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中国台湾历年金钟奖获奖名单

2023-07-12 10:07:39
共3条回复
CarieVinne

  2000年电视金钟奖获奖名单: (依笔划排列)

  一、节目奖

  (1)新闻节目奖 《民视异言堂》

  (2)戏剧节目单元剧奖 《谁在桥上写字》

  (3)戏剧节目连续剧奖 《曾经》

  (4)传统戏剧节目奖 《国剧大展--大将春秋》

  (5)综艺节目奖 《超级星期天》

  (6)儿童节目奖 《坷垃传奇》

  (7)教科文节目奖 《作家身影系列--永远的台北人--白先勇》

  (8)生活资讯节目奖 《医疗拓荒者》

  (9)谈话节目奖 《真情指数》

  二、个人奖

  (1)新闻节目主持人奖 方念华 《TVBS-N晚间九整点--最前线》

  (2)新闻采访奖 詹怡宜/潘至峰 《大河恋系列报导》

  (3)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超级星期天主持群 《超级星期天》

  (4)儿童节目主持人奖 赵自强 《水果冰淇淋》

  (5)教科文节目主持人奖 孙维新 《航向宇宙深处》

  (6)戏剧导播奖 瞿友宁 《谁在桥上写字》

  (7)非戏剧导播奖 何湛然 《原野呼声--生命乐章》

  (8)戏剧编剧奖 瞿友宁/张友渔 《谁在桥上写字》

  (9)男主角奖 戴立忍 《浊水溪的契约》

  (10)女主角奖 刘若英 《千禧剧展--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

  (11)男配角奖 卢麒安 《谁在桥上写字》

  (12)女配角奖 李静美 《千禧剧展/晓光》

  (13)摄影奖 张志鸿 《谁在桥上写字》

  (14)剪辑奖 杜敏绮 《鸽》

  (15)音效奖 吴嘉莉 《曾经》

  (16)灯光奖 刘京陵 《将军碑》

  (17)美术指导奖 蔡照益 《台湾作家剧场--天马茶房》

  三、广告奖

  (1)商品类广告奖 《声宝洗衣机--医生篇》

  (2)企业类广告奖 《第一银行--左右篇》

  (3)公益类广告奖 《慈济大体捐赠--李鹤振篇》

  2001年电视金钟奖获奖名单:(依笔划排列)

  一、节目奖

  (1)戏剧节目单元剧奖 《逆女》

  (2)戏剧节目连续剧奖 《卧虎藏龙》

  (3)传统戏剧节目奖 《河洛精致歌子戏--彼岸花》

  (4)儿童节目奖 《水果冰淇淋》

  (5)文教资讯节目奖 《草地状元》

  (6)综艺节目奖 《台湾红歌星》

  (7)娱乐谐趣节目奖 《无敌星期六》

  二、个人奖

  (1)单元剧男主角奖 《丁强》 《记住 忘了》

  (2)单元剧女主角奖 蔡君茹(六月) 《逆女》

  (3)单元剧男配角奖 李昆 《逆女》

  (4)单元剧女配角奖 陈季霞 《人生剧展--遗失》

  (5)单元剧导演(导播)奖 柯一正先生 《逆女》

  (6)单元剧编剧奖 张世豪先生 《Mr. .COM之死》

  (7)连续剧男主角奖 邱心志先生 《笨小孩》

  (8)连续剧女主角奖 唐美云 《北港香炉》

  (9)连续剧男配角奖 何豪杰 《阿母醒来吧》

  (10)连续剧女配角奖 刘秀雯 《嫁妆一畚箕》

  (11)连续剧导演(导播)奖 蔡岳勋先生 《可米剧场--流星花园》

  (12)连续剧编剧奖 陈家昱女士 《小迷糊闯江湖》

  (13)儿童节目主持人奖 曹启泰先生、钟欣凌小姐 《DR. 酷》

  (14)文教资讯节目主持人奖 彭樟灿(澎恰恰)先生 《草地状元》

  (15)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超级星期天主持群 《超级星期天》

  (16)娱乐谐趣节目主持人奖 陶晶莹小姐 《娱乐新闻》

  (17)非戏剧导播(导演)奖 刘嵩先生 《城市的远见》

  (18)摄影奖 李学主先生 《经典》

  (19)剪辑奖 吴宝玉女士 《三张王牌》

  (20)音效奖 陈柔铮先生、不浪.尤干先生 《玛雅的彩虹》

  (21)灯光奖 王淑志先生 《MR. .COM之死》

  (22)美术指导奖 张世豪先生 《MR. .COM之死》

  三、广告奖

  (1)商品类广告奖 《National 克菌清冷气 吃醋篇全家便利商店商品特卖》

  (2)非商品类广告奖 《自在一点,你会看见生命的脸篇》

  2002年电视金钟奖得奖名单:

  一、节目奖

  (一)戏剧节目单元剧奖《违章天堂》

  (二)戏剧节目连续剧奖 大爱剧场--《BI YA SU NA别来无恙》

  (三)传统戏剧节目奖 国剧大展-京剧-《阎罗梦》

  (四)儿童节目奖 《别小看我》

  (五)文教资讯节目奖 《珍藏台湾》

  (六)歌唱音乐综艺节目奖 《音乐大不同》

  (七)娱乐综艺节目奖 《世界非常奇妙》

  二、个人奖

  (一)单元剧男主角奖 戴立忍 《月光》

  (二)单元剧女主角奖 谢三娇(谢月霞) 《违章天堂》

  (三)单元剧男配角奖 高振鹏 大爱剧场-《人间友爱》

  (四)单元剧女配角奖 黄淑瑛 《月光》

  (五)单元剧导演(导播)奖 杨雅吉吉 《违章天堂》

  (六)单元剧编剧奖 杨雅吉吉 《违章天堂》

  (七)连续剧男主角奖 沈孟生 《贞女、烈女、豪放女》

  (八)连续剧女主角奖 田丽 大爱剧场--《BI YA SU NA别来无恙》

  (九)连续剧男配角奖 廖滋源(廖峻) 台湾曼波-《金水婶的故事》

  (十)连续剧女配角奖 杨洁玫 《贞女、烈女、豪放女》

  (十一)连续剧导演(导播)奖 李岳峰 《后山日先照》

  (十二)连续剧编剧奖 李顺慈 《贞女、烈女、豪放女》

  (十三)儿童节目主持人奖 沈春华 《别小看我》

  (十四)文教资讯节目主持人奖 靳秀丽 《台湾尚美》

  (十五)歌唱音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洪荣宏、刘子腾(刘福助) 《台湾红歌星》

  (十六)娱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董至成 《世界大不同》

  (十七)非戏剧导播(导演)奖 万荣奭 经典--《沧海盐田》

  (十八)摄影奖 李学主 《经典》

  (十九)剪辑奖 乔慧中 《情义》

  (二十)音效奖 周震、曹源峰、刘富源 《狂舞忧郁》

  (二十一)灯光奖 曹俊静 《寒夜》

  (二十二)美术指导奖 庄闵盛、杨证译 《月亮不见了》

  三、广告奖

  (一)商品类广告奖 泛亚2U预付卡KTV篇

  (二)非商品类广告奖 放弃急救篇

  四、研究发展奖 林至星 数位电视地面广播原理与商机

  五、特别奖

  得奖者 黄俊雄 推荐单位

  2003年电视金钟奖得奖名单:

  一、节目奖

  (一)戏剧节目单元剧奖

  《人生剧展-用力呼吸 》

  (二)戏剧节目连续剧奖

  《孽子》

  (三)传统戏剧节目奖

  《君臣情深》

  (四)儿童节目奖

  《少年哈周刊》

  (五)文教资讯节目奖

  《台湾百年人物志》

  (六)歌唱音乐综艺节目奖

  《我的音乐你的歌》

  (七)娱乐综艺节目奖

  《两代》电力公司

  二、个人奖

  (一)单元剧男主角奖

  王耿豪 夏夜精选-《军官与面具》

  (二)单元剧女主角奖

  陆弈静 人生剧展—《用力呼吸》

  (三)单元剧男配角奖

  夏靖庭 人生剧展—《公主彻夜未眠》

  (四)单元剧女配角奖

  柯淑勤 回家系列之《团圆饭》

  (五)单元剧导演(导播)奖

  许肇任 人生剧展—《用力呼吸》

  (六)单元剧编剧奖

  傅天余 人间关怀剧场—《你在看我吗》

  (七)连续剧男主角奖

  梁修身 《家》 禾丰传播有限公司

  (八)连续剧女主角奖

  柯淑勤 《孽子》

  (九)连续剧男配角奖

  雷 洪 《家》

  (十)连续剧女配角奖

  张惠春(SAYA) 《名扬四海》

  (十一)连续剧导演(导播)奖

  曹瑞原 《孽子》

  (十二)连续剧编剧奖

  名扬四海编剧小组 《名扬四海》

  (十三)儿童节目主持人奖

  赵自强 《故事亲亲说》

  (十四)文教资讯节目主持人奖

  王晓书、陈濂侨 《听听看》

  (十五)歌唱音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洪荣宏、刘子腾(刘福助) 《台湾红歌星》

  (十六)娱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郭子干 《2100全民乱讲》

  (十七)非戏剧导播(导演)奖

  朱诗倩、杨力州 纪录观点--《新宿驿?东口以东》

  (十八)摄影奖

  李鸿庆 人生剧展--《蜜蜂》

  (十九)剪辑奖

  陈晓东、雷震卿 人生剧展—《我俩没有明天》

  (二十)音效奖

  范宗沛、锁际昌、邓茂兹 《孽子》

  (二十一)灯光奖

  吴明德《孽子》

  (二十二)美术指导奖

  许英光 《孽子》

  三、广告奖

  (一)商品类广告奖

  乐透彩-大话篇

  (二)非商品类广告奖

  环保十年系列-发菜篇

  三、研究发展奖

  林瑞荣 网路架构之远端监控系统-无线电视公司发射台之应用 台视

  2004年台湾电视金钟奖部分获奖名单

  戏剧节目奖:《赴宴》

  传统戏剧节目奖:昆剧《长生殿》

  年度电视节目行销奖:《斗鱼》

  年度最受欢迎戏剧节目奖:《蔷薇之恋》

  儿童少年节目奖:《下课花路米》

  文教信息节目奖:《世纪女性台湾风华》

  歌唱音乐节目奖:《我的音乐你的歌》

  综艺节目奖:《综艺大集合》

  男主角奖:《日正当中》张晨光

  女主角奖:《冷锋过境》万芳

  男配角奖:《寒夜续曲》朱陆豪

  女配角奖:《大爱剧场-四重奏》林嘉俐

  戏剧类导演(播)奖:《二只鱼,游啊游上岸》王启在

  戏剧类编剧奖:《手机有鬼》郑芬芬

  非戏剧类导播(演)奖:《文化大师薪火相传-黄友棣》王船舷

  儿童少年节目主持人奖:《别小看我》沈春华

  文教信息节目主持人奖:《冒险王》林朝章(明道)

  歌唱音乐节目主持人奖:《黄金夜总会》彭樟灿(澎恰恰)、江淑娜

  综艺节目主持人奖:《综艺大哥大》张菲、黄品源

  技术奖:《大爱剧场-四重奏》王兆仲(摄影)、吴宝玉(剪辑)、洪筠惠(音效)、吴嘉莉(音效)、宋伟(灯光)、张宇遨(美术指导)、邴启飞(美术指导)

  2005

  奖 项 得 主

  戏剧节目类

  ◎ 最受欢迎戏剧节目奖 《战神》

  ◎ 连续剧最佳男主角 庹宗华/《孤恋花》

  ◎ 连续剧最佳女主角 王琄/再见忠贞二村

  ◎ 单元剧男主角奖 樊光耀

  ◎ 单元剧女主角奖 方文琳

  ◎ 最佳连续剧导演 王嘉祥/《霹雳九皇座》

  ◎ 最佳单元剧导演奖 徐汉强/《人生剧展-请登入.线实》

  ◎ 最佳戏剧类女配角奖(连续剧) 高玉珊(《把爱找回》)

  ◎ 最佳戏剧类男配角奖(连续剧) 高捷(《孤恋花》)

  ◎ 最佳戏剧类女配角奖(单元剧) 赵美龄(《人生剧展-再看我一眼》)

  ◎ 最佳戏剧类男配角奖(单元剧) 王传一(《魔蝎》)

  ◎ 最佳美术指导奖 《浪淘沙》

  ◎ 最佳剪辑奖 杜敏绮(《孤恋花》)

  ◎ 最佳音效奖 陈小霞、陈柔铮、吴嘉莉(《孤恋花》)

  ◎ 最佳灯光奖 《浪淘沙》/周志信、邓纪璇

  ◎ 最佳摄影奖 《浪淘沙》/蔡正泰、王兆仲

  ◎ 最佳单元剧编剧奖 林子平(《爱莉希亚的梦中梦》)

  ◎ 最佳单元剧奖 《我的臭小孩》

  ◎ 最佳连续节目编剧奖 王词仰、柯淑卿(《浪淘沙》)

  ◎ 最佳连续剧奖 《浪淘沙》

  综艺节目类

  ◎ 综艺节目主持人奖 蔡康永、小S

  ◎ 综艺节目奖 《全民大闷锅》

  音乐节目类

  ◎ 歌唱音乐节目主持人奖 费玉清

  文教资讯节目类

  ◎ 文教信息节目主持人奖 詹宜怡

  ◎ 传统戏剧节目奖 青春版牡丹亭

  其他类

  ◎ 非戏剧类导播奖 李丽芳(《超级大富翁》)

  ◎ 研究发展大奖 大爱电视台

  ◎ 频道广告奖 纬来电视台

  ◎ 年度电视节目行销奖 《孤恋花》

  2006年:

  “第41届金钟奖”完全获奖名单

  戏剧节目奖 圣稜的星光(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戏剧节目最佳女主角奖 杨丽音/大爱剧场-草山春晖(大爱卫星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戏剧节目最佳男主角奖 李天柱/大爱剧场-流金岁月(大爱卫星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戏剧节目最佳男配角奖 徐建宇(徐亨)/意难忘(映画传播事业有限公司)

  戏剧节目最佳女配角奖 沈时华/爱杀17(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迷你剧集最佳男主角奖 陈慕义/快乐的出航(威象国际影视有限公司)

  迷你剧集最佳女主角奖

  李烈/网路情书(财团法人华冈兴业基金会)。

  迷你剧集最佳男配角奖 顾宝明/炮弹与菜刀(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迷你剧集最佳女配角奖

  黄采仪/肉身蛾(客家电视)

  迷你剧集导播(演)奖 楼一安/快乐的出航(威象国际影视有限公司)

  非戏剧类导播(演)奖 沈可尚/绽放真台湾:赛鸽风云(香港商亚太星空传媒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戏剧节目编剧奖 陈世杰、谢叔芳、陈惠真、陈昭如/爱杀17(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迷你剧集编剧奖 高翊峰、彭心楺/肉身蛾(客家电视)

  资讯综艺类最佳主持人奖 吴文钦(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人(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社区综艺类最佳主持人奖 黄日平(黄西田)/草地状元(三立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娱乐综艺类最佳主持人奖 徐乃麟、曾国城/小气大财神(中天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歌唱综艺类最佳主持人奖 彭樟灿(澎恰恰)、曾新民(贺一航)/黄金夜总会(三立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奖 张展、马凯、张宜敏、彭德城/圣稜的星光(中华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剪辑奖 沈可尚、廖敬尧/绽放真台湾:赛鸽风云

  音效奖 吴嘉莉/爱杀17(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灯光奖 韩允中/失恋高跟鞋(台湾电视事实股份有限公司)。

  美术设计奖 刘基福/大爱剧场:明月照红尘(大爱卫星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频道广告奖 台湾顶真精神系列:林义杰篇(民间全民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传统戏剧节目奖 三个人儿两盏灯(财团法人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

  年度电视节目行销奖 大爱剧场:草山春晖(大爱卫星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迷你剧集奖 肉身蛾(客家电视)

  教育文化节目贡献奖 台湾古道志(大麦影像传播工作室)

  资讯综艺奖 佛国之旅(人间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社区综艺奖 大脚走天下(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娱乐综艺奖 综艺大哥大(中国电视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歌唱综艺奖 台湾望春风(八大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戏剧节目导播(演)奖 冯凯/绿光森林(三立电视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

  戏剧节目类

  最佳戏剧节目奖《危险心灵》

  最佳迷你剧奖《娘惹滋味》

  戏剧类最佳男主角黄河(《危险心灵》)

  戏剧类最佳女主角高慧君(《美丽晨曦》)

  迷你剧男主角奖张书豪(《毕业生系列》)

  迷你剧女主角奖莫爱芳(《娘惹滋味》)

  最佳戏剧节目导演蔡岳勋(《白色巨塔》)

  最佳迷你剧导演奖温知仪(《公视人生剧展:娘惹滋味》)

  最佳戏剧类女配角奖黄湘婷(《鲁冰花》)

  最佳戏剧类男配角奖张国柱(《白色巨塔》)

  最佳迷你剧女配角奖沈韶姮(《呼叫223》)

  最佳迷你剧男配角奖余承恩(《十岁笛娜的愿望》)

  最佳美术设计奖梁国祥、李亮赐等

  最佳剪辑奖廖庆松、萧汝冠等

  最佳音效奖徐进辉、吴柏苍等

  最佳灯光奖高灿坤与胡毓浩

  最佳摄影奖曾宪忠,刘芸后

  最佳迷你剧编剧奖马志翔(《十岁笛娜的愿望》)

  最佳戏剧节目编剧奖吴洛缨与彭盛青(《白色巨塔》)

  综艺节目类

  社区综艺节目主持人奖侯昌明(《大特写》)

  综合节目主持人奖阿布(《冒险王》)

  娱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陶晶莹(《超级星光大道》)

  社区综艺节目奖《中国大体验》

  娱乐综艺节目奖《超级星光大道》

  娱乐综艺节目奖《缤纷台湾再发现》

  音乐节目类

  歌唱音乐节目主持人奖江淑娜

  歌唱综艺节目奖《台湾望春风》

  文教资讯节目类

  传统戏剧节目奖《唐美云歌仔戏:梨园天神桂郎君》

  教育文化节目贡献奖《新世代观察家Ⅱ》

  其他类

  非戏剧类导播奖汤湘竹(《寻找蒋经国》)

  综合节目奖《缤纷台湾再发现》

  研究发展大奖郑鸿霖、邱建融等

  频道广告奖《好正点》

  年度电视节目营销奖《天下第一味》

  2008年

  节目奖

  戏剧节目奖:《命中注定我爱你》

  迷你剧集奖:《长假》

  娱乐综艺节目奖:《综艺大赢家》

  传统戏剧节目奖:《慈禧与珍妃》

  教育文化节目奖:《日头下月光光》

  歌唱综艺节目奖:《台湾望春风》

  综合节目奖:《银发熟年》

  个人奖

  戏剧节目男主角奖:《娘家》雷洪

  戏剧节目女主角奖:《恶作剧吻2》林依晨

  戏剧节目男配角奖:《黄金线》陈宇风

  戏剧节目女配角奖:王娟

  迷你剧集男主角奖:《木棉的印记》吴朋奉

  迷你剧集女主角奖:《蟹足》李璇

  迷你剧集男配角奖:《神秘列车》唐川

  迷你剧集女配角奖:《不爱练习曲》万芳

  戏剧节目导播(演)奖:陈慧翎

  迷你剧集导播(演)奖:马志翔

  娱乐综艺节目主持人奖:吴宗宪 阿雅

  非戏剧类节目导播(演)奖:麦觉明

  戏剧节目编剧奖:《我在垦丁天气晴》:王小棣

  迷你剧集编剧奖:《与男友的前女友密谈陈慧翎、尹馨

  综合节目主持人奖:沈春华

  歌唱综艺节目主持人奖:利菁

  摄影奖:《不爱练习曲》Pollock Jacob

  剪辑奖:《与男友的前女友密谈》陈慧翎

  音效奖:郭礼杞、陈建琪

  灯光奖:庄胜钦

  美术设计奖:《刘三妹》李育升、许瑜庭

  营销广告奖

  节目营销奖:《命中注定我爱你》

  频道广告奖:《希望.爱系列》

  只有这些了!!!!!

不白九百

没有吴宗宪的。蔡康永,小s,侯佩岑等。

一自萧关起战尘

2000年电视金钟奖获奖名单:nbsp;(依笔划排列)nbsp;一、节目奖nbsp;(1)新闻节目奖nbsp;《民视异言堂》nbsp;(2)戏剧节目单元剧奖nbsp;《谁在桥上写字》nbsp;(3)戏剧节目连续剧奖nbsp;《曾经》nbsp;(4)传统戏剧节目奖nbsp;《国剧大展--大将春秋》nbsp;(5)综艺节目奖nbsp;《超级星期天》nbsp;(6)儿童节目奖nbsp;《坷垃传奇》nbsp;(7)教科文节目奖nbsp;《作家身影系列--永远的台北人--白先勇》nbsp;(8)生活资讯节目奖nbsp;《医疗拓荒者》nbsp;(9)谈话节目奖nbsp;《真情指数》nbsp;二、个人奖nbsp;(1)新闻节目主持人奖nbsp;方念华nbsp;《TVBS-N晚间九整点--最前线》nbsp;(2)新闻采访奖nbsp;詹怡宜/潘至峰nbsp;《大河恋系列报导》nbsp;(3)综艺节目主持人奖nbsp;超级星期天主持群nbsp;《超级星期天》nbsp;(4)儿童节目主持人奖nbsp;赵自强nbsp;《水果冰淇淋》nbsp;(5)教科文节目主持人奖nbsp;孙维新nbsp;《航向宇宙深处》nbsp;(6)戏剧导播奖nbsp;瞿友宁nbsp;《谁在桥上写字》nbsp;(7)非戏剧导播奖nbsp;何湛然nbsp;《原野呼声--生命乐章》nbsp;(8)戏剧编剧奖nbsp;瞿友宁/张友渔nbsp;《谁在桥上写字》nbsp;(9)男主角奖nbsp;戴立忍nbsp;《浊水溪的契约》nbsp;(10)女主角奖nbsp;刘若英nbsp;《千禧剧展--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nbsp;(11)男配角奖nbsp;卢麒安nbsp;《谁在桥上写字》nbsp;(12)女配角奖nbsp;李静美nbsp;《千禧剧展/晓光》nbsp;(13)摄影奖nbsp;张志鸿nbsp;《谁在桥上写字》nbsp;(14)剪辑奖nbsp;杜敏绮nbsp;《鸽》nbsp;(15)音效奖nbsp;吴嘉莉nbsp;《曾经》nbsp;(16)灯光奖nbsp;刘京陵nbsp;《将军碑》nbsp;(17)美术指导奖nbsp;蔡照益nbsp;《台湾作家剧场--天马茶房》nbsp;三、广告奖nbsp;(1)商品类广告奖nbsp;《声宝洗衣机--医生篇》nbsp;(2)企业类广告奖nbsp;《第一银行--左右篇》nbsp;(3)公益类广告奖nbsp;《慈济大体捐赠--李鹤振篇》nbsp;2001年电视金钟奖获奖名单:(依笔划排列)nbsp;一、节目奖nbsp;(1)戏剧节目单元剧奖nbsp;《逆女》nbsp;(2)戏剧节目连续剧奖nbsp;《卧虎藏龙》nbsp;(3)传统戏剧节目奖nbsp;《河洛精致歌子戏--彼岸花》nbsp;(4)儿童节目奖nbsp;《水果冰淇淋》nbsp;(5)文教资讯节目奖nbsp;《草地状元》nbsp;(6)综艺节目奖nbsp;《台湾红歌星》nbsp;(7)娱乐谐趣节目奖nbsp;《无敌星期六》nbsp;二、个人奖nbsp;(1)单元剧男主角奖nbsp;《丁强》nbsp;《记住nbsp;忘了》nbsp;(2)单元剧女主角奖nbsp;蔡君茹(六月)nbsp;《逆女》nbsp;(3)单元剧男配角奖nbsp;李昆nbsp;《逆女》nbsp;(4)单元剧女配角奖nbsp;陈季霞nbsp;《人生剧展--遗失》nbsp;(5)单元剧导演(导播)奖nbsp;柯一正先生nbsp;《逆女》nbsp;(6)单元剧编剧奖nbsp;张世豪先生nbsp;《Mr.nbsp;.COM之死》nbsp;(7)连续剧男主角奖nbsp;邱心志先生nbsp;《笨小孩》nbsp;(8)连续剧女主角奖nbsp;唐美云nbsp;《北港香炉》nbsp;(9)连续剧男配角奖nbsp;何豪杰nbsp;《阿母醒来吧》nbsp;(10)连续剧女配角奖nbsp;刘秀雯nbsp;《嫁妆一畚箕》nbsp;(11)连续剧导演(导播)奖nbsp;蔡岳勋先生nbsp;《可米剧场--流星花园》nbsp;(12)连续剧编剧奖nbsp;陈家昱女士nbsp;《小迷糊闯江湖》nbsp;(13)儿童节目主持人奖nbsp;曹启泰先生、钟欣凌小姐nbsp;《DR.nbsp;酷》nbsp;(14)文教资讯节目主持人奖nbsp;彭樟灿(澎恰恰)先生nbsp;《草地状元》nbsp;(15)综艺节目主持人奖nbsp;超级星期天主持群nbsp;《超级星期天》nbsp;(16)娱乐谐趣节目主持人奖nbsp;陶晶莹小姐nbsp;《娱乐新闻》nbsp;(17)非戏剧导播(导演)奖nbsp;刘嵩先生nbsp;《城市的远见》nbsp;(18)摄影奖nbsp;李学主先生nbsp;《经典》nbsp;(19)剪辑奖nbsp;吴宝玉女士nbsp;《三张王牌》nbsp;(20)音效奖nbsp;陈柔铮先生、不浪.尤干先生nbsp;《玛雅的彩虹》nbsp;(21)灯光奖nbsp;王淑志先生nbsp;《MR.nbsp;.COM之死》nbsp;(22)美术指导奖nbsp;张世豪先生nbsp;《MR.nbsp;.COM之死》nbsp;三、广告奖nbsp;(1)商品类广告奖nbsp;《Nationalnbsp;克菌清冷气nbsp;吃醋篇全家便利商店商品特卖》nbsp;(2)非商品类广告奖nbsp;《自在一点,你会看见生命的脸篇》nbsp;2002年电视金钟奖得奖名单:nbsp;一、节目奖nbsp;(一)戏剧节目单元剧奖《违章天堂》nbsp;(二)戏剧节目连续剧奖nbsp;大爱剧场--《BInbsp;YAnbsp;SUnbsp;NA别来无恙》nbsp;(三)传统戏剧节目奖nbsp;国剧大展-京剧-《阎罗梦》nbsp;(四)儿童节目奖nbsp;《别小看我》nbsp;(五)文教资讯节

查看原帖>>

相关推荐

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集

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就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台北人》是作家白先勇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首版于1971年。该小说集反映20世纪50年代大陆人去台湾生活的心理面貌的小说集。《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描写了台湾社会各阶层人物在新旧时代交替中的人生转变,具有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小说不但幅面广,使读者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意义再重复,互相陪衬辅佐,使读者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小说包含了《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等十四个短篇文章。十四个故事它们相互没有关联,出场人物也贫富悬殊,行业各异。诉说着那些出身大陆后随着国民政府撤退到台湾的人们的故事。作品赏析:台北人顾名思义,是指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人,他们之所以生活在台北,完全是因为国共交战,国民党战败后,逃难迁居所致。这和作者白先勇的个人经历也颇有相似之处。内战后白先勇全家迁往台北,所以,白先勇对他笔下的人物,有一种相知相熟的感情。其实台北人并非是白先勇在台北写成的,而是他在美国教书时的作品。但是,作品所呈现的,却又非常中国化。这和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据他回忆,虽然在课堂里念的是西洋文学。可是从图书馆借的,却是一大叠一大叠有关中国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的书,还有许多五四时期的小说。
2023-07-12 01:41:001

白先勇《台北人》:美则美矣,更应知道美从何来

最近一直在读一本书,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 离开学校以后,似乎很少看理论性的文章了,但这本书的作者和书名,着实让人惊羡,让人须臾离不开目光。欧阳子——是西蒙·波伏娃《第二性》的译者,小说集《那长头发的女孩》的作者,更是当年与白先勇共同并肩作战在《现代文学》阵地中的战友。经年之后,欧阳子为好友的小说集《台北人》作评论性质的文章。 正如欧阳子在前言中所写:读过《台北人》的人很多,被它感动的人也很多,但大多数只是有一种朦胧的印象。就像不经意间走进一座古老的房子,里面发出香甜而腐烂的气息,你被它吸引,但不一定知道它有害。你深知这是一种幻觉,却不会知道这幻觉为何而来。 欧阳子解答了这一切。“台北人”这个称呼与一般意义上的“北京人”“上海人”有本质的不同。它不仅是一个地域名词,更是一个类型的代名词,这些人——都出身大陆,随着国民党政府撤退来台湾。只不过在那个时间节点上,他们中有的不及弱冠,有的正当盛年,然而,十几二十年后,他们统统步入人生的下坡路。而这,正是小说的时间背景。空间的转换,时间的流淌,带来的不仅仅的黑发变白发,还有心灵负担之不堪重负。被迫迁徙到台湾的这些人,无论处于何种阶层,都有属于自己的过去。而在日复一日的希望变失望中,过去的一切都变得极为温存而绝望。像朴公(《梁父吟》),顺恩嫂(《思旧赋》),窦夫人(《游园惊梦》这些人,他们中有的是儒将,有的是社交名媛,有的则是女仆和帮佣工人。无论富贵贫贱,他们都背负着一个不能释怀的过去,或是在现实中沉沦,或是在往事中沉溺,他们无法解脱,直到死去。而他们的下一代,却不会有这种烦恼了——因为他们没有“过去”。《台北人》中的《游园惊梦》最为著名,为许多读者和评论家所激赏。纵观整篇,如梦如幻,恰如题目所言,这正是作者用意识流的手法将今昔、灵肉、生死做了对比。而统观全书,亦是如此。只不过,作为小说家的白先勇,不会让普通人轻易看到斧凿之痕迹罢了。 在这本小说集前,作者引用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以诗做引子,即点明《台北人》的主题。无论从单篇看,还是把十四篇作为一个整体,今昔强烈对比让人心颤。故事中的中年人或老年人,他们都有一段过去。过去的青春活力在现今的局促、仓皇中,像幽灵一样缠绕着他们。那个年代的台北人,还在期盼能够反攻大陆做主人。但年不假人,即使有这么一天吧,他们也是看不到了。他们哀伤忧愁,不知道恨谁,只能靠着回忆活着。而过去越美好,现下就越残酷。而更讽刺的是,回忆经过太多次打磨,或许已非事实,然而无力的人们靠着这一段或那一段变形的记忆活着。在《台北人》的世界中,灵与肉互相撕扯,毫不相让。“灵”是爱情、理想、精神——其实也对应着过去。“肉”是性欲、现实、肉体——其实对照着现在。在大多数小说里,灵与肉是对立的。当《花桥荣记》里的卢先生恪守本分,一心一意等待留居大陆的罗家姑娘时,他是多么体面和高尚。而当现实击碎了他的梦想时,那么高洁的卢先生立刻沉浸到无边的性欲中,甚至有了一个惨死的结局。灵与肉,毫不相让。在小说家白先勇这里,过去尽管逝去了,但是神圣无比,甚至可以救赎现在。当金大班想起自己与月如的爱情时——这是她的灵——立刻变得温柔同情。这个风尘女子一瞬间的柔情,是由“过去”撕扯进“现在”的。而如果没有过去,金大班应该是不值得任何同情的。 时间是宇宙中最大的贼,无论你是王侯将相,还是蝼蚁细民。《台北人》中各个阶层的人——这些有过特殊历史记忆的人,都会老去,死去。在这个层面上,欧阳子认为白先勇是一个“消极的宿命论者”。这首先体现于,在多篇小说中,都会出现“冤”、“孽”等字眼。当然这些词语出现在文章中,首先可以看出白先勇客观描绘的中国旧式社会的实际情况,但也不能说这些没有透露出作家某些潜在的思想。更为明显的例子是《孤恋花》。在这里,作者似乎相信,人之“孽”由遗传而来,无法摆脱。《孤恋花》中的娟娟,生理上带有遗传的疯癫,还有乱伦导致的罪孽,这注定了她有一个悲惨的结局,而文中又处处暗示,娟娟是五宝(一个惨死的女孩)再世。她们都宿命般的不得好结果,就像有命运之神拿着指挥棒,凛然而不可侵犯。《台北人》给我们描绘的就是这样一个世界,它是民族记忆遥远的一隅,在现下的世界,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有时候同更年轻的朋友谈起白先勇,有人言“美则美矣”。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许还应知道这“美”从何而来,才能更好地记住它。
2023-07-12 01:41:141

白先勇与《台北人》:温一壶酒,敬岁月,敬过往

分享一本好书,讲书中的故事,说说写故事的人——白先勇先生和他的《台北人》。 如果对《台北人》感觉陌生的话,那么《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应该更熟悉一点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先后被拍成同名电影,改编成电视剧,以及话剧。其中电视剧由当红明星范冰冰领衔主演,而话剧则更是星光璀璨,已故著名导演谢晋担任艺术总监,巩俐、梅艳芳都曾是主角儿“金大班”人选,最终由刘晓庆担纲,在上海、北京各大城市进行巡演。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正是白先勇先生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台北人》里。《台北人》是白先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书,入选了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的最高排名。 谈起中国当代文学,我们必须谈论白先勇。著名学者夏志清教授说,白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家中的奇才,五四以来,艺术成就上能与之匹敌的,从鲁迅到张爱玲,唯五、六人而已。一本《台北人》,一本《纽约客》,暗合了他漂泊的人生。 白先勇生于1937年的广西桂林,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的第五个孩子,抗战时期他和家人辗转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先后到上海、南京、香港,随着国民党战败,又随家人移居台湾。1962年,母亲去世后他旅居美国,出发时父亲白崇禧为他送行,谁曾想,此一别竟是人生诀别。 人世的漂泊,城市的记忆,故土的怀念,白先勇把它们深深揉进了文字和小说里,用一种无可奈何的凄艳之美,诉说历史的苍凉与命运的无常。他的作品被公认对下一代作家有普遍的熏陶濡养的意义,已故作家三毛就是读白先勇的小说长大的,甚至可以说,少年时的三毛敏感脆弱,因自闭而休学,正是白先勇的小说引领着她走上了文学之路,就此改变她的一生。 白先勇的《台北人》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除了《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还有《永远的尹雪艳》《思旧赋》《梁父吟》《游园惊梦》等,每篇都是独立存在,但主题命意是一再的重复,互相陪衬辅佐,仿佛作者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根植于心的那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文化乡愁。 翻开《台北人》,白先勇在卷首引录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道出的正是《台北人》的主题,作者对盛衰兴败、世事沧桑的感慨,对生命的有限、青春与爱情的消逝而无限怅然。 《台北人》里的人物,无一例外都是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城市,上海,南京,桂林,北平,他们随国民政府撤退台湾。离开大陆时,他们或年轻或壮年,此去经年,他们若非中年,便是老年。交际花尹雪艳,舞女金大班,将军夫人,富商巨贾,男仆和女佣,他们构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北“众生相”,虽然身份不同,地位不同,人生际遇不同,但他们背负着一段相同的沉重的过往,那是一个特殊时代给予他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心里慢慢累积,它的名字叫乡愁。 事实上,虽然《台北人》里的人物众多,但其实只有两个主角,一个是“过去”,一个是“现在”。“过去”,代表青春,纯洁,敏锐,传统,精神,爱情,灵魂,荣耀,希望,理想和生命;“现在”,代表年衰,腐朽,麻木,西化,物质,欲望,肉体,颓败,绝望,现实与死亡。如何审视过去,如何面对现在? 这一群特殊的台北人,他们中有些人把对过去的怀念执着地背在身上,明知道这是一种把自己压得透不过气的重负,却固执地对它满腔痴恋,如同最残酷的自虐。那是怎样的挥之不去的紧紧缠绕的愁绪啊,一点点在心里郁积成结,灿烂过的爱情,荣耀过的生命,放散过光芒的灵魂,如今,它们失落在凄楚的黄昏,化作殷切的思念,悲怆的祭奠。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话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我们常常用它来感叹岁月无情。岁月何以无情?岁月无情的是把太多美好的东西变成了过去,变成了回忆,变成了心里的伤痕。我们的身体活在“现在”,可是,我们又总会在某个猝不及防的时候,某一个“过去”会突然明艳光亮地撞到怀里,那一刻,岁月温柔却残酷地撕开我们伪装的从容淡定,把一种叫做怀念的东西浓墨重彩地渲染,让人热泪滚滚。 如果你心里放不下过往,如果你心里有一道岁月留下的伤,那么不妨打开这本《台北人》,白先勇先生用一种古典的意境、精致的雕琢,为你讲述一群台北人的往事。读《台北人》,仿佛与一位儒雅睿智、宽厚包容的父亲彻夜长谈。清冷的夜里,温一壶酒,浅酌慢饮,一起举杯,敬岁月,敬过往,敬我们拥有过的却注定会慢慢,慢慢失去的,一切。 分享一段白先勇先生的自述,这是一位作家对于宏大岁月的一份历史感悟: 有一天黄昏,我走到湖边,天上飘着雪,上下苍茫,湖上一片浩瀚,沿岸摩天大楼万家灯火,四周响着耶诞福音,到处都是残年急景。我立在堤岸上,心里突然起了一阵奇异的感动,那种感动,似悲似喜,是一种天地悠悠之念,顷刻间,混沌的心景,竟澄明清澈起来,蓦然回首,二十五岁的那个自己,变成了一团模糊,逐渐消隐。我感到脱胎换骨,骤然间,心里增添了许多岁月。
2023-07-12 01:41:211

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属于哪种类型的小说?

《台北人》是白先勇先生的小说作品。这部小说被认为属于现实主义类型的小说。现实主义小说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社会现实为素材,描写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的真实性和个人的真实性。《台北人》通过描述台北市的社会现实生活来揭示台湾社会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
2023-07-12 01:41:283

《台北人》中的台北人指哪些人呢

白先勇《台北人》是由一出出悲剧连缀而成的,其中的主人公都是中年人或老年人,他们都出生中国大陆,随着国民 党撤退来台湾这一小岛。也许当初他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然而现在却已是暮霭沉沉的年龄,。不论你是叱咤风云的将军,或是未受教育的男工,不论你是风华 绝代的仕女,或是下流社会的女娼,到头来都是一样,任时间将青春腐蚀,终于化成一堆骨灰。一句话,荣光属于既往,衰朽属于当下。时移势易,色衰爱弛,怎不 产生世过境迁、人情巨变的今昔之感!白先勇在书前引录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正是点出《台北人》的这一主题,传达出作者不胜今昔之怆然感。
2023-07-12 01:41:351

台北人读后感

  1、《台北人》算得上是白先勇先生最为重要的一本小说集,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故事反映出了大背景下的社会众生相,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思考社会背景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影响。虽是小人物的命运,但该被人们知道并记住,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印记。   2、正如白先勇所说,如果不快些写下这些人物,这些故事,恐怕它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感谢台湾那些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们笔下,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对最真实的小人物的故事的记录,对命运的思考,对时代的感慨。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吴念真,“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读《台北人》时,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他的《这些人,那些事》。两本书都是由一个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构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吴念真更注重人物的个人命运,而白先勇可能更注重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这些人物与大陆的联系、与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关系。   3、开篇尹艳的故事就极具吸引力,尹雪艳是个有故事有深度有魅力的女人。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浅浅的笑容背后,却是一颗饱经沧桑的心。上海百乐门舞厅的回忆,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回忆,更是那些和她一同来到台湾的给她捧过场的人的回忆。可惜他们都再也回不去了。就算大家再造一个百乐门,可岁月已不是当年的岁月,地点也不是曾经的地点。但至少尹雪艳那里是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寻找慰藉的最佳去处。大家都羡慕尹雪艳不老,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可她依然是可爱的,因为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与记忆。然而深藏于这些之下的,却是岁月的无情和浓浓的乡愁。   4、在“思旧赋”里,顺恩嫂和罗伯娘的谈话足见世事变化无常。昔日风光无限的李公馆竟变成如今的荒凉景象,然而那位善良的老仆人却还在坚守着自己与李公馆的之间的情意。最后,她“觑起眼睛,仰面往那暮云沉沉的天空望去,寒风把她那一头白麻般的粗放吹得统统飞扬起来。”这一幕,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十分心疼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在为被人而活,却活得有情有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这样勤劳善良的人应该不少吧。   5、在“国葬”中,反映出的是故人之间那份浓浓的深情和岁月的变迁。看着那些老者依然坚持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对长官的尊敬,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个世界最难的,便是坚持。   6、看完这部短片小说留在心底最深处的两个字,便是感动,感动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谊,感动老者们的坚持,感动苦难生活中的欢声,感动人们面对世事变迁的那份淡然,当然,更多的是无奈。
2023-07-12 01:41:411

《台北人》-白先勇

最遥远的距离,是可望不可及。 小时候盼着过年,是因为过年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美食,可以领到数目有限的压岁钱,长大后盼着过年,是因为过年意味着团聚,意味着围着炉火诉说过去一年的辛酸苦辣,享受着成人世界心向往之的天伦之乐。 长大后就慢慢明白了根的意味,落叶归根是中国人特有的情怀,是对那片土地潜意识里深沉的爱。那片土地承载着人生仅有一次的童年,那片土地承载了人生最初的经历,那片土地培育了最初的价值观。年龄大了,于是开始了迁徙,叔叔婶婶去了山东,妹妹去了新加坡,我来到了杭州,为了担负起生活给与的重担,所以我们选择了背井离乡,到另一个城市打拼梦想。但无论何时何地,内心总会有一个声音不时的呼唤我们回家。家,多美的名词。 白先勇的台北人也是一群无处安身的游魂,他们看似已被称为台北人,但仍然是自己心中的异乡客,历史裹挟着这群无名之辈奔向未知的地方,断离他们心中的根,但即便如此,好比向日葵,总是会向着太阳的方向,昂扬。 对于历史,我们总倾心于那些历史人物,名流英雄,但真正推动历史的力量,正是宛如细沙的大众,众生相就是历史的全部真相。
2023-07-12 01:41:481

白先勇《台北人》系列所要表现的主要思想为何?

总的说来,历来学者对白先勇的《台北人》不论是就小说的主题思想抑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皆抱持肯定的态度,认为白先勇是以作家冷静清澈的眼光和笔触,在为这些从大陆撤退来台,而客居台湾的「忧患重重时代」的历史人物,在一掬同情之泪的同时,也相对的做出了讽刺的意义,因而具有写实关怀的精神。然而《台北人》一书真如历来作家所评论的,是白先勇为同情这些大陆来台寄居台湾的外省族群而写定的,或者相对的也讽刺了他们活於过往的不切实际而意酝书中。笔者认为这样的说法似乎只见小说的表面意义,而过於简单化了。究竟白先勇对这些从大陆来台生活的外省族群的定位究竟为何?《台北人》一书是要经由同情的笔调,为这一群历经忧患重重时代的外省族群重建历史记忆,再次建构出一个属於外省家园的台北?抑或是要藉由讽刺的手法去彻底拆毁一个属於外省家园的台北?又属於外省族群的「家」又是一个什麼样的意象?仅是以一句同情或讽刺来函括白先勇的《台北人》皆是未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这期间的纠结,似乎还隐藏於其中而未被考掘探究出。职是之故,笔者将从另一角度来思考,采用精神分析和国族论述等理论,从小说中对於女性乳房的血腥描述来谈土地的失落和认同的障碍,接著从《台北人》书中对於时间凝滞的处理来谈历史记忆的运作,由此看出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对时间的固著性,在时间和空间的两方辩证之後,再进一步对这群忧患重重的「台北人」之身分认同的问题加以分析,到底身份的认同是不是只是一个符码的转换而已,而究竟白先勇是在建构一个外省族群的台北家园抑或在解构这样一个家园,最後总结评论白先勇的《台北人》,并对於未来国族论述研究的问题提出思考。
2023-07-12 01:42:062

读书笔记:白先勇的《台北人》

刚开始读书是看书名选书的,那本书的名字有意思变读哪本。读着读着,就会按人选书,比如读张爱玲后就对胡兰成感兴趣;读三毛就知道了白先勇。 曾追着三毛的书看了一阵子,但从未见过白先勇的书。这本《台北人》,说来也巧,是去朋友家闲逛的时候偶然遇到的,朋友也很大方,说看上了就拿去。于是这本纸张边缘泛黄的书,便到了我的手里。 翻开扉页,是很多白先勇先生的照片,然后是目录。哦!原来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吖。 开始阅读。 第一个小说写了一位舞女出身的女子,门前总是络绎不绝的达官贵人。小说结束时她举止大方得体地参加了一场葬礼,他的死与她不无关系,可她竟然还能体面地出席对方的葬礼。读完,我懵了好一会儿。 再读第二个、第三个故事,慢慢看出来了,这本《台北人》没有要弘扬什么贬谪什么,它回归文学的本质,用文字描绘一个时代下各种各样的人,他们的命运与挣扎。无论是流落风尘的舞女、战功赫赫的军官、小小冒粉店老板娘,他们自己,或他们眼里看到的,是那个时代的命运,那种台湾与大陆的分离之痛,那种无法满足的思乡情结,那种大风大浪后残破不堪的支离破碎,那种新旧交替的撕裂与冲突。就像大闹天宫后要收拾的残局,一边收拾,一边回忆;一边回忆,一遍痛心。 原来是尊敬。《台北人》的每一个故事都传递出了对那些面对生离死别、面对淤青痛苦、面对支离破碎的人的尊敬。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寻,那种思念,那种苦痛,是我们如今一个航班、一辆高铁就能解决的时代所不能理解的。而对生活的勇气,是每个时代的必备的精神。 读完小说,为之动容。 《台北人》中的很多故事写作手法有一个类似之处,即在现在的场景之下描绘人物,然后通过人物对话或内心世界的白描,把过去的故事或人物的情绪淋漓表达。 很惊讶,一个男性作家把女性们家长里短的谈话描绘的那么惟妙惟肖。还有内心世界的描绘,通过心理语言而展现出或痛苦或扭曲的心态,准确刻薄。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张爱玲,那种对女性扭曲心理毫不避讳地表达,再加上一些苦涩,简直是让人不忍揭示的伤口。 好一个《台北人》,历史书上读不懂的东西,我在这些人物身上读懂了。原来这就是乡愁。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2023-07-12 01:42:131

分析白先勇的《台北人》的内涵意蕴和艺术特色

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
2023-07-12 01:42:201

《台北人》在现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在台湾文学中当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但是整个来说的话,你看看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就知道,白先勇本人都不是非常的重要,所以他的作品在整个现当代文学史上也只是一般
2023-07-12 01:42:282

《台北人》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台北人》(白先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VBs3oEzpSEGIbknPkdD9A 提取码: i8mv书名:台北人作者:白先勇豆瓣评分:8.9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10页数:392内容简介: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作者简介: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2023-07-12 01:43:101

台北人读后感 台北人读后感范文

1、《台北人》算得上是白先勇先生最为重要的一本小说集,这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故事反映出了大背景下的社会众生相,同时,又不得不让人思考社会背景对一个个具体的人的影响。虽是小人物的命运,但该被人们知道并记住,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印记。 2、正如白先勇所说,如果不快些写下这些人物,这些故事,恐怕它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感谢台湾那些最会讲故事的人,在他们笔下,没有宏大的叙事,有的只是对最真实的小人物的故事的记录,对命运的思考,对时代的感慨。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便是吴念真,“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在读《台北人》时,一下子就联想到了他的《这些人,那些事》。两本书都是由一个个平凡人的人生故事构成,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吴念真更注重人物的个人命运,而白先勇可能更注重时代背景对人物命运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这些人物与大陆的联系、与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关系。 3、开篇尹艳的故事就极具吸引力,尹雪艳是个有故事有深度有魅力的女人。那一身蝉翼纱的素白旗袍,浅浅的笑容背后,却是一颗饱经沧桑的心。上海百乐门舞厅的回忆,不仅仅是她一个人的回忆,更是那些和她一同来到台湾的给她捧过场的人的回忆。可惜他们都再也回不去了。就算大家再造一个百乐门,可岁月已不是当年的岁月,地点也不是曾经的地点。但至少尹雪艳那里是那些饱经岁月洗礼的人们寻找慰藉的最佳去处。大家都羡慕尹雪艳不老,甚至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可她依然是可爱的,因为她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代表着一种文化与记忆。然而深藏于这些之下的,却是岁月的无情和浓浓的乡愁。 4、在“思旧赋”里,顺恩嫂和罗伯娘的谈话足见世事变化无常。昔日风光无限的李公馆竟变成如今的荒凉景象,然而那位善良的老仆人却还在坚守着自己与李公馆的之间的情意。最后,她“觑起眼睛,仰面往那暮云沉沉的天空望去,寒风把她那一头白麻般的粗放吹得统统飞扬起来。”这一幕,让人感慨万千,也让人十分心疼这位老人,一辈子都在为被人而活,却活得有情有义,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像这样勤劳善良的人应该不少吧。 5、在“国葬”中,反映出的是故人之间那份浓浓的深情和岁月的变迁。看着那些老者依然坚持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对长官的尊敬,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个世界最难的,便是坚持。 6、看完这部短片小说留在心底最深处的两个字,便是感动,感动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谊,感动老者们的坚持,感动苦难生活中的欢声,感动人们面对世事变迁的那份淡然,当然,更多的是无奈。
2023-07-12 01:43:221

白先勇主题思想是?

作者通过对“五四”精神的重估和俊彦等青年一代轻视传统,盲目崇洋的描写,构成了小说的另一潜在性叙事,批判了一味西化所造成的价值混乱,强调了回归传统对青年一代成长的重要性。文章简介:《冬夜》是白先勇创作的短篇小说,收录于《台北人》,最早发布于一九七〇年《现代文学》第四十一期。小说主要塑造了父子两代知识分子形象:在台湾某大学教浪漫文学的教授余钦磊和旅美学者、国际历史学权威吴柱国,以及青年一代的代表,余钦磊的儿子俊彦。两组人物构成了两个叙述平而,虽有交叉,但各自又有着不同的批判指向。从整体结构来看,两位主人公的对白构成了全篇叙事的主干和我们全部信息的来源。通过谈话构成人物的今昔对比,逐层剥去覆盖在人物本真而目上的灵光,进而加以讽刺、鞭挞,成为本文结构上的突出特点,也构成了本文第一层批判。扩展资料内容简介:《冬夜》的情节动作,和《台北人》大多数故事一样,发生在短短数小时内。而情节也主要靠小说人物的对白来推展。主角是一个在台湾某大学教英国浪漫时期文学的老教授余钦磊,另一重要角色,则是被誉为国际历史权威的旅美学人吴柱国教授。民国初年,他们两人在北京大学,同是领头发动五四运动的健将,后来,余钦磊随政府来台,一直在大学教书,吴柱国则留居美国,成为国际学术界的名人,现刚返台北做数日之停留。《冬夜》小说情节,即叙述吴柱国在一个下着冷雨的冬夜,从社交应酬与学术演讲的繁忙中抽出几小时,来到温州街余教授的住宅,探访老友,两人谈今话旧并发抒内心感触的情形。小说始终客观描写,叙述余教授之期待老友;情节主干由两人之对话构成;吴柱国离去后,高潮即下降,作者恢复客观描写,叙述余教授之所为所思,小说很快也就结束。作者简介:白先勇,作家、评论家,生于1937年。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等。近年来致力于昆曲的复兴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重新解读与推广,重新整理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和高濂《玉簪记》等。曾获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特殊贡献奖。
2023-07-12 01:43:302

白先勇的小说集《台北人》中的小说有哪些?

《永远的尹雪艳》《冬夜》《国葬》《游园惊梦》。
2023-07-12 01:44:061

《台北人》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台北人》(白先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fTjWh-rWP1lVRo7hjunkWw 提取码: ifgy书名:台北人作者:白先勇豆瓣评分:8.9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0-10页数:392内容简介:作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的《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短篇小说集,由十四个一流的短篇小说构成,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台北人》之人物,可以说囊括了台北都市社会之各阶层:从年迈挺拔的儒将朴公(《梁父吟》)到退休了的女仆顺恩嫂(《思旧赋》),从上流社会的窦夫人(《游园惊梦》)到下流社会的“总司令”(《孤恋花》)。有知识分子,如《冬夜》之余嵚磊教授;有商人,如《花桥荣记》之老板娘;有帮佣工人,如《那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之王雄;有军队里的人,如《岁除》之赖鸣升;有社交界名女,如尹雪艳;有低级舞女,如金大班。这些“大”人物、“中”人物与“小”人物,来自中国大陆不同的省籍或都市(上海、南京、四川、湖南、桂林、北平等),他们贫富悬殊,行业各异,但没有一个不背负着一段沉重的、斩不断的往事。而这份“过去”,这份“记忆”,或多或少与中华民国成立到大陆沦陷那段“忧患重重的时代”,有直接的关系。作者简介: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年生,广西桂林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他的小说被译成英、法、德、意、日、韩等多种语言文字,在海内外拥有读者无数。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及家族传记。
2023-07-12 01:44:121

白先勇创作有几个时期?

白先勇的创作以1964年在美国创作的《芝加哥之死》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重,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主观幻想成份,人物多是畸形的、病态的,并热衷于表现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有模仿的痕迹,不够成熟。代表作为《金大奶奶》和《玉卿嫂》。1964年,白先勇从《芝加哥之死》开始了《纽约客》的创作,真实地描写到美国去寻求前程和幸福的台湾留学生,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认同危机,表现出“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又看不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伤。几乎同期开始的《台北人》创作,标志着白先勇创作的一个高峰。作者将大陆去台人员的命运变化与中国现代史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主义深度,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形象,将西方现代艺术技巧和中国文学传统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了白先勇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
2023-07-12 01:44:261

《台北人》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台北人》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3wOs2At9y7pOWt0FdlJ1A?pwd=yo1h 提取码:yo1h简介:《台北人》的作者是白先勇。
2023-07-12 01:44:331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赏析

小说《游园惊梦》的成功在于将意识流手法的完美应用,在今昔的交错与对比之中突出往昔的可恋,现在的悲凉,从而将人生的无可奈何表现得淋漓尽致!当蓝田玉在众人的劝说下脸红心跳地坐上了主位时,她不禁回想到了钱鹏志当年对她的照顾,为她摆的大场面,那时确是享尽荣华富贵和气派尊严,而如今风华已逝,自己无力镇住场面,确是今非昔比,失落和惆怅已成必然。当蓝田玉目睹着蒋碧月蛮横耍泼的姿态饮下一杯花雕时,由一句似曾相识的“到底是不赏妹子的脸”勾起,意识流入桂枝香生日酒的时空,那时妹妹月月红明艳动人,仗着年轻气盛,也是说着这般话为难着她。而昔日的情人郑彦秋竟也顺势胡闹,弯着身敬酒,柔柔地叫夫人,全然无所顾忌。月月红正如今日的蒋碧月,都抢了姐姐的男人,还要在姐姐面前耍尽威风,要足面子。她们也都喜欢穿的那样鲜艳,洋溢着光华,想要吸走众人的目光。窦夫人今日的宴会和当年她的生日宴又构成了一组对比。小说以第三人称蓝田玉的人物视角叙事,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在钱夫人意识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中去:时而是钱将军充满怜爱的话语,时而是郑彦青的柔声低唤,时而是瞎子师娘的无限叹息,时而是妹妹的肆意嘲弄,时而是自己与情人的纵情交欢,时而是妹妹与情人的轻柔浅语。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钱夫人意识流动使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钱夫人的意识流将情绪引向高潮,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应,一个圆熟、和谐并且具有波澜之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臻于完成了。蒙太奇、时空跳跃、自由联想等意识流技巧的交替使用,使现实与幻觉相互交织,构成一个时空错乱、斑驳离奇的世界。扩展资料《牡丹亭》是我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扮演的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悲喜剧。大家闺秀杜丽娘背父游园,看到“姹紫嫣红开遍”的美景,发出“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感叹,激发了自身人性意识的觉醒。南柯一梦,与柳梦梅相爱,梦醒后苦苦思念情人,抑郁而亡。三年后复生,杜丽娘与柳梦梅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游园》是《牡丹亭》全剧的第十出《惊梦》的前半部分。这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生动地唱出了顾影自怜的少女的怀春心情,把抒情、写景和刻画心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游园》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断,但它喊出了封建社会中被压抑女子的心声,在那世间只有情难诉的里面,游园的主题就具有了强烈的社会意义了。也正因如此,才在那些呻吟于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广大青年女性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共鸣。《惊梦》这一出戏通过长期幽居深闺的杜丽娘对美好春色的观赏,以及对春光短暂的感叹,表现出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青春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己美好青春被耽误的不满。反映了在宋明理学等封建礼教桎梏下青年女子的苦闷,揭露了扼杀人性的封建礼教对青年人的摧残和造成的不幸,表现了鲜明的反封建精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园惊梦
2023-07-12 01:44:482

白先勇:台北人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白先勇:台北人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白先勇 台北人自序  广东省花城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白先勇文集》是迄今为止搜集我的作品最完整的一部集子,各种文类都收齐了。  小说、散文、论文、戏剧、电影脚本、访问、对谈,统统有,可以说相当全面的呈现了我这些年的文学活动。比较特殊的是,这个集子也收入了两本分析评论我作品的著作:欧阳子的《王谢堂前的燕子》以及刘俊的《悲悯情怀》。  欧阳子是我在台湾大学外文系的同学,当年我们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这本杂志持续出刊达二十多年,我的短篇小说大部分发表于《现文》,而我又常常与欧阳子讨论文学创作的问题,因此,她对我写小说的心路历程可谓了如指掌,在七十年代中期欧阳子终于写下了《王谢堂前的燕子》这部评论《台北人》的精心杰作。欧阳子自称这是一本《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事实上,这是欧阳子全面深入探讨《台北人》主旨涵义及小说艺术的一部论述巨著。欧阳……
2023-07-12 01:45:252

《冬夜》白先勇?

白先勇的小说《冬夜》以知识分子为题材,主题明显超越了《台北人》怀旧与乡愁的基调,具有丰富性和多意性。首先,小说通过余钦磊和吴柱国的今昔之比,批判了失去激情、泯灭理想的老派知识分子;其次,借反思“五四”,批判了成长中的青年由于抛弃传统、一味崇洋而出现的价值观混乱,强调了回归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作者此时的心理境况,小说在创作中明显有“切身感”,因而成为白先勇留美前后心路历程的某种折射。《冬夜》是白先勇唯一一篇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由于其主题很难统一于《台北人》怀旧与乡愁的总体框架,因而一直少有人评论,成为解读《台北人》的一个盲点。但恰恰也正是这种难以规约性成为凸现作者思想变动的关节点,因而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小说主要塑造了父子两代知识分  感伤如一根红线贯穿于白先勇创作的始终。无论是初期创作中以残缺的视角对于情感、青春、自由的追求,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守卫,还是后期作品中以冷峻的笔触对于偏安台湾一隅的大陆故人生存现状的描绘,对于海外学子的生存图景的展示中,都流露出浓郁的感伤色彩。以感伤为基点对白先勇的小说进行一次深入的回顾与解读,能使我们更深层次的把握作品内蕴和进行更加深入的作家研究。
2023-07-12 01:45:462

不属于白先勇《台北人》中所描写的是( )

【答案】:B《台北人》中的人物都不是 地道的“台北人”,除《孤恋花》中的娟娟来自台湾乡下外,其余皆是随国民党 当局逃亡到台湾来的大陆人。
2023-07-12 01:45:521

树犹如此白先勇共几本

树犹如此白先勇共几本 白先勇是华语文学中享有盛誉的作家,以其优秀的文学成就、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尖锐的思考而著称。作为一位多产的作家,白先勇创作了众多的作品,其中以他的小说和散文最为著名。其中,与树有关的著作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也成为了他文学上的一个重要主题。那么,树犹如此白先勇共几本呢?《台北人》 《台北人》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作品。这部小说以台北城市为背景,描述了台湾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其中,树被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出现在小说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小说文本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在小说中,白先勇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台北街头的那些老树、大树,让人感受到了它们对这个城市沧桑和历史的深深影响。《台湾花摄影记》 《台湾花摄影记》是白先勇的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其将文学、摄影、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相结合,创作了一张完美的文化生态画卷。其中,白先勇用他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台湾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这部作品中,树犹如此白先勇共几本,成为了整个故事的文化主线,白先勇对自然生态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做出了深刻的探讨。《牡丹亭》 《牡丹亭》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经典之作,而白先勇所创作的《牡丹亭》,则被视为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大代表作品。在这部戏曲中,白先勇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让读者感受到极致美的情感冲击。在这个故事的背景中,树也作为一个意象出现,其中的意义也深不可测。白先勇在《牡丹亭》中巧妙地将树融入故事之中,使得其不仅成为了故事背景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情感沟通的媒介。总之,白先勇在其多产的文学创作生涯中,将树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描述。树犹如此白先勇共几本,这个问题也以具体的作品和形式进行了回答。在这些经典题材中,白先勇将树描绘得淋漓尽致,为我们展现了树所代表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精神的深层内涵。
2023-07-12 01:46:171

白先勇创作有几个时期?

白先勇的创作以1964年在美国创作的《芝加哥之死》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重,有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主观幻想成份,人物多是畸形的、病态的,并热衷于表现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有模仿的痕迹,不够成熟。代表作为《金大奶奶》和《玉卿嫂》。1964年,白先勇从《芝加哥之死》开始了《纽约客》的创作,真实地描写到美国去寻求前程和幸福的台湾留学生,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认同危机,表现出“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又看不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伤。几乎同期开始的《台北人》创作,标志着白先勇创作的一个高峰。作者将大陆去台人员的命运变化与中国现代史结合起来,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主义深度,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形象,将西方现代艺术技巧和中国文学传统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奠定了白先勇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
2023-07-12 01:46:261

最能代表白先勇创作成绩的小说集是

《台北人》。白先勇的小说创作涉及广泛,但他最为著名的小说集之一是《台北人》,这部小说集以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台北为背景,通过讲述各种故事,呈现出当时台湾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包括家庭、爱情、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白先勇(BaiXianyong)是一位台湾作家和学者,出生于1937年,曾获得许多文学奖项,如中华文化艺术奖、中华文学传媒大奖等。
2023-07-12 01:46:331

“考背”是什么意思? 白先勇的《台北人》中,女仆人嘲笑男仆人,男仆人抓住她的肩膀猛摇晃,女仆人骂男

以下转自搜狗问问,作者为匿名——念「靠杯」会比较接近原音直翻中文是「哭爸」(这是脏话,类似脏话的「干」,可以直接用来骂人,例如你靠杯喔!)硬要翻的话,意思是用来骂人叽叽歪歪、乱讲话胡说八道用法:A呼了B一巴掌,B就可以愤怒的回说「靠杯」或者「你靠杯喔!」也可以用来跟朋友开玩笑(不过不要对著小混混或长辈上司说,後果会很惨)用法:A无聊故意呛B长很丑,B就可以回「靠杯」或者「你靠杯喔!」简单来说就是你怎麼用「干」来骂脏话,就可以怎麼用这词!
2023-07-12 01:46:411

白先勇的《游园惊梦》赏析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游园惊梦》;叙事视角;意识流;互文性;阐释空间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台北人》系列小说中的一篇,完成于1966年。1981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在美国和台湾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忠实于小说的意蕴,又配以演员出色的表演、优美的音乐以及服饰、舞美,共同构成了一个凄美哀婉的世界和一个人或一群人梦醒时分的痛苦。小说《游园惊梦》已经成为汉语读者非常喜爱的文学经典,本文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批评方法,对《游园惊梦》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艺术价值形成的机制。 一、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与意识流手法中的诗意表达由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脱胎于话本而擅长于叙述,其叙述视角基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地融合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这个叙事传统滋养了古代小说家,也为现代小说家所娴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继承传统叙述的自如便捷,又富有创造性地拓展了叙述视角,达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圆融,突出体现于三个层次叙述的递进。 第一个层次,《游园惊梦》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互相结合、穿插。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分。小说开篇,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采用俯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才能统观审视和把握。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个中三昧。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如何解决既有俯视角的历史叙述,又有感情和心理的深度描绘这个难题?在第三人称俯视角叙述中穿插人物视角的局部叙述,成为作家的艺术选择。 西方经典叙事学认为,第三人称叙述同时可以具有“外视角”与“内视角”。作为“内视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 *** 彩,而作为“外视角”的故事外叙述者的眼光则通常较为冷静[1](P217)。所以窦夫人桂枝香大宴宾客,邀请昔日得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这个起笔就采用了俯视角。引出了钱夫人后,叙述视角便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在窦夫人指引下,钱夫人一一见过诸位客人,这些客人也都是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个视角非同一般,钱夫人经历过荣华富贵,见识过各种公馆,窦公馆自然地被置于比较视野中。至于这些客人,有南京时的旧相识,比如天辣椒蒋碧月,赖夫人、刘副官等,也有在台北兴起来的新人,比如徐经理徐太太,程参谋等,新人与旧人同时处于一个场合,从经历了历史变故的钱夫人眼光看出去,引发的感慨当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钱夫人出场后,虽然没有“我”这样的标志性第一人称叙述者出现,但是因为频繁地采用钱夫人视角,实际上已经采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叙事了。于是,叙述视角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即出现了叙事学所指出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在这种回顾性叙事中”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1](P238)。如果我们将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感觉到的认作是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就会发现,钱夫人确实在追忆,现场的人、景物和氛围都是勾起她回忆的条件。但钱夫人如今所知肯定会比当年在南京时所知的要多,她在追忆,也在重新回到当时的体验。比如,客人们都到齐了,窦夫人来请大家入席,人们推让着,窦夫人让钱夫人先坐下。这时“钱夫人赶忙含糊地推辞了两句,坐了下去,一阵心跳,……倒不是她没经过这种场面,好久没有应酬,竟有点不惯了。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钱鹏志的夫人当然上座,她从来也不必退让……可怜桂枝香那时出面请客都没份儿,连生日酒还是她替桂枝香做的呢。到了台湾,桂枝香才敢这么出头摆场面,……”这样的追忆连带着也传达出了当年的体验,这个视角具有比较和引起伤感的功能…… 第三个层次,意识流叙述线索。钱夫人的人物视角叙事,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意识流呼之欲出: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在钱夫人意识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中去。《游园惊梦》的圆熟精致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半部分采用意识流手法且转换自然。白先勇自己曾经说过:“我写这篇小说写了五次。前三次用比较传统的手法写内心的活动,我都不满意。起初我并没想到要用意识流手法。女主角回忆过去时的情绪非常强烈,也有音乐、戏剧的背景,为了表达得更好,尝试用了意识流手法。”[2](P267)自然地转换为意识流手法,这符合人物心理规律。英国心理学家瓦伦汀(Walentine)、贝尔纳(Berlyne)、海尔森(Helson)等,都提出过渐进唤起理论。他们的实验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地调动起来的,无论是从作家创作角度讲,还是从读者接受角度讲,都有一个心理唤起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直白进入曲折,由缓慢发展到紧张的渐进过程。其实,这也是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在窦公馆豪华铺排的宴席上钱夫人多喝了几杯花雕,又受到天辣椒的 *** ,眼前景象唤起了当年在南京清唱会的景象,天辣椒如何对待她的亲姐姐桂枝香,勾起了在南京清唱聚会上发现自己亲妹妹与自己情人郑彦青郑参谋的私情,一阵急怒,哑了嗓子。此刻,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意识流“这是威廉&S226;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里所使用的一个词组,特指在一个清醒的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动着的思想和意识。‘意识流"现在表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自20年代始,意识流就成了文学叙述的一种模式。作家利用它来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范围和轨迹。在这一过程里,人的感觉认知与意识的和半意识的思想、回忆、期望、感情和琐碎的联想都融合在一起”[3](P34》)。在这个文本中,钱夫人意识流获得了丰厚的艺术效应。第一,原本是窦夫人宴请的场面与故事,现在变成了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读者阅读过程不断地辨析两个故事,实质是给自己讲故事。他们理解了两个故事的关系,也就理解两个故事重叠的深层含义。第二,借助于意识流手法捕捉到了昆曲的旋律。文本中意识流动中仿佛起到灵魂一样作用的是音乐,这不仅表现在不断地出现《山坡羊》《皂罗袍》等各种曲牌名字和《牡丹亭》里的唱词,而且表现在意识的流动完全随着音乐旋律而前行,读者捕捉到了音乐旋律,也就对于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复杂的内容有了理解,而理解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内涵,也就欣赏了昆曲艺术。第三,钱夫人的意识流将情绪引向 *** ,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应,一个圆熟、和谐并且具有波澜之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臻于完成了。 重要的不是作家采用了意识流手法,而是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上三个层次交错和递进,可以看做是作家将意识流置于其他叙述手法的和谐使用中。又因为其中的情绪和感情似乎都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浸透了,所以,在我看来,《游园惊梦》成功地采用意识流手法,得益于将意识流的内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平台上,与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互相交融,这就涉及到这个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了。 二、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造就了优秀的“互文性”小说艺术 采用“互文性”方法分析《游园惊梦》,是探寻这个文本艺术价值的另一条路径。“朱力亚&S226;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为指涉(intertextuality)这一术语,表示任何一部文学文本‘应和"(echo)其它的文本,或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文本互相关联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公开的或隐蔽的引证和引喻;较晚的文本对较早的文本特征的同化;对文学代码和惯例的一种共同积累的参与等”[3](P373)。克里斯蒂娃关于“互文性”的思想启发了我们:诚然,“互文性”超越于国家和民族,各民族国家的文学互相借鉴、互相指涉的空间是无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民族国家文学来说,其历史越悠久,贮存越丰厚,文学创作中“互文性”的空间就越大,“互文性”也随之越加突显,让我们带着这个启示分析《游园惊梦》的互文性与中国传统文学。 小说中互文现象频频出现。题目是借用了《牡丹亭》五十五出戏之一的《惊梦》及剧中游后花园的情节,其实也是直接借鉴昆曲《游园惊梦》的题名;小说描写的酒宴、唱昆曲的情节和传统剧目《贵妃醉酒》有情节的相似之处;钱夫人和钱将军的婚姻,以及情节中穿插的钱夫人、程参谋、天辣椒蒋碧月等谈论表现曹子建和宓妃爱情的戏曲《洛神》,与随从参谋的恋情等情节,都与曹植《洛神赋》描述的浓郁爱情意蕴有相似之处,有弦外意味;引用的一些曲牌名,比如《夜深沉》《将军令》《万年欢》《点绛唇》等也都与情节、人物的感叹有多向的微妙联系,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形成引喻。我所描述的互文现象分别来自这个文本“已经形成的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隐喻”“文学作品的客观世界。这是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的诗的特殊‘世界"”以及”‘形而上性质"(崇高的、悲剧性的、可怕的、神圣的)”[4]等这些层面。我的问题是,如果说,互文现象分布在作品各个层面,弥散于文本的艺术整体中,那么,在作品构成与艺术价值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人物关系与“互文性”。人物观和功能观是传统小说观和结构主义小说观的根本区别之一。比如,主张人物观的福斯特(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中基本在故事层讨论小说,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故事、情节、人物、幻想、预言、布局和节奏等,对小说叙述规律探讨很少[5]。确实,传统文学批评在人物关系的理解上,基本落脚于情节结构方面,认为人物是中心,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因。功能观则强调人物在整个文本结构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这启发了我们,能否在人物关系中发现其他艺术功能呢?比如在互文中发现其他功能?钱夫人是小说中最主要人物,她与宴会主人窦夫人以及窦夫人的亲妹妹天辣椒蒋碧月,构成了一个有共同在南京得月台唱昆曲的过去,也有再聚首的今天;她们不是一般的相识,是地位此起彼伏的旧雨新知;特别是在嫁人这个重要人生转折点,她们形成人生纠葛。她们的相互关系是在时间隧道中逐步纽结而成的。在故事的现在进行时,又频频以姊妹相称,这种鼎足三立的人物关系,自然形成“三姊妹”的外观印象。考据白先勇是否有意识地借鉴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多幕剧《三姊妹》的人物关系及意蕴,不是本文的任务,我关注的是互文的效果。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柏克莱加州大学白之教授(CyrilBirch)看了《游园惊梦》舞台剧的录像,都曾经拿契诃夫的《三姊妹》来比[2](P271)。《三姊妹》的戏剧情节从有意义的一天里开始:父亲逝世一周年暨伊利娜命名日,在这一天,姊妹三人与父亲昔日的部下图赞巴赫中尉、维尔希宁中校相遇、相识,并且发生了感情纠葛,为她们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剧情悲凉并且惊心动魄,剧终,奥丽迦拥抱着两个妹妹,宽慰并且鼓舞着妹妹:“啊!我的上帝啊!时间会消逝的,我们会一去不返的,我们也会被后世遗忘的,……然而,我们现在的苦痛,一定会化为后代人们的愉快的;幸福与和平,会在大地上普遍建立起来的。后代的人们,会怀着感谢的心情来追念我们的,……多么愉快呀!叫人觉得仿佛再稍稍等一会,我们就会懂得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为什么痛苦似的……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啊!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P337)在人物构成和悲凉命运等方面,契诃夫的《三姊妹》与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极为相似,“三姊妹”似乎可以成为覆盖这类人物关系及人生意味的意象,只不过《游园惊梦》中的三姊妹故事时间与空间的变迁让意蕴更复杂而已。《游园惊梦》对于《三姊妹》的关联方式是极为隐蔽的,或者说是借助于《三姊妹》已经在读者心目中产生的意义而强化和播散《游园惊梦》自身的意义。由此,我们发现人物结构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而且已经成为模式,并且在互文关系中产生寓意。 2.因互文所产生的“戏中戏”艺术效果,丰富和深化了作品意义。《游园惊梦》穿插的古典文学名篇大多为戏剧,并且已与文本形成和谐整体,意义互为指涉。人在戏中以及戏在戏中的互文性,引发读者宿命般的梦幻感和悲剧再世等艺术感觉。最突出的是与汤显祖《牡丹亭》的互文性关系。《牡丹亭》是一则爱情征服死亡、超越时空的故事,也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的里程碑式作品,其中《惊梦》一折,到达了抒情诗的巅峰。小说中叙述到大家开始唱昆曲的时候,徐太太唱的是昆曲《游园惊梦》中的《游园》,唱到了“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此时钱夫人流动的意识中回忆起当年在清唱会上自己的复杂感情,那时也是这段唱腔,“杜丽娘唱得这段‘昆腔"便算是昆曲里的警句了。连吴声豪也说:‘钱夫人,您这段《皂罗袍》便是梅兰芳也不能过的。可是吴声豪的笛子却偏偏吹得那么高"”。这段《皂罗袍》是引发钱夫人各种思绪和意识流动的关键内容,也是文本挥发丰富意蕴的点睛之笔。“谁家院”已经超出了《牡丹亭》本身的具体情境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一切繁华富贵、一切赏心乐事都是飘移不定的,不是永久地属于哪个人哪个家庭的。多年前南京清唱会上钱夫人早已体悟了一次其中的意味,现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变迁之后回忆起来,这一切,连带钱夫人本人,又一次被置于戏中,《牡丹亭》的故事意蕴重新被提示出来,又与眼下钱夫人的感慨相互契合。确实,赏心乐事,究竟属于谁家的?还很难说呢!当年桂枝香连请生日酒都没有资格,还是钱夫人替她摆的酒筵,可是现在桂枝香却能如此排场地大宴宾客,今天的桂枝香也许就是明天的钱夫人。“姹紫嫣红开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赏心乐事”也好,都不固定地属于哪个地点,哪个时间,哪个人家,形而上意味在“戏中戏”中进一步被强化。 3.文本中互文的另一个功能,是穿插在情节中的唱词、曲牌名、戏剧名,对人物性格刻画起到了暗示作用,也优美含蓄地描述出一些不便直接展示的情节。比如钱夫人的意识流中,回忆起了当年与随从参谋的那段恋情,“杜丽娘快要入梦了,柳梦梅也该上场了。可是吴声豪却说,《惊梦》里幽会那一段,最是露骨不过的。(吴师傅,低一点儿吧,今晚我喝多了酒。)然而他却偏捧着酒杯过来叫道:夫人。……荣华富贵——只有那一次。荣华富贵——我只活过一次。懂吗?……”怎样优雅含蓄地写出钱夫人与郑彦青的恋情来,与钱夫人形象关系是很密切的,用现成的戏文含蓄地表达,最是诗情画意。钱夫人的感情经历的细腻和委婉也就表现出来了。再如“吴师傅,换支低一点儿的笛子吧,我的嗓子有点不行了。哎,这段《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俺的睡情谁见”。这段唱词更细腻、传神地暗示了他们当年的恋情。 “三姊妹”之一,天辣椒蒋碧月,用她姐姐桂枝香的话说:“是亲妹子才专拣自己的姊姊往脚下揣呢!”在小说情节中,她唱的是《贵妃醉酒》,不仅唱,而且“蒋碧月果然装了醉态,东倒西歪地做出了种种身段,一个卧鱼弯下身去,用嘴将那只酒杯衔起来,然后又把杯子当啷一声掷到地上,唱出了两句:人生在世如春/且自开怀饮几盅”。这个形态的描绘,借用《贵妃醉酒》的故事和唱词,共同刻画了天辣椒泼辣、无所顾忌、对爱情有强烈渴望的性格。 4.中国文化河床中有深远影响的人名、物名、曲名、地名等,因为在各样语境中被反复使用,其基本固定的意义不断被强化,其中不少已经具有含义丰富的原型色彩。所以,在这个文本中被运用到人名、地名上,再度形成暗示和互文现象。营造了全篇总体的怀旧与悲凉的氛围。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月亮”是含义非常丰富的文化形象,已经进入许多文学作品中,只要一提这个字眼,就能让使用汉语的人们联想起很多相关的故事。《游园惊梦》依托着个文化积淀,与月亮形成了广泛的互文指涉,桂枝香、月月红、蒋碧月、蓝田玉,这些人名中有的与“月”字有关系,有的是词牌名,比如桂枝香。有的来自诗词,蓝田玉就来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典故。还有地名,当年这些唱昆曲的姑娘们唱曲的地方叫做“得月台”。钱将军对蓝田玉说:“除了月亮摘不下来,都给你了。”再如,不断地描写“月光下”等。我国传统文化中“月宫”一词,最早出自于《海内十洲记》:“(东方朔)曾随县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间。”后来,经由《渔樵闲话录》上篇《逸史》云:“罗公远引明皇游月宫,掷一竹枝于空中,为大桥,色如金。行十数里,至一大城阙。罗曰:‘此乃月宫也。"仙女数百,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再后来唐郑綮《开天传信记》:“吾(唐玄宗)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廖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至此,月宫的传说始昭于世,且为人所称绝。以上所列月宫传说的流传和被反复使用情况,表明至此已经扩展为更多相关的形象,携带的信息也更为丰富:竹枝,金色大桥,诸多仙女,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上清之乐,非人间所能闻得……这些形象和信息继而与嫦娥奔月传说,与寂寞难耐等信息和感情模型相互指涉……再如,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与人的聚合离散、人世变迁的情调等……这一切作为已有文化遗产,在《游园惊梦》的语境中,与人名、地名、环境等再度互相指涉,意义和感情内涵进一步丰厚起来。 《游园惊梦》的互文性现象,从细处说,包括以上所说各种词曲牌名,各个传统剧目的名字,以及中国的神话传说等,其他文本与该文本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互相渗透,互借其义,互相指涉。从大处说,则直接继承和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精神脉络。白先勇自己曾经对这个继承做过说明,指出了以往文学的精神继承。他说:“曹雪芹用《西厢记》来暗示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用《牡丹亭》来影射黛玉夭折的下场。利用戏曲穿插,来推展小说故事情节,加强小说主题命意,这是《红楼梦》重要的叙事技巧之一。”[2](P210-213)李欧梵也曾描述过这种精神脉络:“《游园惊梦》是现代小说,再上面是《红楼梦》,再上面是《牡丹亭》。”[2](P247)无论从细处,还是从大处,都共同概括了《游园惊梦》互文性现象。可以说,《游园惊梦》为文学理论提供了互文性的典型范本。 三、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 由于意识流手法与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由于依托中国丰厚文化财富的互文性,让《游园惊梦》梦醒时分的精神内涵异常丰富,构成了一个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这是优秀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征。对于这个宽阔的阐释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其表征。一是这样的文学作品意义是多向的、甚至是歧义的,难以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加以归纳,而且似乎永远说不完,也说不清楚;另一个是其意义超越了具体时代和民族国家。诚然,小说语境中钱夫人和桂枝香、天辣椒等姐妹是从大陆来到台北的,有特定时代和历史的痕迹,她们的命运与这样的历史变迁纽结在一起,但是,仅用历史变故无法囊括她们的故事所具有的深意。越是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明显。这是文学的形而上学特征。作家用自己体验抵达了形而上,所以作家经常会用诸如“永恒的、永远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弗&S226;施莱格尔)、“一首诗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出来了”(雪莱)、“我总是强迫自己深入到事物的灵魂,停止在最广泛的普遍性上”(福楼拜)这类词句。文学中的形而上如此具有人类普遍意义,阐释空间自然是宽阔的。 下面让我们在《游园惊梦》的阐释空间中游弋一下吧。钱夫人的意识流可以看成是梦醒时分的标志,梦醒后的钱夫人最突出感受是怀旧:“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可是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怀旧岂止是对于特定时空?作为女人的怀旧,只要涉及到时间,就必然与“惜春”相关。钱夫人也表现出“惜春”情绪,对于南京时光的追忆,也是对于青春的追忆。白先勇自己说:“据我自己看我的小说,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美人迟暮的故事。”[2](P225)更进一步说,由互文所营造的“戏中戏”氛围,人在戏中,人在演戏,人生就是一场戏的涵义不断地得到强化。此时,人与戏的关系,已经不是哪个具体的人,哪出具体的戏了,而是普遍意义的人与戏的关系。 人与戏的关系超越具体的时空,所以“惊梦”也随之具有了普遍意义。其实,在当年南京的那次清唱会,钱夫人发现自己的情人郑彦青和自己妹妹月月红的私情之后,已经有了一次“惊梦”。那次“惊梦”沉淀在内心深处,成为一个创伤。在这次窦夫人酒筵和昆曲清唱会上,天辣椒和程参谋的在场这个外在因素,再次勾起了钱夫人内心原来的创伤,于是有了第二次“惊梦”。“游园”而“惊梦”,似乎成为一个模式,反复地折磨人的灵魂。 在《游园惊梦》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人在戏中和戏在戏中,由于互文网络中所引的《牡丹亭》那段“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意蕴在互文性中反复被强化,所以,所谓的意蕴已经不独属于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或者昆曲的《游园惊梦》,或者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性质。具体地说,相当于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的恒久不变独立存在的意味,更衬托出人生变换不居的永恒悲剧命运。“物自体”也译为“自在之物”,指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可认识的本体。我在这里主要取“物”的独立存在之意,无论人是否意识到物的存在,物总是自得地存在着,而物自存在的恒久性,衬托出人世的变迁,或荣华富贵,或凋零落魄。其实,就是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在游园时已经发现,姹紫嫣红开遍,原是应该让人去欣赏的,可是没有人欣赏,都白白地给与了断井颓垣。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似乎有具体所指的,即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年轻人对青春和自然的热爱,忽视大自然的美好。后来,不断地在其他文学文本中出现,这个意思其实是得到了强化,或者说逐步地被抽象了。而在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里因为“戏中戏”的营构,失落、批判等意义已经不具体有所指,抽象程度进一步提高。大自然的美好生发出独立存在的永恒意味,与之对应,人则是短暂的。所以“姹紫嫣红开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赏心乐事”也好,作为客观的存在,都不固定地属于哪个地点,哪个时间,哪个人家,是永远的“物自体”,以此映照出人世的变迁和短暂。昨天得势的是钱夫人,今天宴宾客摆排场的则是窦夫人,那么明天呢?明天赏心乐事落在谁家呢?在大自然的美好,以及“赏心乐事”恒久地独立存在的衬托下,人生的悲凉意味生发出来。确实,这段唱词被文学创作使用次数越多,“物自体”的恒久所衬托出的人世变迁、短暂以及悲凉意味的形而上特性就越突出。白先勇是人类灵魂的探险者和人生哲学的发现者,他在形而上的探索中加进了自己的理解。
2023-07-12 01:46:481

白先勇笔下的尹雪艳到底是什么?

《永远的尹雪艳》 是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小说集 《台北人》 的开篇之作。《台北人》由十四篇长短不一的小说构成,每篇皆可独立成篇,放在一起读来,则可更深的体会出作者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欧阳子认为《永远的尹雪艳》放在首篇,除了表面上构成“社会众生相”之外,又是作者隐形的“开场白”,它与《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口中念着的《好了歌》相似,但曹雪芹笔下的《好了歌》是明说的“预言”,而白先勇将《永远的尹雪艳》作为“预言”,则是采用现代文学技巧的“暗喻”。 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来看,文学的无功利性背后又总是存在某种功利。 虽然《永远的尹雪艳》与直接的功利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作者希望读者能够以鉴赏的态度去欣赏作品,最终能够审美地把握作品所传达的人生意义。 潜藏在《台北人》表层下的义涵是非常复杂的,但归根究底,起源于一个自古以来人人皆知事实: 时间永不停驻 。 《永远的尹雪梅》作为《台北人》的开篇之作,也作为白先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深具作者对人生长河中命运无常的喟叹之情。 文章贯穿今昔之对比,一群曾经在上海有着地位有着派头的人,在社会变动的影响下,远离故土来到台北。可是,时间无情命途多舛,曾经得意的,曾经年壮的,曾经叱咤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在国家兴衰、社会剧变之际,都变得物是人非。 他们在台北的日子平淡无聊,虽不必为物质生活而烦忧,可终究回不到那上海繁华之日,青春年少之时。 而文章的主人公尹雪艳却从未老却,也从未有半点变化,她就像是宇宙中永恒存在的时间,不急不缓的流淌,在某种意义上说,她是静止的流动。 “尹雪艳总也不老”“尹雪艳着实迷人”“尹雪艳迷人的地方实在讲不清、数不尽”“尹雪艳着实有压场的本领”,正因为尹雪艳的不老和迷人,“她在台北的新公馆很快地便成为她旧雨新知的聚会所”,在尹公馆里,各式摆设、各样点心,都不低于旧日在上海霞飞路时的排场,客人们坐在尹公馆里,就像是回到从前风光的时候,忘记自身已是身处他乡。 他们偶尔想起过往,谈谈老话,向着尹雪艳发发牢骚,“好像尹雪艳便是上海百乐门时代永恒的象征,京沪繁华的佐证一般”。 尹雪艳虽寄寓着众人怀念过往时有人懂得的期待,但也像是命运之于人生的潜藏噩运 。 欧阳子认为,尹雪艳以象征含义来解,不是人,而是魔。她是幽灵,是死神。她超越一个现实人物的言语动作,而变成一种先知者的“预言”,也就是高高在上者对人生的评语。 但其实,我认为,她就是象征着“ 时间 ”,而与她相结合的人都不免败亡,其实也是寓意着时间蕴藏无限力量,它能够将命运颠倒,不论你之前是多么繁华。 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文学的艺术形象本身就蕴含着某种理性,艺术形象充满了活生生的感性直觉,这表面看来超越于理性过程之上,但实际上可能把人导引或提升到一个通常感性和理性都无法达到的至高理性境界,人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品味而深切地领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 尹雪艳就是一个包裹着迷人外壳的艺术形象,在这之下却蕴含着深刻的理性思想,当这二者结合,便给读者带来了某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感觉。 这感觉像是要冲破那层艺术表象,但又不能准确的摸到作者心中的那层理性的薄膜,而在对作品的无穷回味中,读者在渐渐的感知这个世界,也感知到他的存在。 白先勇通过塑造尹雪梅的“永恒”形象,以及描写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一则表现了那一代人苍凉的人生现实,二则也透露出时间流逝人生无常,一切皆空的遁世思想。
2023-07-12 01:46:551

白先勇小说评介|《一把青》:那一曲萦绕心间的《东山一把青》

文/王栩(作品:《一把青》,白先勇 著,收录于《台北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 小顾死后,朱青在麻将桌上反复地嚷着她常爱唱的那首《东山一把青》。白先勇在小说《一把青》的结尾,用了一个“嚷”字刻划出状若疯癫的女人内心的创痛。这个女人爱的真切,爱的不易,爱的单纯,爱的决绝。她有过短暂的婚姻,有过“听她指挥,做些重事”的追求者,尽管他们都身遭厄运,离世而去,却用独特的情感在战火纷飞的乱世和乡愁弥漫的异乡书写了小人物平凡而辉耀的芳华。 朱青,小说《一把青》的女主人公。白先勇通过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引出这个仿若乱世飘萍般的女人。“我”在抗日胜利,还都南京的那一年,与伟成住在仁爱东村。小说第一段,作者以欣快的笔调不仅交待了叙述者“我”,时代背景,还以精炼的用词,诸如“闭塞”、“煎熬”、“骤然”,概括出烽火岁月小人物危机四伏的生存状态以及抗战胜利后生存境况豁然开朗的转变。这种境况的转变,以“我”回到故都时单纯的快乐作为象征,通过作者笔下“到处……到处……”这一反复句式的运用,那些原本看惯了的古迹与繁华,在久违之后的“回返”里,有着盈满喜庆的亲切。因此,“我”在回到故都后,免不了要故地重游一番,此刻,“我”的内心是喜乐和自尊的。 伟成是空军大队长,他的门生自然就尊称“我”为师娘。这一声尊称,是礼数,也是作者对传统的敬意。白先勇的文人情怀让他的文字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对传统的致敬与保留在文字里联结了一脉当下与古典交集的通道,故而,朱青与郭轸的浪漫爱情也就有了文人式的古典韵味。在这般韵味的烘托下,“我”第一次见到朱青,就“大大地出了意料之外”。朱青给“我”的印象,既不是摩登小姐,也非天仙一流的人物,而是“一个十八九岁颇为单瘦的黄花闺女”。在对朱青形貌的描绘下,看得出来,作者对这个人物的珍视,全在于“她的眉眼间却蕴着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这个古典式小家碧玉样的女子,勾起了“我”的疼怜,也让读者感受到氤氲在文字间的祥和。 这时的朱青与郭轸爱的单纯,就好似时间为他们停顿了那般让人艳羡。郭轸练机时,驾机飞到朱青就读的金陵女中上空,在那儿打转子,因而被记了过。记了过的郭轸如此对“我”解释,“我在天上飞,我的心都在地上跟着她呢”。郭轸用一句朴实的爱的告白,盖过了世间所有爱情宣言的光芒,却没有盖过炮火的呼啸,战事的重燃。 朱青还未来得及与郭轸去杭州度蜜月,郭轸就驾机上了战场。“我”待伟成和郭轸他们离去后,去朱青家探望。这里,作者详尽的展示了一对新人粉刷油漆过的客厅。“我”的视线所及,“客厅里还是新房般的打扮”,对客厅陈设详尽的描述寓意一对新人爱的不易与爱的真切。不易方显可贵,真切才会珍惜。白先勇用精湛的技艺营造爱情的安宁,新房的陈设处处彰显关于生活的情趣。充满情趣的生活必然关联一个太平的日子,随之而来的惶乱却让白先勇笔下的人物重新感到了紧张和危迫。 “我”听见新房外头不断有卡车拖拉行李的声音,刺耳的铁链铁条撞击的声音,女人尖叫,小孩啼哭。这些声音汇聚成怆惶的交响,呼应后文那些小空军太太们凄然的身世。虽然“我”看似大气,实则绷着一根紧紧的心弦,仍然在危迫中关注着伟成他们的动向。在缓和这种紧张心绪的过程里,作者插入小空军太太们的身世,在“我”与朱青拉家常式的叨登下,战争的残酷通过女人们对“身世”的翻腾变得清晰,小人物在乱世悲欢里的坚毅也有了真切可感的具体形象。 作为“飞将军”的太太,“我”清醒的告知朱青, 飞将军的太太,不容易当。二十四小时,那颗心都挂在天上。哪怕你眼睛朝天空望出血来,那天上的人未必知晓。……朱青,莫怪我讲句老实话,你就得狠起心肠来,才担得住日后的风险呢。 “我”的几句老实话冷静地击中了朱青的懵懂和嫩稚,却在郭轸阵亡后,落败于爱的聚变、爱的决绝。 白先勇将古典爱情荡气回肠的一幕凝聚在朱青身上,在战火纷飞的乱世演绎了一曲爱的悲歌。它以郭轸阵亡后,朱青的心死终结了一段短暂却又华贵无比的爱情。它犹如开得十分新鲜的花苞儿,还未绽放出它的雍容与华丽就颓然凋谢。 朱青与郭轸的爱情在白先勇的文字里凋谢出一缕惆怅,这是与时代相伴的愁绪。它牢牢地攫住了如朱青和“我”这般还活在世上的人的身心,用见证过沧海桑田的眼睛,见证了故名依旧、却物是人非的宿命。 “我”来到台北的这些年,仍然住在名叫仁爱东村的眷属区。对南京和台北两地居住区名称上的巧合,开启了“宿命”的变迁与流转。仁爱东村“里面的人四面八方迁来的都有,以前我认识的那些都不知分散到哪里去了”,今昔非昨的感慨让命运流徙的沉重化作清淡的文字,娓娓道出生活归于平淡后的顺应与柔从。在容易打发的太平日子里,“我”静静注视周遭的一切,透过“我”的平静的视角,如今空军里的小伙子和南京那会儿的小空军相比不一样了。对当下的叙述呼应记忆中那些残缺的往事,对比手法的运用将过去与当下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群像安置在“我”的视角里,检视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物迥异的精神表征,如此,朱青的剧变也就有了一个让人生怜的合理的解说。 小说《一把青》以上篇和下篇两个部分分述南京的往事与台北的当下,犹如一首词章中的上下两阕,上阕在回忆里抒写乱世离殇,下阕结合“我”的不解与喟叹对剧变的朱青掬一把同情之泪。小说文字清新,节奏平缓,一缕淡淡的乡愁即是《东山一把青》的旋律,衬出漂泊之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思念寄寓在一味“麻婆豆腐”里,那是来自朱青家乡的家常名菜,朱青到了台北,将其做来待客,一股浓烈的乡愁经由这味菜肴在文字深处得以渲染。这是为小顾料理了后事的朱青,在“我”眼里,依稀有着“异样的年轻朗爽”。好似那个南京时“眉眼间蕴着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的女子,只是,在她身边的已非郭轸,而是甘愿“听她指挥,做些重事”的小顾。 小顾是从桃园基地来台北度假的空军小伙子,还有“刘骚包”、“王小儿科”,他们都是朱青向“我”介绍的,“也顺着朱青乱叫我师娘起来”。“师娘”,一个遥远的称谓,它属于一个无法重现的往事。这个往事在“我”来到台湾,“天天忙着过活”,低眉弯腰讨生活的境况下成了模糊不清的影像。朱青唤醒了“我”对往事的记忆,也唤起了“我”对朱青的重新打量。在“我”的审视下,如今双颊丰腴、肌肤紧滑的朱青“却也唱得出白光那股懒洋洋的浪荡劲儿”。新生社的游艺晚会上,朱青清清楚楚地唱着《东山一把青》,身段“扭得颇为孟浪”。此番对比,放浪的朱青反衬出“我”的清寡,传统与古典在当下剧变的生活面前成了逝去的尘烟。好在还有少见的个例,诸如小顾,体面,人也厚实,不似“刘骚包”、“王小儿科”两个那么嘴滑。朱青与小顾的牵绊,有着朱青和郭轸的影子,却又少了九分与昔日那个“二十四小时,那颗心都挂在天上”的日子相契合的神韵。 白先勇通过“我”对当下的述说,拨动读者的想象,“我”在台湾“天天忙着过活”的生存境况何尝不是一个缩影,从中可以较为清晰的窥见朱青的一个侧面。朱青,在无依的异乡,带着心死后的孑然,埋葬了过去的那个自己。与“我”的低眉弯腰讨生活相似,朱青则在康乐队里混出了如今这个样子。一个“混”字,有着太多的委屈与挣扎,却又蕴含了无人诉说的悲辛。小顾,除了人厚实、嘴不滑之外,他什么都不爱,唯独喜爱搓麻将。这个男人在朱青身边,作为对昔日一个短暂而美好的日子的顾念与象征,很难与朱青有着较为深度的心灵上的共生和交流。因此,朱青在小顾的飞机失事,永诀人世后,除了对小顾表示出值得称赞的一份情义,多难的世事带给这个女人的创痛仍旧是那一股浓的化不开的乡愁。 乡愁让朱青在麻将桌上的好运气里浑然忘我的疯癫了起来。八圈之后,筹码成了三归一的局面,朱青赢了牌局。她“嘴里翻来滚去嚷着她常爱唱的那首《东山一把青》”。在“我”听来,这个女人用放浪的形骸掩饰内心的创痛,却让创痛在其心中刻下更为悲酸的印痕。朱青隔不了一会儿,便哼出两句歌词,歌中有爱、有恨、有离合、有悲欢、有对昔日的回望、有萦绕心间的乡愁。(全文完。作于2021年2月27日) 作者简介:王栩。所用笔名有王沐雨、许沐雨、许沐雨的藏书柜、王栩326,定居重庆。
2023-07-12 01:47:011

《鹿鼎记》,高阳的《胡雪岩全集》,白先勇的《台北人》

【《鹿鼎记》】《鹿鼎记》是香港作家金庸的最后一部长篇武侠小说作品。韦小宝扬州妓院丽春院中,一个年华老去的妓女的儿子,不知父亲是谁,自小在市井中长大的小流氓、小无赖。在童年时,就学会了一切求活、求生存、求饱的方法。 在他的心目中,适应环境,如何使自己更好活下去,是最主要的目标。这种观念,实在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自然也反映在人这种高级生物的身上。鹿鼎记的主要内容:清朝康熙时,韦小宝阴差阳错进了宫,当了假太监和皇上成了好朋友.又不小心成了天地会陈近南的徒北,青木堂堂主.韦小宝夹在这两者之间,两面都帮,在两边都受器重.这期间他帮皇上生擒了鳌败,去五台山替皇上寻老皇帝 ,但事实总有被揭穿的一天,皇上终于还是知道了他所有的身份,命他反天地会,韦小宝还算是个重情义的人,没有那么干,最后带着几个老婆隐居小岛了.韦小宝还得到了许多人想到的八本四十二章经,拿到了里面的羊皮,找到了鹿鼎山,这便是鹿鼎记名的由来了.【高阳的《胡雪岩全集》】高阳先生是当代作家,以历史小说著称,精通清代历史掌故,《胡雪岩全传》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在书中叙述了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从多方面介绍了“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官场、人际、处事、情感、商场、谋略等方面的处世为人之道,艺术地再现了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广阔历史背景下,胡雪岩由商而官,亦官亦商,暴起暴落的历史画面。全书内容丰富,故事翔实,是一本难得的珍藏本。“经商要学胡雪岩,当官要学曾国藩”,高阳的《胡雪岩全传》一度成为现代经商人士必看的图书之一。该书问世后,在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中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影响,许多外国读者对此书也产生了兴趣,希望能从中学到经商的技巧。有关胡雪岩的书籍可谓比比皆是,但论笔力与境界,均不能与高阳此书相提并论。【白先勇的《台北人》】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广西桂林人。《台北人》被公认为现代最出色的短片小说集之一,它集结了十四个看似独立却又有联系的故事,并将一群因国共战争爆发而迁居台北的大陆人的生活点滴,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用作者的话,是这样说的“《台北人》对我比较重要一点。我觉得再不快写,那些人物,那些故事,那些已经慢慢消逝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马上就要成为过去,一去不复返了。”怎么和七中的摘抄要求一样???!!!
2023-07-12 01:47:191

白先勇表达了一个什么主题?

评论者们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白先勇小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读和分析,他们都注意到了这是一个有着独特艺术个性的作家。相较而言,时间主题作为白先勇小说创作的一个核心主题却始终没有收到当下评论者足够的重视。学者们对白先勇小说中时间主题的研究虽然也早有涉猎,从最早的颜叔元,到后来作者自己的同窗好友施叔青、欧阳子、朱立立等人对白先勇小说的时间意识与主题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但是,这里零碎的、散见身显示了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不热心,此处恰好是作者引以为遗憾的。其实,从处女作《金大奶奶》起,以及以后的《月梦》、《青春)、《玉卿嫂》 等,白先勇小说的创作几乎从- ~开始就自觉地指向了对青春易逝、人生如寄的感慨与伤怀。在他所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里,青少年与成年人,或者暮年人的并置、对比几乎成了小说固定组合模式,而由对青春之真、之美所生出的痴迷与眷恋,则成了他小说中老少恋的悲剧性根源。白先勇称早期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时间的敏感当时并不是自觉的,这种对时间的恐惧与创伤意识是出自一种天性,“我老觉得美的东西不长存,-下子就会消失,人也如是,物与风景也如是。”并称对“时间的流逝”的悲威其实是他所有作品共同的主题,虽然旅美后创作的《纽约客)与《台北人),在愿材上没有继续重复早期《青春)、《月梦》之类的同性爱情感故事,而是把叙述的重心转向了对历史文化的书写,但作者却认为它们在主题表达上仍然是一致的,“写的也是人对流逝的时间的怀念与追寻”,所不同的只是“以另外一个方式,从另外一些角度去写同一个题材。”。对于白先勇小说所传达出来的强烈的时间意识,他同时代的作家兼好友施淑青早年在《明报》上的评价可谓一语道破天机:“白先勇写的其实是时间”"。欧阳子在<白先勇的小说世界一-台北人) 指主题探讨》中也有过类似论断,她称《台北人)里只有两个主角,- 一个是“过去”,一一个是 “现在”,并把“今昔对比"作为研习《台北人)的重要钥匙之一。相对于颜元叔从架构功能上对白先勇小说“时空意识”的关注,欧阳子可谓是最早、最系统地开始研究白先勇小说“文化乡愁”、“人性的关怀”主题之外对“时间流逝”之痛的表达,而且也认同这种“时间之痛”是潜流于白先勇小说的“家国之恨”表层下“最根本的”、
2023-07-12 01:47:271

白先勇主题思想是

 白先勇的小说《冬夜》以知识分子为题材,主题明显超越了《台北人》怀旧与乡愁的基调,具有丰富性和多意性。首先,小说通过余钦磊和吴柱国的今昔之比,批判了失去激情、泯灭理想的老派知识分子;其次,借反思“五四”,批判了成长中的青年由于抛弃传统、一味崇洋而出现的价值观混乱,强调了回归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结合作者此时的心理境况,小说在创作中明显有“切身感”,因而成为白先勇留美前后心路历程的某种折射。【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河南新乡453007【关键词】:白先勇;《冬夜》;理想;五四;文化认同【分类号】:I207.42【DOI】:cnki:ISSN:1009-8445.0.2004-06-013【正文快照】:  《冬夜》是白先勇唯一一篇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由于其主题很难统一于《台北人》怀旧与乡愁的总体框架,因而一直少有人评论,成为解读《台北人》的一个盲点。但恰恰也正是这种难以规约性成为凸现作者思想变动的关节点,因而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小说主要塑造了父子两代知识分子形象:在台湾某大学教浪漫文学的教授余钦磊和旅美学者、国际历史学权威吴柱国,以及青年一代的代表,余钦磊的儿子俊彦。两组人物构成了两个叙述平面,虽有交叉,但各自又有着不同的批判指向。首先,从整体结构来看,两位主人公的对白构成了全篇叙事的主干和我们全部信息…
2023-07-12 01:47:341

王雄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是白先勇《台北人》中的短篇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王雄,老家在湖南乡下,是一个农民,十八岁时被国民党抓壮丁离开了湖南,来到台湾。本以为过几天就可以回家的他,一转眼二十年过去了还是没能回到家乡,退伍后就在台北人家里做帮工。雇主家里只有一个丈夫去世得早的太太和女儿丽儿。在这个家做帮工的王雄尽心尽力照顾丽儿,开始过得很快乐,后来随着自己不再被丽儿需要,甚至被丽儿所厌弃,最后选择了死亡。在帮工期间王雄也提到过曾经在金门岛上和老兵们在一起的日子,也聊起自己想念家乡的老娘和童养媳小妹仔。看似完全可以在退伍后好好生活的王雄,选择自杀的原因不是物质金钱上的穷途陌路,而是精神上无所寄托,情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失去了活着的意义。造成王雄精神世界崩溃走向死亡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现实社会,然而直接看来小说中的丽儿,舅妈,喜妹甚至于“我”也都是导致王雄自杀的因素之一。 丽儿,一个“玉娃娃”似的小女孩,浑圆雪白,“圆圆的脸,圆圆的眼睛,连鼻子嘴巴都圆得那般有趣。”“咯咯一笑的时候,她那一份特有的女婴的憨态,最能教人动心。”这样一个像天上来的福娃一般的女孩,的确没有沾染一点人间气息,六岁大还要母亲亲自喂奶,上六年级了仍不肯自己系鞋带。这样过分娇惯的性格与外表的美丽温柔全然形成了一种对比,展现了看似一个永远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实际内心毫无情感,冷漠冰凉的人物形象。作者用反讽的艺术手法,讽刺了丽儿这一角色的冷漠无情,正如丽儿母亲玩笑所说的“小魔星”。从一开始丽儿像“玉娃娃”般和王雄嬉笑游戏享受着居高临下的被宠爱的生活,到后来丽儿又像“小魔星”般毫不留情地将王雄像装在鱼缸里的金鱼一样打碎在地挣扎死去。 王雄,“高大的出奇,恐怕总有六呎以上,一颗偌大的头颅,头皮剃得青亮,黑头黑脸,全身都黑得乌铜一般发出了亮光来,他朝我咧着嘴,龇着一口的白牙齿,有点羞赧似的,一直搓着他那双巨掌,他的十个指头却秃得有点滑稽。”一个外表看起来粗俗,土气,又黑又高大的中年男人。却悉心照料着一大片杜鹃花,精心串玻璃珠子手链,装饰五彩的三轮车。作者同样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个外表黝黑,长相憨厚粗俗,但是内心却充满童稚与赤子真心的一个人物形象。 这样的两个人是如何相处起来的呢?丽儿为什么会和王雄建立起关系的呢?从丽儿的角度看来,一方面,丽儿的父亲过世的早,诺大的家里也并没有男主人,正是由于父爱的缺失,促使丽儿与王雄感情的拉进。文中的“我”第一次见到王雄时的场景是丽儿正骑在王雄的身上像骑马一样,手里拿着杜鹃花当做马鞭一般,王雄还给丽儿讲当兵时可以匍匐着爬几公里路,两人玩的不亦乐乎。这个场景让人容易想到很多年轻父亲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把孩子放在肩头坐着,这是父亲对子女宠爱的体现,也是子女对父亲撒娇的体现,也是一种拉进父母与孩子之间感情的游戏。另外的一个方面则是王雄无论做的多好,始终是无法代替丽儿缺失的父爱,一旦丽儿成长起来,有了新的朋友,新的感情寄托,以仆人身份与丽儿相处的王雄便会被丽儿毫不留情的舍弃。 从王雄的角度看,王雄作为帮工之所以心甘情愿让丽儿骑马。一方面是因为丽儿对王雄来说是过去小妹仔的象征,她们都有着差不多的年纪,差不多的体型,也都需要王雄的保护与陪伴,王雄也需要保护陪伴她们以获得自身存在意义的满足,被需要的情感的满足。王雄由于二十年没有见到小妹仔,小妹仔在他心中的记忆便永远停留在“长得白白胖胖,是个很傻气的丫头”上。王雄知道自己回不到过去了,而现在正好又遇到一个和小妹仔很像的丽儿,于是便想把自己原本该对小妹仔的好,体现在丽儿身上。另一个方面是由于,对于在常年军队中生活惯了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农村出身的王雄而言,自身并没有思考过社会现实,生存意义等问题。退伍后,来到台北富人家中,因为没有了军队里的严格管理与命令,对王雄来说本应该是一个人生的新的转折点,他按道理来说需要过自己的人生,而帮工只是他的工作,为他提供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但是,王雄回不去家乡,在台北无依无靠,加上丽儿与他相处中命令式的要求,让他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将故乡的情感寄托于雇主家的丽儿身上,而且将军队里的服从上级领导命令的这种生活方式在台北富人家与丽儿的相处中继续下去。 本来可以在湖南农村安心做农民,与家人平淡过完一生的王雄,由于战争的历史与现实原因不得不进入军队作战,又不得不面对退伍后无法回去故乡,最后将他乡当作故乡,最终却发现他乡终难成故乡,自己仍旧只有自己。于是选择了死亡,想要让最后残存的灵魂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但是“他的尸体被潮水冲到了岩石缝中,夹在那里,始终没有漂走。”他没能像那些大陆饿死的人尸首飘到台湾找亲人。他的尸首在两岸之间的荒凉海滩中的岩石缝中。他选择跳海自杀跟文中的“我”并非毫无关系,正是因为一次王雄在与“我”的一次聊天中“我”回答王雄“在金门岛上,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得到那边的人在走动。”让王雄感到家乡没有想象中的遥不可及。“我”没有参与王雄的生活,也不知道王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看起来是无辜的,但是“我”也是见证王雄来到舅妈家变化过程的见证人之一,“我”也曾见到王雄死前的生活状态“我突然发觉,原来王雄的样子竟走了形。他满脸的胡子楂,头发长出了寸把来也没有剃,全头一根根倒竖着,好像个刺猬一般,他的眼塘子整个都坑了下去,乌黑乌黑的,好像多少夜没睡过觉似的。我没有料到才是几天的工夫,王雄竟变得这般憔悴,这般暴戾起来。”而“我”在发现王雄的变化后没有关心过他,没有和他进行过交流,虽然有可能王雄需要的只是丽儿的关心,但是“我”没有对王雄做出于人道主义的关心。“我”也在逃避着漠不关心着这些可有可无的麻烦事。文中的舅妈,丽儿的母亲作为家里的女主人,没有表现出女主人管家的样子,对王雄,喜妹这些仆人也没有怎么管,更别提关心了解仆人。作为丽儿的母亲,只是打麻将,没有尽到教育好女儿的责任,这一点从她过分宠爱丽儿,以及丽儿在说到王雄“you are a dog”时都可以看出来,作为家长没有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我想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丽儿母亲在王雄死后,一病不起,并且非常害怕鬼魂在院子里不散的原因。丽儿年纪小,可以说不懂事,但是作为母亲她是懂的,她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无论是引导孩子正确对待仆人还是自身作为女主人关心自己的佣人。这也就是舅妈“我”都与王雄之死有关的原因。担忧不能全怪她们,因为这是现实造就的,在那样的年代,有多少人能够想到真的关心身边人呢?关心自己都来不及,逃避现实都来不及,怎么会想着关心一个毫无相干的外人,还是佣人呢? 喜妹在文中和王雄的关系比较特殊,喜妹出场不多,但是却是揭示王雄心里变化过程的关键。第一次喜妹的出现是在“我”和王雄交谈时:““给你一挂鱿鱼吃。”下女喜妹突然走到王雄身后伸过手来,把一挂烤鱿鱼拎到王雄的脸上。”这时的王雄和丽儿相处很好,在这个台北雇主家也工作顺畅,还和丽儿表哥偶尔聊聊天。此时的王雄的心灵有依托,生活得自然轻松自在,所以面对喜妹的示好王雄心知肚明,直接表现出了不愿意与喜妹交往或是逃避喜妹。第二次喜妹的出场是在王雄受到丽儿抛弃,说王雄是大猩猩时。“丽儿斜睨住王雄,脸上登时显出了鄙夷的神色来。舅妈打量了王雄一下,撑不住笑了。喜妹却捞起了裙角,笑得弯了腰。”王雄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没有任何言语和行动,只是默默地承受自己受到丽儿、雇主、连同和自己一样是仆人的喜妹的嘲笑,这个现实。第三次是在王雄受到了严重打击后王雄变得憔悴,暴戾起来。喜妹想要洗床单发现王雄一大早就在接水浇花,于是将自己的盆放上去接水,不料王雄发现后踢倒了喜妹的盆溅了喜妹一身水。于是喜妹叫着“今天谁也别想用水。”接着“喜妹打量了王雄一下,突然间,她放纵地浪笑了起来,笑得全身都颤抖了,一边笑,一边尖叫着:“大猩猩——大猩猩——””这一次王雄没有选择默不作声,他反抗了,“王雄一把便伸出了他那双巨手抓住了喜妹肥胖的膀子,拼命地前后摇撼起来,一边摇着,他的喉头不住发出呜咽咆哮的声音来,好像一头受了重伤的野兽,在发着悲愤的吼声一般。”这一次的反抗可以说是面对喜妹的言行被彻底激怒了,也可以说是积压已久的内心的一次情绪的爆发。面对现实,王雄一开始选择了在现实中活在过去,仍旧把希望寄托在杜鹃花上,期待着丽儿能快乐。但是他这样的生活状态早已如行尸走肉般,丧失了人的灵性。于是喜妹故意与王雄抢着接水以及嘲笑王雄的颓废外表像大猩猩的行为变成了,逼迫王雄面对现实的变现。喜妹的言行无意间成为了压倒王雄的最后一根稻草,王雄的精神彻底崩溃了。面对过去无法回去,无论是曾经的家乡湖南乡下,还是才走出的军营;面对现实无法生存,于是王雄走向了死亡。 从喜妹的最后一次出现可以明显看出王雄在现实与理想,肉与灵的冲突。“她躺在园子里,昏迷在一丛杜鹃花的下面,她的衣裙撕得粉碎,上体全露了出来,两只乳房上,斑斑累累,掐得一块一块的淤青,她颈子上一转都是指甲印。”“那个死鬼——”喜妹一提到王雄就捞起裙子掩面痛哭,一面抚着她的颈子,犹带余悸似的。”从喜妹的种种反应看出王雄面对喜妹,面对现实的矛盾。文中一开始便写到:“要不是他那双大得出奇的手掌,十个指头圆秃秃的,仍旧没有变形的话,我简直不能想象,躺在地上那个庞大的怪物,竟会是舅妈家的王雄。”喜妹颈子上的指甲印显然是喜妹自己的。王雄最终在矛盾中做出了决定,面对了现实对喜妹做出了身体的反应,然而结局是终究敌不过内心对理想对灵,对丽儿对小妹仔的感情。 王雄永远的离开了人世,王雄的灵魂永远徘徊于那一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中。王雄回不去家乡,因为他将感情都留在了那片杜鹃花中;王雄也不能在台湾留下,因为这里没有一个属于他的家,没有一个关心他的人。王雄是至情的人,他对丽儿的感情让他曾经笑得像个孩子,也让他跌落海里无处可去。他的情深让他死后也没能彻底解脱,他的灵魂将与那片杜鹃花共存,永远守护他的主人丽儿。
2023-07-12 01:47:411

王国祥和白先勇什么关系

不久前的一天晚上,临睡前,我翻开白先勇的散文集,蓦然回首,读到一篇纪念故友、同性恋人王国翔的文章《树有如》。我深受感动,泪水滚滚,久久不能入睡。那篇文章充满了真情和深情。白先勇回忆起他与王国翔相识的38年。他们17岁相识,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从台湾省到美国,一起在异乡种树,一起追求理想,一起抵抗疾病。直到最后,白先勇陪王国翔度过了他最后一个生日,陪他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去了王国翔后,白先勇说:“那是女娲无法弥补的天堑。”但他也说过,“人生最痛苦的不是失恋,而是没有真正全心全意地爱一个人。如果你曾经做过,那一刻将是永恒的。”至于白先勇,我之前讲故事的时候提到过他写的一本书《台北人》(痴情女子对老公一见钟情),书中介绍了他。他出生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候。我的父亲是著名的抗日战争明星白崇禧,我的母亲是官僚马佩璋。二十多岁就写出了《台北人》,在20世纪中国小说百强中排名第七。可谓是出身不凡,天赋异禀。今天,我们再来说说白先勇,就从这个感人至深的“树是这样静止的”故事开始。目录:(1)为什么要灾难降临?(2)赏幽谷花木。(3)书友怎么会是这样的人?2树还是这样。(1)为什么要灾难降临?1954年的夏天,当时年仅17岁的白先勇怎么会料到,自己和王国翔在楼梯间的一次意外碰撞,竟让两个不相干的人结了半辈子的婚。都是高二,同级不同班,互不认识。那年夏天,两个人都赶去暑期补习班,两个人都因为迟到跑上楼梯,就这样撞在了一起。此后38年,风风雨雨。从17岁到55岁,从少年到中年到接近老年,白先勇,王国翔,这两个人没能再分开。https://pic1.zhimg.com/80/v2-b81986222bba587ea22706a9dae79e80_720w.jpg
2023-07-12 01:47:541

读书笔记之白先勇《冬夜》

斜风冷雨,破落窄小的巷弄,一把残旧的油纸伞哪里靠地住,棉袍边角不免被打湿。正是这样湿寒的冬夜,倒教人对屋内的温暖舒适生出向往和依恋。 就这一间简陋的教师宿舍,有可亲的灯火和知心的家人也无大憾,可惜时光不复,如今所谓的太太不过是象征性地照应到一点生活起居,他视若生命的书籍手稿在她眼里也只是废纸一堆,连分别二十年的挚友归国也不能指望她照顾一下面子。谈不上失望,只有一点惆怅罢了。 二十年未见,倒没有生分。他拿了自己的保温杯给吴柱国泡了龙井,别看柱国是《中央日报》报道的旅美学人,大衣里面还是丝棉袄子,在美国多年却喝不惯红茶,他的根在中国,尽管是海外光鲜教授,却自以为是个逃兵而问心有愧。而他自己呢,这些年在大学教“浪漫文学”,教那些女学生甚至所有人眼里无意义的拜伦,住着褴褛的宿舍,欠着一屁股外债。如今穿着补丁棉袜的这双脚啊,当年可是赤溜溜第一个跑到曹汝霖家去放火呢! 旧友相逢,忆昨日叹今朝。他们用热血青春捍卫国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变迁。那是他们人生的最高点,却也被世人褒贬不一。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是身不由己的。政治无法左右,就连自己的人生,活到这把年纪了,也还是苦闷彷徨壮志未酬。国内青年是不看拜伦的,这对于一个拜伦研究学者来说,是深深的落寞。作为教师,学生没有指望的时候,还有自己的儿子,为了儿子为了自己,他努力想再出国教两年书。他不想成为第二个贾宜生。 有好几次,柱国都不由自主地提起雅馨,他们当年的革命同胞,这个家里过去的女主人。是啊,他早就想到,要是她还在,今晚会是三个人的叙旧,配着好酒好菜,那才是一场尽兴的欢聚。上次临别,柱国还约定要再回来吃她做的挂炉鸭,谁知一别二十载,早已物是人非。 雨夜深巷送友人,他揽着柱国的肩,为他撑着伞,在积水里迟缓蹒跚着前行。就如同漫漫人生里,他们是彼此的支撑和抚慰。当然柱国还是他出国的一点希望和盼头。这个愿望让老朋友心酸又为难。人和人的处境到底是不同,哪怕他们读一样的书,做着一样的职业。 回到屋里,关上被风雨吹开的窗,隔壁房间二十二岁的儿子在看书,霎时间他仿佛看到了二十二岁的自己,壮志青年刚好遇到了美好的爱情,人生正如同清晨初升的太阳。而此刻,这个秃头跛足阴雨天要靠膏药止痛的老头儿,苦笑了笑,抱起小说坐到沙发里打盹去了。 (白先勇小说《冬夜》,是《台北人》里非常喜欢的一篇,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人不必到老年,只要中年,就已经是一边活在对过去念念不忘的回忆里,一边活在对未来心有不甘的幻想里。)
2023-07-12 01:48:001

白先勇英文译本有哪些

《台北人》、《红楼梦》。1、《台北人》是白先勇翻译的代表作,由十四个短篇小说组成。它浓浓的历史感、圆熟的小说技巧与典雅流丽的行文风格交相辉映,构成了永恒的魅力。2、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推出过白先勇与陈毓贤合撰的《红楼梦》的英文译本。
2023-07-12 01:48:181

一把青中师娘为什么要打死

一把青中师娘被打是师娘最后不顾其他的人感受将李龙的秘密计划告诉了其他人。《一把青》是由公共电视文化事业基金会出品、台北创造电影有限公司制作,曹瑞原执导,杨一展、杨谨华、蓝钧天、天心、吴慷仁、连俞涵、钟承翰、温贞菱、施名帅主演的爱情战争片,于2015年12月19日上档,并与LINETV同步播出。该片改编自白先勇小说集《台北人》中同名短篇小说作品,讲述了在抗战期间,空军和亲人以及爱人之间让人感动又伤感的故事。
2023-07-12 01:48:261

台港文学代表作者及其作品

台湾的有:赖和《斗热闹》《惹事》《不如意的过年》《蛇先生》《流离曲》《生与死》《南国哀歌》杨逵:《送报夫》《泥娃娃》《父与子》《牛犁分家》钟理和:《夹竹桃》《原乡人》《书简》吴浊流:《亚西亚的孤儿》《波兹坦科长》钟肇政:《婚后》《浊流三部曲》《台湾人三部曲》《鲁冰花》《大坝》林海音:《晓云》《城南旧事》《冬青树》聂华苓:《桑青和桃红》《珊珊,你在哪里?》《千山外、水长流》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梦回清河》《雪地上的星星》《白驹集》白先勇:《台北人》《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游园惊梦》《玉卿嫂》琼瑶:《窗外》《烟雨蒙蒙》《在水一方》《菟丝花》《几度夕阳红》《一帘幽梦》琦君;《三更有梦书当枕》《琦君说童年》《烟愁》《细雨灯花落》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余光中:《;舟子的悲歌》《天国的夜市》《与永恒拔河》(都是诗集,作品比如乡愁,长城谣)席慕容:《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画出心中的彩虹》洛夫:《灵河》《时间之伤》《无岸之河》罗门:曙光,第九日的底流,死亡之塔,旷野。。。郑愁予:《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杨牧:《花季》《水之湄》《北斗行》其他诗人:纪弦,羊令野,商禽,叶维廉,白萩,痖弦至于香港啊,小说家倒是有很多。武侠五大宗师:金庸,《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刀》古龙,《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小李飞刀系列》,其他有《三少爷的剑》《武林外史》《浣花洗剑录》《萧十一郎》《绝代双骄》《流星·蝴蝶·剑》梁羽生,《萍踪侠影录》《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传》《龙虎斗京华》温瑞安,《神相李布衣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四大名捕系列》黄易,《覆雨翻云》《大唐双龙传》《寻秦记》《大剑师传奇》科幻类的有倪匡,《卫斯理系列》
2023-07-12 01:48:331

白先勇《游园惊梦》问题解答150字左右

我告诉你白先勇在小说《游园惊梦》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叙事学方法及互文性思路。小说在外视角叙述中加入局部人物的内视角,并把两种叙述视角相互结合、穿插,进而通过内视角的回顾性叙事,自然转入意识流中的诗意表达。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给予作品互文性以极大便利,并营造了“人在戏中,戏在戏中”等多方面的艺术效果。由此,又构成了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 关键词:《游园惊梦》;叙事视角;意识流;互文性;阐释空间 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是《台北人》系列小说中的一篇,完成于1966年。1981年改编成同名舞台剧,在美国和台湾演出均获得巨大成功。忠实于小说的意蕴,又配以演员出色的表演、优美的音乐以及服饰、舞美,共同构成了一个凄美哀婉的世界和一个人或一群人梦醒时分的痛苦。小说《游园惊梦》已经成为汉语读者非常喜爱的文学经典,本文有意识地选用一些批评方法,对《游园惊梦》进行文本分析,探寻其艺术价值形成的机制。 一、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与意识流手法中的诗意表达 由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脱胎于话本而擅长于叙述,其叙述视角基本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自然地融合于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这个叙事传统滋养了古代小说家,也为现代小说家所娴熟。白先勇既充分地继承传统叙述的自如便捷,又富有创造性地拓展了叙述视角,达到了传统手法与现代手法的圆融,突出体现于三个层次叙述的递进。 第一个层次,《游园惊梦》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中加入局部人物的第一人称视角,并且两种叙述视角互相结合、穿插。这个特点主要体现在小说开头和前半部分。小说开篇,叙述者面对一群军界官员和将军夫人们,这些人大多经由南京、上海来到台湾,空间在时间的隧道中变迁,其间荣辱盛衰、人世更替、生离死别,有很多撕心裂肺的故事,只有采用俯视角的第三人称叙述,才能统观审视和把握。人的心理世界和感情线索对于小说太重要了,白先勇深得个中三昧。因此,他不满足于时代风云变幻的客观记录,他需要进入人物心理和感情深处,以便寄予对人生、爱情乃至人世的理解。如何解决既有俯视角的历史叙述,又有感情和心理的深度描绘这个难题?在第三人称俯视角叙述中穿插人物视角的局部叙述,成为作家的艺术选择。 西方经典叙事学认为,第三人称叙述同时可以具有“外视角”与“内视角”。作为“内视角”的人物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而作为“外视角”的故事外叙述者的眼光则通常较为冷静[1](P217)。所以窦夫人桂枝香大宴宾客,邀请昔日得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这个起笔就采用了俯视角。引出了钱夫人后,叙述视角便转为钱夫人这个内视角:“窦公馆的花园十分深阔,钱夫人打量了一下,满园子里影影绰绰,都是些树木花草,……钱夫人一踏上露台,一阵桂花的浓香便侵袭过来了……”在窦夫人指引下,钱夫人一一见过诸位客人,这些客人也都是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接触到的。这个视角非同一般,钱夫人经历过荣华富贵,见识过各种公馆,窦公馆自然地被置于比较视野中。至于这些客人,有南京时的旧相识,比如天辣椒蒋碧月,赖夫人、刘副官等,也有在台北兴起来的新人,比如徐经理徐太太,程参谋等,新人与旧人同时处于一个场合,从经历了历史变故的钱夫人眼光看出去,引发的感慨当然具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钱夫人出场后,虽然没有“我”这样的标志性第一人称叙述者出现,但是因为频繁地采用钱夫人视角,实际上已经采用故事中人物的眼光来叙事了。于是,叙述视角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即出现了叙事学所指出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在这种回顾性叙事中”通常有两种眼光在交替作用:一为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眼光”[1](P238)。如果我们将从钱夫人眼光看到和感觉到的认作是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就会发现,钱夫人确实在追忆,现场的人、景物和氛围都是勾起她回忆的条件。但钱夫人如今所知肯定会比当年在南京时所知的要多,她在追忆,也在重新回到当时的体验。比如,客人们都到齐了,窦夫人来请大家入席,人们推让着,窦夫人让钱夫人先坐下。这时“钱夫人赶忙含糊地推辞了两句,坐了下去,一阵心跳,……倒不是她没经过这种场面,好久没有应酬,竟有点不惯了。从前钱鹏志在的时候,筵席之间,十有八九的主位,倒是她占先的。钱鹏志的夫人当然上座,她从来也不必退让……可怜桂枝香那时出面请客都没份儿,连生日酒还是她替桂枝香做的呢。到了台湾,桂枝香才敢这么出头摆场面,……”这样的追忆连带着也传达出了当年的体验,这个视角具有比较和引起伤感的功能…… 第三个层次,意识流叙述线索。钱夫人的人物视角叙事,仿佛在积蓄力量,当酒力上来,钱夫人的感情也蕴积到相当程度时,意识流呼之欲出:完全中断窦公馆宴请宾客唱昆曲的现实线索,在钱夫人意识流动中回到当年在南京酒席清唱会的情境中去。《游园惊梦》的圆熟精致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后半部分采用意识流手法且转换自然。白先勇自己曾经说过:“我写这篇小说写了五次。前三次用比较传统的手法写内心的活动,我都不满意。起初我并没想到要用意识流手法。女主角回忆过去时的情绪非常强烈,也有音乐、戏剧的背景,为了表达得更好,尝试用了意识流手法。”[2](P267)自然地转换为意识流手法,这符合人物心理规律。英国心理学家瓦伦汀(Walentine)、贝尔纳(Berlyne)、海尔森(Helson)等,都提出过渐进唤起理论。他们的实验审美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地调动起来的,无论是从作家创作角度讲,还是从读者接受角度讲,都有一个心理唤起过程,即由简单到复杂,由直白进入曲折,由缓慢发展到紧张的渐进过程。其实,这也是人的一般心理规律。在窦公馆豪华铺排的宴席上钱夫人多喝了几杯花雕,又受到天辣椒的刺激,眼前景象唤起了当年在南京清唱会的景象,天辣椒如何对待她的亲姐姐桂枝香,勾起了在南京清唱聚会上发现自己亲妹妹与自己情人郑彦青郑参谋的私情,一阵急怒,哑了嗓子。此刻,由于听到《游园惊梦》,触景生情,心理上又重新经历了一次她一生中最痛苦的经验……以往经验和眼前情境所形成的合力唤起并且推动了钱夫人的意识流动。意识流“这是威廉&S226;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里所使用的一个词组,特指在一个清醒的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动着的思想和意识。‘意识流"现在表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述方法……自20年代始,意识流就成了文学叙述的一种模式。作家利用它来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的范围和轨迹。在这一过程里,人的感觉认知与意识的和半意识的思想、回忆、期望、感情和琐碎的联想都融合在一起”[3](P34》)。在这个文本中,钱夫人意识流获得了丰厚的艺术效应。第一,原本是窦夫人宴请的场面与故事,现在变成了眼前的窦公馆故事和当年钱夫人在南京酒筵清唱会上故事的重叠。两个时间横断面上的两个故事,在钱夫人意识流中重叠在一起。读者阅读过程不断地辨析两个故事,实质是给自己讲故事。他们理解了两个故事的关系,也就理解两个故事重叠的深层含义。第二,借助于意识流手法捕捉到了昆曲的旋律。文本中意识流动中仿佛起到灵魂一样作用的是音乐,这不仅表现在不断地出现《山坡羊》《皂罗袍》等各种曲牌名字和《牡丹亭》里的唱词,而且表现在意识的流动完全随着音乐旋律而前行,读者捕捉到了音乐旋律,也就对于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复杂的内容有了理解,而理解钱夫人意识中的丰富内涵,也就欣赏了昆曲艺术。第三,钱夫人的意识流将情绪引向高潮,在文本中自然地形成了跌宕起伏的效应,一个圆熟、和谐并且具有波澜之美的艺术品就这样臻于完成了。 重要的不是作家采用了意识流手法,而是如何采用意识流手法。以上三个层次交错和递进,可以看做是作家将意识流置于其他叙述手法的和谐使用中。又因为其中的情绪和感情似乎都被中国传统文化所浸透了,所以,在我看来,《游园惊梦》成功地采用意识流手法,得益于将意识流的内容放在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内涵的平台上,与中国传统文学、文化互相交融,这就涉及到这个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了。 二、中国文学的丰厚传统造就了优秀的“互文性”小说艺术 采用“互文性”方法分析《游园惊梦》,是探寻这个文本艺术价值的另一条路径。“朱力亚&S226;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为指涉(intertextuality)这一术语,表示任何一部文学文本‘应和"(echo)其它的文本,或不可避免地与其它文本互相关联的种种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是公开的或隐蔽的引证和引喻;较晚的文本对较早的文本特征的同化;对文学代码和惯例的一种共同积累的参与等”[3](P373)。克里斯蒂娃关于“互文性”的思想启发了我们:诚然,“互文性”超越于国家和民族,各民族国家的文学互相借鉴、互相指涉的空间是无限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民族国家文学来说,其历史越悠久,贮存越丰厚,文学创作中“互文性”的空间就越大,“互文性”也随之越加突显,让我们带着这个启示分析《游园惊梦》的互文性与中国传统文学。 小说中互文现象频频出现。题目是借用了《牡丹亭》五十五出戏之一的《惊梦》及剧中游后花园的情节,其实也是直接借鉴昆曲《游园惊梦》的题名;小说描写的酒宴、唱昆曲的情节和传统剧目《贵妃醉酒》有情节的相似之处;钱夫人和钱将军的婚姻,以及情节中穿插的钱夫人、程参谋、天辣椒蒋碧月等谈论表现曹子建和宓妃爱情的戏曲《洛神》,与随从参谋的恋情等情节,都与曹植《洛神赋》描述的浓郁爱情意蕴有相似之处,有弦外意味;引用的一些曲牌名,比如《夜深沉》《将军令》《万年欢》《点绛唇》等也都与情节、人物的感叹有多向的微妙联系,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形成引喻。我所描述的互文现象分别来自这个文本“已经形成的形象或者意象及其隐喻”“文学作品的客观世界。这是存在于象征和象征系统中的诗的特殊‘世界"”以及”‘形而上性质"(崇高的、悲剧性的、可怕的、神圣的)”[4]等这些层面。我的问题是,如果说,互文现象分布在作品各个层面,弥散于文本的艺术整体中,那么,在作品构成与艺术价值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1.人物关系与“互文性”。人物观和功能观是传统小说观和结构主义小说观的根本区别之一。比如,主张人物观的福斯特(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中基本在故事层讨论小说,他关注的主要问题是:故事、情节、人物、幻想、预言、布局和节奏等,对小说叙述规律探讨很少[5]。确实,传统文学批评在人物关系的理解上,基本落脚于情节结构方面,认为人物是中心,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因。功能观则强调人物在整个文本结构中可能起到的作用,这启发了我们,能否在人物关系中发现其他艺术功能呢?比如在互文中发现其他功能?钱夫人是小说中最主要人物,她与宴会主人窦夫人以及窦夫人的亲妹妹天辣椒蒋碧月,构成了一个有共同在南京得月台唱昆曲的过去,也有再聚首的今天;她们不是一般的相识,是地位此起彼伏的旧雨新知;特别是在嫁人这个重要人生转折点,她们形成人生纠葛。她们的相互关系是在时间隧道中逐步纽结而成的。在故事的现在进行时,又频频以姊妹相称,这种鼎足三立的人物关系,自然形成“三姊妹”的外观印象。考据白先勇是否有意识地借鉴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多幕剧《三姊妹》的人物关系及意蕴,不是本文的任务,我关注的是互文的效果。哥伦比亚大学夏志清教授、柏克莱加州大学白之教授(CyrilBirch)看了《游园惊梦》舞台剧的录像,都曾经拿契诃夫的《三姊妹》来比[2](P271)。《三姊妹》的戏剧情节从有意义的一天里开始:父亲逝世一周年暨伊利娜命名日,在这一天,姊妹三人与父亲昔日的部下图赞巴赫中尉、维尔希宁中校相遇、相识,并且发生了感情纠葛,为她们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剧情悲凉并且惊心动魄,剧终,奥丽迦拥抱着两个妹妹,宽慰并且鼓舞着妹妹:“啊!我的上帝啊!时间会消逝的,我们会一去不返的,我们也会被后世遗忘的,……然而,我们现在的苦痛,一定会化为后代人们的愉快的;幸福与和平,会在大地上普遍建立起来的。后代的人们,会怀着感谢的心情来追念我们的,……多么愉快呀!叫人觉得仿佛再稍稍等一会,我们就会懂得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们为什么痛苦似的……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啊!我们真恨不得能够懂得呀!”[《》(P337)在人物构成和悲凉命运等方面,契诃夫的《三姊妹》与白先勇的《游园惊梦》极为相似,“三姊妹”似乎可以成为覆盖这类人物关系及人生意味的意象,只不过《游园惊梦》中的三姊妹故事时间与空间的变迁让意蕴更复杂而已。《游园惊梦》对于《三姊妹》的关联方式是极为隐蔽的,或者说是借助于《三姊妹》已经在读者心目中产生的意义而强化和播散《游园惊梦》自身的意义。由此,我们发现人物结构不仅推动情节发展,而且已经成为模式,并且在互文关系中产生寓意。 2.因互文所产生的“戏中戏”艺术效果,丰富和深化了作品意义。《游园惊梦》穿插的古典文学名篇大多为戏剧,并且已与文本形成和谐整体,意义互为指涉。人在戏中以及戏在戏中的互文性,引发读者宿命般的梦幻感和悲剧再世等艺术感觉。最突出的是与汤显祖《牡丹亭》的互文性关系。《牡丹亭》是一则爱情征服死亡、超越时空的故事,也是我国浪漫文学传统的里程碑式作品,其中《惊梦》一折,到达了抒情诗的巅峰。小说中叙述到大家开始唱昆曲的时候,徐太太唱的是昆曲《游园惊梦》中的《游园》,唱到了“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此时钱夫人流动的意识中回忆起当年在清唱会上自己的复杂感情,那时也是这段唱腔,“杜丽娘唱得这段‘昆腔"便算是昆曲里的警句了。连吴声豪也说:‘钱夫人,您这段《皂罗袍》便是梅兰芳也不能过的。可是吴声豪的笛子却偏偏吹得那么高"”。这段《皂罗袍》是引发钱夫人各种思绪和意识流动的关键内容,也是文本挥发丰富意蕴的点睛之笔。“谁家院”已经超出了《牡丹亭》本身的具体情境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味:一切繁华富贵、一切赏心乐事都是飘移不定的,不是永久地属于哪个人哪个家庭的。多年前南京清唱会上钱夫人早已体悟了一次其中的意味,现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变迁之后回忆起来,这一切,连带钱夫人本人,又一次被置于戏中,《牡丹亭》的故事意蕴重新被提示出来,又与眼下钱夫人的感慨相互契合。确实,赏心乐事,究竟属于谁家的?还很难说呢!当年桂枝香连请生日酒都没有资格,还是钱夫人替她摆的酒筵,可是现在桂枝香却能如此排场地大宴宾客,今天的桂枝香也许就是明天的钱夫人。“姹紫嫣红开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赏心乐事”也好,都不固定地属于哪个地点,哪个时间,哪个人家,形而上意味在“戏中戏”中进一步被强化。 3.文本中互文的另一个功能,是穿插在情节中的唱词、曲牌名、戏剧名,对人物性格刻画起到了暗示作用,也优美含蓄地描述出一些不便直接展示的情节。比如钱夫人的意识流中,回忆起了当年与随从参谋的那段恋情,“杜丽娘快要入梦了,柳梦梅也该上场了。可是吴声豪却说,《惊梦》里幽会那一段,最是露骨不过的。(吴师傅,低一点儿吧,今晚我喝多了酒。)然而他却偏捧着酒杯过来叫道:夫人。……荣华富贵——只有那一次。荣华富贵——我只活过一次。懂吗?……”怎样优雅含蓄地写出钱夫人与郑彦青的恋情来,与钱夫人形象关系是很密切的,用现成的戏文含蓄地表达,最是诗情画意。钱夫人的感情经历的细腻和委婉也就表现出来了。再如“吴师傅,换支低一点儿的笛子吧,我的嗓子有点不行了。哎,这段《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俺的睡情谁见”。这段唱词更细腻、传神地暗示了他们当年的恋情。 “三姊妹”之一,天辣椒蒋碧月,用她姐姐桂枝香的话说:“是亲妹子才专拣自己的姊姊往脚下揣呢!”在小说情节中,她唱的是《贵妃醉酒》,不仅唱,而且“蒋碧月果然装了醉态,东倒西歪地做出了种种身段,一个卧鱼弯下身去,用嘴将那只酒杯衔起来,然后又把杯子当啷一声掷到地上,唱出了两句:人生在世如春/且自开怀饮几盅”。这个形态的描绘,借用《贵妃醉酒》的故事和唱词,共同刻画了天辣椒泼辣、无所顾忌、对爱情有强烈渴望的性格。 4.中国文化河床中有深远影响的人名、物名、曲名、地名等,因为在各样语境中被反复使用,其基本固定的意义不断被强化,其中不少已经具有含义丰富的原型色彩。所以,在这个文本中被运用到人名、地名上,再度形成暗示和互文现象。营造了全篇总体的怀旧与悲凉的氛围。比如在中国文化中,“月亮”是含义非常丰富的文化形象,已经进入许多文学作品中,只要一提这个字眼,就能让使用汉语的人们联想起很多相关的故事。《游园惊梦》依托着个文化积淀,与月亮形成了广泛的互文指涉,桂枝香、月月红、蒋碧月、蓝田玉,这些人名中有的与“月”字有关系,有的是词牌名,比如桂枝香。有的来自诗词,蓝田玉就来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典故。还有地名,当年这些唱昆曲的姑娘们唱曲的地方叫做“得月台”。钱将军对蓝田玉说:“除了月亮摘不下来,都给你了。”再如,不断地描写“月光下”等。我国传统文化中“月宫”一词,最早出自于《海内十洲记》:“(东方朔)曾随县主履行,比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始青之下,月宫之间。”后来,经由《渔樵闲话录》上篇《逸史》云:“罗公远引明皇游月宫,掷一竹枝于空中,为大桥,色如金。行十数里,至一大城阙。罗曰:‘此乃月宫也。"仙女数百,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再后来唐郑綮《开天传信记》:“吾(唐玄宗)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予以上清之乐,廖亮清越,殆非人间所闻也。”至此,月宫的传说始昭于世,且为人所称绝。以上所列月宫传说的流传和被反复使用情况,表明至此已经扩展为更多相关的形象,携带的信息也更为丰富:竹枝,金色大桥,诸多仙女,素衣飘然,舞于广庭中,上清之乐,非人间所能闻得……这些形象和信息继而与嫦娥奔月传说,与寂寞难耐等信息和感情模型相互指涉……再如,中国古典诗词中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与人的聚合离散、人世变迁的情调等……这一切作为已有文化遗产,在《游园惊梦》的语境中,与人名、地名、环境等再度互相指涉,意义和感情内涵进一步丰厚起来。 《游园惊梦》的互文性现象,从细处说,包括以上所说各种词曲牌名,各个传统剧目的名字,以及中国的神话传说等,其他文本与该文本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互相渗透,互借其义,互相指涉。从大处说,则直接继承和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戏曲的精神脉络。白先勇自己曾经对这个继承做过说明,指出了以往文学的精神继承。他说:“曹雪芹用《西厢记》来暗示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用《牡丹亭》来影射黛玉夭折的下场。利用戏曲穿插,来推展小说故事情节,加强小说主题命意,这是《红楼梦》重要的叙事技巧之一。”[2](P210-213)李欧梵也曾描述过这种精神脉络:“《游园惊梦》是现代小说,再上面是《红楼梦》,再上面是《牡丹亭》。”[2](P247)无论从细处,还是从大处,都共同概括了《游园惊梦》互文性现象。可以说,《游园惊梦》为文学理论提供了互文性的典型范本。 三、梦醒时分的阐释空间 由于意识流手法与叙述角度的自如转换,由于依托中国丰厚文化财富的互文性,让《游园惊梦》梦醒时分的精神内涵异常丰富,构成了一个梦醒时分的宽阔的阐释空间。这是优秀文学作品最突出的特征。对于这个宽阔的阐释空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描述其表征。一是这样的文学作品意义是多向的、甚至是歧义的,难以用简洁概括的语言加以归纳,而且似乎永远说不完,也说不清楚;另一个是其意义超越了具体时代和民族国家。诚然,小说语境中钱夫人和桂枝香、天辣椒等姐妹是从大陆来到台北的,有特定时代和历史的痕迹,她们的命运与这样的历史变迁纽结在一起,但是,仅用历史变故无法囊括她们的故事所具有的深意。越是杰出的文学作品,这两个方面的特征越明显。这是文学的形而上学特征。作家用自己体验抵达了形而上,所以作家经常会用诸如“永恒的、永远重大的普遍美的事物”(弗&S226;施莱格尔)、“一首诗是生命的真正的形象,用永恒的真理表现出来了”(雪莱)、“我总是强迫自己深入到事物的灵魂,停止在最广泛的普遍性上”(福楼拜)这类词句。文学中的形而上如此具有人类普遍意义,阐释空间自然是宽阔的。 下面让我们在《游园惊梦》的阐释空间中游弋一下吧。钱夫人的意识流可以看成是梦醒时分的标志,梦醒后的钱夫人最突出感受是怀旧:“她总觉得台湾的衣料粗糙,光泽扎眼,尤其是丝绸,哪里及得上大陆货那么细致,那么柔熟?”“可是台湾的花雕到底不及大陆的那么醇厚,饮下去终究有点割喉。”怀旧岂止是对于特定时空?作为女人的怀旧,只要涉及到时间,就必然与“惜春”相关。钱夫人也表现出“惜春”情绪,对于南京时光的追忆,也是对于青春的追忆。白先勇自己说:“据我自己看我的小说,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美人迟暮的故事。”[2](P225)更进一步说,由互文所营造的“戏中戏”氛围,人在戏中,人在演戏,人生就是一场戏的涵义不断地得到强化。此时,人与戏的关系,已经不是哪个具体的人,哪出具体的戏了,而是普遍意义的人与戏的关系。 人与戏的关系超越具体的时空,所以“惊梦”也随之具有了普遍意义。其实,在当年南京的那次清唱会,钱夫人发现自己的情人郑彦青和自己妹妹月月红的私情之后,已经有了一次“惊梦”。那次“惊梦”沉淀在内心深处,成为一个创伤。在这次窦夫人酒筵和昆曲清唱会上,天辣椒和程参谋的在场这个外在因素,再次勾起了钱夫人内心原来的创伤,于是有了第二次“惊梦”。“游园”而“惊梦”,似乎成为一个模式,反复地折磨人的灵魂。 在《游园惊梦》中,我们还发现,由于人在戏中和戏在戏中,由于互文网络中所引的《牡丹亭》那段“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意蕴在互文性中反复被强化,所以,所谓的意蕴已经不独属于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或者昆曲的《游园惊梦》,或者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性质。具体地说,相当于康德哲学中的“物自体”的恒久不变独立存在的意味,更衬托出人生变换不居的永恒悲剧命运。“物自体”也译为“自在之物”,指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不可认识的本体。我在这里主要取“物”的独立存在之意,无论人是否意识到物的存在,物总是自得地存在着,而物自存在的恒久性,衬托出人世的变迁,或荣华富贵,或凋零落魄。其实,就是在《牡丹亭》中杜丽娘在游园时已经发现,姹紫嫣红开遍,原是应该让人去欣赏的,可是没有人欣赏,都白白地给与了断井颓垣。最后一句“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似乎有具体所指的,即批判封建礼教束缚了年轻人对青春和自然的热爱,忽视大自然的美好。后来,不断地在其他文学文本中出现,这个意思其实是得到了强化,或者说逐步地被抽象了。而在白先勇的小说《游园惊梦》里因为“戏中戏”的营构,失落、批判等意义已经不具体有所指,抽象程度进一步提高。大自然的美好生发出独立存在的永恒意味,与之对应,人则是短暂的。所以“姹紫嫣红开遍”也好,“良辰美景”也好,“赏心乐事”也好,作为客观的存在,都不固定地属于哪个地点,哪个时间,哪个人家,是永远的“物自体”,以此映照出人世的变迁和短暂。昨天得势的是钱夫人,今天宴宾客摆排场的则是窦夫人,那么明天呢?明天赏心乐事落在谁家呢?在大自然的美好,以及“赏心乐事”恒久地独立存在的衬托下,人生的悲凉意味生发出来。确实,这段唱词被文学创作使用次数越多,“物自体”的恒久所衬托出的人世变迁、短暂以及悲凉意味的形而上特性就越突出。白先勇是人类灵魂的探险者和人生哲学的发现者,他在形而上的探索中加进了自己的理解。
2023-07-12 01:48:423

《白先勇书话》最新txt全集下载

白先勇书话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白先勇書話作者 / 隱地出版社 / 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日期 / 2008/07/20商品語言 / 中文/繁體內容簡介本書是七十歲「少年」隱地,為七十歲「少年」白先勇所編的書。即使上了年紀,仍然熱愛生命且繼續創作的都是「少年」。適逢白先勇七十歲壽誕及爾雅三十三周年社慶,用社慶書賀白先勇的生日,真是喜上加喜雙喜臨門。《白先勇書話》收錄白先勇年少時深受影響的書以及為其他作家出書所寫之序文,並大量蒐集和白先勇有關的文壇掌故及溫馨故事,再加上有關白先勇豐富的資料彙整,是一本白先勇粉絲不容錯過的好書。第一部分 1.  原书目录(1)1关于白先勇003白先勇论、传、评传书影004白先勇传有多少?005白先勇手迹006白先勇十句话007白先勇文集008白先勇"心的挣扎"009白先勇与台北人2白先勇书话013知音何处——康芸薇心中的山山水水021弃妇吟——琦君的《橘子红了》026克难岁月——隐地的《……
2023-07-12 01:48:492

中短篇小说推荐

中短篇小说推荐《呐喊》、《受戒》、《麦琪的礼物》、《台北人》、《绿毛水怪》。1、《呐喊》1923年8月,《呐喊》由北大新潮社初版印行,距今已近百年。初版的《呐喊》由鲁迅先生编辑定稿,收录了他1918年至1922年间发表的15篇小说(在1930年《呐喊》第13次印刷时,作者将《不周山》抽去,后改名《补天》收入《故事新编》中)。该书的封面和版式由鲁迅先生亲手设计,甫一上市便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时至今日仍是不可替代的经典版本。2、《受戒》本书收录了汪曾祺的小说代表作,如《大淖纪事》《受戒》《复仇》《异秉》《羊舍一夕》《岁寒三友》等人们熟知的篇目。汪曾祺的小说,圆融通透,自然慧黠。他在抒情中叙事,运笔举重若轻。翻阅汪曾祺的作品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且饶有趣味。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领悟和审美发现,他的小说从小的视角楔入,却发人深省。3、《麦琪的礼物》幽默是面对不完美人生的最好方式。他的作品语言诙谐、情节曲折、风格独树一帜,以幽默的笔触真实地勾勒出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为我们呈现了大变动时期五彩斑斓的社会现实。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生活况味在作者的笔下纤毫毕现、栩栩如生,生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相当一部分人悲惨窘困的命运。4、《台北人》白先勇的《台北人》,是一本深具复杂性的作品。此书由十四个短篇小说构成,写作技巧各篇不同,长短也相异,每篇都能独立存在,而称得上是一流的短篇小说。但这十四篇聚合在一起,串联成一体,则效果遽然增加:不但小说之幅面变广,使我们看到社会之“众生相”,更重要的,由于主题命意之一再重复,与互相陪衬辅佐,使我们能更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之含义,并使我们得以一窥隐藏在作品内的作者之人生观与宇宙观。5、《绿毛水怪》王小波短篇小说集,其中同名小说《绿毛水怪》是王小波小说处女作,可以一窥作者创作的源头及其后的发展走向。小说中肆意的想象力、幽默的调侃以及人对自我意志的彰显,是作者突出的写作风格,也是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小说《绿毛水怪》也是王小波和李银河的定情之作,其间洋溢的强烈诗意,令人看到小说和杂文之外的另一个王小波。
2023-07-12 01:48:551

人间有情不堪看,再回首心如飘絮——《花桥荣记》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 寥寥四个数字,八个汉字,于我而言,只是一段中国胜利的历史,但在白先勇《台北人》中,我才得以一名中国同胞的身份,感受到几十甚至几百万背井离乡的那一代中国人的艰难生存,凄凉困苦。 其中《花桥荣记》以一种清新温和的笔调,客观平和而不带煽情的视角,描绘了广西桂林“花桥荣记”米粉店老板娘及她身边的广西老乡,作为“外省人”在台湾的生活影像。 在这批经常在老板娘的店里包饭的广西老乡中,卢先生无疑是着墨最重的一笔,读者所感受的深深的悲剧则是通过对比展现。按老板娘的说法,卢先生“一径斯斯文文的”,“原该是副很体面的长相”,“原该”二字可以见得卢先生的样貌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然称得上体面整洁。但到了后期,卢先生“竟把一头花白的头发染得漆黑,染得又不好,硬邦邦的张着;脸上大概还涂了雪花膏,那么粉白粉白的”,这副不伦不类的俗气模样实在令人心痛,前文说道“可是不知怎的,却把一头头发先花白了”,可以推测过早花白的头发是卢先生对过往的痛苦和希冀,他将头发染黑,将皱纹掩饰起来,是对幻想打碎后,对青春对现实的一点苦苦的挽回。 卢先生从前家境优越,“有涵养”,“性情温驯”,连刁钻刻薄的房东顾太太都对他“百般卫护”。卢先生在文中一共有六次笑容,第一次是对添饭端菜的老板娘“欠身笑着说一声:不该你,老板娘”;第二次是为读者介绍卢先生“笑起来”的皱纹使得他“看着很老”;第三次是“笑着答道”老板娘;第四次是听着老板娘对《薛平贵回窑》的感慨时,“笑了一笑,没有做声”;第五次则是谈及罗小姐时“笑了一下”;最后是得知罗小姐消息后“抿笑抿笑的”。卢先生待人有礼,时常带着微微的笑容,但这笑容中却也带着苦涩,听及《薛平贵回窑》的不做声,可见卢先生心中是有百般滋味,但他却选择默默忍受生活,一笑而过,只有谈及罗小姐时,我们才可以看到卢先生放下生活压迫的真正发自内心的喜悦。 卢先生性情大变最直接显现在两次对待小孩的态度,由先前的像公鸡护崽般的耐心照顾着调皮的小学生,到自称老子,去打骂一个幼小的小毛丫头,拼命喊道:“我要打死她!我要打死她!”。卢先生的暴怒是对过去生活所忍受的一切的委屈和宣泄,对梦想幻灭的难以接受,试问一个人所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被人硬生生打碎后,要他如何像往常一般生活呢? 罗小姐便是卢先生到达台湾的唯一精神支撑,正是有着这个信念,卢先生可以“安安分分,一句闲话也没得”,不像其他落了难的满腹牢骚;可以过着单调凄清的如同修道士一般的生活,卢先生补习养鸡,攒了十五年的十根金条,一个出身富贵的大男人,居然会想着养鸡赚钱,养鸡的那一点点赚头,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难坚持下去,但卢先生却做到了,这是多么令人心疼、可怜的耐心和毅力,只因他心中有罗小姐。于是在被表哥骗去辛苦积攒的十五年的积蓄后,他的精神世界也一同被骗离了,他和低俗泼辣的洗衣婆阿春一起生活,从洁身自好的心灵之爱堕入污浊的肉欲之中去,空虚寂寞的灵魂无处归附,无以依托,只能通过低俗放纵来试图拯救自己,却一步步走向地狱。 卢先生的悲剧是明了可见的,但《花桥荣记》中隐藏着另一位主人公的悲剧,那就是题目花桥荣记的老板娘。文中以老板娘为叙述者,读者见老板娘所见,知老板娘所知,她似乎是隐藏在帘幕之后的旁白,但实则参与其中;老板娘也似乎很是适应与大陆截然不同的生活,风风火火的开着米粉店,为先生的侄女儿相亲,和顾太太聊别人的八卦,就像所有普通的女人家一样,但我们仍能从叙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老板娘乐对生活下的酸楚。 老板娘不像卢先生一直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因此她可以将对往事的眷念放在内心深处,活在当下,因为看清现实,也就没那么容易被现实打垮,但我们仍可以看到老板娘对往事的追忆,对昔人的爱恋。首先是表现在对故乡桂林及身为桂林人的的自豪骄傲中,桂林山明水秀,“出的人物也到底不同些”,就连广西其他地区的人都“哪里拼的上我们桂林人”,更不要说多灾多难的台湾了;对于卢先生的赞赏用一句“你一看不必问,就知道了(是桂林人)”。其次是对自家辉煌过往的记忆,开篇第一句就是“提起我们花桥荣记,那块招牌是响当当的”,婚后身份高贵,“做过几年营长太太呢”;自然老板娘对自己的样貌和能力也很自信,小时候被阔太太说“长的俏”,“还是水东门外有名的美人呢”,对于自己的米粉“敢说,台北还找不出第二家呢”。老板娘夸耀的不仅仅是内心的那份骄傲自豪,更是由对当下生活的不如意,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想念那段家人团圆,生活美满的逝去的时光。 卢先生有罗小姐,老板娘也有其挚爱的先生,魂牵梦萦的爱是老板娘悲剧的另一重原因。老板娘“常常梦见我先生”,听罢《薛平贵回窑》后梦见先生骑着马跑了过来,老板娘从未提及她与先生的感情,但从这梦中,可以感受到老板娘深深爱着先生,甚至于为先生的侄女儿秀华操心,但如此深爱的人却就此下落不明,甚至早已阴阳两隔。 老板娘可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卢先生”,她也一直在等待着她的丈夫。她在劝解秀华说“早知如此,十几年前我就另打主意了”,说是这般,但老板娘还是没有另嫁他人,放不下她的先生,总企盼着有团圆的一日。听卢先生唱到十八年老了王宝钏仍然觉得“有点刺心”,这何尝不是一个隐喻呢?老板娘也如王宝钏般在台北这个“苦窑”中苦守丈夫,只是她不是王宝钏,终究没能等到她的薛平贵。 卢先生的死去和老板娘的活着,皆是逃离大陆的“外省人”在台湾的悲剧,在战火纷乱中,他们或许是带着懵懵懂懂的心态暂时躲避台湾,却不曾想,此一去就是经年,从此往事如前尘,就像最后的那幅照片,穿着学生装的卢先生和罗小姐还在甜甜的笑着,如今却已不堪细说,一个时代,两种悲剧,一同梦碎。
2023-07-12 01:49:461

一把青大结局是什么,大结局,人物最终结局

看守所,师娘有访客,是老美顾问。老美顾问说自己的任务,是让师娘出狱,出狱后,便是师娘的任务了。 墨婷回到村子,祇见师娘宅里,又传出唏哩哗啦的麻将声,墨婷进去,彷佛看见老南京的日子,师娘、小周、朱青,三女人凑了一桌…
2023-07-12 01:49:551

有哪些看时轻松读完却收获颇丰的书?

在我人生最黑暗,低谷的时候,刚好看到了余华的《活着》,哭了一遍又一遍,虽说男儿有泪莫轻弹,但是想想如果我就是里面的福贵,自己又能否有勇气活下去,人生便是如此,活着并不是为了活着本身以外的东西而活着,告诉自己为了避免以后的生活能更美好些,现在必须努力奋进,为了自己和身边的每一个人。
2023-07-12 01:50:211

《八千里路云和月》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八千里路云和月》(白先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GtwneUW_mcoHXsRhRa_FUA 提取码: iks8书名:八千里路云和月作者:白先勇豆瓣评分:7.0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年份:2019-11-1页数:288内容简介:《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文坛大家白先勇的全新作品集,书写一个时代的生命轨迹与历史魂魄,是故事的日积月累,更是填不满的文化乡愁。作者在字里行间深感生命中值得纪念的这些人、那些事,是永远回忆不完的人生财富,折射出他的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及审美理想。白先勇用毕生的沉淀之笔,描绘了一幅至真的生命画卷,引领读者逐渐碰触热得发烫的文学家胸怀。《八千里路云和月》就像委婉的长河,有说不完道不尽的余韵,在寂静无声的文字中,含蕴着丰沛的生命力。作者简介:白先勇当代著名作家,祖籍广西桂林,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后赴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习创作,并获硕士学位。白先勇作品颇丰,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4年之后,白先勇将主要精力投入传统文化昆曲艺术的宣传推广当中,重新整理戏曲《牡丹亭》《玉簪记》《白罗衫》《义侠记》等,其中青春版《牡丹亭》演出已达数百场,在华人世界引起很大反响。2018年4月,被授予“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
2023-07-12 01:51:021

《永远的尹雪艳》的主题是什么?

小说《永远的尹雪艳》的主题是通过对尹雪艳形象的刻画,揭示出台湾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永远的尹雪艳》是白先勇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体现一种“文化乡愁”,能勾起人们对百年上海绝代繁华的旧时记忆。作者一方面竭力渲染尹雪艳的神秘的魅力,一方面又总让尹雪艳的迷灿恋者们大多以悲剧作为结局。白先勇说,尹雪艳的灵感来自他童年的记忆,那时当白先勇是个孩子是,不曾进过百乐门,只是路过在门口张望,见一群舞小姐婀娜地款步踏入,感叹大上海方百年来浸润于中西文化的灵气之地,才能吸纳、融合、培育出这样精致的美人。多年后,当他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读书时,便萌生了写《台北人》的想法,《永远的尹雪艳》也成了开卷之作。扩展资料《永远的尹雪艳》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刊登的第一篇台湾小说。尹雪艳是白先勇笔下值得分析的人物形象,小说中白先勇用细腻笔墨描写尹雪艳,似乎是上海钟灵毓秀的产物。白先勇坦言,尹雪艳不老的女性形象具有神化的象征意义,她似乎掌握着世间生杀大权,所谓永远不老,实则暗喻“死”之永恒与神秘。白先勇是中国台湾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台湾大学、美国爱荷华大学。著有短篇小说集《台北人》《寂寞的十七岁》《纽约客》等,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树犹如此》等。其中收录了《永远的尹雪艳》的《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18年,获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终身成就奖和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
2023-07-12 01:51:175

偶读五四运动的那些事

‘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一群北京大学领头的学生,为了反日本,打到一个卖国求荣的政府官员家里,烧掉了他的房子,把躲在里面的一个驻日公使,揪了出来,痛揍一顿——"‘后来这批学生都下了狱,被关在北京大学的法学院内,一共有一千多人——" ‘下监那群学生当中领头打驻日公使的,便是在下。" 他们哄堂大笑起来,顿足的顿足,拍手的拍手,外面警察放枪他们也听不见了—— ‘我们是叠罗汉爬进曹汝霖家里去的。第一个爬进去的那个学生,把鞋子挤掉了。打着一双赤足,满院子乱跑,一边放火。‘ ‘那个学生现在在哪里?"他们齐声问道。 “我说:‘他在台湾一间大学教书,教拜伦。"那些美国学生一个个都笑得乐不可支起来——” “我告诉他们:我们关在学校里,有好多女学生来慰问,一个女师大的校花,还跟那位打赤足放火的朋友结成了姻缘,他们两人,是当时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柱国,你真会开玩笑。”余教授一面摸抚着他那光秃的头顶,不胜欷歔地笑道。 他看见吴柱国那杯茶已经凉了,便立起身,一拐一拐地,去拿了一只暖水壶来,替吴柱国斟上滚水,一面反问他: “你为什么不告诉你学生,那天领队游行扛大旗的那个学生,跟警察打架,把眼镜也打掉了?” 吴柱国也讪讪地笑了起来。说来也是巧了,最近在读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今天刚好读到这篇讲五四运动的《冬夜》。 两位多年未见的北大同学,在台北的冬夜里,调侃自嘲地将这段历史说了出来。
2023-07-12 01:51:421

离开位子,你是谁呢?

我觉得我是我自己,而且也是世界中的一名无名小辈,只需要过上自己想要的平凡生活就可以了。
2023-07-12 01:52:226

四大名著的成书先后顺序是什么?

二十世纪十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中国篇) 1、《呐喊》——鲁迅 2、《边城》——沈从文 3、《骆驼祥子》——老舍 4、《传奇》——张爱玲 5、《围城》——钱钟书 6、《子夜》——茅盾 7、《台北人》——白先勇 8、《家》——巴金 9、《呼兰河传》——萧红 10、《老残游记》——刘鄂 二十世纪十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世界篇) 1、《尤利西斯》——(爱尔兰)乔伊斯 2、《追忆逝水年华》——(法)普鲁斯特 3、《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 4、《局外人》——(法)加缪 5、《洛丽塔》——(美)纳博科夫(俄裔) 6、《小径交叉的花园》——(阿根廷)博尔赫斯 7、《百年孤独》——(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8、《黑暗的心脏》——(英)康拉德 9、《喧哗与骚动》——(美国)福克纳 10、《雪国》——(日本)川端康成 人类的历史发展了这么久远,智慧和思想就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武器和精神马达。世界文学巨匠们为我们带来永久的力量和源源不断的人文宝藏,都蕴藏在了他们的传世经典名著中。名著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寄予了人类不同的智慧结晶和文明成果,也孕育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经过历史沉淀,被世代传颂,它的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它的故事或者表层的信息,对人们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素质也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这会让我们想起无数的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复活》《红与黑》《汤姆叔叔的小屋》…… 每一次阅读就像每一次经验,都会增添独特的滋味和意义;随着年龄的成熟和阅历的丰富,便会欣赏和体会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通过这些名著,又让我们看到了真善美、假恶丑,又得到了一道味美丰盛的心灵鸡汤。 工作学习之余,能坐在电脑前看看名著,调解下神经,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向你推荐一个可以看免费书的好地方,书生之家的免费书网址 http://www.shusheng.cn/ebook/free/index.jsp 看书的时候只用下载一个书生的浏览器就可以了,浏览器里还有书签的功能,随时可以接着上次看的地方阅读,还有收藏功能。上面的免费书两周更新一次,挺不错的,可以试试看哦!
2023-07-12 01:53:1710

《海底世界》作者 石友 简介

《石友》创办于1995年,是由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与兰州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创办的。2006改由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主办。至目前,《石友》共出七十余期,发表文章2000余篇,800多万字,刊登各种石照5000余张,目前在全国及加拿大都有《石友》的读者。《石友》在这十余年间,为创新赏石理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奇石爱好者的艺术修养,构造和谐社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赏石界的广泛赞誉。中文名称石友主办单位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与兰州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创刊时间1995年快速导航石友特点办刊过程石友网站信息联系石友石友简介《石友》创办于1995年,是由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与兰州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创办的。2006改由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主办。至目前,《石友》共出七十余期,发表文章2000余篇,800多万字,刊登各种石照5000余张,目前在全国及加拿大都有《石友》的读者。《石友》在这十余年间,为创新赏石理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奇石爱好者的艺术修养,构造和谐社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赏石界的广泛赞誉。 《石友》当初只是作为协会的一项工作,预定每年只出一期,把会员中的赏石论石文章汇集成册,名字叫《黄河奇石文集》,但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广大石友的热烈反响,应广大石友要求,从当初的每年一期黑白版变为每年两期、三期、四期、六期。到2007年,为满足更广大石友的愿望,改为全年十二期全彩,铜版印刷,名称也从最初《黄河奇石文集》改为《黄河石友》、《石友》。石友特点在十年的创办过程中,《石友》形成了这样几个特点:把握政治方向 具有明确的思想性《石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为指导,以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引导广大奇石爱好者,用高雅文化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宗旨,引导大家创新思维,以心会石,以石养人,使奇石走向市场,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注重理论创新 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对在新形势下我国的观赏石文化如何继往开来,使之持久健康地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发挥了积极的启迪作用和导向作用。先后提出了“心石”学说、《奇石鉴赏的四要素》、《赏石当重奇与美》等赏石理论。赏石界公认:奇石市场在柳州,赏石理论在兰州。突出雅俗共赏 具有广泛的可读性文章篇幅有长有短.论理有深有浅,丰富翔实,作者面和读者面都比较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读者阅后都受教益,各得其所。许多石友说:《石友》是自己诚
2023-07-12 01:53: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