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阿涅德
-
副作用里面写了会晕就说明有可能,因为它可能是罕有或者极罕有症状,如果一会儿之后能自行减轻,就是正常现象。不是说别人不会晕你会晕就说明你不正常,放心吧。
- 真颛
-
任何药物不对症或过量都会有反应
- volcanoVol
-
强生泰诺现在都是上海强生制药生产的,你说的泰诺有问题应该是泰诺投毒事件吧,这个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是有人恶意破坏,泰诺产品本身并没有问题。并且强生采取了积极快速的处理,不但没有影响公司的效益反而得到了媒体公众的一致好评。给你如下资料做参考。
“泰诺”是美国强生公司生产的治疗头痛的止痛胶囊商标。这是一种家庭用药,在美国销路很广,每年销售额达4.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利润的15%。
事故
1982年9月29日凌晨,伊利诺伊州鹿林镇。那天天还没有亮,1 2岁的玛丽·克莱曼就醒了,她跑到父母的房间,告诉妈妈自己有些不舒服,嗓子眼痛,鼻子也有点塞。睡意未消的妈妈给她吃了一粒泰诺速效胶囊,叮嘱她回房好好休息。然而早上7点,玛丽的父母却发现孩子倒"在卫生间的地板上,1 0分钟内,玛丽就被送到了医院,但一切都迟了,她已经停止呼吸。医生对悲伤的父母说,玛丽可能是倒下时头部受到撞击,导致猝死。就在同一天,附近阿灵顿镇27岁的邮递员亚当·詹诺斯也向急救中心打来了求助电话,说自己感觉有些不对头,十分痛苦。急救人员赶到时,发现他倒在地板上,呼吸困难,血压低得吓人,瞳孔已经开始张大。医护人员迅速将他送到最近的医院,希望能挽回他的生命,但一切都是徒劳,抢救的医生宣布,亚当死了,罪魁是心脏病。当天晚上,亚当悲痛的家人聚在一起,商量如何为他办理后事。亚当25岁的大哥斯坦利及其19岁的新婚妻子特丽莎因为难过,加上忙了一天,感到有些头痛,斯坦利在亚当的橱柜上看见一瓶速效泰诺胶囊,就拿出一粒自己吃了,又给妻子吃了一粒。没过几分钟,斯坦利和妻子都面色发青,倒在了地上。家人吓坏了,立即叫了救护车。几分钟后,急救人员再次冲进亚当家里,竭尽全力想救活这对年轻的夫妇,但悲剧再次重演,斯坦利当天即告不治,而他的妻子两天后也随他而去。亚当家3个人神秘的猝死令当地医院的托马斯·吉姆起了疑心,他认为可能是什么有毒气体惹的祸;但毒物中心检验员约翰·苏利万却认为元凶是某种氰化物。于是他们抽取了死者的血液样本,送去检查。两个小镇一天死了4个人,这种骇人听闻的事情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社区新闻。人们议论纷纷,各自揣测事情的真相。消防员菲利普和朋友理查德·肯沃斯闲谈时,偶然提到小玛丽死前吃过速效泰诺胶囊,于是理查德开玩笑地说:“也许她是吃泰诺吃死的吧?”一语惊醒梦中人,菲利普认为不是没有这个可能,他立即打电话给仍在亚当家忙活的急救人员,询问亚当死前有没有吃过泰诺。结果当然令他大吃一惊:4名死者死前全都吃过这种当时颇为普遍的镇痛药。菲利普报了警,警方则马上赶到亚当家,取走了那个可疑的药瓶。第二天,菲利普和理查德的预感被证实了:毒物专家迈克尔·夏弗尔检查了瓶中的胶囊,发现内含大约65毫克的氰化物,足以置1万个成人于死地,而受害者血样检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消息。泰诺的制造商、强生子公司迈克耐尔消费品生产公司很快知道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并马上做出反应,自1 982年1 0月起大规模回收这种泰诺胶囊。但是这些努力没有来得及挽回另外3个受害者的生命:27岁的玛丽·瑞娜刚刚生完小孩,在家休产假,结果服了有毒胶囊,旋即丧生;美国航空公司空中小姐、35岁的波拉普林斯当日死在芝加哥郊区的家中,身边是泰诺的药瓶;惨遭厄运的还有与她同龄的玛丽迈克菲兰。短短两天,这小小的胶囊就杀死了7条人命。随着新闻媒介的传播,传说在美国各地有25人因氰中毒死亡或致病。后来,这一数字增至2 000人(实际死亡人数为7人)。这些消息的传播引起约1亿服用“泰诺”胶囊的消费者的极大恐慌,一时舆论哗然,医院、药店纷纷把它扫地出门。民意测验表明,94%的服药者表示今后不再服用此药。强生公司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
反应
实际上,对回收的800万粒胶囊所做的实验,只发现芝加哥地区的一批胶囊中有75粒受氰化物的污染(事后查明是人为破坏)。但面对这一严峻局势,强生公司依然采取了以下决策:
1.成立了以公司董事长伯克为首的7人委员会,会员中有一名负责公关的副总经理。危机初期,委员会每天开两次会,对处理“泰诺”事件进行讨论决策。
2.经过调查,虽然只有极少量药(75粒胶囊)受到污染,但公司决策人毅然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立即收回全部“泰诺”止痛胶囊(在5天内完成),价值近1亿美元。同时,公司还花费50万美元通知医生、医院、经销商停止使用和销售。这一决策表明强生公司坚守了自己的信条“公众和顾客的利益第一”,不惜做出重大牺牲以示对消费者健康的关讶{和高度责任感。这一决策立即受到舆论的广泛赞扬,《华尔街日报》赞称:“强生公司为了不使任何人再遇危险,宁可自己承担巨大的损失。”
3.与新闻媒介密切合作,以坦诚的态度对待新闻媒介,迅速地传播各种真实消息,无论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4.敞开公司大门,积极配合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调查,在5天时间内对全国收回的胶囊进行抽检,并向公众公布检查结果。
强生公司在“泰诺”事件发生后果敢地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支持,使公司信誉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泰诺”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和芝加哥地方当局发布了新的药品包装规定。强生公司抓住这一良机,进行了重返市场的公关策划,并为“秦诺”虹痛药设计了瞒污、染的新式包装,重将产品推髑市场。为此,在世界著名公共关系公司策划下,l 982年11月11目,强生公司举行了大规模通过卫星转播的记者招待会。会议由公司董事长伯克亲自主持,他感谢新闻界公正地对待“泰诺”事件,介绍该公司率先实施“药品安全包装新规定”,推出“泰诺”止痛胶囊防污染新包装,并现场播放了新包装药品生产过程录像。这次招待会发布的“泰诺”胶囊重返市场的消息传遍全国,美国各电视网、地方电视台、电台和报刊广泛报道,轰动一时。在一年的时间内,“泰诺”止痛药又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恢复了其事件前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强生公司及其产品重新赢得了公众的信任。
事故发生前,泰诺在美国成人止痛药市场中占有35%的份额,年销售额高达4.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利润的1 5%。事故发生后,泰诺的市场份额曾一度下降。当强生公司得知事态已稳定,并且向药片投毒的疯子已被拘留时,并没有将产品马上投入市场。当时美国政府和芝加哥等地的地方政府正在制定新的药品安全法,要求药品生产企业采用“无污染包装”。强生公司看准了这一机会,立即率先响应新规定,结果在价值1 2亿美元的止痛片市场上挤走了它的竞争对手,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夺回了原市场份额的70%。
统计
强生公司做了2 500多家媒体咨询和125 000份相关主题的报道,检验了大约800万片药片,共发现75片含氰化物——这些全部来自芝加哥的同一样本。强生公司检验和销毁了2 200万瓶泰诺,其成本超过了1亿美元(全部危机管理成本为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