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单用户beamforming除了GOB和EBB还有什么线性算法

2023-07-12 21:53:02
TAG: 算法 eam
共1条回复
安徽路人假

是flash分区表,也在mtdpart.c同一函数中,第430行:

printk (KERN_NOTICE "0x%08x-0x%08x : "%s" ", slave->offset, slave->offset + slave->mtd.size, slave->mtd.name);

MTD体系结构:

在linux中提供了MTD(Memory Technology Device,内存技术设备)系统来建立Flash针对linux的统一、抽象的接口

引入MTD后,linux系统中的Flash设备驱动及接口可分为4层:

设备节点

MTD设备层

MTD原始设备层

硬件驱动层

相关推荐

beamforming是什么意思

波束形成;波束成型(beamform的现在分词)波束赋形波束形成波束成型短语coordinated beamforming 协同波束赋形Broadband beamforming 宽带波束形成 ; 宽带波束形成Opportunistic beamforming 机会波束成形 ; 机会波束形成
2023-07-12 03:42:231

什么是波束成形?

波束成形算法(Beamforming Algorithm)是一种信号处理技术,用于在多个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特定方向上的信号成分,并增强或抑制该方向上的信号能量。波束成形算法常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声纳等领域。波束成形算法基于传感器阵列的原理,通过调整各个传感器的权重和相位来实现目标信号的强化和干扰信号的抑制。具体而言,该算法根据接收到的信号的时延和相位差信息,将信号从不同传感器的输出进行合成,并利用干涉原理使得目标方向上的信号幅度最大化,而其他方向上的信号被削弱。波束成形算法可以应用于单脉冲雷达中,在雷达探测中实现目标的定位和跟踪;也可以用于无线通信中,提高无线信号的接收质量和增加信号覆盖范围。此外,它还可以应用于声纳系统、天线阵列、医学影像等领域。常用的波束成形算法包括:1. 最大信噪比(Maximum Signal-to-Noise Ratio, MSNR)波束成形算法:通过最大化目标信号与背景噪声的比值来提高信号质量。2. 最小方差(Minimum Variance, MV)波束成形算法:通过最小化输出信号的方差来提高信号质量。3. 空间谱估计(Spatial Spectrum Estimation)波束成形算法:基于传感器阵列的空间谱信息,实现对信号方向的估计和分离。综上所述,波束成形算法是一种通过合成多个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并调整权重和相位的技术,用于提取特定方向上的信号成分。它在多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提高信号质量和增强特定方向上的信号能量。
2023-07-12 03:42:322

路由器的Explicit Beamforming到底开不开

Beamforming 技术应该只对同样开启的设备有效,当然开了更好。操作方法如下:1、首先连接好路由器之后,就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图片中的这个路由器设置网址,然后再按回车键进入。2、按完回车键以后就会出现这样的红色界面,输入路由器登陆密码,再点击下小箭头就可以了。3、进入路由器设置界面之后,点击左边的“无线设置”,操作如图所示。4、接着,在页面的右边就会切换到相应的无线设置选项,如图所示,在其中输入名字和密码,wifi就设置好了。5、设置完名字和密码之后,点击上面的“无线状态”,使它处于开启状态,接着再点击下边的保存按钮,就可以了。
2023-07-12 03:42:411

腾达路由器beamforming要开启吗

Beamforming技术应该只对同样开启的设备有效当然开了更好。如果它是一个路由器模式,设置宽带账号和密码到路由器,路由器完成拨号连接,然后如果路由器不掉电,即使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将计算时间,因为路由器是拨号到网络的连接;如果设置了桥接模式。
2023-07-12 03:43:181

如何理解4G通信网络中TDD LTE中采用的Beamforming技术?

  你好,在我们的4G通信网络中Beamforming即波束赋形,一种应用于小间距天线阵列的多天线传输技术,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强相关性,利用波的干涉原理产生强方向性的辐射方向图,使得辐射方向图的主瓣自适应地指向用户来波方向,从而提高信噪比,提高系统容量或者覆盖范围。当天线以多个高增益窄波束动态地跟踪多个期望用户,在接收模式下,来波方向之外的信号被抑制,发射模式下,能使期望用户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同时使窄波束照射范围以外的非期望用户受到的干扰最小。  FDD系统上下行分开,信道没有互易性,因此很难利用上行信道估计下行信道信息,要实现beamforming难度较大,因此,Beamforming主要在TDD LTE中应用。  
2023-07-12 03:43:271

什么是MU-MIMO,什么是beamforming

MU-MIMO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Beamforming即波束成形,是通用信号处理技术,用于控制传播的方向和射频信号的接收
2023-07-12 03:43:361

webrtc beamforming 采用的什么算法

BEAM3——二维弹性梁单元 单元描述: BEAM3 是一个轴向拉压和弯曲单元,每个节点有 3 个自由度:沿节点坐标系 x、y 方向的平动和绕 z 轴的转动。单元的详细特性请参考理论手册。其它的二维梁单元是塑性梁单元(BEAM23)和变截面非对称梁单元(BEAM54)。
2023-07-12 03:43:441

当天线波束扫过目标时收到的回波信号,振幅是按照天线波束形状调制的?

收到的回波信号的振幅并不是按照天线波束形状调制的。实际上,回波信号的振幅取决于多个因素,如发射功率、回波衰减、接收系统增益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回波信号的强度。波束只是控制了接收信号的方向性,即在某个方向上接收到的信号比其他方向更强。天线波束扫过目标时,可以选择将接收范围限制在波束内,同时将信噪比最大化。这个过程被称作波束赋形(beamforming)。通过波束赋形,天线可以更有效地接收目标的回波信号,提高接收的信噪比,从而提高目标检测和信号识别的性能。需要注意的是,波束赋形并不涉及对回波信号振幅的调制。具体来说,对于一定的回波信号,波束赋形只是通过控制接收方向和增益来提高回波信号的强度,而不会改变信号的振幅或频率等特征。您的采纳和点赞以及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祝您好运!谢谢!
2023-07-12 03:43:512

华硕路由器RT-AC68U 中的802.11ac Beamforming是什么功能

说白了,就是信号的定向发射,根据设备的位置,定向。  该协议规定Beamformer(波速成形发送端)通过发送NDPA(空数据包通告)来初始化波速成形序列。在NDPA中,Beamformer 在NDPA中为每个Beamformee(波速成形接收端)添加了STA信息字段,同时在该STA信息字段设置了相应STA的AID信息,这是为了让每个Beamformee能够准备接受压缩的VHT波束成形帧。NDPA帧至少包含一个STA信息字段。VHT-NDP报文会紧跟着NDPA发送,中间仅仅间隔一个SIFS。NDPA后除了是SIFS+VHT-NDP帧,不能是其它帧
2023-07-12 03:43:591

博通系的路由器,Beamform到底要不要开启

建议不要开,这个是对于较远的设备有用,但是家里面积本身就不大,各种智能家电信号数量又多,开了会起到反效果
2023-07-12 03:44:192

beamforming这个东东真的有用吗

beamforming据说是提高信号质量和稳定性的,但是好像ac66u的信号普遍反映比r6300v2要好。太高端的没用过,但看坛子里好像也有好多人说ac87u的无线信号比较一般。
2023-07-12 03:44:341

LTE TM9是哪种传输模式?

TM9是3GPP从R10开始引入的新的传输模式,它通过引入用户级的导频设计,将信道测量和数据解调导频分开,以闭环反馈的方式高效、精准实现多天线动态Beamforming,实现了单用户多流传输(SU-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成倍提升LTE用户体验和小区容量。对于单个用户,即使不能通过用户配对获得MU-MIMO增益,用户也能通过SU-MIMO获得显著体验增益。TM9使能的用户级动态Beamforming机制使波束信号最强点始终对准用户,加上TM9多端口带来的更高复用增益,单用户平均体验比非TM9终端提升25%以上。扩展资料:首先TM9模式单用户传输能力支持到4流以上,而以往基于TM7/8的Beamforming最多只支持2流,TM9单用户峰值体验比TM8高出近一倍,是TM7用户峰值的4倍;其次在CA组网下,原来基于TM7/8模式只能实现主载波的Beamforming,辅载波由于没有上行测量无法实现Beamforming,引入TM9后,终端可以反馈辅载波下行信道测量结果,实现辅载波Beamforming,使能辅载波多用户配对,进一步提升CA用户的体验和CA小区的容量。参考资料来源:华为-TM9给5G时代LTE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2023-07-12 03:44:581

LTE中都有哪些TM模式

1. TM1, 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属于开环。2. 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3. TM3,大延迟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4. TM4,闭环空间复用: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5. 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6. 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属于开环,是单独的MIMO流。7.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8. 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9. 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10. TM10,传输模式10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传输模式,主要是为了用来支持多小区协作通信技术,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通讯质量,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2023-07-12 03:45:143

关于NR MIMO的认识(DL Part)

NR的DL和UL的MIMO设计,其实是一脉相承,只是方向发生了变化。协议基本的思路都是借鉴LTE中TM9/TM10,以及后面支持classA和classB的CSI-RS 机制来进行设计的。 (1)对于PDSCH本身的传输,没有什么花样,就是对Data部分和DMRS部分做同样的precoding,进行相同weight的beamforming,这样对于接收端UE而言,是透明的,直接基于DMRS进行等效信道的估计,对data进行均衡及后续的解调解码操作。 (2)对于如何得到precoding/beamforming weight 则分为几种: - 首先gNB发送Non-BF CSI, 这里每个CSI-RS port 对应一个antenna port,通常可以和一个TxRU(射频通道)对应。 - UE接收不同CSI-RS port上的信号,进行信道估计,从而可以获得信道相关矩阵(CRI-RS port Number * CSI-RS port Number),从而估计出对应的PMI/RI/CQI 反馈给gNB。 - gNB可以根据收到的PMI/RI/CQI来确定 precoding矩阵(CSI-RS port Number * Layer Number)该矩阵和PMI协议均有规定(214里,以后再详细分析),RI可以用来确定layer数目,CQI 可以用于LA。 这个一定是基于协议的。 - 基本的DL codebook的设计是基于W1W2的结构,支持3D MIMO,最大支持32 ports 其中W1 - Long term,对于每个极化方向而言,其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上的传输角度方向 W2 - short term,代表极化方向间的co-phasing,即极化之间的相干合并效果 - 首先gNB 发送BF CSI-RS,这里每个CSI-RS resource对应了一个Beamforming的方向, 同时这个CSI-RS resource里可以分配若干的CSI-RS ports (1/2/4/8)。 (1)Beam management / Analog Beamforming - gNB 以不同的beamforming 方向在不同的CSI-RS resource上进行发送,UE测量不同的CSI-RS resource上的信号强度,上报最强RSRP对应的CRI给gNB,这样gNB就可以获得最佳的beam方向进行数据发送。 - 需要注意的是analog beamforming的特点是在同一时刻只能指向一个beam方向,所以CSI-RS resource的分配应该是进行时分的。这样可以实现不同的beam指向。同样对数据传输也有这样的要求,同一时刻所有频域资源指向一个beam方向。即同一个时域上的模拟域的BF weight (2)Digital BF / Hybrid BF UE可以对不同的CSI-RS resource上的 CSI-RS ports进行测量,选择其中一个CSI-RS resource,确定其上报的CRI来指示该资源,以及在这个CRI上测量的PMI/RI/CQI,这样gNB通过UE上报的CRI可以确定其analog的beam weight,同时确定出在这个beam方向可以使用的layer数目和precoding矩阵。 这种概念应该即可以用于hybrid BF,也可以用于digital BF(比如使用协议规定的PMI矩阵,完成layer到CSI-RS port的转换,再完成CSI-RS port到TxRU的数目的转换,这后一级的矩阵是协议透明的,可以一一mapping)。 即用不同的CSI-RS resource指向不同的beam方向,每个beam方向(协议透明),可以支持多layer的传输(基于协议规定的PMI) summary: 这种方法应用的场景可以非常灵活 - 可以用于已知beam方向后,在该beam方向上,UE进行RI/PMI的估计和上报 * 其中已知的beam方向可以基于gNB根据 non-BF CSI-RS/beam management procedure/ channel reciprocity 获得的。 - 可以用于基于信道互易性得到的precoding矩阵或者BF weight后,对CSI-RS ports进行precoding,UE进行RI/CQI的测量上报,体现其实际受到的干扰情况 -可以用于beam management,比如beam的sweeping 和 refinement的操作:如果发端在不同CSIRS资源上发送相同的beam,那么UE可做rx beam的选择,如果发端发不同的beam,则可以通过ue上报cri,得到gnb的发送beam信息DL MIMO基于上行发送的SRS进行信道估计,获得上行信道信息,利用互易性(TDD)作为DL信息进行beam weight或者precoder的计算。 - UE 发送 Non-BF 的SRS - gNB 进行SRS测量,获得UL信道估计值,等效成DL信道估计 - 基于DL信道估计值,计算对应的 beamforming weight 和 RI 信息。 该方法的缺点是只能获得信道信息,无法获得UE的干扰信息,所以还需要结合feedback的方法通过UE上报的干扰测量,获得真实的SINR进行LA。或者通过UE上报的CQI进行LA。 另一种做法是gNB可以使用选择出来的precoder对CSI-RS ports进行precoding,通过这种方式,让UE基于选择出来的precoder进行RI/CQI的估计,然后进行反馈,这样gNB可以得到UE真实的RI和CQI 信息(考虑了干扰的)
2023-07-12 03:45:211

mimo系统和大规模mimo的区别

大规模MIMO是 T. L. Marzetta在2010年发表的文献中提出的,他在文章中指出:“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antennas at the base station, we can average out the effects of fading, thermal noise and intra-cell interference.”意思是通过增加基站端的天线,可以平均掉衰落、噪声、小区内干扰等,在分析方法上体现为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这样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大规模MIMO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不需要再采用复杂的非线性设计来避免上述提到的干扰,而只需要简单的线性设计即可实现较好的系统性能。比如在预编码方法研究方面(预编码/波束成形在Martin JIANG的回答中有详细的介绍):传统的MIMO系统中一般研究非线性预编码方案,比如DPC(dirty-paper coding,脏纸),而大规模MIMO中一般采用线性预编码,比如MRT(最大比发送)、ZF(迫零)、MMSE(最小均方误差)。DPC这类算法的复杂度较高,随着基站天线数量的增加,若采用非线性预编码会导致基站的计算复杂度激增,显然DPC这类方法不再适用于大规模MIMO。此外,Lund University做了一些实际的测量(见文献“Linear pre-coding performance in measured very-large MIMO channels”),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采用低复杂度的线性预编码即可实现DPC预编码的98%的性能。由此可见,天线数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信号处理方法的不同。相对比MIMO,大规模MIMO中新的问题和挑战,就是大规模MIMO与传统MIMO的不同,具体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信道测量和建模。2、导频设计以及降低导频污染研究。3、FDD模式下,下行信道估计、信号反馈、两阶段预编码等研究。4、降低硬件开销的混合预编码结构和方法研究。5、低精度硬件和非完美硬件下的信号处理研究。6、其他利用空间自由度、统计信道状态信息、波束选择、天线选择等系列研究等。
2023-07-12 03:45:283

TM1,TM2,TM3等分别是什么?求详解天线模式

  4G(192)TD LTE(3) 1. TM1, 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 2. 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 3. TM3,开环空间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 4. TM4,闭环空间分集: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 5. 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 6. 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 7.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 8. 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 9. 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2023-07-12 03:45:451

关于Antenna Port的理解

经常有朋友问,什么是“Antenna Port”,怎么理解这个概念?是物理天线么?是DMRS Port么?究竟该怎么理解呢?下面介绍一下这个概念。 在3GPP协议里面,"Antenna Port"的定义如下: “An antenna port is defined such that the channel over which a symbol on the antenna port is conveyed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channel over which another symbol on the same antenna port is conveyed. There is one resource grid per antenna port.” "There is one resource grid per antenna port.The set of antenna ports supported depends on the reference signal configuration in the cell" 其实这个是个逻辑概念,它具体的含义是对应了其关联的Reference Signal.而且一个antenna port占用一个资源格。 从LTE的MIMO的演进来看,随着其关联的Reference Signal的变化,它对应的指代也有所变化: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来,LTE的MIMO的演变过程: (1)对于常见的传输模式TM3/TM4,其Antenna Port关联的是CRS,这里的Precoding Matrix定义的是Layer 到 Antenna Port(即CRS Port)之间的转换。仅Data 进行Precoding的处理,而CRS Port并不进行Precoding处理,它们与Precoding之后的Data在频域上进行组合。如果实际的物理天线,或者TxU 有多个,可以在设计Antenna Port到物理天线转换(TxRu)的矩阵。 (2)因Beamforming的引入,到了TM7/TM8,引入了UE Specific RS, 其Antenna Port关联的是UE Specific RS,这里协议没有规定特定的Precoding Matrix,是由基站可以基于TDD的互易性来自行设计Beamforming Weight(也可以称Precoding matrix),Layer 数目等于UE Specific DMRS Port数目,Layer mapping 到 precoding 模块,数据是透传,再跟UE Specific的DMRS 进行组合后,再进行beamforming,这里的beamforming实际上是完成的 从Antenna Port(UE-Specific DMRS)到物理天线(TxRu)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通过乘以 TxRu数目*Antenna Port 数目 的矩阵实现。这里的Antenna Port数目就是DMRS port数目。 从下图可以看出来,Data和UE-specific DMRS 都进行了beamforming (3)到了TM9以后,将原来由CRS完成的两个功能拆分开来: - UE-Specific DMRS 完成数据解调功能: 对应Antenna Port 7~14 - CSI-RS 完成信道测量功能:对应Antenna Port 15~22 (rel14 扩展到最多32 Port,15~46) 从上面更清楚的看到Antenna Port是与其关联的RS 符号相关联的。所以不要脱离关联的RS符号谈Antenna Port。 而UE上报的PMI对应指示的Precoding Matrix 其对应的antenna port是指CSI-RS ports. 其UE-Specific DMRS Port则跟Layer数目一一对应。 所以TM9 数据处理过程与TM8类似,layer到UE-Specific DMRS port是一一映射,并且同时进行beamforming,或者说这里的precoding是在layer(UE-Specific DMRS port)到Antenna Port之间的转换,这里的Antenna Port对应的是DL 发送的CSI-RS Port。如果CSI-RS Port跟TxRU 数目一致的话,那么这里的Antenna Port就对应于一个射频通道。 TM9 with PMI/RI report的工作机制如下: 发送None-BF 的CSI-RS信号给UE,UE 对CSI-RS port进行测量,遍历不同layer对应的Precoding matrix (维度为CSI-RS port number * layer number),选出对应的PMI/RI进行上报,eNB根据UE上报的PMI确定其layer 到 Antenna Port 转换的precoding matrix NR的mimo是从LTE的TM9/TM10演进的,NR完全抛弃了CRS信号,直接借用LTE后续演进的TM9/TM10, 分别定义UE-Specific DMRS和CSI-RS 对应完成不同的功能。同时也支持None-BF CSI-RS 和 BFed CSI-RS信号。
2023-07-12 03:46:091

embb场景可以细化为哪两种场景

可以将"embb"场景细化为以下两种场景:1、Enhanced-beamforming场景: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用于提高信号质量和容量。在该场景中,多个天线被安装在一个发射器或接收器上,以便同时传输多个用户的数据。通过使用波束成形技术,可以控制每个用户的信号方向,从而减少干扰并提高信号质量。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2、EmbeddedBroadcasting场景:这是一种广播技术,用于在嵌入式设备(如汽车、智能手表等)中播放音频和视频内容。在这种场景中,设备通常具有内置的扬声器和麦克风,并且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连接到互联网。由于这些设备通常需要在嘈杂的环境中运行,因此需要特殊的音频处理技术来提高音质和降噪效果。
2023-07-12 03:46:161

软频率复用的软频率复用技术

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是传统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传统频率复用技术不同的是,在软频率复用技术当中,一个频率在一个小区当中不再定义为用或者不用,而是用发射功率门限的方式定义该频率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系统的等效频率复用因子可以在1到N之间平滑过渡。软频率复用的主要原则是:1. 可用频带分成N个部分,对于每个小区,一部分作为主载波,其他作为副载波。主载波的功率门限高于副载波;2. 相邻小区的主载波不重叠;3. 主载波可用于整个小区,副载波只用于小区内部4. 通过调整副载波与主载波的功率门限的比值,可以适应负载在小区内部和小区边缘的分布。可以看到,在软频率复用方案里面,一个频率不再是被定义为用或者不用,而是用功率门限的形势规定了其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复用因子可以在1~3之间平滑过渡,这就是其得名的由来。与FFR相比,软频率复用没有机械地将频谱割裂成两个部分,而是用功率模版规定了其使用程度,因此无论在小区边缘还是在小区内部,都可以获得更大的带宽和频谱效率。软频率复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通过调整副载波与主载波的功率门限的比值,可以适应负载在小区内部和小区边缘的分布,这也是一个崭新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软频率复用是Beyond 3G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在3GPP LTE, Wimax系统当中得到广泛应用。软频率复用技术于2005年由华为公司提出[1],Wimax论坛2006年发表的技术白皮书[2]当中描述的“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与软频率复用类似。 软频率复用由杨学志博士于2004年代表华为公司向3GPP 提交了一篇题目为 “Soft frequency reuse scheme for UTRAN LTE”的提案(R1-050507,3GPP RAN1 41#,May,2005)的提案中首次提出,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很多研究论文,如今已经成为后3G、4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一下是杨学志博士的自我介绍: 我于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度过了十年求学生涯,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图像压缩方向。2000年进入华为公司,开始了我在通信领域的职业生涯,一晃就是十二年。2002年,在TD-SCDMA领域,我提出了一种新的频域联合检测算法,是业界效率最高的。这个成果发表在了 ”A Frequency Domain Multi-User Detector for TD-CDMA Systems“, IEEE Trans. Commu., Vol 59, No. 9, pp.2424 - 2433, Sep. 2011;2003年,提出了随机波束赋形(random beam-forming)技术,高效地解决了智能天线广播信道的赋形问题。这个成果发表在 ”A Random Beamforming Technique for Omni-directional Coverage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IEEE Trans. Vehi. Tech., No.99 Dec. 2012;2004-2005年,提出了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技术, “Soft frequency reuse scheme for UTRAN LTE, Huawei, R1-050507, 3GPP RAN1 41, May, 2005,解决了长期困扰业界的OFDM的频率复用问题,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成为LTE小区间干扰协调(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这一领域的事实标准;2005年,提出Proposal for the reduced set of DL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R1-050824, 3GPP RAN 1 42, Aug., 2005,统一LTE多种带宽的采样率,并用一个IFFT承载多个载波,提高了LTE产业的规模效应,简化了基站和终端的产品架构,降低了产业成本。 RP/FFR 1983年就提出来了,为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所熟悉,并且在GSM系统当中得到了应用。而OFDM技术也并不是一个新技术,它的提出大概是在20世纪60年代,并且已经在HDSL 、ADSL 、VDSL 、DAB 和DVB ,无线局域网IEEE802.11a 和HIPERLAN2 ,以及无线城域网IEEE802.16等多个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OFDM的频率复用问题已经被广泛研究,2004年我看到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B3G技术趋势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这一问题,这一问题当时并没有被普遍认可的解决方案。直到软频率复用的概念提出以后,这一问题才算得到了解决。这篇提案有两个重要的贡献:1.首次将频率复用技术从直觉的,实验的,经验的层面,提升到严格的理论层面,并且得出了不同于以往直觉的结论。运营商在部署一个无线通信网络的时候,频率规划方案是其首先需要确定的。以前一般的方法是,根据链路能力确定一个C/I指标要求,然后根据这个指标要求确定频率复用方案。这种方法在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初中级阶段是有效的,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方法就不再有效。在GSM链路当中,受当时技术能力的限制,采用了GMSK,TDMA, 卷积码,时域抽头均衡等技术,要求的C/I比较高。在OFDM, SC-FDMA,Turbo code, QAM, FDE等技术发展情况下,无线通信越来越接近香农所预言的容量极限,这个技术趋势导致了无线通信网络的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特征,就是小区内部的干扰被大部分消除了,而影响系统容量的主要因素是小区间的干扰。R1-050507从信息论的高度上论述了这个问题,并且指出在典型的场景下,小区边缘的最佳复用因子为3,这个结论超出了多数人的直觉想象。而其论证过程又是极其清晰简单,一般的研究人员非常容易就可以复现并理解该结果,因此具有了强大的说服力,这也是建立于该结论之上的软频率复用技术很快就能得到公认的原因之一。2.基于严格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得出了创新的软频率复用的解决方案。SFR与RP/FFR从模糊的文字描述听起来很象(比如说小区内部复用因子为1,小区边缘复用因子为3),但是在严格的科学语言上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导致在性能上SFR比RP/FFR的频谱效率高很多,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RP/FFR只把一部分频谱分配给小区边缘,典型的比如说50%或者更少一些,那么每小区分配的频谱只有1/6或者更少,而SFR在小区边缘的可获得带宽要超出RP/FFR一倍。与同频复用相比,SFR小区边缘的容量极限要提高80%,这是因为信噪比提升所获得的增益要大于带宽损失。那么获得这种提升的代价是什么呢?在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一些相应的测量和信令支持,可以说几乎没有代价,而且节省了功率。有人说SFR与同频复用相比小区的总容量下降了,以这个为代价获得小区边缘速率的提高,这是对SFR的误解。同频复用是SFR的一个特例,它是包含在SFR当中的,当然不会有这种损失。SFR提供了另外一个自由度,就是副载波与主载波的功率门限比,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业务的分布,并提供调度上的公平性,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好地用户感受。
2023-07-12 03:46:231

mimo有哪些技术分类

MIMO技术分类空分复用(spaTIal mulTIplexing)工作在MIMO天线配置下,能够在不增加带宽的条件下,相比SISO系统成倍地提升信息传输速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在发射端,高速率的数据流被分割为多个较低速率的子数据流,不同的子数据流在不同的发射天线上在相同频段上发射出去。如果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天线阵列之间构成的空域子信道足够不同,即能够在时域和频域之外额外提供空域的维度,使得在不同发射天线上传送的信号之间能够相互区别,因此接收机能够区分出这些并行的子数据流,而不需付出额外的频率或者时间资源。空间复用技术在高信噪比条件下能够极大提高信道容量,并且能够在开环,即发射端无法获得信道信息的条件下使用。Foschini等人提出的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BLAST)是典型的空间复用技术。 空间分集(spatial diversity):利用发射或接收端的多根天线所提供的多重传输途径发送相同的资料,以增强资料的传输品质。 波束成型(beamforming):借由多根天线产生一个具有指向性的波束,将能量集中在欲传输的方向,增加信号品质,并减少与其他用户间的干扰。 预编码(precoding):预编码主要是通过改造信道的特性来实现性能的提升。 以上 MIMO 相关技术并非相斥,而是可以相互配合应用的,如一个 MIMO 系统即可以包含空分复用和分集的技术。
2023-07-12 03:46:361

LTE中MIMO的8种模式有何区别与适用场景

tm1:1x1的天线配置,只能tm1,一般用于室内或者天线条件有限场景tm2:小区边缘tm3和tm4:信号好的区域tm5和tm6没有实现tm7:小区边缘的TDD站点tm8:双通道beamforming,适用于cell中心tm9:提升性能超越cw2
2023-07-12 03:46:523

lte网络中用什么表示信号质量

你好,4G通信网络中TDD LTE 和FDD LTE上行参考信号包括两类:    DM RS(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解调参考信号,它随着PUSCH或PUCCH一起传输,能够实时的反馈上行信道质量   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探测参考信号,不与PUSCH或PUCCH一起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FDD模式中,SRS仅在普通数据子帧上传输,在TDD中为了提高频谱效率,SRS既可以在普通子帧上传输,也可以在特殊子帧UpPTS上传输。   至于下行参考信号也有两类:   CRS(cell-specific RS) 用作小区级下行信道测量,TDD与FDD共有   DRS(UE-specific RS), TDD LTE独有的参考信号,仅用于估计Beamforming的信道特性,以对Beamforming加权数据信道进行解调   
2023-07-12 03:46:591

多波束关键技术——波束形成原理

余平 刘方兰 肖波第一作者简介:余平,男,高级工程师,1993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仪器系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现主要从事多波束技术应用与海洋地质调查技术管理工作。(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广州 510760)摘要 换能器阵元的不同排列组合决定其指向性,波束形成是多波束测量的关键技术。文中通过数学计算总结了不同换能器阵进行波束形成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利用二维DFT进行频域波束形成的一般方法。最后结合现役多波束测深系统,简单解释说明不同系统所采用的波束形成技术。关键词 多波束 阵元 指向性 波束形成 测深1 前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为满足近海航道、大洋调查和国家经济专署区及大陆架勘测的需要,陆续从欧美等国家引进了大量的多波束测深系统(见表1),这些多波束测深系统涵盖了深水、中深水和浅水等不同海域,我国多波束技术应用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进入21世纪后,随着旧多波束测深系统的老化以及多波束新技术的推出,多波束测深系统的更新换代已经展开,高精度、高覆盖、高波束数的多波束系统在一些专项中开始应用。在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实际使用中,从事多波束测量的技术人员针对不同多波束测深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出版了多波束技术专著,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在这些应用型的研究成果中,关于多波束测深系统工作原理的关键技术——波束形成技术,要么是一个简单的比喻,要么是笼统大概的说明。本文试图在总结不同形式的波束形成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阐述不同系统波束形成的模式,从而进一步理解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工作原理。2 波束形成原理所谓波束形成是指将一定几何形状(直线、圆柱、弧形等)排列的多元基阵各阵元输出经过处理(例如加权、时延、求和等)形成空间指向性的方法(田坦等,2000)。波束形成也是将一个多元阵经适当处理使其对某些空间方向的声波具有所需响应的方法。波束形成的方法有很多,特别是在实际应用中,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时域、频域下的波束形成方法相互贯穿。表1 我国目前已安装并使用的多波束测深系统(2004年前)Table1 Multibeam sound system has been installed and used in China(Before 2004)2.1 波束形成一般原理波束形成技术来自于基阵具有方向性的原理(蒋楠祥,2000)。设一个由N个无方向性阵元组成的接收换能器阵(如图1)。各阵元位于空间点(xn,yn,zn)处,将所有阵元的信号相加得到输出,就形成了基阵的自然指向性。此时,若有一远场平面波入射到这一基阵上,它的输出幅度将随平面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当信号源在不同方向时,由于各阵接收信号与基准信号的相位差不同,因而形成的和输出的幅度不同,即阵的响应不同。如果上述阵是一N元线阵,阵元间距为d,各阵元接收灵敏度相同,平面波入射方向为θ(如图2)。各阵元输出信号为:F0(t)=Acos(ωt)(1)南海地质研究.2005……图2 线阵几何形状Fig.2 Geometry shape of line array transducer南海地质研究.2005其中A为信号幅度;ω为信号角频率;φ为相邻阵元接收信号间的相位差,Re为取实部,有:南海地质研究.2005所以,阵的输出为:南海地质研究.2005因为:南海地质研究.2005则:南海地质研究.2005所以:南海地质研究.2005上式两边同时除以NA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南海地质研究.2005R(θ)表明,一个多元阵输出幅度大小随信号入射角而变化。一般而言,对于一个任意的阵形,无论声波从哪一个方向入射,均不可能形成同相相加或得到最大输出,只有直线阵或空间平面阵才会在阵的法线方向形成同相相加,得到最大输出。然而,任意阵形的阵经过适当的处理,可在预定方向形成同相相加,得到最大输出,这就是波束形成的一般原理。2.2 直线阵相移波束形成在前面讨论的基础上,直线阵相移波束形成的根本目的是:在相邻阵元之间插入相移β,则直线阵的求和输出为:南海地质研究.2005归一化阵输出幅度变为:南海地质研究.2005所以主波束方向满足:φ-β=0即:南海地质研究.2005所以:南海地质研究.2005或:南海地质研究.2005上式表明:在阵元间插入不同的相移β,可以控制主波束位于不同的方向,这种在阵元之间插入相移使主波束方向控制于不同方位的方法称为相移波束形成。在窄带(主动声呐)应用中,一般常用相移波束形成方法。2.3 直线阵时延波束形成在直线阵相移波束形成的讨论中,有:南海地质研究.2005因为:β=2πfτ所以:南海地质研究.2005上式表明:在阵元间插入不同的时延τ,可以控制主波束位于不同的方向,这种在阵元之间插入时延使主波束方向控制于不同方位的方法称为时延波束形成。在宽带(被动声呐)应用中,一般常用时延波束形成方法。2.4 圆阵波束形成圆形阵的阵元一般均匀分布在圆周上。由于圆阵是几何上关于原点对称的,因而没有方向性。无自然的指向性波束,必须对阵元信号进行延迟或相移才能形成方向性,即使其补偿成一个等效的线阵。简单的实现方法是电子开关波束形成方法,这种方法利用电子开关进行控制,将一组延迟线接入不同阵元,以形成不同方位的波束。以16元圆阵为例说明。假定只用圆弧上的七个阵元形成波束(如图3),如果目标信号从正前方来,为了形成同相相加,必须将各阵元信号延迟补偿到图中所示的直线(蓝色)上。设两相邻阵元所在圆弧的圆心角为α0,则各阵元所需的相应延迟为:南海地质研究.2005τ1=τ7=0(15)南海地质研究.20052.5 弧形阵波束形成弧形阵的波束形成是圆阵波束形成的一种特殊情况,分布在弧形阵上阵元最终必须投影到一个等效的线阵中。如以时延来完成指向性的控制,各阵元的时延算法与“圆阵波束形成”的例子相同。2.6 频域波束形成从前面讨论中可知,一个波束形成器可对空间某方位的信号有响应,而抑制其它方位的信号,因此,波束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空间滤波过程。根据线性系统理论,波束形成也是一种卷积运算,因而可用频域的乘积实现。所以波束也可以在频域内形成,这就是频域波束形成。频域波束形成常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可以用数字信号处理中的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加以实现,因此频域波束形成比时间域波束形成运算量要小(曹洪泽等,2002)。设均匀间隔直线阵有N个阵元,间距为d。对阵元i的输出信号xi(t)进行采样,取L点作DFT运算,即:南海地质研究.2005其中i为阵元号,k为谱线号,l为时间序号。因此Xi(k)表示第i号阵元接收的时间序列的谱。其次,对同一序号k的谱线作空间傅里叶变换,将Xi(k)重排为Xk(i),进行下列运算:南海地质研究.2005其中m为波束号;wi为阵元的幅度权值;Yk(m)代表k号频率分量的第m号波束输出。这就是利用二维DFT实现频域波束形成的方法。3 结论综上所述,换能器的指向性是波束形成原理的基础。目前我国现役的多波束测深系统主要包括SeaBea m系列、Elac Botto mChart系列、EM系列、SeaBat系列和Atlas DS系列等[4],由于各系统生产厂家和工作水深范围不同,多波束系统采用的换能器、发射频率不同,因此,不同系统采用的波束形成方法也不尽相同。Sea Bea m 2112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发射频率12 KHz,发射器和水听器独立安装,其中发射器14个模块,水听器8个模块共80个通道。水听器是4个模块一组共两组呈“V”型安装,换能器是典型的“米勒十字交叉”(Mill s Cr oss)安装模式。即便如此,波束形成原理符合直线阵相移波束形成原理。1998年8月,厂家根据合同对系统进行升级,在仅更换DSP 板的情况下,使系统的波束数从121个升级为151个,应该是运用了高级数字信号处理器完成的直线阵相移波束形成下的数字内插波束形成技术(移位边带波束形成)。EM120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发射接收器也是独立安装,属于线性的“米勒十字交叉”结构阵,其基本的波束形成原理也是符合直线相移波束形成原理,由于其波束数已大大提高,应该还综合有频域波束形成技术。EM950(或EM1002)中深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发射频率95kHz,发射器和水听器二合一安装,波束数120个。换能器是一个半径为45cm的半圆弧形阵,作为一个高发射频率的主动声呐系统,采用的是弧形阵时延和相移波束形成技术的综合。EM3000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发射频率300kHz,波束数120个,换能器是一个圆形阵(李家彪等,周兴华等,1999),采用技术与EM950类似。SeaBat系列多波束系统在国内主要以浅水多波束测深系统为主,浅水多波束系统的换能器一般都是采用发射器和水听器二合一安装方式。SeaBat8101多波束测深系统的发生频率240kHz,波束数101个。换能器是一个直径为32cm的圆形阵,采用的波束形成方式与EM系列的类似。Atlas Fansweep系列是利用侧扫声呐技术计算多个水深数据的多波束测深系统,与真正多波束测深系统比较起来技术指标相对落后。由于厂家产品开发战略转变的原因,深水多波束系统在近两年才推出。Atlas DS系列多波束系统在国内还没有用户,据称其新一代多波束系统采用了Chirp技术,接收波束数将超过300个,因此其波束形成技术应该主要以频域波束形成技术为主。参考文献曹洪泽,李蕾等.2002.一种基于FFT 波束形成的BDI 算法分析研究.海洋技术,21(2),55~59蒋楠祥.2000.换能器与基阵.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50~75李家彪等.1999.多波束勘测原理技术与方法.北京:海洋出版社,6~9田坦,刘国枝,孙大军.2000.声呐技术.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63~120周兴华,刘忠臣,傅命左等.1999.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技术规程.8~14Multibeam Pivotal Technology——Beam FormingYu Ping Liu Fanglan Xiao Bo(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510760)for different type of transducer,and introduces a universal way of frequency domain beam forming by using 2u2043dimension DFT.Finally,the author simply explains the different beam forming technology which the multibeam have in use.Abstract:Different arranged transducer deter mines the directional property of a transducer array.Multibeampivotal technology——the basis of Beamformingis howto control the directional property of transducer.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heory of beamfor ming with mathematics operationKey words:Multibeam Transducer Directional Property Beam Forming Sound
2023-07-12 03:47:081

关于Broadcom 802.11ac设置问题,大神来指导一下 20/40 Coexistance

802.11AC是最新的WiFi标准,很多参数是没有必要设置的,一般取默认值即可。
2023-07-12 03:47:181

LTE中MIMO方式对TDD和FDD都适用吗

MIMO适用于LTE(FDD、TDD)是因为多址方式,OFDMA和SC-FDMA,每个子载波带宽很窄,15KHz,天然适用MIMO,对信道的要求小。对于beamforming适用于TDD,因为TDD上下行同频段。
2023-07-12 03:47:272

LTE的几种模式介绍

LTE技术主要存在TDD和FDD两种主流模式。TD-LTE是一种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在继承了TDD优点的同时又引入了多天线MIMO与频分复用OFDM技术。相比于3G,TD-LTE在系统性能上有了跨越式提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应用FDD式的LTE即为FDD-LTE。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 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FDD-LTE的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TDD-LTE。FDD模式的特点是在分离(上下行频率间隔190MHz)的两个对称频率信道上,系统进行接收和传送,用保证频段来分离接收和传送信道。扩展资料:LTE的技术目标1、容量提升:在20MHz带宽下,下行峰值速率达到100Mbit/s,上行峰值速率达到50Mbit/s。频谱利用率达到3GPP R6规划值的2~4倍。2、覆盖增强:提高“小区边缘比特率”,在5km区域满足最优容量,30km区域轻微下降,并支持100km的覆盖半径。3、服务内容综合多样化:提供高性能的广播业务MBMS,提高实时业务支持能力,并使VoIP达到UTRAN电路域性能。4、运维成本降低:采用扁平化架构,可以降低CAPEX和0PEX,并降低从R6 UTRA空口和网络架构演进的成本。5、移动性提高:0~15km/h性能最优,15~120km/h高性能,支持120~350km/h。甚至在某些频段支持500km/h。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LTE
2023-07-12 03:47:472

路由器“M”传输速率与覆盖面积有关吗?

无线信号覆盖范围一般是以天线为圆心,呈360度向外发射的“圆圈”,形状类似于一个扁苹果;Beamforming通常有两大类实现方式:MIMO Beamforming和DOA Beamforming。MIMOBeamforming(简称MIMO-BF)技术是利用信道信息对发射数据进行加权,形成波束的一种波束赋形方法;基于以上的基础知识,600M因为使用了MIMO加上Beamforming技术,确实在同样功率的天线下有效覆盖面积会大一些但是,这和天线功率增加或者路由器摆放或者墙的影响相比要小不少。
2023-07-12 03:48:002

WIFI有哪些抗干扰的技术

1、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见缝插针面对无线标准之间的干扰问题,人们想到了电子战中采用抗干扰技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开始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军重要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它主要是通过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对信息比特流进行解编,将窄带频段的数字信息流扩宽、从而能用比窄频宽许多的频道来传输数据。虽然扩频的频道很宽,但功率很低,这让直接序列扩频具有不错抗干扰的优势。比如信号扩频宽度为100倍,窄带干扰基本上不起作用,而宽带干扰的强度降低了100倍,如要保持原干扰强度,则需加大100倍总功率——当然这实质上是难以实现的。因信号接收需要扩频编码进行相关解扩处理才能得到,所以即使以同类型信号进行干扰,在不知道信号的扩频码的情况下,由于不同扩频编码之间的不同的相关性,干扰也不起作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通过占用宽带频谱资源通信来改善了抗干扰能力,是否浪费了频段?其实正相反,扩频通信提高了原有频带的利用率。传统WiFi无线通讯是窄频通讯,即是将频谱分成数个使用信道,然后于每个通道内利用提高强度作法来传递信号。由于频带很窄,它很容易被其它频率相同之高功率窄频讯号所掩盖,就好像讲话时有重型卡车经过,因此同一频率只允许一个系统进行传输,若有第二个系统使用将造成共挤出现相互重迭干扰的状况。这样另一个系统须使用不同频率的信道。但由于功率强的缘故,不同频率相邻有时仍会产生干扰,因此为了不同信道避免相邻干扰,每个信道间会有类似防火通道功效的防护频段,即是闲置不用的频率区段来避免相邻干扰,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等于是浪费了本就有限的频段资源。直接序列扩频就是要利用这些闲置的频段资源——因为扩展信号功率要低许多。不过,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也存在与存在与其它DSSS系统相重迭的风险,最可能产生数据丢失。因此针对这个缺点,开发者们采用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2、自动变换信道如果面对高速路堵车,你会怎么做?不多人会选择在下一个高速出口出去另寻它路!而“改变信道”也是WiFi 抗干扰的另一个备案是! 网络监视就是这种类似措施。 一些WiFi设备的DSSS系统会引入一种轮询协议,当射频干扰增加、在一定数量的发送尝试失败或接收到错误数据封包以后,主设备可自动切换到另一个“干净”信道。但改变信道虽然是一种在特定频率上解决持续干扰的有效方法,但干扰更倾向于不断变化且时有时无,而且AP执行的改变信道操作需要将连接的客户端脱离并再次关联。这将引起语音和视频类应用的中断,并导致由于相邻AP为防止同信道干扰且变换信道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改变信道并不被认为是最适合用户的一种抗干扰方法,不过却往往成为一些无线设备吹嘘的本钱!3、波束形成技术技术,给无线导路其实任何无线抗干扰技术都是希望让数据流能准确传输到接收端,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将WiFi信号直接定向一名用户并监视该信号确保以最高吞吐率传输呢?答案是肯定的!波束形成(Beamforming)技术成为了WiFi最新的抗干扰技术。天线发射或接收信号时所形成的诸如“笔形波束”、“扇形波束”等等并不是在空间中真实地存在,事实上是在不同的方向随着信号放大倍数的不同(倍数大时,我们称其为增益),形成了一个信号增益与方向的关系曲线。而波束成形技术就是一种通过控制阵列天线各个单元的相位和幅度以便形成在空间满足一定分布特性的波束,并且能够改变其扫描指向的技术——通过系统控制波束的形成和扫描,达到单元相位的改变,从而使波束的指向、形状和个数等很快地改变。通俗地说,波束成形技术就像是把散射的光线集成起来形成一条更加强大的“激光束”一样,这样可以使得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更加“集中精力”,从而使得其可以被WiFi客户端更好地接收,提供更好更加连贯的吞吐量,并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不过,抗干扰技术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就如同一条4车道的高速路,一旦遇到今年的十一黄金周疯堵的情况,任凭你车技有多高,“腾挪”的位置也是非常有困难的——2.4GHz频段无疑也是这种情况。因此另辟新的高速路打开新的通道势在必行。这时5.8GHz无线连接技术的出现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希望。延伸阅读:功率越大,抗干扰越强?相信不少朋友认为无线强度越大越好,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很多设备和AP都是在同一频段,所以功率很大的时候会有互相干扰的情况发生,如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针对室内无线产品的功率的规定是不得超过100毫瓦。一些无线设备在干扰严重时会自动降低功率,从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信道数量。这就好比一条路前面堵车的时候,交通警察往往会采用限速措施通过降低车流速度来交通疏导。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抗干扰的目标,但是牺牲速率为代价来实现,并不是直接针对无线干扰问题的。5GHz频段,能有效避免干扰吗?相对于2.4GHz,更高的传输速度是5.8GHz的最大特征——即便802.11ac的入门级速度也可达到433Mbit/s,至少是现在802.11n速率的三倍。不过,从技术上来看,5.8GHz也是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进行无线信号传播,在抗干扰技术方面基本继承了2.4GHz的插点。5.8GHz它之所以抗干扰性更强,是因为它是一个较纯净宽阔的无线传输频段——目前仅有部分高端无线路由器、高端数字无绳电话使用设备在不太拥挤或者说更“清洁”的5GHz频段上工作的,争用带宽的无线设备较少,因此速度也有保障。这就像一条刚刚开通8车道高速公路,车辆极少,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飙车。特别是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下5.8GHz产品可以稳定在一个频段,无需频繁调频,从而也降低了设备的能耗。因此,采用5GHz频段无线产品只能暂时避免干扰的问题。随着5.8GHz设备的增加,未来采用5GHz频段也面临2.4GHz“堵车”的困局,当然也许到那时新的抗干扰技术已经出现了!延伸阅读:为什么飞机上要求不能用手机?相信不少朋友坐飞机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飞机起飞前被要求关掉手机!为什么这样呢?这都是无线干扰惹的祸!这还得从20年前说起。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出台规定,禁止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其中一条理由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机载电子系统。在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的“飞行安全报告系统”记录着这么一起事故:一架波音737在一次夜航着陆时,定位器突然发生了大幅度偏转,且没有任何提示……后来根据调查是客舱有手机或类似设备干扰了定位器。需要说明的是,在有关条例中均是建议“所有移动电话”在飞机离地后应禁止使用,而没有排除“开启飞行模式(或者离线模式)的移动电话”,因此后者也不幸地被列入了禁止范围。各航空公司在执行时,往往会遵照这一规定而禁止所有手机,并且还会强调“包括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这一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飞行模式”是智能手机才具有的功能,在条列制订后10年才出现的
2023-07-12 03:48:201

哪种传输模式会带来分集增益

TM2。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分集技术是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传输中的多径信号能量,以改善传输的可靠性,它也是一项研究利用信号的基本参量在时域、频域与空域中,如何分散开又如何收集起来的技术。“分”与“集”是一对矛盾,在接收端取得若干条相互独立的支路信号以后,可以通过合并技术来得到分集增益。从合并所处的位置来看,合并可以在检测器以前,即在中频和射频上进行合并,且多半是在中频上合并;合并也可以在检测器以后,即在基带上进行合并。合并时采用的准则与方式主要分为四种:最大比值合并(MRC:Maximal Ratio Combining)、等增益合并(EGC:Equal Gain Combining)、选择式合并(SC:Selection Combining)和切换合并(Switching Combining)。在接收端由多个分集支路,经过相位调整后,按照适当的增益系数,同相相加,再送入检测器进行检测。在接受端各个不相关的分集支路经过相位校正,并按适当的可变增益加权再相加后送入检测器进行相干检测。在做的时候可以设定第i 个支路的可变增益加权系数为该分集支路的信号幅度与噪声功率之比。最大比合并方案在收端只需对接收信号做线性处理,然后利用最大似然检测即可还原出发端的原始信息。其译码过程简单、易实现。合并增益与分集支路数N 成正比。最大合并比使较强的信号加强,较弱的信号减弱。
2023-07-12 03:48:272

5G有什么好处,和优点相对于4g?

在2015年的MWC上国内外厂商纷纷展示各自在5G上的进展之后,5G就瞬间成为了业界的讨论的焦点,在媒体竭尽溢美之词的同时,芯片商、通信设备商以及电信运营商无一例外开始倾其所有布局下一代通信技术,目的就是抢占话语权。对于数消费者而言,5G的价值在于它拥有比4g LTE更快的速度(峰值速率可达几十Gbps),例如你可以在一秒钟内下载一部高清电影,而4G LTE可能要10分钟。也正是因为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业界普遍认为5G将在无人驾驶汽车、VR以及物联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和4G相比,5G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按照3GPP的定义,5G具备高性能、低延迟与高容量特性,而这些优点主要体现在毫米波、小基站、Massive MIMO、全双工以及波束成形这五大技术上。毫米波众所周知,随着连接到无线网络设备的数量的增加,频谱资源稀缺的问题日渐突出。至少就现在而言,我们还只能在极其狭窄的频谱上共享有限的带宽,这极大的影响了用户的体验。那么5G提供的几十个Gbps峰值速度如何实现呢?众所周知,无线传输增加传输速率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频谱利用率,二是增加频谱带宽。5G使用毫米波(26.5~300GHz)就是通过第二种方法来提升速率,以28GHz频段为例,其可用频谱带宽达到了1GHz,而60GHz频段每个信道的可用信号带宽则为2GHz。在移动通信的历史上,这是首次开启新的频带资源。在此之前,毫米波只在卫星和雷达系统上被应用,但现在已经有运营商开始使用毫米波在基站之间做测试。当然,毫米波最大的缺点就是穿透力差、衰减大,因此要让毫米波频段下的5G通信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下传输并不容易,而小基站将解决这一问题。小基站上文提到毫米波的穿透力差并且在空气中的衰减很大,但因为毫米波的频率很高,波长很短,这就意味着其天线尺寸可以做得很小,这是部署小基站的基础。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G移动通信将不再依赖大型基站的布建架构,大量的小型基站将成为新的趋势,它可以覆盖大基站无法触及的末梢通信。因为体积的大幅缩小,我们设置可以在250米左右部署一个小基站,这样排列下来,运营商可以在每个城市中部署数千个小基站以形成密集网络,每个基站可以从其它基站接收信号并向任何位置的用户发送数据。当然,你大可不必担心功耗问题,雷锋网之前曾报道过:小基站不仅在规模上要远远小于大基站,功耗上也大大缩小了。除了通过毫米波广播之外,5G基站还将拥有比现在蜂窝网络基站多得多的天线,也就是Massive MIMO技术。Massive MIMO现有的4G基站只有十几根天线,但5G基站可以支持上百根天线,这些天线可以通过Massive MIMO技术形成大规模天线阵列,这就意味着基站可以同时从更多用户发送和接收信号,从而将移动网络的容量提升数十倍倍或更大。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的意思是多输入多输出,实际上这种技术已经在一些4G基站上得到了应用。 但到目前为止,Massive MIMO仅在实验室和几个现场试验中进行了测试。隆德大学教授Ove Edfors曾指出,“Massive MIMO开启了无线通讯的新方向——当传统系统使用时域或频域为不同用户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时,Massive MIMO则导入了空间域(spatial domain)的途径,其方式是在基地台采用大量的天线以及为其进行同步处理,如此则可同时在频谱效益与能源效率方面取得几十倍的增益。”毋庸置疑,Massive MIMO是5G能否实现商用的关键技术,但是多天线也势必会带来更多的干扰,而波束成形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波束成形Massive MIMO的主要挑战是减少干扰,但正是因为Massive MIMO技术每个天线阵列集成了更多的天线,如果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天线,让它发出的每个电磁波的空间互相抵消或者增强,就可以形成一个很窄的波束,而不是全向发射,有限的能量都集中在特定方向上进行传输,不仅传输距离更远了,而且还避免了信号的干扰,这种将无线信号(电磁波)按特定方向传播的技术叫做波束成形(beamforming)。这一技术的优势不仅如此,它可以提升频谱利用率,通过这一技术我们可以同时从多个天线发送更多信息;在大规模天线基站,我们甚至可以通过信号处理算法来计算出信号的传输的最佳路径,并且最终移动终端的位置。因此,波束成形可以解决毫米波信号被障碍物阻挡以及远距离衰减的问题。除此之外,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最后要提到5G的另一大特色——全双工技术。全双工全双工技术是指设备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占用相同的频率资源同时进行工作,使得通信两端在上、下行可以在相同时间使用相同的频率,突破了现有的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模式,这是通信节点实现双向通信的关键之一,也是5G所需的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关键技术。在同一信道上同时接收和发送,这无疑大大提升了频谱效率。但是5G要使用这一颠覆性技术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根据《移动通信》之前发布的资料显示,主要有一下三大挑战:1.电路板件设计,自干扰消除电路需满足宽频(大于100MHZ)和多MIMO(多于32天线)的条件,且要求尺寸小、功耗低以及成本不能太高。2.物理层、MAC层的优化设计问题,比如编码、调制、同步、检测、侦听、冲突避免、ACK等,尤其是针对MIMO的物理层优化。3.对全双工和半双工之间动态切换的控制面优化,以及对现有帧结构和控制信令的优化问题。因此,雷锋网想说的是,尽管5G的势头远远超过了之前的4G,但5G的未来仍充满了不确定性,现在我们需要等待的是这些技术从实验阶段走向实用。
2023-07-12 03:48:4910

请问LTE中的MIMO模式主要是指哪些

Single-antenna Port(port0) 基站单天线发送;Transmit diversity 基站发射分集2天线,将数据编码后发送2份不同编码数据,提升了接收的可靠性;Open-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开环2发2收,数据被指定的码本编码后同时在2根天线上使用相同的频率同时发送提升了速度;Closed-loop spatial multiplexing 闭环2发2收,码本是根据UE反馈调整的,改善双流的性能;Multi-user MIMO 这个指基站用相同的频率发送2分不同的数据 双流,但接收的是2个UE,提升了系统容量(在线传输数据的用户数);Closed-loop Rank=1precoding 这个不知道从哪里的说法,close-loop是闭环,rank=1是指UE汇报的柣为1,procoding是预编码;Single stream beamforming(port5) 这个是单流的波束赋型。 另外还有 双流的波束赋型(就是mimo的每个流用多天线形成波束)
2023-07-12 03:49:322

红米ac2100功耗

4.7w左右。红米路由ac2100的功耗在4.7w左右。按照4.7w的满载功率换算,红米路由ac2100消耗一度电需要213个小时,即9天左右。在24小时满载的情况下,1度电可以使用将近10天。红米AC2100采用了传统路由器设计,六根5dBi高增益全向天线分别位于左右和后侧。精密调试的天线,与6路高性能信号放大器和Beamforming(波束成形)技术相配合,可以实现更大的覆盖范围和穿墙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路信号放大器中,有4路5GHz内,这意味着优质的5GHz网络将有更强的覆盖能力。
2023-07-12 03:49:391

无线路由器一、二、三根天线有什么区别?

天线越多越好。说简单点,不同数量天线可能影响无线信号强度。无线路由器的天线数量跟网速有很大的关系,但二者之间不是必然,没有因果关系。原因就得复杂一点地说了:无线信号强度(覆盖范围)与环境、路由器硬件和天线方位多因素有关,与天线数量没有直接关系。天线数量越多,同一位置的无线速率越高。一般天线数量越多的产品,其系列越高端,有些厂家会在这些产品上提高天线增益、采用新技术(如D-Link的刀锋天线技术)和802.11ac技术来增强信号覆盖的范围和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天线数量越多越好。但其实天线的强度与墙面的材质和厚度,无线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工作频段和天线角度有关,与天线数量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不得不承认天线强度高的路由器天线一定不少,我们可以了解到最高支持11ac协议的新式无线路由器,一根天线最高支持433Mbps。54Mbps、150M绝对是一根天线;300Mbps是两根天线;450Mbps是三根天线;900Mbps是四根天线;1300Mbps是五根天线;1750Mbps是六根天线。原理在于MIMO技术。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技术的思想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安装多个天线。发送端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发送信号,同时接收端也有多个天线在接收信号 ,从而在同一频域和时域中能够传送更多的信息。它可以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总而言之,虽然天线的多少与信号的强弱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信号强的路由器天线一定不少,所以说天线数量的不同区别在于信号的强弱也不足为过。但是不排除一些路由器很可能是假天线,这种情况之下,天线多少没有什么区别。
2023-07-12 03:49:488

UMB是什么意思?

UMB是CDMA2000系列标准的演进升级版本,可升级至20MHz的带宽,可在现有或新分配的频段中部署。UMB能够带来更大的带宽、频段和波段选择范围,以及网络的可升级性和灵活性。UMB系统是以OFDMA(正交频分复用接入)技术为基础、专门针对无线移动环境和实时应用优化的移动无线宽带系统,它继承了DO系统的自适应编码调制、HARQ(物理层混合重传)以及QoS控制机制,结合了CDMA、TDM、QOFDMA(准OFDMA)、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其它先进技术,同时引入了基于MIMO(多路输入输出)、SDMA(空分复用接入)和Beamforming(波束赋性)等多天线技术,使系统可以在达到更高传输效率的同时经济有效地支持各类具有QoS要求的应用。  非常不幸的是,中国电信在重组过程中获得的正是CDMA牌照。今年6月2日,中国电信发布公告,宣布以662亿收购联通CDMA网络,以438亿元收购联通CDMA业务部分,总价1100亿人民币收购联通全部C网。然而,现在中国电信不仅要面对自身在移动网络运营方面的经验欠缺,面对C网收购的高代价和C网建设的高投入,面对新移动TD-SCDMA和新联通WCDMA的竞争,还要面对CDMA2000前途渺茫的未来。高通退出UMB对刚刚接受联通C网中国电信无疑是相当沉重的打击,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第三次电信重组方案的严重缺陷。  目前中国电信的133和153号段CDMA手机,都是联通时期的产品,不仅款式不多,且而多属低端。当然,在某些分析人士看来,也可理解为中国电信借机消化联通时期的库存终端。对于中国电信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即将放号的189号段,将利用“天翼”品牌来争夺中高端客户。在189号段上,中国电信还计划推出CDMA2000 1x+Wi-Fi的C+W模式,这是中国电信实现固网和C网融合的关键,也可迅速提高“无线城市”设施的利用率,Wi-Fi还可以弥补CDMA2000 1x和EV-DO数据传输率不足的缺陷。尽管电信运营商和终端提供商行动积极,工业与信息化部却对C+W态度暧昧,甚至私下放风称“不检测、不认证、不许可”。  前信产部推动的WAPI已经变成了鸡肋,根本无法抗衡英特尔经营多年的Wi-Fi,但工信部出于政策惯性仍然骑虎难下,这可能是对Wi-Fi手机上市施加阻力的重要原因。或者,工信部也不希望Wi-Fi手机对TD-SCDMA形成压力,由于高通主导的UMB事实上已退出技术标准竞争,不排除推动TD-LTE以增加在3GPP内的话语权的意图。不过,随着无线城市覆盖范围和密度提高,加之高通宣布停止基于CDMA2000的UMB研发,工信部的态度可能会有所转变,但对于中国电信而言时间显然很宝贵。而工信部打算对国内电信市场采取非对称管制,计划阶段性地在中国移动内部实行分立经营,即在一定时期内禁止其利用原有移动网络和铁通固网推行融合业务,这简直是“搓麻将自己胡不了,也不让别人胡”的政策。  UMB格式的电子书是针对掌上书院等专业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开发的,手机(以智能手机为主)安装相应手机电子书阅读器之后才可以打开UMD格式电子书,UMD格式电子书内容丰富,支持文字、图像、MP3等多种类型的信息,包含背景更换、字体更换、字号更换等高级阅读功能,为用户营造一个全方位、图文并茂的读书氛围。
2023-07-12 03:50:211

路由器的Explicit Beamforming到底开不开

Beamforming 技术应该只对同样开启的设备有效,当然开了更好。操作方法如下:1、首先连接好路由器之后,就是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图片中的这个路由器设置网址,然后再按回车键进入。2、按完回车键以后就会出现这样的红色界面,输入路由器登陆密码,再点击下小箭头就可以了。3、进入路由器设置界面之后,点击左边的“无线设置”,操作如图所示。4、接着,在页面的右边就会切换到相应的无线设置选项,如图所示,在其中输入名字和密码,wifi就设置好了。5、设置完名字和密码之后,点击上面的“无线状态”,使它处于开启状态,接着再点击下边的保存按钮,就可以了。
2023-07-12 03:50:483

请问什么是MU-MIMO,什么是beamforming?

MU-MIMO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Beamforming即波束成形,是通用信号处理技术,用于控制传播的方向和射频信号的接收
2023-07-12 03:51:231

华硕路由器RT-AC68U 中的802.11ac Beamforming是什么功能

信号的定向发射,根据设备的位置,定向。该协议规定Beamformer(波速成形发送端)通过发送NDPA(空数据包通告)来初始化波速成形序列。在NDPA中,Beamformer 在NDPA中为每个Beamformee(波速成形接收端)添加了STA信息字段,同时在该STA信息字段设置了相应STA的AID信息,这是为了让每个Beamformee能够准备接受压缩的VHT波束成形帧。NDPA帧至少包含一个STA信息字段。VHT-NDP报文会紧跟着NDPA发送,中间仅仅间隔一个SIFS。NDPA后除了是SIFS+VHT-NDP帧,不能是其它帧。
2023-07-12 03:51:311

华硕路由器RT-AC68U 中的802.11ac Beamforming是什么功能

是信号的定向发射,根据设备的位置,定向。该协议规定Beamformer(波速成形发送端)通过发送NDPA(空数据包通告)来初始化波速成形序列。在NDPA中,Beamformer 在NDPA中为每个Beamformee(波速成形接收端)添加了STA信息字段,同时在该STA信息字段设置了相应STA的AID信息,这是为了让每个Beamformee能够准备接受压缩的VHT波束成形帧。NDPA帧至少包含一个STA信息字段。VHT-NDP报文会紧跟着NDPA发送,中间仅仅间隔一个SIFS。
2023-07-12 03:51:393

路由器的Explicit Beamforming到底开不开

Beamforming 技术应该只对同样开启的设备有效 当然开了更好。如果它是一个路由器模式,设置宽带账号和密码到路由器,路由器完成拨号连接,然后如果路由器不掉电,即使计算机处于关机状态将计算时间,因为路由器是拨号到网络的连接;如果设置了桥接模式。
2023-07-12 03:51:482

华硕路由器RT-AC68U 中的802.11ac Beamforming是什么功能

该协议规定Beamformer(波速成形发送端)通过发送NDPA(空数据包通告)来初始化波速成形序列。在NDPA中,Beamformer 在NDPA中为每个Beamformee(波速成形接收端)添加了STA信息字段,同时在该STA信息字段设置了相应STA的AID信息这是为了让每个Beamformee能够准备接受压缩的VHT波束成形帧。NDPA帧至少包含一个STA信息字段。VHT-NDP报文会紧跟着NDPA发送,中间仅仅间隔一个SIFS。
2023-07-12 03:51:561

请问LTE里TM3/TM7等是什么东西啊?

TE的下行传输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TM1,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 2. 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 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 3. TM3,大延迟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 4. TM4,闭环空间复用: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 5. 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 6. 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 7.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 8. 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9. 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2023-07-12 03:52:041

LTE中都有哪些TM模式?

主要有十种比较常见。TM1, 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属于开环。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TM3,大延迟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TM4,闭环空间复用: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属于开环,是单独的MIMO流。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TM10,传输模式10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传输模式,主要是为了用来支持多小区协作通信技术,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通讯质量,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2023-07-12 03:52:191

Beamforming Gain怎么计算

Beamforming Gain是量测出来的,无法通过计算
2023-07-12 03:52:261

谁能我解释下LTE基站侧TM3,TM4,TM8的切换门限

TE的下行传输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TM1,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    2. 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  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    3. TM3,大延迟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    4. TM4,闭环空间复用: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    5. 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    6. 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    7.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    8. 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9. 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2023-07-12 03:52:352

LTE TM9是哪种传输模式?

TM9是3GPP从R10开始引入的新的传输模式,它通过引入用户级的导频设计,将信道测量和数据解调导频分开,以闭环反馈的方式高效、精准实现多天线动态Beamforming,实现了单用户多流传输(SU-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成倍提升LTE用户体验和小区容量。TM9在引入用户级导频的同时也考虑了对存量非TM9终端的兼容,非TM9终端可以正常使用TM9网络,但无法启用动态Beamforming,无法获得多天线带来的容量、体验增益。TM9终端则能较好匹配TM9网络能力,将网络能力发挥到最大,终端也相应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在Massive MIMO网络下,TM9使基站波束从以往一个较宽的小区级波束变为多个较窄的用户级波束,不相干的波束可以组成配对,实现MU-MIMO(多用户MIMO)。MU-MIMO下,多用户数据的调度从原来的时分频分轮流调度转变为同时调度,从而复用频谱资源,大幅提升网络容量。经过外场验证,相较于传统2T2R LTE网络,Massive MIMO可以获得3-5倍的容量增益。对于单个用户,即使不能通过用户配对获得MU-MIMO增益,用户也能通过SU-MIMO获得显著体验增益。TM9使能的用户级动态Beamforming机制使波束信号最强点始终对准用户,加上TM9多端口带来的更高复用增益,单用户平均体验比非TM9终端提升25%以上。扩展资料经过多年的演进,TM9产业已逐渐成熟,高通、海思、联发科技等主流芯片厂家已推出支持TM9的手机芯片,目前已有20余款终端加载了这些芯片,做到了TM9硬件ready,后续只需终端厂家远程推送软件,用户即可一键升级激活TM9。今年起,主流终端厂家纷纷默认激活TM9,不到6个月时间,已有6款新机型默认激活TM9,覆盖了5个主流终端厂家,预计今年年底全球TM9终端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网络侧,运营商积极开展TM9商用试点,进一步助推TM9终端产业成熟,目前已开通TM9的商用网络达9张,涉及中国、日本、香港、泰国、土耳其、科威特、法国等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年底,TM9商用网络将达30张。在北美,部分运营商未雨绸缪,将TM9列为终端采购的强制要求,为将来Massive MIMO部署和LTE长期演进打下生态基础。可以预见,2018年将是TM9规模商用的一年,TM9也将成为终端竞争力的新标志。随着TM9产业的成熟,LTE网络能力将突破天线端口的束缚,大踏步开启下一个飞跃,承担起5G时代基础网的重任。参考资料:华为 - TM9给5G时代LTE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2023-07-12 03:52:553

LTE TM9是哪种传输模式?

TM9是3GPP从R10开始引入的新的传输模式,它通过引入用户级的导频设计,将信道测量和数据解调导频分开,以闭环反馈的方式高效、精准实现多天线动态Beamforming,实现了单用户多流传输(SU-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成倍提升LTE用户体验和小区容量。TM9在引入用户级导频的同时也考虑了对存量非TM9终端的兼容,非TM9终端可以正常使用TM9网络,但无法启用动态Beamforming,无法获得多天线带来的容量、体验增益。TM9终端则能较好匹配TM9网络能力,将网络能力发挥到最大,终端也相应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在MassiveMIMO网络下,TM9使基站波束从以往一个较宽的小区级波束变为多个较窄的用户级波束,不相干的波束可以组成配对,实现MU-MIMO(多用户MIMO)。MU-MIMO下,多用户数据的调度从原来的时分频分轮流调度转变为同时调度,从而复用频谱资源,大幅提升网络容量。经过外场验证,相较于传统2T2RLTE网络,MassiveMIMO可以获得3-5倍的容量增益。对于单个用户,即使不能通过用户配对获得MU-MIMO增益,用户也能通过SU-MIMO获得显著体验增益。TM9使能的用户级动态Beamforming机制使波束信号最强点始终对准用户,加上TM9多端口带来的更高复用增益,单用户平均体验比非TM9终端提升25%以上。扩展资料经过多年的演进,TM9产业已逐渐成熟,高通、海思、联发科技等主流芯片厂家已推出支持TM9的手机芯片,目前已有20余款终端加载了这些芯片,做到了TM9硬件ready,后续只需终端厂家远程推送软件,用户即可一键升级激活TM9。今年起,主流终端厂家纷纷默认激活TM9,不到6个月时间,已有6款新机型默认激活TM9,覆盖了5个主流终端厂家,预计今年年底全球TM9终端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网络侧,运营商积极开展TM9商用试点,进一步助推TM9终端产业成熟,目前已开通TM9的商用网络达9张,涉及中国、日本、香港、泰国、土耳其、科威特、法国等国家和地区,预计今年年底,TM9商用网络将达30张。在北美,部分运营商未雨绸缪,将TM9列为终端采购的强制要求,为将来MassiveMIMO部署和LTE长期演进打下生态基础。可以预见,2018年将是TM9规模商用的一年,TM9也将成为终端竞争力的新标志。随着TM9产业的成熟,LTE网络能力将突破天线端口的束缚,大踏步开启下一个飞跃,承担起5G时代基础网的重任。参考资料:华为-TM9给5G时代LTE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2023-07-12 03:53:171

lte下行传输模式主适用于什么场景

标签:4G(192)TD LTE(3) 1. TM1, 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 2. 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 3. TM3,开环空间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 4. TM4,闭环空间分集: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 5. 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 6. 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 7.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 8. 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 9. 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2023-07-12 03:53:241

这个问题咋解决?

未定义函数或变量 "d2r"的意思是,从 theta=d2r([25 32])"; 代码来看,d2r应该是自定义函数。解决的方法有,1、向给该代码的人求助索求;2、到相关网站寻找下载
2023-07-12 03:53:311

LTE中都有哪些TM模式

1. TM1, 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属于开环。2. 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3. TM3,大延迟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4. TM4,闭环空间复用: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5. 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6. 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属于开环,是单独的MIMO流。7. 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8. 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9. TM9, 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10. TM10,传输模式10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传输模式,主要是为了用来支持多小区协作通信技术,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通讯质量,提升系统的吞吐量。
2023-07-12 03:53:391

在TD-LTE中单流和双流传输的区别是什么

这里的“流”指的是数据流,数据传输的一种形式“单”“双”是指有多少路数据在同时传输。在LTE中,数据传输有普通单天线传输,分集传输和MIMO空间复用。普通的单天线传输,数据流只有一路,所以是单流分集传输,虽然数据有多路在传输,但两路数据流传输的顺序不同,内容相同,所以对于用户来说,还是单流,只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有效性MIMO空间复用利用多个天线,同时传输不同内容,对于用户来说,相当于一次有多路数据流,我们成为双流在LTE中区分也非常简单,看网络的传输模式即可区分1.TM1,单天线端口传输:主要应用于单天线传输的场合。2.TM2,发送分集模式:适合于小区边缘信道情况比较复杂,干扰较大的情况,有时候也用于高速的情况,分集能够提供分集增益。3.TM3,开环空间分集:合适于终端(UE)高速移动的情况。4.TM4,闭环空间分集:适合于信道条件较好的场合,用于提供高的数据率传输。5.TM5,MU-MIMO传输模式:主要用来提高小区的容量。6.TM6,Rank1的传输:主要适合于小区边缘的情况。7.TM7,Port5的单流Beamforming模式:主要也是小区边缘,能够有效对抗干扰。8.TM8,双流Beamforming模式:可以用于小区边缘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场景。9.TM9,传输模式9是LTE-A中新增加的一种模式,可以支持最大到8层的传输,主要为了提升数据传输速率。
2023-07-12 03:53: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