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秦国损失3万兵马,晋国大获全胜的秦晋崤之战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3-07-13 04:39:05
共1条回复
volcanoVol

在春秋时期,齐国、晋国、秦国、楚国是实力比较强大的四个诸侯国。其中,就秦国和晋国来说,虽然一度结成了“秦晋之好”,却在很长时间内互相攻伐,爆发了多场战役。秦穆公在位时,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希望可以称霸中原。为此,秦穆公主动和晋国搞好关系,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即位。并且,在城濮之战中,秦国还出兵帮助晋国对付楚国,以此将晋文公推上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但是,晋文公称霸之后,却不愿意和秦国平分霸业。于是,秦穆公决定和晋国决裂。在此背景下,秦国和晋国爆发了崤之战。就崤之战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和晋国第一次大战。那么,问题来了,在崤之战中,为何是秦国惨败,晋国大获全胜呢?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去世。趁着这一机会,秦穆公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准备袭击晋国的盟国郑国。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秦军袭郑,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的军事行动。而这,一定程度上为秦军被晋军俘获埋下了伏笔。

值得注意的是,秦军在奔袭郑国的途中,正好遇到了郑国商人弦高,后者得知秦军的意图后,用计是秦军误以为郑国已经有了防备。秦军统帅孟明视觉得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就顺手偷袭并消灭了滑国,并满载战利品而还。对于春秋时期的滑国,是一个靠近晋国、郑国的小国,而秦军消灭滑国,自然是晋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公元前627年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对于劳师远征的秦军,在进入崤山后几乎没有防备,也即秦军已经是归心似箭了。所以,晋军和姜戎的突然出现,无疑让秦军上下猝不及防,在以逸待劳之下,晋国大获全胜,而秦国派出的3万兵马则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位主帅被俘获。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崤之战可谓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的埋伏战。因为在先秦时期,很多战役都是正面的交锋。

在这场战役中,晋军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并且在充分了利用了崤山的地形优势。而就秦军来说,不仅缺乏准备,而且在作战意志上也不如晋军。对于晋国来说,晋文公的刚刚去世导致晋军上下可谓哀兵必胜,也即对秦国的背叛心怀愤怒,所以拥有较高的作战意志。正所谓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崤之战的结果,无疑验证了这句成语,成为秦军3万兵马损失殆尽的重要原因。

最后,不过,在崤之战后,晋襄公选择释放了秦国三帅,也即不愿意和秦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毕竟对于当时的晋国,楚国才是主要的对手。但是,损失惨重的秦国,自然不愿意接过晋国抛来的橄榄枝。比如周襄王二十七年,也即公元前625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秦师失败。同年冬,晋大夫先且居率宋、陈、郑联军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总的来说,崤之战的开启,促使秦国和晋国的联盟破裂,双方开始了长期的交战。

当然,因为实力上的强大,晋国在这些战役中可谓胜多败少,这也是秦国始终没能在春秋时期问鼎中原的重要原因。此外,崤之战也对春秋时期的诸侯格局形成了直接的影响,原本秦国、晋国联合压制楚国的局面,变成了秦国、楚国联合,以此抗衡晋国的格局。也即秦国选择和楚国联姻,试图削弱强大的晋国,而秦国和楚国之间的联姻,甚至持续到了战国时期,比如宣太后芈八子就出自楚国。

相关推荐

秦晋崤之战的历史简介

秦晋崤之战的历史简介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事件简介晋文公是在公元前628年去世的,也就是说,他在霸主的位置上坐了4年就走了。尽管在我们看来,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晋国的整体实力到了。但就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对于这一点却是很难认清的。在很多政治家看来,对手出现权力更迭时,往往是最好的机会。这种机会对于秦穆公来说并不陌生,之前他已经数次运用这种机会来干涉晋国的内政,并借此“取回”了河西之地。现在,秦国的兴趣点已经不再是晋国的君位传承了,能够借这个机会,入主中原,取代晋国的霸主地位,才是秦穆公最想要的。如果秦国想从晋国的手中夺取盟主之位,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与晋国开战,并取得胜利。在之前,和之后的春秋历史当中,每一位霸主的产生,都伴随着与其他大国的战争。问题是对于秦国来说,有两个问题是不得不考虑的。一是之前秦晋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处于“秦晋之好”的状态的,如果在晋文公刚刚去世之时,就与之开战,有失道义。对于一个有志于成为诸侯领袖的君主来说,名誉还是非常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供选择的方案就是直接进入中原,寻找一个实力在自己之下的诸侯国开刀,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也就是肴之战。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战役影响崤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肴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崤之战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崤之战后,秦国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参见秦楚鄀之战),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国结盟,共同抗晋。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国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同时应对秦、楚两个大国的挑战。[3]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2023-07-13 00:59:121

秦晋崤之战的简要过程?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秦晋崤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肴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扩展资料秦晋崤之战后,秦国立即将其在攻鄀之战中(参见秦楚鄀之战),所俘楚将斗克释放,与楚国结盟,共同抗晋。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国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同时应对秦、楚两个大国的挑战所以,楚国虽未参加崤之战,但却是崤之战的最大受益者。秦国败绩的原因:一是出师错误,这在蹇叔哭师一节中有详细的原因分析;二是骄兵无礼,这是王孙满观师所说明的道理。因此,文章在反映秦晋争雄的同时,重点在对战争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2023-07-13 01:00:325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注释

秦晋崤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左右,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与晋国之间的一场战争。该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对崤山地区的控制权争夺。以下是《史记》中对秦晋崤之战的记载:秦与晋争崤而战,晋将士皆披发而上,其旗曰:“决战于河上。”河水在崤山之南,与晋军相去不远。秦将问曰:“晋军皆已披发而上,何也?”将对曰:“晋人素有决胜于前之志,今破秦军,首级可得百万,则可决胜于前也。”秦将曰:“善。”使人往晋军谓之曰:“吾方用齐之助,齐愿得河西之地,请以共击晋,其有功者得封侯。”晋人素知齐之势不敢复出,乃大呼而进。秦人徐出以待之。晋人大败,秦因乘胜追击,至晋阳,晋阳守傅喜守关十日而降。秦封傅喜为亭侯,取晋阳地为河内郡。秦乃西取上党之北,过河取晋地,以与赵,南逐楚至彭城。是时,膏车之盟未结,而秦兵已至彭城,楚庐橐恐,乃自彭城以南,遂以左权为东门,右权为西门,以破其质车,括军数十万。秦军数年不出,楚乃用其役。秦既得楚财物,以其兵东伐齐,取下邑数十城。此所谓“纳贡南楚,兵至齐鲁”的始也。以下是该段文字的翻译及注释:秦与晋争崤而战,晋将士皆披发而上,其旗曰:“决战于河上。”河水在崤山之南,与晋军相去不远。秦将问曰:“晋军皆已披发而上,何也?”将对曰:“晋人素有决胜于前之志,今破秦军,首级可得百万,则可决胜于前也。”秦国的将领问道:“晋军为什么都散发着头发?”将领回答道:“晋人一贯有冲锋在前获胜的雄心,如果打败秦军,可以得到一百万人头,就可以实现之前的壮志了。”秦将曰:“善。”使人往晋军谓之曰:“吾方用齐之助,齐愿得河西之地,请以共击晋,其有功者得封侯。”秦国的将领说:“好的。”他派人到晋军中说:“我们现在正在得到齐国的帮助,齐国希望得到河西之地,让我们一起攻打晋国,有功者将获得封侯。”晋人素知齐之势不敢复出,乃大呼而进。秦人徐出以待之。晋人知道齐国的势力已经不敢再援助他们了,于是大声呼喊向前冲。秦国的军队缓缓地出来迎战。晋人大败,秦因乘胜追击,至晋阳,晋阳守傅喜守关十日而降。晋军大败,秦国因此趁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晋阳城,晋阳的守军傅喜在城关上守了十天就投降了。秦封傅喜为亭侯,取晋阳地为河内郡。秦乃西取上党之北,过河取晋地,以与赵,南逐楚至彭城。秦国封傅喜为亭侯,并将晋阳的土地改为河内郡。秦国随后向西取了上党以北的土地,过了黄河取了晋国的土地,然后向南追击楚国直到彭城。是时,膏车之盟未结,而秦兵已至彭城,楚庐橐恐,乃自彭城以南,遂以左权为东门,右权为西门,以破其质车,括军数十万。这时,秦国与楚国还没有签订膏车之盟,但秦国的军队已经来到了彭城,楚国的庐橐感到害怕,于是在彭城以南自己布置防御,以左权为东门,右权为西门,然后攻击秦国的车队,俘获了数十万的士兵。秦将白起大怒,率军东侵,因贪楚地,军士多留掠,终不能克,遂西还。秦国的将领白起非常愤怒,他率领军队向东侵略楚国,但因为贪图楚国的土地,军队的士兵掠夺了很多财物,最终没有能够攻下楚国,只好回到秦国。此时膏车之盟已成,赵王听说秦军还未归,欲袭其后,其相曰:“秦兵虽弱,此时必恃其利而重还,臣计,不可击也。”王乃止。这时,膏车之盟已经签订完成,赵国的国王得知秦国的军队还没有回来,想要趁机袭击秦国的后方,但他的相国说:“虽然秦国的军队现在看起来弱小,但他们一定会因为利益而重返故土,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进攻。”于是国王停止了进攻。此战之后,秦国逐渐壮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2023-07-13 01:01:071

春秋时期秦晋崤之战,对后来有哪些影响呢?

春秋时期秦晋崤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崤之战标志着秦晋两国关系的彻底决裂,秦穆公立志战胜晋国,报仇雪恨,从此开始了秦晋之间的长期对峙和争战。崤之战是一场大规模的伏击歼灭战。晋国新上位的襄公为了维护晋国霸主尊严,亲自穿着孝服督战。公元前627年,秦国被歼三万,主将孟明等三人被擒。公元前619年,秦国孟明攻打晋国彭衙,被晋国击败。公元前618年,秦穆公亲自率军攻打晋国,但晋国并没有理他,反而让他去肴山收拾秦军的骸骨。这场战争标志着秦晋之好的崩溃,两国正式上升到世仇。秦献公进军中原的梦想告吹,不得不向西开拓。同时选择了与楚联盟,共同抗晋。之后秦晋两国战争持续百年,到了秦景公和晋平公的时候,他们都想结束战争,于公元前549年,两国正式停战。到了公元前546年,弭兵会议正式宣告晋楚两个集团战争结束,两国平分霸权,此后长达半个多世纪内,诸侯国之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和平。在之后一百年内,秦国与晋国基本无战事,但两者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晋国的公族被清洗一空,士族的崛起让晋国的霸主地位一落千丈。晋国在战国时代苟延残喘地活了百年,终将被历史洪流淹没。结语:崤之战从此堵死了秦国向东发展的可能,只好全力向西南开疆拓土,遂并西戎诸国二十,成为西方大国。同时,秦国交好楚国,以限制晋国称霸。晋国也交好楚国,防阻秦国,因此,崤之战最后使楚国成了最大的受益国。
2023-07-13 01:01:143

秦晋崤之战是怎么回事 崤之战知识点是什么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战乱不断,在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崤之战就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国之间爆发的一场争霸战,奠定了之后一段时间的天下大势,可以说是至关重要,那么这一场大战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秦国很强大,正是秦穆公在位的时期,秦穆公重用贤臣,国力渐强,于是对于东进加入中原有了想法,而当时晋国就是秦穆公东进的最大阻碍,因此秦穆公和晋国交好,先后支持两任晋国国君登基,其中就包括晋文公。在公元前630年的时候,郑国对晋国不敬,晋国欲要攻打郑国,同时晋国许诺攻下整过之后就把焦瑕之地给秦国,秦国于是和晋国一起攻打郑国。但是后来秦国被烛之武一番言语给劝退了,还把自己的将士留在郑国帮助防守,而这也为秦晋两国埋下了仇怨。 后来秦穆公得知郑国和晋国的国君先后去世,而留在郑国的那些守将传来消息说可以里应外合,所以秦穆公不顾手下人的阻拦,草率的出兵,当时秦国和郑国之间相距甚远,要经过很多的天然险地,结果这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自然无法瞒过郑国,结果郑国严阵以待,秦国徒劳无功只好撤兵,而晋国得知这个消息就在崤山一带设下埋伏,等到秦军回撤的时候,突然袭击打了秦军一个措手不及,结果这一波秦军全军覆没。这一场战役也宣告着秦晋之间亲密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并且转而成为世仇,为之后的形势发展埋下了伏笔。  崤之战知识点 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因为古人的用语方式和一些习惯都和现在不同,所以不少小朋友们在文言古文上都比较薄弱,这里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秦晋崤之战这篇文言文的一些知识点。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出处,崤之战最早记载在《左传》之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一步编年体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接下来我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出现的几个通假字。“文王之所辟风雨夜”这里面的“辟”通“避”,有躲避的意思。“以间蔽邑”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知道这里的“间”是“闲”的通假字就很好翻译了,就是“使之休息”的意思。“若得而食之不厌”这里的“厌”并不是厌恶的意思,通假了“餍”字,表示满足。 除了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通假字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比如宾语前置的“何施之为”“尔何知”;介词结构后置的“败秦师于崤”“使归就戮于秦”等都是比较简单比较易于理解的句式。除此之外本文的主旨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全文以“蹇叔论战”为核心来展开,通过事实来证明蹇叔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目光,并且通过这一段历史故事告诉读者行军打仗必须知己知彼,不能一味看到胜利,否则很容易失败。而这段文章之中也表现出了作者明显的好恶观点,从前面的贬秦扬郑到后来的抑晋扬秦,可以说是很鲜明的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
2023-07-13 01:01:381

秦晋崤之战,秦国春秋最惨一战

秦晋崤之战,秦国春秋最惨一战01 前因公元前627年四月十三日,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在崤山大败秦军。秦军两万多人在靠近秦国边境之际被全军覆没。主帅孟明、副帅白乙丙、西乞术被俘。这就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崤之战,意味着秦晋关系的破裂,也为后世三家分晋埋下了伏笔。可是问题来了,在此之前,秦晋两国位居中国西北,秦穆公甚至先后三次帮助晋惠公、晋文公即位,同时两国在双方受饥荒的时候,都互相帮助。晋文公甚至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文赢为妻,成语“秦晋之好”就是用来形容两国关系之密切。这样的两个国家,为何要刀兵相见呢?一句话:秦穆公的野心。秦国的地理位置已经决定了秦国的发展必须向中原扩张。位居物资匮乏的西北地区,这种环境严重制约了它的发展。为了打破这个僵局,秦穆公一直想采取的战略就是:东进,占据中原的肥沃之地。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一起讨伐郑国。穆公在此次战争中甚至亲自上场,足以看出穆公东进的决心。晋国撤军后,秦国得到了郑文公的许诺,秦国以后可以将郑国当做东道主,郑国将为秦国提供必要的资助和粮草,于是秦穆公与郑国建成了联盟,并派三位大将帮助郑国戍守。可惜的是三年后,郑文公去世,从晋国回归的郑国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公子兰的生平,你就会发现郑国已经是晋国的附庸国了。因为这个公子兰一直生活在晋文公身边,晋文公也非常喜欢公子兰。因此,秦晋伐郑,晋国之所以退军,也是建立在以公子兰作为储君的前提下的。因此,公子兰能有今天,全靠晋国。如此一来,秦国想东进的野心,基本已经没有希望。但是,历史是最难预测的。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去世,一代霸主与世长辞,这自然会激起任何有野心的君主的觊觎。与此同时,由于公子兰一直亲晋,对秦国留下来戍守郑国的三位大将,不怎么尊重。因此,这三位秦将便连夜派人前往秦国送信,意图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郑国。秦穆公等得不就是这一天吗?02 战斗经过公元前627年十二月,秦穆公安排了一场非常盛大的出兵仪式,以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帅,挑选精兵两万余人、车三百乘,发兵“偷袭”郑国。可笑的是,这场名为偷袭的战争,却要长途跋涉千余里。并且这位孟明视将军,一路高调得很,连经过周天子的都城,都是唱着歌、骑着马过去的。一个多月后才来到滑国(今偃师市东南)。就在秦国大军在滑国附近休整的时候,郑国一个大商人叫做弦高的同志,正好在此处做生意。因为秦军一路上十分张扬,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弦高很快就知道了秦军的意图。顿时大惊,立刻派人火速前往参见郑穆公,他自己则假冒郑国使者,带着十二头牛来见秦军,说明郑国已经知晓秦军的打算,特地派自己来犒劳秦军众人。本来是偷袭,却搞得沸沸扬扬,全国皆知,附近的诸侯国都下令紧闭城门,防范秦军。秦国三位将军,得知自己行事张狂,千里奔袭,唯一的胜算就是里应外合,一击杀敌。现在郑国已经有准备,自然不敢继续找他的麻烦。但是,就这么空手回去,估计也难逃法网。于是,这三位大佬,做了一个让他们彻底走向不归路的决定:灭掉滑国。滑国国小民弱,哪抵挡得住秦军的铁骑,分分钟就被灭国,秦军满载而归。但是,打狗也得看主人啊。前期讨伐郑国,秦穆公不辞而别。这次秦军又瞒着晋国,偷袭郑国,晋国不和你计较就算了。这还不算,这位滑国可一直以来是晋国的附属国,作为一个堂堂霸主,如果连自己的小弟都保护不了,那还叫什么霸主。这口气,不能忍。此时,晋文公去世不久,晋襄公即位。襄公为了不惊动秦军,准备等到他们回师时在崤山埋伏(位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围而歼之。晋襄公亲自督战,领兵的是晋国中军元帅先轸(这位老哥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说过),足以称得上春秋。晋军倾巢而出,可以看出晋国对这场战役的重视程度。可惜的是孟明视根本不知道自己摸了虎屁股,丝毫没有做准备,反而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大摇大摆的从山谷中穿过,打算回国领赏。公元前627年四月,秦军来到了崤山深谷之中。此地树木丛杂,地势险峻,秦军又被沉重的兵车所累,队伍七断八续,完全没有了队形。先轸早就埋伏在了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上,在崤山两侧的高处布置好人马,秦军一来,立刻万箭齐发。一时间,崤山山谷烟雾迷天,秦军猝不及防,阵型大乱。爬上左山坡的秦军,全都摔下来;爬上右坡的都跳到山涧的水里。秦国将士有的被烧死,有的被杀死,没死的乱成一团。不光土兵,秦军的三位主帅也都慌了神,没有组织秦军反击或者组织逃跑,反而任凭秦军士卒分头乱窜。最终,崤之战以秦军被全歼为结束,三位秦国主将集体坐在山崖中的岩石下,束手就擒。03 后世影响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的秦晋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崤之战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歼战。只是可惜的是,晋襄公听从了母亲文赢的话,将俘虏的秦国三位大将全部放归了秦国。同时元帅先轸因为太过恼怒,当面斥责了晋襄公,直接导致了这位春秋战神的陨落。这次战争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从此以后,秦晋之好破裂。秦国东进之路封死,转而向西面扩展,秦穆公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中,一统西戎,成为数一数二的强国,穆公也因此被周天子赐为西方诸侯之长,名列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一生为人正直、慷慨,任人唯贤,秦国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为后世一统中原奠定了基础。反观晋国,过早的与秦国撕破关系,一边面临楚国的不断威胁,一边缺失了重要的同盟国,在此之后赵盾乘势而起,为几百年后,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这也是先轸唯一被后世诟病的一点。
2023-07-13 01:01:451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翻译: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会有西方的军队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必大获全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作品鉴赏: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文章以晋文公出殡开端,卜偃假借晋文公的神灵告诫晋国大夫: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这表明秦晋两国争霸的矛盾已十分尖锐。第二个情节写杞子给秦送密报,杞子等三人是秦穆公在郑国的内线,他们骗取了郑国信任、掌管了郑都北门的锁钥,以为袭郑时机已经成熟,就派人给秦穆公送信。信中提出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暗示秦穆公尽快出兵、夺下郑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秦晋崤之战》
2023-07-13 01:02:582

秦晋崤之战文言文翻译

1. 秦晋崤之战全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翻译: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 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 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 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 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拓展资料: 秦晋崤之战最早记载在《左传》之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一步编年体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 接下来我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出现的几个通假字。“文王之所辟风雨夜”这里面的“辟”通“避”,有躲避的意思。 “以间蔽邑”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知道这里的“间”是“闲。 2. 求文言文《秦晋崤之战》 翻译 秦晋崤之战《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 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 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 (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 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 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3. 求文言文《秦晋崤之战》 翻译 翻译: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 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 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 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 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 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 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 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 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 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 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 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 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27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1333431343666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 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戍郑国,以防晋军。 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 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5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 全文并不重在描写战争过程,而是对秦晋役之战的起因、酝酿和结果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意在揭示秦国败绩的原因: 一是出师错误,这在蹇叔哭师一节中有详细的原因分析; 二是骄兵无礼,这是王孙满观师所说明的道理。因此,文章在反映秦晋争雄的同时,。 4. 求文言文《秦晋崤之战》 翻译 翻译: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 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 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 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 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 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 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 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 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 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 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 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 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 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 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27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 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戍郑国,以防晋军。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 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5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 全文并不重在描写战争过程,而是对秦晋役之战的起因、酝酿和结果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意在揭示秦国败绩的原因:一是出师错误,这在蹇叔哭师一节中有详细的原因分析;二是骄兵无礼,这是王孙满观师所说明的道理。因此,文章在反映秦晋争雄的同时,重点在对战争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参。 5. 谁可以给我秦晋肴之战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 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 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 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译文: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 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 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 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 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原文: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 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文: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 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 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原文: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 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2023-07-13 01:03:171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

原文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节选)译文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2023-07-13 01:03:251

崤之战是怎样的?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2023-07-13 01:04:082

秦晋肴之战左传原文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按照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下面是我带来的秦晋肴之战左传原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即公元前628、627年)。文章记述了秦晋两个大国之间的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城濮之战后,晋国一举奠定了它的霸主地位。秦国不甘心株守于西北一隅,趁着晋文公去世,就出兵越过晋境去远袭郑国,结果被晋国在肴地出击打败。本篇整地记叙了这次战役中秦、晋、郑三方的一些重大史实。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者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冬季,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准备把灵柩送往曲沃停放。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发出声音像牛叫一般。卜偃让大夫们都向着棺材跪拜,说:“君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拦击它,一定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我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派军队前来,他们的国都都是可以到手的。”秦穆公向蹇叔请教。蹇叔说:“让军队辛辛苦苦去偷袭远方的国家,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军队辛苦劳累而气力衰竭,远国的君主又有了防范,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也一定知道。军队辛辛苦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产生怨恨的念头。而且行军千里,谁还不知道?”秦穆公拒绝蹇叔的意见。穆公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着对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可是看不到他们回来了!”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懂得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来,你坟上种的树该长到两手合抱了!”蹇叔的儿子也参加了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抵御我军一定是在肴这个地方,这里有两座大山。它南面的大山,是夏王皋的陵墓;它北面的大山,是周文王躲避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的中间,我在那里收捡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就此向东进发。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军队经过周王城的北门。战车上左右两边的士兵脱去头盔下车,但马上又跳上车去的共有三百辆战车的士兵。王孙满年纪还小,看到了这种情形,对周天子说:“秦军轻狂而无礼,一定要打败仗。轻狂就缺少谋略,无礼就粗心大意。深入险地却粗心大意,又不会出谋划策,能不失败吗?” 秦军到了滑国,郑国的商人弦高正要到周地去做买卖,遇到了秦军。他先送去四张熟牛皮,要用十二头犒劳秦军,说:“我们的国君听说大夫们将要行军来到敝国,让我冒昧犒劳您的部下。不富裕的敝国,作为您部下的久留之地,要是住下来,我们就准备一天的食用给养;要是离开,我们就准备一夜的安全保卫。”一面又派了接力快马向郑国报告消息。 郑穆公叫人侦察杞子等人住的宾馆,原来他们已经捆扎行装,磨利兵器,喂饮战马。穆公派皇武子请他们离开,说:“各位大夫在敝国逗留久了,因此敝国的干肉、粮食、鲜肉和牲口也耗尽了。各位大夫将要离开了,郑国有个猎场苑囿,正像秦国有个猎场具囿一样,各位大夫猎取那里的麋鹿,也好让敝国休息休息,怎么样?”这样,杞子就逃往齐国,逢孙和扬孙逃往宋国。 孟明说:“郑国已经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了。攻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就灭了滑国回去。 晋国的先轸说:“秦国不听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让百姓劳累,这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机会。机会不能失去,敌人不能放走。放走敌人,就会生出祸患,违背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攻打秦兵。”栾枝说:“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反而去打他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先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国丧而哀伤,反而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秦国就是自己无礼,还有什么恩惠可言呢?我听说过这样的话:‘一旦放走敌人,就是几代人的祸患。"我们为后世子孙着想,可以有理由对先君说了吧?”于是发布了起兵的命令,并迅速动员了姜戎的兵力。晋襄公染黑了丧服出征,梁弘替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 夏季四月十三日,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回到晋国。于是染黑了丧服来安葬晋文公。晋国从这时候开始使用黑色的丧服。 文嬴请求释放孟明等三位大将,说:“他们正是挑拨离间秦晋两国国君的人,我们国君如果把他们抓住,吃他们的肉也不解恨,您何必屈尊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戮,使我们国君的心愿得到满足,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囚徒。襄公说:“母亲替他们求情,我把他们放了!”先轸非常愤怒,说:“将士出死力才在战场上捉到他们,一个女人匆忙之间就从国都里把他们放走,断送了我们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亡国要不了几天了!”头也不回就吐唾沫。 襄公派了阳处父追赶孟明他们,追到黄河边上,孟明几个已经在船上了。阳处父解下战车左边的马,用晋襄公的名义送给孟明。孟明叩首说:“承蒙国君的恩惠,不拿我这被俘之臣来取血祭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接受刑罚。如果我们国君把我们处死,死了也能永垂后世。倘若遵从晋君的好意而赦免我们,三年之后,我将会来拜谢晋君的恩赏。” 秦穆公穿了白色的丧服在郊处等待着,向回来的秦国军队哭着说:“我不听蹇叔的劝告,使各位受到屈辱,这是我的罪过呀!”穆公不撤掉孟明的宫,并且说:“这是我的过错,各位大夫有什么罪呢?况且我也不能因为一次小过失而埋没了你们的大功劳啊!” 【赏读】 作者将战争的胜负与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密切联系起来,写得纵横开阖,波澜壮阔。文章并没有着力记述正面的军事冲突,而是通过仆偃托言、蹇叔哭师、王孙满论战等场面及其中的人物活动,写出了双方的谋划部署,力量的消长变化,从侧面渲染战争气氛,预示战争结局,用笔不凡,其中“蹇叔哭师”是贯穿全篇的主线。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见到秦军千里远征,必然失败;而秦穆公不仅听从他劝告,反而加以折辱、嘲骂,他只好哭送出征的军队。并明白指出晋军必在肴山二陵之间设伏体现了蹇叔高度的预见才能。在人物描写上,作者善于捕捉重要的细节,模拟人物性格化的口吻,用极其简单的笔墨,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如秦伯的利令智昏、蹇叔的老谋深算、弦高的机智灵活、先轸的粗豪暴躁等,无不栩栩如生。文中还记叙了几段外交辞令,或委婉中出锋芒,或幽默中透着严肃。这一切都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2023-07-13 01:04:421

《秦晋肴之战》的线索是什么

肴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其中肴,通“崤”。品译文冬天,晋文公去世了。晋文公死后第二天,晋国要在曲沃殡葬他。护送棺柩的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礼,说:“国君向我们发布战争命令,秦师将越过我国界线。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秘密发兵来袭击,郑国的国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还没听说过。军队劳疲劳,力量都用完了,远方国家的君主防做好了准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叛离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了,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崤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我们国君听说您将行军到敝国去,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准备一天的军需给养;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没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狩猎之地,秦国也有狩猎之地,你们回到该国的狩猎之地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要灭掉他们不可能有希望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心而使百姓辛劳,(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这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 ,原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长远利益考虑,怎么能说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呢!”于是发布命令,迅速征调姜戎。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副将。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开始形成穿着黑色孝服的习俗。(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使两国国君结怨。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满足,您何必屈尊去处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上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母亲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的刹那之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顾规矩礼貌,朝地上吐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杀我们这些囚徒,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如果遵从晋君的恩惠而赦免我们,三年后我将回来复仇。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啊。”不撤换孟明的职务。(又)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古今异义1.晋文公卒(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蹇叔之子与师 (6)夏后皋之墓也( 7)超乘者三百乘(8)无礼则脱(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0)以乘韦先 (11)为从者之淹(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14)秦伯素服郊次一词多义(1)“之”字,在本文中主要作代词和助词。作代词如“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代前面的“西师”。“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前一个“之”字是结构助词,当“的”讲,隔开主谓的标志,变句为词。“师所为”是复句的主语。后一个“之”字,是代词,代前面的“师之所为”。“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两个“之字都是代词,代郑国。“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 即“以之为戮” (把我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之” 指代孟明等人。“之” 作为代词,还有复指宾语提前的作用。“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之” 复指提前的宾语“施”。“之”作为助词,有好多种情况,最多是作“的”解释。“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即“北门的钥匙。”“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即“你坟墓上的树木”。再如“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君之惠”“孤之过”,都是“的”意思。“之”作为助词,常常用来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使之成为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师出”本是主谓结构,但现在句子中,只是“见”的宾语,因此加个“之”字,变为“师之出”,“之”作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郑之有原圃,秦之有具囿。”也是这种情况。“郑有原圃,秦有具囿”本来都可以独立成句的,现在两句中间加个“犹”字,好像什么的意思,这就成为一个句子了。那前后两个主谓结构中都要加个“之”字,以取消它们各自的独立性。(2)“其”字主要用作代词或副词。“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解成“他们的”“他们”,作代词用。“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两个“其”字,都代肴山,说肴山的南陵怎么样?北陵怎么样?“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其”,那里,指秦国的原圃。“其”作副词用的。“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其”都表反问的语气。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3)“以”字主要作介词,表所用的。“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不以累臣衅鼓”不拿我们去衅鼓。“以公命赠孟明”用襄公之名义送给孟明。“以”字作介词表原因的。“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因为贪得而劳累了人民。“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我不因为你们的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了你们的功劳。“以”字另一重要用途,作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结果。“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为使中国得到休息的机会,是我们让你们猎取动物的原因。所以在两者之间加“以”字,作连词。“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也是如此,后者是前者的目的。还有表后者是前者结果的。“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辱二三子”是“孤违蹇叔”的结果,所以中间也用“以”作连词。另外作为一般连词的,同“而” 字。“若潜师以来” 就是潜师而来。“遂墨以葬文公” 于是穿上黑色孝服而葬文公。(4)“焉”字作代词,相当“于之”--向他。“使皇武子辞焉”辞谢他们。“焉”代他们。“公辞焉”代蹇叔。“君何辱讨焉”何必委屈您去惩罚他们呢?“焉”作兼词,相当“于是”。兼有介词“于”和代词“是”的意义、作用。“肴有二陵焉”于是,在那里。肴山有两座山峰在那里。“余收尔骨焉”“在此”之意。于是我在那里收拾你的骸骨。“焉” 作副词,在句末表语气。“击之,必大捷焉” 一定能够获得大胜!语气词。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5)“且”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6)“则”1)轻则寡谋(就,连词)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7)“劳”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使动用法)2)师劳力竭(劳累)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若潜师以来:发兵(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6)子墨衰绖:染黑(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8)晋于是始墨:穿黑色衣服(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12)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捆绑2.名词作状语:(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3.形容词作名词:(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4.动词用作名词:(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5。为动用法:(1)秦不哀吾丧:为……举哀6 、使动用法:(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2)而以贪勤民:使……劳(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6)以闲敝邑:使……得到休息通假字1.肴,通“崤”,山名。2.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3.以间敝邑:通“闲”,休息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5.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6.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7.乡师而哭:通“向”朝8.则束载、厉兵、秣马矣:通“砺”,磨砺9.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通“粢”,粮食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1)尔何知!(2)何施之为?(3) 纵敌患生2.定语后置:(1)牛十二犒师(2)柩有声如牛3.介词结构后置:(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吾子淹久于敝邑(4)败秦师于肴(5)使归就戮于秦(6)将殡于曲沃4.谓语后置句(1)不腆敝邑5.判断句(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2)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6.省略句(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2)卜偃使大夫拜(3)秦伯素服郊外(4)使归就戮于秦(5)先轸朝,问秦囚(6)郑穆公使祝客馆(7)出绛(8)召孟明、西乞、白乙(9)必死是间(10)则在舟中矣第一段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蹇叔对这次战争的态度和预见。2.这一段实际上写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会为一段?“蹇叔进谏”和“蹇叔哭师”这两个场面的最主要人物是蹇叔,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蹇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在他的哪些话语中?从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1.蹇叔劝谏穆公。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2.蹇叔哭孟明等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3.蹇叔哭送其子。“晋人御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肴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蹇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4.蹇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语气有何不同?直接、间接地谏劝穆公,阻止秦军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但以不同的说话对象,其语气有别:1.谏穆公:冷静分析、用语委婉。2.哭孟明:感叹语气。3.子: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第二段重点词:左右、免胄、乘、脱。活用词:入险而脱(险地,形容词用作名词。)1.这一段写王孙满观师,他怎样看待出征的秦军?其理由是什么?秦军必败(先说“必败”,后又用反问句“能无败乎”强调这个意思。)理由:(1)从主观上看,“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2.从客观上看,“入险地”。王孙满能从秦军上下车的礼数看出问题,很有洞察力。而且,其推断也是合乎逻辑可以成立的。2.这一段写王孙满对秦军的看法有何作用?王孙满的看法与蹇叔的看法不谋而合,可作为“蹇叔论战”的一个旁证。“尚幼”的王孙满在如此见识,与年老却因被野心驱使而失去判断力的秦穆公形成鲜明对照。第三段重点词:及、市、先、犒、居、且、遽、吾子。谦词、婉语:寡君、敝邑、敢,不腆。1. 郑商人弦高遇秦军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对策:(1)犒师。扮作郑国使者去犒劳秦军,暗示郑国早已获悉秦军偷袭的企图。2.“使遽告于郑”。派人立刻回郑国报告敌情。思想性格:热爱国家、沉着机智、善于辞令。2.这段描述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1.印证了蹇叔的论述:“师之所为,郑必知之。”2.表现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说明秦军偷袭郑国不会取得成功。第四段重点词:视、则、淹、唯是、若何。活用词: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词用作动词。)以闲敝邑(空闲、休息、使动用法)1.这一段主要写了怎样的内容?郑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了作为秦军内应的隐患。皇武子的致辞,实际上是向杞子等人下的语气委婉的逐客令。2. 皇武子致辞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2.孟明不再攻郑,“灭滑而还”。3 .孟明的话与哪一段谁的话相印证,说明了什么?与第一段蹇叔“远主备之”的论述相印证。事实证明蹇叔富有远见,料事如神。第五段重点词:奉、纵、患、施、谋、兴、御、败。活用词:以贪勤民(使......劳苦,使动用法。)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1.这一段包含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两层意思:(1)详写晋国内部原轸和栾枝二人在是否攻打秦军问题上的激烈争论。2.略写秦晋崤之战的情况和结果。主要写是前者,因此这段可称为“原轸论战”或“原轸力主击秦师”。2.原轸和栾枝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原轸: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栾枝:不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第六段重点词:请、实、构、逞、拘、原、暂、免、顾、释、惠、赐、稽首、累臣、衅鼓、不朽。敬词、尊称:君、辱。1. 这一段围绕着“晋释三帅”写了哪几件事?又反映出什么问题?三件事:(1)文嬴请释三帅。2.原轸怒斥晋襄公释“秦囚”。3.阳处父追捕孟明等人未成功。反映出晋在“ 崤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暗示秦晋争霸的斗争远远未结束。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忠直刚烈、鲁莽粗暴。第七段重点词:替、眚、次。活用词:秦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词用作动词。)以辱二三子(使......受辱,使动用法。)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用?内容:末段秦穆公终于悔悟,认识到蹇叔的判断和分析是正确的,这就点明了秦国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结构:“秦伯哭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呼应,使全文浑为一体。总结本文将笔墨主要用在描写战前、战后秦晋两国君臣的种种活动,直接写觳之战的只有—句,充分体现了《左传》善于剪裁素材、谋篇安章的文学特色。作者还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寓讥讽,意在言外。一、在秦晋崤之战中,矛盾十分复杂。课文前四段主要写到哪些矛盾?1.秦与郑的矛盾。2.秦国内部又有主张出师的反对出师的矛盾。二、课文后面几段主要写哪些矛盾?1.秦与晋的矛盾。2.晋国内部又有主张伐秦师和反对伐秦师、同意纵秦囚的矛盾。三、文章主旨。1.本文着重记叙崤之战的前因后果、其意图何在?抓住首段“蹇叔论战”和末段“秦伯哭师”,并结合其各段进行分析。秦穆公总结失败的教训,曾说原因是“孤违蹇叔”。全文以“蹇叔论战”为纲,旨在用事实证明蹇叔具有战略眼光和军事远见。文章通过崤之战的历史事实,明确无误地告诉人们:骄纵轻敌,必败;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2)文章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秦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 ;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讨论这两个问题后,便可得出结论:此文揭示了决定战争的各种因素。四、文章写法。1.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2.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原轸在崤之战前与栾枝的论辩,显示了他的辩才和忠心,而在崤之战后又公开地与文嬴发生争执,并当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表现出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粗鲁暴烈,竟不顾君臣之礼。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襄公对先轸还是很尊重的,这也是为什么晋在文公死后仍能不失霸业。另一方面,春秋时期君主对大夫们的礼可见一斑。至于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外交辞令,也是各肯特色;弦高于委婉中露锋芒,暗示郑国已知悉秦军偷袭企图,早已作好战斗准备;皇武子于幽默中寓严肃,导致“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于谦卑中藏杀机,表现出三年后将兴师报仇的决心。
2023-07-13 01:04:491

阅读《秦晋崤之战》

这场战争的性质,是秦穆公为了取代晋国称霸中原。晋国在崤之战中战胜了秦国,证明晋文公死后,晋国仍然保持了霸主地位。 通过晋文公去世之后行柩路上,卜偃借晋文公“传达君命”,而引出崤之战的可能性,说明晋对秦早就有觉察,预作准备。也说明了两国在这之前已到了剑拔弩张、不可调和之势。 秦穆公在出战之前去拜访了蹇叔,蹇叔分析千路迢迢偷袭郑国必败的后果,希望能让秦穆公知难而退。而秦穆公拒绝了蹇叔的意见一意孤行。这与晋国君臣统一意见,同仇敌忾的局面形成鲜明对照。蹇叔两次哭师,均被秦穆公拒绝。战事却按照蹇叔的分析发展下去。 经过周天子城应卷甲束兵,下车步行,当王孙满看到秦军经过仅免胄下车,又立即跳上车这种失礼行为,判定秦军必输。弦高用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机智犒师,再快马驾车到郑国报信,给郑国争取了充足的时间。之后晋国借此机会在崤山击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也是秦穆公的女儿,为三帅求情,说三帅是离间秦晋两国的关系,放他们回去,好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晋襄公答应了。而先轸来找晋襄公,得知晋襄公放走了秦国俘虏,愤怒之下在朝堂吐唾沫,挥袖而去。 而王孙满的一席话把它放到当代来说,也是十分得用的。一个人轻狂无礼就会缺少谋略,过于骄横就不会注意礼节,这是大忌讳。若不注意礼节太过于随性,就会在一些小节上犯一些本不该犯的错,人生路上就会缺少良师。态度谦和、遇事谨慎行事,不狂妄自大,就会获得良师,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前进,而不会兜兜转转蹉跎人生。 在事件的记叙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很成功。蹇叔对战争洞若观火的分析与两次哭师,表现他的远见卓识和爱国之心。弦高犒师,成为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机智爱国的故事。先轸“不顾而唾”,写其喜怒形于色,十分传神。秦穆公是秦国三十八位皇帝中第十五位,名赢任好。他刚愎自用,利令智昏,但在成败后能幡然悔悟,引咎自责,不失春秋五霸之一的身份。 文中不乏幽默之色,人物的言辞也很生动,如文嬴为三帅请命之措辞婉转,皇五武子辞秦三将之委婉巧妙,孟明与阳处父在河边的对话,也极富戏剧性。
2023-07-13 01:05:041

秦晋肴之战文言文注音

秦晋肴之战文言文注音1.秦晋肴之战文言文整理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音邑,超前)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怨恨)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同“崤”)。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夏代君主,桀的祖父)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僖三十二年)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富厚)敝邑,为従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干粮)、饩(音系,已宰杀的牲畜)、牵(未宰杀的牲畜)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忘记死去的国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音崔迭,衰,麻衣,绖,麻的腰带,本来都是白色,古代以白色不吉利,故用墨染之以免之),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实秦穆公之女也)请三帅,曰:“彼实构(挑拨离间)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君何辱讨(惩罚)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短时间,刹那间)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同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废去,这里指撤职)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音省,目病,借指一般的疾病,引申为行为中的过失)掩大德。”(僖三十三年)2.谁可以给我秦晋肴之战的文言文翻译原文: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秦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译文: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原文: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译文:(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原文: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译文: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3.秦晋肴之战所有特殊句词类活用虚词语:无乃(恐怕)不可乎!其(难道)谁不知?吾见师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出而不见其入也!句式:尔何知!(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译为“你懂什么!”)词类活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师以袭远(形容词用如名词,远方的国家。)秦师遂东(方位名词用如动词,向东进军。)词类活用:左右免胄而下(方位名词用如动词,下车步行。)入险(形容词用如名词,险要的地方。)敢(表敬副词,可译成“冒昧地”)犒从者为(介词,读wèi)从者之淹行出备一夕之卫(动词用如名词,保卫工作)虚词:使皇武子辞焉(兼词,于之,向他们)为吾子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中的“之”用法同此)将行也词类活用:束载(动词用名词,装载之物)秣(名词用如动词,喂草料)马以闲(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闲暇)省略句:郑穆公使(人)视客馆(省宾语)(郑穆公)使皇武子辞焉(省主语)杞子奔(于)齐,逢孙、杨孙奔(于)宋(省介词)(秦师)灭滑而还(省主语)词类活用:以贪勤(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苦)民子墨(形容词用如动词,穿上染黑的丧服。“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中的“墨”用法同此)衰绖。4.急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前说是)、牵(已宰杀的或尚未宰杀的牲畜)竭矣。为(使得)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兽园名),犹秦之有具囿(兽园名)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安静,安宁,使动)敝邑(此两句意思是说,你们走时可以猎取麋、鹿等野兽,以便让我国得到安宁的机会),若何?”杞子奔(逃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希望)也。攻之不克(取胜),围之不继(包围又没有增援的部队。继,后继的军队),吾其(语气词,可译为“还是”)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即先轸,因封地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称)曰:“秦违蹇叔,而以(因为)贪(贪婪)勤民(使民劳苦不堪。勤,使动用法),天奉(奉送、赐予)我也。奉(名词,奉送的东西)不可失,敌不可纵(放纵;此指轻易放过)。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吉利)。必伐(讨伐,截击)秦师!”栾枝(晋大夫)曰:“未报秦施(秦国的恩惠)而伐其师,其(难道)为死君(此时晋文公已死,但还未安葬,故称死君。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乎?”先轸曰:“秦不哀(举哀)吾丧而伐(讨伐)吾同姓(同姓国家。晋、郑二国均为姬姓,故先轸有此说),秦则(就是)无礼,何施(施恩,此处意为“报答”)之为(“何施之为”为宾语前置句,即“施何”。此句意为还报什么恩)?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祸患)也"。谋(名词,考虑、打算)及(到)子孙,可谓死君乎(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遂发命,遽(急速;快速)兴(调动)姜戎(秦晋之间的一个部族,与晋国友好)。子(指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墨(名词活用为动词,染黑)衰绖(cuidie丧服。衰,麻衣。绖,麻腰。5.古代的秦晋肴之战讲的是什么内容肴之战是在晋秦争霸战争中,发生于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的一场晋襄公率军在晋国郩山(今河南陕县东)隘道全歼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旧念“yao二声”,现在也可念“xiao二声”)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肴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肴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战争详述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泛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交兵种下了远因。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成功的。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秦军袭郑,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事行动。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现轻佻无礼。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见状,一面以郑君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厚)敝邑,为从者之淹(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国内报告。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将所居的馆舍,见秦兵已"束载、厉兵、秣马",准备作战了。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辞谢秦将说:君等久留在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现在听说君等要离开,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齐,逢孙、扬孙逃亡到宋。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就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晋在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偷袭郑国的情报,中军帅先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敌的机会,力主攻击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这不是为先君着想。先轸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又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6.急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秦师遂东(向东进)。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前说是)、牵(已宰杀的或尚未宰杀的牲畜)竭矣。为(使得)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兽园名),犹秦之有具囿(兽园名)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安静,安宁,使动)敝邑(此两句意思是说,你们走时可以猎取麋、鹿等野兽,以便让我国得到安宁的机会),若何?”杞子奔(逃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希望)也。攻之不克(取胜),围之不继(包围又没有增援的部队。继,后继的军队),吾其(语气词,可译为“还是”)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即先轸,因封地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称)曰:“秦违蹇叔,而以(因为)贪(贪婪)勤民(使民劳苦不堪。勤,使动用法),天奉(奉送、赐予)我也。奉(名词,奉送的东西)不可失,敌不可纵(放纵;此指轻易放过)。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吉利)。必伐(讨伐,截击)秦师!”栾枝(晋大夫)曰:“未报秦施(秦国的恩惠)而伐其师,其(难道)为死君(此时晋文公已死,但还未安葬,故称死君。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乎?”先轸曰:“秦不哀(举哀)吾丧而伐(讨伐)吾同姓(同姓国家。晋、郑二国均为姬姓,故先轸有此说),秦则(就是)无礼,何施(施恩,此处意为“报答”)之为(“何施之为”为宾语前置句,即“施何”。此句意为还报什么恩)?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祸患)也"。谋(名词,考虑、打算)及(到)子孙,可谓死君乎(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遂发命,遽(急速;快速)兴(调动)姜戎(秦晋之间的一个部族,与晋国友好)。子(指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墨(名词活用为动词,染黑)衰绖(cuidie丧服。衰,麻衣。绖,麻腰带。
2023-07-13 01:05:131

求文言文《秦晋崤之战》 翻译

秦晋崤之战《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争。文章依次叙写了蹇叔哭师、秦师骄狂、弦高犒师、晋伏秦师、晋释秦帅等细节,无不情节逼真,委婉动人;又巧设谜局,引人入胜。不仅揭示秦师败灭原因,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袭远、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政治观。同样作者的用意在于战争胜负的原因,对于真正过程则尽量略写,未冲淡主题。
2023-07-13 01:05:232

秦晋崤之战中秦晋为何会在肴作战?老臣蹇叔是如何预测这场战争的

这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因为秦军打算打郑国,后以为郑国已有防备于是就班师,班师途中会经过崤山,于是晋国就在那埋伏,并最终打败了秦军,崤之战其实是晋国对秦国的埋伏偷袭歼灭战,而不是通常双方都知道在某个地点进行交战的那种战争。所以这个地方没有什么特别性。至于大臣蹇叔他并不是能预测这场战争的发生,他只是认为秦国这时候不应该去攻晋和郑,否则秦国可能会失败,并不是说他预测到了秦会在这场战争这个地方战败。
2023-07-13 01:05:291

秦晋崤之战人物赏析

  1、蹇叔: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忠心耿耿;   2、弦高:忠心爱国,机警灵活;   3、先轸:多谋善断,忠直刚烈;   4、晋襄公:优柔寡断,纳谏如流;   5、秦穆公:刚愎自用,知错能改;   6、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2023-07-13 01:05:361

秦晋肴之战中语言、动作特色、概括

谈《肴之战》的写作特点 殷都学刊(安阳师专学报)(豫),1987.1.94~95 徐敏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秦晋肴之战》作为《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左传》的艺术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肴之战》就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如果我们把它加以“放大”——对它的写作艺术进行一番剖析和探讨,就可以更为清楚切实地了解《左传》在叙事、写人两个方面的艺术特点。 首先看叙事方面的特点 《左传》善于记事,它已经从《春秋》那种“断烂朝报”式的大事记,发展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这是从简单的历史记事到光彩闪烁的历史文学的一个飞跃。《左传》的善于记事,还尤其表现在善于记叙军事战争方面的事件。春秋是大国争霸的时代,群雄逐鹿,战争频繁,《左传》以很多篇幅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在战争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斗争特别地错综复杂、尖锐激烈。《左传》既能够简炼、清晰、严谨地写出战争的全过程,又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通过具体描写使得重点突出;既能够表现出复杂纷繁的矛盾斗争,写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又能够反映出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完整地记述了许多战例,以至后人千百年来还将《左传》作为一部兵书来研读和运用。 秦晋之间的这次战役,涉及的矛盾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有秦与郑、秦与晋、秦与滑、秦与周的矛盾;在秦的一方,有出师和反出师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蹇叔的矛盾),有欲胜反败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孟明的矛盾);在晋的一方,有主张伐秦与反对伐秦的矛盾(表现为先轸与栾枝的矛盾),有释放秦囚与反对纵囚的矛盾(表现为文嬴、襄公与先轸的矛盾)等。但是,作者在写这矛盾极为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时,却走笔从容,做到了简练清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并非易事,需要很高的技巧。应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作者严密精巧的布局谋篇。 (一)抓住主线,突出主线 能不能把事件的复杂内容记叙得条理清楚,至关重要的是,认识上要抓住事件的主线,写作上要突出事件的主线。所谓事件的主线,就是事件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发展过程。毛泽东同志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且指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08、310页) 《秦晋肴之战》所以能把错综复杂的战事记述得明了有致的原因正是在这里。它抓住了事件的主要矛盾——秦晋之间的矛盾,写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的生动过程,以此为线,如长藤牵瓜贯穿于始终,把从属的其他矛盾组织进去,人物的出现、情节的发展、时间的迁移、地点的变换等等都围绕这条主线来安排,形成以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为顺序而展开的纵式结构。短短的一千字左右,就把复杂事件记叙得清清楚楚。 《秦晋肴之战》的结构完整、严谨、巧妙。它可以分为五大部分: 文章一开始的序幕部分就抓住了主线,晋公显灵,卜偃传命,暗示了秦晋矛盾。有的文选在选用这篇文章时删掉了这一段,因为这一段有迷信色彩。这是从思想内容方面考虑的。但是,若从艺术形式篇章结构上看,这一段是不宜删除的。删掉了这一段,就成了一开始出现的是秦郑矛盾,从而使主线模糊不清,容易让人误解为作者在结构上的疏忽。再者,这一段神奇地预示了战事将起,渲染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浓烈的战斗气氛。 文章的第二部分写的是穆公拒谏,蹇叔哭师,第三部分写的是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这两部分虽说写的是秦伐郑,主要是秦郑矛盾,但是从蹇叔的劝谏中,明确地指出了晋将借此机会攻秦,而秦必败于晋人手中,所以,秦郑矛盾不过是秦晋矛盾的引线,主线仍然是秦晋矛盾。 文章的第四部分,正面揭开了秦晋之间的矛盾,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先轸论战,晋败秦于肴,本来此次战争的记叙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即襄公释囚,穆公自责。这个尾声决非“蛇足”之笔,它表明这次战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秦晋矛盾的完结,而是它们更加激烈的矛盾的开始,让人如闻天边隐隐滚动的雷声,预报了秦晋间一场新的战争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二)情节错落,故事曲折 主线单一的纵式结构,并不意味着文章僵硬刻板,平铺直叙。恰恰相反,它是富有技巧性的。这种技巧性集中表现在材料的选择截取和排列组合上。《秦晋肴之战》在这一点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剪裁材料和组织结构的艺术。 如果说秦晋肴之战是一个大故事,那么这个大故事又是由哭师、观师、犒师、败师、释囚等几个小故事相套合而成的。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事件本身所提供的波澜,将泰晋双方的矛盾,多角度地巧妙穿插,使情节错落,曲折多姿。 文章一开始,镜头对着晋国。这是晋国的大丧之日,臣民哀痛。但忽然文公显灵,风云突变,显示了一场战争的先兆。然后,镜头转向了西边的秦国,杞子密报,穆公拒谏,秦师浩荡东征伐郑,照应了前文。进军途中,秦师遇到郑商人弦高,镜头转而对着郑国。郑穆公使视客馆,皇武子下逐客令,使孟明只好灭滑而还。然后镜头一跳,又对着晋国,先轸论战,晋君发命,终于败秦于肴。最后镜头又回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秦国,戏剧性地结束了故事。这种时间、空间的转换、跳跃,不仅使故事省略了大量的一般过程的记叙,突出了矛盾主线,而且使文章正反、扬抑、张弛、开合变换自如,形成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之势,获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重点鲜明,反复照应 在全文的若干小故事中,作者不肯分散地平均地使用笔墨。事件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总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文章的布局上也要根据需要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重点事例,它是表现作者思想的核心材料、骨干材料。突出重点的方法,一个是详写,一个是反复照应。 在《秦晋肴之战》中,重点材料显然是蹇叔哭师,作者集中笔墨,写得淋漓尽致,十分精彩。历代许多文选,如《古文观止》,就只选了这个片断。蹇叔反对伐郑,这是秦国内部矛盾的主要之点。他透彻地分析了秦师必败的原因,而这分析就成为后文的伏笔,秦师东出后处处回应上文。如王孙满观师说的一番话,就从秦师“轻而无礼”的角度对蹇叔观点的补充和肯定。又如弦高密报郑国,郑国下逐客令,就应验了蹇叔的“远主备之”、“郑必知之”的分析;而晋先轸论战伐秦的第一句就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再如晋终于打败秦师,活捉三将,又验证了蹇叔“晋人御师必于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的预见;最后秦穆公悔过的第一句话也是“孤违蹇叔”。这样,对蹇叔哭师的反复照应,不仅使文章重点鲜明,首尾贯通,结构严密,而且更重要的是,突出表现了作者从政治上对秦师不义之战的谴责,从军事上对不可“劳师袭远”,“骄纵轻敌”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总结。 再看写人方面的特点 《左传》善于写人,如果说《左传》的叙事艺术较之它以前的史书有一个飞跃,那么,可以说它在写人方面又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左传》中所写的人物,不是叙述事件当中陪衬的、被动的角色,而是影响着事件进程的一系列血肉丰满的生动形象。《左传》的善于写人,还尤其表现在善于写处在战争各个方面、各个部位上的人物,善于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通过典型事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乃至细节,刻划出人物活生生的个性。春秋时代,与频繁的军事斗争紧密配合的频繁的外交斗争,对于矛盾斗争中人物外交辞令的成功描写,是《左传》刻划人物的又一重要手段和特色。 《秦晋肴之战》和《左传》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本来,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文章不同于以写人为主、为人作传的文章,它不着重于哪一个人物的深入刻划,而只是对事件所涉及的人物作必要的较为简略的交代。但是《秦晋肴之战》却用简炼的笔法,生动地勾勒出如秦穆公、蹇叔、王孙满、弦高、皇武子、先轸、晋襄公、孟明、文嬴、阳处父等人物群象。虽然每个人都着墨不多,有的只是寥寥一两笔,但是却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其奥妙是什么呢?这就是文章通对人物的具体的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刻划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如王孙满的年幼而聪明敏锐,弦高的爱国和机警应变,文嬴的人在晋而心在秦的特殊地位,阳处父的解下左骖以诱捕孟明等,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里,拟特别地剖析一下文中对两个国君——秦穆公和晋襄公,两个大臣——蹇叔和先轸的对比鲜明的个性描写,以及对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外交辞令的描写。 (一)对两个国君的刻划 秦作为西边的一个小国,是在秦穆公当政时才逐渐强大起来的。秦穆公广集人才,重用贤能,雄心勃勃地要在中原争夺霸主地位。因此,在当时的霸主晋文公刚死而又得到杞子从郑送来的密报时,他认为时机成熟,便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他原以为会得到重臣的支持,所以他去询问蹇叔,但是蹇叔却劝阻他伐郑。他当时称霸心切,拒不纳谏。这边大军整装待发,那里蹇叔却在痛哭失败,穆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从牙缝中迸出刻毒的诅咒:“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固然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奴隶主的刚愎自用、凶狠狰狞的面目,但却也表现出他争霸中原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后来,果然应了蹇叔的预言,在全军覆没的惨重失败面前,穆公才清醒过来。他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引咎自责,悔恨不已;他依旧重用孟明,又显示了一个能逐鹿中原的国君的明智和气度。虽然作者在文中对秦的不义之战持否定态度,但他仍能忠于历史,写出了人物的多重性,秦穆公毕竟是春秋时期一个比较杰出的国君,他终于成为霸主,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晋襄公则不然。襄公的父亲晋文公是春秋时继齐桓公之后的一个威名赫赫的霸主,但他的儿子却不象父亲了。对于是否伐秦他没有主见,后来同意了先轸伐秦的主张。但是当将士们在战场上拼力俘获了秦的三员大将时,他却又听从了文嬴的请求,糊里糊涂地放虎归山,后来经不住先轸的责骂,又派阳处父去追赶,可是已经晚了,以至造成了“一日纵敌,数世为患”的恶果。文章中仅用“公许之”,“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公使阳处父追之”三笔,就活画出了一个优柔寡断、无智无谋的窝囊国君的形象。晋国就是在他手中开始衰弱下去的,三年之后终于被秦打败,逐渐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二)对两个大臣的刻划 秦的蹇叔和晋的先轸,都是本国的元老重臣,他们都忠于各自的国家,都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卓见。但是两个人的个性却大相径庭。 蹇叔在穆公不听劝告孤意伐郑时,他一哭再哭,发自肺腑,哀切动人,表现出他对秦国的一片忠心和一片深情。而先轸在襄公放走秦囚时,却是盛怒之下,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在朝廷上公然直呼文公夫人为“妇人”,而且“不顾而唾”,表达了对文嬴、襄公纵敌的鄙视和愤怒。他对晋国的至诚,是通过他粗豪刚烈的个性表现出来的。 作者对这两个元老重臣的对比式的刻划,符合二人的阅历身份,是很真实的。蹇叔原是宋国人,他是百里奚推荐来到穆公身边的,因此,他虽然忠心耿耿,却总还是小心谨慎,除了直言相谏之外,只能是以痛哭倾吐忠心。而先轸是晋文公重耳得国之前在外逃亡十九年中一直跟在身边的五贤士之一,在文公争霸的决定性的一战——晋楚城濮之战中,曾出谋定策,并身任中军主将立了大功,他是和晋国长期休戚与共的老臣宿将,所以他才敢在新君襄公面前大发雷霆。蹇叔的“哭”,先轸的“呼”和“唾”,这几个细节把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三)外交辞令的描写 善于写外交辞令是《左传》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刘知几《史通·言语》称之为“语委婉而多切”。《秦晋肴之战》中有三段外交辞令,因为人物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处境不同,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实在是非常出色。 弦高是郑国的一个爱国商人,他在“将市”的途中遇到伐郑的秦师,急中生智,一番犒师的辞令,说得是那谦恭有礼,热情周到,同时柔中有刚,明确暗示出郑国早有准备,决心迎战。弦高意在言外的话语,使孟明逡行不进,领师而回。 皇武子是郑国的大夫,他奉郑君之命,告诉戍郑的秦大夫离境。皇武子的话,说得是那么抱歉客气,但又代表了国家,严峻地揭露了敌人的阴谋,下了冷冷的“逐客令”。皇武子辞杞子的一段话,是旁敲侧击,使杞子等人感到无形的威压,只好仓惶出逃。 孟明是秦国的猛将,他被晋俘获又被释还,死里逃生,复仇心切。所以当阳处父追来时,他在舟中讲的话,表面看来是“君惠”不离口,那样感恩戴德,但是内中却隐伏着报仇雪恨的切齿誓言,嘲笑了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点破了阳处父诱捕的企图,流露出侥幸生还的得意心情。孟明拜赐的一段话是绵里藏针。果然,三年后,秦穆公用孟明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宫及郊,晋人不出,遂至茅津济,封肴尸而还”(《左传》鲁文公三年),验证了孟明三年报仇的誓言。可见,孟明拜赐这段外交辞令对刻划人物性格,表现秦晋之间的矛盾,有其特殊的作用。 可以说,构成人物形象的生命在于人物的个性。如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人物也有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的关系问题。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造成了个性。这种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用到文学与写作上,用到描绘人物形象上,则正如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所说:“最要紧的是写出这个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描写出那人的个性。”而后人的这些真知灼见,正是从包括《左传》在内的古今中外的名著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秦晋肴之战》所以能活灵活现地描绘众多人物,正是因为作者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个性,而且通过行为、语言和细节准确地表现了此人物区别于彼人物的特殊之点。当然,这些个性和特殊之点,又包含着那个时代的共性和普遍性,因而作品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灿烂的历史画卷。 《秦晋肴之战》确实不愧为《左传》艺术的“微雕”。“见微而知著”,通过对于它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认识到《左传》作为历史名著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2023-07-13 01:05:442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译文如下: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这段话出自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秦晋崤之战》。全文蹇叔论战为中心,以秦军东进为经(线索),以秦、晋、郑三方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为纬,把八个场面按照历史事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地编织在一起,以印证蹇叔对战争的判断和分析的预见性。 扩展资料《秦晋崤之战》赏析: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无不性格鲜明,跃然纸上。秦穆公的刚愎自用、知过能改,蹇叔的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原轸的忠直多谋、勇武暴烈,弦高的忠心爱国,机警灵活、王孙满的观察敏锐、聪颖过人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些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通过他们自身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动作表现出来的。常为人称道的蹇叔的三段话,内容都是直接或间接地谏诤秦穆公,但因说话对象不同,语气大有区别,符合特定的语境,使蹇叔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亲、丰满完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晋崤之战
2023-07-13 01:06:562

秦晋崤之战以记事为主对吗

秦晋崤之战以记事为主是对的。《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按照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从“三十三年春”至“灭滑而还”为第二部分,包括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三个情节,主要写秦军的骄纵无礼及袭郑未遂的情况。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战、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战的爆发和结局。这篇文章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寓讥讽,意在言外。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戍郑国,以防晋军。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
2023-07-13 01:07:021

秦晋肴之战 一文中作者对秦晋郑三国持怎样的态度?

①在秦偷袭郑这件事上,作者抑秦扬郑。秦潜师袭郑不义;郑国内部团结一致,并果断地采取措施,作好战备准备,使秦的野心未能得逞。 ②在秦晋崤之战中,作者抑晋扬晋。秦“劳师以袭远”,给晋以可乘之机;晋能在经过激烈争论后作出正确决策,不失时机地歼灭秦军。 ③在秦晋崤之战后,作者抑晋扬秦。晋内部矛盾更加公开化,轻失战果,招致后患 ;秦能吸取教训,鼓舞士所,重整军威。 从以上分析可见,作者对为争霸而战的秦、晋两方均各有褒贬,唯对郑国始终赞扬 。郑与秦、晋比较,属弱国,处于防卫地位,因而作者同情郑国,反对秦国恃强凌弱。“弦高犒师”的故事一直为人们传诵。
2023-07-13 01:07:331

秦晋崤之战

场景一: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都绛城外,雪地脚印一深一浅,寒风萧瑟 晋文公去世。十二月十二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而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声似牛鸣。抬着灵柩的士兵们放下灵柩。 卜筮官郭偃(伸出双手举向天空):先君文公显灵啦,他的魂魄指示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我国趁机攻打,必定会大获全胜。此乃国家兴衰之大事,众臣子需跪地以表感谢。 随行的大夫们和士兵们连忙下跪,拜鲁僖公道:先君显灵,天佑鲁国!先君显灵,天佑鲁国! 士兵们抬起灵柩,众人继续逆着风行走,在日光中渐行渐远…… 场景二: 郑国 月黑风高 杞子房子外院子 杞子(拿着亲笔信对亲信郑重交代):你将这封信快马加鞭交给王上,记住,信在人在,人亡信毁。 亲信(作揖):诺! 亲信快马加鞭而去 场景三: 秦国王宫内 清晨 秦穆公坐在王位上手持信件,信为秦国派去郑国的内应杞子所写,信中写道:数月辗转,吾已获郑人之信任。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秦穆公看向蹇叔问道:现在本王派去郑国的内应来信说已经取得郑国的信任和郑国北门开关的权利,本王认为不日即可派兵攻下郑国,蹇卿意下如何? 蹇叔:臣以为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闻所未闻,其中有三不可。军队劳累不堪,精力消耗尽了,打仗时必定力不从心,次为一不可;长途跋涉时日必长,远方的君主定会有所防备,此为二不可。兴师动众,郑国有所耳闻,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此为三不可。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 蹇叔见秦穆公沉默,还想继续说,却被秦穆公抬手打断。 秦穆公抬手:我意已决,卿不必再劝! 蹇叔默默叹了口气:臣告退。 场景四: 秦国东门外 秦穆公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 蹇叔跪地而哭:孟子,今日我眼睁睁看着军队出征,却已经能预感到他们回不来了呀! 孟明(忧心忡忡):此去生死未卜,吾等亦知叔之心,必定奋勇杀敌。 蹇叔抱着自己即将出征的儿子哭道:晋国人必然在崤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崤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峡谷内若有埋伏,必定腹背受敌,蹇儿,这峡谷便是秦军的葬身之地啊!你的尸骨父亲会替你收敛的! 蹇叔儿子(悲伤后又慷慨激昂):父亲,这一切我都明白的。王上不听您的劝告。而我为国家之栋梁,为国献身,死而后已! 蹇叔儿子加入行军队伍,与蹇叔告别。蹇叔悲伤地望着长长的行军队伍,哀然长叹。 此事传到秦穆公耳中,秦穆公怒道:他知道什么!如果他只活到一般人的寿命就死去,他坟头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场景五: 三十三年春 周都城北门外 秦国战车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将士跳跃着登上战车。 客栈中周王与王孙满于上下座对饮,王孙满见到此种情形就对秦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又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的。轻狂就说明他们轻率又缺少谋略,没礼貌便代表他们纪律不严。进入险境却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周王端起酒杯微微颔首:越过晋国和周国攻打郑国,秦国这手啊,还是伸得太长了,我们且坐山观虎斗罢 王孙满也拿起酒杯,小啜一口。 场景六 秦军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 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你们离开的那天我们便准备好那一夜的防卫。 孟明(心中疑虑):有劳了。 弦高派人立即去郑国报去秦国军队的位置。 场景七: 郑穆公心下对杞子存有疑虑,便派人到他住的地方查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利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 郑穆公派皇武子前去,说:你们在敝国住了这么长时间,吃的东西快没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 杞子转动眼珠,当即反应过来:不瞒你说,我们确实整好行装,此番便要回国。 皇武子接着说:我们郑国有兽园,就像秦国也有兽园,想必你们也懂得投桃报李。那你们你们去我们兽园中猎取麋鹿,也好让我们休息休息?” 杞子与其他内应对视,做了个分头行动的手势。几人夺路而逃。 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收到了杞子的来信,看完后将信收入怀中说:“郑国如今已经有所准备了,我们不能指望什么了。如果选择进攻,我们的军队力不从心,不能取胜,若选择包围,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 西乞:我们无功而返,回国后怕是不好过了。 白乙:既然这滑国弱小,咱们此番出其不意,灭了滑国,也算功劳一件啊! 孟明回想起蹇叔于东门哀哭的场景,叹到:蹇叔果然料事如神,只可惜…… 晚上,滑国军帐忽然起火,滑国将士乱了阵脚,很快便被秦国兵马斩于刀下。 场景八: 晋国 原轸和栾枝于室内对弈 原轸将手中黑子慢慢放入棋盘,笑着说:秦穆公违背蹇叔的意见去攻打那么远的郑国,实在是贪得无厌。又让老百姓劳苦不堪,这可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我们不能轻易放过秦国。放走敌人会有后患,此实乃违背天意,我们一定要讨伐秦军! 栾枝手执白子,道:我们还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反而去攻打它的军队,这不太好吧? 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国丧举哀,却要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谈什么报什么恩呢?你且听我一言: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我这是为了后世子孙着想啊! 栾枝恍然大悟,放下手中僵持不下的白子。 翌日,二人上奏晋王,晋王拍案叫好,当即下令起兵,讨伐秦军。 场景九: 得知秦国班师回朝,晋襄公染黑了丧服亲征,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并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命令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而秦军在经过崤山时,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腹背受敌,惊恐大乱,全部被歼。晋国灭掉秦国三万大军。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皆被俘虏。 晋襄公:这秦军实在是有勇无谋啊,灭掉滑国宵小便以为可坐拥军功了。可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 场景十: 晋王宫 晋文王夫人拜见晋襄公 文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如果这三个人回到秦国,秦穆公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岂不更好? 晋襄公一听觉得有道理便答应了她。 几天后,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 晋襄公:母亲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 先轸怒发冲冠,道:王上可知将士们花了多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用三两言语让王上把他们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助长了敌人的气焰,这是放虎归山,不明智之举啊!咱们离亡国没有几天了! 先轸朝晋襄公啐了一声,拂袖而去。 晋襄公追悔莫及,叫来阳处父:你快去拦下那三个将士,本王这次可做错了啊! 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 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道:我王见你骁勇善战特命我前来赠这匹战马聊表心意,望壮士留步训一训这马。 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用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满足我们落叶归根的心愿。如果我国君把我们杀死,我们就算死也不会忘记这次失败。如果秦王尊从贵国国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那我们三年之内必定会卷土重来以报今日的耻辱! 阳处父暗自着急,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船越来越远。 场景十一: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远远看见了几个将士。 几个将士单膝跪地,异口同声:臣罪该万死,没能灭掉郑国,有负王上重托,求王上赐我等一死! 秦穆公扶起他们的手臂,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都是我的错,是我不听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委屈了,这是我的罪过啊。我怎么可能让你们死呢?况且我不会因为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我更愿意用我的死来换取那三万将士的生命啊。 剧终语:后人有云:“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晋虽已结姻亲之好,但天下形势复杂,利益纠葛,此次大战史称秦晋崤之战,战争之过程史书寥寥几笔带过,其中却是民不聊生,是将士们归家不得的哀号。多少无辜之人因一国之君葬身战争。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2023-07-13 01:07:411

秦晋崤之战人物分析,秦晋崤之战的人物刻画

1.蹇叔:老成持重,远见卓识,忠心耿耿。 2.弦高:忠心爱国,机警灵活。 3.先轸:多谋善断,忠直刚烈。 4.晋襄公:优柔寡断,纳谏如流。 5.秦穆公:刚愎自用,知错能改。 6.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2023-07-13 01:07:471

秦晋肴之战的外交辞令

鲁僖公三十二年冬至三十三年春天,位于中原西部的秦国急于争霸中原,趁着老牌霸主晋国忙于为晋文公发丧,无暇顾及他事之机,想利用早些时候,派驻在郑国的三位将领作内应,偷袭远在千里之外的郑国。秦穆公此时求功心切,又刚愎自用,听不进老臣蹇叔的劝阻,冒然出兵“劳师袭远”。结果,“师劳力竭,远主备之”。干什么军“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只好退兵。在回师的路上,晋国的老臣原轸果断“御师一肴”大败秦军,俘获秦三员大将,打了一个漂亮的截击战!左传的作者,在记述这次战役时,就着重突出秦国“师出不义”这一特点。写他们的军士都轻狂骄纵,在大军过周北门时,就被年轻的王孙满断言“必败”;而郑国虽弱小,却军民合力,上下齐心,其中,商人弦高用自己的财物,机警地拦截秦军的行动,就是个鲜明的例证。秦军走到‘滑"这个地方,郑国商人弦高得知秦国军队是要偷袭自己的国家时急中生智,假托本国国君使臣的名义,用自己的财物,机警地“慰劳”秦军,并用委婉的外交辞令拦截敌人。他对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这话的意思是:我们国君听说贵国军队出征要经过我们小小的郑国,请允许我对贵国军队表示慰问。敝国虽不丰厚,但是,为了贵军在此歇息逗留,(我们已经作好了准备)您要住下,就为您备好一天的粮草;您要出发,就给您安排一夜的警卫。第一句话是虚以周旋。弦高明明知道秦军是来偷袭自己的国家,却装傻充愣说成‘经过",紧接着用自己的货物慷慨热情地表示慰问。这样说,这样做,是有意对强秦的野尺予以点破,先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又用丰厚的礼物赢得秦军的好感,这就稳住了敌人,达到了暂时阻止秦军前进的目的。第二句话是意在言外。表面上说给秦军准备粮草和保卫工作,实际上是暗示他们:我们对你们的入侵已经做好了物质上、军事上的一切准备,你们休想得逞!这就又一次削减了秦军的气势,使他们对大军继续前进不得不逡循迟疑。这两句话中还用了一些表敬的和自谦的词语,粉饰了语言的色采,使它呈现着一种温良,恭谨的气氛,给人的表面感觉很客气,粉饰了语言的色采,使它呈现着一种温良,恭谨的气氛,给人的表面感觉很客气,很谦卑。而实际上却是柔中有刚,软中有力。谦逊中带着自信,礼遇中含着威严的。这是一段辞令《弦高犒师》。弦高一面这样与敌周旋,一面迅速人回国报信儿,这就为郑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郑穆接到弦高信息后,并没有因为在兵压境就慌了手脚,他非常冷静地想到,首先必须拔除内奸。于是,他派皇武子到会馆,去会见秦国原来留住在他们国家的,名为帮助设防,实则暗中刺探军情的三个奸细(杞子、逄孙、杨孙)。因为郑国对秦国而言,必竞是国小力弱,所以从战略战术上说,他们既要避免与强秦进行直接的武力冲突,又要让敌人知道郑国并非没有一定的实力。所以,他们不能杀死秦国的三个领将,而只能把他们赶走、吓跑。于是,皇武子奉命到客馆去说了这样一番话:“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讫、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圃囿,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糜鹿,以闲敝邑,若何?”这话的意思是:您们在敝国住的时间不短了,恐怕是粮食,牲畜等物都用完了。鉴于此,在你们启程即将回国之时,请把郑国的苑囿当成秦国的苑囿,你们可以在此猎取一些糜鹿等牲畜回去,也给敝国苑囿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列位以为如何?面对杞子等人正厉兵秣马,磨刀霍霍,准备作内应的举动,皇武子假装视而不见。转而以久住食用馈乏为理由,暗示他们‘该回去了"。这第一句听起来好象很体贴对方,实际上是婉转逐客。接下来似乎是进一步表示关心,请他们在郑国的苑囿打猎,实际上却是借“郑之有圃囿,犹秦之有具囿”一句‘敲打"了秦国对郑国觊觎着领土的野心。这是一句敌我双方心照不宣,都能暗中体味其独特含义的‘双关语",说得真是妙极了!加上后面的“以困敝邑”更是意味深长,等于告诉那三个人:你们心怀叵测,我们早已察觉,请你们滚开吧!让我们自己保卫国家的安宁!皇武子的这段话,听起来也是谦恭,客套,不失礼仪的。但却暖语冷意,言外有音。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冷峻和威严,给那三个奸细以无形的威压。而对方却找不出任何可以挑剃的不当之词和失礼之处。听了皇武子的这番话,杞子等三人自然感到不妙,他们不敢再在郑国逗留片刻,分别仓皇逃往他国。就这样,郑国的官员不费一刀一抢,就拔掉了秦国安插的间谍,排除了最危险的隐患。这是第二段辞令《皇武子辞客》。秦军大将孟明听说‘内应"被拔除,他感到袭郑会“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于是懊丧地帅军回师。但是他没有想到,就是在秦军“师劳力竭”一无所获的情况下,一直密切注视着秦军动静的晋国老将原轸早已在看山做了周密地布置。结果,肴山一战,秦军惨败,孟明等三个将领也被生擒。晋文公的夫人文赢,原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利用晋襄公刚刚继位,没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弱点,就替娘家的三位将领向襄公劝说了一番,结果襄公居然答应把三个被俘的大将放回秦国。这就激起了老臣原轸大闹朝堂。襄公后悔了,又派阳处父去追他们。追到河边,三人已上船离岸。阳处父机智地‘解左骖"托国君之名赠孟明以诱其上岸。孟明立刻识破其计谋,但是,因为他们必竟是仍在晋国国土上,不能明着戳穿对方,所以孟明就来了一个婉言谢赐:“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这段话的意思是:承蒙贵国君王施给我们恩惠,不把我们这些囚臣处死,让我们回到自己国家受惩罚;如果我们国君认为我们该杀,那么,就是死了我们也心甘情愿;如果我们国君遵从您的好意,开恩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一定来拜谢贵君的恩赐!这段话的第一大句,可以说是将计就计。因为文赢夫人向晋襄公请求,把他们三人送回秦国去处置,其良苦用意是孟明等三人心领神会的。所以匆忙上船之后,决不会再上岸自投罗网。而阳处父设圈套诱其上岸,孟明心里明白不能上当,但他必须利用晋襄公批准放归作掩护,‘冠冕堂皇"地走,所以他再次对晋君的施惠,表示千恩万谢。(尽管阳处父明明知道这是晋君决策上的失误,也无可奈何。)但是,话又说回来,作为一员秦国的败将,孟明的心中又充满着丧师被俘的耻辱,所以第二句话他就反话正说,以泄胸中的愤懑。所谓“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就是说:回国后死了,决不会忘记败师被俘的奇耻大辱,若侥幸活命,三年后,我们定要回来报仇雪恨!对晋襄公决断的疏忽大意,孟明自然是暗中叫好,所以他在答复阳处父的诱引的话中,自觉不自觉地表露着嘲笑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和他们三人侥幸生还的得意,另一方面,他不甘失败,准备再次较量的急切心情,又使他话中隐含着未来要复仇的诤诤誓言。因此孟明这种表面上的谦卑丝毫没有减损他作为一员猛将的威风,而外交上不失礼仪的言辞,更显示他在紧急情况下头脑的清醒。这是第三段外交辞令,本是两国间矛盾冲突激烈情势下的外交斗争,但其语言色采却笼罩在彬彬有礼的气氛中。
2023-07-13 01:07:571

秦晋崤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晋国知道周围的一些国家都想削弱晋国的力量,于是决定暂时在曲沃这个地方将晋文公殡葬起来,等到合适的机会再重新大葬。这一年,郑文公也去世了。郑国有一个叛臣叫缯贺想投靠秦国,就偷偷地跑到秦国,告诉了秦国一些秘密。他说:“我是郑国北门的看门人,你们如果偷偷出兵来攻打郑国,我可以帮助你们打开城门,那么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就询问蹇叔和百里奚,蹇叔说:“跑大老远地去袭击人家,这是很难取得胜利的。部队会疲劳不堪,而要走上千里的路,有谁会不知道?郑国知道会有防备,那么这个仗是没法打的,我看还是不能出兵。”秦穆公说:“我心已定,不论你们同意还是不同意,我一定要和他们决一雌雄。”于是发兵去攻打郑国。秦穆公就派白乙丙、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和蹇叔的儿子西乞术三人统帅大军。发兵那日,在东门举行誓师大会,蹇叔和百里奚俩却对着出兵的部队痛哭,蹇叔边哭边说:“孩子们,我看到你们今天出去,也许看不到你们回来。”秦穆公当时非常生气,他这时正坐在台上,蹇叔正在台下,他就派一个文人,去扔给他一句很重的话:“你知道什么,老不死的,要是像一般老年人那样,你现在也许墓上的树木有一抱粗了。”部队就这样出发了,蹇叔还赶上大路,哭着送自己的儿子西乞术,对他说:“晋国人一定会在崤这个地方陈兵等候你们,这个地方两面靠山,中间是个大峡谷,你们一定会死在那里,我等着到那里收你们的尸骨。”第二年春天,秦军通过晋国的地方,走到周朝都城北门时,周朝的王孙满看到他们部队的情况说:“秦军必败,看他们那个样子,一副傲慢的神气,又不遵守军纪,这样的军队不失败才怪呢。”秦国的大军一路浩浩荡荡向前开去,来到了滑这个地方,这里已经离郑国的国都不远了,但是到这时,郑国还蒙在鼓里。恰好在这里遇到了郑国的一个商人弦高要到周去卖东西,他一看到秦国的大军黑压压地开过来,不禁抽了一口凉气,心想,我们郑国要遭大祸了。他是有爱国心的人,同时,他很有智慧,勇敢而又冷静,就是这个商人免除了郑国的一次灭顶之灾。只见他很冷静地走上前去,先送上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礼物,又将自己准备赶到周朝国都去卖的十二头牛送上前去,以犒劳秦军,只见他不慌不忙地对秦军统帅说:“我们郑国国君听说你们秦军要从老远的地方到我们郑国来,特派我来给你们送上一些礼物,以慰贵军。我们郑国不是很富有,但是如果你们这些远方的来客愿意到敝国来,我们还是能略备一些东西来侍候你们的。”秦军的三位主帅听到后,面面相觑。郑国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一切计谋都被打破了,孟明视说:“郑国已有防备,我们不可轻易向前推进,他们有准备,我们要急攻是攻不下的,要是包围他们,时间长了,既无粮草,又无援兵,这样我们又怎么能取胜呢,不如班师回朝。”其他几位大将也感到只能如此。他们命令大军停止前进。后来灭了滑,就开始撤兵。弦高派人骑快马到郑国国都报告,这时郑国的君臣还完全蒙在鼓里。一个商人的爱国行动救了他们的国家。晋国风闻秦军这番行动,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先轸说:“秦军劳师远征,无功而返,士气一定很低沉,我们这个时候去攻打,一定会取胜。”但是大臣栾枝却不同意这样做,他说:“秦国有恩于我们先主,我们未报答他们,反而去攻打,恐怕不好吧?”先轸说:“话也不能这样说,我们国家有丧事,他们不但不来吊丧,反而来攻打我们,滑就被他们攻取了,这还说什么人情。我常听人说,敌人不可纵,一日纵之,将会后患无穷。”晋国内部意见一致后,就发兵迎击秦军。这时晋文公的儿子晋襄公还没有即位,他还在服丧,穿着一身的白衣服,戴着白帽子,大臣们觉得这样不吉利,就把他的白衣服全部染黑,将士们也同样这么做了,晋襄公亲自率领军队出征。晋军果然将部队驻扎在崤山,因为这是个战略要地,秦国部队回师正是从这里经过。当秦军走到这深深的峡谷时,晋军一起进发,彻底摧毁了秦军,这时西乞术和孟明视等才想起了他们父亲所说的话。秦军的三位大将都被俘虏,晋军得胜而归。于是,晋人才开始安葬他们所尊敬的晋文公。按平常,葬礼上人们都要穿白色的衣服,但是,晋人这次葬礼,人们一律都穿着黑色的衣服,从此以后,晋人就以黑色为他们的丧服。今天,我们的民俗中,既有以白色为丧服,又有以黑色为丧服的,后者可能就是受到晋文公葬礼的影响。晋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国的宗室,她看到秦国的三员猛将被俘虏,就去请求把他们放了,她说:“秦穆公对这三个人可以说恨入骨髓,我请求你们把他们放了,让秦穆公亲自把他们煮死。”晋国的国君晋襄公就听从文嬴的话,把他们放了。第二天,先轸上朝,问秦国的囚犯,晋襄公说:“夫人请求把他们放了,我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就放了他们。”先轸大怒道:“武士好不容易在战场上把他们捉住,而你仅凭妇人一句话就把他们放了。这种做法实在是灭我们的志气,长敌人的威风,像这样下去,国家不亡才怪呢。”说罢,头也不回,在地下吐了一口,就愤愤地离开了。晋襄公也觉得自己做错了,就派阳处父去追他们。阳处父带人一直追到黄河边,这时,孟明视他们已经坐着船,行到水中央了。这时,阳处父在岸上叫道:“喂,秦国的将军们,我家国君送给你们几匹宝马,请你们回来取去。”说着,就解下左边的马。只见那孟明视在河当中双手一拱,道:“太感谢了,承蒙你家大王的好意,没有杀我们,放我们回去,让我们接受本国国君的惩罚。穆公如果杀了我们,我们死而无憾;他如果饶我们不死,几年后,我们一定当面来感谢你们。”言下之意,是说几年后,一定来报此大仇。孟明视三位将军回到秦国,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们,他见到三人后,放声大哭道:“我没有采用蹇叔和百里奚的意见,使你们蒙此大辱,这全是我的过错,你们没有任何过错。”照样保留他们原来的官位。
2023-07-13 01:08:361

秦晋肴之战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1)晋文公卒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3)国可得也4)穆公访诸蹇叔5)蹇叔之子与师6)夏后皋之墓也7)超乘者三百乘8)无礼则脱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10)以乘韦先11)为从者之淹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14)秦伯素服郊次
2023-07-13 01:08:452

秦晋崤之战人物赏析

蹇叔:出谋划策,一心一意为国效力,忠心耿耿。忠直耿介,见识深远。弦高:恭中带有自信,礼貌中含有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谋士之志,武将之勇,更有一颗爱国之心。先轸:多谋善断,忠直刚烈。暴烈。凛然正气,刚直倔犟。晋襄公:优柔寡断,纳谏如流。聪明机智、随机应变、胆大心细、长于言辞的爱国商人形象。秦穆公: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失败之后方知悔过、吸取教训的,主观武断、勇于认错。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扩展资料:秦晋崤之战历史背景: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具体原因经过: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晋崤之战
2023-07-13 01:08:544

《崤之战》全文翻译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扩展资料《秦晋崤之战》春秋左丘明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战、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战的爆发和结局。晋在得知秦袭郑未成而还的情况下,讨论是否应该利用这一机会截击秦军。先轸以秦国劳民伤财、傲慢无礼为由,驳斥了,以栾枝为代表的反对意见,主张“必伐秦师”二晋国由于地理优势,又是以逸待劳,致使秦师全军溃败。骰之战的战争过程只以“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骰,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一笔带过,言简意赅,交待了,交战的时间、地点和结局。至此,蹇叔的预言已全部应验,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从文赢请三帅以下则是崤之战的尾声。秦穆公之女、晋文公夫人文赢请求将孟明等三位秦国主帅放归秦国,得到应允。先轸闻讯赶来,怒唾于朝,表现了一介武士的有胆有识、深谋远虑和对晋国的赤胆忠心,在文章结构上则引出了以下情节:晋国阳处父追孟明于河中,孟明巧妙地谢绝阳处父假托君命所赐的骏马,回到秦国。不过秦穆公并没有杀掉他们,而是勇于自责、悔改可见,最后两段的作用预示着秦国并没有彻底失败,秦晋争霸的新的战争又在酝酿之中。全文并不重在描写战争过程,而是对秦晋役之战的起因、酝酿和结果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意在揭示秦国败绩的原因:一是出师错误,这在蹇叔哭师一节中有详细的原因分析;二是骄兵无礼,这是王孙满观师所说明的道理。因此,文章在反映秦晋争雄的同时,重点在对战争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后人提供历史的借鉴。
2023-07-13 01:09:212

秦晋肴之战中蹇进谏哭师是哪一段?

1.在第三段。2.《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按照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从“三十三年春”至“灭滑而还”为第二部分,包括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三个情节,主要写秦军的骄纵无礼及袭郑未遂的情况。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战、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战的爆发和结局。这篇文章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寓讥讽,意在言外。
2023-07-13 01:09:421

崤之战词类活用.句式.实词虚词整理

  [编辑本段]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国可得也 4)穆公访诸蹇叔 5)蹇叔之子与师 6)夏后皋之墓也 7)超乘者三百乘 8)无礼则脱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10)以乘韦先 11)为从者之淹 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 14)秦伯素服郊次  二、一词多义  焉  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以  1)劳师以袭远(连词,相当于“而”)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  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同上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以……为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四、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  五、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尔何知!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犒师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编辑本段]疏通文句,深入研讨  第一段: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 ...... 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骞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会为一段?  “骞叔进谏”和“骞叔哭师”这两个场面的最主要人物是骞叔,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骞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在他的哪些话语中?从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1)骞叔劝谏穆公。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  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  (2)骞叔哭孟明等人。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  (3)骞叔哭送其子。  “晋人御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肴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  骞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  4、骞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语气有何不同?  直接、间接地谏劝穆公,阻止秦军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但以不同的说话对象,其语气有别:  (1)谏穆公:冷静分析、用语委婉。  (2)哭孟明:感叹语气。  (3)子: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  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  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第二段:  重点词:左右、免骨、乘、脱。  活用词:入险而脱(险地,形容词用作名词。)  1.这一段写王孙满观师,他怎样看待出征的秦军?其理由是什么?  秦军必败(先说“必败”,后又用反问句“能无败手”强调这个意思。)  理由:(1)从主观上看,“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2)从客观上看,“入险地”。  王孙满能从秦军上下车的礼数看出问题,很有洞察力。而且,其推断也是合乎逻辑可以成立的。  2.这一段写王孙满对秦军的看法有何作用?  王孙满的看法与蹇叔的看法不谋而合,可作为“蹇叔论战”的一个旁证。“尚幼”的王孙满在如此见识,与年老却因被野心驱使而失去判断力的秦穆公形成鲜明对照。  第三段:  重点词:及、市、先、搞、居、且、遽、吾子。  谦词、婉语:寡君、敝邑、敢,不腆。  1. 郑商人弦高遇秦军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对策:(1)犒师。扮作郑国使者去犒劳秦军,暗示郑国早已获悉秦军偷袭的企图。  (2)“使遽告于郑”。派人立刻回郑国报告敌情。  思想性格:热爱国家、沉着机智、善于辞令。  2.这段描述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1)印证了蹇叔的论述:“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表现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说明秦军偷袭郑国不会取得成功。  第四段:  重点词:视、则、淹、唯是、若何。  活用词: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词用作动词。)  以闲敝邑(空闲、休息、使动用法)  1.这一段主要写了怎样的内容?  郑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了作为秦军内应的隐患。皇武子的致辞,实际上是向杞子等人下的语气委婉的逐客令。  2. 皇武子致辞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2)孟明不再攻郑,“灭滑而还”。  3 . 孟明的话与哪一段谁的话相印证,说明了什么?  与第一段蹇叔“远主备之”的论述相印证。事实证明蹇叔富有远见,料事如神。  第五段:  重点词:奉、纵、患、施、谋、兴、御、败。  活用词:以贪勤民(使 ...... 劳苦,使动用法。)  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包含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  两层意思:(1)详写晋国内部原轸和栾枝二人在是否攻打秦军问题上的激烈争论。  (2)略写秦晋崤之战的情况和结果。  主要写是前者,因此这段可称为“原轸论战”或“原轸力主击秦师”。  2、原轸和栾枝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  原轸: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栾枝:不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  (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  (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  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  第六段:  重点词:请、实、构、逞、拘、原、暂、免、顾、释、惠、赐、稽首、累臣、衅鼓、不朽。  敬词、尊称:君、辱。  1、 这一段围绕着“晋释三帅”写了哪几件事?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三件事:(1)文嬴请释三帅。  (2)原轸怒斥晋襄公释“秦囚”。  (3)阳处父追捕孟明等人未成功。  反映出晋在“ 崤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暗示秦晋争霸的斗争远远未结束。  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忠直刚烈、鲁莽粗暴。  第七段:  重点词:替、眚、次。  活用词:秦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词用作动词。)  以辱二三子(使 ...... 受辱,使动用法。)  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  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五不以一眚掩大德。”  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内容:末段秦穆公终于悔悟,认识到蹇叔的判断和分析是正确的,这就点明了秦国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结构:“秦伯哭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呼应,使全文浑为一体。
2023-07-13 01:09:591

秦晋崤之战注音是什么?

秦晋崤之战注音是:qín jìn xiáo zhī zhàn。《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按照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从“三十三年春”至“灭滑而还”为第二部分,包括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三个情节,主要写秦军的骄纵无礼及袭郑未遂的情况。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战、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战的爆发和结局。历史地位此役晋国大获全胜,对于扼制秦国东出争霸中原,保持自己的霸主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它也是中国古代利用山地复杂地形伏击车兵部队而取胜的著名战例,对于春秋时期军队装备和兵种的发展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晋国虽挫败了秦东进争霸的企图,使秦国的军事实力遭到严重的损失,然而却破坏了秦、晋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此后两国间争战不断,致使秦国转而同楚国结盟,长期同晋国为敌。
2023-07-13 01:10:061

烛之武退秦师和秦晋崤之战有什么关系?

关系如下:烛之武退秦师是秦晋崤之战的导火索。烛之武退秦师,虽然不是崤之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但也可以算得上是此战的导火索了。崤之战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一直到三晋灭亡。崤之战后,秦国与楚国结盟,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国在西方的心腹大患。简介:崤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崤之战中心存侥幸,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里奔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彻底被晋国扼制,秦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从而"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这也算是转祸为福了。
2023-07-13 01:10:181

谁能讲讲秦晋崤之战的故事?

秦穆公当上秦国国君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图谋东进,力图在中原地区建立霸权,但是遇到了晋国的阻挡。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于是不听手下人规劝,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秦派孟明视等领兵向郑国进军,次年春越过晋国南境,抵达滑。郑国商人弦高与秦军途中相遇,机警的弦高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秘密遣人到郑国送信。孟明视以为郑国对此早有防备,于是决定率军回国。晋国派大将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在回师途中遭到晋军和姜戎的夹击,身陷隘道,既不能进也不能退,最后全部被歼灭,三位大将被俘。第二年秦穆公亲率大军渡河焚舟要与晋军决战,晋军采取了避而不贝的策略。秦穆公到了崤之战的战场,祭奠阵亡的将士,然后回师。
2023-07-13 01:10:371

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交兵种下了远因。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成功的。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秦军袭郑,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事行动。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现轻佻无礼。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见状,一面以滑国国君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厚)敝邑,为从者之淹(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国内报告。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将所居的馆舍,见秦兵已"束载、厉兵、秣马",准备作战了。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辞谢秦将说:君等久留在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听说君等要离开,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齐,逢孙、扬孙逃亡到宋。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就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晋在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偷袭郑国的情报,中军帅先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敌的机会,力主攻击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这不是为先君着想。先轸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又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襄公采纳了先轸建议,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梁弘为他驾车,莱驹做车右。晋与姜戎联军在肴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公元前627年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晋军全胜而归,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向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帅,说他们是构成秦、晋二君间隙的罪魁,请让他们回国去接受杀戮。襄公即释放了秦国三帅。先轸得知,责备襄公处置失当。襄公又命阳处父去追击,秦三帅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穆公不但没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专任军事。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秦师失败。同年冬,晋大夫先且居率宋、陈、郑联军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次年,秦穆公亲自率军伐晋,渡过黄河,焚烧船只,以示决心死战。攻取晋国的王官(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及郊(闻喜西)。晋人不出,秦军掉头向南,由茅津再渡黄河,到达肴山,封肴中秦军尸骨而后还。此二役则是肴战之余波。肴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肴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肴之战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虽未参加郩之战,但却是肴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2023-07-13 01:11:011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翻译:鲁僖公三十二年的 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这岂不是忘记了先君文公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八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百里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母亲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内必定会卷土重来以报今天的耻辱。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作者: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秦晋崤之战》创作背景秦晋原是盟国,结成秦晋之好。但是,秦国自穆公以来,国势日益强盛,不满于晋为霸主,也有野心称霸中原。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0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机智地拆散了秦晋联盟。于是秦穆公单独从郑撤兵,让杞子等三人留戍郑国,以防晋军。晋文公因为曾受惠于秦,两国关系没有立即破裂。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秦穆公悍然出兵袭郑,导致了这一场秦晋崤之战。这篇散文就是左丘明为了记录此事而创作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秦晋崤之战
2023-07-13 01:14:511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翻译: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会有西方的军队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必大获全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作品鉴赏: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文章以晋文公出殡开端,卜偃假借晋文公的神灵告诫晋国大夫: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这表明秦晋两国争霸的矛盾已十分尖锐。第二个情节写杞子给秦送密报,杞子等三人是秦穆公在郑国的内线,他们骗取了郑国信任、掌管了郑都北门的锁钥,以为袭郑时机已经成熟,就派人给秦穆公送信。信中提出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暗示秦穆公尽快出兵、夺下郑国。
2023-07-13 01:15:051

秦晋崤之战 概括主旨?

按照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这篇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文章以晋文公出殡开端,卜偃假借晋文公的神灵告诫晋国大夫: “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这表明秦晋两国争霸的矛盾已十分尖锐,这是觳之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文章故意颠倒事件发展顺序,次写秦国决策,而把卜偃的预见放到最前面,对于揭示战争起因、渲染战争气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柩有声如牛”,以卜筮之官的预言说明秦要伐晋,使文章一起笔就充满怪诞神秘的色彩,这也是《左传》叙事的常用手法。整体赏析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战、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战的爆发和结局。晋在得知秦袭郑未成而还的情况下,讨论是否应该利用这一机会截击秦军。先轸以秦国劳民伤财、傲慢无礼为由,驳斥了,以栾枝为代表的反对意见,主张“必伐秦师”二晋国由于地理优势,又是以逸待劳,致使秦师全军溃败。骰之战的战争过程只以“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骰,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一笔带过,言简意赅,交待了,交战的时间、地点和结局。至此,蹇叔的预言已全部应验,显示了他的远见卓识。
2023-07-13 01:15:313

秦晋肴之战的全部翻译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左传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明,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作品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庚辰这一天,晋国要把晋文公的棺材停放在曲沃择日安葬。护送棺柩的队伍刚走出绛城,棺材里就响起了像牛叫一样的声音。卜偃让大夫们行跪拜礼,说:“君王命令我们准备打仗,将有西方的军队经过中国领土。我军攻击他们,必定能取得重大胜利。”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的国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使军队劳累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明,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你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崤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刚下车又一跃而上。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没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该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原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开始形成穿着黑色孝服的习俗。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满足,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上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顷刻之间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虽然死了,也将不磨灭。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2023-07-13 01:15:502

秦晋崤之战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翻译: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会有西方的军队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必大获全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作品鉴赏: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文章以晋文公出殡开端,卜偃假借晋文公的神灵告诫晋国大夫: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这表明秦晋两国争霸的矛盾已十分尖锐。第二个情节写杞子给秦送密报,杞子等三人是秦穆公在郑国的内线,他们骗取了郑国信任、掌管了郑都北门的锁钥,以为袭郑时机已经成熟,就派人给秦穆公送信。信中提出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暗示秦穆公尽快出兵、夺下郑国。
2023-07-13 01:16:041

大学语文<左传《秦晋崤之战》>的翻译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埋葬。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穆公访(咨询)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拱:两手合抱)”。  蹇叔之子与(参加)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狙击)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君主,帝王)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同“避”,躲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兼词,于之,到那里)。”  秦师遂东(向东进)。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周都城洛邑的北门),左右(战车的左右卫,左持弓,右持矛,中驾车)免胄而下,超乘(一跃而上车。指秦军刚一下车又跳上车去)者三百乘。王孙满(周襄王之孙,周大夫)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轻狂)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脱略,粗心大意,纪律松弛)。入险(险境)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用四张熟牛皮作为先行的礼物。古人送礼必有先行礼物。乘,数词“四”,古时一车四马称为一乘,因一乘有四马,故乘又常作数词“四”用。韦,经过加工的熟牛皮。先,指先行的礼物),牛十二,犒师,曰:“寡君(谦词,我国国君)闻吾子(您)将步师(行军)出(经过)于敝邑(敝国),敢(敬辞,冒昧地)犒从者(跟从的人)。不腆(富裕)敝邑,为(如果;假如)从者之淹(久留),居(留居,住)则具(供给)一日之积(食粮),行则备一夕之卫(保卫,指保卫工作)。”且(并且)使(名词,使者)遽(送信的快车;驿车)告于郑(此句说:商人弦高使人用送信的快车到郑国报信)。  郑穆公使(使者)视(察看)客馆(宾馆),则束载(束,捆束。束载,捆束行装,收拾兵车)、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兵、秣(喂养)马矣。使皇武子(郑大夫)辞(辞谢。指辞谢为保卫郑国而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等人,要他们离开)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干肉)、资(同“粢”,粮食;干粮)、饩(xi,鲜肉;一说干肉。前说是)、牵(已宰杀的或尚未宰杀的牲畜)竭矣。为(使得)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兽园名),犹秦之有具囿(兽园名)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安静,安宁,使动)敝邑(此两句意思是说,你们走时可以猎取麋、鹿等野兽,以便让我国得到安宁的机会),若何?”杞子奔(逃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希望)也。攻之不克(取胜),围之不继(包围又没有增援的部队。继,后继的军队),吾其(语气词,可译为“还是”)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即先轸,因封地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故称)曰:“秦违蹇叔,而以(因为)贪(贪婪)勤民(使民劳苦不堪。勤,使动用法),天奉(奉送、赐予)我也。奉(名词,奉送的东西)不可失,敌不可纵(放纵;此指轻易放过)。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吉利)。必伐(讨伐,截击)秦师!”栾枝(晋大夫)曰:“未报秦施(秦国的恩惠)而伐其师,其(难道)为死君(此时晋文公已死,但还未安葬,故称死君。晋文公曾在外流亡十九年,后得秦穆公的帮助,才回国即君位)乎?”先轸曰:“秦不哀(举哀)吾丧而伐(讨伐)吾同姓(同姓国家。晋、郑二国均为姬姓,故先轸有此说),秦则(就是)无礼,何施(施恩,此处意为“报答”)之为(“何施之为”为宾语前置句,即“施何”。此句意为还报什么恩)?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祸患)也"。谋(名词,考虑、打算)及(到)子孙,可谓死君乎(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遂发命,遽(急速;快速)兴(调动)姜戎(秦晋之间的一个部族,与晋国友好)。子(指晋文公之子晋襄公)墨(名词活用为动词,染黑)衰绖(cui die丧服。衰,麻衣。绖,麻腰带。本应为白色,现因军事需要染黑,以免不吉利),梁弘(晋大夫)御(驾驽)戎(此指战车),莱驹(晋大夫)为右(右:车之右,此指在车右边的武士。为右,做在车右边保卫君王的武士)。  夏(夏季)四月辛巳(四月十三日),败秦师于崤,获(俘虏)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用如动词,穿着黑色的丧服)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从此丧服均用黑色)。  文嬴(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请三帅(“请”后省略“释”。此句意:替三请求[即求情]),曰:“彼(指三帅)实构(挑拨离间)吾二君(二君,指秦、晋二国国君。构二君,挑拨二国国君的关系),寡君(对其父秦穆公的谦称)若得而食之,不厌(满足。此二句意为: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君何辱(敬辞,辱没,劳驾)讨(杀、惩罚)焉?使归就戮(受戮刑)于秦,以逞(满足)寡君之志(心愿),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动词,朝见),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放)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擒)诸(“之于”的合音)原(此指战场),妇人暂(短暂的时间,此指在很短的时间内)而免(赦免、放走)诸国,堕(hui,同“隳”,毁坏)军实(战果)而长(助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不顾晋襄公在跟前,就随地吐唾沫)。  公使阳处父(晋大夫)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解下)左骖(左边的马),以公命(命令,这里意为“名义”)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用)累臣(累,捆绑,臣,孟明自称。累臣,被捆绑人,指俘虏,这里是孟明自指)衅鼓(杀人把血涂在鼓上。古代凡重要器物[如钟鼓等]制成,要杀牲以祭,把血涂在上面。叫“衅”),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之以为戮:以之为戮,意谓如果因此而杀我),死且不朽(此句意为,死了也不会忘记这个恩德。言外之意,不会忘记这个仇恨)。若从(遵从;遵照)君惠(恩惠)而免之(不杀我。之,代词代杀戮之刑),三年将拜君赐(赐:恩赐。此句意思是三年后要兴师报仇)。”  秦伯素服(穿着白色丧服。服,用如动词,穿。)郊次(等候在郊外。次,停驻),乡(同“向”,面向)师(军队)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使动用法)二三子(指百里孟明等人),孤之罪也。”不替(废弃,撤职)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况且)吾不以一眚(sheng,眼病,借指一般的疾病,引申为小的过失)掩大德(指大的功劳)。”  〖译文〗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儿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崤山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辞谢,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干肉、粮食、鲜肉、牲畜等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一个名为原圃的兽园,就像秦国那个叫具囿的兽园一样,你们走时可以到那里猎取麋、鹿等野兽(带走),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我们)忘记了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就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  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  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黄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贵国国君的恩惠)。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撤换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2023-07-13 01:16:341

春秋战国时期轰动一时的崤之战介绍

秦晋之间的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当时是齐桓公已经去世,齐国称霸的时代过去,而晋国在晋文公的带领之下趁机崛起,成为了中原霸主,而这个时候南方的楚国依旧强大,西方的秦国也蠢蠢欲动,所以晋国和秦国一直交好,以避免南抗楚国,西对秦国的艰难处境,而崤之战就改变了这一格局。 秦晋崤之战军事图 早在前630年的时候,秦晋就约好一起攻打郑国,因为郑国和秦国不接壤,所以约好打下郑国之后,晋国把自己的焦瑕之地给秦国,这正好符合秦国东进入中原的战略目的,所以秦国同意了。但是碰上烛之武,他像秦穆公痛陈利弊,认为郑国灭亡只会便宜了晋国,而秦晋相接,一旦晋国强大起来,危险的就是秦国,于是秦穆公留下了几个士大夫,自己就回去了。虽然晋文公觉得自己深受秦国大恩还未报所以没有和秦国交战,但是这件事也让双方的结盟变得不再牢固。 后来郑文公、晋文公相继去世,秦穆公觉得这是攻打郑国的大好时机,询问大夫蹇叔是否可以出兵,大夫蹇叔认为这样长途跋涉很难有所收获,是不会成功的,但是利益的诱惑太大,即使成功率很低秦穆公也愿意为之冒险,当时秦国首都在雍,要奔袭1500多里地,途径多个雄关险地才能达到,可以说是非常冒险,果然不出蹇叔所料,秦军到了滑国的时候,正好被在当地做生意的郑国商人碰上了,于是他一面假扮滑国国君的使者稳住秦军,一面通知国内,结果郑国做好了防守准备,秦军难以攻克只能回去。 班师回秦的途中经过崤山,结果被得知了情报的晋国大军埋伏,前后夹击,最后全军覆没,也让秦晋之好从此成为了过去式。 崤之战是怎么回事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不断,崤之战就是当时一场非常轰动的战役,这一场战役之中秦军被晋国埋伏,全军覆没,也让秦晋之间从原先良好的关系变成了日后的世仇,因为这一场战役发生在崤山,所以也被称为是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 在当时,西方的秦国已经比较强大,想要东进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之中,为了能够达成这一目的,秦穆公积极的交好晋国,帮助晋文公登基,晋国在晋文公的治理之下逐渐变得繁荣,但是也是因此双方之间有了矛盾,因为晋国是秦国东进的第一道障碍,本来秦穆公是打算交好晋国,然后借助晋国插手中原的,但是随着晋国的强大,晋国对于秦国的防范也越来越多。后来更是出现了著名的烛之武退秦师,使得双方的结盟出现了裂痕。 后来郑文公和晋文公都去世了,而当年留在郑国的杞子、逢孙、杨孙等士大夫也颇受重用,因此他们发来消息称可以趁着这个时机攻打郑国,里应外合之下,郑国必灭,但是当时秦国和郑国千里之遥,途中很容易就暴露了,郑国因此做好了准备,而得之这个消息的晋国就在秦军回国的必经之路崤山一带设下埋伏,等到秦军无功而返的时候出手,全歼了秦军。同时俘虏了三个将军。 之后在晋文公夫人的帮助下,这三个秦将最后回到了秦国,秦穆公没有责怪他们,反倒是继续任用他们。之后秦国和晋国交恶,先是有秦国大将孟明伐晋失败,后来秦穆公亲自领兵出征,过河而焚舟,结果一路打到了晋国的王官,晋人不敢出来,秦军就转头去了崤山,祭奠当年战死的将士们。 崤之战知识点 一直以来文言文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因为古人的用语方式和一些习惯都和现在不同,所以不少小朋友们在文言古文上都比较薄弱,这里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秦晋崤之战这篇文言文的一些知识点。 崤山风景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它的出处,崤之战最早记载在《左传》之中,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集,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接下来我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其中出现的几个通假字。“文王之所辟风雨夜”这里面的“辟”通“避”,有躲避的意思。“以间蔽邑”很多人都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是如果知道这里的“间”是“闲”的通假字就很好翻译了,就是“使之休息”的意思。“若得而食之不厌”这里的“厌”并不是厌恶的意思,通假了“餍”字,表示满足。 除了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通假字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比如宾语前置的“何施之为”“尔何知”;介词结构后置的“败秦师于崤”“使归就戮于秦”等都是比较简单比较易于理解的句式。除此之外本文的主旨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全文以“蹇叔论战”为核心来展开,通过事实来证明蹇叔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目光,并且通过这一段历史故事告诉读者行军打仗必须知己知彼,不能一味看到胜利,否则很容易失败。而这段文章之中也表现出了作者明显的好恶观点,从前面的贬秦扬郑到后来的抑晋扬秦,可以说是很鲜明的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情感。
2023-07-13 01:16:521

秦晋崤之战的原文及翻译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翻译: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会有西方的军队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必大获全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作品鉴赏: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文章以晋文公出殡开端,卜偃假借晋文公的神灵告诫晋国大夫: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这表明秦晋两国争霸的矛盾已十分尖锐。第二个情节写杞子给秦送密报,杞子等三人是秦穆公在郑国的内线,他们骗取了郑国信任、掌管了郑都北门的锁钥,以为袭郑时机已经成熟,就派人给秦穆公送信。信中提出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暗示秦穆公尽快出兵、夺下郑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秦晋崤之战》
2023-07-13 01:16:581

秦晋崤之战人物赏析

蹇叔:出谋划策,一心一意为国效力,忠心耿耿。 忠直耿介,见识深远。 弦高:恭中带有自信,礼貌中含有尊严,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谋士之志,武将之勇,更有一颗爱国之心。 先轸:多谋善断,忠直刚烈。 暴烈。 凛然正气,刚直倔犟。 晋襄公:优柔寡断,纳谏如流。 聪明机智、随机应变、胆大心细、长于言辞的爱国商人形象。 秦穆公:利令智昏、刚愎自用,失败之后方知悔过、吸取教训的,主观武断、勇于认错。 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集。 《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传”是解释经书的文章。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史记》称其为《左氏春秋》,《汉书》称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省称《左传》。 它多用事实解释《春秋》,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扩展资料: 秦晋崤之战历史背景: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 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 具体原因经过: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 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险地而围歼之。 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 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 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 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 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 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 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2023-07-13 01:17:171

古代的秦晋殽之战讲的是什么内容

肴之战是在晋秦争霸战争中,发生于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年)的一场晋襄公率军在晋国郩山(今河南陕县东)隘道全歼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旧念“yao二声”,现在也可念“xiao二声”)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肴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肴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战争详述秦是春秋时的西方大国,穆公在位时又以贤名著称。他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一批贤臣,国势渐强,从此竭力图谋向东发展,参与中原争霸斗争。他先后支持晋惠公、晋文公二位国君归国,其目的也正在于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在东方寻求盟国或立足点。晋在文公时,同秦国保持了一段良好的关系。在城濮之战中,秦又出兵助晋,帮助晋文公登上了霸主的宝座。周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30 年),晋文公会同秦穆公围攻郑国,讨伐郑国对晋怀有二心。晋军驻在函陵(今河南新郑县),从东、北方面围郑;秦军驻在氾南(今河南中牟县南),从西面围郑。郑文公为挽救国家危机,派特使烛之武劝说秦穆公:晋、秦围郑,郑国知道要灭亡了。但是郑国灭亡对于秦国来说并无好处,它只会增强晋国的力量。而晋国力量的增强则是秦国力量的削弱。如果不灭郑国,而留下它作为秦国的东道主,供奉秦国往来的使臣,这对于秦不是更好吗?何况,贵君曾有恩于晋君,晋君答应割给秦焦、瑕之地,但晋君早晨渡河归国,晚上就对秦国设防。晋如果向东并吞了郑国,那么向西不侵掠秦国,土地从哪里取得?所以灭郑其实是损害秦国以利于晋国的下策,请贵君考虑吧!烛之武一席话使秦穆公如梦初醒,他不但不再助晋灭郑,反而与郑国单独结了盟,并留下杞子、逢孙、扬孙三位大夫助郑戍守,自己则率兵归国了。秦军撤退后,晋大夫狐偃等对穆公的背信弃义行径大为不满,主张攻击秦军。晋文公则从大处着眼,认为秦有恩于晋,攻击秦军是不仁。同时,晋为保持中原霸权,失去秦国这样一个盟友也是不智。所以,晋也与郑国媾和,然后退了兵。晋、秦伐郑事件虽然这样结束了,但它却为秦、晋交兵种下了远因。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于是,穆公向大夫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辛劳大军远道奔袭,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跨越千里去袭击别人,人家怎么会不知道?我军长途跋涉,精疲力尽,人家有所准备,是不会成功的。但袭郑的诱惑力很大,穆公主意早已拿定,遂不听蹇叔意见,命令百里孟明、西乞术、白乙丙三帅率兵东进。秦军袭郑,由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至郑都(今河南新郑县),历程一千五百余里,中经桃林、肴函、轘辕、虎牢等数道雄关险塞,是一次冒险性的军事行动。周襄王二十五年,春二月,秦军经过王都洛邑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现轻佻无礼。秦军行抵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之缑氏镇),遇郑国到周做生意的商人弦高。弦高见状,一面以郑君名义先送四张牛皮,然后送牛十二头,犒劳秦军,说:"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厚)敝邑,为从者之淹(久),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一面派人乘传车急回国内报告。郑穆公获得弦高报告,立即派人去探察秦将所居的馆舍,见秦兵已"束载、厉兵、秣马",准备作战了。于是,郑穆公派大夫皇武子辞谢秦将说:君等久留在敝国,敝国已无法供应粮秣、牛羊。现在听说君等要离开,郑国有原圃,就像秦国有具囿一样,请你们自己去猎取麋鹿,让我们闲暇一下如何?秦将见机密已泄,杞子逃亡到齐,逢孙、扬孙逃亡到宋。秦帅孟明见内应已逃遁,郑国有了准备,认为"攻之不克,围之不继",不如退兵,就袭灭滑国,满载战利品而还。晋在文公的国丧之中,得到秦国偷袭郑国的情报,中军帅先轸认为,秦穆公不听蹇叔忠告,而以贪婪兴师,这是上天赐给我们击敌的机会,力主攻击秦军。大夫栾枝则认为没有报答秦穆公赐给的恩惠,反而攻击他的军队,这不是为先君着想。先轸说:"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又说:"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襄公采纳了先轸建议,发兵击秦,并联合姜戎一道行动。襄公穿着丧服亲自督军,梁弘为他驾车,莱驹做车右。晋与姜戎联军在肴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下埋伏。公元前627 年四月,秦军进入埋伏圈,在晋与姜戎夹击下,全军覆没,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帅被俘。晋军全胜而归,文嬴(文公夫人,襄公嫡母)向襄公请求释放秦国三帅,说他们是构成秦、晋二君间隙的罪魁,请让他们回国去接受杀戮。襄公即释放了秦国三帅。先轸得知,责备襄公处置失当。襄公又命阳处父去追击,秦三帅已登舟渡河。孟明等三帅回到秦国,穆公不但没有加罪,反而更加信用,使专任军事。周襄王二十七年,秦孟明率师伐晋,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秦师失败。同年冬,晋大夫先且居率宋、陈、郑联军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次年,秦穆公亲自率军伐晋,渡过黄河,焚烧船只,以示决心死战。攻取晋国的王官(在今山西闻喜县南)及郊(闻喜西)。晋人不出,秦军掉头向南,由茅津再渡黄河,到达肴山,封肴中秦军尸骨而后还。此二役则是肴战之余波。肴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的爆发不是偶然的,而是秦、晋两国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冲突的结果。秦在肴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肴之战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此后秦采取联楚制晋之策,成为晋在西方的心腹大患。而晋国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对付秦、楚两大国的挑战。所以,楚虽未参加郩之战,但却是肴之战的最大受益者。
2023-07-13 01:17:272

求秦晋肴之战故事概括~o>_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力日益强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是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的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了不惊动秦国,便决定在其回国之时在崤山险峻之地埋伏并围歼秦军。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前往偷袭郑国,次年春天经过肴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恰与赴周贩卖牛的弦高相遇。机灵的弦高料想秦军必定是去袭击郑国,便差人回国报警。秦军见郑国必有防备,便打算收军回国。在秦军回国到达崤山处时,晋襄公派先轸秘密赶至肴山,并与驻扎在肴山的守军姜戎配合。当秦军完全进入隘道中后,晋军一拥而上,晋襄公亲自穿孝服督战,全军士气高涨,秦军因毫无防备,全军被歼。
2023-07-13 01:17:341

秦晋肴之战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  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  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刘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先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后将要来拜谢晋军的恩赐!”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2023-07-13 01:17:411

秦晋崤之战的翻译及赏析?

《秦晋崤之战》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翻译: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会有西方的军队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必大获全胜。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作品鉴赏: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文章以晋文公出殡开端,卜偃假借晋文公的神灵告诫晋国大夫: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这表明秦晋两国争霸的矛盾已十分尖锐。第二个情节写杞子给秦送密报,杞子等三人是秦穆公在郑国的内线,他们骗取了郑国信任、掌管了郑都北门的锁钥,以为袭郑时机已经成熟,就派人给秦穆公送信。信中提出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暗示秦穆公尽快出兵、夺下郑国。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秦晋崤之战》
2023-07-13 01:17:471

在线等~~~急~~ !!!!!!!!摆脱了!~~

,《左传》以很多篇幅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秦晋之间的这次战役,涉及的矛盾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有秦与郑、秦与晋、秦与滑、秦与周的矛盾;在秦的一方,有出师和反出师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蹇叔的矛盾),有欲胜反败的矛盾(表现为秦穆公与孟明的矛盾);在晋的一方,有主张伐秦与反对伐秦的矛盾(表现为先轸与栾枝的矛盾),有释放秦囚与反对纵囚的矛盾(表现为文嬴、襄公与先轸的矛盾)等。但是,作者在写这矛盾极为复杂纷纭的历史事件时,却走笔从容,做到了简练清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并非易事,需要很高的技巧。应该说能够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归功于作者严密精巧的布局谋篇。 (一)抓住主线,突出主线 能不能把事件的复杂内容记叙得条理清楚,至关重要的是,认识上要抓住事件的主线,写作上要突出事件的主线。所谓事件的主线,就是事件的主要矛盾,或者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发展过程。毛泽东同志说:“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并且指出:“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308、310页) 《秦晋肴之战》所以能把错综复杂的战事记述得明了有致的原因正是在这里。它抓住了事件的主要矛盾——秦晋之间的矛盾,写出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的生动过程,以此为线,如长藤牵瓜贯穿于始终,把从属的其他矛盾组织进去,人物的出现、情节的发展、时间的迁移、地点的变换等等都围绕这条主线来安排,形成以中心事件的发展过程为顺序而展开的纵式结构。短短的一千字左右,就把复杂事件记叙得清清楚楚。 《秦晋肴之战》的结构完整、严谨、巧妙。它可以分为五大部分: 文章一开始的序幕部分就抓住了主线,晋公显灵,卜偃传命,暗示了秦晋矛盾。有的文选在选用这篇文章时删掉了这一段,因为这一段有迷信色彩。这是从思想内容方面考虑的。但是,若从艺术形式篇章结构上看,这一段是不宜删除的。删掉了这一段,就成了一开始出现的是秦郑矛盾,从而使主线模糊不清,容易让人误解为作者在结构上的疏忽。再者,这一段神奇地预示了战事将起,渲染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浓烈的战斗气氛。 文章的第二部分写的是穆公拒谏,蹇叔哭师,第三部分写的是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这两部分虽说写的是秦伐郑,主要是秦郑矛盾,但是从蹇叔的劝谏中,明确地指出了晋将借此机会攻秦,而秦必败于晋人手中,所以,秦郑矛盾不过是秦晋矛盾的引线,主线仍然是秦晋矛盾。 文章的第四部分,正面揭开了秦晋之间的矛盾,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先轸论战,晋败秦于肴,本来此次战争的记叙可以结束了,但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即襄公释囚,穆公自责。这个尾声决非“蛇足”之笔,它表明这次战役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秦晋矛盾的完结,而是它们更加激烈的矛盾的开始,让人如闻天边隐隐滚动的雷声,预报了秦晋间一场新的战争的暴风雨即将到来。 (二)情节错落,故事曲折 主线单一的纵式结构,并不意味着文章僵硬刻板,平铺直叙。恰恰相反,它是富有技巧性的。这种技巧性集中表现在材料的选择截取和排列组合上。《秦晋肴之战》在这一点上,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剪裁材料和组织结构的艺术。 如果说秦晋肴之战是一个大故事,那么这个大故事又是由哭师、观师、犒师、败师、释囚等几个小故事相套合而成的。作者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恰如其分地运用了事件本身所提供的波澜,将泰晋双方的矛盾,多角度地巧妙穿插,使情节错落,曲折多姿。 文章一开始,镜头对着晋国。这是晋国的大丧之日,臣民哀痛。但忽然文公显灵,风云突变,显示了一场战争的先兆。然后,镜头转向了西边的秦国,杞子密报,穆公拒谏,秦师浩荡东征伐郑,照应了前文。进军途中,秦师遇到郑商人弦高,镜头转而对着郑国。郑穆公使视客馆,皇武子下逐客令,使孟明只好灭滑而还。然后镜头一跳,又对着晋国,先轸论战,晋君发命,终于败秦于肴。最后镜头又回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秦国,戏剧性地结束了故事。这种时间、空间的转换、跳跃,不仅使故事省略了大量的一般过程的记叙,突出了矛盾主线,而且使文章正反、扬抑、张弛、开合变换自如,形成峰回路转、跌宕起伏之势,获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重点鲜明,反复照应 在全文的若干小故事中,作者不肯分散地平均地使用笔墨。事件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总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文章的布局上也要根据需要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具有典型意义的重点事例,它是表现作者思想的核心材料、骨干材料。突出重点的方法,一个是详写,一个是反复照应。 在《秦晋肴之战》中,重点材料显然是蹇叔哭师,作者集中笔墨,写得淋漓尽致,十分精彩。历代许多文选,如《古文观止》,就只选了这个片断。蹇叔反对伐郑,这是秦国内部矛盾的主要之点。他透彻地分析了秦师必败的原因,而这分析就成为后文的伏笔,秦师东出后处处回应上文。如王孙满观师说的一番话,就从秦师“轻而无礼”的角度对蹇叔观点的补充和肯定。又如弦高密报郑国,郑国下逐客令,就应验了蹇叔的“远主备之”、“郑必知之”的分析;而晋先轸论战伐秦的第一句就是“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再如晋终于打败秦师,活捉三将,又验证了蹇叔“晋人御师必于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的预见;最后秦穆公悔过的第一句话也是“孤违蹇叔”。这样,对蹇叔哭师的反复照应,不仅使文章重点鲜明,首尾贯通,结构严密,而且更重要的是,突出表现了作者从政治上对秦师不义之战的谴责,从军事上对不可“劳师袭远”,“骄纵轻敌”的战略战术思想的总结。 再看写人方面的特点 《左传》善于写人,如果说《左传》的叙事艺术较之它以前的史书有一个飞跃,那么,可以说它在写人方面又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左传》中所写的人物,不是叙述事件当中陪衬的、被动的角色,而是影响着事件进程的一系列血肉丰满的生动形象。《左传》的善于写人,还尤其表现在善于写处在战争各个方面、各个部位上的人物,善于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通过典型事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乃至细节,刻划出人物活生生的个性。春秋时代,与频繁的军事斗争紧密配合的频繁的外交斗争,对于矛盾斗争中人物外交辞令的成功描写,是《左传》刻划人物的又一重要手段和特色。 《秦晋肴之战》和《左传》中的其他篇章一样,是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本来,以记叙事件为主的文章不同于以写人为主、为人作传的文章,它不着重于哪一个人物的深入刻划,而只是对事件所涉及的人物作必要的较为简略的交代。但是《秦晋肴之战》却用简炼的笔法,生动地勾勒出如秦穆公、蹇叔、王孙满、弦高、皇武子、先轸、晋襄公、孟明、文嬴、阳处父等人物群象。虽然每个人都着墨不多,有的只是寥寥一两笔,但是却形象鲜明,栩栩如生。其奥妙是什么呢?这就是文章通对人物的具体的语言、行动和细节的描写,刻划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如王孙满的年幼而聪明敏锐,弦高的爱国和机警应变,文嬴的人在晋而心在秦的特殊地位,阳处父的解下左骖以诱捕孟明等,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这里,拟特别地剖析一下文中对两个国君——秦穆公和晋襄公,两个大臣——蹇叔和先轸的对比鲜明的个性描写,以及对弦高、皇武子、孟明的富有个性特点的外交辞令的描写。 (一)对两个国君的刻划 秦作为西边的一个小国,是在秦穆公当政时才逐渐强大起来的。秦穆公广集人才,重用贤能,雄心勃勃地要在中原争夺霸主地位。因此,在当时的霸主晋文公刚死而又得到杞子从郑送来的密报时,他认为时机成熟,便磨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他原以为会得到重臣的支持,所以他去询问蹇叔,但是蹇叔却劝阻他伐郑。他当时称霸心切,拒不纳谏。这边大军整装待发,那里蹇叔却在痛哭失败,穆公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气,从牙缝中迸出刻毒的诅咒:“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这固然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奴隶主的刚愎自用、凶狠狰狞的面目,但却也表现出他争霸中原的不可动摇的决心。后来,果然应了蹇叔的预言,在全军覆没的惨重失败面前,穆公才清醒过来。他素服郊次,乡师而哭,引咎自责,悔恨不已;他依旧重用孟明,又显示了一个能逐鹿中原的国君的明智和气度。虽然作者在文中对秦的不义之战持否定态度,但他仍能忠于历史,写出了人物的多重性,秦穆公毕竟是春秋时期一个比较杰出的国君,他终于成为霸主,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晋襄公则不然。襄公的父亲晋文公是春秋时继齐桓公之后的一个威名赫赫的霸主,但他的儿子却不象父亲了。对于是否伐秦他没有主见,后来同意了先轸伐秦的主张。但是当将士们在战场上拼力俘获了秦的三员大将时,他却又听从了文嬴的请求,糊里糊涂地放虎归山,后来经不住先轸的责骂,又派阳处父去追赶,可是已经晚了,以至造成了“一日纵敌,数世为患”的恶果。文章中仅用“公许之”,“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公使阳处父追之”三笔,就活画出了一个优柔寡断、无智无谋的窝囊国君的形象。晋国就是在他手中开始衰弱下去的,三年之后终于被秦打败,逐渐失去了霸主的地位。 (二)对两个大臣的刻划 秦的蹇叔和晋的先轸,都是本国的元老重臣,他们都忠于各自的国家,都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卓见。但是两个人的个性却大相径庭。 蹇叔在穆公不听劝告孤意伐郑时,他一哭再哭,发自肺腑,哀切动人,表现出他对秦国的一片忠心和一片深情。而先轸在襄公放走秦囚时,却是盛怒之下,不顾君臣尊卑的礼仪,在朝廷上公然直呼文公夫人为“妇人”,而且“不顾而唾”,表达了对文嬴、襄公纵敌的鄙视和愤怒。他对晋国的至诚,是通过他粗豪刚烈的个性表现出来的。 作者对这两个元老重臣的对比式的刻划,符合二人的阅历身份,是很真实的。蹇叔原是宋国人,他是百里奚推荐来到穆公身边的,因此,他虽然忠心耿耿,却总还是小心谨慎,除了直言相谏之外,只能是以痛哭倾吐忠心。而先轸是晋文公重耳得国之前在外逃亡十九年中一直跟在身边的五贤士之一,在文公争霸的决定性的一战——晋楚城濮之战中,曾出谋定策,并身任中军主将立了大功,他是和晋国长期休戚与共的老臣宿将,所以他才敢在新君襄公面前大发雷霆。蹇叔的“哭”,先轸的“呼”和“唾”,这几个细节把他们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的个性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三)外交辞令的描写 善于写外交辞令是《左传》的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刘知几《史通·言语》称之为“语委婉而多切”。《秦晋肴之战》中有三段外交辞令,因为人物的身份不同,地位不同,处境不同,各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实在是非常出色。 弦高是郑国的一个爱国商人,他在“将市”的途中遇到伐郑的秦师,急中生智,一番犒师的辞令,说得是那谦恭有礼,热情周到,同时柔中有刚,明确暗示出郑国早有准备,决心迎战。弦高意在言外的话语,使孟明逡行不进,领师而回。 皇武子是郑国的大夫,他奉郑君之命,告诉戍郑的秦大夫离境。皇武子的话,说得是那么抱歉客气,但又代表了国家,严峻地揭露了敌人的阴谋,下了冷冷的“逐客令”。皇武子辞杞子的一段话,是旁敲侧击,使杞子等人感到无形的威压,只好仓惶出逃。 孟明是秦国的猛将,他被晋俘获又被释还,死里逃生,复仇心切。所以当阳处父追来时,他在舟中讲的话,表面看来是“君惠”不离口,那样感恩戴德,但是内中却隐伏着报仇雪恨的切齿誓言,嘲笑了晋君放虎归山的愚蠢,点破了阳处父诱捕的企图,流露出侥幸生还的得意心情。孟明拜赐的一段话是绵里藏针。果然,三年后,秦穆公用孟明伐晋,“济河焚舟,取王宫及郊,晋人不出,遂至茅津济,封肴尸而还”(《左传》鲁文公三年),验证了孟明三年报仇的誓言。可见,孟明拜赐这段外交辞令对刻划人物性格,表现秦晋之间的矛盾,有其特殊的作用。 可以说,构成人物形象的生命在于人物的个性。如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一样,人物也有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矛盾的关系问题。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造成了个性。这种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用到文学与写作上,用到描绘人物形象上,则正如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所说:“最要紧的是写出这个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描写出那人的个性。”而后人的这些真知灼见,正是从包括《左传》在内的古今中外的名著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秦晋肴之战》所以能活灵活现地描绘众多人物,正是因为作者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个性,而且通过行为、语言和细节准确地表现了此人物区别于彼人物的特殊之点。当然,这些个性和特殊之点,又包含着那个时代的共性和普遍性,因而作品也就成了当之无愧的灿烂的历史画卷。 《秦晋肴之战》确实不愧为《左传》艺术的“微雕”。“见微而知著”,通过对于它的剖析,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认识到《左传》作为历史名著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2023-07-13 01:18:072

翻译古文

  秦晋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左传》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译文】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 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我们)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蹇叔的劝告)。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秦穆公(听了)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只)活七十岁,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  (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兵车上)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纪律不严。进入险境而纪律不严,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  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  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心目中)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姓之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谎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对着襄公)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孟明等人)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假托)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在船上)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内必定回卷土重来以报今天的耻辱!”  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争。文章依次叙写了蹇叔哭师、秦师骄狂、弦高犒师、晋伏秦师、晋释秦帅等细节,无不情节逼真,委婉动人;又巧设谜局,引人入胜。不仅揭示秦师败灭原因,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袭远、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政治观。同样作者的用意在于战争胜负的原因,对于真正过程则尽量略写,未冲淡主题。  【作者简介】  左丘明(公元前556年-公元前451年)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 鲁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鲁国人。一说左丘为复姓。双目失明。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相传曾著《左氏春秋》,又称《左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内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同为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从内容看,该书应成于战国中期,可能是作者假托左丘明而作。相传《国语》亦出于左氏之手,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传说《左传》的作者是和孔子同时的左丘明。它是战国初年的人根据春秋时代各国史料所编写出来的。作者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家,同时也是一个天才的文学家。  作者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作者在叙述历史事实时,对于那些历史事件是鲜明地表现了他的肯定或批判的态度的。他所肯定的是那些符合于他的儒家的观点的东西。他肯定“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左传》隐公三年)一类的论理道德,他也从那些论理道德的观点出发肯定了“利民”②和“卫社稷”③一类对人民有利的东西。他批判了那些破坏论理道德的所谓“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左傅》隐公三年)之类的所谓“逆德”,他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佚的败行。这部书在思想上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都从这些方面表现出来。
2023-07-13 01:18:173

肴之战的原文

秦晋肴之战《左传》【原文】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023-07-13 01:1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