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郭永怀是中国什么之父?

2023-07-13 01:05:25
TAG: 郭永怀
共1条回复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郭永怀,山东荣成人,毕业于南开大学,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49年,郭永怀开创奇异摄动理论,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后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相关推荐

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是

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是郭永怀。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山东荣成人,毕业于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加州理工学院。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荣誉勋章”获得者,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科学成就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2023-07-12 12:07:111

激情的岁月钟培林的原型是谁结局如何 郭永怀个人资料简介

  北京时间9月23日,首部以年轻科学家为主角的“两弹一星”题材的电视剧《激情的岁月》在cctv-1综合频道开播了。作为剧中的男主角钟培林,其身份人物原型自然也引发了外界的猜测。钟培林,45岁左右,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力学家、应用数学家,九所技术领导,钟心的父亲。他乐观善良,信仰坚定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学一点。常有奇思妙想。后飞机失事,不幸罹难,去世前仍在努力保护核武器的重要数据。    激情的岁月钟培林原型是谁?   激情的岁月钟培林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郭永怀先生。从他归国的年龄和最终出事的方式上应该是比较符合的。    郭永怀个人资料简介   郭永怀,1909年04月04日出生于山东荣成,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   1953年8月,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在面对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郭永怀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踏上归途。当时已任中国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致信郭永怀,盼他回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终于归家!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殉职。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3]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据悉,该剧为了还原时代背景,专门请了顾问团,从剧本创作到拍摄期间全程参与其中,“他们负责剧本中的专业知识、史料真实性还有保密审查,在拍摄阶段,也要对服化道真实性提供意见。”制片人梁仁红这样说道。
2023-07-12 12:07:291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征文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一篇什么样的征文才能称之为优秀征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1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1933年,郭永怀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年后他和钱伟长、林家翘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到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研究当时空气动力学的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1945年他以这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到康奈尔大学与西尔斯教授创办航空研究院。在粘性流体力学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   1956年郭永怀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空气动力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0年郭永怀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1961年任第一颗原子弹爆轰物理试验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氢弹的结构设计、飞行弹道空气动力学的有关试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参加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准备工作,返回北京时,因乘坐的民航班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他烈士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xx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3   轰的一声,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   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吃惊地发现两个人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这两个人便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   郭永怀,你得行为让我们为之感动,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永远都是英雄。你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所有的中国人由衷地感谢你。国家肯定你的贡献,中国科大获赠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您牺牲后的20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你烈士称号,同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没有忘记您这位国防科技先驱。1985年,牺牲已经17年的您,又被补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谁也不会忘记,在面对优越的科技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您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女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回国之路。您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你依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你掏出了几十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的丢进火里,烧成灰烬,这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夫人李佩教授也感到惋惜。   面对美国的优厚待遇,您依然放弃。你的爱国精神是无人可比的。你是一位表里如一、冰清玉洁、刚直不阿、大公无私的人民科学家,您的高尚品德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习您的爱国、敬业精神。我们现在从这点出发,好好学习,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也是有贡献的人。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4   今天,我们还一同参观了郭永怀先生纪念馆,整个展馆通过用图片、视频、及珍贵的文物资料,全面展示了郭永怀先生的卓越功勋和大师风范。   郭永怀先生是我们荣成人,中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永怀先生满怀报国热忱,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带着妻儿回国参加建设,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参与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装置再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建设。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郭永怀先生因飞机失事去世,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他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原来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先生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他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   岁月在流逝,但人们对郭永怀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5   “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郭永怀,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永远的怀念》讲的就是关于他一生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看完短片后,内心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郭永环!”    (一)我们怀念他选择的救国之路   我们怀念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国航天发展事业开创了一片崭新的蓝天。记得短片里描述年少的郭永怀因为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空中投掷炸弹时中国人的束手无策,他热血沸腾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郭永怀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在那里,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这让他的导师颇为可惜,但在郭永怀看来,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实际的救国之路,这成为他致力一生的专业。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毅然的看到了他的那片理智的救国智慧,作为当代的我们大学生是否应该时刻思考一下我们的学识价值,我们的崇高理想的价值,我们的将以怎样的学识价值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的第一次心灵洗礼,所以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的选择。    (二)我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们怀念他的人生贡献,为祖国的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这些贡献是郭先生一生的奋斗结晶,他以他崇高的学识和思想境界为中国在科研成果的几乎每一个环节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所以人们将永远的怀念他。(三)我们怀念他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短片里我们看到和听到他在青海沙漠上基地的真实描述时,我想我被震惊了。那里不能搭很多帐篷,也不能修什么,如果修呢,卫星就知道你来试验来了:那里夏天冬天很冷,那些工作服不是按照每个人的`体形做的,个子矮得穿得很大,个子高的到肚脐那,那鞋都是很大的鞋,夏天穿的走起路很滑稽,很笑人,因为都不合身得也不合脚;那时的郭永怀51岁,年过半百,他同时兼顾着力学所和九院,在北京和海拔3000多米青海基地之间来回奔波着住也跟我们一样,住在小平房里,工作忙的时候通宵达旦,他特别累的时候就躺在没垫被褥的铁皮床上。休息一回,完了一后跟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中午吃饭也都围在餐桌边站着吃,凳子也没有。如此的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四处奔波、废寝忘食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以何种的工作精神在支柱着这位年过半百的他,所以我们怀念他,怀念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四)我们怀念他的爱国情怀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情操。短片里看到郭永怀的飞机失事的那一幕: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钱学森先生深情的说:“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么他将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他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生的渺小,但是他的死绝对是伟大的×尾记   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6   烈士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九院院长郭永怀,山东荣成人,曾就读青岛大学附中,在原子弹爆炸前,因飞机失事牺牲。当人们辩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郭永怀,人民永远怀念您。   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严格说钱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应用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理论家。这里说的理论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但同时对于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实际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可能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对理论研究还需要那些实验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两位先生有过人的宽广视野和长远战略思考。一次郭先生当面问我,领导一个研究所的人应当是有理论见解的(好的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家同样可有很高的理论见解),还是什么别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当时他感到满意。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科学研究缺少高一层次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便会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别人走的地步,难以有所创新。 ;
2023-07-12 12:07:351

郭永怀和于敏身上有哪些共同的精神?

郭永怀和于敏身上均具有对科学研究执着精神,爱国精神。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郭永怀研究十几年,于敏研究二十几年,就是他们这样对科学研究执着不怕岁月的精神造就了科学史上众多突破,同时也是为国家做了很大的贡献,浓浓的爱国情怀。
2023-07-12 12:07:471

郭永怀的事迹和精神

郭永怀长期参与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并发展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的研究。负责国防科学研究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导弹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郭永怀的事迹和精神 我们要学习郭永怀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认真钻研的爱国爱党、敬业奉献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饱满的精神献身爱国事业、报效祖国。
2023-07-12 12:07:541

郭永怀从事的研究方向

郭永怀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他的科研方向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当年,他也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郭永怀,力学家、应用数学家1909年4月4日生于山东荣成。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被追认为烈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0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他1909年4月出生于山东荣成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0年8月,郭永怀漂洋过海,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应用数学。在加拿大完成学业后,郭永怀来到美国学习,学成后到康奈尔大学执教。在此期间,他接连突破了航空和航空动力学领域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声名鹊起。然而,学识,名誉,金钱和地位,都不能让他忘记自己的理想——回国效力。
2023-07-12 12:08:061

郭永怀飞机失事,烧成焦尸紧抱数据资料,22天后热核导弹试射成功

万物都有来去,也有始终,一切皆有定数。我们人类也一样,不管你来世上一遭,过的是值得还是不值得,都有要离去的那一天。 一个人的离世,由于不舍,我们常会安慰自己说,他们是飞到天上做了一颗星,这颗星会永远的在天上守护着我们。 正是因为星星的神秘,星星的遥不可及,跟星星的永恒。我们愿意相信,我们最敬爱的人,一定是成为了他们其中的一员,变成了一颗最闪亮的星。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种假想。人类离世了之后,究竟去了哪里,谁都无从知道,也没有办法去证实。 为了纪念那些我们最尊敬的,对 社会 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国家就以他们的名字为小行星命名,这样他们就能永恒的存在于这个世界,永远享受着人们的仰视。 "郭永怀星" 是在2018年被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命名的。为什么郭永怀能获得如此殊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为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的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小聪敏好学,17岁那年考上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他的成绩优异,十里八乡也就只有他获得了公费上学的资格。 中学毕业之后,郭永怀考到了南开大学理工系。两年之后他又经导师推荐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当时物理界两位知名教授顾静薇教授和饶毓泰教授,都对郭永怀尤为赏识,对他的培养也特别的用心。 1938年留学委员会举行了一次,留学生招生考试,他们要在3000多名考生中录取一人。竞争是相当的激烈,郭永怀以超出分数线350分的成绩被成功录取。1940年8月郭永怀如愿进入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 第二年郭永怀进入到了国际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在这里他认识了钱学森,他跟钱学森一起合作推出了上临界概念。这个概念为超声速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郭永怀又通过三年的努力,为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研制出了一种最便捷最实用的数学计算方法。 祖国的科学建设需要人才,建设国家是中华儿女的责任,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归国。虽然归国的道路障碍重重,但是他坚定了决心,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回到中国。 1956年10月,历经艰辛,郭永怀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最开始他先是在中国力学研究中心,跟钱学森一起共事。 1950年开始,国家就在积极地探讨核工业的可能性,直到1956年我国就成立了原子能和导弹发射事业的研究中心。 直到1962年,国家领导人正式下达了,要造出两弹一星的工作要求。科研工作的任务异常的艰巨,国外用10年的时间可以造出核武器,我们中国给自己制定的时间是8年。 郭永怀就是在这种形势之下,进入了青海核武器研究基地。两年时间之内,原子弹的研制就取得了极大的成果。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黄羊沟试验场,正式发射,下午三点整,随着一声巨响,原子弹成功引爆。 巨大的蘑菇云升腾在大漠的上空,两弹一星的工作任务算是完成了一个。但是郭永怀没有停下来休息,他还有下一个工作任务,热核导弹的研究发射工作。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核武器研究基地。郭永怀正在昼夜不停地,攻关热核导弹的重要难题。连续攻关了两个多月之后,郭永怀终于得出了重要的实验线索。 这些数据文件,牵涉到导弹发射工作往后的进程,郭永怀一刻都不敢停歇。他当天晚上就从青海基地往北京赶。到北京需要先到兰州机场乘坐飞机,等飞机的间隙,郭永怀还跟课题小组人员探讨了工作问题。 凌晨5点多,郭永怀所在的飞机才缓缓地抵达了首都机场的上空。让人没想到的是意外在飞机降落时发生了,飞机在距离地面还有400米的高空时意外失控,发生了坠毁。 飞机上有13个人,这13个人全部都成了焦尸,飞机也变成了烧焦的残骸。救护人员通过郭永怀的夹克衫找到了他的尸骨,但是郭永怀跟飞机上的一名警卫人员死死地拥抱着,两具焦尸怎么样都分不开。 最后把他们两个分开之后才发现,他们拼命保护的是一份,热核导弹的机密文件。现场的所有人员都被感动哭了。我们的周总理听到这个消息也失声痛哭,半天说不出话。 郭永怀拼死保护的那份文件,为热核导弹的发射工作,贡献了重要的依据。郭永怀逝世的22天之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同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此后又授予郭永怀。 郭永怀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他为祖国的核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离去是中国科学界的重大损失,也是整个国家的重大损失。 那颗以郭教授的名字命名的郭永怀星,希望它能够记载着郭教授的灵魂,带着郭教授一起,遥望着地球,与日月相辉映,永远地徜徉在宇宙的星河里。 太阳东升西落,人都要走向死亡。这条路有的人走得长一些,有的人走得短了一些。但是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度,而在于思想的深度。郭永怀虽然离世了,但是他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出了无限的价值,我们永远缅怀这样的英雄。
2023-07-12 12:08:201

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谁对中国贡献最大

这三位对于国家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非要做出排名,钱学森曾是郭永怀的助手,郭永怀最后也为国牺牲了,而钱学森建立了工程管理的思想,最后就是钱伟长。一、郭永怀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二、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三、钱伟长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扩展资料郭永怀与钱学森两人不仅系出同门,更是半师半友的莫逆之交。两人都缔造了传奇,在异域扬名却心系故土,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科研事业携手奋斗。钱学森和郭永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爱好将他们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钱学森在纪念郭永怀的文章中所说,在当时的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傅承义这五个好友中,“和我最相知的是郭永怀”。他们经常彼此切磋学问,苦恼时互相倾吐真情,困惑是相互安慰和鼓励,事业上委以重任,鼎力相助。
2023-07-12 12:08:271

郭永怀从事的研究方向

航空工程研究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郭永怀1909年4月4日生于山东荣成。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25日被追认为烈士。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航空简介:航空(aviation) ,一种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指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空气空间)中的飞行(航行)活动。英文航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鸟(avia)或空气(aero)。从事飞行活动的飞行器,也称航空器,分为轻于空气的航空器和重于空气的航空器两类。前者如气球、飞艇等,利用空气静浮力升空,后者如飞机、直升机等,则利用空气动力升空。
2023-07-12 12:08:421

关于郭永怀的诗句

1.关于郭永怀的故事 郭永怀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李佩先生是我最钦佩的一位女学者,他们相随相伴了二十载。 u2022 相识绮色佳 郭永怀先生拿到博士学位后,应师兄西尔斯(W.R.Sears)之邀,来到位于风景如画的小镇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成为该校航空研究生院的五位奠基人之一。当时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由于一直潜心钻研学问,在感情上还是一片空白。 正在此时,风华正茂的李佩来到绮色佳,到康奈尔大学社会及发展学院就读。李佩出生于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学问颇佳,端庄贤淑。 有一次,她听说航空研究生院有一位年青的华裔学者做航空方面的报告,很好奇,就跑去听了,从此与郭永怀相识。u2022 相知在校园 李佩对这位身材颀长、学识渊博、踏实朴素的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郭永怀也开始留意这位谈吐优雅、风姿绰约的女学生。 他们逐渐越走越近,互相到住地拜访。郭永怀经常谈的是航空领域的新进展,但他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李佩很快发现,郭永怀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他们就买来一个老式留声机和好些唱片,共同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两颗心开始靠近。 u2022 情定秋色中 在秋天里,他们收获了爱情,一起在小镇里构筑了爱巢,日子过得宁静而幸福,每月的薪酬绰绰有余,足可维持小康生活。郭永怀继续埋头于书本,他的创造力如喷涌的泉水,几个重要的学术成果(如后人称为“PLK方法”的传世之作)就在那时问世。 李佩治家井井有条,家里的氛围简朴而有生趣,晚饭后,喝着咖啡,一起听着留声机传出的天籁之音;偶尔到近处走走。时不时地还有好友(如钱学森等)来访。 过了两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可爱的女儿郭芹降生,更是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温馨。u2022 相携回故园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打破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平静。 郭永怀在出国之时就怀有学成回归报效祖国的凌云志,对此,李佩完全理解。钱学森前来造访时,两对夫妇满怀热情地谈论:怎样尽快回国施展宏图。 钱学森遭软禁的消息没有使郭永怀-李佩夫妇退缩,他们加紧了回国的准备。1955年,经过艰苦斗争,钱学森一家四口终于冲破藩篱回国。 行前,钱和郭悄悄约定,相期早日重逢在北京。郭永怀随后提出了归国申请,当局的种种刁难,朋友的盛情挽留,都挡不住归心似箭的他们。 在不久后的朋友们组织的烧烤聚会上,郭永怀拿出了他多年研究的文稿付之一炬,使得朋友们大吃一惊,纷纷表示惋惜,连李佩也感到一时难以理解。只见郭永怀淡定地说:“不要紧,这些文稿的内容早就装进我的脑海里了,谁也夺不走!” 这时,先期回国钱学森的飞鸿到达,钱对郭说:“快来,快来!”彷佛是弟弟在向哥哥(钱比郭小两岁)招手,快快回家!还告诉他带点什么回家,最要紧的是:带书来,带人来。 1956年9月30日,祖国的国庆节前夕郭永怀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远洋轮船。但是,临起锚时,上来了几个FBI的人,要同行的张文裕教授开箱检查,为此耽误了启航。 李佩先生后来说:“这时我才领悟到,郭永怀先前的焚稿之举何等有远见!”(郭永怀的行囊里只有一堆“不违禁”的衣物、书籍和唱片)10月,郭永怀与同行的一批学者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时离开郭永怀负笈西渡正好十六年!接待人员递给郭永怀一封钱学森的信,信中竭诚欢迎好友夫妇回归,并已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郭永怀准备大干一番了!u2022 相伴中关村 郭永怀夫妇很快住进了中关村的宿舍。 报到之后,郭永怀马上受命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成为钱学森的左臂右膀;不久,他又与钱学森、钱伟长一起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李佩先生学的社会学当时派不上用场,但她不愿过相夫教女的平淡生活,她就任中科院西郊办公室副主任,开始为中关村的发展操劳。 郭永怀马不停蹄地参加制订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接着与钱学森等人一起,泛舟昆明湖,确定了我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由于钱学森已担任国防研究的领导,另一位副所长钱伟长在“反右”运动后遭贬,郭永怀实际上担负了中科院力学所的主要领导责任,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细致到新建图书馆的灯光设计)。 1958年开始,郭永怀在钱学森随极力推荐下,介入两弹一星研制,就任九院副院长,益发繁忙起来。他开始了每周六天半上班制。 我到北京就读后,我们研究生和助手常到郭先生家里走走。每次去,郭先生会从书房里出来,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谈了一些学习上的事情后就退回书房做功课了,接下来就是师母与我们海阔天空地聊天,但话题很少离开力学所和科学院。 到了北京之后多年,郭先生一家甚至没有到不远的颐和园一游。翻遍郭先生的影集,找不到他们一家在公园里的合影!而李佩先生对此毫无怨言,默默地支撑着这个科学家之家。 郭先生是个重情义的人,当年他的三位哥哥,含辛茹苦地把他培养成人,他知恩图报,回国后每月给他们邮寄80元生活费,李先生总会按时邮寄,从不让郭先生操心。当时,我们几个学生都很年青,看到郭先生家那种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从心底里感到羡慕。 李先生就是一位成功男士后面的女人,而她自己也是一位成功女士。我们去后不久,她开始在中科。 2.关于爱国的材料作文,《郭永怀》 我心中的黄河记忆中的您,是那么气势磅礴,从冰川万丈的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一路上接纳着千溪百川,浩浩荡荡,曲曲折折,奔向巨浪滔天的黄海之边,像一条金色的钢铁巨龙,迤逦般地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土地上.回想着,回想着,我的思绪不觉地奔向了远古.在那遥远的古代,您身边的自然环境是如此优越.那时的您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松软,到处是青山相连,绿水相接,风光旖旎.动植物种类更是数不胜数.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虎穿莽林,野象成群,鹰击长空,鱼游浅水.野花漫山遍野地绽开着,五彩斑谰,像一块块彩毯,铺遍山野,似人间仙境,像世外桃源.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您自然而然地孕育了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这五千多年的风风雨雨里,多少英雄的故事在您的身。 3.关于椒房殿的诗句 桂殿嶔岑对玉楼,椒房窈窕连金屋。 ——《帝京篇》骆宾王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丽人行》杜甫 今宵驾幸池头宿,排比椒房得暖无。 ——《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花蕊夫人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七夕曝衣篇》沈佺期 皇子弃不乳,椒房抱羌浑。重赐竭中国,强兵临北边。控弦二十万,长臂皆如猿。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李商隐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应制为宫嫔咏》柳公权 4.关于忠孝的诗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文天祥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江红》岳飞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孟郊
2023-07-12 12:08:581

郭永怀与钱三强比较哪个更厉害

郭永怀与钱三强不宜比较。1、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1909年4月4日生于山东荣成,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1992年逝世。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23-07-12 12:09:161

郭永怀纪念馆需要预约么

需要。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到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人,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他的纪念馆参观人数是非常多的,需要提前预约,预约成功后才能进入。纪念馆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机构。
2023-07-12 12:09:231

郭永怀与李佩有没有孙辈

没有孙辈,郭永怀和李佩先生唯一的女儿郭芹在1996年因病去世。郭芹,女,1951年8月26日出生,“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郭永怀与李佩教授的女儿。1996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5岁。
2023-07-12 12:09:302

一对伉俪,两种传奇――致敬郭永怀夫妇

在郭永怀和李佩结婚后他们迎来了一个新的生命――他们的女儿――郭芹。但在1956年时,郭永怀放弃美国政府的优厚待遇,毅然选择回国,他们在美国时受到种种阻挠。在郭永怀受邀到英国讲学时,他们害怕郭永怀夫妇乘机回国,于是“直接禁止郭永怀出境。”但在1955年通过周总理在日内瓦公会上的努力,美国解除对中国科学家的限制,钱学森回国。于是郭永怀夫妇也归心似箭,但美国政府对他们进行了监视,但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在海上漂泊四个月终于抵达深圳,回国成功!回国后他们便住在北京的“北京中关村特号楼”里,郭永怀在力学所中工作,一家三口生活幸福。郭永怀的工作虽忙但他每天都按时回家。当有一天,他先乘车去了别的地方才去往力学所。渐渐地,他开始很晚回去甚至彻夜不归,李佩开始慌了,终有一天她无法接受,剪碎了所有家庭合照,回了娘家。郭永怀无法对妻子讲明这一切因为他在从事中国最伟大的项目――研究原子弹。当第一朵黑色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上方升起时,全国举国欢腾。在第二天,郭永怀同几位好友聚餐,细心的李佩发现从不喝酒郭永怀居然举起了酒杯,――从此李佩不再过问郭永怀的去向,默默支持他。
2023-07-12 12:09:371

永远怀念郭永怀征文

永远怀念郭永怀征文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征文吧,征文要求文面整洁干净,书写端正美观,字体清晰规范,标点准确无误。那么,怎么去写征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永远怀念郭永怀征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永远怀念郭永怀征文1   郭永怀是中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两弹元勋。   1933年,郭永怀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38年在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留学生,进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半年后他和钱伟长、林家翘以优异成绩和出色的论文获得应用数学硕士学位。1941年5月他到加州理工大学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研究当时空气动力学的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性”。1945年他以这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博士学位。   1946年郭永怀到康奈尔大学与西尔斯教授创办航空研究院。在粘性流体力学和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   1956年郭永怀回国,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二机部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委空气动力研究院筹备组副组长等职务。   1960年郭永怀参加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担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1961年任第一颗原子弹爆轰物理试验场外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对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氢弹的结构设计、飞行弹道空气动力学的有关试验作出了巨大贡献。   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参加完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发射准备工作,返回北京时,因乘坐的民航班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他烈士称号。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永远怀念郭永怀征文2   轰的一声,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   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吃惊地发现两个人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这两个人便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   郭永怀,你得行为让我们为之感动,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永远都是英雄。你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所有的中国人由衷地感谢你。国家肯定你的贡献,中国科大获赠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您牺牲后的20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你烈士称号,同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没有忘记您这位国防科技先驱。1985年,牺牲已经17年的您,又被补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谁也不会忘记,在面对优越的科技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您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女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回国之路。您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你依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你掏出了几十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的丢进火里,烧成灰烬,这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夫人李佩教授也感到惋惜。   面对美国的优厚待遇,您依然放弃。你的爱国精神是无人可比的。你是一位表里如一、冰清玉洁、刚直不阿、大公无私的人民科学家,您的高尚品德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习您的爱国、敬业精神。我们现在从这点出发,好好学习,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也是有贡献的人。 永远怀念郭永怀征文3   烈士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九院院长郭永怀,山东荣成人,曾就读青岛大学附中,在原子弹爆炸前,因飞机失事牺牲。当人们辩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郭永怀,人民永远怀念您。   郭先生在国外主要是从事理论工作和解析工作,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选定的课题都是国际上的难题。他不畏艰险硬是坚持用解析方法把它们做到底,得出重要的结论。这些工作使他在国外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为此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位单纯的理论家。使我感到意外的是,他也很重视新技术和实验工作,而且为新成立的中科院力学所带来了新技术和实验手段。这至少包括当时世界上出现不久的激波管技术和等离子体动力学。后来我了解到,原来在郭先生准备回国之前,他曾经专门考察过他认为为我国科学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和新领域。   严格说钱先生和郭先生都是以应用数学为主要工具的理论家。这里说的理论家是那些其本人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但同时对于其所进行的理论研究的实际背景有深刻的了解,对理论研究的现实和可能的应用有明确的认识,对理论研究还需要那些实验研究的相互配合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两位先生有过人的宽广视野和长远战略思考。一次郭先生当面问我,领导一个研究所的人应当是有理论见解的(好的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家同样可有很高的理论见解),还是什么别的人。我的回答是前者。当时他感到满意。我想这是因为如果科学研究缺少高一层次的理论指导、理论研究或实验研究便会失去方向,落到跟着别人走的地步,难以有所创新。 永远怀念郭永怀征文4   中科院院士郭永怀,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两弹一星”元勋。1968年12月5日,他在飞机降落失事坠毁中牺牲。牺牲的时候,他把装有数据的皮包紧紧抱着,数据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他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以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为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核事业尖端技术方面取得非凡成就付出了生命。他就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   研究空气动力学驰名世界   郭永怀出生于山东荣成县一个农民家庭。1933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后来在新建的西南联大改学航空工程。   1939年,他考上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时,他只用半年就取得了数学硕士学位。接着他选择了空气动力学最难的课题“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作为博士论文题目。1941年5月,他来到当时国际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中心——美国西岸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在航空大师卡门教授的指导下工作。   1946年,西尔斯在康奈尔大学创办航空研究院,特聘郭永怀前去参加业务领导工作。于是,郭永怀成了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主持人之一。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郭永怀很快就驰名世界。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毅然回国献身核事业   1955年,钱学森发来两封书信,邀请郭永怀回国。郭永怀毅然放弃了在国外的优越条件与待遇,与夫人李佩于1956年11月回到阔别16年的祖国。“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郭永怀说。   1960年7月,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中国决定自行研制核武器,郭永怀担任九院的副院长。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   1963年,他与科研队伍迁往青海新建的基地。在郭永怀的倡议和指导下,我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规划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他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爆法为主攻研究方向”。为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一直沿用。   郭永怀每天一大早便赶到现场,了解装配工作进展和系统联试结果,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研究处理。在将要进入正式试验阶段的那些日子里,郭永怀每天都要忙十几个小时,有时是通宵达旦,吃饭也是席地而坐边研究边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装置爆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当闪光火球和蘑菇状烟云冉冉升起时,全体测试人员一片沸腾,郭永怀却瘫软在试验现场,身边工作人员把他架到临时帐篷里的铁皮床上,郭永怀太累了。   牺牲时仍紧抱绝密资料   1963年,科研队伍迁往海拔3000米以上的青海基地,那里气候变化无常,冬季寒气逼人,经常飞沙走石,最低温度零下40多摄氏度,一年中有八九个月要穿棉衣。他与许多同事都有了高原反应。为了及时研究新情况,郭永怀频繁往来于北京和基地之间,有人劝他少跑一些,他为了工作全然不顾。   1965年9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式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68年12月初,他在青海基地发现一个重要数据,急于赶回北京研究,便搭乘了夜班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还认真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了玉米地,腾起一团火球。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他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对我国科研事业极为重要的资料。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在他牺牲不到两年,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68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授予郭永怀烈士称号。1999年,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 永远怀念郭永怀征文5   今天,我们还一同参观了郭永怀先生纪念馆,整个展馆通过用图片、视频、及珍贵的文物资料,全面展示了郭永怀先生的卓越功勋和大师风范。   郭永怀先生是我们荣成人,中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郭永怀先生满怀报国热忱,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环境,带着妻儿回国参加建设,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参与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装置再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建设。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郭永怀先生因飞机失事去世,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他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原来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先生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他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   岁月在流逝,但人们对郭永怀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
2023-07-12 12:09:431

郭永怀荣成哪个村?

郭永怀是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人。郭永怀:1909年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35年,郭永怀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25日被追认为烈士。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2023-07-12 12:10:021

郭永怀的主要贡献

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在读博士期间,郭永怀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郭永怀在1946年至1956年间当时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主持人(即西尔斯、郭永怀、康脱洛维茨)之一。这10年也是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流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在50年代初就注意到离超声速流动这一方向,研究了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和离解效应。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人造卫星郭永怀对于国防工业和科研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从1957年11月4日,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他就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星际航行座谈会,大力倡导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许多技术问题,如运载工具、推进剂、姿态控制、气动力、气动热等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和主张。在第四次座谈会上作了“宇宙飞船的回地问题”的中心发言,对气动减速、气动加热、烧蚀防热、回地轨道设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还提出了利用举力面的设想。随后,当研制人造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时,郭永怀参加了负责卫星本体设计的人造卫星研究院的领导工作。航天工程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中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两弹事业郭永怀认为应将再入物理现象的研究作为这个项目的理论研究方向,并明确提出建立高温物理所的主张,对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他亦费尽心血;1967年,郭永怀参加了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筹建工作,担任了主管技术工作的副组长。他首先就空气动力学研究院的服务对象、研究手段、重点设备、测试方法等提出了建议,并和钱学森一起为该院规划了蓝图,为以后空气动力学研究发展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了发展中国的“两弹”事业,郭永怀更是呕心沥血,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多次赴现场参加准备工作。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动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 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2023-07-12 12:11:001

郭永怀的人物评价

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九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朱光亚 著名科学家)郭永怀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应用力学家,他把力学理论和火热的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运动结合起来了。其实这也不只是应用力学的特点,也是一切技术科学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论,一方面是火样的斗争,是冷与热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这些贡献,我想人民是感谢他的。周恩来总理代表党和全国人民对郭永怀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就是证据。大家辛勤工作,为翻译、编辑和出版这本文集付出了劳动,也是个证据。是的,人民感谢郭永怀同志!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人民的感谢就是一生最好的评价!(钱学森 著名科学家) 两弹一星的23个功臣元勋里边,三方面都涉及的只有郭先生一个人。(俞鸿儒中科院力学所院士)
2023-07-12 12:11:241

《功勋》老郝是谁?

《功勋》老郝这个人物原型是郭永怀。老郝这个人物角色是电视剧《功勋》的一个片段中的主角,在剧中这个角色的人物原型非常值得尊敬,他乘坐飞机的时候遇到了坠机事故,他第一反应就是将自己装有宝贵资料的公文包紧紧的抱住,看到这个片段大家就知道了原来他的原型是郭永怀。郭永怀可能大家并不了解,但是他的师兄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钱学森。郭永怀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科学家,他在多个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并且一直致力于核研究领域,所以他的成就并不亚于他的师兄钱学森。相关信息在1968年的时候他乘坐的飞机失事,在那一场事故里他不幸牺牲,而在他死亡的前一刻他和他的警卫员两人紧紧的相拥,在他们的怀里就是热核导弹的研究资料,在牺牲的那一刻他们还为了国家而努力保存珍贵的资料,所以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烈士,也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一名烈士。当然英雄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精神和他的研究都传承了下来,就在他被追封为烈士的同一天,他所研究的热核导弹试爆成功。而在这部剧中老郝的原型就是以他为创作来源,通过这个人物角色,让人们了解到曾经的科研人员工作之不易。
2023-07-12 12:11:361

《生命中的两份手稿》中郭永怀为什么要当众焚毁自己珍贵的手稿

郭永怀生命中的两份手稿都曾被烈焰召唤,但不同的是,一份是他为了痴爱而甘心焚毁,一份是他为了痴爱而甘心护卫。如果说前者是他周密计划后的勇毅之举,后者则是他在危急时刻的本能所为——生命即将化为乌有,但这个赤子与他的战友,硬是用瞬间加厚的血肉壁障为易燃的纸张上了“阻燃保险”。郭永怀,永怀赤诚;后来者,永怀感佩。
2023-07-12 12:11:511

我国公认的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我国公认的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有:郭永怀。1、郭永怀,1909年4月4日出生于山东省荣成市滕家镇一个农家,是郭文吉夫妇的第四个儿子。2、郭永怀自幼天资聪慧,10岁被送到了本家叔叔所办的学堂里读书习文。17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四乡八里第一个公费中学生。20岁时,郭永怀考取了南开大学预科理工班。3、1931年7月,郭永怀预科班毕业后直接转入本科学习。郭永怀选择了物理学专业,得到了当时国内知名教授顾静薇的赏识。两年后,顾静薇推荐郭永怀到北京大学光学专家饶毓泰教授门下继续深造。4、在参加了北京大学的入学考试后,郭永怀如愿以偿地进入北大物理系学习。在顾、饶二位导师的精心锤炼下,郭永怀打下了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基础。5、1939年,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开始了长达16年的海外求学生涯。
2023-07-12 12:11:581

郭永怀事迹材料

郭永怀事迹材料范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事迹材料都不陌生吧,事迹材料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那么事迹材料的格式,你掌握了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郭永怀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郭永怀事迹材料1   ——在十秒钟永生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郭永怀先生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生命由太多太多的10秒组成,有人也许打一个懒洋洋的哈欠,10秒钟就倏忽而过。有的人却在10秒钟内完成一个惊天动地的动作,呈现出一种顶天立地的姿势,从而得到永生。   他太累了,可有太多太多的工作需要去做。1968年12月4日,他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时间比什么都重要,他决定立即将这一大好消息汇报给领导,于当晚从青海基地飞到北京。有同事劝他:“晚上不安全,您就明天去吧。”他笑笑说:“晚上好,睡一觉就到了。”尽管累,可他不愿耽误哪怕一分一秒,他要把征途当旅途。   他就是中国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郭永怀。坐车到了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不忘抓紧时间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   晚上10点多钟,他登上了飞机。“有什么事叫醒我。”登机后,郭永怀对警卫员牟方东吩咐一句,就沉沉睡去。他睡得很香,因为在他看来,争取了这么一个晚上,换来一个白天,又可以做好多事情。   那晚,天气很好,飞行一路顺利。已有晨曦从舷窗中透了进来,飞机快到北京了,警卫员轻轻摇醒了他。好久没有睡上这样一个安稳觉了,郭永怀觉得神清气爽。   这里将镜头切换一下: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响起一阵惊天动地的轰响,随后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一架小型飞机一头扎在了首都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飞机残骸散落得到处都是,一共有13人不幸遇难,烧焦的尸体散落一地。救援的士兵们发现,在烧焦的尸体中,竟然有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   尽管已看不清面目,但抱在一起的他们,如亿万年形成的煤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人们仿佛看到了那赫赫的照耀世界的光明!又宛然划过浩渺长空不可燃尽的陨石,是那样坚硬而内涵丰饶!是的,这紧紧抱在一起的,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原来,飞机到了首都机场上空,开始徐徐降落,起落架落下,2000米、1000米、500米……然而,当飞机降到400米左右的高度时,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开始垂直坠落。飞机从400米高空坠落到地面的时间大约不到10秒,而就在这一瞬间,郭永怀猛地站起身来,紧紧抱住了站在身边的警卫员。   郭永怀为什么要和警卫员抱在一起呢?随着士兵们艰难地将两具尸体分开,人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的胸部之间,有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损,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将公文包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地呈现在了人们面前!   人们不能明白:在10秒钟内能做什么?可郭永怀却保住了这份文件。解释也许只有一个,这就是郭永怀始终将那个公文包,如同生命一样放在靠近心的部位,连睡觉时也不曾移动位置。他的心是一颗忠于人民的心,大忠才能有大智,大智也就有大勇!   是的,郭永怀一直对人民忠心耿耿,研究基地位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冬季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别说飞鸟,试验现场荒凉得寸草不生。加上缺氧和当时物质匮乏,许多研究人员都营养不良及高原浮肿。身为领导的郭永怀更是知道肩上的责任重大,常常是废寝忘食地工作,50岁不到时,消瘦的他已是满头白发。他着实太累了,没想到为了节约时间,却使得他永远没有了为人民工作的时间。   失事时郭永怀59岁,他不幸去世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他亲如兄弟,永远的“大师哥”钱学森得知这一消息,也不禁号啕大哭,一连几天如梦魇缠身!   因为郭永怀的大忠及大智大勇,完好地保住了文件,在他牺牲后的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两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不能安全着地,就以10秒钟来获得永生!烧焦的是肉体,烧不焦的是精神,郭永怀的精神永远不倒,其已化作世界的中流砥柱,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   郭永怀事迹材料2   身边的好榜样   ——教师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郭永利,男,现年34岁,2003年6月毕业于榆林学院,一直在府谷县马川学校任教。从参加工作至今,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一份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和政治使命精心爱教。能时刻保持自己的选进性,克人先克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履行教师职责,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名言来鞭策自己。   一、不断学习、积极向上   郭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坚持出满勤,干满点,从不迟到早退。以校为家,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求,在教学中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积极参加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向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学习,并认真写心得体会。工作期间,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做人要自立自强,诚实守信,为人正直;在学习上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待人要宽厚,做事要有责任心;在生活上要勤劳节俭,生活俭朴。经常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集体,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二、认真教学,潜心教研。   郭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备课时,精心设计环节,努力钻研教材,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学生特点,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资源,结合课堂实际运用课件配合教学。课堂上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他很注重培优扶差的工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给予特殊的照顾,在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几年来,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郭老师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   20xx年7月8日   郭永怀事迹材料3   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   1968年12月5日凌晨6点左右,首都机场附近的村民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随后,就是一个巨大的火球和浓浓黑烟直冲云霄,把白雾照得血红。后来人们隐隐约约的知道,是一架小型飞机在即将着陆时突然失事,一头扎在了机场附近的玉米地里。   有两具烧焦的尸体紧紧地抱在一起。两具尸体早已烧得面目全非,如同半个焦炭,但是却保持着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姿势。许多年轻的战士都被这画面吓到了,所有人都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来了首长,人们才有勇气尝试把他们分开。   他们抱得很紧很紧,加上瞬间死亡,所以尸体无比僵硬。把他们分开的时候,必须很用力,就像掰断一大块木炭,由于缠绕在一起,把他们撑开的时候不断发出断裂的声响。   当“轰”的一声把他们终于分开,所有人立即脑袋嗡的一声,一片空白,时间仿佛定格一样,所有人都无法说出一句话。因为把他们分开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两具尸体的胸部中间,是一个皮质的公文包,虽然有点烧焦,但是在两个人相拥的身体的保护下依然完整,打开后:一份热核导弹试验数据文件完好无损。   看到眼前的一切,前来接应的士兵当场跪地痛哭,那就是他们力学所的副所长: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   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早已被烧得辨认不出来,当时是根据头后连着脊梁那块没有烧完的一点点白头发,认出了郭永怀。   10月16日下午,一场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荣成举行,郭永怀曾工作过的单位领导,郭永怀的部分学生、亲属,共同就郭永怀精神内涵进行交流研讨,更好发扬郭永怀的精神。   郭永怀,似他的名字般永远令人怀念。在列强对新中国进行露骨的`核威胁之下,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一穷二白”的经济困难局面下,在新中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且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见证了郭永怀以生命为代价投身祖国核事业的无悔追求。   在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被郭永怀等人铸就成一座历史丰碑。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斯人已去,精神永驻。   “叔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他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为国家效劳,为人民作出贡献。”郭永怀侄女郭淑娥说。   王瑾是一名陈列馆的讲解员,看着修缮后的陈列馆,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作为郭永怀先进事迹讲解员,今后会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学习领会郭永怀的精神,通过富含情感的讲解,让更多人全方位认识郭永怀、学习郭永怀。   大无畏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荣成来说,汲取郭永怀身上的精神动力迫在眉睫。   战争年代,荣成走出了100多位将军,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前三季度,荣成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由“速度经济”向“素质经济”的蜕变,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永怀精神,常学常新。郭永怀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67万荣成人民在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努力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征程上不断超越。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郭永怀事迹材料4   1909年4月4日,郭永怀出生在山东省荣成县西滩郭家村。1929年进入南开大学预科。1931年7月,升入南开大学物理系。1933年~1935年在北大物理系就读。抗战爆发后他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半工半读。国难当头,坚定了郭永怀科学救国的信念,他认为要使国家强盛起来,首先要发展军事科学技术,发展航空事业。为此,他放弃了专修光学的夙愿,改学航空工程。   1940年9月,郭永怀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师从辛格(J.L.Synge)教授,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他出色的工作得到导师的赞赏。1941年5月,郭永怀来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在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指导下从事跨声速流动的不连续解研究,以优秀成绩获得博士学位。那段时间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工作、学习的中国人还有钱学森、林家翘、钱伟长等。   1946年,郭永怀受聘于美国康奈尔大学。此后的10年是他科研的黄金时期,他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发展了Poincare,Lighthill的变形参数与变形坐标法,为此,钱学森于1956年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郭永怀因在跨声速与应用数学方面的两项重大成果而扬名世界。1955年7月,他被晋升为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   郭永怀是怀着科学救国的愿望漂洋过海的。受聘于康奈尔大学时,他就向校方表示:“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将来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开”;在是否申请接触机密资料的表格栏中填了“不”;对于让他申请加入美国籍的来信,一概置之不理。他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康奈尔分会,经常和大家热烈地讨论祖国的未来。   1956年11月,郭永怀毅然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回到了阔别16年的祖国。   回国后,郭永怀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国内的力学与国防科研上。他先后担任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力学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合办的工程力学研究班班主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等职。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规划,倡导开展新兴力学学科的研究。他对我国的国防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参加了许多重大的工程和项目。他还参与组织、领导中国科学院的人造卫星本体设计,参与地空导弹的研制。   对待学术,他一向严肃认真。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高等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在清华大学创办工程力学研究班,先后办了三届,学员300多人,他们成为我国首批力学科研和教学方面的骨干。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力学研究班的工作。郭永怀在1958年、1959年还曾担任班主任,并亲自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张涵信(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研究班第一届学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回忆:“彬彬有礼的郭永怀先生,对力学工作十分严肃认真。他甚至连Supersonic是翻译成超声速还是超音速,Euler的名字为什么翻译成欧拉等都讲究。他主张读经典著作,他说这Prandtl的时代是流体力学的丰收期。Prandtl本人是个大权威,有学识有经验,书写得全面深刻,因此应该学习他的‘流体力学概论"。” ;
2023-07-12 12:12:231

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

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用于表扬先进、树立典型,使广大干部群众见贤思齐,有所效仿,从而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而如实记载和反映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的书面材料。写事迹材料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家郭永怀的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郭永怀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和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等一道,规划了我国高等学校力学专业的设置。他和力学家们运筹帷幄,认真研究了近代力学的发展方向,制定了学科的近期发展规划和远期奋斗目标,使我国力学学科的面貌大为改观,特别是近代力学科学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准,只短短的几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一、辛勤培养科技人才   早在回国以前,郭永怀就同谈镐生探讨过回国后如何培养力学人才的问题。回国后,他始终把培养科技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1956年,我国恢复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怀积极筹划力学所的研究生培养。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带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亲自带过几批。他主张:培养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为主”。在教学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经常同年轻人一道解决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在培养研究生和助手时,他注重使他们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对年轻人的指导和帮助是启发式的、循序渐进的,重点强调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领,而不仅仅是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在他的培养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为所级学术领导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导师。   1957年,郭永怀和钱伟长组织并领导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除负责研究班的日常组织工作外,还亲自执教,讲授流体力学概论。开课前,他把辅导教员找来,亲自带领他们到有关高等院校的实验室参观,对一些关键问题给予一些启示,再让他们为课程安排一个实验计划,使这门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临毕业前,郭永怀亲自指导安排学员们的毕业论文题目,并设法每周都同辅导教员和学员碰头,了解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问题。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前后共办了三届,毕业生达290多名。现在这些学员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国防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力学系或力学专业教研室,他们起着顶梁柱的作用。   郭永怀在培养人才方面不遗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讲授高速边界层。执教中,每堂课都凝结了他的心血。他评论和分析学者们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初入门的研究人员都深受启发,甚至终生受用。在讲到求解各种形式的N—S方程时,他总是眉飞色舞,侃侃而谈,指出采用什么样的变换有希望获得成功,走哪一条路是徒劳的,会遇到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凡听过他课的人都感到回味无穷。陆士嘉也常常赶来听郭永怀的讲课。她当时曾评价说:“只有他能讲得这样传神。”   郭永怀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将自己比作一颗石子,甘愿为青年人的成长铺路。他深感大批培养优秀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学术接班人这一艰巨任务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这一点。1961年,他曾写道:“当前的打算是早日培养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专业队伍。”随后他欣慰地说:“由于几年的工作,已经见到效果。”    二、献身我国的核武器事业   1960年5月,郭永怀被调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该院副院长。他在处理好力学所日常工作的同时,把大量精力花费在研制核武器这项对我国政治、国防和科技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事业中。在原子弹研制初期,郭永怀主要负责力学方面的领导工作。   在原子弹理论探索阶段,郭永怀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作出了重大贡献。例如,当时在第一颗原子弹采取什么样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见,郭永怀通过比较两者的优劣,大力支持“争取高的,准备低的”的方针,即以较高级的“内爆法”作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药爆轰波的理论计算上,郭永怀正确地提出用一维特征线法进行,解决了一大批理论和技术难题。为了使大家了解爆轰学,郭永怀还亲自讲授了爆炸力学。   在爆轰物理试验过程中,郭永怀经常深入试验现场,指导工作并协助开展试验。当时,为确定原子弹爆轰聚焦技术方案,争论是很热烈的。年轻的物理学家陈能宽提出了一个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却能少走弯路的聚焦方案。许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郭永怀从力学角度反复估算,大胆支持采纳这个方案。为了配合爆轰试验,郭永怀还指导设计部人员进行不同试验元件的结构设计,使爆轰试验得以顺利进行。   郭永怀十分重视并经常在九院的会议上反复强调核弹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发展工作。在此后的进程中,他一直负责总体结构设计、外型设计以及环境模拟实验的.指导与把关。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与武器化有关的预研课题,包括结构设计、外型设计、飞行弹道、物理引信、环境试验项目与设备等。在弹体结构设计中,郭永怀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设想,包括薄壳结构、通用核航弹等。它们都在后来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实施,对核武器的轻型化、实战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环境试验方面,郭永怀在建立我国核武器环境试验设备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导作用。他从技术人员的配备、课题的安排、试验项目的确定和试验设备的筹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国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试验范围较广的设备,包括冲击、噪声、振动、过载、温湿度、霉菌、盐雾的组合试验设备和大型离心试验机等。他还亲自出马,找有关单位协商研制专门设备。   郭永怀的科研眼光长远,在他心中始终装着武器化阶段的长远计划。他提出动态环境试验要开展随机振动、高速冲击和噪声试验。为了提高核武器的适应性,他提出开展拓宽温度试验。九院当时分工不分家,郭永怀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学领域之外。他特别关心“安全论证”课题的研究。“安全论证”就是研究当飞机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样安全躲过光辐射、冲击波的威胁。为了保证绝对安全,郭永怀极力主张理论计算与模型空投试验结合进行。为此他还亲自过问并参与计算核航弹和氢弹空投过程中的飞行弹道、伞—弹弹道特性。在他的倡导下,经过严格的计算与分析,每次核试验飞机都安全返航。   他对我国核武器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对核武器系列化发展提出许多建议和设想;他指导进行了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研究、水洞试验以及调研工作;对研究发展潜地导弹也作出了贡献。此外,郭永怀还应两弹结合时期的需要,对我国核武器科研体制提出了重要设想。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郭永怀为我国的力学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回国后的短短12年时间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叹服。他参与了我国小型地空导弹、氢氧发动机和反导导弹的研制;他翻译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体力学概论》,组织翻译了《爆炸力学》;他担任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两个杂志的主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郭永怀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钦佩。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出版社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怀文集》和《郭永怀纪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大院东侧绿荫丛中为郭永怀树立了一尊汉白玉雕像。郭永怀的光辉形象将永存人间。 ;
2023-07-12 12:12:351

两弹元勋的郭永怀

郭永怀(1909-1968)山东省荣成市人,1909年生,男,中共党员,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3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留学并获硕士学位。1941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1945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研究员,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1957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68年12月在乘坐飞机赶赴北京时飞机失事,不幸逝世。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郭永怀先生是两弹元勋团体中唯一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2023-07-12 12:12:471

郭永怀有外孙吗

没有外孙,郭永怀和李佩先生唯一的女儿郭芹在1966年因病去世。郭芹45年短暂的生命岁月里,她的命运因父母1956年8月回国而改变。那一年,5岁的她随父母从纽约回到了北京,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天使折翅,她成为“狗崽子”,两年后,初中尚未毕业即从北京赴内蒙古农区,成为一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文革”十年,从15岁到25岁,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岁月里,她经历了父亲郭永怀因飞机失事牺牲、母亲以“特务”名义被隔离审查的苦难岁月,生离死别,孤苦伶仃。文革后,不少劫后余生的这一代归国留学人员子女,因为出生在美国,选择了回美国生活。然而,学业上被耽搁的他们在美国生活并不容易。我曾问李佩:“1980年,郭芹回美国后做什么?” 李佩说:“她一个初中生,在美国能做什么!”1994年,郭芹在美国罹患重病,1996年11月8日,在北京病故,骨灰撒入昆明湖中。扩展资料留学生涯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1940年8月,经过一番周折,郭永怀一行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郭永怀又赴当时国际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钱学森师兄,学习之余,钱学森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开着车,拉着这个颇有几分书呆子气的师弟兜风 。1941年,是钱学森去接郭永怀的,1945年,又是他直接把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 。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郭永怀前去任教。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1953年8月,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为由设置种种障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佩
2023-07-12 12:13:022

中国的科学巨匠,两弹元勋的唯一烈士科学家

说起我国的科学巨匠,很多人随口就能说出几个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名字,但如果我要问我国的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一位烈士科学家您可能未必知道,如果我再问在两弹一星中,唯一的一位横跨原子弹,氢弹以及卫星三大项目的科学家是谁,相比您可能也不清楚。他就是我们新中国的科学巨匠,人民的英雄——郭永怀。郭永怀是我们两弹元勋中唯一的一位烈士科学家,也是一的一位横跨原子弹,氢弹以及卫星三大项目的科学家。 郭永怀这个名字相比大家可能会很陌生,相比于共和国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以及钱学森,钱伟长,朱光亚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确实显得有些陌生与低调。甚至在说起郭永怀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是做什么的。但如果说他的两个同门师兄弟,钱伟长,钱学森,那么您可能就明白了他的职业了。 1938年,郭永怀通过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获得了赴海外留学的机会,然而此时的中国正遭遇日本的侵略,日军在1937年7月7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当郭永怀看到护照上的日本签证后愤怒地撕毁,直至1940年8月,经过一番周折,郭永怀一行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郭永怀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后来郭永怀和师兄钱学森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 当时间来到1949年的时候,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地宣布新中国成立后,大批留学海外的学子纷纷放弃海外的优渥生活和研究条件,携家带口地想要回到新中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身为世界的顶级科学家的郭永怀,其价值在美国政府的眼中是不可估量的,如果一旦放任其回到那个红色的 社会 主义的新中国,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郭永怀就和钱学森等人一样,被美国当局刁难,软禁,监视。直到1953年,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 直到1956年,郭永怀才携家人回到他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到祖国后,应钱学森的邀请,郭永怀加入了当时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力学研究所,尔后更是参与了我国的重大科研项目——两弹一星的研制。 在两弹一星的研制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原子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我们现在都知道,高速战斗机,导弹在研制过程中必须先使用风洞进行设计参数的校验,在没有经过风洞实验的战斗机,导弹都是不被允许生产的。然而风洞制造又岂是容易之事,当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不要说当时仅美苏才能制造的风洞,就连风洞工作时所需要的电力都无法保证。而郭永怀在回国前就考虑到当时中国必须发展导弹,卫星等尖端 科技 ,那这些就需要用到风洞进行试验,且当时中国电力短缺,一座中型风洞工作耗电就相当于一座中型城市的耗电量,故而在回国前就将之前在美国研究的恰好可以完美解决当时新中国所面临难题的激波风洞的资料牢牢记在脑海,并且在回国后不久就开始着手研制。在1966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研制成功。也在这一年,中国的导弹、火箭、人造卫星等重点型号飞行器陆陆续续进入攻关阶段,急需大型风洞的检验,而JF8激波风洞刚好赶上急需。 然而天妒英才,在1968年12月,年仅59岁的郭永怀先生因为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当赶赴救援的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他用他的性命为新中国保存下这重要的资料,也为二十多日后新中国的第一颗热核武器的成功试爆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十二年未雨绸缪,十二年鞠躬尽瘁,他以短暂生命化作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奠基石。他值得让我们永远铭记,新中国的科学巨匠,两弹一星元勋中的烈士科学家——郭永怀。参考资料: CCTV-4《国家记忆》之《“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奠基国防》
2023-07-12 12:13:171

为什么电影《钱学森》里没有用郭永怀的真名字

郭永怀是新中国顶尖的国防科学家,属于机密人物,自然不能用真实姓名,所以要用化名。剧情简介:时间追溯到1947年,蒋英接受钱学森的求婚,随其赴美。钱学森被聘任为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他和蒋英享受着至高的尊严和生活待遇。不过,钱学森却时刻牵挂着祖国。中国解放的消息传来。国民党退守台湾,还不断派人来寻,期望钱学森为其效力,钱学森都断然拒绝。多年来,钱学森忘我地工作,忽略了家庭。在最困难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过问,照顾蒋英和孩子们,替钱学森排除了后顾之忧。钱学森亦不负众望,一次次刷新着中国的航空航天历史。2003年10月,神州5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中国的航天事业就此步入辉煌!钱学森终于欣慰地笑了,他履行对妻子的承诺。两人相濡以沫,携手共度了最后的时光。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由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电视艺术中心于2012年3月2日发行的一部人物传记电影。由张建亚执导,陈坤、张雨绮、张铁林联合主演。该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钱学森青年赴美、励志求学、涉险回国、建功立业等一系列鲜为人知的曲折人生。
2023-07-12 12:13:256

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有儿子吗??、

没有,只有一个女儿。郭芹,女,1951年8月26日出生,“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郭永怀与李佩教授的女儿。“文革”十年,从15岁到25岁,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岁月里,她经历了父亲郭永怀因飞机失事牺牲、母亲以“特务”名义被隔离审查的苦难岁月,生离死别,孤苦伶仃。1996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5岁。扩展资料郭永怀,中国力学科学的奠基人和空气动力研究的开拓者,也是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郭永怀与钱学森合作完成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他也因此在国际学术界声名鹊起,成为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回到国内,将毕生所学贡献给祖国的科研事业。郭永怀曾说:“我只是新中国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我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郭芹
2023-07-12 12:14:044

“两弹一星”郭永怀的后人是谁?

“两弹一星”郭永怀的后人为女儿郭芹。郭芹,女,1951年8月26日出生,"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郭永怀与李佩教授的女儿。1996年11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5年岁。
2023-07-12 12:14:221

郭永怀死于飞机失事吗?

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
2023-07-12 12:14:371

郭永怀的人物荣誉

1985年补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12月25日,国家内务部追认郭永怀为革命烈士。1999年被授予研制“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该奖章于2003年9月18日由其妻子李佩赠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3-07-12 12:14:441

郭永怀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去世

郭永怀,生于1909.04.04,逝于1968.12.05,山东荣成人,,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
2023-07-12 12:14:572

郭永怀怎么死的?

1968年10月,郭永怀再次赴青海,筹划我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试验工作。在离开青海之前,他对这次国家试验进行过评价发言。当时,试验的理论方面有“过早点火几率”问题;实验方面有设计内球新结构问题;材料加工方面正考虑产品自热和装配贮存问题;在整体系统方面有“弹、伞、机”的协同配合问题。郭永怀从这次热试验的准备情况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务,大胆提出今后设计要重新考虑上述各方面的问题,为我国核武器的机动、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怀从兰州乘飞机返京。当飞机在北京机场着陆时,发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怀不幸以身殉职。
2023-07-12 12:15:051

“两弹一星”元勋有哪几位?

1、任新民任新民是中国运载火箭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倡导者和主持人。1986年被任命为对外商务发射卫星工程的总设计师。1990年初春,他坐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首次主持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准确送入预定地球同步轨道,圆满完成了发射合同,实现了我国用国产运载火箭进行国际商业发射零的突破。2、王淦昌1961年,刚刚从苏联回北京的王淦昌面对人生的重大抉择:中央希望回国的他放弃自己的研究方向,参加不熟悉但是国家迫切需要的核武器研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的带领下,工作进展很快。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7个月,美国用了7年4个月,法国用了8年6个月,而中国仅仅用了2年零8个月。大家都激动得泪流满面,称呼他为“核弹先驱”,他却说:这是成千上万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其中的一员。3、郭永怀在我国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里,有一位科学家横跨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他也是唯一一位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郭永怀。郭永怀心有大我、以身许国,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4、孙家栋辽宁瓦房店人。195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原航空航天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从事航天工作60年来,主持研制了45颗卫星。5、屠守锷屠守锷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自从上世纪50年代投身航天事业后,他长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对导弹研制过程中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大型航天工程方案的决策、指挥及组织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创了我国液体弹道式导弹先河。
2023-07-12 12:15:121

请问电影《钱学森》中的罗友来是谁?

是郭永怀。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扩展资料 :生平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郭永怀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怀牺牲一年多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核弹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永怀相继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主张,后来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郭永怀这些主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对氢弹,郭永怀也从结构形式、弹体重量、减速装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从而保证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的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永怀
2023-07-12 12:16:002

郭永怀失事的飞机是什么型号的

郭永怀乘坐的是苏制伊尔14,当时正处于“文革”时期,民航系统受冲击严重,正常的生产秩序被破坏,行之有效的机务保障规章得不到严格执行,郭永怀上了一架兰州飞北京带有发动机故障隐患的伊尔14,机组又业务不精,遇特情惊慌失措处理不当,酿成悲剧。
2023-07-12 12:16:163

我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

关于我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征文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教育,内容选择主要是颂扬和体会。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征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关于我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郭永怀,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永远的怀念》讲的就是关于他一生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看完短片后,内心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郭永环!”   (一)我们怀念他选择的救国之路   我们怀念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国航天发展事业开创了一片崭新的蓝天。记得短片里描述年少的郭永怀因为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空中投掷炸弹时中国人的束手无策,他热血沸腾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郭永怀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在那里,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这让他的导师颇为可惜,但在郭永怀看来,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实际的救国之路,这成为他致力一生的专业。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毅然的看到了他的那片理智的救国智慧,作为当代的.我们大学生是否应该时刻思考一下我们的学识价值,我们的崇高理想的价值,我们的将以怎样的学识价值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的第一次心灵洗礼,所以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的选择。   (二)我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们怀念他的人生贡献,为祖国的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这些贡献是郭先生一生的奋斗结晶,他以他崇高的学识和思想境界为中国在科研成果的几乎每一个环节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所以人们将永远的怀念他。(三)我们怀念他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短片里我们看到和听到他在青海沙漠上基地的真实描述时,我想我被震惊了。那里不能搭很多帐篷,也不能修什么,如果修呢,卫星就知道你来试验来了:那里夏天冬天很冷,那些工作服不是按照每个人的体形做的,个子矮得穿得很大,个子高的到肚脐那,那鞋都是很大的鞋,夏天穿的走起路很滑稽,很笑人,因为都不合身得也不合脚;那时的郭永怀51岁,年过半百,他同时兼顾着力学所和九院,在北京和海拔3000多米青海基地之间来回奔波着住也跟我们一样,住在小平房里,工作忙的时候通宵达旦,他特别累的时候就躺在没垫被褥的铁皮床上。休息一回,完了一后跟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中午吃饭也都围在餐桌边站着吃,凳子也没有。如此的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四处奔波、废寝忘食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以何种的工作精神在支柱着这位年过半百的他,所以我们怀念他,怀念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四)我们怀念他的爱国情怀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情操。短片里看到郭永怀的飞机失事的那一幕: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钱学森先生深情的说:“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么他将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他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生的渺小,但是他的死绝对是伟大的×尾记   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
2023-07-12 12:16:231

郭永怀事迹讲什么?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殉职。1999年,郭永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扩展资料:郭永怀的贡献: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读博士期间,郭永怀进行当时空气动力学的前沿问题——跨声速流下连续解的研究,并于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任副教授、教授。郭永怀在1946年至1956年间当时康奈尔大学航空研究院的三个主持人(即西尔斯、郭永怀、康脱洛维茨)之一。这10年也是郭永怀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期。他着重对跨声速理论与粘性流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可压缩无旋亚声速和超声速混合型流动和上临界马赫数》(与钱学森合作)《关于中等雷诺数下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绕平板的流动》《弱激波从沿平板的边界层的反射》等重要文章,解决了跨声速流动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边界层的奇异性,他改进了庞加莱、莱特希尔的变形参数和变形坐标法,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为此,钱学森于1955年在《AdvancesinAppliedMechanics》杂志上发表文章,将这一方法命名为PLK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郭永怀在50年代初就注意到离超声速流动这一方向,研究了高超声速激波边界层干扰和离解效应。郭永怀因在空气动力学与应用数学中的研究成果而驰名世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永怀
2023-07-12 12:16:484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精选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征文吧,征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征文的出现。你知道征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精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精选1   “我自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回到自己的祖国,建设美丽的山河”。郭永怀,20世纪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在他的研究基础上,人类实现了超越声速的飞翔。他是"两弹一星"的功勋专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早期研制的三大支柱之一。他满怀报国热忱,回国参加建设,十二年后飞机失事,以身殉职。《永远的怀念》讲的就是关于他一生的故事,作为大学生的我看完短片后,内心发出了这样的声音:“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郭永环!”    (一)我们怀念他选择的救国之路   我们怀念他的高瞻远瞩,为我国航天发展事业开创了一片崭新的蓝天。记得短片里描述年少的郭永怀因为看到日本人在中国空中投掷炸弹时中国人的束手无策,他热血沸腾地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郭永怀经过艰难跋涉,最终到达昆明的西南联大。在那里,他放弃了原来的光学专业,转入航空工程系学习流体力学,这让他的导师颇为可惜,但在郭永怀看来,学习航空工程是一条更实际的救国之路,这成为他致力一生的专业。这样的选择让我们毅然的看到了他的那片理智的救国智慧,作为当代的我们大学生是否应该时刻思考一下我们的学识价值,我们的崇高理想的价值,我们的将以怎样的学识价值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生存的这个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的第一次心灵洗礼,所以我们将永远的怀念他的选择。    (二)我们怀念他对我国国防科学技术事业的重大贡献   我们怀念他的人生贡献,为祖国的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郭永怀是唯一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在中国开始研制核武器时,他负责动力项目研究。提出了“铁条包布”的设计思想。为核武器真正武器化做出贡献。1956年年底,刚刚成立几个月的力学研究所迅速发展为全国力学研究中心。不久,郭永怀受命出任研究所常务副所长。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化学物理系,郭永怀出任首任系主任。这期间,郭永怀创办了《力学学报》和《力学译丛》,并亲任主编,翻译出版了《流体力学概论》等多部学术名著,先后开展了新兴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其成果不断引起国际科学界瞩目。在中科院组织的星际航行座谈会上,郭永怀提出我国要发展航天事业,并就运载工具、推进技术等问题发表了许多重要见解。不久,他当选为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1965年,我国将研制发射地球卫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郭永怀负责人造地球卫星设计院的领导工作。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他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郭永怀的努力下,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郭永怀牺牲的第二十二天,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这些贡献是郭先生一生的奋斗结晶,他以他崇高的学识和思想境界为中国在科研成果的几乎每一个环节上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所以人们将永远的怀念他。(三)我们怀念他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那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在短片里我们看到和听到他在青海沙漠上基地的真实描述时,我想我被震惊了。那里不能搭很多帐篷,也不能修什么,如果修呢,卫星就知道你来试验来了:那里夏天冬天很冷,那些工作服不是按照每个人的体形做的,个子矮得穿得很大,个子高的到肚脐那,那鞋都是很大的鞋,夏天穿的走起路很滑稽,很笑人,因为都不合身得也不合脚;那时的郭永怀51岁,年过半百,他同时兼顾着力学所和九院,在北京和海拔3000多米青海基地之间来回奔波着住也跟我们一样,住在小平房里,工作忙的时候通宵达旦,他特别累的时候就躺在没垫被褥的铁皮床上。休息一回,完了一后跟工作人员一起工作。中午吃饭也都围在餐桌边站着吃,凳子也没有。如此的工作环境,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四处奔波、废寝忘食工作的身影。我们不禁感慨这是以何种的工作精神在支柱着这位年过半百的他,所以我们怀念他,怀念他的工作态度和精神。(四)我们怀念他的爱国情怀   我们永远的怀念他的爱国情怀,高尚的情操。短片里看到郭永怀的飞机失事的那一幕:当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寻找到郭永怀时,吃惊地发现他的遗体同警卫员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竞完好无损。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钱学森先生深情的说:“这里没有胆小鬼的藏身处,也没有私心重的活动地。这里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献身精神。郭永怀同志的崇高精神就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在生命完结的那一刻,还能想到用自己最后仅剩的躯体去保卫者国家的机密,那么他将是何等的英雄和智者。他在辽阔的中国土地上生的渺小,但是他的死绝对是伟大的×尾记   我想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对他的缅怀将日益深切,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卓越贡献,不会忘记他为国家富强、科学进步而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也将永远会记得他的瞩目精神,在这位先驱的注视下,为祖国的明天开始每一天的奋斗不息!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精选2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两弹”模型捐赠给荣成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当天,中物院党委常委、副院长田东风,中物院型号总指挥、科协主席谭志昕,荣成市委副书记吕劭伟,荣成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曲卫伟等参加活动。   郭永怀出生于滕家镇西滩郭家村,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唯一一位在中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领域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1968年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终年59岁。1999年,郭永怀被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多年来,荣成一直十分重视郭永怀的事迹宣传。为更好地让市民了解他的事迹,20xx年,荣成在博物馆广场东侧竖立了郭永怀雕像。近年来,又与中科院力学所等单位密切联系,为建立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打下了基础。   今年结合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要求,市委、市政府重新将展馆建设提上议事日程,组织专业力量,高水平策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到北京、四川绵阳、梓潼与青海海北州等郭永怀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历史文物。郭永怀事迹陈列馆位于荣成博物馆一层,展览面积20xx平方米,有400多张图片、200多件珍贵文物资料、6个视频。根据郭永怀院士的生活工作经历,陈列馆拟划分为八大板块,分别是“荣成之子潜心求学”“驰名海外毅然归国”“两弹一星功勋卓著”“儒家情怀大师风范”“献身科学壮烈殉国”“怀瑾佩瑜爱在天际”“高山仰止永远怀念”以及多媒体教育厅。内容涵盖了郭永怀的出生、外出求学、归国、从事力学和国防科学研究,直至牺牲的完整人生轨迹。通过对其一生的展示和部分科研场景的复原,让人们可以充分了解郭永怀的儒家风范和大师情怀,全面展示了郭永怀院士的卓越功勋。   当天捐赠的模型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模型。吕劭伟在捐赠活动中表示,郭永怀是为“两弹”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是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荣成人民的骄傲。“两弹”模型是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重要展品,浓缩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精神,是对郭永怀卓越贡献的重要展示。对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社会公众全面深化党性教育、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义。今后,荣成将不断组织社会各界向郭永怀同志学习,切实发挥郭永怀事迹陈列馆的作用,传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据介绍,郭永怀事迹陈列馆是山东省首个院士纪念馆,国内展示新中国科学家风采的重要展馆,也将成为对社会各界进行国防教育、红色教育、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永远的怀念郭永怀征文精选3   轰的一声,1968年12月5日凌晨,飞机飞临北京机场,距地面约400米时,突然失去平衡,偏离跑道,扎向1公里外的苞米地,腾起一团火球。   人们从机身残骸中吃惊地发现两个人的遗体紧紧抱在一起。烧焦的两具遗体被吃力地分开后,中间掉出一个装着绝密文件的公文包,竟完好无损。这两个人便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可以说,在飞机遇险、生命将尽的最后瞬间,郭永怀想到的只是用身体保护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技资料!   郭永怀,你得行为让我们为之感动,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永远都是英雄。你是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倡导了我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导弹与核弹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所有的中国人由衷地感谢你。国家肯定你的贡献,中国科大获赠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您牺牲后的20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你烈士称号,同日,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没有忘记您这位国防科技先驱。1985年,牺牲已经17年的您,又被补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谁也不会忘记,在面对优越的科技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您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女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回国之路。您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你依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你掏出了几十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的丢进火里,烧成灰烬,这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夫人李佩教授也感到惋惜。   面对美国的优厚待遇,您依然放弃。你的爱国精神是无人可比的。你是一位表里如一、冰清玉洁、刚直不阿、大公无私的人民科学家,您的高尚品德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学习您的爱国、敬业精神。我们现在从这点出发,好好学习,相信未来我们一定也是有贡献的人。 ;
2023-07-12 12:17:251

郭永怀的事迹和精神

郭永怀长期参与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并发展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的研究。负责国防科学研究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导弹事业作出重要贡献。郭永怀的事迹和精神我们要学习郭永怀为建设祖国努力学习、认真钻研的爱国爱党、敬业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饱满的精神献身爱国事业、报效祖国。
2023-07-12 12:17:381

钱伟长,钱学森,郭永怀谁对中国贡献最大

这三位对于国家的贡献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非要做出排名,钱学森曾是郭永怀的助手,郭永怀最后也为国牺牲了,而钱学森建立了工程管理的思想,最后就是钱伟长。一、郭永怀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二、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三、钱伟长1940年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主攻弹性力学,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当选为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扩展资料郭永怀与钱学森两人不仅系出同门,更是半师半友的莫逆之交。两人都缔造了传奇,在异域扬名却心系故土,毅然回国为新中国的科研事业携手奋斗。钱学森和郭永怀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爱好将他们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钱学森在纪念郭永怀的文章中所说,在当时的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林家翘、傅承义这五个好友中,“和我最相知的是郭永怀”。他们经常彼此切磋学问,苦恼时互相倾吐真情,困惑是相互安慰和鼓励,事业上委以重任,鼎力相助。
2023-07-12 12:17:463

郭永怀回国的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普遍敌视社主义,以米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严禁华人优秀人才回国效力。郭先生于1938年夏留学美国。已十多年没有回到祖国,十分想回国效力。而米国严禁郭回去。1953年8月,中美谈判。。经过政府的努力,美国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在面对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郭永怀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路上归途。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他毅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他掏出十几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1956年,郭回国。
2023-07-12 12:18:031

《钱学森》中 友来是谁

“友来”是指郭永怀,他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拓展资料1、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2、郭先生是一位才华横溢、有远见卓识的著名科学家和技术领导人。他理论功底深厚、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而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在工作中准确把握科学研究的方向。在九院工作期间,郭先生始终深入到科研工作的第一线,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3、他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2023-07-12 12:18:1310

友来是哪位科学家?

友来是郭永怀。友来是指郭永怀,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郭永怀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友来的故事1938年,考入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1941年,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并于1945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953年,拒绝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携妻挈女归途。1958年,负责核武器研制的九所在京正式成立。后发展为九院;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历任九所副所长、九院副院长。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推动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其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12月25日被追认为烈士。1985年,被授予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7月,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2023-07-12 12:18:522

郭永怀的爱国情怀表现在哪些方面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流、电磁流体力学、爆炸力学的研究,培养了优秀力学人才。担负了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2023-07-12 12:19:202

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谁的研究方向

郭永怀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他的科研方向横跨了核弹、导弹、人造卫星三个领域。当年,他也是美国不想轻易放走的尖端科技人才。郭永怀,力学家、应用数学家1909年4月4日生于山东荣成。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5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57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8年12月5日因飞机失事不幸牺牲,被追认为烈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等职。我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在跨声速流和奇异摄动理论(PLK方法)方面的成就为国际公认。倡导了我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0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我国核弹与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郭永怀,中国近代力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他1909年4月出生于山东荣成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40年8月,郭永怀漂洋过海,去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应用数学。在加拿大完成学业后,郭永怀来到美国学习,学成后到康奈尔大学执教。在此期间,他接连突破了航空和航空动力学领域的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声名鹊起。然而,学识,名誉,金钱和地位,都不能让他忘记自己的理想——回国效力。
2023-07-12 12:19:281

郭永怀是我国中科院院士,他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

郭永怀是我国中科院院士,他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 A.中微子物理 B.纳米科技 C.两弹一星 D.载人航天 正确答案:C
2023-07-12 12:19:531

郭永怀的人物生平

1938年夏,中英庚子赔款基金会留学委员会举行了第七届留学生招生考试,在3000多名参考者中,力学专业只招一名。考试结果,郭永怀与钱伟长、林家翘一起以5门课超过350分的相同分数同时被录取。1940年8月,经过一番周折,郭永怀一行来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41年,郭永怀又赴当时国际上著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中心――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理工学院研究可压缩流体力学,和钱学森一起成为世界气体力学大师冯·卡门的弟子,于1945年完成了有关“跨声速流不连续解”的出色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这里,他遇到了平生的知己钱学森师兄,学习之余,钱学森最乐意干的事情就是开着车,拉着这个颇有几分书呆子气的师弟兜风 。1941年,是钱学森去接郭永怀的,1945年,又是他直接把郭永怀送到了康奈尔大学 。1946年秋,冯·卡门的大弟子威廉·西尔斯教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科学部的基础上创办了航空工程研究生院,邀请郭永怀前去任教。当时,人类虽已实现了飞行的梦想,但飞机的飞行速度并不理想,声障是提高飞机飞行速度的难关。郭永怀和钱学森经过拼搏努力,不久就合作拿出了震惊世界的重要数论论文,首次提出了“上临界马赫数”概念并得到了实验证实,为解决跨声速飞行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此后,声名大振的郭永怀应聘参加了美国数学学会,并被加州理工学院特聘为研究员。不久,他又成为康乃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的三个著名攻关课题主持人之一。1949年,郭永怀为解决跨声速气体动力学的一个难题,探索开创了一种计算简便、实用性强的数学方法――奇异摄动理论,在许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正是因为在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两项重大成就,郭永怀由此驰名世界。1953年8月,中美继签定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设置种种障碍。在面对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与祖国需要何去何从的时候,郭永怀毅然决然拒绝了美国同事请他参加的机密研究项目,放弃了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的优厚待遇,携妻挈女义无反顾路上归途。为了避免美国政府制造麻烦,他毅然将自己没有公开发表过的所有书稿统统付之一炬:在和学生们聚会的篝火旁,他掏出十几年来写成的没有公开发表的书稿,一叠一叠地丢进火里,烧成灰烬,这令在场的学生惊呆了,夫人李佩教授当时也感到可惜。当时已任中国力学研究所所长的钱学森于1956年6月致信郭永怀,盼他回国。1956年国庆节的前一天,郭永怀动身返家! 郭永怀携全家回国后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科技界的热烈欢迎,毛泽东主席亲自接见他和家人,中国科学院则安排他和钱学森一起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刚组建的力学研究所副所长,和钱学森、钱伟长一起投身于力学研究所的科技领导工作。1957年10月15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在协定中苏联明确承诺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数学模型和图纸资料。1958年,负责核武器研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二机部)第九研究所(九所)在京正式成立。1964年2月,它发展成为负责核武器研制、生产整个过程的研究设计院――九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前身),开始了“两弹”研制工作。1959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致函中共中央,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1960年7月,苏联政府又照会中国政府决定撤走在华的核工业系统的全部专家,随后又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苏联的单方面撕毁协定和合同,给刚刚起步的中国核工业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郭永怀临危受命,他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郭永怀历任九所副所长、九院副院长,负责力学和工程方面的领导工作。当时,九院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一无图纸、二无资料的情况下,迅速掌握原子弹的构造原理,开展原子弹的理论探索和研制工作。为了便于科技攻关,九院成立了四个尖端技术委员会,郭永怀领导场外试验委员会。场外试验涉及到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和环境试验等任务,负责进行核武器研制的实验和武器化。郭永怀一方面为科研人员传授爆炸力学和弹头设计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致力于结构强度、振动和冲击等方面的研究,加速建立自己的实验室,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前期试验。在郭永怀的倡议和积极指导下,中国第一个有关爆炸力学的科学迅速制定出台,从而引导力学走上了与核武器试验相结合的道路。同时,郭永怀还负责指导反潜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学和水洞力学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此外,在潜-地导弹、地对空导弹、氢氧火箭发动机和反导弹系统的研究试验中,郭永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对核装置引爆方式的采用上,郭永怀提出了“争取高的,准备低的,以先进的内瀑法为主攻研究方向”的思路。为确立核武器装置的结构设计,郭永怀提出了“两路并进,最后择优”的办法,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确定了最佳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方案不仅为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投爆所采用,而且为整个第一代核武器的研制投爆所一直沿用。1961年7月,郭永怀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3年,为了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党中央决定将集中在北京的专业科研队伍,郭永怀迁往在青海新建的核武器研制基地。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1965年9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再次启动,郭永怀受命参与“东方红”卫星本体及返回卫星回地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1970年4月24日,在郭永怀牺牲一年多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在核弹武器化的后期研究中,郭永怀相继提出了一些具有独到见解的主张,后来的实践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郭永怀这些主张的科学性和严密性。1966年10月27日,中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对氢弹,郭永怀也从结构形式、弹体重量、减速装置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科学见解,从而保证了中国第一颗氢弹空投试验的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又一次来到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以及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968年12月4日,在青海基地整整呆了两个多月的郭永怀,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他要急着赶回北京,就争分夺秒地要人抓紧联系飞机。他匆匆地从青海基地赶到兰州,在兰州换乘飞机的间隙里,他还认真地听取了课题组人员的情况汇报。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郭永怀拖疲惫的身体登上了赶赴北京的飞机。5日凌晨,飞机在首都机场徐徐降落。在离地面400多米的时候,飞机突然失去了平衡,坠毁在1公里以外的玉米地里。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往常一直穿在身上的那件夹克服已烧焦了大半,和警卫员牟方东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据国务院工作人员后来回忆,郭永怀飞机失事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失声痛哭,良久不语,随即下令彻查这一事故,并指示《人民日报》发布这一不幸的消息 。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此前郭永怀这位以空气动力学研究驰名世界的科学家,为准备这次试验在青海整整呆了四十五天 。郭永怀牺牲的第22天――1968年12月25日,中央授予他烈士称号。同日,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了成功!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荣誉勋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2023-07-12 12:20:001

友来是哪位科学家

友来是郭永怀这位科学家。“友来”是指郭永怀,他是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郭永怀长期从事航空工程研究,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倡导了中国高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和爆炸力学等新兴学科的研究。担负国防科学研究的业务领导工作,为发展中国核弹与导弹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科研成就:郭永怀在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领导和组织爆轰力学、高压物态方程、空气动力学、飞行力学、结构力学和武器环境实验科学等研究工作,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位为中国核弹,氢弹和卫星实验工作均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2023-07-12 12:20:121

关于郭永怀的故事

郭永怀先生是我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李佩先生是我最钦佩的一位女学者,他们相随相伴了二十载。 • 相识绮色佳 郭永怀先生拿到博士学位后,应师兄西尔斯(W.R.Sears)之邀,来到位于风景如画的小镇绮色佳的康奈尔大学,成为该校航空研究生院的五位奠基人之一。当时他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由于一直潜心钻研学问,在感情上还是一片空白。正在此时,风华正茂的李佩来到绮色佳,到康奈尔大学社会及发展学院就读。李佩出生于镇江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学问颇佳,端庄贤淑。有一次,她听说航空研究生院有一位年青的华裔学者做航空方面的报告,很好奇,就跑去听了,从此与郭永怀相识。• 相知在校园 李佩对这位身材颀长、学识渊博、踏实朴素的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郭永怀也开始留意这位谈吐优雅、风姿绰约的女学生。他们逐渐越走越近,互相到住地拜访。郭永怀经常谈的是航空领域的新进展,但他也不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李佩很快发现,郭永怀对古典音乐情有独钟,他们就买来一个老式留声机和好些唱片,共同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两颗心开始靠近。• 情定秋色中 在秋天里,他们收获了爱情,一起在小镇里构筑了爱巢,日子过得宁静而幸福,每月的薪酬绰绰有余,足可维持小康生活。郭永怀继续埋头于书本,他的创造力如喷涌的泉水,几个重要的学术成果(如后人称为“PLK方法”的传世之作)就在那时问世。李佩治家井井有条,家里的氛围简朴而有生趣,晚饭后,喝着咖啡,一起听着留声机传出的天籁之音;偶尔到近处走走。时不时地还有好友(如钱学森等)来访。过了两年,他们的爱情结晶——可爱的女儿郭芹降生,更是给这个家带来了无限温馨。• 相携回故园 新中国成立的消息打破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平静。郭永怀在出国之时就怀有学成回归报效祖国的凌云志,对此,李佩完全理解。钱学森前来造访时,两对夫妇满怀热情地谈论:怎样尽快回国施展宏图。钱学森遭软禁的消息没有使郭永怀-李佩夫妇退缩,他们加紧了回国的准备。1955年,经过艰苦斗争,钱学森一家四口终于冲破藩篱回国。行前,钱和郭悄悄约定,相期早日重逢在北京。郭永怀随后提出了归国申请,当局的种种刁难,朋友的盛情挽留,都挡不住归心似箭的他们。在不久后的朋友们组织的烧烤聚会上,郭永怀拿出了他多年研究的文稿付之一炬,使得朋友们大吃一惊,纷纷表示惋惜,连李佩也感到一时难以理解。只见郭永怀淡定地说:“不要紧,这些文稿的内容早就装进我的脑海里了,谁也夺不走!”这时,先期回国钱学森的飞鸿到达,钱对郭说:“快来,快来!”彷佛是弟弟在向哥哥(钱比郭小两岁)招手,快快回家!还告诉他带点什么回家,最要紧的是:带书来,带人来!。1956年9月30日,祖国的国庆节前夕郭永怀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远洋轮船。但是,临起锚时,上来了几个FBI的人,要同行的张文裕教授开箱检查,为此耽误了启航。李佩先生后来说:“这时我才领悟到,郭永怀先前的焚稿之举何等有远见!”(郭永怀的行囊里只有一堆“不违禁”的衣物、书籍和唱片)10月,郭永怀与同行的一批学者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时离开郭永怀负笈西渡正好十六年!接待人员递给郭永怀一封钱学森的信,信中竭诚欢迎好友夫妇回归,并已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郭永怀准备大干一番了!• 相伴中关村 郭永怀夫妇很快住进了中关村的宿舍。报到之后,郭永怀马上受命担任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成为钱学森的左臂右膀;不久,他又与钱学森、钱伟长一起共同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李佩先生学的社会学当时派不上用场,但她不愿过相夫教女的平淡生活,她就任中科院西郊办公室副主任,开始为中关村的发展操劳。郭永怀马不停蹄地参加制订我国的科技发展规划,接着与钱学森等人一起,泛舟昆明湖,确定了我国力学学科发展方向。由于钱学森已担任国防研究的领导,另一位副所长钱伟长在“反右”运动后遭贬,郭永怀实际上担负了中科院力学所的主要领导责任,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细致到新建图书馆的灯光设计)。1958年开始,郭永怀在钱学森随极力推荐下,介入两弹一星研制,就任九院副院长,益发繁忙起来。他开始了每周六天半上班制。我到北京就读后,我们研究生和助手常到郭先生家里走走。每次去,郭先生会从书房里出来,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谈了一些学习上的事情后就退回书房做功课了,接下来就是师母与我们海阔天空地聊天,但话题很少离开力学所和科学院。到了北京之后多年,郭先生一家甚至没有到不远的颐和园一游。翻遍郭先生的影集,找不到他们一家在公园里的合影!而李佩先生对此毫无怨言,默默地支撑着这个科学家之家。郭先生是个重情义的人,当年他的三位哥哥,含辛茹苦地把他培养成人,他知恩图报,回国后每月给他们邮寄80元生活费,李先生总会按时邮寄,从不让郭先生操心。当时,我们几个学生都很年青,看到郭先生家那种其乐融融的温馨气氛,从心底里感到羡慕。李先生就是一位成功男士后面的女人,而她自己也是一位成功女士。我们去后不久,她开始在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任职,成为一位著名的外语教授。• 情殇寒冬夜 1960年代,郭先生频繁出差,往返于大西北于北京之间。李先生明白他在从事研制尖端武器的伟大事业,除了暗暗关切、默默支持以外,从不明里过问。1968年12月5日,原知道郭先生要从青海核弹研究基地返京,却迟迟没回家。经过漫长的翘首以待,等来的竟是惊天噩耗!当领导把飞机失事的消息告诉李佩时,她懵了,但挺住了没哭。后来,郭先生的专职司机说,他没见李先生掉过一滴眼泪。其实,李先生掉泪的时候他没看见。后来有人告诉我,李先生痛心疾首地哭过,而且在那些日子里,她曾接连多日彻夜难眠!相伴二十载的爱人撒手西去,而且还正当英年,他还能为祖国做多少贡献!她能不流泪吗?然而,李佩先生极其坚强,她从不在外人面前露出丧夫之痛。她把对郭先生的怀念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我们做学生的看得出来。她尽可能把家里的布置保持原样。那架从美国带回来的钢琴还在原来的地方,他们夫妇和我们一群年青人,曾在一起听小郭芹在这架钢琴上弹奏美妙的乐曲……。李先生用百倍的努力投入工作,在她担任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期间,教过的学生成千上万!至今,她年逾九旬,仍在教老年人学英语,为中关村老年协会义务组织系列知识讲座。她心中明白,这是纪念郭永怀先生的最佳方式!令人难以忘怀的郭永怀先生!令人百倍崇敬的李佩先生!
2023-07-12 12:2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