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心慌方》是一部非常奇特的电影。一群人被关入一堆立方体小格子组成的迷宫中,迷宫中有大量的各种杀人机关。这些人只有群策群力才能从这个迷宫中脱险。
如果是好莱坞来拍这电影,可能会讲这些人如何克服彼此之间的矛盾,克服灰心失望的情绪,终于战胜困难而脱险;也可能极力刻画杀人机关的血腥残酷,渲染恐怖气氛;更可能是这些的混合体,当然还要加入爱情因素。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我看完这电影,第一个感觉就是,这电影应该不是出自美国人之手。然而当我发现她的导演是个加拿大人的时候,还是让我很吃惊。我原以为应该是欧洲人,更可能是东欧人,才会对官僚极权社会有这么深刻的理解。
《心慌方》中最高明之处在于解释这个立方体迷宫的来历。按照这群人中的前建筑师的解释,他曾经设计了这个迷宫的外壳,他是这个迷宫的建造者之一。可是当他设计那个外壳的时候,他完全不知道那个外壳是作什么用的,他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整体是什么样子。他只是完成他那部分的工作而已。实际上,所有的设计者全都只知道自己设计的那一小块东西。直到这个设计师被关进迷宫中,他才知道自己建造了什么东西。
然而盲目的人并非他一个。其实,每一个人都没有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什么。她们只是工作,实现自己的那部分,而根本没有跳出去看看,这个世界正滑向何方。
然而更为可怕的是,其实根本没有一个恶魔来策划这样的杀人迷宫。可能是某个官僚灵机一动,想到了迷宫的这个点子,还未实现就已经下台了。他的继任者并不知道这个迷宫有什么用,可是他会继续完成他。最后完成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为了证明这个迷宫有没有用,就再扔几个人进去做试验。
这个过程非常精准地解释了,我们这个官僚极权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并没有任何恶魔在背后操作,每一个人都在建造它,然后由于对于生命的漠视,这个怪物就开始反嗜建造它的人。每一个被害人都开始诅咒当权者或者有钱人,根本意识不到是自己建造了这个怪物。而怪物一旦成形,就已经无法阻止。
每一个人都既是建造者又是受害者,所以这样的极权社会其实是非常稳定的。西方常见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电影,例如《Equilibrium》《Matrix》或者《V for Vendetta》都以为只要一场暗杀、一次爆炸,就可以结束整个极权统治,实在是过于幼稚了。在这方面,我还没有看过象《心慌方》这样深刻的原创电影。
《心慌方》的几个人物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前警察。这个人刚出场的时候,正义凛然,勇气十足地担起领导重担。而最后,他却几乎杀掉了每一个同伴。
是因为这个人开始伪装了自己吗?我不以为然。
极权社会的一个特点是,他总有一个在道德上标榜自己的领袖,以道德或者正义来控制社会(当今圣上诏谕的“八荣八耻”就是这一传统的延续)。
这个前警察一开始也是如此,他讲述自己的儿女,确立了自己的政治正确,然后要求大家团结起来找到出口。这个看似非常正确的领导,最大的错误在于,他要求大家统一思想,而这一要求是基于道理感的。
所以,前设计师的消怠情绪在道德上是有罪的,警察就要开始疏离他,惩罚他。而且在警察看来,他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他只是在排除害群之马,他在维护团体的利益,他在要求集体意志压倒个人意志。
当然,他不知道,民主的精髓不是服从大多数人的意志,而是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即使那是少数人。而对单个人的迫害,对少数人的迫害,正是对民主的破坏。
恶果即是,人被分了等级。对下级的人的迫害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且是为了集体的利益而必要的事情。个体的权益甚至生命,和集体利益相比,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东西。所以,虽然这个警察在开始的时候,明白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然而当白痴出现后,这个白痴被他理所当然地排除于集体之外,他完全没有没有想到这个白痴会是解密的关键。他只想摆脱这个累赘,以及每一个想要保护这个累赘的人。这造成了最终他对集团成员的清洗。
这个过程是如此的熟悉。就好象,当年我们说“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时,我们的道路已经确定了,剩下的只是逐步把迫害施加到每一个人的头上去。
《心慌方》中的两个寓言,一个来自设计师的口中,一个来自警察的身体力行。这部电影就是用这样的两个寓言来解释了极权社会是如何产生,如何运行,又如何吞噬生命的。
其实这个迷宫的本身就象是一个暗喻。统一规格的格子,把每个人关在其中,不动声色的屠杀生命,并且向着无人知晓的方向运行。
- 西柚不是西游
-
“Cube” 是一套相当特别的电影。
第一,其制作成本极低
第二,说拍摄手法和演员的表现,其实也未甚高明
第三,画面血腥
但,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其极简单的制作背後却满是人生哲理。
为了验证自己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我特意搜寻了一些资料,可惜导演本身(导演也同时担纲编剧之一) 似乎并没有正式回应过关於此戏的解释。 那麼
64 究竟是不是我想得太多,自己为此戏添加复杂度呢
评论家对此自有一种说法 – 作品一旦完成,则与创作者独立存在。 我所理解的可能与创作者之原意相错,但如果我从此理解处有所得益,那麼这种 “美丽的误会(注)” 就有其本身的存在价值。 起码,我认为此戏能使我们对身边的世界进行另一种思考。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严重透露剧情 (此戏系一两年前所看,某些剧情细节可能有错,但大致如此)
警察、医生、学生、工程师、冒险家、和一个自闭的弱智男子,六个人被置於一座结构复杂的建筑物内。 我们可以想像此建筑物是一座庞大的正方体,而里面又一个接一个的建了大量的小正方体房间,每间房间的六面各有一通道通往另一方室。 六人莫明其妙地发现在一天醒来後,自己被置於这样的其中一间方室内,无人知晓原因。 那麼谁能生存下来,谁能回到 “正常世界” 呢?
在一连串的疑问下,被绑架至此的数人开始集体行动,以求逃出这个神秘方室。 可是不仅一间方室接著另一间方室,不同的方室还设置著各种的死亡陷阱。 当大家还没理清头绪之际,那个自以为是的冒险家(或说是逃生专家) 就首当其冲被琉酸杀死。 大家在这些方室内学到第一条规则: 陷阱不一定是由动态感应来触发。
接著,剩下的五人开始了长时间的逃离计划,在没有水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只能冀望能尽快脱险。 这时候,数学系的学生发现每间房间都有其特别的编号,从编号的排列方式,她能判断哪些是有陷阱的房间,哪些是没有陷阱的房间。 在穿过了不知道多少方室後,大家开始失去刚开始时的那种凝聚力,特别在学生一次判断某房间应该没有陷阱,可是警察却差点被杀死後,大家所承受的压力也愈接近崩溃。 除了自闭的弱智男人之外,大家开始猜忌、怀疑、相互责怪。 在对话间,他们发现原来六人之中的工程师居然是曾参与这座建筑的建设工程。 根据他的说法,他也不知道这座建筑的存在目的何在,甚至很可能根本没有人知道。 只是大家都想既然已经建完,就该使用它吧,於是就定期的放一些人进去。 可惜的是,连参与建筑的他也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到达出口。
当大家要放弃之际,学生又发现原来方室的数字是根据在三维空间的座标所定。 在发现这点後,大家又重新抱著希望出发。 可是在之前的磨擦之中,使得警察已经在心里萌生了要杀死医生的念头。 在後来的一次机会中,他果其然藉机会故意让医生受害,并且让另外两人相信那只是一次惨痛的意外。 这样,剩下的就只有工程师、学生、自闭、和警察四人。
在接下来的时间,警察开始显露出自己残暴的性格,他希望能掌控学生,因为只要有学生在,他就有机会逃离这里。 学生和工程师对警察这种失控的行为愈来愈不满,逐渐形成了警察被孤立,而工程师、学生则带著自闭。 到这里,故事已经接近尾声,学生对此建筑也愈来愈瞭解,原来方室会在某一时段就移动位置,而可以通往出口的方室居然就是一开始他们所身处的那间。 他们只好再一次出发,可是这一次的目的则变成了 “回到起点”。 警察和工程师和学生之间最後演变成互相残杀。工程师和学生虽联手,但最後三人却惨然地同归於尽,而唯一能走向出口的,就是那个几乎没有生存能力和任何智慧的自闭弱智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