在结构上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经济制度和运行机制变化在内的经济进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这段时期,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随着GDP的增长而得到全面解决,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还相当大;第三产业的比重和同阶段的发达国家相比比重偏低;国有企业的诸多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劳动力教育和培训水平还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就业压力其次,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了当前的就业压力。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普遍存在冗员数量庞大、效率低下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改革中,相当多的人员离岗或下岗,但由于这些被释放出的劳动力普遍年龄偏大,所拥有的技能有限,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而经济增长对过剩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又远小于市场供给,导致相当多的人员在下岗后不能重新就业。因此反映在统计中的数据是国有企业效率得到提高,盈利能力增强,GDP逐年增长,但失业率却处于上升趋势。劳动力转移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图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变化图再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是另一原因。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有4.5亿,剩余劳动力有近两亿人,每年有1000余万人转入城镇现代部门就业,而这些就业人员一般没有列入到统计中的从业人数中去,但占据了计入统计中的城镇需就业、再就业人员的岗位,使得这些年尽管经济增长较快,但城镇登记失业率却在不断上升。对策建议编辑调整产业结构1、调整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发展服务业为主来带动需求。对于传统产业,一是要积极扶持支柱性产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推动这两个能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健康发展,以扩大就业;二是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深加工附加值,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延长产品链,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是要加速制造业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的重组。对于服务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事实上,大力发展服务业,对长期经济发展和解决长期就业问题有着治根治本的作用。第三产业是就业增长弹性最大、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适合国情2、面对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相对稀缺的资本资源,在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要特别注意劳动密集、资本密集及技术密集产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程度相对较高、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能力适中的产业,增加产业中的劳动含量,提高劳动投入的贡献率。民营经济3、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三非”就业。首先,要培育非公有制企业,它可以为消化大量的国有企业富余劳动力创造环境。2001年中国平均每天就有4000多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民营企业实现再就业。其次,提倡非正规就业。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非正规就业是指未签订劳动合同、无法建立或暂无条件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一种就业形式。随着市场导向机制的建立,非正规就业比例逐步上升是一种必然趋势,承认非正规就业将有助于再就业问题的解决。第三,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密集型产业4、发挥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根据要素禀赋学说,一国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应生产和出口该国资源相对丰富的产品,进口资源相对稀缺的产品。中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特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发展国际市场所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出口应成为中国现阶段出口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可以增加资本积累,在就业压力逐步缓和时,再逐步转到重点引进和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达到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应用实践编辑中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非线性动态关联研究就是用奥肯定律来做的。对非线性形式奥肯方程的系数估计,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对失业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在经济处于衰退期,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负,即经济增长对就业有拉动作用,但是拉动系数较小。在经济处于扩张期,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正,即经济增长对就业不但没有拉动作用,反而有抑制作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技术的进步究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导致大量失业?1990年皮萨里德斯(Pissarides)的研究表明,如果生产力的增长涉及各行各业与所有企业,最终必然增加就业,其原因是各企业会在生产力迅速增长时投入更多的劳动力以适应资本投入的需求。然而,经济历史的发展表明,技术进步并不能同时在各行各业和所有企业同等程度地提高生产力,相反,有些行业生产力提高快,有些行业生产力提高慢。这样技术进步一方面创造出一些新的职位,另一方面又摧毁一些职位。只要技术创新,就会通过自动化、知识技能老化,以及与创造性毁灭相联系的破产危险等方式引起就业下降。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Aghion)与彼得.霍依特(PeterHowitt)在《内生增长理论》中构造了一个模型。其中,u为失业率,为生产单位的生命期,g为经济(或生产率)增长率,p(v)为工作岗位的匹配速度。也揭示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可能的正相关关系。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新兴产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较大,经济增长较快,对就业的需求较少。在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性产业,引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远远小于对劳动力的排挤作用。而在经济扩张期,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都快速增长的时期,技术进步的创造性毁灭作用远远大于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所以表现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经济衰退期,恰是传统产业改革、增长的困难期(中国实际如此),只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增长,因此就业效果表现为正,经济增长对失业影响为负。(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8%下降为15.2%,下降了1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48.2%上升为53%,上升了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3.8%上升为31.8%,上升了8个百分。点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Aghion)与彼得.霍依特(PeterHowitt)在《内生增长理论》一书中指出:技术的进步究竟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是导致大量失业?生产力的增长与失业究竟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对于这样的问题,一直没有明确的答案。一种比较常见的观点认为,由于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大量劳动力,导致失业的增加;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生产力的增长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刺激了需求,并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1990年皮萨里德斯(Pissarides)的研究表明,如果生产力的增长涉及各行各业与所有企业,最终必然增加就业。然而,经济历史的发展表明,技术进步并不能同时在各行各业和所有企业同等程度地提高生产力。相反,有些行业生产力提高快,有些行业生产力提高慢。这样技术进步一方面创造出一些新的职位,另一方面又摧毁一些职位。只要工业创新就会通过自动化、知识技能老化,以及与创造性毁灭相联系的破产危险等方式引起就业下降,增长与失业就长期而言存在一种正面的权衡。这种现象与戴维斯和哈提万格的经验性研究成果相符,他们的结论表明,失业高峰期正是工作的高速流转期。生产力增长的最终结果形成了劳动力的重新配置。然而,快速的技术进步是否使原有职位的毁灭快于其所新增加的职位。菲利普.阿吉翁与彼得.霍依特通过考察创造性毁灭对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分析单个企业工作创造和失业时,把增长率作为外生变量,然后通过与创新的过程相联系来使增长率内生化。
2023-07-12 01:47:351

奥肯定律说明什么道理?

奥肯定律是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一个百分点,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它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原因可能是产量的增加是通过工人加班加点来达到的,而非由于增加就业人数;也可能是社会增加了第二职业人数,从而使就业量小于产量增加的百分比. 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
2023-07-12 01:47:431

奥肯定律的内容及作用

奥肯定律是指来描述GDP变化和就业率变化之间存在的一种相当稳定的关系。这一定律认为outputGDP每增加1%,就业率大约上升0.5%,这种关系并不是十分严格,他只是说明了产量增加1%时,就业人数上升达不到1%。根据奥肯定律,可以相当准确的预测失业率。
2023-07-12 01:47:511

奥肯定律描述了( )和( )之间的关系

奥肯定律描述了(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提出的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1%。奥肯定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为防止失业率上升,实际GDP增长必须与潜在GDP增长同样快;如果想要使失业率下降,实际GDP增长必须快于潜在GDP增长。奥肯定律Okun"sLaw:失业率变化百分数=-1/2×(GDP变化百分数-3%)依据这些公式计算,当实际GDP的均值增长率是3%时,失业率保持一致。当经济发展扩大快过3%时。失业率下降的频率相当于经济发展增长率的一半。比如,假如GDP到第二本年度增长5%(高于常规水准2%),奥肯定理预估失业率下降1%。当GDP下降,或增长不上3%时。失业率升高。比如,假如GDP到第二本年度下降1%,奥肯定理预估失业率升高2%。奥肯定理要以经济师阿·奥肯的名字命名的。
2023-07-12 01:4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