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消业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内容,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三、教学创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择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积极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出示图片:双星伴月)
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形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李白)
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面对这一奇景,我写了一幅对联:
【出示课件】金木双星伴明月 李杜两峰耀唐诗
如果李白面对这奇景,他一定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出示课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谪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酒仙”
“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诗仙”
(二)初读会意
(引导)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达诗人生命的节奏。两个要求,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思考诗歌的三段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1、学生朗读全诗
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读,全班齐读两个地方,一处是“裂缺霹雳,丘峦崩摧……仙之人兮列如麻”,一处是最后两句“安能”。剩下的句子我想请一位同学读。
2、老师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需要调整的句子。
明确: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一种诗歌体裁,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古体诗,篇幅、句式和格律没有严格的限制,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是楚辞体,朗读要舒缓,要引导学生读好“兮”字,体会骚体诗的特色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好情感,为后文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做铺垫。
3、诗歌的三段内容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明确:
①“梦游天姥”概括了第1、2段的内容,写梦中游历天姥山。第1段是梦游之因。第2段是梦游之旅。
②“留别”概括了第3段的内容,这是向东鲁的各位朋友道别的诗,也是作者抒发“梦游之感”。
(板书:梦游之因
梦游之旅
梦游之感)
(三)品读入境
(引导)诗歌,是诗人的生命酿造的美酒。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怎样去品出浪漫之酒的滋味呢?当代作家陈世旭曾这样说:“从世俗到灵魂,只隔着一层薄得看不见的门。李白在里面经营意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1、积累知识,习得方法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
例如“双星伴月”就是一个美妙的意境:双星与月相依相伴,描绘了亲睦祥和的画面;人们给它取名“双星伴月”又融入了观众赞叹神往之情“意”,两者相融就构成神奇美妙的世界,这就是意境。
李白在他灵魂的世界里给我们经营了怎样的画面?不同的画面中又融入了什么情感?
2、明确要求,学生品读
请同座合作,找出你们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
【出示课件】运用了 ? 的手法(或词语)
描绘了 ? 的画面
融入了 ? 的情感
3、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明确:
①第1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对比,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②第2段“月夜入山”通过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描绘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轻松惬意之情。可重点赏析“飞”“送”等词语。
③第2段“日游天姥”通过“海日”“天鸡”“奇花”“异石”等意象描绘了壮美而至迷离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感。“”
④第2段“夜游天姥”描绘的画面变化多姿,由惊心动魄而神奇飘渺而雄伟壮观。
⑤第3段“洞天仙境”描绘了辉煌灿烂、融洽祥和的意境。
小结: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令人目不暇接,诗人想象丰富而瑰奇,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胆而出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正彰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四)研读悟情
(一)比较探究
李白之梦让我想到了庄子之梦,从梦中意境与醒后感慨两个角度比较庄梦与李梦有何异同?
【出示课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明确:
1、梦中意境不同――同为浪漫之梦,但庄蝶互融,李白却处于梦之外②③
李梦意境更丰富多变,雄奇瑰丽;庄梦则轻快闲适、自由恬静。
庄梦庄子与梦中蝴蝶融为一体,蝶中有庄,庄中有蝶,物我相融,万物与我为一。
李梦中,李白不是仙人,仙人里没有李白,李白只是光辉灿烂、融洽和乐的仙境的旁观者。“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探究一:李白梦游仙境,却又不能栩栩然仙人也,是什么羁绊住了他?
现实,他遭到权贵排挤的愤懑难以排遣,所以只能在梦中憧憬。梦之所以憧憬得如此美丽,就是因为李白深怀着对现实的不满。不能改变现实,就只有飘入梦幻之所。梦成为他摆脱现实的避难所,成为他人生追求的理想国。梦越是美,就越能衬出现实之丑恶。
2、醒后感慨――梦醒之后,庄子依然恍然如梦,陶然于蝴蝶自由飞舞的意境;而李白梦醒时分,对朋友抒发了复杂的感慨。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无常的伤感
②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寻访名山,逃避现实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归自然之情。在现实的惆怅中,他终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选择了骑鹿远游,娱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怅。
探究二:你觉得李白是真想骑鹿远游、别君去兮永不还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且”,暂且远游,并不想放弃自己的壮志。实际是含蓄透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愿侍奉权贵,表达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成为全诗的诗眼,照亮了全诗,让所有的意象熠熠生辉。它喊出了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个性的愿望,成为全诗的最强音,甚至在《唐之韵》这样来评价李白: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二)知人论世
我们来看看这个超级巨人的人生经历:
【出示课件】李白生平,帮助学生理解李白思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五)小结励志
李白在失望之中希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既然现实是灰暗的,就在心灵的天空飞翔。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块圣地,安放自己的灵魂;我们需要时刻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相关推荐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5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有哪些?下面就是我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1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 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了风光,终被赐金放还。此次辞别东鲁诸君,准备南游吴越,本文为离别前梦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吴越”之前的梦游。 四诵读课文 1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诵 强调字音、语调、情感。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 3学生齐读课文(字音正确,有气势就行) 五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指正读法,同时理清思路,弄清诗歌大意。 1题目中说是“梦游”,诗中写梦游的部分是第几段,梦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梦游”之外的内容又是写什么的? 由此可以明确脉络: 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时分——留别语 六指导诵读,品味鉴赏 1品析第一段 第一段,交错使用五七言,长短多变化,强调诵读节奏,前四句应轻读,语气稍带夸张,后四句要雄浑有力,气势贯通。欣赏表现手法:起兴、夸张、烘托,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掌握本段内容:入梦缘由。 2品读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 诵读指导:开头两句应轻读,“飞”字可稍重些,以下四句应读得轻快些,读出作者的轻松愉悦欢畅之情。“千岩惊层巅” 四句应为一个小高潮,语气厚重夸张些最好,这也是为了与下一句的“平静”形成对比,使情感显出起伏。当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一句的轻、慢、抑,就是为下文“仙境”出现蓄势,“列缺霹雳”两句,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极好的烘托了仙境的到来。奇幻、瑰丽的仙境到来,让人惊叹自然界的神力,语速应放慢些,尽可能夸张些,以表现诗人的无限惊喜之情。然而,当美梦化为泡影,当理想回归现实,作者是怅然若失,长叹不已!最后四句应放慢语速,融入深情以表现梦醒时分的怅惘之情。学生按以上指导,再读、品第二段。 重点鉴赏仙境 要求:学生依据诗歌,通过合理想象,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再现诗中意境。 参考例文:闪电划过天际,惊雷震响长空。山峦崩塌,大地动摇。仙境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间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们披着彩霞作为美丽的衣裳,架着长风当作自己的宝马,纷纷赶来,参加盛大的宴会。你看,那弹琴的是温柔的老虎,那架车的是妩媚的鸾鸟。仙人们济济一堂,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赏读部分学生佳作。 3品味第三段 当美梦顷刻间化为尘烟,所有的希望都已成为泡影,诗人是感慨万千。人间之士长思神仙之世,或许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 4整体把握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终。 第一部分用起兴、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以为梦游的缘起。 第二部分开头两句和结尾的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幻,又由梦幻回到现实的连接点。中间集中渲染梦游,又可分为两部分,浅层次写山景,诗人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方位、感觉等方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是写仙境,“列缺霹雳”起,景色为之一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云中诸神即刻现身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部分写梦幻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七探究思考: 本诗是一首留别诗,作者没有用自己的天才来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得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留别”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 李白是一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用世,道家的消极避世、不事权贵的思想,游侠的反抗恶势力与豪迈飘逸的精神,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 八指导背诵,深入体会李白创作的基本特色 1依据诗歌的思路,引导背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特色。 (第二段为重点) 2总结诗歌的艺术风格。 (1)想像、夸张手法的运用 (2)神话传说的运用 (3)词语的大胆运用 这一环节,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以上三点,然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实例,或者从以前所学的诗歌中寻找例子。这样可以避免纯粹理论的解说,理论联系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领会。 九结束语 李白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是盛唐气象的折射,是个性光辉的闪光,是横溢才华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声。希望大家课下选读李白的其他诗作,用心感受这课伟大心灵的跳动! 十作业 课后练习四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2 ◆设计意图 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 ◆设计提要 本设计紧扣诗题的“梦游”和“留别”,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诗人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2.诗人如何“梦游”? 3.如何理解“留别”? ◆设计实施 导语:李白43岁时写了《行路难》一诗,诗中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什么事竟惹得诗人一片“茫然”?第二年,李白又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板书课题、作者、听全诗录音) 提问:步入中年的作者为什么写“梦游”呢?他是如何“梦游天姥”的?天下名山那么多,他为什么钟情于“天姥”?(范读“我欲因之梦吴越,……仙之人兮列如麻”) 点拨:从“梦游”中可以看出,历史上谁游过“天姥”?“谢公”是谁?作者与“谢公”有哪些相似之处?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一? 明确:作者是如何“梦游”的?从静谧幽美的湖月到奇丽壮观的海日,从万转千折的山径到令人战栗的层巅,从山景幻入仙境。 提问:“梦游天姥”使人目眩神迷,抛于梦境,“天姥”在诗人眼里是什么样子呢?“天姥”真的很高很大吗?(范读“海客谈瀛州,对此欲倒东南倾”) 点拨:天姥山,在今浙江省新昌东,是一座并不巍峨的山,可作者极言其巍峨,也许这山名激起了作者的情思,这是否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二? 提问:李白写“眼中”的“天姥”及“梦中”的“天姥”时,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提问:以上我们简析了“梦游天姥”,那么“吟留别”是什么意思呢?(范读“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点拨:刚才朗读的这段诗写梦境破灭,慨叹述志,归到“留别”题面。“留别”难道仅仅是以此诗留赠给分别的人吗? 明确:这首诗写于公元745年,往前追三年,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但不到两年,即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漫游生活。本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怀才不遇的痛苦和对开明、自由的渴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留别”一词既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这是作者钟情于“天姥”的原因之三。 (跟着录音齐读全诗) 讨论归纳: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天姥”? (1)借古喻今(“谢公宿处……清猿啼”); (2)以“天姥”自喻(“天姥连天……东南倾”); (3)借“梦游”抒情(“我欲因之……开心颜”)。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天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3 【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习把握欣赏诗歌运用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的表现手法,提高诗歌自主鉴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诵读全诗,讨论交流,结合背景与意象气氛,欣赏艺术特色与作者情感,学会独立鉴赏、概括、表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教学方法】品味欣赏、归纳实践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全诗,感受意象气氛与情感 二、琢磨词句 信语或 拔(出类拔萃) 因 殷 惊列缺雨烟鼓且须 三、简述分析,能力养成 1、首段背诵赏析 表现手法:对比烘托、借景抒情、拟人夸张 作用与感情:渲染烘托神秘气氛,突出赞美太姥山高大峻拔气势非凡,表达向往之情。 2、二段背诵鉴赏 时间线索推进梦境描写:夜渡、到达、登山、半壁海日、空中天鸡 空间转换写景抒情:岩路、花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太姥山胜景 青云、水烟、霹雳、洞天、日月、霓衣风马(云之君)、虎鸾(仙之人)——仙境降临 过渡句及感情:梦境美好终归短暂,现实残酷无可回避,唯有坦然面对 3、末段背诵欣赏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否消极?】 所有快乐的事情总是稍纵即逝的,自古以来,功名利禄总如流水般不可长留。 表面上看是对人生的悲观厌世,实际上这是李白对世事的看破与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懑之语,也有自我宽慰的意思。 【且放白鹿青崖间】 “且”字有姑且之意,应是作者对慰留的友人的回答,也是自己心声的真实流露。作者不愿阿谀侍奉权贵以换取功名,所以只能暂时游历山水以派遣怀才不遇愁绪,姑且以此等待时机。 【全诗主旨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放浪不羁、蔑视权贵、淡泊功名、追求自一由 四、迁移拓展 1、李白面对逆境的态度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李白为什么要梦游天姥山仙境,又很快醒来,转而游历山水?写一篇短文,表达你的欣赏与理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把握诗作者的情感和浪漫主义风格; 能力目标 背诵全诗; 情感目标 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怀。 教学重点:把握诗的第三段梦境的内涵,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法学法: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尤其说起“话别诗”,我们很容易会想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送别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今天我们来学习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一首话别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整体感知 (一)析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内容:梦游天姥 2:形式:吟(诗体名,歌行体当中的一种。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比较灵活,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不拘一格。如《游子吟》) 3:内容:别东鲁诸公 点拨:歌抒情、文载道、诗言志。这是一首和曲而唱的歌行体诗——他抒情;这是一篇形式自由的文——他载道;这是一首表达理想的诗——他言志。 (二)朗读课文 品味语言、感知内涵 1、朗读诗歌: 学生齐读全诗 纠正字音,并结合注释强调读音及意义 2、学生朗读第一段(节奏轻快 雄浑有力) 思考: ①诗人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的四个句子是哪四个? ②找出几个生动传神的动词。 ③体会夸张、对照的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②连---横 拔---掩 倒----倾 ③神往 充满神秘色彩、明知理想难以实现但还要知难而进。 ) 3、集体朗读第2段(感情充沛 语调适合) 思考: ①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在第二段开头用了一个“之”字代哪些内容而引出了他神往的梦境。 ② 大胆想象,试述“梦”的过程。 ③找出表现诗人梦游时兴奋不已的词及梦醒后的情感。 ① 代第一段内容。 ②梦前、梦中、梦后 ③飞 丰富的想象 大胆夸张。 理想之梦: A浪漫:邀明月为伴、著谢公之木屐、登青云之梯----追求。 B:神奇:天马行空、日月同辉、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仙如麻——理想。 梦后 ---失落。) 4、集体朗读第三段 点拨:“梦游天姥”,诗人极尽想象,直到眼前烟消云散,诗人才又回到了现实之中。梦后的诗人有何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读诗文的最后一部分。 思考: ①你们是如何理解反映诗歌主旨的这饱蕴诗情的两行诗句的?这一切在你的心目中看出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 长安是帝王之都,是李白一生的向往,在这里感觉官场生活亦不过如此,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诗人无意留恋,诗人宁愿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选择放鹿青崖,踏寻名山,释放浪漫与率直,还要寻找“安社稷、济苍生”理想。(有儒家风范道家风骨) 这一切在我们的心目体现出了一位傲视权贵却又才华横溢的诗人形象,诗人气质不俗,潇洒浪漫,富于幻想,对自由充满向往。 ②那么从哪里我们又读出了诗人是在与人“留别”?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三、主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艺术探究(详见板书) 1、诗风浪漫 想像丰富 夸张大胆 2、借景抒情 梦由、梦境为结尾抒情张本 3、虚实相生 梦境的虚 现实的实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思考练习 四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优秀范文5 学习过程 一、预习 ①用8分钟时间诵读全诗,注意停顿及字音 ②抽3名同学分别诵读各段 二、解题: ①题目的断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根据题目明题材:赠别诗 ③“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④梦游天姥和话别友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三、补充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四、赏析 ①请学生找出把梦游与吟别联系起来的诗句 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 ②“如此”指什么呢? 明确:代指第二段的内容 ③ 请用两个字概括 明确:忆梦(梦景、梦醒) ④作者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什么? 明确:梦景 ⑤自由诵读,画出不懂的句子,请谈谈你读后的总体感受。 明确:重点词意(清 暝 殷 栗 惊 訇然 青冥 列缺 恍 嗟); 静谧优美,奇丽壮观,山路曲折、深林层巅,亦幻亦真,灿烂辉煌、令人目眩。 ⑥点拨诵读方法,示范诵读,抽点学生诵读。 ⑦找出了把梦游与吟别联系起来的诗句,那么通过这句我们能否判断诗人的真实意图或者说他的落脚点和重心在哪儿呢? 明确:后面才是诗人要表达的内容。 ⑧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那么“世间行乐亦如此”,“行乐”到底所指何事?后文有没有提示呢,请找出这样的诗句。 明确:“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⑨“行乐”和梦相同在哪儿呢? 明确:到头来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一场梦一场空! ⑩诗人临别赠言不是回忆历历在目的往昔,而写自己的梦,其原因何在呢?学生讨论回答。 点拨:表述心志,将远离庙堂、寄意林泉、纵情山水、放浪江湖。 反思往昔,虽汲汲功名、了无所成、青云之志、无奈萧疏。 劝慰朋友,对世事纷扰、洒脱直面、人生百年、适心任性。 附:板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 世间 行乐 亦 如此 吟留别 (类比) “万事” “惟枕席” “事权贵” “失烟霞”2023-07-12 02:13:311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3篇
在 教育 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下面是我给大家准备的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 范文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与 方法 】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三、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 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 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 2.老师配乐范读 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三)深入研读 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 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 句子 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 (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 (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 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 (3)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 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 3.学生齐读末段 明确“世间行乐亦如此”中“此”的指代内容(梦境) 老师设问:“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读最后两句后老师明确:这种感慨不是无缘无故的,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理情感的曲折反映。想当年,李白被诏入京,曾大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认为可以实现自己“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然而外戚专权,同僚争权,自己备受排挤,不到三年便被赐金放还。诗人的感慨是看透了黑暗现实的一种顿悟。 学生再齐读全段体会。 (四)拓展延伸 1.你从这首诗中的哪些诗句,读出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明确: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使本文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比喻(如“身登青云梯”)、夸张(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 2.这首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1)构思奇特。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 传说 ,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2)想象丰富。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语言灵活。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五)小结作业 阅读文本中的《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一篇鉴赏 文章 ,字数不限。 五、板书设计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熟读内容,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中的关键字、词、句的含义。 思维发展与提升 缘景明情,在诵读过程中感悟、体味诗歌情感,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追求。 审美鉴赏与创造 鉴赏“梦游”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风格,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文化 传承与理解体会 品味诗人情感,学习诗人不慕荣利,追求自由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味;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理解诗歌主旨及李白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01 颂声载道入新课 1. 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的剑: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2. “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是贺知章心中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余光中心中的李白;李荣浩凭借“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这是歌手李荣浩对李白的倾慕。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从古到今,无人质疑。他因何被称为“诗仙”?今天,我们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一起来探究“诗仙”的内涵。 3. 解题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 散文 中的 随笔 ,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 的如“歌”、“行”等。 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4.“梦游天姥”,通过这四个字,我们可以获知哪些信息? 诗人是在梦中游历天姥山,诗人驰骋自己的想象,写的是虚景u2026u2026 5.“留别” 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住了一年多,在天宝三年(744年)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做,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诗歌还有一个标题《梦游天姥别东鲁诸公》。 02 因声求气入诗境 1. 播放多媒体视频诵读,勾画字词,理解诗歌主要意思。 2.读音检测: 天姥 天台 瀛州 脚著 剡溪 渌水 谢公屐 暝 殷岩泉 栗深林 訇然 鸾回车 3.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背诵最佳),特别注意最后一句的感情表达。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的变化,来把握好内容,并要求学生边听边勾划出四个句子:诗眼句;文脉句;梦境的起止句;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 4.标出要求勾画的四类句子: 诗眼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文脉句: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梦境起止句:我欲因此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醒后人生规划的句子: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5.清理文章思路结构: 梦游之由(起)——叙述; 梦游之景(见)——描写; 梦游之感(叹)——议论、抒情。 03 缘景明情觅仙踪 1.学生诵读(鼓励自告奋勇),师生共同点评。 1.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缘景明情的依据。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梦前、梦中两段,读时请找找在这两段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又构成了哪些画面? 小组合作探究,找出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 说说 你们的品读收获:运用了 的手法(或词语)描绘了 的画面融入了 的情感。⑴鉴赏文学作品的三个角度: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 ⑵探究“入梦之因”部分。 学生齐读,教师引导:文章是记游,但与一般的记游不同,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了,不同在什么地方? 这是“梦游”。请一位学生找出点题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请一位学生作答解释:“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表因果关系)之(代词)那么前文是 作者游天姥山的原因。 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部分诗文,思考是什么激起了诗人的游兴? 朗读:“海客淡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从诗文中体会天姥山的形象:越人言 云霞明灭 连天横 ——五岳 与别山作比 ——赤城——天台 六行诗既点明了天姥山的位置,同时突出了天姥山之高峻。超五岳,压倒赤诚,连绝高的天台山也只好倾倒在它的东南方。 李白自青年时代就向往吴越的山水,曾在《秋下荆门》中就抒发了自己这份向往之情,“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天姥山的奇景瑰形激发了李白的游兴。 那么诗篇起笔却没马上写天姥山,诗人先写“海客淡瀛洲”,这样落笔是什么原因,“瀛洲”指什么? 从“瀛洲”打开学生的思路。骄阳酷暑,我们向往去海边,那么对“东海蓬莱”会有所耳闻,这“蓬莱”相传是一座仙岛,上有长生不老药,当年秦始皇曾遣三千童男童女上岛采药,诗中所言的“瀛洲”为这东海上三座神山之一,还有一座是“方丈”。 来往海上的人淡起仙人居的瀛洲,印象中是烟雾缭绕,波涛迷茫,实在难以寻求。 以此山的难求来映衬天姥山的实在。虽然高耸入云,但确实有其山,云开雾拨之后还能真真实实地睹上一面,所以诗人希望自己踏上此行。 ⑶探讨梦境部分 ①概括这一部分的三幅画面 月夜渡湖(剡溪) 著屐登山(山中) 仙人盛会(洞内) ②那么让我们随着诗人的想象,一起进入他的梦游世界。诗人是如何来到目的地的?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诗人渡过镜湖,在月的映照下,来到剡溪。有诗云:“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到了剡溪,诗人已到了天姥山的入口。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相传晋朝以前,这里人迹罕至,只有汉时的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过药。到南朝时,淝水之战中曾立下赫赫战功的谢玄的孙子到浙江永嘉来任太守,此人喜遨游山水,永嘉恰巧山秀水灵,所以任职期间游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当时从会稽到永嘉地区,须穿越新昌,天台地区,此地丛山峻林,茂林修竹,而性喜山水的太守开始伐木取径,直到临海。风光绮丽的天姥山正处这险要地段,因而名声大振。 李白追慕前贤高情雅致,神思飘飘,深入了天姥山。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谢公屐:据载,谢灵运游山时所穿的木屐,上山时去其前齿,下山时去其后齿) ③诗人立在了前人开拓的古道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相应诗句。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看到)“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听到) 诗人想象中的天姥山:山高、路崎岖、奇花异草迷人眼,泉声殷殷如雷鸣,清猿长啼,天鸡空中啼明,幽深寂静,使人站粟。 正在此时,忽然“列缺霹雳,丘岳崩摧”,眼前出现了另外一个世界。在这里,诗人看到了什么? “青冥浩荡不见底,甘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上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情到酣处,诗人的想象纷至沓来。青空寥落,深不见底,金银台上,日月照耀,金碧辉煌。神仙排云而出,身着云霞般华美的衣裳,乘清风,纷纷而来。 老虎鼓瑟,鸾鸟拉车,仙乐阵阵,车声辚辚。众仙像麻束一样列队立在金银台上。诗人神游八极之表。 ④忽然“魂悸以魂动”,诗人梦中觉得心中悸动,恍恍惚惚醒转过来,口中仍发出惊叹之声。——梦已醒。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只有睡着时候垫的枕席还在,梦中的烟霞胜景已全部消失了。梦已尽而思无穷。 小结: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情到酣处,仙境忽现,虚境之中又生幻境,使读者随着诗人的笔触摇曳生情,起伏跌宕。 3.从画面看,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彰显了浪漫艺术。从流露出的起伏跌宕的情感看,我们如何来理解这梦的深意呢?请同学们结合诗句和相关资料,小组讨论,表达你对这个梦境的理解。 梦境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 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弗洛伊德 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唐宫),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沅《诗比兴笺》 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对于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让我们齐读北大教授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一文的片段,看看专家的解读吧! 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三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在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葛晓音《天与俱高的艺术境界》 小结:总而言之,诗人是托梦言志、借梦抒怀,借这样一个神奇浪漫的梦,表达他对永恒光明世界的向往,这才是他的“理想人生”啊! 04 知人论世品诗仙 1. 留别和送别相对,李白在梦后写了三句心里话留给来送别的朋友,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从这三句话中读出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人生无常、求仙访道;蔑视权贵。结尾段属于点睛之笔,照亮全诗,李白对名山仙境的追求,就是对现实的不满,对名山大川的追寻可以看出李白不屈的灵魂和铮铮傲骨,从而让我们看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本质:人格的自由和不屈的追求。 2. 既要避世远游,又何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之语呢?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知人论世不可少。 “诗仙”生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明确:李白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生未变。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所有的人才都摆脱不了依附封建王朝的地位,而李白粪土权门、蔑视富贵,以布衣的骄傲和王侯相抗衡,甚至传说他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不论穷达,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这是李白的伟大之处,也是李白诗歌最具魅力的地方。龚自珍说:“李白兼具了庄子逸事高蹈、天马行空的自由之魂与屈原孤傲忠介、上下求索的倔强个性,这两种古来不可兼得文化性格在他身上聚在了一起。”这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诗仙”内涵:用浪漫艺术追求理想人生,以不屈傲骨维护独立人格。 3.小结:作者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梦游,抒写了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热烈向往,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 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自己对山水名区和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05 励志明理求提升 1. 面对政治理想破灭却能坚守独立人格、同时具有蔑视权贵思想和傲岸不屈性格的诗人李白,你肯定想说的太多。请以“李白,我想对你说”这个句式写几句话来表达你的心声! 2. 总结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达,我能兼济天下,穷,我只能独善其身。傲岸的李白,潇洒出尘,仰天高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生命不能有苟且,只能有心性和远方!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李白的生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目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而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学生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入到本课。(让学生在温故中知新) 二.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大济苍生的志向,唐玄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士吴筠推荐李白,玄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李白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一介词臣,并不重用。又受权贵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李白被赐金放还。 四.朗读感知 听配乐朗读,注意字音、语调、节奏。(教师强调要点——范读——学生朗读) 五.整体感知(自主、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一)赏析第一部分:入梦缘由 1.诗歌写“梦游天姥”,但一开头却写“瀛洲”而不是写“天姥”,为什么这么写? 明确:诗中写“瀛洲”用了“信”字,写天姥山用“或”字,“信”是什么意思?是“确实”之意。“或”是“或许”之意。这就是说在人们的口中,一个是海外仙山,虚无缥缈,一个是真实存在,可以看见。把天姥山和仙山并提,就是天姥山沾上了神秘神奇的色彩。再者,仙山是难觅的,而天姥山是可寻的,接下来自然而然过渡到游天姥山,为下文做了铺垫。 2.那越人口中的天姥山是个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读一下对天姥山的描写。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姥山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突出了山势的高峻。“天姥连天向天横”,直接描写,其余几句通过五岳、赤城、天台的的对照,运用了夸张、衬托的手法。 3.小结:事实上,天姥山只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山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了。这里运用夸张和衬托手法,给我们营造了一个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一步的引向了梦的境界。 (二)赏析第二部分:梦游天姥 1. 开始“梦游”了,诗人先到了哪里? 明确:剡溪。这是登山的第一站,我们用“入山”(板书)两个字来概括。 2.此时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入山时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飞”字表现作者急切的心情。抓住意象分析,湖月相映,渌水生辉,清猿啼鸣,写出了环境的清幽、宁静(板书)。 3.“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诗人开始登山了,登山途中的景物如何?(一起来读一下)诗人在这里都写了那些景象?(抓住意象和关键词讨论) 明确:青云、海日、天鸡,山势高耸,早晨光线明丽;暝、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光线由明转暗,显得森然、幽暗。青冥浩荡、日月照耀,群仙聚集,写仙境的光明灿烂。山中仙境截然不同,我们把这部分分成两层,板书——山中:森然、幽暗:仙境:光明灿烂。 (三)赏析第三部分:梦中醒来 1.可惜梦不长久,接下来诗人从梦中惊醒,美好的仙境顿时消散。梦中醒来,诗人的心境如何呢?梦境与现实有什么联系呢?(抓关键字词) 明确:①“长嗟”“惟”“失”,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是失落的。②“亦如此”将梦境和现实联系了起来,梦中的经历可以说是李白人生经历的折射,诗人从听闻天姥,到寻访、登临、遇仙、梦醒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人生理想的向往、追寻、艰难、圆梦、梦碎的过程。世间一切都如南柯一梦,醒来无踪。东流水”的意象就是取“逝去”之意,万事皆是如此。由希望到失望,李白借诗歌抒发内心的郁闷。 2.有如此的人生经历,李白的人生态度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自由讨论) 问题引导:①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一种消极思想吗?与前边写景部分那句可以照应?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作者什么精神? 明确:“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在现实中受挫,只好寄情山水,求仙访道,从此与官场决裂,就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脚著谢公木屐,徜徉山水。这种举动貌似消极,但李白并没有真正的沉沦,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我们看到李白的傲气和傲骨,表现了蔑视权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特征。 3.有人认为,梦中仙境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理解可以吗?(开放性探究题) 提示:可以,诗人在险恶的环境中挣扎(山路险恶——尘世艰难),终于发现,自己应该追求的理想(仙境——世外桃源),梦中醒来,若有所失,更是坚定了信念“放白鹿”“访名山”,与官场决裂,超脱世俗。 六、作业设计(见ppt)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 反思 : 这篇诗歌是李白的长篇诗歌,我觉得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首诗,首先应该要让学生结合写作背景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认识,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通过“整体感知”这个环节理出了诗歌的层次,然后再具体分析。分析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配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领会诗歌中景与情之间的关系,训练学生鉴赏诗歌的方法,力求达到“和谐高效”的效果。2023-07-12 02:13:43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意境”的概念及鉴赏方法,了解“吟”这种歌行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把握诗歌内容,欣赏丰富多变的意境,感受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欣赏诗歌丰富多变的意境,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 三、教学创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中“自主赏析”部分的课文,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赏析,感受诗境,我选择了合作朗读、小组探究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会文意并初步感受诗歌意境,指导学生分组学习,欣赏诗歌变幻多姿的意境。为让学生“缘景明情”,我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教学策略,将李白的梦游天姥和庄周梦蝶进行比较,从而引导学生在作品的比较和探究中理解李白复杂而深沉的情感,并结合李白的生平简历深入理解其志未酬而心不已的乐观积极的情怀,从而激励学生面对生活困厄依然保持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激趣 近几天出现了一种天文奇观,是什么?(出示图片:双星伴月) 太白金星、木星和一弯残月相约相伴,形成了“双星伴月”的奇观。 看到太白金星,我想到了一个人。(李白) 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出示课件】金木双星伴明月 李杜两峰耀唐诗 如果李白面对这奇景,他一定会“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酒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李白是“诗仙”。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出示课件】“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谪仙”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酒仙” “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诗仙” (二)初读会意 (引导)诗歌,是诗人用生命弹奏的歌谣,我们一起用朗读来传达诗人生命的节奏。两个要求,读好字音、停顿和起伏,并思考诗歌的三段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1、学生朗读全诗 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读,全班齐读两个地方,一处是“裂缺霹雳,丘峦崩摧……仙之人兮列如麻”,一处是最后两句“安能”。剩下的句子我想请一位同学读。 2、老师纠正字音,商讨句读和学生朗读中需要调整的句子。 明确: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是一种诗歌体裁,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古体诗,篇幅、句式和格律没有严格的限制,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②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这是楚辞体,朗读要舒缓,要引导学生读好“兮”字,体会骚体诗的特色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读好情感,为后文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做铺垫。 3、诗歌的三段内容与题目有什么联系? 明确: ①“梦游天姥”概括了第1、2段的内容,写梦中游历天姥山。第1段是梦游之因。第2段是梦游之旅。 ②“留别”概括了第3段的内容,这是向东鲁的各位朋友道别的诗,也是作者抒发“梦游之感”。 (板书:梦游之因 梦游之旅 梦游之感) (三)品读入境 (引导)诗歌,是诗人的生命酿造的美酒。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怎样去品出浪漫之酒的滋味呢?当代作家陈世旭曾这样说:“从世俗到灵魂,只隔着一层薄得看不见的门。李白在里面经营意境,偶尔取出一些,就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1、积累知识,习得方法 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其描写的客观物象融合而成的世界。 例如“双星伴月”就是一个美妙的意境:双星与月相依相伴,描绘了亲睦祥和的画面;人们给它取名“双星伴月”又融入了观众赞叹神往之情“意”,两者相融就构成神奇美妙的世界,这就是意境。 李白在他灵魂的世界里给我们经营了怎样的画面?不同的画面中又融入了什么情感? 2、明确要求,学生品读 请同座合作,找出你们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 【出示课件】运用了 ? 的手法(或词语) 描绘了 ? 的画面 融入了 ? 的情感 3、交流小结,点评提升 明确: ①第1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对比,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②第2段“月夜入山”通过镜湖、明月、剡溪渌水等意象描绘了清幽宁静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轻松惬意之情。可重点赏析“飞”“送”等词语。 ③第2段“日游天姥”通过“海日”“天鸡”“奇花”“异石”等意象描绘了壮美而至迷离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感。“” ④第2段“夜游天姥”描绘的画面变化多姿,由惊心动魄而神奇飘渺而雄伟壮观。 ⑤第3段“洞天仙境”描绘了辉煌灿烂、融洽祥和的意境。 小结:这个浪漫的梦境变幻莫测,神奇万变,令人目不暇接,诗人想象丰富而瑰奇,夸张手法的运用大胆而出奇,流露的情感起伏跌宕,摇曳多姿,正彰显了作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四)研读悟情 (一)比较探究 李白之梦让我想到了庄子之梦,从梦中意境与醒后感慨两个角度比较庄梦与李梦有何异同? 【出示课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明确: 1、梦中意境不同――同为浪漫之梦,但庄蝶互融,李白却处于梦之外②③ 李梦意境更丰富多变,雄奇瑰丽;庄梦则轻快闲适、自由恬静。 庄梦庄子与梦中蝴蝶融为一体,蝶中有庄,庄中有蝶,物我相融,万物与我为一。 李梦中,李白不是仙人,仙人里没有李白,李白只是光辉灿烂、融洽和乐的仙境的旁观者。“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探究一:李白梦游仙境,却又不能栩栩然仙人也,是什么羁绊住了他? 现实,他遭到权贵排挤的愤懑难以排遣,所以只能在梦中憧憬。梦之所以憧憬得如此美丽,就是因为李白深怀着对现实的不满。不能改变现实,就只有飘入梦幻之所。梦成为他摆脱现实的避难所,成为他人生追求的理想国。梦越是美,就越能衬出现实之丑恶。 2、醒后感慨――梦醒之后,庄子依然恍然如梦,陶然于蝴蝶自由飞舞的意境;而李白梦醒时分,对朋友抒发了复杂的感慨。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人生无常的伤感 ②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寻访名山,逃避现实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 李白有儒家的积极用世之心,也有道家放归自然之情。在现实的惆怅中,他终能找到精神的出口,他选择了骑鹿远游,娱情山水,以慰藉心中惆怅。 探究二:你觉得李白是真想骑鹿远游、别君去兮永不还吗?你怎么看出来的? “且”,暂且远游,并不想放弃自己的壮志。实际是含蓄透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不愿侍奉权贵,表达了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成为全诗的诗眼,照亮了全诗,让所有的意象熠熠生辉。它喊出了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个性的愿望,成为全诗的最强音,甚至在《唐之韵》这样来评价李白: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二)知人论世 我们来看看这个超级巨人的人生经历: 【出示课件】李白生平,帮助学生理解李白思想 14岁 立志“安社稷”“济苍生” 25岁 仗剑远游,求仕无果 42岁 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44岁 权贵排挤,赐金放还 54岁 安史之乱,从军报国 56岁 兵败流放,中途遇赦 61岁 再请从军,因病折回 62岁 病逝当涂 这就是李白,有着儒家兼济天下的壮志,即使在遭遇了排挤和流放,也矢志不渝,梦是他壮志难酬时的安魂曲,是他怀才不遇时的精神家园,他的骑鹿远游里深藏的是对现实的不满,对权贵的不屑,对自由的追求。 (五)小结励志 李白在失望之中希望,在失落之中追求,在困厄之中超越。“太白的诗写在天上,飞翔的生命挂在悬崖。”既然现实是灰暗的,就在心灵的天空飞翔。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一块圣地,安放自己的灵魂;我们需要时刻对生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因为,这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2023-07-12 02:13:501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课文《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就是李白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教学重点 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时数 两教时 教学设想 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教师要将李白整个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讲解清楚,然后由学生探讨总结,真正的认识李白,读懂本诗。 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背诵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对李白的这样的评价:“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三、解题,进入本诗 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佛洛依德认为文学家的创作是做白日梦,那本诗就是李白做的一个白日梦。 四、播放录音,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诵。 2.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 3.学生自读课文一遍(读出声来)。 五、诵读并分析课文 (一 )诵读并分析①段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小结: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板书:第一段 入梦之由——瀛洲难求,天姥可睹。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 月下清丽之景——1至3句(飞:夸张,形容心情急切。送:拟人) 梦游天姥 日升明快之景——4、5句(引人入胜之景) 第二段 山中奇幻之景——6至10句(殷:作动词用。栗、惊:使动用法) 天空盛大之景——11至13句 烟霞如仙人 梦醒——14、15句 2.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点名回答)。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3.点名或分组读每一幅图景,再次品味诗的妙境。 4.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 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1.段意讲解:第三段 惊梦长叹——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1.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讲解一些李白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性格作提示)? 明确:“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 双横线)。 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联系全诗小结: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至此,再体会1、2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征和的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流注,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 附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3、使动用法2023-07-12 02:14:031
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此诗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欢迎阅读。 教学重点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解决字、词、句障碍。 2放朗诵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及停顿。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艺术特色 1概括三段大意 明确: 第一段写梦游缘由。第二段写梦游过程。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 2 第一段中诗人是怎样形容天姥山的? 明确: 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3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4描述一下你最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明确: 例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清风荡漾,衣袂飘飘。神仙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 5为第三段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本诗的主题。 明确: 这七句话实际表明了三层意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世事之不可把握,就像那转瞬即使的梦境一样。这里面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但就全诗而言并非主要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想远离这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直语表白。我们不能把这种想法看成是消极和遁世,而应悟出诗人明察世事的智慧和鄙弃世俗的豪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则最为直接最为彻底的表明了诗人不事权贵的清高与傲气。 6学完全诗,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明确: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状态。现实社会黑暗冷酷,如在梦中。与其沉迷于不可把握的现实,还不如骑鹿求仙,远离浊世。诗人展开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梦游仙境,把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表现了出来。 虽然作者也表现了“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消极出世思想,但更为突出的是文中流露出的明察世事、不事权贵的机敏与傲气,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磊落与轩昂。 7读完第二段,你对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有那些认识? 明确:1丰富的想象(举例略) 2大胆的夸张(举例略) 教案点评: 诵读法是鉴赏古诗的好方法。本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有助于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为画面,有助于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文风。2023-07-12 02:14:09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此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第二年写的,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全诗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 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 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 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 鉴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u2026 u2026 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u2026 u2026”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 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 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了风光,终被赐金放还。此次辞别东鲁诸君,准备南游吴越,本文为离别前梦游,也就是真正“南游吴越”之前的梦游。 四 诵读课文 1 播放录音或教师朗诵 强调字音、语调、情感。 2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诵读提示) 3 学生齐读课文(字音正确,有气势就行) 五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指正读法,同时理清思路,弄清诗歌大意 问:1 题目中说是“梦游”,诗中写梦游的部分是第几段,梦游的高潮又在哪里? 2“梦游”之外的内容又是写什么的? 由此可以明确脉络: 入梦缘由——梦游历程——仙境出现——梦醒时分——留别语 六 指导诵读,品味鉴赏 1 品析第一段 第一段,交错使用五七言,长短多变化,强调诵读节奏,前四句应轻读,语气稍带夸张,后四句要雄浑有力,气势贯通。欣赏表现手法:起兴、夸张、烘托,体会其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掌握本段内容:入梦缘由。 2 品读第二段 学生齐读第二段 诵读指导:开头两句应轻读,“飞” 字可稍重些,以下四句应读得轻快些,读出作者的轻松愉悦欢畅之情。“千岩u2026 u2026惊层巅” 四句应为一个小高潮,语气厚重夸张些最好,这也是为了与下一句的“平静”形成对比,使情感显出起伏。当然,“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一句的轻、慢、抑,就是为下文“仙境”出现蓄势,“列缺霹雳”两句,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极好的烘托了仙境的到来。奇幻、瑰丽的仙境到来,让人惊叹自然界的神力,语速应放慢些,尽可能夸张些,以表现诗人的无限惊喜之情。然而,当美梦化为泡影,当理想回归现实,作者是怅然若失,长叹不已!最后四句应放慢语速,融入深情以表现梦醒时分的怅惘之情。学生按以上指导,再读、品第二段。 重点鉴赏仙境 要求:学生依据诗歌,通过合理想象,用现代散文的语言再现诗中意境。 参考例文:闪电划过天际,惊雷震响长空。山峦崩塌,大地动摇。仙境的石门轰然一声从中间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云中的神仙们披着彩霞作为美丽的衣裳,架着长风当作自己的宝马,纷纷赶来,参加盛大的宴会。你看,那弹琴的是温柔的老虎,那架车的是妩媚的鸾鸟。仙人们济济一堂,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赏读部分学生佳作。 3 品味第三段 当美梦顷刻间化为尘烟,所有的希望都已成为泡影,诗人是感慨万千。人间之士长思神仙之世,或许这本身就是很荒谬的`。与其空度流年,何如及时行乐!那青崖间的白鹿是我最忠实的伴侣,何不骑上它去寻访名山大川!此生宁愿与山水为伴,清白一生,快乐一生,也不能折腰侍奉污浊的权贵! 4 整体把握全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终。 第一部分用起兴、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以为梦游的缘起。 第二部分开头两句和结尾的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幻,又由梦幻回到现实的连接点。中间集中渲染梦游,又可分为两部分,浅层次写山景,诗人从不同的时间、角度、方位、感觉等方面有声有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是写仙境,“列缺霹雳”起,景色为之一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云中诸神即刻现身呈现在读者面前。 第三部分写梦幻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旨。 七 探究思考 本诗是一首留别诗,作者没有用自己的天才来抒写离愁别绪,而是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为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然后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李白“梦游”是通过一个离奇变幻、自由壮伟的极乐梦境表达自己对自由乐土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五彩缤纷,反衬出人间社会的极端丑恶,诗人借此表达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憎恶。诗人认为,神仙世界虚无缥缈得难以寻觅,那就在人世间像神仙一样纵情山水恣意游乐吧,决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放达乐观的精神。 “留别”有“留赠”之意,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地作别”之意。 李白是一个集儒、道、侠于一身的诗人,儒家的积极用世,道家的消极避世、不事权贵的思想,游侠的反抗恶势力与豪迈飘逸的精神,在这首诗中均有体现。 八 指导背诵,深入体会李白创作的基本特色 1 依据诗歌的思路,引导背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特色。 (第二段为重点) 2 总结诗歌的艺术风格。 (1)想像、夸张手法的运用 (2)神话传说的运用 (3)词语的大胆运用 这一环节,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以上三点,然后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实例,或者从以前所学的诗歌中寻找例子。这样可以避免纯粹理论的解说,理论联系实例,学生更容易理解、领会。 九 结束语 李白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他的诗是盛唐气象的折射,是个性光辉的闪光,是横溢才华的外化,是崇高追求的心声。希望大家课下选读李白的其他诗作,用心感受这课伟大心灵的跳动! 十 作业 课后练习四2023-07-12 02:14:15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由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一、课前音画 (乐二曲) 二、导入新课: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可以随机处理) 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寄》 ③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云》 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 (李白画像及相关注解) 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中不免有些夸张,但正是在这些夸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浪漫主义的诗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且与夜月相关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进入主页 三、解题: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我们从这双明眸中读出了些什么呢?(随击空白)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其形式较为自由,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 留别:留恋作别(此处可否作偏义复词理解,偏义于别?)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为《别东鲁诸公》。(是否可做偏义复词理解,留给同学们下去思考) 李白早年就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推荐了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一介词臣,并不重用他,又受到权贵的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天宝三年(744)李被赐金放还,第二年,他由东鲁南下吴越故地,本诗就是在他南下吴越与友人离别前所作,以表其心情。 返回主页 四、好!就让我们在一段配乐朗读中去体会其形式的自由和离别的心绪!(点击配乐朗读)(过程略)。 【注】朗读要点:把握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变化 ①用“畅”与“涩”来表其心。如:“天姥连天……东南倾”“别君去兮……访名山”于畅中见其势;“忽魂悸……烟霞”于涩中见其情。 ②用“轻”与“重”来抒其意。如:“安能摧眉……开心颜”重读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梦……闻天鸡”轻读中见轻松畅快。 ③用“长”与“短”来传其情。如:“开心颜”声音的延长,余韵无穷;“列缺霹雳……轰然中开”短音字字铿锵。 大多数需综合运用 (齐读全文) 返回主页 五、都说梦是难以捉摸的,今天,我们就围绕它来捉摸捉摸。(点击全文思路)梦嘛!总有个入梦前——梦中——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我来起个头: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我们把第一段概括为“入梦缘由”其余的是:(学生答略)→梦游历程 →梦中仙境→(用一首流行歌的歌名来概括)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 (山形) 返回主页 六、熟知了路线,我们便可放手欣赏诗的梦境了(点击品读全文) 1>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幅画面(点击图①)这便是入梦缘由,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游的是天姥山,诗人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②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随击空白) 明确:①诗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随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②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离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处灵秀之地,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齐读本段) 返回平台 读完之后,大家再深思一下,难道李白游天姥仅是因为其高峻或是可以寻访仙境?这些似乎太单纯些,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带着疑问往下看…… 2>(点击第二幅):(湖画⑴点⑵)我们可以将这几句概括为四字:入山情景在这一节中,诗人用了一个非常传神的字“飞” 这一“飞”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飞”可见速度之快,正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急切又见轻松,一夜间飞过镜湖、飞到剡溪,且又有明月相伴、相随、相知、相送,真够罗曼帝克的,然而这些又是非梦难以实现的。 谢公何许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明确:(学生答略)谢灵运是南朝有名的山水诗人,女生齐读本段其用意我们也不必急于得出结论,往后看…… 返回平台 3>在看第三幅画面前,要求大家看到山形后闭上双眼、静听山音(过程略)。(点击第三幅)大家看这段文字,我们同样可用四字:登山情景来概括(男生齐读),诗中的作者却登得心情愉悦,艰难之旅,便如青云,直上九霄;途中又有半壁的旭日、啼叫的天鸡,此乃梦中特有的境界。正当迷恋缤纷的山花时,天忽然黑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山石、泉水、深林,乃至峰峦都为之发抖,再加上青云欲雨,水雾缭绕。景物步步变幻,梦境步步延伸,随迷幻的色彩步步加浓, 我们感觉到梦幻的高潮将要到了。 返回平台 4>(点击第四幅)梦中仙境出现了(齐读本段)之后完成习题五 答:(学生4人) 电光那个闪闪,雷声那个隆隆/峰峦那个崩裂,大地那个摇动/洞府石门缓缓开,长空霹雳轰轰响/长空无际色青青,太阳月亮放光明/金银楼台悬空起,一片辉煌洞府里/群仙从天纷纷下,衣是霓虹风作马/猛虎去鼓瑟,飞莺来驾车/仙人依次坐,但闻坐语喧! 仙境的光明,仙境的辉煌,仙境的欢乐,让人心往神驰。诗写到这里。梦境达到了至高点,诗人的幻想也到达了极致。 再回首,想一想,仙境前的昏暗与仙境出现后的光明,细作比照,似乎又想映射点什么,(学生答略)只记得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至于这一疑问嘛,我们还是带到后面去…… 返回平台 5>(点击第五幅)仙人们的盛会,盛会的欢乐,“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从这一节的四字纲要:梦醒时分,我们便可看出结果,用“梦醒时分”中的一句歌词来说“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又何必在每一个梦醒时分。”套用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欢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心——一落千丈 身——直坠深渊 再用一幅直观的图来描述前前后后,那就是现实→→梦幻→→现实连缀起来 (破碎声)所有的梦都破灭了。一个“失”字中隐含了诗人多少堕入虚空的无奈的叹息。(男生齐读本段) 最后,诗人在低徊失望中吟留作别。 返回平台 6>(点击第六幅) 有句话说得好“艰难时世最容易使人躲尽危难,消残壮志”历经坎坷的诗人,也不禁发出“世间行乐如流水,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真有点“南柯一梦”“一枕黄梁”式的感喟,它包含对人生多少深沉的感触,这便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白由被召见时的兴奋到被排挤放还的失望的经历,这一梦游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心理过程的折射、其人生经历的折射。 感慨之余,作者终于表露心迹:我之所以离去,去访山寻仙,是为了远离这里黑暗的现实,去效法谢公,徜徉山水之乐。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它较好点明了主题,其有两种观点 : 一则认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们怎么看呢?(学生答略) 说其消极避世吧,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说其讥讽现实吧,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事,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 由此总总,我们再来看前面的三个疑虑,①入梦的真正缘由,②提及谢公的用意,③仙境出现前后色彩的对比的意图,便迎刃而解了。(齐读本段) 小结,在大家齐读时,我突然又想到一个话题,李白异常的性情、仙境的追求、丰富的想像,让我想到了在他之前另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两人之间竟有如此的相似……思维的火焰总是难以熄灭,还是让我们在一番离奇的遐思和古朴的旋律中,与古人相知,与古人相别。2023-07-12 02:14:22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②熟背全诗 2、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遭遇和苦闷,体会诗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1、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4、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重点难点 1、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是教学的重点。 2、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设计 计划用三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正音释词 列(裂)、怳(恍) 姥、剡、渌、屐、澹、扉、訇 信难求、向天横、势拔五岳、渌水荡漾、殷岩泉、列缺霹雳、鸾回车、怳惊起、维觉时、摧眉折腰、开心颜 2、诗主要写的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揭示全诗中心的句子在哪里? 3、三段诗个写什么?三段之间用了哪些句子过渡?第二段写梦幻可分几层?各层大意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颗璀璨的明星。唐朝诗人创作的诗歌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的象征;唐诗精神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而这方面,李白的贡献是最大的。 二、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满以为可实现自己的政治思想,但因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吟,是古文体的一种,也称“引”。梦游,梦中游历。留别,临别留下的赠言。 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渴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的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三、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一句用三个“天”字,很能加强气势。主体是七言,夹用几句五言,就足以使诗的节律灵活多变,足以显示那种轻快、欢愉的心情,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在诗的情景、节奏到了紧张、急迫时,就改用 四言。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无不声情一致,情随声出。写洞天之中幻景,形象既取材于《楚辞 九歌》,语言也就出现以“兮”字为特征的骚体句法。诗通常多为两句配合,双句押韵。本诗基本如此,但结尾时却出现“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三句全押以单数配合的特殊情况。这种形式上的不平衡,也正好用以显示诗人内心情绪的激动不平。全诗有两句用九字句:一是“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恰好借长句表现神仙纷至沓来的景象,句中用“之”“兮”“而”等虚词,又使节奏舒缓;另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用以表达诗人毅然不顾的昂扬态势。 四、诗歌的结构: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入梦之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这里用“瀛洲”陪衬“天姥”,句中一“信”一“或”,使人油然而生神游天姥之念。下面直接写天姥山的山势,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两句说明其高大无比。再以天台作陪衬,说天台之高“一万八千丈”,但在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好象要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样高大雄伟的天姥山,难道不能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吗?这就是入梦之由。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写梦中奇景。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这两句是过渡句,承上启下。“梦”字点题,既交代了“梦”的所由,也申述了“梦”之所向。 接着便写梦境。诗人在月光照耀下,一夜飞到了剡溪,清水荡漾,山猿啼鸣,景象清幽,这是第一梦景。这里是古诗人谢灵运住宿的地方。于是,穿上谢公特制的登山林屐,登临连接青云的石阶,在半山腰观日出,又听到天空的天鸡叫,景色壮观,令人心醉,这就点明了梦游的时间是从月夜到拂晓,景色由清幽到壮美,此为第二梦景。再用“千岩”“迷花”两句概括清早到傍晚的一天的路程。诗人一整天畅游在千岩万岭、奇花异石的天姥山上,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一个“忽”字,表明诗人纵情山水,留恋奇花,浑然不知“暝”之已至的游兴。这幽美之景可称第三梦景。夜幕降临了,诗人梦游中的所见是“熊咆龙吟”“栗森林兮惊层巅”;天气也急剧变化,“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多么令人恐怖啊!这是梦景之四。突然间,电闪雷鸣,山峦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的洞府石门打开了。在那一望无际的青色透明的天空中,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的楼台。这里先后使用四字短句与七字对句,极力铺叙昏暗恍惚的景色和惊天动地的响声,把洞天石门打开的雄伟之势,充分表达出来,为神仙们的出场拉开序幕。紧接着,神仙们都“霓衣”“风马”而至,老虎为他们奏乐,鸾鸟为他们驾车,浩浩荡荡,其乐融融。凡此种种,一个富丽堂皇,光明一片,济济一堂,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就呈现于我们眼前了。这便是诗人的梦寐以求的乐土,当然就成了梦游中的高潮。可惜,一觉醒来,梦景消失。诗人苦闷犹存,只得回到人间。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写惊梦长叹。 “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别君”句点题。“且放”二句,表达了诗人的放达情怀,并为结尾两句作铺垫。最后两句是“诗眼”,提示主题,显示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憎恨,对自由乐土的理想的追求,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当然,“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也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逃避现实的消极态度。 五、鉴赏要点。 1、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游仙诗,它的主体部分(“云青青兮欲雨u2026u2026仙之人兮列如麻”)是关于神仙世界的描写;但诗人的游仙之念决不同于那种完全轩置身于世外的幻想,他之所以向往这个世界,是因为他厌恶眼前的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一点,诗人在诗尾有明确的表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才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解放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李白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很明显。一是丰富的想象。诗人的想象有来源于民间传说,例如关于仙境的种种细节描写;也有出于诗人的人性爱好的,例如明月“送我于剡溪”,这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一样,是诗人把月看成最亲密的朋友。二是大胆的夸张。这种夸张不是简单的放大事物,而是融合着诗人美好的感情,如诗的开头写天姥山横空出世的雄姿,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杜甫说李白“飘然思不群”,于此可见一斑。 2、写得淋漓酣畅、引人遐想的是述梦部分。 一入梦,便有不食人间烟火味——诗人竟然在镜湖上飞行,又值月夜,月光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飞过镜湖,月儿依旧伴着他,直送他到登山的起点——“谢公宿处”。接着写登山。本来是险峻的山路,但诗人却毫不费力,他“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如同飞一样到了山巅。这时已是黎明,眼前出现了一幅雄奇的画面: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茫的群山。他又听到了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这当然还不能说是仙镜,但已经是接近仙境了,或者说它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 果然,在诗人“迷花倚石”之际,暮色骤然降临,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巨大的声音震动岩石、泉水、深林、峰峦。至此,仙境已民是呼之欲出了,但诗人却忽然将视线转向天上的云、山间的流水及水上的烟雾,出现了瞬间的宁静。这是为下文蓄势。接着便是雷电大作,地裂山崩,只听轰隆一声,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青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金台、银台交互辉映,是真正的仙境。这一段写梦境的进一步展开,时徐时疾,波澜横生,使读者目不暇接,恍若身入仙境。 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空而降了,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云之君”即楚辞中的云中君,由于来者甚多,只拿他作代表。他们都聚集到那金银台上来做什么呢?诗人只写了“虎鼓瑟”这样一个细节,其余一切让读者自己去想——读者一定会想到,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来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 这样“梦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 梦(因)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境) 游历 (山景) (括号中的文字让学生写) 梦(感) 幻入 (仙境) 全文紧扣梦游二字,浑然一体。 六、诗人描绘梦游图景,并非是为了追求虚空的幻想。 梦中游历,正折射出诗人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了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浪迹山水,寻仙问道,是为了心灵的抚慰。当然,这首诗的意味远非“苦闷”二字可以概括,诗篇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恍若天外飞来之笔,痛快淋漓地一吐对权贵的憎恨和蔑视,诗人豪放不羁的形象如立纸上。主题被点亮了,意境拓展升华了。英国诗人柯尔律治说:“诗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支撑相互解释的。”读至此,再体会1、2两段,我们心里豁然开朗:高大雄奇的天姥山,不正体现了诗人所羡慕的人格形象吗?富丽堂皇,超脱尘世,和睦美好的仙境不正是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越,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吗?抒情主人公最后发出的感慨和呼喊,不也正是为梦中图景心旌激荡的结果吗?我们知道了,诗人对壮丽奇伟的崇高美的向往,正是因为人生的追求和激情的驱动,虽然有苦闷,但洋溢着热情!诗歌也由此气势磅礴,奔放飘逸,形成了内在强大的精神力量。 七、完成练习 补充阅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梦游天老吟留别》教学札记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收入高中语文课本已有多年,现又收入人教社编写的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有关教学参考书上一般都把李白所描写的梦境说成是“景物壮丽非凡的仙境,光明一片,不见一丝阴暗”,还说神仙们“济济一堂,呈现出一种相敬相爱、雍雍穆穆的极乐世界”,而至于“古来万事东流水”这种消极情绪,则是“当时比较清高的封建士大夫所共有的思想”。既然梦境是一片光明,神仙们“相敬相爱,雍雍穆穆”,为什么诗人会“魂悸以魄动”?他“惊起而长嗟”难道是因为惊动了美好的梦境而感到惋惜吗?如果这样理解,那么这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主题又有什么内存联系呢?还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难道是游离在作品之外的一种普遍心态吗?这种消极的虚无主义的出世思想和积极的愤世嫉俗、决心抗争的精神统一在同一个诗人身上,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孟子曾说过要“以意逆志”,这的确是读书的正确方法。读书人要懂得“知人论世评文”这个道理,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是某一历史时期有客观存在,读者不能去改变这种存在,只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论的方法去考察这种存在,弄清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境遇,用自己的“意”去理解作者的“志”,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一座座文学迷宫的大门。 李白是一位积极用世的诗人,具有盛唐时期知识分子的那种进取精神。年轻时虽曾有一段隐居学道的生活,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尺蠖之屈、龙蛇之蛰”。天宝元年,由于朋友吴筠的举荐,李白被唐庇玄宗征召进宫,做了个翰林供奉的闲官,成为皇帝的"高级文学侍从,但是,他那种傲岸不羁的狂放性格,实在是不适合于做这种工作的。在那几年当中,他得罪了一些权贵佞臣,终于被玄宗“赐金放还”,离开长安,来到山东,这是李白政治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长安古年,他亲眼见到了封建官场的黑暗和宫廷生活的糜烂,这使他原来具有的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一下子化为泡影。他产生一种消极避世的情绪,又从心底发出坚定的誓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一声大彻大悟者的呼喊,这是一个从旧营垒里出来的叛逆者的心声。这两种情绪,看似对立,其实是完全一致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虽然诗人好像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否定了人间的一切,但实际上是他对十年来宫廷生活的否定。诗人把这十年比作是一场梦,——这不是什么“光明一片,不见一丝黑暗”的美梦,而是一场令人“魂悸以魄动”的恶梦。我们不仅可以从上述史实中找出这个答案,而且可以从作品本身中找到有力的证明。 这首诗从入梦之由写到梦醒后的感叹,共有三年大段。第一大段到“对此欲倒东南倾”,借越人之口,描述天姥山的雄奇峻拔,这不禁使诗人心驰神往,为“入梦”作铺垫。第二大段到“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这一段描写了梦游天姥山的整个过程,诗人用“赋而比”的表现手法,既描述了光怪陆离的梦境,又写出了他在人生旅途中的一段重要历程。这一大段又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到“空中闻天鸡”。诗人因越人之语而“梦吴越”,清风为伴,明月相随,镜湖飞度,来到剡溪,又著屐登山,一路上描写了自然风光之美,湖月如镜,绿水荡漾,清猿啼啸,海日东升,天鸡长鸣,从容不迫一形态、声音、色彩诸方面极写所见景物之美,从而表现了诗人的无限欣喜之情,我们也可以由此体会到诗人初入宫廷时的那种心情——眼前的确是一片光明!第二层到“水澹澹兮生烟”。这时诗人所见的景物由光明美好的世界一下子变成了昏暗的使人迷惑和恐惧的世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道路迷失,天色昏暗,耳边震响着“熊咆龙吟”般的瀑布,这可怕的声音连林木山石都为之发抖。到处烟云迷漫,什么都看不清楚。诗人正在惊疑不定的时候,梦境中出现了更为可怕的景象。第三层,到“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一道电光,一声霹雳,山峦崩塌,石壁中开,简直是天崩地裂!这时的诗人哪里有什么“喜悦”,他在万分恐惧之中,看到“洞天”中是这样一番景象:虽然日月照耀,金璧交辉,霓裳风马,神仙如麻,但是“青冥浩荡不见底”,在这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些什么?在这些云之君、仙之人的面前,诗人可能在想:这里有我应该有的一席之地?这时诗人心情,绝不是教参上说的“我心中的忧愤啊全都忘却,这美妙的仙境就是我理想的境界”,而是几年来宫廷生活中遭受排挤打击而积淀下的全部忧愤一下子被唤起了。这不是什么美妙的仙境,这是现实生活在梦中的反映;这不是什么“理想的境界”,而正是作者所憎恶鄙弃的“世间行乐”的生活。 诗人从这恶梦中醒来,惊起一词是承上说,告诉读者当时他自己的心境:拍拍心口——恐怕已经是浑身冷汗了。长嗟一词是启下说,使诗的内宾转入第三段。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使我不得开心颜”,都是长嗟的内容。 “世间行乐”是泛指,但也可以理解为指几年来的宫廷生活:满怀着美好的希望入宫,却受忌才害能的小人排挤打击,还差一点儿使龙颜大怒,虽然最后赐金放还了,给了一点面子,但实际上是被赶出宫门的。宫廷中的丑恶、卑鄙和黑暗,终于使诗人觉悟了——醒了,有了这样的觉悟,于是就鄙视了一切。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为了维护自己心灵的纯洁,诗人决心从此骑白鹿,访名山,再也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了。这首诗的最后一句点明了主题,可谓卒章显志。但是读者往往只注意了前者,而忽略了后者。于是,在理解这首诗,探求作者志的时候,就陷入了主观臆断的泥坑。 这首诗的原题是《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吟”是古代诗体的一种,相当于“歌行”。“梦游天姥”是诗的内容,“留别”是诗的作用,原题对这个作用说得很清楚,说明这是一首赠别诗。李白的赠别诗很多,但记梦赠别的只有这一首。诗人为什么要叙述一个梦境去留别东鲁诸公呢?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这是托梦言志。诗人离开长安,来到山东,又准备南游淮泗,寄情山水,去排遣他内心的忧愤,去寻找光明与自由的生活,于是是就写下了这首诗,向东鲁诸公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一个追求美好理想又不愿为权贵所屈的诗人表现出的这种“视名利为粪土”的反抗精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该是一种积极的世界观,难能可贵的,是值得肯定的。2023-07-12 02:14:291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概述】 二、【教学设想】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深入鉴赏诗的意境。 2、缘景入情,引导学生结合诗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布置充分预习:读准字音、疏通全诗、提出疑难。 2、诵读吟咏,整体感知诗歌,品味诗歌蕴含的情感。 3、自主赏析,引导学生再现、鉴赏诗中意境。 4、探究思考,理解梦境对于诗歌主题的表达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以历史的眼光正确评价诗人,学习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鉴赏诗中“梦境”,提高联想想象与语言表达能力。 ②体味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感情。 2、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梦游天姥”与诗歌主题之间的联系,深刻把握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经验,创设情境,通过反复诵读,感知诗歌;通过绘声绘色的场面再现,体会、把握诗歌意境;通过比较讨论,层层推进,完成与教材的零距离触,并达到知识巩固与迁移的目的。 2、教学手段: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并综合运用诵读、自主赏析、探究思考等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诗歌美的.意境中,产生感情的共鸣,进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把握诗歌的主题,从而有效地落实本课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详见教案) (一)、导入 (二)、解题 1、“吟”:强调读音yín,是一种歌行体。 2、“梦游天姥”:诗歌的内容。 3、“留别”:写诗的动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班朗读课文:学生质疑,教师正音、释疑。 2、“梦游”本诗的主体,那么,这个梦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呢? 3、这是一首留别诗,诗人向东鲁诸公表明什么心迹呢? (四)、赏析梦境 1、诗人因越人传说天姥险峻绮丽,而起游兴,还未启程,已先梦游。第二段便集中写诗人梦游的过程,这也是诗歌最精彩的部分。 思考:诗人遨游于梦境之中,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赏析第二部分 (1)月夜渡湖(剡溪)——温情清幽(诗人的心情、月的形象) (2)著屐登山(山中)——壮观绚丽、险怪神奇(迷、倚、忽、殷、栗、惊) (3)仙人盛会(洞内)——惊心动魄、金碧辉煌、自由和睦(仙人的形象、生活) 3、对于这个灿烂辉煌,自由极乐的神仙世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这个梦境充满着一种什么情感追求? 4、解决梦游与言志的问题:诗人为什么选择梦游诗呢?梦游与诗人所言之志有何联系呢? 梦游(曲折) 言志 梦醒(直接) (五)、探究思考 人生如梦——纵情山水——宁折不弯 (六)、总结: 李白就是李白,他总是在失望中希望,在失落中追求,在困厄中超越,现实是丑恶的,他就在心灵里翱翔。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此诗。 2读李白的这首诗,总能被深深地感染,我相信,每个人心中从此都有了一个你自己的李白。我们可尝试着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请写一篇随笔《我读》。 附:板书设计 一、入梦之由 二、梦中奇景 1、月夜渡湖(剡溪)——温情清幽(诗人的心情、月的形象) 2、著屐登山(山中)——壮观绚丽、险怪神奇(迷、倚、忽、殷、栗、惊) 3、仙人盛会(洞内)——惊心动魄、金碧辉煌、自由和睦(仙人的形象、生活) 三、惊梦慨叹 五:【教学:反思】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语言这个东西单靠老师讲和分析是不能学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让学生读、背,所以我们才收获了两千多年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当然现在不可能这样去做。 因此,我就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教学设计为美读来带动讲解。“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特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在朗朗读书声中,来体味“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鸥”的凄凉之意,“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读书声中,来揣摩苏轼、李白的豪放,杜甫、辛弃疾的雄浑,柳咏、李清照的婉约 因此,我将朗诵技巧合为5个字“畅”“涩”“重”“长”“短”,具体而形象地将众多朗诵技巧融会在一起,在课堂上利用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学生试读,巩固提高等环节,教会学生怎样美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析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提高了朗读效果2023-07-12 02:14:471
求鉴赏诗歌的语言教案、课件
教学目的: 理解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方法,通过丰富联想来描绘梦境,以表达蔑视权贵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重点: 理解虚设梦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联想丰富、构思奇特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出示幻灯一:课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李白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导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几乎人人从小时候起就一直在背诗,对李白一定耳熟能详了,他的诗也一定能背出很多来,下面我们就来给听课的的老师展示一下我们的积累。这样吧,咱们以一竖排为一组,看哪一组同学的积累最丰厚。背一首可以,背不下来一整首背名句也行。现在开始。 大家背得太好了,有一些我都忘了,我回去也得好好复习一下了,要不然都要落伍了。同学们也是一样,别人会背而你不会的,回去也积累一下好吗? 背了这么多李白的诗,那么,喜欢李白吗?请说出理由。(两三个人即可) 四、作者简介: 1、(出示幻灯二: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这是文学史中对他的概括) 2、较通俗的说法是:李白长得比较帅,且武艺高强,有傲骨,从不屈从,很有男人味!(这是李白的超级粉丝我给他的评价)。 3、关于他的诗风的评价:请大家打开书32页找到相关链接,找名同学读杜甫的评价。 4、(出示幻灯三:其他有关李白的评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呼为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句诗被一个考生引用在高考作文中,成就了一篇满分作文。 总结:李白是个奇男子,他的生花妙笔,留下无数奇文。今天,我们就要通过李白的这篇奇文,进入李白的奇梦。 五、解题:(出示幻灯四) 板书:梦游天姥吟•留别 引言:大家一定会发现我的这个题目和书上给的不一样,其实我是想通过它告诉大家这个题目应该这样断句。为什么呢?因为本诗也题做“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意思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么说来,这个“吟”这就没有实际意义了。那么,这个“吟”字有什么作用呢?它是个标志,与“琵琶行”中的“行”,“长恨歌”中的“歌”一样,标明本诗为古诗的一种体裁。因此,为了正确理解和诵读,标题应写为这样。 吟: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内容上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 简介文体知识。(出示幻灯五)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 出示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出示幻灯六) 六、写作背景: 引言:题为“梦游”,就说明这篇文章记的是一个梦。梦到底是什么呢?(这可是诺贝尔奖研究的课题。)梦往往是稀奇古怪的,但它却是现实世界的曲折反映。很多时候,我们对现实不满,但在梦中却往往得到了满足。那么,现实中有哪些事让李白不满,值得他如此强烈的反抗呢? (出示幻灯七——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当他得知自己被玄宗召幸时,曾写诗道:“仰天大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同时,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在公元744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 七、诵读: 引言:我知道你们已经背完了这首诗了,我先来背一遍这首诗的第一段,请大家品评。(平淡地快速背一遍) 总结:作为赏析的第一步,诵读决不是背这么简单。诵读要注意什么呢?语速,语调,断句。 好了,明确了诵读要注意的方面,下面谁来为大家诵读一下。 八、划分结构,概括内容,体味作者感情变化。 板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梦之由 雄峻巍峨 景仰向往 夸张、衬托、拟人 月下飞驰 清幽寂静 兴奋急切 登山赏景 壮美奇绝 陶醉忘返 梦之境 夜间景象 离奇险怪 迷离恐慌 绘声绘形绘色 神仙洞府 绚烂盛大 震惊迷惘 梦境消失 失落惆怅 梦之感 蔑视权贵 直抒胸意 九、合作探究:分组设题,鉴赏品读 引言:这本选修的书名为“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高考题中有一道6--8分的古代诗歌鉴赏,联系起来看,我想咱们高中选这个文本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大家的古典诗文修养,另一方面也应该是想借助它来提高大家的诗歌鉴赏水平吧。那么我在设计这堂课时就想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大家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形象的方法。 以前做诗歌鉴赏题都是别人出题我们答,而现在我想请大家以这篇课文为蓝本,自己出题自己答。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完成全篇,那样任务太重。我们要分工合作,分组设题,每个组完成课文的一部分。我们就按座位分,四个人为一组,每组研究两句诗。 (一) 那么,怎么做呢?请大家回忆我们平时做的诗歌鉴赏题的一般都从什么角度设题。那么,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些角度设题: 1、形象: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2、语言:某个词的语音、语义、活用,表现力,在句中的作用,用词特点,句式,语言风格等 3、表达技巧、表现手法:情与景,动与静,实与虚,远与近,扬与抑,抒情方式,色彩变化,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象征、衬托、比兴、联想与想象,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典故等。 (二)幻灯八——分组讨论设题: (三)幻灯九——合作探究鉴赏: 十、全文知识点总结: (一) 第一节: 1、诗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 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总结:以虚衬实,引出写作重点。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本段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天姥山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修辞手法有夸张、衬托、拟人。作者情感是景仰和向往。 板书: (二)第二节: 1、重点探究:在这里,各路神仙都到齐了,乐队演奏迎宾曲,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相当热闹辉煌,李白到底有没有参与这场异彩缤纷的盛会? 理由? 怎样看待这个梦?说一说你的想法。 答:没参与。 理由:诗中有云: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当飘飖而下的仙人排列在他面前的时候,李白竟吓得魂飞魄散,其原因何在?我想就是神仙不想让李白参加他们的派对,也就是说,你是我们不欢迎的来客。你还是回去吧!所以,李白一下子醒了。 如何看待: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是一段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折射,根据注解,李白当时心情不爽,被人赶出朝廷,比较郁闷。这个梦是符合天宝二三年间李白的思想实际。他想进入上流社会,但那个社会不接纳他,导致他理想的幻灭。用朱自清的话来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总结:当时的李白的生活的确不如意,进入长安后,过了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快就招人嫉恨。直到皇帝老儿赐金放还。长安的这段经历,对李白来说,确实如梦一场。那么,这个梦就有了象征意味,梦游天姥的历程与作者寻梦长安的经历何其相似,这个梦不正是人生历程的写照吗?满怀理想,苦苦追寻,始达目的,但曲终人散,终归沉寂。李白在许多诗里直言不讳的说过,供奉翰林不过是一场梦。如“一官即梦寐”;“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鲁中送二从第赴举之西京》);“长安如梦里”(;“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登高丘而望远海”》等。《天姥吟》即是记梦之作,焉能不言及平生愤懑之事? 2、李白的这个梦到底是个美梦还是一个恶梦? 对《梦游天姥吟留别》所写的“梦”,向来有“美梦”“恶梦”之说。今人流行的看法认为梦中仙境是光明的象征,是黑暗现实的对立物,是诗人理想所系,诗人以仙境的美好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中学教学参考资料即采用这一说法。 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却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题曰‘留别",盖寄去国离都之思……”施蛰存在《唐诗百话》中也认同此说,并断言天姥之梦是“可怕之梦”。 90年代以来,这种阐释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此说主要有三个依据: 全篇梦境的弥漫清冷氛围、想象之物不都让人迷恋、受惊而起。 我以为这两种说法都只看到了一面。李白入宫之前,对宫廷生活的向往是一场美梦;入宫之后,现实的宫廷生活却是一场恶梦。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虽多有出入,但大都认为它和李白进入长安前前后后有关,那么说它反应了李白入宫前后的思想情感变化,也不为牵强。 诗作开篇提到的“瀛洲”,我以为是李白用来象征他所追求的真正仙境的;而“天姥”象征人间仙境,也就是李白理想中的皇宫。五岳、赤城山、天台山衬托天姥山的雄奇,实可理解为写皇家气派非凡。真正的仙境是“烟涛微茫信难求”,“天姥”则“云霓明灭或可睹。”于是退而求其次,来登“天姥”。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心绪与“轻舟已过万重山”何等相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心里更坚信“我辈岂是蓬蒿人”,中间也夹杂有王者高高在上的感觉。“千容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虽说李白比刘姥姥有见识多了,但由一介平民直入皇宫,想必也会有刘姥姥那失态与惊奇。“熊咆龙吟”两句为非同凡响的皇宫的到来渲染声势。“云青青”以下六句,则可为履登朝堂那一刻渲染声势。“青冥浩荡不见底……仙之人兮列如麻”,比况皇帝上朝,金碧辉煌,人中之杰如同人中之仙,云集一堂。 就在这美梦之巅,梦境令人不可思议的就结束了。而反对“美梦”说的就指出,既然是美梦,何以“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其实我们读诗还应该于无字句处去读。诗人在“仙之人兮列如麻”之后应有省略:皇宫是不是我想象?这些峨冠博带的大人是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中之仙?这省略才是写梦境的最终目的。而诗人在他的《梁甫吟》中写得就明确一些:“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怀着朝圣之心来到灵山,然而那些白受他们顶礼膜拜的真佛,却也个个俗不可耐,拜金势利。好在他们只为取经,经文到手,什么怨气也不在心上。倘或他们要在灵山生活、工作,那恐怕免不了孙悟空又要大闹灵山。不过有魔高一丈的如来,孙悟空也闹不到哪里去。但这美梦醒来是恶梦的遭遇,恐怕和李白进宫前后的遭遇是一样。诗人为何省略呢?或许是往事不堪回首,或许是不屑于写那些龌龊者的行径,也或许他知道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只露出一部分,留下你想象的空间。 3、意象和重点词: (1)飞:一入梦,便有不食人间烟火味。夸张,形容心情急切,让人想象李白在月光下那种飞翔飘逸之态,表现诗人梦游的急切心情。人在梦中,极容易就飞起来了。 (2)月:李白一生喜月,写月的诗句数不胜数,最有名的当属“花间一壶酒,……,”月亮就是李白的知己。因而,飞往景仰向往之地,有知己陪伴,那心情怎不轻松愉快? (3)送:主语为“月”,便有了拟人的味道。 总结这三个字:在月光下飞翔,有月相伴相送,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4)谢公屐:干什么用的?有没有现在流行的阿迪、耐克、美津奴好?是由我们的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发明的登山专用鞋——上山时去掉前齿,易于登山;下山时去掉后齿,如履平地。讲究啊,以后我们可以自豪地说:“登山还是选国产的谢公屐好!” (5)青云梯:青云为梯,可见山高,极言山势陡峻。相关成语——平步青云、青云直上。 (6)半壁见海日:一般看日,均选山顶,比如泰山山顶有个日观峰,就是观日出极佳之选,此处说在半山腰就见到了日出,是暗指天姥山极高。 (7)天鸡:注意,不是田鸡,而是神仙养的鸡,传说此鸡一叫,天下的鸡全叫,“天鸡一唱天下白”。 总结:诗歌至此,湖月,天鸡,青云,海日,境界开阔,有声有色,好一派奇景。此时的诗仙,沐一生月光,看一溪清波,听一耳鸡鸣,观一轮红日。此情此景,怎一个“乐”字了得! (8)熊咆,龙吟,云欲雨,水生烟: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黑云翻滚,烟雾升腾,给人的感觉是紧张、害怕。在电视剧中这往往是怪物出现的征兆,可是文中要出场的却是什么呢?神仙洞府中的仙人!所以这两层的画面就形成了极鲜明的对比,让人仿佛一下子从地狱进入了天堂。 (9)栗、惊:使动用法,是深林颤栗,使层巅震惊;也都是拟人手法,移情于物。 (10)虎鼓瑟,鸾回车:虎为百兽之王,鸾是什么鸟?《山海经》说“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可见是吉祥之鸟,而鸾鸟居然当起了车夫,老虎在弹奏琵琶,也许在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用鸾鸟当车夫,用老虎弹奏琵琶,那坐车之人的身份只能是神仙了,所以神仙出场了。 (三)第三节: 1、“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乐”指什么? 寻欢作乐固然是乐,求名于潮,求利于市也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求得自己的快乐,但这都属于世俗之乐。 2、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答:一:消极,梦境空虚,人生也更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像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了。而且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所以说是消极的。 答:二:积极,不消极,“且放”只是暂时放一下,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李白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物,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答:三:诗中说“东流水”,我们可以看作是写其建功立业思想的紧迫感。“东流水”是有人生几多失意的消极的深沉慨叹,但也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儒家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思想家孔子发出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就是为懈怠人生的人敲响的警钟。所以是积极的。 总结:我倾向消极。因为李白思想中有浓厚的道家思想。但他在官场中无路可走之时,他一定会选择超然物外,取法山水而自适。这几句诗潇洒中透着无奈,所以我认为消极成分占多一些。 3、“安”句提出的意义何在? 天宝三年,李翰林最终还是从长安落魄而去。三年前年征赴长安的豪情和抱负如今都已化为泡影。黑暗腐败的官场、醉生梦死的朝廷让一心“济苍生”、“安社稷”的李白无处容身。除了体面的“赐金放还”,李白已别无选择李白毕竟是李白,在这样的境况中,喊出了响绝千古的最强音—— 生(集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就是他掷地有声的回答。“摧眉折腰”,即低头弯腰。这把那阿谀奉迎,吹牛拍马,送礼行贿,丧失人格尊严的奴颜婢膝的丑态形象化。李白能这样作么?他在皇帝面前尚且傲骨峋嶙,更何况对那些权臣贵戚呢!也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诗作贯通的气韵。这里的幻灭——慨叹——绝决,是诗人梦醒后的心路历程,是一以贯之的幽愤情绪和傲岸精神的集中表现。这两句诗,是对全诗内容的高度概括。透过这高亢的呼喊,诗人郁积在胸中的苦闷和忧愤,如火山爆发,毫不含糊地向当时的黑暗现实提出了挑战,这是诗人对权贵的傲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捍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四)艺术特点: 1、丰富的想象 2、大胆的夸张 3、多种的修辞 十一、总结全诗: 诗人通过自己梦游的经历,把自己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充分的表现了出来。诗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人世光阴花上露,而宏图未展,其焦虑之情和只争朝夕的紧迫之感都寓其中。尽管前方冰封大河、雪满太行,尽管心里矛盾重重,难割难舍。但这个愿意当剑侠,当酒仙,却不愿当奴才的李白最终还是舍下了官位、舍下了玄宗、舍下了自己的理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去了。让我们再次朗读,来结束这一次梦游吧! 十二、课堂训练:卷纸上的四道小题。 十三、布置作业: 1、把课件中需要积累下来的内容抄下来。 2、讨论:李白的这个梦到底是个美梦还是一个恶梦?以自己的理解写成一篇小论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随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 A、烟涛微茫信难求( ) B、云霞明灭或可睹( ) C、势拔五岳掩赤城( ) 2.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的词并解释其用法和意义 (1)虎鼓瑟兮鸾回车( ) (2)云青青兮欲雨( ) (3)列缺霹雳( ) (4)对此欲倒东南倾( ) (5)訇然中开( ) (6)古来万事东流水( ) (7)栗森林兮惊层巅( ) 3.《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古代诗歌中的___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式特点是:多数通篇是___________句或___________;平仄___________,用韵比较自由,可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 4.表现全诗主旨和诗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天姥山高大挺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梦境转到现实,仙境倏忽消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随堂检测参考答案 1.A信:古义指的确、实在,副词;今义指书信,名词。B灭:古义指暗,形容词;今义指消灭,动词。C拔:古义指超出,动词;今义指抽出,动词。 2.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名词“霹雳”作动词,意思是电闪雷鸣;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向东南;“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向东;栗,使……战栗;惊,使……惊。 3.古体诗 古诗 古风 五言 七言 一韵到底 中途换韵。2023-07-12 02:14:562
高一语文课《李白诗》教学设计
《李白诗三首》是语文版高一必修课文,下面是高一语文课《李白诗三首》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学建议] 一、指导学生依据注解和工具书做好预习,弄懂各首诗的意思。 二、可用质疑答疑的方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突破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鉴赏。 三、要加强诵读指导,在吟诵中领会诗的意境。 四、介绍清楚诗人的简要生平、思想和诗作的写作背景。 五、前两首可精读,后一首略读。 [教学目的] 一、通过品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通过晶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一、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二、分析《蜀道难》的写作特点,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课时) 一、背景介绍 天宝年间,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他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是怀着“游说万程苦不早”的心情,“仰天大芙出门去”的。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文人。同时李白的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招致权贵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天宝三载,他终被赐金还乡,这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 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离开长安后,曾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第二年,李白借故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权贵彻底决裂的态度。 二、内容简说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屑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全诗共3段。 第1段,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由此引出“梦游”的主题。 第2段,记“梦游”的经过,先略叙从镜湖到剡溪的行程;接着写登山途中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轻快情调;然后着重描写山上景物的突然变化和仙界的突然出现,这是全诗的高潮--诗人在惊心动魄之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最后写诗人梦醒之后怅然如有所失的心情。 第3段,是诗人给朋友们“留别”的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慨叹,并点明全诗的主旨。 三、探究解疑 1.亦真亦幻的天姥山 问题:这首诗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壮丽辉煌的图画。作者是怎样描绘天姥山的? (1)诗人写天姥,为何开篇却要谈瀛洲?然而海客传说的瀛洲“信难求”,因而“或可睹”的天姥就成了强烈的诱惑。采用了衬托手法,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同样写五岳、赤诚和天台,也是为了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然而与我国五大名山--五岳相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是小巫见大巫之别,天台山亦是闻名遐迩。诗人却运用了“连”“横”“拔”“掩”等一系列动词,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心中的天姥山衬托得雄峻巍峨,进一步表现诗人神游天姥的愿望。 (2)诗人描写天姥山更着眼于梦境,梦境中的天姥山诗人如何描绘? 诗人写梦境着力于写仙境,仙境才是他的向往。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这段文字绘声绘色,绮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2.意境的体现 问题: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诗人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 (1)如何认识这个梦境? 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梦中的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找:“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绘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多么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多么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让人心醉神迷。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为诗人表现理想之境服务的。 (2)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描绘的神话之境愈是奇特瑰丽,就愈能表现其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热切,就愈让人感到离现实生活的遥远及诗人梦醒之后失落感的深切,从而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 3.诗人思想性格的体现 问题:古人说“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探究: (1)“世间行乐亦如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流露出的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一位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并且才华横溢的浪漫热情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果梦境是诗人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曲折表达,那么这句话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对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性格。“留别”既有给朋友的“留赠”,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作别”之意。 在封建社会君临天下,把蔑视一切人的尊严看作理所当然的情况下,多少人屈身权贵,湮没无闻,李白反抗了,并且表现出了决绝的态度,向封建统治者投去了一瞥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喊出,那异乎常人的傲岸不屈性格,正体现了这位诗人的伟大之处。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同样写五岳、赤诚和天台,也是为了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然而与我国五大名山--五岳相比,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仍是小巫见大巫之别,天台山亦是闻名遐迩。诗人却运用了“连”“横”“拔”“掩”等一系列动词,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将诗人心中的天姥山衬托得雄峻巍峨,进一步表现诗人神游天姥的愿望。 (2)诗人描写天姥山更着眼于梦境,梦境中的天姥山诗人如何描绘? 诗人写梦境着力于写仙境,仙境才是他的向往。写仙境先用“列缺霹雳,岳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极言声势之大;再用“青冥浩荡”“日月照耀”极言仙人出场的场面之奇。这段文字绘声绘色,绮丽变幻,令人心驰神往。 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组成了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 2.意境的体现 问题:这首诗写的是梦中之景,诗人花了如此多的笔墨描写梦境,其作用是什么? 探究: (1)如何认识这个梦境? 诗人以天姥山为梦游对象。“云霞明灭或可睹”告诉人们诗人描绘的是真实而又美好的人间仙境。梦中的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向梦中寻找:“一夜飞度镜湖月”,追求何等迫切!诗人借梦中之景描绘自己的理想:“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景象何其壮观!“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多么扑朔迷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多么惊心动魄!写仙人洞府,更是奇景迭出,让人心醉神迷。这里,真实的山,虚幻的梦,都是为诗人表现理想之境服务的。 (2)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诗人描绘的神话之境愈是奇特瑰丽,就愈能表现其对理想境界追求的热切,就愈让人感到离现实生活的遥远及诗人梦醒之后失落感的深切,从而对人们的感染力就愈强。 3.诗人思想性格的体现 问题:古人说“诗言志”,那么,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探究: (1)“世间行乐亦如此”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流露出的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但我们不应该因此而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官场,一位抱有济世安邦的远大抱负,并且才华横溢的浪漫热情诗人,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壮志难酬,始终抑郁不平,故在诗中吐发愤懑之情。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 如果梦境是诗人对自己理想追求的曲折表达,那么这句话就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对自由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亢的叛逆精神性格。“留别”既有给朋友的“留赠”,也有对长安三年“痛苦的留恋和凛然作别”之意。 在封建社会君临天下,把蔑视一切人的尊严看作理所当然的情况下,多少人屈身权贵,湮没无闻,李白反抗了,并且表现出了决绝的态度,向封建统治者投去了一瞥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将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喊出,那异乎常人的傲岸不屈性格,正体现了这位诗人的伟大之处。 蜀道难(一课时) 一、总体感悟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体,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绮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途的艰难,并寄寓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势,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荡涤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恣肆,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二、内容简说 《蜀道难》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 全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人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第1段,从自古以来,秦、蜀之间交通的险阻说起,继续引用神话传说,给蜀道蒙上了神秘的色彩,具有引人入胜的效果。为了表现山的高危,诗人选用了黄鹤、猿猱这些善飞、善攀援的动物以及人们攀登青泥岭的感受来衬托。 第2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越是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沉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切的境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连峰去天不盈尺”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衬托了绝壁之险。接下来,由静转动,以一组飞湍、瀑流、悬崖、转石的快镜头,再配以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胆寒。对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第3段,风云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然后引出政治上形势的描写。在大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的不乏其人。诗人化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莫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两句,点出了主旨:仕途如此崎岖危险,还是及早抽身吧。结局呼应开篇,反复咏叹,主题更加鲜明,表达的感情更加沉重。 三、拓展写作 目的:通过拓展写作,了解诗人变幻莫测的笔法、浪漫主义的诗情、奇幻莫测的想象和夸张等艺术手法,以及借此手法表现出的诗人的才情和不羁的性格。 1.以“一个悲壮的传说”为题,结合注释内容,试将写蜀道来历的11句诗扩写成现代叙事诗。 2.将描写山势高峻的8句诗译成现代诗歌,准确表达诗意,注意韵律。 3.根据“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的意境描写,为电影纪录片《蜀道》写一段解说词。 示例(括号中为设想的纪录片的“画面”): (远景:起伏山峦,接天连峰)现在,我们进入蜀道最为惊险的一段路程。 (特写:绝壁悬崖,枯松倒挂)拔地而起的绝壁之上,一株株古老的苍松扎根悬崖、昂首向天。经历多少风霜雨雪,饱看数十代人间沧桑,如今还显得青苍郁翠,生机盎然。它无疑是生生个息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中景:急流、瀑布、悬崖)湍急的水流波浪翻滚,汹涌的瀑布奔腾而下,瀑布汇入水流,猛烈轰击山崖,发出声声巨响。 (近景:江流、转石、轰响)江流冲入峡谷,卷走巨大石块,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特写:栈道)这是连飞乌也难逾越的天险。然而,就在这高山峡谷之间,我们的祖先开凿了一条通道。悬崖凿孔,绝壁架桩,铺上木板,安装护栏,就成了一条窄窄的路--栈道。就是这条栈道,遗落下秦将军司马错的青铜长枪,见证过汉谋臣张子房的妙技锦囊,挥洒了蜀丞相诸葛亮的无奈涕泪,镌刻着唐诗人杜工部的满腹忧伤…… (远景:公路、大桥、火车)如今,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已成为历史的回声。但是,栈道标示的中华民族的开拓精神、创造精神,却有着永不磨灭的历史文化意义。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课下完成) 一、教学设计 以本诗及《将进酒》等李白的代表诗作,进行对诗人李白思想性格及其诗歌风格的研究性学习。 二、选题参考 1.太白风采与盛唐气象之间的关系 2.我心中的诗仙李白 3.对李白某一篇诗歌的主题思想探究 (其他内容不限) 三、研究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收集有关资料。 2.整理与李白所处的时代有关的历史史料。 3.较为广泛地阅读李白的诗歌作品,查阅李白的传记。 4.网上查阅,结成合作小组,分别进行收集整理。 (其他方法不限) 四、参考书目 《唐诗鉴赏辞典》 汪静之《李白研究》 林庚《诗人李白》 王运熙《李白研究》 胥树人《李白和他的诗歌》 《古代文学家传记》 《唐诗别裁》 《唐宋诗醇》 (其他参考书不限)2023-07-12 02:15:021
蜀道难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赏析,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 1、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②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创作特点。 2、教师范读这首诗,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把握诗中比较生僻的读音和本诗的句读 噫吁嚱(ixūxi) 鱼凫(fú) 秦塞(sai) 萦绕(íng) 石栈(zhàn) 猿猱(ná) 参(shēn) 峥嵘(zhēngróng) 抚膺(īng) 巉岩(chán) 飞湍(tuan) 咨嗟(zīiē) 喧豗(huī) 砯崖(png) 崔嵬(wéi) 吮血(shǔn) 2、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基础,有学生齐声朗读本诗,教师检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音和句读,在学生有失误的地方予以纠正。在学生朗读的基础,教师对本诗中比较重要的字词予以解释,疏通文意。 噫吁 :感叹词,蜀地方言。 开国何茫然:茫然,渺远貌。意谓远古事迹,茫昧难详。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那,指开国之初。 不与秦塞通人烟:塞,山川险要的地方。通人烟,相互往来。 可以横绝峨眉巅:横绝,横着飞过去。巅,顶峰。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迂回、绕道。高标,可以做一方标志的最高峰。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逆折,回旋、倒流。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扪参历井仰胁息:扪,摸。参、井,皆星宿名。胁息,屏住呼吸。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 使人闻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憔悴。朱颜,红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距、离。盈,满、足。 砅崖转石万壑雷:砅,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声响。这里作动词,冲击。 所守或匪亲:或,倘若。匪,同“非”。狼与豺,比喻叛逆的人。 侧身西望长咨嗟:咨嗟,叹息。 3、①在教师串讲重要字词,学生已经能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总体上把握结构。 开篇: 主旨句一见 一 叹 高 蜀道来历 难 行 蜀道高峻 二 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 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三 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②在总体把握的过程中,以把握结构为线索,鉴赏本诗。 (1)、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4、在学生已经能够掌握全诗结构和对有一定赏析的基础上,探讨的艺术风格。 本诗用了大量散文人的诗句,字数从碱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长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 5、在学生已经深入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次诵读全诗。 六、作业:背诵全诗2023-07-12 02:15:091
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为什么?
选C 5句诗分别描写的是五岳,按照东西南北中的顺序排选C。 C 泰山观日 华山南接秦岭,北瞰黄渭 衡山离洞庭湖不远 恒山在山西省浑源县,往西就是塞外 嵩山位于洛阳东南登封县境内,嵩山山势挺拔,层峦叠嶂 梦游天姥吟留别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校本 知识网络 作品译文 作品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的映射 教学教案 有关资料 有关资料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í)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详解 《梦游天姥吟留别》(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1) (一作《别东鲁诸公》) 作者:李白(唐) 海客谈瀛洲(2),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3)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4)。 天台(5)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6)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7)。 谢公(8)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9),身登青云梯。 半壁(10)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1) 熊咆龙吟殷岩泉(12),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13),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14),訇然中开。 青冥(15)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6)。 霓为衣兮风为马(1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18),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19)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0)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21) 安能摧眉折腰(22)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1).殷璠《河岳英灵集》收此诗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后世版本或题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诸公》,或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或作《别东鲁诸公》。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歌谣之声,故名。 (2).海客:浪迹海上之人。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烟涛:波涛渺茫,远看像烟雾笼罩的样子。微茫:景象模糊不清。信:实在。难求:难以寻访。 (3).越:指今浙江一带。明灭:时明时暗。 (4).拔:超出。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为天台山的南门,土色皆赤。 (5).天台:山名,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十道山川考》:"天台山在台州天台县北十里,高万八千丈,周旋八百里,其山八重,四面如一。"一万八千丈:形容天台山很高,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非实数。此:指天姥山。两句意为:巍然高耸的天台山同天姥山一比,好像矮了一截。 (6).之:天姥山及其传说。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县南。 (7).剡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县南,曹娥江上游。 (8).谢公:指谢灵运,南朝刘宋时期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曾任永嘉太守,后移居会稽。他游览天姥山时曾在剡溪住过,所作《登临海峤》诗有"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句。渌水:清水。 (9).谢公屐:指谢灵运游山时穿的一种特制木鞋,鞋底下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时抽去前齿,下山时抽去后齿。青云梯:形容高耸入云的山路。 (10).半壁:半山腰。天鸡:《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 (11).暝:黄昏。 (12).熊咆两句可解为:熊咆龙吟,震荡着山山水水,使深林和山峰都惊惧战栗。也可解为:在这样熊咆龙吟的山林中,人的心灵被震惊了。殷:这里作动词,震响。 (13).列缺:闪电。 (14).洞天: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石扉:即石门。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15).青冥:青天。金银台:神仙所居之处。《史记u2022封禅书》载:据到过蓬莱仙境的人说,那?quot;黄金银为宫阙"。 (16).金银台:金银筑成的宫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17).霓为衣兮: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 (18).虎鼓瑟兮:猛虎弹瑟,鸾鸟挽车。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如麻:形容很多。 (19).忽魂悸两:从梦中惊醒,长叹不已。 (20).惟觉句:梦醒后只剩下眼前的枕席,刚才梦中的烟霞美景都已消失。 (21).君:指东鲁友人。且放句:我且把白鹿放养在青山上,欲远行时就骑它去访问名山。 (22).折腰:陶渊明曾叹“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2023-07-12 02:15:314
请提供一个李白将进酒的诗歌教案!
李白 将进酒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基调,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豪迈奔放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诗句的鉴赏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学习李白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诗中诗人情感并把握其变化。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⑴《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请、愿之意,《诗经u2022卫风u2022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 。 2.作品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三.整体感知 1.放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听出节奏,听出感情基调。 2.学生朗读或默读课文,圈点难字生词,结合注释理解。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⑴莫使金樽空对月 ⑵烹羊宰牛且为乐 ⑶钟鼓馔玉不足贵 ⑷斗酒十千恣欢谑 四. 鉴赏情感 1.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作者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有着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明确: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悲→ 欢→愤→狂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但诗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来,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饮三百杯”。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待到酒宴开始,诗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这两句诗可以说集中地表现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诗人说他们“寂寞”,不是否定他们,而是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极点。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诗歌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明确:“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成为主旨句的原因: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 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 (钦佩他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兼以自况。) 4.为什么“愁”令李白难以释怀,要借酒来消? 为自己怀才不遇的悲伤叹息;为古来圣贤不得重用而扼腕悲叹。 5.从这首诗的哪些语句你能读出李白的豪放飘逸的诗风? 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的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横放杰出,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五.比较阅读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者在感情和写作技巧上有什么不同? *感情: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后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 *技巧: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之所以有上述不同,可能跟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所选用的题材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初离长安之时,诗人余恨未消,又以游仙为题材,而“安能”二句有卒章显志的作用,不能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诗人心中的意愿;而《将进酒》作于此后约七年光景,又值朋友欢聚饮酒,尽吐胸中块垒,也要跟饮酒合在一起说,因而只能采用曲达。 六.作业布置 ⑴背诵《将进酒》 ⑵整理文言字词2023-07-12 02:15:391
高一语文《赤壁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诵读,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感情的变化。 2、通过研习探讨,把握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 2、通过预习交流,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如“属”、“如”等实词,“之”、“然”、等虚词,同时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理解作者对人生的看法。 2、个性化鉴赏:景、情、理的融合,语言特点等。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 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二、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教师明确: 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三、第一环节: 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 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师点拨: 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 学生按四组展开讨论:1、文章写了怎样的景? 2、文章写了怎样的情? 3、文章写了怎样的理? 七、课堂演练,强化双基(略) 八、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第二课时 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苏轼在他许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仅以“月”为例,有哪些?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进行分析(以下为节选): 夜闲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猫》)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2、课文中都有哪些月亮?与前面同学们搜集的有什么异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3、学生分析苏轼描写月亮的变化发展过程。讨论明确: 以被贬黄州为界,被贬前,他是一个愉悦轻松、激情满怀的苏轼。明月高在景中呈宁静、轻松之态。到他密州时,到达极致,豪情万丈,渴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喷薄欲出。“月”成了祥乐、宁静、澄澈、优秀、高洁、圆满、理想的化身。被贬后,他的心态发生大转变。出现在景中的月也是静的,然而却是孤寂的“静”。冷清的“静”。甚至让人产生羽化登仙的虚无感、人生如梦的飘渺感。 二、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将原先的四组分为两组,分别从客和主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明确:苏轼将儒与道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 2、三位学生分角色朗诵全文。一读旁白,一读苏子,一读客。读出课文情感的变化。 3、结合诗歌单元《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学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结合相关分析,得出: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带性使气的(参考) 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是深感痛苦的(参考) 苏轼——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是洒脱旷达的(参考) 三、苏轼这种听任自然,力求豁达的"心境却让人有消极感,他是否有陶渊明归园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说明:通过生生之间心灵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对他人关注的意识,利用优美的文字唤起对人生的感悟。 四、请学生给本课做个结语 出现的精彩总结: (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说明:还学生自主的权利,同时也是对课堂的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苏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评论文章 第三课时 一 提问背诵 二 分析课文的内容结构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萧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三 鉴赏诗歌的要点 1、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也“不变”的哲理。 2、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有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 3、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四 个性鉴赏 就文章的构思,表达方式或语言特点作个性化鉴赏。 提示: 1、构思精湛、缜密,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散文贵在以意贯穿全文,本文抒情脉络清晰、明了,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超脱人生的欢快。整个情绪的转换由喜转悲为乐,线索的起伏形成文章的波澜。 2、善用比喻,语言优美形象。 作者写江上以风物之美,给读者以无尽的艺术享受。如开篇,作者笔下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再加上月色、天光,交织成了一个“羽化而登仙”的澄清境界,使读者陶醉其中。 3、名家点评示例:清代古文家方苞评论这篇文章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良由身闲地旷,胸无杂物,触处流露,斟酌饱满,不知其所以然而然。岂惟他人不能模仿,即使子瞻更为之,亦不能如此适调而畅遂也。” 。”(引自《评注古文辞类纂》)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2023-07-12 02:15:461
高三语文【表达手法以及抒情方式】教案
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ue004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二、表达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国诗为例。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 C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也可以用欢乐的景象衬托人的哀伤。华兹华斯在《两个四月的早上》这首诗里讲他和他的朋友马修在四月的一个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艳阳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欢喜,但是马修停下来叹息。华兹华斯觉得在春光明媚的时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问马修为什么叹息。马修盯着东边的山顶看,然后说,这么好的天气,这仫美的云彩,使他回忆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来。三十年旧,天气和现在一样好,云彩和现在一样美,他拿了钓竿,阳教堂墓地,到他女儿的坟头去看看。他女儿爱玛还不到 I九岁,她长得很可爱,全村的人都喜欢她,而且她唱歌唱 得象夜莺一样好听。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马修看了他女儿的坟墓出来,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边,看见一个面颊红润的女孩,她眉目秀美,头发上还有露水,正挽着一只篮子,轻快地走路。马修说:我苦痛地叹息,。情不自禁。我对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当我的亲人""""""""自己的女儿去世,别人的女儿再好也不能代替。诗中哀伤女儿去世,而写艳阳天,芳草流水和美丽的云彩,这是情景反衬。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伤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对着欢乐的景物,诗人觉得愈加悲哀。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景。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 (唐)韦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庄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2、虚实相生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三、结构方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四、修辞方式(“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 1、 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2、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3、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5、 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 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2023-07-12 02:15:521
文言文动词活用现象优秀教案
1. 【古文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子,要20个.】 ① 驴不胜怒蹄之.(蹄 用蹄子踢) ② 左右欲刃相如.(刃 用刀刃杀害) 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识水性,游泳) ④ 客初至,不冠不袜.(冠 戴帽子,袜 穿袜子) ⑤北面而事之(事,译作“奉养”)⑥一狼洞其中(洞,译作“打洞”;) ⑦寿毕,请以剑舞(寿,译作“贺寿)⑧沛公欲王关中(王,译作“称王) ⑨去今之墓而葬焉(墓,译作“修墓”) ⑩春气动,鲜不疫矣(疫译作“害病”)⒒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寓,译作“住宿”) ⒓晋军函陵.(军,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⒔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 ⒕云霏霏兮欲雨.雨:下雨 ⒖扣弦而歌之.歌:唱歌 ⒗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⒘冠切云之崔嵬 冠 :戴⒙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耀⒚先天下之忧而忧 先 以……为先⒛ 后天下之乐而乐 后 以…….后”.。 2. 【文言文此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例:晋军函陵.(驻军) 《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衣冠而见之.(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使……下) 《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 《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愚公移山》例:失期,法皆斩.(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狼》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鸿门宴》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史记》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古代汉语时间名词用作状语,往往用连词“而”或“以”把它和谓语中心词相连接.这是现代汉语里所没有的.例:朝而往,暮而归. (《醉翁亭记》)②古代汉语里“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所表示的意义和它们平时的意义有所不同,已经不是单纯的时间修饰.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每天)《伤仲永》例:谨食之,时而献焉.(到时候)《捕蛇者说》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方位名词也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例: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向西)《登泰山记》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在外边) 《陈涉世家》例: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在右边;在左边)《核舟记》【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动词的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例:吾射不亦精乎?(射箭的技术)《卖油翁》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 《曹列论战》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2.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一般说来,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例:外连衡而斗诸侯.(使……斗)《过秦论》例:可烧而走也.(使……逃跑)《赤壁之战》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例:晋侯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左传·晋灵公不君》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过秦论》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与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这就需要认真具体分析具体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来分辨.3.动词的为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主语表示的人为了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而发出的,这种用法就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例: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为……哭泣)《病梅馆记》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为……哀叹)《阿房宫赋》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文言文中,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 3.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文言句式一词多义最好很全很全】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表时间的名词,放在动词“参省”前,作状语,当每日讲.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方位名词分别用在动词“食”、“饮”前,作状语,当向上,(指在地面上),向下,(指在地下)讲.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词作名词 水:作游水讲.能愿动词应与动词搭配,水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1、其曲中规 (形作名 曲度、弧度) 2、等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形作名 高处) 3、积善成德 (形作名 善行)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君子生非异也 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2.省略句 輮(之)以为轮 骐骥一跃,不能(跃)十步 3.介宾短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4.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词参,验、检查.今义为“加入”. 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 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 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 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 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 “博学”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广博地学习,今天一般指“学问广博精深”. “寄托”在本句中是“藏身”意,今通常指“托付”或者“把理想、感情、希望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以为”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把……当作”,今义通常是“认为”. 【通假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輮”通“煣”,使……弯曲. “有”通“又”. “知”通“智”zhì,智慧. “生”通“性”,资质,禀赋. 多义词 【于】 青,取之于蓝:介词,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比 善假于物也:介词,表示引进动作或行为的对象 【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 吾尝终日而思矣:连词,表修饰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连词,表假设或表递进 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助词,表陈述 【一】 骐骥一跃:数词,一 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利】 非利足也:形容词,敏捷,快 金就砺则利:形容词,锐利。 4. PYH 定义: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分类: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如《卖油翁》一文:1.但微颔之(颔:点头,名词活用做动词)2.尔安敢轻吾射(轻:轻视、看不起,形容词活用做动词.)这都是从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直播课堂》(语文)里找出来的,那本书讲得很细,总结得很全面.。 5. 八年级下册所有文言文词类活用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文中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通假字窥谷忘反(通“返”,返回,回去)2、古今异义词一百许里(古义为“左右”,表示约数;今常指“应允”,“许多”,“或者”等.) 鸢飞戾天者(古义为“到,到达”,今常指“罪过”或“乖张”.)经纶世务者(古义为为“筹划,治理”,今常指“政治规划”.)3、一词多义绝 天下独绝 (形容词,绝妙.)猿则百叫无(动词,停止.)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横柯上蔽(方位名词,上边,上面)百 一百许里(数词,十的十倍)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急湍甚箭(副词用作动词,快)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轩,争着向高处伸展.邈,争着向远处伸展)《五柳先生传》1、古今异义词因以为号焉(古义为“以之为,把它作为”,两个词,今常用作一个词,认为) 或置酒而招之(古义为“有时”,今常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造饮辄尽(古义为“往,到”,今常指“创造,制作”等)2、一词多义如 亲旧知其如此(动词,像)晏如也(名词,……的样子)得 家贫不能常得(动词,得到)忘怀得失(名词,得到的(东西))3、词类活用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旧友,故友)《马说》1、通假字才美不外见(通“现”,显露,表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养)其真无马邪(通“耶”,吗)食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2、古今异义词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为“有时”,今常作连词,表选择关系)执策而临之(古义为“马鞭子”,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一词多义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量词,顿,餐)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喂养)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虽有千里之能(名词,才能,能力)策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鞭子打)执策而临之(名词,马鞭子)4、词类活用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帮作动词,用鞭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使……尽,竭尽)《送东阳马生序》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能“披”,披着)2、古今异义词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古义为“问”,今常指“敲”等)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为“热水”,今常指“汁水”等)略无慕艳意(古义为“欣羡”,今常指“鲜艳,艳丽”等) 日再食(古义为“两次”,今常指“又,再次”等)3、一词多义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动词,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名词,忧患)故 故余虽愚(连词,所以)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副词,特意)质 援疑质理(动词,询问)非天质之悲(名词,资质)至 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至舍(动词)4、词类活用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动词用作代词,此,这)腰白玉之环(名词用作动词,腰挂)《小石潭记》1、古今异义词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2、一词多义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明灭可见(动词,看见)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明灭可见(副词,可以)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3、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岳阳楼记》1、通假字百废具兴(通“俱”,全,都)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嘱托)2、古今异义词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古义为“做州郡的太守”,今常指“守卫、守护”等) 越明年(古义为“到”,今义为“超过”)越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常指“今年的下一年”)则有去国怀乡(去,古义为“离开”,今常指“到,往”.国,古义为“国都,京城”,今常指“国家”)至若春和景明(古义为“日光”,今常指“风景、景色”等)沙鸥翔集(古义为“栖止,鸟停息在树上”,今常指“聚集、集中”等)微斯人(古义为“无,没有”,今常指“微小、略微”等)3、一词多义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相当于动词,是,就是)然则北通巫峡(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那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连词,就)极 北极潇湘(动词,尽,到达)此乐何极(动词,穷尽)一 在洞庭一湖(无实义,起强调作用)一碧万顷(数词,一片)而或长烟一空(副词,全)4、词类活用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太守)用做动词,做州郡的长官,即做太守.) 此则岳阳楼之。 6. 怎么分析文言文的句子成分 明确: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 状 谓 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可作主语宾语.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 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例如:壮丽山河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 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1、并列式例如:坚韧和刚强2、偏正式例如:非常生动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了E、介宾短语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表方向,处所,时间,方式,目的,原因,对象等.一般充当状语或补语.例如:我们坐在高高的土堆旁边(补语)我们在高高的土堆旁边坐着(状语)F、固定短语包括:主要是成语二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过程:一、展示例子,思考在现代汉语中,1、名词能否做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2、名词能否做状语?一般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3、形容词动词能否做主语、宾语?一般是由名词充当4、不及物动词能否带宾语?一般是由及物动词充当请看例句:二月草已( )请分析成分.空处应是谓语,必由动词充当.空处是“芽”,今天看,是名词,此处活用为动词,发芽.明确:处在这个位置上,得有这个词性.语言环境决定词性.二、明确几个规则:1、分析句子成分可判断词类活用.2、名、形、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具备了使动、意动的条件.3、名词直接作状语,翻译为介宾短语.4、意动用法译为“认为······怎么样”“以······为”“把······当作”三、活用原因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不严格,分工不细,不明.思考下面的句子,看那些词性变化了,为什么?1、名词活用(1)活用为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一狼洞其中天雨墙坏(2)活用为使动词(使动用法)例如:君将哀而生之乎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3)活用为意动词(意动用法)例如:稍稍宾客其父(4)直接作状语例如:操军破,必北还2、动词活用(1)用作名词例如:惧有伏焉(2)活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3、形容词活用:(1)用作名词例如:采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2)用作动词例如:素善留候张良(3)用作使动词(使动用法)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4、数词为动词例如:与臣而将四矣四、回顾(1)词性由于环境而临时改变.因为词在某个成分的位置上而变.词义随之而变.(2)翻译是关键.多读多见就好了.三课时教学内容: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教学过程:一、今天的句子,一般是“主+状+谓+宾”古代的句子,主语可在谓语后,宾语可在谓语前,状语可在谓语后,定语可在主语宾语后.相对今天而言,其语序十分特殊,所以称为特殊句式.正确翻译后可判断特殊句式.二、形象展示.做六个模具,在“名标”上分别写六个成分,比较古今句子成分的位置关系.请出六们贵宾(佳宾)就座.四大家领导:主 状 谓 宾县委 *** 人大 政协三、按类型分析1、判断句古代汉语中,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现代汉语中,以判断词“是”作谓语.(1)……者……也(2)者也(3)……,……也(4)乃、为、即(5)“是”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吴广,阳夏人也.刘备天下枭雄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省略句一般省略主语、宾、介宾、谓、“于”例如:盖以(之)诱敌必以情(处理)(触龙)入而徐趋公弗许(之)问之(于)客曰3、宾语前置句宾语在谓语的前面.例如: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沛公安在?(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主谓倒装主语在谓语的后面.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你不聪明,太厉害了!5、定语后置定语在中心词(名词)后面.例如: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6、介宾短语后置翻译后可以发现,在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是状语,在谓语之前.而在古代汉语中是补语,在谓语之后.例如:投之以骨以骨投之用骨头扔给狼。2023-07-12 02:16:171
八年级上册语文归田园居教案
语文教案主要是课时计划和教学计划的书面呈现。所以,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介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归田园居教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并背诵。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2、通过点拨、讨论、分析讲解,鉴赏诗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一、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中国古代诗歌这条道路上出现了不少名家,诗歌写作的体裁也得到不断拓展,由此产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派别,比如: 1、浪漫派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代表人物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2、现实派,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代表诗人杜甫《三吏》、《三别》、《兵车行》 3、山水田园诗派,体裁多为青山绿水,自然风光,风格多为恬静淡雅,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山居秋瞑》、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4、边塞诗派,体裁多为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戍守边疆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代表人物有高适《别董大》、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维《使至塞上》等。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也是古诗,请同学打开课本《诗四首》,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这些古代名作。 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是我国田园诗的开山鼻祖,写了大量歌颂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的诗篇,他曾经做过几任小官,41岁辞官而归,从此居住在农村,参加田间劳动,63岁去世,这首诗是在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你们在这首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 1、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劳动生活情形? (从“种豆”“草盛”“夕露”可以看出是农历三四月间,即春末夏初) 2、诗人到田间干什么,用了多少时间? (锄草,从“晨兴”“带月”可以看出他干了一天。) 小结:诗的前四句写了给豆锄草一事,交代了种豆的地点,“南山”指庐山,是人家住柴桑,是庐山之北,故以庐山为“南山”,第二句交代了锄草的原因,草长得茂盛,把土里的营养都吸收走了,豆苗长不起来,非锄不可,第三句说作者一大早就去锄草,“兴”,起的意思,“晨兴”就是早早起来;“理”清理,清除, “荒”,杂草,“秽”田间的杂草,第五句说自己归家之时已是月儿初升之时,“荷”担的意思。 3、第五句中“道”是怎么说的?为什么开头不说,在这里才说它狭而草木深? (诗人的归途)(为了引出下一句,表明是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服被露水沾溼) 4、作者为什么要写夕露沾衣呢? (借夕露沾衣突出诗人整日劳作的艰辛,烘托出诗人坚定的归田愿望) 小结: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身归隐的愿望,尽管劳作一整天,也不感到辛苦,归途中夕露沾衣就表现了他的意愿,生动的表现了诗人自然朴素的风格。 (二)探究学习 1、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2、“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3、、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溼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六、布置作业 预习《使至塞上》2023-07-12 02:16:301
山居秋暝教案(张金波) 教案教学设计
山居秋暝教案(张金波)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讲古诗最常见的套路,就是读读讲讲,这也是很难讲出新意的讲法。诗歌要讲出新意,关键在于根据所讲诗歌的内容特点,安排合适的形式。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诗中有画”,这一点也是后世所公认的。而《山居秋暝》恰恰最能体现这一特点,同时也能鲜明地反映王维创作后期的思想上的隐逸倾向。引导学生学习这一首诗,对于了解王维的创作风格,可以收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我觉得,让学生把握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的特点,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把诗歌的文本还原为一幅山水图画。在授课过程中,我先带着学生熟悉诗歌内容,然后在黑板上现场手绘一幅横幅的卷轴,接着把诗歌的内容,转化为卷轴画的各项内容:把诗题“山居秋暝”作为画的题目,放在画幅的右上角;把“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四句是画面的主体,把它放在画幅的中央;把“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变化成“雨后秋晚”,作为时间放在画幅的左侧,再把“王维作”作为落款放在“雨后秋晚”下面。这样能比较直观地表现“诗中有画”的特点。最后会发现,诗的尾联无法放到画幅中去,这时候介绍王维的生平和思想,使学生理解王维的隐逸情怀。 教学目标: 1、 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2、 认识王维创作后期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教学难点 品味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景色,体会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两首古体诗之后,今天我们转入近体诗的学习。 自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开创山水田园诗派以来,他们的山水田园诗深受一些优秀诗人的称赞。到了唐代,它开始受到人们的推崇,王维、孟浩然就是这一时期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近体诗《山居秋暝》。 二、近体诗简介 我国的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种,近体诗产生于唐代,分为律诗和绝句: (1)律诗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2)绝句 即“绝诗”。亦称“截句”“断句”。诗体名。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固定格仅为四句,故名。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要求。 作者介绍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三、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四、诗中有画 (一)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王维隐居辋川之时。他在那里建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后人评价 王维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诗笔触清新自然,使我国的山水田园诗在陶渊明、谢灵运之后达到又一高峰。后人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苏轼称赞他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 (三)诗中有画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教师在黑板上手绘一幅横幅卷轴的图形。)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 明确:是。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遍勃勃生机。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教师把这四句写到画幅的中央) 6、、这四句作为画面太过简单,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大约200字。 参考范例:“明月松间照”--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 “清泉石上流”--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 “竹喧归浣女”。竹林里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那是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也许她们正为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笑闹声传出翠竹林外。 “莲动下渔舟”--密密的荷叶纷纷倒向两旁,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弄乱的荷塘月色,划破了大山的宁静。 7、总结画面内容 画面总合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衣村女的笑声,渔舟穿过荷丛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声有色,有景有人,有静有动,构成了清新秀丽的乡村生活图景。 8、山中景色令人陶醉。我们体会了“诗中有画”,假如为画取名,应是? 明确:山居秋暝。(教师在画幅的右上角写上“山居秋暝”四字,作为画的题目。) 再为这幅画的落款处补些说明,写上时间,可用哪些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概括为“雨后秋晚”写在画的左侧) 还缺什么? 作者。教师把“王维”写在“雨后秋晚”的下面。 五、画外之意 1、说到这儿,我们把握了诗中蕴含的画面,对“诗中有画”有了初步体会。学诗不但要把握内容,还应体味作者的感情。从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山居秋景的喜爱,对山村生活的向往,始终流露出诗人远离人世、回归田园的愿望。 如此,我们还不能算是完全读懂了这幅画。因为这幅画不能把诗的尾联概括进去。 2、翻译尾联,并体会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春天的芳华景物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败,秋景却很美,我还是愿意留居山中,不想归去。 尾联表达了作者欲远离尘世归隐山林,不再回到纷纷扰扰的官场中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3、看诗的尾联,我们有一个疑问:王维本在做官,为何向往隐居生活呢?做官是入世,隐居是出世。唐代诗人,尤其是盛唐诗人大都渴望步入仕途以实现人生抱负。要解开这个谜,我们必须了解一下王维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 王维早年曾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但由于身在仕途,也曾一度有过匡世济时的理想。特别是在张九龄拜相以后,王维曾极力称颂张九龄的一些政治主张,得到张的赏识与信任。但随着张九龄的罢相,王维的仕途也渐趋坎坷,对当时的官场开始感到厌倦;在这种情况下,早年对佛教的信仰开始在他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40岁以后便“吃斋奉佛”,曾一度在终南山和辋川别业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以与友人赋诗唱和相酬为乐,表现出厌恶世俗、逃避现实的隐逸情趣。本诗便较为典型地体现了诗人的这种情绪。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山居秋暝》表现了王维向往田园生活的思想倾向,也流露出对仕途失望,厌弃官场的情绪。同时,我们还学会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知人论世。 板书: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诗中画 画外意 明月 松 清泉 石 --自然美 向往田园 远离尘俗 -- 竹喧 浣女 莲动 渔舟--生活美 厌弃官场 超然淡远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鉴赏方法:知人论世2023-07-12 02:16:371
帮忙整理一下高中语文课程中所有文学常识
高中物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提取码:1234简介:高中物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2023-07-12 02:16:474
《语言的演变》教案设计
《语言的演变》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文与作者简介: 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 “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 (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一节告诉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 “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 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如: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孰与徐公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 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 古: 形 貌 衣 镜 妻 自 信 外 ↓ ↓ ↓ ↓ ↓ ↓ ↓ ↓ ↓ 今: 体形 容貌 衣服 镜子 妻子 自己 相信 外面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 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 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如“修”: 古时可作“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学习”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 “修订”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答司马谏议书》 上述“修”的三种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且使用广泛。如: 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现代汉语表示“长”却不能单用“修 ”。 以上说的是字义的变化,其实有些是词义的变化,有些是复合词里词素的变化。 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 译文: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 (2)、我与徐公孰美? (2)、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 (3)、君美甚。 (3)、你漂亮得很。 (4)、忌不自信。 (4)、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5)、客从外来。 (5)、客人从外边来。 (6)、与坐谈。 (6)、(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 (7)、不若君之美。 (7)、不及你漂亮。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大致也有三种情况: (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 (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 如: “贤者使(之)使贤王。”(《晏子使楚》) 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 (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 第 二 课 时 第二部分: 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 1、有些字的消失。 为什么古时一些常用的字,现在不用了? “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代以马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马的名称便特别繁多。今天在人们生活里占的地位已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除了养马主人对他的马起的特殊名称外,一般只照毛色区别。所以原来称谓马的一些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了。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 2、“新字的出现”。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 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 钍、钒、钙、钛、钡、铱、镭…… 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 氘、氚、氖、氢、氧、氩、氮…… 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 码、泵、硅、砝码…… 又如: “四化”、“语言美”等,也是新出现的,但这些字不是单字,而是词组。 这些字都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 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 意译: 民主、科学、专政。 音译: 葡萄、苜蓿、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白兰地、沙发、扑克、哔叽、尼龙、马达、引擎、雷达、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逻辑、米、克、吨。 部分音译: 啤酒、卡片、法兰绒、道林纸、芭雷舞、摩托车、水泵。 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 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 (1)、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古: 逃跑 今: 步行 (2)、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 古: 撞 今: 非法夺取 (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赤壁之战》 古: 不敬之词 今: 偷东西的.人 (4)、欲亡赵而走燕 《廉蔺列传》 古: 逃 今: 灭亡、死亡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劝告 今: 讽刺 (6)、劝学 《劝学》 古: 勉励 今: 说服 (7)、使人给其食用 《冯谖客孟尝君》 古: 供应 今: 给予 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 (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 例: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 “中国”在这里指“中原”一带,即黄河流域,不包括长江以南,现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从这一例可以看出,虽然字眼不变,但意义扩大了。 又如: 古代的“天下”指“中国”,现却指“世界”。 词义除了扩大外,还有缩小的。 如: “臭”古时指一切气味,现指跟“香气”相对的一种难闻的气味。这是词义缩小的缘故。 又如: “金”古时指金、银、铜、铁。今天成了黄金的专用词,不包括银、铜、铁,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还保留着古义,如“五金公司”。 (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 如: ①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 古: 整装 今: 完毕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古: 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 为国为民献身 许多词尽管字形一样,古今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义代替了旧的意义。 (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 如: 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廉蔺列传》古: 获得罪过 今: “得罪你了”“得罪”约相当于“抱歉”,意思轻。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蔺列传》 古: 对立今: 极深的怨恨。(重) (4)、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音词。(略,见前) (5)、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 如: 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对》 古: 看重,看得起 今: 器皿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古: 广泛 今: 渊博。 这些都是语言演变的明显标志。 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如: 过去讲“病愈”用“瘳”chōu ( 病数月乃愈《狱中杂记》) ;讲“儿童”用“垂髫”tiáo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些字既难读又难写,现在分别被“病愈”、“小孩”等词代替了。 补充作业 1、写出与下列文言词相当的现代汉语单音词。 走( ) 行( ) 往( ) 去( ) 返( ) 食( ) 履( ) 饮( ) 2、解释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并说明这些字古今用法的不同。 (1)、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2)、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第 三 课 时 第三部分: 语法和语音的变化。 1、语法的变化。 原句 译文 (1)、吾谁欺? 我欺骗了谁? (2)、不我知 不了解我 在古代汉语里,疑问句里的代词作宾语时,放在动词前面如例 (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放在动词前面如例 (2),这两例都是古代汉语特有的语序。今天如果要表达上述意思,模仿过去的语序,把它分别说成“我谁欺骗了”“不我了解”,就不难了。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古今语序的变化。此外,现代汉语常用“把字式”,如: “把信写完”,“把收音机打开”“写完信”,“打开收音机”;“得字式”如: “打得好”,“写得快”,这些格式古代汉语是没有的。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定的要素,许多语法现象古今基本相同,所以作者在这一节简略地谈了古今语法的一些不同现象,接着就指出: “可是总起来看,如果把虚词除外,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语汇的变化那么大。” 2、语音的变化。 语音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韵部、声调、形声字三个方面。 (1)、从“第一”到“差别就更大”是写韵部的变化。 《离离原上草》为什么今天读起来不顺口? ①荣róng②生shēng③城chéng④情qíng,这四个字按现代汉语语法,只有②③两字韵母相同,①④则分别属于其它韵部,读起来就觉得不顺口。这是按照现代汉语语音读的,如果用古代汉语语音去读它,就会押韵。为什么有这种现象呢? 这是由于古人的发音器官不及今人发达,除了有些不必要的音以外,总的发音数是少的,而且常常是游移不定的。这四个字在上古都属于“耕”部,的确是押韵的。我们今天读古诗不能误认为现代不押韵的,古代也一定不押韵。 读《春望》,标出它的韵脚(押韵的韵母)。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押韵的韵母: 深shēn心xīn金jīn簪zān ,这四个字的韵母,照今天的读法,只有金、心同韵,都在侵部。 (2)、从“其次”起,到“平平仄仄平了”,是写声调的变化。 就诗的平仄来说,阴平、阳平(一、二声)是平声,上声、去声(三、四声)还有入声是仄声。现在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字了。入声的特点是读的时候短促而不能延长。吴语里还保留着全部的入声系统。《送友人》这首诗读音的古今不同正反映了语音的古今变化。 (3)、从“又其次”,到全文结束,是写形声字的变化。 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两个部分组成。所以碰到生疏的字,可试着从声旁来推测它的读音和从形旁来分辨它的意义。 但是由于汉字使用的年代久远,古今的读音变化很大,靠声旁来推测读音,往往不准确,甚至推测不出。如: 凉、谅、晾都有声旁,可是一个也不读jīng 吮吸的吮不读yǔn而读shǔn,槐树的槐不读guǐ而读huái。读音没把握时,必须勤查字典,以免误读。 小结写作特点: 一、分块说明: 第一部分概说语言也在变;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从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说明。由于语汇变化最快、最显著,所以说明最详尽,其次是语音,再次是语法。尽管文章内容较多,涉及面广,给人的印象都是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二、举例说明(方法): 不少说明文都是从概念出发,先下个定义,然后再解释一番。这样说明事物难免抽象,读者即使通过解释把概念弄清楚了,一旦接触它实际上又似懂非懂。本文十分重视举例说明。无论是概述,还是详述,根据说明内容的变化,都逐个举例,而且有些地方不厌其烦地举了大量的例子。比如: 为了说明“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一观点时,就例举了旧时表示马的名称的十六种概念,还加了注释。说明“外来的事物带来了外来语”、“很多古代的单音词现代都多音化了”、形声字读音的变化等,都举了大量的例子,选的例子又比较典型。这样给人的印象就深刻,而且通俗易懂,所说的道理也容易被人接受。 三、对比说明: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究竟在哪里? 为了说清楚这一问题,本文处处运用对比显示它们的差异。如: 讲“江、河”的词义变化时,先指出“江”原来专指长江,“河”原来专指黄河;然后说明它们“后来都由专名变成通名了”。讲语法变化时,也是先写出文言文,然后再写现代汉语的说法。课文里这类例子很多。由于运用了对比方法,就更鲜明、更具体地说明了古今汉语的变化。 补充作业: 1、指出下面这些字中的形声字,并说明它们的造字特点。 休、围、尘、潘、想、上、闻、下、指、盲、旦、舟、通。 2、读下面《春日》这首诗,标出它的押韵字的韵母,并说明按照现代汉语的读法,为什么觉得不顺口?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业: [思考和练习]: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 (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语文组 温钧 整理编写)2023-07-12 02:17:021
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三段反映了李白的什么感情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表达了作者不愿意侍奉权贵,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心情。2023-07-12 02:17:102
中为什么要提到谢灵运
我认为李白在朝遭到权贵群小谗谤后,自感与谢灵运有着类似的人生遭际和追求,而借天姥山以自比,与谢公意气相接而梦。梦游过程的前半部分是寻谢公芳踪,后半部分是对宫廷生活的回忆。挣脱樊笼,争取自由,是这首诗的诗旨。 李白十分景慕谢灵运,常以谢自比。如“远公爱康乐,为我开天关”(《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二首》),“置洒送惠连,吾家称白眉”(《泾川送族弟镦》),“兴与谢公合,文因周子同”(《与周刚清溪玉镜坛宴别》),都是自比谢灵运。他有时也把友人比作谢康乐:“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且从康乐游”(《与谢良辅游泾川陵岩寺》),甚至穿上了友人送给他的绣有山水图案的五云裘,也油然想到了谢公:“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酬殷佐明见赠五云裘歌》)。在《天姥吟》中,诗人一入梦最关心的便是谢的石门故居。《天姥吟》诗后,诗人来到剡中,又常以谢自比:“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同友人舟行》),“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劳劳亭歌》)等等。其景慕之情,可谓弥襟。 谢灵运:《登临海峤》:“明登天姥岑。”《尔雅·释山第十一》。 http://www.yelige.net/dispbbs.asp?boardid=39&ID=186782023-07-12 02:17:582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必背课文有哪些?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长恨歌/白居易自主赏析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蜀相/杜甫 书愤/陆游 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 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旅夜书怀/杜甫 新城道中(其一)/苏轼扬州慢/姜夔 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李煜 苏幕遮/周邦彦 推荐作品国殇/屈原 燕歌行/高适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散文之都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人有别 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自主赏析庖丁解牛/《庄子》 项羽之死/司马迁 阿房宫赋/杜牧 推荐作品西门豹冶邺/褚少孙 大铁椎传/魏禧 第五单元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六国论/苏洵 自主赏析伶官传序/欧阳修 祭十二郎文/韩愈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推荐作品狱中杂记/方苞 陶庵梦忆序/张岱 第六单元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赏析指导 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项脊轩志/归有光 推荐作品游沙湖/苏轼苦斋记/刘基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篇目及建议 第一单元:课文:白居易《长恨歌》(赏析)建议熟读屈原《湘夫人》(背诵、字词)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泄水置平地”(背诵)杜甫《蜀相》(背诵)——名篇陆游《书愤》(背诵)单元推荐作品:阮籍《咏怀二十八首》其一“夜中不能寐”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河”李白《越中览古》:建议背诵李清照《一剪梅》:建议背诵黄遵宪《今别离》习题出现:李白《行路难》:建议背诵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第二单元:课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建议熟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背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背诵)杜甫《登岳阳楼》(背诵)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背诵)推荐作品:王维《积雨辋川庄作》: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杜甫《旅夜书怀》:建议背诵苏轼《新城道中》:建议背诵(至少对仗两联)姜夔《扬州慢》:建议背诵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建议背诵习题出现:王维《归嵩山作》李白《赠孟浩然》、杜甫《解闷》李贺《梦天》:建议背诵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建议背诵杜甫《泊岳阳楼下》、《陪裴使君登岳阳楼》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建议背诵第三单元:课文:李白《将进酒》(赏析、背诵)杜甫《阁夜》(背诵)李贺《李凭箜篌引》(背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背诵)推荐作品:屈原《国殇》:建议背诵“出不入兮往不反”至结尾。高适《燕歌行》:名句要记诵。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建议背诵。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睢景臣《般设调·哨遍·高祖还乡》习题出现:韩愈《听颖师弹琴》:唐代描写音乐名篇之一。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建议背诵。柳永《甘草子》“秋暮”张先《系裙腰》“惜霜蟾照夜云天”第四单元:课文: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庄子·庖丁解牛》司马迁《项羽本纪》(节选,项羽之死部份)——《鸿门宴》一课提到过。杜牧《阿房宫赋》(背诵)推荐作品:褚少孙《西门豹治邺》(《史记·滑稽列传》节选)魏禧《大铁锥传》习题中出现:杜牧《题乌江亭》、胡曾《乌江》、王安石《乌江亭》、李清照《咏项羽》、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建议背诵第五单元:课文:苏洵《六国论》欧阳修《伶官传序》韩愈《祭十二郎文》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推荐作品:方苞《狱中杂记》张岱《陶庵梦忆序》第六单元: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建议熟读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背诵)归有光《项脊轩志》推荐作品:苏轼《游沙湖》刘基《苦斋记》2023-07-12 02:18:084
高考必背古诗文 mp3下载!!!
你可以在迅雷软件上下载,单开迅雷“资源”一栏,搜索“mp3下载”然后在词条上打出“高考必背古诗文” 里面有好多下载方式我今年也该上高三了,就经常用这种方法下载资料,很方便!2023-07-12 02:18:1711
帮我推荐首诗词!!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很好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1 二上第五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重点 体会和学习夸张及想象结合的表现手法,能够鉴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作品; 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难点 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理解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 教学手段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诵读,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全文。解决字、词、句障碍。 2放朗诵带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把握节奏及停顿。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理清思路、理解主题、体会艺术特色 1概括三段大意 明确: 第一段写梦游缘由。第二段写梦游过程。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慨叹。 2 第一段中诗人是怎样形容天姥山的? 明确: 用“信难求”的瀛洲反衬出“或可睹”的天姥山之客观存在。接着,诗人借越人之口,着力描述天姥山的高峻气势。“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横空出世、高峻挺拔、卓尔不群的外形特点,还赋予它极强的动感。 3按梦中景色的不同,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第一层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第二层到“空中闻天鸡”,描写梦游天姥山的情景。第三层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写诗人在天姥山之巅偶见仙人的神妙情景。第四层到“失向来之烟霞”,写诗人梦醒长嗟的情状。 4描述一下你最喜爱的画面,注意表现出时空的交替、色彩的变换、场面的宏大。 明确: 例如,“在幽深的天空尽头,是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神仙世界。这里日月双悬,金宫银宇。神仙们披着霓裳衣,御风而行。清风荡漾,衣袂飘飘。神仙们纷至沓来;虎为他们弹琴鼓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前行。仙乐声声,盛况空前!如此自由美好的神仙世界,怎能不令诗人为之倾倒呢?” 5为第三段划分层次,进一步理解本诗的主题。 明确: 这七句话实际表明了三层意思。“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写世事之不可把握,就像那转瞬即使的梦境一样。这里面流露出一些消极的情绪,但就全诗而言并非主要的。“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想远离这黑暗污秽的现实世界的直语表白。我们不能把这种想法看成是消极和遁世,而应悟出诗人明察世事的智慧和鄙弃世俗的豪情。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话则最为直接最为彻底的表明了诗人不事权贵的清高与傲气。 6学完全诗,谈谈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明确: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复杂的思想感情和矛盾的心理状态。现实社会黑暗冷酷,如在梦中。与其沉迷于不可把握的现实,还不如骑鹿求仙,远离浊世。诗人展开如梦似幻的浪漫主义手法,梦游仙境,把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对自由生活的渴慕,以及鄙弃黑暗尘世,蔑视权贵的凛然傲志表现了出来。 虽然作者也表现了“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消极出世思想,但更为突出的是文中流露出的明察世事、不事权贵的机敏与傲气,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磊落与轩昂。 7读完第二段,你对李白的诗歌艺术特色有那些认识? 明确:1丰富的想象(举例略) 2大胆的夸张(举例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诵读法是鉴赏古诗的好方法。本诗具有音乐般的节奏,读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有助于感悟本诗中神奇瑰丽的梦幻世界所寄予的理想;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把文字转换为画面,有助于体会诗人的浪漫主义文风。 教案示例2 湖北/朱华华 教学重点:(l)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作者:山稳水灵 2007-2-22 15:24 回复此发言 -------------------------------------------------------------------------------- 2 二上第五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户,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板书课题、作者)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 (-)诵读并分析①段 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板书:缘由)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师: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l-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边分析边板书)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一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 夜晚—洞中仙乐 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粟、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粟”“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师:请男生齐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一女生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参考: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师: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 师: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梦境突然地消失了,(板书:梦醒)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师:请一位同学诵读③段,其余的同学思考: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留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在“留别”二字下标示双横线)。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最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板书: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然而找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在污浊的封建市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师: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师:此种理解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理解,允许百家争鸣。不知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课后练习第三大题第三小题:诗人梦游仙界,为什么只写了一次“自己不在其中”的仙人盛会呢? 作者:山稳水灵 2007-2-22 15:24 回复此发言 -------------------------------------------------------------------------------- 3 二上第五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明确:老师可插入相关背景帮助理解。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已经42岁的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 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由一介布衣一跃而为万众仰慕的卿相。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 总之,无论是把梦境理解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还是理解为作者摒弃的宫廷生活,他们所表现的主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蔑视权贵,傲岸不屈。2023-07-12 02:18:4915
李白《蜀道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在我国文学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大家知道是哪位诗人吗?是的,他就是李白。我们学习过不少李白的诗歌,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床前明月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曾经有人认为,李白所做的诗歌都是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创作的,是酒引出了他的诗意。真的如人们所说的那样吗?还是另有玄机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蜀道难》,对他进行一番彻底地了解。 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 《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宝四年或十二年。由此故知,《蜀道难》是安史之乱前的作品,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太原,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理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重用,权臣的排挤,加之个人的傲岸不羁,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当涂。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他兼善各体诗歌,尤以古诗为精,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 四、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五、课文讲解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诗人大体是按照由古至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2.朗读第一段,精讲分析。 (1)开篇两句“噫吁 ……难于上青天”,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的基调,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张本。 (2)这一段其余的内容有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意思。第一层:(蚕丛……天梯石栈相钩连)写蜀道的来历。第二层:(上有……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 (3)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有何作用? 明确:引用此神话表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开山的勇力,点染了文章神奇的色彩,吸引了读者。 (4)“上有六龙回日……以手抚膺坐长叹”这几句中,作者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作者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以虚衬实以及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想像的丰富和奇特。①点面结合:“上有”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②以虚衬实:“六龙回日”的传说、黄鹤、猿猱都是虚写,以此来衬托实写——蜀道的高危。③夸张:“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等。 3.熟读第二段,精讲分析。 (1)第二段可分为几层意思? 明确:分为两层。第一层:(问君西游……使人听此凋朱颜)描写蜀道景物的凄清。第二层:(连峰去天……胡为乎来哉!)描绘蜀道山水的险恶。 (2)“问君西游何时还?”中的“君”指的是谁? 明确:“君”可能是虚拟的,借用“君”——一个虚拟的人——说话的方式可以层层深入地展开内容,突出地表明诗人的主要意图。 (3)这一段中哪句话起到了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起到了这一作用。这一句说明蜀道是“畏途”,无论是上文的凄凉,还是下文的险恶,都是游人难以承受的——“凋朱颜”。 (4)这一段运用了哪些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明确:“但见”四句运用细节描写,借景抒情,渲染了苍凉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由静到动进行描写,渲染了惊险的气氛,营造出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艺术效果。是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4.朗读第三段,赏析第三段。 (1)这一段说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意思。第一层:(剑阁峥嵘……化为狼与豺)写剑阁的险恶。第二层:(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写战祸的惨烈。 (2)“不如早还家”和文章中哪一句相照应? 明确:“问君西游何时还?” (3)文章最后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所说的剑阁的险要和蜀中的战祸之烈,又与开头、句中相照应,更显得意味深长,以此收束全文,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之难”的内容概括无余。 整体感知 1.全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用是什么? 明确: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每一次出现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见前面分析),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样的章法可称巧妙至极。同时,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穿全篇,充分显示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祸之烈。 2.我们已经对本文的主旨句进行了研究,那么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诗袭用乐府旧题,借助丰富的想像,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强烈的热爱之情,揭示出当时太平景象后潜在的危机,透露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 3.分析诗歌艺术特色: 明确:(1)善用反复: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3)夸张到极至的技巧::“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4)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5)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分析诗歌的意境 明确: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在诗人的想像中,他仿佛将秦蜀之间重山叠岭千里不绝的图景一望无余。如此雄奇的地貌,真是罕有其匹啊!“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6个字就将民间传说中关于五丁开山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出来,使我们仿佛听到了五丁拽蛇时的大声呼喊以及随后一声使山河改观的巨响,也仿佛看到无数勇敢的人在高山上开辟道路、架设栈道的情形,不禁要赞叹神力和人工的伟大!“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像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漩涡——这幅画又是多么神奇而美妙! 5.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明确:(1)灵活的章法,宏伟的气象,深刻的主题。(2)奔放的感情,丰富的夸张,新奇的想像,杰出的浪漫主义手法。(3)打破传统,采用散文化的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用韵极尽变化之能事。“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诗歌鉴赏技巧的把握 要会诵读。通过诵读,才能领会到诗人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与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理清思路。思路是诗人的构思过程,把握好思路,有助于了解诗人的情感历程,使自己能够投入到诗歌的情境中理解诗歌。 把握情感。诗歌的主旨往往隐藏在诗人的情感抒发当中。 掌握一定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把握文章主旨的目的。 八、总结 李白,不愧是“诗仙”,他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2023-07-12 02:19:21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罗最后死了吗
保罗最后没有死。筑路工作结束时,保罗得了伤寒和肺炎,组织不得不把保罗送回老家休养。途中,保罗去世的消息被误传,但保罗第四次战胜了死亡,重返人间。在母亲和妻子的帮助下,他用生命写的小说终于出版了!保罗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生活。这张照片显然不是保罗沃克。照片中人的眼睛不是保罗沃克美丽迷人的蓝色,所以照片不可信。此外,《美国新闻》报道,美国当地时间上周六,保罗沃克和他的朋友罗杰罗达斯(Rogerrodas)在驾驶保时捷跑车时遭遇车祸身亡。由于车体起火快,两人都未能及时逃出车外。那么,他们是死于车祸,还是后来被大火活活烧死?这真的触动了亿万粉丝的心,通过对保罗沃克的尸检,洛城警方最终确定了他们的死因。后来,洛杉矶警方宣布,保罗沃克死于“外伤和热损伤的共同作用”,也就是说,撞击外伤和火灾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他的死亡。如果没有后续的火灾,一次撞击可能不足以杀死保罗沃克。当时正在开车的罗杰罗达斯(Rogerrodas)死于“多处受伤”,这意味着即使没有起火,他也很难在车祸后生还。洛杉矶警方还在报告中写道:“两起死亡都被裁定为意外事故。”此外,两人的毒理报告将在6周左右出炉,他们的尸体已被放入殡仪馆。保罗不是死于速度6。当保罗的车在速度7中着火时,他意外地死了。速度788,679,850美元,速度7截止4月18日17天票房已突破10亿美元,史上最快。2023-07-12 02:18:441
dota暗影猎手出门装啥
出门装:1吃树,1蓝色药水,2小净化药水,2铁树枝干,1贵族圆环暗影萨满算初始生命只有454,所以前期尽量多撑点属性,而小净化则能在对方攻击波的间隙回魔,这样可以多放2次闪电,至于吃树和蓝瓶子的作用则无需多说。中期核心装:魔瓶,相位鞋,振魂石,1力量护腕思路SS是一个对魔法消耗极大的英雄,无论是叉形闪电,还是变羊,大招,魔法消耗都非常大,所以前期需要瓶子等物品补给。而SS强大的捆人技能更是能在前期GANK时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前期多撑点血去抓人是不错的选择。当发现对面眼和侦查做的很到位,无法抓人时,要果断停止游走,速度打钱为后期A帐、刷新的神装做准备。核心装备顺风:瓶子,鞋,然后直接精气,然后转镇魂石,争取速出A帐。这样团战和PUSH时威力很强。。逆风情况下:还是老实双护腕,相位鞋,然后再出镇魂石吧。这样至少不会在前期成为队友的累赘!鞋类选择相位95%,飞鞋5%。SS的基础护甲很低,只有1点。出了相位后至少前期面对对方物理输出时比较耐打。关于跳刀很多玩家疑问为什么SS不出跳刀呢?这里要说的是SS确实可以考虑出跳,同时有跳后单抓能力大增,但出跳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核心装备A帐的出来时间,所以不推荐优先考虑!后期神装:远行鞋,A杖,刷新球,黑皇杖,邪恶镰刀,魔龙心SS的后期目标就是A帐、刷新。两大件后,给对面威胁是毁灭性的。A帐:SS必出之物刷新:24支蛇杖同时插在地上是何其震撼,拆塔拆家拆泉水神器!BOT:带线神器,支援方便龙心:撑血必备BKB:后期出了BKB的SS完全可以依靠自己限制对方至少2人羊刀:神器不解释2023-07-12 02:18:451
宁煤集团的集团简介
神华宁煤集团是神华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大的优势骨干企业。2006年1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宁夏煤业集团全部资产与神华集团合资合作组建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宁煤集团)。注册资本101亿元人民币,其中,神华集团占51%,宁夏政府占49%。至2007年底资产总额达307.5亿元,净资产达128亿元。神华宁煤集团主营煤炭开采及洗选、煤化工、电力、建筑、机械制造等。经营范围涉及煤炭制品与煤炭深加工、电力、矿井设计与建设、工程管理与监理、机械制造与修理、建筑与安装、铁路运输、房地产开发、旅游与餐饮、进出口贸易、科研等行业,煤炭、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等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总收入的80%以上。现有煤炭生产矿井14对、洗煤厂2个,以及煤化工、电力、建筑等55个生产经营单位。至2007年底,原煤生产能力超过3300万吨,主要以动力煤、焦煤、无烟煤为主。“太西”无烟煤具有“三低六高”的特征,是冶金、化工等行业的最佳原料 ,被誉为“煤中之王”和“太西乌金”,享誉国内外,产品供不应求。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生产的超低灰纯煤、活性炭、碳化硅等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香砟子”动力煤,以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的特性被政府环保部门认定为环保洁净煤推广使用,深受用户青睐。“太西”无烟煤和“香砟子”洁净煤分别通过了ISO9002、ISO14001国际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23-07-12 02:18:451
华为b2手环蓝牙打不开,长按侧键会关机
不要与底坐分开,长按侧键就不会关机了.华为b2手环连接手机方法教程1.华为手环B2刚拿到时如下图蓝牙没有连接,时间是初始状态:2.长按华为手环B2手环侧键,直至出现蓝牙标志,如下图:3.手指轻触点击一下屏幕,进入蓝牙配对状态,图标闪闪会发生变化,如下图:4.打开手机蓝牙,搜索附近设备,找到Huawei B2这个设备连接,如下图:5.连接成功后,手环在表盘界面会显示如下图蓝牙标志不会有叉.6.然后下载华为智能穿戴APP,点击这里下载,安装之后进入软件,选择Taikband B2,输入你的华为帐号,如没有注册一个并填写相关信息,下拉刷新下就同步成功了.7.成功之后如下图,时间就会同步手机端的了:8.如果还想连接第二部手机的话,请在如上所示第一部手机连上了B2之后,再点开手环的蓝牙适配,这时候用第二部手机连接.9.第二部手机连上之后第一部的断开,只要在几分钟内在蓝牙界面直接点击B2就可以恢复了。成功之后,智能手环表盘会在蓝牙标志下面显示一个2,表示成功连接好了.2023-07-12 02:18:485
速度与激情这部电影里是谁死了,保罗吗?真人叫啥?为什么7里面说复活了他?谁能给我一个很好的解释
保罗是现实中因为车祸身亡了,而车祸前已经拍了速7大半部分剧情了,剩下的由他的弟弟以及电脑合成才完成整部电影的制作。2023-07-12 02:18:525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在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而当俘虏时,劝勾践忍辱投降,伺机报仇雪恨。勾践依照他的话去做,最后终于大败吴国。越王勾践复国后决定重赏大功臣范蠡。但范蠡看到历代宫廷的残酷倾轧,觉得勾践是一个只能同患难而不可共享乐的人,就拒绝官职过隐居生活去了。范蠡临走时还给另一大臣文种留下一封信,信中警告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意思是说飞鸟射尽了,弓箭就会藏起来,再也不用了;兔子打死了,猎狗也会被主人杀掉烧熟吃掉的。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忠告,最后果然被勾践杀掉了。 “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立过功的人抛弃或杀掉。有时,“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也连用,意思相同。请采纳~2023-07-12 02:18:572
为什么有的单词永远记不住?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除非对感兴趣或者难忘的事情我们才会记忆比较深刻,有的单词永远记不住,我也遇到过,但是有一些我把它自己想象成一个非常好玩的画面,我就会记得比较牢,比如根据它的读音去记,或者带入到好玩有趣的你遇到过的场景,这样你的记忆力就会比较牢固了也有一些人也会一直忘记汉字的道理是一样的,毕竟在现代电子比较发达,很少有人去写字,我们就会提笔忘字,因为我们长时间没有去触碰它,我们的记忆力就会对这个字渐渐消弱,那么呢,你遇到老是忘记的单词,你把单词写下来,贴在你随处可以看见的地方,比如书角,床头,墙上,逼着你自己去看,慢慢的就会对这个单词有记忆力了事实上,英语单词的构词规则也是寻找规律的。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而语素派生了这个词的意思。虽然单词数量庞大,但构成语素的语素数目有限。如果掌握基本语素、构词法,就可以轻松记忆单词,突破记忆单词这一难关。还有一个比较“极端”的方法,就是你把这个单词改成你的qq或者微信密码,这你就不得不去记牢这个单词,其实也是挺好的一个记单词的办法,你不怕的话就可以试一试,反正我没试过,哈哈哈熟能生巧吧,很多东西你用心记了,总能记得的,如果不能的话,就利用好玩的记忆方法去记单词,加油吧2023-07-12 02:19:003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是实施大规模煤炭开发和产业升级,打造以煤炭开采、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铁路为四大支柱产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大型能源集团。规划未来总投资达2000亿人民币,到2010年,煤炭生产规模达到8000万吨,煤化工规模达到250万吨,活性炭产量达到5万吨,建成铁路370公里;到2020年,煤炭生产规模达到1.5亿吨/年,煤化工规模达到1500万吨/年,电厂装机容量达到330万千瓦,活性炭产品达到25万吨/年,铁路500公里,形成宁东地方铁路运输网。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将借助神华集团打造世界上最大规模煤炭企业的机遇期,以大企业建设大基地,以大基地培育大企业,力争在“十一五”末,建设成为煤、化、油、电、路综合发展的国际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跨地区、跨行业的新型能源企业。 2016年以来,神华宁煤集团任家庄煤矿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成本预算管理,大力实施降本降耗、挖潜堵漏、提质增效,向科学管理要效益。一,统一思想认识。按照全年利润目标,倒算各项成本费用,落实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及责任人。二,抓好成本控制。严格控制生产性委外业务支出,严格控制可控费用。 2016年初以来,集团公司团委积极组织引领青年员工在生产经营中开展创新、创效、创优“三创”活动,共征集到采掘、通风、机电、煤化工、信息化等5个专业“三创”成果165项。2023-07-12 02:19:011
玩blued都是些什么人?
我想大概是一些同性恋者或者对同性恋比较感兴趣的人吧,比如污女,哦,大概有的人不知道污女是什么意思,就是特别喜欢男同性恋的女的,2023-07-12 02:19:021
DOTA 各英雄名子简称
A:晨之酒馆:复仇之魂:vs众神之王:zeus魅惑魔女:EH变体精灵:Morphling水晶室女:CM流浪剑客:Sven娜迦海妖:NaGa撼地神牛:ES隐形刺客:SA秀逗魔导师:Lina德鲁依:LD剑圣:由于对战游戏中的剑圣深入玩家所以他还叫bmB:无名酒馆:月之骑士:Luna矮人狙击手:DS或者Sniper巨魔战将:TW暗影萨满:SS刚背兽:BB熊猫酒仙:Panda半人马酋长:CW赏金猎人:BH龙骑士:DK敌法师:AM或者Magina黑暗游侠:DR全能骑士:OKC:日出酒馆破法者:Silencer树精卫士:TP谜团:Enigma光之守卫:熊战士:UW食人魔法师:OM修补匠:Tinker幻影长矛手:PL先知:Furion山岭巨人:Tiny哥布林工程师:Goblin圣骑士:ChenD:黎明酒馆:兽王:BM双头龙:THD天灾军团:E:夜之酒馆:蛇发女妖:Gorgon暗夜魔王:NS骷髅王:SK King末日使者:Lucifer;Doom地穴刺客:NA鱼人守卫:SG痛苦女王:QOP骷髅射手:Bone虚空假面:FV冥界亚龙:Viper复仇电魂:Razor食尸鬼:N"aixF:午夜酒馆:灵魂守卫:Soul Keeper(叫SK?还是DH?)受折磨的灵魂:TS巫妖:Lich,51死亡先知:DP恶魔巫师:Lion剧毒术士:Venomancer半人猛犸:Magnataur死灵飞龙:Visage混沌骑士:CK(Chaos Knight)狼人:Lycanthrope育母蜘蛛:BM(好像3个叫BM的)幻影刺客:PAG:暮色酒馆:遗忘法师:Pugna潮汐猎人:TH祸乱之源:BE死灵法师:Necrolyte屠夫:Pudge裂魂人:SB(这个名字......)地穴编织者:NW影魔:SF沙王:SK斧王:AXE血魔:BS地狱领主:LA or 47H:黄昏酒馆:复仇天魂:Spectre巫医:WD黑曜毁灭者:OD 可以看一下:)2023-07-12 02:19:055
人走茶凉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
人走了,茶变凉了。野兔没了,就把猎狗煮了吃。这用于没利用价值,被人抛弃2023-07-12 02:19:051
blued里面未知是什么意思?
blued是需要连接网络使用的,没有网络是无法进行登录聊天等操作的,有小伙伴使用中碰到提示网络不给力请检查网络,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 blued...2023-07-12 02:19:092
在DOTA中分裂和溅射的分别?
楼上“朱雀”还可以,不过也有一个错误,分裂伤害无视护甲,无视护甲,只取决于攻击者的攻击力。分裂主攻击目标要计防御,而分裂目标则无视防御,同时分裂伤害无视闪避。如果不相信,自己去确认。。 另外还说几个实用一点的。。分裂是技能 - 溅射是攻击类型;分裂近战用 - 溅射远程用;两者范围和伤害计算方式不同;幻象可以继承溅射效果,分裂则不行;打自己人的时候溅射仍然会发挥效果,分裂不行。分裂的范围是攻击者前方以分裂范围为半径的圆,圆心就在攻击者正前方。。溅射的范围是以“被”攻击者为圆心的圆。。至于半径就如下。。2,3级变身的龙骑,75范围内溅射100%,150范围内溅射75%,50范围内溅射50%。。远古野处的黑龙,50范围内溅射100%,150范围内溅射50%,250范围内溅射25%。。1级暗影萨满大招的群蛇守卫,50范围内溅射100%,75范围内溅射40%,150范围内溅射20%。。2级暗影萨满大招的群蛇守卫,75范围内溅射100%,100范围内溅射40%,200范围内溅射20%。。3级暗影萨满大招的群蛇守卫,85范围内溅射100%,110范围内溅射40%,220范围内溅射20%。。 最后,再说一下有分裂效果的英雄和物品。。流浪剑客的4级巨力挥舞,分裂范围175,分裂效果40%。半人猛犸的4级巨力挥击,分裂范围250,分裂效果50%。3级商店里的狂战斧,分裂范围225,分裂效果35%。并且狂战的分裂效果是线性叠加,3把狂战分裂105%。。 能说的就这么多了,多学一点吧。。2023-07-12 02:18:381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是神华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势骨干企业。2002年12月,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亘元、太西、灵州三大煤业集团和原宁煤集团公司深度重组成立了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月,自治区政府又与神华集团和资合作,通过增资扩股方式组建了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3亿元人民币,其中神华集团占51%,宁夏政府占49%。至2012年底资产总额超过800亿元。法定代表人:邵俊杰成立时间:2002-12-28注册资本:2111146.64万人民币工商注册号:640000000004415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地址:银川市北京中路168号2023-07-12 02:18:362
blued上的星巴克什么意思
blued上的星巴克的意思:喝咖啡。星巴克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成立于1971年,是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总部坐落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旗下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所以blued上的星巴克是指喝咖啡。BluedBlued是一款基于地理位置的直播交友软件。Blued可以发现身边的好友,查看他们的可公开资料、相册和动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多维度匹配。通过Blued,你还可以免费发送短信、语音、照片以及精准的地理位置,让你和心仪的他在这里相遇、相知、相爱。另外,还有好玩的直播功能,你可以关注喜欢的主播或自己申请成为主播,随时随地通过视频直播分享你的真实生活。每个孤独的人,都在寻找另一半。有的人寻找精神上的同频共振,有的人寻找空间上的形影不分,有人寻找挚友,有人寻找爱人。你和他,只差一场相遇的距离,相遇,需要天时地利,以及不经意。在Blued,与他相遇。2023-07-12 02:18:341
什么叫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从本质而言,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伦理是客观法,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是自律的。“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当代“伦理”概念蕴含着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学、公共意志等属性,“道德”概念蕴含着更多的东方文化的情性、人文、个人修养等色彩。“西学东渐”以来,中西“伦理”与“道德”概念经过碰撞、竞争和融合,二者划界与范畴日益清晰,即“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是“伦理”概念下的二级概念。二者不能相互替代,它们有着各自的概念范畴和使用区域。2023-07-12 02:18:3310
“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是什么意思?
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的意思是飞鸟射尽了,弓箭就会藏起来,再也不用了;兔子打死了,猎狗也会被主人杀掉烧熟吃掉的。也泛指人在用完一个人后立刻抛弃他。出自于:《史记·越世家》。范蠡即行逃走,临逃走时写了一封信给越王国的宰相文种,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韩信在临刑之前也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原文: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释义: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曾经出过力立过功的人抛弃或杀掉。扩展资料: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的别名:狡兔死走狗烹即兔死狗烹。明末清初的李渔的《笠翁对韵》也曾记录过这句,但他是旨在作诗的韵书。和飞鸟尽,良弓藏,绞兔死,走狗烹相同的成语有:卸磨杀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等。反义词有:感恩戴德、始终不渝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狡兔死走狗烹2023-07-12 02:18:293
blued的Tp和vers是什么
关于一些网络用语使用大家经常不知道其中的含义,因此无法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回应。blued的Tp和vers是什么?近日在部分平台中Tp和vers的词也是挺火的,大家想要知道blued的Tp和vers是有什么特殊含义?下面来看下这个网络词语含义解析。vers有三个意思,分别是朝向、接近、临近;ottom有底部、屁股的意思,结合起来从字面无法合理翻译,但是从耽美的角度上来说,top是攻,btm(bottom)是受,所以vers是可攻可受的意思。以上就是关于blued的Tp和vers是什么介绍,大家看完应该对这个梗有所了解吧,其实Tp就是攻的意思,而vers是可攻可受。2023-07-12 02:18:281
宁煤有收押金的吗
没有。根据查询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官网可知,该公司是神华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以煤炭开采和煤化工为主,不要提前交付保证金、材料费等额外费用等押金。神华宁煤集团公司共有二级生产经营单位46个,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势骨干企业。2023-07-12 02:18:271
哪些动漫情侣举办婚礼会令二次元陷入疯狂?
我认为下面这些动漫情侣举办婚礼会令二次元陷入疯狂。这种为情侣设置的场景在动漫中很常见。几乎每部动画片都有很多情侣。即使没有网民,他们也会强迫其中两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配对。不幸的是,无论是正式配对的情侣还是网民自己配对的动漫情侣都不会结婚。一方面,动画中角色的年龄设置太小,另一方面,这种动画是长期的。当然,这么早结婚是不可能的。《刀剑神域》系列相关,桐谷和人与结城明日奈。乍一看,这两个人的名字有点奇怪,但如果你提到桐人与亚丝娜的名字,我相信你会非常熟悉他们。这对卡通夫妇的命运可以说是曲折的。每次他们只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危及生命的事件发生。不管怎样,要么是桐人事故,要么是亚斯纳事故。如果你想看到两个人结婚,你必须等待。我猜根据目前动画情节的发展,这两个人结婚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然而,如果这两个人真的举行婚礼,光是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就足以引起巨大的轰动。《笨蛋、测验、召唤兽》木下秀吉与吉井明久。虽然这对夫妇不是官配,但观众对此有最高的发言权。毕竟,秀吉在二次元领域非常有名。他创作了无数动画梗。虽然这部动画已经开始十年了,但只要你提到秀吉这个名字,几乎每个人都知道。 说实话,如果秀吉在动漫中结婚,不管对方是男孩还是女孩,对所有的二次元宅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知道秀吉的角色已经是很多人心中的信仰。他的存在不仅是次要人物,也是许多人的精神支柱。《名侦探柯南》工藤新一与毛利兰。新一和毛利兰被认为是动画史上最长的夫妇。20多年后,我们的新一还没有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可以说,他们想看到两个人结婚就像登天一样。尤其是在作者宣布了柯南动画的正确时间表后,他们的结婚日期就更加遥远了。许多粉丝担心他们不能等到这对夫妇结婚。毕竟,柯南已经更新到了1000多集,但在剧情中似乎看不到尽头。所以我觉得这些动漫情侣举办婚礼会令二次元陷入疯狂。2023-07-12 02:18:265
速度与激情7的保罗是怎么去世的
2013年11月30日下午3点,《速度与激情》系列男主角保罗·沃克在洛杉矶一起车祸中身亡,年仅40岁。事故车辆为红色2005年保时捷卡雷拉GT跑车,超速已确认为导致事故的一个因素。保罗所属的公司环球发布正式声明称全体人都很心碎。2023-07-12 02:18:222
blued上认证的人都是些什么人?
blued是一款同志软件,所以认证的应该是同志,或者同志支持者。2023-07-12 02:18:211
兔死狗烹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兔死狐悲 兔死狗烹 兔起鹘落 兔起凫举 兔丝燕麦 兔走乌飞 兔葵燕麦 兔角牛翼 兔角龟毛 兔死凫举 兔起乌沉 兔死犬饥 兔头麞脑 兔缺乌沉 兔缺乌沈 兔走鹘落 守株待兔 势若脱兔 犬兔俱毙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 狡兔死,良狗烹 狡兔三窟 见兔顾犬 狐兔之悲 东兔西乌 待兔守株 得兔忘蹄 东门逐兔 东兔西乌 动如脱兔 龟毛兔角 狐死兔泣 狐兔之悲 获兔烹狗 见兔顾犬 惊猿脱兔 狼奔兔脱 目兔顾犬 犬兔俱毙 势若脱兔 守如处女,出如脱兔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守株待兔 兔角龟毛 兔角牛翼 兔葵燕麦 兔起凫举 兔起鹘落 兔起乌沉 兔缺乌沉 兔死凫举 动如脱兔龟毛兔角狐死兔泣狐兔之悲获兔烹狗见兔放鹰见兔顾犬狡兔三窟狡兔三穴狡兔死,狡兔死,金乌西坠惊猿脱兔静如处女静若处子狼奔兔脱鸟尽弓藏全狮搏兔犬兔俱毙狮象搏兔狮子搏兔狮子搏兔势若脱兔守如处女守株待兔兔角龟毛兔角牛翼兔尽狗烹兔葵燕麦兔起凫举兔起鹘落兔起乌沉兔缺乌沉兔丝燕麦兔死狗烹兔死狐悲兔死狐悲兔死犬饥兔头獐脑兔子不吃兔走鹘落兔走乌飞乌踆兔走乌飞兔走燕麦兔葵玉兔银蟾逐兔先得坠兔收光白兔赤乌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兔死犬饥 兔丝燕麦 兔头麞脑 兔走鹘落 兔走乌飞 乌踆兔走 乌飞兔走 一雕双兔2023-07-12 02: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