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canoVol
-
闰秒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期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使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这个可参考农历网主页的科普知识报导2005年末闰秒的通知。
闰秒(跳秒)
7年来首次闰秒2005年底实施
2005年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C公报,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底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UTC协调世界时:
23时59分59秒(2005年12月31日)
23时59分60秒(2005年12月31日)
00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
相应地,北京时间:
7时59分59秒(2006年1月1日)
7时59分60秒(2006年1月1日)
8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
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2年会差1 秒。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
由于地球自转变慢,而引起到2005年底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越限,因此,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此次闰秒。
上一次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9年1月1日。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间频率公报》中提前数月向全国时间用户通知了这一消息。
我们日常所用的北京时间既不是原子时(TAI),也不是世界时(UT1),而是协调世界时(UTC)。相对于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世界时来说,原子时是均匀的计量系统,这对于测量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但世界时时刻反映了地球在空间的位置,这也是需要的。为兼顾这两种需要,引入了协调世界时(UTC)系统。 UTC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规定要和原子时秒长相等,只是在时刻上,通过人工干预,尽量靠近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UTC)尽量靠近世界时(UT1)的意思是:必要时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增加1秒或去掉1秒),使UTC和UT1的时刻之差保持在± 0.9秒以内。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或跳秒),增加1秒称为正闰秒(或正跳秒);去掉1秒称为负闰秒(或负跳秒)。是否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英文缩写为IERS)决定。闰秒的首选日期是每年的12月31日和6月30日,或者是3月31日和9月30日。如果是正闰秒,则在闰秒当天的23时59 分59秒后插入1秒,插入后的时序是:…58秒,59秒,60秒,0秒,…,这表示地球自转慢了,这一天不是86400秒,而是86401秒;如果是负闰秒,则把闰秒当天23时59分中的第59秒去掉,去掉后的时序是:…57秒,58秒,0秒,…,这一天是86399秒。
相关推荐
闰秒是什么意思?
闰秒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1秒从何而来?我国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为了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时间系统之间就会出现差异,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据了解,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从1972年到这次的43年间,已经有26次闰秒。最近一次是2012年6月。 今年确定在6月30日23:59:59后面增加一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对于北京时间,也就是7月1日7:59:59后面增加一秒,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然后才是8:00:00。闰秒多久出现一次? 没有固定的周期 闰秒(rùn miǎo)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 目前,全球已经进行了26次闰秒。最近一次闰秒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早晨出现,当时北京时间出现了07:59:60的特殊现象。 7月1日全球同步闰秒调整什么意思? 简单解释一下吧,闰秒相当如闰年、闰月一样,大家都知道闰年就是指2月多加一天,有29日。(至于闰年如何产生的不是本问题范围)而闰秒就是地球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传形成了一秒钟的偏差。将其闰秒添加到时间中并且全球进行同步。 定义: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俯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s。2023-07-14 08:56:301
什么是闰秒
什么是闰秒 媒体报道,明年元旦闰秒。“闰秒”就是1分钟有61秒。谁都知道,1分钟是60秒,明年元旦怎么会有1分钟多1秒呢? 原来,人类过去一直把地球当成标准钟,凡昔日的日晷,或是近代的机械钟表,甚至是现代的电动钟表,都把地球自转形成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作为参考标准。可是,自20世纪40年代末原子钟诞生后,人们发现原子钟是目前最精密的计时器,因为它是利用铯等原子的稳定振荡振率制成的,计时差每日可小于百万分之一秒。与此相比较,天文学家发现地球自转并非十分均匀,它有时会转得快一些,有时又比精确的原子钟慢一些。由于受海洋潮汐的影响,地球自转不断地在变慢。此外,大气环流、海流、洋流,还有地壳和地核内的一些运动,都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因此,国际上决定采用一种“协调世界时”制度来对地球自转和原子钟进行协调,做到两者兼顾。 每当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时间误差积累到与原子钟相关接近1秒时,就要人为地把时钟增加或减少1秒,从而使两者重新协调一致。这增加或减少的1秒称为“跳秒”。若是增加的,就是“正跳秒”(拨慢1秒);若是减少的就是“负跳秒”(拨快1秒)。天文学家早已发现,地球自转基本上趋向于变慢,所以负跳秒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样,每逢正跳秒那1分钟自然就是61秒了。正因为这1分钟多1秒,所以又叫“闰秒”。 “跳秒”都安排在6月30日,或是12月31日的最后一瞬间,所以说,2006年元旦凌晨0点正好是“闰秒”的时刻。 回答者:武林通鉴 - 举人 四级 5-17 23:19每当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时间误差积累到与原子钟相关接近1秒时,就要人为地把时钟增加或减少1秒,从而使两者重新协调一致。这增加或减少的1秒称为“跳秒”。若是增加的,就是“正跳秒”(拨慢1秒);若是减少的就是“负跳秒”(拨快1秒)。天文学家早已发现,地球自转基本上趋向于变慢,所以负跳秒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样,每逢正跳秒那1分钟自然就是61秒了。正因为这1分钟多1秒,所以又叫“闰秒”。 回答者: 化学俊杰 - 秀才 二级 5-17 23:30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期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使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这个可参考农历网主页的科普知识报导2005年末闰秒的通知。 闰秒(跳秒) 7年来首次闰秒2005年底实施 2005年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C公报,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底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UTC协调世界时: 23时59分59秒(2005年12月31日) 23时59分60秒(2005年12月31日) 00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 相应地,北京时间: 7时59分59秒(2006年1月1日) 7时59分60秒(2006年1月1日) 8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 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2年会差1秒。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 由于地球自转变慢,而引起到2005年底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越限,因此,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此次闰秒。 上一次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9年1月1日。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间频率公报》中提前数月向全国时间用户通知了这一消息。 我们日常所用的北京时间既不是原子时(TAI),也不是世界时(UT1),而是协调世界时(UTC)。相对于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世界时来说,原子时是均匀的计量系统,这对于测量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但世界时时刻反映了地球在空间的位置,这也是需要的。为兼顾这两种需要,引入了协调世界时(UTC)系统。UTC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规定要和原子时秒长相等,只是在时刻上,通过人工干预,尽量靠近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UTC)尽量靠近世界时(UT1)的意思是:必要时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增加1秒或去掉1秒),使UTC和UT1的时刻之差保持在±0.9秒以内。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或跳秒),增加1秒称为正闰秒(或正跳秒);去掉1秒称为负闰秒(或负跳秒)。是否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英文缩写为IERS)决定。闰秒的首选日期是每年的12月31日和6月30日,或者是3月31日和9月30日。如果是正闰秒,则在闰秒当天的23时59分59秒后插入1秒,插入后的时序是:…58秒,59秒,60秒,0秒,…,这表示地球自转慢了,这一天不是86400秒,而是86401秒;如果是负闰秒,则把闰秒当天23时59分中的第59秒去掉,去掉后的时序是:…57秒,58秒,0秒,…,这一天是86399秒。 回答者:silentino - 高级经理 七级 5-18 02:002023-07-14 08:56:394
什么叫"闰秒"?
由于地球自转并不稳定长期累计下TAI与地球自转周期(应为86400秒)会有相当差异,影响日常生活。当世界协调时与一类世界时之差(Difference UT1, DUT1)的绝对值在半年或一年之内将超过秒时,为保持DUT1在0.9秒内,国际地球自转组织(International Earth Rotation Service, )便会发布闰秒通告。在12月31日或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UTC时间,换算中原标准时间为1月1日上午7时59分及7月1日上午7时59分)做闰秒调整。增加一秒时为正闰秒,减少为负闰秒。 1998年11月止DUT1值为-0.3秒,若不做闰秒调整,预计1999年将会大于-0.9秒。故IERS于1998年7月17日即发布闰秒通告(IERS Bulletin C 16),199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将有正闰秒,时序为: UTC时间: 1998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 1998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 1999年01月01日00时00分00秒 中原标准时间(UTC时间加8小时) 时序将为: 1999年01月01日07时59分59秒 1999年01月01日07时59分60秒 1999年01月01日08时00分00秒 世界协调时(UTC)及国际原子时(TAI)之差为 1997年7月1日至1999年1月1日,TAI-UTC=+31s 1999年1月1日至下次发布闰秒,TAI-UTC= +32s2023-07-14 08:57:083
怎样协调世界时闰秒?
世界时、历书时、原子时3种计时系统都是通过寻找一个均匀运动周期来定义秒长,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都很长,所以世界时和历书时的秒长是通过对长周期的等分而得到的。而原子跃迁频率的周期很短,所以原子时的秒长是通过对短周期的倍乘而得到的。另外,我们已经知道UT是以地球自转周期来定义的,而地球自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所以,严格地说,UT不是“均匀时”。在3种世界时UTo、UT,、UT2中,UT2虽然经过了3次修正,比较均匀,但也只能称为“准均匀时”,因为还有地球自转的长期变化和随机跳动无法修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均匀的,原子跃迁频率的周期也是均匀的,所以历书时和原子时都可以称为均匀时。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原子时的秒长最精确,那么,世界时和历书时就可以不要了。其实不是这样。世界时UT和历书时ET还不能废除,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用处。这3种计时系统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换算,但不能互相取代。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们互相补充了对方的不足。世界时UT与人们的生活联系最密切,若把UT取消了,人们的生活将感到很不方便,在航海、航空上也都离不开UT;正因如此,原子时的时间起点也必须和世界时严格对准。这3种计时系统如何应用,还要看使用场合。在要求不高时,用世界时UT就可以了。在要求比较高时,就用原子时。历书时一般只在天文、大地测量等场合使用。当然原子时是当代最精确的计时系统。问题是使用了统一的原子时的秒长以后产生了新的矛盾,因为原子时的秒长与世界时的秒长并不完全相等。时间一长,原子时就偏离了世界时,如从1958年开始建立原子时算起,到1971年年底止的一段时间里,世界时落后于原子时将近10秒,而且差异越来越大,这对使用部门来说意见很大。协商的结果,就产生了“协调世界时”,记为UTC。协调世界时不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而是一种服务方法。3种计时系统UT、ET、灯分别保留了各自的定义,在它们之间进行换算或在应用中产生矛盾时,人为地采用一种跳秒的方法来“协调”,以利于应用,这就是“协调世界时”的实质。一般来说,我们使协调世界时的秒长,忠实地反映原子时的秒长,规定在|UTC-UT|〉0.9秒(1974年以前是0.7秒)时,做1秒的整数跳动,称为闰秒。闰秒由国际时间局(BIH)通知,一般在每年的元旦进行。如仍不够,则在7月1日再闰一次。这种协调世界时从1972年1月1日开始实行。1971年12月31日做了-0.107758秒的特殊跳秒,这样到1972年1月1日时,AT与UTC整差10秒,也作为一个历史常数保存下来。协调世界时,可以这样来理解:时刻用世界时的,方便使用;时间间隔(即秒长)采用原子时的,提高精度。这样做协调时就要偏离世界时,再采用闰秒的方法来修正。当然,闰秒这种办法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有时,闰秒会搅乱计时系统的连续工作,所以要求取消闰秒的呼声正在增长。就是为了确定这短短的1秒钟,人们不知道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开了多少次国际性专业会议,并建立专门的国际机构来研究它。比如在1954年第十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专门成立了“秒定义咨询委员会”……经过人们长期的努力,使秒的定义逐步完善起来。虽然如此,直到现在为止,关于秒的定义问题仍有许多理论和技术上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2023-07-14 08:57:161
6月全球迎”闰秒” 什么是闰秒将对生活有什么影响
你好,乐意为你解答: 闰秒(或称为跳秒),是对协调世界时作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第一个闰秒是在1972年6月30日被加入的。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自从1972年以来,科学家已经添加“闰秒”25次。2015年6月全球再次迎"闰秒"。温馨提示:对生活没有影响,放心吧,谢谢你的关注,祝你身体健康。2023-07-14 08:57:232
闰秒是什么意思?
闰秒(或称为跳秒)是对协调世界时作出加一秒或减一秒的调整。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中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一整秒。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2023-07-14 08:57:301
多少年会出现一次闰秒
专家表示,因为潮汐作用的影响,地球的转速正越来越慢,为了调整我们的计时时间和“地球时间”的差异,会有增添闰秒的现象,从1972年开始,每一次,都是增加闰秒,没有减少闰秒,因为减少一秒,就是得让地球转动变快需要巨大的能量,我们地球上发生的地震、海啸都不足以产生“秒”一级的能量。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还是依靠日出日落等昼夜变化规律——这仍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世界时系统。有资料显示,地球正有越转越慢的趋势,日长在每100年内大约会增加1—2毫秒。为了让原子时和世界时尽量接近,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于1972年引入闰秒概念:当两者之间相差0.9秒(含)以上,就要在当年的年中(6月30日最后1分钟)或者年底(12月31日最后1分钟),对原子时系统增加或减去1秒。对于东八区的中国来说,就是在7月1日(或者翌年1月1日)7时59分内增加1秒。整整40年里,地球一直越转越慢,所以自闰秒诞生以来,都是“多1秒”,先后共有25个闰秒。由于地球自转变慢的速度不规律,闰秒的出现也没有规律可循。2023-07-14 08:57:381
闰秒”是怎么回事?
2006年元旦早晨,你的手表、墙上的挂钟应该拨慢1秒——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昨天发布预告称,由于地球自转减慢,2005年末,世界时将额外多加一“闰秒”,我国则在明年1月1日作出相应调整。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提早8小时,因此明年元旦,我国时钟将通过以下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到8点整的。也就是说,这天的7时60分将成为一个独立的时刻。不要小看这“滴答”一秒。专家说,普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表快一点或慢一点,但对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而言,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问题。“多”出来的一秒究竟从哪里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专家解释,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此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在一年中添加或减少一秒,这就是所谓的“闰秒”。一般来说,闰秒差不多1—2年就会出现一次。但是,自1998年以来,地球已经连续七年没有添加“闰秒”了。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介绍说,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会受到来自地面、空气的摩擦力一样,地球在自转时也会受到来自月亮、海洋等的摩擦,减慢了它的旋转速度。但是,前几年这种摩擦力很小,自转速度相应也就加快了,所以“闰秒”也就没有出现。我们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分秒必争”这样的词语形容时间的宝贵。2006年的元旦,您将额外地获得国家授时中心为您送出的1秒钟。记者昨天在位于临潼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了解到,由于地球自转变慢,今年末“世界时”将增加1闰秒,国家授时中心将在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加入这1秒。为什么会出现这1秒?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处长窦忠告诉记者,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此次闰秒就是由该组织7月4日公告的。47年来地球慢了半分钟据窦忠介绍,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所以就要通过闰秒来进行调整。自1971年首次增加闰秒以来,“协调世界时”已经调整了22个闰秒,上一次的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8年底。由于地球自转有长期变慢的趋势,现在“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之差又接近0.9秒,就出现了此次闰秒。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今,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差了1秒钟,生活会怎样?差了这1秒钟,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据窦忠介绍,如果某个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其他实施闰秒的国家相衔接。在航天、电子通信、电力、金融以及交通等行业也都可能出现“卡壳”的现象。1秒钟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汇率变动的时间单位介于秒和毫秒之间;而在进行证券交易时1秒钟的误差,也会影响到交易的正常进行。1秒钟将怎样被发送?窦忠介绍说,由于“北京时间”比“协调世界时”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调整闰秒的时间将在2006年1月1日的早晨。届时我国的时钟将通过这样的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调到8时整的。国家授时中心将通过时间频率发播监测控制站的时号程序控制器来调整这1秒钟。授时中心的所有接收时码信息的用户,都将以这种方式接收到授时系统中发布的这一调整信息。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C公报,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底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UTC协调世界时:23时59分59秒(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2005年12月31日)00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相应,北京时间:7时59分59秒(2006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2006年1月1日)8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至2年会差1秒。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变慢,而引起到2005年底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越限,因此,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此次闰秒。上一次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8年底。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间频率公报》中提前数月向全国时间用户2023-07-14 08:57:461
下次闰秒是几几年
闰秒的调整时间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12月31日)或年中(6月30日)。最近几次的调整时间分别为:1998年、2005年、2008年的12月31日+1秒,2012年6月30日+1秒。下一次的“闰秒”的出现时间,由于毫无规律,所以暂时还无法推算。据介绍,从1972年至今,一共出现了24个闰秒。闰秒没有规律可循,从1998年起,连续7年没有出现闰秒。那一段时间,有人推测,地球自转一直加快,可能要出现“负闰秒”了。但是,这个“负闰秒”最终没有出现。2006年元旦前,人们迎来了又一次闰秒;2009年元旦前又出现了一次闰秒。“这次和上次闰秒相比,相隔了3年多,也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第三次闰秒。2023-07-14 08:58:062
下一次闰秒在什么时候
这个问题意义不大。应该是在某个早上7点59分59秒以后,在8点00分00秒之前2023-07-14 08:58:142
25号凌晨是24号晚上12点还是25号晚12上点?谢谢……
24号晚上12点。广义的凌晨是指从零时起到天亮前的一段时间。同时不同的人对于凌晨的理解也不同。具体说来,一般凌晨主要指子时与丑时这段时间,寅时与卯时一般用说是清晨。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十进制来表示,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点符号的后面,例如01:23:45.678。在24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午夜,(12:00)24:00,每天的最后一分钟开始于23:59而结束于24:00。某一天的24:00等同于其下一天的00:00。数字时钟显示从00:00到23:59,它从不会显示出24:00。这样,从23:59:59.999到00:00:00.000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新一天的开始。但是,24:00的表示方法更能明确的确定一天的结束时间。一台电子钟显示24:00。一些电子钟用“24:00:00”来表达闰秒,闰秒的显示方式是“23:59:60”。凌晨解释:24时不仅指晚上12点,凌晨0点,还可以指区间段,比如一天24时。时刻是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对应的是位置、速度、动量等状态量。注意:时刻既没有大小,又没有方向,所以时刻不是标量也不是矢量,因为时刻不是量,是一个时间点,它只是时间中的一个点。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度量一般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的,例如一天中的时刻(如早晨8点)就是一天中的第八个小时。2023-07-14 08:58:245
闰秒的历史实施
2015年,全球进行闰秒调整。当时,国际标准时UTC(协调世界时,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的缩写)在闰秒调整前后的时间标记为:2015年06月30日的23时59分59秒、2015年06月30日23时59分60秒、2015年07月01日00时00分00秒。 由于我国位于东八区(UTC+8),闰秒调整出现在北京时间2015年07月01日上午,当时北京时间的闰秒调整顺序为:2015年07月01日07时59分59秒、2015年07月01日07时59分60秒、2015年07月01日08时00分00秒。 这次闰秒调整时,国家授时中心的长波、短波、低频时码、互联网、电话和时间戳服务等授时服务信号同时进行了闰秒调整。2023-07-14 08:58:551
每年的闰秒都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吗
不是的, 闰秒一般加在12月年末或公历六月末。下图是从1972年每年闰秒发生的时间: 望采纳,谢谢!2023-07-14 08:59:081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
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7时59分59秒和全球同步进行了闰秒调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故选:D.2023-07-14 08:59:231
为什么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钟到底会发生什么???
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而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在变慢,使得一年的长度也相应增加。这种变化非常细微,要累计很久才会多出1秒。而这多出的1秒,就会让“世界时”比“原子时”“走”慢了1秒。为了修补这个矛盾,国际上在1972年引入了“协调世界时”概念,将“原子时”作为世界时间的标准,但又保证它与“世界时”的差距不超过0.9秒,这个调节的工具就是“闰秒”。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并非均匀变化,这使得有时一年会多出两秒,有时要累积7年才会多出1秒。若是一年中多出两秒,就会在该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各加上1秒;若只多出1秒,则会在该年的12月31日加上。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今,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向记者通报,为了让“原子时”与“世界时”能协调一致,在2008年即将结束时,“原子时”将“拨”慢一秒。这样,2008年的总时长将为“366天+1秒”,从而成为1992年以来时长最长的一年。 按照国际计时组织美国分会近日公布的方案,2008年将加上一个“闰秒”,具体做法为,从国际标准时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开始,校正世界各地标准时间的原子钟,届时原子钟将会显示23:59:60,然后才是国际标准时间零时零分零秒,这是2009年1月1日来临的时刻。 “不过,对于我国而言,这一秒并没有‘多"在2008年。”王思潮说,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早8小时,我国的这一秒,“多”在2009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后。 根据国际协议,目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一种是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一种是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 王思潮介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速度在变慢。地球自转一圈是一天,自转速度的变慢使得一年的长度相应增加。当然,这种变化非常细微,一般要累计很久才会多出1秒。而这多出的1秒就会让“原子时”比“世界时”“走”快了一秒。 王思潮表示,短暂的1秒钟对于普通人而言,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要求无比精确的现代军事、科研和数码技术而言,这1秒钟的误差却是坚决不允许的。为此,国际计时组织从1972年开始引入“闰秒”的做法,当多出的时间累计到1秒后,“原子时”就要拨慢1秒。 王思潮介绍,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变慢不是均匀变化,这使得有时一年要多出两秒钟,有时要累积7年才会多出1秒钟。若是一年中多出两秒,就会在该年的6月30日和12月31日加上,若只多出1秒,则会在12月31日加上。最近一次增加“闰秒”是在2005年12月31日。 王思潮说,今年到了“闰秒”年份,又恰好是闰年,因此今年时长就更长。2023-07-14 08:59:321
utc5:00是什么时候,中国几点?
utc5:00是中国时间13:00。utc称为协调世界时,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在中国是以北京时间为准,北京时区是东八区,领先utc8个小时。那么utc+时区差=本地时间,所以utc5:00+8=13:00,即是中国北京时间13:00点整。定义国际原子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纳秒,而世界时的准确度为每日数毫秒。许多应用部门要求时间系统接近世界时UT,对于这种情况,一种称为协调世界时的折中时标于1972年面世。为确保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相差不会超过0.9秒,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会在协调世界时内加上正或负闰秒。因此协调世界时与国际原子时之间会出现若干整数秒的差别,两者之差逐年积累,便采用跳秒(闰秒)的方法使协调时与世界时的时刻相接近,其差不超过1s。它既保持时间尺度的均匀性,又能近似地反映地球自转的变化。按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通过的关于UTC的修正案,从1972年1月1日起UTC与UT1(在UT中加入极移改正得到)之间的差值最大可以达到±0.9s。位于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事务中央局负责决定何时加入闰秒。一般会在每年的6月30日、12月31日的最后一秒进行调整。2023-07-14 09:00:021
央视新闻报道2005年地球多转一秒闰秒是哪一天
据了解,这个多出的闰秒是加在2005年的最后一天。 地球自转减慢出现"闰秒" 2005年将比常年多1秒 中国网 | 时间: 2005-12-22 |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 时间的车轮即将进入2006年,但与前几年不同的是---2005年的时间将长出"1秒"。作为"北京时间"的产生地,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发出的预告指出,由于地球自转减慢,"世界时"将在今年底增加一闰秒,我国将在2006年元旦的早晨对此做出调整。这也将是人类第23次进行此类修正。 何为"闰秒" 目前全世界使用的标准时间又被称为"协调世界时"。协调世界时是天文时和原子时两个时标协调后的产物。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至2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因此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原子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通常闰秒每1至2年会出现一次,俗称"三年两闰"。1972年以来,人们共对时间进行过22次此类修正,其中,最后一次"调表"是在1998年。 为什么本次"调表"的时间间隔这么长呢?一般情况下,地球自转是一个逐渐减慢的过程,因此才会与"原子时"产生差距,但在这七年中地球自转比较反常,似乎没有像以前那样变慢,所以才会出现"七年一闰"的情况。2023-07-14 09:00:241
有哪些时间单位?
时间的单位有 :世纪 ,年(y) ,月(m) ,周(w) ,日(d) ,小时(h) ,分钟(min) ,秒(s) ,毫秒(ms) ,微秒(us) ,纳秒(ns) ,皮秒(ps) ,飞秒(fs)等 ;最小的是一飞秒,是10的负15次方秒,即千万亿分之一秒,光在真空中,一飞秒仅走0.3微米。扩展资料:时间单位,是7种基本单位之一,长度、时间、质量、物质的量、光照度、电流 和(热力学)温度 是七种基本单位。 本词条中时间单位以时间从大到小列。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逐渐将“大时”淡忘,而“小时”沿用至今。日是计量行星自转一周的时间单位,口语中常俗称天,一个太阳日约等于24小时,一个恒星日等于23小时56分4.09894秒。2023-07-14 09:00:422
今天北京时间有闰秒?
世界时:2012年6月30日23:59:592012年6月30日23:59:602012年7月1日00:00:00北京时间:2012年7月1日07:59:592012年7月1日07:59:602012年7月1日08:00:00早在今年3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就公布了一条消息:“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宣布在现行的国际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UTC)时间2012年6月30日午夜增加一闰秒,即当天23时59分59秒的下一秒记为23时59分60秒,然后才是次日00时00分00秒。相对于北京时间,即在7月1日的7时59分59秒后面增加一秒,出现7时59分60秒后,才进入8时。”究竟什么是“闰秒”,它又会给人们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记者7月1日电话联系了山西物理学会秘书长虞仲博教授。“多出的这一秒就叫做‘闰秒",出现这种现象很正常。据统计,自1972年到这次,已经出现的闰秒有25次。闰秒的出现是为了协调‘原子时"与‘世界时"。”虞仲博说。地球自转一周是一天,一天有24个小时,每小时60分,每分有60秒,这个称为“世界时”,也是人类一直采用的计时方法。但是地球的自转周期不会恒定不变,潮汐、地震、海啸等自身的内部变化都会影响自转速度,所以又有了“原子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套计时系统间的偏差越拉越大。1972年,提出了折中的时间尺度——协调世界时(UTC)。它采用原子时的秒长,时刻通过增加1秒或减去1秒,以求接近世界时。2023-07-14 09:01:051
听说今年有闰秒,就是有60秒,具体是什么时候
6月30日午夜,也就是说将会出现23:59:60的情况(北京是东八区,所以是在7月1日7:59:59后多出一秒)2023-07-14 09:01:1414
关于秒的小知识
1.关于秒的知识 秒 古代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以日圭、日晷、水钟、单摆,利用观测日影的变化或水位的变化来计时。 随着科技进步,近代科学家发明单摆钟及石英振荡器,利用单摆或石英晶体的振荡周期来计时。但上述计时方式易受环境、温度、材质、电磁场甚至观测者观测角度等影响,稳定度不佳,须由天体(地球自转、公转、月球公转)周期来校正。 1960年以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之86400分之一作为秒定义。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稳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定义西元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 秒定义更改为:一秒为平均太阳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1 Sec = 1/31556925。 9747 Solar Year at 1900稳定度约为10-9。 二十世世纪中叶,由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发展了诸如光谱超精细结构、镁射及雷射、光磁共振(Optical Pumping)、分子束磁共振、分离震荡场等实验及研究,使量子频率标准取代以天体运动为标准之天体时而成为计时标准。 1967年,CIPM定义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此秒定义一直维持至今。 秒定义可以以铯原子频率标准器来实现,其稳定度依据各标准器的制造方法、维护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一般商用的铯频率标准器HP-5071稳定度约在10-12左右,法国LPTF实验室以绝对温标10-6度的铯原子喷泉制成的原子钟,稳定度约在10-16左右。 2.秒的知识和用处 秒的定义:理论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传播299,792,458米所需的时间;测量定义为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 秒的作用是计算时间,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 秒的换算 1s=10^3ms(毫秒)=10^6μs(微秒)=10^9ns(纳秒)=10^12ps(皮秒)=10^15fs(飞秒)=10^18as(阿秒)=10^21zm(仄秒)=10^24ym(幺秒) 扩展资料: 时间关系 1 国际秒相当于: 1/60 分 1/3,600 时 1/86,400 日 (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时间单位) 1/31,557,600 儒略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的时间单位) 秒的起源 汉朝以前,“时”指季节,“一时”相当于现在的一季。一年有四季,所以一年又叫“四时”。 汉朝以后,“时”不再表示季节,而是用来表示计算时间的单位了。当时,人们把一天平均分成12个“时”,“一时”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人们习惯把这个“时”称为“时辰”。在一些古典书籍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时辰”这两个字,有不少人误认为一个时辰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像古代表示夜间时间的“一更天”、“二更天”的“更”就是指时辰,一更到二更,二更到三更都是相隔两个小时。 后来,人们又把一天平均分成24份,每份仍用“时”来表示。这时的“一时”就是现在的一个小时,只相当于过去(汉朝以后)“一时”或“一个时辰”的一半,所指的时间缩短了。接着,人们又把一小时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分,把1分又分成60等份,每份的时间叫1秒。这样,时、分、秒就确定下来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秒 3.有关时.分.秒的知识 小时 [解释]时间单位,一个平均太阳日的二十四分之一。 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 人类日常生活的时间度量一般是以小时为单位进行的,例如一天中的时刻(如早晨8点)就是一天中的第八个小时。 /view/7781 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minute] 秒: 古代天文学家及物理学家以日圭、日晷、水钟、单摆,利用观测日影的变化或水位的变化来计时。随着科技进步,近代科学家发明单摆钟及石英振荡器,利用单摆或石英晶体的振荡周期来计时。但上述计时方式易受环境、温度、材质、电磁场甚至观测者观测角度等影响,稳定度不佳,须由天体(地球自转、公转、月球公转)周期来校正。 1960年以前,CIPM(国际计量大会)以地球自转为基础,定义以平均太阳日之86400分之一作为秒定义。即1 Second = 1/86400 Mean Solar day其稳定度在10-8左右。 1960~1967年CIPM改以地球公转为基础,定义西元1900年为平均太阳年。秒定义更改为:一秒为平均太阳年之31556925.9747分之一。1 Sec = 1/31556925.9747 Solar Year at 1900稳定度约为10-9。 二十世世纪中叶,由于量子力学的发展,发展了诸如光谱超精细结构、镁射及雷射、光磁共振(Optical Pumping)、分子束磁共振、分离震荡场等实验及研究,使量子频率标准取代以天体运动为标准之天体时而成为计时标准。1967年,CIPM定义秒是铯133原子(Cs133)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192,631,770个周期所持续的时间。此秒定义一直维持至今。 秒定义可以以铯原子频率标准器来实现,其稳定度依据各标准器的制造方法、维护环境的不同而不同。一般商用的铯频率标准器HP-5071稳定度约在10-12左右,法国LPTF实验室以绝对温标10-6度的铯原子喷泉制成的原子钟,稳定度约在10-16左右。 /view/52051 4.速度小常识 理科,如果用某些实例来加以理解,你会更快的明白,不要在某些文字上去苦思。 速度当然有方向了,请问你走路的时候有方向吗?动了吗?难道你走路的时候没有明确的方向? 那不就是方向、速度? 呵呵。 ------下面是百度百科的参考资料 希望能帮到你加以理解-------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也称位移的变化率。 可定义为:单位时间内,运动物 *** 移的变化量。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无往返的直线运动) 或定义为: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理运动的快慢 速度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 *** 移的大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因此速度不存在负号 速度的单位是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合成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秒(m/s) 常有的还有:厘米/秒(cm/s)、千米/小时(码)(km/h) 、英里/小时(mile per hour;mph) 速度是用比值形式表示的物理量,定义式为:v=s/t 计算公式:v=s/t v表示速度 s表示通过位移 t表示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在变速运动v表示平均速度 “速度”一词本是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和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只能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其它. 速度反映运动快慢,“速度”这个词也被延伸到语言中表示事务发展变化的快慢。 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符号为c,通常取3.0*10^8m/s) 也是网络语言:快点的意思 5.关于停表的小常识 实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电子停表的准确值可以达到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秒),并将它们相加。它的准确值为0.1秒 应用方法: 秒表是一种常用的测时间间隔仪器。它是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用大拇指控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注意:使用这类秒表一定要完成这一程序后才能进行下一次计时。这类表不能在按停后又重新开动秒表连续计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秒表在表把左侧装有一按钮,当表走动时将此按钮向上推,表停走;向下推,即继续累计计时。) 简称: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6.安全常识顺口溜20字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nxqian009 交通安全顺口溜(1)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要牢记,从小养成好习惯,不在路上玩游戏。(2)行走应走人行道,没有行道往右靠,天桥地道横行道,横穿马路离不了。(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zd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4)乘车安全专要注意,遵守秩序要排队;手头不能伸窗外,扶紧把手莫忘记。交通安全宣传警句1.行万里平安路做百年长乐人但愿人长久千里路畅通;人生美好步步小心路无规不畅国无法不宁;狭路相逢“让”者胜处罚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深情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2.乱穿马路失道无助超载超速危机四伏;酒后驾车拿命赌博一秒钟车祸;一辈子痛苦遵守交规;储蓄安全礼让礼让;人车无恙高速公路;行驶适速心无交规;路属有坎坷 7.像一刹那只有0.018秒的语文常识 :“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由此推出,一昼夜为24万“瞬间”或480万“刹那”,一夜为86400秒,故而得知,一刹那约为0.018秒,一瞬间约为0.36秒,一弹指为7.20秒。现在“刹那”“弹指”“瞬间”等词都可以用来形容时间很短。 三、百、千”是三本蒙学教材的合称,下面按成书前后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千字文》成书最早,是南朝梁代武帝大同年间(公元535~543)周兴嗣所作。据说,当时武帝为了让他的几个儿子临摹王羲之的字,命令大臣殷铁石从王羲之的字帖中拓出了1000个不重复的字。武帝觉得这些字太零碎散乱,于是就召见他的文学侍从周兴嗣,对他说:“卿有才思,为我韵之。”周兴嗣一夜缀成,鬓发全白。 《千字文》每句四字,两句一联,双句押韵,上下对仗。例如: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百家姓》相传为宋代初年成书,作者不详。全书收录300个姓氏,四字一句 ,两句一韵,如:“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三字经》是南宋人王应麟所作,后经历代增补。这本识字课本内容十分广泛,“天人性命,地理山水,历代帝王,诸子百家,缕析详明,了如指掌。”人称“袖里通鉴纲目”“小纲鉴”。通篇以三字韵语写成,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组成了一套集中识字的“三、百、千”教材,一直沿用到清代末年兴办学堂之前,历时一千四百多年。 与“三百千”并行通用的还有一类杂字课本,内容切近生活实际,注重日常应用,能满足中下层社会人家子弟记账写信的需要。例如《山东庄农杂字》,开头是: 人生天地间,庄农最为先。 要记日用账,先把杂字观。 开冻先出粪,治下镢和锨。 扁担槐木解,牛筐草绳栓。 去网上找吧2023-07-14 09:01:381
秒的单位是什么啊?
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毫秒是一种较为微小的时间单位,是一秒的千分之一。1s=1000ms。换算关系:1ms(毫秒)1毫秒=0.001秒1μs(微秒)1微秒=0.000001秒1ns(纳秒)1纳秒=0.0000000001秒1ps(皮秒)1皮秒=0.0000000000001秒1fs(飞秒)1飞秒=0.000000000000001秒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时间单位是7种基本单位之一,长度、时间、质量、物质的量、光照度、电流和(热力学)温度是七种基本单位。一天为二十四小时,在古代则是十二个时辰。月是历法中的一个时间单位,照理说,他的长度应该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自然轨道周期相当,但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也就是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是会合月(朔望月),大约是29.53日。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数学中常用“h"表示。2023-07-14 09:01:441
将太阳一天中的位置变化绘成一张图并注明观察的时间一天中不同时间观察太阳6~8次一天中不同时间观察太?
太阳一天中只有位置变化。初升的太阳在东方(在不同的季节可能在东北方或东南方),然后渐渐升高,到中午时达到最高点(最高点的位置依纬度和季节不同而不同),通常此时太阳在偏南的天空中。到下午,太阳向西方移动,位置也越来越低,并从西边日落。2023-07-14 09:02:019
星空的周日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模拟示意图格林威治时间所说的一秒是一天的8.641万分之一,而1972年制作的地球时钟所定义的一秒是从铯原子中放射出的光振动91亿9千2百63万1千7百70次所需要的时间。与铯原子振动数能维持一定速度相比,以地球的自转为准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发生变化的,闰秒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产生的一种时间概念。ω=2π/(24*3600s)=7.27/100000rad/s地球在自转时同时公转,自转一周需用23小时56分4秒,公转了约0.986度,按地球自转速度折合3分56秒,时间,自转加上公转用的时间共24小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速度变化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观察结果表明,长时期以来呈减慢趋势的地球自转速度自1999年开始加快。NIST的时间测定师们称,为调准以地球自转速度为标准的地球时间和原子时钟的时间,自1972年起到1999年的27年来为地球的标准时钟追加过共22闰秒的时间,但1999年后却没有追加过闰秒,是因为地球的自转速度加快了。2023-07-14 09:02:351
时间单位有哪些?
时间单位有:纳秒、微秒、毫秒、秒、分、刻、时、日、月、年等。时间(Time)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t。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小时简介:小时是一个时间单位。小时不是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而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数学中常用“h”表示。2分简介分又称作分钟,是时间的量度单位。分的英语是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刻=15分钟、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3秒简介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国际单位制词头经常与秒结合以做更细微的划分,例如ms(毫秒,千分之一秒)、us(微秒,百万分之一秒)和ns(纳秒,十亿分之一秒)。虽然国际单位制词头虽然也可以用于扩增时间,例如ks(千秒)、Ms(百万秒)和Gs(十亿秒),但实际上很少这样子使用,大家都还是习惯用60进制的分、时和24进制的日做为秒的扩充。2023-07-14 09:02:431
地球转动为啥房子不倒?
地球转动房子不倒,得益于地心引力的影响。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格林威治时间所说的一秒是一天的8.641万分之一,而1972年制作的地球时钟所定义的一秒是从铯原子中放射出的光振动91亿9千2百63万1千7百70次所需要的时间。与铯原子振动数能维持一定速度相比,以地球的自转为准的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是发生变化的,闰秒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产生的一种时间概念。2023-07-14 09:02:571
2012年闰秒的介绍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原子时与世界时时间误差大于0.9秒,因此,北京时间2012年的7月1日7时59分59秒(世界时23:59:59)全球将同步进行闰秒,以缩小原子时与世界时的差距。2023-07-14 09:03:131
请问:地球公转一周是365或366天,这句话对吗?那2012年有“闰秒”对吗?
地球公转一周是365或366天. 错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365.2422天.人类的历法为了符合地球运动规律,才化作365或者366天,地球公转周期不会因为人类的历法,发生丝毫的变化. 那2012年有“闰秒”对吗? 在公历中,2012年有闰日.闰秒这种方法,在公历中是不存在的.即便加上,也是为了应对地球自转的减缓,对一般人没有影响.2023-07-14 09:03:361
7:59:60现象,7月1日全球增加1秒吗?
7:59:60现象7月1日全球增加1秒通常7:59:58、7:59:59、8:00:00现在7:59:58、7:59:59、7:59:60、8:00:00祝你好运2023-07-14 09:03:443
听说今年七月一号有闰秒。是地球自转变慢造成的,是不是真的啊?届时会有什么影响啊
地球自转为什么会变慢科学家经过测算,地球100年里1天慢千分之一秒至千分之二秒,也就是平均每年慢0.5秒,也就是平均每天慢0.0015秒。因此,地球每天并不是24小时,我们说的每天24小时是近似值。地球自1972年到2012年共增加了25个闰秒,也就是地球40年里自转慢了25秒,也就是平均每年慢0.6秒。有些专家按照地球每年慢0.5秒计算,认为地球还有6300万年就会停止自转。地球真的会停止自转吗?地球膨裂说认为,地球不会停止自转。地球膨裂说认为,地球会不会停止自转,关键看地球自转为什么变慢。地球自转为什么变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在46亿年前因内部的核聚变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形成太阳系,地球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地球的气温不断下降,体积逐渐缩小,40亿年前地球岩石圈形成,这时的地球半径是现地球的二分之一,这时地球一年为1460天。地球岩石圈形成后,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放出的热量散发不出来,造成岩石圈膨裂,地球的体积不断增大。因为地球角动量守恒,根据角动量公式L= mrv,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半经增加,地球的自转速度必然变慢。这就像花样滑冰运动员伸开双臂时在冰上的旋转速度就减慢,当他们抱紧双臂时,在冰上的旋转速度就加快,角动量不变一样。地球膨裂,体积不断增大,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的证据:1、40亿年前,地球逐渐冷却后岩石圈形成,这时的地球的半经是现地球半经的一半。因为地球是一个旋转体,虽然发生了膨胀但仍遵守角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地球的膨胀和太阳系的形成很相象,只不过膨胀后地球仍是钢体,而太阳系则不是钢体而已。我们假设地球是太阳爆炸产生的、膨胀后的地球半经是膨胀前地球半经的2倍设膨胀前地球的质量为m、半经为r、速度为v 则角动量L= rmv 周期为t设膨胀后地球的质量为m1、半经为r1、速度为v1 则角动量L1=r1m1v1 周期t1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rmv=r1m1v1 (1)虽然地球膨胀后体积增大了,但质量没变,所以m=m1所以(1)式得rv=r1v1 (2)所以r/r1= v1/ v已知r/r1=1/2 (另有论述《古地球的半径是现地球半径的1/2》所以v1/ v =1/2 因为v1 =2兀r1 /t1 v = 2兀r /t所以 2兀r1 /t1 / 2兀r /t = 1/2所以r1/ t1/ r /t =1/2 r1/r/t/t1 = 1/2 (3)因为r/r1=1/2 r1/r =2/1代入(3)式得t/t1 = 1/4因为t1=24小时,所以t =6小时因为膨胀后地球(现地球)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1年365天,所以膨胀前地球的周期为6小时一天,1年1460天。2、2003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在云南发现的蓝藻化石的研究得知,地球在13亿年前1年大约500天。3、美国生物学家韦尔斯从生理坚硬的珊瑚虫甲壳化石的生长年轮和生长线得知,4亿年前泥盆纪时代的珊瑚虫化石上“年轮”中有400条”日轮“,说明当时1年有400天左右。理论计算和地球自转逐渐变慢事实的总趋势是一致的,这说明地球自转越来越慢是地球膨裂,体积变大造成的。作者:赖柏林2023-07-14 09:03:512
西铁城闰秒怎么调
西铁城闰秒是转轴自动调的。GPS闰秒自动调整,但不是及时调整,而是根据制表公司与GPS公司达成的协议,一年可调整2次(一般是年中和年底),GPS手表使用说明书上对此有专门提示。2023-07-14 09:03:581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近日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和法国已对此表示赞同。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1 大厂们再也无法忍受闰秒带来的一堆bug了。 现在,谷歌Meta微软亚马逊等一众科技巨头发起了一项倡议:废除闰秒! 闰秒这玩意,说白了就是通过给“世界标准时间”加(或减)1秒,让它更接近“太阳时”。 “世界标准时间”(UTC)与原子钟测量的精确时间同步,“太阳时”根据地球自转测量得出,但地球自转并不稳定。 例如,两者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23点59分59秒与00点00分00秒之间,插入一个原本不存在的“23点59分60秒”,来将时间调慢一秒钟。 然鹅,就是这个看似有点用的闰秒,把一众程序员愁坏了。 凭空少一秒、或冒出一个“第60秒”,就得出动一众人调整时间(如暂时关闭NTP等)、修改程序,尽可能降低闰秒带来的影响。对此Meta表示: 闰秒造成的破坏,比它带来的用处大多了。 这群大厂还找来了两家权威机构,即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国际计量局(BIPM),与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 虽然闰秒似乎离我们略远,不过这些年来,它确实给计算机行业惹了不少麻烦。 “1秒钟”让计算机宕机 闰秒于1972年被引入,迄今为止已经增加了27个闰秒。 每一次增加闰秒,都会引起不少公司的计算机或是应用程序出现问题。 例如,在互联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2012年,闰秒就带来了一波“潮水般”的影响。 闰秒在当年6月30号出现后,国外社区Reddit、浏览器Mozilla、领英和点评网站Yelp的服务器全部出现了问题,此外依赖计时器的机票预订服务Amadeus也发生了故障。 但闰秒造成的影响,并没有在这之后消失,毕竟总有新的bug出现(手动狗头)。 2017年,Cloudflare也遇上了闰秒故障,导致一众客户用不了相关服务。尽管程序员们已经提前写好应对程序,然而在实际运行时,还是出了问题。 所以,究竟应该如何消除闰秒带来的影响? 当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摊法”。 以谷歌为例,程序员们会将多出来的一秒钟分割成很多个小时间段(如几分之一秒),然后,在不影响程序运行的情况下悄悄加入到时间中。 这样,当闰秒来临时,程序实际上已经平安无事地度过了这一秒钟。 对于Meta程序员来说,采取的也是相似的做法,把这个闰秒在时间表上悄无声息地“抹掉”。 但无论如何,只要下一个闰秒还会出现,大厂们就还得继续面临闰秒带来的影响,花费额外的精力去“消除”它。 包括谷歌、亚马逊、Meta和微软等大厂在内,都感觉闰秒的出现是利大于弊,Meta还专门写了篇文章,呼吁废除闰秒。 当然,想废除闰秒的也不止这几个大厂。 早在2015年的时候,国际电信联盟就在WRC上讨论过是否要保留闰秒的事情。 只是报告结果还没出来,预计会等到2023年。 对于废除闰秒这事儿,有网友调侃: Meta的开发们实在太害怕闰秒了,他们觉得推动计时法改变是比修代码更简单的事情。 但此前也有网友提到,其实不止IT行业,工业上也会受到闰秒的影响。 你受到过闰秒带来的影响吗?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2 在某些时候,如果你遭遇过网络中端或者服务中断,这可能是闰秒引起的。所谓闰秒,是指为了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 7月26日消息,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近日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和法国已对此表示赞同。谷歌等科技巨头抛弃闰秒的理由有很多,比如网络中断等。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2012年,闰秒的变化引发Reddit的大规模停机,Mozilla、LinkedIn、Yelp和机票预订服务Amadeus也都遇到过类似问题。2017年,Cloudflare因此遭遇故障,导致客户一部分服务器离线。此外,在今年早些时候,当网络浏览器的版本号达到100时,一些网站因编程只处理两位数的版本号而发生堵塞。 Meta的研究科学家艾哈迈德·拜亚戈维(Ahmad Byagowi)称:“我们预测,如果我们只坚持使用‘国际原子时",而不进行闰秒观测,那么我们应该至少可以坚持2000年。就此而言,我们可能需要考虑进行修正。”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和法国国际计量局(BIPM)也认为,是时候该要抛弃闰秒了。 据了解,自1972年以来,世界计时机构已经为被称为“国际原子时”(TAI)的全球时钟增加了27次闰秒。 谷歌、Meta等四大科技巨头倡议废除闰秒3 “闰秒”可能会被取消。 据科技新闻网站Cnet报道,7月25日,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四位科技巨头呼吁废除闰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 与国际计量局 ( BIPM )也投出了赞成票。 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 于1972年首次提出闰秒这一概念。当世界标准时间“协调世界时”与“世界时”之间的误差超过0.9秒时,国际计量局会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将“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 1972年以来,闰秒已经出现过27次,上一次是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当“正闰秒”发生时,一分钟将有61秒——23:59:59之后不是00:00:00,而是会多出另一个23:59:60。多出的"这一秒会导致计算机产生“错乱”,因为计算机依靠精准的计时服务器展开活动,记录向数据库更新等事情的准确顺序。 在过去,闰秒曾多次给网络平台造成故障。据科技媒体WIRED, 2012年,社交网站Reddit因为闰秒而遭遇一次大规模停机,用户在30到40分钟内无法访问此网站,工程师不得不重启服务器。据英国卫报,开源社区Mozilla、社交平台LinkedIn、美国商户点评网站Yelp和机票预订供应商Amadeus也都遇到过类似情况。 此外,2017年,美国云安全网络公司Cloudflare受闰秒影响,导致托管在该公司的部分网络资源暂时脱机。 针对闰秒问题,谷歌曾于2011年提出“闰秒弥补(leap smear)”方案——调整系统内部的网络时间协议(NTP)服务器,每次更新时增加几毫秒,弥补闰秒多出来的那一秒钟,以保证服务器能够正常运行。 但Meta工程博客页面上的公告中,Meta工程师Oleg Obleukhov和Ahmad Byagowi表示,这一方案只适用于解决“正闰秒”出现的情况,随着地球自转模式的改变,未来还可能出现“负闰秒”。不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将对依靠计时器或调度器的软件带来毁灭性的影响。” 上述工程师还表示,如果取消闰秒,不再继续调整时间,未来1000年内可能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 如今,谷歌、微软、Meta和亚马逊共同呼吁取消闰秒,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IST ) 及国际计量局 ( BIPM )也同意这一主张。 CNET称,政府机构的支持至关重要,归根结底负责全球时钟系统的是政府和科学家,而不是科技公司。2023-07-14 09:04:051
时分秒各是什么意思?
时分秒表示的符号分别为:1、时——h小时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数学中常用“h"表示。2、分——min分的英语是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3、秒——s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世纪、年、月、日、时、分、秒。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1世纪=100年;1年=365天(平年)或366天(闰年);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示例:3世纪=300年,5年=60个月,4天=96小时,8小时=480分,10分=600秒。年份的分类1、平年:一般公历年份不是4的倍数的,整百年份不是400的倍数的,都是平年。2、闰年:一般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整百年份是400的倍数的,都是闰年。2023-07-14 09:04:121
什么是秒什么是世纪?
1、1世纪=100年;2、1年=12个月;3、1月=30天;4、1天=24小时;5、1小时=60分钟;6、1分钟=60秒;7、1秒=1000毫秒;8、1毫秒=1000微秒;9、1微秒=1000纳秒;10、1纳秒=1000皮秒。由来:1、年月日人们根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2、时是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相协调的辅助时间单位。除闰秒外,一小时一般等于3600秒,或者60分钟,或者1/24天。在英文或数学中常用“h"表示。3、分分的英语是minute,原意是“微小”的意思,也表示min。刻=15分钟、字=5分钟(闽南广东地区用法)。4、秒秒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有时也会借用英文缩写标示为sec。2023-07-14 09:04:251
外媒称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呼吁废除闰秒!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引言:之所以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呼吁废除闰秒,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闰秒会导致计算机出现错乱的情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如果计算机出现任何问题的话,那么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方面都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提起闰秒,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1972年,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第一次提出了闰秒的概念。自从提出这一概念,闰秒出现了大概27次。第二个方面就是闰秒给网络平台带来了很多的故障问题。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在2012年,某社交网站就因为闰秒而遭遇了一次大范围的停机事件。在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内,用户不仅无法访问这个网站,而且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这个影响非常的大,工程师必须进行重启服务器的行为。除了这个社交平台,其他的社交平台或者网站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在2017年,由于闰秒的影响,美国云安全网络公司也出现了暂时脱机的情况。第三个方面就是闰秒将会给一些相关软件带来致命的影响。由于闰秒会影响计算机,很多依靠计时器或者调度器的软件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由于闰秒对于全球的科技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不仅想要引起其他科技巨头的重视,而且希望能够废除闰秒。虽然很多人都不了解闰秒,但是对于闰秒造成的后果,可能每个人都了解过一些。如果出现平台无法访问的情况,那么可能就是因为闰秒。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闰秒的废除势在必行。如果不能够取消闰秒,那么,即使相关的科技公司采取了措施,这些措施也不可能一直有效。随着地球自转的变化,闰秒方面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变化。如果不能废除的话,那么可能会很难解决这些问题。2023-07-14 09:04:445
23点59分59秒后是几点
00:00:00,但也有例外。例如,2006年,国际上实施了“闰秒”。由于“北京时间”比“协调世界时”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调整闰秒的时间在2006年1月1日的早晨。当时我国的时钟通过这样的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调到8时整的。国家授时中心通过时间频率发播监测控制站的时号程序控制器来调整这1秒钟。在二十四小时之中的时间书写的格式为“小时:分钟”(例如,01:23),或者为“小时:分钟:秒钟”(01:23:45)。不足10的数字前面要补充一个零。这个零在小时部分并不是必须的,但却非常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有很多具体规定的计算机应用中(例如ISO 8601)。在精确度高于秒的环境下,秒后可使用十进制来表示,小数点后面的部分跟在小数点或者点符号的后面,例如01:23:45.678。在二十四小时之中,一天开始于早子时,24:00----1:00,每天的最后一分钟开始于夜子时之初23:59(子初)而结束于夜子时之末24:00(子正)。某一天的24:00等于下一天的00:00。数字时钟显示从00:00到23:59,它从不会显示出24:00。这样,从23:59:59.999到(24:00:00;000)00:00:00.000就可以精确的确定新一天的开始。但是,24:00的表示方法更能明确的确定一天的结束时间。2023-07-14 09:05:494
协调世界时是什么意思?
协调世界时(英: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法:Temps Universel Cordonné),又称世界统一时间,世界标准时间,国际协调时间。英文(CUT)和法文(TUC)的缩写不同,作为妥协,简称UTC。协调世界时是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2023-07-14 09:06:181
闰秒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闰秒(rùn miǎo)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2012年3月,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宣布我国7月1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将现7:59:60。 2015年6月份,科学家们将再度给钟表额外增加1秒钟时间。 成因原理 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其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 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 作用影响 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所以就要通过闰秒来进行调整。自1971年首次增加闰秒以来,“协调世界时”已经调整了24个闰秒。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2006年,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 日常生活影响:快一秒慢一秒感觉不出来 闰秒调整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不会产生影响,时间快一秒慢一秒大家都感觉不出来,更不会出现千禧年千年虫那样的问题。到了闰秒这一天,我们的手机时间来自通信基站,会自动调整。一般手表需要对照电视台、电台手调,电波表可自动调整。大部分电脑需要手动调时,如果电脑安装了一个校时软件,就可自动对准了。2023-07-14 09:06:591
闰秒是什么意思?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2012年3月,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宣布我国7月1日进行闰秒调整,届时将现7:59:60。希望能帮到你。2023-07-14 09:07:083
历史上都有哪些年份多一秒(闰秒)?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目前,全球已经进行了26次闰秒。最近一次闰秒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早晨7时59分59秒和8时00分00秒之间出现。实施年份6月30日23:59:6012月31日23:59:601972年+1秒+1秒1989年 -- +1秒1973年 -- +1秒1990年 -- +1秒1974年 -- +1秒1992年+1秒 -- 1975年 -- +1秒1993年+1秒 -- 1976年 -- +1秒1994年+1秒 -- 1977年 -- +1秒1995年 -- +1秒1978年 -- +1秒1997年+1秒 -- 1979年 -- +1秒1998年 -- +1秒1981年+1秒 -- 2005年 -- +1秒1982年+1秒 -- 2008年 -- +1秒1983年+1秒 -- 2012年+1秒 -- 1985年+1秒 -- 2015年 +1秒 -- 1987年 -- +1秒2023-07-14 09:07:254
闰秒指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1秒从何而来?我国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为了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测量方法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时间系统之间就会出现差异,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 “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 据了解,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从1972年到这次的43年间,已经有26次闰秒。最近一次是2012年6月。 今年确定在6月30日23:59:59后面增加一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对于北京时间,也就是7月1日7:59:59后面增加一秒,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然后才是8:00:00。2023-07-14 09:07:341
一闰秒是多久?
闰秒,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目前,全球已经进行了26次闰秒。最近一次闰秒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7时59分59秒(时钟显示07:59:60)出现。[1-3] 下一次闰秒将于北京时间2017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钟显示07:59:60)出现。[4]2023-07-14 09:07:431
闰秒是在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等于±0.9秒时调还是超过±0.9秒时调?
应该是超过±0.9秒时调闰秒(leap second)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期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这个可参考农历网主页的科普知识报导2005年末闰秒的通知。2023-07-14 09:07:501
"闰秒”是怎么回事?
“闰秒”是怎么回事 2005-10-8 2005年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C公报,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底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2年会差1秒。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变慢,而引起到2005年底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越限,因此,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此次闰秒。上一次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9年1月1日。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间频率公报》中提前数月向全国时间用户通知了这一消息。我们日常所用的北京时间既不是原子时(TAI),也不是世界时(UT1),而是协调世界时(UTC)。相对于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世界时来说,原子时是均匀的计量系统,这对于测量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但世界时时刻反映了地球在空间的位置,这也是需要的。为兼顾这两种需要,引入了协调世界时(UTC)系统。UTC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规定要和原子时秒长相等,只是在时刻上,通过人工干预,尽量靠近世界时。协调世界时(UTC)尽量靠近世界时(UT1)的意思是:必要时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增加1秒或去掉1秒),使UTC和UT1的时刻之差保持在±0.9秒以内。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或跳秒),增加1秒称为正闰秒(或正跳秒);去掉1秒称为负闰秒(或负跳秒)。是否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英文缩写为IERS)决定。闰秒的首选日期是每年的12月31日和6月30日,或者是3月31日和9月30日。如果是正闰秒,则在闰秒当天的23时59分60秒后插入1秒,插入后的时序是:…58秒,59秒,60秒,0秒,…,这表示地球自转慢了,这一天不是86400秒,而是86401秒;如果是负闰秒,则把闰秒当天23时59分中的第59秒去掉,去掉后的时序是:…57秒,58秒,0秒,…,这一天是86399秒。值得注意的是原子时与世界时分别来自于两个互不相干的系统,虽然协调时基本上解决了两者之间的协调问题,但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慢加之不均匀,按照目前情况,不能排除若干年后出现一年闰几次甚至更多次秒的可能性。2023-07-14 09:08:015
“闰秒”是怎么回事?
2006年元旦早晨,你的手表、墙上的挂钟应该拨慢1秒——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昨天发布预告称,由于地球自转减慢,2005年末,世界时将额外多加一“闰秒”,我国则在明年1月1日作出相应调整。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提早8小时,因此明年元旦,我国时钟将通过以下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到8点整的。也就是说,这天的7时60分将成为一个独立的时刻。不要小看这“滴答”一秒。专家说,普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表快一点或慢一点,但对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而言,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问题。“多”出来的一秒究竟从哪里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专家解释,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此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在一年中添加或减少一秒,这就是所谓的“闰秒”。一般来说,闰秒差不多1—2年就会出现一次。但是,自1998年以来,地球已经连续七年没有添加“闰秒”了。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介绍说,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会受到来自地面、空气的摩擦力一样,地球在自转时也会受到来自月亮、海洋等的摩擦,减慢了它的旋转速度。但是,前几年这种摩擦力很小,自转速度相应也就加快了,所以“闰秒”也就没有出现。我们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分秒必争”这样的词语形容时间的宝贵。2006年的元旦,您将额外地获得国家授时中心为您送出的1秒钟。记者昨天在位于临潼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了解到,由于地球自转变慢,今年末“世界时”将增加1闰秒,国家授时中心将在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加入这1秒。为什么会出现这1秒?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处长窦忠告诉记者,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此次闰秒就是由该组织7月4日公告的。 47年来地球慢了半分钟 据窦忠介绍,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所以就要通过闰秒来进行调整。自1971年首次增加闰秒以来,“协调世界时”已经调整了22个闰秒,上一次的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8年底。由于地球自转有长期变慢的趋势,现在“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之差又接近0.9秒,就出现了此次闰秒。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今,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 差了1秒钟,生活会怎样? 差了这1秒钟,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据窦忠介绍,如果某个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其他实施闰秒的国家相衔接。在航天、电子通信、电力、金融以及交通等行业也都可能出现“卡壳”的现象。1秒钟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汇率变动的时间单位介于秒和毫秒之间;而在进行证券交易时1秒钟的误差,也会影响到交易的正常进行。 1秒钟将怎样被发送? 窦忠介绍说,由于“北京时间”比“协调世界时”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调整闰秒的时间将在2006年1月1日的早晨。届时我国的时钟将通过这样的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调到8时整的。国家授时中心将通过时间频率发播监测控制站的时号程序控制器来调整这1秒钟。授时中心的所有接收时码信息的用户,都将以这种方式接收到授时系统中发布的这一调整信息。 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C公报,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底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UTC协调世界时:23时59分59秒(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2005年12月31日)00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相应,北京时间:7时59分59秒(2006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2006年1月1日)8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至2年会差1秒。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变慢,而引起到2005年底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越限,因此,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此次闰秒。上一次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8年底。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间频率公报》中提前数月向全国时间用户通知了这一消息。2023-07-14 09:08:192
闰秒的意义是什么?
2006年元旦早晨,你的手表、墙上的挂钟应该拨慢1秒——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昨天发布预告称,由于地球自转减慢,2005年末,世界时将额外多加一“闰秒”,我国则在明年1月1日作出相应调整。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提早8小时,因此明年元旦,我国时钟将通过以下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到8点整的。也就是说,这天的7时60分将成为一个独立的时刻。 不要小看这“滴答”一秒。专家说,普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表快一点或慢一点,但对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而言,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问题。“多”出来的一秒究竟从哪里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专家解释,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此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在一年中添加或减少一秒,这就是所谓的“闰秒”。一般来说,闰秒差不多1—2年就会出现一次。但是,自1998年以来,地球已经连续七年没有添加“闰秒”了。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介绍说,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会受到来自地面、空气的摩擦力一样,地球在自转时也会受到来自月亮、海洋等的摩擦,减慢了它的旋转速度。但是,前几年这种摩擦力很小,自转速度相应也就加快了,所以“闰秒”也就没有出现。我们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分秒必争”这样的词语形容时间的宝贵。2006年的元旦,您将额外地获得国家授时中心为您送出的1秒钟。记者昨天在位于临潼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了解到,由于地球自转变慢,今年末“世界时”将增加1闰秒,国家授时中心将在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加入这1秒。 为什么会出现这1秒?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处长窦忠告诉记者,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此次闰秒就是由该组织7月4日公告的。 47年来地球慢了半分钟 据窦忠介绍,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所以就要通过闰秒来进行调整。自1971年首次增加闰秒以来,“协调世界时”已经调整了22个闰秒,上一次的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8年底。由于地球自转有长期变慢的趋势,现在“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之差又接近0.9秒,就出现了此次闰秒。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今,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 差了1秒钟,生活会怎样? 差了这1秒钟,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据窦忠介绍,如果某个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其他实施闰秒的国家相衔接。在航天、电子通信、电力、金融以及交通等行业也都可能出现“卡壳”的现象。1秒钟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汇率变动的时间单位介于秒和毫秒之间;而在进行证券交易时1秒钟的误差,也会影响到交易的正常进行。 1秒钟将怎样被发送? 窦忠介绍说,由于“北京时间”比“协调世界时”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调整闰秒的时间将在2006年1月1日的早晨。届时我国的时钟将通过这样的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调到8时整的。国家授时中心将通过时间频率发播监测控制站的时号程序控制器来调整这1秒钟。授时中心的所有接收时码信息的用户,都将以这种方式接收到授时系统中发布的这一调整信息。 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C公报,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底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UTC协调世界时:23时59分59秒(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2005年12月31日)00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相应,北京时间:7时59分59秒(2006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2006年1月1日)8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至2年会差1秒。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变慢,而引起到2005年底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越限,因此,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此次闰秒。上一次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8年底。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间频率公报》中提前数月向全国时间用户通知了这一消息。2023-07-14 09:08:273
什么叫协调时和闰秒?
闰秒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期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使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为61秒);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这个可参考农历网主页的科普知识报导2005年末闰秒的通知。闰秒(跳秒)7年来首次闰秒2005年底实施2005年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C公报,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底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UTC协调世界时:23时59分59秒(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60秒(2005年12月31日)00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相应地,北京时间:7时59分59秒(2006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2006年1月1日)8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2年会差1 秒。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变慢,而引起到2005年底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越限,因此,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此次闰秒。上一次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9年1月1日。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间频率公报》中提前数月向全国时间用户通知了这一消息。我们日常所用的北京时间既不是原子时(TAI),也不是世界时(UT1),而是协调世界时(UTC)。相对于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世界时来说,原子时是均匀的计量系统,这对于测量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但世界时时刻反映了地球在空间的位置,这也是需要的。为兼顾这两种需要,引入了协调世界时(UTC)系统。 UTC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规定要和原子时秒长相等,只是在时刻上,通过人工干预,尽量靠近世界时。协调世界时(UTC)尽量靠近世界时(UT1)的意思是:必要时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增加1秒或去掉1秒),使UTC和UT1的时刻之差保持在± 0.9秒以内。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或跳秒),增加1秒称为正闰秒(或正跳秒);去掉1秒称为负闰秒(或负跳秒)。是否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英文缩写为IERS)决定。闰秒的首选日期是每年的12月31日和6月30日,或者是3月31日和9月30日。如果是正闰秒,则在闰秒当天的23时59 分59秒后插入1秒,插入后的时序是:…58秒,59秒,60秒,0秒,…,这表示地球自转慢了,这一天不是86400秒,而是86401秒;如果是负闰秒,则把闰秒当天23时59分中的第59秒去掉,去掉后的时序是:…57秒,58秒,0秒,…,这一天是86399秒。2023-07-14 09:08:341
2012年7月1日增一秒时间是怎么回事
7月1日将出现7:59:60闰秒调整对市民没影响据新华社电 (记者帅安宁、周润健)为了让“原子时”与“世界时”协调一致,北京时间7月1日全球将增加一秒,届时,将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天文专家表示,感兴趣的中国公众可试着在当日7时59分59秒时将自己的电子表或是手机上的时间“拨”慢一秒。“世界时”“原子时”要协调我国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为了确定时间,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得出的“世界时”和基于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定义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时间系统之间就会出现差异,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协调世界时”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正闰秒或负闰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闰秒”一般安排在年中或年末的最后时刻,即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今年确定在6月30日23:59:59后面增加一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对于北京时间,也就是7月1日7:59:59后面增加一秒,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然后才是8:00:00。2012年“多”出一秒,你会拿这一秒做什么?“我会对我爸妈多说一遍‘我爱你们"”“我将用这一秒来睡觉,因为是周末。”“那天是我生日,比别人多过一秒,好幸福!”“上班可以晚起一秒了。”这是网络上一些网友“晒”出的五花八门的回答。东亚讯(助理记者 郑玉占) 为了让“原子时”与“世界时”协调一致,北京时间7月1日全球将增加1秒,到时将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天文科普基地负责人李振军介绍,世界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世界时”和“原子时”。由于两种时间尺度对秒的定义不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差异,所以有了“协调世界时”的概念。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以尽量接近“世界时”,这就是“闰秒”。今年确定在6月30日23:59:59后面增加1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而北京时间是在7月1日7:59:59后面增加1秒,出现7:59:60的特殊现象,然后才是8:00:00。“多出的1秒钟,只对军事、航天等对时间精确到秒的行业有影响。不会对长春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任何影响,市民也不会感觉到。”李振军说。2023-07-14 09:08:532
闰秒多久出现一次?
没有固定的周期闰秒(rùn miǎo)是指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由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年底或年中(也可能在季末)对协调世界时增加或减少1秒的调整。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目前,全球已经进行了26次闰秒。最近一次闰秒于北京时间2015年7月1日早晨出现,当时北京时间出现了07:59:60的特殊现象。2023-07-14 09:09:102
今年全球多一秒这一时刻是
2006年元旦早晨,你的手表、墙上的挂钟应该拨慢1秒——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昨天发布预告称,由于地球自转减慢,2005年末,世界时将额外多加一“闰秒”,我国则在明年1月1日作出相应调整。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提早8小时,因此明年元旦,我国时钟将通过以下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到8点整的。也就是说,这天的7时60分将成为一个独立的时刻。 不要小看这“滴答”一秒。专家说,普通人并不在意自己的手表快一点或慢一点,但对航天、电子通信、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而言,几十亿分之一秒的误差也可能导致重大问题。“多”出来的一秒究竟从哪里来?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专家解释,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速度不匀,天长日久,两者之间会出现细微差距,此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就负责在一年中添加或减少一秒,这就是所谓的“闰秒”。一般来说,闰秒差不多1—2年就会出现一次。但是,自1998年以来,地球已经连续七年没有添加“闰秒”了。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介绍说,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会受到来自地面、空气的摩擦力一样,地球在自转时也会受到来自月亮、海洋等的摩擦,减慢了它的旋转速度。但是,前几年这种摩擦力很小,自转速度相应也就加快了,所以“闰秒”也就没有出现。我们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分秒必争”这样的词语形容时间的宝贵。2006年的元旦,您将额外地获得国家授时中心为您送出的1秒钟。记者昨天在位于临潼的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了解到,由于地球自转变慢,今年末“世界时”将增加1闰秒,国家授时中心将在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时加入这1秒。 为什么会出现这1秒? 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处长窦忠告诉记者,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世界时”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原子时”。“世界时”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会带来时间的差异,“原子时”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使用“协调世界时”来计量时间。当“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超过0.9秒时,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就负责对“协调世界时”拨快或拨慢1秒,这就是闰秒。此次闰秒就是由该组织7月4日公告的。 47年来地球慢了半分钟 据窦忠介绍,按照这几十年来已知的差异来测算,大约5000年后“原子时”会比“世界时”快1个小时,所以就要通过闰秒来进行调整。自1971年首次增加闰秒以来,“协调世界时”已经调整了22个闰秒,上一次的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8年底。由于地球自转有长期变慢的趋势,现在“世界时”和“协调世界时”之差又接近0.9秒,就出现了此次闰秒。事实上从1958年“原子时”诞生至今,两个计时系统之间已累计差了33秒,也就是说地球自转慢了半分钟左右。 差了1秒钟,生活会怎样? 差了这1秒钟,会对日常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据窦忠介绍,如果某个国家单独拒绝‘闰秒",一些高精度的系统就无法和世界其他实施闰秒的国家相衔接。在航天、电子通信、电力、金融以及交通等行业也都可能出现“卡壳”的现象。1秒钟也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比如,汇率变动的时间单位介于秒和毫秒之间;而在进行证券交易时1秒钟的误差,也会影响到交易的正常进行。 1秒钟将怎样被发送? 窦忠介绍说,由于“北京时间”比“协调世界时”早8个小时,因此我国调整闰秒的时间将在2006年1月1日的早晨。届时我国的时钟将通过这样的方式拨慢: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0分00秒。而通常情况下,时间是从7时59分59秒直接调到8时整的。国家授时中心将通过时间频率发播监测控制站的时号程序控制器来调整这1秒钟。授时中心的所有接收时码信息的用户,都将以这种方式接收到授时系统中发布的这一调整信息。 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IERS)发布C公报,协调世界时(UTC)将在2005年底实施一个正闰秒,即增加1秒。届时,所有的时钟将拨慢1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UTC协调世界时: 23时59分59秒(2005年12月31日) 23时59分60秒(2005年12月31日) 00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 相应,北京时间: 7时59分59秒(2006年1月1日) 7时59分60秒(2006年1月1日) 8时00分00秒(2006年1月1日) 世界时是基于地球自转的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原子时是基于原子物理技术的一种更加均匀的时间系统。由于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一般来说1至2年会差1秒。我们日常生活所用的时间是协调世界时(UTC),它是一种折衷的时间尺度,用原子时的速率,而在时刻上逼近世界时,所用方法就是“闰秒”,也就是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超过±0.9秒时,就对协调世界时作一整秒的调整。 由于地球自转变慢,而引起到2005年底协调世界时和世界时之差即将越限,因此,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宣布此次闰秒。 上一次闰秒发生在7年之前的1998年底。国家授时中心在《时间频率公报》中提前数月向全国时间用户通知了这一消息。2023-07-14 09:0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