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肠道息肉病简介

2023-07-13 05:26:05
TAG: 息肉病
共1条回复
瑞瑞爱吃桃

目录

  • 1 拼音
  • 2 英文参考
  • 3 概述
  • 4 疾病名称
  • 5 英文名称
  • 6 肠道息肉病的别名
  • 7 分类
  • 8 ICD号
  • 9 流行病学
  • 10 病因
  • 11 发病机制
  • 11.1 大肠腺瘤
  • 11.2 大肠腺瘤癌变
  • 11.3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 11.4 Turcot 综合征
  • 11.5 Gardner综合征
  • 11.6 PeutzJephers综合征
  • 12 肠道息肉病的临床表现
  • 13 肠道息肉病的并发症
  • 14 实验室检查
  • 15 辅助检查
    • 15.1 X线检查
    • 15.2 内镜检查
  • 16 诊断
  • 17 鉴别诊断
    • 17.1 管状腺瘤
    • 17.2 绒毛状腺瘤
    • 17.3 混合性腺瘤
    • 17.4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 18 肠道息肉病的治疗
    • 18.1 非手术治疗
    • 18.2 手术治疗
    • 18.3 定期随访
  • 19 预后
  • 20 肠道息肉病的预防
  • 21 相关药品
  • 附:
    • 1 治疗肠道息肉病的穴位
  • 1 拼音

    cháng dào xī ròu bìng

    2 英文参考

    polyp of intestinal tract

    3 概述

    大肠息肉(polyp of intestinal tract)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肿瘤 *** 肉(Tumorous Polyp)是大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的真性肿瘤,其单发者统称为腺瘤,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又可分为腺管状、绒毛状和混合性3类;它们与癌 *** 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变率,是癌前期病变或状态。而非肿瘤 *** 肉与癌 *** 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没有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 *** 肉,因此常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对腺瘤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多数大肠腺瘤 *** 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 *** 脱出。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治疗方案的选择依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而定。

    4 疾病名称

    肠道息肉病

    5 英文名称

    polyp of intestinal tract

    6 肠道息肉病的别名

    polyposis intestinalis;肠息肉病

    7 分类

    消化科 > 肠道疾病 > 肠道其他疾病

    8 ICD号

    K51.4

    9 流行病学

    息肉多无症状,其发生率与受检对象、年龄、性别、地理环境及检查方法不同而异,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差异较大,在10%~66%不等。除家族性和幼年 *** 肉常出现在少年期外,一般见于中年后,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老年人约占75%。男性高于女性,约为2∶1。

    10 病因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息肉数目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但目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以Morson的组织学分类法为基础,即将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此分类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而其他非肿瘤 *** 肉则统称为息肉。演变为腺瘤。这种分类能明确区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对治疗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国内报告以腺瘤 *** 肉最为常见,而国外有人报道增生 *** 肉最常见,其发病率高达25%~80%;在成年人增生 *** 肉的发病率起码比腺瘤高10倍,但有学者在肠镜检查中则发现腺瘤的发生率是增生 *** 肉的3倍。据研究资料提示息肉的发生可能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这一点可从尸检材料中左侧息肉往往较右侧为多而得以验证。随年龄增加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发展。

    11 发病机制

    腺瘤的组织发生,尚不十分清楚。最初研究表明深部隐窝细胞随着向表面的迁移、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正常隐窝深部的上皮以硫酸黏液表达为主,而腺瘤性上皮硫酸黏液比唾液酸黏液为多。最近研究表明血型Ley抗原在许多腺瘤均弥散着色,而在正常黏膜仅见于深部隐窝有阳性反应。这些腺瘤上皮与隐窝深部上皮组化反应的一致性有力支持腺瘤起源于隐窝深部的可能。腺瘤起源的另一个假说是嗜酸性上皮,常位于腺瘤上皮附近,并见两者有移行现象。在大肠腺瘤→大肠癌序贯学说的基础上,存在正常大肠黏膜→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大肠癌序贯现象,认为腺瘤的发生最初多为管状腺瘤,以后逐步向管状绒毛腺瘤和绒毛腺瘤转化,最后演变为大肠癌。同时在管状腺瘤和管状绒毛腺瘤阶段也会发生癌变。

    无论腺瘤的发生是位于隐窝的什么部位,腺瘤组织增生主要是朝向管腔面形成突出向外的肿块。尽管所有腺瘤一开始均是呈广基型生长,但随着腺瘤的变大,一些腺瘤变为有蒂或亚蒂。在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因肠蠕动较强、粪便成形,此处比肠道其他部位更易形成带蒂息肉。

    11.1 大肠腺瘤

    腺瘤的组织学特征不仅是腺瘤分类的组织学基础,也是腺瘤诊断的依据。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即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的组织学切片中常可见绒毛状成分,它是从病灶基部伸出的许多纤细分支,可见有丰富的黏液分泌,索芯由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表面被覆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细胞。绒毛成分的多少与腺瘤的恶性正相关,因此正确评价腺瘤中所含绒毛量对判断其恶变潜能有一定帮助。应了解同一腺瘤在不同部位,其绒毛成分的分布不一,在不同部位活检所取的组织其病理学诊断可以不同。

    组织学上管状腺瘤早期仅见隐窝部由高柱状细胞密集排列,核染色深,杯状细胞减少、消失。病变进展可见腺管明显增生、延长、分支、扩张,腺腔大小不一,上皮细胞增生。向腔内突出,有 *** 形成倾向;核浓染,有少数核分裂,但均位于基底,间质有少量结缔组织,小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与管状腺瘤不同,绒毛状腺瘤通常由大肠黏膜表面上皮发生,向肠腔生长,形成 *** 状突起肿块。组织学呈典型的纤细绒毛状结构,绒毛常直接连接黏膜面,表面有单层或多层柱状上皮细胞,细胞大小不等、排列规则,核浓染位于基底,核分裂象多见,绒毛的索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不等量小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混合性腺瘤在组织学上呈管状腺瘤基础,混有绒毛状腺瘤成分。

    11.2 大肠腺瘤癌变

    腺瘤癌变表现为细胞核异型,极性消失,核浆比例增加及出现多量核分裂象等。根据其浸润深度可分为原位癌和浸润癌,两者以黏膜肌层为界。原位癌之所以不转移是因为肠黏膜固有层内无淋巴管存在,因此,临床上所说的腺瘤癌变往往是针对浸润癌而言。绝大多数的大肠癌来自大肠腺瘤癌变,影响腺瘤癌变的因素主要为不典型增生程度、腺瘤增大和绒毛成分增生程度,腺瘤增大和绒毛成分增多均可加重细胞的不典型增生程度。直径在1cm以下的腺瘤很少发生癌变。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约为管状腺瘤的5倍以上。

    11.3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本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内镜下特点是大量的小型腺瘤,大多数仅几毫米大小,少数超过1cm以上。形态上为无蒂半环形,结节状隆起,表面光滑或分叶状,色红质软,有蒂或无蒂,密集型者呈现地毯样结构。组织学上与腺瘤基本相同,罕有增生 *** 肉,但癌发生率高。在5~20年内癌变终将发生,癌变平均发生年龄为39岁,以多中心发生多见。

    11.4 Turcot 综合征

    本症表现为大肠多发性腺瘤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综合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家族性腺瘤病不同。该征腺瘤也呈全大肠分布,只是数目较少、散在。10岁以内很少多于100枚,10岁以上可多于100枚。癌变发生年龄早,一般在20岁以下,女性多见。

    11.5 Gardner综合征

    4种病变组成:

    (1)大肠多发性腺瘤。

    (2)骨瘤(好发于颚骨、头盖骨和长管骨)。

    (3)硬纤维瘤(好发于手术后肠系膜)。

    (4)皮肤瘤变(包括皮脂囊肿和上皮样囊肿,多发于头背、颜面和四肢,有的可见牙齿畸形)。

    有的将上述病变全部出现称完全型,如后3种病变出现两种为不完全型,只出现1种为单纯型。一般认为其遗传性、发病年龄、大肠腺瘤数目、类型、分布、癌变机会等均与一般家族性腺瘤患者相同。在临床上,与家族性腺瘤比较,大肠腺瘤发病年龄较迟,可出现在消化道外症状之后,腺瘤数较少。

    11.6 PeutzJephers综合征

    也称为错构瘤 *** 肉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临床上有家族史者仅占半数。其特征为:胃肠道多发 *** 肉;遗传性;特定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出现黑色素斑点,黑斑好发于口唇周围皮肤和颊部黏膜,边缘清楚,直径约1~2mm,组织学表现为真皮基底内黑色素细胞数量增加以及黑色素沉着。息肉多数超过100个,以小肠内多见(64%~96%),大肠内为30%~50%。本病也可发生癌变。

    12 肠道息肉病的临床表现

    多数大肠腺瘤 *** 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 *** 脱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由于本病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因此,结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以提高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

    13 肠道息肉病的并发症

    消瘦、贫血是其主要并发症。

    14 实验室检查

    粪便潜血试验:其诊断意义有限,假阴性较多,阳性者可提供进一步检查的线索。

    15 辅助检查

    15.1 X线检查

    X线钡剂 *** 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

    15.2 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黏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巨大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由于该病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因此,多在结肠癌普查或对有胃肠不适患者进一步检查时偶尔发现。如果结肠镜检查发现直径小于1cm的息肉,通常需进行活检,然后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处理;如果是直径大于1cm的息肉,则无需活检,直接在结肠镜下行息肉切除;如果息肉是在乙状结肠镜下发现,且活检证实为腺瘤,则需结肠镜进一步检查,以排除近端结肠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腺瘤或赘生性病变。

    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的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他处腺瘤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

    16 诊断

    1.临床表现。

    2.X线检查。

    3.内镜检查。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2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3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3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17 鉴别诊断

    腺瘤是大肠黏膜上皮组织向肠腔的突出物,外观略呈红色,借此可与呈灰白色的增生 *** 肉鉴别,但即使是有经验的内镜医生确诊亦不超过70%。对于直径在0.5cm以下的腺瘤或>0.5cm以的增生 *** 肉,极易发生误诊。

    17.1 管状腺瘤

    多数腺瘤为管状腺瘤,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有蒂多见,占85%。大小由数毫米至10cm不等,以1~2cm直径大小的腺瘤多见。腺瘤形态多呈球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可有浅裂沟,明显充血、发红,部分有点状出血斑,形成虎斑样结构。有继发感染时,表面附有黏液脓性分泌物。5%~10%的管状腺瘤在蒂部周围邻近黏膜,甚至在腺瘤顶对侧肠黏膜可出现白斑,白斑呈圆点状,成簇小片分布,组织学上主要是炎症变化。

    17.2 绒毛状腺瘤

    绒毛状腺瘤好发于50岁以上成人,较少见。多见于左半结肠,其中直肠约占82%,乙状结肠约占13%,右半结肠极少见。质地较脆,常伴糜烂出血,一般直径大于2cm,较管状腺瘤大,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表面不光滑,有无数细绒毛状突起,往往附有大量黏液;大部分为无蒂和亚蒂,有蒂仅占17%,形态不规则,无蒂者呈花坛状或菜花样,亚蒂呈绒球,有蒂者类似于成串葡萄。

    17.3 混合性腺瘤

    类似于管状腺瘤,以有蒂、亚蒂多见,可见表面不光滑,可有纵深裂沟,呈分叶状,伴许多绒毛状突起。

    17.4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和黏液,癌变者常发生肠梗阻,也有无症状者。家族性腺瘤病的突出特征为大肠的多发性腺瘤,数目以超过100枚为标准。腺瘤分布以左半结肠,尤以乙状结肠、直肠最多。在X线下呈现为全大肠内广泛分布近乎一致的圆形充盈损,直径0.3~0.5cm,轮廓光滑。在息肉密集的部位,气钡双重造影极似玉米样排列,但用传统的钡剂 *** 则容易被钡剂淹没而漏诊。

    18 肠道息肉病的治疗

    18.1 非手术治疗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治疗方案的选择依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而定。非手术治疗主要是内镜下高频电凝息肉切除术,或激光或微波切除术。术前行肠道清洁准备,在凝血机制无障碍的情况下进行切除,术后进食少许流汁或禁食1~3天,限制活动量,静脉给予止血(如酚磺乙胺3.0g/d)、抗炎(针对革兰阳性菌的抗生素)、保护肠黏膜(双八面体蒙脱石等)治疗,密切观察大便颜色、肠鸣音等,密切注意有无出血、穿孔发生。

    (1)高频电凝切除术: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②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③“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④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3)分期分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4)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用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18.2 手术治疗

    息肉病患者可采取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这样既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外科手术指征常为:10个以上多发性、体积较大,且局限于某一肠段的腺瘤;较大息肉堵塞大半肠腔,蒂部显示不清或广基腺瘤,基底直径>2cm。大肠腺瘤切除后复发率高,有多发性腺瘤可能,应根据患者组织学类型制定细致的临床随访计划,及早发现病变并给予及时治疗。

    恶性大肠息肉是指含有侵入性癌细胞的腺瘤,并有癌细胞穿过黏膜肌层进入黏膜下层。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相比,恶性腺瘤的癌细胞并不局限于黏膜内,所以,有转移的可能性。对结肠镜下切除的恶 *** 肉应根据息肉切除基底部位是否残留癌细胞或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确定手术治疗指征。结肠镜下当一个息肉被怀疑为恶性时,内窥医师应首先估计是否可在内镜下切除,有蒂或小的无蒂息肉可被完全切除,而大的无蒂息肉应先进行活检。息肉被切除后,所有组织应送病理检查(即全瘤病检),息肉所在的部位也应详细描述,因为如果息肉被发现是恶性时,则必须手术治疗。也可将印度墨水注入息肉切除部位的肠壁,为今后可能的手术部位留下永久性定位标志。

    18.3 定期随访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 *** 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或状态,所以,对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大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计划是必要的。

    19 预后

    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国际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

    (1)低危组: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低危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2)高危组: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高危: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润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个月作内镜检查,如阴性隔6~9个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阴性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阴性,每3年再检查1次,其期间每年需作大便潜血检查。

    •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 预产期计算器
    •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 五行八字
    • 成人血压评价
    • 体温水平评价
    • 糖尿病饮食建议
    •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 基础代谢率计算
    • 补钠计算器
    • 补铁计算器
    •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20 肠道息肉病的预防

    近年来有研究报道,长期口服舒林酸等非甾体类消炎药有预防息肉再发的作用,但需注意药物的其他副作用。同时,这一预防治疗的效果还有待观察大宗病例。

    21 相关药品

    酚磺乙胺、蒙脱石、舒林酸

    治疗肠道息肉病的穴位

    • 长颊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 和窌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 长髎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 长频

      麻痹,面神经痉挛,口?,鼻炎,鼻塞不通,鼻衄,鼻息肉,尸厥等。别名:和窌(《备急千金要方》),长频(...

    • 长顪

    相关推荐

    大肠息肉不是全部都切? 医:看这点决定

    越来越多民众检查发现有息肉,第一个念头就是大肠息肉到底该不该切?医师说,如果是腺状息肉务必要切除,增生 *** 肉则没有危险。 息肉很可能癌化! 增生 *** 肉能先放过 研究发现,大肠癌通常由息肉演变而成。马偕纪念医院大肠直肠外科刘建国主任说,病理上主要将息肉分为几种:腺状息肉、绒毛腺状息肉、绒毛息肉及增生 *** 肉。 多数50岁以上民众都有增生 *** 肉,癌化风险非常低,甚至会自行脱落,所以多偏向不处理。当息肉长到一定程度大小时,表皮可能会脱落,造成微出血,这时候才能透过粪便潜血检查出阳性反应。 是不是肿瘤 窄光镜一照能知道 要更准确判定息肉是否为大肠癌,刘建国主任指出,「窄频光波内视镜」是目前新型用于大肠镜的内视镜检查,使用窄频光波照射,将肠壁内凹凸不平的情况,透过不同颜色呈现,让医师能鉴别癌化可能性及预测肿瘤侵犯程度。 发现恶 *** 肉? 现行治疗这样做 若判定息肉为恶性,就需要切除。一般而言,做大肠镜发现息肉,会一并处理。刘主任解释,传统方法会以环状铁线,套在息肉「脖子」(类似于蘑菇根部)上,束紧后以电烧去除。而另一种息肉,长在肠壁表面,没有「脖子」,若是按传统方式处理,容易造成肠子破损,所以会以EMR(内视镜黏膜切除术)治疗。 图片 刘主任进一步解释,术中需要处局部施打药物,让息肉隆起,制造「脖子」,再套上环状铁线,电烧切除。若是息肉大于2公分以上,就得施做ESD(内视镜黏膜剥离术)。手术需要仔细标记切除点,再逐点电烧,民众可以想像,肠壁就像一般常见的猪肠一样,非常薄,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肠子破损,因此手术难度相当高。 息肉切除仍要追踪 有状况内视镜检查最准确 提醒民众,息肉切除后仍需定期追踪,若是怀疑肠胃道有问题,做完粪便潜血检查呈阴性仍不放心,建议可以胃镜、大肠镜、超音波等健康检查,能得到最准确的筛检结果。 传统大肠息肉铁线电烧示意图。 加入【】,天天关注您健康!LINE@ ID:@ 订阅【健康爱乐活】影音频道,阅读健康知识更轻松 : /beauty/article/44444 关键字:大肠息肉, 大肠直肠外科, 马偕纪念医院, 刘建国, 大肠癌, 窄频光波内视镜
    2023-07-13 03:38:461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我们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体检,可是这次体检报告上查出我得了大肠息肉,可是我平时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明显的不适啊,不过听说这个病不好好治疗也很严重。所以我很害怕,不知道会不会恶化。下面我就来说一说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方法一:对于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主要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高频电凝灼除法、活检钳除法、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等等。2.方法二:对于有症状的息肉,应该予以治疗;对于无症状的息肉,也就是临床绝大部分息肉,主要根据是否有癌变倾向决定治疗方法。一般有癌变倾向的腺瘤性息肉,原则上应该切除,而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则无需特殊治疗,观察就可以了。3.方法三:肠息肉也可以通过西药治疗,长久使用西_会导致身体发胖;可以引起骨质疏松,引发股骨头坏死;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血糖升高、皮质类固醇征、消化道溃疡、电解质紊乱等。注意事项大肠息肉的的治疗总体来说就是早发现,早摘除,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还有治疗的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大便习惯。
    2023-07-13 03:38:531

    大肠息肉是否一定要割?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虽然有良性恶性之分,但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需要切除,有的息肉切除了甚至会有坏处,比如造成穿孔、大出血或并发症等不良后果。切除与否,因息肉而异什么是息肉?百度百科上的解释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黏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包括增生性、炎症性、错构瘤、腺瘤及其他肿瘤等。简单来说,息肉就是一种组织上皮表层覆盖的隆起型病变,常见息肉有子宫息肉、宫颈息肉、喉息肉、鼻息肉、大肠息肉、胃息肉、结肠息肉、胆囊息肉等。息肉能否切除,如何切除,因息肉而异。息肉有良性、恶性之分,其中良性息肉危害不大,无需太过在意。比如,胃息肉可以通过内视镜基本判断其良恶性,如果是良性,忽视即可,如果疑为恶性,待确诊后则需手术切除。相较于胃息肉,大肠息肉就要复杂得多。在日本,如果是10mm以下良性大肠息肉,可直接在内视镜下切除;如果是10mm以下恶性大肠息肉,则需要住院进行手术切除;而如果是10mm以上大肠息肉,不论良恶性,都得住院,手术切除。另据了解,大约70%的结直肠癌起源于腺瘤。腺瘤为腺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而大肠息肉转变大肠癌过程为5—10年。可见,内视镜下诊断是否为腺瘤至关重要。如果是癌,则需要通过手术切除。如果是腺瘤,当场可通过内视镜切除,并将其做病理分析。为什么切除了还要做病理分析呢?这是因为在内视镜下切除的息肉,只能切除既定层段,而无法完全切除。如果病理结果显示为恶性,说明里面还有癌,需要手术才能完全切除。当然,如果结果显示为良性,就不用管它了。此外,,腺瘤虽为良性肿瘤,但也应及时切除,因为若对其放任不管,则有癌变的可能性。
    2023-07-13 03:39:122

    大肠息肉95%变成癌!中医推荐这样吃避免息肉再生

    从 2006 年起,大肠癌就成为国内罹癌人数第一名的癌症,近年来像是李国修、贺一航以及猪哥亮,都是因为大肠癌而逝世。 现代上班族普遍缺乏运动,经常聚餐大吃大喝,烧烤油腻全然不忌,嗜吃红肉、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导致肠胃负担重,肠道提早老化,造成大肠息肉的增长,而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由息肉癌化而来的,据统计,有高达95%的息肉会变成癌症。 幸好,现在只要透过大肠镜检查,就能找出没有征兆的大肠息肉,并且直接在内视镜检查中切除息肉,杜绝癌化的可能。 图说:大肠镜检查,找出无症状的大肠息肉。 这4 种人应该要做大肠镜检查 出现症状—人体75%免疫力都在肠道,肠道功能不正常容易引发细胞突变。因此慢性便秘、腹泻、便血或粪便潜血者,或体重因为不明原因下降5%以上者都要注意。经常食用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饮食或不良嗜好者也要注意,因为吸菸、喝酒或是经常熬夜、作息不正常也与罹癌也有高度的相关性。 近亲罹癌—若父母、子女等近亲有大肠瘜肉或罹患大肠癌,罹癌风险将比一般人高,就必须提早做大肠镜,建议从父母亲罹患癌症或瘜肉的年龄,再往前推10年,就是你应该做大肠镜检查的时候。 年龄50岁以上—根据台湾的流行病学,50岁以上是大肠癌风险比较高的族群,有90%以上的大肠癌患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 慢性肠道发炎—如患有慢性肠道发炎疾病,例如克隆氏症、溃疡性结肠炎。罹患时间长达8年以上,也会提升罹癌机率,建议也要接受大肠镜检查。 高达 2 成息肉会复发 大肠息肉有基因遗传性,若父母兄弟姊妹有大肠息肉或大肠癌病史,就要提高警觉,因为大肠息肉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如果是健康检查发现息肉,一般都建议先以手术为优先考量。 但是,统计发现,其实有高达 2 成的大肠息肉会再生。所以除了用内视镜切除息肉,再用饮食调整,避免息肉再生,双管齐下才能更好的阻绝大肠癌的可能性。 图说:健康饮食可以降低息肉再生的可能性/图片来源:iStock-656873420 让息肉不再复发 中医建议这样吃 翰鸣堂中医诊所中医师周宗翰表示,中医认为脾胃虚损,是造成大肠息肉的本质,而痰瘀互结,气滞血瘀、湿盛相兼为大肠息肉最常见的体质。 他指出,中医在治疗大肠息肉时,会依据症状不同作出调整。 便秘问题的患者—一般会先使用能够增加肠胃蠕动的药方,例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等,当中含有的大黄具有化瘀做用,可以帮助减少大肠瘜肉 排便还算顺畅的患者—中医会使用理气药,例如乌药顺气散,调节肠胃功能,就会使用乌梅丸来改善息肉增长的情况 当排便伴有出血—通常就会使用、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地榆炭、仙鹤草凉血止血 没有任何症状—使用黄耆、当归、党参、白术补脾虚,对于手术后息肉复发有非常好的抑制效果。 高纤饮食避免息肉再生 无肉不欢者也可喝茶预防 他表示,要改善大肠息肉,饮食绝对是关键,首先少吃烧烤︰饮食与大肠瘜肉的生成有相关性,少吃烧烤,油炸物,多吃新鲜的蔬果,烹调方式多选用清蒸、水煮。另外,就是多吃高纤饮食,木耳、菇类、水果、绿色花椰菜、高丽菜、胡萝卜、蕃茄、洋葱、大蒜、芦笋、燕麦、小麦、海带等,可以净化肠道。 针对无肉不欢的人,周宗翰推荐中药茶饮「清肠花草茶」,有保健预防息肉的效果。 清肠花草茶 材料: 金银花、菊花、蒲公英、槐花各5克。 做法:将药材以1000CC用100度热水闷泡即可饮用。 功效,金银花、菊花、蒲公英、槐花对于大肠息肉有很好的消炎,凉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爱吃肉的朋友也有清肠预防大肠瘜肉的效果。 【周宗翰医师小档案】 台北市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师、翰鸣堂中医诊所 专长:中医妇科、中医内科
    2023-07-13 03:39:191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如果肠内有息肉,身体会有什么症状?

    大部分人被检查出肠道内长有息肉都会感觉到很疑惑 ,肠息肉是如何形成的呢?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如果你也对此感到好奇的话,不妨接着往下看。 01 肠息肉是怎样出现癌变情况的? 专家指出: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出现癌变的现象 ,在临床医学中,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两类, 一个是腺瘤性的肠息肉,另一个是非肿瘤性的肠息肉。 顾名思义, 非肿瘤性的肠息肉一般不会出现癌变的概率, 腺瘤性的肠息肉也是公认的肠胃癌典型症状,可以根据他的疾病情况分为三类 ,包括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要想肠部息肉演变为癌细胞,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具体演变的时间也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状况、生活作息规律、疾病程度、发展速度存在密切的联系,不能把10年的时间一概而论。 02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 1、长时间便秘 如果长时间便秘会导致肠道黏膜出现异常问题, 生长出息肉,同时,也会演变出肠道疾病,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2、身体过度肥胖或者是经常腹泻 身体过度肥胖的人体中的脂肪物质比较多, 同时也会增加肠胃疾病的风险,吃太多的食物会使肠胃负担加重,使肠道出现异常,更容易出现腹泻。 腹泻问题严重时, 会使肠道黏膜带来直接性的刺激,肠黏膜受到严重的损伤,容易出现异常增生现象。 3、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如果父母双亲患有肠息肉时, 伴随着遗传基因的影响,也会遗传给下一代,屏幕前的朋友们,大家一定要仔细肠道变化,若上一代的亲人出现肠道息肉时,自己也应该定期去医院做检查。 4、早期患有肠道疾病 一般情况下, 患有大肠息肉的几率很小,如果受到肠道疾病的刺激,就会增加肠黏膜出现增生的现象。 尤其是患有严重肠胃炎的患者 ,其他人更容易生长出肠道息肉,大家一定要提高警 惕。 03 如果肠内有息肉,身体会有什么症状? 1、腹泻 肠息肉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影响整个肠道的功能,患者会出现频繁 腹泻 ,大便状态比较黏。 2、大便有凹槽情况 一般来讲大便比较硬,是香蕉形状, 光滑而且没有凹槽,如果肠道出现增生或者是肠息肉时, 粪便会在运输的过程当中受到挤压,出现一些凹槽症状,或者是变得更加稀薄,排便次数也受到影响。 3、肠胃疼痛 大部分的患者息肉会长在肠道的表面,若没有及时控制息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长,阻挡肠道内的运输功能, 一些肠胃疼痛以及腹泻,尤其是在排便的时候,疼痛感异常严重。 4、便血情况 肠道息肉引起的便血与痔疮存在明显的差异感,大便当中会出现连续性以及间接性的出血状况 ,颜色比较鲜红,受大排便的挤压会使肌肉破裂,流出新鲜的血液。 04 应该如何科学有效处理大肠息肉? 1、坚持适当的运动 在运动的过程当中可以使神经保持兴奋感, 加强肠胃的蠕动速度,促进消化,减少粪便在结肠的停留时间,避免粘膜受损,使肠息肉反复发作,不断生长。 2、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案 可以采取手术治疗, 去医院做更进一步的检查,判断系统是否存在恶变的风险,如果出现恶变情况时,应该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更有利于肠道 健康 。 3、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尽量 少吃 一些 含胆固醇含量高、高脂肪、高蛋白、辛辣刺激、重口味的食物, 多吃新鲜的蔬菜与水果,补充膳食纤维,肠道的阻力。 大家对于肠息肉了解了吗?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有效呵护肠胃 健康 的好方法呢?不妨分享到评论区,下期我们一一讨论一下。 #夏方 养生 指南#
    2023-07-13 03:39:261

    大肠里的息肉怎样治好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⑤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南方医院创此法为142例患者切除大息肉157颗,仅发生2例轻度粘膜灼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2023-07-13 03:39:321

    肠道息肉应该怎么治疗?

    用高锰酸钾溶液泡水,局部涂马应龙痔疮膏,平时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不见好转,可以到肛肠科手术切除。切除后做病理检查。拓展资料:粘膜慢性炎症引起局部粘膜增生肥厚而形成的粘膜隆起样病变,也可以是腺瘤或错构瘤。主要见于大肠(结肠和直肠),而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比较少见。大肠息肉可以是单个发生,也可以是几个、几十个或者更多发生,多数有蒂,少数是广基的。大多数病例常常没有引人注意的症状,仅在因其他疾病做肠道X射线造影检查、纤维内窥镜检查或在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肠道息肉比较常见,其发生率可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人,男性稍多于女性。部分病人可有便血、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息肉大部分为良性,外科手术切除或经纤维内窥镜高频电切后,预后良好,但应注意尚可复发,部分息肉可以恶变,应及早做局部肠段切除。鉴别诊断1.便血可便血或大便带血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便血一般量小,间歇性反复发生,血液也可覆盖于大便表面或便后滴血,有时易被误认为痔疮出血。2.腹泻程度较轻,大便常有粘液。3.其他症状有腹痛、消瘦、贫血、肠套叠等。检查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常可见单个、有时多个红色带蒂或广基息肉,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触之质软,易出血。钡剂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见边缘清楚光整的圆形或椭圆形充盈缺损。病理检查可确定息肉类型。治疗原则大的息肉样腺瘤主要是外科切除,或在肠镜下用圈套器电灼切除。无蒂小息肉也可直接电灼烧除。炎性息肉及青少年型息、肉等错构瘤有症状的可经结肠镜微波或电灼除,也可以局部切除,预后甚佳。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多为腺瘤样,易癌变,多主张做结肠段切除。
    2023-07-13 03:39:401

    大肠息肉的特点是什么?

    息肉是像蘑菇那样的隆起物。局部承受压力大的部位,黏膜易生长息肉,好发于鼻腔、喉部、胃、小肠、大肠、结肠、肛门等处。息肉分为良性、恶性。患痔疮的人需要注意的是大肠的息肉,因其中的30% ~ 40% 会演变为癌。息肉从开始生芽到长成息肉状要经过数年的时间,癌变率和息肉的大小有关。未足1cm 的癌变率仅在7% ~ 8%,超过2cm 的,近50% 会演变为癌。一旦发现大肠息肉,不管良性还是恶性,都要进行烧灼或切除。另外,60 岁以下的患者,息肉切除后有的会再发,故术后应每年进行几次追踪复查。如果能做到复查的话,即便发生癌变,也有可能进行内镜下切除术。息肉没有特有的症状,如果说有的话就是无痛性出血,从形态上看也易与内痔混淆,患痔疮的人要注意这一点。有一种多发性息肉,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又称为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很高。这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但若有血缘关系的人发现此病,最好能定期检查、早期发现。同为息肉,肛门息肉不会癌变,这是由于息肉的发生方式不同。大肠息肉是直肠黏膜内黏液腺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而肛门息肉是肛门乳头因炎症肥大形成的。肛门息肉无痛,出血也少见,绝对不会癌变。虽然不予处理也不会危及生命,但要是从肛门脱出引起不适的话,还是切除为好。大肠息肉分为5 种:肿瘤性、错构瘤性、过生成性、化生性和炎症性。其中易癌变的是前两种中的一部分。
    2023-07-13 03:39:491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一般的疾病大多都是有一些早期的症状的,如果患者能够早日发现异常情况并做相关检查往往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了解一些疾病的早期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大肠息肉有哪些症状?大肠息肉早期症状是什么?1、大肠息肉早期症状约有半数以上的大肠息肉患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症状,只是偶尔可在排出粪便中观察到血丝或者出血。大多数是在普查或者常规肠镜检查下发现。2、便血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便血,一般出血量不多,血色较红,常常是附着在粪便表面。出血量较多者可直接便鲜血或者血块,亦有大便滴血的情况。3、粪便改变出血肠道刺激症状如腹泻或者排便次数增多,如有感染时可见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部分绒毛状息肉可有大量的粘液排出,分泌亢进,可引起水泻,可造成电解质和蛋白质的丢失。4、息肉脱垂具有长蒂的息肉在排便是可脱出肝门外,此种情况以小儿较为多见。5、其他症状表现若息肉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期下来可因长期腹泻出现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等情况,由于长期的肠道出血,很多患病日久的病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6、大肠息肉产生原因1、炎症刺激肠粘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以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状肉芽肿。如溃疡性大肠炎、晚期大肠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等,都可以引起大肠息肉状肉芽肿。当然,也有的是由于直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导致腺体阻塞,粘液潴留而形成息肉,如幼年性息肉等。2、遗传或者基因突变大肠息肉的成因与基因突变和遗传有着密切关系,如腺瘤状息肉的形成可能有两个相关的基因,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和家族的息肉病有关,隐性基因与孤立性腺瘤性息肉有关联。3、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结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和胆酸的相互作用下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如脂肪摄入低于膳食热量的15%时,直肠息肉和癌的发生率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够增加结肠中的胆酸,增加息肉的出现可能。4、粪便刺激粪便中粗渣和异物以及其他有关的因素可造成大肠黏膜损伤或者长期刺激大肠黏膜上皮,使其处于稳定的状太遭到破坏,或是细胞产生增生,或是脱落速度减慢,或者二者间有,可形成息肉状突起。
    2023-07-13 03:40:301

    大肠息肉是怎么形成的,要怎么预防呢?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炎性刺激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肠结核、非特异性直肠炎、晚期血吸虫性肠炎等,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的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食物中高蛋白及高脂肪摄入的量过大,而膳食纤维的食用量过少,很有可能对肠道产生影响,增加大肠息肉的患病率。因此,维持肠道健康,要重视合理饮食,对食材的选择是重中之重,少食油腻荤腥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正确的饮食习惯才能带来健康的身体。遗传也是大肠息肉不可忽视的原因。有一部分大肠腺瘤样息肉是带有家族性的,带有遗传性质,上一代有病史的下一代出现的概率很高。相对于没有遗传因素问题的人,患病率十分明显。且发病后没有发现或没有及时治疗,很有可能出现恶化。因此有家族遗传特性的,需要定期体检,一旦发现病变,及时采取措施。大肠息肉与胆汁代谢紊乱也有很大关系。一些胆囊方面的疾病,需要经过胆囊手术来治疗,而手术过后胆汁的排泄会发生改变,导致大肠中胆汁酸的含量增高。在这种物质持续不断的刺激下,引发了大肠息肉。因此,有胆囊切除历史的人,术后一定要注意身体的调理,谨防肠道息肉的出现。如何预防大肠息肉: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023-07-13 03:40:387

    肠子里面长息肉是什么病?

      [肠息肉的基本常识?]  大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息肉大小不等,可以为带蒂的,也可以为广基的;可以分布于结肠、直肠的某一段,也可以累及全结肠和直肠;可以为单个或分散分布,也可为很多息肉聚集在一起。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大肠息肉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据研究可能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他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及结构等因素有关。  [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  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  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  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肠息肉的诊断依据?]  (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①多有家族遗传史,青少年发病较多。  ②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粘液血便、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钾、肠梗阻等。  ③结肠镜检查,息肉形态多样,球形、梨形或有分叶,单个或多个,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烂渗血,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④X线钡剂检查可见充盈缺损。  (2)结肠息肉:  ①便血或粘液便。  ②可有里急后重、便包、或排便次数增多等。  ③X线钡剂灌肠可有充盈缺损。  ④纤维肠镜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肿块。  ⑤病理切片明确诊断。  (3)直肠息肉:  ①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不多,无自觉疼痛。排便时息肉可脱出,排便后还纳。偶可见粪便上有勾槽,多见于儿童。  ②肛指检查可触及圆形、质软、有弹性、带蒂或无蒂之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肿物。  ③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常可见肿物,并可采取活体组织明确诊断。  ④X线钡剂灌肠,可确定息肉部位及数目,可助鉴别诊断。  [肠息肉的饮食调养?]  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和顺;注意饮食宜忌,保持饮食清淡,一般不宜过食辛热灸烤,膏粱厚味,以免胃肠酿湿助热,导致湿热壅滞肠道而为病。忌食寒凉生冷,以防止损伤中焦阳气,造成脾胃虚寒。  http://www.chinajcy.com/jccs1.htm
    2023-07-13 03:41:111

    每个人都会得大肠息肉吗?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大肠息肉不请自来,大多由于以下四点原因:1、感染导致肠道慢性炎症。炎症性息肉很多都与此有关。2、年龄和性别。年龄越大,肠息肉的发病率会越高,同时男性比女性更为高发。3、遗传。有些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息息相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父母有的话,子女患病几率会极大地提升。4、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被证明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的关系;而日常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或油炸食品吃得太多,膳食纤维摄入不够,也会加大肠息肉的风险;另外,长期久坐不动也会提升患病风险。做这几件事,可以帮助预防大肠息肉:首先要拒绝“无肉不欢”的饮食模式,控制动物性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摄入;其次,多吃含有丰富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主食也要注意粗细搭配,适当提升粗粮和杂粮的比例。除了吃以外,还应该动起来。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肠息肉的风险。最后,如果有上述肠息肉症状应尽快进行结肠纤维肠镜检查,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应从45岁开始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做到未雨绸缪,让肠息肉无所遁形!
    2023-07-13 03:41:1910

    肠息肉的症状是什么

    何为“息肉”?事实上,但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在临床上,息肉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以大肠息肉最为多见而且症状也比较明显。那么,结肠息肉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首先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引起结肠息肉的重要原因,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不少人因为忽视保健,造成进一步感染,从而引起结肠息肉。然后是饮食不合理。饮食不合理也有可能会引起结肠息肉,尤其是对于那些喜欢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腌制食物的人,这也会造成过多的细菌、胆酸在体内发生反应,引起腺肿性息肉的产生。再是遗传因素。基因突变、遗传因素是导致息肉的重要原因,相关数据表明,在遗传上来看,父母传给男女的概率是相同的。最后是排便不及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为忙于手头的工作,即使有便意也不排便,这也会造成粪便在体内恶化,这些粪便的粪渣和其他异物也会对肠道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造成肠道黏膜的损伤,进而导致息肉的产生。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息肉都有什么表现?第一种表现是便血。当人体内出现结肠息肉时,排便的时候也会直接刺激直肠组织,进而导致发生炎症,因此,在排便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便血的状况。第二种表现是便秘。事实上,结肠息肉也可能造成便秘,这也是很同意被忽视的一点,肠道组织发生感染,这会造成排便困难。第三种表现是腹痛。有些患者在出现肠道息肉的时候,也会使得腹部出现隐隐作痛。第四种表现是大便次数增多。有一部分直肠息肉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这是因为息肉引起的局部刺激。那么,当患者出现结肠息肉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治疗?事实上,一共有三种方法:首先是电灼法治疗息肉。这种方法适用于高低位广基小息肉,通过肛镜、结肠镜找到息肉的位置,然后用高频电凝器对息肉进行灼烧。然后是切除法治疗息肉。这种方法一般可以在鞍麻下进行蒂粗或者基底宽的息肉切除手术。最后是药物治疗息肉。药物治疗方法适用于情况不太严重的患者,当患者体内的结肠息肉不太严重的时候,一般都是以药物进行控制,这也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并且主要是以抗生素和其他辅助类药物为主的。总而言之,以上三种都是治疗结肠息肉的有效方法,如果患上结肠息肉的话,可以考虑用这几种方法进行治疗。
    2023-07-13 03:41:4411

    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那么,肠息肉什么症状呢?肠胃医院肠胃诊疗中心专家指出: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以下来是关于肠息肉具体的一些症状表现: (1)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以及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大便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下垂。可并发直肠脱垂。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2)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便血、大便异常、腹痛、息肉脱垂。 便血: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者。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腹痛:比较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以上只作为参考,个人病情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
    2023-07-13 03:43:011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

    肠息肉的发病原因还不清楚,可能与家族遗传有关,慢性炎症也不排除在外,肠粘膜的长期刺激导致肠粘膜的异常增殖,这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息肉。如果是多发性家族性肠息肉,建议尽早手术,因为它可能发展成肠癌,对于单发息肉,如无明显症状,建议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复查,并密切观察其生长状态。一旦有增长的趋势,就应该尽快进行手术。此外,注意合理的饮食。
    2023-07-13 03:43:1210

    肠息肉切除后只能活5到10年,肠息肉切除后

    提起肠息肉切除后只能活5到10年,大家都知道,有人问肠息肉切除后,另外,还有人想问家族性肠息肉寿命..癌变多在几岁?寿命是多久?,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内镜切除肠息肉要注意的问题,你都知道有哪些?,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肠息肉切除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肠息肉切除后只能活5到10年 1、肠息肉切除后 可以吃的,但对肠息肉切除后没有太大帮助。 最近两天饮食清淡,吃点容易消化的就可以了。 2、家族性肠息肉寿命..癌变多在几岁?寿命是多久? [诊断]肠息肉切除后能活几十年可以。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二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三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三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措施]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病理检查;⑤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学标本者;⑥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电凝切除法。南方医院创为例患者切除大息肉颗,仅发生2例轻度灼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南方医院10年内随访例患者,其中腺瘤**肉例,炎症**肉68例,二者**随访阳性率分别为51.0%和34.2%。二者的患者再随访,腺瘤者的阳性率为9.8%,炎症者为8.2%;而二者的阳性患者再随访,阳性率比者明显增高,分别为47.3%35.6%。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者10年内随访4~7次,仍为阳性者15例(8.2%),但无1例恶变。追其原因,与定期随访中及时发现息肉及时摘除有密切关系。同期曾有1例女患者为腺瘤**肉,由于患者不同意摘除,而两年后症状明显。再次检查肠镜,结果发现原腺瘤已演变为进展癌终被迫手术**。因此,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肠息肉切除后生存。 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大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上对腺瘤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上对腺瘤随访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属低危险组。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高危险组: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内镜检查,如隔6~9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每3年再检查1次,但期间每年需作潜血检查。低危险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年须作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内镜切除肠息肉要注意的问题,你都知道有哪些? [发病机理]恶性肠息肉切除后能活几年。 1.大肠息肉的分类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当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Morson的学分类为基础把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并根据息肉数目分单发和多发。 这种分类,**优点是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其他非肿瘤**肉统称为息肉,其中错构瘤性与癌的不明,一般很少发生癌变,炎症性和化和化生性和癌无关,但部分可演变为腺瘤。这样分类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明确区分,指导**就有更大意义。多发息肉切除后能活多久。 表1大肠息肉的分类 单发多发 肿瘤瘤腺瘤病 腺管状家族性多发瘤病 绒毛状Cardnen综合征 混合性Turcot综合征 散发瘤病(多发瘤) 错构瘤性Peutz-Jephers息肉Peutz-Jephers综合征20多岁得了肠息肉能活多久。 幼年征幼年**肉幼年**肉 炎症性炎症**肉假息肉病 增生性增生**肉多发性增生**肉 其他性赘生物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炎性纤维增生**肉 各类息肉的发现率文献报告差别亦大,国内报告以腺瘤**肉最为常见,国外Goldman认为,增生**肉是大肠最常见息肉,其发病率高达25%~80%,Arthur认为在成年人,增生**肉的发病率起码比腺瘤高10倍,而Franzin却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腺瘤的发生率是增生**肉的3倍,Hermanek通过对例息肉的分析,亦支持Franzin的结果。 2.大肠息肉解剖学分布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率高吗。 为确定息肉的解剖分布特征,有待对结肠进行明确分段。年Rickert提出按百分比例将大肠区分为6段。其中结肠起始段5%的区域为盲肠,然后依次为升结肠(6%~20%),横结肠(21%~50%)、降结肠(51%~65%)、乙状结肠(66%~90%)及(末端91%~%区域),这种分段已广泛用于尸检材料结肠肿瘤分布的描记和比较。在内镜活检中,虽可应用脾曲和肝曲这两个解剖生理部位进行分段,但应用最普遍的是以脾曲为界区分为左半(远端)结肠和右半(近端)结肠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尸检材料和内镜材料所得结果真如此略有不同,前者发现息肉均匀分布全结肠,而结肠镜则显示息肉分布以左侧结肠为主。据推测,息肉的发生可能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这一点可从尸检材料中左侧息肉往往较右侧为多而得以验证。随着年龄增大,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由于尸检患者年龄结构偏大,故呈现全结肠息肉发生率均匀趋势。近年来,随着纤维及电子全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左侧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亦越来越高。 [临床表现]肠息肉癌症切除后能活多久。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或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时有肿物自**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家族性肠息肉平均寿命。 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一些作者指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肠息肉切除后影响寿命吗。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带血、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这样,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可望大大提高。 [辅助检查]息肉摘除后影响寿命吗。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如Tayloy收集文献中报告了例绒毛状腺瘤中,术前钳取活检为良性,而术后证实癌变的可达23%~80%,临床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的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目前**内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即使一些较大的息肉亦能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因此给息肉病理活检提供了方便。对于摘除的息肉常要求包括蒂部的取材,以全面观察息肉的学形态。对于大肠腺瘤,目前主张进行全瘤病理检查,以明确不典型增生程度、避免遗漏恶变。对于复合**肉,由于它们不少是和腺瘤共存的,因此应进行多瘤病理检查,特别是对多部位和老年患者。即使不能做到每一个息肉都进行病理检查,也应对各个部位有代表性的息肉取材活检,以发现复合**肉,特别是具有恶变潜能的腺瘤。 以上就是与肠息肉切除后相关内容,是关于肠息肉切除后的分享。看完肠息肉切除后只能活5到10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7-13 03:43:371

    我做了肠镜查出有1厘米大的息肉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性息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高频电凝灼除法和活检钳除法取代.④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⑤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⑧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手术对人身体本身伤害很大,在酸性体质环境下伤口愈合慢,患者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根除肠息肉,肠息肉会癌变,只有真正通过改善自身的体液,才能真正的根除肠息肉.
    2023-07-13 03:43:551

    大肠癌怎么预防?

    大肠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癌症,发病率也比较高,很多人可能都是因为平时生活习惯以及饮食规律不太好导致的发病,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预防大肠癌。那么,一般大肠癌怎么预防呢?哪些人易患大肠癌呢?1、易患大肠癌人群1、大肠息肉患者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和增生(炎症)性两大类。已经确知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个的息肉容易癌变,大肠癌在腺瘤性息肉病人中的发生率比无腺瘤的要高5倍!2、疡性结肠炎患者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比常人高5~10倍,如在尚未成年时就发病,病变一直活动,范围广泛,病期在5年以上者,癌变危险性更大。3、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多为卵巢、子宫癌患者,其直肠癌发生率比一般人高4倍。直肠癌的发病多在放疗10年之后,尤见于放疗剂量较大的病人。4、胆囊切除者行胆囊切除术以后及行近端小肠与远端小肠吻合术后的病人,由于有毒性的次级胆酸直接进入结肠刺激肠黏膜,增加了患结肠腺瘤性息肉和癌的危险性。5、从事某些职业者如石棉加工业,纺织业工人。6、有肠癌家族史者有家族史者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家族史者高3倍,可能与相同的饮食习惯有关。2、怎么预防大肠癌1、改进饮食习惯合理安排每日饮食,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及粗纤维的食物,适当增加主食中粗粮、杂粮的比例,不宜过细过精。改变以肉类及高蛋白食物为主食的习惯。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别是要控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如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大肠息肉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3、治疗大肠癌1、横结肠切除术肿瘤位于横结肠中部时,切除范围应包括大网膜、横结肠及其系膜,最后行结肠端端吻合.横结肠癌如侵犯附近脏器,如胃大弯、小肠、胰腺体尾部,手术时如有可能应一并切除受累组织。2、左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降结肠癌,切除范围包括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根部及相应系膜和肠管,行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必要时可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结扎血管,切除病变所属系膜及肠管,行横结肠-直肠吻合术。3、右半结肠切除术肿瘤位于盲肠、升结肠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切除范围包括横结肠右半部、大网膜右半部、胃网膜右血管、肝曲、升结肠、盲肠、15~20cm末段回肠、右侧肾周筋膜前叶及相应肠系膜血管淋巴组织。术中应注意勿损伤十二指肠、右侧输尿管等。如果肿瘤侵犯其他的脏器应争取一并切除,整块切除后,行回肠一横结肠对端吻合。4、乙状结肠切除术适用于乙状结肠中、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直肠上段及乙状结肠系膜,行降结肠-直肠吻合术。
    2023-07-13 03:44:031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肠腔内黏膜表面的隆起病变,大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一般来说大肠息肉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恶变率大概是为10%,可以用中药“理气舒肠方”治疗大肠息肉,大肠息肉可以单发,也可以多发。  日常注意  1)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避免情志过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和顺;  3)注意饮食宜忌,保持饮食清淡,一般不宜过食辛热灸烤,膏粱厚味,以免胃肠酿湿助热,导致湿热壅滞肠道而为病;  4)忌食寒凉生冷,以防止损伤中焦阳气,造成脾胃虚寒。
    2023-07-13 03:44:102

    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人的身体是非常脆弱的,尤其随着现在社会压力的增大,加上现代人的运动量减少导致很多疾病都找上门来。比如肠息肉,那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使用。 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1 1、术后要禁食,等到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当天可少量分多次饮水。如无不适反应,次日可给适量清流质饮食,也要少量分多次进行。 2、三天后可以给全量流质。少食多餐、无刺激性、呈液性,不宜选择引起胀气、过甜的食物。可以吃米汤、菜汤、藕粉、鸡蛋汤等。餐后可以平卧。 3、若恢复正常,两周后可吃些低脂半流质饮食。其蛋白质含量达到正常需要量,纤维含量极少,少量多餐。如:稀饭、面条等等。 大肠息肉的早期症状 一、便血。如果是结肠息肉的,那么最容易出现便血现象,而当出现便血时,不少患者会以为是痔疮,从而没及时进行防治,从而可能带来更大的危害,其实痔疮和肠息肉便血症状是不一样的,痔疮引起的便血多是在大便后滴血,血色为鲜红色,平时不会出血,不过对于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它常是混杂在大便中间的。 二、大便习惯改变。当患上肠息肉时,患者可有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或是出现便秘,不明原因的腹泻等症状,尤其是如有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或是伴有腹痛现象的,那么就要引起注意,很可能是有肠息肉,要及时就诊检查,以便确诊。 三、大便形状改变,对于正常健康的人来说,粪便应该呈圆柱形,而如果有息肉在结肠腔内,可以压迫粪便,从而导致排出的大便形状会变细,或是出现扁形,有的还会出现血痕。 为了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好肠胃,我们更应该从现在做起,拒绝,暴饮暴食,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以及多样化,让自己的肠胃调理得越来越好,从而避免患上各种肠胃疾病。 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2 肠息肉手术后禁忌 第一个注意事项是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面食,像面条,包子等食物,非常有利于肠道进行恢复,还不会对身体产生毒素,也不会对胃有太大的负担,患者可以多吃一些。 第二个注意事项是要吃些粥类,由于肠息肉手术后患者身体比较虚弱,需要一定的"营养补充,所以在煮粥的时候是可以适当的加一些蔬菜、水果,比如:红豆、萝卜、苹果,这样的饮食不仅好消化,也具有营养,便于患者体力的恢复。 第三个注意事项是要吃些碱性的食品,息肉病人要多吃碱性的食品,可以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像蔬菜中的甘蓝菜、海带芽、海带、洋葱等食物都是弱碱性的。 第四个注意事项是要寄忌油腻的食品,像煎炸熏烤类食品、油腻的食品是会在患者的肠道中长时间的停留,引起消化的问题,会增加肠道的负担,所以不要在术后进食。 第五个注意事项是忌辛辣刺激的食品,像白酒、辣椒、醋等有刺激性的食品在术后这一段恢复期都不要碰,避免给术后的伤口带来刺激,引起充血等情况。 第六个注意事项是忌酸性的食品,像奶酪、柿子、肉类、蛋黄、面包、小麦等属于酸性食品,患者在肠息肉手术后一定要避开这些食品,以免影响到身体的恢复,另外还要戒烟戒酒。 做了肠息肉微创手术后饮食要注意这些,因此患者要做到,这样才能让身体恢复的更加快,患者要注意好饮食的均衡,不要挑食偏食,在身体恢复差不多的时候才可以下地活动活动,也别想的太多,给自己太大的心理负担,这样是会影响到恢复的。
    2023-07-13 03:44:181

    肠息肉会引起肚子痛吗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来说,肠息肉是不会引起腹痛和腹泻的,如果肠镜检查了只有肠息肉的问题,那么腹痛腹泻首先考虑是肠道功能障碍。指导意见:如果活检结果为良性息肉,息肉又不是很大的话,建议进行内镜下的肠息肉治疗。腹痛腹泻的问题可以用一些调节肠道功能和肠道菌群的药物,你用的整肠生是可以的,还可以配合匹维溴铵等。定期随访复查肠镜。祝早日康复!
    2023-07-13 03:44:285

    大肠息肉有哪些症状?

    中医根据息肉的形态和多少,常称为“樱桃痔”或“珊瑚痔”,这里的“痔”是突起的意思。大肠息肉的2/3生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大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只是一个统称,从病理上可分为: (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2)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错构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 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 回答者:hqnsx 你好,大肠息肉是指结肠和直肠粘膜表面突向肠腔的隆起物。中医根据息肉的形态和多少,常称为“樱桃痔”或“珊瑚痔”,这里的“痔”是突起的意思。大肠息肉的2/3生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 大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只是一个统称,从病理上可分为: (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腺瘤,此种息肉发生癌变的概率最大,尤以绒毛状为著,被称为癌前期病变。 (2)炎性息肉。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氏病、血吸虫病等炎性肠道疾病所致的息肉。 (3)错构性瘤。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 (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 后三种息肉统称为非肿瘤性息肉,几乎不发生癌变。 回答者:hqnsx 你好,炎性息肉一般不会癌变。大肠息肉的治疗是发现息肉后即行摘除。在内镜技术发展以前,大肠息肉的治疗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经肛门切除,创伤较大,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目前,随着结肠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可以说已经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金标准。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等,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1、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适用于有蒂较大的息肉。 2、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小息肉,既简便易行又安全可靠,还可以送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3、黏膜切除法:主要用于无蒂的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4、分块、分期摘除法:如果息肉较大,无法一次性切除,可以采用分块电切的方法将息肉逐步切除;如果息肉数量较多,若无法一次全部切除,则要求患者定期进行分次电切治疗。 内镜下无法切除者则需施行外科手术治疗。
    2023-07-13 03:44:472

    肠息肉的症状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 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 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2023-07-13 03:44:589

    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常见症状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大肠腺瘤症状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肛门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儿童型息肉症状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家族性息肉病症状家族性息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2023-07-13 03:45:268

    结肠息肉的介绍

    凡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黏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黏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
    2023-07-13 03:45:431

    肠息肉是种怎样的疾病?

    凡是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息肉样病变,在病理未确定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肠息肉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直径可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可有蒂或无蒂。小肠息肉的症状多不明显,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有的病人可并发肠套叠或在手术中被发现。大肠息肉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大多数是腺瘤。乳头状腺瘤多见于老年人,癌变的可能性较大。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间断性便血,多呈鲜红色,常可引起大出血。息肉如继发感染可出现粘液脓血便。少数可引起肠套叠。诊断多不困难,可通过直肠指诊、乙状结肠镜或纤维光束结肠镜、钡剂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而确诊。儿童的肠息肉多数是错构瘤,10岁以下多见。炎性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镜能达到的范围以内的息肉,可用圈套器切除;蒂较宽的可用电灼或激光切除;较高的息肉可用纤维光束结肠镜切除或剖腹手术(息肉切除或肠切除术)。炎性息肉应抗炎治疗,或治疗有关的原发病。
    2023-07-13 03:45:563

    肠息肉的症状和治疗是怎样的?

    凡是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息肉样病变,在病理未确定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肠息肉可发生在肠道任何部位,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直径可从数毫米到数厘米,可有蒂或无蒂。小肠息肉的症状多不明显,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和肠道出血。有的病人可并发肠套叠或在手术中被发现。大肠息肉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大多数是腺瘤。乳头状腺瘤多见于老年人,癌变的可能性较大。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间断性便血,多呈鲜红色,常可引起大出血。息肉如继发感染可出现粘液脓血便。少数可引起肠套叠。诊断多不困难,可通过直肠指诊、乙状结肠镜或纤维光束结肠镜、钡剂灌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而确诊。儿童的肠息肉多数是错构瘤,10岁以下多见。炎性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镜能达到的范围以内的息肉,可用圈套器切除;蒂较宽的可用电灼或激光切除;较高的息肉可用纤维光束结肠镜切除或剖腹手术(息肉切除或肠切除术)。炎性息肉应抗炎治疗,或治疗有关的原发病。
    2023-07-13 03:46:172

    家族性肠息肉寿命..癌变多在几岁?寿命是多久?

    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诊断】 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二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三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三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治疗措施】 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⑤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南方医院创此法为142例患者切除大息肉157颗,仅发生2例轻度粘膜灼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南方医院10年内随访252例患者,其中腺瘤性息肉184例,炎症性息肉68例,二者首次随访阳性率分别为51.0%和34.2%。二者的阴性患者再随访,腺瘤者的阳性率为9.8%,炎症者为8.2%;而二者的阳性患者再随访,阳性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分别为47.3%35.6%。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者10年内随访4~7次,仍为阳性者15例(8.2%),但无1例恶变。追其原因,与定期随访中及时发现息肉及时摘除有密切关系。同期曾有1例女患者为腺瘤性息肉,由于患者不同意摘除,而两年后症状明显。再次检查肠镜,结果发现原腺瘤已演变为进展癌终被迫手术治疗。因此,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 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大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国际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属低危险组。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高危险组: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润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内镜检查,如阴性隔6~9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阴性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阴性,每3年再检查1次,但期间每年需作大便潜血检查。低危险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发病机理】 1.大肠息肉的分类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当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Morson的组织学分类为基础把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并根据息肉数目分单发和多发。 这种分类,最大优点是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其他非肿瘤性息肉统称为息肉,其中错构瘤性与癌的发生关系不明,一般很少发生癌变,炎症性和化和化生性和癌无关,但部分可演变为腺瘤。这样分类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明确区分,指导治疗就有更大意义。 表1 大肠息肉的分类 单发 多发 肿瘤性 腺瘤 腺瘤病 腺管状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 绒毛状 Cardnen综合征 混合性 Turcot综合征 散发性腺瘤病(多发性腺瘤) 错构瘤性 Peutz-Jephers息肉 Peutz-Jephers综合征 幼年征 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 炎症性 炎症性息肉 假息肉病 增生性 增生性息肉 多发性增生性息肉 其他 粘膜肥大性赘生物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炎性纤维增生性息肉 各类息肉的发现率文献报告差别亦大,国内报告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国外Goldman认为,增生性息肉是大肠最常见息肉,其发病率高达25%~80%,Arthur认为在成年人,增生性息肉的发病率起码比腺瘤高10倍,而Franzin却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腺瘤的发生率是增生性息肉的3倍,Hermanek通过对6378例息肉的分析,亦支持Franzin的结果。 2.大肠息肉解剖学分布 为确定息肉的解剖分布特征,有待对结肠进行明确分段。1979年Rickert提出按百分比例将大肠区分为6段。其中结肠起始段5%的区域为盲肠,然后依次为升结肠(6%~20%),横结肠(21%~50%)、降结肠(51%~65%)、乙状结肠(66%~90%)及直肠(末端91%~100%区域),这种分段已广泛用于尸检材料结肠肿瘤分布的描记和比较。在内镜活检中,虽可应用脾曲和肝曲这两个解剖生理部位进行分段,但应用最普遍的是以脾曲为界区分为左半(远端)结肠和右半(近端)结肠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尸检材料和内镜材料所得结果真如此略有不同,前者发现息肉均匀分布全结肠,而结肠镜则显示息肉分布以左侧结肠为主。据推测,息肉的发生可能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这一点可从尸检材料中左侧息肉往往较右侧为多而得以验证。随着年龄增大,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由于尸检患者年龄结构偏大,故呈现全结肠息肉发生率均匀趋势。近年来,随着纤维及电子全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左侧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亦越来越高。 【临床表现】 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一些作者指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 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这样,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可望大大提高。 【辅助检查】 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粘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 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如Tayloy收集文献中报告了1140例绒毛状腺瘤中,术前钳取活检为良性,而术后证实癌变的可达23%~80%,临床医师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的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 目前治疗内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即使一些较大的息肉亦能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因此给息肉病理活检提供了方便。对于摘除的息肉常要求包括蒂部的取材,以全面观察息肉的组织学形态。对于大肠腺瘤,目前主张进行全瘤病理检查,以明确不典型增生程度、避免遗漏恶变。对于复合性息肉,由于它们不少是和腺瘤共存的,因此应进行多瘤病理检查,特别是对多部位和老年患者。即使不能做到每一个息肉都进行病理检查,也应对各个部位有代表性的息肉取材活检,以发现复合性息肉,特别是具有恶变潜能的腺瘤。
    2023-07-13 03:46:252

    为什么长息肉?

    为什么身上长息肉 息肉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比如长期炎症会容易导致宫颈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慢性 *** 由于饮食习惯改变,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特殊 *** ;或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蛲虫病等肠道疾病的 *** ;以及慢性便秘、粪便干结等,均可 *** 直肠黏膜而发病。遗传因素 胎儿在胚胎期,上皮细胞即有易感性。这种特性使上皮细胞在生长发育期快速生长而成息肉。现在不知您家孩子的息肉是多发还是单发,建议通过手术治疗,如不及时治疗,长期便血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导致其贫血。一般经 *** 切除就可以治疗此病,手术在 20分钟左右就可完成,对孩子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比较安全。 宫颈上为什么会长出息肉? 宫颈息肉是一种女性常见病,不及时治疗息肉会不断长大,可堵塞宫颈口,阻碍 *** 进入,造成不孕。宫颈息肉还会导致 *** 出血,影响夫妻性生活,还有其易反复发作的特性也让患者苦恼不已,甚至还有癌变的风险。引起宫颈上长出息肉的原因很多,希望女性朋友们了解之后能够更好的做好预防。那么,宫颈上为什么会长出肉? 1、分娩、流产术损伤宫颈:女性分娩、流产、刮宫等手术对宫颈的损伤是引发宫颈息肉的常见原因。手术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及机械 *** 等,都会对宫颈造成损伤,因而容易引起感染,导致宫颈息肉的发生。 2、不合理的性生活:不合理的性生活带入病菌也是引发宫颈炎症的重要原因。包括不洁性生活,过早进行性生活,性生活混乱,性生活过频,粗暴性生活等原因都是易引发感染,导致宫颈炎症的。 3、长期炎症 *** :在长期炎症的 *** 下,宫颈息肉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而炎症经久不愈与内分泌失调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雌激素水平过高等。因此,调节内分泌失调对炎症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宫颈息肉是一种很难缠的疾病,表现在它易反复发作的特性,让患者朋友困扰不已,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希望患者朋友们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治愈后也应在平时积极做好预防调理工作,防止其复发。那么,宫颈息肉的预后该怎样防复发? 1、饮食清淡,营养丰富。术后,患者可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番茄,苹果等,而辛辣, *** ,油腻,高糖的食物因为不利于伤口愈合,建议患者少吃或不吃。 2、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患者要按照医生要求服用抗感染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加减药量,鉴于本病复发机率较高,最好患者可以每隔2个月复查一次,减少后续影响。>>>>>推荐阅读:宫颈息肉会给女性带来哪些危害 3、讲究卫生,暂停性行为。息肉被切除后,宫颈创面会由新生的细胞组织逐渐覆盖,然后恢复常态。这期间内,患者要绝对禁欲,以免 *** 和 *** 运动 *** 宫颈创面使其愈合不佳。为了防止感染,患者最好每日以清水冲洗外阴,勤换 *** ,避免细菌进入 *** 。 4、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尽管宫颈息肉手术非常简单,且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但患者仍要注意,让机体尽可恢复至正常水平,以免致病菌趁患者免疫力低下时侵犯肆虐。专家提醒:宫颈息肉的复发率很高,治愈难度较大,切除时易遗留细小息肉,引起复发。因此,治疗后的预防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身体长息肉是什么原因 你好,你说的情况考虑是局部的息肉的情况的。可以在首大激光手术治疗 肠子为什么会长息肉? 结肠息肉的五大病因: 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的差异。 3、炎性 *** :直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因为直肠长期炎症,溃疡面中央还存有水肿充血的黏膜区,周围溃疡愈合后形成瘢痕,逐渐收缩,使残留的黏膜突起,表面呈息肉状;或溃疡而肉芽组织增生凸起,而后邻近黏膜生长,将其覆盖形成息肉,这种病理变化多见于炎 *** 肉。 4、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 *** 肉形成的基础。膳食中脂肪类成分超过40%是形成结、直肠息肉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较低。高脂肪膳食能增加结、直肠中的胆酸。 5、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人身上为何长息肉? 病情分析: 息肉是由于慢性的炎症造成的 ,有的与病毒感染也有关系的 指导意见: 这个并非吃什么引起的。。所以在平常积极治疗炎症,防治感染才是减少息肉发生的因素 为什么女人的 *** 个会长息肉 一般情况下, *** 长有小疙瘩多见于外阴炎,假性溼疣,尖锐溼疣等疾病。。现代医学通常把生长在人体粘膜表面上的赘生物统称为息肉。息是多出、盈余之意,《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黄帝内经 ·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属于良性肿瘤的一种。不过那些生长在皮下的囊肿、脂肪中的脂肪瘤、肌肉内的肌瘤等,也可引起体表的隆起,但不属息肉范畴。 医学上一般按出现的部位给它命名。如长在声带上的称"声带息肉",出现在胃壁上的叫"胃息肉",以此类推。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多发 *** 肉"。 判断息肉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一、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 *** 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二、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 *** 肉的癌变机率增加。 三、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 *** 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 *** 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四、息肉的生长速度:良 *** 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 *** 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五、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为什么有些人会长息肉?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有的息肉不会癌变,有的息肉容易癌变。研究证明,错构瘤 *** 肉,炎 *** 肉不会癌变,而胃肠道腺瘤 *** 肉容易癌变,被认为是胃肠道癌的前期病变。
    2023-07-13 03:46:311

    肠息肉危害大吗

    肠息肉的危害取决于大小、数量、性质以及症状。若是很小且无明显症状的良性息肉,可以通过动态观察对其进行治疗,危害并不大。但若是息肉很大而数量很多,会出现较为显著的不适症状,并且有恶变的趋势,那么这种危害就很大了。肠息肉对身体的主要危害就是可能会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可能会发生大便出血的情况,另外还可能会导致腹泻的发生,另外肠息肉也还是具有一定癌变的可能性。具体危害有以下几点:1、导致肛门功能失调有结肠息肉的人,患者往往会感觉到排便困难,并且患上结肠息肉的时间越长,排便越困难。很多老年人更容易患上结肠息肉得了此病之后,患者的肛肠发生失调,容易引起多种肛肠疾病,例如常见的肛瘘、肛裂等,不仅伤害患者的肉体,对于患者的身心伤害也是十分大的。2、导致直肠癌结肠息肉本身是不会造成癌变的,通常情况下,导致直肠癌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结肠息肉最后发展成为恶性肿瘤。有结肠息肉症状的人,往往会有便血的情况,便血无法清除,这些都会影响到肠道的健康,造成肠道发生恶变,导致结肠癌的发生。3、女性结肠息肉引起皮肤病女性更容易患上结肠息肉,女性患上结肠息肉会加重便秘,造成身体中毒素不能彻底的排出。过多的毒素堆积在身体中,会引起皮肤疾病,例如痤疮、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皮肤病。扩展资料:1、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2、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3、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生长十分的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4、家族遗传史:该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5、息肉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肠息肉
    2023-07-13 03:46:402

    乙状结肠息肉是什么病?

    结肠息肉是一种肠胃外科的疾病,主要是指结肠上面长了息肉,所以是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的,特别是对消化吸收的影响。但是治疗一般可能就分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两种了。乙状结肠息肉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这种疾病一般是怎么预防和治疗的呢?1、主要症状(1)脱垂症状的出现,是乙状结肠息肉发生的首要症状。随着息肉的增长,当长到一定程度,数目变得很多的时候,在受到重力的作用以后,就会对肠粘膜形成牵拉力,最终导致出现肌层分离,而发生脱垂。而且在患者排便的时候,受到牵拉和肠蠕动的刺激,容易让蒂基周围粘膜层发生松弛,直肠脱垂的症状也就出现了。(2)乙状结肠息肉的症状还表现在肠蠕动牵拉到息肉的时候,肠道会受到一定的刺激,患者会出现腹部不舒服、腹痛、腹泻,而且有的患者还会伴有脓血便症状的出现。如果是息肉便血的话,出血的量有的人不是很大,因为在排便的时候会受到挤压,最终引起息肉脱落,因为息肉所出现的位置比较低,所以才会有出血的症状表现出来。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麻仁丸是常见的治疗药物,但是药物的使用是需要有医生指导的。(3)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4)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2、致病原因1.感染:有报道认为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关;2.年龄: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4.生活习惯:食物中含纤维多息肉的发生就少,反之就多,吸烟也与腺瘤性息肉的密切关系,吸烟史在20年以内者多发生小的腺瘤,而吸烟史在20年以上者多伴发大的腺瘤;5.遗传:某些多发性息肉的发生与遗传有关,患者由其父母生殖细胞内遗传得到有缺陷的抑癌基因APC等位基因,而结肠上皮内的另一个APC等位基因在出生时是正常的,以后当此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时,则在突变部位发生腺瘤,这种突变称为体细胞突变;6.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7.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8.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3、疾病危害1、息肉的长相: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2、息肉的数量: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3、是看息肉的组织属性: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4、息肉的生长速度: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5、是看家族遗传史: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恶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4、术后饮食1、含钾丰富的食物。一定要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如苹果、橘子、玉米、鱼、精肉等,禁忌辛辣食物,辣椒、胡椒等食物对肠道有刺激作用,一定不能吃。2、维生素食物。在平时生活中,还一定要注意多吃各种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芦笋、韭菜、白菜等绿色蔬菜可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粪便当中带走致癌及有毒物质,既可以预防便秘,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腹泻,并能保证每日的规律排便。2、合理搭配。在康复期间,患者一定要合理搭配饮食习惯,如多吃一些含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每天都要有谷类、肉类、鱼、蛋、乳、各类蔬菜及豆制品,但每一种的量不要过多,这样才能补充体内所需的各种营养,应注意不要吃过多的油脂,动、植物油比例要适当。4、规律饮食。除了注意以上的饮食搭配,还一定要保持生活饮食规律,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煎炸、腌制食物,禁忌烟酒,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这些都是结肠息肉的术后护理措施。5、如何预防1、阿司匹林防女性结肠息肉:有些妇女体内存在一种常见的遗传基因变异,能够减缓阿司匹林的分解,这些妇女如果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能够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病危险。相比之下,在不存在这种基因变异的妇女中,阿司匹林并不能够降低结肠息肉的发病危险。2、补钙有助预防结肠息肉:钙可以很好地帮助人类对抗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即使患者以前已经患过这些疾病。有研究显示,那些每天补充钙片的人其结肠息肉的复发风险下降了19~34%。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和其他乳制品,还有花椰菜。另外,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对钙的吸收)也显示出降低结肠直肠癌风险的作用。你可以通过适当摄入一些动物肝脏、蛋黄、鱼和添有维生素D的乳制品等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阳光也可以将皮肤中的一种化学成分转化为可利用的维生素D。如果你不喝牛奶,也不晒太阳,你可能得考虑服用“维生素D+钙”复合补充剂了。3、水果、蔬菜和全谷有助预防结肠息肉: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4、不吸烟、喝酒可预防结肠息肉:吸烟、过量饮酒都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女性每天饮酒不应超过150ml葡萄酒,或者360ml啤酒,或40ml白酒,而男性则不应超过女性的两倍。如果你有结肠癌家族史,那尤其应该减少吸烟和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5、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低结肠患病的风险。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如果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则在降低肠癌风险方面效果更佳。6、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7、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6、温馨提示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乙状结肠息肉的危害比较大,相信在了解了这种病的症状以后大家就已经明白了。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患上了这种疾病,那您就要正确的对待了,以免导致像直肠癌这样的疾病出现,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做到正确治疗。7、一般症状乙状结肠息肉指乙状结肠黏膜表面向肠腔隆起病变。便后有鲜血或暗红色血液染于大便之外,直肠息肉偶伴有息肉脱出。可以选择紫川堂紫川膏,还有比如晨起喝1杯凉开水能刺激胃肠运动,预防便秘。另外,晨起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都可以预防便秘。
    2023-07-13 03:46:471

    肠息肉都有什么表现?

    直肠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它是大肠黏膜的隆起性病变。直肠息肉它主要形成的原因是肠黏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的刺激,导致肠黏膜上皮异常增生而产生。直肠息肉的症状表现为:1、肠道刺激症状,比如腹泻或排便次数增多,如果继发感染,有时会有黏液脓血便。2、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症状就是便血,多呈鲜红色或者黏附于粪便的表面,出血量一般不大。3、脱出,如果位置比较低,直肠息肉容易脱出肛门外。如果息肉比较大,需要用手还纳,不能还纳则出现嵌顿、坏死。还有一些直肠息肉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少数可以导致贫血、消瘦或者营养不良等。所以,大多数的直肠息肉没有特殊的症状。多数直肠息肉都是通过直肠指诊发现,必要时需要行肛镜或结肠镜来明确诊断。
    2023-07-13 03:46:576

    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那么,肠息肉什么症状呢?肠胃医院肠胃诊疗中心专家指出: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以下来是关于肠息肉具体的一些症状表现: (1)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以及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大便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下垂。可并发直肠脱垂。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2)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便血、大便异常、腹痛、息肉脱垂。 便血: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者。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腹痛:比较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以上只作为参考,个人病情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
    2023-07-13 03:47:161

    大肠息肉开始癌变,有哪些症状呢?怎么处理呢?

    大肠息肉开始癌症状有:腹痛、便血、脱垂等。一般检查出有肠息肉后,是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如果身体出现异常请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2023-07-13 03:47:233

    直肠息肉的症状

    直肠息肉属于大肠息肉的一种,发生在直肠黏膜异常增生的一种赘生物,一般直径在0.3-0.5cm左右。因此大部分结肠息肉的病人没有什么临床表现,可能是在做肛门窥镜或者结肠镜检查的时候意外发现,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反复刺激直肠黏膜而出现变异,但是又有便排不尽感。如果是较大的息肉,可能在排便的时候会脱出到肛门外,酷似于内痔脱出肛门,可以用手还纳。如果较大的息肉,可能在大便反复刺激摩擦的时候发生破损、糜烂、出血,这种出血往往是鲜红色的血便,可以附着在大便的表面,也可能混在大便的中间,一般是鲜红色,不会出现柏油样或暗红色的血便,这有别于上消化道的出血。如果发现直肠息肉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发生癌变,因为这个部位反复被大便刺激,部分息肉有可能会发生癌变。所以尽早治疗,而且也防止息肉长的过大,切除的时候创面过大,然后引起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2023-07-13 03:47:552

    大肠息肉是拖出来的,医生忠告,晨起坚持两多两少,肠道才会更好

    55岁的老邓因为排便习惯改变到医院检查肠镜,结果发现结肠多发息肉,在医生的建议下,老邓接受了内镜下息肉切除手术,但是术后半年复查,息肉却又复发了。 通过仔细询问,医生发现了原因,原来老邓并没有注意改变一些生活里的坏习惯,医生告诉他,如果习惯不改变,大肠息肉是很容易复发并且转为大肠癌的。 很多人体检的时候发现大肠息肉,也有很多人奇怪,自己家族里并没有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的病史,事实上,90%以上的大肠息肉,与后天不 健康 的生活习惯有关。 第一,远离大肠息肉,想肠道更好,晨起坚持多喝水,每天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多喝水,喝水不仅能够促进代谢废物的排泄,还有利于预防便秘的发生,因为我们的消化液主要成分是水,不爱喝水的人,不仅大便会异常干燥,还很容易引起便秘,大便在肠道里停留的时间越长,大便里的致癌物反复刺激肠黏膜,就容易引起肠黏膜异常增生,最终变成大肠息肉。第二,远离大肠息肉,想肠道更好,晨起坚持多走路,早晨起来得早一点,就可以留点时间运动,早上坚持低碳出行,就可以多走点路,很多人不爱运动,每天就是两点一线,而且用车代步,却不知道虽然方便了,但是体重却增加了,对于肥胖人群,罹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更高。 第三,远离大肠息肉,想肠道更好,晨起坚持少吸烟,必须要告诉你的是,香烟里富含的多种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不仅会诱发肺癌,还大大增加了大肠息肉,甚至大肠癌的发生风险,所以,要想远离大肠息肉,一定要少吸烟,甚至戒烟。 第四,远离大肠息肉,想肠道更好,晨起坚持少吃高脂肪食物,对于长期进食高脂肪食物的人,会发现自己更易便秘,这是因为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缺少纤维素,难以促进肠道的蠕动,营养要均衡,还应该少吃高脂肪,多吃蔬菜和水果。
    2023-07-13 03:48:021

    肠道息肉怎么调理?

    其实,大肠息肉就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这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但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的发生关系较少。大多数息肉起病比较隐蔽,在临床上没有任何发病的症状。然而,一些较大的息肉会引起肠道症状,因为大便习惯改变,上大便的次数增多,而且大便带有粘液或者带血。患者偶尔有腹痛感,但是有极少数人在大便的时候会有肿物从肛门脱出,有些患者可能有长期便血或贫血。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例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会因为不起眼还有不典型而经常被人忽视。患者的症状一般都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又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检查。 一般有蒂息肉患者会采用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切除息肉,一些患者的息肉呈半球状的会采用高频电凝灼除法。有些患者的息肉是单发或呈少数球状,一般采用活检钳除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又可以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一般无需留组织学标本的患者可以采用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有部分患者是扁平息肉,或者是早期癌患可以用粘膜剥离嵌除法。“而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和一些难以悬于肠腔者则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的方法。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就是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就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分期批摘除法这个方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活性和无法一次切除的患者。 治疗肠息肉也要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做起,这就要求患者多吃碱性食品。通过这种方法来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023-07-13 03:48:309

    大肠多发息肉怎么治疗?

    大肠息肉【概述】大肠息肉(cokic polyp)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诊断】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二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三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三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治疗措施】大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摘除。目前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②④法取代;④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⑤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⑦“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南方医院创此法为142例患者切除大息肉157颗,仅发生2例轻度粘膜灼伤,未发生穿孔并发症。⑧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由于大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已被学者公认为癌前期病变,所以,大肠息肉患者的定期随访已被提到防治早期大肠癌的高度来认识。南方医院10年内随访252例患者,其中腺瘤性息肉184例,炎症性息肉68例,二者首次随访阳性率分别为51.0%和34.2%。二者的阴性患者再随访,腺瘤者的阳性率为9.8%,炎症者为8.2%;而二者的阳性患者再随访 ,阳性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分别为47.3%35.6%。值得注意的是腺瘤性者10年内随访4~7次,仍为阳性者15例(8.2%),但无1例恶变。追其原因,与定期随访中及时发现息肉及时摘除有密切关系。同期曾有1例女患者为腺瘤性息肉,由于患者不同意摘除,而两年后症状明显。再次检查肠镜,结果发现原腺瘤已演变为进展癌终被迫手术治疗。因此,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随访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大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国际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属低危险组。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属高危险组: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润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内镜检查,如阴性隔6~9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阴性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阴性,每3年再检查1次,但期间每年需作大便潜血检查。低危险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发病机理】1.大肠息肉的分类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当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morson的组织学分类为基础把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并根据息肉数目分单发和多发。这种分类,最大优点是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其他非肿瘤性息肉统称为息肉,其中错构瘤性与癌的发生关系不明,一般很少发生癌变,炎症性和化和化生性和癌无关,但部分可演变为腺瘤。这样分类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明确区分,指导治疗就有更大意义。表1 大肠息肉的分类单发 多发肿瘤性 腺瘤 腺瘤病腺管状 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绒毛状 cardnen综合征混合性 turcot综合征散发性腺瘤病(多发性腺瘤)错构瘤性 peutz-jephers息肉 peutz-jephers综合征幼年征 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炎症性 炎症性息肉 假息肉病增生性 增生性息肉 多发性增生性息肉其他 粘膜肥大性赘生物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炎性纤维增生性息肉各类息肉的发现率文献报告差别亦大,国内报告以腺瘤性息肉最为常见,国外goldman认为,增生性息肉是大肠最常见息肉,其发病率高达25%~80%,arthur认为在成年人,增生性息肉的发病率起码比腺瘤高10倍,而franzin却在肠镜检查中发现腺瘤的发生率是增生性息肉的3倍,hermanek通过对6378例息肉的分析,亦支持franzin的结果。2.大肠息肉解剖学分布为确定息肉的解剖分布特征,有待对结肠进行明确分段。1979年rickert提出按百分比例将大肠区分为6段。其中结肠起始段5%的区域为盲肠,然后依次为升结肠(6%~20%),横结肠(21%~50%)、降结肠(51%~65%)、乙状结肠(66%~90%)及直肠(末端91%~100%区域),这种分段已广泛用于尸检材料结肠肿瘤分布的描记和比较。在内镜活检中,虽可应用脾曲和肝曲这两个解剖生理部位进行分段,但应用最普遍的是以脾曲为界区分为左半(远端)结肠和右半(近端)结肠的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尸检材料和内镜材料所得结果真如此略有不同,前者发现息肉均匀分布全结肠,而结肠镜则显示息肉分布以左侧结肠为主。据推测,息肉的发生可能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这一点可从尸检材料中左侧息肉往往较右侧为多而得以验证。随着年龄增大,息肉逐渐由左侧向右侧,由于尸检患者年龄结构偏大,故呈现全结肠息肉发生率均匀趋势。近年来,随着纤维及电子全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左侧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亦越来越高。【临床表现】多数息肉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有家族史的患者往往对息肉的诊断有提示作用。一些典型的肠道外症状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肠道外症状就诊,切不可忽视。例如出现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应考虑gardner综合征的可能,出现皮肤粘膜色素斑应考虑p-j综合征等。一些作者指出,对可疑有息肉病的患者,即使家族无息肉病史,都应常规作结肠镜检查以排除综合征的可能。由于大肠息肉临床上常无症状,即使出现某些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腹泻、便秘等也较轻微和不典型而往往被人忽视。一般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来就诊,又常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患或“痢疾”而延误其必要的检查,因此,大肠息肉的诊断首先要提高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凡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作进一步检查确诊。这样,大肠息肉的发现率和确诊率可望大大提高。【辅助检查】1.x线钡餐灌肠虽能通过钡剂的充盈缺损敏感地发现大肠息肉,但对病变常常不能正确分类和定性。内镜检查不仅可直视下观察大肠粘膜的微细病变,而且可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而确定病变的性质,因此是发现和确诊大肠息肉的最重要手段。2.内镜检查发现的息肉均须作活组织检查,以了解息肉的性质、类型以及有无癌变等。小的或有蒂息肉可用活检钳或圈套器电切摘除后送验,大的或广基的息肉则往往只能行钳取活检。3.由于同一腺瘤中,不同部位的绒毛成分量及不典型增生程度往往不一,所以钳取活检处病变并不能完全代表全貌。活检处无癌变亦不能肯定腺瘤他处无癌变。因此腺瘤的不典型增生程度及无癌变往往需切除整个肿瘤,仔细地切片检查后方能肯定。钳取活检病理结果可供参考,但并非最后结论。临床上这种术前钳取活检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不一的情况在绒毛状腺瘤中相当常见。如tayloy收集文献中报告了1140例绒毛状腺瘤中,术前钳取活检为良性,而术后证实癌变的可达23%~80%,临床医师对腺瘤钳取活检在诊断中的这种局限性必须有所了解。目前治疗内镜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即使一些较大的息肉亦能在内镜下予以切除,因此给息肉病理活检提供了方便。对于摘除的息肉常要求包括蒂部的取材,以全面观察息肉的组织学形态。对于大肠腺瘤,目前主张进行全瘤病理检查,以明确不典型增生程度、避免遗漏恶变。对于复合性息肉,由于它们不少是和腺瘤共存的,因此应进行多瘤病理检查,特别是对多部位和老年患者。即使不能做到每一个息肉都进行病理检查,也应对各个部位有代表性的息肉取材活检,以发现复合性息肉,特别是具有恶变潜能的腺瘤。http://www.511511.com/M5/200404/M500000151220040405055610812.shtml
    2023-07-13 03:50:025

    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息肉症视症状轻重不同可采用中西药物,肠镜,镭射,冷冻,套扎及经腹或经肛门等多种办法进行治疗。那么,肠息肉什么症状呢?肠胃医院肠胃诊疗中心专家指出: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以下来是关于肠息肉具体的一些症状表现: (1)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以及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大便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下垂。可并发直肠脱垂。 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2)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为间断性便血、大便异常、腹痛、息肉脱垂。 便血: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粘液便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者。 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更要引起警惕。 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腹痛:比较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 以上只作为参考,个人病情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任何疾病都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是维护健康之根本。
    2023-07-13 03:50:2211

    肠道息肉手术后多少天可以恢复身体

    手术过后建议还是多休息几天,毕竟手术以后,恢复的比较慢,我觉得至少需要十五天吧,不然的话还是没有办法完全恢复的。
    2023-07-13 03:50:502

    结肠息肉如何手术

    问题一:结肠息肉手术要住院多久 你好: 结肠镜下摘除息肉,可以住院观察,也可不住院,做完后密切观察 问题二:肠息肉恢复期大概要多久,术后要注意什么? 现在得肠息肉的人挺多的。我才24岁,也做过两次肠息肉切除的手术。手术都是微创的,对人伤害小,手术风险也不大。手术时间长短得看息肉个数,我一次切了六个,用了半小时钉打了三天点滴就可以出院了。手术后24小时禁食,观察有无出血。不过肠息肉容易复发,切完后每年最好定期复查,而医学界对肠息肉的成因还不清楚,也不好预防,我也没法给你更好的建议。祝您父亲早日恢复健康。 问题三:发现肠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 现在的指南规定,只要发现结肠息肉,就要切除的。不然息肉逐渐长大,会引起出血或者恶变的。 指导意见: 这么小的息肉,不用手术治疗,只要再做一次肠镜,镜下就能把息肉切除了。创伤很小的 问题四:肠息肉是怎么回事,一定要手术吗? 一,【什么是肠息肉】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其中有绒毛状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从病理上来看,其内容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后果。但由于肉眼看来大体相似,因此这一含意笼统不清的病名“息肉”一直被习惯采用。直肠是息肉常见的所在,更由于易于发现和处理,因而受人重视。 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 *** 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 *** 状腺瘤)最常见,炎 *** 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 *** 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 *** 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二,【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由于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引起体质酸化,酸性体质损坏身体的末梢神经,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导致炎症,加上其他慢性 *** ,发生肠息肉。 不良生活习惯,生活不规律,导致体液酸化,引起肠道细胞突变,增生等。 三,【肠息肉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本病由于病理性质的类型不同,而临床表现或有差异,但主要以便血、粘液便或便秘、腹痛、腹泄为常见症状。 大肠腺瘤常无任何自觉症状,而是在结肠镜检查或X线钡剂灌肠时偶然发现。大便带血或粘液血便是其多见症状,每次排便均见,并不与粪便混合,或在粪便表面;血色鲜红,量不多,夹有粘液,有时忽然大量出血;长时期慢性失血可导致贫血。位于直肠的较大腺瘤可以引起大便次数增多或 *** 有下坠感,很低的腺瘤大便时可脱出肛外。在个别情况,结肠腺瘤有可能引起肠套叠、腹绞痛。 儿童型息肉以便血、腹泻、息肉脱出或腹痛、贫血等症多见,有时还可并发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其血便色泽鲜红,附于粪便表面,不相混杂,出血量一般不大,甚似内痔出血。 家族 *** 肉病,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 *** 。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四,肠息肉的诊断 (1)家族性结肠息肉病: ①多有家族遗传史,青少年发病较多。 ②可无症状,或出现腹痛、腹泻、血便或粘液血便、贫血、低蛋白血症、低血钾、肠梗阻等。 ③结肠镜检查,息肉形态多样,球形、梨形或有分叶,单个或多个,多有蒂,表面光滑或有糜烂渗血,病理活检可以确诊。 ④X线钡剂检查可见充盈缺损。 (2)结肠息肉: ①便血或粘液便。 ②可有里急后重、便包、或排便次数增多等。 ③X线钡剂灌肠可有充盈缺损。 ④纤维肠镜检查,可见单个或多个肿块。 ⑤病理切片明确诊断。 (3)直肠息肉: ①大便带血,色鲜红、量不多,无自觉疼痛。排便时息肉可脱出,排便后还纳。偶可见粪便上有勾槽,多见于儿童。 ②肛指检查可触及圆形、质软、有弹性、带蒂或无蒂之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肿物。 ③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常可见肿物,并可采取活体组织明确诊断。 ④X线钡剂灌肠,可确定息肉部位及数目,可助鉴别诊断。 五,【如何预防肠息肉】 研究表明: 预防肠息肉的秘诀十分简单,就是常吃碱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废物的累积,因为酸化的体液环境,是正常细胞突变的肥沃土壤,调整体液酸碱平衡,是预防细胞增......>>
    2023-07-13 03:50:581

    没有炎症会长息肉吗

    您好 没有炎症就没有息肉,息肉是炎症导致 肠息肉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它可小至芝麻、绿豆,直径仅几毫米,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从形状上来说,有有蒂息肉、亚蒂息肉广基息肉之分。 平时最多见的息肉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前者与大肠炎症反应有关,后者则由于结肠粘膜表面细胞更新的不平衡引起。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对腺瘤性息肉,我们必须有所警惕,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如果长久存在于肠腔内,则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得了炎症性息肉,一般无须特殊处理,每隔1—2年作一次结肠镜随访即可。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通过肠镜下电凝方法直接切除,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径大于2厘米),可在肠镜下先用金属钛或尼龙线结扎其根部,然后用电凝切除,病人无须受开刀之苦。 大肠息肉 突出于粘膜面、呈球形或卵圆形根部有蒂的肿块称为息肉(polyp)。大肠息肉是常见的一类良性肿物,其中有的属于粘膜的增生性改变(如增生性息肉),有的属于腺瘤(如腺瘤性息肉,乳头状息肉)。后一类与大肠癌的关系密切,有重要意义。 1.腺瘤性息肉: 较为常见。其中大约有75%发生在直肠及乙状结肠。此型发生癌变者并不多见。 2.乳头状腺瘤,少见,常单发,此型腺瘤的癌变率高于腺瘤样息肉。 3.结胞多发性息肉病, 呈家族性发生,故又称家族性息肉病.临床症状均为腹痛、腹泻及便血。家族性息肉病易于癌变,据报导常在出现息肉症状大约15年后发生大肠癌。 上述三种息肉均为腺瘤性质,此外还有一些非瘤性息肉,主要者如下。 增生性息肉:较为常见,体积较小,属粘膜增生性改变。增生的腺体规整,有旺盛的粘液分泌但无瘤样改变,可自行消失。 炎性息肉;较为少见,一般常可以自行消失,不发生癌变。 建议 中西医结合治疗希望采纳
    2023-07-13 03:51:081

    做大肠息肉手术流程是什么。

    你好,肠息肉镜下电切术前,如果有口服活血药物,术前一周停药,术前两天不要吃带颜色的菜,术前一天吃流食,手术当天就不要吃饭了,还需要清理肠道。肠道泻成清水以后才可以做息肉电切术。术后需要禁食三天,补液、消炎治疗。三天后添加流食慢慢过渡到普通饮食。需要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肠镜。祝您健康!
    2023-07-13 03:51:167

    肠息肉是怎么引起的,肠息肉的危害有哪些?

    肛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
    2023-07-13 03:51:452

    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

    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肠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不同性质的息肉,其预后与处理的方法亦各不相同。息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在数目上又有单发与多发两类。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式:①小息肉一般在结肠镜下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②对于广基或巨大息肉,有条件的双镜联合(内镜与腹腔镜)行息肉切除,术后应送病理检查并注意标本边缘是否有癌组织浸润③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 但并不是切除息肉就万事大吉,必须在息肉切除术后进行结肠镜随访。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一,对已经进行了结肠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进行随访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内镜切除术后,在3~6个月内要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以确保切除干净;所有残留的息肉应当切除,同时再随访3~6个月;在经过2~3次随访后,仍没有切除干净的患者,多数应行手术切除。在完全切除后,多数患者应在1~3年后重复结肠镜检查。随访中没有发现异常的患者可以自此每5年检查一次。 综上所述,对于炎性息肉,只要把炎症的刺激处理好,息肉即可消失;而肠息肉也不一定需要每年行结肠镜检查,在息肉完全切除干净后,可依循1-3年复查肠镜,如无异常可5年一回。 一、大肠息肉摘除是否会复发?切除以后多久进行复查? 这种疾病发生的时候多有遗传的倾向,如果自己的直系亲属有患过这种疾病,那么自身患有这种疾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当自身发生了这种疾病时,就要立刻利用手术进行摘除,但是要注意大肠息肉很容易复发,而且复发的位置也有可能会改变。如果说在直肠患有,下次可能也会在盲肠复发,因此息肉摘除手术并非是一劳永逸的,所以说一定要定期的做一些复查,更应该定期做一些肠镜的检查。 正常情况下切除手术完成以后,患者可1-2年进行检查一次,但是对于一些伴有不典型增生的大肠息肉来说,一般6个月-1年中就必须要复查一次,而且在刚做完摘除手术后三个月左右要及时的进行复查。当发现没有任何问题的时候才可以延长至6个月~一年中进行复查一次。 二、大肠息肉复发有那些危害? 1、癌变: 经过临床的实验,很多专家认为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有着非常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说出现大肠息肉的时候,对于它的诊断和治疗上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当肠息肉体积不断的增长,它的癌变几率也会随之增加,息肉直径大于一厘米的时候,就必须做一些手术进行切除,但是要注意复发了以后,也会容易让这些息肉发生癌变。 2、便血: 出现这种疾病的时候都是由于饮食起居不规律,或者是有一些人群自身有遗传的病因而引起的,再进行切除以后依然会有复发的,可能复发的时候也是有很多危害的,很可能在用药好转以后没有及时的进行检查就诊,也会出现大便带血的情况,甚至也会发现大便变得更细,而且还有一些粘液,甚至有一些便秘腹泻的症状会出现,而且腹痛的症状也会更加的明显。 3、身体影响: 在发现患有这种疾病,会对自身的一些 健康 有更大的危害,经过治疗以后又复发的话,也会影响到肠胃道的功能,让肠胃道的自身功能加重了负担,也会带来很多肠胃的疾病。所以在平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要有任何的疾病发生。 说实话,肠息肉很难杜绝,很多朋友都知道,第一次切完息肉之后,第二年复查,又长出来了新的息肉,又只能做切除。 为什么肠息肉会源源不断,连绵不断呢? 目前来说,肠息肉的具体原因未知,可能与遗传、生活饮食习惯、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系,如果你总是长息肉,那可能你的体质就是爱长息肉,除了定期复查,早发现、早切除,防止息肉癌变之外,你还可以这么做,有可能会降低肠息肉的发病率: (1)减肥 管住嘴,迈开腿,将自己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病率。 (2)高纤维低脂饮食 多进食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油炸等高脂肪性的食物,同样有助于降低肠息肉发病率。 同时,少吃腌制食品,少吃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尽可能的多吃鸡肉,鸡蛋,鱼肉等白肉。 (3)戒烟戒酒 限制饮酒量,尽量不喝酒,戒烟,有助于降低肠癌和息肉发病率。 (4)阿司匹林 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可以降低肠息肉的发病率,也可以降低肠癌发病率,2017年澳大利亚国家指南推荐全国50-70岁者应用100mg肠溶阿司匹林,前提是不存在阿司匹林的禁忌证,例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或消化不良、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明显的肾损伤或阿司匹林过敏。 (5)补钙或者乳制品 增加膳食钙摄入或使用钙补充剂可能也是一项保护因素。至少有3项对照试验评估了补钙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的效果。一篇针对这些数据(共1485例受试者)的meta分析得出结论,补钙可显著降低结直肠腺瘤的复发风险(RR 0.80,95%CI 0.68-0.93)。 美国胃肠病学会已推荐将补钙作为结肠腺瘤的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 肠息肉。 肠息肉指的是肠黏膜生长的未经病理定性的隆起样病变。 肠息肉一般分为炎性(治疗后可消失)和腺瘤性(易癌变)。 肠息肉做肠镜的目地。 肠镜可以对未定性的(未曾进行病理检查定诊的)息肉进行检查和治疗(切除)。 以明确息肉性质,分辨息肉的良性或恶性可能。 当然,肠镜只能对基底部不广泛、相对较小的息肉进行治疗(切除或电烧)。 肠息肉的越早发现、越早治疗,预后越好,相对癌变机率越小。 肠息肉能治好吗,只能每年做肠镜吗? 目前来说,肠镜是最直观的针对肠道的检查手段。 至于具体需要做肠镜的时间。要依据每次肠镜检查的具体情况决定。 一般情况下,建议6-12个月复查。如无明显异常,复查时间可延长至12-24个月。 建议: 关于疾病的检查和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的专科进行。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指正。 肠息肉目前是认为能够导致癌变的一种赘生物,但是息肉癌变要看息肉的病理分型,肠息肉有炎症性的和腺瘤性的。炎症性的经过治疗炎症消退后息肉会自行消失,而腺瘤性的是不会自己消失的,而且还会逐渐生长,一般都有恶变的可能。 肠息肉主要是由于饮食搭配不均导致纤维素缺乏,长期饮食不洁导致肠道炎症及病毒感染,长期饮酒吸烟,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生长于肠粘膜内面的一种异常的突出组织,肠息肉会出现在任何部位,而且大小及形状不一。 肠息肉一般出现的症状是大便带血、间断性的尿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大便变形、次数增多、腹痛不适、便血等症状,而肠息肉生长部位较低的一般是直肠指诊,但是位置较高者一般首选肠镜,肠镜下能够清楚的观察到息肉,而且还可以做组织活检。 炎症性的肠息肉经过抗炎等治疗后会自行消失的,但是腺瘤性的肠息肉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将其切除,在用一些塞来昔布等药物来抑制息肉的生长及复制。 所以肠息肉的治疗还是要看息肉治疗的时间及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等多方面去考虑,一般早发现早治疗是会治愈的,但是晚期一般治疗很复杂,而且也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现象,但是肠镜一般检查都是根据症状来确定的,一般2 3年查一次比较合适,但是也要看息肉的类型及病变的程度了。 关注小克,为大家普及更多 健康 知识,谢谢! 肠息肉是一类从肠黏膜上皮长出并凸向肠腔的赘生物,可见于结肠与直肠当中,一般发生在其中的某段,也可累及整个结肠与直肠,数目上又分为单个息肉与多发息肉两类。较小的息肉直径只有几毫米,似芝麻、绿豆,较大息肉直径可达2-3厘米,似核桃。息肉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为广基息肉、也可为带蒂息肉。息肉的病理性质必须通过病理检查才可明确,其中炎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为常见的两种类型。 多数学者认为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肠息肉较小时可无任何症状,随着息肉的增大可出现腹痛、腹胀、便血等明显不适。通过结肠镜检查可以直观地看到息肉的大小、形态,并可取组织送检,所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肠息肉的常用手段。 一般根据息肉的大小、多少及病理性质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直径较小的息肉,直接在肠镜下行电凝电切术即可;直径偏大的息肉(一般大于50px)或有蒂息肉先采用圈套器或尼龙绳结扎固定再行电凝电切术。如果有出血风险可以固定钛夹以防出血。如果息肉数量较多,为防肠壁出血、穿孔,建议分批次切除。一般炎性息肉多为良性病变,腺瘤性息肉有恶变倾向,但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所以还是建议镜下将其切除。 息肉切除以后,也不能置之不理,需要按时复查结肠镜,以防息肉复发。一般在息肉切除干净后,多数患者每隔1-3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息肉复发,可以及时发现并于镜下切除。 作者:王博聪,医学硕士 我就是多发息肉三个,去年做的,大的是切除的,下的血夹子,有炎性息肉,有一个上皮细胞轻度不典型增生,以前我健身爱吃牛肉,今年复查很干净没有复发,总结一下:天天鸡蛋黄与晒太阳补维生素D,多吃虾皮与麻将补钙,多吃水果蔬菜,低盐,健身,深蹲对肠道蠕动非常好,这次没有事,准备二年后再查一查。家族遗传性息肉那就只能年年检查,数量太多几百个上千个,最好半年一检查! 息肉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 ,其中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具体又可以分为三类: 1、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在 5%左右。 2、绒毛状腺瘤,癌变率较高,在20%左右,如果不典型增生程度严重,则有可能是原位癌。 3、混合型腺瘤,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总之, 如果腺瘤性息肉的体积越大、基底越宽、绒毛成分越多及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其癌变率越高 。这与大肠癌的演化过程相一致:小息肉 大息肉 重度不典型增生 原位癌 浸润性癌。 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那么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所以 如果肠镜检查曾经发现有息肉的朋友要注意复查 ,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腺瘤性息肉的朋友。 结肠息肉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虽然不是肠息肉病患者的子女一定会患病,但病人子女患息肉的概率比常人更大。 根据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可以将大肠息肉患者分类管理 低风险:管状腺瘤 1 2 个,腺瘤
    2023-07-13 03:51:511

    肠息肉怎么治疗

      肠息肉不是大问题,我刚刚也检查出来了,好像有八九个。准备做电切手术。  对肠息肉的形成和治疗,中医和西医有不同的看法。中医主张内调,认为通过调养,消除於气,息肉自然会下去;西医主张手术切除,通过微创手术(肠镜下切除)进行切除,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去根,有很多人切了后还会再长,手术后需定期检查。需要注意的是,肠息肉的形成是由于人体先天遗传易感病态因素,在后天的情绪、饮食、炎症、感染、免疫能力下降等因素刺激、诱发下形成的。在切除后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调节体液,从而从根本上远离肠息肉。  介绍一下手术治疗:  摘除息肉的方法主要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根据息肉的形态、大小、数量及蒂的有无、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①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主要用于有蒂息肉。 ②高频电凝灼除法: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 ③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目前很少应用主要被高频电凝灼除法和活检钳除法取代。 ④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 ⑤活检钳除法: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简便易行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 ⑥粘膜剥离嵌除法: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 ⑦分期批摘除法:主要用于10~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 ⑧密接摘除法: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 ⑨内镜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  手术对人身体本身伤害很大,在酸性体质环境下伤口愈合慢,患者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且手术并不一定就能根除肠息肉,肠息肉会癌变,只有真正通过改善自身的体液,才能真正的根除肠息肉。  食疗法  要治疗肠息肉还得从改善自身的体质开始,从源头上根治肠息肉。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常见食物的酸碱性  1.强酸性食品:蛋黄、奶酪、白糖做的西点或柿子、乌鱼子、柴鱼等。 2.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鲔鱼、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奶油、马肉 等。  3.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鱼,泥鳅。  4.弱碱性食品:红豆、萝卜、苹果、甘蓝菜、 洋葱、豆腐等。  5.中碱性食品:萝卜干、大豆、红萝卜、蕃茄、 香蕉、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梅干、柠檬、菠菜等。  6.强碱性食品:恰玛古、葡萄、茶叶、海带芽、海带,柠檬等。 大肠腺瘤  大肠腺瘤  肠息肉的术后护理  肠息肉术后应注意下面四项:  1.摘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咽部有无水肿、疼痛、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2.胃、十二指肠息肉摘除术后应禁食6h,6h后进流质饮食1天,继而进无渣半流质饮食3天。大肠、直肠息肉术后即可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内忌粗糙食物。  3.保持术后大便通畅,可用适量番泻叶冲泡代茶饮,同时采用拇指按中皖、天枢、足三里、丰隆各1min,1日3—4次。  4.术后有少数患者发生腹部胀痛、肠胀气,多因手术中注入气体过多所致,可采用针灸补虚泻实的方法,针刺足三里、中皖,留针15min,可缓解腹部胀痛,迅速减轻肠胀气。
    2023-07-13 03:52:0311

    肠道息肉病的分类

    大肠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息肉数目可分为单发和多发,但目前国内外较广泛应用的是以Morson的组织学分类法为基础,即将大肠息肉分成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表1)。此分类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将大肠息肉统称为腺瘤,而其他非肿瘤性息肉则统称为息肉。演变为腺瘤。这种分类能明确区分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对治疗具有更大的指导意义。
    2023-07-13 03:52:321

    有肠息肉能吃葱姜蒜吗

    肛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大肠息肉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一般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可含有粘液,或伴有里急后重感。饮食因素与结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正常情况下饮食不需要作出太大改变,从调养的角度考虑,刺激性的食物应适当减少
    2023-07-13 03:52:472

    肠息肉严重吗,有好建议

    肠息肉如果不癌变那就不太严重的。凡是大肠黏膜上任何向肠腔突起的赘生物,无论其大小,形状和组织学类型如何,临床均统称为“息肉”或“多发息肉”,也称“息肉病”属于肿瘤的范畴,部分为类癌;介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之间.病理检查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错构瘤型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
    2023-07-13 03:52:577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医生总结:或许与这几个原因有关,涨知识

    导语:不知道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听说过肠息肉这种问题呢? 在现如今肠息肉在临床上的患病率是非常高的。 特别是在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也是越来越不节制了,长期食用一些油腻刺激辛辣性的食物, 就会容易导致人们患肠息肉的几率有所升高。 人们对于肠息肉这种疾病都是有一些害怕的, 甚至一度有人会把肠息肉认为是肠道肿瘤患上以后使全家人都是人心惶惶的。 01 肠道息肉是什么? 肠息肉是指肠道内表面粘膜多出 来的凹生物或者是炎症问题,这类疾病是临 床上非常常见的良性病变以及自发性的高发性疾病,肠道息肉的高发原因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饮食观念以及 不正确的饮食带来的一种良性病。 因为自身所摄入的食物不同,肠道息肉所形成的距离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有的肠道息肉长得像桑葚,有的则像蘑菇。 在临床上肠道吸入多数病例一般没有引起自身的重视,或者是通过痛觉中枢所反映出的痛觉症状向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只能够通过临床上的造影检查或者是X射线来看看是否是有肠道息肉的存在。 在临床上,肿瘤性息肉主要是指吸入性生理性病变以及腺瘤样息肉,这样的息肉在理论上通过自身的自主反应以及 病理性改变,最终会随着时间的蔓延反映出没有办法控制的癌变问题。 非生理性肠道息肉主要包含出现了炎症而反映出的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这几类息肉疾病大多属于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良性生理特 征,一般不会通过自主反应以及随着时间的慢移转变成癌症。 02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医生总结:或许与这几个原因有关,涨知识 遗传因素 有一些肠道息肉的形成和基因突变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基因突变也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 便秘 如果平时不及时排便,粪便会在肠道当中滞留很长时间,粪便里的毒素会持续刺激肠道粘膜导致粘膜受损, 这样也会容易带来息肉问题。 饮食因素 可以直白的说很多肠道息肉都是“吃”出来的 ,特别是细菌和大肠会相互作用,这些因素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病毒感染 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在肠道息肉的患者里90%都是因为 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这是导致肠道息肉发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03 肠道息肉会变成肠癌吗? 虽说多数肠道息肉都是良性病变的,并不会给患者的身体 健康 带来太大的影响,但若是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在不断刺激 ,息肉也会容易导致息肉出现异样的变性或者是增生。 长期如此也会增加癌症的出现率,一般情况下肠道息肉发展为癌症的时间是比较漫长的,大概需要5~10年, 不过这一点也并非绝对,由 于息肉的情况会发生差异,比如息肉的大小数量以及性质等, 所以在不同患者上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特异性。 04 出现肠道息肉,身体会有哪些表现? 腹痛 早期的肠道息肉并不会给身体带来一些明显的不适感,但是如果在中晚期肠道当中的细胞组织已经发生了癌变问题, 就会容易导致肠道粘膜受损,诱发腹痛问题出现。 便秘和腹泻 长期便秘或者是腹泻的人群,在服用药物以后并没有任何的作用, 就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看看是不是肠道当中出现的息肉。 大便习惯的改变 本来每天大便一次, 但是出现了一天2~3次或者是三天一次的情况,再排除 饮食因素以外, 也不要忽视肠道息肉的原因。 大便带血 当出现大肠息肉时,一般会带来大便出血的问题 ,在服用药物以后若是还有大便出血的现象,那么一定要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05 出现肠道息肉一定要切除吗? 许多人认为发现肠道息肉就都需要进行相关切除,其实小息肉会在肠镜检查时接触,并且会送病理检查,肠道息肉直径三厘米以上的腺瘤 ,特别是绒毛状腺瘤,应该进行手术切除。 若是炎性息肉应该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 在肠道炎症消失之后,息肉也会随之消失。 如果是增生性息肉症状不太明显的话,则 不用进行相关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点击小程序有更多 健康 养生 指南知识 优选 养生 茶 夏方 养生 指南 养生 优选 06 预防肠息肉,生活中做好3点 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 增强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染 ,也能够避免肠道炎症出现,这样才能够更有助于预防息肉问题。 很多人的生活习惯不太好,再加上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比较薄弱,无法对抗病原体入侵,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都有可能会影响肠道功能,然后产生肠息肉。 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通过合理的方式去提高抵抗力,这样才能够有助于对抗 病毒预防肠息肉的出现。 戒掉香烟和酒 经常吸烟喝酒,不仅会容易增加肝脏和肺部的负担,还会容易增加肠道的负担,同时会对肠道黏膜带来刺激 ,导致肠息肉出现。 所以如果想要远离肠息肉, 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远离香烟和酒。 定期检查 检查工作做得好,有了 健康 问题及时发现 ,这样及时处理了以后疾病才可以绕道走。 若是忽略了 健康 检查的重要性, 疾病出现以后不断的进行发展,或许会一直威胁身体 健康 。 如果想要远离肠道息肉 ,避免病毒入侵,危害 健康 ,最重要的就是要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结语:其实肠道息肉并没有我们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也不用于肠癌化等号,在日常生活当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这样才能够更有助于远离肠道问题。
    2023-07-13 03:5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