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阿涅德
-
一般认为是温网
[编辑本段]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简介
(Wimbledon Championships,或简称“温网”)是网球运动中最古老和最具声望的赛事。锦标赛通常举办于6月或7月,是每年度网球大满贯的第3项赛事,排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法国网球公开赛之后,美国网球公开赛之前。整个赛事(大满贯赛事中唯一使用草地球场的)通常历时两周,但会因雨延时。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和男女混合双打比赛在不同场地同时进行。温布尔登还举办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的青年比赛。此外,温布尔登还为退役球员举办特别邀请赛,如35岁及以上的男子双打、45岁及以上的男子双打和35岁及以上的女子双打比赛。比赛时间一般为六月底或七月初。
[编辑本段]●历史
温网于1877年首次于全英草地网球和门球俱乐部(All England Lawn Tennis and Croquet Club)管理之下在温布尔登Worple路附近的一块场地举行。当时仅有男子单打比赛。到了1884年,全英俱乐部增加了女子单打和男子双打比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在1913年加入。锦标赛在1922年搬到了如今的Church路的场地。如同其他3项“大满贯”赛事,温布尔登在1968年网球公开时代到来之前,只对顶级的业余选手开放。英国人对锦标赛甚为骄傲,但它也是其民族苦闷和幽默的来源:英国男性自1936年的佛瑞德·佩里(Fred Perry)之后再未获得过单打冠军;而最近一次英国女子单打冠军则是在1977年的弗吉尼亚·韦德(Virginia Wade)。
[编辑本段]●球场
主要球场叫做“中心球场”(Centre Court),是举行决赛的地方。由于比赛过程中伦敦天气的不可预知性,球场配有可折叠的屋顶,预计到2009年完工。一号球场在1997年经过一次大型重建,由比邻中心球场的原址搬到了一个新的可容纳更多观众的专用场地。原来的一号球场据说拥有独特的氛围,是许多选手的心爱之地,所以有很多人对其移址感到悲伤。一号球场通常举办一些非常重要的比赛,如单打的四分之一决赛,它还拥有一座外置的巨大屏幕,用来让聚集在场外亨曼山上观战的球迷欣赏比赛。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球迷在这块山坡上为冲击冠军的本土球员加油助威,但是遗憾的是,1936年之来,英国的球员再没有举起过冠军奖杯。
二号球场拥有“冠军坟墓”的称号,因为在此地进行比赛的种子选手通常被排名较低的对手所淘汰。曾经的受害者包括了安德烈·阿加西(Andre Agassi)、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和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在2005年的第一轮还差点将蒂姆·亨曼(Tim Henman)拉下水。
[编辑本段]●传统
绿色和紫色是温网的传统代表色。女选手在整个赛事中,其姓之前被冠以“小姐”或“夫人”(如主裁判宣报比分时),而男选手则直呼其姓。 在比赛中,球员的比赛服装的颜色只能是白色。
比赛于每年6月最后一周至7月第一个星期举行,历时2周。从传统上讲,赛事中的周日无比赛。但历史上有3次周日(最近一次为2004年),因天雨而被迫举行比赛。第一周内举行早期赛事,而第二周则举行“16强”、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
男子单打冠军将获得一座18英寸高的镀金奖杯。女子单打的奖品一个为直径约19英寸的银盘,通常被称作“Rosewater Dish”或“Venus Rosewater Dish”。还有其他一些活动奖品。2005年比赛的奖金(双打奖金将被平分)为:
☆男子单打:630,000英镑
☆女子单打:600,000英镑
☆男子双打:218,500英镑
☆女子双打:203,250英镑
☆混合双打:90,000英镑
温网和法网的男子冠军奖金比女子较多;而在美网和澳网中,男女奖金则是相同的。但从2007年开始,男女单打实行同工同酬,当年女单冠军大威廉姆斯与男单冠军费德勒获得了相同数量的奖金。
对于比赛观众,草莓配奶油是他们在观看比赛期间的传统零食。此外,对于观众着装规定虽然已经有所减少,但是比赛时男性观众依然不能穿着短裤,女性则不能戴帽子,因为这样可能阻碍后排观众的视线。
下雨也几乎已经成为温网的一项传统:几乎每年的温网都必定会碰上雨天;而且由于是草地球场,一旦下雨必须由球童们拉起雨罩保护球场,这也成了一项年年上演的经典画面(虽然在可折叠屋顶完工后,中央球场将不会再受下雨影响)。
[编辑本段]温网奖金表
列项 2007年(英镑) 2008年(英镑) 增长率
总奖金额 11,282,710 11,812,000 4.7%
男子冠军 700,000 750,000 7.1%
男子亚军 350,000 375,000 7.1%
女子冠军 700,000 750,000 7.1%
女子亚军 350,000 375,000 7.1%
男双冠军 229,000 230,000 3.2%
男双亚军 111,440 115,000 3.2%
女双冠军 222,900 230,000 3.2%
女双亚军 111,440 115,000 3.2%
混双冠军 90,000 92,000 2.2%
混双亚军 45,000 46,000 2.2%
[编辑本段]历届男单冠军
在赛会历史上桑普拉斯曾七次摘得过冠军,而费德勒也六次捧起了银质奖杯。这个奖杯从1887年开始沿用至今,杯上刻着“全英草地俱乐部单打冠军”。
年度 冠军 亚军 比分
2009 费德勒(瑞士) 罗迪克 (美国) [3:2]
2008 纳达尔(西班牙) 费德勒(瑞士) [3:2]
2007 费德勒 (瑞士) 纳达尔 (西班牙) [3:2]
2006 费德勒 (瑞士) 纳达尔 (西班牙) [3:1]
2005 费德勒 (瑞士) 罗迪克 (美国) [3:0]
2004 费德勒 (瑞士) 罗迪克 (美国) [3:1]
2003 费德勒 (瑞士) 菲利普西斯 (澳大利亚) [3:0]
2002 休伊特 (澳大利亚) 纳尔班迪安 (阿根廷) [3:0]
2001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拉夫特(澳大利亚) [3:2]
2000 桑普拉斯(美国) 拉夫特(澳大利亚) [3:1]
1999 桑普拉斯(美国) 阿加西(美国) [3:0]
1998 桑普拉斯(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3:2]
1997 桑普拉斯(美国) 皮奥林(法国) [3:0]
1996 克拉吉塞克(荷兰) 华盛顿(美国) [3:0]
1995 桑普拉斯(美国) 贝克尔(德国) [3:1]
1994 桑普拉斯(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3:0]
1993 桑普拉斯(美国) 考瑞尔(美国) [3:1]
1992 阿加西(美国) 伊万尼塞维奇(克罗地亚) [3:2]
1991 史蒂希(德国) 贝克尔(德国) [3:0]
1990 艾伯格(瑞典) 贝克尔(德国) [3:2]
1989 贝克尔(德国) 艾伯格(瑞典) [3:0]
1988 艾伯格 (瑞典) 贝克尔(德国) [3:1]
1987 卡什(澳大利亚) 伦德尔(捷克) [3:0]
1986 贝克尔(德国) 伦德尔(捷克) [3:0]
1985 贝克尔(德国) 库兰(爱沙尼亚) [3:1]
1984 麦肯罗(美国) 康诺斯(美国) [3:0]
1983 麦肯罗(美国) 刘易斯(新西兰)
1982 康诺斯(美国) 马克安诺(美国)
1981 马克安诺(美国) 比约博格(瑞典)
1980 比约博格(瑞典) 马克安诺(美国)
1979 比约博格(瑞典) 塔那(美国)
1978 比约博格(瑞典) 康诺斯(美国)
1977 比约博格(瑞典) 康诺斯(美国)
1976 比约博格(瑞典) 纳斯塔塞 (罗马尼亚)
1975 阿什(美国) 康诺斯(美国)
1974 康诺斯(美国) 罗斯沃尔(澳大利亚)
1973 科德斯(捷克) 马特维利(前苏联)
1972 史密斯(美国) 纳斯塔塞(罗马尼亚)
1971 纽康比(澳大利亚) 史密斯(美国)
1970 纽康比(澳大利亚) 罗斯沃尔(澳大利亚)
1969 拉沃尔(澳大利亚) 纽康比(澳大利亚)
1968 拉沃尔(澳大利亚) 罗切(澳大利亚)
[编辑本段]历届女单冠军
在赛会历史上女金刚纳夫拉蒂诺娃曾9度封后,格拉芙也曾7次笑傲群芳。
年度 冠军 亚军
2009小威廉姆斯 (美国) 大威廉姆斯 (美国)
2008大威廉姆斯 (美国) 小威廉姆斯 (美国)
2007大威廉姆斯 (美国) 巴托丽 (法国)
2006 毛瑞斯莫(法国) 海宁(比利时)
2005大威廉姆斯 (美国) 达文波特(美国)
2004 莎拉波娃(俄罗斯) 小威廉姆斯 (美国)
2003 小威廉姆斯 (美国) 大威廉姆斯 (美国)
2002 小威廉姆斯 (美国) 大威廉姆斯 (美国)
2001 大威廉姆斯 (美国) 海宁(比利时)
2000 大威廉姆斯 (美国) 达文波特(美国)
1999 达文波特(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98 诺沃特娜(捷克) 陶兹亚特(法国)
1997 辛吉斯(瑞士) 诺沃特娜(捷克)
1996 格拉芙(德国) 桑切斯(西班牙)
1995 格拉芙(德国) 桑切斯(西班牙)
1994 马丁内兹(西班牙)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93 格拉芙(德国) 格拉芙(德国)
1992 格拉芙(德国) 塞莱斯(美国)
1991 格拉芙(德国) 萨巴蒂尼(阿根廷)
1990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加里森(美国)
1989 格拉芙(德国)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88 格拉芙(德国)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1987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格拉芙(德国)
1986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曼德利科娃(捷克)
1985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84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83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安德里亚-耶格(美国)
1982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81 埃弗特(美国) 曼德利科娃(捷克)
1980 古拉贡(澳大利亚) 埃弗特(美国)
1979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78 纳芙拉蒂洛娃(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77 维德(英国) 康诺斯(美国)
1976 埃弗特(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975 比利-简-金(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974 埃弗特(美国) 莫罗佐娃(俄罗斯)
1973 比利-简-金(美国) 埃弗特(美国)
1972 比利-简-金(美国) 古拉贡(澳大利亚)
1971 古拉贡(澳大利亚)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1970 玛格丽特-考特(澳大利亚) 比利-简-金(美国)
1969 琼斯((英国) 比利-简-金(美国)
1968 比利-简-金(美国) 特加特(澳大利亚)
- 寸头二姐
-
最早进行的是澳网
赛事简介:
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也是四大满贯赛事中每年最先登场的,通常于每年1月的最后两个星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澳大利亚公开赛自1905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不过与另外三项四大满贯赛事相比,澳网还是最年轻的。赛事目前由澳大利亚网球(Tennis Australia)主办。
[编辑本段]历史:
1904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网球机构官员决定成立澳大拉西亚草地网球协会(the Australasian Lawn Tennis Association)负责筹办每年一届的澳大拉西亚锦标赛(Australasian championships)并共同组队参加戴维斯杯的比赛。1905年11月,首届澳大拉西亚锦标赛在墨尔本圣克尔达路(St Kilda Road)艾伯特公园(Albert Park)内的仓库老板板球场(Warehouseman"s Cricket Ground)的举行。当时总共有17名男选手参赛,最后罗德尼·希斯(Rodney Heath)夺得了男单冠军。
澳大拉西亚锦标赛最初一直是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主要城市之间轮流举行,直到1922年新西兰退出澳大拉西亚草地网球协会成立自己的网球协会。同年,赛事还增设了女子组和混双的比赛,玛格丽特·莫尔斯沃思(Margaret Molesworth)成为澳网历史上首位女单冠军。1927年,赛事更名为澳大利亚锦标赛(Australian Championships)。在1968年网球职业化后,澳网被列为四大公开赛之一,并于1969年正式更名为澳大利亚公开赛(Australian Open)。
自从1905年举办首届比赛以来,澳网曾先后在墨尔本、悉尼、阿德莱德、布里斯班、珀斯和新西兰等6个地方举办过。后来由于各界对比赛地点不确定的非议日渐高涨,1972年,赛事组织者决定将比赛固定在一个能够吸引最多的赞助商和观众的城市举办。结果澳网再次回到并永久落户于其诞生之地墨尔本。接下来的16年里,澳网一直是在墨尔本库扬草地网球俱乐部(the Kooyong Lawn Tennis Club)的场地上举办的。
1977年,澳网由通常的1月改到12月举办,使得在那一年举办了两届比赛。但由于紧邻圣诞节,赛事时间的改变并没有起到预先设想的效果,所以到了1986年,原定于年底比赛推迟到第二年1月举办。后来这一赛期一直沿用至今。
随着赛事规模的不断扩大,库扬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比赛的要求。1988年,政府斥巨资在墨尔本中央商务区南边的墨尔本板球场旁新建的费林德斯公园(Flinders Park)网球中心正式启用,并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观众人数大幅攀升,有超过26万名观众亲临现场观看比赛,而前一年在库扬网球中心这一数据仅有14万人。也正是在启用新场地后,澳网才由草地改为现在的硬地球场。1996年,比赛场地再次扩大,并更名为墨尔本公园。2000年,为了纪念澳大利亚网球英雄,历史上唯一一位两度实现真正的大满贯的罗德·拉沃(Rod Laver),中央球场被命名为罗德·拉沃竞技场。而在2003年,中央球场旁的1号球场又以澳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网球选手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的名字命名为玛格丽特·考特竞技场。澳网中央球场独特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可移动的顶棚,可以根据需要在下雨或是高温等恶劣天气情况下使用。澳网和温网是四大满贯中能够在室内进行比赛的赛事。
在澳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澳大利亚选手获得了1980年代之前的历届比赛的大部分冠军。特别是在1960年代澳大利亚网球的黄金时期,罗德·拉沃、罗伊·爱默生(Roy Emerson)和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Margaret Smith Court)三人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冠军头衔。但是自从1988年澳网进驻墨尔本公园以来,至今还没有澳大利亚本土选手获得过澳网男女单打的冠军。
在2005年,澳网度过了其百年生日。不过这只是历史上第93届比赛,其中因为两次世界大战停办了8年,零位1977年举办了2届,而1986年又停办了1年。百年澳网的比赛总奖金达到创纪录的1910万澳元,其中男女单打冠军奖金为120万澳元。
[编辑本段]赛地介绍:
赛场在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墨尔本市网球中心。墨尔本公园的设施--中心球场:可收回 屋顶,15021个座位;1号球场:6000个座位;2号球场:3000个座位;3号球场:2000个座位;4号球场:1100个座位;露天练习球场:19块;室内练习球场:4块。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由于时值当地盛夏,气候酷热而使比赛场地温度高达60摄氏度,球员体力消耗大,发挥不出水平,影响比赛的圆满结束,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其公开赛的地位很难保住。由于是硬地网球场,所以打法全面的选手可以占到一定的优势。它不仅有利于底线抽击,也适合发球上网,既适于打上旋球下旋球,也适合吊高球和放短球。
[编辑本段]历届冠军:
澳大利亚公开赛的总奖金高达1900万澳元(折合1520万美金)。其中男单冠军的奖金为120万澳元(折合96万美元)。这是它在四大公开赛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
年 份 男单冠军 女单冠军 男双冠军 女双冠军 混双冠军
2009 纳达尔 小威廉姆斯 布莱恩兄弟 威廉姆斯姐妹 布帕蒂/米尔扎
2008 德约科维奇 莎拉波娃 厄尔里奇/拉姆 邦达连科姐妹 孙甜甜/泽蒙季奇
2007 费德勒 小威廉姆斯 布莱恩兄弟 布莱克/胡贝尔 米尔尼/阿萨兰卡
2006 费德勒 毛瑞斯莫 布莱恩兄弟 郑洁/晏紫 辛吉斯/布帕蒂
2005 萨芬 小威廉姆斯 乌利耶特/布莱克 库兹涅佐娃/莫里克 德拉佩/斯托瑟
2004 费德勒 海宁 罗德拉/桑托罗 帕斯奎尔/苏亚雷兹 兹蒙吉克/波维娜
2003 阿加西 小威廉姆斯 罗德拉/桑托罗 威廉姆斯姐妹 纳芙拉蒂洛娃/佩斯
2002 约翰森 卡普里亚蒂 诺尔斯/内斯特 库尔尼科娃/辛吉斯 乌耶特/汉图切娃
2001 阿加西 卡普里亚蒂 比约克曼/伍德布里奇 威廉姆斯姐妹 费雷拉/莫拉里乌
2000 阿加西 达文波特
1999 卡费尼科科夫 辛吉斯
1998 科达 辛吉斯
1997 桑普拉斯 辛吉斯
1996 贝克尔 塞莱斯
1995 阿加西 皮尔斯
1994 桑普拉斯 格拉夫
1993 考瑞尔 塞莱斯
1992 考瑞尔 塞莱斯
1991 贝克尔 塞莱斯
1990 兰德尔 格拉夫
1989 兰德尔 格拉夫
1988 沃兰德 格拉夫
1987 艾德博格 曼迪尔科娃
1985 艾德博格 纳芙娜蒂诺娃
1984 沃兰德 沃兰德
1983 沃兰德 纳芙娜蒂诺娃
1982 克瑞克 沃兰德
1981 克瑞克 纳芙娜蒂诺娃
1980 体奇尔 曼迪尔科娃
1979 范莱斯 乔丹
1978 范莱斯 内尔
1977 特尼 瑞德
1976 艾摩德森 高朗格
1975 纽科博 高朗格
1974 考纳斯 高朗格
1973 纽科博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72 罗斯维尔 维德
1971 罗斯维尔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70 阿瑟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9 罗德-拉沃尔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8 布莱 比利-简-金
1967 艾默森 莉奇
1966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
1965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4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3 艾默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2 罗德-拉沃尔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1 艾摩森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60 雷弗 玛格里特-史密斯-考特
1959 欧姆德 卡特尔
1958 科博 莫特孟尔
1957 科博 弗里
1956 郝德 卡特尔
1955 罗斯维尔 本罗斯
1954 罗斯 朗格
1953 罗斯维尔 考诺尔
1952 米可乔治 朗格
- clc1
-
温网。无论从历史的悠久的程度,还是在当今的影响力,温网无疑是当之无愧的四大满贯之首!
- 北营
-
一般认为是温网,历史最悠久。
也有认为是美网的,奖金最多。
- 真颛
-
温网奖金最多,历史最久。
-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最早进行的是澳网
历史悠久的算温网,成立于1877年
- CPS小天才
-
温网
- 出投笔记
-
最早进行的是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