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瑞爱吃桃
-
1. 关于汉字危机的作文材料
“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您能熟练默写出这些成语吗?编辑手机短信和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
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所以称为“汉字危机”。汉字的一笔一画传递的是一种文化精神,正所谓“字里有乾坤”,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氤氲和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天、地、人”都在其中。
从“仓颉造字”到“六书理论”,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汉字危机近期成了焦点问题,电视节目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作家如流沙河、张大春都在关注这个话题。
然而汉字危机是否真的存在,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热点回放:2013年暑期,一场“汉字热”悄然袭来,两档以听写汉字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让我们重新审视汉字文化。
2013年7月11日,一档名为《汉字英雄》的节目开播。于丹、高晓松、张颐武等文化名人鼎力加盟担当评委,誓言掀起汉字风暴,引领电视栏目新风向。
《汉字英雄》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价值主张,“努力便是英雄”为口号,借助知识传播正能量。这档考验青少年选手认字水平的节目,开播几周,无论是收视率、网络点播量还是话题热议度均居高不下。
《汉字英雄》制作人马东表示,他们希望提高当下电视节目的内容深度。这档节目关注青少年对汉字知识与文化传统的认知,旨在体现汉字之美,而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对汉字的感情。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宣传口号。在这档节目中,“斧钺”、“尥蹶子”、“神龛”、“荦荦大端”、“户枢不蠹”、“纵横捭阖”、“郫县豆瓣”、“醍醐灌顶”等词语,让电视机前的网友们一阵哀号:“各种没听过、各种不会写!”“真心被虐,对不起老师啊!”,只有30%的成人体验团写对了“癞蛤蟆”一词,而“熨帖”一词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10%。
一个电视特别节目,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尬与汗颜的“公众考题”。“听题目很简单,一提笔发现自己写不出来!”对于平时用惯了电脑、手机的现代人来说,提笔忘字是常有的事。
因此,看了节目之后,网友纷纷道出了自己的感慨与无奈。这两档节目在全社会掀起一场“汉字风暴”,让人们得以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悄然改变了网友们的生活:按汉字听写大会题目自测,想拾起童年用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默默把手机输入法改成手写……遗忘几个汉字不可怕,但丢掉汉字的美让人心痛,丢掉汉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令人担忧,丢掉文字所培养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才最可怕。因此,在习惯了通过敲击写出汉字的同时,让我们试着拿起笔,把它呈现在纸面上,因为它不仅仅是汉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
热用素材库 聚焦:媒体的高度关注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而在日本或在韩国,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练习写中国的书法。”
该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青年报》今年4月的一项调查结果:2072名受访者中的83%承认写字有困难。并且举例称,一个叫马思朗的北京人,30岁,是一名摄影师,有一天,马想到超市购物,就在他写购买清单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忘记“洗发精”如何写了。
新华社则刊文称:“随着电脑的普及,鼠标越来越多地代替笔,越来越多的人不注意书写,往往提笔忘字,有时写对了也不敢相信,觉得很生疏。对此,有关人士呼吁不能摒弃书法艺术和日常书写。
日本的电脑普及率很高,但每年都会办写字节。一到这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写大字,场面十分壮观。
可是,我国作为汉字书法的祖宗,却日渐被电脑书写挤在一个越来越小的空间里,这不能不让人倍感遗憾,不能不让人深思。电脑时代也好,信息社会也罢,我们都不应该忽视书法、写字。”
造成原因:触屏时代人们写字少了 不用再捧着厚厚的书本,只需手指在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上轻轻一触,几百本甚至上千册书籍的目录就会出现在眼前。如今,这种电子阅读的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和喜爱。
“触摸是人类最原始的感官体验之一,触屏的出现恰恰为人类的这种感官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显示屏是人机互动的窗口,简易、直观的交互设计和人性化屏幕触控操作方式决定了触屏电子设备更受用户的喜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成为触屏智能电子设备普及的催化剂,以往需要到特定场所或者在台式电脑上进行的操作,如今只需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
2. 关于汉字危机的作文材料
“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您能熟练默写出这些成语吗?编辑手机短信和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
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因为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只能大致记住汉字的形状,提笔却无法正确写出具体部首和结构。
一项调查显示,两千余名受访者中有逾八成的人承认写字有困难。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正成为一个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所以称为“汉字危机”。汉字的一笔一画传递的是一种文化精神,正所谓“字里有乾坤”,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民族文化精神的氤氲和中国人的思维逻辑,“天、地、人”都在其中。
从“仓颉造字”到“六书理论”,无一不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印记。汉字危机近期成了焦点问题,电视节目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杂志如《三联生活周刊》,作家如流沙河、张大春都在关注这个话题。
然而汉字危机是否真的存在,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热点回放:2013年暑期,一场“汉字热”悄然袭来,两档以听写汉字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让我们重新审视汉字文化。
2013年7月11日,一档名为《汉字英雄》的节目开播。于丹、高晓松、张颐武等文化名人鼎力加盟担当评委,誓言掀起汉字风暴,引领电视栏目新风向。
《汉字英雄》以“寻找键盘里失落的汉字”为价值主张,“努力便是英雄”为口号,借助知识传播正能量。这档考验青少年选手认字水平的节目,开播几周,无论是收视率、网络点播量还是话题热议度均居高不下。
《汉字英雄》制作人马东表示,他们希望提高当下电视节目的内容深度。这档节目关注青少年对汉字知识与文化传统的认知,旨在体现汉字之美,而这一切都基于中国人对汉字的感情。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宣传口号。在这档节目中,“斧钺”、“尥蹶子”、“神龛”、“荦荦大端”、“户枢不蠹”、“纵横捭阖”、“郫县豆瓣”、“醍醐灌顶”等词语,让电视机前的网友们一阵哀号:“各种没听过、各种不会写!”“真心被虐,对不起老师啊!”,只有30%的成人体验团写对了“癞蛤蟆”一词,而“熨帖”一词的正确率只有可怜的10%。
一个电视特别节目,成了一道让当代中国人尴尬与汗颜的“公众考题”。“听题目很简单,一提笔发现自己写不出来!”对于平时用惯了电脑、手机的现代人来说,提笔忘字是常有的事。
因此,看了节目之后,网友纷纷道出了自己的感慨与无奈。这两档节目在全社会掀起一场“汉字风暴”,让人们得以重新检视自己对汉字的掌握程度,欣赏汉字之美,体味汉字之韵。
悄然改变了网友们的生活:按汉字听写大会题目自测,想拾起童年用过的小学语文课本,默默把手机输入法改成手写……遗忘几个汉字不可怕,但丢掉汉字的美让人心痛,丢掉汉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令人担忧,丢掉文字所培养的严谨的逻辑思维才最可怕。因此,在习惯了通过敲击写出汉字的同时,让我们试着拿起笔,把它呈现在纸面上,因为它不仅仅是汉字,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延续。
热用素材库聚焦:媒体的高度关注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称,“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而在日本或在韩国,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练习写中国的书法。”
该报道还引用了《中国青年报》今年4月的一项调查结果:2072名受访者中的83%承认写字有困难。并且举例称,一个叫马思朗的北京人,30岁,是一名摄影师,有一天,马想到超市购物,就在他写购买清单时,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忘记“洗发精”如何写了。
新华社则刊文称:“随着电脑的普及,鼠标越来越多地代替笔,越来越多的人不注意书写,往往提笔忘字,有时写对了也不敢相信,觉得很生疏。对此,有关人士呼吁不能摒弃书法艺术和日常书写。
日本的电脑普及率很高,但每年都会办写字节。一到这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写大字,场面十分壮观。
可是,我国作为汉字书法的祖宗,却日渐被电脑书写挤在一个越来越小的空间里,这不能不让人倍感遗憾,不能不让人深思。电脑时代也好,信息社会也罢,我们都不应该忽视书法、写字。”
造成原因:触屏时代人们写字少了不用再捧着厚厚的书本,只需手指在手机或平板电脑屏幕上轻轻一触,几百本甚至上千册书籍的目录就会出现在眼前。如今,这种电子阅读的方式已经被很多人接受和喜爱。
“触摸是人类最原始的感官体验之一,触屏的出现恰恰为人类的这种感官提供了更好的体验。显示屏是人机互动的窗口,简易、直观的交互设计和人性化屏幕触控操作方式决定了触屏电子设备更受用户的喜爱。”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朱廷劭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成为触屏智能电子设备普及的催化剂,以往需要到特定场所或者在台式电脑上进行的操作,如今只需通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触。
3. 关于汉字危机问题八百字的文章
正当眼下多个频道清一色扎堆的歌唱选秀类节目泛滥荧屏之时,近期河南卫视、爱奇艺联合打造的《汉字英雄》和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另辟蹊径的汉字类节目却如黑马一般杀将出来,迅速获得极高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广受各界好评。这两档节目将中小学生再熟悉不过的课堂汉字听写搬到了电视上,每个同学只能依靠自己的脑和手,没有字典和电脑等任何求助,会与不会一目了然。不少观众也举家围坐,一同测试自己书写汉字的水平高低,边看边学,其乐融融,宛如炎夏中的一缕清风。
汉字类节目之所以会在短期内取得成功,除去节目形式新颖的因素外,说到底还是因为它们将国人目前普遍存在的“提笔忘字”的尴尬和困窘通过大众媒介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在新世纪面临的“汉字危机”敲响了警钟。的确,现在随便提到一个字、一个词,人们脑海中都能浮现出一个模棱两可的形象,但真要完全正确地书写出来,却变得并不容易。这种状况的产生,以下原因也许都难辞其咎:科技发展进步导致的电子版、打印版文本使用率远高于手写版,新媒体数码时代下人们对拼音等非字形类汉字输入法的过度依赖,各种“火星文”等网络语言和英文缩写、外来语的不规范使用,等等。加之很多人在受教育阶段就没有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很多不算生僻的字看到了都不认识,更何谈根据读音书写出来呢?由此可见,《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我们每个人的语言文字掌握状况都作出了及时有力的提醒,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教学平台,其积极意义毋庸赘言。
然而,仅会写字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语言文字——方块汉字是祖先留下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可谓传承中华文化的血液、根脉和基因密码。要做真正的“汉字英雄”,不仅要先对汉字晓其源、知其音、明其形、懂其义,还要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正确娴熟地使用。从这个意义上看,更擅长娱乐性的电视节目在教学方面并不能“包治百病”。比如,受节目时长、包装模式和竞赛规则等所限,上述两档节目只注重对字形的判断和甄别,而对写字倒插笔的笔顺错误既不追究、也不纠正;对字源、字音、字义等虽有简单介绍,也似显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又如为增加节目的观赏性和收视率,《汉字英雄》进入复赛阶段后,安排选手们以“车轮大战”的方式不重复地轮流写出某一特定读音或带某一特定偏旁部首的汉字,写不出的则被淘汰。这无疑是对识字量的巨大考验,选手们也坦言在备战时别无他法,只有拼命记背厚厚的字典。如此为了比赛而比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地生硬记忆汉字本身,似乎偏离了掌握汉字的初衷,也是对语文学习方法的误导,不一定是明智之举。
对教育学习而言,大众媒介和电视节目毕竟只是形式和手段,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显然不能作为首选捷径和灵丹妙药。尽管当下整体社会风气浮躁,人们很难像以前那样沉下心来踏实地看书学习了,但千万不要指望观看几期寓教于乐的节目就能使自己的语文水平产生明显的提高。还是应该老老实实严谨做学问,最好是在学校时就认真接受系统规范的语文学习。其实,我们面临的“汉字危机”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如果从现在起能意识到这一点就不算晚。而且,有很多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加以应对:遇到不认识的字时留个心眼,以打破沙锅璺到底的精神翻翻字典弄清楚;书法不好可以多练练字,一举多得;闲暇时还要养成多阅读、勤练笔的好习惯,将掌握的汉字和语文知识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只要时时处处做个善于学习、善于积累的有心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汉字英雄”,以己之力让华夏文明薪火相传。
4. 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信息化造成的汉字危机吗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键盘上的“敲字如飞”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今天,“提笔忘字”已成为许多人的新烦恼——被称为“数码时代失写症”.与此同时,在“网络语”中,错别字的使用成了流行时尚,汉字在不断被解构,规范化的问题日渐凸显.人们看到,有的孩子一秒钟可以输入4个汉字,但是让他手写便犹豫不决.于是,更有人忧心忡忡:我们正面临着汉字危机!那么,在信息化时代,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是否不可避免?如何看待“网络用字”?如何“传承”汉字……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汉字书写和传承高峰论坛”上,学者们各抒己见.怎么看提笔忘字 当电脑和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和书写工具,当电子阅读日益取代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如何看待当下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教授说,“这个变化就是浅阅读、快餐文化的兴起,敲击键盘日益代替了笔头书写,其结果就是提笔忘字,汉字的书写离我们越来越远——人们有理由担心这种趋势如果不加以纠正将会愈演愈烈,说不定哪一天中国人不会写中国字也许不是天方夜谭,而是令人痛心的事实.” 而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宇明则认为,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在信息化时代,可能我们以后认得的字会多一些,会写的字却越来越少,这个情况在日本也出现了;但我们不能因为有些人提笔忘字就否认信息化,甚至拒绝信息化.李宇明说,实际上很多人提笔忘字是个正常现象,不要让整个社会都在以为“我怎么都成了文盲了”,事实上,像“荦荦大端”、“癞蛤蟆”、“未雨绸缪”这些字词,没有计算机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提笔忘字.郭沫若当年到太原题词时也提笔忘字,回去查了查字典才又题了词.成年人提笔忘字是正常现象,到了老年,提笔忘字更是正常现象.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列举“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几次汉字危机,认为那些危机都是技术层面的,不是根本问题,因为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影响语言文化发展的关键是民族生存状态.他说,“现在的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大家提笔忘字,其实是母语情感的淡化.” 对提笔忘字这一现象,专家各说各话.或许,提笔忘字的后果短时间还体现不出来,但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后又会怎样?寻找汉字传承的关键 “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并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姚喜双表示,如果一定说出现了汉字危机,则有危就有机,既是危机也是机遇.“我们都抄书就能增强汉字的书写吗?我们可以这样做吗?时代永远是要进步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王宁认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使用电脑并不是带来汉字书写不好的根本原因.那么,在汉字书写危机中如何寻找汉字传承的关键?如何找到使汉字、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更有效融合的传承方式?“为什么我国那些‘两弹一星"的专家,搞了一辈子科技,可他们都能写一手很漂亮的字,却没有提笔忘字呢?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大家要热爱自己的文化……我们不要一味赖电脑,汉字写不好赖电脑,难道把电脑取消吗?一个国家的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才是汉字传承的关键.”王宁如是说.在论坛的现场互动中,有人提问:囧字,古汉语中是明亮的意思,而这个意思今人已经不用了;在网络上,由于囧字长得像人脸尴尬的样子,像两个眉毛耷拉下来,所以网友就给它赋予了新的意义,这难道不是一种传承吗!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认为,类似囧字这个现象古已有之,百姓看图说字叫俗解,在民间老百姓喜欢这么说,在网络语言中它也可以这么去流行,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因为短时流行之后它就会消亡.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当某些词退出日常使用领域,就变得不为大家所熟知.因此,一些词退出了,而记录它的字不再使用了,是正常的,汉字有一种自我淘汰更新的功能.王宁教授则解释说,汉字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字,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一个系统,一个字用错,系统就会错一片.一个地名错一个字,可能错上十万八千里.所以,在信息时代书写、传播汉字一定要规范.而且,汉字有一个自组织现象,就是你用乱了它便会被淘汰.任何一个古代的东西传承到现代一定要有现代的方式,一定要在传承的过程中适应,我们是认识古代但不是复古.只有在规范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提到汉字的传承.“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无论键盘也好,其他也好,无论汉字书写方式怎么变,也不能改变汉字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一个载体”——此次高峰论坛上,与会学者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保持我们的文化、保持汉字的规范性使用,是汉字书写和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当代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
5.
汉字传家宝不能丢 不能“忘”工作中生活中,想必很多人都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时刻,明明一个不算生僻的字,就是写不出来。
近日,一项针对北上广等十二座城市的“中国人书法”系列调查显示,94.1%的人遇到过提笔忘字的情形,其中26.8%的人经常遇到。数据佐证了我们的感受,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电脑手机来敲字打字,汉字手写变得极为稀缺,提笔忘字成了家常便饭,以致不少人大呼汉字遭遇危机,还有的人大代表建议开展汉字考级。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不断的伟大见证和重要载体。这种优美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字,不仅承担着传递信息的工具性作用,还以自身独特的美学价值形成了世界独有的书法文化。
作为国人,如果经常写错汉字,或提笔忘字,当然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汉字真的遭遇危机了吗?准确地讲,眼前遭遇危机的并不是汉字,而是汉字的手写方式。
当一个常用字在脑边晃悠但就是下不了笔时,也许我们可以用智能输入法快速地检索出;当汉字手写同我们越来越疏远时,我们也许可以用键盘飞快地敲完一篇材料。汉字作为交流的基本书面符号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汉字的呈现方式。
不可否认,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键盘敲字更加快捷,使汉字的网络传输更加便利,使汉字的规范化处理更加高效。从实用功能来讲,敲字比手写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海量信息处理和更频繁交流沟通的需要,从人类文明的一元性发展来看,是一个进步。
而且,从国外的经历来看,拼音文字书写同样面临着挑战,由于智能词根输入的普及,很多外国人也常有单词拼写错误的尴尬。但是,能够因为更加实用、更加高效,就任由手写乖乖让位给打字吗?能任由提笔忘字“忘”下去吗?我想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给出否定的答案。
打字虽然更加高效而快速,但打出的字都是预存于字库,电脑字体设计得再多再花哨,也都是冷冰冰的机器产物;而手写的汉字,好坏美丑暂且不论,却带着每个人的体温,渗透着每个人的感情。所谓字如其人,打开远方老友寄来的信件,看到熟悉的字体,一种别样的温暖不觉间涌上心头;当你在一位书法家的大作前驻足流连,其气韵其功力给人的熏陶更是无可替代。
当看到报道中一位高中生写“再见”都含糊时,当看到近邻日本中小学普遍开设书法课,成年人以能写汉字为有修养的标志时,人大代表的“考级”建议是否可行或可再论,但提笔忘字,真的该引起我们警醒和重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书,魏碑、楷书、宋体……源远流长的汉字是我们的传家宝,这个宝贝,我们不能丢,不能“忘”。
相关推荐
怎么看三联生活周刊的电子版
在公众号里查看。 想要看三联生活周刊的电子版,可以关注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可以看三联生活周刊的电子版。三联周刊是属于中国大陆的媒体。《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三联生活周刊》栏目丰富,涵盖现代生活,方方面面。该刊物“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为办刊宗旨。2023-07-13 05:53:388
三联生活周刊电子版和纸质版区别
1.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是“中读”,内容非常多,音频内容包括付费课程、周刊朗读版、播客等,电子杂志内容有每期的三联生活周刊、读书、爱乐。虽然杂志在app上架时间会比纸质版晚几天,但这类杂志的时效性本来就没那么强。特别是,周刊朗读版是请的专业人员朗读,效果非常好,还能下载到手机。每次开车上下班,手机连上车载蓝牙,听着1.25倍速的真人朗读,非常棒的体验。2023-07-13 05:53:521
怎么看三联生活周刊的电子版
打开看即可。三联生活周刊的电子版打开看即可,《三联生活周刊》杂志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在中国社会主流阶层拥有了固定和忠实的读者群,受到中国各类专业知识分子2023-07-13 05:54:321
《孤独的狂欢》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孤独的狂欢》(《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gRV_Ms2a6gnJpdYKvk0oQ 提取码: ix8j书名:孤独的狂欢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编豆瓣评分:7.6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份:2009-3页数:514内容简介:《孤独的狂欢》: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我在1995年9月接任《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筹备《三联生活周刊》正式以半月刊方式连续出版的时候,设计最后一个栏目为《生活广场·大家谈》。就栏目而言,是沿袭原来的设计。在我接手《三联生活周刊》之前,钱钢在《三联生活周刊》创办试刊期间,就设计了“生活广场”这个栏目,杨浪在《三联生活周刊》以月刊方式正式创办时,改成为“百姓广场”。“广场”是当时三联书店的领袖董秀玉先生特别喜欢的一个概念,那是一个无拘无束开放交流的文化空间。虽为“广场”,其实能做到集会、演讲交汇之气势并不可能,要想将一种思想有寄附之地,文字在千字之内也不可能。我一开始求助于文学圈最熟悉的朋友,王小波、余华、苏童、史铁生,他们都具备最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记得王小波在“生活广场”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个人尊严》,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不在单位里、家里,不代表民族、国家单独存在时,居然只能算是一块肉”。2023-07-13 05:55:041
《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光荣与道路》(《三联生活周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4Xuwr7DbyincE-h-pFaxeg 提取码:iyw4书名:光荣与道路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豆瓣评分:6.4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3-1页数:392内容简介:宗庆后、俞敏洪、王坚、资中筠、林毅夫、张维迎、李银河、潘建伟、谭盾、张艺谋、李宁、陈平原……四十位行业领袖、高层智囊口述,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与行业新知,折射中国社会不同寻常的发展轨迹和成长逻辑。随书赠送“中读大咖说”,微信扫码免费听。本书是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翘楚、行业领袖人物、国家高层智囊的集体传记,通过他们的口述,重现了他们的成长与创业历程,并以此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人精神气质的重塑,以及时代变局下,中国社会不同寻常的发展轨迹和成长逻辑。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国大时代成就了他们的辉煌,而他们也以自己勇气和创造力,引领和改变着这个时代。作为站在中国各个行业最顶端的人,在本书中,他们也分享了相关领域最前沿,而且是最富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与相关资讯,有助于广大读者准确把握行业的脉搏和走向,理性看待中国社会的真实状貌,探索未来的发展与转型之路。作者简介:《三联生活周刊》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曾荣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最美期刊等荣誉。2023-07-13 05:55:341
三联生活周刊电子版怎么看,高分悬赏
三联生活周刊电子版下载地址http://www.zubunet.com/site/index.do2023-07-13 05:56:004
有《三联生活周刊》的电子版吗
主要介绍中国的地理知识,兼顾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有时候会出一些专辑,如:选美中国专辑、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专辑等。视角还不错,值得有选择的看。《三联生活周刊》:关注当下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等的热点问题,基本上每一期都有一个专题。分析有一定深度。《南方周末》;一份报纸,分量很足,兼顾面很广,观点独特。网上直接搜索报名就可以看到电子版。《读者》:好杂志,高三以下青少年特别适合。《英语世界》:如果你爱好英语,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没事到书市、报刊批发市场看看,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书。开卷有益,祝你阅读愉快!······································ 说行天下:小说网站上千个,总有一个适合您。 说行天下 最给力.2023-07-13 05:56:133
《三联生活周刊》描述的我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三联生活周刊》描述的我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猪”的自由选择张华问记者,“1999年前的夏天你有没有去过深圳?无数人下了火车直奔深圳体育中心,那个偌大的体育场挤满了找工作的人。每个人都在里面流汗,挤呀挤……”张华现在是北京《京华时报》的体育部主任,今年26岁。那年夏天他从湖南师大跑出来,不愿去当老师去换城市户口,想要自己安排生活。他先去深圳找工作,招聘已经快结束了,后来他独自跑到《深圳特区报》大楼,“保安问我是不是约好了,我说是,他就让我进了。负责招聘的领导让我看了其他人的简历,中山大学的、复旦大学的很多名牌院校……后来我就走了,然后去广州去上海。在上海我一个熟人也没有,只有以前的一个女同学的男朋友,我就寄住在他们家。我给东方电视台体育部主任打电话,他说他们已经没有进人名额了。后来我就跑到北京,在一次招聘会上,我给一家杂志当场翻译了一篇足球文章,就被录用了。”“插队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人来管,这两种动物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他……2023-07-13 05:56:322
三联书店出版社的书为什么不出电子版?
不知道题主提问的时候是什么情况,现在三联书店的电子书在很多平台上都有了,光豆瓣阅读就有二百多种,多看阅读也有近二百种,定价很贵,和纸书的折扣价差不多。三联书店是否做电子书,和有没有互联网思维没有关系,而是根据实际利益做出的决定。现在三联书店在各个平台上卖的电子书,通常都是14年以前的图书品种,近两年的新书是不给的。这说明他们对产品销售曲线有控制能力,我估计是这样的,一本书出来,首先一两个月大做活动把起印数迅速消化,然后在头一两年里维持热度多次加印,两年后成了旧书,库存维持不断货即可,挂到电子书平台上,定价相当于纸书,卖一本是一本。这是建立在他们图书定位上非常好的产品策略,既满足了电子书用户的需求,又保住了纸书的利益。作为从业者,分享一下个人观点。三联的读者群偏知识分子阶层,这部分读者偏好纸书;电子书的阅读群体有明显的三低特征(低年龄、低学历、低收入);两者交集不大。电子书阅读是浅阅读,偏娱乐化,以消遣性消费为主,这和三联的定位也不符。不是贬低电子书抬高传统书,两种介质的受众群体确实有很大不同,不是所有的书都需要电子化。三联的书电子化后,可能市场不认可,赚不到钱,所以三联没有太大的动力去发展电子书业务。《三联生活周刊》是北京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的一份读物,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三联出版社有三家,分别是北京三联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香港三联出版社,据说以香港最为正宗。2023-07-13 05:56:403
少年新知有电子版吗
没有。2020年6月,《三联生活周刊》宣布创立国内第一本9-16岁人文思维启蒙的青少年杂志《少年》。请来各领域的专家主创,用优质的文字,从少年的视角,帮助少年建立独立思维判断体系;作者拥有多元背景:艺术、文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用博学的知识和平等的价值观,让少年们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2023-07-13 05:57:051
电子杂志能上传共享吗。 例如ZubuRead 里面的三联生活周刊,每期6元, 这杂志能购买下载后传给别人看吗?
不行,zuburead只能自己看。PDF杂志网上面的杂志是PDF格式的,可以购买后传给别人看。2023-07-13 05:57:123
有没有像VISTA看天下一样的杂志 ?军事,社会,历史,事实,娱乐,综合的 ,有深度的 最要好是有电子版的
南方人物周刊凤凰周刊南风窗新周刊环球人物三联生活周刊2023-07-13 05:57:313
从被“三联生活周刊”刷屏想到的...
01 一夜之间,朋友圈里又被“三联生活周刊”的全年68元电子期刊和音频小课刷屏了。 和上次网易戏精开课一样,这次刷屏策划无疑又是成功的,通过设置一定的分销机制让用户更愿意参与并进行传播。 我想了想,虽然有些心动,看起来也很超值,最后还是没有购买。 作为一个几乎不怎么看电子书的人,我隐约有种预感,就是即使买完之后,也很有可能在两个礼拜后被我有意无意的遗忘在某一个角落。即使会偶尔想起,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太多的热情去重新拾起。 其实想一想,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冲动只能带给我们一时的满足和兴奋感,激情退却之后无疑就是心塞的要命,看着一堆堆囤积的课程不知如何下手,难会越来越焦虑。 02 知识付费本身没有错误,错误的是我们总是为知识盲目付费。 从去年开始,我也开始渐渐接触到知识付费的课程,认识到一些同频的伙伴和朋友。慢慢的,也就有了一个有意思的发现,在不同类型的社群里,总是能碰到熟悉的人。 一开始,我的确是认为:爱学习的人都是有共性的,他们都愿意去接触不同的课程和社群,更好的充实自己。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种类繁多的课程和社群,我们真的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消化吗?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渐渐发现大家不免都会产生关于“信息焦虑”的问题,注意力在不同类型的课程和社群中穿梭并切割得支离破碎。 很多人告诉我说,既然都已经付费了,自然什么都不想错过。而最后的事实却是,由于过分的追求大而全,反而更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03 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曾提出世界设计史上著名的一个理念:Less is more (可译为:极简主义)。 可以说,Less is more 影响了很多人,就连乔布斯和扎克伯格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理念用在工作和生活之中。 Less is more,最直白的翻译就是少就是多。“少”就是删繁就简,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一件事,把这件事践行到极致。而高手之所以是高手,是因为学习的方法是完全可以融会贯通的,在积累到一定境界后,全身的任通二脉被打通自然也就达到短时间“多”的效果。 但是,删繁就简说起来很简单,但或许做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总是会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自觉或者无意识的就盲目跟风,就像三联周刊的课程,可能很多朋友也跟我一样,平时也不怎么看电子书,只是因为看上去不错,大家都买所以自己也买了。 欲望太多,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 04 成甲老师在《好好学习》这本书中提到反思其实是提高学习能力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但是反思也不是指简单的总结,而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借用书中的方法,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知识付费上耗费了大量功夫但是效果可能并没有那么好,仔细剖析后会发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盲目高估自己的精力。 当你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先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缺哪一块知识,需要哪些些课程来帮你补,有的放矢总比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好得多。 除去日常的工作之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追求进步和卓越是好事,但是不能因为什么都想兼得而让自己始终处于超载的状态。这样长久下去,不仅容易疲惫,就连身体或许也有可能会挂起红灯。 如果说,现在你也在不停的信息冲击中开始焦虑,不妨停下来去反思一下自己,给自己卸下包袱再去轻装上阵。 记住,不要贪多,只有小才能见大,只有少能成多。2023-07-13 05:57:371
适合怎样的人看?
三联生活周刊适合懂事以后所有年龄段爱好读书的人看。三联生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其定位是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栏目丰富,涵盖现代生活方方面面。2023-07-13 05:57:572
《胡适:孤立的人最强大孤立的人最强大》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胡适》(李伟)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MYKyS6OkSiNry1kMX33pg 提取码:glqb书名:胡适作者:李伟豆瓣评分:8.0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年份:2013-7页数:200内容简介:《三联生活周刊》“百年文化人物”专题作品,资深主笔李伟为了接近真实的胡适,从安徽到北京到美国到台湾,顺着胡适的命运轨迹,通过采访重新进入历史现场,以清晰流畅的笔调细致地描述了大师的一生。五十年前,他与时代格格不入,五十年后,中国再次与他相遇。作者简介:李伟,知名媒体人,《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出生于1978年,北京人。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2000年入职《三联生活周刊》。出版作品有《超越者》。2023-07-13 05:58:161
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人物周刊哪个好?
三联的资讯更综合些,南方的话更加细节化更有深度些。南周有电子版可以免费看,手机上也有APP应用。三联也有免费的APP,但比较吝啬内容不多。2023-07-13 05:58:342
龙源期刊网的产品服务
电子期刊根据中国期刊协会的推荐和读者调查,龙源从中国大陆的8000多种期刊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截止2012年1月,我们已经与近3000种知名人文期刊,以独家签约或合作形式在龙源期刊网销售全文电子版。读者可以在网上阅读期刊的原貌版以及电子文本版,按篇计费,方便实用。读者亦可通过网站的高效关联性搜索,在近10万册中文期刊与1000万篇文章中,搜寻自己需要的内容。如《三联生活周刊》、《Vista看天下》、《南方人物周刊》、《第一财经周刊》、《大众电影》、《中国新闻周刊》、《新华文摘》、《收获》、《当代》等名刊大刊都是龙源期刊网的长期签约合作伙伴。纸版期刊龙源截至2013年已挑选出3000多种优秀的中文纸版期刊,通过互联网向读者提供订阅服务。其中300种特别推荐纸版期刊都有封面图片和提要介绍,读者还可以通过网上查看每期的目录和主要内容。龙源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货运部、北京的客户服务部,按地区向读者提供优良的寄送服务。订阅纸版期刊的客户还可以优惠拥有该刊的电子版。 《龙源文摘》电子版:为了更好地向读者提供精品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龙源编辑部将加盟期刊以及读者推荐的精华内容按期向读者推荐介绍。读者推荐。《龙源文摘》的印刷版将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通过和当地的合作伙伴联合出版。移动阅读2011年,iPad手持阅读终端杂志类型已经成为国内期刊业在过去一年里最重要的新媒体形态。从2011年初开始,中国数字期刊平台阵营相继加大了对iPad杂志开发力量的投入。此前,龙源为《大众摄影》等合作刊社提供了推出iPad应用程序,仅用7个月时间,其iPad版杂志的下载量就超过了6.5万份。应该说,iPad的出现有效解决了无序传播的问题,给众多杂志的数字化带来了新的转机。除《大众摄影》、《电影世界》、《疯狂英语》之外,在期刊数字阅读iPad杂志TOP10排行中,《西藏人文地理》、《汽车杂志》、《三联生活周刊》、《看天下》、《中欧商业评论》、《中外管理》、《IT时代周刊》也名列其中,下载量均在万次以上。这一数字的首次发布使得业界对于期刊在新兴阅读载体上的发展有了较为量化的认识。随着移动互联网和3G业务的发展,电子阅读正萌发出强大的商机。从2008年底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陆续建立无线图书发行平台,为传统阅读建立三网支撑的新型发行渠道。不仅包括以手机为载体的WAP和客户端等阅读,还结合了TD技术专用的手持阅读终端,并拓展到行业应用,并实现“终端+通道+内容”的整体拓展。龙源国际传媒作为三大运营商MCP身份,携3000家刊社入驻三大阅读基地,龙源希望在三大阅读基地与刊社之间架起桥梁,为刊社进行数据加工,并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阅读服务,更好的将优质内容推广。广告业务电子期刊拥有100万页具有广告价值的网页,由于各期刊的客户群各具特色,其广告的针对性很强,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 2010年第五次改版后突出了电子期刊和纸版期刊互相结合的特色,读者既可以购买电子版,也可以购买纸版,购买纸版的客户将可以优惠获得电子版。《龙源文摘》内容进一步丰富,《刊界动态》 和《排行榜》等栏目继续保留。分类频道精选网民喜闻乐见的高品位文化、艺术期刊和生活、休闲、家庭、健康、社会热点等综合性期刊;按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等不同兴趣群体分类组合,形成矩阵结构,方便读者检索、订阅。2023-07-13 05:59:101
如何仿效植物高效利用太阳能 三联生活周刊
如今太阳能在美国蓬勃发展。安装太阳能板的成本自2010年以来降低了一半,在美国每4分钟就会有一个地方装上一套新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建设太阳能电厂会带来一个问题——《福布斯》的一位分析师说:“所有人都为苹果公司投资太阳能电厂的消息感到振奋,除了居住在那块土地上的猫头鹰、蜥蜴以及狐狸。” 另一个问题是,太阳每个小时向地球传递的能量相当于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但我们获取太阳能的能力依旧很有限。目前最优秀的光电池把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大约是35%,更便宜的光电池的效率大概为20%,而植物在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完成同一过程的效率大约为90%。植物利用太阳能的效率为什么如此之高呢?《经济学人》网站上的一篇文章解释说:太阳光以光量子的形式落在植物的叶子上,光量子包含量子能量包。叶子处于明亮的阳光的照射下时,每一秒都会收到几万万亿的光量子,而几乎每一个红色的光量子都被叶子吸收了。它们为何能有这么高的效率呢?光合作用始于叶子内部四散伸展的被称为触须的结构中。它们部分由几十万个叶绿素分子组成,叶绿素分子中的重要成分是镁元素。当阳光照到叶面上时,被称为光量子的一束光撞到叶绿素分子上,把镁原子中的电子击出它们的轨道。电子有一个负电荷,失去负电荷之后生成带有正电荷的镁离子。分离之后,每个镁离子成为一个电荷,光量子的能量已经被灌入进去。2023-07-13 05:59:261
关于三联书店出的书
关于书店的介绍百度百科有词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级出版社。它的前身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辈邹韬奋先生等人在上海创立的三家书店,即成立于1932年7月的生活书店、1936年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和1935年的新知识书店。在三、四十年代,它们都是著名的进步书店。1948年10月,三家书店在香港合组而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起,三联书店一度与人民出版社合并。1986年1月起,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直属的综合性出版社。2002年4月,成为中国出版集团的成员之一。 三联书店设有3个图书编辑部室、4个杂志编辑室,以及经理部等 职能部室,共14个部门。在职职工103人。 三联书店的传统是以出版社会人文科学的著译图书为主,兼及性质相近的实用书、工具书,包括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文化、学术理念的图书,还担负出版海外学者和国际友好人士的著作,体现了以“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文化精神,形成了特色和品位。近年又在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中小学实验教材、教辅类图书开辟了新的领地。还在电子出版领域多有开拓,成立了专业的“多媒体出版中心”,还出版《读书》、《爱乐》、《三联生活周刊》、《竞争力》(三联财经)4种期刊,在中外读者中有良好影响。 三联书店近几年年均出版新书 300余种。自1986年至2001年,累计出版各类图书5000余种。出版的《随想录》(巴金著)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傅雷家书》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已出版100多万册。 三联书店总部设于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书店办公大楼,并在北京、武汉、郑州、杭州、济南、沈阳、哈尔滨、汕头、大连、昆明、南宁和南京等十几个城市设有分销店。 三联出版的图书以高品位、高质量而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喜爱,很多图书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亚洲太平洋图书金奖等国内、外图书大奖。三联书店至今共出书六千余种,每年平均出版新书三百多种,重印书一百五十多种。 三联书店出版的《读书》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月刊和《竞争力》月刊、《人才与财富》五本杂志在社会上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联书店秉承"生活·读书·新知"的宗旨,于1979年创办《读书》杂志,亦学亦思,以学带思,里面的文章无论说古道今,还是钓深探微,总是透露出一种严肃的人文关怀。二十年多年来《读书》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十分钟爱的一本杂志,始终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是同类刊物中当之无愧的带头刊物。 1995年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定位在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有中国的《时代周刊》之称。 1993年创刊的《爱乐》,为国内颇负盛名的唯一一本古典音乐评论杂志,拥有高素质的音乐评论撰稿人,深受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创刊于2002年的《竞争力》月刊,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创立的第一份财经期刊,以独家调查、深度分析、客观评述为办刊宗旨,创刊之初已颇具影响力。 三联书店始终以邹韬奋先生创办生活书店的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为店训。邹韬奋先生强调“服务精神是生活书店的奠基石”,强调经营管理,长期以“读者的一位好朋友”自视,还早在1935年就开办了电话购书业务,以方便读者,这在全中国是首开先河。 关于出书资料,他们有官网 www.sdxjpc.com 浏览需要注册,我就没有看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2023-07-13 05:59:332
三联文化周刊与三联生活周刊一样吗?
《三联生活周刊》是在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20年代《生活周刊》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是市面上比较有名和畅销的一本周刊杂志。《三联文化周刊》没有听说过,也未见三联书店为其进行宣传。推测《三联文化周刊》不是“三联”正版出品物。2023-07-13 05:59:401
我读初二了,想订一些适合阅读的报刊,有什么比较好的推荐一下吗?
1.关于时事类的报刊,《凤凰周刊》更多元化一点,有些接近西方媒体,角度还算公正;《参考消息》更官方一点,是中国媒体的模式,朱镕基总理在新书上说他常看参考消息。相比之下新周刊特点不是很鲜明。现在中学生看《看天下》的比较多,我们班在学校定的杂志就是《看天下》,一本全班传阅。2.英文报刊老师们推荐《Studio Classroom》(空中英语教室),初二应该看中级版。《21世纪报》你现在看有点难,不过它是英文版时事类报纸,想要出国留学的话应该看看。《英语周报》和《学生双语报》也行,不过是教辅类报刊,太“功利”了。美国原版报纸你现在读有点难。3.《读者》是老师们比较推崇的,便于积累作文素材。《青年文摘》越办越差了。你可以试试《意林》或《格言》,都是性质差不多的杂志。2023-07-13 05:59:493
哪个是国内杂志订阅最大的网站?
目前国内做得最大的杂志订阅网站是杂志优选,其次的就是杂志网和杂志铺,我自己用了一年半的杂志优选。2023-07-13 05:59:592
关于钱的问题,.美元为什么会贬值…………
美元贬值,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要弄清楚这个,需要从一个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开始。 简单来说,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通过一个固定的比价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在这一体系下,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几乎是高度稳定的,各国贸易和财政不存在严重失衡的问题,因为金融赤字的国家势必流走真正的国家财富。 这一体系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所以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美国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而长期的贸易逆差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 20 世纪50年代后期,这种危机开始爆发。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全球性“美元过剩”出现。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1971 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这使黄金正式退出了货币体系。 最近的一本畅销书《货币战争》认为,这正是国际银行家们乐于看到的。因为在黄金间接本位的布雷顿体系下,所有的国家都必须诚实和刻苦地工作来积累财富,严重的赤字根本无处藏身,他们手中的“货币发行权”也就无法成为巧妙掠夺世界各国人民财富的工具。 姑且不论这一说法是否成立。不可否认的是,在挣脱了黄金这一紧箍咒(金本位时代,每印刷一定量的纸币,必须对应一定量的黄金储备)之后,以美联储为首的西方工业国信贷扩张明显加快,“货币发行已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到 2006年为止,美国的政府、公司和私人欠债总额已经高达44万亿美元,如果按照5%的最低利息估算,每年仅偿还利息就高达 2万2000亿美元。 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元贬值表面上看似乎冲击了美国的经济,实际上却让美国获益了。因为随着美元贬值,美国的外债同时也在缩水。 美元与石油的“跷跷板效应” 在一国国内,货币发行权的滥用会导致通货膨胀;在国际贸易中,一国滥用货币发行权就会导致本国货币被市场抛弃。 既然如此,“货币发行已达到毫无节制随心所欲的程度”的美元为什么没有被抛弃?有专家分析说,这其中存在一个例外,那就是滥发的货币是世界基准货币,无法被使用者所淘汰。 按说,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美元已不再是世界基准货币,它是如何让各国无法淘汰它的?这就需要被人称为“黑金”的石油出场了。 布雷顿体系解体之后,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随之迅速贬值。为了重建世界对美元的信心,美国必须找到一种能有效影响价格的实物。1973 年底,石油危机爆发,油价飞涨,这给了美国找到可以替代黄金的硬通货的机会。到1975年,美国与海湾国家相继签订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这些国家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 这样一来,全世界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首先需要持有美元,而油价上涨,进口国就需要持有美元更多,失去黄金支撑的美元又一次找到了依靠。 从那以后,“美元与石油”结成了类似“美元与黄金”的参照物关系。通过石油这种全球工业的粮食,美元再一次成为世界基准货币。美联储也得以继续大量印刷绿色钞票而不引起贬值。 如今,又到了“油价飞涨”的时候。2008年1月2日,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关口。 有人分析,此番油价飞涨,虽然与全球经济迅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大增有关,但主要的罪魁祸首却是美元。因为身陷次级贷风波,让美国经济衰退的预期愈加强烈,美元几乎对所有货币都出现了迅速的贬值。 由于原油价格是以美元计价,所以美元和原油就像是在玩跷跷板,一端下沉就会引起另一端高高翘起。由此,美元贬值,油价自然地会出现上涨。 猪肉涨价,都是石油惹的祸? 由于石油目前是全球工业的粮食,油价上涨必然引起连锁反应。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这意味着发展成本的不断增加。 为了缓解压力,各国使出了浑身解数。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则祭出了“生物能源”的妙招。2005年8月,布什政府推出《新能源法案》。该法案规定:到2022年,美国年产生物能源将达到360亿加仑;到2015年,多达一半的新车必须能使用生物油料比例达85%的混合汽油。 对此,《三联生活周刊》这样分析:布什政府从来对环境问题无动于衷,甫一上任便退出了《京都议定书》,却在石油价格步步上涨时推出了《新能源法案》,大张旗鼓地鼓励机器与人类争夺粮食,用玉米提炼乙醇。这背后一定藏着阴谋,一个借粮食再次掠夺发展中国家财富的阴谋。 这一说法无疑有其道理。美国玉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40%,出口量占到世界玉米总贸易量70%(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1/4),在世界粮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美国已把20%的玉米用于提炼生物能源。这必然减少其玉米年出口量,进而引起国际市场玉米期货价格的大幅波动。 玉米恰恰是家禽家畜饲料的主要原料,其价格上涨不仅会影响其他粮食作物价格,还会对包括牛奶、鸡蛋、奶酪、黄油、家禽、猪肉、牛肉、酸奶以及冰淇淋等与玉米紧密相关的食品造成影响。 这就是去年以来,中国猪肉等食品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 食品价格上涨使我们的CPI攀高,进而影响利率预期。正当人民币升值呼声高涨的时候,高企的CPI等于帮助西方推高人民币银行利率,逼迫人民币升值。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预期下,大量海外资金流入,通货膨胀压力继续增大。由此,《三联生活周刊》认为:一轮类似于当年日本房地产泡沫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氛围在我国周边形成。 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中国该如何打赢这场石油、金融、粮食和住房等多手段并用的残酷战争?2023-07-13 06:00:072
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环球人物周刊分别怎么样
三联可以聊做培养品味;南方周末的话,反应社会现实(当然审批后的)比较多;南方人物周刊可以看看那些时代弄潮儿;环球看得不多,不做评价;2023-07-13 06:00:154
30岁以下年轻人几乎不再务农:新打工一代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在上一代打工者渐渐老去之前,新生代打工者早已悄然外出务工。他们比其父辈享有更好的自由度与物质条件。然而,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了。 为此,我们专访了常年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张林秀教授。张林秀是联合国环境署国际生态系统管理伙伴计划(UNEP-IEMP)主任,兼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她还曾担任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ural Education Action Program,REAP)中方主任。 张林秀常年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方铱霏 摄)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团队曾在跨度20年的时间里做过四轮百村跟踪调研。从最近一次调研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哪些新的趋势? 张林秀: 第一,非农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 1995年,大概只有30%的农村劳动力在全职非农就业,2015年这一数字超过70%,同时 有97%的家庭至少有一个人在外面打工。 早些年有学者做过调查,非农就业会带来家庭收入增长,同时也会拉开农村家庭收入差距,没有非农就业的话,你就在收入的底端,但这些年来,非农就业开始缩小家庭收入的差异了,因为大家都出去了。 从非农就业的类型看,外出迁移、外出自营工商业、本地自营工商业、本地就业中,外出迁移是增幅最大的部分。 第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非农就业比例都在上升。 在上世纪90年代,外出打工的都是年轻人。但随着时间推移,女性开始出来了,中老年人也出来了,而且增幅更大,因为过去比例低。比如2015年41~45岁这个年龄段,1998年时只有23.3%的人外出打工,但到了2015年就有72.5%了。我们的四轮调查还发现,同一年龄段的群体出来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比如41~45岁这个群体,在第一轮调查时20多岁,只有60%的人出来。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如今小区和大楼里的保安基本都是中老年人,而过去是有很多年轻人,现在城里的就业门路宽了,年轻人做别的去了,中老年人就来了。 《无名之辈》剧照 第三,年轻人(30岁以下)几乎都在非农行业工作。 现在年轻人完成非农转型比他们的父辈还要早很多,转型早就完成了。比如在1998年,16~20、21~25岁的农民中,从事非农行业比例分别为60%、54.7%,到了2015年这组数字是91.5%、90.3%。虽然比例还不到100%,但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没人从事农业生产了,根据我们实地调研,剩下约10%的那些年轻人可能压根就不工作。而从就业地域上看,这些年轻人也更趋向于去省外打工。 第四, 社会 流动性在减弱。 1985年及以前出生的劳动力,代际间职业向上流动的比例更高,而1985年以后出生的劳动力,职业代际间向上流动的比例变低了,代际的职业向上流动更加困难。与父辈比较,子女的第一份职业愈发与父辈相近,职业代际传递越明显。举例来说,我们调查发现1985年以前出生的人,即使父亲是农民,仍有20%的人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如老师、医生、会计等;而1985年之后出生的人中,这比例降为11.6%。受教育年限是高了1~2年,但越来越多的子女正变成和父亲一样的农民或工人。 《长江七号》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根据你的调研,在特点和趋势上,打工二代(30岁以下)与打工一代呈现出什么样的主要差异?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张林秀: 正如刚才所讲,这代年轻人的非农就业转型完成得更早,将来再从事农业的可能性更小。 第一,他们对土地没有感情基础,老一代人还有些感情基础;第二,农业生产的回报率相对很低,他们也更缺乏农业技巧,不会种地了。 老一代农民工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回流迹象,城里挣不到钱了可回去种地,不赚钱自己够吃就行。但年轻人是待不住的,无论有没有工作,他们会继续在城里寻求营生。 年轻的打工者愿意受到的约束更少,他们很多时候的想法是,找一个不受约束的事情做比什么都好,长远规划暂且不管。 这其实也跟父母一辈为他们物质条件创造的相对好有关,很多打工二代的父母是打工一代,他们在中国经济起飞的年代去沿海打工,在容易挣钱的时代积累一点财富,为孩子创造了不差的物质条件,以至于很多打工二代的生活压力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虽然小时候可能会流动或留守,但物质上的危机感不会很强。 东莞的手机制造工厂装配线上的工人(图 | 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根据采访,很多新生代打工者都是初中就辍学出来打工,不到30岁,但工龄已有10年左右,此前在家也几乎没有务农经历。这种现象普遍吗?为什么? 张林秀: 初中就辍学者的确很多,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这背后是城乡教育的巨大鸿沟。 根据我们早年调查,在中国的大城市,2013年的高中入学率是90%,贫困农村地区则是37%。REAP的研究发现,导致上述现象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其一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高学费,导致上高中的直接成本较高;其二是随着劳动力市场上工资迅速上涨,上高中的机会成本也越来越高;其三是农村学生无法获得积极的学业规划指导,让学生对教育回报率一无所知,甚至有错误认知,同时因为父母外出打工,家庭教育缺失,学校中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师生关系紧张;其四,竞争性的教育体系,让很多成绩较差的学生因为考不上大学或高中,就放弃高中或初中教育。 但近年来随着“控辍保学”和“基本普及高中”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完成高中学业后才会加入劳动力市场,从我们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近些年来18周岁以下的新生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 图 | 摄图网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新生代打工者辗转多地后不想进工厂,更愿意从事送外卖、快递等新经济领域的工作。在传统基建领域,年轻人更少。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张林秀: 这个是要看行业。在江浙一带,上过职业中专的打工者至少还是愿意进企业或工厂的,这个不少见,很多还会从事办公室相关工作。 但是辍学出来打工者,原本受约束力就不强,家庭条件可能也更加贫困,倾向于去劳动密集型产业。 互联网新经济这块其实是不稳定的,是依靠互联网平台爆发式的增长带来的岗位需求,万一这个平台没了,下一步怎么办?归根结底这些还是属于服务行业,不算实体经济,门槛也不高。这部分群体将来能有什么技能,还很难说。因为将来我们可能也会反思目前的生活方式,比如外卖、快递的不低碳与滴滴的安全问题已被关注。 一旦有了此类行业约束和洗牌后,平台的去向和岗位需求还很难说。 2018年8月24日,武汉,饿了么外卖小哥在汉口街头休息。(图 | 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打工者的一个梦想就是,能在老家或打工地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店,但实现者寥寥。当前农民工创业情况如何?一个打工者想要创业的难度大吗? 张林秀: 我的理解是,自主创业很多时候就是打工者自营工商业,其分为两种: 一种是做商品贸易、零售和跑运输等,一种是做手工活儿或餐饮等服务业。 2016年自营工商业在非农就业里面比例并不高,约为15%。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贸易运输类的比例在不断升高,而手工、餐饮等服务业比例在不断下降,说明自营工商业也在朝着资本密集的方向在走,需要一定积累,对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虽然有政策倡导,但真正能返乡并实现创业的人很少。 在我们的数据样本里,农民工回流占农村外出劳动力的比重是4%~5%左右。其中以中老年人居多,本身创业就有困难。他们回来之后干什么?根据调查,回流人口中待在县城内的那部分近期内大约1/3从事农业,约40%从事非农,近1/4的人回来后是无所事事的。 如果按照回流比例将数据相乘,真正返乡之后能自主创业比例是极低的。 年轻打工者的创业心愿可以理解,这是打工者共同的愿望。上一代人也有,只是当时营商环境没有现在这么灵活。那会儿以实业为主,需要积累和投资,现在新经济了,人们的创业愿望表达更清晰迫切了。 创业其实有两个理解维度,一是要发展自己的事业,二是失败后的一种无奈选择。 2018年11月15日,上海,等待接单的外卖小哥。(图 | 视觉中国) 三联生活周刊:那在打工当地创业呢?可能性更小? 张林秀: 在打工当地创业就更难了,因为虽然政府有意愿鼓励农民工在城里留下来,但要做到城市的 社会 融入都很难。 我身边很多还在坚守的打工者都是为了孩子,曾经有段时间还能上公立学校,但大部分人是挣到钱之后就回老家了。很多大城市里的打工群体,生活上其实跟城里人几乎没有交集。比如保安和外卖小哥,我们不知道他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但可以想象生存环境是糟糕的。我们只知道他们每天上班下班,但城市融入对这些群体来说基本没有。 从他们在城里的生活条件来看,农村但凡有一点能让人留下来的理由,他们可能都不会进城里。 我们每一轮调研,都会问他们留在城里的意愿如何,回答都是非常强的,基本上没人愿意回去。城市融入将是我们第五轮调研的重点,聚焦城市 社会 融入,看看他们到底在城市融入得如何。 《李学生》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打工者在担心,会被机器换人、智能制造等产业升级措施给取代。这有可能吗?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他们未来出路在哪儿? 张林秀: 智能制造是会削减岗位,但产业链也相应往后延伸,也需要人制造机器人,不可能一下子全部代替。关键在于,人自己得准备好。 无论是被机器人代替,还是被比你知识水平和技能高的代替,其实是一回事。在奥地利,如果你想做一个农民,先决条件就是农学院的毕业证,对农田农艺要求非常高。所以应该担心是不是机器人来代替,而是被有更高技能的人过来代替。 职业教育和成人培训会改进一点,但是成人之后再培训成本更大、效率更低,所以我们一再强调在他们要学技能前把知识水平巩固了,高中毕业肯定比初中辍学强。 他们肯定会有担忧,这种担忧只有提升自己能力之后才会消失,要不就只有从一个类似的行业转到另一个类似的行业,重复这样的工作。 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个群体:初中辍学就出来打工,没有知识储备,没有一技之长。因为在产业升级大背景下,将来的就业市场可能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你得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我能想到的或许有一种可能,比如万一传统岗位进不去了,这些人可能会来替代目前城市里的中老年打工者,比如刚才讲到的小区保安,这个他们是有优势的。 《最爱》剧照 三联生活周刊:你一直强调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并说其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高中教育。为什么? 张林秀: 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中国经济已经从增长转到了发展。 发展的挑战比纯粹增长多很多,中国非农转型已完成了大半,应该挖掘下一阶段增长动力。 现在中国(内地/大陆)经济的人工成本在快速上升,工资已经是亚洲各地区的第六高,仅次于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但我们的生产率是否能跟得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推升人力资本提升。 以韩国和墨西哥为例,韩国顺利完成了从低工资收入到高工资收入的转型,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但墨西哥却没有。 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差异。 在韩国,上世纪80年代,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几乎每个学生都完成了高中教育, 在经济开始转型时,较高素质的基本劳动力能够胜任经济和岗位升级的需求。 而在墨西哥,城乡教育却差距明显,在农村只有40%多一点的孩子上高中,城里有70%~80%,这些劳动力难以适应经济和岗位升级的需求和挑战,最终墨西哥没能跨越这个陷阱。 实证研究也表明,教育对劳动力转移的工资、职业代际流动影响也很大,受过更高教育的劳动力,小时工资也更高,职业更好。教育无用论是很容易打脸的。 珠三角地区制造行业工人(张雷 摄) 三联生活周刊: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做好人力资本储备了吗? 张林秀: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上过高中的劳动力比例在24%左右。14~35岁青年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占60.2%。城市有大约5000万儿童,而贫困农村地区也有大约5000万儿童。 可以说,贫困农村地区儿童的教育状况构成了中国未来的劳动力素质底色。 而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家中,所有劳动力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为74%,25~34岁群体中上过高中的为72%。从这些对比看,我们还任重道远,低于墨西哥、南非等国。即使只看25~34岁的劳动力群体,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也只有36%,仍属于较低行列。 不过这也是之前的旧数据。现在国家在政策层面已加紧努力,但见成效也得十几年以后。 我的看法是,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得加快,现在所有经济周转速度远远比之前快了,对高质量人力资本的需求也在提高。一个没有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工人往往会有读写困难,基本不懂英文,缺乏计算机技术等基本技能,很难适应经济转型需求。 (本文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39期,有删节)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联系后台 。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 购买更多好书。2023-07-13 06:00:211
三联生活周刊订阅了纸质版能看电子版的吗
不可以三联周刊是属于中国大陆的媒体。《三联生活周刊》的前身为邹韬奋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创办的《生活周刊》,1995年由三联书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于北京复刊。《三联生活周刊》栏目丰富,涵盖现代生活,方方面面。该刊物“以敏锐姿态反馈新时代、新观念、新潮流,以鲜明个性评论新热点、新人类、新生活”为办刊宗旨。2023-07-13 06:00:501
《不纯真年代》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不纯真年代》(《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8mEzzQXjiAd8VHBWFp2mg 提取码: cj43书名:不纯真年代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豆瓣评分:7.8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份:2009-3页数:549内容简介:《不纯真年代》: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我在1995年9月接任《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筹备《三联生活周刊》正式以半月刊方式连续出版的时候,设计最后一个栏目为《生活广场·大家谈》。就栏目而言,是沿袭原来的设计。在我接手《三联生活周刊》之前,钱钢在《三联生活周刊》创办试刊期间,就设计了“生活广场”这个栏目,杨浪在《三联生活周刊》以月刊方式正式创办时,改成为“百姓广场”。“广场”是当时三联书店的领袖董秀玉先生特别喜欢的一个概念,那是一个无拘无束开放交流的文化空间。虽为“广场”,其实能做到集会、演讲交汇之气势并不可能,要想将一种思想有寄附之地,文字在千字之内也不可能。我一开始求助于文学圈最熟悉的朋友,王小波、余华、苏童、史铁生,他们都具备最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记得王小波在“生活广场”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个人尊严》,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不在单位里、家里,不代表民族、国家单独存在时,居然只能算是一块肉”。2023-07-13 06:01:081
《不纯真年代》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不纯真年代》(《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fH24rCBBSEwJmSHuheXUzg 提取码:udn7书名:不纯真年代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豆瓣评分:7.8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年份:2009-3页数:549内容简介:《不纯真年代》: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我在1995年9月接任《三联生活周刊》执行主编,筹备《三联生活周刊》正式以半月刊方式连续出版的时候,设计最后一个栏目为《生活广场·大家谈》。就栏目而言,是沿袭原来的设计。在我接手《三联生活周刊》之前,钱钢在《三联生活周刊》创办试刊期间,就设计了“生活广场”这个栏目,杨浪在《三联生活周刊》以月刊方式正式创办时,改成为“百姓广场”。“广场”是当时三联书店的领袖董秀玉先生特别喜欢的一个概念,那是一个无拘无束开放交流的文化空间。虽为“广场”,其实能做到集会、演讲交汇之气势并不可能,要想将一种思想有寄附之地,文字在千字之内也不可能。我一开始求助于文学圈最熟悉的朋友,王小波、余华、苏童、史铁生,他们都具备最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记得王小波在“生活广场”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叫《个人尊严》,提出的问题是,“一个人不在单位里、家里,不代表民族、国家单独存在时,居然只能算是一块肉”。2023-07-13 06:01:321
有谁知道《三联生活周刊》电子版的下载地址? PDF格式,CHM也行
http://www.yuncheng.com/book/detail/9/754672023-07-13 06:01:442
《光荣与道路中国大时代的精英记忆》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光荣与道路》(《三联生活周刊》)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oRswORdgW49DISkM8MjlA 提取码: 85sy书名:光荣与道路作者:《三联生活周刊》豆瓣评分:6.4出版社:现代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3-1页数:392内容简介:宗庆后、俞敏洪、王坚、资中筠、林毅夫、张维迎、李银河、潘建伟、谭盾、张艺谋、李宁、陈平原……四十位行业领袖、高层智囊口述,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与行业新知,折射中国社会不同寻常的发展轨迹和成长逻辑。随书赠送“中读大咖说”,微信扫码免费听。本书是当今中国各个领域翘楚、行业领袖人物、国家高层智囊的集体传记,通过他们的口述,重现了他们的成长与创业历程,并以此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中国人精神气质的重塑,以及时代变局下,中国社会不同寻常的发展轨迹和成长逻辑。伟大梦想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中国大时代成就了他们的辉煌,而他们也以自己勇气和创造力,引领和改变着这个时代。作为站在中国各个行业最顶端的人,在本书中,他们也分享了相关领域最前沿,而且是最富前瞻性的真知灼见与相关资讯,有助于广大读者准确把握行业的脉搏和走向,理性看待中国社会的真实状貌,探索未来的发展与转型之路。作者简介:《三联生活周刊》由中国出版集团下属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主办,是一份具有良好的声誉,在主流人群中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杂志,曾荣获中国百强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中国最美期刊等荣誉。2023-07-13 06:02:091
失权者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失权者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潘振平鸿谷在周刊工作期间的作品选辑出版,首先想到的是祝贺。15年前,当三联书店筹办一份周刊时,曾经吸引了京城新闻界的不少俊杰,可以说是风云际会。总因缘分未到,聚散离合,气象万千,相信年岁稍长的文化人士会有记忆。1996年《三联生活周刊》方能正常出版运作,名曰周刊,实际上只是半月出刊一册。如何组织有特色的新闻性报道,始终是主事者面对的一大难题。周刊刚刚创办,鸿谷就已经为刊物撰稿了。他在《长江日报》的同事王锋,此时正在周刊工作,鸿谷就被网罗进来。他为周刊写的第一篇稿子,题为《灭顶之灾,不可思议》,讲的是当时湖北一个农民“颅骨自爆”案的讨论,发表在《三联生活周刊》1995年第4期。以后,他不断为刊物供稿,题材涉及医疗、教育、妇女保护、儿童成长等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到2000年底周刊改版时,他的正式加盟,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再以后,鸿谷的作品就与《三联生活周刊》紧密相连,他也逐渐担负起刊物新闻性报道……2023-07-13 06:03:113
观看某些报刊杂志的读后感
《读者》的魅力 《读者》,这样一本看似平凡的杂志,有着怎样的力量,可以打动世界百万读者呢。 核心竞争力 最初《读者》曾以美国《读者文摘》为效仿对象,如今,它已找到了外国作品与中国读者之间的沟通方式:选择外国作品时,以“开阔眼界”“反映人性美”为原则,以实用的信息丰富读者的知识,以感人的作品启迪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以中国人的价值理念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各种现象。 读者给它的评语是“书淡如菊”,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读者》,的确显得淡漠而安静。正如戏剧家魏明伦评论道:“《读者》不靠‘枕头",不靠‘拳头",却能超越‘两头"书刊的销量。靠的是什么?文学感染力,知识信息量,观赏趣味性,德育、智育、美育,多种维生素。”不媚俗、不炒作,清新淡雅的封面,温馨流畅的文字,自创刊二十三年来一直如此。 在一次研讨会上,《读者》总编彭长城总结杂志至今受欢迎的原因时说,不断创新与关注“真善美”是《读者》成功的原因。“杂志有一个口号,叫博彩中外、汇聚精华、启迪思想、开拓眼界,开放性的视野打开了外部世界的窗口,同时也更深层次地了解了我们自身的文化根源。杂志的很多栏目跟人有实实在在的联系,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素养的提高和感情的释放。” 定价策略 这本创刊于甘肃的16开文摘性大众刊物,本着“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宗旨一路走来。刊登的文章涉及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科技、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 《读者》一直秉承高质低价,64页黑白文字,20页彩色插图,售价3元,为同类、同等印刷质量刊物中售价最低。刊载文章全部来自读者的推荐,发表时刊出推荐者姓名。实行一稿三酬,原作者、原刊发媒体、荐稿者皆有稿酬。 平民化之路 有人说,《读者》好像一直隐藏在某个角落,静静地发出某种声音,那种声音不强大,却很有分量。让这种安静有如此分量的,是对读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的责任。打开一期《读者》,在不那么沉重的凡人小事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人情味与对人生、人性的真切关怀。这种关怀散发着一种绵绵磁力,吸引着寻求温暖的灵魂。 有时,这种直指心性的关怀还能够摆脱不同文化背景的牵绊。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是畅行无阻的语言。海外《读者》已累计发行50多万册,读者遍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非典时捐款、教师节时赠阅、慰问戍边官兵,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读者》有一副热心肠。在甘肃刘家峡,有林地5000亩,名为“读者林”,是《读者》在全国读者中募得钱款植建而成。而今,“读者林”的规模已达2万亩。一位中学校长说,《读者》为人们种下的,既有今天就可以开放的花朵,也有明天才可以发芽的种子。(右图:《读者时代———一本杂志和她所影响的生活》) 产业链延伸 《读者》的主编彭长城曾说,在市场竞争中,杂志的危机时时刻刻都存在着,要使这个特殊商品像常青树一样生存,既要把它作为一项文化事业来兴办,又必须当成一个文化产业来经营。 为了方便更多的读者,《读者》盲文版、维文版相继推出;为了给农民办一份属于他们的杂志,《读者·乡村版》于2000年诞生;为了拓展海外市场——继2003年成功“借河行船”打开北美市场之后,时值一周年,《读者》又成功进入欧洲和澳洲市场。正在筹划中的原创版、英文版也将很快面世。伴随着《读者》的忠实读者群的日益扩大,《读者》的事业也“越做越大”,《读者》品牌的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加长和连接。中国期刊业 一个难解的棋局 读者的成功是中国期刊界的一个奇迹,然而也仅只是一个奇迹!我们在欣喜之余,不应忽视的还有很多: 在一篇题为《左边杂志,右边堕落——我的阅读品味是如何堕落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非常真实的写出了目前期刊界的现状,“大大小小的报摊上,摆满的是花花绿绿的时尚杂志,超级模特、电影新星、流行歌手,搔首弄姿地占据着它们的封面;锦衣华服流行情报、欧美家居经典介绍、怪异名车强档出击、美酒咖啡倾情推介,挤眉弄眼地拥塞在它们的内芯。” 另一方面,美国的时代华纳,在上海建立了他们的院线系统,德国的贝塔斯曼在全国建立了书友会,新闻集团在广东落地了……这些一百亿美元以上的营业额的文化和媒体大鳄,携多种媒体跨国界而来了。他们虎视眈眈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报业,还有期刊这块回报最为丰厚甚至可以说暴利的“蛋糕”。偏安一隅的中国期刊业又将如何同他们竞争呢?(左图:《读者》的封面也成为许多人的收藏) 面对内疾外患,我国期刊将如何加快发展步伐,迎头赶上呢?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对比中美期刊业窥得一二: 新闻期刊的彼尊我卑 相比较于美国三大新闻杂志位居整个杂志业前列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来说,中国却还没有一份具备真正强大影响力的新闻周刊,在中国杂志市场占据主要地位的依然是妇女杂志、文摘杂志、娱乐杂志和健康杂志。 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集中涌现了一批“新生代”新闻周刊,除《三联生活周刊》外,《深圳周刊》、《新民周刊》、《新周刊》以及《中国新闻周刊》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但10年过去了,这批新闻周刊直到目前为止仍然停留在继续成长的阶段,在整个中国媒介环境中依然颇为尴尬处于弱势地位,充其量也还只是一种“半主流”或“准主流媒体”。 纵向来看,在时政新闻、评论与财经新闻方面比较突出的,目前只有《南风窗》、《嘹望东方周刊》和《财经》三本(当然,《财经》还不属严格意义上的时政新闻期刊);在社会新闻、文化报道方面,中国《新闻周刊》与《三联生活周刊》各具特色;在区域化方面,《新民周刊》、《深圳周刊》各霸一方;《新周刊》则是在这些领域之间游走,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不同盈利模式下的价格悬殊 从《读者》的经验可以看出他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低价位。尤其是在目前中国期刊的整体价格均普遍偏高的情形下。一位旅居美国、曾是《三联生活周刊》专栏作家的娜斯在其随笔集《东看西看》中形象描述了中美两国杂志价格的巨大差异:“说到杂志,我对中国杂志的第一大感受就是:贵。美国杂志靠广告挣钱,又靠读者数量去吸引广告商,所以订阅杂志本身是一项极便宜的消费。” 中美期刊的巨大价格差异和各自不同的盈利模式有关:中国期刊靠发行维持收支平衡,而美国则基本上依靠大量广告赚取利润,并不单纯依靠杂志的发行收入,采取发行与广告经营并举的战略,使杂志获得全方位、综合性的成长。许多杂志的经营甚至更多地倚重广告。而在中国,由于杂志还不是主流媒体,所以目前大多数杂志的广告页数远远少于编辑页数,目前的中国期刊依然主要是靠发行赚钱维持生计。 中国期刊的高价格制约了读者数量,而读者数量少的杂志自然不会吸引投资人和广告商的目光,在广告投放量稀少的情况下,期刊又只能以相对较高的上市价格维持自身经济平衡,如此往复,恶性循环。 产业化、集团化程度的巨大差异 让我们来看看这组数字:目前,我国已有39家报业集团,但期刊集团却只有《家庭》1家;美国出版三本以上杂志的期刊集团有500个。中国9000本期刊分散在5000多家杂志社中,平均每家杂志社运作1.6种杂志;中国刊物最多的期刊社拥有12种刊物,而西方大期刊集团拥有60到80种刊物。(右图:《时代》每期的封面都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典型的例子是《时代》周刊。从1923年创刊起,时代公司连续成功推出了《生活》、《体育2023-07-13 06:03:211
自由撰稿人详细资料大全
一种新兴的职业形式。是以自由撰稿为主要工作、且主要收入依靠本职业。自由撰稿人和任何一种职业都是一样,不是每个人都能从事这项职业,也并非只有少数的文字功底深厚的人才能做好。 在没有介绍怎样做个成功的自由撰稿人之前,我们需要先分析一下哪些人才适合做自由撰稿人。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自由撰稿人 外文名 :freelance journalist 类型 :新兴的职业形式 起始时间 :1905年 从业资格,“内功”,“外功”,“硬体”,写作方向,随笔小品文,时尚类,经济管理类,社会评论类,时事评论类,历史背景, 从业资格 1、具备基本的文学功底与起码的文字表达能力。 如若语言表达能力不佳,那么就算有再好的构思也无法写成完好的文章;如若缺乏文章的表述技巧,即使是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也同样无法写成完好的文章。 2、具备充足的写作时间。 专职写作者,需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准备。‘自由攥稿人"一词中‘自由"的意思是——不隶属于任何公司,可完全自主文章的投稿去向、自主完成文章的时间等。而 *** 写作者,需考虑自己的主业是否有充裕的业余时间可以从事写作。 3、具备善于观察与思考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艺术的表达形式,其表达者的灵感素材皆来源于生活。一位优秀的自由攥稿人,会将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发现故事从而思考出道理,并将自己发现与思考结晶文字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让别人也体会到。而文章并非无所为之作,仅为作文而作文者写出来的东西便毫无实质意义可言——如果说消遣时间也算一种意义的话除外。 4、具备善于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 针对需要撰写稿件的类型特点,需留心并蒐集有利于进行创作其类型特点的资料,必要时需将笔记做好或将其在电脑里面备份。这样周密的准备才尽量不会使创作的灵感与素材枯竭。 5、拥有钻研的精神。 除了不断的钻研磨练自己的作文表达能力与文章技法外,还需去钻研了解报刊、读者等的兴味之所在,这样自主创作文章的类型走向就有了大致的雏形。满足了消费者(读者)的胃口,便可以得到更多的报酬(现实来讲)。 6、拥有充足的耐心与坚定的恒心。 通常情况下,刚开始从事自由撰稿者,常常作品产量多而被采纳的少,甚至于没被采纳过。但这是每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必经之路,只有拥有充足的耐心与坚定的恒心者才会逐渐在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 7、具备端正整洁的字迹或具备使用电脑打字的能力。 如若手写的文章字迹不堪入目,那么即是被最先淘汰掉的稿件。 8、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 一方面可以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智慧财产权,另一方面也要熟悉关于写稿投稿的有关规定限制,否则将会因为撰稿挣钱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必要的官司。当然,还可以利用相关法律来保证自己的劳动报酬不被拖欠。 具备了上述八条论点,便可从事自由撰稿这项职业了。 那么,怎样才能真正的走上写稿挣钱的道路呢?我们认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内功” 这里面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 1、多读多写:一个成功的自由撰稿人其实就是一个大杂家,除了要向前人学习写作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有广博的学问,只有知得多才能写得好。除此之外,就是坚持每天要写出一定数量的文字,不管是眼前要投寄的应时作品还是暂时还没有买家的“库存商品”,总之多写为宜。这一方面可以尽快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也无形中让自己拥有一大批随时都可能为自己带来创收的“商品”。 2、了解时事:所有的报刊和广播电视都首先是 *** 的喉舌,所以只有了解当前政局或 *** 的意向,才能写出各种新闻媒体正急缺的文章。就算是写一些技术性的稿件,也不能在冬天就要过去的时候投寄《狐狸越冬五注意》。 3、紧跟时尚:现代人的生活追求的是短平快,没有人会有耐心坐下来阅读一篇长篇大论,人们更关注的是生活质量问题。因此,大多数报刊开设了一些时尚栏目——如网路、都市另类、服饰、休闲、心理保健与心理调节等。这些应时的“速朽”作品有时根本就和文学不沾边,但它们却是报刊新宠,靠写作它们捞外快不失一个明智之举。 “外功” 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媒体,二是掌握投稿技巧。 1、研究媒体:正如向顾客推销产品是一样,必须对衣食父母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才能把自己的东西卖掉。不管是向报纸杂志投稿,还是向广播电视投稿,都要把它们相关的各个栏目研究透了,然后“对口送货”,这样才是有的放矢,不至于没有目的乱放空枪,结果钱没挣到不说,倒先赔了不少的邮资。 2、掌握投稿技巧:一般说来,不管什么媒体,短而精的稿件更受欢迎,但并非所有的稿件都能做到这点,而编辑的时间又很珍贵,所以要想让稿子在千万篇自由来稿中脱颖而出,引起编辑的注意,那必须得有一些特殊的方法。一个短而精的说明或一个充满幽默感的自我介绍,有时均能帮上很大的忙。如果是手抄稿,字必须很好认,同时又很特别,才能给编辑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果是列印稿,得考虑到修改和编辑排版的方便。对于反对一稿多投的报刊,还得特别注明为独家专奉稿。对于纪实的稿件,最好配一些图片,同时还要签字盖章保证真实性,因为原则上都要求文责自负。 “硬体” 这其实是做一个自由撰稿人的首要条件。 1、有自己的写作空间,比如自己的工作室之类的;还得有必备的工具书,字典、辞书要案头常备;还要有必要的办公用品:胶水、浆糊、笔墨纸张等;如果想高产高收,不妨考虑使用先进的电脑写稿,或配个几百元的印表机,或写成后通过E-mail传送均可。 2、可以通过专业的报刊投稿软体来投稿,专业的投稿软体提供了国内外的大量杂志、报刊的征稿信息跟E-mail地址,可以便捷的选择要投稿的媒体,然后就能将作品送到编辑的E-mail。国内著名的投稿软体有傻博士投稿软体等。 写作方向 如果你想作一个自由撰稿人,那你最好先为自己确定一个写作方向。不要看别人写什么,自己就写什么。在做自由撰稿人之前,先要分析一下自己的长处,看看自己会什么,能写什么。就电脑文章的写作而言,有很多内容可以写,如软体套用、硬体介绍、网路知识、网页制作、游戏功略等等。但是这些方面不一定都是你的强项。你可能对其中某一个方面很了解,那你就只有先从这个方向发展,不要朝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发展,不然你写的稿子肯定要被编辑枪毙! 下面介绍一下自由撰稿人可以写的稿子的方向。以下几个方向是各位编辑要稿子要得比较多的。 随笔小品文 这种稿子是各大原创和文摘杂志、报纸副刊的主要需求内容。撰稿人一般写一些生活类随笔散文为主,或者从某个事情中得出一个道理,用小故事诠释生活道理。这类杂志以《意林》《读者》《辽宁青年》等等为主。报纸副刊几乎都开设有这样的栏目。这类文章不需要长,只对某件事说清说明,能引起读者共鸣即可。向你约稿。不过,即使你不认识编辑也不要紧,通常他们都有投稿信箱,你可以把你写好的稿子直接发到他们的信箱中就可以了。如果你的稿子不错,他们也会采用的。 时尚类 这类杂志如讲手机的《数字通信》,讲数码产品的《新潮电子》,还有其他一些如讲旅游,化妆、服装等方面的杂志。这些杂志因为比较专业,所以稿费也较高,不过对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管理类 如《知识经济》、《21世纪经济报导》、《经济观察报》等。这些杂志对稿子的需求量也比较大,不过他们对稿子的质量要求很高。 社会评论类 如《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等。特别是《新周刊》,不仅文章的稿费比较高,而且图片的稿费也很高,通常一幅图片的稿费是100元,如果你对摄影有兴趣,那把你的经典图片投给《新周刊》也是不错的选择。 时事评论类 这通常是一些报纸或杂志写股评、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文章。不过报纸和杂志对这种类型的作者要求很高,如要求股评作者必须具有证券分析师资格,所以你先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格,然后再写稿,不然你可能要“白费蜡”。 因为电脑类的刊物对稿子的需求量最大,电脑类的作者比较多。软体使用技巧是比较好写的,把使用软体的基本过程,像写日记似的一步步记下来,再写上你的名字就叫以拿去投稿了。这样的文章相对简单,经常别人被称之为骗稿费的文章。 硬体文章不是很好写,因为要想写硬体类的文章必须先亲自动手试用这些硬体,这样才有发言权,写出来的内容才真实,但硬体可不像软体,可以很方便的从网上下载。玩硬体是要花银子的,除非你本身就在电脑公司工作。 随着网路的发展,关于网路知识和网页制作方面的文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笔者一年多来发表过近百篇文章,广受大家欢迎的大部分都是网路类文章。这也是新兴的写作方式,广大网民将这一平台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虎歌的虎歌文化。 游戏大家都爱玩,但游戏功略可不是很好写的,游戏是一个时效性很强的东西,写游戏功略要先把游戏用最短的时间玩通关,再要将重要的环节一一地记录下来。不是一个超级玩家就很难做到这一点。 历史背景 近代第一批自由撰稿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05年晚清 *** 废科举的新政措施,将一批读书人抛到了自由知识分子的境地,另有一批知识分子从官场退出也转入了自由撰稿人的行列,上海、天津等现代都市形成的过程为自由撰稿的知识分子提供著活动空间,一些接受新式教育的人与上述两种知识分子一起活跃在文学领域。晚清四大小说杂志的编辑者和主要撰稿人梁启超、李伯元、曾朴、徐念慈、黄摩西等和周树人兄弟即是代表。 近代自由撰稿人的出现,大力地推动了我国近现代文学自身的变更。由此,朝廷的策论变为报刊上的自由论述,小说由听说书人叙述表演的欣赏变成了阅读的理解。2023-07-13 06:03:271
三联书店的历史以及和金庸有什么关系吗
三联书店的历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出版社。 它的前身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辈邹韬奋先生等人在上海创立的三家书店,即成立于1932年的生活书店、1935年的新知识书店和1936年的读书生活出版社。 在三、四十年代,它们都是著名的进步书店。1948年10月,三家书店在香港合组而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国家级出版机构。 前身是邹韬奋于1923年7月创办的生活书店,1936年成立的读书出版社和1935年成立的新知书店。 1948年三店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1年与人民出版社合并,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 以出版社会人文科学的著译图书为主,兼及性质相近的实用书、工具书,包括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文化、学术理念的图书,还担负出版海外学者和国际友好人士的著作,体现了以“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文化精神,形成了特色和品位。 近年,又在电子出版领域多有开拓,成立了专业的“多媒体出版中心”,还出版《读书》、《爱乐》、《三联生活周刊》、《竞争力》(三联财经)4种期刊,在中外读者中有良好影响。 三联书店设有3个图书编辑部室、4个杂志编辑室,以及经理部等 职能部室,共14个部门。 在职职工103人。 三联书店近几年年均出版新书 300余种。 自1986年至2001年,累计出版各类图书5000余种。 出版的《随想录》(巴金著)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傅雷家书》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已出版100多万册。 1951年起,三联书店一度与人民出版社合并。 1968年1月起,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直属的综合性出版社。 2002年4月,成为中国出版集团的成员之一。 三联书店总部设于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书店办公大楼,并在北京、武汉、郑州、杭州、济南、沈阳、哈尔滨、汕头、大连、昆明、南宁和南京等十几个城市设有分销店。 三联书店的传统是以出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著译图书为主,兼及性质相近的实用书、工具书,包括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文化、学术理念的图书。 近年又在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中小学实验教材、教辅类图书开辟了新的领地。 三联出版的图书以高品位、高质量而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喜爱,很多图书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亚洲太平洋图书金奖等国内、外图书大奖。 三联书店至今共出书六千余种,每年平均出版新书三百多种,重印书一百五十多种。 三联书店出版的《读书》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月刊和《竞争力》月刊、《人才与财富》五本杂志在社会上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联书店秉承"生活·读书·新知"的宗旨,于1979年创办《读书》杂志,亦学亦思,以学带思,里面的文章无论说古道今,还是钓深探微,总是透露出一种严肃的人文关怀。 二十年多年来《读书》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十分钟爱的一本杂志,始终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是同类刊物中当之无愧的带头刊物。 1995年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定位在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有中国的《时代周刊》之称。 1993年创刊的《爱乐》,为国内颇负盛名的唯一一本古典音乐评论杂志,拥有高素质的音乐评论撰稿人,深受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创刊于2002年的《竞争力》月刊,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创立的第一份财经期刊,以独家调查、深度分析、客观评述为办刊宗旨,创刊之初已颇具影响力。 三联书店始终以邹韬奋先生创办生活书店的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为店训。 邹韬奋先生强调“服务精神是生活书店的奠基石”,强调经营管理,长期以“读者的一位好朋友”自视,还早在1935年就开办了电话购书业务,以方便读者,这在全中国是首开先河。 北京三联书店与金庸的关系:1994年,北京三联书店获得金庸的独家授权,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版《金庸作品集》(共12种36册,平装本全套定价:688元)。 从此打开了金庸作品在内地的市场,北京三联书店也因此大赚了一把。 版权合同于2001年年底终止,不再续约,从此三联版的《金庸作品集》成为绝版。 后来的版权转移到了广州出版社,由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新版《金庸作品集》。 从此《金庸作品集》告别了三联版,进入了广州版时代。2023-07-13 06:03:461
董豫赣的主要作品
完成建筑、理论设计及方案完成建筑:清水会馆2003.3-2006.9(已建成)红 堡2003.3-2006.9(已建成)上海青浦镇港监站设计2003(已建成)水边宅2002(已建成)方案设计:家具建筑——作家住宅1999大地窖Ⅰ、大地窖Ⅱ1998太阳与碑1996康定斯基之家1996北京京奉铁路火车站复原1995(由张复合先生主持,已建成)锦西市开发区毛屯综合楼,辽宁1992(已建成)1996年以来作品发表:《DOMUS》2006 .09:dialogue:wm architecture――dong yugan, Sirius International出版发行,米兰,意大利,p134-137《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总第352期2005-9-12,三联出版社,钟和晏“朴素之美”p38-39《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2003年5月16日,E1-E4,“水边宅”、“涪水沱园”,北京;《Dialogue》建筑杂志第68号,“水边宅”,p45-47,美兆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台北2003/4;《新地产》2003年1-2月号,“水边宅”,p82-95,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北京2003/2;《都市营造》,“水边宅”,p50-53,2002年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上海2002/11;《建筑师》总第100期;“涪水沱园概念规划方案”,封面、封2、封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10;《新周刊》2002年第3期,“书宅”,p98,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信息服务中心,广州2002/2;《时代建筑》2002年第2期,“隙间——画家住宅”,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6;《今日先锋》8,“家具建筑——作家住宅”,封面,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1;《建筑师》1999年第12期总第91期;“魔方住宅”教学成果;四页彩页.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12;《光与影》1999年第6期总第87期. “窗之风(Wind of window)”、“姓?名?使用名(Surname? name ?using name)”,p70, 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1999/11;《建筑师》1999年第8期总第89期;“家具建筑——作家住宅”,彩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8;《建筑师》1996年第2期总第68期,“太阳与碑”,p101-102及彩页, 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北京1996/2。作品展览:群展:“都市营造”上海双年展,2002年11月,上海美术馆;建筑、实验-人、伦理、空间,2002年9月,天津美术学院;梁思成纪念展,2001年5月,中国美术馆;“中国房子”5人展,2001年3月,上海顶层画廊;国际建筑师协会第20届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国际会议中心,北京1999/6中国实验家具艺术展,焦应奇艺术中心,北京1999专著:《极少主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2003年9月重印1995年以来文章发表:“时间六像”,《建筑业导报》第337期,香港,2006/5,p84-98;“出神入化”,《新设计》,第一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2006.6月,p15-21;“稀释中式”,《时代建筑》总第89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6/5,p28-35;“身体与控制”,《今日先锋》第13期,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出版集团,2005.8月,p31-39;“境心相遇”《三联生活周刊》2005年第34期 总第352期2005/9,p34-36;“旁敲侧击——建筑的它治性”,《建筑业导报》第329期,香港,2005/1,p60-62;“触类旁通”——《文景》总第十二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5/7,p88-92;“文学将杀死建筑”,《文景》总第8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5/8,p80-84;“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中的穹隆”,《文景》总第4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4/10,p80-85;“园林里的高瞻远瞩”,《三联生活周刊》随300期特刊赠送,p12-15“园林里的委曲求全”,《三联生活周刊》随300期特刊赠送,p16-17“白色住宅与玻璃住宅”,《缤纷》2004年第5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2004/5,p18;“透视空间”,《建筑师》第105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10,p32-41;“涪水沱园:正在开始的大地艺术”,《北京现代商报?时代地产周刊》2003年5月16日,E2-E3;“秩序是”,《建筑师》2003年第4期总第102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4,p91-94;“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文景》第8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3/4,p74-80;“为谁设计”,《时代建筑》总第68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11,p31-35;“学校、垂直、水平、车间”,《平常建筑》,张永和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9,p108-109;“迷宫印象”,《此时此地》,刘家琨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9,p147-150;“最后的乡愁”,《文景》第4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2/8,p78-83;“包豪斯理念”,《文景》第3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2002/5,p23-29;“六个递延的视域断片”,《新潮》总第七期,四川画报社,成都2002/5,p77-78;“抽象与具象——天子大酒店杂谈”,《a+d》,雷尼国际出版有限公司,香港2001/12,p64-66;“批判的厚度”,《新潮》总第1期,四川画报社,成都2001/7,p30;“材料的光辉”,《建筑师》第97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3,p78-81;“光影游戏的迷宫”,《时尚家居》,时尚家居杂志社,北京2001/1,p26;“隙间”,《时代建筑》第2期.同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6,p57-59;“窗——柯布西耶对光的追求”,《建筑史论文集》第12辑,清华大学 出版社,北京2000/4,p146-151;“神话”,《今日先锋》8, p42-47,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天津2000/1;“魔方住宅——建筑初步教学实践”,《建筑师》1999年第12期总第91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9/12,四页彩页;“景观编织”,《装饰》1999年第4期总第90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1999/8,p17-19;“光之凝固体——廊香教堂”,《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7/5;“范思沃斯住宅”,《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26;“流水别墅”,《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12;“在浴场里”,《中国合作新报》第12版,北京1999/5/5;“边非缘”,《方法》1999年第2期总第89期,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北京1999/2 .p54-57;“空旷的运动”,《建筑师》1998年第10期总第8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10,p57-64“双关的双宅”,《装饰》1998年第5期总第85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1998/10.p15-18;“北京‘香厂新市区"规划缘起”(为第一作者,与张复合先生合作),《第五次中 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论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8/3,p63-81;“大师与中国”,《读书》1998年第2期总第227期,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北京1998/2,p72-77;“墙”,《建筑师》1995年第6期总第64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995/6,p23-27。外文发表:BORDER TO BORDERLINE ,SCATTERED/MAGES OCT.1999,HAD DOKUMENTE ZUR ARCHITEKTUR Ⅱ,p53-52023-07-13 06:03:531
朱苏进的访谈录
三联生活周刊:咱们说说《三国》吧,当编剧的任务落到你的头上以后,前期都做了哪些准备和设想?朱苏进:“三国”的故事大家都熟,所以都是素材上的准备,这实际不费什么劲,何况这是一部小说,不是历史,和历史有很大差别。但它又是一部轰轰烈烈的小说,是经典。所以我首先想到的是方法,经典意味着有它自己的光辉灿烂,任何对它的改动都会导致有些人的不满。这个经典在15年前被人家拍摄过,这属于重拍。大多数老百姓在那个时候第一次看了《三国演义》,在很多人心目中会形成一种初恋般的情怀,哪怕它是一个丑丫头,何况人家还不错。后来做出来的东西,哪怕比它好一个档次,人家还是觉得那个好。第二,15年后重做这个事,除了影视技术上的发展,不用说肯定比原来好很多,就是故事的重新表述,所有人都喜欢看到一个新鲜的“三国”。人人心里都有一部“三国”,这改动应该怎么做,无非是一个老朋友出门15年又回来了,一进门你就知道还是他,但是又十分新鲜。同时《三国》又是不能有颠覆性改动的,不能做变性手术,只能做整容手术。在此意义上,《三国》的创作可谓程度是相当大的。《三国》的笔墨不是主要集中在故事上而是集中在人物上,六大命脉性人物以及若干经典性的意境情节。三联生活周刊:你在新版的创作中有哪些突破?朱苏进:不敢讲突破,创造的地方很多。首先是人物,《三国演义》开始就是桃园结义,我连写都没写,因为我觉得不好看,意境可以在后面的台词中不断出现。《三国》一出场就是曹操,曹操刺董,戏剧化的成分就出来了,从董卓一声喷嚏开始。曹操是这部戏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创造出的最杰出的人物。跟着人物走,这些人物不是我捏造出来的,是《三国演义》提供的,在书中可能就是几句话,我会把它发展出来,让它枝繁叶茂。当然故事必须要好看,必须要悬念丛生,必须要人物栩栩如生。三联生活周刊:你是否按照小说来写的?朱苏进:怎么能按小说呢?小说120回,八九十回诸葛亮就死了,我认为“三国”精华已尽。但是有一条,取之于“三国”,展开故事,好看。三联生活周刊;那你说说让人物枝繁叶茂具体的例子?朱苏进:比方说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宁叫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大雨之中逃跑,半路上曹操突然站住了,陈宫以为他要回去安葬吕伯奢,曹操说不是,说酒和肉还在那儿搁着呢,下着大雨,我们饥肠辘辘,不出天亮我们就得冻饿而死,我们回去吃酒肉去。陈宫非常生气,但曹操安葬了吕伯奢,还敬他一杯酒。再比如三顾茅庐,张飞脾气非常暴,第三次去就再也忍不了了,说,我放一把火烧了草庐,看这次起来不起来。关羽赶快把他拉住,骂他几句。在我的戏里,他就真的放了一把火。三联生活周刊:像这种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你这样改动,观众能接受吗?朱苏进:我认为没有什么障碍。我觉得这不是改动,是生长出来的东西,原来细节里有的。只是它长三寸,我给它长五寸,长饱满。张飞这样的人岂能说说而已,所以诸葛亮下山后对他说:翼德,你欠我一座草庐。张飞说:你助我哥哥打天下,得天下以后我给你盖一座800里大的草庐。这样符不符合他的个性?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人不是按你这种创作思路走的。朱苏进:我准备冒这个风险,而且所有看过这个故事的导演、演员都喜欢,否则我们不是拍成和15年前一样的东西了吗?要是《三国演义》已经有的一点都不动,那就糟糕了,打仗打了好几百次,我只能写三四次,怎么办呢?那我们就试一试看。三联生活周刊:哪些东西被你给舍掉了?朱苏进:大量地舍掉。《三国演义》前五分之二是跟“三国”没关系的,“三国”的建立是在刺董大战之后。十八路诸侯,把故事集中到哪个方面?那还是魏蜀,曹操和刘备,基本命脉线。但它是从道德价值方面确立的,一个是忠,一个是奸;一个是天子,一个是乱贼。但《三国》不是。三联生活周刊:后人看《三国演义》,都是从一个忠奸好坏的方面来判断。朱苏进:这个不好,这会极大地削弱人物的魅力和价值。兄弟之情,结义,有很珍贵的东西,比如对朋友,对人的尊严和价值。忠义很好,也是东方的传统,可是对国家完全归结于对帝王的忠义,忠义就超越了是非爱憎。比如这人很恶,但他是我哥,我也对他忠,这就不是我所张扬的态度。我是把忠义作为一种人性、人格拆出来的,故事上的财富,不是说道德价值上的东西。三联生活周刊:如果从这个角度讲,体现曹操这个人物的性格,还有刘、关、张的兄弟情谊,还有诸葛亮一直忠于刘备,这些你在创作上有哪些偏重?朱苏进:曹操在《三国演义》里基本上是一个恶角,但我更多讲他的雄才大略,他大奸大恶,但他也极其爱才。他可以不爱儿子,不爱老婆,但他爱他的将军。他读陈琳(听歌)讨贼的檄文,一下跳起来,第一句话就是骂边上的曹丕、曹植,这种文章你们怎么就写不出来?以至于对赵子龙,下令不得放箭,夏侯惇以及张辽都劝他,你难道忘了关羽的事了?“丞相,您不能见一个爱一个。”还有把赤兔马送给关羽的事,书中说“一声马嘶”,曹丕牵着马出来。曹操说:“我儿一直想要这匹马,我认为他不配。”只要加一点就行了。三联生活周刊:除了根据《三国演义》,你在创作中有没有吸取其他素材?朱苏进:《三国志》之类的传记当然有。举个例子,比方说白门楼这场戏,杀吕布,这都有,张辽押上来,男子气;吕布押上来,捆得像个粽子似的,这些都没有什么。但是出来一个重要人物,陈宫。《三国演义》里就是他骂曹操,曹操不忍心,最后还是杀了他。《三国志·陈宫传》里陈宫就是只求一死,你不杀我,当年的事我就给你到处说。曹操就问:你死后你母亲怎么办呢?陈宫大意是说:我闻古人说欲取天下者不伤妇孺,你不会杀我母亲。曹操又问:你那5岁的女儿和3岁的儿子谁来教养呢?陈宫答道:不伤妇孺,你也不会伤害他们。曹操说,真要走吗?送送你吧,然后牵着陈宫的手走到行刑的地方。这些是我加的,但那些话是《三国志》里的,就比《三国演义》里好,更有魅力,更符合我对这个人物的感受。三联生活周刊:整体上把握的标准是什么?朱苏进;首先我是改编《三国演义》,剧名叫《三国》,简洁明快。第二,我忠实的不是历史,那个历史正如易中天所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大部分典故都是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的。当小说和历史事实发生冲突的时候,除非它那个历史事实更像小说更有魅力,比如陈宫,你听起来就不那么像历史了,这就是传记带来的魅力。第三,在创作和改编的时候,我不是嫁接和移植,而是让它长出东西来,是属于它的。三联生活周刊;你在3年的创作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难题?朱苏进:不多。最艰难是提纲的时候,这涉及所有人物的定性,当这个完成后其他就好办了。写《三国》我觉得比写其他剧本都轻松。三联生活周刊:制片方有什么要求吗?朱苏进:我把我的故事跟他讲,当然要在制片方、导演都同意的情况下。我通常在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会先有一个大纲,提纲通过后再做。做《三国》我多做了一个,首先是一个立意和梗概,讲清楚每一个人物的定位分析,故事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写哪些重要人物,这就多了一个步骤。三联生活周刊:他们是否提出过不同意见?朱苏进:很少,凡是提出不同意见的地方都是希望我更变。比如他希望我加女人,《三国演义》有两个半女人,貂蝉一个,孙小妹一个,吴太夫人算半个。一个漫长的戏没有女人怎么办呢?我能拒绝的都拒绝了,但是一部戏太干巴了没法看,我就设计了一到两个。三联生活周刊:在哪个环节设计的?朱苏进:司马懿的侍妾。司马懿是曹操的继承人,我觉得他是一个仅次于曹操的要害角色,他性格上的光彩是很厉害的。一个出色的政治家或者说一个杰出的阴谋家,怎么展开他的戏呢?他的内心独白怎么办?他得有个说话的伴儿,或者说这个人有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丫头。三联生活周刊:很多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大家都是边看边骂。朱苏进:也许《三国》会有这样的命运,我不会在意的。大家首先的反应一定是排异的,这是一定的。《三国》不但是一部戏,它会是一个社会性话题。经典性名著都是这个命运,这也是正常的。如果是大部分观众觉得没办法接受,那肯定是编剧错了。互联网上的我不会在意,我比较在意那些大爷大妈的意见,这个更真实一些。三联生活周刊:对白上和老版《三国》区别在哪里?朱苏进:老版的台词半文半白的,我是一种故意的白。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大凡文人谋士都是出口成章,大凡武士出身说话都掷地有声。但超一流人物比如曹操,他有时出口成章,有时发出的声音像禽兽一样。好的台词是不看屏幕也能听得津津有味,还有好的台词一句话就能把一个人定在那儿,不看他也知道是谁说的。三联生活周刊:罗贯中当时写作的时候也有很多局限。朱苏进:很多原因。《三国演义》里也讲得很清楚,罗贯中基本上是一个失意的文人,他有皇家的远房血统,有一点待价沽名。写书的时候也是在乱世,那时候他非常渴望圣君,这个圣君必须是按照天道()来的,不是逆贼。而这个圣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这帮文人是他最得力的大臣,像司马懿,像诸葛亮。从小说来讲是非常低劣的小说,从故事上来讲是伟大的故事,为什么说伟大,它至少提供了几十处千古不灭的经典,如草船借箭、空城计、曹操刺董、白门楼、赤壁大战……而这些经典放在人类关系史上都是经典故事。把莎士比亚的戏剧拿过来,把歌德的诗拿过来,把希腊的神话故事拿过来,放在同一个层面讲,我们的《三国演义》不愧于此。“三国”是部虚假的历史,但是伟大的英雄传。三联生活周刊:你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它的一个局限性,然后回避掉这些东西?朱苏进:看小说的时候,好的和不好的,没想就明白了。最早激动你的那一部分往往就是最可靠的那一部分,这就是直觉。你会想一下那些英雄壮志,那些兵器,那些忠义,那几个场景。这些东西,是金簪上顶处的那颗钻石,把这些东西把握住,就够了。2023-07-13 06:04:161
zub是什么文件格式
zub是Zubu电子杂志阅读器的专用文件格式特点是完全再现纸版杂志的风格,拟真翻页,高清新,杂志是从杂志社拿来的有版权的杂志的排版文件专程的,效果可想而知。Zubu电子杂志阅读器目前已经成为最流行的电子杂志阅读软件之一,起使用独特的屏幕印刷技术,保留原纸版杂志风格,所有杂志和原纸版杂志一样。Zubu 可以自由翻页,对杂志标记和批注,直接免费下载数百本电子杂志,几乎不占用系统资源,稳定绿色,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只要安装Zubu电子杂志阅读器就可以免费阅读旅游、时尚、汽车、服装、家居、摄影、美食、英语、设计、军事、等各类电子杂志。软件安装后请到http://www.zubunet.com下载《三联生活周刊》、《互联网周刊》、《世界电影之窗》、《南方人物周刊》等上百本品牌电子杂志.2023-07-13 06:04:293
《南风窗》、《南方人物周刊》、《看天下vista》、《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比较
看天下娱乐性比较强,三联属于比较无趣应该说是比较深奥我初中生比较讨厌不过文章都不错,就是要静下心,南方人物周刊还行,另外两种没买过 你可以去读览天下看一下电子版的,自己参考,去百度贴吧慢慢找可以找到免费阅读3天的方法2023-07-13 06:04:364
福禄寿:我们不需要为痛苦提供证据
三联生活周刊: 组乐队之前,你们都是在音乐厅里演出,我挺好奇,你们作为“福禄寿”乐队的第一次演出经历是怎样的? 福禄寿: 记得特别清楚,第一场是去年8月份,在北京糖果的星光现场,一个有好几个乐队参加的拼盘,也是我们第一次在Livehouse演出。以往在音乐厅里,底下的人都特安静。那天一进场,我们就被吓坏了,观众离你特别近,能看清每个人长什么样,特有压迫感。我们根本不敢往下看,一点互动都没有。演完就觉得气氛有点沉,整个场子被我们搞冷了。那次就意识到,现场和为听觉服务的音乐作品不一样,唱什么很重要,怎么表演也非常重要。说白了就是,那会儿不知道怎么玩乐队。 三联生活周刊: 的确,在那之前你们不玩乐队,组过一个叫“冰雪飞”的女子组合,现在还偶尔被媒体、网友拿出来调侃,你们应该不太愿意回忆这段经历吧? 福禄寿: 之前我们参加过一个比赛,像参加比赛、出去演出这种,在我们学校太平常了。当时,我们一起参加了一个类似校园歌手的选拔赛,有个评委老师觉得我们不错,介绍了一些节目让我们上。参加节目就需要包装,需要个组合名,我们不知道叫什么好,就从每个人的名字里取了一个字,就有了“冰雪飞”。我们以“冰雪飞”的名义演出过四五场,穿着让自己特别别扭的衣服,唱别人的歌。那时你就知道,包装你的人对你的音乐没兴趣,只是对“三胞胎”这个噱头感兴趣。这就没什么意思了,索性就结束了。 三联生活周刊: 为什么会走这段弯路,是当时没想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福禄寿: 也不能算是弯路吧,是一次不太成功的尝试。上大学时确实没太想过未来要怎样,那时候太忙了,作业多,学业压力很大。直到考研之后,我们才开始有了点主动性。当时,捏捏(老二)考上了,我们两个学作曲的都没考上,一下子闲了下来,这才真的开始面对“我到底要走哪条路”这个问题。我们在学校里学了很多音乐技能,你是要用这些技能去完成一个作业、一份工作,还是把这些技术和技巧用在自我表达上?这是我们当时挺纠结的东西。 三联生活周刊: 在迷茫、不确定能做什么的那段时间你们是怎样度过的? 福禄寿: 我们没着急做决定,先学了点儿编曲。学习编曲对我们后来做的事很重要,它一下子帮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所有的音色都能在电脑上即时呈现,你不会弹吉他,但电脑可以帮你完成,它还能创造很多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合成器效果,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那段时间,我们三个住在一起,每天不停地聊天,还一起看了很多书和电影。科幻电影看得多,像《星际穿越》《太空漫游2001》《第三类接触》这些,都是和“时间”有关的。我们对“时间”相关的问题特别感兴趣。也是在那段时间,我们开始大量接触电子音乐,从偏流行的开始听,慢慢深入。接触电子乐后就发现,它的音色维度更多,更有画面感。我们一直想创造一些新的声音,电子乐好像是可以用来做这件事的。 三联生活周刊: 是在这样的状态里有了“福禄寿”的第一首歌《我用什么把你留住》吗? 福禄寿: 第一首歌是在毫无预兆和规划的情况下想到的。当时,我们三个住在一起,有三四个特别好的朋友,他们成天来,聚在一块特别热闹。后来,他们都有了各自的工作或者出国的规划,一下子全不来了。我们三个聚在一起的时间也变少了。那阵子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时间会带走很多人和事。一开始,我们挺想做个展览,比如,在一个房间里摆上一个火车车厢,四周都是窗户,外面一直快速过所有的风景、人和感触,也有声音。但后来想想,展览太贵了,还是做音乐吧。《我用什么把你留住》就是在表达这样一种感受吧,用它来纪念我们想留住的风景、人、事和时间。 三联生活周刊: 当时写《我用什么把你留住》,还有后来写《玉珍》《兰若度母》这样的歌时,你们想过自己的听众是谁吗?作品序列里有没有一个核心的主题? 福禄寿: 当时歌做完,我们给妈妈听了,她说,为什么你们的歌这么苦呢?为什么有点沉重?可能很多人听我们的歌都有这种感觉,也会觉得奇怪:你们没经历过什么,为什么这么愁苦?其实,我们就是把自己思考的东西,想探究时间、探究人的意义的东西写了出来。谁说精神上的、头脑中的经历不是一种经历呢?我们的歌也是写给那些年轻人的,他们可能也没经历过什么太大的坎坷,但就是要考试了、失恋了,或者处在某种困境中。我们希望自己的歌不是那种一个人非常苦恼地蹲在路边,我们能把他拉起来那种,而是希望那歌能和他一起坐下来,陪伴他。 三联生活周刊: 你们在《乐队的夏天》上的很多歌都挺有争议的,很多人觉得你们的音乐过于复杂,太满了,有点过犹不及的意思。你们自己怎么看这种评价? 福禄寿: 这确实和我们的专业有关,你想,上学时我们研究、分析的都是古典乐、交响乐,一首大概都是20分钟到40分钟的长度。我们习惯了这样的处理方式,现在要把那些内容塞进一首五分钟的歌里,听起来一定是复杂的。这和我们掌握的技巧有关,但也是一种选择吧,也有很多学院派做出来的东西非常简单、直接。我们喜欢复杂,这是我们认知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三联生活周刊: 现在很多年轻创作者和你们一样,都在和自己较劲,好像不太关心外部世界,也不那么愤怒了。就像《乐队的夏天》上有个乐评人评价别的年轻乐队“不够underground”。你们怎么看这种说你们“不那么摇滚”的观点? 福禄寿: 做出这样评价的人可能是年纪大了。我们“90后”这拨人,就是没受过太多苦,相较于反抗世界,更关心自己内心的感受。我们没那么愤怒,要是为了显得摇滚,硬去反抗,去愤怒,大家也会觉得挺奇怪的,因为不知道这情绪从何而来。 虽然没有物质上的苦,但精神上的苦闷状态每个人都有。我们用更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对时间的愤怒不可以吗?为什么要为痛苦设定一个界限,还要提供证据呢?看,必须要没有钱吃饭才是苦,才能反抗和愤怒。我们这代人不是这样的,没有什么事让我们真的愤怒,也没什么事让人特别高兴,多数时候都处于这样一个暧昧不清的状态里,而感受最深刻的可能还是孤独吧。 我们的歌想陪伴这样的人。2023-07-13 06:04:431
行测做什么题库比较好,用什么书?
其实都差不多,关键在于个人理解与运用。推荐的资料: 数算部分:1 华图数学运算模块宝典电子书2 小学奥赛题典&高考概率复习资料3 天字一号 数字推理精华&应用题精华4 天使在唱歌 应用题精华图形部分:1 图形世界探秘电子书2 PUKI 图形精华3 智力测试 图形部分演绎部分:1 MBA联考奇迹300分电子书//MBA入学考试逻辑经典题1250题2 97-2009 MBA 逻辑真题3 李永新逻辑判断讲义语言部分:1 新东方红宝书之言语理解与表达电子书2 97-08高考语文病句3 成语词典4 三联生活周刊 (选词填空)/感动中国资料分析:1 华图资料分析模块宝典电子书(速算技巧)常识部分:1 沪考:(职业能力学院 红宝书)苏考:(天策 红宝书)2 彩色法律笔记系列电子书(行政、刑、刑诉、 民、民诉、宪、商、经济、物权)3 公共管理(MPA)简明读本4 人文、历史、地理、公文写作 笔记5 科学发展观读本&十七大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一号文件&两会报告&当年考研时政要点6 马哲任汝芬版&考研政治终极笔记----政经&毛概彩色笔记&邓论精髓笔记7 常识40000题 (需提炼)8 司考&法硕02-08真题详解试题: 1 重点:十年国考真题2 比较好的题:浙江 广东 山东 江苏 北京 上海 福建 历年真题申论1 理论热点面对面05-08电子版2 半月谈电子版3 申论宝典第三版电子书2023-07-13 06:04:534
有哪些给高中生推荐的书单?
对于理科生来说高中阶段并没有太多对于学习成绩有提升的书。高中三年看了很多的书,然而无论是严肃的(相对来说)《微生物》,《生物化学》还是有趣的(相对来说)《达尔文背后的战争》,《昆虫记》,《普通生物学》。2023-07-13 06:05:1612
有哪些杂志比较畅销
《读者》——最精致的小资男人。 《读者》的品位决定了读者的销量,这本创刊于八十年代,植根于内陆的文摘杂志在近十年的时间,一直盘踞在中国杂志业的颠峰。有人说三代创造一个贵族,但是《读者》却用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杂志的一个贵族并且是唯一贵族,读者的选材区别于国内大多文摘类杂志,在整个刊物中尽情流露着思想的细腻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致,这是影响着中国数千万小知识分子的一个纸杂志,其中大量出现着国外精品启迪散文和台湾林清玄的佛性散文以及刘墉的哲理化短文,当然也收罗有大量反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理性评论文章,不张扬的,透着内蕴和时代精髓的《读者》,吸取了甘肃的黄沙苍凉的艺术品位和兰州的内敛风格,在不经意之间,自然的成长为中国杂志的贵族,他的未来,我们仍可热情期待…… 《知音》——最恶俗的伪真诚。 《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线,并且走得相当成功,巨大的销量只是证明这种成功的一个方面,知音以所谓的纯情故事取胜,在整个刊物中大量的充斥了凡人的所谓不平凡的感情和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风雨人生,以痛苦见证坚贞,以坚贞见证伟大,以伟大见证幸福,矫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复制以后,所谓的职业写手成为一个边缘而新兴的职业,他们大量的复制着感动和幸福,而知音的责任就是不厌其烦的传播和鼓吹这种感动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矫情,让我们轻信了这个世界无言的美丽和无所不在的真诚,而据可靠的内幕消息,写手们所创造的感天动地的人间眷属,多是浮夸和任意杜撰之后形成了海市蜃楼,这是中国当代做虚伪和最矫情的一本杂志,盘踞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对象当中,而带给社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让更多无辜女性更加轻信爱情的力量,并且沉迷于这种力量当中不可自拔,所以,知音让我们读到喜剧的同时,却即将去导演并且正在导演着更多的人间悲剧,这就是虚伪矫情带给读者和社会的代价…… 《青年文摘》——最文学的青年梦。 文学青年一般最先接触的杂志多是《青年文摘》,这是一本倾向于青春路线的文摘杂志,如果说《读者》是实力派歌手,那么《青年文摘》就一定是一个偶像派明星,这样的价值取向使青年文摘在风格上形成了与《读者》不同的内容。但是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显然的,在一个流行深度和内蕴的时代,青年文摘就象浮在水面的芦苇,美丽的开,美丽的谢,但是却没有厚实的思想土壤。从文学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在文字上对文学爱好者具有启蒙价值的通俗语言老师,其间的文字多半亲切纯情而又富有感染力,是模仿和吸取营养的好地方,只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不应该拘泥于此,以为等待他们的应该有更美丽的梦…… 《家庭》——最粗俗的菜市场。 《家庭》和《知音》一样,是一本标榜情感和幸福的杂志。不同之处在于《知音》善于营造美丽的彩虹,并且为了这彩虹的存在无所不用其极。而家庭的故事则显得粗放而带有真实的意味,家庭一般选取的是知名人物作为平凡大众的爱情偶像和家庭关系指南,比如著名作家艺术家政客等,另外家庭还有一个主打节目就是性知识普及教育,题目涉及中国人曾经避讳现在仍然禁忌的性领域,包括做爱,避孕,生育,色情,自慰等任何性话题,是中国几代人的性教育启蒙老师,在这一点上,家庭就象一个粗俗的菜市场,传播着大众口味,粗俗但是实用,矫情但是有真情。流连于此,没有小资情怀,但是却可以买一篮子好菜回去招待丈夫和孩子…… 《三联生活周刊》——最花哨的新新人类。 《三联》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周刊,也是一个成长迅速的周刊,就好象当今流行于世的新经济。三联的排版可能是中国杂志目前最花哨的,同样三联的选题也可能是最前卫的,他依附于时事,明星,新科技和新话题,一切前卫的词汇汇聚于此,象海上渐进的西风,吹拂着中国报刊杂志业,三联不仅花哨而且小资,其读者定位就是今天中国所谓的新白领和新新人类,是处于消费和文化的前卫边缘,《三联》存在的意义,象征多于实际,由于价值和舆论取向,三联注定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杂志的精髓和价值核心,流行的文化,思想以及艺术都无法构建三联的王者风范,从这个层面来讲,实现三联做中国第一周刊,做中国的时代周刊的宏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女报〉——最浪漫的小资女人。 女报更多的时候,让人看不明白,她似乎传承着太多的内容,她好象集中了时装,影视,文化,当然好有美容和美食,总之女人迷信的东西,在〈女报〉上都可以找到,其中渲染的是无限的女性情怀,小资情愫和浪漫空间,她制造着女人的美丽神话,当然也为大多数化妆品和时装厂家所重视。〈女报〉的内容涉猎范围之广,页码之多都是中国杂志比较罕见的,而零售价格也一度高高在上,但是在零售报刊厅里,这无疑是一本抢手的杂志,印刷精美的封面,醒目的标题当然还有让男人侧目的美女图,这是男人和女人逛公园以及结婚旅行度假都很不可少的一本杂志,对于女人来说,〈女报〉意味着时尚和潮流,而对于男人来说,与女人一起看〈女报〉不失为趁机握着她白皙小手或者拥住她瘦小肩头的一个绝佳机会…… 〈演讲与口才〉——学术界最大的骗子。 我一直认为这应该是一本学术刊物,或者至少应该在演讲这一准学术领域应该有所建树,但是这样一本杂志,在其虚幻的外表之下掩藏的是无力甚至虚弱的内容空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演讲与口才〉不如叫贫嘴实验更确切,在这本刊物上,我们除了看到那些老掉牙的案例以及案例分析之外,充斥于其中的便是某些所谓的演讲大家的理论文章。我曾经硬了头皮使劲看了几期,但是苍白的内容和堆砌的辞藻以及充数的篇幅让我大失所望,这本刊物是目前中国最空壳主义的一本刊物,我相信现今之国人,通过看〈演讲与口才〉提高口才水平的,应该是绝无仅有,奇怪的是这样一本虚弱缺血的刊物仍在畅销,这是因为国情所限,中国人的性格里沉默和木纳的成分太多了,并且将自己人生的失败完全归于这种沉默和木纳的人也太多了,因此,一本刊物折射了一个民族的日常性格,只是无论我们看多少次〈演讲与口才〉,口若悬河对读者来说,仍然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2023-07-13 06:05:4010
行测刷题用什么书
其实都差不多,关键在于个人理解与运用。推荐的资料: 数算部分:1 华图数学运算模块宝典电子书2 小学奥赛题典&高考概率复习资料3 天字一号 数字推理精华&应用题精华4 天使在唱歌 应用题精华图形部分:1 图形世界探秘电子书2 PUKI 图形精华3 智力测试 图形部分演绎部分:1 MBA联考奇迹300分电子书//MBA入学考试逻辑经典题1250题2 97-2009 MBA 逻辑真题3 李永新逻辑判断讲义语言部分:1 新东方红宝书之言语理解与表达电子书2 97-08高考语文病句3 成语词典4 三联生活周刊 (选词填空)/感动中国资料分析:1 华图资料分析模块宝典电子书(速算技巧)常识部分:1 沪考:(职业能力学院 红宝书)苏考:(天策 红宝书)2 彩色法律笔记系列电子书(行政、刑、刑诉、 民、民诉、宪、商、经济、物权)3 公共管理(MPA)简明读本4 人文、历史、地理、公文写作 笔记5 科学发展观读本&十七大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一号文件&两会报告&当年考研时政要点6 马哲任汝芬版&考研政治终极笔记----政经&毛概彩色笔记&邓论精髓笔记7 常识40000题 (需提炼)8 司考&法硕02-08真题详解试题: 1 重点:十年国考真题2 比较好的题:浙江 广东 山东 江苏 北京 上海 福建 历年真题申论1 理论热点面对面05-08电子版2 半月谈电子版3 申论宝典第三版电子书2023-07-13 06:06:544
三联书店的历史以及和金庸有什么关系吗?
三联书店的历史: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简称三联书店)是一家有悠久历史的出版社。它的前身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辈邹韬奋先生等人在上海创立的三家书店,即成立于1932年的生活书店、1935年的新知识书店和1936年的读书生活出版社。在三、四十年代,它们都是著名的进步书店。1948年10月,三家书店在香港合组而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国家级出版机构。前身是邹韬奋于1923年7月创办的生活书店,1936年成立的读书出版社和1935年成立的新知书店。1948年三店合并,正式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1年与人民出版社合并,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 以出版社会人文科学的著译图书为主,兼及性质相近的实用书、工具书,包括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文化、学术理念的图书,还担负出版海外学者和国际友好人士的著作,体现了以“人文精神,思想智慧”的文化精神,形成了特色和品位。近年,又在电子出版领域多有开拓,成立了专业的“多媒体出版中心”,还出版《读书》、《爱乐》、《三联生活周刊》、《竞争力》(三联财经)4种期刊,在中外读者中有良好影响。 三联书店设有3个图书编辑部室、4个杂志编辑室,以及经理部等 职能部室,共14个部门。在职职工103人。 三联书店近几年年均出版新书 300余种。自1986年至2001年,累计出版各类图书5000余种。出版的《随想录》(巴金著)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傅雷家书》十多年来畅销不衰,已出版100多万册。 1951年起,三联书店一度与人民出版社合并。1968年1月起,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直属的综合性出版社。2002年4月,成为中国出版集团的成员之一。 三联书店总部设于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的三联书店办公大楼,并在北京、武汉、郑州、杭州、济南、沈阳、哈尔滨、汕头、大连、昆明、南宁和南京等十几个城市设有分销店。 三联书店的传统是以出版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著译图书为主,兼及性质相近的实用书、工具书,包括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文化、学术理念的图书。近年又在高等教育、科学技术、中小学实验教材、教辅类图书开辟了新的领地。 三联出版的图书以高品位、高质量而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和喜爱,很多图书还获得了国家图书奖、亚洲太平洋图书金奖等国内、外图书大奖。三联书店至今共出书六千余种,每年平均出版新书三百多种,重印书一百五十多种。 三联书店出版的《读书》月刊、《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月刊和《竞争力》月刊、《人才与财富》五本杂志在社会上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联书店秉承"生活·读书·新知"的宗旨,于1979年创办《读书》杂志,亦学亦思,以学带思,里面的文章无论说古道今,还是钓深探微,总是透露出一种严肃的人文关怀。二十年多年来《读书》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十分钟爱的一本杂志,始终拥有一批忠实的读者,是同类刊物中当之无愧的带头刊物。 1995年出版的《三联生活周刊》,定位在做新时代发展进程中的忠实记录者,有中国的《时代周刊》之称。 1993年创刊的《爱乐》,为国内颇负盛名的唯一一本古典音乐评论杂志,拥有高素质的音乐评论撰稿人,深受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喜爱。 创刊于2002年的《竞争力》月刊,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创立的第一份财经期刊,以独家调查、深度分析、客观评述为办刊宗旨,创刊之初已颇具影响力。 三联书店始终以邹韬奋先生创办生活书店的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为店训。邹韬奋先生强调“服务精神是生活书店的奠基石”,强调经营管理,长期以“读者的一位好朋友”自视,还早在1935年就开办了电话购书业务,以方便读者,这在全中国是首开先河。 北京三联书店与金庸的关系:1994年,北京三联书店获得金庸的独家授权,开始在中国内地出版《金庸作品集》(共12种36册,平装本全套定价:688元)。从此打开了金庸作品在内地的市场,北京三联书店也因此大赚了一把。版权合同于2001年年底终止,不再续约,从此三联版的《金庸作品集》成为绝版。 后来的版权转移到了广州出版社,由广州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联合出版新版《金庸作品集》。从此《金庸作品集》告别了三联版,进入了广州版时代。2023-07-13 06:07:132
高分!!!请各位帮我拟订一个详细的考研计划.
转帖考研不相信泪水,只相信汗水! 第一部分 孤军奋战还是协同作战?备考方式建议 暑假期间我推荐大家采取参加辅导班结合自学的方式,这样才能使学习效率最大化。 参加辅导班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更有效地约束自己、督促自己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多人一起学习,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间可以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学习经验。最关键的一点是,辅导老师将教会大家掌握各种解题技巧,针对性强。让大家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提高。辅导老师就是教会大家提高效率,也就是教大家如何偷懒,术语叫做“解题技巧”。聪明的人才会偷懒,如果一个人连偷懒都懒得学,那是绝对无药可救的。 课外自学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同学报了班就把考研任务交给辅导老师了,听完觉得收获很大,但课后不去及时反刍,结果造成消化不良,自我感觉相当良好,其实如我诊断的一样,只是错觉。子曾经曰过,学而不思则傻。课后复习就是要认真思考整理课上学过的技巧,趁热才好打铁,除此不能真正把老师传授的技能转换为自己的实战能力。 第二部分 复习内容与目标 这个阶段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基础,强化技能。也就是需要同学们进一步加强英语基本功(词汇识别、语法分析能力)的训练,同时又要强化各种题型解题技能。 请大家根据我在下面提供的方案,自己制作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把每一步复习都纳入计划中,这样才不会感到复习杂乱无绪。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一、加强基础。 1、词汇。理想目标是,到假期结束的时候应该基本没有词汇死角。希望大家在词汇方面不要打折。词汇的折扣跟你的最终分数基本成反比。记忆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词缀法,联想法,过量法等等,只要有利于记忆的都可以用。但务必要确保每个单词有意识复习三遍以上。然后通过做往年试题来随机复习。 词汇复习尽量利用好自己的零散时间。大家可以到我的网站(www.tangqiming.com)下载一个电子版的词汇大纲,删掉自己熟悉的词汇、短语,然后打印剩下的内容,做成单词卡片(A4的纸裁成4张,每张14个单词)带在身上,随时随地进行复习,几分钟就能复习一张单词卡。 2、语法。具体三方面基本要求: 1)语法基本知识要系统掌握。可以看一遍教材(高中语法即可),不要做语法书后面的单选题(难度偏低)。可以做往年考研真题考过的语法单选。比较好的材料是完型填空,里面的语法考查经常很灵活,时常需要联系上下文来解决语法问题。 2)语法在阅读相关板块(完型+阅读+新题型+翻译)中的最主要的要求是能够拆分句子意群,然后从意群信息的角度来解释选项的合理性或干扰性。这一点直接关系到阅读中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时是否准确。句子意群的切分、理解方法可以参考我的长难句分析讲义(有图解)和答案(请到我个人网站启明英语网www.tangqiming.com下载)。另外可以直接应用于翻译和分解句子意群。 3)语法最重要的直接应用是写作的准确性。这方面比较快的提高方法是练习汉译英。大家可以使用新概念第二、三册的课文来练习,将课本提供的汉语译文翻译成英语,再对照一下英语原文,检查自己的语法是否准确。对于考研英语写作要求来讲,所选文章难度适中,用来练习准确表达非常有效。 语法时间安排上,每周拿出1小时来看书练习即可。 二、强化技能。 解决基础问题的同时,还要强化各题型的解题技巧。在此阶段,大家可以参加辅导班,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最有效的解题技巧,提高效率。自己钻研半天,往往比不上辅导老师几句话的点拨。 课后自己投入一定时间及时复习,推荐大家先解决90年代中期以前的传统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翻译和写作。然后再做近10年相关考试题型。做完后,一定要认真分析总结,不能简单为做题而做题。我经常强调的是求质不求量,以数量提高质量的方法非常落后,只能让人淹死在题海中。 第三部分、复习时间统筹安排与复习方法 下面谈一下关于各题型时间统筹安排问题和复习方法问题。解题技巧方面我这里不展开讲解。对于各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模拟练习可以到我个人网站下载。 一、完型填空 1、练习材料 完型填空可以先从往年六级试题开始练习,六级难度略低于考研,是不错的过渡练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甚至可以从四级的完型开始做,里面的语法知识、逻辑推理能力考查和基本的解题思路从四、六级到考研是一脉相承的,从易到难完成三级跳。 2、时间安排 完型填空建议大家每篇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每周三篇,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增减。 3、解题思路 1)速读全文,把握大意。全文首尾句要细读。各段的首句必读。速读时不要受空白处的干扰。 2)仔细阅读,各个击破。带着主题,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先解决线索比较明显的简单词汇、语法题。没把握的先空过去,答完简单的后再结合上下文,重新分析确定选项。 做题时要充分利用主题大意和上下文的信息提示作用,注意信息链的连贯,一致。多数题目可以通过上文信息获得线索,部分题目需从下文寻找提示。 如时间充裕,可以做一下检查。核对填空后的句子连贯性,词汇语法的准确性,减少非知识性失分。如时间不足,可略去。 二、阅读理解 每周做3篇,然后分析题目。每篇文章做题尽量控制在15分钟之内。 整体解题思路方面,请牢记我讲座和新题型基础班上反复强调的说明文和议论文写作两大核心规律:三段论和总分法,这是提高解题速度、防止做题迷糊的一个大前提。三段论并不是说文章只有三段,而是指说明文和议论文基本都有三个大的板块组成,即WhatàWhyàHow,也就是,提出问题(现象)à原因à结论(建议/解决方案)。总分法是指这两类文体基本都是段落首句为主题句(或介绍句),抓住各段首句,即抓住文章的大体意思(但还不足以用来答主旨归纳题)。 这一阶段重点是磨练对文章细节的把握,对同学们的具体要求就是,必须做选项意群和原文相关句意群的精确对比练习。这一点是阅读解题得分的关键所在。如果做不好这一步,考研英语阅读将永远停留在做题跟着感觉走的阶段,无法迈进颠峰。 具体方法可以参考长难句分析的讲义,分别对原文句子和选项句子(题干+选项组成的句子)进行意群切分,然后对比各个意群之间的逻辑含义是否完全一致,只有匹配程度最高的那个选项才是正确答案。 强调一下,是必须对比每一个意群,否则就容易掉进命题员设置的“偷梁换柱”的陷阱。以细节题为例,经常设置干扰选项的方法是,错误选项里的绝大多数意群符合原文,但某个意群偏离原文,类似于数学里的正负得负。该部分例题讲义大家可以在八月初到我的个人网站下载。 三、新题型 模拟题每周2篇。解题思路参考以下内容: 从06年大纲来看,规定的三种题型尽管命题形式有区别,但考查考生的能力有共性,概括如下: (一)考查考生对全文和段落结构的整体把握 要求考生能够把握所读文章的结构特征,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主题;能够理清文章和段落的发展脉络,把握文章的起承转合关系和段落的发展模式。 (二)考查考生对文章语篇、语段特征的理解 1. 一致性。“一致性”指全文围绕一个主题;每一个段落也只有一个主题,分主题是为全文主题服务的。已往考过的文章,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常为明确的主题句,也可主题不直接点明,而是蕴含在论据细节中。 2. 连贯性。 连贯性是指段落与段落之间,段落内的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一致。文章或段落的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必须清楚、合乎逻辑。这一点对考生的要求最高。 就每一种具体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步骤,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新题型讲义讲解(我个人网站有下载)。在此不再赘述。 四、翻译 暑期考研翻译应该多做真题。如果感觉基础薄弱,可以先做自己学习的课本课文翻译。比如新视野、上外大学英语新编等教材的第三册,完成过渡,再做真题。 推荐的基本解题步骤: 第一步:读文章。这需要快速通读,方法同阅读理解的通读一样,重点看各段落首句。然后细读上文句子、考查句子和下文句子。通读是为了确定主题,上下文是为了确定考查句中经常出现的指代词。 第二步:把句子切分为基本意群,同时理解。只要是看一眼就能翻译出来的最长的语言单位作为一个意群。 第三步:直译所有意群,请大家务必写下来译出的意群。这一步写下背单词时的字面意义即可。不能花费时间在雕琢汉语词汇上。 第四步:根据对英语原句的理解,判断汉语的意群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和词汇润色。这一步主要是考查汉语的表达能力。 第五步:誊抄答案。 具体过程演示可参考我的长难句讲义和翻译综合讲义。 五、写作 写作这个阶段一定要开始写全文了,不能只停留在细化提纲的程度。暑假至少写出完整的2篇小作文和3篇大作文。建议练习用1小时,小作文15-20分钟,大作文40-45分钟。 写作基本步骤: 1.审题2至5分钟。根据给出的提纲,列出较详细的大纲。 2.打草稿25分钟左右,保证句子准确性和灵活性。 3.修改誊抄10分钟。注意再次调整词汇和句式,不要单调。 写作高分要求: 1、卷面必须整洁,字体适中。统计表明,两个水平一样的考生,卷面整洁的会比卷面较差的至少要高一两分,而这是评分细则里明确允许的。阅卷老师印象分经常占极大比例。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时写作的时候要养成打草稿的习惯,防止胡乱涂改。字不能太大或太小。以打印出的Times New Roman 二号字为佳。 2、必须分段明确。最好段与段之间隔开一行字的距离。 3、扣题+语言准确+灵活句式和高端词汇 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语言准确是基础,是大多数同学作文的致命伤。要短期克服这个问题,建议大家多做汉译英练习,方法在语法部分讲过了。其它几方面请参考辅导老师讲解的具体方法和技巧,这里不展开讲解。。。2023-07-13 06:07:226
适合高中生看的报纸有哪些啊?
推荐《人物》《南风窗》《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选题和水平都不错,《看天下》水平一般。看《人民日报》学习正能量。看《参考消息》《环球时报》收集新闻素材。看《看天下》《新周刊》学习新一代传媒人诙谐的语言。看《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了解深度报道,学习深层思维模式。如果图省事的话,《作文素材》杂志不错,但是我不太建议高一学生追求应试型作文的目的,高一高二的语文重点应该在于拓展视野、提高思维能力。报纸简介报纸(英语:newspaper法语:journauⅹ)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印刷出版物或电子类出版物。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2023-07-13 06:07:391
报纸的种类有哪些呢?
一般地,我们可把我国报纸分为: 党报 社会性综合报 对像性报纸 专业性报纸 社会服务性报纸 其它报纸等6大类 (一)以报纸内容分:有综合性报纸和专业性报纸 1.综合性报纸:内容广泛,以刊登有价值的社会各方面的新闻以及对新闻报道的评论为主。面向整个社会,以普通读者为发行对象,不偏重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如《人民日报》《文汇报》等。 2.专业性报纸: 以发表反映某一行业、某一系统或某一阶层的新闻和评论为主,以特定范围的读者为发行对象。如《中国健康报》《中国机械报》《中国商业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少年报》等。 (二)以发行范围分:有全国性报纸和地方性报纸 1.全国性报纸 以全国的新闻为报道范围,向全国各地发行。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羊城晚报》等。 2.地方性报纸 以报道某一地区新闻为主,并主要向该地区发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党委机关报以及地、市、县报,都属此类报纸。 (三)以出版时间分:有日报、晚报、周报和星期刊报 1.日报 大多是全国性报纸和各种机关报,在每天上午发行。 2.晚报 均在大城市出版,每天下午或傍晚发行。 3.周报 多是地方性报纸,每周发行一次。 4.星期刊报 大部分依附于大报,一般在周末发行。如《中国青年报》的《星期刊》、《南京日报》的《周末》、《天津日报》的《采风》、《湖北日报》的《楚天周末》等。 (四)以版面大小分,有大报和小报之分: 1.大报 一般指对开报纸,多为全国性的日报。 2.小报 一般指四开报纸,多为地方报纸,大的企事业单位主办的报纸。如高校校刊、厂矿报纸。 (五)以从属关系分,有党报和非党报、机关报和非机关报 1.机关报与非机关报 党、政以及军队、社会团体的各级机关报,其言论代表相应机关并对该机关负责,经该机关认可并受其直接领导。不代表任何党政和社会团体机关的报纸为非机关报。 2.党报与非党报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主办的报纸为党报,党委机关报之外的报纸为非党报。 (六)按所使用文字分,有中文报纸、外文报纸、汉文报和少数民族文字报纸 以上6种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从形式、内容上把握我国报纸的特点。但报纸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研究途径可以有不同角度的分类方法。2023-07-13 06:07:595
杂志在微信上如何运营
如今,移动互联网时代已全面到来。随着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的普及,从2012年到2013年,使用移动端的人群大大提高,其中移动APP的用户量提高了39.4%,浏览移动网页的人群增加了36.8%。相比较,PC客户端和PC网页的覆盖人数则增长缓慢,只有8.5%及2.2%。 在网民最常使用的移动服务中,占最高份额的是即时通讯,第二为搜索引擎,第三是新闻资讯。因此,集通讯、社交与新闻资讯于一身的微信自然拥有大量的用户群,从2011年1月21日发布第一个版本到2013年3月15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微信的用户突破了3亿。不仅如此,正如《纽约时报》评论的那样“微信正积极尝试扭转中国本土互联网产品无法推向世界的命运”,以WeChat的名号打入国际市场的微信现已拥有超过7000万的海外用户。 新功能给杂志带来启发 2013年8月5日,微信5.0的发布,让人们对于微信未来的猜想更加丰富。5.0版微信新增一批重要功能,比如,增加游戏中心、表情商店。除此之外,另外一些功能也会给杂志带来一些启发。 增加微信支付功能。微信商业化必然离不开支付环节的打通,微信5.0版正式在支付环节走出第一步,通过绑定银行卡,实现了在公众号、扫二维码、APP中的一键支付。这使得杂志媒体人猜想支付阅读的可能性,比如《凤凰周刊》等卖内容的杂志尤为心动。而且杂志公众号最近还有目录和各种选项的功能,引发了微信要做“电子杂志”的讨论。比如,《男人装》的公众号页面“看杂志+”“精美壁纸”“男人装+”等下拉框,读者可以自行选择阅读的内容,可谓是既贴心又野心勃勃的举动。 强化“扫一扫”功能。微信5.0版加强了“扫一扫”功能,不仅限于二维码扫描,还可以扫条码、图书和CD封面、街景,甚至通过单词扫描进行即时翻译。支付功能的打通也为扫码功能的加强提供更多想象力,用户可以在线下直接扫描条形码,并在微信上完成线上查看与支付。而这里的支付则直接跳转到相应电商商品页面,如QQ网购、当当、亚马逊等平台,然后在这些平台完成支付。 弱化公众号。对于公众号而言,微信5.0版最受关注的一个功能改进就是对于公众号的弱化,这一版本中,微信将订阅号的消息折叠起来,目的是让用户的消息列表更干净,令公众号对用户的打扰更低,从而保证了用户体验。 新增收藏功能。新增的收藏功能可以收藏聊天、公众号、朋友圈的信息,统一展示在“我的收藏”一栏里,方便随时调取查看。 直接在聊天中语音输入。微信5.0版还加入了腾讯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技术,用户可直接在聊天中进行语音输入。这一点解决了用户双向间的沟通环境问题,如果对方不方便语音聊天,你通过语音发送的信息可以直接转化为文字,从而避免对方在信息接收上的尴尬。 杂志在微信上如何运营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传统媒体面临着多重挑战。移动端因其便捷、快速,能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等优势,正逐步威胁传统纸媒。因此,各个媒体也尝试着融合新媒体,比如设立了网页版、APP,还有的是开通官方微信、微博,试图拉拢数目庞大且日益增长的手机网民。 微信为媒体提供了可订阅、可互动的平台,并且打通了媒体自身的APP与微信账号,读者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内容转发到朋友圈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样的模式也得到了媒体的热烈反应。 目前,单杂志就有超过200家入驻微信。比如,《三联生活周刊》《男人装》《时尚COSMO》《创业家》等,覆盖了文化、时尚、生活、财经、IT等各个领域。专业领域杂志占大多数,其中,财经类杂志占到了60%。 那么,杂志在微信上的运营方式是怎样的呢? 首先,移动互联网用户需要更高质量的资讯。订阅模式给了传统媒体一个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传统媒体有客户黏性,也就是日积月累起来的一群铁杆“粉丝”,而这些客户会毫不犹豫地订阅。以这些群众为基础,辐射到同样一群志同道合但未曾关注过此杂志,却需要专业深度资讯的“朋友圈”。这就是微信仰仗的口碑宣传。因此,除了媒体自行宣传、利用二维码等渠道外,推荐到好友和朋友圈也是一个重要的通道。加上微信好友都是熟人社交,没有任何刷“粉丝”、假大V的可能性,想要混得开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这也给微信平台的整体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比如说,《男人装》或《三联生活周刊》就依靠本身积淀的地位声望加上准确的客户定位,还有多样的线上活动,很快积累了大量的订阅户。 社交因素是微信公众号成功的关键。在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他认为人类天生就存在好奇心,窥探他人隐私是人的天性,同时,人们也天生有被人关注的需求以及保护自己隐私的需求,为自己设置一道防护栏。这也是微信私密社交的设计初衷。当然,私密社交也给媒体的传播速度设置了限制,不能快速大面积地传播,比较适合慢一点、精细一点的言论环境,这也适合杂志的定位。杂志不像报纸,追求的不是消息的传播,而是文化的传播。推崇的是生活方式上的慢文化。而且微信贴近日常生活,不像微博有太强烈的媒体属性,因此,用户长期活跃度会一直保持稳定高度。再者也不会引起太偏激、太负面的舆论风潮。 既然有了群众基础就可以植入广告了,这也是杂志主要的赢利方式之一。虽然微信将推送更改为叠加形式(所有账户的推送内容在一个订阅号里显示),但是每一家的信息一样能够推送到用户手里,还让用户体验更好,界面更清爽。因此,微信推送100%到达用户还是没有改变。但是不明显的植入痕迹、对口的广告等都是保持订阅量不下滑的情况下,获得较好营销成果的好方法。当然,这也符合腾讯所期望的高质量社交通讯平台的定位。 二维码形成了一股风潮。一时间,所有杂志上都会有一个二维码,扫一下,线下的用户就能参加线上的活动,相反亦然。这就使得媒体与读者空前紧密相连,积累的人气又可以发展成长期订阅用户,接着病毒式裂变发展。而且二维码变成了一种时尚,吸引着读者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热情。 语音互动是微信起家的强大功能。这给予了杂志与读者更亲切的“电台”互动模式,比如《城市画报》开发的《旁听微信,城市发声》栏目,抛出一个话题,搜集用户的语音消息,加以整理筛选之后又统一发出去,反响很好。既能够与读者互动,还可以继续扩散出去,以读者的故事吸引读者。 对于未来,腾讯也与杂志媒体以及普通用户一样充满憧憬,还有更为新奇的幻想。2023-07-13 06:08:272
董事长现任董事长是谁?
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创立的现任董事长总裁中钵良治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在1946年5月创立索尼时,开发的第一款产品居然是电饭锅,据说这台木桶材质的电饭锅只能蒸出夹生饭,但这并没有影响此后60年索尼在技术产品开发上的突飞猛进。全球第一个造出晶体管收音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日本公司,影响全球音乐文化的Walkman随身听,改变家庭娱乐的PS游戏机,很多当时具开创性的产品设计都来自索尼。这也让索尼很长一段时间稳坐美国市场最具品牌价值的宝座。 而4月初《日本经济新闻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实际上无形中提前引爆了对索尼60年的探讨,其中一篇《我们是否已经看到了索尼未来的发展图景》,直接揭示了2005年索尼第四代领导班子接替,对于索尼公司的深远影响。当全球电影院中都上映颇有争议的《V字仇杀队》时,索尼现任总裁兼社长中钵良治却在索尼内部呼吁V型曲线复兴。一贯不愿意承认落后的索尼,实际上已经承认了自己从90年代末至今的蹒跚,而第三代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出井伸之离职的背后,总能看到其前任大贺典雄的男中音影子。这也被普遍认为与美国人霍华德·斯金格能出任索尼第四代领导人不无关系,要知道此前为索尼开创PS游戏机江山的少壮派久多良木健一直是内定的接班人。 如果追寻索尼这60年的领导者与公司发展轨迹,不难看出所谓V型曲线复兴计划的内涵韵味。第一代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井深大,一位擅长品牌运作,一位热衷独特性创造力开发,这在不少商业传记中被褒奖成商业与技术的最佳搭档。而此后男中音出身的大贺典雄把索尼带向了电子产品硬件以外的新空间,与软性的娱乐内容组合,在80年代令索尼开创了CD音乐等影响人类生活轨迹的产品。此后实现从模拟向数码时代过渡的出井伸之,不再是极力推崇技术的工程师出身,而更近似文化商人。这也成为记者出身的美国人霍华德·斯金格接替最高权力宝座后,索尼公司总裁中钵良治在传统电子业务越来越凸现的原因。代表工程师的中钵良治主导硬件,而国际商人背景的霍华德·斯金格坐镇软性内容,无形中形成了60岁生日时,索尼至少在管理层上的特色回归。 “苹果的iPod能如此流行,只不过抢占了一个出奇制胜的机遇。”一贯被称为随身听之父的高静雄,总是在公开场合变戏法般拿出自己1979年设计的第一台Walkman随声听。在他看来,索尼失去MP3随身听的开创机遇,实在是误判了MP3有损压缩音乐的流行程度。实际上,不论是保持设计格调的苹果,还是走近似索尼产品线的松下,或者一贯咄咄逼人的惠普,几乎全球找不到一个厂商,能够拥有索尼这样长的产品线。从BRAVIA电视到高清晰HDV,从PS系列游戏机到VAIO电脑,以及全球电视台随处可见的索尼摄像机和编辑台,以至于采访索尼公司创意设计总负责人齐藤惠治最满意哪款索尼产品时,他几乎思考了近一分钟数不出来。 与索尼公司这60年间管理层更迭不同,延续自创始人井深大的创新主义情绪,让索尼始终走在每个时代产品开发的前列。这在对索尼的采访中可以深刻体会到,与Google那种允许给工程师20%自由创造时间的硅谷模式不同,索尼公司始终强调团队主义与不走老路的技术方向。从50年代的晶体管收音机到1973年的特丽珑彩色电视机,从70年代末的Walkman随身听到1982年的首张CD光盘,正如索尼前任董事长兼总裁大贺典雄曾经总结的索尼经验:“要想不断拿出畅销商品,别指望在别人也擅长的领域取得主导权,最好就是自己拥有该行业的规格标准。” 这种市场占有率挟持行业标准的商业策略,恰恰成为了80年代后索尼一贯打出的王牌,不论是MD磁盘、还是记忆棒内存,以及最近与东芝如火如荼争夺中的下一代DVD标准。实际上,现任索尼董事长霍华德·斯金格凭借自己的好莱坞背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为蓝光DVD力挽狂澜,即便微软和英特尔试图联手抗拒蓝光DVD的广泛联盟,很多原本答应支持东芝HD-DVD的好莱坞片商都转而支持索尼。以至于《经济学人》杂志对此评论道:“蓝光将令病重的索尼获得重生,借助蓝光DVD的专利版税,以及索尼这20年间收购的哥伦比亚与米高梅电影公司,再加上索尼庞杂的消费电子产品线,特别是广受期待的PS3游戏机,这一切很有可能让索尼重现20世纪80年代的巨富状态。”■ 对话索尼公司总裁中钵良治 三联生活周刊:第三代PS游戏机的消息一直是全球热点,多次推迟已经让全球的年轻人快失去耐心了,甚至有网络赌彩公司为此开出了赔率。能明确透露PS3的计划吗?据说索尼已经在全球发布一年半时间的PSP掌上游戏机也计划正式引入中国市场? 中钵良治:PS3游戏机确实已经延迟很久了,今年夏天在美国召开的E3游戏大展上,将全面展示样机,很多具体信息可能会在那时候公布。而至于那些急不可耐要买PS3的用户,要再耐心一点,索尼不会错过圣诞节假期前的商业黄金时段,11月上旬将会正式发售PS3游戏机。至于何时将PSP掌上游戏机正式引入中国市场还需要时间,索尼一贯要先尊重中国本地市场需要和政府相关政策。 三联生活周刊:前两年索尼的利润状况不尽人意,高层人事的变革被看作战略性和利润问题扭转的开始,何时索尼能够走出低迷? 中钵良治:我们分析过去索尼业绩低迷原因,主要归咎于三个问题。首先就是索尼有一段时间缺乏对技术开发的重视,索尼毕竟是“技术的索尼”,这是必须被扭转的问题。其次我们缺乏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跟顾客接触的第一线能力变弱了。索尼电子占据索尼整体业务的65%份额,包含了从电视、随身听、相机DV、游戏机到电脑的多项业务,从最近BRAVIA液晶电视的崛起,已经显示出索尼电子为利润率付诸的努力。针对不同地区,我们也会做出不同调整,譬如美国就是电子业务加娱乐,因为索尼在好莱坞的立足,让索尼娱乐有了充分空间。从目前看,索尼集团的目标是在2010年达到5%利润率,我负责的索尼电子部分争取达到4%。 三联生活周刊:自从2006年1月19日柯尼卡美能达影像公司被索尼收购,所有人都看到了索尼对单反数码相机的野心,毕竟单反数码相机是数码相机最高技术的标志,何时索尼品牌单反数码相机亮相? 中钵良治:索尼数码相机在中国市场份额一度高达30%,但是没有单反数码相机技术,曾经让索尼在数码相机旗舰上还不够专业。收购柯尼卡美能达影像公司以后,让索尼拥有了很多单反相机经验,这几个月时间,新产品研发和技术整合一直在进行中。计划夏季正式拿出索尼的单反数码相机,而且还会一次发布多个型号,以及全套的相关附件。除了来自柯尼卡美能达的相关镜头,索尼的数码单反相机将在机身上使用防抖功能,这将是索尼区别于传统数码单反相机厂商的独特技术优势。 三联生活周刊:包括微软、苹果等美国IT公司的高层越来越多在博客上披露信息,以及跟员工和公众交流,索尼也有类似的开放模式吗? 中钵良治:索尼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我本人也经常在类似博客网页上写一些自己的感悟,不过这个博客地址你看不到,只针对索尼内部开放,还不能留言,可能这不能算博客吧,不过也是我们的一种传达想法的模式。 三联生活周刊:对于去年出井伸之离职,索尼董事会选择与好莱坞熟识的霍华德·斯金格来当索尼新CEO,让您接过索尼总裁职位,而不是很多人看好的PS游戏机之父久多良木健,这是否说明索尼再一次选择了非工程师背景的新领导人,而并不是重返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的工程师时代。这是否意味着工程师输给了国际商人? 中钵良治:说实在的,当时连我都觉得出井伸之退休,接班人应该是现在负责索尼电子娱乐公司的总裁久多良木健。不过别光注意霍华德·斯金格来自美国,也别光注意记者出身的斯金格连日语都不会说,我中钵可是地道的工程师出身,我目前除了公司总裁,还被指认为索尼社长。这是因为索尼上下对技术设计的期望至死不渝。2023-07-13 06:08:353
如何成为一个自由撰稿人
透视“自由撰稿人”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行当。其中有个以写稿子为生的新职业,从业人员不少,大多收入不低。他们既不是哪家报刊的记者,也不是作家协会的会员。说他们是“业余记者”吧,也不确切,因为他们除写稿外再没别的职业,写稿子取报酬是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有人称他们为“自由撰稿人”,也有人管他们叫“写手”、“写家子”乃至“枪手”。有人说他们是地下“文字黑工厂”的“黑把头”——用剪刀和糨糊拼凑文章,或干脆把别人的作品属上自己的名字发表;他们用复印机成百上千地把“文化赝品”发往各地,然后坐等雪片般飞来的汇款单。不少人因此对自由撰稿人产生了厌恶和反感。几年来,笔者接触了许多自由撰稿人,在这里也略说一二,让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有一个更多的认识。 自由撰稿者何许人 什么是“自由撰稿人”?鉴于在辞典中还找不到明确的解释,我们权且将其称为“以文化媒体为依托,以撰写、发表文章为事业追求或生活经济来源的一群人”。 什么人可以称得上是“自由撰稿人”?他们大致由以下几类人员构成: 自由撰稿人中,大多由最初的文学爱好者“升格”而来,由于常年笔耕不辍,出手的文章质量相对高一些,有的甚至与一些媒体形成了一种鱼水关系。但与那些“一夜成名”的演员相比,他们“投入”很多,“产出”却寥寥,无论是出名还是获利,靠撰稿都难有太大的建树,他们时常抱怨自己空握神来之笔却走进了一个电视和网络的时代。 充满着写作冲动的文学青年是媒体的“义勇军”,但也是遗憾而悲壮的“退稿族”,由于文笔“嫩”,缺乏必要的社会历练,他们尚不具备撰稿的“自由”,但仍旧顽强奋斗,是自由撰稿队伍的后备军。 众多媒体的记者、编辑有时也是自由撰稿人,由于为本媒体写作的稿酬较低或根本拿不到稿酬,他们也在捎带手地在同行朋友间交换发表作品,他们非以此为生,有点“玩票儿”的性质。 做自由撰稿这一职业都需要丰厚的文学底蕴和良好的媒体关系。他们不似作家和记者,人家靠的是社会的认知度以及作协、媒体等单位的依托,而自由撰稿人则是靠个人能力打天下的“独行大侠”,他们采访、撰稿、发稿的充分自由化使他们自由而辛苦,浪漫而漂泊。尽管如此,还是有万千才子在各种特定环境和背景下选择了自由撰稿,因为这些人既有浓得化不开的文学情结,又有走上“文商”之路的天然悟性,两者舍其一,就成不了真正的自由撰稿人。 自由撰稿人林泊同笔者说起了他的经历。他是老政工,从宣传部的干事做起,到后来的党办秘书、办公室秘书,一干就是25年。单位里好多高学历的人写出东西来往往很“臭”,而好多“笔杆子”偏偏没有什么学历,林泊就如是。林泊25年里写过的文章不计其数,但都是没有发表价值的工作计划、总结,或者献血、分房子、买国库券、为灾区捐献旧衣被的动员稿之类。 好多年前,林泊在企业报上写一篇表扬工厂理发员的稿子,稿子写好了,琢磨来、琢磨去,用了一个很“前卫”的标题———《穿过你的秀发的我的手》,文章见报后,有人把那篇文章悄悄递给领导,还在标题下画了横线、加上评语———“港台翻版、小资情调”,领导的火一下子就被挑了起来:“什么‘穿过你的秀发的我的手"?牙碜,酸,谁写的?弄瓢凉水给他浇浇头!”林泊又气、又怕、又不服,心一横,索性大力写作并多方投稿。万没想到,这条被逼出来的路日后竟带给他另一方天地。开始,他只能写小品和随笔,一见报,欣喜若狂。有人在底下说:“咳,不就是个豆腐块?层次太低!”接着,林泊开始涉足八方,从小品、随笔、散文进而驾驭大块的社会纪实、人物写真、新闻扫描。林泊开始小有名气,稿费大大超过了工资。以后,林泊果断辞职做起了一心一意的自由撰稿人。 芳算是一个获得成功的,几年前两手空空来北京,靠一只笔谋生。曾经试着写小说,但是小说的写作周期长、出版困难,无法为生,后来就奋力参加媒体的征文,一年下来,她往往能够拿许多征文奖,但所获多是实物,少有“硬通货”。悟性很强的芳发现:现如今市场经济下,许多产经类的新闻和报道非常走俏,房地产、汽车、计算机等内容不断开辟专版。芳在报纸上打了一个小广告叫做“产经撰稿”,专门撰写有关“产经文化”的文章。“产经文化”算是芳的一大发明。比如人们每天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房地产的广告,大多是价位、户型、地段的简单介绍,广告公司的文案们大多只重辞藻而不屑于深入实际;房地产业内人士懂技术、懂设计,但缺乏好的文笔,写点东西术语连篇,令人读来乏味。芳专门寻找文学和经济的结合点,写有文化味的经济文章。比如从秦砖汉瓦说及新兴环保建材的应用,从北京的四合院、大杂院、简易楼、排子房说到现如今崭新的生态住宅小区。芳专门研究“产业文化”,进而将其演绎,从而吸引某一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几年来,芳写了大量诸如服装流行趋势预测、计算机网络发展走势、汽车流行潮等被称为有“卖点”的文章,这奠定了她事业成功的基础。 过去是国营大企业吃香,后来是外资大饭店诱人,再后来是实力雄厚的技术密集型的科技产业“抖份儿”。这么说吧,除了女明星,北京人对自由职业者们有一种天然的鄙夷和轻慢,称谓上就可见一斑:练摊儿的、练的的、倒服装的,以上营生在北京人的传统意识里是小市民,还有骗吃骗喝之嫌。比如芳给报纸写的文章多了,某家报纸主编就很不客气地“呲”上稿的编辑,说你怎么老上芳的稿子,难道你不知道她是自由撰稿人?芳曾经给一家企业写过好几篇稿介绍产品,人家总是退回来,说不行还得再写,芳改来改去总挣不着钱,正暗暗抱怨自己江郎才尽,却意外地发现,在一本专业性杂志上,她写的东西正做着连载,感情她改一遍人家就上一期,一点儿也没耽误发。好多企业不惜重金用媒体发布广告,每年数以百万计的银子花得让人眼晕,但对待撰稿人却非常刻薄,花点小钱就像对你施舍。更多的是客客气气地跟你称兄道弟,吃顿饭就求你帮忙儿,目的达到一声谢谢就打发了,在他们心里,写东西是虚的,不值个什么钱,写东西的人是拉不下面子的知识分子,给两句好话就找不着北,没大出息,不使唤白不使唤。这样次数一多,芳急了,圆乎脸一抹长乎脸,爱谁谁,先拿定金来,这样一来倒好了,如同甩掉了孔乙己的破长衫,芳终于在文字与经济的漫漫长路上走出了一排自己的脚印。在好多人的眼里,文人们言谈讲究辞藻,举止讲究风度,惟独不会经商做买卖。芳算得上是文人的另类,她是“经济文人”或“文字商人”。 自由撰稿人在写什么 以写作题材划分,自由撰稿人的作品大致可分成专业、娱乐和综合型三种。 近年来,计算机、汽车、房地产、装饰装修、美容、时装等行业的宣传攻势非常猛烈,各家报刊杂志纷纷抓住这些“卖点”扩版增刊。这些专业版面大多实行采编合一,许多入道儿不深的记者难以写出特别专业、到位的文章。于是,道儿内的一些既懂专业又有漂亮文笔的专业型自由撰稿人便应运而生,其中佼佼者甚至到了稿约不断的境地。与其他类型的自由撰稿人不同,他们兼有职务写作的特点,故其取材、撰文要方便得多。 “娱乐型”是“讨巧”的一族。时下,一种“追星文化”已经不容分说地产生了,只要是关于明星的文字就特别“惹眼”,只要沾了明星的边儿,什么趣闻逸事、婚变消息乃至随便什么最无聊的生活琐事都有人感兴趣。 笔者曾经看到一则描写电影演员巩俐爱吃小黄鱼的报道,那多情笔墨演绎出的寡淡文章一时间竟成为一些小报的“重头彩”,真是媚俗之至。 听说曾有一位自由撰稿人因为大量抛出诸如明星们身高、体重、血型、生肖、星座、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的吃食等“重磅”材料而出名。仅此,可见娱乐文化之一斑。娱乐型虽有卖点,但是能和明星们为伍却着实不易,大牌明星挑媒体、挑记者挑得很厉害,能采写到这类稿子的十有八九是一个特定的圈子内的“娱记”。也有自由撰稿人强往圈里钻的,但成功者寥寥。好在社会上到处散落着正待成名或正在渐渐失去光环的明星们,于是不少自由撰稿人就专盯上了他们。 “综合型”是自由撰稿人中的“通才”,称为“杂家”、“写家子”、“枪手”。他们既没有独到的专业知识又没有追星的条件,故其笔墨无拘、写作内容紧随媒体的“脉搏”而动,久而久之练就了“指哪儿写哪儿”的本事。乔兄是京城一个小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他惯写散文、随笔,初时,他的写作内容随时令而行,春天咏绿,夏日叹水,秋天写红叶,冬天写冬储大白菜淡出北京菜市场的随想。写东西不比别的,总是买方市场,给谁写就得按谁的路子,标准因媒体而异,极难把握。乔兄呕心沥血,点灯熬油好几天,人家却说内容陈旧,流于俗套,有杜撰的痕迹。得,就算“白瞎”了。这还算好的,更多的时候,寄出的稿子根本没人理,傻傻盼着,半年一载过去,实在耐不住,硬着头皮打电话过去问,对方多是支支吾吾,敢情早就忘了!于是,乔兄不再傻写,留着多一半的时间去揣摩、分析报纸的用稿规律、风格特点,用功拜读上面的“范文”,然后才恭然行笔,经常打电话虚心求教,一来二去就和编辑们交上了朋友。勤奋、谦虚、世故,是乔兄胜算的基础。 这两年,纯文学的东西市场有点下滑,乔兄把主攻方向瞄向了特稿。特稿得有素材,乔兄走在街上两眼放亮,盯上了市面上三教九流。家门口的“擦车族”、龙潭湖的鸟市、长江漂流归来的勇士、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的民警等,都变成了乔兄笔下闪着亮儿的题材。 新闻,乔兄抢不着,那是人家记者的事儿,乔兄专做“后新闻”,进行后期深度采访。采访不容易,因为他出师无名,不是记者,也不是作家,更不能说自己是自由撰稿人,那样一说,人们马上会当你是没工作的乞食者。乔兄总是托朋友介绍,有时采访一个人七拉八扯要托上好多人,累得很。但这样也好,记者有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身后又有媒体做靠山,天王老子也怵他一头;作家笔下能生花,也能糟践人,都不能得罪,于是被采访者或环顾左右而言他或干脆闭门不见。而自由撰稿人是吃“软饭”的,得讨被采访人的好,写出的东西人家不点头、签字,就不能发,故而被采访人面对乔兄情绪放松,没有顾忌和遮掩,好多有了点儿小名气的主儿甚至能把脚丫子放松到茶几上。这样也好,乔兄更能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写出来的东西有血有肉。有些名人特愿意有人给“捧臭脚”,自己舒服了还拿乔兄“送礼”,“咳,我介绍个人过去写写你,是个自由撰稿人……”一个电话打过去,乔兄就有了“下家儿”,乔兄求之不得,颠儿颠儿地就去了。 几年下来,乔兄觉得自己给自己慢慢找着了“市场”。 自由撰稿人的稿费 提起如今的稿费,许多自由撰稿人都是一脑门子的官司。眼下差不多什么都“市场经济”了,惟独稿费大多是十几年如一日,迈着“过去时”的四方步缓缓而行。目前,北京大多报刊的稿酬从千字20元往上至多不超过百元。而稿费是自由撰稿人的生命线,于是,就有人“一女许八家”。对于一稿多投,社会舆论反应比较强烈,但自由撰稿人对此倒也有自己的说法和做法。 自由撰稿人李某对笔者说:我们发出去的稿子,人家用与不用一般很少通知,按照通行标准,三个月为限,超过时限可以转投别家,但通常有半年一载想起来才用一下子的,其时,这篇稿子可能已经转投别家并发表。再就是开稿酬慢或根本收不到稿酬,一般情况下,稿费也是三个月后才寄出,还经常被粗心点的编辑拖延、忘记。 另外,除了为数不多的稿酬,自由撰稿人对自己的作品还时时有被抄袭之虞。别看有的自由撰稿人时时抄别人的东西,但他们也担心别人抄他们的。抄袭有两种,一种是个人行为,有的是一些文学青年和在校的学生们为出名而抄袭的,也有外地的“文抄公”为赚钱而抄袭的,还有一种团体抄袭行为。前不久,市面上出了一本书,里面文章多抄自北京一份杂志,为这事都打起了官司。还有一些文摘类的报刊杂志,他们有时用了也白用,得你发现后主动去讨、去争稿费。而更多的外地报纸杂志更是“抄”你没商量,而你根本就无从得知。鉴于此,有些媒体对自由撰稿人的一稿多投开始通融起来,通常根据媒体的“重量级”而论,重要媒体一般强调“首发”,有些缺稿、缺好稿的小媒体由于思稿若渴并不太讲究,再稍做改编出笼就是了。 其实,有的自由撰稿人自己也不大愿意一稿多投,他们不愿为一点蝇头小利在圈儿内搞臭了自己,可又真怕吃亏。于是就自个儿定了些一稿多投的“讲究”。自由撰稿人宁三说:我的稿子都有登记,只要三个月没回音,马上转投别家,张家不用李家用,这里的废稿备不住就是那里的优稿。当然,如果是在北京很有影响的重要媒体,决不一稿多投,那太扎眼,让人家记住了会封杀你的稿子,到头来得不偿失。 采访中,许多自由撰稿人都不约而同地呼吁提高稿酬、规范新闻及文化出版单位的管理,这是杜绝一稿多投现象的关键所在。 自由撰稿人的写作心态 相传前几年曾经有一位天才自由撰稿人,写稿几近疯狂,给自己定下了一天“生产”五千到八千字的指标,但当他终于有了自己的车子和房子的时候,却因为积劳成疾而放倒了。 以上说明,作为一个好的自由撰稿人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从业素质———“三分天赋、三分达观、四分勤奋”。京城很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一清曾对笔者说:成功的自由撰稿人必须有极佳的文笔和极强的生存和社交能力,鉴于现行的文酬较低,他们必得能写一手又快又好的“急就章”,必得文思泉涌而不枯竭,若是“贾岛”式的“苦吟”者,早就喝西北风去了。再者,他们应该是杂家或者通才,为迎合读者口味,应该具有“枪手”的“准头”,还得有打移动飞靶的能力——从以前风行的散文、随笔、小小说到如今的特稿和时尚文章,他们必须随得上“大流”。 一清的写作始于兴趣。开始,他是一个“写作票友”,但自从企业效益不佳,拿了三万元回家以后,他就成了一个靠写字挣钱为生的自由撰稿人,他把自己的写作演变成一种生产、一种劳役,他暗暗给自己加码儿,定下了一年一万元(稿费)的目标,那正是他下岗后给家庭经济留下的生活缺口。他置了一台别人淘汰下来的“386”,昼夜敲个不停,他的工作成本是电费、纸张和香烟。他发着狠地压缩成本———总是拉好了提纲才上机,决不在机器上盘桓太长的时间;总抽两块来钱一盒的“龙泉”;从来不把稿子打成稿纸的形式,一张白纸,上顶天下顶地,左右的间距也顶多一个韭菜叶宽,这样算下来两张能顶三张用…… 一清年近50,身体大不如前,眼睛迎风流泪、颈椎病,可还是见天乜斜着眼睛拧着身子打字敲稿,一年睡不了几个囫囵觉。有一年一清的作品获了八次征文奖,其中同一次征文竟得了两个奖,由于一个真名,另一个用的是笔名,不得不找朋友代领。那一年下来,真就挣了一万出头儿,这钱来得不易。一清的同事开了个公司,一年下来泡歌厅、撮饭局除外还赚了二十万,劝一清:跟我干吧,现如今,谁还干这种广种薄收的营生?一清过去的一个领导,年薪制,年底光奖金拿了十万。同事说,要论才干,你一清是他爷爷辈儿的,身不动膀不摇就能发,用受那累!一清看在眼里也急,也气,但他知道自己做买卖会掰不开“镊子”,还是傻写不止。爱人不忍心让他拼命,自己又找不着工作,挣不来银子,老哭。文友们说,一清啊一清,别光狂写,抽点时间陪嫂子聊聊。一清答应着,可到时候就不是他了。写作,挣钱,养家,供老的看病、小的上学,一清的日子就这么敲下去了。一清有了点名气,杂志、报纸主动约稿的多了。一清讲信用,一旦有人约稿,就上了弦似地玩儿命赶。曾有一篇急稿,只有一天时间,一清约人、采访弄到半夜,回家沏一杯浓茶,啪啪敲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蹬着自行车给报社送稿,回来时脚下踩棉花,两眼发黑,撞上了个中学生,给人家看伤、修车花了150元,是那篇稿费的两倍强。 怀远曾经是一名合同制专业作家,十几年前,他曾经历了一个作家当红的时代,那时候,作家们可以从容选题、从容写作,作品也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特别是一些大作家,他们发在杂志上的文章哪怕是言之无物也会被优先录用,编辑们总会用抢眼的大字把他们的名字放在封面最显眼的位置上,这本身就是“卖点”。这些年,纯文学的东西越来越卖不动了,纯文学的刊物也越来越少,怀远的月工资只有六百多元,不如饭店里端盘子的小姑娘,生活十分拮据,一应场面上的应酬、远足采风、风情旅游,甚至连看戏、看电影的经历统统都没有了。 怀远的生活只在家、报刊亭、商场、邮局、小卖部、食堂间盘桓重复,他越来越陷入枯竭,难以写出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作品发表率大大下降,他不得不将自己的主攻方向转向外地,有的外地刊物用了你的稿但不给你稿费,就是寄了,也是聊胜于无,不少都是千字20元。还有的杂志社来函说:“恭喜大作,请速寄来赞助款若干,见款即发。”这有点让作家哭笑不得。作家也是人,也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茶,必先大俗才能大雅。他试着委屈自己去做一个“枪手”——某某“腕儿”手里有俩糟钱儿,要写一自传,找到了他,说写完了给一万五。这“腕儿”牛烘烘,俗不可耐,把自己吹成了赛活菩萨转世,一千年才有一个的超天才。作家犯“迂”,他按照自己惯常的文风,理出脉络、整理出情节,力求入情入理、深藏而不露。看武侠小说长大的“腕儿”不满意,说太“绕脖子”,太“酸文假醋”,得大改,要按武侠小说的路子“抡”——开篇先写108句的藏头诗,概括出“腕儿”的丰功伟绩,再用章回小说的形式写个108章,作家刚刚表示了一点不同意见,“腕儿”就急了,说“干活儿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等等。作家气得拍了两下桌子,说你别装孙子,老子不是“文化妓女”,不伺候了!这桌子不是好拍的,合七千五一下。“腕儿”却不怕,一挥手又来了一帮,又是采访,又是专题报道,活脱脱捧到天上去了。作家气恨交加把这事写了一篇随笔,名字就叫《写作的悲哀》,挣了80块钱稿费。 如今,怀远仍在窘境中挣扎。其实码字儿为生的人不少,有码出大富大贵的,也有怀远这样码不出温饱的。 有一种预测说,21世纪的热门职业包括律师、心理医生和自由撰稿人等,而眼下生活得并不轻松的自由撰稿人,似乎正以他们的顽强精神为自由撰稿这一新兴职业奠基。2023-07-13 06:08: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