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canoVol
-
台北故宫陶瓷馆宋代的比较多,清雍正年制的有
【名称】清雍正窑变釉贯耳瓶
【类别】瓷器
【年代】清雍正年间
【文物原属】清宫御用瓷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33.3cm,口径10.7cm,足径13.5cm
瓶直口,长颈,颈有双贯耳,颈下渐广,鼓腹,圈足外撇。内施天蓝釉,外施窑变釉,底施酱釉。底中心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此器造型模仿古代青铜礼器,器物胎体制作细腻,成型考究又不失自然流畅的特色,反映出雍正瓷器的精湛之处。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名窑俱备,精品无数,多为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在馆藏瓷器中,汝窑的瓷器居宋代青瓷之冠。汝 窑建立于北宋徽宗时,专供御用。这种瓷器釉色极其纯正,晶莹腴润,是宋代青瓷的极品。像这种遗存文物流传极少,据说全世界只有30余件汝窑青瓷,而台北就 占了24件。
宋/汝窑/莲花式温碗
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
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
汝窑曾为宫中用器,因采覆烧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宫中命汝州烧造青瓷」之举,汝窑之入选,支烧满釉应是原因之一。支烧另一用处为防止器底 塌陷,汝窑所用支钉细小,所留钉痕状似芝麻,器底五支钉痕即是,也就是俗称的「芝麻钉」。釉面细碎纹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
莲花温碗,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之汝窑器中,更显珍贵。
宋 汝窑天青无文椭圆水仙盆
汝窑是北宋徽宗朝的官窑,以天青釉色着称於世。汝窑的传世作品不多,本院即藏有约二十件,其中这件水仙盆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水仙盆盆体简雅大方,由於重复施釉的关系,釉层略具厚度,并带有流动性。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约透出胎土色泽;而四个云头足的转折部分,又有釉层堆 积,柔腻如脂。釉层的厚薄,造成全器釉色与质感的细腻变化,扣人心弦。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独此件光洁无纹,益发显得匀净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於 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
宋/定窑/婴儿枕
宋、金时小瓷枕广为流行,有最简单的长方形,亦有动物造型的,如虎形枕,及状似如意云状,取其吉祥意的如意枕,本件婴儿枕为其中造型较为繁复者。 宋代婴儿纹样极为流行,传世宋瓷中,北方青瓷系、景德镇影青瓷、技法繁杂的磁州窑系以及本件所属的定窑系,均可见以婴儿或孩童嬉戏为纹样的作品。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县,古名定州,故名定窑。白釉色泛黄呈牙色,装饰技法有浅划、深刻、模印等,题材亦丰,尤以划法技法灵巧熟练,线条流畅,作品生动活泼。
瓷枕造形采婴儿侧卧于榻上,头微扬、宽额、身硕、双手交叉为枕,两脚弯曲交迭,状极悠闲。左手执一状似彩球童玩,丝带贯穿,上下以蝴蝶结饰固定。 婴儿脸部交待清晰写实,模样雅稚可人,衣饰以今日用语应是:身着长袍,外加背心,长裤,布鞋。背心前襟饰钱形纹,后背划牡丹,长袍下裳印圆形团花,衣袖长 裤无纹饰,显示以不同布料缝制而成。榻周开光,印有龙纹,底平无釉,刻乾隆御制诗。
院藏同型婴儿枕两件,北京故宫亦有一件,三件造型一致,均以模印成型,除在细部纹饰技法、纹样、部位及尺寸略有差异外,在面貌、衣饰皱褶几乎一致,想当时应有一共同样本,提供模制。
汝窑瓷器
汝窑位于今河南临汝,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汝窑的特色是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并开创了人工的细密开片。开 片,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现象,把这种本来属于烧制中出现的缺陷变为有意识的装饰,则是从北宋汝窑开始的。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明清两代 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也列汝窑为第一。后人从明代宣德年间开始仿烧汝瓷,清代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也都有尝试,但从来没有达到宋代汝瓷的水平。
宋代哥窑瓷器
明/万历/五彩龙凤大盘 侈口大圆盘,窄唇,矮圈足。胎薄,施釉洁白,器面图案为釉下青花与釉上低温彩共同描绘成。 明神宗万历时期,官方手工业喜爱制作五彩缤纷的作品,以寓意吉祥为要,而题材琐碎;在同一平面上,常以各种形状的开光框缘界隔出不同空间与主题, 使观者视线所及,纹饰满布,几无间隙;多样主题并呈,让人目不暇给,充分营造华丽而热闹的气氛;同样的风格也见于此时的漆器和织物的图案设计。另方面,若 仔细观察细部,则见画工用笔软弱潦草,不经意的出现笔线出锋,色彩漫溢出界的情形,均可见此时窑场大量产制却又疏于管理,以及匠者应付的心态。 以本件开光中的穿花龙凤为例,龙凤都只是形式化的外型,缠枝番莲也只拘谨的勾描外廓再填色,笔致柔弱稚拙,似乎只是依样葫芦,虚应故事;但其仍尽 量保持官样的原貌,官土轻薄洁白,釉色莹亮,色料淘洗匀细,其繁复多彩、色调喧哗,以及细碎的填染,反而成为此时期让人惊艳的特色。 宝石红僧帽壶 壶口沿呈三阶渐高边,形似僧伽帽,故名。 器外通体施红釉,釉色鲜红,并带类似橘皮上的针孔气泡眼,口、足、帽沿边等出棱处,呈现白边,内部及底釉泛青。胎骨匀细,圈足露胎,细腻洁白,间带铁质斑点。器无款,底刻乾隆御制诗。 僧帽壶形使见于元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为世所称,口、足或转折棱边常见「灯草边」白边,为宣德红釉普见现象。宝石红僧帽壶,深受清宫帝后所爱,清佚名画「胤祯妃行乐图」之四幅中,雍正妃傍的立柜格上即置有宝石红僧帽壶。
- 安徽路人假
-
名称:光绪官窑钧红窑变釉贯耳瓶
规格:高25.5cm
品相:磨口底有洞,其余完整
来源:国外回流
长方口,下垂腹,圈足。釉面光滑,光泽度高,玻璃质感强,底阴刻“大清光绪年制”楷款,款字极为规矩。贯耳瓶为清代传统器型,历代均有烧造,光绪朝尤多。其造型均大同小异,但晚清的瓶颈较粗,圈足由外撇向直发展,器腹由扁平而渐鼓,腹部重心有下移的趋势。本件藏品命途坎坷,想来是被粗人老外拿去当台灯之类,为之一叹。回流国内也是颇为不易,欲寻真诚藏友能善待此瓶,价格优惠,先款先得。
- 血莲丿红尘
-
雍正时窑变红釉瓷的款识多在器底阴刻“雍正年制”四字两行篆书款或“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民窑均无款识。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我不知道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