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ipcc关于全球变暖事实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2023-07-15 06:50:54
TAG: IPCC
共3条回复
奇石珠宝真君

ipcc关于全球变暖事实的结论:

一是近百年全球气候变暖毋庸置疑。1880-2012年以来的130多年来,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约0.85℃,1983-2012年可能是北半球过去1400年中最暖的30年。

由于海水受热膨胀及大量冰雪融水的涌入,1901-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以每年1.7毫米的速率升高,1993-2010年更是高达每年上升3.2毫米。虽然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1998年以来全球地表增温速率降低,但未影响近百年全球变暖的总体趋势。

二是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在增加。2011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浓度分别达到391ppm、1803ppb和324ppb,分别比18世纪中期工业化开始之前高出40%、150%和20%,达到了近8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海洋吸收了约30%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酸化现象趋重。

三是全球范围的极端事件在增多。在全球变暖背景下,20世纪中叶以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发生明显变化。

极端暖事件增多,极端冷事件减少;热浪发生频率更高,时间更长;陆地区域的强降水事件增加,欧洲南部和非洲西部干旱强度更强、持续更长;热带气旋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存在长期增加趋势。

四是人类活动导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半以上五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将使气候进一步变暖。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可能在目前基础上升高0.3~4.8℃;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将增加;全球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

海平面可能上升0.26~0.82米,海洋酸化现象加剧,海洋上层温度将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海洋环流;9月的北极海冰面积可能减少43%~94%,全球冰川体积减少15%~85%;全球变暖预期会通过触发自然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多种环境污染的程度。

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结论的可信度超过95%。与1750年相比,2011年人为因素的总辐射强迫值达到每平方米2.29瓦,比2005年的每平方米1.6瓦高出了43%,其中1750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人为辐射强迫值增加的主要原因。

报告认为,目前已经能在海洋变暖、水循环变化、冰雪消退、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等诸多方面,检测到人类活动影响的信号。

五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将使气候进一步变暖。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可能在目前基础上升高0.3~4.8℃;热浪、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将增加;全球降水将呈现“干者愈干、湿者愈湿”趋势;海平面可能上升0.26~0.82米。

海洋酸化现象加剧,海洋上层温度将升高0.6~2.0℃,热量将从海表传向深海,并影响海洋环流;9月的北极海冰面积可能减少43%~94%,全球冰川体积减少15%~85%;全球变暖预期会通过触发自然反馈机制,进一步提高多种环境污染的程度。

扩展资料:

ipcc建立及目的和主要成果:

认识到潜在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它对联合国和WMO的全体会员开放。考虑到人类活动的规模已开始对复杂的自然系统,如全球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干扰。

许多科学家认为,气候变化会造成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破坏风险,并认为缺乏充分的科学确定性不应成为推迟采取行动的借口。而决策者们需要有关气候变化成因、其潜在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以及可能的对策等客观信息来源。

而IPCC这样一个机构的地位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为决策层以及其他科研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等。IPCC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对世界上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现有最好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进行评估。

这些评估吸收了世界上所有地区的数百位专家的工作成果。IPCC的报告力求确保全面地反映现有各种观点,并使之具有政策相关性,但不具有政策指示性。

评估报告、特别报告、方法报告和技术报告。每份评估报告都包括决策者摘要,摘要反映了对主题的最新认识,并以非专业人士易于理解的方式编写。评估报告提供有关气候变化、其成因、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有关对策的全面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

至今,IPCC共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第一次评估报告》于1990年发表,报告确认了对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基础。它促使联合国大会做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决定。

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第二次评估报告》于1995年发表,并提交给了UNFCCC第二次缔约方大会,并为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会议谈判做出了贡献;《第三次评估报告》(2001年)也包括三个工作组的有关“科学基础”、“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和“减缓”的报告。

以及侧重于各种与政策有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的综合报告;《第四次评估报告》于2007年初发布,由于气候变化的明显表现,该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第五次评估报告》(2013年),其综合报告指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确的。

而且这种影响在不断增强,在世界各个大洲都已观测到种种影响。如果任其发展,气候变化将会增强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普遍和不可逆转影响的可能性。

然而,当前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办法,而实施严格的减缓活动可确保将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持在可管理的范围内,从而可创造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pcc



西柚不是西游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表的一份报告称, 科学家95%地肯定,人类活动是自1950年代以来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报告说,全球变暖的事实是“确凿的”,它体现在陆地、大气以及海洋中。 报告指出,过去15年中全球变暖有暂短的停顿,但它不能反映长期的趋势。报告还警告说,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使地球进一步变暖,并会给气候环境的方方面面都带来变化。报告说,自50年代到2000年所观察到的气候变化是“前所未有的”。过去30年中,每10年的地表温度都在持续变暖,比185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温度都更高,很可能比过去1400年的任何时候都更温暖。报告说,到本世纪末预计地球温度上升可能会超过1.5摄氏度。
小菜G的建站之路

报告指出,全球气候系统变暖的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自1950年以来,气候系统观测到的许多变化是过去几十年甚至近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了升温过程,变暖体现在地球表面气温和海洋温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格陵兰和南极冰盖消融和冰川退缩、极端气候事件频率的增加等方面.全球地表持续升温,1880-2012年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85℃[0.65~1.06℃];过去30a,每10a地表温度的增暖幅度高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时期.在北半球,1983—2012年可能是最近1 400a来气温最高的30a.特别是1971-2010年间海洋变暖所吸收热量占地球气候系统热能储量的90%以上,海洋上层(0~700m)已经变暖.与此同时,1979-2012年北极海冰面积每10a以3.5%~4.1%的速度减少;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大多数地区多年冻土层的温度已升高.全球气候变化是由自然影响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但对于1950年以来观测到的变化,人为因素极有可能是显著和主要的影响因素.目前,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显著上升,CO2、CH4和N2O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已上升到过去800ka来的最高水平,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是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在人为影响因素中,向大气排放CO2的长期积累是主要因素,但非CO2温室气体的贡献也十分显著.控制全球升温的目标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有关,但由此推断的长期排放目标和排放空间数值在科学上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关推荐

unfccc全称

气候变化国际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023-07-14 23:15:481

unfccc是什么组织

unfccc不是组织,是指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在地球峰会上,由150多个国家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签署。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终极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unfccc不是组织,是指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在地球峰会上,由150多个国家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签署。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终极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2023-07-14 23:15:541

UNFCCC(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是什么意思啊??

UNFCCC(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2023-07-14 23:16:081

世界气候大会,历届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举办地都是哪里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国。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COP1·德国柏林 1995年 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COP2·瑞士日内瓦 1996年 会议就“柏林授权”所涉及的“议定书”起草问题进行讨论,未获一致意见,决定由全体缔约方参加的“特设小组”继续讨论,并向COP3报告结果。通过的其他决定涉及发展中国家准备开始信息通报、技术转让、共同执行活动等。 COP3·日本京都 1997年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COP4·布宜诺斯艾利斯 1998年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为3个集团,一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国联盟(AOSIS),他们自愿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CDM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COP5·德国波恩 1999年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COP6·荷兰海牙 2000年 谈判形成欧盟-美国-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执意推销“抵消排放”等方案,并试图以此代替减排;欧盟则强调履行京都协议,试图通过减排取得优势;中国和印度坚持不承诺减排义务。COP7·摩洛哥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COP7上,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尤其是CDM)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该协议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COP8·印度新德里 2002年 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各缔约国今后履约的重要任务。“宣言”重申了《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敦促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COP9·意大利米兰 2003年 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俄罗斯不顾许多与会代表的劝说,仍然拒绝批准其议定书,致使该议定书不能生效。为了抑制气候变化,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议通过了约20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决议。COP10·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4年 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1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及在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资金机制、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COP11·加拿大蒙特利尔 2005年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同年1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COP11达成了40多项重要决定。其中包括启动《京都议定书》新二阶段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本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称为“蒙特利尔路线图”。COP12·肯尼亚内罗毕 2006年 大会取得了2项重要成果:一是达成包括“内罗毕工作计划”在内的几十项决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二是在管理“适应基金”的问题上取得一致,将其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活动。COP13·印尼巴厘岛 2007年 会议着重讨论《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后京都”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协议有关。COP14·波兰波兹南 2008年 八国集团领导人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声明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COP15·丹麦哥本哈根 2009年 2009年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在哥本哈根召开COP15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COP16·墨西哥坎昆 2010年这次谈判仍旧是失败而归,气候大会已经成为了政治筹码,都不愿意在经济发展问题上进行妥协COP17·南非德班 2011年谈判充满了政治色彩,美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新西兰这些国家仍旧是逆国际趋势,不签署《京都协议书》,一定城市上导致了这次气候谈判大会的失败COP 18·卡塔尔多哈 2012年这是一个富足而又充满吉祥的城市,很多大赛和会议在这里召开。希望这个城市给予气候大会好运!不过一开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个阵营就开始相互攻击,授予美国、日本等国家“化石奖”,意味着这次会议仍旧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谈判,人类在数次危机面前都团结起来,战胜困难。这次机会错过了接下来的预留的机会将不会太多。
2023-07-14 23:16:301

气候变化为什么是一全球性问题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 什么是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据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 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主张?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就加强UNFCCC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并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缔约方会议。 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目前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容易理解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异常愈明显。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加剧。 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2023-07-14 23:16:403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几年一次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每年又一次缔约方大会,现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12月初左右召开,去年在波兰波兹南召开,今年是第十五届哥本哈根大会,由于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议定的第一承诺期的终止年,有关国家第一期的承诺都要在2012年兑现,所以本次哥本哈根大会尤为引人注目!推荐网站:http://unfccc.int/2860.php#
2023-07-14 23:17:262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主要成果

评估报告、特别报告、方法报告和技术报告。每份评估报告都包括决策者摘要,摘要反映了对主题的最新认识,并以非专业人士易于理解的方式编写。评估报告提供有关气候变化、其成因、可能产生的影响及有关对策的全面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至今,IPCC共发布了五次评估报告:《第一次评估报告》于1990年发表,报告确认了对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基础。它促使联合国大会做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决定。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第二次评估报告》于1995年发表,并提交给了UNFCCC第二次缔约方大会,并为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会议谈判做出了贡献;《第三次评估报告》(2001年)也包括三个工作组的有关“科学基础”、“影响、适应性和脆弱性”和“减缓”的报告,以及侧重于各种与政策有关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的综合报告;《第四次评估报告》于2007年初发布,由于气候变化的明显表现,该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极大反响;《第五次评估报告》(2013年),其综合报告指出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确的,而且这种影响在不断增强,在世界各个大洲都已观测到种种影响。如果任其发展,气候变化将会增强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普遍和不可逆转影响的可能性。然而,当前有适应气候变化的办法,而实施严格的减缓活动可确保将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持在可管理的范围内,从而可创造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 。
2023-07-14 23:17:331

哪一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三氟化铵什么是碳达峰

2008年,UNFCCC第4条及第12条规定, 所有缔约方都有义务“用缔约方大会确定的可比方法编制、定期更新、 公布并向缔约方会议提供关于《蒙特勒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所有温室气体的各种源的人为排放和各种汇的国家清单” 《京都议定书》中给出了公约管控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02) 甲烷(CH4) 氧化亚氮(N20) 氢氟碳化物(HFCs)(SF6)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此外, 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多哈修正案又将三氟化氮(NF3) 纳入管控范围。 太此 “双碳”中的碳是指UNFCCC管控的7种温室气体
2023-07-14 23:17:571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有何影响,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影响极大。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92年UNFCCC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应对:1、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各个国家要肩负起积极应对全球变暖、保护世界生态环境的重任2、各工业化国家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调整产业结构,应用新能源;发展中国家应该淘汰或改进落后产业、产能,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加大科研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以应对能源资源日益枯竭而带来的发展问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要增加投资,并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4、发达国家要切实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像美国必须改变传统的高消费、高能耗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节约资源能源,并帮助不发达国家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5、各国要开展全民环保教育,促使社会各界形成“爱我地球、保护生态”的良好意愿,并将这种意愿付诸行动.
2023-07-14 23:18:061

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础是什么?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气候变化自始存在正义因素,应对气候变化绕不开正义的维度。气候治理应以气候正义为基础,气候制度也应以气候正义为价值导向。有关气候正义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和气候治理一样主要集中于国际层面和国家主体之上,但两者实施起来都困难重重。地方层面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突破口,气候正义在地方层面同样存在且同样重要,在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法律行动中也应贯彻和体现气候正义的理念。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应对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上,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就加强UNFCCC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别展开谈判,并于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了缔约方会议。不过截至目前,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律应对更多关注的是温室气体的减排,虽然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责任的承担上其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但气候正义尚未得到充分的落实,而气候正义能否实现事关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应对的成败。
2023-07-14 23:18:141

2012年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18次缔约方大会(COP18)暨《京都议定书

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讨论的主要是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以及缓解气候变暖的措施.全球变暖,高山和极地的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沿海低地被淹,南太平洋的岛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选择C答案.故选:C.
2023-07-14 23:18:28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历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概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  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第2至第6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  1997年12月11日,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但是2000年11份在海牙召开的第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2001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2001年10月,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  2002年10月,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  2003年12月,第9次缔约方大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这些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60%。  2004年12月,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项协议。2005年11月,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  2006年11月,第12次缔约方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  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  2008年12月,第14次缔约方大会在波兰波兹南市举行。 2008年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八国集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八国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一、“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三、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四、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的授权(柏林授权),缔约国经过近3年谈判,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确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的减排指标,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5%,同时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即: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其目的是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减排,同时协助发展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通过项目提高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或通过造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排放的减少和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计入发达国家的减排量。根据《马拉喀什协议》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和更新造林活动实现的年减排量不得超过其1990年排放量的1%。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至少在55个缔约方、其中至少有占工业化国家集团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55%的发达国家批准本议定书之后第90天才行生效。俄罗斯已经批准《京都议定书》并向联合国秘书长备案,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三个灵活机制将正式启动。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和更新造林项目也将正式运行,林业碳汇市场将不断发展,林业碳汇国家贸易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难点是国际财政机制安排、实质性技术转让、发达国家加强履约、土地利用和林业。这些问题也将是2005年启动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的焦点。其间,林业议题的重点是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贮碳,就是是否把森林经营作为减排的途径,是否把林产品中碳计入减排量。
2023-07-14 23:18:361

全球气候变化过程

全球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2020年1月,全球平均气温破纪录,成为自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1月。原因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92年UNFCCC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全球问题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这就是"温室效应"。大气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已经发现近30种,其中二氧化碳起重要的作用,甲烷、氟利昂和氧化亚氮也起相当重要的作用。从长期气候数据比较来看,在气温和二氧化碳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2023-07-14 23:18:452

气候变化的定义

气候变化是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变化的时间长度从最长的几十亿年至最短的年际变化。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不但包括平均值的变化,也包括变率的变化。气候变化一词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使用中,是指气候随时间的任何变化,无论其原因是自然变率,还是人类活动的结果。这有别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的用法。在公约中,气候变化是指“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主要表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UNFCCC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全球气候变暖(Global Warming)、酸雨(Acid Deposition)、臭氧层破坏(Ozone Depletion),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目前最迫切的问题,关乎到人类的未来!
2023-07-14 23:18:531

世界气候大会多长时间召开一次

  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  世界气候大会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内容: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公约目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议定书为《京都议定书》,后者甚至已经比本公约更加有名。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一、“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三、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四、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公约影响:  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据统计,如今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公约》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计划及具体措施。《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u200d
2023-07-14 23:19:052

关于温室气体

(1) 温室气体是什么?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或温室效应气体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部份温室气体自然存在于大气中,另外一些是人为造成,例如燃烧化石燃料-煤。温室气体包括水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臭氧。 (2) 温室气体在哪里来? 温室气体名称 富集机制 备注 二氧化碳 1、人类燃烧矿石燃料;2、毁林;3、生物呼吸作用 甲烷 1、 生物体的燃烧;2、肠道发酵作用;3、 水稻 臭氧 光线令O2产生光化作用 氯氟碳化合物 工业生产 二氧化硫 1、火山活动;2、煤及生物体的燃烧 一氧化二氮 1、 生物体的燃烧;2、燃料;3、 化肥 (3) 为什么温室气体会令到全球暖化呢? 大气层如同覆盖温室的玻璃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但因于温室气体的增加,令地球整体所保留的热能增加。 参考: zh. *** /wiki/%E6%B8%A9%E5%AE%A4%E6%B0%94%E4%BD%93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发展,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及六氟化硫 (SF6) 等 浓度持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使生物多样性骤减, 进而对全球生物的生存产生巨大威胁。 根据 1996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 *** 间专家委员会(Inter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若不采取任何防制措施, 全球平均地面气温于 2100 年时将比 1990 年时增加 2℃(介于 1 至 3.5 ℃),海平面将上升 50 公分(介于 15 至 95 公分)。预估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 280PPMV 增加至 1994 年的 358PPMV ,若要在二十一世纪末将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工业革命前的两倍(550PPMV),则目前全球排放量必须削减一半。 为防制气候变迁,联合国于 1992 年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对「人为温室气体」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目标协议,至今已召开三次缔约国大会; 「第三次缔约国大会 (COP3)」 已于1997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会中签署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规范工业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我国基于地球村的一份子与国际公约之压力, 必须及早因应,积极寻求我国于气候公约中之合理定位,并在影响国家利益最小的情况下,承担减量责任。 台湾百年来气温上升了吗 就台湾地区八个代表性测站近百年地面温度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有一缓慢上升趋势。 依据张隆男”台湾地区气候变化”评估:平均而言,各测站之增温程度约为 0.8~1.6C/百年。此与东南亚地区分析 结果非常接近,亦隐含台湾地区之增温为大范围温室效应所影响,而非单独之区域现象。 有关台湾地区气温变化情形请参阅损害度与适应”气候变化 ” 部分之说明 台湾百年来降雨量变化情形 台湾年平均降雨量2150 mm,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却只有世界平均的1/6弱, 而且因为河流短,地势陡,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民国82年为输旱年,年降雨量仅约1640 mm, 根据1966年经济部水资料局的资料分析,约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为蒸发散损失, 使得可利用水量仅占降雨量之20.5%。每人分配之可利用水量更形稀少,因此台湾乃属于水资源贫乏地区。 另,降雨量分布不均,约80%集中于5-10月之丰水期, 且大部分为台风暴雨,因此使水资源调配益发困难。 有关台湾地区降雨量变化情形请参阅损害度与适应 ”气候变化” 部分之说明。 台湾沿海地区海平面是否上升 依据PSMSL所取后得日据时代基隆港、 高雄港资料分析之历年冬、夏季及全年海水面之变化图。由图中可知近90年前开始, 两地之海平面有上升之趋势,基隆港之上升速率较不明显,变化量约为0.31cm/yr,高雄港之上升速率则约为 20.232cm/yr。 由中央气象局提供之潮汐资料分析: 基隆、竹围、塭港、将军、安平、高雄、梗枋无论冬夏季或全年平均,其海水面有上升之趋势。 台中、蟳广嘴、富冈、苏澳海平面有下降趋势。 此外,基隆港之变动量最小,安平、梗枋上升之变化速率较大。海平面下降则以苏澳最为明显, 但确实结果将再作进一步之分析探讨。( 各站之详细分析结果) 本网页最后维护日期1999/07/01 本计画执行时期已于88/6截止,相关资料参考至88/06止 (1) 温室气体是什么?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 GHG)或温室效应气体是指大气中促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成分。部份温室气体自然存在于大气中,另外一些是人为造成,例如燃烧化石燃料-煤。温室气体包括水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臭氧。 (2) 温室气体在哪里来?温室气体名称 富集机制 备注 二氧化碳 1、人类燃烧矿石燃料;2、毁林;3、生物呼吸作用 甲烷 1、 生物体的燃烧;2、肠道发酵作用;3、 水稻 臭氧 光线令O2产生光化作用 氯氟碳化合物 工业生产 二氧化硫 1、火山活动;2、煤及生物体的燃烧 一氧化二氮 1、 生物体的燃烧;2、燃料;3、 化肥 (3) 为什么温室气体会令到全球暖化呢? 大气层如同覆盖温室的玻璃一样,保存了一定的热量,使得地球不至于像没有大气层的月球一样,被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升高,不受太阳照射时温度急剧下降。但因于温室气体的增加,令地球整体所保留的热能增加。 参考: myself 地球的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包括下列数种:水蒸气( H2O )、臭氧( O3)、二氧化碳( CO2)、氧化亚氮(N2O)、甲烷( CH4)、氢氟氯碳化物类( CFCs,HFCs,HC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 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 纳入考虑。至于在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订针对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包括上述所 提及之: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氧化亚氮(N2O ) 、氢氟碳化物(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及六氟化硫( SF6)。其中以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 各种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比较 气体别 增温效应(以二氧化碳作为基准) 二氧化碳(CO2) 1 甲烷(CH4) 121 氮氧化合物(N2O) 310 氟氯碳化物(CFCs) 140~11700 全氟碳化物(PFCs) 6500~9200 六氟化硫(SF6) 23900 各种温室气体的人为活动产生源 人类活动 产出气体 石油、煤等石化原料的燃烧 二氧化碳(CO2) 农业活动 甲烷(CH4)、氧化亚氮(N2O) 工业制成品(如:冷媒) 氟氯碳化物(CFCs) 物质燃烧 氧化亚氮(N2O) 工厂、汽车排放之氮氧化合物及 碳水化合物经过光化学作用所合成 臭氧(O3) 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 二氧化碳 55% 甲烷 15% 氧化亚氮 6% 氟氯碳化物 24% 回温室气体主选单 参考: myself 由于人类经济活动不断发展,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亚氮 (N2O) 、氢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及六氟化硫 (SF6) 等 浓度持续增加,温室效应增强,造成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失衡使生物多样性骤减, 进而对全球生物的生存产生巨大威胁。 根据 1996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 *** 间专家委员会(Inter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第二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若不采取任何防制措施, 全球平均地面气温于 2100 年时将比 1990 年时增加 2℃(介于 1 至 3.5 ℃),海平面将上升 50 公分(介于 15 至 95 公分)。预估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的 280PPMV 增加至 1994 年的 358PPMV ,若要在二十一世纪末将二氧化碳浓度稳定在工业革命前的两倍(550PPMV),则目前全球排放量必须削减一半。 为防制气候变迁,联合国于 1992 年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对「人为温室气体」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目标协议,至今已召开三次缔约国大会; 「第三次缔约国大会 (COP3)」 已于1997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开,会中签署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规范工业国未来温室气体排放目标。我国基于地球村的一份子与国际公约之压力, 必须及早因应,积极寻求我国于气候公约中之合理定位,并在影响国家利益最小的情况下,承担减量责任。 台湾百年来气温上升了吗 就台湾地区八个代表性测站近百年地面温度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有一缓慢上升趋势。 依据张隆男”台湾地区气候变化”评估:平均而言,各测站之增温程度约为 0.8~1.6C/百年。此与东南亚地区分析 结果非常接近,亦隐含台湾地区之增温为大范围温室效应所影响,而非单独之区域现象。 有关台湾地区气温变化情形请参阅损害度与适应”气候变化 ” 部分之说明 台湾百年来降雨量变化情形 台湾年平均降雨量2150 mm,约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却只有世界平均的1/6弱, 而且因为河流短,地势陡,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民国82年为输旱年,年降雨量仅约1640 mm, 根据1966年经济部水资料局的资料分析,约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为蒸发散损失, 使得可利用水量仅占降雨量之20.5%。每人分配之可利用水量更形稀少,因此台湾乃属于水资源贫乏地区。 另,降雨量分布不均,约80%集中于5-10月之丰水期, 且大部分为台风暴雨,因此使水资源调配益发困难。 有关台湾地区降雨量变化情形请参阅损害度与适应 ”气候变化” 部分之说明。 台湾沿海地区海平面是否上升 依据PSMSL所取后得日据时代基隆港、 高雄港资料分析之历年冬、夏季及全年海水面之变化图。由图中可知近90年前开始, 两地之海平面有上升之趋势,基隆港之上升速率较不明显,变化量约为0.31cm/yr,高雄港之上升速率则约为 20.232cm/yr。 由中央气象局提供之潮汐资料分析: 基隆、竹围、塭港、将军、安平、高雄、梗枋无论冬夏季或全年平均,其海水面有上升之趋势。 台中、蟳广嘴、富冈、苏澳海平面有下降趋势。 此外,基隆港之变动量最小,安平、梗枋上升之变化速率较大。海平面下降则以苏澳最为明显, 但确实结果将再作进一步之分析探讨。( 各站之详细分析结果) 本网页最后维护日期1999/07/01 本计画执行时期已于88/6截止,相关资料参考至88/06止
2023-07-14 23:19:121

什么是气候变化呢

气候:不同于天气,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及以上)气象要素(如温度、降水、风等)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距此平均值的离差值(气象上称距平值)表征。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气候变化:在地球的历史上,气候也在不断地变化,但这种变化的速度一般比较缓慢,自然界生物通过自身的调适和演化适应这种变化。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主要是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从而导致了地球温室效应的增强,由此可能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全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的变化,即在可比的时间段内观测到的自然气候变率之外的气候变化。(引自中国气候变化网)
2023-07-14 23:19:224

一亩森林有多少碳汇?

1亩森林每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2.45吨,那么产生的碳汇就是2.45吨。相关介绍: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UNFCCC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达成。它包含除了UNFCCC之外法律上所需承担的义务。议定书附件B中包括的各国(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及经济转轨国家)同意减少人为六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排放量,在2008-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水平低5%。
2023-07-14 23:19:50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哪一年正式生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指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5月9日通过的一项公约 。同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地球峰会上由150多个国家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共同签署。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终极目标是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在该水平上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险干扰不会发生。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该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机制。截至2016年6月,加入该公约的缔约国共有197个。当地时间2018年4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框架下的新一轮气候谈判在德国波恩开幕。 西班牙首相府2019年10月31日发表新闻公报说,在智利政府30日宣布放弃主办原定2019年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西班牙愿意全力配合举办该会议,包括在马德里提供会场,以确保大会仍能如期召开法律依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 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3-07-14 23:20:071

京都议定书生效时间是

2005年2月16日是《京都议定书》生效的日子。16日下午,中国庆祝《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生效的活动在梅地亚中心举行。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气象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的官员,石油、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大企业的领导,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单位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和外国驻华使馆官员共计100多人参加了庆祝活动。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中国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谈判代表团团长刘江参加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说:“今天,对于整个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非常值得庆祝的日子。经过多数缔约方多年共同努力,倍受国际社会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京都议定书》终于在今天生效了”。京都议定书来之不易。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开发签署气候变化公约,到公约1994年正式生效,再到今天《京都议定书》生效已有十年之久。十年来,以《京都议定书》生效为标志,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日文:_候_动に_する国际连合_组条约の京都议定书),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2011年12月,加拿大宣布退出《京都议定书》,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签署但后又退出的国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已经预计从1990年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升高1.4℃—5.8℃。评估显示,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的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正因为如此,许多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认为其标准定得太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支持者们指出京都议定书只是第一步,为了达到UNFCCC的目标今后还要继续修改完善,直到达到UNFCCC 4.2(d)规定的要求为止。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2023-07-14 23:20:141

《京都议定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京都议定书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危险,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到2010年,相对于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全世界总体排放要减少5.2%,包括6种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利昂(氟氯碳化物)等。到2008年至2012年的五年间,欧盟国家应减少8%,美国7%,日本6%,加拿大6%、东欧各国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削减,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别比1990年增加10%、8%、1%。《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之后才具有国际法效力。各个国家之间可以互相购买排放指标,也可以以增加森林面积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按一定计算方法抵消。中国年排放28.93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3吨,美国年排放54.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20.1吨,欧盟年排放31.71亿吨二氧化碳,人均8.5吨。 美国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1年3月美国单方面退出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也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澳大利亚是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第二高的国家。 中国于1998年5月29日签署了该议定书。2002年8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英凡大使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交存了中国政府核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核准书。 经过近8年争拗后,京都议定书终获得120多个国家确认履行公约,包括俄罗斯于2004年11月接纳后,终使议定书能在2005年2月16日起正式生效。
2023-07-14 23:20:213

气候的变化原因

气候的变化原因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地球气候系统是构成这个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气候始终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究其原因,概括起来可分成自然的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两大类。前者包括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后者包括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上都来自太阳,因此太阳辐射的变化被认为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一个外因。20世纪70年代末,卫星观测的应用使得人类可以在大气层以外准确地测量太阳辐射输出的变化,这才知道太阳辐射量并不是完全不变的,特别在太阳黑子异常活动的周期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科学家认为太阳黑子数多时地球偏暖,低时地球偏冷。但太阳辐射的变化影响气候的机理尚不清楚,也缺乏严格的理论或者观测事实支援。不过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还是发现,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都不是引起近代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同时基本排除了影响气候变化的另一个自然因素——火山爆发是引起近百年全球变暖主要原因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认为,在气候系统的自然变化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或者脉动。这种环流变化是造成区域尺度气候要素变化的主要原因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有时可伴随着陆面的变化。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ENSO)和NAO是大气与海洋环流变化的重要例子,它们的变化影响着大范围甚至半球或全球尺度的天气与气候变化,是目前制作季、年际气候预测的基础与依据。长期以来世界上许多气象学家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旨在提高全球与区域的气候预测水平。对于更长的十年时间尺度,太平洋十年尺度振荡(PDO)和相关的年代际太平洋振荡(IPO)可以用来解释地面气温全球平均变化的一半左右,它们与明显地与地区性的温度和降水变化有联络。 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近百年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程序。最新发表的权威报告——联合国 ***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的决策者摘要指出,人类活动与近50年气候变化的关联性达到90%。 对人类活动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可能导致气候变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896年,瑞典科学家斯万特.阿尔赫许多科学家陆续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1957年,瑞威拉等在美国发表了一篇关于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可能产生气候变化的论文。同年,美国夏威夷观象台开始进行二氧化碳浓度观测,从而正式揭开人类研究气候变化的序幕。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有哪些?可产生哪些温室气体呢?这些温室气体又是怎样影响了气候变化呢?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水稻田、牛羊等反刍动物消化过程排放甲烷;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废弃物排放甲烷和氧化亚氮。 上述那些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有6种:除了二氧化碳外,目前发现的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最长可生存200年时间,因而最受关注。 这些温室气体主要是通过温室效应来影响气候变化的。何为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透过太阳短波辐射(指吸收少),使地球表面升温;但阻挡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指吸收多),从而使大气增温。由于二氧化碳等气体的这一作用与“温室”的作用类似,故称之为“温室效应”。 工业化革命以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平均温度由-18℃上升到当今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已适应的15℃。一旦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继续增加,进一步阻挡了地球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长波辐射,为维持辐射平衡,地面必将增温,以增大长波辐射量。地面温度增加后,水汽将增加(增加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冰雪将融化(减少地面对太阳短波的反射),又使地表进一步增温,即形成正反馈使全球变暖更显著。 世界7月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 速答 问题里的气候应该是气温吧?! 总体来说,从赤道附近(低纬地区)向南北两侧(高纬地区)递减。7月最热的地方在赤道附近偏北,1月偏南。原因是: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低纬地区,所以低纬地区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更多,因此赤道附近温度高。7月,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方在赤道以北,所以气温从赤道以北向南北两侧递减。 区域性来说,7月是北半球夏季,北纬30度穿过的沙漠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气温最高。原因是:地处副热带,太阳高度角较大,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强;沙子热容量小,增温快,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所以大气增温较其他地区更快,气温更高。 夏天气候的变化 不同地理位置的夏天是不一样,像南半球跟我们倒过来,还有跟气候有关! 世界气候的变化 近代的气候变化是以冷暖转换和干溼交替为其主要特征的,气温的升降起伏,降水量的多少变化是相当频繁的。以温度为例,在“小冰期”之后,大约在1850~1940年之间,地球的平均气温升高0.6℃;1940~1970年之间,地球平均气温约下降0.3℃。 本世纪初到四十年代出现世界范围的增暖现象,在北极最突出,如巴伦支海水面温度1919~1928年比1912~1918年高出8℃,因而在三十年代时巴伦支海出现过许多以前根本没有过的喜热性鱼类。这种增暖现象到四十年代达到顶点。此后,世界气候变冷,以北极为中心的北纬60°以北,气温愈来愈冷;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高纬度地区气候变冷的趋势也很明显,如1968年冬,冰岛和格陵兰岛竟被冰块连线起来。我国气温变化的趋势,基本上和全球平均气温演变趋势一致,转折点在四十年代。从四十年代末开始直到现在,我国气温总的趋势是不断下降 春天气候的变化 气候变化简介 气候变化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它被认为是威胁世界环境、人类健康与福利和全球经济持续性的最危险的因素之一。大多数科学家们认为,地球的气候正受到不断累积的温室气体的影响,诸如由人类活动产生的CO2等。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92年UNFCCC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援或添改档案,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目前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钜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自然地理》是气候的变化影响着森林的变化?还是森林的变化影响着气候的变化? 这是一个环境问题,气候是大环境,气候变差了,比如雨量大度减少,气候变得干旱,森林等植被会遭到破坏,环境会越来越坏,这是大环境破坏了直接影响了小环境。森林是小环境,只能小范围的影响气候变化,一个地域森林植被丰富,可以改变该地域的小气候,但改变不了大气候。只是某个地域气候温暖溼润,大的气候没有变化。发达国家提出的温室效应是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沙漠气候的变化特点 沙漠气候 是大陆性气候的极端情况。在副热带沙漠分布最广,基本原因就是少雨,植物难以生存,植物种类和数量极其稀少。地表 *** ,空气十分干燥,极少水分。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可高达60~70℃。上升气流强,但因空气干燥,极少成云致雨,只有狂风沙尘。夜间地面冷却极强,甚至可以降到0℃以下。由此,气温日变化非常大。可以高达50℃以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虽属温带沙漠,“但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并不是耸人听闻的传说,而是现实的生活画面。 沙漠气候降水量奇缺,一般不到50毫米。若羌虽在沙漠边缘,年降雨量也只有17.4毫米,最少时的1957年只降雨3.9毫米。吐鲁番年降雨量也只有16.3毫米,1968年全年只有2.9毫米。在这样少雨的情况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仍能发展农业。种植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葡萄、西瓜等,主要靠利用天山和昆仑山的冰雪融化的雪水,进行灌溉。因为夏季气温高,日较差大,日照丰富,收成并不低,而且质量都很好。 气候的变化和地震有关吗? 地震是由地面内部的运动而气候变化是由地形,纬度位置等引起的 铁矿沙会不会因温度或气候的变化而变化? 在短时间内单纯的气候或温度的改变都不会形成大的改变,但是长时间暴露在溼热的环境里是会发生改变的,大多数的铁矿砂的主要成份是Fe3O4,可以理解为一个Fe2O3+FeO的组合,长有暴露的结果是其中的FeO被氧化成Fe2O3,最后铁矿砂都变成了Fe2O3,失去了铁矿砂原始特性,而Fe2O3是可以形成水溶性胶体的,会很容易流失。 气候的变化会影响到什么? 给点悬赏分就说
2023-07-14 23:20:291

什么的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88年联合建立的政府间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的现状,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可能对策进行评估。IPPCC的评估为各级政府制定与气候相关的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是联合国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谈判的基础。评估具有政策相关性,但不具政策指示性。所评估的科学问题均与政策相关,因此,IPCC评估报告除了代表科学最新进展外,同时对各国气候变化决策和国际谈判具有重要影响。IPCC的评估流程由数百名首席科学家撰写,他们志愿献出自己的时间和专长,成为报告的“主要作者协调人”和“主要作者”。他们另行征集了数百名专家,做为“撰写作者”,补充提供具体领域的专门知识。IPCC的报告要经过数轮起草和评审,旨在确保全面、客观,编写方式开放、透明。另有数以万计的专家作为评审者参与报告的编写,确保报告反映科学界全方位的观点。各编审团队所提供的是一个完整的监测机制,以确保评审意见得到了体现。
2023-07-14 23:20:361

什么是联合国大会的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一、 立场文件的内容(content and form)一份出色的立场文件应该有理有据、语言精准,并且鲜明、准确、有力地阐述本国针对某一议题的立场。广而言之,立场文件顾名思义,就是阐述本国的立场;具体来讲,一份出色的立场文件需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本国在该议题中的基本立场与态度; 本国赞成及签署的与该议题相关的国际协议,本国参与的与该议题相关的国际合作和行动; 本国与该议题的相关程度,对于解决该问题在国内曾经采取过的重要行动、通过的重要法案; 本国对于解决该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国内措施和国际行动); 本国领导人及政要发表的有关该议题的重要讲话; 本国在该议题中的相关利益总结及立场底线总结。 为了进一步说明立场文件中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下面将举一实例,如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的英国(United Kingdom)代表在写作关于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ounter-Terrorism)这一议题的立场文件时,应该包含以下的具体内容:英国对于恐怖主义问题的态度,对于国际反恐合作的基本立场; 英国赞成和签署的国际反恐合作条约,英国所参与的国际反恐合作行动; 英国国内的恐怖主义活动情况以及英国政府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为应对反恐所通过的相关法律; 英国认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对于国际反恐合作的具体建议; 英国领导人在正式场合所发表的关于国际反恐的发言和基本立场表态; 国际反恐合作与英国国家利益的相关程度,英国对反恐问题的立场底线。 二、立场文件的结构(structure)一般来讲,立场文件分为四个段落比较合理,分别为基本立场、国际行动、国内行动、解决方案。采取这样的“四段式”文章结构,能够使立场文件观点明确、内容全面、环环相扣、逻辑清楚。第一段为本国对该议题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的阐述。此段应总启全文、开门见山,明确清晰地表明本国的基本立场——即所讨论的问题与本国的利益关系,以及本国对于此问题所持的明确立场。在后文的论述中,全文应该围绕着本段的观点和立场进行展开陈述。第二段应简述本国所参与的与议题相关的国际行动。国际行动既包括本国所参加的国与国之间对于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共同行动方案,也包括本国赞成、同意、签署的相关国际条约的内容。例如,澳大利亚代表在写作关于全球气候变暖议题的立场文件时,可以引用相关资料、数据及本国领导人的讲话和政策支持本国的观点,如:“澳大利亚签署并全力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以及《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相关规定”。第三段应阐述本国对于解决该问题所采取的国内行动。在本段中要详细讲述本国国内利益与此议题的相关程度,并且介绍本国应对该问题所曾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的相关法律等。例如,再次以上面澳大利亚代表写作关于全球气候变暖议题的立场文件为例,澳大利亚代表的立场文件中可以出现以下的内容:“根据澳大利亚国家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的数据,自1993年以来,全球变暖正影响地球海平面以每年3毫米或更快的速度增长,海平面上升严重影响力澳大利亚沿海低地,并且对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构成了切实的威胁。2006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签署了一项5亿澳元的特别基金,旨在发展本国的清洁能源建设以防止气候变暖为澳大利亚带来的恶劣影响”。第四段提出本国认为解决该问题所需要在国内和国际层面采取的具体措施与行动。模拟联合国会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国际问题,因此各国应该根据本国的立场和全球的利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立场文件中所提出的解决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合理,而不是泛泛而谈。例如,同样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澳大利亚可以在立场文件中提出解决方案:“澳大利亚认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措施在于控制能源消耗及研发清洁能源。在科研方面,各国应该进行实质性的技术交流,共同开发具有可持续性的新能源;在气候治理方面,在遵循《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同时,澳大利亚敦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二氧化碳减排责任。”需要注意的是,立场文件没有固定的内容要求,以上只是推荐一种最为常用的写作立场文件的形式。无论形式如何,立场文件的核心都是要完整、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本国在某一特定议题中的立场。此外,立场文件没有必要一定分成四个段落,如果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成两个段落来写,每一个段落五至六个句子最佳。百度搜的
2023-07-14 23:20:501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英文名????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文: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或FCCC)《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
2023-07-14 23:20:583

细说气候是怎么变化的?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那么具体而言,什么是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2者中的1个或2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异常愈明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据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主张呢?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就加强UNFCCC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并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缔约方会议。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目前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气候变化史1973年,竺可桢提出了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周期性波动变化的基本状况。他认为近2000年中,汉代是温暖时期,三国开始后不久,气候变冷,并一直推迟到唐代开始。唐末以后,气候再次变冷,至15世纪渐入小冰期,呈2峰3谷结构,直至20世纪初气候回暖,小冰期结束。汉代、唐代是年均温高于现代约2℃的温暖时期。该研究成果已为气候学界和历史地理学界广泛采用。但近些年来,由于新资料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的改进,许多学者对竺可桢的工作作了补充。其中朱士光等认为2000~3000年以来,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西周冷干气候(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中期);(2)春秋至西汉前期暖湿气候(公元前8世纪中期至公元前1世纪);(3)西汉后期至北朝凉干气候(公元前1世纪中期至6世纪);(4)隋和唐前、中期暖湿气候(7~8世纪);(5)唐后期至北宋时期凉干气候(9~11世纪);(6)金前期湿干气候(12世纪);(7)金后期和元代凉干气候(13和14世纪前半叶);(8)明清时期冷干气候(14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后来许多地理学家对我国的气候变化作了进一步修改,但总的趋势大致如此。历史时期的气候不仅在气温上有周期性波动,引起冷暖的变化,而且在湿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变化。总的说来,暖期与湿期、冷期与干期是相互对应的,但每个冷暖期内部又有干湿波动,不可一概而论。朱士光等研究认为,气温的变化要快于降水量的变化,而降水量的变化幅度又大于气温变化的幅度。在历史时期,气候冷暖波动与干湿波动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不完全同步。21世纪的气候变化——令人担忧的同时也要反思古文明的没落给我们警示孤耸于太平洋的复活节岛是地球上最偏远的地区之一。拉诺·洛拉科火山口那亘古沉默的巨石人像是古文明留给我们的唯一见证。在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中,古文明消失了。而在部落之间无休止的争斗中,掠夺性的砍伐使大片的森林迅速地从地球上消失殆尽,水土不断流失、鸟类濒临毁灭,维系人类生存的粮食及农业系统屡遭破坏。灾难迫在眉睫,警钟已鸣,但为时已晚,崩溃性的危机在所难免。复活节岛的故事令人惊惶,它警示我们,不善待生态资源将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恶果。21世纪气候的变化正是这一故事在全球的延伸,差别在于:在复活节岛,击垮人们的是无法预测和难以控制的危机,而在当今,无知绝不是我们开脱的理由。我们有证据也有能力避免危机,我们知道一切照旧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1963年,也就是古巴导弹危机后最严峻的冷战期间,约翰·肯尼迪总统曾经指出:“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具有共同的脆弱性,这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容争辩的事实。”当时,笼罩全世界的是核屠杀的魔影,40年过后,笼罩着我们的则是气候变化危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使人类面临着双重灾难的威胁。①气候变化直接威胁人类发展。世界各国人民都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但那些最贫困的人们将首当其冲,受到最直接的危害,资源的匮乏往往使他们束手无策。这一灾难离我们并不遥远。如今,这一灾难已显山露水,它减缓了我们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进程,加剧了各国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不平等。如果对此置之不理,人类发展将在21世纪跌入倒退的深渊。②气候变化将给未来带来灾难。同冷战期间的核对峙一样,气候变化不仅威胁贫困的人们,也威胁着整个星球,威胁着我们的后代。目前我们所走的是一条不归路,必将导致生态灾难。全球变暖的速度,变暖的准确时间,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但是,地球巨大冰盖的瓦解正在加速,海洋正在变暖,雨林系统正在崩溃,其他一些后果业已成为现实。这些危险有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后果,彻底改变我们星球的人文和自然地理状况。我们这一代有能力也有责任改变这种后果。直接危险正在向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及其最弱势群体严重倾斜。然而,没有永远风平浪静的港湾。富裕国家及其人民尽管没有直接面对日渐逼近的灾难,但最终也难以避免这些灾难的影响。因此,预先采取措施缓和气候变化,将是全人类(包括发达国家后代)避免未来灾难的基本保障。气候变化的核心问题,是地球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能力正在受到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已超出了环境的恢复能力,在生态方面,人类已经欠下了后代无力偿还的巨债。气候变化促使人们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思考人类的相互依存性。不管何种原因将我们分开,人类共享地球,就同复活节岛的岛民一同分享他们的岛屿一样。连接人类社会的纽带没有国界之分,也不受代与代之间的限制。任何国家,不论大小,都不能无视他人的命运,将今日的行为给未来人造成的后果抛诸脑后。我们的后代将以我们面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反应来衡量我们的道德价值。这种反应将成为当今政治领导人如何采取行动信守诺言、消除贫困并建设更包容世界的证据。如果我们的行为使大部分人类更加边缘化,那么就是对国家之间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蔑视。气候变化还向我们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如何看待我们与后代之间的关系?行动是张晴雨表,反映了我们对跨代社会公平与公正的承诺,是后代对我们的行为做出评断的依据。有些迹象令人鼓舞。几年前,气候变化怀疑论大行其道。气候怀疑论者得到了大型公司的慷慨赞助,他们的理论受到媒体大肆宣扬,某些政府也对他们言听计从,从而误导了公众的理解。今天,每位诚信的环境科学家都认为气候变化已是一项严重的事实,而且气候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世界各国政府也认为如此。科学上达成一致并非意味着对全球气候变暖原因及后果的争论就此结束:气候变化科学所研究的是可能性,而非必然性,但至少如今的政治辩论是以科学为依据的。然而,科学证据与政治行动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政府都没有达到气候变化减排要求。最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公布了第四次评估报告。大多数政府都对此有所反应,承认气候变化勿庸置疑,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八国集团连续召开了会议,重申采取具体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它们承认巨轮似乎正朝着冰山航行,这是个不祥的征兆。遗憾的是,它们还没有断然采取措施,为温室气体确定一条新的排放路线。时间所剩无几,这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化这一挑战必须要在21世纪得到解决。目前尚没有什么技术能够立竿见影。虽然时间跨度很长,但这绝不能成为敷衍和犹豫不决的借口。为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各国政府必须解决全球碳预算中的存量与流量问题。由于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存量日益上升。但是,即使我们从明天开始停止排放,温室气体存量的下降速度也十分缓慢。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后将长时间停留在大气中,而气候系统的反应却很缓慢。这种系统固有的惰性意味着,要经过很长时间,今天碳减排的效果才能显示出来。成功减排的机会大门正在关闭。在不造成危险气候变化的前提下,地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有限的,而我们正在逼近这一限度。我们没有多少时间确保这扇机会之门依然敞开。我们要在这段时间内,向低碳能源系统过渡。这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领域。但确定的是,如果仍然像过去一样,那么世界将难逃原本可以避免的“双重灾难”——近期人类发展倒退和后代面临生态灾难的危险。如同复活节岛遭遇的灾难一样,结果是可以避免的。目前《京都议定书》的承诺期将于2012年结束,借此机会,我们可以制定多边战略,重新界定全球生态依存关系的管理方式。各国政府在协商议定书时指出,首先应确定21世纪的可持续碳预算,并在承认各国责任“共同但又有差别”的情况下,制定碳预算的实施战略。要想取得成功,世界上最富裕国家必须发挥带头作用。这些国家的碳足迹是最深的,但同时具备尽快进行大幅度减排的技术和资金能力。但是有效的多边合作框架要求所有排放大国(包括发展中国家)都要积极参与。
2023-07-14 23:21:24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历史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英语: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 onClimateChange,UNFCCC或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1992年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1995年起,该公约缔约方每年召开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评估应对气候变化的进展。1997年,《京都议定书》达成,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2007年,按照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缔约方会议第十五届会议将诞生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2014年12月9日,正在秘鲁首都利马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0轮缔约方会议(COP20)的中国政府代表表示,2016~2020年中国将把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100亿吨以下。 中国承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有推算认为最高将达到150亿吨。作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预计中国发布数值目标将对今后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产生影响。
2023-07-14 23:21:30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机构

UNFCCC也是负责支持该公约实施的联合国秘书处的名称,其办公室位于德国波恩Haus Carstanjen。自2006年起,其领导为伊沃·德波尔(Yvo de Boer)。本秘书处,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襄助下,旨在通过会议和有关各项战略的讨论取得共识。
2023-07-14 23:21:431

全球环境基金的气候变化(减缓与适应)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GHGs)排放,并因此造成气候变化,这是一个关键的全球性问题,需要采取大规模行动。这些行动包括通过投资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包括变化性)。气候变化的早期影响已经出现,而且科学家认为进一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中国家最贫困的人民将不合比例地承担气候变化造成的许多最严重的负面影响。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在气候变化方面,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帮助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为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做出贡献,即“[……]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这一水平应当在足以使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地适应气候变化、确保粮食生产免受威胁并使经济发展能够可持续地进行的时间范围内实现。”(来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正文,第2条)。全球环境基金支持的项目包括:l 减缓气候变化:在如下领域减少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可持续交通;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管理(LULUCF)。l 适应气候变化:旨在通过在发展政策、规划、计划、项目和行动中促进迅捷和长期的适应措施,使发展中国家具备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资金机制,全球环境基金每年为以下领域的项目配备并支付数亿美元: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和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的可持续管理。全球环境基金同时管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两个聚焦适应性的独立基金——最不发达国家基金(LDCF)和气候变化特别基金(SCCF),二者专门用于为与适应有关的活动调动资金,而且后者也适用于技术转让。全球环境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展“双赢”项目,不仅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也为当地经济及其环境条件创造效益。全球环境基金计划着眼长远,通过促进市场更加高效地运作,转变现有碳密集型技术,从而实现发展中国家能源市场转型。
2023-07-14 23:21:591

什么是碳排放交易

问题一:什么是碳排放权交易机制 基本定义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一种配额交易机制,首先 *** 通过总量控制,向企业发放碳排放权配额,规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上限额度,要求企业对其温室气体排放实行总量管理和减排,并对超出配额的排放设立罚则。主要特征多样化的减排路径在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促进下,企业可根据自身成本,选择通过调整战略、改善经营模式、低碳技术改造,优化产品开发等各种方式自主减排,或直接从市场购买配额抵消超额排放量,达到减排成本最低化。主要特征引导转变发展方式碳排放权交易使 *** 及企业形成强烈的“减碳”意识,体现碳排放空间的量化价值,引导投资趋于低碳领域,推动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和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问题二:碳排放交易的定义 碳排放交易(简称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 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 *** 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 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问题三:碳排放交易是怎么一回事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源于上世纪年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排污权交易概念,排污权交易是市场经济国家重要的环境经济政策,美国国家环保局首先将其运用于大气污染和河流污染的管理。此后,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也相继实施了排污权交易的政策措施。排污权交易的一般做法是: *** 机构评估出一定区域内满足环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并将其分成若干排放份额,每个份额为一份排污权。 *** 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排污权买入或卖出 国际上认为,虽然年荷兰和世界银行就率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但是全球碳排放市场诞生的时间应为年。其交易方式是: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各国再将自己的减排目标分配给国内不同的企业。当某国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时,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同样的,在一国内部,不能按期实现减排目标的企业也可以从拥有超额配额或排放许可证的企业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或排放许可证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排放权交易市场由此而形成 目前,在推动排放权交易方面,欧盟走在世界前列。欧盟已经制定了在欧盟地区适用的欧盟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万套装置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欧盟碳排放市场开始交易以来,交易量和成交金额稳步上升。 中国工厂和国际碳排放交易商也正在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化工厂减少向大气排放污染性的氢氟烃气体,可获得碳排放信用。这种信用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上可售得美元至美元。据业内估计,用于减少氢氟烃气体排放的洗涤塔装置安装费用很低廉,一般工厂的安装费用介于万至万美元之间。安装此类装置,可产生数以百万计的碳排放信用,因为作为一种温室气体,效力比二氧化碳大许多倍。气候变化资本公司从中国氢氟烃气体项目获得了约万核证减排量即碳排放信用,价值高达亿美元。碳排放信用额度的最终买家是发达国家 *** ,它们目前已同意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要求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 问题四:什么是碳交易? 就是发达国家减少碳排放的成本很高,但是又必须完成减排(现在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很严格)指标,于是到相对成本比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花一些钱帮助你减排(完成的指标算他的),而发展中国家得到人家花钱,自己实际减排的好处。 问题五:碳排放交易的本质是什么 就是抑制碳的排放量。虽然说这是一个强权行为,但是却被广泛接受。尽管我国在这方面没有在有些地区达成协议,却也没有反对。不过,不是我国对世界所有的有关这方面的协议都没有响应,有的地区会用一些手段来强制“交易”,但不是单独针对某个国家。例如欧盟要求所有的飞机经过或降落到这个地区的都要收取碳排放费。 问题六: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是指什么意思 碳排放管理:用于建立组织碳排放方针、碳排放目标、过程和程序以实现组织碳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的持续改进的一系列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 *** 。碳排放管理体系总要求 组织应: a)按照本文件的要求建立碳排放管理体系,补充编制和完善必要的文件,并按照文件要求组织具体工作的实施;体系建立后应确保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持续有效运行,并不断完善与体系相关的文件; b)界定碳排放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并在有关文件中明确; c)策划并确定可行的方法,以满足本文件的各项要求,持续改进碳排放绩效和碳排放管理体系。 问题七:碳排放权交易概念股最新一览,碳排放权交易概念股有哪些 A股市场中,可能受益股票有中电远达(公司拥有国内运营规模最大的烟气CO2捕捉装Z,同时去年收购先融期货32%股权,布局碳环保指标交易和期货交易市场);凯美特气(以化工尾气为原料,年产能最大的食品级液体CO2生产企业);迪森股份和长青集团(生物质能行业发展龙头,《国家应对气候变化(2014-2020年)》鼓励的重要方向);永安林业(林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森林碳汇的潜在标的)。另外,据资料显示,华银电力(600744)、深圳能源(000027)等参股深圳排放权交易所。 问题八:什么是碳交易?碳交易是怎么交易的?具体如何操作?? 其实我也不懂,看到你的这个标题挺新奇,在百度搜了一下,我理解碳交易通俗讲就是把多余的排放配额拿出来出售,下面有一篇相关报道碳交易:要参与更要“话语” 2009-6-30 10:17:58 中国经济导报   无 暇 因为有人愿买,有人愿卖,而且差价“诱人”,因此“碳交易”也就成了另类“金矿”。1997年签订的《京都协议书》中规定发达国家有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在这种情况下,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额度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催生了碳交易市场。尤其是2005年《京都协议书》正式生效后,碳交易市场在全球呈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6月18日,北京环境交易所首批碳交易挂牌,吸引了百余国际买家中国买“碳”。同一天,北京环交所与纽约-泛欧证券交易集团BlueNext交易所在北京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在环交所挂牌的CDM项目将同时在BlueNext的渠道上发布,国内CDM项目信息服务的国际平台有望因此建立。 北京环境交易所的成立,意在打造本土交易平台,也是中国谋求国际碳交易市场定价权所迈出的重要一步。虽然中国已成为巨大的卖方市场,不过在这个市场上,中方却没有定价权,国内的卖出价格远远低于国际通行价格。碳交易价格一直是由发达国家的中间商和购买减排份额的企业所主导。据介绍,在行情最红火的时候,每吨二氧化碳减排当量在中国和欧洲的价差达到20欧元。这就是说,如果某公司在中国开发了一个年减排20万吨的项目,到欧洲一倒手,就能净赚400万欧元。价差的存在,使众多国际炒家竞相到中国来“炒碳”。 在近期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清洁技术产业投融资峰会”上,芝加哥气候交易所黄杰夫预计,如果美国通过了气侯变化碳交易的法案,碳市场会从2008年的1100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5000亿美元。到了2020年,碳市场、碳交易的市场会达到3万亿美元。“这么一个市场,恐怕比原油市场以及目前最大的商品市场都要大很多。”黄杰夫说。 根据统计数据,截止到2008年4月,国际碳排放交易卖出总量是2亿吨左右,其中中国近1亿吨,市场份额占到50%左右。而据此前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印度。到2012年,我国将占联合国发放的全部碳排放交易的41%,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国。也有其他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2月,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获得联合国“核证减排量”达3600多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居世界第一位。 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口径的统计数据有所差别,但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巨大容量和广阔前景则是不争的事实。也正因此,承担排放义务的发达国家企业和碳基金、中间商纷纷把触角伸向了中国,加快在中国的抢滩登陆。据了解,在中国的碳国际买家最多时有二三百家之多,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大批投机性的买家撤离,目前还剩大约60家左右。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我国提供的碳减排量已占到全球市场的1/3左右,居全球第二,预计到2012年,我国将占联合国发放的全部碳排放交易的41%,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国,碳交易市场潜力巨大。 拥有碳交易巨大市场的中国,如果长期缺失话语权,肯定不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而建立中国的碳交易市场平台,整合各种资源与信息,形成合理价格,则被认为是一个更有利参与国际市场的途径。北京环境交易所的成立,对于拥有丰富“碳资源”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同时,已经意识到自身利益受损的中国企业也已开始采取应对措施。据了解,目前,大唐集团、华电、中电投等碳减排项目出产大户分别成立了大唐CDM办公室、华电龙源碳资......>> 问题九:碳排放交易的交易所 目前,中国已有7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重庆碳排放权交易所。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尚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温室气体限控义务的情况下,这些碳排放交易所希望推动自愿减排。其中深圳排放权交易在2013年6月18日率先启动了交易,并产生了1300多万的交易量,同时设立了个人会员和公益会员。为方便全国各地关注碳排放交易的机构和个人,各交易所均开设了“足不出户,异地开户”的服务。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更是借助世博会召开之机,推出“世博自愿减排”活动。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世界资源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启动与能力建设研讨会”场外边会(side event)上介绍,万科是“世博自愿减排”活动的首位买单者。上海世博会万科馆在建造和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正在接受独立核查,然后通过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的平台,购买相应数量标的物。不过,这三家交易所的自愿减排交易生意比较清淡,且大多具有“演示”性质。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处长王庶在此间另一个关于碳市场的边会上说,自愿减排以企业社会责任和个人觉悟作为交易前提,技术条件虽已基本具备,但在缺乏总量限制激励的情况下,需求十分有限。
2023-07-14 23:22:121

谁是破坏环境的元凶?

破坏环境?何来此说?人类和自然界万物相互竞争自己的生存环境,如果说真的破坏环境,那不是相互破坏么,相互共存并相互伤害着。 还元凶呢,要我说那就是环境本身。 那脑坑科学家就从这个角度来简要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在争取生活所需资源的同时破坏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在我们善良的良知中会感到做此行为的惭愧。 但我们生于环境,取于环境,用于环境,这是环境自己所创造的,而不是我们后天所选择的,因此在环境中为了生存而去获取的特性也是环境创造我们时所决定的,所以怎能说我们是破坏呢。 自然界的其他成员们,同样也是生于环境,取于环境,用于环境,它们也在为自己的生存空间扩展地盘,它们不是在破坏其他成员包括人类的生活环境吗? 只不过它们的获取能力有限,不能像人类这样通过工具那更快更多,而且这也是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种群生存竞争现象,也不能因此说人类是在破坏,或者其他成员在破坏。 当然作为大自然有能力的成员之一,我们生存之余也要考虑其他成员的生存问题,相互不给彼此制造过分的麻烦和威胁,虽然我们人类可以这样理解,但不知道其他物种能不能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己在自然中长生不衰。 我们与大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维护好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觉得破坏一次换生存竞争更为和谐。 纯属脑坑科学家的猜想,小伙伴们勿喷,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谁是破坏环境的原凶? 早就有研究者断言,美国是全世界最不环保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像美国人一样的生活,至少需要五六个地球才能应付人们的消费需要。 有批评家和环保主义者质疑《京都议定书》的价值,因为按照目前的评估,《京都议定书》即便能被彻底完全地执行,到2050年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度~0.28度。持乐观态度的人则认为,《京都议定书》只是全球联手应付气候变化的第一步,有开始好过没有。 【资料】: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简称《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没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减排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本文作者解读: 6种温室气体中:水蒸汽居第一位,占造成温室效应整体分额的60%--70%。存在大气层中的质量分数年平均70%。二氧化碳占整体分额约26%。质量分数:0.0277%至2016年上升为0.0408%。两者比较谁为大宗。〕 所认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Carbn Market)。在碳市场的构成要素中,规则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议定书》便是碳市场的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议定书》规定了《公约》附件---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问其没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他规则从《议定书》中衍生,如《议定书》规定欧盟的集体减排目标为到2012年,比1990年排放水平降低8%,欧盟从中再分配给各成员国,异于2005年设立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确立交易规则。当然也有的规则是自愿性的,没有国际,国家政策或法律强制约束,由区域,企业或个人自愿友起,以履行环保责任。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埸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磷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 经过多年的发展,碳交易市场渐趋成熟,参与国地理范围不断扩展,市场结构向多层次深化和财务复杂度也不可同日而语。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碳交易在2008一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2012年后的国际碳交易体系也值得期待。碳交易成为世界最大宗商品势不可挡,而碳交易标的,的标价货币绑定权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货币职能将对打破单边美元霸权促使国际货币格局多元化产生影响。】 以下我们共同认识:碳。碳是众多元素中最特殊的一种。 碳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种同素异形体一:金刚石 。 二: 石墨。 三: C60 。 金刚石〔钻石〕晶莹美丽,光彩夺目,是自然界最硬码矿石。在所有物质中,它的硬度最大。测定物质硬度的刻画法规定,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来度量其它物质的硬度。例如Cr的硬度为9 ,Fe为4.5 ,pb为1.5 ,钠为0.4等。在所有单质中,它的熔点最高,达3823K。由于金刚石晶体中C一C键很强,所有价电子都参与了共价键的形成,晶体中没有自由电子,所以金刚石不仅硬度大,熔点高,而且不导电。 石墨: 乌黑柔软,是世界上最软的矿石。石墨的密度比金刚石小,熔点比金刚石仅低50K。 由于石墨具有化学惰性,耐高温,易于成型和机械加工,所以石墨被大量用来制作电极,高温热电偶,坩埚,电刷,润滑剂和铅笔芯等。它的导电性能与金刚石相反,导电性能比紫铜还要更胜一筹。 一个碳元子与两个氧元子经共价键结合成气态二氧化碳游离在大气中,质量分数为408 ppm。但看不见,摸不着。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碳化合物构成,二氧化碳是主要成分,人类的体重18%是碳,一切生物的生,老,病,死,新陈代谢,族类延续都由二氧化碳维系。 截止1998年底,在全球最大的化学文摘一美国化学文摘上登记的化合扫总数为18.8百万种,其中绝大多数是碳的化合物。 生命约基本单元氨基酸,核苷酸是以碳元素做骨架变化而来的。】〔待续一罗国希〕 〔续编〕向日本科学家请教:二氧化碳看不见,摸不着。不属于人类的排放物。何耒排放权? 竞然将看不见,摸不着的二氧化碳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称之为“碳交易”。碳交易站在商业立场上讲就是、“买空卖空”。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初始质量分数277ppm至2016年上升为408 ppm。初始分数我们可以理为“最低消费”。换言之:时隔贰仠零壹拾陆年游离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上升了131ppm。 可以解读为:由于2016年全球总人口已经增加至73亿,大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分数补充了131ppm 以保证地球上一切生物进行碳交换的含碳量。 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必须一刻不停连续不断地进行碳交换和氧补给才能生存。动物: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空气,由肺部涉取氧和碳后呼出废气。 从而进行氧补给和碳交换。 为什么说氧补给而说碳交换呢?因为氧可以被人体吸收和消化。碳不能消化而有剩余排泄物。而排泄物通过人体的毛发与指甲累积并排出体外。所以人们在修剪头发和指甲完全没有痛感。由于“上帝”比人类聪明,识得将废物演化为装饰物美化人类。 教科书和不少有关论文都提出:人类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有可能吗?植物同样需要氧补给和碳交换。由于植物没有呼吸系统,由光合作用为植物进行完成补给和交换程序。是自然规律。 〔待续一罗国希〕这几张照片是九寨沟的照片,是我几年前拍的,可能现在这个地方已经不存在了,虽然说是地震造成的,但是灾难来的时候是不会和你说原因的!这么美丽的景色就这么消失了,适度么的可惜! 爱护环境!从你我做起! 我是鱼乐嗨世界,小人物看世界!欢迎大家一起了交流! 现代化发展,就是破坏环境的原凶。 现代化发展的很多项目,都是对环境有破坏的。要具体去说,不是一两天能说清楚 举例: 一处没有经济价值的灌木林,开垦出来种上经济林木。看起来是绿化工程,但是原本这片灌木林的很多植物消失了,然后就是很多野生动物消失了:因为很多素食野生动物就靠一两种植物生活 生物链某个环节被破坏,环境就会被破坏 人类 专家说是水稻,产生温室效应,我们也不敢问!
2023-07-14 23:22:191

温室气体是什么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水汽(Hu2082O)、二氧化碳(COu2082)、氧化亚氮(Nu2082O)、氟利昂、甲烷(CHu2084)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纳入考虑。因此,在1997年于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三次缔约国大会中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明确提出针对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及六氟化硫(SF6)等六种温室气体进行削减。其中以后三类气体造成温室效应的能力最强,但对全球升温的贡献百分比来说,二氧化碳由于含量较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约为55%。
2023-07-14 23:22:291

世界环保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会议是指什么?

世界环保史上的三大里程碑会议指的是以下三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环境会议:斯德哥尔摩会议(Stockholm Conference):于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是世界上第一次全球性的环境会议。会议的重点是讨论全球环境问题,并制定相关的国际环境政策。斯德哥尔摩会议还促成了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里约峰会(Earth Summit):正式名为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于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这次峰会聚集了全球各国的领导人,旨在推动可持续发展议程。会议的成果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等国际环保协议。巴黎协定(Paris Agreement):于2015年在法国巴黎达成,并于2016年生效。巴黎协定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协定的目标是控制全球气温上升,并促进适应变化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这三个会议代表了全球环境保护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为国际合作、政策制定和环境保护行动奠定了基础。它们推动了环境议题的国际关注和全球行动,对塑造世界环保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07-14 23:22:531

模拟联合国立场文件

立场文件(position paper)一、 立场文件的内容(content and form)一份出色的立场文件应该有理有据、语言精准,并且鲜明、准确、有力地阐述本国针对某一议题的立场。广而言之,立场文件顾名思义,就是阐述本国的立场;具体来讲,一份出色的立场文件需要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本国在该议题中的基本立场与态度; 本国赞成及签署的与该议题相关的国际协议,本国参与的与该议题相关的国际合作和行动; 本国与该议题的相关程度,对于解决该问题在国内曾经采取过的重要行动、通过的重要法案; 本国对于解决该问题所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国内措施和国际行动); 本国领导人及政要发表的有关该议题的重要讲话; 本国在该议题中的相关利益总结及立场底线总结。 为了进一步说明立场文件中所应包含的具体内容,下面将举一实例,如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Disarmament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ommittee)的英国(United Kingdom)代表在写作关于反对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Counter-Terrorism)这一议题的立场文件时,应该包含以下的具体内容:英国对于恐怖主义问题的态度,对于国际反恐合作的基本立场; 英国赞成和签署的国际反恐合作条约,英国所参与的国际反恐合作行动; 英国国内的恐怖主义活动情况以及英国政府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为应对反恐所通过的相关法律; 英国认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对于国际反恐合作的具体建议; 英国领导人在正式场合所发表的关于国际反恐的发言和基本立场表态; 国际反恐合作与英国国家利益的相关程度,英国对反恐问题的立场底线。 二、立场文件的结构(structure)一般来讲,立场文件分为四个段落比较合理,分别为基本立场、国际行动、国内行动、解决方案。采取这样的“四段式”文章结构,能够使立场文件观点明确、内容全面、环环相扣、逻辑清楚。第一段为本国对该议题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的阐述。此段应总启全文、开门见山,明确清晰地表明本国的基本立场——即所讨论的问题与本国的利益关系,以及本国对于此问题所持的明确立场。在后文的论述中,全文应该围绕着本段的观点和立场进行展开陈述。第二段应简述本国所参与的与议题相关的国际行动。国际行动既包括本国所参加的国与国之间对于解决此问题所采取的共同行动方案,也包括本国赞成、同意、签署的相关国际条约的内容。例如,澳大利亚代表在写作关于全球气候变暖议题的立场文件时,可以引用相关资料、数据及本国领导人的讲话和政策支持本国的观点,如:“澳大利亚签署并全力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以及《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的相关规定”。第三段应阐述本国对于解决该问题所采取的国内行动。在本段中要详细讲述本国国内利益与此议题的相关程度,并且介绍本国应对该问题所曾采取的具体措施、通过的相关法律等。例如,再次以上面澳大利亚代表写作关于全球气候变暖议题的立场文件为例,澳大利亚代表的立场文件中可以出现以下的内容:“根据澳大利亚国家天气与气候研究中心的数据,自1993年以来,全球变暖正影响地球海平面以每年3毫米或更快的速度增长,海平面上升严重影响力澳大利亚沿海低地,并且对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屿构成了切实的威胁。2006年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签署了一项5亿澳元的特别基金,旨在发展本国的清洁能源建设以防止气候变暖为澳大利亚带来的恶劣影响”。第四段提出本国认为解决该问题所需要在国内和国际层面采取的具体措施与行动。模拟联合国会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解决国际问题,因此各国应该根据本国的立场和全球的利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立场文件中所提出的解决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合理,而不是泛泛而谈。例如,同样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澳大利亚可以在立场文件中提出解决方案:“澳大利亚认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措施在于控制能源消耗及研发清洁能源。在科研方面,各国应该进行实质性的技术交流,共同开发具有可持续性的新能源;在气候治理方面,在遵循《京都议定书》中‘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同时,澳大利亚敦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二氧化碳减排责任。”需要注意的是,立场文件没有固定的内容要求,以上只是推荐一种最为常用的写作立场文件的形式。无论形式如何,立场文件的核心都是要完整、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本国在某一特定议题中的立场。此外,立场文件没有必要一定分成四个段落,如果其中某一部分的内容较多,可以分成两个段落来写,每一个段落五至六个句子最佳。(英文范文)Sample Position PaperDelegate: XXXSchool: XXXXXCountry: United KingdomCommittee: ECOSOCTopic A: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has become a world focus, for it has close relationship to many other important issues. On one hand, migration is contributive to global culture and economic communication. On the other, migration touches on numbers of sharp problems, inclusive of human rights, refugees, public education, healthcare, racial and gender discrimination. As a developed country in west Europe, UK is evidently facing the problem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ccording to the UK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the number of migrants in UK is about 5 million, which forms 10% of the nation"s population. As the former Prime Minister Tony Blare has stated, migrants has become a strong contributive power in UK economy.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long paid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migration. In 2003, the Global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was created to study ways that governments and UN agencies can work together to address migration issues. 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 Commissioner of Human Rights is also working on important human rights issue in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There have also been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documents produced which affect the treatment of migrants, such as the 1990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all Migrant Workers and Members of their Families. The UK government is always making effort in many aspects to provide better treatment to legal migrants and prevent illegal migration. UK is always working to constitute better social environment for legal migrants. For instance, UK put forward the new bill on migration in March 2006, which includes fin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migrants and standardizes migration to some extent.UK affirms its intention of cooperating with other countries on the issue of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UK would like to utilize the power of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to standardize migration. UK would also like to optimize the information-exchange system among countries to provide more efficiency in solving migration issues. Moreover, UK is willing to establish stable cooperation on migration issues with third-world countries. In details, UK intends to establish express gateways to welcome legal migrants and work with third-world countries on preventing illegal migrants. To sum up, UK is convinced that with the cooperation among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will contribute more to the world and cause less trouble.(中文范文)代表: 学校:国家: 委员会:议题:金融危机中的国际合作自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经济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在此期间,如华尔街五大投资公司的彻底消失,股市、期货的一路贬值,各国经济指标的自由落体式的下滑,都不约而同地一再证明,我们如今所面临的是近百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不仅如此,由经济低迷所引发的失业率一路攀升等一系列深刻的社会矛盾,已使此问题的严重性与日俱增,已成为各国政府当下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挑战之一。马其顿作为东欧这一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最为深远区域的国家,——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外国资本的外流,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下降,国际出口市场的严重萎缩等外部因素,加之国内购买力下降、失业率攀升、社会福利压力等内部因素,已使我国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步入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境地。我国认为,此次危机虽然其直接诱因为华尔街企业家们的腐化与贪婪,但其深层原因则是国际经济金融监管体制的漏洞百出,国际社会缺乏互信与有效的合作,国际经济由各传统经济大国主导而忽视了小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权益。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及其衍生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诸如经济救援一揽子计划,扩张性经济发展刺激计划等,并已经达到了预期效果。马其顿政府承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国内问题,确保不为国际社会增加更多不稳定因素。我国政府,也将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与国际社会通力合作,确保地区性稳定。马其顿政府欣慰地看到,国际社会在诸如联大、G20峰会中都已表达了战胜危机的勇气与决心。但我国政府也切实地认识到了国际层面上合作和有效行动的缺乏。同时,我国为国际社会对小经济体的边缘化与忽视表达出有保留的异议。我们看到了其它国家的努力,诸如提出建立起全新的经济金融监管机制的设想等。我国政府认为,一切切实有效的负责任的行动,我们都是给予支持的,而对于某些特殊国家推卸责任的举动,我国政府和人民表示强烈不满。 我国政府在此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由国际社会通过各种渠道向Worldbank和IMF等国际组织的风险应对基金注资,以进一步扩大G20峰会的注资成果。2. 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向WTO等国际贸易组织发出呼吁,进一步打击贸易壁垒,进一步限制各国进出口税率,防止贸易战的发生。3. 建立全新的世界货币,作为国际贸易的最终结算,取代以美元为工具的现行准世界货币地位。4. 逐步建立、健全全新经济、金融监管机制,以取代现有监管体系,以此加强体制监管的力度。5. 建议经过大会,呼吁WB与IMF进一步扩大对各有困难经济体的投资救援,起到稳定国际大环境的作用。6. 建议各国政府进一步扩大投资,实施有效的扩张性经济刺激计划,稳定、扭转实体经济下滑的颓势,进而解决高失业、购买力不足等问题。7. 建议成立“国际经济振兴行动统一协调委员会”,旨在协调各国救助政策,使利好因素达到最大化。8. 建议建立“小经济体u2022新兴经济体经济联盟”,旨在通过此方式进一步扩大整个小经济体u2022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金融层面上的话语权,以确保其利益不会因被大国忽视而成为牺牲品。9. 呼吁各国政府不要单方面为本国银行进行担保,以增加别国银行业的风险,避免发生不正当竞争。10. 呼吁各国政府不要放任大型跨国企业实施破产保护,以避免高失业率进一步攀升。11. 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通过不懈努力,消化分解金融行业中不良资产,以帮助世界经济早日恢复。 马其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我们同时也十分充满信心的认为,通过国际社会更加合理务实的努力,这些问题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历史的一切经验和事实都已告诉我们,公义必胜,合作前景空前。我国真切地希望与其它国家一同努力,共赴难关。PS:我也是参加模联的,这是我们的资料。范文也有,希望对你有帮助。
2023-07-14 23:23:01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023-07-14 23:23:19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
2023-07-14 23:23:40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023-07-14 23:23:521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什么时候签署的 有哪些国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澳大利亚 欧洲共同体  奥地利 爱沙尼亚a  白俄罗斯a 芬兰  比利时 法国  保加利亚a 德国  加拿大 希腊  捷克斯洛伐克a 匈牙利a  丹麦 冰岛  爱尔兰 罗马尼亚a  意大利 俄罗斯联邦a  日本 西班牙  拉脱维亚a 瑞典  立陶宛 瑞士  卢森堡 土耳其  荷兰 乌克兰a  新西兰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挪威 美利坚合众国  波兰a  葡萄牙 a正在朝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  附件二  澳大利亚 日本  奥地利 卢森堡  比利时 荷兰  加拿大 新西兰  丹麦 挪威  欧洲共同体 葡萄牙  芬兰 西班牙  法国 瑞典  德国 瑞士  希腊 土耳其  冰岛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爱尔兰 美利坚合众国  意大利
2023-07-14 23:23:592

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什么时候开始

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  世界气候大会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自1995年起每年12月召开一次。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在巴黎北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内容: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公约目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议定书为《京都议定书》,后者甚至已经比本公约更加有名。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一、“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三、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四、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公约影响:  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据统计,如今已有190多个国家批准了《公约》,这些国家被称为《公约》缔约方。《公约》缔约方作出了许多旨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承诺。每个缔约方都必须定期提交专项报告,其内容必须包含该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并说明为实施《公约》所执行的计划及具体措施。《公约》于1994年3月生效,奠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具有权威性、普遍性、全面性的国际框架。
2023-07-14 23:24:071

为什么气候变化是经济问题

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什么是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一款中,将“气候变化”定义为:“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UNFCCC因此将因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组成的“气候变化”与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区分开来. 造成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主要是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的经济活动引起的.化石燃料燃烧和毁林、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据美国橡树岭实验室研究报告,自1750年以来,全球累计排放了1万多亿吨二氧化碳,其中发达国家排放约占80%. 气候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和积雪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气候变化还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遭受洪涝、风暴等自然灾害影响更为严重,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洼地带甚至面临被淹没的威胁.气候变化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加剧疾病传播,威胁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如果温度升高超过2.5℃,全球所有区域都可能遭受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所受损失尤为严重;如果升温4℃,则可能对全球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的损害,造成全球经济重大损失.据2006年我国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农业、水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海岸带等方面,可能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加重、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森林和草原等生态系统退化、生物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台风和风暴潮频发、沿海地带灾害加剧、有关重大工程建设和运营安全受到影响. 国际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主张?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就加强UNFCCC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并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缔约方会议.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目前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容易理解的定义: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异常愈明显.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加剧.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2023-07-14 23:24:16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1992年6月4日通过的。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议定书为《京都议定书》,后者甚至已经比本公约更加有名。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  1、“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  3、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  4、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  5、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2023-07-14 23:24:231

全球气候目标是什么?

当决策者们为11月的COP26气候峰会做准备时,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前景正在改善。但是,如果中低收入国家不全面参与绿色转型,就不能指望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当决策者们为11月的COP26气候峰会做准备时,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前景正在改善。但是,如果中低收入国家不全面参与绿色转型,就不能指望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绿色技术的最新进展使得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值得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采纳了这一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对将全球变暖控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摄氏度以下是必要的。但各国现在必须迅速开始减排。气候变化对世界不同地区的影响是不同的,并不是所有国家对二氧化碳排放负有同样的责任——无论是现在还是历史上。到目前为止,由于存在这些差异,未能就如何公平分担缓解成本达成国际共识。但在11月格拉斯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COP26)的筹备阶段,人们对全球变暖威胁严重性的认识,加上可再生能源成本的大幅降低,正使快速进展变得更容易。事实上,气候辩论的重点已从减缓的成本转移到新技术提供的机会。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仍然很激烈,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速度前进。但越来越明显的是,中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表现可能是成功的关键。
2023-07-14 23:24:313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什么排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大会于1992年6月4日通过的一项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概述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公约将参加国分为三类:  1.工业化国家。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家购买排放指标。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的工业化国家。  2.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援助的义务。  3.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得出卖排放指标。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  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第2至第6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  1997年12月11日,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但是2000年11份在海牙召开的第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2001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2001年10月,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  2002年10月,第八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内进行。  2003年12月,第9次缔约方大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这些国家和地区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量的60%。  2004年12月,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项协议。2005年11月,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  2006年11月,第12次缔约方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  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  2008年12月,第14次缔约方大会在波兰波兹南市举行。 2008年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八国集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八国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将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将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一、“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二、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三、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四、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的授权(柏林授权),缔约国经过近3年谈判,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确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的减排指标,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5%,同时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即:联合履约、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同发展中国家关系密切,其目的是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减排,同时协助发展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通过项目提高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率,减少排放,或通过造林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排放的减少和增加的二氧化碳吸收计入发达国家的减排量。根据《马拉喀什协议》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通过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和更新造林活动实现的年减排量不得超过其1990年排放量的1%。  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至少在55个缔约方、其中至少有占工业化国家集团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55%的发达国家批准本议定书之后第90天才行生效。俄罗斯已经批准《京都议定书》并向联合国秘书长备案,议定书于2005年2月16日生效。《京都议定书》生效后,三个灵活机制将正式启动。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和更新造林项目也将正式运行,林业碳汇市场将不断发展,林业碳汇国家贸易也将不断增加。  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谈判难点是国际财政机制安排、实质性技术转让、发达国家加强履约、土地利用和林业。这些问题也将是2005年启动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谈判的焦点。其间,林业议题的重点是森林经营和林产品贮碳,就是是否把森林经营作为减排的途径,是否把林产品中碳计入减排量。
2023-07-14 23:25:05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1992年6月4日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023-07-14 23:25:12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二、目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条规定,“本公约以及缔约方会议可能通过的任何相关法律文书的最终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该公约没有对个别缔约方规定具体需承担的义务,也未规定实施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该公约缺少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该公约规定可在后续从属的议定书中设定强制排放限制。到目前为止,主要的议定书为《京都议定书》,后者甚至已经比本公约更加有名。  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  1、“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要和国情。  3、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  4、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发展权。  5、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贸易的壁垒。
2023-07-14 23:25:192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在哪一年通过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9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023-07-14 23:25:26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产生背景

刚做一个关于global warming的资料整理,其中就有UNFCCC,给你吧~~~~《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在本世纪八十年代,表明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全球气候变化危险之间关联的科学证据开始引起公众的关注.各国政府举行了-系列国际会议,紧急呼吁签订一项全球性条约处理这一问题.联合国大会在l990年予以响应,建立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政府间谈判委员会).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起草了《公约》,并於l992年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了这项《公约》.《公约》在l992年6月的里约热内卢地球问题首脑会议上开放供签署.在该次首脑会议期间,来自154个国家的元首和其他高级代表(和欧洲共同体)签署了《公约》.《公约》於l994年3月2日生效.至l998年中期,已有约 l75个国家批准或加入了《公约》,从而接受了《公约》规定的约束.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作为公约最高机构的公约缔约方会议,於l995年初在德国柏林举行了第一届会议.该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就加强《公约》发起了新的会谈.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届会议於l996年 7月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举行.第三届会议在日本京都举行.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要求《议定书》的发达国家缔约方承诺,在2008至2012年期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从l990年水平至少减少5%.缔约方会议第四届会议於l998年11月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2023-07-14 23:25:332

气候变化的国际应对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呼吁保护气候;1992年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确定了发达国家2008年~2012年的量化减排指标;2007年12月达成的巴厘路线图,确定就加强UNFCCC和《议定书》的实施分头展开谈判,并将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缔约方会议。到目前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目前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平均值的升降,表明气候平均状态的变化;离差值增大,表明气候状态不稳定性增加,气候异常愈明显。 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尺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存,但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湖泊面积萎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延伸、某些动植物数量减少、一些植物开花期提前等等。自然生态系统由于适应能力有限,容易受到严重的、甚至不可恢复的破坏。正面临这种危险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雨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在数目上会有所增加,其地理范围也将增加。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能以负面为主。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的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中国未来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农业生产条件改变,农业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气候变暖将导致地表径流、旱涝灾害频率和一些地区的水质等发生变化,特别是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居住环境,尤其是江河流域和海岸带低地地区以及迅速发展的城镇,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山体滑坡。人类目前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加剧。2006年他在他的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上说,未来50年间全球气温平均上升2到3摄氏度,全球人均消费就将减少高达20%。现在全球气温已经比工业化以前升高大约0.8摄氏度。2010年有近200个国家达成共识,致力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以免气候变化带来危险影响。由于全球增暖将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深刻变化,使人类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业已建立起来的相互适应关系受到显著影响和扰动,因此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得到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极大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不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而且是能源问题、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2012年9月27日报道,由20个政府委托的一份报告称,如果无法有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到2030年将有超过1亿人失去生命,且全球经济增长将削减3.2%。
2023-07-14 23:25:401

目前的“碳汇”主要指什么 A.绿色植物 B.化石燃料 C.海洋 D.碳酸岩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京都议定书》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UNFCCC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达成.它包含除了UNFCCC之外法律上所需承担的义务.议定书附件B中包括的各国(多数国家属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及经济转轨国家)同意减少人为6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碳、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的排放量,在2008-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水平低5%.
2023-07-14 23:25:531

哪些是《京都议定书》中规定需要控制的温室气体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其中提到的温室气体指: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六氟化硫(SF6)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2023-07-14 23:26: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