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梓人传原文及赏析

2023-07-15 07:49:38
共1条回复
北境漫步

   原文:

  梓人传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朝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赏析: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

  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

  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相关推荐

梓人传赏析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2023-07-15 02:52:471

《梓人传》译文及赏析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裴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梓人传》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梓人传》   作者: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注释】   ①梓人:木工,建筑工匠。款:叩。   ②隙宇:空房。   ③职:掌管。寻、引:度量工具。规:圆规。矩:曲尺。绳墨:墨斗。   ④砻:磨。斫:砍。   ⑤直:通“值”。   ①委:堆积。斧斤:砍木的工具。   ②任:承担。   ③俄:不久。   ①六职:指中央政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②方伯:古代诸侯的领袖;连率(同“帅”):盟主、统帅;二者均指地方长官。   ③佐政:副职。   ④啬夫:相当于乡官,主管诉讼和赋税。版尹:管户口的小官。   ⑤伐:夸耀。   ⑥伊、傅、周、召: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①六职:指中央政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②方伯:古代诸侯的领袖;连率(同“帅”):盟主、统帅;二者均指地方长官。   ③佐政:副职。   ④啬夫:相当于乡官,主管诉讼和赋税。版尹:管户口的小官。   ⑤伐:夸耀。   ⑥伊、傅、周、召:伊尹、傅说、周公、召公。   ①听听:争辨的样子。   ②傥:同“倘”。   ③道谋:·过路人的意见。《诗经·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用是不溃于成。”   ④圯:倒塌。⑤桡:弯曲。   【译文】   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锯!”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   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可以这样吗?可以这样吗?」   我认为: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她姓名是杨潜。   【赏析】   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   柳宗元哪个朝代的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为六类。以下是“柳宗元哪个朝代的”,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柳宗元哪个朝代的   唐代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柳宗元遗族所建柳氏民居,现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文兴村,为国家4A级景区。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 ”),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73年,柳宗元生出生于京城长安。四岁时,母亲卢氏和他住在京西庄园里,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因此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见闻和感受。(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公元785年(贞元元年),柳镇到江西做官。柳宗元随父亲宦游。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他参与社交,结友纳朋,并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久,他便回长安。 父亲柳镇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能诗善文的父亲和信佛的母亲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少年成才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柳宗元经典诗句   1、《闻黄鹂》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清波。   王畿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2、《咏三良》   束带值明后,顾盼流辉光。   一心在陈力,鼎列夸四方。   款款效忠信,恩义皎如霜。   生时亮同体,死没宁分张。   壮躯闭幽隧,猛志填黄肠。   殉死礼所非,况乃用其良。   霸基弊不振,晋楚更张皇。   疾病命固   乱,魏氏言有章。   从邪陷厥父,吾欲讨彼狂。   3、《梅雨》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愁深楚猿夜,梦断越鸡晨。   海雾连南极,江云暗北津。   素衣今尽化,非为帝京尘。   4、《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5、《南涧中题》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6、《别舍弟宗一》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7、《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8、《饮酒》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   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   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9、《读书》   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吁。   缥帙各舒散,前后互相逾。   瘴痾扰灵府,日与往昔殊。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无。   竟夕谁与言,但与竹素俱。   倦极便倒卧,熟寐乃一苏。   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   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   道尽即闭口,萧散捐囚拘。   巧者为我拙,智者为我愚。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贵尔六尺躯,勿为名所驱。   10、《溪居》   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11、《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12、《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3、《早梅》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1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1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16、《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7、《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   18、《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2023-07-15 02:52:531

梓人传文言文翻译

梓人传文言文翻译如下:裴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7]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7]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啊!”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时事迹:“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啊!”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7]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可以这样吗?可以这样吗?”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姓杨,隐去了他的名字。
2023-07-15 02:53:021

《梓人传》中,柳宗元讲梓人的故事寓意?

《梓人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名叫孟赏的人,他擅长于木工,后来成为了一名宰相。在这篇散文中,柳宗元通过讲述梓人的故事,阐述了当宰相的治国之道。他指出,宰相作为国家的最高官员,应该具备“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的能力和态度。也就是说,宰相应该能够任用有才能的人,并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应该能够容忍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并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此外,柳宗元还强调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梓人“能度材”,“善用众工”,也就是说,梓人能够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加工。同样,宰相也应该根据不同人的才能和特点,安排他们不同的职务和工作,使他们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总之,《梓人传》中,柳宗元的寓意是:作为国家的最高官员,宰相应该具备能够任用人才、容忍不同声音、善于分工合作的能力和态度。
2023-07-15 02:53:393

梓人传阅读理解题答案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下面是我整理的《梓人传》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梓人传》阅读原文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u2018非我罪也!u2019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梓人传》阅读题目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查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他自称若是没有自己,工匠们无法建成一座房屋。   B.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看到梓人指挥许多工人劳作。最后房屋建成,在正梁上题的字就是梓人的姓名,而所有实际动手建造房屋的工匠们名字不在其列。   C.“我”认为那些帝王治理国家,关键在于用人。梓人的行为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指挥工匠与治理国家有相似之处。   D.梓人具有组织才能和大匠风范,通过对梓人的歌颂,有力地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   7.结合文意,请分条概括出宰相的为官之道。(3分)   8.把文中画横线的 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3分)   (2)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4分)   (3)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3分)   《梓人传》 阅读答案   6.D. “抨击了朝廷的用人制度,进而表达出“我”对朝廷用人制度的不满。”处不妥。   7.掌握全局;目光长远;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信任下属;赏罚分明。   8.(1)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2)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
2023-07-15 02:53:461

《梓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梓人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梓人传 唐 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床阙足而不能理 阙:通“缺” B.皆视其色,俟其言 色:脸色 C.画宫于堵 堵:墙壁 D.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法:法则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愿佣隙宇而处焉/焉用亡郑以陪邻 B.计其毫厘而构大厦/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专其心智/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以就役焉/挟飞仙以邀游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开篇讲述了关于一个木匠虽无才艺却“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 B.此文结构颇有规矩绳墨。前幅叙事,后幅议论,宕开复合,曲折尽意,既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又形成了对比的关系。 C.柳宗元写作此文,实则借梓人之事来指斥时世、议论朝政,表现了他的高度自信心和政治责任感,又或是柳宗元以相才自许、自励也未不可。 D.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奠敢愠”有异曲同工之妙。 17.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4分) 阅读答案: 14. D 15. C 16. B 17.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18. (1)蓄积大量木材,召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 (2)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才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的文言词汇积累,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释,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成语对照法等。本题要求选出“加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D项,“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意思是“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所以“法”的意思是“榜样,效法学习的”。故选D。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此题中,A项,焉:句末语气词/焉:疑问代词,为什么;B项。而:连词,表并列/而:连词,表顺承;C项,其:代词,他的/其:代词,他的;D项,以:介词,用/以:连词,表修饰。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此题中,B项,“形成了对比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前后没有对比关系。故选B。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此题要先理解,后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名词词“天子”“天下”“纲纪”“法制”“梓人”“规矩”“绳墨”,虚词“者”“而”“焉”“其”“之”“以”“也”,“举而加焉”和“指而使焉”结构相同,前后断开,“条其纲纪而盈缩焉”和“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结构相同,前后断开,再结合句子大概意思: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句子可以断开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17题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绝不可孤立的翻译句子。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析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此题中重点词为:(1)“委”,蓄积;“会”,召集;“或”,有的;“向”,朝着;(2)“炫”,夸耀;“矜”,夸耀;“亲”,亲自;“侵”,干涉。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译文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所以,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很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 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 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 我认为做木匠师傅的道理跟做宰相的道理相似,因而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将之保存起来。
2023-07-15 02:53:531

求 唐朝柳宗元的《梓人传》翻译!从“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到“夫然...

您的问题,唐朝柳宗元的《梓人传》翻译翻译如下:接着,我感叹道:那个木匠师傅是放弃他的手艺,专门发挥他的智力,而且能了解、掌握(体察)建筑学关键问题的人吧!我听说用脑力的人指挥(役使)人,用体力的人被人指挥(役使),他大概(也许、恐怕)就是用脑力的人吧!有手艺的人使用他的技能,有智慧的人出谋划策,他也许就是有智慧的人吧!这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效法,事情没有什么比这更近似的了。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治理好了。您的采纳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第一时间回复,希望能够帮到您~
2023-07-15 02:54:011

梓人传在教科书哪一册

高中二年级上册。梓人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在教科书的高中二年级上册,此文是作者借亲见的真实人物,即“梓人”的传奇事迹为喻,通过“梓人之道”阐述治国的大道。
2023-07-15 02:54:081

柳宗元的《梓人传》翻译?

翻译: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请采纳,万分感谢(^o^)/
2023-07-15 02:54:141

梓人传的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解(xie)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2023-07-15 02:54:331

文言文吾闻彼

1. 古文观止卷九翻译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夺其世守,而道谋是 这几句话出自柳宗元的《梓人传》,翻译过来大致是:“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改变他世代积累的方法,而随便采用过路人的意见”“如果房子的主人心甘情愿地让房子不牢固,留下倒塌的隐患,那么这建筑师就应该将自己的技术藏起来,隐藏自己的智慧,潇洒的离开.”顺便附上《梓人传》全文翻译:《梓人传》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1),愿佣隙宇而处焉(2).所职寻引、规矩、绳墨(3),家不居砻斫之器(4).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5).”他日,入其室,其床缺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情愿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6),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7),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8),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锯!”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计算图上微小的尺寸而建造起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9),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10);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11).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12),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技以食力也. 治理天下,要以人为本.那些劳动的人,有徒隶,有乡师、里胥,在他们之上有下士,再上去是中士、上士,再上去是大夫、卿、公.大方面的分开有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六种官职,细细分开有许多差事.薄通迫,国都以外直到四方边境,方伯是一方诸侯的领袖,连率是指地方高级官员.这里是指边疆有官管着.郡有郡守,县有县令,他们都有副手帮着他们做事情.他们下面有啬夫、版尹,这些人帮他们跑腿做事,就好像那些工匠,有什么能力干什么活吃什么饭.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象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 2. 翻译古文: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翻译为: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 出自西汉司马迁《项羽之死》(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选段: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译文: 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把项羽指给王翳看:“这才是项王。”于是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送你个人情吧!”说完便自刎而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司马迁在元封三年(前108年)接替其父担任太史令,从太初元年(前104年)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来称为《史记》)。后因向汉武帝为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辩护而被捕入狱并处以腐刑,在形体和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创伤。 出狱后任中书令,忍辱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大约在征和二年(前91年),终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第七篇即为《项羽本纪》。 本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项羽之死 3. 翻译:吾闻之周生日:舜目盖重瞳子(翻译整篇古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姓周的儒生)曰:“舜目盖(疑而未定的意思)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名胜,字涉。和吴广一起领导农民起义反秦)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 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齐、赵、韩、魏、燕)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 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楚怀王)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用武力征伐)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 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翻译:太史公(司马迁)说:我听周先生说:“舜的眼睛好象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孔。项羽难道是苗族(舜) 的后裔吗?(要不)怎么兴起得这么快呢!秦王朝政治失策,陈胜首先发难,(之后各路)豪杰蜂拥起义,一起争夺(天下), 不可胜数。而项羽没有一尺一寸土地,乘着这形势(也)在田野中(乡间)起义,三年后,就率领五路诸侯消灭了秦王朝,把天 下分封给各路王侯,(所有)政令(都)从项羽那发出,(他)号称为“霸王”。(他的帝)位虽然没有最终的结论,(他也是) 近古以来未曾有过的(人物)啊。等到项羽怀念楚国离弃关中(回到楚国),放逐了楚怀王而立自己为王,(却要)怨恨王侯们 背叛自己,难啦。(他)自己炫耀自己功勋,张显他自己的能力却不效法古人,称其为霸王的伟业,想用武力征伐管理天下,五 年(内)最终亡了他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还不觉悟,也不自责,(这都是)过错啊。竟然说“天亡我(啊),不是(我)用 兵的罪过啊”,这岂不是谬误啊! 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舜帝的后代就必定称帝吗?三年成就霸业,何其风光!看来此话不虚。五年亡国自尽尚不醒悟,逊于舜帝甚远,难怪司马 迁要用猜测、疑问的句子开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的话原来未必啊。所谓:英雄莫问出处。顺势者昌,逆势 者亡,管你出生高低贵贱! 4. 文言文 艾子之邻 译文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 有智;我平日食粗粝(粗米,粗粮。),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读音tiao四声。卖出谷物。)粟 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说:“吾 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 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 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翻译:我的邻居,都是齐国的粗人。 听见一个人(和人)聊天时说:“我打交道的大官们,都是禀赋三才(天、地、人)的灵气的人,为什么他 们有智慧,而我没有智慧呢?”另一个人说:“他们每天吃肉,所以有智慧;我平日都吃粗粮,所以没什么智慧。” 那个问话的说:“我正好有卖粮食的钱几千(枚铜钱。),姑且给你天天吃肉试试看。” 几天后,又听他们俩聊道:“我自从吃肉以后,思维见识清晰高明,遇到事情都有能力解决,不但有解决问 题的智慧,还能深刻探究其中的道理。”另一人说:“我看人的脚面,从前面伸出很合适,如果朝后面伸出不是 要被后面来的人踩到吗?”那人说:“我也看到人的鼻孔,向下长很好,如果向上,岂不要被天上下的雨装满吗?” 两人互相称对方聪明。 我叹道:“吃肉的人智力不过如此啊!”
2023-07-15 02:54:451

柳子厚作《梓人传》,谓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记其毫厘 翻译 翻译

柳宗元写《梓人传》,说(木工) 在墙上画出房屋图样,一尺见方的图样却完全合乎规格,计算它的精确尺寸.
2023-07-15 02:54:521

水调歌头 赠都科邵子和还嘉禾原文_翻译及赏析

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便使玉人雕琢,妙手略相同。宝殿网珠窗户,华盖狻猊床座,金碧斗玲珑。花萼间芝草,细缕一重重。看挥斤,除鼻垩,连成风。多少巧心奇思,舞凤更翔龙。纵使棘端猴小,与刻三年楮叶,难比锦心胸。快袖吴刚斧,修取广寒宫。——元代·张雨《水调歌头 赠都科邵子和还嘉禾》 水调歌头 赠都科邵子和还嘉禾 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便使玉人雕琢,妙手略相同。宝殿网珠窗户,华盖狻猊床座,金碧斗玲珑。花萼间芝草,细缕一重重。看挥斤,除鼻垩,连成风。多少巧心奇思,舞凤更翔龙。纵使棘端猴小,与刻三年楮叶,难比锦心胸。快袖吴刚斧,修取广寒宫。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张雨 我已叮咛劝。展手心休倦。后巷前街,茶坊酒肆且遍。绕巡门,散喏好降心,与修行方便。一志休回转。趁了今生愿。神气冲和,阴阳升降,虎龙争斗,迸金灿烂。绕丹田,看真人出现。——宋代·无名氏《玉交梭 梭疑枝之误》 玉交梭 梭疑枝之误 我已叮咛劝。展手心休倦。后巷前街,茶坊酒肆且遍。绕巡门,散喏好降心,与修行方便。一志休回转。趁了今生愿。神气冲和,阴阳升降,虎龙争斗,迸金灿烂。绕丹田,看真人出现。至道本无传。只要心坚。始终立志莫教偏。九载三年常一定,便是神仙。真息自绵绵。灵地平平。饥来吃饭困来眠。夏月单衣冬盖被,玄外无——元代·李道纯《炼丹砂 示众》 炼丹砂 示众 至道本无传。只要心坚。始终立志莫教偏。九载三年常一定,便是神仙。真息自绵绵。灵地平平。饥来吃饭困来眠。夏月单衣冬盖被,玄外无三五真机,套用处、头头总是。况日用平常,密巍巍地。向有无中忘二见,便于罔象通三昧。却如何、成少不成多,因滞泥。水乡铅,只一味。个便是,先天气。会蟾乌合璧,身心合意。西四归来投北了,东三便去交南二。把五般、攒簇入炉中,丹完备。——元代·李道纯《满江红 赠一庵》 满江红 赠一庵 三五真机,套用处、头头总是。况日用平常,密巍巍地。向有无中忘二见,便于罔象通三昧。却如何、成少不成多,因滞泥。水乡铅,只一味。个便是,先天气。会蟾乌合璧,身心合意。西四归来投北了,东三便去交南二。把五般、攒簇入炉中,丹完备。
2023-07-15 02:54:581

关于做事情讲规矩的古诗句

1. 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先秦:屈原 原文节选: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 原文节选: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译文: 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 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 原文节选: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译文: 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 原文节选: 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译文: 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 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 原文节选: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2. 关于“规矩”的古诗有哪些 1.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释义: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2.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离骚《九辩》 释义: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3.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李康《命运论》 释义: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张忌《衰时命》 释义: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 5.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东方朔《七谏》 释义:他们废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贪求私利背离公正。 6.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东方朔《七谏》 释义:抛弃彭咸以伏节死直为乐的高贵品德,废除了巧倕用以规矩曲直的绳墨。 7.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8.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9. 俗迁渝而事化兮,泯规矩之圜方。——张衡《思玄赋》 释义:恭敬谨慎顺应礼法啊,遵循法度规矩而不失误。 10.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韩愈《符读书城南》 释义:木工制造车轮和木箱面前,木板就是规矩。 3. 关于“做事要合理、守规矩”的诗词有哪些 1. 《诗经u2022召南u2022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2. 《诗经u2022卫风u2022氓》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3. 《警世贤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 4.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5. 《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4. 关于规矩的古诗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僤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揆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原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々。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於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 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驷玉虬以乘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於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於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 夕归次於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於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 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 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 5. 关于“规矩”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规矩”的诗词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以戒为基,止观相踵。大矩崇规,链金烹矿。——黄庭坚 6.古器合尺度,法物应矩规。——苏洵 7.恒言但桑稼,怪志无鹏鹍。规圆而矩方,往往万巧攒。——陈傅良 8.今朝岁一周,岐嶷傲娥羲。丛珍试初步,动觉应矩规。——陈著 9.天生蒸民,曷其有识。维圣摩励,规闲矩饬。——洪遵 10.平常是道,不涉平常。颠来倒去,规圆矩方。——释大方 11.爻象乾连坤断,形器规圆矩。闹市相逢聊举似,东家杓短西家长。——释正觉 12.肃将王事,集此扬土。凡我同盟,既文既武。郁郁桓桓,有规有矩。——繁钦 13.鲁史标嘉瑞,周诗颂太平。屡游灵畴地,数立纪年名。矩步规行迹,含仁抱义情。盛时期在囿,五纬想储精。——丁谓 14.八列方隅位,四周分至时。画疆兴庶务,地矩囿天规。——方回 15.明肃惟母,实勤养抚。有臣有虎,有离有附。请王禄产,请庙考祖。古人有作,规吕矩武。——石介 6. 有关规矩的诗句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2.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唐·白居易 3.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韩非子·有度》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 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5.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 必规矩。——吕不韦 《吕氏春秋》 6.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孟子·尽心下》 — 孟子 7.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版法》 8.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令必行 ,则已矣。 ——《韩非子·八说》 9.言无二贵,法无两适。——《韩非子·问 辩》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管子》 11.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韩非子 7. 关于规矩的诗句 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8. 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先秦:屈原原文节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原文节选: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译文: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 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 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原文节选: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译文: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原文节选: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译文: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原文节选: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2023-07-15 02:55:051

论个啥?

●你的价值在哪里? jjhou 2002-5-22 社会像一部大机器。就说飞机好了。少一颗螺丝钉可能就要酿成巨祸。你问我引擎和 螺丝钉哪个重要?就飞行安全而言,我说都重要。 我可没有说螺丝钉的价值和引擎一样高唷。 一个东西的价值,体现在它的不可替代性,不是体现在「没有这东西行不行」上面。 少了一颗螺丝钉当然不行,但是少了它,很容易补上。 人们往往只看到自己。coder 说自己最重要,programmer (designer, architect) 说自己最重要,manager 说自己最重要,sales 说自己最重要,marketing说自己最 重要,president说自己最重要(做到总裁这个位置,他会在年终晚会上感性地说员 工最重要。没错,但员工中最重要的是他)。 常常有人忿忿不平:东西是我(们)做的,凭什麽利润归他(们),凭什麽薪资他( 们)比我(们)高。那些人只不过是写写 email,谈谈 telephone,做做presentation ,吃吃饭,打打高尔夫,凭什麽呢? 就凭他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能写他所写的电子邮件,打他所打的电话,做他所做的 简报,开他所开的会,甚至赴他所赴的宴,玩他所玩的高尔夫,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 质疑为什麽他的薪资高过你,为什麽他的红利高过你,为什麽他的办公室比你大,为 什麽他有车位而你没有。 如果你不能取代他。摸摸鼻子老老实实多干几年。 ●梓人传 / 柳宗元 讲太多也没意思。1200年前就有一篇很棒的文章说了个透彻 —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773~819)所写的梓人传。 九年前,在《无责任书评》专栏刊头,我写了这麽一句话: 吾善度材,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唐 柳宗元 梓人传) 现在我把全文放在这里。 ●白话 梓人传 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扣他的门,希望租一间房并以劳动抵付房租。他所 做的工作只是拿规榘绳墨去画方圆曲直,他的家里头看不到刀锯斧斤之类的工具。我 问他的本领,他说:「我善於度量材料。我可以看栋宇之制,估算高深圆方短长,然 后指使群工劳役。没有我,群工无法完成一栋屋宇。所以我受雇於官府时,拿的是一 般薪禄的三倍;如果受雇於私家,拿的是所有工钱的大半。」 有一天我到他的房间,看到他的床缺了支脚竟不能自理,说是要请工人来修。我笑他 没有本领,而且是个贪禄嗜货的人。 后来京兆尹要修理官署,我路过那儿。看到积了许多木材,聚了许多工人,有的拿斧 斤,有的执刀锯,都环立在这个木匠四周。这人左手持引右手拿杖,是众人的焦点。 他量度栋宇的尺寸,看看木材能否胜任,然后挥舞他的手杖说:「斧来!」於是执斧者奔到他的右边;他又回头说:「锯来!」於是执锯者立刻趋前他的左边。过了一会 儿,执斧的人砍,执刀的人削,都看他的眼色,等着他说话,没有人敢自己决断。一 些不胜任者即使被他怒斥而退,也不敢有什麽愠色。他在墙上画一座宫殿,虽然只有 一尺规模,但能曲尽制度,计算毫厘,构筑成整栋大厦,不出一丝差错。完成之日在 栋梁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建造」。上面是他的姓名,众劳役皆不在列。我四 顾之馀吓一大跳,看到了他的技术工程的浩大。 继而一想,我有了一些慨叹:也许是他舍弃了手艺,专习其心智,於是才能够如此知 道体制纲要吧!我听说劳心者役使别人,劳力者被别人役使。他实在是个劳心的人呀 !我听说能者以技能胜而智者以谋略胜,他实在是个智者呀!...(下略)。 ●侯捷补充 不,我没有补充。柳宗元写的太好了。举的例子也好,说的道理也好。虽千百年,历 久弭新。 P.S. 古人没有建筑师之名,大概全名为木匠(梓人、都料匠)。木匠分大小,programmer 也分大小,博士也分大小,编辑也分大小,作家也分大小、译者也分大小。名称都 一样,是大是小自己明白 -- the end
2023-07-15 02:55:142

贾谊论原文_翻译及赏析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宋代·苏轼《贾谊论》 贾谊论 宋代 :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文观止 , 议论 , 写人壮志难酬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要有才能并不难,要使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实在不容易。可惜啊,贾谊虽然能够做帝王的辅佐之臣,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君子要想达成长远的目标,就一定要等待时机;要想成就伟大的功业,就一定要能够忍耐。古代的贤能之士,都有建功立业的才能,但有些人最终未能施展其才能的万分之一的原因,未必都是当时君王的过错,也有可能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我看贾谊的议论,照他所说的规划目标,即使夏、商、周三代的成就又怎能超过他呢?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照这样说来,如果天下没有尧、舜那样的圣君,就终身不能有所作为了吗?孔子是圣人,曾周游天下,只要不是极端无道的国家,他都想勉力扶助,希望终有一天能实践他的政治主张。将到楚国时,先派冉有去接洽,再派子夏去联络。君子要想得到国君的重用,就是这样的殷切。孟子离开齐国时,在昼地住了三夜才出走,还说: “齐宣王大概会召见我的。”君子不忍心别离他的国君,感情是这样的深厚。公孙丑向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高兴?”孟子回答:“当今世界上(治国平天下的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我为什么要不高兴?”君子爱惜自己是这样的无微不至。如果做到了这样,还是得不到施展,那么就应当明白世上果真已没有一个可以共图大业的君主了,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像贾谊这样的人,不是汉文帝不重用他,而是贾谊不能利用汉文帝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啊! 周勃曾亲手持着皇帝的印玺献给汉文帝,灌婴曾联合数十万兵力,决定过吕、刘两家胜败的命运,他们又都是汉高祖的旧部,他们这种君臣遇合的深厚情分,哪里只是父子骨肉之间的感情所能比拟的呢?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青年,要想使汉文帝在一朝一夕之间,就完全抛弃旧有的规章制度,采用他的新主张,也太困难了。作为贾谊这样的人,应该上面取得皇帝的信任,下面取得大臣的支持,对于周勃、灌婴之类的大臣,要从容地、逐渐地和他们加深交往,使得天子不疑虑,大臣不猜忌,这样以后,整个国家就会按自己的主张去治理了。不出十年,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怎么能在顷刻之间就突然对人痛哭起来呢?看他路过湘江时作赋凭吊屈原,郁结烦闷,心绪不宁,表露出退隐的思想。此后,终因经常感伤哭泣,以至于早死,这也真是个不善于身处逆境的人。谋划一次没有被采用,怎么知道就永远不再被采用呢?不知道默默地等待形势的变化,而自我摧残到如此地步。唉,贾谊真是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 古人有出类拔萃的才能,必然会不合时宜而招致困境,因此没有英明智慧、不受蒙蔽的君主,就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人和今人都称道苻坚能从草野平民之中起用了王猛,在很短时间内全部斥去了原来的大臣而与王猛商讨军国大事。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这道理就在于此吧。我很惋惜贾谊的抱负未能施展,所以对此加以详尽的评论。同时也要使君主明白:如果得到了像贾谊这样的臣子,就应当了解这类人有孤高不群的性格,一旦不被重用,就会忧伤颓废,不能重新振作起来。像贾谊这种人,也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呀,谨慎的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世啊! 赏析 贾谊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怀才不遇者”,郁郁而终。前人大多惜贾生之才,而斥文帝误才之庸。苏轼却一反《史记》以来许多史家、学者对贾谊怀才不遇的肯定论述,从贾谊自身的角度,分析其悲剧产生的必然性,批判贾谊的悲剧在于不能“自用其才”、“不善处穷”、“志大而量小”,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从而表达了苏轼对贾谊为人、遭际的既同情惋惜又批判否定的态度。从别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切入,得出令人意料之外的结论,立论新异,见解深刻,富有启发性。 文章首段即开门见山地表明观点:一个人要有才能并不难,怎么使自己的才能获得发挥却是很难,而贾谊正是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不能够让自己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利用。“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是写虚;“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是写实。虚与实相辅相成,互为印证,使虚有所依,实有提高,相得益彰。 第二段,由强烈的惋惜进入舒缓的说理。提出“有所待”、“有所忍”是君子施展抱负必须经历的艰苦过程,而古代贤人郁郁不得志,不一定是当时君主不识贤才,或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此两段将焦点集中在贾谊不得汉文帝重用,乃是因为自身对政治的修养不够。文中的正面描写“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成就者大,则必有所忍”与“未必皆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的假设,都反映苏轼对贾谊的看法。“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是围绕开头中心论点而抛出的一个分论点。 第三段,举史例说明贤人与帝王之间的关系,对分论点进行论证,是“所待”、“所忍”的具体化。孔子、孟子做到了如此仁至义尽,尚且未能如他们自己所愿,“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这一句紧扣文题之后,顺水推舟地得出这个结论。后者并非分论点,而是论点的延伸形态,形式虽然变了,但实际上还是指“不能自用其才”,只是论述的角度有所变化,一个论点从不同角度去论证。由“不能自用其才”引申为“或者其自取也”,再引申为“生之不能用汉文也”,论点逐层推进,一个比一个的含义更具体,论述一步比一步更深入。而对贾谊的具体情况,文章却并没做展开对比论述,而是采用“旁(孔、孟例)详本(贾谊事)略”的手法,语言精炼,不重复罗嗦。 第四段紧承上文,以当时历史背景出发,说明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情同骨肉的开国功臣和初出茅庐的洛阳少年,通过对比为汉文帝的决定做出强而有力的支持。而贾谊在政治失意后,郁郁寡欢、自伤自怜,不能够趁此修养其身,最后失意而终,这也是苏轼对他“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的批评。写绛侯、灌婴和贾谊的对比,前者用了较多的描述,极言其功高势大,同文帝关系非同一般,后者仅用”洛阳之少年“五个字,由于详略处理得巧妙,二者的对比也就非常鲜明了。 最后一段,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必须遇到伯乐才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名主才能大展怀抱。而人君获得像贾谊这样的臣子,要了解他的个性若不被见用则会自伤不振,为此要做出适切的考虑,否则便是折损了一名人才。然而,贾谊这样的人也应该谨慎地对待自己的立身处事,人要有才,还要有所忍耐、等待,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苏轼清醒地认识并指出贾谊自身的问题,显示出他独到的眼光,个性鲜明、见解透辟、切中肯綮。 全文紧扣著贾谊之失意而终,对贾谊的人格特质分析得非常深入,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剖析也令人信服,用这样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与强调“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养。从文章内容看,主要是针对人才自身而言;但从文末看,他的主要用意,又在于藉以提醒为人君者,希望他们正确对待和使用像贾谊这类“有狷介之操”的特殊人才,注意用其所长,以免造成浪费人才。 创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唐代·柳宗元《梓人传》 梓人传 唐代 : 柳宗元 展开阅读全文∨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 古文观止 , 写人 , 故事寓理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宋代·苏轼《凌虚台记》 凌虚台记 宋代 : 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 展开阅读全文∨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古文观止 , 叙事抒怀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先秦·左丘明《王孙满对楚子》 王孙满对楚子 先秦 : 左丘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 展开阅读全文∨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古文观止 , 写人故事
2023-07-15 02:55:211

关于柳宗元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 课外文言文读柳宗元转答案 原文: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 贞元十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写成文章。 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 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 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 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 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 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6.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用事指掌权。)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侔:等同、相等 B.即罹窜逐,涉履蛮瘴 罹:遭到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用事:使用的事情 D.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图:图谋,商量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都是“用”的意思。 (B代词。他的/代词。 他们C助词。经常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虚词。 所和以连用,表示原因D助词。的/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 A.以男女质钱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B.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C.宗元谓所亲曰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D.蕴骚人之郁悼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柳宗元既为朋友着想又能体恤百姓的一项 A ①禹锡有母年高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③当时流辈咸推之④蕴骚人之郁悼⑤仍出私钱赎之⑥请以柳州授禹锡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B“会居位不久”的不是皇上,而是王叔文。 A.长江至岭南之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正赶上皇帝居位不久,王叔文的想法没有实现。 C.政治上,柳宗元没有显示出他才能来,可他在文学上的才华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 D.柳宗元是个非常重义气的人,当他得知朋友要被贬远行时,他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想替朋友减轻点痛苦。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写情叙事,动必以文。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 ⑵其以没。 2.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6分,每题2分)黔之驴 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 小题1:A小题2:A小题3:B 小题1:试题分析:“慭慭然,莫 相 知”中的“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不是“相互”的意思。 所以A项是错误的。小题2:试题分析:“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正确的翻译是“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 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A项中此句中的“稍”解释为“渐渐”,不是“悄悄”的意思。做此题要准确记忆重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对驴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借助对老虎外形、神态和心理描写从侧面表现驴愚不可及的形象”中,文章没有对老虎进行外形描写,所以B项是错误的。 。 3. 《梓人传唐u2022柳宗元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梓人传 唐u2022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 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佣隙宇而处焉 佣,租B。 委群材 委,派C。 莫敢自断者 断,决定D。 使无所德 德,感激6。 下列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梓人“其术之工大”的一组是( )①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皆环立向之 ③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④余圜视大骇 ⑤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天,裴封叔到木匠的屋里去,看见木匠睡的床缺了一只脚,叫他自己修,木匠却不理睬,要请其他人来修。 B。 后来,我做京兆尹时修建衙门,在房屋建成以后,看到正梁上题的字,只有这个木匠师傅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C。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一样。D。 那些远近大小的各种事情,宰相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宫殿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直到完成一样。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⑵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⑶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4. 文言文翻译 柳宗元的《阅读书》 有个腿脚不方便的人牵着马{在路上}行走。 在行进途中遇到一位老翁,{那老翁}问他说:“您走路很不方便,为什么不骑马呢?”他回答说:这马背着米袋,如果人再骑上去,怕它不能忍受{重负}呢。”老翁笑着说:“你太不聪明了,如果你背着米,骑在马上,那么马只是背着你而已,这不是都方便吗??”那人大喜,于是背着米骑在马上 杨光远反叛了青州,有孙某在围城中,他的田庄在青州西侧。 城门关闭了很久,内外隔绝,食物都吃光了,全族都愁苦叹息。有一只狗在旁边走来走去,似乎有忧思之态。 孙某说:“家里没有粮食,人就要死了,怎么办?你能为我去田庄取米吗?”狗摇摇尾巴回应他。到了夜里,把一个布袋和书信系在狗的背上。 狗就从水窦出去了,到了田庄就叫了起来。庄上的人开了门,认识这只狗,拿下书信看了之后,让狗背了米回来,天还没亮就进城了。 像这样几个月,孙某全家得以不饿死。后来杨光远败北,城门大开。 找了半天,没找到原文,翻译是我自己做的,不知道好不好: 有个腿脚不方便的人牵着马{在路上}行走。在行进途中遇到一位老翁,{那老翁}问他说:“您走路很不方便,为什么不骑马呢?”他回答说:这马背着米袋,如果人再骑上去,怕它不能忍受{重负}呢。” 老翁笑着说:“你太不聪明了,如果你背着米,骑在马上,那么马只是背着你而已,这不是都方便吗??”那人大喜,于是背着米骑在马上。 个人感悟:跛者不慧,老翁亦自作聪明。 两个人“半斤八两”,有趣,有趣。希望楼主满意…… 有个腿脚不方便的人牵着马{在路上}行走。 在行进途中遇到一位老翁,{那老翁}问他说:“您走路很不方便,为什么不骑马呢?”他回答说:这马背着米袋,如果人再骑上去,怕它不能忍受{重负}呢。”老翁笑着说:“你太不聪明了,如果你背着米,骑在马上,那么马只是背着你而已,这不是都方便吗??”那人大喜,于是背着米骑在马上 。
2023-07-15 02:55:281

张雨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张雨(1283~1350)元代诗文家,号句曲外史,道名嗣真,道号贞居子曾从虞集受学,博学多闻,善谈名理。诗文、诗文、书法、绘画,清新流丽,有晋、唐遗意。年二十弃家为道士,居茅山,尝从开元宫王真人入京,欲官之,不就。 张雨 成就 张雨现存词50余首,多是唱和赠答之作。其中一些祝寿之词,多为他的方外师友而作,内容较狭窄,语言也较陈旧。他与世俗朋友的唱和词作,反倒寄托了一些真实的思想感情。如他的〔木兰花慢〕《和黄一峰闻筝》、〔石州慢〕《和黄一峰秋兴》等,就描写了“哀音暮年多感,奈对花,对酒更闻鹃”。“闻说,谪仙去后,何人敢拟,酒豪诗杰,草草山窗,还我旧时明月”,表现了他感叹流年易逝的世俗情绪,这些情绪,具有元代士人多愁善感、格外消沉的共同特点。他的有些即兴之作,如〔朝中措〕《早春书易玄九曲新居壁》“行厨竹里,园官菜把,野老山杯,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写出了山居恬淡的情趣。 张雨还有一些描写他半是道士、半为儒生、半隐半俗的生活情景,以及“难留锦瑟华年”一类的闲情和清愁的词,表现了金元间新道教道士的特点。他还有一些咏物词,虽然极意摹写情态,但总有拘泥局促的痕迹。他的一些词着意摹仿宋词婉约派,有的词又故作奇语,但艺术上没有突破,所以个人的风格不很明显。 张雨也写诗,有的作品颇有感慨,如《避暑图》:“雪藕冰盘斫□厨,波光□影带风蒲,苍生病渴无人问,赤日黄埃尽畏途。”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百姓的痛苦。又如《题仲穆墨兰》:“近日国香零落尽,王孙芳草遍天涯。”仲穆是赵子昂的儿子,此诗有讥讽赵氏父子出仕元朝之意,据说赵仲穆见此诗后,感到惭愧,不再画兰花。 张雨工书画,其书法初学赵孟頫,后学怀素、张旭。字型楷草结合,俊爽清洒自成一格。存世书迹有《山居即事诗帖》、《登南峰卷》等。倪瓒在《题张贞居书卷》称“贞居真人诗,人,字,画,皆为本朝道品第一”。其画以淡彩见长,善画石木,用笔古雅,尤善以败笔点缀石木人物,颇有意韵。画迹有《霜柯秀石图》,《双峰含翠图》等。从书法风格来看,张雨对于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之“家法”有着颇多的摄取。欧书用笔规范严整、体势刚劲险绝,是楷书中的巅峰之作。赵松雪称欧阳询书法“清劲秀健,古今一人”。张雨小楷在承续欧书基础上,又另僻蹊径地融入一些晋人萧散飘逸的灵动之气,为自己的书作增色不少。从用笔的感觉上来看,张雨小楷中一些横式笔画的习惯性动作,同民间的经生所创的“写经体”有着高度的契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或许是因为张雨自身本来就是一个隐入丛林道观的高明的“经生书手”的缘故吧。作品中,一些横势用笔的斜切、轻行、重按和轻入重收都和民间“写经体”书法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而其中一些放式用笔的体势,又使人怀疑此作系明人写的小楷。从明代祝枝山、王宠的小楷体例的斜欹体式的运用中,可体察出明代小楷书家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张雨小楷书风的影响。这种书风和取法的“代代承传”符合书法的客观发展规律。而张雨“楷中插行”的书法体式则自赵松雪运用以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惯用的书法体例。这一体例还频繁地出现在他后来的小楷书作之中。和其同时代的倪云林,其后的张瑞图、黄道周、王铎等人的作品,也同样沿用了这一体例。 张雨是道士出身,然则书风谨严,一丝不苟,尤其是他的小楷,严整清和,洋溢着古风古韵,和其“道法自然”、“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家审美标准有着一定的距离。这种偏差是正常抑或是不正常,只有设身处地方可知晓;若凭一己的主观臆测,或许我们也会出现偏差。这同北方大汉不一定高大威猛、南方少女不一定温婉多情是一个道理。个别现象不一定从属于普遍现象,张雨的小楷作品也像我们传达了这种讯息。道士的书法,不一定就是虚空缥缈的。 书法特色 张雨其书初学赵孟頫,入松雪之室。赵指导他学李邕《云麾将军碑》,得上疏汉密字形,笔法遂趋猛峭劲利,所书《台仙阁记卷》可见其踪迹。他去掉了赵书的雍容、平和,添之以神骏、清遒,其《九锁山诗楷书卷》便有六朝人的宽舒高古、清癯出尘气息。其后游历识见增多,六十岁后脱去道袍,还其儒身,隐居于杭州,与黄公望、倪瓒、俞和等一批隐士过从,尤与杨维桢往来甚密后,他的思想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耽溺酒色,寻欢作乐,贪图“一刻春无价”,书法上他又私淑于米芾,书风遂变为放纵、恣肆,其代表作《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以方瘦长曳、虚实变化之笔,在行气、章法上用对比度特别大的疏密聚散和激越跳荡,作品呈现出一种隐逸文人孤傲不群颇为偏激的表现主义风格。故明人周之士《游鹤堂墨薮》评曰:“张伯雨健而近佻。”这种审美立场自然还停留在赵孟頫审美中庸观的范畴之内。 《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高108.4厘米、宽42.6厘米的立轴书,乃元代书法作品所罕见。查《中国书法全集》元代编计7卷80位书家近300件作品中,只有7件立轴作品,其中杨维桢2件,张雨4件,倪瓒一件。可以说,张雨和杨维桢是中国书法从翰札、卷、册转向立轴书的开拓者。传世的4件立轴作品中,现存于台北故宫的《绝顶新秋诗轴》为最早一件,为其晚年(即59岁)所书,尺幅在154.3厘米×34.3厘米,立幅上书七言绝句行草书两行偏右,左下方用八个特别小的行书暑了下款:“大元至正辛巳,张雨。”作者显然尚未找到署款的恰当章法,应算其立轴书的尝试之作。其后的《为子中书诗轴》款字未预留位置用极细小行楷书写成,它和前述《登南峰轴》一样甚至均未署名,显然张雨尚未找到署款在章法中成熟的结构位置。 四件立轴书有两件高度均在三尺以内,比起明代中期以后动辄逾丈的高堂大轴来说尚属小件,但这种转变引起了书法创作与审美摸式的巨大变化。如果说张旭、怀素、黄庭坚的大量草书卷从文字内容上已完全脱离实用进入纯艺术创作状态的话,那么张雨等的立轴作品则进而从审美形式摆脱了实用功能,可以说这种立轴书是从创作到审美均进入了纯艺术。张雨在立轴书法创作的开拓之功。 藏书故实 元文学家、藏书家、书法家、道士。早年名泽之,一名张天雨,又名张嗣真。字伯雨,号贞居、天雨、天宇、贞居子、贞居真人,别号句曲外史,张九成的后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从师王寿衍,荐入京师,为翰林学士,书画、诗词均知名。晚年居于三茅观,修玄史,记历代道家高士。又作“黄篾楼”,储古籍图史。又于桥南作“藏书石室”,古书充栋。藏书印有“句曲外史”。惜在元末,藏书毁于战火。著有《出世集》、《碧岩玄会录》、《寻山志》、《贞居集》(又名《句曲外史集》)、《茅山志》等。 生平 张雨为宋崇国公张九成之后裔。年少时为人潇洒,不拘小节,英气勃勃,有隐逸之志。年二十弃家,遍游天台、括苍诸名山,后去茅山檀四十三代宗师许道杞弟子周大静为师,受大洞经篆,豁然有悟。又去杭州开元宫师玄教道士王寿衍,命名嗣真,道号贞居子,又自号句曲外史。 张雨的诗文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溅溅漱玉沙。瓦瓯篷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元代·张雨《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溅溅漱玉沙。 瓦瓯篷底送年华。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春节思念临湖门外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元代·张雨《湖州竹枝词》 湖州竹枝词 元代张雨 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便使玉人雕琢,妙手略相同。宝殿网珠窗户,华盖狻猊床座,金碧斗玲珑。花萼间芝草,细缕一重重。看挥斤,除鼻垩,连成风。多少巧心奇思,舞凤更翔龙。纵使棘端猴小,与刻三年楮叶,难比锦心胸。快袖吴刚斧,修取广寒宫。——元代·张雨《水调歌头 赠都科邵子和还嘉禾》 水调歌头 赠都科邵子和还嘉禾 别有梓人传,精艺夺天工。便使玉人雕琢,妙手略相同。宝殿网珠窗户,华盖狻猊床座,金碧斗玲珑。花萼间芝草,细缕一重重。看挥斤,除鼻垩,连成风。多少巧心奇思,舞凤更翔龙。纵使棘端猴小,与刻三年楮叶,难比锦心胸。快袖吴刚斧,修取广寒宫。查看更多张雨的诗文>>
2023-07-15 02:55:341

梓人是什么意思

古代木工的一种。泛指木工﹑建筑工匠。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考工记·总序》载,木工有七,其一为梓人,专造饮器、箭靶和钟磐的架子。后世亦称建筑工人为“梓人”。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弟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榘、绳、墨,家不居砻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故梓人也作巧匠引《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梓人为笋虡。」 ⒉ 从事建筑的人。
2023-07-15 02:55:411

梓人之道名词解释

梓人的解释(1).古代木工的一种。专造乐器悬架、饮器和箭靶等。 《周礼·考工记·梓人》 :“梓人为笋虡。” 郑玄 注:“乐器所县,横曰笋,植曰虡。” 《周礼·考工记·梓人》 :“梓人为饮器。” 《周礼·考工记·梓人》 :“梓人为侯……而鹄居一焉。” 《仪礼·大射礼》 :“工人士与梓人,升自北阶两楹 之间 。” 郑玄 注:“工人士、梓人皆司空之属,能正方圜者。” (2).泛指木工、建筑 工匠 。 《旧唐书·李训郑注等传论》 :“如梓人共柯而殊工,良奕同枰而独胜,盖在得其术,则事无后艰。”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锤锻》 :“梓人转索通眼、引钉合木者,用蛇头钻。” 唐 柳宗元 《梓人传》 :“ 裴封叔 之第在 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隟宇而处焉……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羣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3).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 明 胡应麟 《少室 山房 笔丛·经籍会通四》 :“盖当代板本盛行,刻者工直重钜,必精加讐校,始付梓人。” 清 冯桂芬 《<思适斋文集>序》 :“辑録得二十卷,将授梓人,问序於余。” 词语分解 梓的解释 梓 ǐ 落叶 乔木 。木材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梓器(棺材)。 梓宫 (皇帝的棺材)。 治木器:梓人(古代制造器具的木工)。梓匠。 木头雕刻成印刷用的木板: 付梓 (把稿件交付排印)。梓行(妌 )。 指故里:梓 人的解释 人 é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 劳动 、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 动物 :人类。 别人 ,他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人热诚。 人的 品质 、 性情 、名誉: 丢人 ,文如其人。 己我
2023-07-15 02:56:101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出自哪里

“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出自柳宗元《梓人传》意思就是说,有能力的人自然就会被提升为领导职位,平凡的只能做人家下属,而庸俗的人只能被淘汰!也应证了一句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全文为: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参考资料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098303
2023-07-15 02:56:192

《梓人传》中梓人是怎样的人?说说他的具体表现

善度材,善用众工
2023-07-15 02:56:401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的翻译

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
2023-07-15 02:56:502

柳宗元的作品

  诗《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散文《柳河东集》山水游记《永州八记》最负盛名的是《小石潭记》——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课本。  《永州八记》包括《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唉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  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2023-07-15 02:57:003

薛叔似文言文对应翻译

1. 《与朱元思书》的翻译 风和烟都消散尽净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县到桐庐县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苍翠透出一派寒意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茂密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这就是很准确的,我跟资料书对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2. 《梓人传》全文翻译 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情愿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锯!”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计算图上微小的尺寸而建造起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象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全国远近,大小各方面的情况,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象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3. 《叔远绝技》文言文翻译 明朝有个有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甚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和姿态。他曾经赠我一只用桃核制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旁边开着小窗,左边右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庭坚共同看着横幅的书画卷子。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说什么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都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和尚极像弥勒佛,袒着胸脯,露出 *** ,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两个人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摩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船的顶部较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勾画清楚明白,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刻了竹篷、船桨、火炉、水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的篆字,刻的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4. 核舟记的原文及翻译 原发布者:koi17367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核舟记》是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本文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艺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因而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课文,也被选入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9课课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三课课文。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 5. 《吕氏春秋·查传》的现文翻译 原文: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人所以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真的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象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人使用,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6. 文言文芙蕖翻译 原文 《芙蕖》(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旱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叙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 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无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亩方塘为安身立命之地,仅凿斗大一池,植数茎以塞责,又时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 译文 芙蕖和草本花卉好像稍有不同,然而它有根没有木质的树干,是一年生的植物,这些性质和草本是相同的。花谱书中说:"在水中生长的叫草芙蓉,在陆地生长的叫旱莲。"那么这就不能说芙蕖不是草本了。我爱芙蕖,在夏季靠这花才能活下去,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重复前人早已说过的话,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是一两点就可以讲尽的,请容我一一说说它的好处。 在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只在花开的那几天,在此以前、以后都属于人们经过它们而不过问的时候。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则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好看。有风时就作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因此,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便先享受了无穷的逸致。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当得到的享受了。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告诉主人说,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果实,一枝枝独自挺立,还象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屹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适宜鼻子(的地方),那么还有荷叶的清香和荷花特异的香气;(以它来)避暑,暑气就因它而减退;(以它来)纳凉,凉气就因它而产生。 至于它可口的地方,就是莲籽与藕都可以放入盘中,一齐摆上餐桌,使人满口香味芬芳。 只有霜打的枯萎的叶子,七零八落很不好看,好象成了被遗弃的废物;但是把它摘下贮藏起来,又可以在明年用来裹东西。 这样看来,芙蕖这种东西,没有一时一刻不适于观赏,没有哪部分哪一点不供家常日用。(它)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种植的利益难道还有比它还大的吗? 我视为生命的四种花草中,以芙蕖最为宝贵。可惜酷爱了它一生,却不能得到半亩方塘作它容身立足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是挖了个凿斗大的小水池,栽几株来安慰自己,又时常为小池漏水而忧虑,祈求上天降雨来拯救它,这大概是所说的不善于培养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作贱吧。 注释: ①《芙蕖》,作者李渔,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著有《闲情偶寄》,是他对自己生活的所见所闻的总结性的书。“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下文“予四命之中,此命为最”亦本此。 ②茂叔: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他写过《爱莲说》。 ③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④病其漏:以池水渗漏为苦。
2023-07-15 02:57:071

版尹的诗句版尹的诗句是什么

版尹的诗句有: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版尹的诗句有: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注音是:ㄅㄢˇ一ㄣˇ。拼音是:bǎnyǐn。结构是:版(左右结构)尹(独体结构)。版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掌管地方户籍的小吏。二、引证解释⒈掌管地方户籍的小吏。引唐柳宗元《梓人传》:“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_夫、版尹,以就役焉。”集注引孙汝听曰:“版尹,掌户版者。”三、国语词典职官名。古代掌管户籍的官吏。四、网络解释版尹bǎnyǐn版尹掌管地方户籍的小吏。唐柳宗元《梓人传》:“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集注引孙汝听曰:“版尹,掌户版者。”关于版尹的成语不齿于人不期而然不期然而然伯道无儿版筑饭牛草庐三顾不名一钱仓皇出逃不为已甚倒执手版关于版尹的词语草庐三顾孚尹明达不期而然不齿于人倒执手版伯道无儿仓皇出逃版筑饭牛避面尹邢不名一钱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版尹的详细信息
2023-07-15 02:57:141

《张南垣传》译文

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百余年来,为此技者类学崭岩嵌特,好事之家罗取一二异石,标之曰峰,皆从他邑辇致,决城闉,坏道路,人牛喘汗,仅得而至。络以巨絙,锢以铁汁,刑牲下拜,劖颜刻字,钩填空青,穹窿岩岩,若在乔岳,其难也如此。而其旁又架危梁,梯鸟道,游之者钩巾棘履,拾级数折,伛偻入深洞,扪壁投罅,瞪盻骇栗。南垣过而笑曰:“是岂知为山者耶!今夫群峰造天,深岩蔽日,此夫造物神灵之所为,非人力所得而致也。况其地辄跨数百里,而吾以盈丈之址,五尺之沟,尤而效之,何异市人搏土以欺儿童哉!唯夫平冈小阪,陵阜陂陁,版筑之功,可计日以就,然后错之以石,棋置其间,缭以短垣,翳以密筿,若似乎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而人或见之也。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为狮蹲,为兽攫,口鼻含呀,牙错距跃,决林莽,犯轩楹而不去,若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方圹石洫,易以曲岸回沙;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树取其不雕者,松杉桧栝,杂植成林;石取其易致者,太湖尧峰,随意布置。有林泉之美,无登顿之劳,不亦可乎!”华亭董宗伯玄宰、陈征君仲醇亟称之曰:“江南诸山,土中戴石,黄一峰、吴仲圭常言之,此知夫画脉者也。”群公交书走币,岁无虑数十家。有不能应者,用为大恨,顾一见君,惊喜欢笑如初。  君为人肥而短黑,性滑稽,好举里巷谐媟以为抚掌之资。或陈语旧闻,反以此受人啁弄,亦不顾也。与人交,好谈人之善,不择高下,能安异同,以此游于江南诸郡者五十余年。自华亭、秀州外,于白门、于金沙、于海虞、于娄东、于鹿城,所过必数月。其所为园,则李工部之横云、虞观察之予园、王奉常之乐郊、钱宗伯之拂水、吴吏部之竹亭为最著。经营粉本,高下浓淡,早有成法。初立土山,树石未添,岩壑已具,随皴随改,烟云渲染,补入无痕。即一花一竹,疏密欹斜,妙得俯仰。山未成,先思著屋,屋未就,又思其中之所施设,窗棂几榻,不事雕饰,雅合自然。主人解事者,君不受促迫,次第结构,其或任情自用,不得已骫骳曲折,后有过者,辄叹息曰:“此必非南垣意也。”  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人有学其术者,以为曲折变化,此君生平之所长,尽其心力以求仿佛,初见或似,久观辄非。而君独规模大势,使人于数日之内,寻丈之间,落落难合,及其既就,则天堕地出,得未曾有。曾于友人斋前作荆、关老笔,对峙平墄,已过五寻,不作一折,忽于其颠,将数石盘互得势,则全体飞动,苍然不群。所谓他人为之莫能及者,盖以此也。  君有四子,能传父术。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退老于鸳湖之侧,结庐三楹。余过之谓余曰:“自吾以此术游江以南也,数十年来,名园别墅易其故主者,比比多矣。荡于兵火,没于荆榛,奇花异石,他人辇取以去,吾仍为之营置者,辄数见焉。吾惧石之不足留吾名,而欲得子文以传之也。”余曰:“柳宗元为《梓人传》,谓有得于经国治民之旨。今观张君之术,虽庖丁解牛,公输刻鹄,无以复过,其艺而合于道者欤!君子不作无益,穿池筑台,《春秋》所戒,而王公贵人,歌舞般乐,侈欲伤财,独此为耳目之观,稍有合于清净。且张君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此学愚公之术而变焉者也,其可传也已。”作《张南垣传》。[2] [编辑本段]译文  张南垣名叫涟,南垣是他的字,本是华亭人,后来移居秀州,所以又算是秀州人。他从小学画,喜欢画人像,又善于画山水,就以山水画的意境垒石砌造假山,所以他别的技艺都不著称,只有垒石造山最为擅长,别人干这一行的没有谁能赶得上他。一百多年来,从事垒石造山技艺的人大都把假山造得高突险峻,修建园林的人家往往搜罗一二块奇异的石头,称它为峰,都从别的地方用车运来,为此而挖大城门,掘坏道路,车夫和驾车的牛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才得以运到。他们用长而粗的绳索把巨石绑扎,用熔化的铁汁灌到它的空  隙中去,安放以后像祭祀那样宰牲下拜以示敬意,再开始在它的正上方凿刻题字,又在凿好的字上填上青色,使巨石象高耸险峻的山峰,垒造这种假山竟是如此的艰难。假山旁险要之处又架上小木桥,铺设狭窄的山路,让头戴方巾、足蹬爬山鞋的游客顺着曲折盘旋的山路攀登,弯着腰钻进深深的山洞,在悬崖峭壁之处扶着山壁颤颤抖抖、惊愕瞪视。张南垣经过时笑着说:“这难道是懂得造山的技艺吗!那群峰高耸入云,深山隐天蔽日,这都是天地自然造成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何况天然的山岭往往跨越几百里,而我用方圆一丈多的地方,五尺长的沟渠来仿效它,这与集市上的人拾取土块来哄骗儿童又有什么区别呢!只有那平缓的山冈小坡,土山高地,营造修建,可以计日而成,然后在中间纵横交错安放山石,用短墙将它围绕,用茂密的竹子把它遮蔽,有人从墙外望见,就好像奇峰峻岭重重迭迭的样子。这种垒石而成的假山的脉络走向,忽伏忽起,又突又翘,象狮子蹲伏,像野兽扑食,张牙舞爪,奔腾跳跃,穿越草丛林间,直奔厅堂前柱,使人感到似乎身历山麓溪谷之间,而这几块山石乃是我个人所有的。方形的池塘和石砌的沟渠,改建为曲折迂回的沙岸;深邃的内门和雕花的柱子,改造成黑漆的里门和石灰抹墙的屋子。选取不凋谢的树木,如松、杉、桧、栝之类,混杂种植成林;再用容易得到的石头,如太湖石、尧峰石之类,按自己的意思加以布置。这样既有山水的美景,又无登攀的劳苦,不也是可以的吗?”华亭的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征君陈继儒都非常称赞张南垣的构思,说:“江南各山,土上有石,黄公望、吴镇经常说到,这是深知绘画的构图和布局的。”豪富官宦们书信相邀?上门礼聘的,每年都有几十家,有些张南垣实在来不及应聘的人家,因此十分遗憾,等一见张南垣到来,惊喜欢笑就和当初一样。  张南垣生得黑而矮胖,性格滑稽,喜欢拿街头巷尾荒唐不经的传说作为谈笑的资料。有时因为见闻陈旧,反而受到别人调笑耍弄,也不挂在心里。他和别人交往,喜欢讲别人的好处,不管别人地位的高低,能够与不同爱好的人相处,因此在江南各府县来往活动了五十多年。除华亭、秀州外,在南京、金沙、常熟、太仓、昆山,每次经过必定要逗留好几个月。他所建造的园林,以工部主事李逢申的横云山庄、参政虞大复的豫园、太常少卿王时敏的乐郊园、礼部尚书钱谦益的拂水山庄、吏部文选郎吴昌时的竹亭别墅为最著名。他在绘制营造草图时,对高低浓淡,早已作了规划。刚刚堆造土山,树木和山石还未安置,山岩峡谷已安排妥贴,随机应变地选用各种山石来垒出假山的脉络,烘托它的气势,而不留下人工的痕迹。即使一花一竹的布置,它的疏密倾斜,从各个角度看也都是非常巧妙的。假山尚未垒成,就预先考虑房屋的建造;房屋还没有造好,又思索其中的布置,窗栏家具,都不加以雕凿装饰,十分自然。主人通达事理的,张南垣可以不受催促勉强,逐一建造;遇到要凭自己意图建造的主人,不得已而委曲顺从,后来过路人见到,就会叹息说:“这一定不是张南垣的构思。”  张南垣从事这技艺的时间一长,土石草树的性质特征便都能掌握。每当开始动手造作的时候,乱石成堆,有的平放,有的斜搁,张南垣徘徊不前,四下观察,山石的正侧横竖、形状纹理,都默默地记在心中,借助众人的力量来修筑成功。他经常高坐在一间屋子里,一边与客人说说笑笑,一边呼唤工匠说:“某一棵树下的某块石头可以放在某某地方。”眼睛不往那儿看,手也不向那儿指,好像金属已在炉内冶炼,就不必再借助于斧凿来锤击了。甚至安放梁柱和封顶后,用悬缒来检验,也一寸都不差,观看的人因此十分佩服他的技能。有学他技艺的人,认为他平生所长全在于建造的曲折变化,所以就尽心尽力地加以模仿,初看还有点相似,细看就觉得不像了。而张南垣独自规划总体布局,使人们在开始建造的几天之内,方圆几丈之间,很难理解他的设计建造意图,等到造好以后,就像天生地出,妙合自然,使人觉得从未见过。他曾在朋友的书房前模仿荆浩、关同的山水画笔意垒造假山,两山对峙,左曲右平,向上直垒已过四丈,不作一点曲折,忽然在它的顶端,将几块山石相互交错造成气势,则整座假山具有灵动之感,一片青绿,与众不同。所谓别人建造的没有能及得上他的原因,就在于此。  张南垣有四个儿子,能够继承父亲的技艺。他晚年谢绝涿鹿相国冯铨的聘请,派他第二个儿子前往,自己在鸳湖边造了三幢小屋,隐退养老。我去访问他,  他对我说:“自从我用建造园林的技艺来往于江南,几十年来,看到名园别墅变换主人的事到处都有。在战火中荡平毁坏,堙没荒废在荆榛丛中,奇花异石被别人车载取走,但我仍然再次为他们营建的园林,也已多次见到。我担心垒山之石不能使我的名字流传,所以想得到您的文章来流传我的名字。”我说:“柳宗元作《梓人传》,说从其中可以得到治理国家和人民的大义。现在观察张南垣君的技艺,虽然庖丁解牛,鲁班制作木鹊,也不能超过他,他的技艺是符合园林建造规律的呵!君子不作无益的事,挖池筑台,是《春秋》劝戒的,但是那些王公显贵,歌舞游乐,侈奢放纵,耗费钱财,只有园林作为耳目的观赏,稍微符合清净之道。而且张君因地制宜地挖池垒山,依照自然,爱惜人力,这是学愚公移山而改变了一下方式,可以为他写传文。”于是就写了《张南垣传》。[2]
2023-07-15 02:57:211

柳宗元的诗词《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下面 就给大家分享下柳宗元的诗词《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欢迎阅读!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赏析   首句写登山所见的景象。“海畔尖山似剑铓”,这是描写柳州四野群峰的峻峭。“似剑铓”,真是形象可怖,令人惊心动魄。但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写实,是贴切的描写。柳州一带,千山林立,多拔地峭竖,有如桂林。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柳宗元的字)诗,知海山多奇峰也。”苕溪渔隐胡仔也说:“余两次侍亲赴官桂林,目睹峰峦奇怪?"海畔尖山似剑铓"之句,真能纪其实也。”   第二句紧承上句,触景伤怀:“秋来处处割愁肠”。秋天是万物由盛而衰的季节,天气萧瑟,树木凋零,容易惹动愁思,所以古人多有悲秋之词,诗人此时此刻,更是如此。“割愁肠”一语,是由“似剑铓”的比喻所产生联想。似剑铓的尖山,在萧瑟的秋季里,对“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逐客来说,确是觉得有如锋利的宝剑在割自己的愁肠似的。诗人的愤郁绞痛由此可见一斑。   三、四两句由峭拔似剑铓的群峰进一步产生出一个奇特的幻想:诗人希望能有一个变身法,将一身变化作千万个身,以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虽是一种幻想,却把诗人希望重回京城和怀念亲友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真切强烈,形象生动。    扩展阅读:柳宗元的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他的文学成就很高,在文章方面,他与韩愈并称为“韩柳”;在诗歌方面,他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柳宗元出生于文化气息浓厚家庭,他的父亲柳镇信奉传统儒学,具备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正不阿的品德;他的母亲则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同时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父母双亲在言传身教和学识方面,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二十年,太平盛世不再,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等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出来。但柳宗元并没有受大形势的影响,年少得志的他,20岁中进士,几年后便步入官场,开始参与政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柳宗元对政治黑暗和社会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萌发了革新的想法。顺宗即位后,开始任用他和王叔文、王伾等大臣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可惜,改革进行不到半年,就失败了。柳宗元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到湖南永州任司马,时间长达十年。这一件事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扩展阅读:文学作品   诗集   《唐铙歌鼓吹曲》《贞符》《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一首》《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界围岩水帘》《古东门行》《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汨罗遇风》《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重别梦得》《长沙驿前南楼感旧》《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骚赋   《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天对》,《晋问》   传记   《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   
2023-07-15 02:57:271

柳宗元的作品有哪些

柳宗元主要作品:《江雪》《早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别梦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等柳宗元主要作品:《江雪》《早梅》《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重别梦得》《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等。字号:字子厚。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长安。出生时间:773年。去世时间:819年11月28日。别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主要成就:倡导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关于柳宗元的详细内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进行介绍:一、柳宗元的诗词点此查看柳宗元的详细内容《小石潭记》、《江雪》、《永州八记》、《钴_潭西小丘记》、《渔翁》、《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捕蛇者说》、《溪居》、《饮酒》、《种树郭橐驼传》、《重别梦得》、《小石城山记》、《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早梅》、《段太尉逸事状》、《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溪居》、《入黄溪闻猿》、《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泾水黄》、《梓人传》。二、文学成就柳宗元虽然只活到了46岁,却在文学上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在诗歌、辞赋、散文、游记、寓言、杂文以及文学理论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柳宗元一生留下许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柳宗元的集子,为刘禹锡所编,题《河东先生集》,宋初穆修始为刊行。《四库全书》所收宋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为现存柳集最早的本子。宋童宗说音注、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的《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43卷、别集2卷、外集2卷、附录1卷,有《四部丛刊》影元刊本,为现行影印本之最早者。宋童宗说注《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45卷,宋建州刻本,现藏北京图书馆。宋魏怀忠编注《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21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龙城录》2卷、附录8卷,有《四库全书珍本初集》影印文渊阁本。宋廖莹中编注《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2卷、补遗、附录等,为宋人注本中最后的一种,有□隐庐影印宋刻世□堂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据以排印,上海人民出版社有重印本。明蒋之翘辑注《柳河东集》45卷、外集5卷、遗文、附录等,虽采辑旧注,中多蒋氏自注的部分;有明三径藏书刻本、《四部备要》排印本。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古诗柳宗元的诗,共集中140余首,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的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现存柳宗元诗,绝大部分是贬官至永州以后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他的叙事诗文笔质朴,描写生动,寓言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抒情诗更善于用清新峻爽的文笔,委婉深曲地抒写自己的心情。不论何种体裁,都写得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在简淡的格调中表现极其沉厚的感情,呈现一种独特的面貌。因他是一位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的诗人,所以无论写什么题材,都能写出具有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的诗篇。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另外,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绝句《江雪》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在游记、寓言等方面,柳宗元同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优秀的作品。<<永州八记>>;已成为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名作。这些优美的山水游记,生动表达了人对自然美的感受,丰富了古典散文反映生活的新领域,从而确立了山水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因其艺术上的成就,被人们千古传诵、推崇备至。除寓言诗外,柳宗元还写了不少寓言故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古代寓言名篇。“黔驴技穷”,已成成语,几乎尽人皆知。有的寓言篇幅虽短,但也同他的山水记一样,被千古传诵。柳宗元的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他的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在《天说》《天对》《非国语》《封建论》中集中反映了他的唯物主义思想:⑴否定神秘的天,宇宙是混沌的,运动的元气构成的,所谓的天是大自然构成的元素,根本不存在至高无上可以支配人的命运的天,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元气运动的结果。不存在神秘的外在力量。⑵天人不相预说。在天人关系上他认为天和人是互不相干涉的,主张重视人事而不空谈天命鬼神。⑶对鬼神迷信从认识论的根源上做出了解释,人们迷信鬼神是力量弱的表现。如果人们掌握了规范和规律,人力足以支配自然,就不会相信鬼神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寓言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骚赋宋人严羽说:“唐人惟子厚深得骚学。”此论相当中肯。柳宗元的辞赋继承和发扬了屈原辞赋的传统。他的辞赋,不仅利用了传统的形式,而且继承了屈原的精神。这或者是因为两人虽隔千载,但无论是思想、遭遇,还是志向、品格,都有相通之处。《旧唐书》本传云柳宗元“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户乙)。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与屈原之作辞赋,何其相似。柳宗元的“九赋”和“十骚”,确为唐代赋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无论侧重于陈情,还是侧重于咏物,都感情真挚,内容充实。《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_潭记》、《钴_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永州八记》作于元和四年以后。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文章引人入胜,隽咏无穷。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见;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作者状形、传神、布影、设色,笔墨经济,手法高超。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悄怆之感,情景交融。三、家庭背景家世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执着追求。家族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诗人。与中唐时期著名文人柳宗元为同族,与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为诗友,著名学者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曾被任命为洪州户曹掾,但他未接受。柳宗玄,是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的堂弟。他曾在《小石潭记》中被提到“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他本人其他详细资料不详。妻儿柳宗元,先娶弘家杨氏妻,唐贞元15年(799)宗元27岁时亡故。他在永州时,写有《下殇墓博记》,说明他这时有女和娘,夭死。宗元在柳州死后,其友刘禹锡《祭柳员外文》中说:“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是柳宗元有子二人。惟周六、周七以后归于何处?所作何事?无记。柳宗元留有二子二女,长子周六,次子周七,二女无名。“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四、介绍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郡(今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五年后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宇,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即见习御史)。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王叔文被杀,柳宗元也从中央贬到了地方先是贬为绍州刺史,未及任又被贬为永州(现属湖南)司马,十年后,又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于柳州任上。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柳宗元的详细信息
2023-07-15 02:57:361

人教版初中必考文言文翻译

1. 中考必备文言文翻译(人教版)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二)作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时可不译。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2. 中考必备文言文翻译(人教版) 第一册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 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 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6.虽乘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长风,也没有这样快。 1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满地,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错,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8.闲 静 少 言 ,不 慕 荣 利。好读书,不求甚解:他喜欢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 喜欢读书,不钻牛角尖。 19.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20.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 短褐穿结, 簟瓢屡空, 晏如也: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他安然自若! 21.不戚戚于贫*,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第四册 22.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北方有人欺负我,我想借助你的力量杀掉他。 2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凌云志向呢! 2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6.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 2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8.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 第五册 Email:lu6652387@163 QQ:86989658 29.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异形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独特。 30.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神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没有谁知道它们的边界;无边无际,与大自然游玩,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31.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心神凝住了,形体消散了,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3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 3. 初中文言文翻译大全. 1.童趣(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30336430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3.古代诗歌五首一、《观沧海》(东临碣石)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赞同0| 评论。 4. 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蒹葭。 5. 初中中考 主要古文单字解释 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①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②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③,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④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⑤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⑥必以牛,亦犹牧⑦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⑧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附:宋濂简介、生平与文学观 [注释] ①商於(wù)子:作者虚构的人物。 ②豕(s h ǐ):同“猪”。 ③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④宁毋:作者虚构的人物。 ⑤淖(nào):烂泥。 ⑥服田:驾牲口耕田。 ⑦牧:统治、管理。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练习] 1.解释:①犊_________②尤__________③过__________ ④应_________⑤几_________⑥顾_________⑦盖_________ 2.翻译:①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悯而诏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知识] 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 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 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 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 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 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宜大半焉。 他日入其宜,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 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群工,成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 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 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 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 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 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 6.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必考句子,不包括古诗词 1、《论语》六则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欲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后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 诸葛亮 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
2023-07-15 02:57:591

文言文居一岁中

1. 初中文言文 居 的翻译及例句 居: 动词: 1、坐。例如《诗经。小雅。采薇》“不遑启居” 2、处在;处于。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居住。柳宗元《捕蛇者说》:“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4、安居。《左传》“王心不违,民其居乎?” 5、闲居,居处。《论语》“居则曰:‘不吾知也!"” 6、占据,据有。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7、担当,担任。 8、停;停留。柳宗元《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储存。《聊斋志异》“居为奇货” 10、经;过了。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战国策》“居有顷” 名词: 1、住处;住所。《长安古意》“寂寂寥寥扬子居” 2、坟墓。《诗经》“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3、所处的地位。《孟子》“其居使之然也” 副词: 1、竟然;表示意外。《聊斋志异》“居然城郭也。” 参考文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 "居"这个字出现在哪些古文里面 ① 坐。 《核舟记》:“佛印居右,鲁直居左。”② 位居;位于;处在。 《廉颇蔺相如列传》:“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之劳而位居我之上。”③ 居住。 《愚公移山》:“面山而居。”【又】 使……居住。 《越妇言》:“买臣之贵,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④ 住地;住所。 《治平篇》:“一人之居以供十人不足,何况供百乎?”⑤ 闲居;闲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居则曰:‘不吾知也!"”⑥ 占据;据有。 《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⑦ 充当;担任。 《张衡传》:“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年不徙。”⑧ 停止;停留。 《柳毅传》:“客当居此以伺焉。”【又】 停止不动的;停滞的。 《登泰山记》:“而半山居雾若带然。”⑨ 积蓄;储存。 《叔向贺贫》:“略则行志,假货居贿。”《促织》:“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⑩ 历;经;过了。《塞翁失马》:“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居摄】暂居帝王之位。【居士】⒈未出仕的读书人。 ⒉在家信佛的人。 3. 古文中居是什么意思 居 jū (1) (象形。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 (2) 同本义。后作“踞” [squat;sit]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说文》 不宜居见长者。――《史记》 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左传》 (3) 居住 [dwell;live;reside] 则居可知矣。――《易·系辞下》 仁者居之。――《吕氏春秋·离俗》 卒不居赵地。――《吕氏春秋·达郁》 寝居直梦。――《淮南子·地形》 居者,居其所也。――《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 天王出居于郑。――《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楚人贫居。――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君子居必择乡。――《荀子·劝学》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柳宗元《捕蛇者说》 城居者未之知。――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居者皆猎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4) 又如:居俭(居家俭约);居恒(安闲度日);居移气,养移体(人的所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供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 (5) 坐 [sit;have a seat] 居,吾语女。――《礼记·乐记》。注:“坐也。” 孔子闲居。――《仲尼燕居》 数各居其上三分。――《礼记·王制》 令女居其上。――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6) 处在,处于 [be in;be in a certain position] 佛印居右。――明·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居左。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居右者椎髻。 (7) 又如:居先(处于先位);居卖(在市场上做买卖);居贫(处于贫困的境地);居安资深(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居易(处于平常情况) (8) 积储 [store up]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 居物致富。――《汉书·张汤传》 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 居之以为利。 (9) 又如:居积(囤积财物);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居物(囤积财物);居贩(居积贩卖) (10) 占 [occupy] 谋计居多。――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11) 又如:二者必居其一;居多(占多数);居有(据有,占有) (12) 治理;安置 [manage]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柳宗元《梓人传》 (13) 又如:居材(处置木材);居处(安置;处置) (14) 停止;休息;止息 [stop; rest;stay] 居十日。――《韩非子·喻老》 居五日。 居数月。――《淮南子·人间训》 不可久居。――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15) 当;担任 [hold the post of]。如:居位(居官任职);居职(在职,任职) (16) 通“倨”。傲慢 [arrogant]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韩非子·诡使》 居 jū (1) 住所,住宅 [house;residence;dwelling]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左传·宣公二年》 居停主人勿复言。――《宋史·丁谓传》 其居仅仅足。――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人之居。 (2) 又如:居停(主人,东家;寓所,临时借住的地方);居址(住所地址);居庐(泛指住房);居宿(指住处) (3) 平素家居[dwell usually]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4) 又如:居平(居常);居冠(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居盈(过富贵生活);居常(平时,平常) (5) 可以吃到茶点、饮料或饭菜的店铺[restaurant]。如:六朝居;同和居;金陵居;砂锅居 4. 居在古文中有什么解释 可以看看参考的链接,非常详细。 以后自己也可以去那里找。◎ 居 jū 〈动〉(1) (象形。 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2) 同本义。 后作“踞” [squat;sit]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说文》不宜居见长者。——《史记》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左传》(3) 居住 [dwell;live;reside] 则居可知矣。——《易·系辞下》仁者居之。 ——《吕氏春秋·离俗》卒不居赵地。——《吕氏春秋·达郁》寝居直梦。 ——《淮南子·地形》居者,居其所也。——《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面山而居。——《列子·汤问》楚人贫居。 ——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君子居必择乡。——《荀子·劝学》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柳宗元《捕蛇者说》城居者未之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居者皆猎户。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4) 又如:居俭(居家俭约);居恒(安闲度日);居移气,养移体(人的所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供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5) 坐 [sit;have a seat] 居,吾语女。——《礼记·乐记》。 注:“坐也。” 孔子闲居。 ——《仲尼燕居》数各居其上三分。——《礼记·王制》令女居其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6) 处在,处于 [be in;be in a certain position] 佛印居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鲁直居左。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居右者椎髻。 (7) 又如:居先(处于先位);居卖(在市场上做买卖);居贫(处于贫困的境地);居安资深(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居易(处于平常情况)(8) 积储 [store up]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居物致富。 ——《汉书·张汤传》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居之以为利。 (9) 又如:居积(囤积财物);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居物(囤积财物);居贩(居积贩卖)(10) 占 [occupy] 谋计居多。——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11) 又如:二者必居其一;居多(占多数);居有(据有,占有)(12) 治理;安置 [manage]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柳宗元《梓人传》(13) 又如:居材(处置木材);居处(安置;处置)(14) 停止;休息;止息 [stop; rest;stay] 居十日。——《韩非子·喻老》居五日。 居数月。——《淮南子·人间训》不可久居。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15) 当;担任 [hold the post of]。如:居位(居官任职);居职(在职,任职)(16) 〈形〉 通“倨”。 傲慢 [arrogant]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韩非子·诡使》词性变化-------------------------------------------------------------------------------- ◎ 居 jū 〈名〉(1) 住所,住宅 [house;residence;dwelling]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左传·宣公二年》居停主人勿复言。——《宋史·丁谓传》其居仅仅足。 ——清· 洪亮吉《治平篇》一人之居。(2) 又如:居停(主人,东家;寓所,临时借住的地方);居址(住所地址);居庐(泛指住房);居宿(指住处)(3) 平素家居[dwell usually]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4) 又如:居平(居常);居冠(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居盈(过富贵生活);居常(平时,平常)(5) 可以吃到茶点、饮料或饭菜的店铺[restaurant]。如:六朝居;同和居;金陵居;砂锅居 常用词组-------------------------------------------------------------------------------- ◎ 居安思危 jū"ān-sīwēi [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处在平安的环境而想到会出现的困难危险 ◎ 居第 jūdì [dwelling;residence] 住宅。 第,门第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居第当传子孙。 ◎ 居多 jūduō [be in the majority] 占多数 他近期的作品,佳作居多 ◎ 居高临下 jūgāo-línxià(1) [dominate]∶由高处俯视,俯瞰、或是因地位更高而居高傲下(2) [occupy a manding position (or height)]∶身居于较高的方位,容易控制有利情势 ◎ 居功 jūgōng [claim credit for oneself] 自以为有功劳;以有功自居 ◎ 居功自傲 jūgōng-zì"ào [plumed himself on his acplishment] 依凭过去的功绩而自满自足,轻视别人,停步不前 ◎ 居官 jūguān [secure an official position] 担任官职;做官 居官几载 ◎ 居间 jūjiān [(mediate) beeen o parties] 同居中在双方中间(说合、调解);在其间 居间调解 ◎ 居经 jūjīng [seasonal menstruation] 又名季经、按季。指妇女身体无病,而月经每三个月一行者。 属正常生理范围 ◎ 居家 jūjiā [live with one"s own family] 居住在家里 他居家多年,忽然出走,再无音信 ◎ 居里 jūlǐ(1) [village]∶居住的乡里(2) [curie]∶物质的放射性强度的单位,一居里等于一克镭衰变成氡的放射强度。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而定的 ◎ 居留 jūliú [abode] 继续呆在某地 在居留乡下期间 ◎ 居民 jūmín [inhabitant] 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城内居民。 ——《广东军务记》内外居民。遍地居民。 ◎ 居民点 jūmíndiǎn [residental area] 居民聚居的地方 ◎ 居民区 jūmínqū [village] 任何由各种各样的住所及与之有关建筑构成的建筑群;特指向人们(如需要特殊照料的儿童)提供小群的单幢住所的机构 。 5. “小孩刚到一岁”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犬子方周岁 1、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2、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3、主要特点: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比如像说现在的,“你吃饭了吗?”。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4、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现代汉语局势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 6. 古文中居是什么意思 古文中居的意思为:蹲着 居拼音:jū 释义: 1、住:居住。居民。同居。隐居。居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居住的地方:新居。故居。迁居。蜗居(喻窄小的住所)。 3、当,占,处于:居首。居中。居高临下。二者必居其一。 4、安着,怀着:居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5、积蓄,储存:奇货可居。 6、停留:居守。 7、平时:平居。 8、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居民[jū mín] 固定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2、居住[jū zhù] 较长时期地住在一个地方。 3、隐居[yǐn jū] 由于对当权者不满或有厌世思想而到偏僻地方去居住,不出来做官。 4、穴居[xué jū] 居住在洞穴里。 5、居然[jū rán] 副词。竟然,表示出乎预料。 6、邻居[lín jū] 住家接近的人或人家。 7. 居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可以看看参考的链接,非常详细。 以后自己也可以去那里找。◎ 居 jū 〈动〉(1) (象形。 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2) 同本义。 后作“踞” [squat;sit]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说文》不宜居见长者。——《史记》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左传》(3) 居住 [dwell;live;reside] 则居可知矣。——《易·系辞下》仁者居之。 ——《吕氏春秋·离俗》卒不居赵地。——《吕氏春秋·达郁》寝居直梦。 ——《淮南子·地形》居者,居其所也。——《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面山而居。——《列子·汤问》楚人贫居。 ——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君子居必择乡。——《荀子·劝学》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柳宗元《捕蛇者说》城居者未之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居者皆猎户。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4) 又如:居俭(居家俭约);居恒(安闲度日);居移气,养移体(人的所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供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5) 坐 [sit;have a seat] 居,吾语女。——《礼记·乐记》。 注:“坐也。” 孔子闲居。 ——《仲尼燕居》数各居其上三分。——《礼记·王制》令女居其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6) 处在,处于 [be in;be in a certain position] 佛印居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鲁直居左。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居右者椎髻。 (7) 又如:居先(处于先位);居卖(在市场上做买卖);居贫(处于贫困的境地);居安资深(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居易(处于平常情况)(8) 积储 [store up]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居物致富。 ——《汉书·张汤传》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居之以为利。 (9) 又如:居积(囤积财物);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居物(囤积财物);居贩(居积贩卖)(10) 占 [occupy] 谋计居多。——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11) 又如:二者必居其一;居多(占多数);居有(据有,占有)(12) 治理;安置 [manage]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柳宗元《梓人传》(13) 又如:居材(处置木材);居处(安置;处置)(14) 停止;休息;止息 [stop; rest;stay] 居十日。——《韩非子·喻老》居五日。 居数月。——《淮南子·人间训》不可久居。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15) 当;担任 [hold the post of]。如:居位(居官任职);居职(在职,任职)(16) 〈形〉 通“倨”。 傲慢 [arrogant]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韩非子·诡使》词性变化-------------------------------------------------------------------------------- ◎ 居 jū 〈名〉(1) 住所,住宅 [house;residence;dwelling]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左传·宣公二年》居停主人勿复言。——《宋史·丁谓传》其居仅仅足。 ——清· 洪亮吉《治平篇》一人之居。(2) 又如:居停(主人,东家;寓所,临时借住的地方);居址(住所地址);居庐(泛指住房);居宿(指住处)(3) 平素家居[dwell usually]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4) 又如:居平(居常);居冠(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居盈(过富贵生活);居常(平时,平常)(5) 可以吃到茶点、饮料或饭菜的店铺[restaurant]。如:六朝居;同和居;金陵居;砂锅居 常用词组-------------------------------------------------------------------------------- ◎ 居安思危 jū"ān-sīwēi [be vigilant in peace time] 处在平安的环境而想到会出现的困难危险 ◎ 居第 jūdì [dwelling;residence] 住宅。 第,门第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居第当传子孙。 ◎ 居多 jūduō [be in the majority] 占多数 他近期的作品,佳作居多 ◎ 居高临下 jūgāo-línxià(1) [dominate]∶由高处俯视,俯瞰、或是因地位更高而居高傲下(2) [occupy a manding position (or height)]∶身居于较高的方位,容易控制有利情势 ◎ 居功 jūgōng [claim credit for oneself] 自以为有功劳;以有功自居 ◎ 居功自傲 jūgōng-zì"ào [plumed himself on his acplishment] 依凭过去的功绩而自满自足,轻视别人,停步不前 ◎ 居官 jūguān [secure an official position] 担任官职;做官 居官几载 ◎ 居间 jūjiān [(mediate) beeen o parties] 同居中在双方中间(说合、调解);在其间 居间调解 ◎ 居经 jūjīng [seasonal menstruation] 又名季经、按季。指妇女身体无病,而月经每三个月一行者。 属正常生理范围 ◎ 居家 jūjiā [live with one"s own family] 居住在家里 他居家多年,忽然出走,再无音信 ◎ 居里 jūlǐ(1) [village]∶居住的乡里(2) [curie]∶物质的放射性强度的单位,一居里等于一克镭衰变成氡的放射强度。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波兰科学家居里夫人而定的 ◎ 居留 jūliú [abode] 继续呆在某地 在居留乡下期间 ◎ 居民 jūmín [inhabitant] 住在某一地方的人 城内居民。 ——《广东军务记》内外居民。遍地居民。 ◎ 居民点 jūmíndiǎn [residental area] 居民聚居的地方 ◎ 居民区 jūmínqū [village] 任何由各种各样的住所及与之有关建筑构成的建筑群;特指向人们(如需要特殊照料的儿童)提供小群的单幢住所的机构 。
2023-07-15 02:58:071

建筑人在古代怎么称呼

称为:梓人。梓人含义:1、古代木工的一种。专造乐器悬架、饮器和箭靶等。2、泛指木工、建筑工匠。3、指印刷业的刻版工人。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榘、绳、墨,家不居砻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故梓人也作巧匠。扩展资料:与梓人相关的文章柳宗元《梓人传》创作背景这是柳宗元的早期散文,作于在长安为官时期。此德宗贞元十四年(798),柳宗元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后调蓝田尉,其间曾他初入仕途,对当时朝廷政出多门、吏治混乱的状况有所觉察,深致不满。他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在于执政者须明为相之道,能够统揽全局,善于用人,是故作此文以喻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梓人百度百科-梓人传
2023-07-15 02:58:173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这句话怎么解释呢?大家在解释的时候,考虑下“欤”字是什么意思;

应该为感叹语气的用法。因为古时讲“孝”实际是在讲“孝”的前一字“忠”!则可翻译为“无条件的接受皇帝的统治,无条件的付出叫仁”
2023-07-15 02:58:303

桐叶封弟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桐叶封弟辩》的翻译 原文: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 周公入贺。王曰:“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 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垂夬垂夬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和年幼的弟弟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玉邽封给你。”周公入宫庆贺。 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周公说:“天子不可以随便开玩笑。” 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 成王的弟弟如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可随便罢了,哪里一定要听从成王的玩笑,并促成它呢?如果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拿了桐树叶子与妃嫔和太监开玩笑,周公难道也要按这种玩笑去办吗?大凡君王的恩德,要看实行得怎样。 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如果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样做就是周公在教唆成王铸成过错。 我认为周公辅佐成王,应当用适当的原则去引导他,是要使他的举止行动和嬉乐恰如其分而已,一定不会去迎合他的过错并替他辩饰。 又不应当对他管束太严,使他终日奔忙,像牛马那样,急于使他成长反会坏事。而且家人父子之间,尚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还有君臣之别的人呢!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有的古书记载说:封唐叔这件事,是太史尹佚促成的。 2. 文言文《桐叶封弟辩》的翻译 原文: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垂夬垂夬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拿着一片桐树叶子和年幼的弟弟开玩笑,说:“把这个作为玉邽封给你。”周公入宫庆贺。成王解释说:“我是开玩笑呀。”周公说:“天子不可以随便开玩笑。”于是成王就把唐地封给了年幼的弟弟。 我认为这件事不可能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如果应当受封,周公就应及时地告诉成王,而不必等他开了玩笑再去庆贺,趁机促成这件事。成王的弟弟如果不应当受封,周公这种做法就使一个不恰当的玩笑变成了事实,使成王把土地和百姓封给年幼的弟弟,让一个小孩成为一国之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可随便罢了,哪里一定要听从成王的玩笑,并促成它呢?如果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拿了桐树叶子与妃嫔和太监开玩笑,周公难道也要按这种玩笑去办吗?大凡君王的恩德,要看实行得怎样。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如果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样做就是周公在教唆成王铸成过错。 我认为周公辅佐成王,应当用适当的原则去引导他,是要使他的举止行动和嬉乐恰如其分而已,一定不会去迎合他的过错并替他辩饰。又不应当对他管束太严,使他终日奔忙,像牛马那样,急于使他成长反会坏事。而且家人父子之间,尚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还有君臣之别的人呢!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有的古书记载说:封唐叔这件事,是太史尹佚促成的。 3. 桐叶封弟的翻译和寓意 桐叶封弟辨 柳宗元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 "周公入贺。王曰:‘戏也。 "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耶,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耶,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王,其得圣乎? 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耶?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 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耶!是直小丈夫者之事636f70797a686964616f31333234313431,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大意: (一)自“古之传者有言”至“乃封小弱弟于唐” 记叙史传周公促成王以桐叶封弟。 (二)自“吾意不然”至“其得圣乎” 说明吾(作者)意不然。 (三)自“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至“故不可信” 说明此(周公促成王以桐叶封弟之)事不可信。 (四)自“或曰”至“史佚成之” 记叙或说(史佚成之)。主旨:说明周公促成王以桐叶封弟之事不可信。 (篇腹(三))文体:论说文。 4. 帮我翻译古文 卷九 唐宋文 桐叶封弟辨 柳宗元 迸之传者有言:“成王 译文] 古书上记载说: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小弟弟开玩笑,说:“把它封给你。” 周公进去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 周公说:“天子不可以开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给了小弟弟。 我认为事情不会是这样的,成王的弟弟应该受封的话,周公就应当及时向成王说,不应该等到他开玩笑时才用祝贺的方式来促成它;不应该受封的话,周公竞促成了他那不合适的玩笑,把土地和百姓给予了小弟弟,让他做了君主,周公这样做能算是圣人吗?况且周公只是认为君王说话不能随便罢了,难道一定得要遵从办成这件事吗?假设有这样不幸的事,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树叶跟妇人和太监开玩笑,周公也会提出来照办吗? 凡是帝王的德行,在于他的行为怎么样。假设他做得不恰当,即使多次改变它也不算是缺点,关键在于是不是恰当,恰当就使它不能更改,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的呢!假若开玩笑的话也一定要照办,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铸成过错啊,我想周公辅佐成王,应当拿不偏不倚的道理去引导他,使他的举止行动以至玩笑作乐都要符合“中庸”之道就行了,必定不会去逢迎他的过失,为他巧言辩解。 又不应该管束成王太严,使他终日忙碌不停,对他像牛马那样,管束太紧太严就要坏事。况且在一家人中父子之间,还不能用这种方法来自我约束,何况名分上是君臣关系呢!这只是小丈夫耍小聪明做的事,不是周公应该采用的方法,所以这种说法不能相信。 有的史书记载说:“封唐叔的事,是史佚促成的。”。 5. 求问古文观止中最短篇目的25篇的名字 最短篇唐·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其他短篇前出师表 陈情表 滕王阁序 悼古战场文 过秦论 治安策 苏轼《前赤壁赋》 驳复仇议 桐叶封弟辩 箕子碑 捕蛇者说 种树郭橐驼传 梓人传 愚溪诗序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城山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岳阳楼记 丰乐亭记 醉翁亭记 秋声赋。 6. 帮忙啊..文言文的翻译和寓意 心不在马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赵襄子赛马时,心在臣子,在胜负,而不在决定胜负之马,故败。此吾所以叹焉。 翻译: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的技术,没有多久便与王子期竞赛,换了三次马而三次都落后了。 襄主说:“你教我驾车,并没有把技术全教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技术已经全教完了,是您使用有过错。凡驾驭马车,关键在于要马安于驾车,人心要集中于调马,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使之到达远方。现在您落后时想的是要追上我,领先时又恐怕被我追上。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领先就是落后。 而您不论领先还是落后,心思都在我的身上,您还凭什么去调理马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汉阴丈人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将为圃畦,凿隧而如井,抱瓮而出灌,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而出灌,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 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溢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翻译: 子贡在南方的楚国游历,返回时在晋国的路上,经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准备种菜,挖了一条地道通向井,抱着(一个)坛子取水浇灌(菜地),但是(看得出明显)花费的力气很多而成果少。子贡(就对他)说:“(现)有机械用来灌溉,一天可以浇灌一百块菜地,花费的力气很小而成果大,您不愿意用吗?” 种菜的人仰头看着他说道:“怎样?”子贡对他说:“用木头做一个机器,后重前轻,提水就象抽水一样,(出来的)数量(快得)就象水开了往外溢,这种机器的名字叫做槔。”种菜的人脸有愤怒之色但ψ诺溃?/font> “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机械必然有投机取巧的事,有投机取巧的事必然有投机取巧心。投机取巧的念头存于胸中,就纯洁不(再)具备,纯洁不(再)具备,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是不能得道的。我不是不知道(这种机器),是羞于用它而不用啊。” 校人烹鱼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翻译: 从前有人向郑国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校人养在池中,校人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少过一会就懒洋洋的了,很自如地就死去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校人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黄公好谦 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辞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卫有鳏夫,时冒娶之,果国色。然后曰:“黄公好谦,故毁其子不姝美。” 于是争礼之,亦国色也。国色实也,丑恶名也,此违名而得实矣。 翻译: 齐国有位黄公,喜欢谦虚。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全国少有的美女,由于她们很美,黄公就常用谦辞贬低她们,说是丑陋不堪。丑陋的名声传得很远,以致她们过了适宜的婚龄而全国没有人来聘娶。 卫国有位鳏夫,冒失的把他的一个女儿娶去,是绝色佳人,以后逢人就说:“黄公喜欢谦虚,有意贬低女儿,故意说她们长得不美。” 于是人们争着送礼求婚,把另一个娶去,同样是个漂亮无比的美人。国色天香是实,丑恶是名,这是违名而得实了。 7. 桐叶封弟辨的作品注释 (1)传者:书传。知此指《吕氏春秋·重言》和刘向《说苑·君道》所载周公促成桐叶封弟的故事。 (2)成王:姓姬名诵,西周初期君主,周武王之子,十三岁继承王位,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摄政。 (3)小弱弟:指周成王之弟叔虞。 (4)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之弟,周朝开国大臣。 (5)唐:古国名,在今山西省翼城县一带。 (6)不中之戏:不适当的游戏。 (7)苟:轻率,随便。 (8)妇寺:宫中的妃嫔和太监。 (9)举:指君主的行动。道 (10)病:弊病。 (11)遂:成。 (12)道:指思想和行为的规范。 (13)从容:此指举止言行。优乐:嬉戏,娱乐。 (14)大中:指适当的道理和方回法,不偏于极端。 (15)辞:解释,掩饰。 (16)驰骤:指被迫奔跑。 (17)自克:自我约束。克,克制,约束。 (18)直:只是,只不过。 (19)缺缺(quē):耍小聪明的样子。缺,原文“垂答夬”。 (20)唐叔:即叔虞。 (21)史佚:周武王时的史官尹佚。史佚促成桐叶封弟的说法,见《史记·晋世家》。 8. 文言文卖柑者言的译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⑴涉寒暑不⑵溃。 出之⑶烨然,⑷玉质而金色。置于市,⑸贾十倍,人争⑹鬻之。 予⑺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⑻若⑼败絮。予怪而问之曰:“⑽若所市于人者,将以⑾实⑿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⒀炫外以⒁惑⒂愚瞽也?甚矣哉,⒃为⒄欺也!” 卖者笑曰:“吾⒅业是有年矣,吾⒆赖是以⒇食吾躯。 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21)夫佩(22)虎符、坐(23)皋比者,(24)洸洸乎(25)干城之具也,果能授(26)孙、吴之略耶?(27)峨大冠、(28)拖长绅者,(29)昂昂乎庙堂之(30)器也,果能建(31)伊、皋之(32)业耶?盗(33)起而不知(34)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35)斁而不知理,(36)坐(37)糜(38)廪粟而不知耻。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39)醉醇醴而(40)饫肥鲜者,孰不(41)巍巍乎可畏,(42)赫赫乎可(43)象也?又何往而不(4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45)类(46)东方生(47)滑稽之流。 岂其愤世(48)疾邪者耶?而(49)托于柑以讽耶?译文 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贮藏柑橘,经过冬夏也不腐烂,拿出它们的时候还是光彩鲜明的样子,玉石一样的质地,金灿灿的颜色。放到市场上(卖),价格高出(普通柑橘)十倍,人们争相购买柑橘。 我买了一个,切开它,像有股烟直扑口鼻,看它的里面,干得像破烂的棉絮。我对此感到奇怪,问他说:“你卖给别人的柑橘,是将要用来装满在盛祭品的容器中,供奉神灵、招待宾客的吗?还是要炫耀它的外表用来迷惑傻瓜和瞎子的吗?做这种欺骗的事,实在太过份了!” 卖柑橘的人笑着说:“我从事这个行业已有好多年了。 我依靠这个用来养活自己。我卖它,别人买它,不曾有人说过什么的,却唯独不能满足您的要求吗?世上做欺骗的事的人不少,难道只有我一个吗?你没有好好的思考。 现在那些佩戴虎形兵符、坐在将军坐席上的人,威武的样子,好像是捍卫国家的将才,他们果真能通晓(有)孙武、吴起的谋略吗?那些戴着高帽子,拖着长长带子的人,气宇轩昂的样子像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果真能够建立伊尹、皋陶的业绩吗?偷盗四起却不懂得抵御,百姓困顿却不懂得救助,官吏狡诈却不懂得禁止,法度败坏却不懂得治理,白白地浪费国家粮食却不懂得羞耻。看看那些坐在高堂上,骑着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不是高大的外表,令人敬畏,显赫过人,值得效仿?可是无论到哪里,又有谁不是外表如金似玉、内里破败得像破絮呢?现在你看不到这些现象,却只看到我的柑橘!” 我(听了以后)默默地没有话用来回答。 回来思考这卖柑人的话,(觉得他像)是像东方朔那样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难道他是对世间邪恶现象激愤痛恨之人吗?因而借托柑橘用来讽刺吗?注释 (1)涉:经过,经历。 (2)溃:腐烂,腐败。 (3)烨(y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4)玉:像玉石一样。 (5)贾(jià):同“价”,价钱。 (6)鬻(yù):这里是买的意思。 (7)贸:买卖,这里是买的意思。 (8)若:像。 (9)败絮:破败的棉絮。 (10)若:你 (11)实:填满,装满。 (12)笾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用的两种器具。 笾,竹制的食器。豆,木制、陶制或铜制的食器。 (13)炫(xuàn):同“炫”,炫耀,夸耀 (14)惑:迷惑,欺骗。 (15)愚瞽:愚蠢的人和瞎子。 瞽(gǔ),瞎子。 (16)为:做。 (17)欺:欺骗人的事。 (18)业:以···为职业。 (19)赖:依赖,依靠。 (20)食(sì):同“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21)夫:那些。 (22)虎符:虎形的兵符,古代调兵用的凭证。 (23)皋(gāo)比(pí):虎皮,指将军的坐席。比,通“皮”,毛皮。 (24)洸洸(guāngguāng):威武的样子。 (25)干城之具:捍卫国家的将才。 干,盾牌,文中意为捍卫。干和城都用以防御。 具,将才。 (26)孙、吴:指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27)峨:高,这里名词作动词用,指高戴。 (28)拖长绅:拖着长长的腰带。 绅,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上的带子。 (29)昂昂:器宇轩昂的样子。 (30)器:才能,本领,这里指“有才能的人”。 (31)伊、皋:指古代著名政治家伊尹和皋陶。 (32)业:功业。 (33)起:兴起。 (34)御:抵御。 (35)斁(dù):败坏。 (36)坐:白白地。 (37)糜:通“靡”,浪费。 (38)廪粟:国家发的俸米。 (39)醉:醉饮。 (40)饫(yù):饱食。 (41)巍巍:高大的样子。 (42)赫赫:显赫的样子。 (43)象:模仿。 (44)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喻外表华美,内质破败。 (45)类:像。 (46)东方生:指东方朔。汉武帝时曾任太中大夫,性格诙谐,善于讽谏。 (47)滑稽(古书中读作gǔjī)之流:指诙谐多讽、机智善辩的人。 (48)疾:愤恨。 (49)托:假托。通假字 ⒈贾:通“价”,价格。 2炫(xuàn):通“炫”,炫耀。 ⒊食:通“饲”,这里有供养,养活的意思。 ⒋比:通“皮”,这里指毛皮 5糜:通“靡”,浪费。中心思想 本文是一篇寓言体散文,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
2023-07-15 02:58:381

急求《梁九传》(王士禛)的翻译

康熙三十四年,重新修建太和殿。有一位七十余岁的姓梁的老建筑师负责掌管建筑工程的工作。从前带到本朝的初年,皇宫大内的建筑工程都是由他掌管的。有一天,他亲手只做了一个木制宫殿模型,献到尚书那里,按照以一寸代替一尺,以一尺代替一丈的比例,宫殿模型总长不超过几尺,然而(模型)内各种宫殿器具都十分具备。技艺真是绝顶了。先前,明代京城里有一个叫冯巧的匠师,掌管宫殿的建筑工作,从万历年间至崇祯末年,已经很老了。梁九前往他的门下做了几年役工,确始终没有得到他的真传;然而(梁九)仍然在身旁服侍他,不但没有懈怠,并且更加恭敬。有一天,梁九独自待着,冯巧回头对他说:“你是可以教授的人。”梁九于是尽得他的技艺中的奥义。冯巧死后,梁九便被登记到冬宫的名册上,代替冯巧掌管营造的事情
2023-07-15 02:58:453

都料匠的网络解释都料匠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都料匠的网络解释是:都料匠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是唐代出现的专门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阶层。唐柳宗元《梓人传》:“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清赵翼《报恩寺塔》诗:“是谁都料匠,几费管勾官。”亦省称“都料”。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刻手工拙淆杂,都料藉拙者以多_头家钱。”。都料匠的网络解释是:都料匠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是唐代出现的专门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阶层。唐柳宗元《梓人传》:“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清赵翼《报恩寺塔》诗:“是谁都料匠,几费管勾官。”亦省称“都料”。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刻手工拙淆杂,都料藉拙者以多_头家钱。”注音是:ㄉㄡㄌ一ㄠ_ㄐ一ㄤ_拼音是:dōuliàojiàng结构是:都(左右结构)料(左右结构)匠(左包围结构)。都料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二、引证解释⒈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引唐柳宗元《梓人传》:“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清赵翼《报恩寺塔》诗:“是谁都料匠,几费管勾官。”亦省称“都料”。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刻手工拙淆杂,都料藉拙者以多_头家钱。”三、国语词典木工。关于都料匠的诗句今谓之「都料匠」云关于都料匠的成语鸿都买第匠石运金通邑大都都头异姓关于都料匠的词语匠石运金清都紫府料远若近鸿都买第都头异姓料峭春寒别有匠心意料之外清都绛阙通都大邑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都料匠的详细信息
2023-07-15 02:58:521

柳宗元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柳宗元的主要作品: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古文大致为六类。(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诗词骚赋:独具特色(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柳诗现存140多首,均为贬谪后所作。前人把他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同中有异。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渔翁》《溪居》在唐人绝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六)作品集: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简介: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023-07-15 02:59:025

我对柳宗元散文的看法

 柳宗元散文最具原创性的艺术成就,第一,是在传记散文方面,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从而突破了我国正史传记和非正史传记不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旧传统。第二,是在山水散文方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从而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自然美与天人合一哲学相融合的山水散文意境的新局面。   柳文两大艺术创获的思想根源,是柳宗元由于对人和自然的深刻体认,而突破了自己早期性恶论和天人二分论的思想束缚,而转变到以信任人性和契合自然为特征的性善论、天人合一论的思想系统。  柳宗元传记散文和山水散文的全幅艺术成就,与韩愈的抒情性议论散文及传记散文,代表着中唐古文运动的最高艺术成就。    一、史传传统的重大突破: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    我国的正史传记,作为人物传记散文的大宗,没有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传统。只有少数行为卓越的平民百姓,如农民起义领袖、侠客、烈女、孝子等,才有可能进入正史传记,如《史记》的《陈涉世家》、《游侠列传》,《后汉书》的《列女传》等。由司马迁、范晔所开创的传例,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积极的、不朽的意义。但是,构成广大人间的普通平民百姓,仍不能进入正史传记。显然,非正史的人物传记,包括文学家创作的人物传记,应当弥补此一缺失。我国非正史的人物传记,作为正史传记的辅翼,也没有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传统。(我国非正史的人物传记,始于西汉刘向所著《列女传》、《列士传》等,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书》卷33《经籍志二》:“部而类之,谓之杂传”。共著录219部,l503卷。)柳宗元乃是我国历史上为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的第一人。  柳宗元创作了一系列平民百姓传记,包括:  (1)《宋清传》。传主是长安药商宋清。宋《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引宋韩醇曰:“公此文在谪永州后作。”①  (2)《种树郭橐驼传》。传主是长安农民郭橐驼。作年不详。  (3)《梓人传》。传主是长安工匠杨潜。作年不详。  (4)《马室女雷五葬志》。志主是永州寒儒之女马雷五。《志》云:“葬永州东郭东里”,又云:“葬之日,余乃闻焉”,是作于永州。据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墓志铭》条,葬志是墓志之一种,即始于柳宗元此《志》。葬志亦是传记散文,如柳宗元此《志》及明归有光《寒花葬志》。  (5)《捕蛇者说》。述永州农民蒋氏。前揭宋百家注引韩醇曰:“公谪永州时作”。此文主体部份为传记散文性质。  (6)《童区寄传》。传主是柳州农家少年区寄。韩醇曰:“其文曰‘桂部从事为余言之",当在柳州作。”  (7)《饶娥碑》。碑主是饶州渔家女饶娥。章士钊《柳文指要》上卷5云:“非子厚作也。”但无确证。《文体明辨·碑文》条:“碑之体主于叙事。”亦为传记散文。  (8)《河问传》。传主是河间一位卖酒的妇女。清何焯云:“大字本不载此篇。”②大字本即南宋郑定《重校添注音辩唐柳先生集》。但是南宋世彩堂《河东先生集》、宋乾道永州郡庠刻《柳柳州集外集》等宋本,则俱收入此篇。其真伪不妨存疑。  上述八篇传记散文的主人公,计农民四人,工匠、商人、寒儒之女、市井妇女各一人,全是平民百姓。其中除饶娥一人为孝女,够得上正史列女传的传统标准(《新唐书》卷l30《列女传》有《饶娥传》),其他七人都不具有够得上史传传统标准的卓行。柳宗元所创作的这一系列平民百姓传记,乃是对我国史传传统的重大突破。顾炎武《日知录》卷l9《古人不为人立传》条云:“列传之名,始于太史公,盖史体也。不当作史之职,无为人立传者。故有碑,有志,有状,而无传。梁任昉《文章缘起》言传始于东方朔作《乌有先生传》,是以寓言而为之传。《韩文公集》中传三篇:《太学生何蕃》、《圬者王承福》、《毛颖》。《柳子厚集》中六篇:《宋清》、《童区寄》、《梓人》、《李赤》、《蝜蝂》。何蕃,仅探其一事谓之‘传"。王承福之辈皆微者,而谓之‘传"。蝜蝂、毛颖,则戏之耳,而谓之‘传"。盖此于稗官之属耳。若段太尉,则不曰‘传",曰‘逸事状"。子厚之传段太尉,以不当史任也。自宋以后,乃有为人立传者,侵史官之职矣。”亭林所论是否完全恰当(如“自宋以后乃有为人立传者”),是否合符亭林自己所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精神(如“微者而谓之传”),此可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亭林实际指出柳宗元和韩愈“为人立传”,具有三点历史意义:第一,柳宗元韩愈为“微者”“之辈”即普通平民百姓立传,突破了不为“微者”“之辈”立传的史传传统。第二,柳宗元“不当史任”而“为人立传”,突破了“不当作史之职,无为人立传者”的史职传统。第三,柳宗元开创了宋以后自由立传的新传统。这里应当说明,韩愈虽然作有《圬者王承福传》,但其平民百姓传记仅此一篇,而柳宗元则有一系列平民百姓传记,所以韩柳同开此风气之先,但真正为平民百姓立传的第一人是柳宗元。梁启超说:“从来作史者,皆为朝廷上之若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④任公此言体现了近代民主观念,但是未能顾及为平民百姓立传始于唐代柳宗元的历史事实,则未必完全恰当。  柳宗元平民百姓传记的首要意义,是揭示人性善的本质:同情心、自由心和人的尊严。在《宋清传》中,药商宋清对一切求药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而以赊死者千百”。宋清与人为善,救死扶伤不图报,四十年如一日,乃是同情心的整幅呈现。柳宗元《传》文称宋清“执其道不废”,正是称赞他实践人道始终不渝。柳宗元笔下的传主宋清,无异为“恻隐之心仁也”(《孟子·告子上》)的人性思想,“率性之谓道”(《中庸》)的人道思想,作了见证人。《传》又记述山泽药商“必归宋清”,长安医工“咸誉清”,广大病人“亦皆乐就清求药”,曾以债券赊药的“百数十入”,后来“馈遗清者,相属于户”,则可见人心向善,人心自有公道,究竟存在于人类的多数。这无数的人,无异为“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烝民》)的人性普遍本善的思想,作了见证人。《宋清传》表明,人性善是广大人间尤其民间的真实存在。《饶娥碑》记述“世渔鄱水”的渔家女饶娥,“治絺葛,供女事修整,乡间敬式。娥父醉渔,风卒起,不能舟,遂以溺死。求尸不得。娥闻父死,走哭水上,三日不食,耳鼻流血,气尽伏死”。饶娥哭父而死,在今天看来,应当被认为是不理智的事。但是在饶娥自己,对父亲生死不渝的孝行,却不能说是出于外加的理念,而是发自对父亲的天然的爱心,和穷苦父女相依为命的生活所培养起来的深情。这正是中国人性论爱心源始于爱亲人的思想的实证。所以宗元在《碑》辞中劈头便说:“生德无类。”表示道德人性是人人具有,而不分阶级。这句话,是融合孔子所讲“天生德于予”(《论语·述而》)和“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二语而成,表明柳宗元为平民百姓立传,乃是以他所深湛体会的儒家人性本著、人性普遍平等思想,作终极依据。《童区寄传》记述农家少年区寄被贼劫持,将被卖为奴隶,乃奋其智勇杀死二贼,于是大哭道:“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区寄不愿作奴隶的心声,当下直证酷爱自由是人的本性。孔子说:“人之生也直。”(《论语·雍也》)表示正直而不受压迫,是人的天性。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告子上》)表示维护人的尊严的正义心,是人性本质特征之一。正直心、正义心的本体,实为自由心。维护自己或他人的自由,就是正直与正义。。“我不当为僮”的心声,就此心本身说,是自由心。就反抗邪恶说,即正直心、正义心。区寄冒着生命危险奋勇杀贼,表明人的自由与尊严高于一切,是人天生的不可剥夺的本性。  平民百姓具有智慧才能,是柳宗元百姓传记的又一主题意义。《种树郭橐驼传》记述长安丰乐乡农民郭橐驼“业种树”,“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回答人问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者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所谓舒、平、故、密,属种树技术,而顺天、致性、不害其长,则是种树的原理。在郭驼的种树原理及其技术中,包含着一种智慧,一种哲学,即对植物生命的爱护和对植物本性(生长规律)的尊重与信任。这位农民的智慧,与中国哲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周易·乾·彖辞》)、“率性之谓道”(《中庸》)的智慧,是相通的。《梓人传》记述建筑工匠杨潜“善度材”,善于指挥众工,“量栋字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日:‘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日:‘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日‘某年某月某日建"。”这段记述,刻划出工匠的娴熟技艺,也写出这位建筑高手的自信、自尊、自豪。《梓人传》亦是平民百姓智慧才能的生动写照。宗元的百姓传记,实际上是为平民百姓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  平民百姓为生存权利而斗争,是柳宗元百姓传记的第三个重要主题。在封建社会里,基本的社会成员是农民。农民的生存权利所受到的危害,来自专制政治以及社会恶势力。柳宗元在《捕蛇者说》和 《童区寄传》中,揭露了苛政及恶势力对农民的残害,也表现了农民追求生存权利的挣扎与斗争。《捕蛇者说》捣露了永州农民在王命与悍吏的残酷压迫下,纷纷逃亡的悲惨命运。以捕蛇抵赋税的蒋氏一家三代,则是挣扎在苛政与毒蛇的夹缝中求生存。在这篇散文中,柳宗元援引孔子所说“苛政猛于虎”,发挥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可以说是为农民争生存权利。《童区寄传》揭露出桂管地区豪贼劫人卖为奴隶的罪恶现象,与“汉官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关系密切。所以少年区寄奋起反抗劫卖人口,不仅是反抗豪贼,也是反抗纵容包庇豪贼的统治官员。这是表现农民自己为生存权利而斗争,所以更有意义。  柳宗元八篇百姓传记,有七篇都是从正面揭示人性的善与人民的智慧,只有《河间传》一篇例外。河间(“不欲言其姓,故以邑称”),本是一位善良的妇女,由于恶势力的胁迫引诱,以及自己意志的薄弱,而走向堕落,终至身败名裂。柳宗元所写这一悲剧,实际是从反面表明人性善与人的尊严至可宝贵。因此,从文本深层意义上说,,《河间传》仍属于人性关切这一主题,并且是以人可能变为恶这一意义来丰富了人性主题的内涵。  柳宗元八篇百姓传记,除四篇作年不详外,《宋清传》、《马室女雷五葬志》、《捕蛇者说》、《童区寄传》四篇,皆作于永州时期和柳州时期,即基本上与柳宗元思想从性恶论转变为性善沦的后期阶段同时。因此,柳宗元确立性善思想与他体认并表现平民百姓性善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  柳宗元平民百姓传记的基本艺术特征,是由人物的行为和直凑单微的言语,刻划出富于人性、智慧和个性的平民形象。  在《宋清传》中,柳宗元通过宋清对求药者“皆乐然响应”和“皆与善药”,刻划出宋清的勤(敬业)与信(诚信)的商人品格;通过他对“不持钱者,皆与善药”,“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及“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刻划出他的人道精神。而宋清断然驳斥“谓我蚩妄者谬”,斩钉截铁,不仅表明自己与人为善与别人唯利是图价值标准根本不同,亦表明自己择善固执决不为世俗所转移。这直凑单微的言语,刻划出他当仁不让、自尊自信、精明果断的个性特征。这正是宋清为人四十年如一日的根源之地。于平淡见绚烂,从寻常言语敞亮全幅性情,这是柳宗元传记散文最凸出的艺术造诣。  《童区寄传》描写区寄智杀二贼,全部情节,既富有传奇色彩,又贴切少年特征。其中写区寄杀死二贼后,“因大号,一墟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大号哭,是伤心、委屈、紧张之后孩子心灵的真实涌现。“不当为僮”,则是酷爱自由不受奴役的人性本质的当下呈现。仅此寥寥几笔,便将少年人的自由心与孩子气,全幅刻划出来。令人震动而又低徊。  《马室女雷五葬志》全文如下:    马室女雷五,父曰师儒,业进士。雷五生巧慧异甚,凡事丝纩文绣,不类人所为者,余睹之甚骇。家贫,岁不易衣。而天姿洁清修严,恒若簪珠玑,衣纨縠,寥然不易为尘垢所杂。年十五,病死。后二日,葬永州东郭东里。以其姨母为使于余也,将死,曰:“吾闻柳公尝巧我慧我,今不幸死矣,安得公之文志我于墓?”其父母不敢以云。葬之日,余乃闻焉,既而闵焉。以攻石之后也,遂为砂书玄砖,追而纳诸墓。葬之日,余乃闻焉,既而闵焉。以攻石之后也,遂为砂书玄砖,追而纳诸墓。    雷五的生命,真可说是天地灵秀之气所钟,昭显了人性世界的丰富内涵:纯洁(“天姿洁清修严”)、尊严(“寥然不易为尘垢所杂”)、聪慧(“巧慧异甚”)、自信与信任人(临终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恒若簪珠玑,衣纨縠”)、对不朽的关切和对人文的需要(临终语)。这幅人性世界的丰富内涵,真可以补充孟子的人性哲学。可惜雷五生于贫家,又不幸而早亡,好比一朵璀灿的流星,划过那苍茫的夜色,转瞬即逝。此中含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悲情,和不可磨灭之精神。柳宗元以满怀恻怛尊重之情,和独具之慧眼,乃能默契此流星般之生命,于那苍茫夜色之中;复能以传神之彩笔,写照出其整幅人性世界,使之传诸不朽。而全文仅寥寥百馀字,笔墨简练至极,得力处即在于记述一言一行,处处传神。尤其述雷五临终语,直凑单微,形成敞亮人性世界与个性特征的神光聚照之笔。柳宗元《雷五葬志》,实为深体中国散文简练传神之体性的一篇典范作品。明代归有光之《寒花葬志》,则中国读书人家喻户晓,然而《寒花葬志》之意蕴、体例、笔法,乃是源始于《雷五葬志》。    二、山水散文的创新局面:创造天人合一的意境    我国文学史上的山水散文,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成熟。晋宋之际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刘宋时鲍照所作《登大雷岸与妹书》,北魏郦道元所作《水经注》等,都是其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描写山水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但其笔端所带有的情思,则限于人对大自然的赞美。《桃花源记》通过山水自然所寄托的情思甚深,但其所思属于人类社会理想。《水经注·江水》:“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标示出南北朝山水散文中所表现的人对自然之体验的深度,尚属于审美层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唐代山水散文。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按,指游赏山水)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已呈现出向大自然求天人合一之哲思理趣的蕲向,但是尚未自觉地营造出此种散文意境。在柳宗元以前,我国山水散文尚不具有天人合一的意境。(我国诗歌产生天人合一的意境,远早于散文。陶渊明是开创天人合一诗歌意境的第一人。《怀古田舍》“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饮酒》第五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篇,即其著例。至盛唐诗,天人合一意境乃蔚为大邦。李白、杜甫皆是其大宗师。李白《望终南山》“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日出入行》“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杜甫《北征》“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续得观书》“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等诗篇,皆是著例⑤。)  柳宗元是开创我国山水散文天人合一意境的第一人。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不仅是借助于大自然来表现人的一般情感思想,而且是借以表现人的天人合一情思,形成山水自然之美与天人合一情思相融合的散文意境(有如同一性质的陶诗、唐诗意境)。天人合一情思之所思,即是人自觉地体认到人与自然在生命本源和形上本体的同一。《周易·说卦》:“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男女。”表示人类生命起源于自然。《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表示天道(形上本体)是并育不相害。《中庸》:“天命之谓性。”表示人性(内在本体)同于天道。人类生命起源于自然,天道人性本质同一,这就是中国天人合一哲学的根本意义。天人合一不是把人与自然混为一谈,而是既肯定“惟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把人与自然相区别,又肯定人“与天地合其德”(《尚书·乾·文言》),即肯定人与自然的联系和一致性,使人与自然相和谐。柳宗元山水散文的天人合一意境,不仅具有一种如画如诗的直观美感,而且具有一种照见人与自然本真关系的透彻哲思,是一种澄明之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第一篇: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髙山,入深林,穷回溪。……凡是州至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其髙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谓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西山记》具有两层重大意义。第一,标志着天人合一的散文意境的产生。这一意境产生的契机,是“游”。游是自由的体现,使人从世俗命运名利得失的束缚中获得自由解放。由游而关照宇宙自然,体验宇宙自然,从而呈现山水天容宇宙自然之境界与天人合一哲学体验相融合之意境。“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即表示此种人的精神与宇宙自然契合的体验。这即是庄子所说“与造物者为人,而游乎天地之一气”(《庄子·大宗师》)、“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孟子所说“万物皆备于我”,“上下天与地同流”(《孟子·尽心上》)的精神境界。柳宗元呈现在散文作品中的这种天人合一之体验,是从宇宙自然之美的观照中产生的,因此宇宙自然之美与天人合一之思(作为体验的思)有机地生成为一幅完整的意境。这就不同于庄子、孟子有天人合一之思而无宇宙自然之美,亦不同于以前山水散文有宇宙自然之美而无天人合一之思。  第二,标志着柳宗元思想从天人二分论向天人合一论的转变。《西山记》特记自到永州(805),虽然永州山水“皆我有也”,但是真正达到“与万化冥合”的精神境界,却是元和四年(809)九月二十八日登上西山的当下瞬间。特记这一体验自然的历程与体验到天人合一的瞬间,绝非闲笔。元和五年、六年(810-811),柳宗元作《与杨诲之书》和《与杨诲之第二书》,标示着柳宗元思想从性恶论转变到性善论。而《西山记》与此后几年诸山水记,则标志着柳宗元思想从天人二分论转向天人合一论。天人二分和人性恶论,同属于荀子思想系统,认为人性与天道无关(二分),人性即是生理欲望(性恶)。天人合一和性善论,同属于孔子孟子系统,认为人性源于天道,人性同于天道(天道是客观地善,人性是自觉的善。道家认为“天之道利而不害”,“万物并作”,主张“人法天”⑥,是与孟子一系相通,而远于荀子一系。因此中国文学容易融汇儒道思想)。柳宗元思想的这两个深刻转变,是一体化的共时进程,并构成其创为天人合一意境的山水散文和揭示人性价值的平民百姓传记的思想背景。  《钴鉧潭西小丘记》云:    山之高,云之浮,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这亦是从天地自然之景观写到天人合一之体验(“谋”,即合、契合),意境生成的景观-体验结构与《西山记》相同。但是,在表现天人合一体验的角度和形式上,则各不相同。第一,《西山记》表现天人合一体验的角度,是人向自然的投射、契合(“悠悠”四句所省略的主语即“心凝”二句的主语“心”)。而《小丘记》则是自然向人的呈现、契合(“清冷”四句的主语皆属自然)。《小丘记》以自然向人的契合表现天人合一的体验,比较《西山记》的人向自然契合,更亲切、更艺术。第二,《西山记》表现宇宙自然的形式,借助了哲学概念(“颢气”、“造物者”、“万化”。“颢气”即 浩气 、元气),而《小丘记》则省净了哲学概念,只借助于艺术抽象。“清冷之状”、“瀯瀯之声”、“悠然而虚者”、“渊然而静者”四个描写,分别表现天容、水声、元气、宇宙,是抽象描写。抽象描写是无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不同于具象描写;但又是直观的美感的,又不同于哲学概念。这四个描写,写出了宇宙自然的澄明与韵律、气韵生动与深邃沉静,好比上古彩陶的线纹涡纹、中国画的泼墨留白,乃有“大象无形”(《老子》)之妙。《小丘记》以艺术抽象表现宇宙自然,比较《西山记》借助于哲学概念,亦更自然、更本真。  最后,看《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写天人合一体验的核心段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写鱼与人“相乐”,即是天人合一体验的艺术呈现。《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而柳宗元《小石潭记》写鱼与人“相乐”,比庄子知鱼之乐更妙:不仅写出了鱼自己之乐,写出了人对鱼的亲切友好,更写出了鱼对人的亲切友好,比庄子翻进一层。在《小石潭记》中,自然具体化为潭中鱼,鱼是生命、自由、快乐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契合,点化为鱼与人相乐,即是人与自然在生命、自由、快乐上的契合。《小石潭记》以鱼与人相乐表现天人合一体验,与《小丘记》自然向人契合的角度相同。但《小石潭记》以鱼的意象代表自然,则比《小丘记》以艺术抽象表现自然更具体、更本真、更自然。比较《西山记》《小丘记》《小石潭记》描写天人合一之体验,《西山记》用了六个句子,借助了哲学概念,《小丘记》用了四个句子,借助于艺术抽象,《小石潭记》只用了一个句子,还原为自然意象,可见更简练、更自然,是柳宗元追求的艺术理想,也是他成功的艺术实践。直凑单微,即简练、直接、自然地表现意蕴核心,是柳宗元平民百姓传记表现人性之善的根本艺术特征,亦是其山水散文表现天人合一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石潭记》写鱼,在纯艺术层次上,亦极有特色。首先,寥寥几笔,即写出了小鱼的性格:静默(“怡然不动”)、轻灵(“俶尔远逝,往来翕忽”)、逗趣(“似与游者相乐”)。其次,也是最具创意的是,只写鱼而不写水,以小鱼“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示现出清澈见底的水体,水中无云的晴空。这比袁山松《宜都山川记》“夷水”、吴均《与朱元思书》、郦道元《水经注·洧水》、储光羲《钓鱼湾》诗、王维《纳凉》诗先写鱼后写水,更空灵、更简练⑦。《小石潭记》寥寥数笔,即写出小鱼性格、写出鱼与人相乐,又能以写鱼示现水体,真是神韵荡漾。“大乐必易”(《礼记·乐记》),“朴素而天下莫与之争美”(《庄子·天道》),中国的艺术智慧,在《小石潭记》中得到生动的印证。  柳宗元天人合一的境界与庄子有所不同。庄子是向大自然求精神的自由解放,一往而不返。而柳宗元则是向大自然求精神的自由解放之后,仍返而入世,如《小石潭记》所说“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与杜甫相同,以大自然作为复苏心灵的疗养地而不是人生归宿,他的天人合一境界有积极意义而没有消极意义。  《永卅八记》的抒情主旋律,是天人合一的快乐对忧患意识的克服。《西山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钴鉧潭记》:“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小丘记》:“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小石潭记》:“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石涧记》:“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皆是投契自然时的自由快乐的真实呈现。由现实忧患而来的忧患意识,不可能被投契自然的自由快乐所消解,但却可能被在当下所压倒。人悲怆的心灵在这当下,亦即获致安放与复苏,从而可以更有力量地承当现实。柳宗元珍视这种体验的真实性与价值性。《永州八记》历历记述所游一山一水的时间,再三表明“为之文以志”(《西山记》)、“乃记之”(《小石潭记》)、“传于世”(《袁家渴记》),正是将这当下的自由快乐放进永恒。    
2023-07-15 02:59:251

关于规则的诗句孔子

1.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离骚》先秦:屈原 原文节选: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 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 原文节选: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 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译文: 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 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 原文节选: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 译文: 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 原文节选: 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 译文: 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 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 原文节选: 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故曰:大巧若拙。 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 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2.关于“规矩”的古诗有哪些 1.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屈原《离骚》 释义: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2. 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离骚《九辩》 释义: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 3. 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李康《命运论》 释义: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 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张忌《衰时命》 释义: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 5.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东方朔《七谏》 释义:他们废先王之法而不用,一味贪求私利背离公正。 6.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东方朔《七谏》 释义:抛弃彭咸以伏节死直为乐的高贵品德,废除了巧倕用以规矩曲直的绳墨。 7. 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8.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柳宗元《梓人传》 释义: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9. 俗迁渝而事化兮,泯规矩之圜方。——张衡《思玄赋》 释义:恭敬谨慎顺应礼法啊,遵循法度规矩而不失误。 10.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韩愈《符读书城南》 释义:木工制造车轮和木箱面前,木板就是规矩。 3.关于描写孔子的诗句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孔子其人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 4.关于规则的诗句 我倒~~怎么感觉你这题目是出着玩的啊??要古诗、也不说要什么样的。。是古诗就行是吧?嘻嘻、、我教你首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呵呵、、开玩笑的啦。。。 词行不?我有几首很喜欢的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醉花荫》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首诗也蛮有意境的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L的、、《无题》不就是古诗?!你不认诗啊?? 5.论语里边有关行为规范的句子 1、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出自《论语·阳货》。弃,鄙弃。传播从道路上听闻的传闻,这是有道德的人所鄙弃的事。这是孔子教导学生的话,意在劝学生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人对事要有认真严谨的态度。 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自《论语·颜渊》。非礼,不符合礼。勿,不要。动,行动、做。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不要说,不符合礼的不要做。这是孔子关于君子行为规范的名言,强调一切以“礼”为依归、为准绳。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出自《论语·雍也》。仁德之人,自己想成事立身,也让别人成事立身;自己想人生顺达,也让别人事业顺达。这是孔子对“仁者”所提出的道德标准。 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方,指确切的方位、去向。父母健在,不远游他乡。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远出,也要告知父母确切的去向。这是孔子教导天下为人之子者的名言。 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论语·里仁》。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不能不知道。一来为他们的健康长寿而高兴,一来为他们垂垂老矣而担忧。这是孔子告知天下人如何做子女的明训。 6、刚、毅、木、讷,近仁。 出自《论语·子路》。刚,刚强。毅,果断。木,质朴。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此指语言谨慎。近,接近。刚强不屈、果决坚毅、质朴诚实、言语谨慎,做到这四条就差不多接近“仁”了。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出自《论语·泰伯》。不知礼仪,而只知一味态度恭敬,就会很累;不知礼仪,只知处处谨慎,就会让人做事说话缩手缩脚;不知礼仪。 8、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出自《论语·颜渊》。居,在。之,指官位。无倦,指工作不懈怠。行之,指执行国君之命。以,用。忠,忠诚、忠心。为官之人应该在其位,谋其政,勤奋努力;对于君主的指示应该忠诚地予以执行,不打折扣。这是孔子所提出的“为官之道”。 6.关于“孔子”的诗句有哪些 1.《训儿童儿首·孔子》诗人: 陈淳 朝代: 宋代 孔子生东鲁,斯文实在兹。六经垂训法,万世共宗师。 2.《太公孔子》诗人: 方回 朝代: 宋代 禔身涉世谩多忧,运去时来不自由。孔子三千难变鲁,太公八十尚兴周。星辰岁久常差度,江海潮生会倒流。万有盈亏理如是,可须悭作醉乡游。 3.《悲哉孔子没》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悲哉孔子没,千岁无麒麟。蚩蚩尽鉏商,此物谁能珍。汉武得一角,燔烹诬鬼神。更以铸黄金,传夸后世人。 4.《孔子》 诗人: 王安石 朝代: 宋代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虽传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挠一草摇蟠桃。颜回已自不可测,至死钻仰忘身劳。 5.《答伯庸》 诗人: 冯京 朝代: 宋代 孔子之文满天下,孔子之道满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为饿夫。 7.孔子的名言交友规则是什么 《论语 学而》第8章: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个句子的问题在于断句,有人断为:“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解释为:“君子不严肃就没有威信。学习才不会固步自封。力主忠信。不要与比自己差的人交朋友。犯错就不要怕改正。”其中有几个问题:“重”是什么意思?“学则不固”是“不重”的结果吗?“无友不如己者”该怎么解释? 先看第一个,重如果解释为严肃,那么孔子是叫我们保持严肃、凝重的表情,来获得威严吗?那跟巧言令色的伪君子有什么区别呢?所以“重”不是严肃凝重,也不是让我们吃得胖胖的,而是“自重自爱”的意思。自重则他重,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谁还能信任你呢?所以“威”指威信、受人尊重的意思。 第二,“学则不固”不似一个完整的句子,它与“不重则不威”句式相同,二者应该是并列的关系,共用“君子”这个主语。固可解释为局限住,故步自封。但我觉得如果与“君子不重”是关联的一句,表示的就应该是人不自重的另一个后果,即“所学的知识、品德难以固守”。一个不自重的人,整天嘻嘻哈哈、吊儿郎当,也许有点小聪明,老师教的知识都能懂,但转眼就抛到脑后了,不能固守。 再看“无友不如己者”,不少人都解释为“不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我就要问孔子:怎样才算超过自己的朋友呢?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孔子在后文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这里意思的就矛盾了。见贤思齐,见过思改,与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交往,也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失败的教训啊。所以过去的解释非常不合理。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认为“无友不如己者”,无不通“毋”,友也不作动词,而是名词“朋友”的意思,也就是说“没有哪个朋友是比不上自己的”,都可以向他们学习,这也是一说。但在《论语》里,一般“无”都通“毋”,“友”作名词时作“朋”。所以我觉得这句话其实与前边“主忠信”是合在一起的完整句。意思是说:“我们自己做个忠信的人,不要与不象自己这样(忠信)的人做朋友。”如是“象”的意思。 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不会受人尊重,所学的知识、德能也无法固守。自己力主忠信,不要与那些不忠信的人做朋友,有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孔子意在指出“自重”、“忠信”两种求学态度的重要性。 自重,与人相处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对自己来说可使所学的知识扎实稳固。 忠信,与人相处能交到忠信的朋友,对自己的过错也能实事求是地改正。 从上下文来看,自重、忠信与上章的贤贤易色等内容,都是指为人处世、学习的态度,彼此关联性很强,说理逻辑通顺。 浅见,不妨存疑。 8.有哪些关于孔子的诗句,名言 1、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是可忍,孰不可忍? 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3、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1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6、朽木不可雕也。 1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8、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2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2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6、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27、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32、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5、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3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38、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39、不学礼,无以立。 40、有教无类。 4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4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48、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49、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50、礼之用,和为贵。 5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2、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5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56、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5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8、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59、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0、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1、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6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3、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4、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65、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6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8、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69、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7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7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7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7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7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77、德不孤,必有邻。 78、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7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0、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8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2、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83、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8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8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86、博学之。 9.描写"规矩"的诗句有哪些 1、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离骚》先秦:屈原原文节选: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译文:那些女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庸人本来善于投机取巧,背弃规矩而又改变政策。 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现在孤独穷困多么艰难。 2、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九辩》先秦:宋玉原文节选: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凿!独耿介而不随兮,原慕先圣之遗教。 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译文:暗自赞美申包胥的大志气,又担心时世不相同。 为何时代风俗偷奸取巧,破坏了规矩妄自改凿孔。要独自耿直光明不随波逐流,仰慕先圣遵从德教老传统。 在混浊的世界身处高位,不是我心希望的光荣。3、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运命论》魏晋:李康原文节选:虽仲尼至圣,颜冉大贤,揖让于规矩之内,訚訚于洙、泗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轲、孙卿体二希圣,从容正道,不能维其末,天下卒至于溺而不可援。译文:即使是仲尼这样道德最高尚的人,即使是颜回,冉有这样的大贤,以礼法为准绳大力推行文德,在洙水泗水之间和颜悦色地教学,也不能阻止浮薄风气的产生。 孟轲孙卿,那样效法颜回冉有和仰慕至圣孔子,从容奉行正道,也不能在末世发挥应有的维系作用。天下终于发展到大道沉溺的地步,而无法再加以援救。 4、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哀时命》先秦:庄忌原文节选:块独守此曲隅兮,然欿切而永叹。 愁修夜而宛转兮,气涫沸其若波。握剞劂而不用兮,操规矩而无所施。 骋骐骥于中庭兮,焉能极夫远道?译文:我孑然独处深山沟啊,心中悲切长叹声声。愁苦啊,长夜难眠愁思宛转啊,心潮起伏就像那水沸浪涌。 手握刻刀而不能雕镂啊,手拿规尺而无处使用。千里骏马在庭院里奔驰啊,又怎能把万里行程跑完?5、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抛弃圆规和角尺——《胠箧》先秦:庄周原文节选:毁绝钩绳而弃规矩,攦工倕之指,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 故曰:大巧若拙。削曾史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而天下之德始玄同矣。 译文:毁坏钩弧和墨线,抛弃圆规和角尺,弄断工倕的手指,天下人方才能保有他们原本的智巧。因此说:“最大的智巧就好像是笨拙一样。” 削除曾参、史鰌的忠孝,钳住杨朱、墨翟善辩的嘴巴,摒弃仁义,天下人的德行方才能混同而齐一。
2023-07-15 02:59:311

梓人传赏析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2023-07-15 02:59:491

梓人传赏析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2023-07-15 02:59:561

梓人传赏析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2023-07-15 03:00:021

《柳宗元·梓人传》文章鉴赏

《柳宗元·梓人传》文章鉴赏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①,愿佣隟宇②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③,家不居砻斫④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⑤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⑥,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⑦,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⑧。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⑨,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⑩;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11}。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12},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技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 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13}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14},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15}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16}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17}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注】 ①梓人:木工,建筑工匠。款:叩,敲。②隟(xì隙)宇:空房。③寻引:度量工具。规:圆规。矩:曲尺。绳墨:墨斗。④砻:磨。斫:砍。⑤直:通“值”。⑥委:堆积。斧斤:砍木的工具。⑦任:承担。⑧骇:惊愕貌。⑨六职:指中央 *** 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⑩方伯:古代诸侯的领袖。连率:盟主、统帅。二者均指地方长官。{11}佐政:副职。{12}啬夫:相当于乡长。版尹:管户口的小官。{13}伐:夸耀。{14}伊、傅、周、召:伊尹、傅说、周公、召公。{15}听听(yín银):争辩的样子。{16}桡:弯曲。{17}审曲面势:审查地形或器物之曲直及其阴阳面背之势。 本文作于贞元十七年(801)至贞元十八年(802),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与建设国家进行类比,生动形象而又自然合理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 看此文开篇,如聊斋故事,使人不由好奇之心大盛,中间几层转折反复,好看之极。而一笔写到:“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此乃一篇之主旨。之后遂生发援引开,论为相治天下之道,又无不一一与前梓人之事呼应,如银梭织锦般,忙而不乱,条理井然,真好手段!收尾亦收得奇绝,力与意俱到,回味无穷。 文章一开头,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生动地记述了一位建设、施工指挥人才杨氏。而后借助梓人之口,描绘他指挥工匠构建大厦,运筹帷幄的举动——“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展示了梓人高超的记忆和统筹能力。 行文至此,柳宗元笔锋一转,将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相对比,从中找出相同之处,而后得出“梓人之道类于相”“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的结论,即这位梓人的工作方法,可作为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将相们效法的典范,论述细致入微且有力,让人信服。 最后谈论为相之道,反面进行论述,指出违背事物规律的后果,作为前文的补充论证。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的道理。全文文脉顺畅,论证充分,言语朴实,发人深省,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美文。 细品全篇,题为“梓人传”,却分明是一篇大臣论,借“梓人”之题发挥,论述“为相”的道理,但又不脱离“梓人”这个主题。可以说是笔无虚文,环环相扣。文中提出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才能收到好的管理效果。这个道理至今仍有积极的意义。 后人评论 金圣叹对文本赞不绝口,他说:“前幅,细写梓人,后幅,细写相道。段段、句句、字字精炼,无一懈字、懈句、懈段。”
2023-07-15 03:00:091

梓人传文言文翻译

梓人传文言文翻译裴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2023-07-15 03:00:171

柳宗元的哲理名篇1–梓人传,能者用而智者谋

资治通鉴唐纪55,提到了柳宗元的两篇具有很深哲理意义的文章。 第一篇是梓(zi)人传 梓人是指古代木工的一种。柳宗元在文章指的是:总管材料和施工的匠人。 资治通鉴中用了200字的篇幅,专门介绍柳宗元这篇文章。 文章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 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异曲同工! 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   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   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 柳宗元的原文及译文如下:   裴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 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 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 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   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 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 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 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 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 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 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 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 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 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 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   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 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 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 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 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 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 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 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 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 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  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啊!” 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时事迹:“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啊!” 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 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 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 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   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 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 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 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 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 可以这样吗?可以这样吗?” 我认为: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 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姓杨,隐去了他的名字。
2023-07-15 03:00:321

梓人传文言文

【原文】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译文】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锯!”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可以这样吗?可以这样吗?」我认为: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她姓名是杨潜。【注释】梓人:木工,建筑工匠。款:叩。隙宇:空房。职:掌管。寻、引:度量工具。规:圆规。矩:曲尺。绳墨:墨斗。砻:磨。斫:砍。直:通“值”。委:堆积。斧斤:砍木的工具。任:承担。俄:不久。阙:通缺 六职:指中央政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方伯:古代诸侯的领袖;连率 (同“帅”):盟主、统帅;二者均指地方长官。佐政:副职。啬夫:相当于乡官,主管诉讼和赋税。版尹:管户口的小官。伐:夸耀。六职:指中央政府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伊、傅、周、召:伊尹、傅说、周公、召公。听听:争辨的样子。傥:同“倘”。道谋:·过路人的意见。《诗经·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用是不溃于成。”圯:倒塌。桡:弯曲。【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解(xie)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柳宗元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业,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2023-07-15 03:00:39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柳宗元的《悻人传》

《梓人传》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参考译文:翡封叔的家宅在德里地方。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所执掌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的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奉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屋。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后来,京兆伊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了大量木材,招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斤,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仗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道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道左边去锯。不一会,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的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满可以作为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似的了。那辅佐天子,作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材,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梓人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梓人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材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象梓人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一样。这样以后,做宰相的道理才算懂得,各诸侯国才得到了治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啊!”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时事迹:“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啊!”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薄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官吏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洋洋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象梓人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一样。这不也是错误的吗?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师傅的规划,不采用师傅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师傅的过错吗?哪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工师傅的才造成的呀!”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如果按照我的计画,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师傅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师傅呀!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住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师傅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可以这样吗?可以这样吗?”我认为:因为木匠师傅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在古代,木匠师傅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师傅,他姓名是杨潜。主要思想:好的管理者应该使用他的思想智慧,细致掌握全局要领、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信任下属,且不干涉下属人员的工作。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以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为要,干涉下属的工作,侵夺下属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夸耀自己,没有全局观,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是不懂得管理道理的人干的事情,是不会收到好的管理效果的。本篇鉴赏: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象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梓人的“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与宰相的“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异曲同工!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各司其职;有现实积极意念。
2023-07-15 03:00:472

翻译,梓人传中梓人是个怎样的人,梓人传文言文翻译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译文:裴封叔的住宅,在光德里。有个木匠师傅敲响了他的大门,想在他那里租间空屋居住。他的职业让他随身带有量尺(度量长短的工具)、圆规、曲尺(量方的器具)、墨线和墨斗等东西,家里没有木工用的磨刀石和刀斧这些工具。问他的技能,他说:“我善于计算建筑材料。看房屋建筑的规模,(考虑怎样用料)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我就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若是没有我,工匠们就无法建成一座房屋。因此,到官府干活谋生,我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我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有一天,(我)到他的屋里去,看见他睡的床缺了一只脚(自己)却不会修理,说:“打算请别的木工来修。”我觉得他非常可笑,觉得他是个没有技术却贪图工钱和财物的人。后来,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很多建筑材料,汇聚了很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面对那个木匠师傅站着。木匠师傅左手拿着度量工具,右手拿着一根棒,就站在中间。(他)估量房屋的规格,观察哪根木头可以选用,然后挥着手里的那根木棒说:“砍!”那些拿斧头的工人们就奔向右边。回过头去指着(木料)说:“锯!”那些拿锯子的工人们就奔向左边。一会儿,拿斧头的在砍,拿刀子的在削,都看他的脸色,等他说话,没有哪一个敢自己决定怎么干。其中有个别担当不起任务的,他就生气地斥退那个人,也没有谁敢怨恨他。他在墙上画了一座房屋的图样,只有一尺见方的面积,却可以把房屋结构丝毫不差地全部勾画出来,照着图样的尺寸计算来建造大厦,就不会有出入了。房屋建成以后,在正梁上题字说:“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建造。”就是他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我向四周一看大吃一惊,这才明白那个木匠师傅的技术确实是十分高超。那些治理国家的帝王,根本在于用人。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分别按照朝廷的法律规定来升降他们,一律按朝廷的制度来整顿他们,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规制、规模)一样。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所担当的职务;安定天下的百姓,使他们专心工作。观察了京城就了解乡野,观察了乡野就能够了解各地,观察了各地就能够了解全国。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重用他们,使(他们)并不感激自己的恩德;没有才能的人就辞退,停止他们的工作,也没有人会怨恨自己。只有这样做宰相的方法才真正掌握,全国各地也就能够治理好了。做宰相的方法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呀!”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仰慕地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呀!”就像那个木匠师傅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梁上表明自己的劳绩一样,而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人们是不能够列名的。宰相真是伟大呀!懂得这个道理的,只有我们所说的宰相罢了。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梓人事迹,后半部分议论分析宰相之道,一一对比,两两映照。在叙述梓人事迹时,又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颇具曲折深细之致。
2023-07-15 03:00:561

《梓人传》哪些地方体现出梓人的能力高于一般工匠?

从文中这句话可以提现出,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本文作者通过一个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想而又合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
2023-07-15 03:01:031

梓人传 梓人是怎么一个人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 梓人指木工,建筑工匠。本文讲述了有木匠来敲翡封叔家宅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的故事。谢谢采纳
2023-07-15 03: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