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莲丿红尘
-
阶步和擦痕是断层两盘相对错动时在断层面上留下的痕迹。擦痕表现为一组比较均匀的平行细纹;阶步则表现为一组与擦痕大致垂直的阶块。阶步的陡坎一般面向对盘的运动方向。 但有时阶步的陡坎指示本盘运动方向,称为反阶步。
- 不白九百
-
就是构造带之间错动时留下的痕迹,就像平缓的阶梯一样。
如有疑问继续追问!
相关推荐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指导思想和具体方法
1.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地质构造,是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和岩体经历了漫长地质发展历史的地壳运动作用而形成的。人们不可能亲自观察到现存的地质构造形成的全过程。虽然在实验室可以做些模拟实验,但在规模和时间上都不能达到自然界的同等条件。所以,研究地质构造,要强调以大自然为实验室,投身于实践,充分观察和收集现存的地质构造痕迹;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再到实践中去验证,修正错误的认识。即所谓“将今论古”的方法,又称为“反序法”。2.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实践证明,要做好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工作,不仅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要有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最基本的方法是传统的地质测量(地质制图或地质填图)。通过在野外对自然露头的观察和描述,将获得的地质现象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质图、剖面图以及其他地质图件上,用以表示地质构造在空间的形态。在地质测量过程中,对地表以下的地质构造的解释,是根据在地表所见到的地质现象进行推测的。如果地表是被第四纪松散堆积层所覆盖,则对地表以下的地质构造的推测就更为困难。为了正确解释地表以下的地质构造,还必须采用其他方法和手段,取得地表以下的有关地质资料。例如,槽探、巷探、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等,是当前揭露地表以下地质构造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变形模拟实验是构造研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构造中进展比较显著的一个领域。透射电镜、电子计算机及高温、高压设备的引入,构造模拟已从定性的物理模拟发展到定量的数学模拟;从宏观的矿物岩石的实验到微观的模拟矿物变形实验;从常温、常压条件下的实验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实验。近年来,构造地质的发展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相结合,使构造地质的研究向定量的数理分析方向发展。如应用有限单元法来计算一定区域内的各点应力方向和大小,并由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做数学模拟,据此,可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比较。这些模拟手段的更新不但使地质构造研究深入到超微观的晶体变形中,而且给不同层次构造的形成条件和形成机制提供科学的依据。近二三十年来,构造地质学发展迅猛。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新的技术方法的广泛采用,使构造地质学的研究领域日益扩大和深入。航空、航天遥感技术的应用和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的发展,使得对地球构造的研究,从陆地发展到海洋,从地壳表层深入到深层,并可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可与宇宙星体进行类比。随着地质构造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从地表到地下深处的构造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地壳或岩石圈不同深度区的变形过程、变形机制和变形产物以及构造特点都是很不同的。因而,提出了“构造层次”的概念。构造层次是指在一定变形幕过程中,由于在地壳不同深度因温度、压力的不同而引起岩石物性的变化,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构造分层,或不同构造阶段引起的构造叠加。一般把地壳或岩石圈划分为浅、中、深构造层次。各层次之间的界限并非等深圈层面,而是常常表现为渐变的过渡带(或剪切带)。由于构造作用,特别是逆冲断裂的推覆作用,可以把地壳深层或上部地幔的岩石推至地表,因而,在地表的构造断裂带中可以见到地壳深层和上地幔的岩石零星分布。2023-07-14 11:38:491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的产物,如褶皱、节理、断层、叶理和线理等。地质构造分为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①原生构造是指在沉积作用或岩浆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沉积岩中的斜层理、波痕、泥裂等和岩浆岩中的流动构造、原生节理等。②次生构造是指岩石、岩层或岩体形成之后,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而形成的构造,如褶皱、节理和断层等。构造地质学侧重于研究岩石、岩层或岩体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次生构造。但是原生构造通常可以反映出次生构造形成时的地质背景,某些原生构造又是识别次生构造形态、产状及其变形特征的重要标志,因此,原生构造同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至岩石圈内部的结构和巨大构造单元,如板块或古板块、造山带等;小至露头尺度的构造或手标本的组构,更小的构造甚至需要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构造地质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和分布规律。(2)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质背景和运动学、动力学机制。(3)地质构造的变形序列和构造演化历史。2023-07-14 11:38:561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构造地质学 ( structural geology) 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所谓地质构造 ( geological structure) 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以及演化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的方式、规模和动力来源。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到成百至数千平方千米乃至全球规模; 小的则表现在一定范围的露头上或手标本上; 更小的甚至需借助于显微镜才能观察。因此,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称为构造尺度 ( tectonic scale) 。构造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大、中、小、微、超显微等级别。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各有其不同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野外地质调查,通常是从小尺度或中尺度的地质构造观察入手。至于大尺度和巨尺度的区域构造的研究,属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畴。构造地质学着重研究中、小尺度地质构造的基本形态、产状、分布和组合关系及对各种构造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并探讨各种构造的形成条件和力学机制。2023-07-14 11:39:061
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的基本内涵概念及其演变是怎样是?
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形变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间的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科学,广义的构造地质学包括大地构造学。大地构造学(Geotectonic)是研究地球岩石圈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的科学;是地质学中理论性、综合性很强的分支学科。关于大地构造学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概念,一般认为是研究地壳的大型的、乃至全球构造的发生、发展、区域构造组合及其它们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学科。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地质力学派创建人李四光院士在1956年曾把构造的研究概括为两个方面:建造和改造。建造代表形成,是地壳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地壳发展演化的物质反映;改造代表形变,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或具体表现。大地构造学属于广义构造地质学,也是传统的构造地质学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发展史上的源渊关系,在研究对象上,同样研究岩石圈地质体的形成和形变之构造作用,形成机制及其相互的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其所不同的是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大型、乃至全球构造的发生、发展,区域构造组合、形变构造、历史演化、地壳运动及其力源等,可以说,它与构造地质学相辅相承。从大地构造运动来说,可分为三种类型:震荡的、波动的、褶皱的,因而说:大地构造学还着重于褶皱、断裂、构造形态形变、特征等的研究,结合岩石组合特征来研究构造演化历史以及动力机制和成因模式。总的来说,大地构造学是一门具有时空尺度大、多层次、多种类、多类型特点的学科,是地质科学中综合性和理论性很强又具探索性的学科,最早多以学说、假说出现,并酝育有丰富的哲学内涵,被一些地质学家称之为地球科学中的哲学。由于基础学科成就的渗透,它是一门更为广阔、研究地球深部和内生过程的科学,是技术方法与地质、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融为一体的科学,历史上被命名为“地球学”(Geonomy)。从近期大陆地质研究中,构造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进一步认识到:(1)大陆地表没有一个共同的成因方式,它是一个非均一成分的,结构上不对称的,由具有复杂的构造和热化过程的不同块体拼合而成;(2)在超板块的构造认识中,其流变作用和造山作用突出;(3)结合当代地震构造研究,其成果将对大地构造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2023-07-14 11:39:141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中的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在地壳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组成地壳或岩石圈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产生的各类变形,包括褶皱、断层、劈理及其他面状、线状构造等。地质构造分为原生和次生构造。原生构造是指沉积物或岩浆在侵位与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如沉积岩中的层理、波痕等和岩浆岩中的流动构造、原生节理等。而次生构造是指岩层或岩体形成后,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构造,如褶皱、节理、断层等。形成次生构造的作用力,可以来源于地球内部,称为内力;也可以来源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构造地质学侧重于研究岩层或岩体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的次生构造。但是对原生构造也要研究,某些原生构造是识别次生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变形构造的重要标志。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地壳或岩石圈内各种变形的几何形态、组合特征、分布规律;②分析构造形成的地质背景、力学条件及动力学和运动学的机制;③研究构造的形成序列及演化历史。同时还要研究各种构造形态的描述、制图及其表示方式,以及与地质矿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热及地震地质等学科的相互关系。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可占据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或更大范围;小的可在露头甚至一块手标本上即可表现其全貌;更小的则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对地质构造的观察研究,可以按规模大小划分为许多级别,成为“构造尺度”。构造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一般把构造尺度划分为巨、大、中、小、微型以至超显微型等级别。不同尺度的地质构造各有其不同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野外地质调查,通常是从小尺度或中尺度的地质构造观察入手。构造地质学主要侧重于研究中、小型地质构造。较大区域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则隶属区域大构造学的研究范畴;全球范围内地壳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则属于全球构造学的研究范畴。构造地质学是学习地质科学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为学好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如矿床学、找矿勘探地质学、遥感地质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煤田、石油地质等课程奠定基础。2023-07-14 11:39:221
构造地质学研究进展
万天丰构造地质学是地球科学中综合性最强的一门分支,其研究范围包括岩石变形(Rock deformation也称狭义的构造地质学Structural Geology)与大地构造学(Tectonics),主要研究内容为:形态学(Geometry)、运动学(Kinematics)、动力学(Dynamics)、构造年代学(Structural Chronology)与应用构造地质学(Applied Structural Geology)。近30年来,构造地质学在岩石变形过程与机制(弹性与塑性,脆性与韧性变形)、古应变与古应力以及构造系统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于软沉积物与同沉积构造变形、盐构造也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在构造年代学研究方面进展还不够理想,正在逐步地积累资料,这已成为当今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在国内,与理论构造地质学相比,应用构造地质学的进展显得进步更为突出,如构造成矿的深部定位预测、裂隙型油气藏的发现与勘探等。岩石圈板块构造(Lithosphere Plate Tectonics)研究也正在不断深入,洋底第三代磁条带图件的编制,使人对中侏罗世以来洋底构造演化的六个阶段有了全新的认识,发现板块边界性质(俯冲带、扩张带和转换断层)是可以不断变换的,逐步认识到陆-陆碰撞带深部的典型结构是一种对冲型构造(有人称之为鳄鱼式构造),陆-陆碰撞带的形成时期并非主要成矿时期,古陆块与古板块的形成过程与再造恢复工作正在扎实地进展,系统的板内变形研究在我国、北美和西欧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中生代-新生代板内变形的复杂过程(5~6次转变)正逐步被人认识,近年来定量化的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研究都取得显著进展。岩石圈内部以及岩石圈与其他圈层的互相作用已逐渐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参考文献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构造与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构造地质教研室(编译).1994.构造地质学进展.北京:地震出版社,231页马宗晋,李存悌,高祥林.1996.全球新、中生代构造的基本特征.地质科技情报,第15卷,第4期,21~25Wan Tianfeng.1994.Intraplate Deformation,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Eastern China in Meso-Cenozoic,Wuhan,Press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156pp万天丰.1993.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及其应用.北京:地质出版社,103页万天丰.1995.构造应力场研究的新进展.地学前缘,第2卷,第2期,235万天丰.2004.中国大地构造学纲要.北京:地质出版社,387页庄培仁,常志忠.1996.断裂构造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346页兰姆赛,胡伯.1991.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一卷,应变分析.北京:地质出版社,337页兰姆赛,胡伯.1991.现代构造地质学方法.第二卷,褶皱和断裂.北京:地质出版社,417页杨巍然,简平.1996.构造年代学当今构造研究的一个新学科.地质科技情报,15(4):39~43万天丰.2000.初论构造应力-应变系统复杂性.地学前缘,7(1):161~1682023-07-14 11:39:301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地质构造的研究应包括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以及构造发育、演化的历史分析。①构造几何学的研究是对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和规模及其组合型式和相互关系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 ②构造的运动学分析是根据构造几何学的有关资料和数据,去追索现有构造状态和位置的岩体在变形时,物质相继发生的位移、转动和应变等内部和外部的运动; ③动力学的研究则是探索构造变形时作用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应力场的演化以及外力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④构造的历史分析是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对有关资料的综合研究,阐明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成时期及其发育顺序。这几个方面的研究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对构造形态进行几何分析则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有了构造几何分析的基础,才可能正确分析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和成因,进而对各个地区的构造分析资料及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出地壳构造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尽管对不同岩石类型地区地质构造和不同尺度构造的研究任务和方法各有不同,但是,野外观察和地质填图始终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本方法。通过野外观察填绘的地质图,不仅可反映出一个地区各种岩层和岩体的分布,而且根据岩层和岩体的产状、相互关系和各自的时代,可以认识该区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组合特征和发育史。通过绘制剖面图和根据地面的构造形态观测及钻井和物探等提供的资料,编绘构造等高线图和等厚图,能较好地反映地下构造形态的特征。研究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相互关系,一方面是采用填绘地质图、编制有关图件以及相应文字描述的常规方法; 另一方面是通过对各种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要素的力学性质、产状和相互几何关系的系统观察和测量,应用极射赤平投影或电子计算机作数理统计分析和自动化成图,从而得出地质构造产状方位的型式和对称性的特征,为建立地质构造三维空间图像、分析构造变形机制和恢复变形历史等提供依据。Bruna Sander ( 1930) 在《岩石组构学》中提出的变形岩石显微组构的几何分析方法和运动学解释原则,经广大地质学家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和补充,现已发展成为不仅可用于显微构造分析,而且也可以应用于中、小型构造乃至大型构造分析。现代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和航片、卫片的采用,扩大了观察地质构造的视域和深度,弥补了野外地质观察的局限性; 而钻探、物探等工程和探测技术的应用,为了解地下构造情况,提供了重要资料。研究地质构造不能只满足于形态描述,还要应用力学原理,鉴定各个构造的力学性质和相互关系,并分析它们的形成机制和各构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得出区域地质构造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研究地质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常常需要进行模拟实验。例如根据相似原理,用泥巴、石蜡、沥青或凡士林等材料,做成某种形态和尺寸的试件,在设置的相应几何边界条件下,施加一定方式的力使之发生变形,观察其变形特点、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并将实验模型与自然界的构造原型进行类比,借以说明这种构造的形成、发展和组合关系以及构造变形的边界条件和应力作用方式。计算机的应用使构造地质的研究向定量的数理分析方向发展。如应用有限单元法来计算一定地区内的各点的应力方向和大小,进而对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做出数学模拟,据此,可以推断出相应的构造图像,并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比较。对地质构造进行历史分析,一般是根据地层之间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及各种构造间成因联系和交截、叠加关系,并结合沉积岩相、厚度以及岩浆活动等方面的分析,或配合同位素地质年代的测定资料,分析该区构造形成时代和发育顺序,划分构造发育的阶段,恢复区域构造发展史,从而对该区地质构造的规律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在构造地质学研究中,还需与岩石学、地层学、地貌学及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密切结合。2023-07-14 11:39:371
学习任务学习构造地质学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构造地质学就是分析地质构造,弄清其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质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及动力来源;与近、现代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构成了联系。二、实践意义应用构造地质学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可以解决地质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预报、地质灾害防治等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大量实际问题。茫茫大地,矿在哪里?矿在石头里——且看“矿”字的拆字。这就要求我们地质工作者对区域地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国土资源大调查),也就是运用构造地质学的理论和各种技术手段,搞清楚大地构造格架及矿产资源分布规律。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具体矿山中的矿体形成、储集、破坏等诸多问题也给予重要指导,因为地壳中的矿产分布是受一定地质构造控制的。一般来说,大型断裂是导矿、控矿构造,中小型构造是布矿与赋矿构造。具体而言,内生矿产与断裂构造关系极为密切:断裂构造可控制矿体的存与失,褶皱构造的转折端(倾伏端、扬起端)控制鞍状矿体(图1-2)。外生层状矿产的赋存状态与褶皱形态、断层分布关系也较为密切。而石油和天然气等常在特殊构造环境中形成,如在深部封闭的穹隆和背斜顶部等处富集。图1-2 地质构造对矿体控制情形构造地质学研究为地震预报提供重要依据。地震是现代构造运动最直观的反映,大多数地震都为构造地震,它们大都位于板块构造边界,以及在活动断层带的端点、交叉点、拐点处孕育。如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国中央地震带(贺兰山-龙门山-云南鲜水河断裂带)均为活动断裂,也是我国现在地震的频发地区。因此,构造地质学对地震预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地质构造运动造成频繁的火山喷发,大量烟尘、毒气的释放不仅污染了空气,还会导致降水异常,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对此,人类必须通过构造地质的研究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为工程选址寻找“安全岛”,评价工程的稳定性。通过构造地质的研究,则可分析出哪些区域较安全,哪些区域稳定性差。如活动断裂带内的裂隙发育,使得地层强度降低;软弱的断层泥的存在,使工程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工程选址要尽量避开这些地段,或者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工程的稳定性。水是无孔不入、无隙不钻的一种流体。地下水资源的富集与地质构造有密切关系,而地质构造中的断层、节理、劈理等破裂构造,既是富水地段又是漏水通道。研究地质构造,可以解决地下水资源勘查及其在工程选址、工程施工中趋利避害的问题。2023-07-14 11:39:441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研究地质构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在普查勘探地下资源的工作中起着指导作用。各种矿产资源的形成、富集和分布是受一定地质构造条件控制的。例如,内生矿产的形成、分布常与褶皱、断裂有关;外生层状矿产的赋存状态与褶皱形态、断层分布关系密切;石油和天然气常在封闭的穹隆、背斜顶部富集;地下水的运移和赋存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地下水或地下热水资源又多位于向斜构造或断裂带内。地下资源形成后,又可能受到新生的地质构造的改造,或使之富集,或使之贫化,甚至遭到破坏。因此,只有研究掌握区域和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才能科学地指导普查勘探工作和正确评价地下资源。其次,可为各种工程建筑提供必要的地质资料。矿产的开采,地表、地下工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都必须事先查清影响施工安全和工程建筑稳固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并进行论证,否则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而这些条件又直接或间接地与地质构造相关。例如断层破碎带常是一个裂隙发育、强度低、压缩性大的软弱带,地下采矿、施工时遇到它,可能会出现涌水和坍塌,给采矿、施工造成困难和损失;建筑在它上面的工程,则会因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陷而产生裂缝、倾斜乃至毁坏;在其上建造水库,则可能发生渗漏、坝下潜蚀,影响水库正常使用并危及拦河坝的稳固性。因此,必须查清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才能获得正确评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所需要的地质资料。第三,可为预报地震提供必要的依据。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破坏性地震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绝大多数地震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地震发生的位置往往是断裂活动的部位,大地震多数发生在区域性断裂带内或板块边界上,属于构造地震。近代地壳运动剧烈地区,特别是活动性断裂带内常孕育着强烈地震的震源。因此,查清地质构造发育的特征及其在近代活动的规律,对地震地质的研究和地震预报极为重要。第四,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诸多地质因素中,地质构造是极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地质环境的差异及地表元素分布的不均一,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有关。因此,环境地质学在研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预测和评价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近期与长期的影响,保护、改善和利用地质环境,防止与减少地质灾害方面,与地质构造研究有密切关系。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中岩石受力变形的遗迹,它们组合起来能反映当时岩石的受力状况,通过研究可以追索地壳运动作用力的方式、方向,有助于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点,探讨地壳运动起源和运动规律。小结构造地质学的研究领域是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对每一个重大构造问题的探讨都将远远超出构造地质学本身方法的范畴,都必须通过跨学科的研究来完成。当代构造地质学正朝着阐明地球构造作用的物理学和化学过程方向发展。构造地质学正不断加强从物理学和化学规律上来认识构造的形成机制、表征构造的时空分布。这一趋向将使构造地质学的学科结构发生重大变革,使传统构造地质学从以时空尺度划分的描述性学科结构转变成按动力学特征划分的定量化学科结构。近年来,全球深部地质和活动构造观测资料的急剧增长,实验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重大发展,材料力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的飞速引进,给构造作用的物理学和化学过程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研究基础和有利的研究条件。地质灾害预测、隐伏矿寻找和水资源保护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给构造地质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研究机会。这些有利的因素同构造地质学本身发展趋势相结合,形成了当代构造地质学的学科前沿。复习思考题1.构造地质学研究哪些具体内容?2.将构造尺度划分为哪几种类型?3.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哪几种?4.研究构造地质学有何意义?2023-07-14 11:39:541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岩石圈或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是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也很难在实验室中再造,因此,只能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岩石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研究构造变形时的作用力性质、大小、方向及应力场在空间上的变化;结合野外观察和室内对有关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背景。这种研究方法称为“反序法”。尽管目前有多种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但野外地质调查和地质填图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最重要方法。通过地质填图不仅可以了解研究区的岩石、岩层、岩体的分布、产状、相互间的关系和形成的先后顺序,而且可以认识研究区各种地质构造的几何特征、组合型式和变形序列等。地质构造是三维空间的地质实体,将野外观测到的各种地质现象用一定比例尺反映在平面图和剖面图上,这对于分析构造的几何形态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绘制地质剖面图或者根据地表构造形态的观测及钻井和地球物理手段获得的资料编制的构造等高线图、地层厚度分布图等,都能较好地反映深部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变形模拟实验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法,也是构造地质学研究中进展比较显著的一个领域。由于透射电镜、电子计算机及高温、高压设备的引入,构造模拟已从定性的物理模拟发展到定量的数学模拟;从宏观的岩石矿物的实验发展到微观的模拟矿物变形实验;从常温、常压条件下的实验发展到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实验。这些实验手段的更新不但使构造变形研究深入到超微观的晶体变形中,而且对不同层次构造的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和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自然界地质构造形成时的内部和外部边界条件十分复杂,而且变形作用经历的地质历史十分漫长,这些都是实验室所不能模拟的,所以在进行地质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的分析和探讨中,模拟实验仍然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手段。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地球表面遥感信息,扩大了构造地质的视野和深度,弥补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局限性。钻探和地球物理方法在构造地质学研究中的应用,为研究深部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资料。近年来,数学地质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构造地质的研究向定量的数理分析方向发展。如应用概率统计处理分析构造数据;应用有限单元法来计算一定地区内的各点的应力方向和大小,进而对该地区的构造应力场做出数学模拟,据此推断相应的构造图像,并与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进行比较。地质构造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的,这种过程是人类历史无法经历和难以重复的,也是野外地质调查中难以观察到的。因此,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应该是在野外观测、收集的各种地质资料综合整理和变形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以便取得对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变形机制、构造演化等方面的理论认识。把取得的理性认识,再应用到工作实践中,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使研究成果不断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2023-07-14 11:40:011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可以归纳为地质理论意义和生产实践意义。通过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阐明地质构造的分布、相互关系和变形特征,探讨变形机制、构造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动力来源;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解决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地震地质等方面的有关问题。(1)矿产资源:地壳中的矿产资源分布是受一定地质构造控制的,成矿物质的形成、运移和聚集都直接或间接地受构造变形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有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赋存、沉淀的场所,而这些通道和场所往往就是由构造变形过程中形成的地质构造所构成。如内生金属矿床的形成与断层、褶皱构造有密切关系,断层常常为矿液的运移、充填和聚集创造了有利条件,褶皱也可以为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有利的空间条件。地质构造也是沉积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如石油和天然气矿田,除了应具备生油气地层外,还须具备一定的储油气的构造,一般有利储油气的构造是背斜顶部,或是封闭良好的断层。另外,许多已经形成的矿产资源还会受到后来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形。因此,在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和开采中,要对矿产资源做出科学的评价、进行合理的开采,就必须正确认识区域和矿区的构造特征。而要解决矿产预测、寻找和圈定矿产远景区、提供矿产勘探后备基地等,就更离不开深入地、系统地研究有关地区的地质构造发生、发展及其与成矿作用和矿产资源形成时空规律之间的关系(徐开礼等,1984)。(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下水的运移和富集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正确认识了地质构造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寻找到地下水。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堤坝、电站、桥梁、隧道、大型地下工程及铁路等,都要求查明工程建设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3)地震地质:地震是现代地壳运动的反映,破坏性地震常常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地震发生的位置,往往是断裂带活动的部位,大地震多数发生在区域性断裂带内,属于构造地震。因此,在研究地震发震规律和地震预报工作中,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和新构造活动规律是地震地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4)环境地质:在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诸多地质因素中,地质构造是其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地质环境的差异及地表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有关。因此,环境地质学在研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预测和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近期与长期的影响,保护、改善和利用地质环境,防止与减少地质灾害,是与地质构造的研究密不可分的。综合上述,构造地质学研究,无论在地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生产实践方面,都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3-07-14 11:40:211
构造地质学在地质工程方面的应用
构造地质学在地质工程方面的应用如下: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研究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看,构造地质是工程地质研究的前提,被工程地质广泛应用,而工程地质主要是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建筑所选区域涉及主要地下安防建设,地下建设包括地基、管线、运输等重要内容,在施工前必须要进行建设区域以及周边环境的地质勘察工作。1、地壳运动研究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地壳运动是构造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工程安全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大型项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大型水库、核电站建设工程选址,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地质因素。从广义的角度先分析选址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是否能尽可能减少自然灾害的侵扰。国家大型水库或核电站建设都是利国利民的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的稳定与幸福,所以在选址过程中首先要从地质构造学的角度去分析地壳运动是否在长时期内稳定。然后工程地质在特定选址的区域做做详细分析,比如岩土、地下资源、自然灾害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2、地质灾害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有些地质灾害是自然规律发展的结果,有些则是人类破坏自然的后果。自然灾害的发生直接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对国家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地质灾害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是地质构造研究的内容,其在工程地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地质灾害是工程地质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工程安全性。2023-07-14 11:40:281
构造地质学就业前景
构造地质学专业介绍,构造地质学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地震局及省地震局所属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室)从事地震成因的综合分析,进行地震烈度鉴定和区划等工作;也可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所从事地球动力学和第四纪地质新结构的研究工作2023-07-14 11:40:571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研究地质构造的理论意义在于,阐明地壳构造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和时间上的发育顺序,探讨地壳构造的演化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动力来源; 其实践意义则在于,应用地质构造的客观规律指导生产实践,解决矿产分布、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方面有关的问题。地壳中矿产的分布是受一定的地质构造控制的。成矿物质的形成和运移等成矿作用,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地壳运动的影响。矿产的形成需要有成矿物质运移的通道和沉淀、赋存的场所。这些通道和场所与地质构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例如石油、天然气常分布在背斜的顶部或具圈闭条件的断裂构造中。另一方面,许多已形成的矿产还会遭受后来地壳运动的影响而变形。因此,在矿产普查勘探和采矿工作中,要对矿产做出科学的评价和进行合理的开采,就必须正确认识区域的和矿区的构造特征。地下水的活动和富集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只有认识了地质构造特征,才能更有效地寻找地下水。许多工程建设,如水库、堤坝、桥梁、隧道或大型地下工程等,都要先查明工程地区地质构造情况,对地基稳定性做出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破坏性地震常给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带来很大的损失。绝大多数地震活动是现代地壳运动的反映,因而震源与地质构造,特别是与断裂构造的关系极为密切。在研究发震规律和地震预报工作中,研究区域构造特征及近代构造活动规律,是地震地质工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影响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质量的诸多地质因素中,地质构造是其重要的因素。不同地区地质环境的差异及地表元素分布的不均匀,在很大程度上与各地区地质构造的不同有关。因此,环境地质学研究地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预测和评价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的近期与长期的影响,保护、改善和利用地质环境,防止与减少地质灾害,是与地质构造的研究密不可分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航空航天、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电子技术和超微技术等使构造地质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许多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多尺度、多层次、多体制、多因素或多成因、多类型的构造的全方位动态研究的广阔领域。2023-07-14 11:41:071
学习任务构造地质学的学习方法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壳岩石(地层)中的构造形态,而这些构造形迹既观诸于世界,又查之微渺;既渐变于上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又会像地震那样发生于瞬息之间;既可形成于地壳深处的高温高压环境,又能在重力或其他非构造机制下形成于地表。面对这样复杂的地质构造形迹,要真正接近于认识它的本来面目,没有反复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不可能做到的。过去,人们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仅仅依赖于构造地质学家对野外岩石露头的观测,从点到面地逐步把地质构造的空间形象恢复出来,而且也仅仅能比较清晰地反映地质构造的平面特征。几百年来,也积累了不少构造几何学知识,创立了不少久用不衰的名词、术语。但是,对构造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解释常常是推断性的、定性的。当今,航天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们认识地质构造打开了从面到点的新途径,如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张文佑先生曾感慨地说:“嗨,现在才真正看清郯庐断裂的面貌”(指从遥感影像上看到的)。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判读,可将地表实地工作难以发现的现象得以呈现和反映(如河北任丘油田的发现);或者把大片第四系覆盖区的地下基岩地质图编录出来,这必然大大加快人们对地质构造的认识进程。此外,通过各种物理模拟实验,或者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地质构造进行数学模拟等,也为地质构造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但是,对于我们研究的各种各样的构造形态来说,至今我们仍不能以同等规模、同等地壳深度,尤其是在同等时间内,在实验室里再造出地球数十亿年以来一直不断演化着的变形实体。因此,人们只能视其变形情况,结合该处的岩石性状,分析与判断当时各点的受力态势,进行必要的类比,然后再对所获资料加以综合(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这种方法称为“构造反序法”,即从现象到本质地认识地质构造。野外地质调查是一切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工作时,必须记录露头上全部和研究主题有关的信息,力求做到不用重复观察同一露头。这一点,对区域性构造研究尤为重要。实际工作中,构造识别的技巧和判断是十分重要的。野外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当较大范围的构造格架开始显示它们的形迹面貌的时候,经验和判断就成为首要的技能了。毕令斯提出的“多重(暂定)假说”方法,可以说是老一辈构造地质学家的经验总结。采用这种方法来推求构造时,构造学家在野外就应该尽可能多地构思出与已知事实不相矛盾的假说,然后再逐个验证,或者用已知的资料去校正,摒弃与事实矛盾的假说,而使某种认识不断更新、充实,成为新的理论。事实上,许多最终认识常常与野外初期认识很少有相同之处,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这就是构造地质研究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此外,“米”字形规则的运用对野外可能出现的地质构造形迹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以后章节将详细介绍)。用“多重(暂定)假说”指导对地质构造的认识和研究,其优点是使构造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时,知道如何对事实加以评价。同时,“多重(暂定)假说”和“米”字形规则又引导人们去观察某些关键性露头,因为如果没有假说或规则,人们可能永远也不会观察这些露头(关键性露头)。但是,如果构造地质工作者未把某一假说看成暂定的话,而是带着某种“意识”去观察露头,那么所谓的“事实”自然就是片面的了。在野外能全面理清事实,自然是野外工作的根本任务,但是,如果认为野外只收集事实,而事实的解释则放到以后去做,那么这种观念是极为幼稚的。事实上,对新获得的资料要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并且要始终将这“十六字方针”贯穿于野外阶段、准备阶段乃至室内整理阶段。当然,室内整理是一个深化认识的关键阶段,也就是说,真正的假说只有在野外工作结束后才能全面得到考量,最后在室内上升为理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主要是研究那些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过程。”所以要理清事实,就要花费很大的力气,但所得到的可能很少。要切切实实弄清楚某一构造现象不费力气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到大自然中的野外露头上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本课程作为广义构造地质学的基础部分,仅主要介绍常见的中、小型构造现象,阐明它们的几何形态、运动方式等特征,以及一般常见的地质构造识别与分析方法。对地质构造的研究要“时、空、力、物、境”统一分析,对一些专门的构造理论和方法,将由后续必修课或选修课来完成,或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博闻来获取。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引领性学科,是从事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学习这门课程需要敏锐的野外观察能力、丰富的时空想象能力、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缜密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地质工作者。学习指导地质构造研究的对象是地壳(岩石圈)中的各类地质构造,诸如褶皱、断层、劈理、韧性剪切带及其他面状、线状构造等。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引领学科,具有对地质构造的识别、分析、判断能力是从事地质工作所必需和必备的。同时,还要学好岩矿鉴定、地层古生物、遥感地质、矿床基础等课程。练习与思考1.何谓地质构造?何谓构造地质学?2.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地质构造的研究意义有哪些?4.如何理解“多重(暂定)假说”?2023-07-14 11:41:141
应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应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向:地质学能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将日益扩大。在空间上,不但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逐步深入到岩石圈深部,而且对月球、太阳系部分行星及其卫星的某些地质特征,将有更多的了解。 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向地质学的进一步渗透,先进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使用,同精细、深入的野外地质工作相结合,会使人们有可能对更多的地质现象和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进行更深入和本质性的研究。 在于认识和运用地质体的成因和运动的规律性。地质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成矿背景,控矿容扩因素都与构造演化、构造环境和成因机制紧密联系。构造地质作用更是地质灾害的发生的重要的决定因素;工程建设及减灾等环境科学问题,也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直接相关联。2023-07-14 11:41:211
构造地质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系1984年出版的《构造地质学》教材的修订本。修订本仍保持原书的体系和分章,但对各章及附篇和附录的内容、图件都作了不同程序的修改、调整和更将。全书由十章正文、附篇和附录三部分组成。附篇和附录另装成册。全书约46万字,插图523幅,附图23张。本书着重讲述地壳基本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分类、组合型式和形成机制,以及各类构造的观察描述和研究方法,并专章讲述了岩浆岩体和变质岩区构造研究。本书供高等地质院校地质类专业师生教学用,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教学参考书,并可供生产和科研等地质科技人员参考。2023-07-14 11:41:301
构造地质学的章节目录
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第一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一、层理及其识别二、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一、岩层的原始产状二、水平岩层三、倾斜岩层第三节地层的接触关系一、整合与不整合二、不整合的类型三、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第一节应力分析一、外力、内力和应力二、应力状态与应力椭球体三、二维应力分析四、三维应力分析五、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第二节变形分析一、变形和应变二、岩石变形的阶段三、剪裂角分析四、应变椭球体五、递进变形六、变形岩石的应变测量第三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一、围压(静岩压力)二、温度三、溶液四、孔隙压力五、时间第四章褶皱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一、褶皱要素二、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三、褶皱的波长和波幅第二节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褶皱的描述一、褶皱的几何形态――圆柱状褶皱和非圆柱状褶皱二、褶皱形态的描述第三节褶皱的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型式一、褶皱的产状类型二、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三、同沉积褶皱和底辟构造四、褶皱的组合型式及其分布第四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一、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二、褶皱形成中的压扁作用三、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第五节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一、褶皱形态的研究二、研究褶皱形态的纵深变化三、研究褶皱内部小构造四、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第五章 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一、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二、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三、节理组和节理系第二节 节理的分期与配套一、节理的分期二、节理的配套第三节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节理一、与褶皱有关的节理二、与断层有关的节理三、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节理四、节理在分析区域构造中的作用和问题第四节 节理的野外观测一、观察点的选定二、观测内容三、节理的测量和记录第五节节理测量资料的整理一、基本节理图二、节理资料的电算处理第六章 断层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一、断层面和断层带二、断盘三、位移第二节 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二、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第三节断层各论一、正断层二、逆冲断层三、平移断层四、顺层断层第四节断层效应一、正(逆)断层引起的效应二、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三、平移正(逆)断层或正(逆)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四、横断层错断褶皱引起的效应第五节断层形成机制第六节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一、断层的识别二、断层面产状的测定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四、断层岩五、断层作用的时间性第七节同沉积断层第八节 韧性断层一、韧性断层的几何特征二、韧性断层内的变形变质特征三、野外观测第九节区域性大断裂一、区域性大断裂和岩石圈的层圈性二、裂谷三、逆冲推覆构造四、走向滑动断层附:断层的分类和命名问题第七章劈理及线理第一节 劈理一、劈理岩石的域组构二、劈理的分类三、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壁理四、劈理的野外研究第二节线理一、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二、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三、线理的野外研究第八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第一节岩浆岩体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一、侵入岩体的产状二、喷出岩体的产状第二节 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一、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二、侵入岩体的原生塑变构造三、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四、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第三节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一、岩浆岩体的褶皱构造二、岩浆岩体的次生断裂构造第四节 岩浆岩体构造的观测和研究一、岩体产状的恢复二、岩体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和研究三、岩体接触关系和形成时代的确定第九章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第一节 变质岩区的构造特征一、变质岩区构造的基本特点二、变质岩层的成层构造三、变质岩区的叠加褶皱四、变质岩区的构造滑动断裂五、变质岩系间的隐蔽不整合第二节变质岩区的构造解析一、变质岩区构造解析的内容和步骤二、构造解析的基础――地质制图三、构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四、区域构造模式的建立第十章 表生构造及撞击构造第一节表生构造一、表生构造的特点二、常见的表生构造第二节 撞击构造一、撞击作用二、撞击构造的基本地质特征三、撞击构造研究意义全书主要参考文献2023-07-14 11:41:471
构造地质学思想渊源有哪些?
探讨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的早期研究史,基本涉及早期地学思想萌发史,是从以下三方面开端。一、地球球形说这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原始的课题,古希腊哲人希凯哥拉斯(Hiketaas)和恩克弗多斯(Ekphautos)主张地球中心说,柏拉图(Platon)、恩多霍斯(Eudoxos)提出同心天体说,菲洛拉奥斯(Philolaos)的地球说是当时具有代表性论点;主张宇宙中心是火,火使地球、月球、太阳及其卫星旋转;赫拉克里特(Heracleitos,公元前540—前480)提出了“原始主火说”(plutonism)主张“万物源于火”:“火生海,海生大地和气,上升经燃烧而成太阳;他是宇宙二心说的倡导者,也是天体运行论最早的提出者;被誉为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前547)提出“原始主水说”(Neptune)倡导水是万物之本源,主张地球及其上的动植物都由“水”组成,而改变地表起决定作用的是水,是外因,他是第一个不依赖于外力而说明自然界化学者;同时还有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公元前492—前433)认为“四元素——水、火、土、空气为本源,提出地球核心是火热液体的推论。其他还有地动说,同心天体说,形成地球中心说,占据统治地位。南意大利学派的创建人毕达哥拉斯(Pythagores,公元前580-前500)的宇宙形成论,基本上重复了上述主张,强调了一切天体,包括太阳、月球、地球都围绕静止在中心火而旋转,但认为天体均呈球形体,后来又获得亚里斯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前322)的支持。到托勒密(Ptolemaeus,约90—168年)更进一步用均轮和本轮组合,完善了地心说,并一直占统治地位几个世纪,可算是科学发展史上一个漫长的黑夜。直到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N.Coperniicus,1473—1543年)1543年《天体运行论》问世后,宇宙地心说才被太阳中心说理论所替代。正像恩格斯所指:“哥白尼用这本书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对地质学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号角,得以用新的观点探索地球起源及其演化的奥秘。二、从火山地震认识地球内部构造从火山地震观测来探讨地球内部构造和活动,最早在罗马时代就已开始,诸如大普林尼(S.Plinius.23—79年)79年维苏维火山喷发时,为获得喷发时的实地观测,窒息而死,是世界上为探索地质现象而牺牲的第一人。发表有《自然历史》(37卷);辛尼加在《自然探索》中,提出地震成因等;1688年胡克(R.Hook,1635—1703年)的《论地震》更有代表性,书中认为:由于地下喷发或地震,海陆发生过多次彼此相反的运动……地震可以震动整个地表,破坏山脉……形成新的山脉。三、从山脉山岳及其成因的认识推断地球内部构造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lbn Sina,Avicenna,980—1037年)于1021—1023年发表《山岳成因》,列举强烈地震为论证,认为地震使陆地上升,形成岛山,变成山岳,还提出造山作用,及其海陆交替和变迁等。意大利马格努斯(A.Magnusl,1206—1280年)提出的山岳成因理论,认为是火山作用形成山脉;瑞斯特罗(D.Ristoro)于1282年发表《山岳的形成》,主张是天体的影响,是地震作用;到1852年博蒙发表《山脉成因体系》。第二节 早期地学著述中有关构造地质学理论的论述一、16—17世纪构造地质学理论的萌发16世纪后,科学从宗教神学桎梏下解脱出来,欧洲工业的发展,迫切寻求金属矿产,有力地推动了矿业的发展,人们也从矿藏寻找中认识到地质构造知识的重要作用。前文中提到的意大利人达?芬奇,德国的阿格利柯拉的理论不再赘述,而其中特别是丹麦学者斯蒂诺(1638—1686年)于1669年发表的《天然固体中的坚硬物》一书中,论及到岩层延伸理论,指出岩层受扰动破坏而倾斜,并建立意大利托斯卡尔纳地区地质发展史,他把该区划分为6个阶段,从中可推断当时对地球面貌、地质构造的雏形的认识:(1)陆地完全沉没于海,乃由于地层堆积。(2)陆地外出于海而成平原。(3)地面断裂为山岳、悬崖、丘陵等。(4)陆地又沉于海,是为地球重力中心变动所致。(5)陆地又露出水面而成平原,由于泥沙淤积,海洋加宽,上升而成。(6)高起的平原有流水侵蚀,及地下水力作用,方变为沟谷及悬崖。他提出沉积岩原为水平产状,火山作用褶皱、断层、剥蚀作用形成山脉。认识地球,探索地球构造,有诸如笛卡尔(Descartes,1596—1650年)1644年发表的《哲学原理》和后来发表的《地球内部构造》中提出地球起源及内部构造假说,认为地球生成有漫长历史,并制定了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把地球内部分为表层、壳层、水层外壳(原始物质)内核及中心核。1684年巴涅特(T.Burnet,1635—1715年)发表《神圣地球理论》是一种系统的洪水论的观点,认为原始地球没有山脉和海洋,对当时欧洲影响颇大。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年),于1693年发表《地球形成理论》、《原始地球》(1693年),认为原始地块有两个起源:一个是从火成熔融体冷却下来的物质,一个是从水中凝聚的物质变成地层群。俄国帕拉斯(1741—1811年)著述中,阐述过山脉构造的一般规律性。莱布尼兹的地球理论是从哲理概念出发,发展了思辨天体演化学说,对宇宙生成与发展的认识有其独特的论点。他认为:当地球外壳冷却到能凝缩为蒸汽时,淹覆高山的大洋就形成了。他提出地壳具有多孔状构造,由于受破坏,水平的岩层才倾斜,不动的(稳定的)地段成了山脉,而塌陷地带则形成了峡谷。这种地球观是在笛卡尔地球观基础上发展的,后又被雷曼等人所发挥,可算是原始海洋说,以及地球冷却说、最早的收缩说的缔造者。二、18世纪在认识地球论断中发展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思想1.康德—拉普拉斯宇宙量子理论中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进入18世纪,洪积论、水成论占有统治地位,对地球生成的认识可从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al Kant,1724—1804年)的《地球理论》中得到一些论证。康德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类认识的最高领域是理性,但理性由主观观念所指导,空间、时间、因果性、自然规律并不是自然界本身的特征,而是人类认识能力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调和论者。但他在1755年发表的名著《自然通史和天体论》中提出了辩证发展的宇宙观——关于太阳系演化的星云说为众多学者所称赞,对宇宙论和地球认识论的进步思想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做了高度评价,指出,康德—拉普拉斯的理论为冲破僵硬的形而上学理论打开了“一个缺口”。他在1754年发表的《地球理论》,是以大洋潮汐理论为基础,提出地球自转是受潮汐的摩擦作用而减慢的结果,他对火山、地震成因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科学的。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S.Laplace,1796—1807年)的《宇宙体系解说》对康德的太阳起源星云说,做了重要的补充,被人们称之为康德—拉普拉斯宇宙起源学说。2.法国布丰在其《地球论》中对地球形成的认识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丰(Boffon,G.L.,1707—1788年)在《自然史》(Histolre Naturelle,共三编)第一卷《地球论》(1749年)中,以水成论观点认为,地球冷却过程最初析出的包体物质形成原始山系,各种矿产就是生成于这些山系之中,生物化石就在石灰岩和堆积岩之中。地球上的一切变化,包括大陆和原始海洋的生成,都是自然因素所决定。对太阳系的起源,以力学原理加以解释,他的理论观点与《圣径》教义相对立,1751年遭到巴黎大学神学会的警告,要求他公开宣布放弃关于地球理论的观点。布丰对地球形成的理论,他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他明确地指出:“地球与太阳多有相似之处,地球是冷却的小太阳,地球上的物质,演变形成了大海与沙漠,并产生了动物与植物,最后才孕育了人类”。布丰认为地球的进化不是如圣经的《创世纪》所讲是上帝创造了我们生活的这个自然、而是在漫长的演变中形成现在的这个状态。布丰的论述是研究大地、山脉、河川和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据,开启了现代地质学研究的先河。1844年恩格斯在《前进报》上对布丰的自然史论点,作过高度评价,指出:“由于地球形状的判明和人们无数次的旅行,地理学被提高到科学水平,同样自然历史也被布丰和林奈提高到科学水平,甚至地质学也开始从它过去所陷入的荒诞假说的深渊中逐渐挣脱出来。”他还是最早提出地球的撞击理论者,在《自然纪元》一书中把地球划分为7个发展阶段。(1)一颗彗星掠碰到固态的太阳,带出不少的炽热物质,其中由气体包裹着的较大碎块,一面自转,一面绕太阳公转,并逐渐凝固成行星,地球就是这样生成;(2)地球和其他行星开始是半液体状态的熔融物,由于绕轴自转终于形成赤道凸出的扁球形状;(3)地球温度逐渐下降,形成一层硬壳,并出现褶皱产生山脉与海床;(4)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浸没整个大地的海洋;(5)地壳隆起部分受到海水浸蚀,碎岩开始沉积,生物遗体随之而被埋藏形成化石;(6)地壳出现裂缝,许多水灌入地球内部,陆地显露并生长植物。出现陆上动物,最终出现人类;(7)大量有机物质埋入地下形成第一批火山,火山喷发形成现今的岩层,但他忽视了地球内部能以及地壳运动的因素;布丰关于地球起源与演化的观点,具有一定科学性,但理论上的破绽很多,甚至有明显的错误,其中像推算地球年龄相差甚远,但他对反神学和宗教的统治来说,有进步作用,对水成论、火成论,以及居维叶的灾变论都有深远的影响。布丰1788年逝世,享年81岁,为表彰他的贡献,在御花园内铸有一座铜像,镌刻着:“献给和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2023-07-14 11:42:071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s)与地质构造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2023-07-14 11:42:163
地质构造有哪三种基本类型?
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节理: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断层: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拓展资料:主要分类: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质构造2023-07-14 11:42:367
构造地质学中什么是位错蠕变和稳态蠕变?
稳态是指在小的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固态岩石可以发生连续增加的一般是很慢的变形。稳态蠕变为蠕变过程的第二阶段,应变速率恒定,这一阶段是地质压力计最重要的变形条件。位错蠕变也称Weertman蠕变。变形过程中,矿物晶体内会产生位错,位错在动力和热力平衡的过程中不稳定,不仅会产生位错的滑移,还会产生攀移、交滑移而引起位错的重排、抵消、湮灭(异号位错相遇而抵消)等恢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变就是有位错滑移引起的,但应变速率则受攀移也即恢复作用的控制,当位移的增值引起的内应力增加与有攀移等引起的内应力减小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时,变形进入蠕变也即稳态流动阶段。2023-07-14 11:44:231
构造地质学用英语怎么说
[地质] structural geology[地质] tectonics2023-07-14 11:44:301
构造地质学
1、在应力长期作用下,即使应力在常温、常压的短期试验的屈服极限之下,岩石也会发生缓慢的永久变形,这种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应变随时间持续增长的变形称为蠕变。另一方面,在恒定变形情况下,岩石中的应力也可以随时间不断减小,这一现象称为松弛。2、对于对冲构造我可不知道了,请楼主明示。不过我想对冲构造应该属于地质构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构造吧!地质构造是地质体或地壳中的岩块受到应力作用造成永久变形的产物。地质体泛指天然的岩石块体,而不论其规模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成因。地质体在地面上直接露出部分称为露头。露头上往往赋存有地质构造的一些信息,因而成为地质工作者在野外调查研究的重要对象。2023-07-14 11:44:383
地质学类各专业包括哪几个?
地质专业的研究生主要有以下几个专业 下面是08年的招生简章 09年的还没有出来估计也是差不多的 07090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 609高等数学 ④ 804 沉积岩石学或 807 石油地质学 非地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考609高等数学; 地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石油工程毕业生考603地质学综合)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081801★矿产普查与勘探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804沉积岩石学或 807石油地质学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一。构造地质学 01.石油构造分析 02.板块构造与沉积盆地 03.变形分析与应用构造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609高等数学 ④ 804沉积岩石学 或807石油地质学 二。第四纪地质学 01.第四纪地质与环境 02.第四纪地质与灾害预测 03.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603地质学综合 或609高等数学 ④ 804沉积岩石学 或807石油地质学 非地学专业毕业生必须考609高等数学;地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地质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石油工程)毕业生考603地质学综合 复试科目:构造地质学或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长江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业务课参考书目 1 沉积岩石学 《沉积岩石学》(第二版,上、下册) 冯增昭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 地质学综合 《地质学基础》李建明等主编(可用原刘学锋 李建明主编的学校内部教材) 石油工业出版社 《古生物地史学》 杜远生、董金南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3 石油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第二版) 张厚福等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4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陈恭洋等主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5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吴信才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6 遥感原理 《遥感原理、方法和应用》 孙家丙 抒宁等 测绘出版社,1999 7 地图学 《新编地图学教程》,蔡孟裔 毛赞猷 田德森 周占鳌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概论》 李智毅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2023-07-14 11:44:471
三矿专业是指什么
问题一:三矿专业的全称是什么?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问题二:考研专业:三矿和矿普的区别 学地质 矿物学和岩石学是基础的东西,矿物学教你认矿物,岩石学教你认沉积岩 岩浆岩 变质岩,岩石学比矿物学难,岩石是由1种或2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学习上相对难。矿床学主要是告诉你成矿条件类型和原因。矿产普查与勘探是说侧重于地质找矿方面的。 其实说两个专业侧重点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区别,你要做勘探你少不了矿物岩石学的基础, 非得要区别,我觉得就是学矿物岩石矿床学可能在室内工作吧 勘探那个在野外工作 其实都是地质 问题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三矿专业是指什么呀? 矿物学 岩石学 矿床学 但各个老师的方向不用,各有侧重。岩矿教研室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了。 问题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三矿专业 报考三矿专业可以不考数学,报名的时候只需要选择考地概就行了。我也是考的地概,一般人不愿意考数学。 问题五:学三矿出来可以从事哪些工作,哪个学校三矿专业厉害? 三矿是什么?采矿吗? 问题六:问一下,哪些学校开设了三矿专业?比较好考的有哪些? 中南大学,西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学校实力递减。这些专业不难考 问题七:长江大学的三矿专业怎么样 还是不错的 长江大学本来就是石油院校嘛 问题八:三矿专业可以做地质工程师吗 可以的,只要有机会。其实地质这专业,工学和理学很多工作都差不多,搞理论的少,搞工程的多,而且搞理论也需要在实践中发展 问题九:构造地质学和三矿考研后,哪个更好就业呢?就业方向如何呢?谢谢大家。 新东方在线为大家整理了考研构造地质学专业就业方向,希望大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并结合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考研专业。 构造地质学专业介绍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此学科是研究岩石圈(层)物质成分(矿物岩石学、矿床学与地球化学)、结构与变形(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历史(古生物地层学、地质年代学与地史学)及地球动力学等主要支柱学科之一。它运用地层学、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数理模拟及遥感信息空间高新技术等查明各种岩石单元的空间分布和其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揭示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与条件,建立科学的构造模型和理论。 构造地质学就业方向 构造地质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去向如下: 1、 毕业生适宜到国家地震局及省地震局所属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室)从事地震成因的综合分析,进行地震烈度鉴定和区划等工作; 2、 可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所从事地球动力学和第四纪地质新结构的研究工作; 3、 到能源部石油规划院从事沉积盆地中、新生代地层与新结构的研究工作; 4、 到建设部或环保局、冶金部、水利部等基建部门从事防震、抗震、地基稳定性等研究工作; 5、 可到有关学校地质专业从事教学工作。 构造地质学相关职位 选矿工程师,技术部专业技术人员,策划编辑,地质研究人员,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实验室管理员,矿产勘探专家(数据来源:招聘网站) 问题十:老师,这两年地质学三矿发展怎么样,今年刚考上研究生,和地质工程哪 我还是认识一些三矿的老师,地质队队长总工一类的,根据他们的反馈现在项目明显少了,而且很多不怎么赚钱。在这个经济大背景下面,三矿的发展真心比较一般,如果导师很厉害的话项目多点以后抱抱大腿应该过得还可以。不知道你考得是哪里的研究生,但是根据我的看法,如果学校地工还可以的话还是建议学地工吧。2023-07-14 11:44:541
地质学类有哪些专业?
地质学类包括以下四个专业: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古生物学。一、地质学专业代码:070901 | 男女比例:74:261、专业定义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研习地质调查、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地质基本工作技能,主要进行地矿、石油、煤田、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勘测地形、地质构造,监测地震等地质灾害。2、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矿业类企业:地质勘探、矿产开发、选矿、采矿、工程技术;政府、事业类单位:地质调查、资源能源勘探与开发、水利水电建设、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国防。考研方向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质工程、构造地质学。二、地球化学专业代码:070902 | 男女比例:72:281、专业定义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球及其子系统(包括部分宇宙体)的化学组成和化学演化,包括地球(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地质过程中化学作用机制和条件、元素的共生组合及其赋存形式、元素的迁移和循环等等,涵盖矿物、岩石、矿床、地质等多个方面。2、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矿业、工程类企业:生产、测试、工程技术、技术管理、野外勘测、地质勘探。考研方向地球化学、地质学、地质工程、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三、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代码:070903T | 男女比例:66:341、专业定义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地球动力学与空间大地测量学的基础知识及系统地掌握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范畴包括空间信息的分类与采集、传输与分析、成像与图像处理、空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对于地球空间信息工程、3S集成(GPS、GIS、RS)、空间数据无线网络传输、数据信息可视化等领域有较大贡献。2、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矿业、工程类企业:野外勘测、地质勘探、工程勘察、水利水电; 技术类企业:信息处理技术、遥感技术、探测技术。考研方向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海洋地质。四、古生物学专业代码:070904T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男女比例:31:691、什么是古生物学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化石,培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地质学、古生物学、演化生物学和化石能源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博物馆学、化石保护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化石修复技能。2、发展前景人才需求古生物学培养能够从事古生物学与生物进化学、古地理与古环境学、化石能源、化石保护与自然类博物馆及相关领域研究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考研方向古生物学本科专业学生,可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法律(非法学)、文物与博物馆等硕士专业。就业方向古生物学本科专业毕业人员从业方向包括考古及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初中教师、环保技术工程师等岗位。2023-07-14 11:45:032
- 地质构造的简介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1]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地质构造的主要分类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地质构造的作用向斜可用来寻找地下水,打水井。原因是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可承受静水压力。背斜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储藏地,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并且顶部适合采石。断层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区,适合河谷发育。2023-07-14 11:45:101
构造地质学中什么是位错蠕变和稳态蠕变?
稳态是指在小的恒定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固态岩石可以发生连续增加的一般是很慢的变形。稳态蠕变为蠕变过程的第二阶段,应变速率恒定,这一阶段是地质压力计最重要的变形条件。位错蠕变也称Weertman蠕变。变形过程中,矿物晶体内会产生位错,位错在动力和热力平衡的过程中不稳定,不仅会产生位错的滑移,还会产生攀移、交滑移而引起位错的重排、抵消、湮灭(异号位错相遇而抵消)等恢复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变就是有位错滑移引起的,但应变速率则受攀移也即恢复作用的控制,当位移的增值引起的内应力增加与有攀移等引起的内应力减小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时,变形进入蠕变也即稳态流动阶段。2023-07-14 11:45:191
简要说明大地构造学和构造地质学研究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大地构造学: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及其运动变形和发展规律等问题的学科,是研究地球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不仅对深入认识地球发展史和地壳、岩石圈运动史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研究成矿条件、地表成因及预测矿产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地质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地壳的大型乃至全球构造的发生、发展、区域构造组合,以及它们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学科。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1965)把构造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两个方面:建造和改造。建造代表形成,是地壳运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地壳发展演化的物质反映;改造代表形变,是地壳运动的结果或具体表现。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历史分析法与动力分析法相结合。由于不同作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大地构造学派。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学主要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他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基本内容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地质体的次生构造及其成因和演化,同时也进行构造作用环境的重建和反演的研究,可概称为改造和建造。它们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发生和形成,并具复杂多样的特征。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次生构造都与内生地质作用相联系,这与地球深部作用紧密相关。岩石圈板块运动是地质构造演化的主因,所以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尽管有尺度不同和目的不一的差别,但都必须着眼于全球整体的地质演化规律与特定的形成环境相结合。各种构造作用主要都集中在上地幔圈层以上的岩石圈内,因而岩石圈又造山运动称为构造圈。在这里,既有现今的活动构造现象,如地震可测量的板块运动向量等,也有各种已经固结了的构造,这种历史中的构造一直可追溯至38亿年以前的古老地质体中。持续不断的构造作用,使地表和地下各种地质体发生形变,如岩层弯曲和断裂;地表升降造成山脉、高原和盆地;地表遭剥蚀和盆地内沉积;岩浆的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等,它们都直接间接地由更为广泛而具体的构造运动所引起的。从矿物晶格位错至造山带的形成,不同成因环境和层次的变质作用现象,岩浆岩分带,大陆碰撞区地壳压缩隆升和邻区的盆地沉积充填,以及地质体演化发展中的构造叠加和改造等,都是次生构造。构造地质学也研究由构造作用决定的原生构造现象,如造山带的位置和形态、盆地的形态和分布,各种层次的变质作用与分带,不同成因的岩浆岩侵位和喷出活动条件等的本身特征,都由构造环境所决定,是由先期构造造成而又成为后继构造作用的基础。构造地质学与地质学一样始于对大陆地质的研究。地壳构造具双层模式特征,不同深度层次的构造变形机制、作用过程和产物有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在地下一般为10~15公里深处的脆韧性物性过渡带上下的差别。其浅部常见脆性构造变形,构造发育不均匀;而在过渡带之下,以韧塑性均匀剪切变形为特征,各类韧性剪切构造面一般都很平缓,多强烈置换构造和透入性特征。浅部的脆性断层向下进入韧塑性带时常产状变缓。具细粒化重结晶的糜棱岩则多形成于脆韧性过渡带附近或更深些。构造变形的各种不同速率和长时间的作用进程,可造成地质体的穿时现象,而不同阶段的构造作用可使构造发生递进变形或叠加;它们在时空上的关系,主构造期间及递进变形期内的演化序列,又常与沉积作用或岩浆侵位相关,这种具明显对应关系的主期又称为构造热事件,它不仅是构造变形产物,也是地质阶段划分的重要标志,有重要的纪年意义。构造地质学强调野外实地观测。其研究精度则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提高。20世纪60年代以来遥感技术的运用,对地质构造的研究产生极高的效益;采用反射地震技术研究地壳结构,并开创大陆地学断面的研究和成囤,所有这些创新技术和理论,已有可能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研究具体的构造单元、区域构造特征、水平运动和制图。实验室内的显微构造与组构研究、构造变形条件的温度和压力的测算、古应力场重建及古应力差值估算等已经实现。因此,构造地质研究的观测分析手段已是宏观更宏、微观更微,使不同尺度的构造有可能在成因和演化及运动学和动力学上结合得更好,研究得更深入。计算机数字模拟则又开拓了为这方面实验提供可资参考的途径。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的大气。这两者都属于地质科学2023-07-14 11:45:573
求推荐关于地质学、地貌学、天文学等具有一定专业性的书、不要太浅薄的。
地质学分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学、古生物学三个方向。推荐书单: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曾佐勋版;岩石学—《岩石学》路凤香版;古生物学—《古生物学》童金南版。在看这三本书之前,最好买一本《普通地质学》王家生版的看看。地貌学,应该就买那本《地貌学》就好了,作者忘了,只记得封面是下黑灰色,上灰白色带黄色色调的书。希望对你有帮助,O(∩_∩)O~2023-07-14 11:46:223
构造地质学问答题
1岩层露头形态及出露宽度受那些因素影响?试述“V“字形法则?影响因素:地形、坡度、产状“V”字型法则:1)相反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等高线更弯曲。2)相同相反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大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岩层在河谷中V尖端指向下游,在山脊处指向山顶。3)相同相同当岩层的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同时岩层的倾角小于坡角,岩层的界线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同。但是岩层的界线更弯曲。岩层在河谷中V尖端指向上游,在山脊处指向下坡方向。2简述均匀应变、非均匀应变及其特征?均匀应变: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相同的变形;特征:变形前的直线,变形后认为直线;变形前的平行线变形后仍然平行。非均匀应变:物体内各点的应变特征发生变化的变形;特征:直线经变形后不再为直线而成为曲线或折线,平行线变形后不再保持平行,圆变形以后也不在是圆或者椭圆。3试述应变椭球体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地质构造中的应用?应变椭球体:为了形象地描述岩石的应变状态,常设想在变形前岩石中有一个半径为1的单位球体,均匀应变后成为一个椭球,以这个椭球体的形态和方位来表示岩石的应变状态,这个椭球体便是应变椭球体。应变椭球体的三个主轴方向可形象地表示变形造成的地质构造的空间方位。垂直λ3的平面(或XY面,或AB面)是受压扁的,代表褶皱的轴面或者片理面等的方位;垂直λ1的平面(或者YZ面,或BC面)为张性面,代表了张性构造(如张节理)的方位;平行λ1(或X轴,或A轴)的方向为最大拉伸方向,常可反映在矿物的定向排列上。4简述递进变形的概念?并举例说明递进变形的地质表现?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逐次叠加的过程,这种变形发展过程成为递进变形。5岩石的破裂方式有几种?各与主应力轴之间有何关系?张破裂与剪破裂;张裂面与σ1平行,剪裂面与σ1呈45度-φ/2的关系。6简述库伦破裂凖则的地质意义?θ=45度-φ/27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特点?简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特点?1)各向异性:2)围压:3)温度:4)孔隙压力:5)应变速率:8简述劈理的分类?一、传统的分类方案:1)流劈理;2)破劈理3)滑劈理二、结构形态分类:1)连续劈理2)不连续劈理9简述劈理的应变研究意义?劈理一般垂直于最大缩短方向,平行于压扁面,即平行于应变椭球体的XY主应变面。10简述石香肠构造及其与主应力关系?石香肠构造又称布丁构造,是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岩层挤压时形成的,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强硬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构成断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状块段,即石香肠。在被拉断的强硬层的间隔中,或由软弱层呈褶皱楔入,或由变形过程中分泌出的物质所充填。故石香肠构造是各种断块、裂隙与楔入褶皱或分泌物充填的构造组合。与主应力之间的关系:石香肠的长度指示了局部的中间应变轴(Y轴),宽度指示了拉伸方向(X轴)或局部的最小主应力方向;厚度指示了压缩方向(Z轴)或局部的最大主应力方向2023-07-14 11:46:332
为什么要学习构造地质学
你好我硕士专业是构造地质学我认为构造地质学有以下几点比较重要1、现实意义(1)构造地质对于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搞清楚了矿床的构造地质特征也就搞清楚了矿体的赋存位置,这样才可以对隐伏矿床进行开采(2) 构造地质对于预防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大型工程(如大楼、隧道,高铁等)都不能建在断裂(断层)发育的地方(3)通过构造地质的研究,可以很好的发现地震的活动规律,对一些地区进行地震预报(但不能准确预报地震的时间)2、理论意义(1)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是认识地球的演化形成、地貌成因等重要未知领域的一个阶梯(2) 构造地质学学科的形成,是人类对所居住地球表面及其内部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是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 构造地质学学科为地质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地质学有静态向动态发展、有局部真正融入到全球构造的整体发展轨道上来2023-07-14 11:46:424
近百年来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学说及其演变是什么?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说:“地质学按其性质来说,主要是研究那些不但我们没有经历过,而且任何人也没有经历过的过程”,因此,地质学诞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假说繁多,学派林立,并且是相互对峙,彼此论争。不同发展阶段内,总是新理论代替旧概念,又为更新的学说所取代、所统一。正像恩格斯所指,“全部地质学是一个被否定了的否定的系列”。地质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学术论战史,每次的论战,都有力地推动了地质学的发展,像水成论与火成论的论战,渐变论与灾变论的论战等。不同时期的地质学假说,正是标志着大地构造学发展历史进程,也不断地丰富了大地构造学理论内涵。2023-07-14 11:46:511
结合《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 谈谈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未来发展方向
未来的发展方向:(1)构造地质学研究要尊重构造地质学的基本规律,注重观测(不是观察,观测强调了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统一。 (2)构造地质学依然要继续坚持为国家服务。 (3)加强对我国海洋资源的勘测计划的重要性,扭转我国在海洋权益保护方面的被动困难局面。 (4)强调在构造地质学研究中从浅部到深部的认识过程,认识浅部和深部的响应。 (5)培养地质学人才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国际化视野、扎实基础以及动手能力。 (6)高度重视野外观测(基础),加强实验和模拟研究(拓展理论),逐渐摆脱长期套用外国理论模式的弊端,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创新的基础是求实。研究内容:地壳或者岩石圈的地质构造,包括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构造。主要研究由内动力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质构造的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条件、形成机制,分布和组合规律及其演化的历史,并进而探讨产生地质构造的地壳运动的方式、规律和动力来源。 望楼主采纳···我们可以互相交流。2023-07-14 11:47:051
简述常见地质构造的分类?
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地质构造有:背斜、向斜、断层地质构造运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它使岩石发生变形的主要类型是褶皱和断裂,使岩石发生变位的方式有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构造运动的形式主要有水平和升降运动,也即传统的造山运动和造陆运动。现代构造运动既有缓慢进行的,也有剧烈进行的;既有水平运动,也有升降运动;1、背斜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褶皱: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特征:一、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1.背斜 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2.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若褶皱的岩层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剥蚀作用时,则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地面上仅见到时代最新的岩层.褶皱岩层遭到强烈风化剥蚀后,地面的起伏主要取决于岩石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1 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2 断层,包括正断层和逆断层3 不整合,包括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详细内容可以买一本《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的查阅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褶皱,断层,节理地质构造主要分为两大类,四小类:一是褶皱,包括背斜和向斜两种形态;其中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二是断层,包括地垒(断层上升岩层)和地堑(断层下降岩层)两种。2023-07-14 11:47:169
地层倾角测井构造地质学研究
测井资料的构造地质研究,主要是褶皱、断层和不整合三类地质现象的地层产状和构造要素的准确确定。研究构造的主要测井资料是地层倾角测井和井壁成像测井资料。(一)褶皱构造1.对称背斜当井没有穿过轴面,矢量图为绿色模式显示(图4-15),与单斜构造显示相同。但是在轴面两侧钻井,两口井的矢量图在同一岩层出现倾向相反的倾角。如果井钻在背斜的顶部,这时测得的地层倾角就很小,倾斜方位角也就很乱(图4-16)。只有钻在两翼上,才会显示出倾角较大、方位角一致的绿色模式。图4-15 对称背斜的绿模式2.不对称背斜当不对称背斜和轴面重合,井钻遇的不对称背斜次序是缓翼—脊面—陡翼时,矢量图有下列特征(图4-17)。1)在缓翼地层中,构造倾角与倾斜方位角基本一致,矢量图呈绿色模式。2)由缓翼地层逐渐接近构造脊面,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矢量图呈蓝色模式。在背斜脊面处倾角接近零度。3)有背斜脊面向陡翼地层过渡时,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倾向与上翼地层相反,矢量图成红色模式。4)在陡翼地层中,倾角稳定,倾角比缓翼地层大,倾向与缓翼地层相反,矢量图呈绿模式。其模式组合为绿—蓝—红(反)—绿(反、大)。图4-16 对称背斜的乱模式图4-17 非对称背斜井眼穿过轴面的地层倾角矢量图特征3.倒转背斜倒转背斜的特点是下翼倾角比上翼大,两翼倾向相同。当井穿过倒转背斜轴面时,矢量图有下列特征显示(图4-18)。1)在上翼地层中,矢量图呈绿色模式,倾角和倾向基本不变。2)由上翼地层至背斜脊面,矢量图呈蓝色模式,倾角随深度增加而减小。3)由背斜脊面至背斜轴面,矢量图呈红色模式,倾向相反。至倒转背斜转折面,倾角随深度增大,一直增加到90°直立为止。有的倒转背斜在此部分,由于弯曲太大造成断裂,矢量图不为红色模式而以散乱模式显示。4)由转折面进入下翼地层,矢量图呈蓝色模式,倾角由最大值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倾向与上翼地层相同。图4-18 倒转背斜的矢量模式5)在下翼地层中,矢量图呈绿色模式;但倾角比上翼地层大,倾斜方位与上翼地层基本一致。此种倒转背斜的模式组合为绿—蓝—红(反)—蓝—绿(大)或绿—蓝—乱—蓝—绿(大)。对于其他类型的褶皱构造,可以采用同样方式确定其倾角矢量模式组合。(二)地层倾角测井的断层研究1.断层面没有变形的断层图4-19为正断层,在井眼中E层缺失。由于断层面没有变形,矢量图显示与单斜构造一样,不能用倾角资料判断、确定这类断裂。同样倾角测井也不能确定断层面没有变形的逆断层。图4-19 断层面没有变形的正断层在矢量图上显示2.有破碎带的断层当地层很硬时,岩层沿断层面形成破碎带。由于破碎带中地层倾向没有固定方向,故矢量图为绿—乱—绿模式(图4-20)。图4-20 断裂破碎带断层3.有拖曳现象的断层塑性岩层上下盘沿断层面作相对运动时,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地层层面在断层面处发生形变,就有可能从矢量图上认出断层。(1)断面与层面倾向相同的正断层图4-21为带有拖曳现象的正断层,断层面与地层面向同一方向倾斜。由于上盘顺断层面下滑,下盘沿断层面上推,使上下盘在拖曳区倾角变大,矢量图上有下列特征。图4-21 反向牵引正断层1)在上盘岩层中,层面为未受拖曳影响,矢量图呈绿模式。此时的倾角和方位角为上盘岩层的倾角与方位角。2)进入上盘拖曳区,倾角增大,至断层面,倾角最大。矢量图为红色模式显示。此时最大倾角的深度为断点深度,其倾角及方位角为断面的倾角及方位角。3)进入下盘拖曳区,倾角减小,矢量图为蓝色模式。4)进入下盘,未受拖曳影响的岩层倾角稳定,矢量图为绿色模式显示。矢量图显示为绿—红—蓝—绿模式组合,方位始终一致。(2)断面与层面倾向相反的正断层图4-22为带拖曳现象的正断层,断层面与地层面倾向相反。由于上盘下滑,在拖曳区出现小向斜;下盘上推,在拖曳区出小背斜。整个矢量图显示为绿—蓝—红(反)—蓝(反)—红—绿模式组合。红(反)模式最大倾角处的深度为断点深度,其矢量点倾角和方位角接近断层面的倾角和方位角。图4-22 同向牵引正断层(3)断面与地层面倾向相同的逆断层带有拖曳现象的逆断层,断层面与地层面倾向相同时,上盘在拖曳区出现小背斜,下盘拖曳区出现小向斜。整个矢量模式组合为绿—蓝—红(反)—蓝(反)—绿模式(图4-23)。断点处倾角矢量模式组合为红(反)—蓝(反)模式组合。红模式倾角最大处对应断点埋深,断层面倾向与红(反)模式矢量方向相反。这种情况下不能确定断层面倾角。(4)断面与层面倾向相反的逆断层图4-24为带有拖曳现象的断层,断层面与地层面倾向相反,由于上盘顺断层面上推,下盘沿断层面下滑,使上下盘在拖曳区倾角变大。矢量图显示为绿—红—蓝—绿模式,倾角最大深度为断点深度。综合上述分析,拖曳断层显示有两种模式,即绿—红—蓝—绿和绿—蓝—红(反)—蓝(反)—红—绿。但是,怎样判断绿—红—蓝—绿是断面与层面相同的正断层,还是断面与层面相反的逆断层?同理怎样判断绿—蓝—红(反)—蓝(反)—红—绿是断面与层面倾向相反的正断层,还是层面与断面倾向相同的逆断层?这就需要用地质资料、测井资料综合判断。图4-23 同向牵引逆断层图4-24 反向牵引逆断层(三)地层倾角测井的不整合面研究1.平行不整合(假整合)当侵蚀面的倾角与方位角没有变化时,假整合右倾角图上就无显示。当侵蚀面有风化带时,倾角图显示为乱倾角,假整合就有可能识别。如果侵蚀面侵蚀后产生局部的高点和低点,再沉积时在低洼处形成充填式沉积,倾角图为红色模式(图4-25)或蓝色模式显示,假整合也有可能识别。图4-25 假整合(有倾斜层再沉积)2.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在倾角矢量图上表现为倾角或倾向突变,一般情况下整合上部地层倾角较小,下部地层倾角较大(图4-26)。这种突变在区域上可以对比,不同于断层仅引起局部地层产状突变。图4-26 角度不整合2023-07-14 11:47:421
地质学是什么专业
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研习地质调查、资源开发和管理等地质基本工作技能,主要进行地矿、石油、煤田、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勘测地形、地质构造,监测地震等地质灾害。地质学主要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工程地质学》、《地学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等。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地球物理学。地质学专业可以在矿业类企业从事地质勘探、矿产开发、选矿、采矿、工程技术等工作,也可以在政府、事业类单位从事地质调查、资源能源勘探与开发、水利水电建设、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国防等工作。开设院校有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云南大学、长安大学等等。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https://wangxiao.xisaiwang.com/zikao/xxzl/n126.html?fcode=h10000262023-07-14 11:47:511
为什么说 构造地质学说 的创立是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
地球科学革命是指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由于板块构造理论的出现而引发的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USGS(2001)年出版的《动态的地球:板块构造的故事》中这样评价地球科学革命:“的确,认识到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处在持续的飘移中,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毫无疑问,板块构造对地球科学,与原子结构的发现对物理学和化学,或者进化论对生命科学同等重要。”通过地质学革命,板块构造理论在上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完全代替了地槽学说,板块构造理论已经使地槽、深大断裂、全球规模的造山幕等观点退出了历史舞台。2023-07-14 11:47:593
构造地质学的章节目录
第一章绪论一、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三、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 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及其产状第一节沉积岩层的原生构造一、层理及其识别二、利用沉积岩层原生构造确定岩层的顶面和底面第二节 岩层的产状、厚度及出露特征一、岩层的原始产状二、水平岩层三、倾斜岩层第三节地层的接触关系一、整合与不整合二、不整合的类型三、不整合的观察和研究第三章 地质构造分析的力学基础第一节应力分析一、外力、内力和应力二、应力状态与应力椭球体三、二维应力分析四、三维应力分析五、应力场、构造应力场应力轨迹和应力集中第二节变形分析一、变形和应变二、岩石变形的阶段三、剪裂角分析四、应变椭球体五、递进变形六、变形岩石的应变测量第三节 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的因素一、围压(静岩压力)二、温度三、溶液四、孔隙压力五、时间第四章褶皱第一节 褶皱和褶皱要素一、褶皱要素二、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测定三、褶皱的波长和波幅第二节褶皱的几何形态及褶皱的描述一、褶皱的几何形态――圆柱状褶皱和非圆柱状褶皱二、褶皱形态的描述第三节褶皱的类型及褶皱的组合型式一、褶皱的产状类型二、褶皱横截面的几何类型三、同沉积褶皱和底辟构造四、褶皱的组合型式及其分布第四节 褶皱的形成机制一、褶皱形成机制的基本类型二、褶皱形成中的压扁作用三、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第五节褶皱构造的观察和研究一、褶皱形态的研究二、研究褶皱形态的纵深变化三、研究褶皱内部小构造四、确定褶皱的形成时代第五章 节理第一节节理的分类一、节理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二、节理的力学性质分类三、节理组和节理系第二节 节理的分期与配套一、节理的分期二、节理的配套第三节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节理一、与褶皱有关的节理二、与断层有关的节理三、与区域构造有关的节理四、节理在分析区域构造中的作用和问题第四节 节理的野外观测一、观察点的选定二、观测内容三、节理的测量和记录第五节节理测量资料的整理一、基本节理图二、节理资料的电算处理第六章 断层第一节断层的几何要素一、断层面和断层带二、断盘三、位移第二节 断层分类一、按断层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分类二、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第三节断层各论一、正断层二、逆冲断层三、平移断层四、顺层断层第四节断层效应一、正(逆)断层引起的效应二、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三、平移正(逆)断层或正(逆)平移断层引起的效应四、横断层错断褶皱引起的效应第五节断层形成机制第六节 断层的观察和研究一、断层的识别二、断层面产状的测定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四、断层岩五、断层作用的时间性第七节同沉积断层第八节 韧性断层一、韧性断层的几何特征二、韧性断层内的变形变质特征三、野外观测第九节区域性大断裂一、区域性大断裂和岩石圈的层圈性二、裂谷三、逆冲推覆构造四、走向滑动断层附:断层的分类和命名问题第七章劈理及线理第一节 劈理一、劈理岩石的域组构二、劈理的分类三、不同地质背景上发育的壁理四、劈理的野外研究第二节线理一、变形岩石中的小型线理二、变形岩石中的大型线理三、线理的野外研究第八章 岩浆岩体的构造研究第一节岩浆岩体的产状及其构造控制一、侵入岩体的产状二、喷出岩体的产状第二节 岩浆岩体的原生构造一、侵入岩体的原生流动构造二、侵入岩体的原生塑变构造三、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四、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第三节岩浆岩体的次生构造一、岩浆岩体的褶皱构造二、岩浆岩体的次生断裂构造第四节 岩浆岩体构造的观测和研究一、岩体产状的恢复二、岩体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和研究三、岩体接触关系和形成时代的确定第九章变质岩区的构造研究第一节 变质岩区的构造特征一、变质岩区构造的基本特点二、变质岩层的成层构造三、变质岩区的叠加褶皱四、变质岩区的构造滑动断裂五、变质岩系间的隐蔽不整合第二节变质岩区的构造解析一、变质岩区构造解析的内容和步骤二、构造解析的基础――地质制图三、构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四、区域构造模式的建立第十章 表生构造及撞击构造第一节表生构造一、表生构造的特点二、常见的表生构造第二节 撞击构造一、撞击作用二、撞击构造的基本地质特征三、撞击构造研究意义全书主要参考文献2023-07-14 11:48:172
中国五大构造地质学派是哪些?
一、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 ——张伯声二、地质力学 ——李四光三、多旋回构造运动说 ——黄汲清四、断块构造学说——张文佑五、地洼说——陈国达希望能帮到你。2023-07-14 11:48:351
常见地质构造有哪三种
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节理: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断层: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拓展资料:主要分类: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地质构造2023-07-14 11:48:443
什么是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分类
地质构造的简介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地质构造的产生原因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1] 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地质构造的主要分类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 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 structures或tectonic 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地壳或岩石圈各个组成部分的形态及其相互结合方式和面貌特征的总称。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变形、晶格的位错等。贵州位于华南板块内,处于东亚中生代造山与阿尔卑斯-特提斯新生代造山带之间,横跨扬子陆块和南华活动带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在已知1400Ma地质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山等5个阶段。雪峰运动奠定了扬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扬子陆块熔为一体,以后又经历了裂陷作用、俯冲作用,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今构造的基本格局。地质构造的作用向斜可用来寻找地下水,打水井。原因是向斜底部低凹,易汇集水,可承受静水压力。背斜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储藏地,是隧道的良好选址,并且顶部适合采石。断层断层是泉水湖泊的分布地区,适合河谷发育。2023-07-14 11:49:471
地质的地质学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现象,生物成为一种地质应力。最晚在距今200~300万年前,开始有人类出现。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一直在努力适应和改变周围的环境。利用坚硬岩石作为用具和工具,从矿石中提取铜、铁等金属,对人类社会的历史产生过划时代的影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也成为地质学不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任务和课题。 作为一门学科,地质学成熟的较晚。它是在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的争论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以下时期:萌芽时期(远古~公元1450年)人类对岩石、矿物性质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中国,铜矿的开采在两千多年前已达到可观的规模;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山海经》《禹贡》《管子》中的某些篇章,古希腊泰奥弗拉斯托斯的《石头论》都是人类对岩矿知识的最早总结。在开矿及与地震、火山、洪水等自然灾害的斗争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地质作用,并进行思辨、猜测性的解释。中国古代的《诗经》中就记载了“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关于地壳变动的认识;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海陆变迁是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时期发生的;在中世纪时期,中国的沈括对海陆变迁、古气候变化、化石的性质等都做出了较为正确的解释,朱熹也比较科学的揭示了化石的成因。奠基时期(公元1450~公元1750年)以文艺复兴为转机,人们对地球历史开始有了科学的解释。意大利的达·芬奇、丹麦的斯泰诺、英国的伍德沃德、胡克等等,都对化石的成因作了论证。胡克还提出用化石来记述地球历史;斯泰诺提出地层层序律;在岩石学、矿物学方面,中国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200多种矿物、岩石和化石;德国的阿格里科拉对矿物、矿脉生成过程和水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开创了矿物学、矿床学的先河。形成时期(公元1750~公元1840年)在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科学考察和探险旅行在欧洲兴起。旅行和探险使得地壳成为直接研究的对象,使得人们对地球的研究从思辨性猜测,转变为以野外观察为主。同时,不同观点、不同学派的争论十分活跃,关于地层以及岩石成因的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在18世纪末变得尖锐起来。德国的维尔纳是水成论的代表,他提出花岗岩和玄武岩都是沉积而成的,并对岩层作了系统的划分。英国的赫顿提出要用自然过程来揭示地球的历史,以及地质过程“即看不到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的均变论思想。水火之争促进了地质学从宇宙起源论、自然历史和古老矿物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出现在17世纪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对自然考察所获得的超越时代的成果。至1840年,底层划分的原则和方法已经确立,地质时代和地层系统基本建立起来。而此时的矿物学沿着形态矿物学和矿物化学方向发展,美国丹纳的《矿物学系统》标志着经典矿物学的成熟;1829年,英国的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使得显微岩石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法国博蒙于1829年提出地球冷缩造山的收缩说,对近百年来的构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19世纪上半叶,有关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争论,对地质学思想方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居维叶是灾变论的主要代表,他提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灾变造成生物灭绝的观点。英国的莱伊尔是均变论的主要代表,他坚持“自然法则是始终一致”的观点,并提出以今论古的现实主义方法。在争论中,地质均变论逐渐成为百余年来地质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正统观点。发展时期(公元1840~公元1910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各工业国家都开展了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地质学从区域地质向全球构造发展,并推动了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迅速建立和发展。其中重要的有瑞士阿加西等人对冰川学的研究,以及英国艾里、普拉特提出的地壳均衡理论;有关山脉形成的地槽学说,经过美国的霍尔和丹纳的努力最终确立起来;法国的贝特朗提出造山旋回概念;奥格对地槽类型的划分使造山理论更加完善;奥地利的休斯和俄国的卡尔宾斯基则对地台作了系统的研究;休斯的《地球的面貌》是19世纪地质学研究的总结,同时休斯用综合分析的方法,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地壳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预示了20世纪地质学研究新时期的到来。现代地质学的发展(公元1910~ )进入20世纪以来,社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石油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学陆续形成独立的分支学科。在地质学各基础学科稳步发展的同时,由于各分支学科的相互渗透,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与地质学的结合,新技术方法的采用,导致了一系列边缘学科的出现。地震波的研究揭示了固体地球的圈层构造以及洋壳与路壳结构的区别 ;高温高压岩石实验研究,为人们认识地壳深处地质过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所有这些都促进了地质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的过渡,并向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全球范围大规模的考察和探测,使地质学研究从浅部转向深部,从大陆转向海洋,海洋地质学有了迅速发展。同时古地磁学、地热学、重力测量都有重大进展,为新的全球构造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这个基础上,德国的魏格纳于1915年提出的与传统海陆固定论相悖离的大陆漂移说得以复活。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的赫斯、迪茨提出的海底扩展理论较好地说明了漂移的机制。加拿大的威尔逊提出转换断层,并创用板块一词。60年代中期美国的摩根、法国的勒皮雄等提出板块构造说,用以说明全球构造运动的基本理论,它标志着新地球观的形成,使现代地质学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地球包括固体地球及其外部的大气。固体地球包括最外层的地壳、中间的地幔及地核三个主要的层圈。目前,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上层,即地壳和地幔的上部。包括以下内容:1)矿物和岩石在地球的化学成分中,铁的含量最高(35%),其他元素依次为氧(30%)、硅(15%)、镁(13%)等。如果按地壳中所含元素计算,氧最多(46%),其他依次为硅(28%)、铝(8%)、铁(6%)、镁(4%)等。这些元素多形成化合物,少量为单质,它们的天然存在形式即为矿物。矿物具有确定的或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征。组成矿物的元素,如果其原子多是按一定的形式在三维空间内周期性重复排列,并具有自己的结构,那么就是晶体。晶体在外界条件适合的时候,其形态多表现为规则的几何多面体,但这种情况很少。矿物在地壳中常以集合的形态存在,这种集合体可以由一种,也可以由多种矿物组成,这在地质学中被称为岩石。地球中的矿物已知的有3300多种,常见的只有20多种,其中又以长石、石英、辉石、闪石、云母、橄榄石、方解石、磁铁矿和粘土矿物最最多,除方解石和磁铁矿外,它们的化学成分都以二氧化硅为主,石英全为二氧化硅组成,其余则均为硅酸盐矿物。由硅酸盐溶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构成了地壳的主体,按体积和重量计都最多。但地面最常见到的则是沉积岩,它是早先形成的岩石破坏后,又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地球表面的低凹部位沉积,经过压实、胶结再次硬化,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岩石。在地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是地球上岩石的三大类别。火成岩中的玄武岩、花岗岩是地球中最具代表性的岩石,是构成大陆的主要岩石。形成时代最早的花岗岩,年龄达39亿年,而玄武岩是构成海洋所覆盖的地壳的主要物质,均比较“年轻”,一般不超过2亿年。2)地层和古生物地层是以成层的岩石为主体,随时间推移而在地表低凹处形成的构造,是地质历史的重要纪录。狭义的地层专指已固结的成层的岩石,有时也包括尚未固结成岩的松散沉积物。依照沉积的先后,早形成的地层居下,晚形成的地层在上,这是地层层序关系的基本原理,称为地层层序律。地层在形成以后,由于受到地壳剧烈运动的影响,改变原来的位置,会产生倾斜甚至倒转,但只要能查明其形成和变形的时间,仍可以恢复其原始的层序。在同一时间,地球上各处环境不同,在不同环境中形成的地层各有特点。在地表的隆起部位,不仅不能形成新的地层,还会因受到剥蚀而使已经形成的地层消失。地层学研究各地区地层的划分,确定地层的顺序和相邻地区地层在时间上的对比关系。它是地质学的基础,也是地质学中最早形成的学科。古生物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在地球上生存过的各类生物,一般已经绝灭,它们的少量遗体和遗迹形成化石保存在地层中。通过研究这些化石,可以了解地质历史上生物的形态、构造和活动情况。对各种古生物进行分类,可以认识生物的演化关系;依据地层中所含化石,可以断定地层的层序,生物演化的不可逆性和阶段性,使这种判断具有可靠的根据;古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还反映出当时地理环境的特点。古生物的研究是地质学也是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地球表层的岩层和岩体,在形成过程及形成以后,都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有的大体上保持了形成时的原始状态,有的则产生了形变。它们具有复杂的空间组合形态,即各种地质构造。断裂和褶皱是地质构造的两种最基本形式。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地质作用强烈地影响着气候以及水资源与土壤的分布,创造出了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这种良好环境的出现,是地球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球形成的初期,大气圈和水圈的成分、质量都和现代大不相同。例如,大气曾经历以二氧化碳为主的阶段,海水是约在10亿年前才具有今天的含盐度,生物最早出现在地球形成约10亿年以后等等。地质作用也会给人带来危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等。人类无力改变地质作用的规律,但可以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使之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防患于未然。如预报、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就有可能减轻损失。中国在古代就有“束水攻沙”,引黄河水灌溉淤田压碱等经验,是利用河流的地质作用取得成功的例子。 地质学能观察和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将日益扩大。在空间上,不但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逐步深入到岩石圈深部,而且对月球、太阳系部分行星及其卫星的某些地质特征,将有更多的了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和向地质学的进一步渗透,先进技术在地质工作中的使用,同精细、深入的野外地质工作相结合,会使人们有可能对更多的地质现象和规律作出科学的解释进行更深入和本质性的研究。实验条件将进一步改进,如将实验室中所能达到的温度压力提得更高,模拟更为复杂的多种可变因素的地质作用,并把时间因素也纳入模拟实验之中。地质学理论不断得到补充、修正,尤其是各大陆所提供的有关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新资料将在很大程度上检验、发展板块构造说,进而会产生一些新的理论和学说。在地质学的服务领域,一个重要方面是开发地球资源,其中有关矿产资源和新能源的研究,仍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区域成矿研究的需要,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地质的综合研究,并促进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地质年代学,以及区域岩浆活动研究、变质地质研究等向新的水平发展。保障人类良好的生存环境、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沼泽地区的水文地质问题,以及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将不断扩大。环境地质学,包括环境地质调查研究,有关的微量测试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地质措施等的研究日趋重要。2023-07-14 11:49:541
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质构造(geologicalstructure)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在层状岩石分布地区最为显著。在岩浆岩、变质岩地区也有存在。具体表现为岩石的褶皱、断裂、劈理以及其他面状、线状构造。对水工建物筑地基的稳定性和渗漏性有直接影响。如褶皱构造核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强度低,渗透性较大。闸坝、电站、隧洞等选址时应尽量避开这种地段。选址还应考虑库区的断裂情况,较大断层如伸到库外,可能会产生库区渗漏现象。产生原因:所谓地质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等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多为构造运动),发生变形和变位后,形成的几何体,或残留下的形迹。主要分类:地质构造因此可依其生成时间分为原生构造(primarystructures)与次生构造(secondarystructures或tectonicstructures)。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原理:多次造山作用的地应力场在变化多端的地应力条件下,形成了挤压型、直扭型和旋扭型三类构造型式,交织成一幅复杂多变的应变图象。2023-07-14 11:50:071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和构造地质学有什么区别
矿物学:指研究自然界存在的所有矿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分布、组合关系,应用等的一门地质学分支。岩石学:研究组成地壳的岩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分类命名与分布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包括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和沉积岩岩石学三个次级学科。矿床学:研究地壳中所有的矿床的物质来源,类型,组成,成因,开采,及环境保护的一门地质学分支。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中各种构造的成因机制,分布规律的地质学分支。2023-07-14 11:50:161
鹰岩地形图构造地质学
http://wapwenku.baidu.com/view/c2f105106edb6f1aff001fc0.html?ssid=0&from=1086k&uid=C1BDE0B4C56964197C19C76139E1F63A&pu=usm%401%2Csz%401320_1002%2Cta%40utouch_2_4.0_2_4.4&bd_page_type=1&tj=wenku_3_0_10_title 第11张幻灯片2023-07-14 11:50:252
地质学是干什么的
院校专业:基本学制:四年 | 招生对象: | 学历:中专 | 专业代码:070901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扎实的理论知识、宽广的知识面、 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能在地质、 科研、教学部门从事地质理论和综合研究,或从事相应的管理和教学工作。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球结构、物质成分和时空变化基本理论,了解地球的演化 规律,接受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掌握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基本技能和 现代手段,在解决人类赖以生存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和灾害等地质问题、科 研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 任感,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2.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地质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3.掌握计算机的原理与应用,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4.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地质研究和具体工作中遇到 的问题;5.了解地质科学发展现状、前沿和热点问题,跟踪地质科学研究的最新理论;6.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撰写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掌握资 料查询、文献检索和阅读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7.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8.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主干学科:地球化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学。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的知识领域由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史学、矿物岩石学、地球化学、地 球物理等知识单元组成。核心课程示例:示例一:地球科学概论(54学时)、结晶学与矿物学(60学时)、晶体光学(36学时)、岩石学 (90学时)、古生物学与地层学(64学时)、构造地质学(64学时)、地球物理学原理(54学时)、地 球化学(60学时)。示例二:普通地质学(48学时)、结晶学与矿物学(80学时)、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40学 时)、岩石学(112学时)、古生物学和地史学(96学时)、构造地质学(48学时)、固体地球物理学 概论(40学时)、资源地质学(56学时)。示例三:地球科学概论(72学时)、结晶学与矿物学(72学时)、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54 学时)、岩石学(126学时)、古生物学和地史学(108学时)、构造地质学(54学时)、地球物理学导 论(72学时)、地球化学(含同位素地球化学)(72学时)。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地质认识实习、地质测量与数字填图实习、生产与毕业实习、毕业 论文。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地质学实习实验、结晶学与矿物学实习实验、晶体光学实习实验、岩石学 实习实验、古生物学及地史学实习实验、构造地质学实习实验以及矿床学实习实验等。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职业能力要求职业能力要求 专业教学主要内容专业教学主要内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工程地质学》、《地学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古生物学与地史学》、《水文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地球物理学。专业(技能)方向专业(技能)方向矿业类企业:地质勘探、矿产开发、选矿、采矿、工程技术; 政府、事业类单位:地质调查、资源能源勘探与开发、水利水电建设、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国防。职业资格证书举例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就业方向就业方向 地质学专业就业方向地质学类专业毕业生适宜在地质、地震、冶金、石油、煤炭、建材、化工、水电、城建、核能、海洋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工业建设等有关研究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部门从事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教学和生产实际工作。就业岗位:地质工程师、采矿工程师、土建工程师、地质技术员、java初级程序员、矿长、岩土工程师、测量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结构设计师、水文地质工程师、选矿工程师等。地质学专业就业前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就业领域广阔,发展空间大。 对应职业(岗位)对应职业(岗位) 其他信息:地质学是理学类专业,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本专业培养具备地质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研究、教学和管理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地质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在地矿、冶金、建材、石油、煤炭、材料、环境、基础工程、旅游开发从事技术开发与技术管理工作以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材料补充:地质学专业代码为070901,授予学位是理学学士,修学年限为四年。地质学专业课程主要有:地质学、结晶矿物学、古生物学、地史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地球物理及勘探方法、地球化学、遥感技术等。本专业就业方向有:地质勘探、矿产开发、选矿、采矿、工程技术、地质调查、资源能源勘探与开发、水利水电建设、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国防。2023-07-14 11:50:341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可以考岩土工程师吗?构造地质学(理学)可以报考吗? 我本科是资源勘查,硕士是构造地质
只要是工科专业都可以考的,只是相关专业工作年限要求长一点而已。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并具备相应专业教育和职业实践条件者,均可申请参加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 (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1、取得本专业(指勘查技术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下同)或相近专业(指地质勘探、环境工程、工程力学专业,下同)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 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1年。 (二)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3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4年。 3、取得本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5年。 4、取得本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6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7年。 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岩土工程专业工作满8年。2023-07-14 11:50:431
构造地质学考研后,上过研究生后的工作方向是什么?哪位前辈说一下啊,小弟感激不尽
铁路勘察属于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或者是工程地质专业出身,因此和构造地质学和很大差别。而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和矿产和油气勘探挂钩。 构造地质学研究生以后的工作方向主要是一些区域矿产调查和地区的构造研究,说白了就是通过对某个地区构造的研究结合其他的学科来找矿,采矿。当然,也有学构造地质学后为地震、地质灾害做贡献的,但那些都是少数,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搞矿产这一块,因为要更赚钱一些。 还有就是工程地质会比构造地质更辛苦,搞构造的人出野外不是特别多,主要是室内的地质图分析和制作,外加野外调查。而工程地质如果是在铁路局得话就必须得常在野外勘察了。这一点也请你重视。 这些是我所了解的情况,希望有帮到你哈。2023-07-14 11:5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