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迁
-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也是被塑造成为了一个正人君子的形象,然而在真正的历史当中,陈宫可并不属于”正人君子“这个行列,历史上的陈宫是一个为了自己利益能够出卖他人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这一点和影视作品当中塑造出来的形象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历史上的陈宫并没有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而愤怒出走,他其实只是曹操手底下的一个官员。正是因为陈宫说服了兖州治中等人,曹操才能够兵不血刃的拿下兖州。陈宫觉得自己的功劳特别的大,可最终曹操却只给了自己一个东郡守备的官职,也许是嫌弃这个官职太小,于是他便趁着曹操打陶谦的时候直接在曹操的后院”放火“。此时的陈宫勾结吕布想要端掉曹操老窝,然而却没有能够干得过荀彧,在曹操主力回援之后,陈宫就跟着吕布直接跑路了。
在背叛了曹操之后,陈宫就一直跟着吕布混,虽然也是得到了相应的兵权,可是并没有得到吕布的信任。在建安元年,吕布的手下郝萌哗变,趁乱直接带兵去攻打了吕布的私宅,然而吕布的住址还修的特别的坚硬,打了半天还是没能够打进去。最终郝萌被高顺砍了,郝萌的手下则是指认陈宫为幕后主使人。
后来吕布被曹操围在了下邳,原本吕布是想要开城投降的,此时的吕布如果投降,曹操肯定不会杀他。可是陈宫知道自己背叛过曹操,如果吕布投降,那么自己必然面不久矣。于是此时的他便劝说吕布不要投降,而且还给吕布打气,最终的结局就是吕布被曹操勒死,陈宫被曹操抓到了之后也是直接被杀。总的来说,陈宫这个人其实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即便后来投靠了吕布,但是也没有能够得到吕布的真正信任,这其实也是他的可悲之处。
- 血莲丿红尘
-
真的是正人君子,在他们的战争战败后被曹操他们所擒,但是他拒绝投降决定赴死是一个性情非常刚直的人,而且有很多的权谋策划。
- 莫妮卡住了
-
并不属于正人君子,实际上是一个能够为了自己利益出卖他人的人,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 康康map
-
他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因为他经常会强抢美女,并且也经常会污蔑一些中粮大臣,是一个小人。
相关推荐
陈公台是好人吗
是好人。《三国演义》中的陈公台是心理家,学者,全息心学首创者。为人正直刚强胸怀大志,与曹操一同谋取霸业,后因曹操多疑,暴虐,自私的性格而产生不满投奔吕布。2023-07-14 00:42:372
三国时期陈公台何许人也?他是跟着谁的?
三国演义陈公台最后跟了吕布。在早年时陈宫在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出仕之,初平三年,曾通过外交手段,为其收取因刺史刘岱跟青州黄巾军作战时战死而处于无主状态中的兖州,并且争取到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让曹操得以担任兖州刺史讨平盘据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此后陈宫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一时曾数度击败曹操,然而最终仍不敌曹军巧妙运用计谋与战术击败,被迫与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冬天,曹操军队围攻下邳时,曹操写信给吕布,为他陈述利害,吕布恐惧,打算投降。陈宫说:曹操远来,势不能停留过久。到了十二月,吕布军心崩溃,部将侯成、魏续、宋宪叛变,缚其投降曹操。曹操一度欲劝他再度出仕,但陈宫不为所动,赴刑场受刑而死,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之后陈宫家族一直由曹操供养。扩展资料:陈公台妙计破兖州,濮阳败曹公,身陷重围犹自若,坦然三策献温侯,只叹吕布少谋略,空使智者留遗悲。如论使计,此君实为高手,可惜谋略欠缺大手笔,感性多于理性,空有良策佳计,终因未投得明主,而成过眼云烟。陈宫是吕布身边的第一谋士,陈宫在三国历史上,虽然声名不及周瑜、诸葛亮响亮,但是,陈宫的谋略并不在二人之下。作为一个谋士,他尽到了为主公效力的职责。他对曹操的奸诈的蔑视,更是凸显出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格,既忠于一主,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人所称道.陈宫最后被俘,实在是吕布听妻而不听陈宫劝言的结果,说起来陈宫也算得上是死于妇人手了,不过却也是死的有志气,曹操欲留,陈宫却就那么平然的赴死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宫2023-07-14 00:42:477
三国中的公台兄是谁
三国中的“公台兄”是陈宫。 陈宫(?-199年2月7日 ),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2023-07-14 00:43:4315
三国陈宫台怎么死的?
三国陈宫台是被曹操杀死的。建安三年(198年)曹操一度欲劝他再度出仕,但陈宫不为所动,赴刑场受刑而死,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之后陈宫家族一直由曹操供养。据传陈宫受刑前,曹操舍不得杀于是就问陈宫,“公台,你死了你的儿子怎么办啊?”陈宫答:“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明君,是不会杀别人的儿子的。”曹操又问:“公台,那你死了后你的母亲又怎么办呢”陈宫又答:“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别人的母亲的。”曹操只好杀了陈宫并答应,以后你的母亲和孩子都视为自己的一样,所以陈宫的家人一直由曹操供养。扩展资料陈宫台人物生平:陈宫在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出仕之,初平三年(192年),曾通过外交手段,为曹操收取兖州(当时的兖州因刺史刘岱跟青州黄巾军作战时战死而处于无主状态)。并且,陈宫争取到了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让曹操得以担任兖州刺史讨平盘据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兴平元年(194年),曹操领兵征伐陶谦时留守东郡守备,但与陈留太守张邈、张邈之弟张超、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等同谋叛乱,引领吕布进入兖州为主,一时之间兖州数郡郡守皆响应起事,仅余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尚属曹操领地。一时曾数度击败曹操,然而最终仍不敌曹军巧妙运用计谋与战术击败,被迫与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宫2023-07-14 00:44:112
曹操为什么要挥泪斩陈公台、
原因:请出就戮,以明军法!《典略》之中,曹操还是舍不得陈宫,问他:“你死了之后,你的妻子儿子怎么办?”陈宫说悉听尊便。曹操知道陈宫是个孝子,又问道:“你死之后,你的老母怎么办?”陈宫义正言辞的说:“我听说以孝道治理的天下的,不会害人的双亲,我母亲如何,全在明公!”说完大喊一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这八个字,道尽了陈宫被斩的原因。他死的一点都不冤枉,趁人之危,背叛其主,是谁都不能容忍的。曹操念旧,听闻他的话,还是将其老母和妻子好好供养。扩展资料:陈宫和曹操是老朋友,有个人的感情因素,而且很重。陈宫也确实是人才,但是他不为曹操效力,不得不杀。陈宫为人耿直,他亲眼目睹了曹操误杀吕伯奢一家,认识到曹操的残忍,试问,如果你敬佩的一个人一下子由英雄豪杰变为滥杀无辜不问缘由的疑心病患者,心里有落差。而曹操是容不得人背叛的,如果,看在当年陈宫救他一命的份上,曹操可能不会对付陈宫,但是,陈宫三番四次的与曹操作对,游说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死心塌地地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况且,陈宫也是当时有名的谋士,古代统治阶级长存的思想就是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能为他人所用,所以陈宫的命运只有如此。曹操有野心,众人皆知,而且曹操这个人铲除异己,杀伐果断决不手软。曹操严苛历法的行为得罪了不少当地的豪绅名士。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杀了汉末的一个名士边让,这个人不是一般的拽,一句话,恃才傲物!不管是《三国志》还是《后汉书》,都说这群名士之流“讥议”曹操。《资治通鉴》里记载“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这里边让可能充当了一个出头鸟的角色,首当其冲被曹操搞的家破人亡。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的,从后面陈琳替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中可以看出来。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陈宫(?-199年2月7日 ),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宫2023-07-14 00:44:263
公台与曹操有什么仇
陈公台不事二主,是其忠也;嘱曹操养其老母,是其孝也;劝曹操休杀百姓,是其仁也;放曹操并弃官与之亡,是其义也;计无不应料无不中,是其智也.陈宫真乃三国第一真君子、大丈夫也!陈宫,东汉末官吏刚直烈壮,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兖州刺吏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曹操东征陶谦,留陈宫等守东郡,宫与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吕布战败后,陈宫随吕布投徐州牧刘备,劝吕布袭取徐州以为根本。陈宫极力主张吕布与袁术和婚、形成徐扬合纵以抗拒曹操。惜吕布无谋,没有采纳其计策,及遭陈登父子从中破坏,结果联盟失败,吕布兵败后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义中陈宫曾为中牟县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负而弃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见曹操之残暴,滥杀吕伯奢一家而弃之而去,并与之誓不两立。后辅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多次设计打败曹操,因吕布不听其言,最终失败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欲释放之,但陈宫坚决不降而被杀。2023-07-14 00:44:596
三国里边的陈公台是哪里人
陈宫,字公台,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曾追随曹操、曾辅佐吕布,常出奇策,多不为吕布所用,吕布被曹操打败后,陈宫被擒不降,被处死。2023-07-14 00:45:151
陈公台明明是曹操的得力谋士,为何要把他杀了?
陈宫字公台,自曹操刺杀董卓未遂被擒,一路逃亡,因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认定曹操奸诈,投于吕布帐下,后吕布兵败被擒,曹操爱其才,不忍杀之,陈宫势死不降,曹操不得己而杀。2023-07-14 00:45:232
三国演义陈公台跟了谁?
陈宫,字公台先跟的曹操,后跟的吕布,吕不听陈宫计谋,败给曹操后,在曹操的再三邀请下陈宫仍不愿意事曹操,选择被杀。2023-07-14 00:45:303
陈公台怎么死的
陈宫,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直烈壮,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义起,兖州刺史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曹操杀害边让一案陈宫与曹操反目,游说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死心塌地地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简单说他后来和王允吕布一起搞定了董卓,但是后来随吕布打仗时候被曹操抓了,没求情苟活,决意赴死2023-07-14 00:45:484
陈公台当时为什么不投刘备?
1。 陈公台痛恨得不是曹操血洗吕家,历史上记载吕家的确是想杀曹操。 陈宫背叛是因为曹操要杀尽徐州(就是刘备救徐州,三让徐州前, 曹操逃亡以后很久的事)2。 刘备当时还在公孙赞部下,最多有个善战的名声,就这种名声还肯定不入吕布大。3。 当时陈宫还不知道刘备是谁 (历史上没有三英,刘备+公孙赞根本就没有去洛阳), 4。那时候吕不还是自己当老大,刘备就是公孙赞手下一将领, 公孙赞还算曹操的半个盟友(因为有袁本初这个共同的敌人)。陈宫就算听说过名字也不好上去问:刘大哥,我要叛变了,你也叛吧,咱俩一起混。5。 太远了。 陈宫当时在郑州,洛阳附近,吕布刚过黄河,还算距离不远。刘备在北京,那一来一去,路上再耽搁些(毕竟在敌区)就得半个月,曹操出去打仗,后方空虚陈宫才叛变得,等刘备回信那仗恐怕也打完了。2023-07-14 00:45:586
三国为什么没有人提起陈公台?他也很聪明
生卒年不详。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董卓大怒,全国通缉曹操。曹操逃至牟县,陈公台作为县令,奉旨捉拿了曹操。但听了曹操一腔报国热志,英雄惜英雄,遂解下曹操镣铐,与之同谋天下大事。公台放弃县令之职,成为曹操的从犯,亦被朝廷通缉,与曹操仗剑,欲投奔袁绍。曹操以为袁绍非明主,最终投奔伯父吕伯奢。应该是跟错了人把,那个时候吕布张飞说是三姓家奴,所以很少人提及,主要是跟错了人的原因把!2023-07-14 00:46:146
有没有人喜欢三国演义中的陈公陈公台的,总觉得这个人
是陈宫吧。陈宫,字公台。陈宫这个人,我个人评价智商很高,但是有点太顾及忠义,脑子不会拐弯,这么说是因为陈宫死就死在这个上面。与吕布一起兵败被抓之后,没有选择暂时投降,然后再寻找机会杀死曹操,而是选择了不降,从而被处死,这里虽有忠,但是也只能算是愚忠。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句话是形容陈宫的,“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 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 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2023-07-14 00:46:271
求三国陈宫称谓!
陈宫字公台,始为中牟县令。遇曹操弃官追随,后因吕家杀人事件,弃曹操而走。后追随吕布,无官职。熟悉的人称其为陈公台,硬要给他弄个官职的话,吕布手下称其为军师 (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正史不了解)2023-07-14 00:46:355
新版三国中:陈公台临死前和曹操分别感叹 了”大好河山“大好山河”请问有什么区别,分别是只什么意思?
陈宫:这么好的江山,我不能再建功立业了,可惜!这有点像诸葛亮:他临死之前,安排退兵的时候,看着军营说,再不能临阵讨贼,惜哉!是一个意思。曹操:叹息陈宫不能辅佐自己夺取天下2023-07-14 00:46:5110
陈公台为什么救了曹操,而最后却背叛操投靠吕布一心助吕布鸿图霸业?
道不同 不相为谋 公台觉得自己和曹操的志向不同 而吕布又对他言听计从 所以宁为鸡头 不为凤尾2023-07-14 00:47:152
陈宫为什么叫陈公台
古人有姓,名、字、号等,公台是陈宫的字,古人喜欢把姓氏和字放在一起念,自然就叫陈公台了:)2023-07-14 00:47:224
陈宫为什么离开曹操?
陈宫为什么离开曹操?陈宫,陈公台在三国是一个悲情英雄,他与曹操应该说是相爱相杀,无比纠缠的一生。是曹操对陈宫够意思,厚待陈宫,还是陈宫对曹操不够意思,背叛曹操?下面掌心就分析如下。其实开始是陈宫对曹操够意思。如果翻看曹操、曹阿瞒的发家史,陈宫绝对是他的大恩人,因为曹操的第一桶金就是陈宫帮忙挖到的。曹操刺杀董卓失败,逃到陈郡,作为当地士族挑头人物的陈宫,视曹操为挽救汉室危局,救民于水火的大英雄,于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全力辅佐曹操,使曹操很顺利地拿下了陈郡,成为自己第一块根据地。并游说当地士族都支持曹操,让曹操顺利主政兖州,迅速成为三国舞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后来是曹操对陈宫不够意思,陈宫和曹操的蜜月期很快到了公元193年,这一年,陶谦部下误杀曹操的父亲曹嵩一家老小,曹操展开报复行动,血洗徐州,所过之处“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这种令人发的暴行,让陈宫非常不满,特别是曹操处死了边让等数位名士,让陈宫在士族界非常没面子,于是陈宫等土族阶层都纷纷倒戈。一时间,曹操遭遇到自起兵来,最严重的危机,最惨时,只剩下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的地盘。陈宫后来改投吕布起兵讨伐曹操,196年,濮阳一战,陈宫设计大败曹军,把曹操的手臂烧伤,头发烧焦,差点要了曹操的小命。曹操最后对陈宫算了狗了点意思当然曹操也不是吃素的,他依靠程昱、郭嘉等谋士和嫡系精锐青州兵,很快又发展壮大起来。198年10月,曹操兵临徐州城下,吕布不听陈宫的良策,导致白门楼兵败,与陈宫一起被曹操俘获。曹操二话没说,将吕布推出去斩首,而对陈宫却是亲自松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威逼利诱。用尽一切手段无效后,才挥泪将其斩杀,并以棺椁盛其尸厚葬,将老母妻子送回许都养老送终。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陈宫是位悲情英雄,他一开始对曹操寄予厚望,视其为匡复汉室,救民于水火的人物全力辅佐。奈何后来发现曹更看重的是权力,而不是黎民百姓,因此道不同不相为谋,反过来讨伐之。便最后也落得个兵败身死的结局,唯一值得庆幸地是,曹操还念了一丝旧情,放过了陈公宫的老母妻儿。2023-07-14 00:47:314
陈公台为什么要追随吕布虎狼之徒?诚心服侍他么
因为比起曹操,吕布这个人心思比较单纯,听得见他的意见 在吕布这里比较受重用.而且,那时吕布是很厉害的,权势十分大,陈公台为了更大的权力就跟了吕布。2023-07-14 00:48:235
三国中陈公台为什么让吕布嫁女与袁术之儿?
因为他想让吕布和袁术结盟,打败曹操,让自己出名2023-07-14 00:48:396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呢?
陈宫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三国演义中的陈宫,与史实有一些出入,依题主要求,只说演义中人和事。小说中的陈宫,为烘托曹操吕布二人而存在,以陈宫的义、忠映衬曹操的奸诈,以陈宫之多智烘托吕布的无谋,是忠义双全、足智多谋的悲剧人物。(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那时有“雄”而未“奸”的曹操,舍身献刀欲刺董卓不遂,逃到中牟被抓捕归案,几句话竟说得县令陈宫弃官保护他逃走,一来曹孟德忠义感人,二来说明陈宫明大义辨是非,蔑视功名利禄(弃官),有“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慨。至二人夜宿吕伯奢家里,杯弓蛇影的曹操把欲宰猪款待他们的行为误以为要谋害他们,先下手为强杀光吕家人,发现错杀后很是懊恼,那时,陈宫只是埋怨曹操多疑而已,毕竟情有可谅之处。(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路上遇到沽酒回来的吕伯奢,奸雄心性初露端倪的曹操使诈又杀了吕伯奢!至此,陈宫发觉看错了人,误把奸雄当英雄。直到曹操说出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陈宫才发现自己不但眼瞎,还心瞎,当晚绝望离开,不杀熟睡中的曹操又是义的一次体现。(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形势发展到曹操报父仇围攻徐州,陈宫面求曹操遭拒,怅然离开后劝吕布袭夺衮州等事,从此阴差阳错,陈宫与奸雄曹操完全决裂而上了无谋吕布的“贼船”。不幸的是,他所效命的这位主公,是一位臭名昭著的三姓家奴。胸无大志,鲁莽狂暴,无武略仅有武力,偶有雄心却无雄才,不识忠奸贤愚,听妇人言不听将言,在最后即将城破之际,他依然不采纳陈宫的建议。摊上这样的主,陈宫也懒得计较了,先看曹操失误,再看吕布也失误,陈宫空有智谋,无识人知人慧眼!(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哀莫大于心死,陈宫知吕布必败依然同行,也是忠和义的另一种体现,矢志不渝曰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后来兵败被擒,不顾孟德殷勤留恋之意,义不再辱,一心赴死,正如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可知,《三国演义》里的陈宫陈公台乃真忠义之人。2023-07-14 00:48:541
新三国里 陈宫的扮演者是谁
《三国》(英文:Three Kingdoms、日本语:三国志 )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制作中心策划立项的电视剧,该剧由高希希执导,朱苏进编剧,陈建斌、于和伟、张博、陆毅、黄维德、倪大红、何润东、林心如等主演的大型史诗电视剧。该剧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原著为蓝本,讲述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司马家族篡夺魏政权后天下归晋的整个过程。孙洪涛 饰 陈宫孙洪涛,第二炮兵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国家一级演员,中国广播电视制片人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家协会、中国电影家表演学会会员,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代表作品 《彭雪枫》 《吉鸿昌》2023-07-14 00:49:272
陈宫资料
陈宫,东汉末官吏刚直烈壮,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兖州刺吏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曹操东征陶谦,留陈宫等守东郡,宫与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吕布战败后,陈宫随吕布投徐州牧刘备,劝吕布袭取徐州以为根本。陈宫极力主张吕布与袁术和婚、形成徐扬合纵以抗拒曹操。惜吕布无谋,没有采纳其计策,及遭陈登父子从中破坏,结果联盟失败,吕布兵败后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义中陈宫曾为中牟县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负而弃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见曹操之残暴,滥杀吕伯奢一家而弃之而去,并与之誓不两立。后辅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多次设计打败曹操,因吕布不听其言,最终失败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欲释放之,但陈宫坚决不降而被杀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从卷一《曹孟德谋杀董卓》则开始,到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为止,他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就像一颗流星,在深沉的苍穹中倏然划过,又遽尔陨落。然而,他留给读者的印象却相当鲜明而深刻。罗贯中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在他身上寄托着怎样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意义?让我们来探寻一番吧。一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所描写的那个英雄辈出,谋臣如云,猛将如雨的艺术舞台上,陈宫凭什么在亿万读者心目中占有一席地位?读罢《演义》有关他的全部描写,人们印象最深的主要有这样三点:其一,他深明大义。这首先表现于有名的“捉放曹”故事。曹操谋刺董卓不成,仓皇逃归故乡。董卓闻之大怒,马上悬出重赏:“拿住者千金赏,封万户侯。”就在这个时候,曹操被中牟县的把关者抓住了。身为县令的陈宫,一眼就认出了曹操。但他知道曹操原为董卓所看重,其谋刺董卓必有蹊跷,便悄悄把曹操引到后院盘问。当曹操慷慨激昂地宣称谋刺董卓是“欲与国家除害”,回家乡则要“发矫诏于四海,使天下诸侯共兴兵诛董卓”时,他不禁肃然起敬,马上“亲释其缚,扶之上座,酌酒再拜曰:‘公乃天下忠义之士也!"”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向董卓邀功请赏的机会,抛弃了县令职务,连夜与曹操一起出走。此时的陈宫,无疑是决心追随曹操“为国家除害”的。然而,仅仅过了三天,陈宫对曹操的看法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那是在他与曹操投宿吕伯奢家之后。开始,曹操由于疑心病重,杀死了吕伯奢全家八口,陈宫还只是叹息:“孟德心多,误杀好人!”后来,在他们逃离途中,曹操为了斩草除根,又有意杀死了吕伯奢本人,陈宫便严厉指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而曹操竟悍然宣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赤裸裸的极端利己主义的宣言,令人不寒而栗,自然也使陈宫从报国安民的憧憬中清醒了许多。此时,曹操在陈宫心目中一度留下的“忠义之士”的印象已经烟消云散,摆在面前的乃是一副狰狞的面孔,陈宫马上判定他乃是“狼心狗行之徒”!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陈宫恨不得一剑杀死曹操,但又转念一想:“我为国家,跟他到此,杀之不义,不若弃之。”于是,他扔下曹操,径自走了(卷一,《曹操起兵伐董卓》则)。从此,陈宫与曹操一刀两断,并在道义上毫不含糊地站到了曹操的对立面上。这个情节,一波三折,不但使曹操的奸雄面目第一次得到大暴露,而且使陈宫一开始就表现出关心国家,善恶分明的正直品格。其二,他颇有智谋。自从投奔吕布以后,他成了吕布的主要谋士,为吕布出过不少好主意。例如,当吕布与曹操在濮阳城外首次交锋,打败曹军之后,他及时提醒吕布:“西寨是个紧要去处,倘或曹操袭之,奈何?”吕布不以为然地说:“今日输了一阵,如何敢来?”他马上强调:“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须防他攻其不备。”果然,当天夜里曹操就亲自领军来“攻其不备”了。幸亏吕布听了陈宫的话,及时援救西寨,才又一次打败了曹军(卷三,《吕温侯濮阳大战》则)。不过,更精彩的还是“火烧濮阳”。这一次,他建议吕布让城中富户田氏写诈降书,伪称半夜献城,诱使曹操亲自率兵入城。结果,曹军遇到的是“四门烈火降天而起”,被烧得七零八落,四散奔逃;曹操本人“髭须发尽都烧毁”,差一点当了俘虏,真是狼狈不堪(卷三,《陶恭祖三让徐州》则)!后来,张松当面讥刺曹操时,把“濮阳敌吕布之时”与“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将,割髯弃袍于潼关”相提并论,视为曹操一生的几大耻辱之一,可见陈宫此计给人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可惜的是,吕布是一个有勇无谋而又刚愎自用的家伙,信妻妾之言甚于听将士之计,多次拒绝接受陈宫的正确意见。你看:——曹操从徐州回兵兖州,陈宫建议在泰山路险处设伏,邀击曹军,吕布却拒绝道:“吾屯濮阳,别有良谋,汝岂知之!”(卷三,《吕温侯濮阳大战》则)2 论陈宫 (转)2 论陈宫——曹兵刚到濮阳,陈宫主张趁其远来疲惫,立足未稳,急速击之,吕布却自恃勇力,偏要“待他下住寨栅,吾自擒之”。(同上)——曹操夺回兖州,再攻濮阳。陈宫认为:“不可出战,待众将聚会后方可。”吕布却吹嘘:“吾之英雄,谁敢近也!”硬要出战,结果被曹操六员大将杀败,丢了濮阳(卷三,《曹操定陶破吕布》则)。——吕布困守下邳,陈宫建议他引军出屯于城外,与城内守军形成掎角之势。吕布当面称赞:“公言极善。”但回到家里,听了妻子严氏说:“若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之妻乎?”便马上把陈宫之计置诸脑后(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用不着再举例了。陈宫是不幸的,他的计策十之八九是白费心血,对于一个谋士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悲哀呢?其三,他宁死不屈。在吕布集团全面崩溃之后,陈宫和吕布都成了阶下囚。面对曹操这个胜利者,吕布贪生怕死,再三求降:陈宫却毫不惧怯,傲然不屈。曹操以居高临下的口气问他:“公台自别来无恙?”他马上针锋相对地回答:“汝心术不正,吾故弃之。”曹操企图以老母和妻子的存亡来软化他,他仍然不为所动,“遂步下楼”,“伸颈受刑”。其节操之坚贞,正气之凛然,感动得“众皆下泪”(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小说写到这里,一个正直刚强、慷慨不群的“忠义”之士的形象已经牢牢地铭刻在读者的心中。二应当说明,上述情节带有很大的虚构成分,与历史上的陈宫的事迹颇有不同。首先,历史上虽然有“捉放曹”一事,但并非陈宫所为,事情的起因和过程也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所写的不同。据《三国志u2022魏书u2022武帝纪》云:(董)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这里说得很清楚:曹操因为不愿与董卓同流合污,所以避开了董卓的举荐,悄悄返回家乡以图另举,并没有谋刺董卓。《演义》虚构他自告奋勇谋刺董卓一节,是为了表现这个奸雄的大胆和机敏,突出他“雄”的一面。《三国志u2022魏书u2022武帝纪》还记载,曹操东归途中,确曾被捕而又很快获释: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裴松之注引郭颁《世语》说得更为具体:中牟疑是亡人,见拘于县。时掾亦已被卓书;惟功曹心知是太祖,以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因白令释之。在这里,对曹操获释起了关键作用的,不是中牟县令,而是那位慧眼识英雄的不知名的功曹。而无论县令还是功曹,都与陈宫毫无关系,因为陈宫从未担任过这两种职务。另外,曹操杀吕伯奢全家是在中牟被捕之前(吕伯奢因不在家,并未被杀)。对于曹操杀人的原因,裴注引了三种说法,而这三种说法都不涉及陈宫。总而言之,“捉放曹”这件事,自始至终都与陈宫完全不相干。历史上的陈宫与曹操的相识本来没有什么戏剧性。《三国志u2022魏书u2022吕布传》注引《典略》云: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及天下乱,始随太祖……这就告诉我们:中平六年(189年)曹操潜返家乡时,陈宫根本不曾与他同行;直到初平二年(191年)曹操任东郡太守时,陈宫才成为他的部下。陈宫与曹操的关系起初是很好的。初平三年(192年),兖州刺史刘岱被青州黄巾军杀死,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领兖州牧,使曹操有了一大块比较稳固的根据地,实力大为增强。这是曹操一生事业的一个重要起点。在这件事上,陈宫起了很大的作用。《武帝纪》注引《世语》云:(刘)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宫说别驾、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无主;曹东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宁生民。”鲍信等亦谓之然。3 论陈宫 (转)在这里,陈宫不仅积极建议曹操把兖州抓到手中,建立“霸王之业”,而且热心地说服兖州官吏去迎立曹操,并称曹操为“命世之才”。这时的他,对曹操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倾心佩服。3 论陈宫那么,陈宫是怎样离开曹操而跑到吕布手下的呢?当然不是因为他看穿了曹操的奸雄面目。当时,曹操以倡议讨伐董卓而名闻天下,又尚未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谈不上“篡逆”二字;何况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智勇之士各为其主,一般也不会这样考虑问题。实际情况是:兴平元年(194年),曹操杀了前九江太守边让全家,“(边)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性刚直壮烈,内亦自疑。”(《资治通鉴》卷六十一)这就是说,“刚直壮烈”的陈宫是因曹操随意杀害名士而对曹操产生了不满情绪。正好这时曹操第二次出兵徐州攻打陶谦,派陈宫驻守东郡,陈宫便趁机联合陈留太守张邈,共迎吕布为兖州牧。一时间,“郡县皆应”,曹操的地盘只剩下鄄城、东阿、范三个县,处境顿时恶化。陈宫这一手,确实把曹操整得恼火。综观陈宫与曹操的关系,他虽然不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但确有大功于曹操;曹操呢,当初也很看重陈宫,连吕布的妻子都说:“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三国志u2022魏书u2022吕布传》注引孙盛《魏氏春秋》);陈宫死后,“太祖待其家皆厚如初。”(《三国志u2022魏书u2022吕布传》注引鱼豢《典略》)至于陈宫后来背离曹操,二人已恩断义绝,就不好完全责怪曹操恩将仇报了。其次,从兴平元年夏陈宫投吕布到建安三年(198年)冬曹操灭吕布,在四年半的时间里,陈宫与吕布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这也不能完全归罪于吕布。确实,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不义之徒,又“无谋而多猜忌”(《三国志u2022魏书u2022吕布传》),在他的手下,任何谋士也休想建立刘备与诸葛亮那样的鱼水相依之情。不过,陈宫自己也有毛病。据《吕布传》注引《英雄记》,建安元年(196年)六月,吕布部将郝萌反布,乘夜攻之,被高顺、曹性所杀。事后曹性向吕布揭发,郝萌系受袁术策动,而“陈宫同谋”。当时,“宫在坐上,面赤,傍人悉觉之。”看来他确曾卷入此事。虽说“布以宫大将,不问”,但从此对陈宫是不会很放心的了。同时,陈宫与吕布的另一员大将高顺又素来不和。在这种情况下,当吕布困守下邳,处境艰危之际,对陈宫的几条妙计不能欣然采纳,而是犹豫不决,虽然要由吕布本人负主要责任,毕竟还是事出有因——因为他不敢放心大胆地把妻室托付给陈宫。所以,我们不必把陈宫看作对吕布一往情深,忠心不二,也不必过多斥责吕布太对不起陈宫。再次,陈宫被俘后,确实不像吕布那样软骨头,而是神色自如,只求速死。这倒不是因为他坚持正义的原则,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事实上,吕布与曹操之间不过是军阀混战,吕布实在不比曹操好一点,而陈宫也从来没有向吕布提出过“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类的政治纲领);而是因为他深知对不住曹操,出于“好马不吃回头草”的心理,不愿再媚颜降曹,所以他直截了当地说:“请出就戮,以明军法。”(《吕布传》注引《典略》)这种态度,比起只求苟且偷生的吕布来,确实还有一点大丈夫气概。这就是历史上的陈宫,一个有头脑、有个性的人物,一个与《演义》中的陈宫有若干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人物。三杰出的历史小说大师罗贯中是按照“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的创作主旨来精心结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参见拙作《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载《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1期)。在塑造陈宫这个次要人物形象时,罗贯中也表现出深厚的艺术功力,较好地体现了自己的创作意图。4 论陈宫 (转)只要比较一下历史人物陈宫和文学形象陈宫,我们就可以看到,罗贯中在充分占有与陈宫有关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艺术改造和加工。他采用移花接木的艺术手法,将“捉放曹”这个戏剧性很强的情节加在陈宫头上。这个细小的,甚至不为人注意的改造,收到了一石多鸟的艺术效果。它不仅在人物关系上起到了删繁就简的作用,使人物关系相对集中;而且正如前面指出的,这个情节使曹操这个复杂人物的奸雄面目第一次得到大暴露。由于这个细小的然而是成功的改造,曹操在中牟县的被捕和获释,就不再是他那充满惊涛骇浪的一生中的一个偶然事件;陈宫背曹操而投吕布,也就不再只是一时冲动之举,而成了他与曹操性格冲突的必然结果。从此,陈宫便成为曹操性格发展中的一个参照者,成为曹操与吕布两个集团之间政治、军事斗争的一个活跃因素。通过陈宫与曹操结识——分离——斗争的全过程,人们会逐步加深对曹操形象的认识。这样,陈宫就成了表现曹操复杂性格的一个有力的陪衬人物。4 论陈宫然而,罗贯中并不仅仅是把陈宫作为曹操的陪衬人物来描写的,如果仅仅把陈宫看作曹操的陪衬人物,那就难以解释,为什么他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应当说,尽管陈宫只是《演义》中的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具有一定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艺术形象。罗贯中在塑造陈宫形象时,保留了历史人物陈宫的大部分言行,使读者觉得文学形象陈宫大体上“像”历史人物陈宫。但是,文学创作不是对生活现象的简单复制,文学形象也不应该与其历史原型划等号,而应该寄托着作者的审美理想,也就是不那么“像”其历史原型。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正是这样做的。《演义》中的诸葛亮、曹操、关羽、张飞、赵云、刘备、周瑜、鲁肃等妇孺皆知的艺术形象,都既有与历史原型相似的一面,又有与其历史原型不尽相同甚至大不相同的一面。正是这种“似”与“不似”的辩证统一,使《演义》的一大批人物形象既有厚重的历史感,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就陈宫形象而言,罗贯中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艺术加工。一方面,让陈宫形象带上崇高的色彩。我在本文第二部分曾经说过,历史上的陈宫与曹操的分离和斗争,并非由于政治目标和道德观念的分歧,他本人也并没有表现出多少崇高的品德。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对“捉放曹”情节的艺术处理,把陈宫写成一个具有“冲天之志”,深明大义的人物。为了保国安民,除奸去秽,他甘愿抛弃荣华富贵。这样,文学形象陈宫一开始就具备了“忠义之士”的性格基调,比之历史人物陈宫在品格上有所升华,而与《演义》热情讴歌的许多“忠义”英雄站到了同一地平线上。在“忠义”的性格基调上,罗贯中突出了陈宫“刚直烈壮”的个性特征。当形势危急的时候,面对曹操的诱降,吕布思想动摇,他却大骂曹操是“欺君之贼”,并且“一箭射中麾盖”,使曹操恨得咬牙切齿(卷四,《吕布败走下邳城》则)。即使在被俘以后,他仍然以凛然正气斥责曹操“谄诈奸雄”,宣布:“汝心术不正,吾故弃之。”表现出视死如归的气概。于是,陈宫之死便成了“忠义之士”舍身取义的壮烈举动,成了《三国演义》这部“忠义”英雄颂歌中的一个激越的音符。另一方面,罗贯中又让陈宫的性格带上悲剧的色彩。这集中表现在他与吕布的关系上。历史上的陈宫与吕布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吕布有大大辜负陈宫之处,陈宫也有不大对得起吕布的地方。罗贯中对这种关系进行了改造和净化,他舍弃了陈宫与郝萌同谋背叛吕布的史料(因为那有损于陈宫的“忠义”形象),而着重描写了陈宫对吕布的耿耿忠心。这样,陈宫就成了一个令人同情的人物。他苦心孤诣地为吕布出谋划策,吕布却三心二意,刚愎自用,常常不予采纳;他苦口婆心地提醒吕布:“陈皀父子面谀将军,恐欲害之,不可不防也。”吕布却反而对他大发雷霆:“汝献谗言,害及忠良,谁为佞也?吾不看旧日之面,立斩汝辈!”(卷四,《夏侯?拔矢啖睛》则)事实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他的计策是正确的,他的怀疑是有根据的,但也一次又一次地表明吕布对他是多么寡情薄义!更为重要的是,吕布从来就不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物,从来就没有打算统一天下,拯救国家,扶助黎民,而只是亟亟追逐个人的荣华享乐。这样一个势利之徒,决不可能成为开基创业的明主。陈宫跟随这样一个角色,怎么可能实现救国安民的抱负?又哪有什么光明的前途?5 论陈宫 (转)处在如此可悲的境地,陈宫有满腹的苦闷,有无穷的感慨,却没有另谋出路的决心——“欲待弃之,又恐天下人笑。”在这里,以天下兴亡、苍生疾苦为指归的“忠义”观变成了狭隘的愚“忠”和不问青红皂白的小“义”,严重地束缚了他的手脚,造成了他的悲剧性格。其实,在那天下分崩离析的大动乱时代,“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贤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已经成为许多智谋之士的共同认识。诸葛亮、鲁肃、郭嘉等杰出人物都曾有“择主而事”的经历。陈宫却昧于此,盲目而执拗地忠于吕布,却既不能驾驭吕布,又不能改变吕布,只好一面叹气一面眼睁睁地看着吕布集团走向崩溃,而他本人也只好身不由己地随着吕布走向死亡。事情再清楚不过了:一面是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一面却是理想分明不能实现,有才能却不能尽其用,有机会却无法选择,悲剧怎么能不发生?这种悲剧,在他血溅白门楼时达到了顶点。罗贯中写到这里,情不自禁地赋诗道: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在这首诗中,既有由衷的赞美,又有深沉的惋惜。而在另一首诗中,这种惋惜之情表现得更为鲜明:亚父忠言逢霸主,子胥剜目遇夫差。白门楼下公台死,致令今人发叹嗟。是的,后人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不能不为陈宫的悲剧结局而浩叹。应该说,这正是陈宫形象能够打动人的主要原因。总之,崇高色彩与悲剧色彩的融合,使陈宫的艺术形象呈现出一种古典式的美,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比历史人物陈宫丰满得多,生动得多。这大概正是艺术的魅力之所在吧?当然,《演义》对陈宫的描写还不是非常个性化的。除了白门楼那一段如同电影镜头般的精彩描写之外,小说很少正面表现陈宫内心的波澜。不过,罗贯中能够在很少的篇幅里把陈宫这样一个次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得如此鲜明,使人们在《演义》的上千个人物中清楚地记住他,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2023-07-14 00:49:446
陈公为什么害吕布
当时袁术是要用这个计策,这对他很有利,但是同样的,吕布也能从中得到好处的,要么吕布孤立无援,虽然身处徐州,但是实力尚未丰满,一旦和袁术联姻,那么曹操就不能轻举妄动了。而且陈宫也能看得出来,以袁术的能力是不足以支配吕布的。这是一个政治阴谋,但却对吕布和袁术都有利,所以陈宫说破这个计谋,却要促成联姻2023-07-14 00:50:017
猜谜语:看似温侯戴头盔,原来却是陈公台 (打一字)谜底是什么?
谜面:看似温侯戴头盔,原来却是陈公台 (打一字) 谜底:宫2023-07-14 00:50:161
《捉鸡梦》三国六大不义将军中魏延蜀国名将排名第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国里英雄遍地,结局却是悲欢离合。我们今天要说的人都很惨。他们冤死了!第六名:潘凤潘凤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物。擅长制作大轴。最早出现在第五部小说中。周玑府将军。十八路军阀向董卓进军时,受汉赋之命,前往泗水关挑战董卓的大将华雄,华雄大败,被斩首。忽报:“华雄骑铁马下山,手执长杆,引孙泰守红篱。他在来到村子前大声喊叫。”邵曰:“谁敢战?”袁术身后的指挥官俞燮说:“我去。”邵熙,然后是余涉马。我马上汇报,“玉舍和华雄不是三合一的。被华雄斩首。”受惊的人们。太守韩复曰:“吾有大将潘凤,可杀华雄。”盐急打。潘凤带着一把大斧头骑在马背上。过了一会儿,飞马报告说:“潘凤又被华雄斩首了。”所有人都黯然失色。第九回,曹操开始说董和华雄在帐外挑战他。冀州太守韩馥突然说了一句有趣的话:“我派潘凤上将去杀华雄。”据我猜测,潘凤本人一定知道他的体重,他也一定知道他不是华雄的对手,所以他没有自告奋勇。结果死亡时间不到四分之一。潘凤被命令时可能会沮丧,但他死后会勇往直前。出现这样一个不知道下属能力的高手只是时间问题。但如果平日里向主人吹嘘自己有多厉害,死了也不会委屈。因此,排在第六位。第五名:阎良阎良,袁绍率颜良、文丑为将军,十万兵准备攻徐。建安五年,兵进溧阳,遣颜良攻白马。曹操救起,与荀攸由袁领兵渡河,轻骑白马。颜良闻讯赶来应战,被关羽杀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个名字第一次被提到是在董之战的四水之战中。当时颜良和文丑都力劝部队不要回,这让袁绍很难过,因为华雄的行为很猖狂。袁绍发现孙坚有玉玺,阎良、文丑与程普、黄盖、韩当相对。袁汉夫夺取冀州时,曾试图刺杀袁绍,被颜良杀死。然后以文丑为先锋,攻打公孙瓒,平定河北。曹渊出兵,阎良率领十万精兵为先锋,骑着白马攻打阿达。阿达再三催促曹操派15万大军,分三路解决白马之围。关羽被派到曹操那里,得到了很多赏赐,希望能参加与颜良的战斗,以回报曹操的恩情。曹操率领五万大军攻打阎良,但是阎良精锐部队整齐的阵势让曹操震惊。吕布的前将军宋宪、徐渭请求与阎良单挑,不久都被杀。黄旭出关打颜良,打了二十余次,都被打败了。双方宣布停战。曹操听从了冰冻谋士的建议,召见了关羽,但又害怕一旦感谢他的好意,他就会离开。第二天,士兵们来迎接他。关羽和曹操坐在山顶上往下看。他远远地看见了阎良的人民盾。关羽骑着赤兔马冲向袁军,颜良没有反应,猝不及防。他被关羽杀死了。关羽割下颜良的头,绑在马脖子上,顺利返回。阎良的军队士气低落,陷入混乱,这给曹操提供了进攻的机会。白马之战曹操赢了,极大的破坏了袁俊,抢走了很多物资。年,云长在马背上刺死了颜良。很多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觉得河北名将阎良名不副实。其实之前被阎良杀死的宋宪和徐渭,在吕布手下都是很厉害的人物,武功也不在张辽之下。后来出来的许,不到二十回合就败在了颜面前。要知道,在0755年到79000年的第25次迁徙中,曹操第一次遇到了黄旭,徐军和他战了50回合,没有输赢。所以从侧面可以看出,阎良绝对是三国无双的武将,绝对不会拿刀结束自己的生命。根据书末的小字,阎良出征前,达尔告诉阎良,如果看到一个大胡子红脸的人,那一定是我二哥。如果你向他挥手,他就会投降.结果没有做任何准备的颜良死不瞑目。所以,阎良的死真的很不公平。第四名:文丑文丑,袁绍麾下大将,东汉末年冀州牧。公元200年,袁绍命令文丑在演金攻打曹操,曹操利诱击败了文丑的第一军。文丑在这次战斗中阵亡。根据这段历史,罗鸣管仲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描述了关羽斩首文丑的故事,在后世广为流传。颜良是东汉末年袁绍手下的一名军事将领。有名气。阎良和文丑是袁绍军中有名的勇将。孔融劝曹操小心阎良和文丑。公元200年,袁绍出兵攻打曹操。曹、袁两军第一次攻打白马。曹操打散了集结在溧阳的袁绍主力渡河攻白马,解了白马之围,杀死了进攻袁绍的大将颜良。曹操认为白马不适合防守,主动放弃白马据点,沿河向西转移人口和物资。袁绍渡河追赶曹操的车队。但是曹操拒绝离开袁俊、官渡和黄河之间的土地。他想抵挡住袁绍的进攻,让袁俊付出沉重的代价后再回到官渡。由于曹操在白马之战中的佯攻,袁绍派军队沿河向西直抵演金。他们很可能没有被曹拦住就过河了。至此,袁绍几乎是曹操工事北面的官渡和许昌的大本营。曹也到了,在白马城西二十里,白马城南五十里的南汉水下扎营。因为曹操的就在防洪坝南边,离河岸还有一段距离。曹操派人打听他的一举一动,袁绍不可能看不到。起初探子报告路上有五六百骑兵,后来报告骑兵略有增加,步兵不计其数。曹操没有让探子再来报告,而是让骑兵卸下马鞍,放马。白马舰队出现在大坝北侧,出现在袁的视野里。曹操的一些将军对敌军骑兵的数量感到不安,并建议回去守卫营地。军师荀攸谏曰:“此诱敌之策也!我们怎么离开?”袁绍的骑兵首领文丑和刘备率领五六千骑兵逐一追击。曹操的军士想上马,曹操不让,直到袁绍的骑兵越来越散,洗劫财物。这时,曹操让众军士上马,曹操的众军士纷纷上马与袁军交战,袁俊大败,文丑被杀。回到《三国演义》第51章,云长把晋国扩展到文丑。文丑和颜良一样厉害。书中写道,为了给哥哥报仇,文丑率领大军前往演金,张辽、江草、黄旭与文丑交战,甚至打了败仗。就算打死你也不敢玩一对二。由此可见,文丑的实力足以让江草无视他的身份。但这也让关羽很容易“通关”。虽然这次书里没有明确的描述,但是达尔这次也在部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有了刘备在身边,战场上的不确定因素突然多了起来。江草在温州的双重战争中毫不畏惧。他杀得越多,就越勇敢。无论如何,书上不能这么说。见到关将,会迎他两回合,然后在河边移马。结果关羽骑着晚霞,追上了他,脑后插了一刀。综合因素,可以说文丑如其所恶,死的时候很委屈。第三名:张赫而张,字“伊伊”,河间人。东汉末年被招安镇压黄巾起义,后成为冀州府司马。1991年,袁绍攻下冀州,张合领重回岗位。因为公孙瓒,被调任宁国中郎将。官渡之战后,向曹操投降。此后,曹操攻乌桓,败马超,降张鲁,屡立战功。留在汉中,与大将军一起镇守夏。25年率军攻巴西,被蜀将张飞击败。后来,他成了总司令。29年,他遇到了定军山的刘备军。夏一死,全军危在旦夕,张合领兵败退。后屯陈仓。曹丕称帝后,升为左将军,下令从曹真手中救出,随后与围攻江陵。28年,曹真排斥诸葛亮,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逼其退回汉中。为了工作,他被提升为西部汽车骑将军。21年,领兵追击蜀军,中箭死在一扇木门上。张和荣以善用兵、善露营、善打仗而闻名。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命张合率众在略阳会师。诸葛亮退守祁山,张合追慕门谷,与蜀兵交战。箭射中了张合的右膝,张合死了。据芦伟说,司马懿逼张合去追。朝廷给了他一个很强的谥号,他的儿子张雄继承了他的爵位。张合征战多年,战功卓著。明帝给了他一座美食城,给他的四个儿子取名为列侯,给小儿子取名为关内侯。在《三国演义》中,用十字弓打开和关闭木门。诸葛亮五次出祁山,张合都想追。司马仲达让他单独用一小块,结果却中了埋伏。表面上看,张合一意孤行,死有余辜,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司马懿其实是死在诸葛的手里。原因一:司马懿看出了诸葛的诡计,知道如果有先见之明,一定会中埋伏。此刻他在军队中享有绝对的统治权,完全可以下令不追究。原因二:张合是有名的魏国名将,几次被张飞击败,但王维并没有责怪他,这与曹操平时的奖惩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张合是深受曹操喜爱的军事统帅。而张合对曹魏是绝对忠诚的。三代曹植之后,张合在军中享有绝对的威望。不难分析,如果张合死了,司马川的野心将永远无法实现。这时候,曹世宗不能冲锋陷阵,只有张合是司马的眼中钉。于是,又一次,一件错误的事情死在了自己家人的手上。总而言之,排名第三更好。第二名:吕布吕布,汉族丰县人,东汉末年名将,汉末功臣之一,五原县九原县人。他为定远、董卓、袁绍效力,占领徐州,成为自己的势力。建安三年十二月,贵由战败,被曹操在下邳处死。由于翻译建安三年,吕布再次背叛朝廷,依附袁术,派高顺、张辽攻裴城,大败刘备。曹派后盾去救刘备,却被高顺打败,失去了一只眼睛。九月,高顺等人攻破沛城,俘虏刘备妻儿。刘备输给了曹操。曹操亲自领兵讨伐吕布,来到了下邳城。曹操给吕布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命运。吕布想投降,但陈宫等人强烈反对,因为曹操心虚。他们对吕布说:“曹公远道而来,时代不能长久。如果将军带着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城外,我会带领其余的军队关闭城门守卫。如果曹操攻击将军,我会领兵从背后攻击曹骏;如果曹操只是攻城,将军会从外面救。不到一个月,曹骏粮草已尽,可攻可守。”吕布同意了他的意见。吕布的妻子说:“过去曹操想尽一切办法对付陈公台,陈公台却离开曹操加入我们。现在,将军给汽车站带来的好处并不比曹石多,但他会离开整个城市和他的妻儿吗?万一有变,我还能做将军夫人吗?”于是吕布放弃了,而是暗中派人向袁术求救,亲自率领一千多骑兵出城。他们被打败了,却不敢离开守城。袁殊没办法。吕布勇猛有力,但野心较小,多疑。他不需要陈宫的建议,将军们也有自己的疑虑,所以他每战都输得更多。曹操围城三个月。吕布军上下离心,部下侯成、宋宪、徐渭造反,绑陈宫投降。吕布看到曹骏匆匆赶到白门楼,潮水已经退了。他命令曹操把头绕过去,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在十二月投降了。吕布被曹操绑着,要他松开。曹操笑曰:“虎须缚之。”吕布曰:“曹公胜我,我引骑兵;曹步兵可以称霸天下”曹操大喜,问玄德曰:“龚铭,你看吕布侍奉丁建阳、董太师如何?”吕布临死前说:“真不敢相信刘备的大耳朵!”吕布最终被杀,然后死了。他的部下陈宫、高顺拒不投降,被处死;张辽领兵投降曹操。曹操命人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葬于许都章宫。回到《三国演义》年,曹操在白门关斩断吕布。刘备这次又出现了!吕布的生平事迹大家都会记得,这里就不赘述了。只是吕布不该在辕门开枪,救了刘备。但刘借曹操之手,在后来的白门楼上杀了他。其实当时吕布已经40多岁了,将近50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他想找个师傅共度余生。但是,刘备的谗言.综合所有因素,排名第二。第一名:魏延魏延,字温昶,益阳人。三国时期,刘备非常器重著名的蜀汉。入蜀后,刘备被任命为衙门将军,战功卓著。占领汉中后,刘备升为镇远将军,率汉中总督,镇守汉中,成为唯一的将军。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后随诸葛亮多次北伐,成效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要求诸葛亮带领一万多士兵,一路赶来解决问题。最后在潼关和诸葛亮联手,就像韩信的例子一样,但是诸葛亮从来不允许,所以认为他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满意。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争权夺利。魏延逃走,被马岱追杀。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命为前锋。他梦见自己头上有角,于是他问做梦的赵志。赵志说:“麒麟的丈夫有角。他不能使用它们。”就像小偷想不战而屈人之兵。"退走后,他对人说:"角是一个字,用在剑下;用刀子在头上太残忍了。"同年,诸葛亮病重。于是,杨仪、司马懿、姜维退出,魏延被斩首。如果他拖延或者不做他的工作,他就会为所欲为。诸葛亮死了,但他的秘密还在。杨仪叫费_揣摩魏延的意图。魏延曰:“丞相虽死,吾尚有之。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呢?”另外,我是谁,魏延?如何才能在杨毅的摆布下,休息一段时间后成为将军?"随着军队杨仪缓缓撤退,魏延大怒,日夜操劳。在杨仪的军队面前,他们走过的地方都烧光了亭子。杨毅和魏燕在桌子上。刘禅说对方叛变了。问问刘禅、云裳和刘福,谁想造反。董强两人都信誓旦旦,说杨仪怀疑魏延。魏延先占领南口,率领大军进攻杨仪的军队。在杨之前,平奉命抵抗魏延。王平斥责魏延先锋说:“诸葛公已死,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魏延的军队知道是魏延的错,没有执行魏延的命令。只有魏延父子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去追魏延,斩了他。他把头给了杨仪,杨仪用脚踩了魏延的头,骂他:“没有奴隶!还能作恶吗?”于是消灭了魏延三。记载:“原意不是北降魏,南归,而是杀易等。”到了元代,郝静认为杨仪“私杀将军,罪行慢慢上升”。以上是《三国演义》作者陈寿的记录。但据《裴《三国演义》记载,魏延是受诸葛亮委托,解除其军权的。杨仪怕魏延趁机害他,就散布谣言说魏延要北上出兵攻他。但是被陷害的魏延无辜,难以反抗,所以没有反抗就跑了,最后被追杀。裴松之认为这种说法是曹魏的谣言,蜀汉陈寿的《三国演义》更可信。可以算是第一个很有才华的武将。魏延第81次出场是在刘玄德江陵。原书记载:“突然,城中一位将军悄悄跳起来,带领数百人上了城楼上,要杀蔡瑁和张_。”。这个人是谁?他身长九尺,脸上有一颗沉甸甸的枣核。他长得像郎星,像关云长。他在武术方面独树一帜。江彪也是益阳人。他姓魏,名颜。颜大叫曰:“刘赤军乃仁人也!你为什么投曹贼?为一条死路,一个不诚实的人?”我要你去镇上杀了那个小偷!”“这证明魏将军和赵云一样,都是在刘备最落后的时候去投靠魏延的,只不过这一次是因为刘备急于逃跑,没有追到魏延。那么在长沙,如果魏延没有杀死昏迷不醒的主公,黄忠必死无疑,提供长沙就如同投靠刘备。所有的行动都证明了魏延果断的大将风范。也许孔明不喜欢脸红的将军。遇到他们,他有很多歪理邪说要杀魏延。按照老朱的理论,张松和法家弟子都是以卖国为荣的大臣。天帝刘备被封为“五虎”,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读者们注意到,魏延实际上是当时蜀汉政权中仅次于关羽的第二位将军。理由一:古人曾说:“知人者智,知人者明。”刘备绝对是三国时期的领袖。关于魏延的重任,刘备一定和诸葛亮有过激烈的争论。但是刘备还是坚持己见,一直听诸葛亮的,所以这次很不一般,也从侧面证明了魏延的能力。两个原因:汉中地理位置的绝对重要性和对魏延的绝对信任。刘备当上了汉中王,但是现在五虎在哪里?关羽镇守荆州,绝对是个冻官。张飞此刻在阆中。阆中在当时并不是重点,而是三面环山,三面环水。先发制人绝对容易。此刻赵云守护的竹简不痛不痒。因为有梓潼和阳平关,所有道路都有人把守。虽然书中没有明确说明,但据估计,黄马此刻应该在成都。在当时的蜀汉王朝,只有关羽和魏延有权在紧急情况下调动军队。然而这样一个厉害的人物却不断重演,一次又一次被诸葛亮排挤打压。即使到最后精神有些失常,但即使到了最后关头,魏延还是大骂曹贼,不肯投降。诸葛亮死后,只想杀了杨仪,不想造反。但是.魏将军还是打不过诸葛亮。综合各方面因素,他在战死的武将中排名第一。2023-07-14 00:50:221
三国演义中曹操评价陈元登“身处惊涛,犹弄潮”在哪个章节
应该是白门楼吕布殒命那一章2023-07-14 00:50:312
三国中陈宫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让曹操把他杀死的吗?
LZ你好 东汉末官吏刚直烈壮,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义起,兖州刺史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曹操杀害边让一案陈官与曹操反目,游说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死心塌地地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陈公台不事二主,是其忠也;嘱曹操养其老母,是其孝也;劝曹操休杀百姓,是其仁也;放曹操并弃官与之亡,是其义也;计无不应料无不中,是其智也.陈宫真乃三国第一真君子、大丈夫也!陈宫,东汉末官吏刚直烈壮,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兖州刺吏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曹操东征陶谦,留陈宫等守东郡,宫与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吕布战败后,陈宫随吕布投徐州牧刘备,劝吕布袭取徐州以为根本。陈宫极力主张吕布与袁术和婚、形成徐扬合纵以抗拒曹操。惜吕布无谋,没有采纳其计策,及遭陈登父子从中破坏,结果联盟失败,吕布兵败后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义中陈宫曾为中牟县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负而弃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见曹操之残暴,滥杀吕伯奢一家而弃之而去,并与之誓不两立。后辅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多次设计打败曹操,因吕布不听其言,最终失败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欲释放之,但陈宫坚决不降而被杀。2023-07-14 00:51:061
三国谋士前100名排行榜
三国时期的谋士其实非常多,在我心中前五名的名单如下;第一、郭嘉;第二、诸葛亮;第三、荀彧;第四、庞统;第五、法正。首先来说说排名第一的郭嘉和排名第二的诸葛亮,其实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来看,诸葛亮才应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是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其实是不如郭嘉的,这一点从蜀汉和曹魏的发展就能看出来,郭嘉是曹魏阵营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军师,而且曹操的霸业也都是靠着郭嘉才发展起来的,而蜀汉虽然也是以诸葛亮为核心,但是诸葛亮并没能帮助刘备将蜀汉发展壮大,所以说郭嘉才应该是三国时期的最强军师。其次来说说第三名的荀彧和第四名的庞统,这两位其实分别是郭嘉和诸葛亮的低配版,荀彧本身就被誉为“王佐之才”,也的确是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但是荀彧的计谋其实没有郭嘉和诸葛亮那么神,这也是荀彧不如郭嘉和诸葛亮的地方。而庞统在外的名声可以说是与诸葛亮持平的,毕竟一直有传言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庞统的战绩比较少,而且庞统还没有发挥真正实力就死了,所以本应该与诸葛亮并列的庞统也就只能屈居第四位了。最后再来说说最得刘备喜欢的谋士法正,法正的谋略能力也是非常好的,否则法正也不可能帮助刘备夺取那么多座城池了,但是法正比起前面四位有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计谋太过冒险,若是计谋出了什么问题的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说法正的“长板”或许是比诸葛亮等人更长的,但是法正的“短板”也比诸葛亮等人更短,所以法正只能居于他们四位之后了。2023-07-14 00:51:2815
请评价一下三国里面的陈宫。回答的好的加分。
这是三国中的一个小人物,在那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他很快的被冲走,杳无踪迹。他的名字叫做陈宫,字公台。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上演了一出急中生智的献刀戏,却被李儒识破,于是只好狼狈逃窜,成为天下追辑的对象。然而一个小女孩的无心之言结束了他的逃亡之旅,把他送到了陈宫的监狱里。后者曾有把曹孟德交给董卓邀功请赏的想法,然而大义当前,在听取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之后,他当即决定,“弃此县令,随公去图大事”。谁能想到,这可能是陈公台此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自己乃至整个时代的命运。雨果曾在《悲惨世界》里对滑铁卢战役作了另一场精彩的演义,他不无感慨的说,历史常常决定于小人物之手。其实在三国时代,陈宫同样是这样一个决定时代前途的小人物。如果他把曹操交给董卓,可能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这样一个三国时代。 然而这同样会是陈宫一生最为痛悔的决定。二人逃走之后,曹操很快开始了自己那著名的劣迹表演。二人借宿于吕伯奢家里,后者乃是曹操之父曹嵩的结义兄弟;然而生性多疑的曹操仅因磨刀之声而灭其全家;更在明了真相之后,仍然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灭口,“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件丑闻天下皆知,然而只有少数人知道,目睹此全过程的人,正是陈宫。他此时方悟,然而悔之晚矣;于是只好弃操远走,拜于吕布门下。 这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本来满心希望图大业的陈宫遇到奸人曹操,本已是不幸;继而再遇吕布,是有慌不择主之嫌,更是不幸中之大不幸。这是一条通往深渊的不归路。他所效命的这位主公,是一位臭名昭著的“三姓家奴”。他胸无大志,为人鲁莽狂暴,只是一介匹夫。在最后即将城破之时,他依然顺从妇人之言,不采纳陈宫的建议;在被俘之后,更是希图苟且求活,反不及陈宫“今日有死而已,请即就刑”,更被张辽怒斥“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或许在陈宫看来,这位主子有其可爱之处。在他看来,吕布虽然无谋,但不似曹操之“诡诈奸险”。似乎在离开曹操之后,他择主的标准已经降低到只要不诡诈奸险即可。他本有雄才大略,他的智慧本来可以辅佐一位明主成其大事;然而择主的错误让他最终走上末路。 于是我选择了“悲情”二字,来表达对于陈宫的尊敬。这其中只有一个缘由:陈宫的选择乃是出自善良的思考,出于自己良心的判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道德勇气,这份天下少有的良心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陈宫拥有坚强的道德支持来对曹操说不,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站的笔直,义正辞严;于是,一代枭雄曹操面对陈宫离去的背影之时,面孔上也突然浮现出那么尊敬的神色。我的评论:痴行对陈宫的评价给了我一个启发。以前也读三国,也着实佩服过陈宫一把,但过两天也就忘了,没有仔细思考过。我没看过电视,他这样的人物在那本叙事宏大的《三国演义》中渺如烟尘,作者没有给他太多的笔墨。但正如痴行所说,他是一个决定时代前途的小人物。世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小人物,历史才是这样上演的。陈宫代表的是三国枭雄之外那些不知名的大多数,虽然他门的名字不如孟德、玄德那样响亮,却是不可或缺的载舟之水。他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价值判断,谋不如曹操而德盖于曹操,勇不过吕布而节高于吕布,势不比刘备而善大于刘备。他们也有感遇名主的愿望,或者称雄割据的野心。但每个时代都需要一定比例的主角和配角,每个人都要在多年的浮沉中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当人的能力和愿望无法在与现实的结果形成正比,悲剧便由此诞生。这样的陈宫,让我想起了苏秦,张仪,商鞅,韩信,以及在每个朝代更迭、改弦更张的时期,那些死去的谋士,说客,良臣。从黄炎之战到共和国建立,中国大地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裂变,而不变的恐怕只有知识分子的命运。最早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可以称作“士”。东周衰落后,奴隶制帝国开始崩溃,部分贵族没落为平民,他们手下的文臣武将也作鸟兽散。这些人为了养活自己,只有寻找新的主人,依附于权力才能生存,并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恐怕就是最早的知识分子“人才市场”罢,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只因没有专制,所以才有传奇。烛之武,梦尝君,触詟,子产,以及孔孟墨韩这些人,不就是后人称道与赞慕的知识分子吗?但知识分子选择的这条道路,必然充满悲剧情结。古往今来,多少争霸战争带有绝对的正义性或非正义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义士可以背叛主人,成全历史?反清复明,死了多少忠良。陈宫就是这样一个无法摆脱命运的人。他先是朝廷大臣,然后追随曹操,最后投靠吕布。三位主人的缺点都被他见识过了,尤其是曹操。如果曹操杀人的事他不知道,或许他又会有另一种命运。如果曹操杀人的事被他到处传播一通,那么曹操也许又会有另一种命运。但是无论如何,生死并不能全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上。生于这样的时代,逢着这样的主人,他还能怎么样?而当今不少有才能的人,也大多落得尴尬境地。李经纬,喻华峰,陈益中,杨斌……这些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时代并没有放过他们。不论是那些想触动经济体制的,还是那些想触动政治体制的,都不可避免地悲情了一回。而我们,在不远的将来,也逃不过这样的轮回吧。但历史就是历史,社会就是社会,自己就是自己,陈宫的人生值得敬畏,我们的人生还在继续。看到黑暗的人,最终会看到光明。呵呵,看悲剧人生,不如沧海一笑。2023-07-14 00:52:229
三国刘公台是谁,为什么不帮吕布
刘公台应该是刘备的别称吧,刘备开始对吕布好,是因为吕布手下有很精锐的骑兵,已经很优秀的将校,还有很优秀的谋士陈宫。更主要的是刘备刚刚得到徐州,根基未稳,恰恰这时候曹操对徐州是垂涎三尺,所以刘备很需要别人的帮助。尽管刘备自己知道吕布是个有勇无谋,又毫无信义的人,但如果没有吕布的话,恐怕曹操的大军早就踏平徐州了。所以让吕布暂时驻扎在曹操通往徐州的主城下邳的必经之路小沛城。 因为曹操知道如果刘备在徐州,那么吕布就绝对不会袭击刘备,因为吕布也知道他和刘备现在是一起对抗曹操的暂时同盟,而且当时的徐州的老百姓还是很依赖刘备的,所以不会明着和刘备对着干。所以曹操才想出一个计策,以天子之召,命刘备率兵去攻打在淮南的袁术,只要刘备一离开徐州的下邳城,吕布绝对会袭击下邳,因为吕布当时所在的小城小沛,是个易攻难守的小城,所以吕布必须夺取下邳,这是陈宫的计谋,当然吕布也不会甘心坐刘备的下席。但尽管如此吕布知道还是不能和刘备打起来,因为他们的共同敌人还是曹操,所以才没有伤害刘备的家小。 要不是后来的吕布和张飞的不合,以及袁术的同盟计策,使刘备不得不依靠曹操,恐怕曹操未必得到徐州。后来曹操打败吕布后,首先是刘备不能再让吕布这员猛将成为曹操的手下,因为吕布是骑兵的优秀将领,要想统一天下在当时有着优秀的骑兵军队的重要性是很显然的;其次是吕布的野心以及毫无信义,就算刘备不求,恐怕曹操的手下也会劝曹操杀掉吕布的,既然曹操问道刘备,那刘备不如顺了曹操的意思;再者就是吕布活下来,刘备绝对会好不了,因为吕布这个人是不记恩,只记仇,刘备可是帮着曹操打自己的人,一有机会,吕布肯定会杀掉刘备,而且曹操也早有杀掉刘备的意思,所以刘备就更不能多一个敌人了,不如除掉吕布。2023-07-14 00:52:515
陈宫到底是谁的人
陈宫,他是一个类似苏秦,张仪那样靠嘴吃饭的名士,虽然纵横捭阖,却无法影响大势,而且也绝不是多么衷心事主的人。起先,曹操为东郡太守,陈宫利用自己在名士圈的影响力,合纵连横,说服各郡推举曹操为兖州刺史,而后,因为某些原因(绝不是吕伯奢)而背叛曹操,串联兖州各郡迎吕布为主,幸而老曹够坚挺,逆转了局势,夺回了兖州。在投向吕布后,陈宫也不是多安分,吕布部将郝萌受袁术蛊惑而背叛吕布,攻打吕布治所下邳,吕布带着家眷到高顺的营寨求援,高顺问了一句话(我也忘了原文是啥了),吕布的回答大意是,我听着是河内话,高顺就猜着应该是郝萌,一起跟吕布率部下平叛,后来,郝萌的部下曹性反正,激斗中曹性受伤,在担架上被吕布接见,曹性才说,串联造反的还有一个人→_→陈公台。然而军汉草根出身的吕布本身就不受汉末高高在上的名士们待见,怎么会处置好不容易主动来投的陈宫这个招牌呢,杀了陈宫就更没有名士来投,更加不受豪阀的待见了,最后,吕布还是没有处置陈宫。人们都说吕布是三姓家奴,可是你看看,陈宫他可是四姓家奴,依我看,吕布的行为是值得同情的,作为一个草根,打拼不容易,而陈宫最后身死,更多的是为了他的野心付出代价。2023-07-14 00:53:261
历史上的陈宫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宫是因其捉曹操又放曹操一事,看此事件就觉得陈宫是一个忠义之人,他对忠义之士也是相当敬重的,以天下为己任,有着抱负的他,当见到曹操是位为天下的忠义之士时,便毅然弃官从操而逃,对县令一职无留恋,并不在乎名利一事,他所在乎的是国家天下吧,一般说来是难得有人有 陈宫如此气魄的,所以在我眼中他算得上是英雄了。 而出逃没多远所发生的事情却不好判断陈宫究竟是如何想的了。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又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令陈宫察觉其实曹操也是狼心之徒,留操,必有后患,欲杀操又觉不义,只得弃操而投东郡。说到这里,陈宫是力求自己为忠义之士,具有儒家传统思想,他人不义也罢,但自己是应当做一个忠义之人的,这里不杀曹操也没有报官出卖曹操,我也可以猜测陈宫认为曹操是识人之人,两人其实是彼此欣赏的,杀操陈宫心中也有不舍;而他心中也应该知道,此时留下曹操,对自己的未来肯定是巨大的威胁,即使弃操之时无法完全看透以后的国家形势发展,但他还是了解曹操为成大事之人,以后若被操擒,自己必是无后路可退的,这件事算是为陈宫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陈宫在弃操之后辗转投奔了东郡、陈留,后被张超引荐,恰巧吕布来投张邈,宫劝邈结吕布攻衮州,此时是陈宫谋士的身份第一次在《三国演义》中展现,而攻略的对象为曹军之地——衮州。其实刚到陈留的陈宫应该也不非常了解张邈究竟是否为可得天下的明主,但他却直接劝张邈攻衮州,其意图真的是在想帮张邈谋天下?亦或其实是因为知道曹操欲尽杀徐州百姓,而陈宫心中不忍,才出此策略,一方面可令曹操退出徐州,另一方面,又可得新主的信任? 尔后,陈宫便一直辅佐吕布,在很多人看来吕布是骁勇之人,但却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因此在后面的几场战役中只要吕布听从了陈宫的谋略,便获得了胜利,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宫确实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在战场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陈宫在与曹操的对战中也算是将曹操的性格分析的透彻了,了解曹操会在何时使用什么计谋,因此陈宫在促吕布成业时是有大功劳的,那时的吕布很多事情也肯听陈宫之言,只可惜后来吕布鲜少听从陈宫的谏言,才拖累属下一起被操所缚。 在关于陈宫后来一直辅佐吕布一事,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陈宫已经由一个忠义之士,变成了一个放弃国家利益、只图自身发展、摇摆不定、为虎作伥之人,但这里我却有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陈宫是个很有责任的人,他完全的履行着“居其职,司其责”的原则,一开始弃官是因为执政之人已非陈宫想效忠的人,而后几经辗转,跟随吕布;虽然《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实在是个除了武力无什么可取之处的人,但当时的情况,陈宫不另择明主,我觉得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我个人有少许猜测如下:俗语说“伴君如伴虎”,在君王属下做事是要伴着被杀的危险的,此时,选择一个心胸相对宽广的上司于自身是比较好的,曹操虽然惜才,但他也是妒才之人,陈宫已觉他不仁,肯定是不愿再跟随曹操了;但对于吕布,陈宫自己也说布虽无谋,却不似操诡诈奸险,为吕布谋略可尽其所能,因为吕布即使不听陈宫的策略也不会对陈宫如何,而曹操则不一定了……想想杨修之死,自然是觉得辅吕布要来得安心得多;那就又有疑问,为何陈宫当时不去投刘备呢?在《三国演义》里,作者其实是偏向蜀国的,所以在作品中陈宫的做法对刘备算是不仁不义了,一开始刘备以徐州相让时,陈宫说“强宾不压主”,后来又主张吕布攻徐州,再到后来的连袁术灭刘备,看到这里,恐怕又有人要说,陈宫果然已非忠义之人,当日刘备给了吕布安身之地,如今陈宫却又纵布反噬恩主,自是有很多人对陈宫不满了,但我也还是要提那句话“居其职,司其责”,陈宫那时并不了解刘备是否为仁义之人,而当时也没有机会了解,便遇到刘备让徐州之事,即使当时刘备是真有心让吕布掌徐州,此事在陈宫看来恐怕也觉得刘备有疑人之意,才会说“请使君勿疑”一话吧,而后他当然得为自己所伺之主考虑,小沛本来也就不是久居之地,有机会将徐州攻下而获得治理权则更显得名正言顺,本来在天下姓未定之时,大家各伺一人,都是为统领大业发展,谁也不知道最后谁是可得天下的人,而如今他确实应该是尽其作为吕布谋士的职责,从有利于吕布的角度来考虑究竟该如何发展,而后陈宫知晓袁术欲结亲的本意为杀刘备,他主张杀刘备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在陈宫眼中刘备可能本也有些虚伪,外加徐州一事可能对刘备造成积怨,此人不灭对吕布是一大威胁,所以这里并不是陈宫看得不远,而是有些事尽自己的本职就必须那么做。也有人说刘备太虚伪,所以陈宫才不愿投他,具体史实我没有去研究,但仅作品中陈宫的做法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个人是比较欣赏他这么做的,陈宫跟夏商周的闻仲是一样的:效一主,尽其职。不过说起易主,我想起了吕布屡次不听宫言,陈宫当时意欲弃布而往,却又不忍,又怕被人嗤笑,这里的心情可真的是矛盾,而这里也看得出陈宫还是在乎面子的人。 陈宫最后被俘,实在是吕布听妻而不听陈宫劝言的结果,说起来陈宫也算得上是死于妇人手了,不过却也是死的有志气,曹操欲留,陈宫却就那么平然的赴死了。其实看到这里我是很感动的,可是这里的感慨我又无法很好的表达,只说其实是看到这里才真的觉得陈宫是一个忠义的人才,才想过陈宫在辅佐吕布时矛盾的心情,才想到陈宫是位尽职尽责的谋士了。2023-07-14 00:53:373
三国时期,吕布被处死在什么地方?
网游相信各个服务器吕布都有吕布被杀的记录,但是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呢?(此方法同样适合张辽,袁绍等不容易杀的BOSS)我现在在这里介绍一个方法给大家:首先队伍要求:结界玄武方一个(只带一只玄武,智力要求越高越好);带车军师4-5个(结界军魂命辽结界军),要求其中一个或两个带1车,命辽结界能达到1300x4,剩下的带两车的命辽结界达到1000x4左右;高体方士一个,能引王就行;1-3个统豪带两车以上的(带3车最好);方法:首先军师和豪杰把车状态加好(车越多月好,因为可以更快的杀死吕布)玄武方把玄武和自己加好状态,然后等吕布在地图上面的时候,把玄武用ART点到吕布身上,这样使吕布和吕布的兵全部都在攻击玄武然后把玄武用ART点到地图其他的一个小怪(这样避免玄武把吕布的卫兵杀死),同时,高体方士攻击吕布,把吕布引到旁边,千万不能死,如果死了就得重新来;待高体方士把吕布引到旁边稍微远一点的地方,军师和豪杰把车用ART点到吕布身上,这时候可能有人员伤亡,要求大家救人要快,待吕布攻击车以后,军师站远处对车命辽结界(站到刚好能对车命辽结界的地方,因为吕布攻击范围很大)。这样车可以稳定的攻击吕布,玄武方只需要命辽玄武,在玄武没有状态的时候加状态就OK了。一般10-15车杀吕布要1个半小时,15车以上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杀死吕布。如果都按照正常的步骤和没有人告饶的话,杀吕布很容易。吕布暴的东西有:赤兔马,卷毛赤兔,紫金赤兔(另外还有几种没有见过的马);装备包括:天霸套,水镜套,玄龙套,封神套等高级装备以及方天画戟和奉先戟和罕见披风,书包括:乱舞,豪烈(目前只知道这两种)。2023-07-14 00:53:464
三国中陈宫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让曹操把他杀死的吗?
LZ你好 东汉末官吏刚直烈壮,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义起,兖州刺史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曹操杀害边让一案陈官与曹操反目,游说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死心塌地地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陈公台不事二主,是其忠也;嘱曹操养其老母,是其孝也;劝曹操休杀百姓,是其仁也;放曹操并弃官与之亡,是其义也;计无不应料无不中,是其智也.陈宫真乃三国第一真君子、大丈夫也!陈宫,东汉末官吏刚直烈壮,足智多谋。少与海内知名之士比皆相连结,青州黄巾起,兖州刺吏刘岱战死。陈宫等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曹操东征陶谦,留陈宫等守东郡,宫与张邈等叛操迎吕布入兖州,吕布战败后,陈宫随吕布投徐州牧刘备,劝吕布袭取徐州以为根本。陈宫极力主张吕布与袁术和婚、形成徐扬合纵以抗拒曹操。惜吕布无谋,没有采纳其计策,及遭陈登父子从中破坏,结果联盟失败,吕布兵败后一同被曹操所擒,不屈而死。演义中陈宫曾为中牟县令,捉住了行刺董卓失败的曹操,因感曹操的抱负而弃官和曹操一起走。因见曹操之残暴,滥杀吕伯奢一家而弃之而去,并与之誓不两立。后辅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多次设计打败曹操,因吕布不听其言,最终失败被曹操所擒。曹操因感其救己之恩之欲释放之,但陈宫坚决不降而被杀。2023-07-14 00:54:191
为什么陈宫这样明智的人不选择刘备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只有勇武的匹夫吕布?
陈宫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人,他是一个典型的阴谋家、投机主义者。在汉末三国时期,作为战将几易其主的情况很多,结果也相差很大。但作为文职、谋士,像陈宫这样跳来跳去,最终自己跳死的还真不算多。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都没有错,人不可在一棵歪脖子树上吊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但由于客观存在,很多时候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找到明主,跳槽是必然的现象。不过呢,差不多看好了再跳哦,见利忘义,太草率地跳来跳去,麻烦就来了。陈宫眼拙,眼里只有利益而没有眼光,他连曹操都没看上,看不上刘备也在情理之中。陈宫之所以选择吕布,原因起码有二:一是因为吕布腰比较粗,时为名将,诛董卓后,吕布名扬天下,但也把他出尔反尔,毫无定性,唯利是图的本性昭示了天下。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缺乏主见,比较好忽悠。二是曹操、刘备可不是随便被左右的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等于没有主见,易被别人利用。陈宫有野心,有企图,当然会选择没有主见,容易被忽悠的吕布,只要诱之以利,就能上套。起码陈宫是想成为董太师、王司徒那样的人,吕布只不过是他的棋子而已。曹操、刘备不会听从陈宫的摆布,陈宫也就不会伺候他们。陈宫背叛曹操,足以说明他是一个阴谋家,没有道义,没有信仰,武帝纪: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兴平元年(194年),陈宫趁曹操征伐徐州之际,联络陈留太守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接吕布入主兖州。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杀戮太多,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有说法是陈宫与陶谦关系不错,多有来往,对曹操征伐徐州,心中不太满意。【孙盛曰: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孙盛认为,伐罪吊民,自古以来的规矩,陶谦杀了曹操的父亲,曹操讨伐这完全可以,但加罪于徐州百姓,就有些过了。陈宫以此背叛曹操,理由有些勉强,但毕竟也是个理由。一般史家认为,陈宫背叛曹操主要是因为曹操杀了陈留名士边让等人。边让(?--192年),字文礼,陈留浚仪人。边让年少时就博学善辩,文章写得好,名噪一时。边让与汝南名士谢甄去拜访名士郭泰,而郭泰并不看好他。郭泰私下里对门人说:“这俩年轻人英才有余,但并不入道,真是可惜了。”郭泰的意思,就是说边让等是很有才,但不着调,实在是可惜。边让与陶丘洪、孔融等其名,就连儒学大宗蔡邕也很敬佩边让。中平六年(189年),边让得到大将军何进赏识,屡屡升迁,被朝廷任命为扬州九江郡太守,但边让认为自己干不好。不久,边让认为天下战乱不止,就辞职回家了。此时,曹操平定了兖州黄巾军,自领兖州牧。边让自恃其才,根本没把曹操放在眼里,经常与一些所谓的名士,在一起议论,多次轻视、贬低曹操。曹操一怒之下,就命郡中官吏将边让等人诛杀。陈宫就以此为借口,反叛了曹操。这两个原因,都是真实的历史史实,但从陈宫后来的行径看,绝不会为了别人或者正义而背叛曹操。郝萌之变,足以反映陈宫的品行和野心吕布被曹操击败,逃亡徐州投奔刘备,陈宫跟随前往。此时,陈宫并没有再次背叛吕布而投奔刘备。但陈宫却依然不是安分的主,没有投靠刘备,是因为刘备不是他的菜。陈宫暗地里却与淮南袁术眉来眼去,想搞吕布的事。袁术称帝的想法由来已久,吕布知道这事,陈宫岂能不知?恐怕吕布与袁术勾勾搭搭就出自陈宫的主意。建安元年(196年),吕布部将郝萌发动了叛乱。吕布依靠高顺联合郝萌部将曹性平定叛乱之后,吕布询问还有谁参与了叛乱。曹性说:“郝萌受到袁术的鼓动而造反,陈宫也参与了此谋。”这是史料记载的事,袁术一直想联合吕布一起干,而且答应让儿子娶吕布的女儿为妻。袁术做了皇帝,吕布的女儿就是太子妃,吕布将来就可能会成为皇帝的老丈人,这有点吸引力,但不如自己当皇帝更好。吕布多次变卦,把女儿送出去了还再派人追回来,可见吕布是多么任性。袁术指望不上吕布,就直接对他的部下下手了。既然曹性指认陈宫参与了此谋,可见陈宫就没闲着。当时,陈宫就在吕布身边坐着,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很是难看。袁术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江湖上名气很大,又得到了传国玉玺,而且传说还有一段天子缘份。陈宫极力巴结,就想做个开国元勋,这是陈宫真实的目的,绝非豹眼妄加臆测。陈宫背叛曹操时,曹操也仅仅就是一个兖州牧,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想到曹操有那么大的造化,成了气候。刘备在徐州,被袁术和吕布挤兑的够呛,几乎没啥作为,陈宫咋能瞧得上刘备呢?陈宫不愿意伺候刘备是必然的事,刘备那个庙太小,容不下陈宫这座大神。刘备在徐州错失了许多人才,也包括陈宫陈宫不能为刘备所用,与刘备自身也有很大的原因。徐州牧陶谦主动把徐州让给刘备,这看上去是很高的境界。但陶谦此人,境界很低,是一个很烂的人。据《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记载:而谦背道任情:广陵太守琅邪赵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见疏。曹宏等,谗慝小人也,谦亲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渐乱。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众。陶谦年少好学,举茂才,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镇压黄巾军,被授以徐州刺史。献帝东归,陶谦遣使进贡,升迁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此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赡,各地流民纷纷前往投奔。可以说陶谦前期是很励志的,徐州的基础又很好,理应有所作为。但其人贪财好利,截杀曹操之父曹嵩就是因为曹嵩携带大量的财富。而且陶谦眼里只有钱,信任小人,陷害贤能的人。广陵太守赵昱,是徐州的名士,因为忠贞直言就受到陶谦排挤;曹宏等一些小人却得到陶谦的赏识,得以重用。糜竺兄弟也是因为有钱,号称徐州首富,被陶谦委以重托。由于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徐州逐渐混乱。更离谱的是,下邳人阙宣自称天子,陶谦一开始还与他沆瀣一气,共同作乱。之后,陶谦杀掉了阙宣,兼并了他的部众。陶谦尽管做人很烂,但也是识时务的人。他清楚,他死后除了刘备没有人能够揽下徐州这摊子差事。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这就是陶谦让徐州的真正意图。但陶谦在徐州期间,只管捞钱享乐,并没有给刘备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这个时期,是刘备一生很重要的时间节点,但刘备并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其存在的问题大致有几方面:第一,陶谦把徐州的政事搞得乌烟瘴气,刘备首先要做的是稳定民心,大量任用贤能之士。但刘备却只想着与袁术、吕布抢夺地盘,没有心思治理政事。第二,刘备延续了陶谦的政风,只是看重有钱人,而忽视了人才。糜氏兄弟的确给与刘备很大的财政帮助,但得不到当地世族的支持,是很难站住脚的。钱财仅仅解决吃饭问题,但要做大事,还需要人才。第三,刘备闯荡江湖,依靠的是刘关张这三杆枪的豪横,刘备对赵云特别青睐,也是看中了赵云的忠心和武艺。刘备自恃英雄,此时并没有认识到谋士团队在这场争霸战中的核心作用。第四,徐州有大量的人才,如陈珪、陈登父子,陈纪、陈群父子,以及陈宫等等,仅仅这几个姓陈的,都是大才,可无一被刘备看重。刘备之所以屡战屡败,就是没有一个具体的战略规划,就如到处撞核桃一样,打到哪算哪,完全是一个流寇状态,缺乏建立根据地做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袁绍采纳了沮授平定河北四州的战略,一统了河北,成为北方一时最大的诸侯;曹操采纳了荀彧等人的战略,一统北方,成为北方最大的诸侯势力;孙权采纳鲁肃的榻上策、周瑜二分天下的策略,成为独霸江东的诸侯。刘备没有战略,没有人给他提供战略,刘备自以为有了钱就能打遍天下。这是刘备在徐州时期的主导思想。糜竺受陶谦委托奉迎刘备入主徐州,刘备犹豫不决。陈登、孔融再三劝说,刘备才接受。并非刘备谦虚,而是担心得不到支持,守不住。刘备准备前往,陈群就建议说:“袁术的势力还很强大,如果现在就东进徐州,一定会与袁术发生争斗。如果吕布趁机袭击我军后方,那时即便得到了徐州,恐怕也不是圆满的结果。”但刘备不听,最后的结果都清楚,吕布趁刘备与袁术在淮南交战的机会,抄了刘备的后路,老婆孩子都丢了。这时,刘备才悔恨当初没有听从陈群的劝告。刘备明白了,可陈群却不伺候他了。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攻破吕布,陈群父子也在吕布军中。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从这里看,陈群宁愿伺候吕布也不愿意伺候刘备。当时,有人向曹操举荐了乐安人王模、下邳人周逵,曹操召而用之。但陈群力言不可,说二人德秽行劣,最终会坏事,但曹操不听。结果二人犯事被诛杀,曹操方信陈群之言,并向陈群承认错误。陈群便推荐广陵人陈矫、丹阳人戴干,曹操都加以任用。戴干因为东吴为叛,忠义而死;陈矫则成为一位名臣,陈群也以此有了知人之明。曹操占据徐州之后,首先是招揽人才,尽管也犯下了错误,但不使用咋会知道结果呢?而刘备却直接忽视了这个问题,这足以说明刘备起码在徐州期间,在政治、军事上还是很不成熟的。这种情况下,陈宫如何看得上刘备呢?刘备也没把陈宫当盘菜。彼此看不对眼,也就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去。刘备投靠刘表之后,汲取了在徐州时期的教训,开始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大量寻求智谋之士,像徐庶、诸葛亮、庞统都先后替刘备效过力,刘备的人生也才开了挂。因此,豹眼认为,陈宫没有选择刘备而是一直追随吕布,无非就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陈宫有野心,他根本就看不上刘备;二是刘备在徐州期间,并没有意识到谋士团队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于人才的招揽。刘备只是认识上的错误,等他反思之后,事业也就开挂了,这是刘备英雄之处;但陈宫是品行、意识上的问题,耍鹰的人早晚会被老鹰啄瞎了眼。看一下历史人物对陈宫的评价吧:荀攸:“夫陈宫有智迟”。这说明陈宫还是有智谋的,但是慢了半拍,也是说其眼光短浅。南宋理学家陈普有诗为证:“何物曾奴董太师,原陵青草正萋萋。一时翔集多知处,独恨公台不择栖。”理学家嘛,自然是从道德伦理来评论陈宫,但也不无道理。一个奴役董太师的人,董太师的坟头青草萋萋,你陈公台就不加选择的投靠吕布,能有好结果吗?刘备虽是天下唯二的枭雄,在我看来,还没有曹操那个啥人都敢用的境界,像陈宫这德行,刘备是看不上的。起码在徐州期间,刘备不敢用。2023-07-14 00:54:264
三国演义陈公台跟了谁?
三国演义陈公台最后跟了吕布。在早年时陈宫在曹操任东郡太守时出仕之,初平三年,曾通过外交手段,为其收取因刺史刘岱跟青州黄巾军作战时战死而处于无主状态中的兖州,并且争取到济北相鲍信的支持,让曹操得以担任兖州刺史讨平盘据兖州一带的青州黄巾军。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此后陈宫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一时曾数度击败曹操,然而最终仍不敌曹军巧妙运用计谋与战术击败,被迫与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建安三年(198年)冬天,曹操军队围攻下邳时,曹操写信给吕布,为他陈述利害,吕布恐惧,打算投降。陈宫说:曹操远来,势不能停留过久。到了十二月,吕布军心崩溃,部将侯成、魏续、宋宪叛变,缚其投降曹操。曹操一度欲劝他再度出仕,但陈宫不为所动,赴刑场受刑而死,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之后陈宫家族一直由曹操供养。扩展资料:陈公台妙计破兖州,濮阳败曹公,身陷重围犹自若,坦然三策献温侯,只叹吕布少谋略,空使智者留遗悲。如论使计,此君实为高手,可惜谋略欠缺大手笔,感性多于理性,空有良策佳计,终因未投得明主,而成过眼云烟。陈宫是吕布身边的第一谋士,陈宫在三国历史上,虽然声名不及周瑜、诸葛亮响亮,但是,陈宫的谋略并不在二人之下。作为一个谋士,他尽到了为主公效力的职责。他对曹操的奸诈的蔑视,更是凸显出自己光明磊落的人格,既忠于一主,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人所称道.陈宫最后被俘,实在是吕布听妻而不听陈宫劝言的结果,说起来陈宫也算得上是死于妇人手了,不过却也是死的有志气,曹操欲留,陈宫却就那么平然的赴死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宫2023-07-14 00:55:098
曹操为什么杀了陈宫台?
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陈宫曾是曹操的重要谋臣,但因政见不合,与曹操反目。曹操攻下徐州后,陈宫被擒,曹操自然不会再留着这个心腹大患,被杀也属于陈宫反复无常的必然结果。2023-07-14 00:56:027
陈宫陈公台有几个儿子,都叫什么
史书没有记载陈宫(?-199年2月7日[1] ),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谋士、大将,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等人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2023-07-14 00:56:241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
三国演义中的陈宫,与史实有一些出入,依题主要求,只说演义中人和事。小说中的陈宫,为烘托曹操吕布二人而存在,以陈宫的义、忠映衬曹操的奸诈,以陈宫之多智烘托吕布的无谋,是忠义双全、足智多谋的悲剧人物。那时有“雄”而未“奸”的曹操,舍身献刀欲刺董卓不遂,逃到中牟被抓捕归案,几句话竟说得县令陈宫弃官保护他逃走,一来曹孟德忠义感人,二来说明陈宫明大义辨是非,蔑视功名利禄(弃官),有“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慨。至二人夜宿吕伯奢家里,杯弓蛇影的曹操把欲宰猪款待他们的行为误以为要谋害他们,先下手为强杀光吕家人,发现错杀后很是懊恼,那时,陈宫只是埋怨曹操多疑而已,毕竟情有可谅之处。路上遇到沽酒回来的吕伯奢,奸雄心性初露端倪的曹操使诈又杀了吕伯奢!至此,陈宫发觉看错了人,误把奸雄当英雄。直到曹操说出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陈宫才发现自己不但眼瞎,还心瞎,当晚绝望离开,不杀熟睡中的曹操又是义的一次体现。形势发展到曹操报父仇围攻徐州,陈宫面求曹操遭拒,怅然离开后劝吕布袭夺衮州等事,从此阴差阳错,陈宫与奸雄曹操完全决裂而上了无谋吕布的“贼船”。不幸的是,他所效命的这位主公,是一位臭名昭著的三姓家奴。胸无大志,鲁莽狂暴,无武略仅有武力,偶有雄心却无雄才,不识忠奸贤愚,听妇人言不听将言,在最后即将城破之际,他依然不采纳陈宫的建议。摊上这样的主,陈宫也懒得计较了,先看曹操失误,再看吕布也失误,陈宫空有智谋,无识人知人慧眼!哀莫大于心死,陈宫知吕布必败依然同行,也是忠和义的另一种体现,矢志不渝曰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后来兵败被擒,不顾孟德殷勤留恋之意,义不再辱,一心赴死,正如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可知,《三国演义》里的陈宫陈公台乃真忠义之人。2023-07-14 00:56:324
陈宫为什么坚持要死?
陈宫为什么坚持要死是因为不相信曹操和不愿意被迫投降。陈宫之所以想要一心求死,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陈宫不相信曹操真的能饶他一命,认为曹操是在做样子给别人看。另一个原因则是陈宫是一个名士,不愿意被迫投降之后被后人耻笑,所以想要一心求死,但是,陈宫的这种做法,也算是他作为名士的选择,保留了他的高尚名士名节。陈宫文学形象在京剧剧目中,有传统著名剧目名为《捉放曹》,陈宫于剧中为要角。剧中陈宫是东汉末年中牟县县令,一次捕获行刺董卓未遂而出逃的曹操,慕其杀贼之勇气及救国之高义,于是决定放过曹操,并随其弃官私逃。二人逃到曹操父亲曹嵩故友吕伯奢家中,受到热情款待。曹操却因疑心太重,误以为吕伯奢家人欲擒二人报官求赏,因此杀掉其家人。得知误会后二人连夜离开吕家,却路遇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不欲留患竟杀伯奢。陈宫不齿其所为,自觉误信曹操,但又不忍杀之,于是毅然离开曹操。此剧于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回亦有述及。2023-07-14 00:57:021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里的陈宫呢?
三国演义中的陈宫,与史实有一些出入,依题主要求,只说演义中人和事。小说中的陈宫,为烘托曹操吕布二人而存在,以陈宫的义、忠映衬曹操的奸诈,以陈宫之多智烘托吕布的无谋,是忠义双全、足智多谋的悲剧人物。那时有“雄”而未“奸”的曹操,舍身献刀欲刺董卓不遂,逃到中牟被抓捕归案,几句话竟说得县令陈宫弃官保护他逃走,一来曹孟德忠义感人,二来说明陈宫明大义辨是非,蔑视功名利禄(弃官),有“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慨。至二人夜宿吕伯奢家里,杯弓蛇影的曹操把欲宰猪款待他们的行为误以为要谋害他们,先下手为强杀光吕家人,发现错杀后很是懊恼,那时,陈宫只是埋怨曹操多疑而已,毕竟情有可谅之处。路上遇到沽酒回来的吕伯奢,奸雄心性初露端倪的曹操使诈又杀了吕伯奢!至此,陈宫发觉看错了人,误把奸雄当英雄。直到曹操说出那句千古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后,陈宫才发现自己不但眼瞎,还心瞎,当晚绝望离开,不杀熟睡中的曹操又是义的一次体现。形势发展到曹操报父仇围攻徐州,陈宫面求曹操遭拒,怅然离开后劝吕布袭夺衮州等事,从此阴差阳错,陈宫与奸雄曹操完全决裂而上了无谋吕布的“贼船”。不幸的是,他所效命的这位主公,是一位臭名昭著的三姓家奴。胸无大志,鲁莽狂暴,无武略仅有武力,偶有雄心却无雄才,不识忠奸贤愚,听妇人言不听将言,在最后即将城破之际,他依然不采纳陈宫的建议。摊上这样的主,陈宫也懒得计较了,先看曹操失误,再看吕布也失误,陈宫空有智谋,无识人知人慧眼!哀莫大于心死,陈宫知吕布必败依然同行,也是忠和义的另一种体现,矢志不渝曰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后来兵败被擒,不顾孟德殷勤留恋之意,义不再辱,一心赴死,正如孟子所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可知,《三国演义》里的陈宫陈公台乃真忠义之人。2023-07-14 00:57:211
怎样评价陈宫这个人?他在吕布完蛋了以后被曹操害了吗?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人物 解析: 这是三国中的一个小人物,在那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他很快的被冲走,杳无踪迹。他的名字叫做陈宫,字公台。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上演了一出急中生智的献刀戏,却被李儒识破,于是只好狼狈逃窜,成为天下追辑的对象。然而一个小女孩的无心之言结束了他的逃亡之旅,把他送到了陈宫的监狱里。后者曾有把曹孟德交给董卓邀功请赏的想法,然而大义当前,在听取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之后,他当即决定,“弃此县令,随公去图大事”。谁能想到,这可能是陈公台此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自己乃至整个时代的命运。雨果曾在《悲惨世界》里对滑铁卢战役作了另一场精彩的演义,他不无感慨的说,历史常常决定于小人物之手。其实在三国时代,陈宫同样是这样一个决定时代前途的小人物。如果他把曹操交给董卓,可能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这样一个三国时代。 然而这同样会是陈宫一生最为痛悔的决定。二人逃走之后,曹操很快开始了自己那著名的劣迹表演。二人借宿于吕伯奢家里,后者乃是曹操之父曹嵩的结义兄弟;然而生性多疑的曹操仅因磨刀之声而灭其全家;更在明了真相之后,仍然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灭口,“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件丑闻天下皆知,然而只有少数人知道,目睹此全过程的人,正是陈宫。他此时方悟,然而悔之晚矣;于是只好弃操远走,拜于吕布门下。 这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本来满心希望图大业的陈宫遇到奸人曹操,本已是不幸;继而再遇吕布,是有慌不择主之嫌,更是不幸中之大不幸。这是一条通往深渊的不归路。他所效命的这位主公,是一位臭名昭著的“三姓家奴”。他胸无大志,为人鲁莽狂暴,只是一介匹夫。在最后即将城破之时,他依然顺从妇人之言,不采纳陈宫的建议;在被俘之后,更是希图苟且求活,反不及陈宫“今日有死而已,请即就刑”,更被张辽怒斥“死则死耳,何惧之有”。或许在陈宫看来,这位主子有其可爱之处。在他看来,吕布虽然无谋,但不似曹操之“诡诈奸险”。似乎在离开曹操之后,他择主的标准已经降低到只要不诡诈奸险即可。他本有雄才大略,他的智慧本来可以辅佐一位明主成其大事;然而择主的错误让他最终走上末路。 于是我选择了“悲情”二字,来表达对于陈宫的尊敬。这其中只有一个缘由:陈宫的选择乃是出自善良的思考,出于自己良心的判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道德勇气,这份天下少有的良心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陈宫拥有坚强的道德支持来对曹操说不,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站的笔直,义正辞严;于是,一代枭雄曹操面对陈宫离去的背影之时,面孔上也突然浮现出那么尊敬的神色。 我的评论: 痴行对陈宫的评价给了我一个启发。以前也读三国,也着实佩服过陈宫一把,但过两天也就忘了,没有仔细思考过。我没看过电视,他这样的人物在那本叙事宏大的《三国演义》中渺如烟尘,作者没有给他太多的笔墨。但正如痴行所说,他是一个决定时代前途的小人物。世间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小人物,历史才是这样上演的。 陈宫代表的是三国枭雄之外那些不知名的大多数,虽然他门的名字不如孟德、玄德那样响亮,却是不可或缺的载舟之水。他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价值判断,谋不如曹操而德盖于曹操,勇不过吕布而节高于吕布,势不比刘备而善大于刘备。他们也有感遇名主的愿望,或者称雄割据的野心。但每个时代都需要一定比例的主角和配角,每个人都要在多年的浮沉中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当人的能力和愿望无法在与现实的结果形成正比,悲剧便由此诞生。 这样的陈宫,让我想起了苏秦,张仪,商鞅,韩信,以及在每个朝代更迭、改弦更张的时期,那些死去的谋士,说客,良臣。从黄炎之战到共和国建立,中国大地经历了无数次的沧桑裂变,而不变的恐怕只有知识分子的命运。 最早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可以称作“士”。东周衰落后,奴隶制帝国开始崩溃,部分贵族没落为平民,他们手下的文臣武将也作鸟兽散。这些人为了养活自己,只有寻找新的主人,依附于权力才能生存,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这恐怕就是最早的知识分子“人才市场”罢,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只因没有专制,所以才有传奇。烛之武,梦尝君,触詟,子产,以及孔孟墨韩这些人,不就是后人称道与赞慕的知识分子吗?但知识分子选择的这条道路,必然充满悲剧情结。古往今来,多少争霸战争带有绝对的正义性或非正义性?古往今来,多少仁人义士可以背叛主人,成全历史?反清复明,死了多少忠良。 陈宫就是这样一个无法摆脱命运的人。他先是朝廷大臣,然后追随曹操,最后投靠吕布。三位主人的缺点都被他见识过了,尤其是曹操。如果曹操杀人的事他不知道,或许他又会有另一种命运。如果曹操杀人的事被他到处传播一通,那么曹操也许又会有另一种命运。但是无论如何,生死并不能全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上。生于这样的时代,逢着这样的主人,他还能怎么样? 而当今不少有才能的人,也大多落得尴尬境地。李经纬,喻华峰,陈益中,杨斌……这些走在时代前面的人,时代并没有放过他们。不论是那些想触动经济体制的,还是那些想触动政治体制的,都不可避免地悲情了一回。 而我们,在不远的将来,也逃不过这样的轮回吧。但历史就是历史,社会就是社会,自己就是自己,陈宫的人生值得敬畏,我们的人生还在继续。看到黑暗的人,最终会看到光明。 呵呵,看悲剧人生,不如沧海一笑。2023-07-14 00:58:001
台在古代什么意思
问题一:古时台是什么意思 [ tái ] 1.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 2.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3.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 4.量词:一~戏。 5.台湾省的简称:~胞。~币。 6.姓。 7.桌子、案子:写字~。 8.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 [ tāi ] 〔天~〕a.山名,在中国浙江省;b.地名,在中国浙江省。 问题二:台在古代文化常识中是什么意思 郡王,中国古代爵位名。其名始于西晋。唐宋以后,郡王皆为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除皇室外,臣下亦得封郡王。明代,郡王是亲王无法继承爵位的其他儿子的封号,继承爵位的嫡子封为世子,余子封为郡王。 问题三:公台古代是什么意思 古代以三台象征三公,因借指三公之位或泛指高官。《后汉书u30fb胡广传》:“z 广 {自在公台三十馀年,历事六帝,礼任甚优。” 唐 姚合 《使两浙赠罗隐》诗:“何当 世祖 从人望,早以公台命 卓侯 。”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一:“ 窦仪 自 周朝 以来,负文章识度,有望於时,|绅许以庙廊之器, 仪 因以公台自许,急於大用。” 宋 周 《清波别志》卷中:“ 雷州 司户参军 丁谓 ,顷自书生,获升科第,因缘险佞,据窃公台,贿赂苞苴,盈於私室。” 三国 陈公台 问题四:亲台到底是古代什么称呼啊??? 楼上的一脑袋屎 还有脸在此对楼主殷殷狂吠?,追星去吧! 亲者-:至也。从见,亲声,字亦作?(DD《说文》 亲,近也。DD《广雅》 同人亲也。DD《易u30fb杂卦》 亲者属也。DD《礼记u30fb大传》 台者-: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台,侍也。――《广雅?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 台坐(敬辞。坐于尊位); 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 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 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 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 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 亲台就是古代对有一定地位中老年人的尊称 问题五:台字在古汉语中有哪几种意思 台 Tāi 〈名〉 地名。“台州”的简称 [Taizhou prefecture]。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海州为台州,以境内天台山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临海县。元改为路,明改为府 南发交广东温台。――王安石《和王微之登高斋二首》 台 tái 〈名〉 1,(形声。小篆字形。从口,(以)声。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读(yí)) 2,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one of three stars in Ursa Major;one of the three highest dignitaries of State]。如: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意为职位显要);台宿(三台星);台光(三台星光);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台斗(比喻宰辅重臣);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台臣(指宰辅重臣) 3,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后作“鲐” [chub mackerel] 黄台背,以引以翼。――《诗u30fb大雅u30fb行苇》 另见yí 台 台 tái 〈名〉 1,(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2,同本义 [platform]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u30fb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u30fb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u30fb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u30fb李朝威《柳毅传》 守 *** 士。――《广东军务记》 3,又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了望守卫的土堆高台);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台阁(台榭楼阁);台观(楼台宫观);台下(台榭的下面);台馆(楼台馆阁) 4,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stage;terrace]。如:站台;讲台;检阅台;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5,器物的底座 [stand;support]。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6,站;单位 [station]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7,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8,敬辞。用于称呼攻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term of respectful address in letters,etc.] 台,侍也。――《广雅u30fb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u30fb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9,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台坐(敬辞。坐于尊位);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10,莎草 [nutgrass]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诗u30fb小雅u30fb南山有台》 11,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台谒当以属礼。――清u30fb张廷玉《明史》 12,(台,御史台,作状语)。又如:台垣(高级官署);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台郎(尚书郎);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 13,台湾省的简称 [Taiwan Province]。如:台胞 ......>> 问题六:中国古代的台省的含义 汉代之“尚书”属少府,在宫禁台阁之中。当时称宫禁中为省中,故尚书省又有台省之称。唐高宗时以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总称为台省,亦有合“三省”及御史台称台省者。 1.汉代尚书省,尚书是少府的属官,是在皇帝身边任事的小臣,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 2.唐朝三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尚书省职责为执行、门下省掌封驳审议,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 问题七:父台在古代是什么称呼 1、老父台:同“ 老父母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 杜少卿 道:‘老父台,些小之事,不足介意。荒斋原是空闲,竟请搬过来便了。"” 2、清朝的国公官衔 问题八:古代所说的汛台是什么意思? 和现代一个意思 防汛部门设置的观汛地点 问题九:古文中的台字有何意义 ① 台(读yí)。从口,与表示喜悦有一定的联系。本义:喜悦。 也可表示“我”的谦称,如:匪台小子敢行举乱。--《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 ②三台。星名。古代用三台来比喻三公。 如: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意为职位显要); 即不跻台辅,其(袁可立)精神亦有以自见。――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台宿(三台星); 台光(三台星光); 台阶(三台星亦名泰阶,故称台阶); 台斗(比喻宰辅重臣); 台司(指三公等宰辅大臣); 台臣(指宰辅重臣) ③ 鱼名。背上有黑的花纹。后作“鲐”。 黄台背,以引以翼。――《诗u30fb大雅u30fb行苇》 ④(会意。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按积土四方高丈曰台,不方者曰观曰阙。本义: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 可以处台榭。――《礼记u30fb月令》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楚辞u30fb招魂》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杜牧《阿房宫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多少楼台烟雨中。――唐u30fb杜牧《江南春绝句》 台阁相向。――唐u30fb李朝威《柳毅传》 守 *** 士。――《广东军务记》 如:台门(古代诸侯所筑用来t望守卫的土堆高台); 台榭(垒土高起的平方地叫台,台上的亭子叫榭); 台阁(台榭楼阁); 台观(楼台宫观); 台下(台榭的下面); 台馆(楼台馆阁) ⑤ 通常高于附近区域的平面(地面的或地板的)。 如:站台;讲台;检阅台; 台城(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 台门(古代天子、诸侯宫室的门。因以土为台基,故称) ⑥ 器物的底座 [stand;support]。 如:台盏(一种酒盏,有托盘); 砚台;镜台;灯台;船台;锅台;烛台 ⑦ 站;单位 [station] 今从宽将贾赦发往台站效力赎罪。――《红楼梦》 又如:气象台;电视台 ⑧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行为 台,侍也。――《广雅u30fb释诂一》 仆臣台。――《左传u30fb昭公七年》。服注:“给台下征召也。” 又如:台讳(对人官名的尊称); 台坐(敬辞。坐于尊位); 台表(敬辞。用于称呼人的字);兄台; 台鉴(请对方阅览的敬词); 台屏(敬辞。尊称对方的家); 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 台安(敬辞。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对收信人的问候); 台候(敬辞。用于问候对方寒暖起居); 台席(古以三公取象三台,故称宰相的职位为台席) ⑨莎草 [nutgrass] 南山有台, 北山有莱。――《诗u30fb小雅u30fb南山有台》 ⑩古代中央官署名 [central office] 尚书初入台为郎中。――《汉官仪》 吾(袁可立)自任之!吾奈何以上台故诬贤太守?――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台谒当以属礼。――清u30fb张廷玉《明史》 又如:台垣(高级官署); 台辅(高级官署或官位); 台臣(台阁之臣,国家的大臣;谏官); 台官(官名。汉代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后世因此又称尚书或御史为台官); 及(袁可立)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行状》 台郎(尚书郎); 台省(汉时称尚书为台省。因尚书省的办事处中台在禁省中而得名)...>>2023-07-14 00:58:071
新三国曹操对孙公台说的话
董卓火烧洛阳跑到长安之时,曹操跑到孙坚那里,先说了一些话,我就不多说了,总体是 十八镇诸侯只有我肯来追杀董贼。曹操:“现在董卓西逃,正是追杀的好时机。我们可以兵分2路,一路起尽所以步兵,开进洛阳,还有1路,起尽所有骑兵,星夜追杀董贼。”孙坚:“我的士兵大多是江东子弟,所带的大部分都是步兵,骑兵也只有三千人”曹操:“而我,率领的全是精骑”曹操:“文台兄,可否把你的3000骑兵借与我,让我连夜去追杀董贼,而你,带着步兵则开进洛阳”孙坚:“这……,好,程普,把我放的所以骑兵交给曹操!”程普:“是!”曹操:“多谢文台兄,事不宜迟,速速起行把!”大概就是这些了,嗯,有些是我自己写的,不过意思差不多,因为我实在记不起三国那怎么说的了,又没有时间去看,所以谅解谅解把!2023-07-14 00:58:184
大家来评价下陈宫这个人
三国中英雄人物辈出,纵观《三国演义》中的历史,陈宫出场次数并不多,辨其才能:并非能武之人;作为谋士,他的本事肯定又不若诸葛那么神;就连性格也非三国中非常典型的人物。然而人物分析会想写他,只因他辅佐吕布到了最后……初识陈宫是因其捉曹操又放曹操一事,看此事件就觉得陈宫是一个忠义之人,他对忠义之士也是相当敬重的,以天下为己任,有着抱负的他,当见到曹操是位为天下的忠义之士时,便毅然弃官从操而逃,对县令一职无留恋,并不在乎名利一事,他所在乎的是国家天下吧,一般说来是难得有人有如此气魄的,所以在我眼中他算得上是英雄了。而出逃没多远所发生的事情却不好判断陈宫究竟是如何想的了。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又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令陈宫察觉其实曹操也是狼心之徒,留操,必有后患,欲杀操又觉不义,只得弃操而投东郡。说到这里,陈宫是力求自己为忠义之士,具有儒家传统思想,他人不义也罢,但自己是应当做一个忠义之人的,这里不杀曹操也没有报官出卖曹操,我也可以猜测陈宫认为曹操是识人之人,两人其实是彼此欣赏的,杀操陈宫心中也有不舍;而他心中也应该知道,此时留下曹操,对自己的未来肯定是巨大的威胁,即使弃操之时无法完全看透以后的国家形势发展,但他还是了解曹操为成大事之人,以后若被操擒,自己必是无后路可退的,这件事算是为陈宫的灭亡埋下了种子。陈宫在弃操之后辗转投奔了东郡、陈留,后被张超引荐,恰巧吕布来投张邈,宫劝邈结吕布攻衮州,此时是陈宫谋士的身份第一次在《三国演义》中展现,而攻略的对象为曹军之地——衮州。其实刚到陈留的陈宫应该也不非常了解张邈究竟是否为可得天下的明主,但他却直接劝张邈攻衮州,其意图真的是在想帮张邈谋天下?亦或其实是因为知道曹操欲尽杀徐州百姓,而陈宫心中不忍,才出此策略,一方面可令曹操退出徐州,另一方面,又可得新主的信任?尔后,陈宫便一直辅佐吕布,在很多人看来吕布是骁勇之人,但却是典型的有勇无谋,因此在后面的几场战役中只要吕布听从了陈宫的谋略,便获得了胜利,从这里可以看出陈宫确实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在战场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而陈宫在与曹操的对战中也算是将曹操的性格分析的透彻了,了解曹操会在何时使用什么计谋,因此陈宫在促吕布成业时是有大功劳的,那时的吕布很多事情也肯听陈宫之言,只可惜后来吕布鲜少听从陈宫的谏言,才拖累属下一起被操所缚。在关于陈宫后来一直辅佐吕布一事,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陈宫已经由一个忠义之士,变成了一个放弃国家利益、只图自身发展、摇摆不定、为虎作伥之人,但这里我却有我个人的观点……我认为陈宫是个很有责任的人,他完全的履行着“居其职,司其责”的原则,一开始弃官是因为执政之人已非陈宫想效忠的人,而后几经辗转,跟随吕布;虽然《三国演义》中的吕布实在是个除了武力无什么可取之处的人,但当时的情况,陈宫不另择明主,我觉得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我个人有少许猜测如下:俗语说“伴君如伴虎”,在君王属下做事是要伴着被杀的危险的,此时,选择一个心胸相对宽广的上司于自身是比较好的,曹操虽然惜才,但他也是妒才之人,陈宫已觉他不仁,肯定是不愿再跟随曹操了;但对于吕布,陈宫自己也说布虽无谋,却不似操诡诈奸险,为吕布谋略可尽其所能,因为吕布即使不听陈宫的策略也不会对陈宫如何,而曹操则不一定了……想想杨修之死,自然是觉得辅吕布要来得安心得多;那就又有疑问,为何陈宫当时不去投刘备呢?在《三国演义》里,作者其实是偏向蜀国的,所以在作品中陈宫的做法对刘备算是不仁不义了,一开始刘备以徐州相让时,陈宫说“强宾不压主”,后来又主张吕布攻徐州,再到后来的连袁术灭刘备,看到这里,恐怕又有人要说,陈宫果然已非忠义之人,当日刘备给了吕布安身之地,如今陈宫却又纵布反噬恩主,自是有很多人对陈宫不满了,但我也还是要提那句话“居其职,司其责”,陈宫那时并不了解刘备是否为仁义之人,而当时也没有机会了解,便遇到刘备让徐州之事,即使当时刘备是真有心让吕布掌徐州,此事在陈宫看来恐怕也觉得刘备有疑人之意,才会说“请使君勿疑”一话吧,而后他当然得为自己所伺之主考虑,小沛本来也就不是久居之地,有机会将徐州攻下而获得治理权则更显得名正言顺,本来在天下姓未定之时,大家各伺一人,都是为统领大业发展,谁也不知道最后谁是可得天下的人,而如今他确实应该是尽其作为吕布谋士的职责,从有利于吕布的角度来考虑究竟该如何发展,而后陈宫知晓袁术欲结亲的本意为杀刘备,他主张杀刘备也不是没有他的道理,在陈宫眼中刘备可能本也有些虚伪,外加徐州一事可能对刘备造成积怨,此人不灭对吕布是一大威胁,所以这里并不是陈宫看得不远,而是有些事尽自己的本职就必须那么做。也有人说刘备太虚伪,所以陈宫才不愿投他,具体史实我没有去研究,但仅作品中陈宫的做法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我个人是比较欣赏他这么做的,陈宫跟夏商周的闻仲是一样的:效一主,尽其职。不过说起易主,我想起了吕布屡次不听宫言,陈宫当时意欲弃布而往,却又不忍,又怕被人嗤笑,这里的心情可真的是矛盾,而这里也看得出陈宫还是在乎面子的人。陈宫最后被俘,实在是吕布听妻而不听陈宫劝言的结果,说起来陈宫也算得上是死于妇人手了,不过却也是死的有志气,曹操欲留,陈宫却就那么平然的赴死了。其实看到这里我是很感动的,可是这里的感慨我又无法很好的表达,只说其实是看到这里才真的觉得陈宫是一个忠义的人才,才想过陈宫在辅佐吕布时矛盾的心情,才想到陈宫是位尽职尽责的谋士了。后记:我本身是因为喜欢玩一个游戏才渐渐的喜欢上《三国演义》的,在游戏中虽然有剧情,但对人物的性格感觉并不是非常的明显,而且也不是很清楚其中各路诸侯如何对立如何招揽人才,而在书中才发现三国时代的情况真的是非常混乱,本来是想写吕布的,可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吕布实在是除了武力一无可取的人,想分析性格都只有差评价,看到吕布被缚才注意到他身边一直有一位辅佐他的陈宫,顿觉陈宫实在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人,于是就写起了他,但自己只能写出这些无史实考究的个人猜测,同时个人也觉得分析的实在是不透彻,有很多念头和猜测在文中都无法好好的串联成句,实在是倍感失败,有所感,而表达不出比没感觉还令人无奈。这里多谢看我写的这篇无序乱文,人说“少年不看三国,老年不看水浒”,我现在虽是看了,但心中却觉得压抑的很,那个年代……太复杂了,感慨一句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真好。2023-07-14 00:58:402
大家觉得陈宫是一个怎样人?
这是三国中的一个小人物,在那个大浪淘沙的时代,他很快的被冲走,杳无踪迹。他的名字叫做陈宫,字公台。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上演了一出急中生智的献刀戏,却被李儒识破,于是只好狼狈逃窜,成为天下追辑的对象。然而一个小女孩的无心之言结束了他的逃亡之旅,把他送到了陈宫的监狱里。后者曾有把曹孟德交给董卓邀功请赏的想法,然而大义当前,在听取了曹操的雄心壮志之后,他当即决定,“弃此县令,随公去图大事”。谁能想到,这可能是陈公台此生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改变了他自己乃至整个时代的命运。雨果曾在《悲惨世界》里对滑铁卢战役作了另一场精彩的演义,他不无感慨的说,历史常常决定于小人物之手。其实在三国时代,陈宫同样是这样一个决定时代前途的小人物。如果他把曹操交给董卓,可能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这样一个三国时代。 然而这同样会是陈宫一生最为痛悔的决定。二人逃走之后,曹操很快开始了自己那著名的劣迹表演。二人借宿于吕伯奢家里,后者乃是曹操之父曹嵩的结义兄弟;然而生性多疑的曹操仅因磨刀之声而灭其全家;更在明了真相之后,仍然将沽酒归来的吕伯奢灭口,“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件丑闻天下皆知,然而只有少数人知道,目睹此全过程的人,正是陈宫。他此时方悟,然而悔之晚矣;于是只好弃操远走,拜于吕布门下。 这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本来满心希望图大业的陈宫遇到奸人曹操,本已是不幸;继而再遇吕布,是有慌不择主之嫌,更是不幸中之大不幸。这是一条通往深渊的不归路。他所效命的这位主公,是一位臭名昭著的“三姓家奴”。他胸无大志,为人鲁莽狂暴,只是一介匹夫。在最后即将城破之时,他依然顺从妇人之言,不采纳陈宫的建议;在被俘之后,更是希图苟且求活,反不及陈宫“今日有死而已,请即就刑”,更被张辽怒斥“死则死耳,何惧之有”。 或许在陈宫看来,这位主子有其可爱之处。在他看来,吕布虽然无谋,但不似曹操之“诡诈奸险”。似乎在离开曹操之后,他择主的标准已经降低到只要不诡诈奸险即可。他本有雄才大略,他的智慧本来可以辅佐一位明主成其大事;然而择主的错误让他最终走上末路。 于是我选择了“悲情”二字,来表达对于陈宫的尊敬。这其中只有一个缘由:陈宫的选择乃是出自善良的思考,出于自己良心的判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道德勇气,这份天下少有的良心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陈宫拥有坚强的道德支持来对曹操说不,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站的笔直,义正辞严;于是,一代枭雄曹操面对陈宫离去的背影之时,面孔上也突然浮现出那么尊敬的神色。2023-07-14 00:58:597
不接纳别人意见的具体事例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依附袁术,吕布命丧白门楼派高顺、张辽攻打在沛城,击败刘备。曹操派夏侯敦援救刘备,也被高顺打败,夏侯惇失去一目,九月,高顺等攻破沛城,俘虏了刘备妻儿,刘备败投曹操。曹操于是亲自率兵攻打吕布,兵到下邳城下。曹操送了一封信给吕布,向他陈述祸福。吕布想投降,但陈宫等人由于自己对曹操负罪,极力反对,而且对吕布说:“曹公从远道而来,其局势不能持久,将军如果用步兵和骑兵驻守城外,我率领其余人马关了城门把守。曹操如果向将军进攻,我带领部队从后面进攻曹军;要是曹操只是攻城,将军就从外面救援。用不了一个月,曹军粮食全部用尽,发起进攻就可以打败曹操。”吕布同意他的看法。吕布的妻子说:“从前曹氏对待陈公台像对待婴儿一样无微不至,陈宫仍然丢下曹操投靠我们。现在将军对待公台的好处并未超过曹氏,却打算丢下全城和妻子儿女孤军远出吗?一旦发生变故,我难道还能成为将军的妻子吗?”于是吕布作罢,但暗中派人向袁术求救,又亲自率领一千多骑兵出城,打败后退回城内,守住城不敢出去。袁术也不能援救。吕布虽骁勇刚猛,但少谋而心胸狭隘多猜忌,不用陈宫建议,诸将又各自猜疑,所以每战多败。 曹操围攻三个月,决水围城,吕布军中上下离心,其部下侯成、宋宪、魏续反叛,缚了陈宫投降,吕布在白门楼见曹军攻急,大势已去,于是令左右将他的首级交给曹操,左右不忍,[26] 便于十二月癸酉下城投降。[27] 吕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绑,曹操笑说:“捆绑老虎不得不紧。”吕布又说:“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领骑兵,曹公率领步兵,可以统一天下了。”曹操颇为心动,但刘备在一旁说:“明公您看见吕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其部属陈宫、高顺亦拒降被处死,张辽则领兵向曹操投降。曹操下令将吕布、陈宫、高顺的首级送往许都彰功,然后下葬。[28]2023-07-14 00:59:261
曹操说的名言都有什么?
新《三国演义》第03集 曹孟德灭门吕伯奢 曹操对陈公台说:宁我负人,勿人负我。宁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自古以来就是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的。也许你昨天看错了我曹操,可是今天呢,你又看错了,但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看错我。/要杀便杀嘛,何必犹豫呢,搞得自己很痛苦,呵呵。 新《三国演义》第18集 吕布殒命于白门楼 曹操说:并非我曹操皮厚,而是我把这世上那些庸俗不堪的纲常伦理早已经不放在心上了。世人都说我是奸雄,可有都拿我这个奸雄莫可奈何,你们这些自诩为君子的人,也都败在了我这个奸雄的手里,如果当君子的代价就是被凌辱、被践踏、被消灭甚至被杀的话,我宁愿当一个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奸雄。自古以来,大奸似忠,大伪似真,忠义和奸恶,都不是能够从表面就能看得出来的。也许你们从前错看了我曹操,现在又看错了,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都不怕别人错看我。 新《三国演义》第73集 魏王临终托付大业 曹操说:死不可怕。死是清凉的夏夜,可供人无忧的安眠。世人,昨日看错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也许明日还会看错。可是我,仍然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 【人物评价】 曹操,乃乱世枭雄,一方雄主,只是当时有句话叫皇室正统,大汉国祚。那时的人均以汉臣自居,就连荀彧也总是说自己是汉臣,关羽还降汉不降曹。刘备是皇室中人,是皇叔,别管是真是假,总之,刘备从这个虚名里得到的好处数不胜数。曹操占领洛阳后,没有还权于刘氏,为文人所不容,自然要歪曲一番。 真实的历史是,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后人攻击曹操,理由有四: 一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关键是挟天子和假借天子的名义。首先说挟天子,两京大乱,西凉军烧杀抢掠,天子出逃,地方文武官员不管不问,除了个县令送了顿饭,一国之君吃野菜充饥,当时怎么没人来挟。二论以天子之名令诸侯,首先天子才十几岁,一个小孩能领兵平叛还是能任贤用能。大汉的天子仍在,不用天子的名号难道用曹操的名号。 二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指曹操错杀好人,首先,历史上有无这事无定论,其次,人非圣贤都有错,伟大如毛爷爷者都会犯错,曹操有错,但不应无限放大他的错误,政治家不是道德模范。 三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当时确实大权在握,皇帝成了空架子,类似于今天的君主制国家,但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所谓乱世用重典,重病需猛药,在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政治混乱,军阀割据的情况下,等一个小孩来下命令,或者等一大帮人民主决策商量之后再行动,可能吗。要曹操能办事又要不让他掌大权,明显是要让马儿跑又要让马儿不吃草,何况终曹操一生,并未篡汉自立。 四是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说。事实上,七十二疑家之说毫无事实依据,纯属演义。曹操的功劳和历史功绩:一兴修水利,开荒屯田,二,一统北方,结束战乱。三,出击乌桓,解决外患。四,改赋为诗,独树风骨。2023-07-14 00:59:321
陈宫宁可跟着没脑子的吕布,也不跟着曹操,这是为何?
陈宫之所以宁可跟着有勇无谋的吕布也不愿意去跟着曹操,是因为陈宫认为曹操心狠手辣而且阴险狡诈,而吕布虽然没有谋略,但是却很务实。在陈宫的心中,谋略什么的还是次要的,主要是心底要好,所以陈宫看不上曹操。陈宫之所以会认为曹操心狠手辣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当时陈宫和曹操一起住在吕伯奢家,后来曹操怀疑吕伯奢家中有诈,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选择杀了吕伯奢一家。后来曹操才得知自己的判断是错的,于是带着陈宫等人一起走了,走到半路的曹操认为既然都已经杀了吕伯奢一家了,吕伯奢必然会找自己报仇,抱着永久后患的心态,曹操又返回吕伯奢家,待吕伯奢回来之后便把他杀害了。从此,曹操就在陈宫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这也是导致陈宫离开曹操的重要原因。而真正让陈宫憎恨曹操则是因为曹操当时带兵攻打了与陈宫要好的陶谦,并暗中杀害了前来支援陶谦的边江让,曹操因此被陈宫认为是阴险狡诈之人。当时,陶谦的一位部下因为贪图钱财,于是杀死了曹氏一族的曹嵩一家,曹操便想把这份仇恨发泄在陶谦身上,因此带兵去讨伐陶谦。曹操知道陶谦会找边让帮忙,于是暗中部下了夏侯惇,把前来支援的边让给杀了。本就对曹操不满的陈宫也因此彻底打算远离曹操。而陈宫之所以会跟随吕布其实是因为张藐,当时的陈宫和吕布都在张藐手下做事,吕布擅长打仗,陈宫擅长谋略,所以张藐派陈宫辅佐吕布。在两个人的共事期间,吕布因为为人踏实而获得了陈宫的仰慕。虽然吕布总是不听陈宫的建议,但是却都是以仁义层面考虑后才拒绝陈宫建议的,因此陈宫也很钦佩吕布。2023-07-14 00:59: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