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啵呲嘚
-
汝窑获得很高的地位,原因有:汝窑位列北宋五大明窑之首,汝瓷价值不菲;汝瓷做工精细、造型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汝窑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成就,对研究北宋时期瓷器发展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历代名人都非常喜好汝瓷,有不少赞赏的诗句,这就使其富有文化内涵。这也难怪李苦禅先生发出了“天下博物馆, 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
汝窑的瓷器制作要求比较高。一般而言,瓷器对烧制的温度比较苛刻,温度都在1280度以上。温度越高,瓷器成品率越低。而汝窑都是低温烧制,烧制温度在1200度左右,这就使得汝瓷普遍以天青色为主色调,有时候辅之以天青、天蓝、月白等釉色,给人一种"似玉非玉而胜似玉"之感。
此外,窑瓷器的美更在于其“裂纹”。人们在烧制瓷器过程中,所得线条往往不受人为控制,给人一种自然之美。裂纹“开片”呈现出层层叠叠、晶莹剔透之感,犹如早春解封的河冰,人们称之为“冰裂纹”。
同时,汝瓷造型给人一种“复古简约”。所谓“复古”就是汝瓷的造型来源于古代,展现了宋人的复古风格,汝瓷造型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造型。宋人非常善于创新,并不全盘照抄古代的设计,而是融入了“弦纹”,使得汝瓷线条显得“简约”。
汝窑存世罕见。据悉,现珍藏于国内国外各大博物馆的古代汝瓷数量仅仅65件。与世面上人们所见到的其他瓷器有着很大不同,能够一睹汝瓷风格,机会更是难能可贵。明代画家徐渭“花是扬州种,瓶是汝州窑。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可见文人墨客对汝窑的追捧!
- 臭打游戏的长毛
-
2. 汝瓷产生之前南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汝瓷产生之前,青瓷已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南北各地青瓷窑口积累有不少工艺技术经验,为汝瓷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2.1 汝瓷产生之前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浙江绍兴古称越州,是青瓷的原产地,称越窑。该地盛产“高硅低铝”质瓷石,可以在1150℃-1250℃范围内烧成瓷器。越窑于东汉末年率先烧出青瓷后,并在之后数百年间长期引领青瓷发展,是南方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青瓷窑口。越窑青瓷的釉面光泽感强,但釉层薄且透明,釉中铁的还原率不高(在40%-45%之间),釉色黄绿。中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兴起,青瓷茶具需求量大增,促进了越窑青瓷工艺的发展,唐中期至五代是越窑青瓷的鼎盛期,工艺技术发展快水平高,烧制出了专供官方使用的高品质青瓷“秘色瓷”。秘色瓷釉中铁的还原率高达55%,釉色青绿。秘色瓷釉的高还原率得益于密封匣钵工艺营造的强还原气氛,这是越窑工艺上的重要创新,汝瓷对此多有借鉴。越窑青瓷“釉”薄且透明,适合刻划印塑与釉相结合的综合性装饰手法。越窑的工艺技术和装饰手法影响了南北方许多青瓷窑口。
2.2 汝瓷产生之前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北方青瓷烧成年代晚于南方,这与北方“高铝低硅”质制瓷原料有关,这种原料需要较高的烧成温度(超过1300℃),烧成难度大。汝瓷产生前,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口是耀州窑。耀州窑地处陕西耀县,宋代称耀州,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受越窑影响很大,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耀州青瓷器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北宋是耀州窑制瓷技术进步最快、青瓷品质最高的时期,烧成温度高达1300℃以上,能烧出光泽度透明度好的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整体风格与越窑刻花青瓷类似[1],橄榄绿釉的铁还原率在60%左右。耀州窑青瓷因品质精良被北宋朝廷选为贡瓷,影响广泛,是北方许多窑场竞相模仿的对象。河南中西部地区窑场深受耀州窑影响,也烧制刻印花青瓷,被划归耀州窑系青瓷,有邓窑(内乡窑)、禹州窑、临汝窑、新安窑、宜阳窑等[2],其中临汝窑是汝窑的母体。
3. 汝瓷的产生与创新
河南是北宋重要的产瓷区,汝瓷出自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宋时宝丰属汝州(原临汝县),故称汝窑。汝瓷的产生是继承融合南北青瓷工艺技术进一步创新的结果。
3.1汝瓷的产生受越窑和耀州窑的影响
越窑与耀州窑对汝瓷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越窑曾长期引领青瓷的发展,秘色瓷是越窑烧制的顶级青瓷,汝瓷传承了秘色瓷的釉色和烧成工艺。北宋徐竞在《奉使高丽图经》中说“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文中“古秘色”就是越窑秘色青瓷,说明汝瓷和秘色瓷釉色十分接近。晚唐五代越窑使用了密封匣钵工艺,以增强匣钵内的还原气氛提高铁还原率,烧制出了釉色青绿的秘色瓷。密封匣钵装烧工艺被汝窑所采用,可见二者在工艺技术上有传承关系。
由于制瓷原料和地理位置接近,北宋时期,河南地区出现了诸多模仿耀州窑刻划花青瓷的窑口,临汝窑就在其中。这些窑口之间产品竞争激烈,工艺技术交流频繁,发展迅速。北宋中期之前,官方用瓷多为越窑青瓷与定窑白瓷,北宋中期后,越窑逐渐衰落,定窑因采用覆烧工艺,器口多涩边不堪用,官方需要找到新的替代品,地处汴京附近的河南青瓷窑口进入官方视野,汝瓷在此背景下产生。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中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根据这段文献资料可知,汝窑脱胎于临汝窑,是在临汝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产品(汝瓷)出色,被官府选为贡窑,而临汝窑属于耀州窑青瓷体系。
3.2 汝瓷在釉色与工艺技术上的发展与创新
因成为官方贡瓷,汝窑在越窑、耀州窑的基础上对青瓷釉色进行了创新,创烧出“天青釉”。天青釉的铁还原率高达72%,呈蓝色乳浊状,釉面光泽柔和,质感如玉,具有含蓄高雅的宋代审美气质。为了烧制出天青釉汝瓷,汝窑工匠对青瓷工艺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制了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二是改进了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三是对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有效控制。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就是先将成型泥坯低温(800℃左右)素烧,增强坯体机械强度,方便多次施釉增加釉层厚度,烧成后釉色匀净,玉质感强,釉面缺陷少。温度和气氛是烧成技术的关键,为了控制好窑炉温度,汝窑新创制了一种窑室面积较小的椭圆形小窑,并采用密封匣钵装烧工艺提高铁的还原率[3]。天青釉的乳浊感与烧成温度密切相关,烧成温度要控制在1150-1200℃之间,否则釉就变透明。为了精准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汝窑工匠采用了火照和插饼技术,帮助观察烧成效果,确定升温、保温和止火时机。这些工艺技术上的创新与改进是成功烧制天青釉汝瓷的重要保障。天青釉的出现让青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性凸显,不用借助“刻划画印塑“等其它装饰手法,出现了单纯以釉装饰的素面汝瓷,颠覆了以往透明釉青瓷的综合装饰手法。素面汝瓷的釉色纯净,质感如玉,与器物造型相得益彰,被认为是最具有辨识度的汝瓷。图1是北宋天青釉素面汝瓷作品。
图1北宋汝瓷三足弦纹炉
4. 汝瓷的影响
汝瓷的出现反映出在青瓷发展过程中,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青瓷品质日益精良,青瓷材质的审美性凸显,汝瓷对青瓷审美的重新定位及其工艺技术路径,直接促成了北宋官窑青瓷和钧瓷的成功烧制,并对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青瓷有着重要影响。
4.1汝瓷对北宋官窑青瓷和钧瓷的影响
汝瓷出现后,史书记载北宋官府曾于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自置窑场烧制青瓷,称北宋官窑,但至今没有找到窑址,只能从传世官窑作品来推断它的釉色特点和工艺技术特征。北宋官窑青瓷釉色有三大特点:一是乳浊不透明,质感如玉的粉青釉;二是口沿釉薄露出胎色,底足不施釉露出胎色,称紫口铁足;三是深浅不一的冰裂纹开片釉,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与玉质般的粉青釉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端庄刚劲的艺术审美特色,丰富了官窑青釉的质地,如图2的北宋官窑弦纹瓶。陈万里先生曾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青瓷和北宋官窑青瓷作比较,发现二者的釉色非常相似,工艺技术上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关系,推断北宋官窑烧制的青瓷离不开汝窑工匠熟练的制瓷技艺[4]。
图2北宋官窑弦纹瓶图
钧瓷是北宋末年在河南禹州烧制成的一种高品质青瓷产品,钧釉的主要呈色剂仍是铁,铁还原率与汝瓷类似(70%以上),同时含有少量铜(铜还原后呈红色),钧釉特点是大面积青蓝乳光釉面上分布着一块或几块紫红色斑,被称作“窑变”,钧瓷以“窑变釉”著称,是以“釉”为审美主体的又一种青瓷样本。钧瓷的出现受汝瓷影响很大,禹州和宝丰地理位置接近,汝瓷出现后,禹州一些窑场对汝瓷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模仿,采用本地原料烧出了钧瓷。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禹州钧台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钧台窑是一个综合性窑场,窑区内既烧制汝瓷,也烧制钧瓷,钧瓷工艺采用了汝窑首创的先素烧后釉烧的二次烧成法与厚釉技术[5]。2001-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河南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了禹州神垕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发现刘家门钧窑的工艺技术手法与汝窑一脉相承。
4.2 汝瓷对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青瓷的影响
汝瓷对南宋官窑青瓷有着重要影响。北宋末年,汴京官窑随北宋政权的覆灭而终结,政权南迁后在杭州另立新窑,称南宋官窑。叶寘在《坦斋笔衡》中对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间的传承关系有如下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另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也”。从这段文献资料中可知,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在制瓷技术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史料记载的这两座南宋官窑遗址现均已被发现。学者们对宋代官窑青瓷样本进行了大量技术分析和实验性复制,以验证文献记载。198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河南开封工艺美术实验厂合作,采用河南当地制瓷原料对北宋官窑进行复制。复制依据是按照北宋官窑在技艺上受汝官窑影响,而后该技艺又传到南宋官窑的这一承袭关系,以汝官窑青釉瓷和南宋官窑青釉瓷的研究分析结果作为参照,结果是复制出的粉青釉瓷胎釉显微结构与传世北宋官窑青瓷十分相似[6]。
汝瓷通过南宋官窑间接影响了南宋龙泉窑青瓷。龙泉窑是浙江地区继越窑之后最著名的青瓷窑口,中心窑址在浙江龙泉,故名龙泉窑。早期龙泉窑青瓷作品类似越窑,南宋中期后,龙泉窑青瓷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明显不是自身传统工艺演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直接受另外一种文化影响所至,这一影响来自南宋官窑[7]。南宋官窑制瓷技术对龙泉窑的影响已为考古资料所证实。南宋龙泉窑调整了釉料配方,采用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烧出了粉青釉、梅子青釉青瓷,两种青釉的铁还原率在75%以上,玉质感极强,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了巅峰。
明清时期,青花瓷、釉上彩瓷和各种颜色釉瓷兴起,青瓷衰落,但汝瓷仍具有持续的影响力,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御窑厂曾沿用汝瓷的釉色特点和工艺技术路径仿制了不少汝瓷器,是明清青瓷的代表性作品。
5. 结语:
汝瓷在青瓷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汝瓷出现之前,青瓷釉色青黄,釉层薄且透明,多采用综合性装饰。汝瓷的出现是对南北方青瓷工艺技术传承和创新的结果,汝瓷创烧的天青釉质感如玉,青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性凸显。汝瓷对青瓷审美的重新定位及其工艺技术路径,影响了北宋官窑、钧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等一系列以“釉”为审美主体的青瓷。
- 黑桃花
-
原因一:汝瓷乃北宋诞生的艺术瓷种,兴盛四十年左右。此后,直至20世纪新中国建立,汝瓷一直处于断代绝世状态。
原因二:汝瓷冠绝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瓷,堪为众瓷之首,是因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极为突出,在中国陶瓷史和中国美学史上,都彪炳千年。
原因三:建国后,由汝瓷泰斗孟玉松作为汝窑复烧工程的主导者,才终于使汝瓷重现人间。这样的隔空传承,自然让汝瓷的光环加大。
- 豆豆staR
-
汝瓷是很珍贵的,制作工艺非常的精湛,造型是秀美的,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所以地位比较高。
- 不白九百
-
北宋汝天青釉色所需要温度在极小范围1180到1200度烧制成为天青
- gitcloud
-
没有一件能达到宋代的汝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