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辉
-
文章篇幅过长,建议先收藏起来以后慢慢观看。
在《越读者》里有一小节是郝明义对阅读方法的总结,书中提到了三位历史名人的读书方法,陶渊明是“不求甚解”,诸葛亮的“观其大略”,朱熹的“熟读精思”。
三个人都因为某句经典语录被贴上了固定的标签,仿佛陶渊明的读书方法就是不求甚解,诸葛亮就是观其大略,和郝明义的观点一样,我认为三个人分享的不过是读书的一种方法,而他们本人所掌握的读书方法肯定是多元的,世界上没有正确的读书方法,只有合适的读书方法,每一个人也不能只会一种方法,针对不同的书籍读书方法也要有所调整。
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才是关键,今天分享的12种读书方法,不需要我们完全掌握,可以一一尝试,找到适合的自己的,哪怕一种也是收获。
1:精读法
小时候我们常被教育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更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经典语录时刻告诫我们读书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不可操之过急,精读确实可以让我们最大程度的获取一本书的所有知识,也只有钻研进去,细细品味,才能发现文章中的“微言精义”,读到旁人不能领悟的精彩内容。但是精读的弊端也是非常的明显,耗时,“性价比”过低尤为突出。
正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阅读一本书时,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应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精读法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但是所有的书都用来精读绝对是一种浪费。
2:目标阅读法
目标阅读法指直接捕捉目标的阅读方法。阅读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攻击“目标”,击中“目标”,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也有人称该类阅读方法为“功利性阅读方法”,其实我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目标阅读法强调带着问题去阅读,针对性地阅读,和功利无关,只是一种方法而已。
曾三次担任美国国务卿的美国著名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读书就属于目标阅读法。每次读书前他都会先看一遍目录,再读一遍前言,再翻上几页,然后列出三个表格:我希望这本书能回答的问题,我期望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这本书会把我引导到哪里去。
3:先读序文法
序文是一本中的简介,在这里花费5分钟的时间便会对整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知道适不适合自己,也便于抓住重点,理解更加深刻。
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很快辨别一本书的好坏,尽快地掌握大意,有效地提高阅读的效率,在之后系统化的读书方法中,先读序文法可谓是必选读书方法之一。
4:SQRRR读书法&PQRST读书法
SQRRR五步读书法最早出现在美国一所大学,后来在美英欧洲各国都普板采用,此种读书方法符合人们读书中的一般思维规律,有助于理解书本内容并增强个人记忆力。
S: Survey(概括性的浏览全书)
书名,副标题,前言(序),目录以及第一章节的快速阅读,了解概括。
Q: Question(浏览时提出自己的问题)
类似目标阅读法,强调带着问题阅读。读书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已经知道了什么?作者想告诉我什么?我想要得到什么?
R: Read (带着审判的眼光阅读材料)
做笔记的过程,划出核心内容,做批注。
R: Recite(主动及时地回忆或者记忆)
读完一本书合起来大声的说出自己收获了什么,所有你能说出来的才算是你的收获,根据记忆遗忘的规律,学习者会忘记读过的80%内容,通过主动的回忆复述,发现自己掌握不牢固或者是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对整本书的吸收能力。
R: Reviews(温习)
很多朋友抱怨读了那么多书记不住怎么办啊。温故而知新,及时的拿出自己的读书笔记,把最初短时间的记忆转换为长久储存的信息。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进行二次快速阅读,有助于产生新的读书感悟,进一步的完善升级我们的知识体系。
一本书只读一次我们能掌握的只有某个颠覆我们价值观,对我们冲击特别大的知识点,而一些系统的我们不曾见过的理论很难通过一次的认识就完全掌握,如果我们能坚持贯彻及时复习,持之以恒,就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SQRRR读书法和PQRST读书法基本等同,说法不同而已。
P: Preview(预读)Q: Question(提问)R: Read (阅读)S: State(陈述)T: Test(考查)
5:轮流读书法
伟大哲学家马克思的一种独特方法,实践起来很简单,简单讲就是读一段时间哲学内容就看会诗歌,小说,防止阅读疲劳。
目前很多朋友强调读书的时候要一本一本读,不能三心二意,但是这样的读书总觉得带着一种压迫感,轮流读书法好比我们上课总会穿插着不同的课程,正如英国著名作者毛姆所说:“一个人不可能每一天都具有不变的心情,即使在一天内,也不见得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热情”。因此轮流读书法并不见得不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轮流读书法要分清主次,知道自己短期内需要核心掌握的一本书籍是什么,突出重点。
6:王者速度法
王者速度法主张30分钟读完一本书,是速读法的一种。王者速读法的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可以说王者速度法是把帕雷托的二八原则发挥到极致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阶段(5分钟):先看书的序言和目录,知道书里是关于什么样的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
第二阶段(5分钟):浏览所有图片、预估哪一部分比较重要,找出高频词汇,知道重点在哪里。
第三阶段(20分钟):用跳读法阅读。要像鸟一样从高处着眼阅读书籍,看到关键词出现的地方就放慢速度详加阅读。出现特别难懂就做一个记号,下次再针对阅读。此刻不需要对某个难懂的知识点纠缠不放。
7:RIA标签读书法
RIA标签读书法是拆书帮总舵主赵周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中提到的一种读书方法,非常的简单实用,只需要10分钟就可以轻松掌握。
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指出对于非虚构图书,可以通过“主题阅读+批判性思考+实践”的步骤掌握理解一本书的内容。RIA便签读书法则是对其的简化升级,更加通俗易懂。
首先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RIA便签读书法
R:Read,阅读原文,遇到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对应艾德勒所指的主题阅读。
I:Interpretation,引导促进,对应批判性思考。
用自己的话阐述书中的观点,通过此步骤将书中知识点通过思考消化成自己的。
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对应实践。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写下自己有关书中观点相关的经历,成功的失败的都可以。
A2)思考自己以后如何应用
如何掌握呢?准备三张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当遇到自己觉得有用的知识点的时候就分别在三张便利贴上按照“I、A1、A2”写下不同的内容,当一本书读完,将所有记录A2的便利贴取出来贴在办公桌或者显眼的地方,提醒自己去实践,比起原文提供的方法论RIA便签读书法最后提炼出来的方法论是经过我们思考,结合我们自身实践得出的,完完全全属于我们个人的方法论,效果也就更加明显。
8:主题阅读法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主题阅读被称为最高层级的阅读方式,其实正如《越读者》的作者《郝明义》所言,主题阅读不过是一种读书方法,层级的说法让大家对此有莫名的距离感,其实主题阅读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1)确认主题以及收集书单
2)检视阅读
快速阅读,书名、目录、前言,对一本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主题阅读
结合阅读的目的,针对性地阅读不同书籍中同一内容,就比如我最近在做读书类的主题阅读,本期的内容是读书方法的总结,我就根据这个目的只看每本书中有关阅读方法的推荐,其他的内容暂时性放弃。
4)输出分享
做PPT,拆书,写文章都属于输出的一种。
9:李嘉诚的耳朵读书法
这样的读书方法想必大家早已耳闻,就是现如今的音频软件提供的听书。简单方便,可以最大限度的解放我们的双眼,调节长时间“传统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
听书读书法不适合工具类书籍,更加适合文学类的作品,有些文字只是看一遍体会不到他的美,眼睛更不足以品味那藏在字里行间的爱恨情仇,这个时候,不妨闭上眼睛,用耳朵去聆听,让大脑完全沉浸在书中营造的意境当中。
有读者曾问我看改编电影和看原著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我的回复是前者给大家演绎了导演心中的原著,是对原著的一种表达,而后者,则可以是多种的。
不过要注意,耳朵读书法非常耗时!慎选!
10:10倍速影像阅读法
该类读书方法是保罗·席列在《10倍速影像阅读法》提到的一种方法,影像阅读法,是一种提高阅读能力的新方法,它的效果令人感到惊异,但方法很简单,就是让潜意识如拍快照一般,只看一眼就把书页内容摄进脑中。
此类阅读方法比较难掌握,目前我也不会,我把步骤发出来大家可以有个简单了解,说不定它就适合你呢。内容摘录自《10倍速影像阅读法》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
1)设定明确的阅读目的,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大家可以尝试橘子集中法进入状态。
2)闭上眼睛,放松心情。从头顶到脚尖都要意识到自己本身。挺直背脊,身体放松,以平缓的节奏呼吸。在心里面说出此次阅读的目的。(例如:“我要在接下来的10分钟阅读这本杂志,好让自己善于利用时间,或是获得灵感。”)
想像你把橘子放在后脑勺上方。意识到自己正处于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眼角和嘴角显出微微的笑意,松弛脸部,消除紧张。感觉自己虽然闭着眼睛,而视线却不断在扩展。现在你的眼睛和内心已经有了直接的联系。一面维持这种精神集中的放松状态,一面轻轻地张开眼睛,以你觉得最适合的速度开始阅读。
步骤2:预习
1)调查整篇文章,了解文章的结构,知道要以什么方式来阅读。
2)找出关键语,关键语就是文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核心词汇,非小说类的书籍,大部分人都能轻易的找出关键语。
3)检讨所吸取的信息,决定是否要进入下一个步骤。
步骤3:影像阅读
1)进入高速学习的模式,对自己进行正面肯定。重复阅读这篇文章的目的,而且相信自己一定会达成这个目的。
2)进入摄像焦点(重点)
状态把视线定在书本上方墙上的某一点,一边意识到书本四个角落,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空白,一边凝视书本上方墙的某一点。由于视线分散,左右页之间装订的部分好象重叠了,然后形成一条圆筒状如香肠一般的书页,这一页叫做“悬页”。
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一是视线移动时悬页就会消失,这个问题随着练习的深入就会好的。第二个问题是在摄像焦点下,书页上的文字变得很模糊。这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要看到悬页,起初必须把焦点放在稍远的地方。如果要看清近处,眼睛就要放松,然后再拉进焦点。这时,书页上的字就会清晰的令人不可思议,也会显出深度来。眼睛越放松,文字就越清楚。
3)翻页时维持稳定的状态,避免内心的浮躁。
维持影像阅读状态的秘诀有两个:第一个是深呼吸,保持同样的速度。二是配合翻页的节奏,在心里面重复单纯的话语。比如: 放,松,放,松。
4)怀着成就感结束,告诉自己:“我现在已经对这本书有了印象”。
步骤4:活化
所谓的活化,简单的讲,就是把摄进潜意识中的资料信息提取出来的一个过程,属于一个输出的过程。
1)以复习来增强活化
2)等待成熟,结束影像阅读和复习以后,信息会暂时积存在意识之外。这时就要暂停一下,原因是要等待脑子里面的信息成熟。至少要等10至20分钟,等一个晚上是最理想的。
3)对头脑发问,冷静后问问自己到底掌握了这本书多少内容。
4)制作心图,就是思维导图。
步骤5:高速阅读
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要花多少时间都可以,可依文章的难易度或重要性,有弹性地调整阅读速度。
高速阅读是以适合自己的速度,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遇到以下的情况时可以加快速度:曾在之前的步骤中阅读过得段落或书页;内容很简单的或非必要的信息。觉得阅读的部分对自己的目的来说不太重要。遇到以下的情况时可以放慢速度。记载的是很陌生或不太熟悉的问题;内容很复杂;对自己的目的非常重要,想知道更多的信息。
11:华罗庚的思考书名法
第一次看到这种读书方式时觉得一代大师真的就是不一样,道理很简单,但却很少有人能想到这种方法。
具体如何操作呢?读一本书除了书名不要看书中的任何信息,包括目录前言,只需要你看完书名后抽出一刻钟,闭目静思,想想如果这本书的作者是你,你会如何去写,会从哪些角度展开。
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思路和你的一样,基本可以放弃无须再读,如果不一样就可以更加针对性地阅读,拓宽自己的思维,读书的效果也比普通的阅读更加有效。
这样的方法同样适合喜欢写作的朋友,同样的一个道理,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写出千赞爆款文,而你的阅读量却寥寥无几?与其抱怨不如从模仿大神的文章开始,看看人家是如何展开讨论的,至于语言风格完全不必可以模仿,这样的针对性练习更多是针对逻辑思维的完善与拓展。如果特别喜欢某位作者的文风,那就不如试试周振甫的诵读读书法。
12:周振甫诵读读书法
周振甫,浙江平湖人,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学者。他读书,特别是对古典文学著作常常采用的方法便是诵读,和我们小时候简单的背书不同,诵读更加强调对一篇文章语言风格的细细品味,在抑扬顿挫间感受作者笔下文字的别样魅力。
通过诵读的读书方法,等到自已写作的时候,你便会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会习惯性地采取类似的语言节奏来表达胸中的情意。
当然,想要写出更好的文章,还是得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地形成自己的文风。
- 安徽路人假
-
1、要高效的阅读,这往往意味着我们需要训练大脑进行更快地阅读和处理信息,首先建议学习一下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快速阅读的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练习是比较简单有效的。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左右的练习可以提高阅读速度5倍左右、理解记忆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掌握速读之后,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好多倍,无论是阅读还是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的,如果阅读效率低,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由于每个人的基础、能力不同,能学习掌握速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但就总体而言,认真练习的话,掌握到三千字左右基本是都可以实现的,更高的七八千、一万字虽然相对有难度,但也是大有人在的。如果你想学习、读书更快,就赶紧试试吧。)
2、①在你开始读一本书之前,要知道你为什么读这本书?你是视之为精神食粮,还是为了个人的改变,或者只是为了休闲、好玩而读?清楚地确定阅读的侧重点是很关键的。一旦阅读的侧重点清楚了,就是问具体问题的时候了。写下五到十个你希望作者回答的具体问题。通过在开始之前提出一些问题,你首先就为为什么读这本书建立了一个客观的基础。当你阅读的时候,这些问题会使你更容易确定读书是否达到了目标。②正式阅读这本书之前,要先了解这本书。我首先会研究目录,看看章与章是如何构建的。然后,我浏览这本书和小节标题。接着,我读分章概要,甚至结论性的那一章。任何看起来像简短的总结的东西都会先读(坦白来说,我经常在读第一页之前先读最后一页)。然后我才准备好开始读序言。读者常常很想一头扎进书中,但是查看一本书所花的时间是有回报的投资。这一步也会保护我没有浪费时间去读平庸的书!
3、阅读不是关键,思考才是。不要只是读过、止于阅读,要学会思考。①找到中心思想。一般情况下,每一本书、甚至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核心思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养成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阅读的习惯,使我们在阅读时善于发现重点、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材料。掌握段落(章节)最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章节)主要意思的句子。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中心思想,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中心思想,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中心思想,等等。如果文中有直接的话语就把它标记下来;如果没有,就自己用简短的话语进行概括总结。②阅读后的思考。在你读完了一本书之后,停下来,给自己一点时间,做最后的总结、评价。读书就像在碎石路上开皮卡车,会在脑子里击起很多尘埃(细节)。在我们评价书之前,让这些尘埃都落定是很有用的。几天之后你的脑子已经处理了细节,书的价值常常变得更加清晰。萦绕在你脑海中的想法,往往就是你需要抓住的,回去在书的封面内页或者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些想法。
4、读书的过程中或读书之后,可以考虑做读书笔记(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读完一本书的时候,再在脑海内重新放映一遍,模糊的地方可以折回去看看;然后对整本书(或者某一部分)做一个思维导图,整理一下主要人物、事迹、观点、中心思想等一些重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你更好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让你很好的记忆、回忆(如果你是学生,这很有必有)。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边阅读边在书上做笔记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你也可以在阅读时划出自己喜欢的片段、不认识的字词,或者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疑惑等等。当然,只有自己的书才能做记号哦。
- bikbok
-
我发现我们公司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比如说最近搞了一个借书角。公司员工都可以借书看,写明每本书必须在二周内归还,当时我就听到有2个同事在讨论说,二周怎么看的完,一个月也不一定能看完一本呢?
我听到这里在内心里对自己表扬了下,自己心里想着“我一周内肯定能看完”。虽然我看书的速度和网上的一些大神是不能比的,但是我还是挺知足的。自从我写书评后,会发现阅读的速度会加快,因为如果需要输出的话,就需要不停的输入,所以我每天看书已经成为习惯。
秋叶的《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就告诉我们如何成为高效读书的人,秋叶老师不仅在书中说到怎么样高效读书还告诉我们高效的同时还理解书中的内容,而且还要把高效运用到工作中。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秋叶老师告诉我们的十种读书方法:
一,通读法:我是如何培养思考框架的
在这个读书法中,作者告诉我们就是需要大量的读书,这样就能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框架,这时候已经开始形成了自己思考问题的结构,然后我们再接着阅读的时候,就会发现有一个定心锚,看到别人说相关的内容,有用的,就吸收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
秋叶老师还告诉我们,可以先系统读一读批判性思维领域的经典作品,耐着性子多读几遍,会一辈子的收益。
说到批判性思维,我想起前段时间读过的一本书,丹尼斯.韦特利的《成功心理学,发现工作与生活的意义》这本书中有单独一节是训练你的思维,就是教我们怎么学习批判性思维,告诉我们批判性思维的好处和标准。
二,树读法:我是如何去做主题阅读的
如果觉得某个方面有必要了解学习,秋叶老师至少会看十本同类书籍,然后仔细想想那些专家的看法是否一致,慢慢得出在这个领域的思考框架。这种阅读方式叫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先圈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然后搜集这个领域可以找到的图书、论文和其它文献进行阅读。有的人会让某个领域的大神推荐读物,但是这些人通常不是爱读书,是想走捷径。
如果你是想了解项目管理,最好是多看几本项目管理领域的书,慢慢看,慢慢做功课,而不是只看一两本求速成。
三,图读法:我是如何去啃硬书的
这个就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思维导图法,现在做思维导图也方便了,有很多免费的软件可以做,我通常用的思维导图软件是百度脑图。
在这一节中,秋叶老师用的是柴静的《穹顶之下》做的一个思维导图例子给我们看。秋叶老师是用下面四点原理来做这个思维导图的:
情境(Situation):由大家熟悉的情景引入
冲突(Complication):这会带来怎么样的矛盾?
问题(Question):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案(Answer):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思维导图这样的工作比较容易跟得上作者的思路,又能很快帮助我们把思路图形化表达出来,是事半功倍的方法。现在我也有很多文章做了思维导图,大家如果翻阅我以前的文章也能看到。
四,框读法:我是如何读经管书的
我们看一看秋叶老师归纳出来的五点方法:
1.列出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看到目前社会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认为此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提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1)写出总结句;
2)解释“总结句”;
3)你认为这个方法可行还是不可行;
4)不可行的地方在哪?或者哪个观点让你产生了共鸣?;
5.以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如何解决?
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读书框架速度一本陌生领域的书籍。秋叶老师告诉我们两点经验:
经验一:你阅读一本书的动机越明确越强烈,最终能化为己用的知识就越多。
经验二:梳理出全书的框架再去读书收获更快。
五,炼读法:我是如何读畅销书
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同样的书也可以用不同的读法。秋叶老师称这种为炼读法。
秋叶老师认为读书要先消化,在内化,然后输出。很多人读书不消化,只是翻书,而动笔就是主动消化的过程,内化的开始。那我们怎么知道一本书对我们来说是否内化成功?要输出,我们可以写书评,可以做分享,可以写读书笔记,这些都算输出,不做这个功课,书只能算看过。
六,逆读法:我是如何读“传道书”的
逆读法就是我们在看一本书的时候,遇到和作者不一致的观点。但是秋叶老师在这里又说到还是要先学一点批判性思维,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看出哪些问题隐含价值观冲突,哪些隐含不同的假设,哪些是逻辑错误,哪些是论据不可靠。
如果没有这些积累,就容易变成为了抬杠去抬杠,就不是学习心态了。看这本书中秋叶老师一再的提到让我们学习批判性思维,可见其重要性。
七,抄读法:我是如何读“大牛书”的
这个读书法秋叶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在读比较经典厉害的书,那我们就不用装内行写书评了,老老实实的把别人的观点抄下来,先有个印象。
这应该就像我们通常所做的摘录,把比较经典的语录摘录下来,让大家都可以学一学。
八,仿读法:我是如何读工具书的
这个很简单了,就是我们在读一本工具书的时候,照着里面的步骤一步步来就是了,比如《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就会照着这本书里的内容说的做,怎么做笔记。然后就可以用到读其它的书当中了。
九,诵读法:我是如何读文艺书的
秋叶老师写诗评的方法:
1.交代背景
2.交代基本信息
3.表达感受
4.称述支撑你观点的依据
5.进行客观对比
6.友情分享
7.模仿学习
十,闲读法:我是如何读快餐书的
有的时候我们就是为了放松一下大脑,读一些没有营养,不需要动脑子的书。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现代人都看什么书,从这类书中学一点别人的长处,就是大收获了。
下面来看看秋叶老师告诉我们如何在职场中变得高效:
一,怎样打造完美的团队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动物,从小到大我们都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团队中。俗话说的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我们都希望自己处在完美团队之中,那么,打造理想团队的诀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了解和践行的。
秋叶老师告诉我们一个项目必须由一个团队来执行,有人说一流的项目遇到二流的团队也只能执行到二流的水平,但二流的项目遇到一流的团队,完全可以提升一个境界。
要打造一个项目团队,应该经历怎样的步骤比较合适呢?秋叶老师告诉我们把项目团队生命周期分为七个阶段:
导向;2.建立信赖;3.厘清目的;4.承诺;5.执行;6.高绩效;7.更新;
秋叶老师就是用这7个阶段,把网易云课堂付费课程做到第一名;OFFICES在线付费教育领域第一名,而且学员都是五星口碑超过95%。
二,你团队的软肋在哪里
工作效率的提升往往不是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看团队整体的状况。搞清楚团队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必需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是由组织或者团队负责人来认定的,所以组织或者个人的经验会决定整个团队的素质。
秋叶老师用在构建网易云课堂的课程开发和运营团队做一个能力分析作为例子,告诉我们在构建运营团队时,团队特别需要六种能力:
1.战略远见;
2.课程开发能力;
3.充足的上网时间;
4.一对一的PPT指导能力;
5.基于良好网感的营销策划力;
6.服从大局的快速反映力。
三,如何培养你的团队成员
赫塞和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模型”由四个部分组成:
指导: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员工需要强大的领导。作为新人,他们往往投入有余,但是专业能力不足,需要领导提供明确地命令和指挥。
2.辅导:在辅导阶段,员工的专业度有所提升,对新工作的忐忑不安和畏惧也开始消失。但对工作的积极态度也会衰减。这个阶段,领导要善于给员工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
3.支持:这个阶段的员工的专业技能足以应对工作,但对工作的态度因人而异,有的还可能想离职但更多的是希望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个阶段,领导要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多多加以采纳。
4.授权:此时员工足以独当一面,领导需要对他们进行授权,让他们培养自己的团队。有自己负责的项目,他们的士气就会保持在一个高昂的状态。
四,如何做一份好的会议记录
在工作中经常要做会议记录,如何在会议上把每个细节都一目了然地记录在案,而且又能突出重点信息?
把会议过程像流水账一样记录,例如谁来了讲了什么,其实并没有意义,秋叶老师告诉我们在职场里做好会议记录只需要三点就够了:
1.要清楚记录会议的结论;
2.要清楚记录得出结论之前的讨论要点;
3.要清楚记录会议的“下一步安排或建议”。
这种记录的好处就在于,理解了会议的核心——“为了决定某件事而进行讨论”。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方便写会议记录时,也应该在会后马上做记录,因为那是信息还是热气腾腾的,还有鲜明的记忆,会比第二天再去回想遗忘得少很多。
看完秋叶大叔的这本《秋叶: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感觉就是大神们都是读了好多书哦,一年能看一两百本书,而且不光是量多,而且都是吸收了书中的内容。不过我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我希望自己每天能进步一点,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有进步。
- 可可科科
-
因为坚持写作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且每周花在写作上面的时间相对比较多,方法说完了以后,就准备写一些工具类的系列文章与大家分享,这一系列的开始是写作者的效率工具。
本篇主要写一下写作者的工具箱的第一篇:阅读
0.关于阅读
一般来说,得看了十万字或者得有远远大于这些时间的经历才能够写出一千字。而且质量越高的文章,这个比例就会越大,要想完成高质量的写作的过程,就需要在上游控制,即大量的阅读。
1、Rss阅读
虽然博客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仍然无法否认博客阅读的价值,仍然有大量的作者仍然坚持在博客上编写文章,所以RSS阅读仍然是我常用的阅读之一。
1.1.收费软件Reeder
Reeder我主要是在桌面端(电脑)上使用
Reeder是我用过最好用的PC端RSS阅读器,它不光在界面展示上做的非常清晰。而且还支持将文章保存到Evernote、Pocket、分享到twitter内
我一般都是在下班前扫一下Reeder,觉得有意思的,会放到Pocket里面,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吃饭的时候慢慢看。觉得可以深入研究的,则保存到印象笔记里面进行后续的处理。
1.2.免费软件网易云阅读
网易云阅读,我主要是在移动端(手机)上使用
网易云阅读一个非常好的就是,可以自己按照分类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源,而且源非常丰富
在我刚刚入门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关注了科技板块的所有帐号,每天睡觉前看一遍,持续看了半年,收获很大,现在感觉重复的信息太多,不需要这么干了,但初学者可以尝试一下。
同时,它更赞的功能是,可以自定义添加订阅的源
这样,基本上网易云阅读就可以覆盖我所有想要定期关注的媒体、博客等,除了书本和文章之外的所有资源了。
2.文章阅读
2.1.免费软件Pocket
只需要你在Chrome或者Fixrefox上安装一个插件,它就能够将网页上的文章很方便的重新排版成好看的格式。之后你可以登录到Pocket上,在空闲的时候去阅读文章,不过它不是存储到Pocket服务器上,如果链接失效,就看不了这篇文章了,如果想要存储到Pocket服务器上,则需要你购买会员(不过一般都用不上,我基本看完了都会放到印象笔记上去)。
包括知乎、网易云阅读等阅读应用都支持存储到Pocket上去,它移动端的基本功能和界面都和PC端区别不大,就不贴图了。
关于这些稍后阅读类的软件,还有:instapaper、readability等,基本上功能类似,看你喜欢哪一种了
2.2.微信
而现在现在由于加了一些高质量的微信好友,基本上我移动端的信息来源都变成了微信,Pocket也少用了,我用的更多的是微信的收藏功能,可以方便的加标签和搜索,可以满足轻量级的阅读需求,非常好用(当然这个的前提是,读文章的时候没人打扰你,哈哈)。
2.3.免费英文阅读软件Seed
除了中文的阅读,我还需要补充一些英文阅读,英文的阅读方面我比较轻,目前使用的是Seed
它会让你关注一些种子用户(但是目前还不能引入微信和微博的线下关系),根据他们的阅读,来给你推荐文章,同时,每个频道会有几个固定的阅读渠道可以让你选择添加和删除,我还没找到可以自己添加来源的渠道(可能是基于阅读体验的考虑),它很赞的一个功能是可以翻译和添加生词本,这点我非常喜欢。
3.书本阅读
3.1.免费阅读软件多看阅读
多看团队是做kindle系统起家的,后来他们的团队被小米收购,开始做多看阅读。我上学的时候,用多看的比较多,现在用的少一些了,因为书相对比较少……
多看的产品有几个点非常赞。一个是wifi传书,一个是PDF的重新排版,前两者我现在几乎不用了,而我现在最经常用的是文章的批注和读书笔记同步到印象笔记的功能。它导出评论和批注到Evernote不光方便快捷,而且它的排版也非常好。
书中的读书笔记
印象笔记内的界面
总得来说,细节方面做的非常好。
3.2.免费阅读软件kindle
我现在最常用的还是Kindle软件,虽然它阅读体验差,导出批注不方便,经常出bug,不支持读盗版书,手机端也没商城……
但是有一点多看做不到,那就是它的书多而且便宜啊……
而且亚马逊最近老是出活动……
不得不由衷的感慨下,价格才是最好的杠杆啊!
4.总结
通过这些工具,配合线下每天读过的书,基本上可以保障我平均每日10w+字数的阅读量。然而,阅读量仅仅只是产生知识的基础。关于写作,我在我的知识的管理:知识管理方法论—总览 里面写到过,知识的管理分为如下的几个过程:阅读、采集、整理、输出(写作、扯淡),没有沉淀的学习都是耍流氓。所以接下来的写作者的工具箱系列,我会按照知识管理的过程来写一下我是如何结合工具进行写作的,这篇说完以后,阅读到的信息变为你真正的知识,还需要接下来的几个环节:采集,整理,和最后的输出,下一篇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用工具来采集和处理海量信息的。
- 西柚不是西游
-
关键词:
信息有效信息有价值信息
我们很多人都在拼命的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来学习,从起床那一刻开始就不停的刷微信,发微博,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了解各行各业的大咖的成功轨迹,了解他们的思考方式、做事方法。但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很勤奋,但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改变。有时不得不感概一声: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时代变迁,知识迭代加快,信息爆炸,让人眼花缭乱,我们究竟该以何种姿势去成长和挑战呢?其实,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里,醉心于眼下的繁荣,看似奋进,却忘了出发时初心的我们,就好像曾经故事里掰玉米的猴子。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作电脑,那么我们个人意志的运行中必然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干扰,识别能力或抗干扰能力比较低的自然很容易被外面的思想或病毒影响,进而影响运行的质量。拿电脑做类比,我们个人运行受影响的原因也可以分为这两类。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关于学习变革的看法,也尝试用自己的经验服务于大众,也出现了众多的“知识服务商”。特别从罗胖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提出的一些黑天鹅的认知,也惊醒了一些人。但喧闹过后,该来的依然来了,不变的依然存在。
从罗胖的时间战场的演讲里,我很是认同他关于时间的认识。时间是不可逆的资源,是我们自己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们可能会用时间投资自己,也会用时间来放纵自己的五官;我们有用时间去换取知识和财富,也会将时间绑在别人的战车上,让自己轻松愉快。成长还是被成长,我们也明白,但我们更多的是被变化所迷茫,不知初心该如何继续。
但包括罗胖在内,他的知识服务都是围绕某一个点展开,并不是体系化的。这一类服务商更多体现的依然是知识的有效供应,所以不管他们如何包装,但我们真正去实际去体验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很难坚持把它完整的体现,他们也很难围绕一种模式仅仅服务于某一个群体。
我们也因此依然忙碌着,但忙碌的没什么效率,更别说效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被绑架了,我们的时间被收割,注意力没能聚焦在重要的事上了。
从外在来看:
一个忙碌的人和一个穷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忙碌的人,他的时间带宽总是被眼下的紧急事件占用;穷人,他总是赚完这笔钱想着下笔钱,因为挣钱对他来说很重要,吃完这顿饭想着下一顿饭,所以他没有时间带宽去想未来。
那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我们应该怎么清理我们自身这台电脑,让他存储内容更聚焦,更有效,让运行更快速流程,清晰达到我们想要的目标呢?
从内在来讲:
不管我们提倡时间管理也好,目标管理也罢,我们最开始的应该是清理我们心田上的野草,让我们思维意识的大树足够肥沃茁壮。否则,你的田里种什么也不可能有所收获。
如果我们依然被外界的众多信息吸引而不可开交,如果我们依然关注朋友圈永远看不完的信息,我们时间殆尽,剩下的也只能是无所事事,一声叹息了。
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外界的变化超过了我们内心的修炼,所以我们大多数人让内心听从了召唤……。
所以,我们不应该埋怨一个个无聊的广告和演不完的情景剧;也不要稀奇游戏对于我们的吸引力如此之大。有时就连我们想起个早,也会和自己的灵魂争斗的你输我赢。
所以,我们依然在关注这些变化的时候,在想一夜暴富,在富二代,官二代的时候,我们怎么会先从内心去检查初心在哪里,有没有行动?
要想跳出这些坑,让自己有更好的行动力,你应该从哪开始呢?
我认为:
1、回首原点,勾勒愿景;
我们不妨清晰的问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现在还有多想呢?愿意付出努力吗?决心的程度有多少呢?对自己的承诺能负责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
2、能力盘点、梳理资源;
我们现在有什么条件?个人优势是什么?有哪些可借用资源?有哪些借力的方式?只有明白自己已有的;和目标还差的;我们才可能建立有效的目标。
3、目标细分,有效量化;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应该将目标按类型,按自身能完成的程度进行细分,分为不同的阶段性目标。当然,我们的目标越小,越是能量化,我们完成的可能性就越高。基于我们一个个阶段小目标的完成,日积月累,自然能帮助我们达成大的阶段性目标。
4、有效的过程管理;
有计划,有执行并不一定能帮助我们达成目标,我们需要阶段性的反思总结,我们需要进行目标管理,将这一类目标放置在最重要的时间,最好精力的时候去处理。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有强有力的效能。
以上侃侃而谈,也许有些理论化,但我们在审视自己,希望改变自己猴子的命运,跳出这些坑时,我们不妨看看周边的21天建立一个习惯、时间管理GDT等理论学习要点时,也并不是多么的复杂。
关键的是,我们是不是还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被别人收割自己的注意力及宝贵的时间。
未来的战场是时间的战场,更是注意力的战场。因此,聚焦自己,让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做的事上面,我们的时间才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我们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精彩。
- gitcloud
-
事实上关于怎样读才算有效阅读可能给出的答案会有很多,对于我们来说,能不能实际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界定是否是有效读书的最要方式。
首先有目的性的阅读,也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你去读这本书是想解决什么疑惑?解决什么问题?这样在读书的过程中你就会去寻找你问题的答案,获得知识。
其次,有固定的时间阅读,配上番茄钟,专注下来,不被打扰,我一般会在早起阅读,早起不会被打扰,完全是属于自己的一个时间,用两到三个番茄钟的时间阅读。
再者,阅读也是有方法的,不是从书的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才算阅读。整本书不是每句话都是重点。阅读你可以找到答案的部分,感兴趣的部分就行。
阅读有四大步骤,预习-扫读-跳读-复习,简单来说,预习就是看封面封底目录,大致了解书的内容,了解哪几章是自己想读的。扫读看一些图片、关键词、加黑句子,一般都是体现本书的重要观点。跳读,利用80/20的法则,利用20%的时间掌握80%的内容,最后是复习,人总会过一段时间就会遗忘一些,所以复习必不可少,可以利用RIA便签法或是思维导图来复习。
这样的阅读方法很有效果,你可以去尝试,改变一下你对阅读方法的认知。进一步提升阅读的效率。
微信公众号【松哥生涯】lixiaosong56
- 床单格子
-
快速阅读等三种读书方法,供您参考。
快速阅读法
当拿到一本书,应该在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大体内容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
那么,有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快速阅读法的关键是在眼停(瞳孔不运动时)的瞬间,能感知到较多的词汇量。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一目十行”。通过快速阅读的练习,就能很快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
比如在阅读“那么,有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时,只要抓住“有没有--快速阅读--”这两个关键词语,就理解这个句子的基本意思了。
据说,阅读推理小说能够提高阅读的速度。推理小说故事吸引人,进入大脑的单词量自然比内容深奥和陌生的书要多一些。像这样的书在休息时或睡觉前阅读,不但不是负担,还能使你掌握速读方法,对阅读其他书大有帮助。当然,这也有“在阅读推理小说的过程中,因为情节很吸引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这一层意思在里面,所以注意力的集中也是效率阅读的关键。
拿到一本书,先看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编者的话和关于作者的说明;然后,浏览目录,阅读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最后,以跳读的方式大体翻阅全书,并注意出现在章节始末的小标题。这样,就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有时为了寻找某些资料,筛选出自己想了解的信息,也得运用快速阅读法。这种阅读,要把自己想了解的信息牢记在心中,尽快移动眼睛扫描阅读,并注意运用标题、缩行、不同字体的标示等,帮助自己搜寻所需的资料。
除了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阅读外,对长篇文章还可以采用预读的方法。所谓预读,就是当你读一本书的时候,可以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只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的预读可以使你迅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另外,还可以采用群读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群读,就是能使自己阅读时,一瞬间不是看一个字,而是看一个或是几个词汇。当然这种快速阅读的方法要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才能做到。你可以找一篇比较通俗易懂的短文来进行“群读”,训练自己一次能“扫视”上3至5个字,7至8个字甚至多行。在精英特速读记忆中,就是在保证理解率的情况下,以这种循序渐进的速度来进来练习。这样经常进行训练就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细嚼慢咽法
运用快速阅读法,可以在较短时里读较多的书,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细嚼慢咽的读书法,可以帮助你透彻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巩固知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读,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我们精读一本书,可按“浏览、发问、阅读、复述、复习”五个步骤进行。
首先,看一下书的目录、前言和章节提要。这些内容是作者用来提纲挈(qiè)领地点明主题、主旨、主要思路的。从中还可发现作者论述、证明的纵横脉络。有许多人一本书读到底,能够复述其中零星字句,却无法概括读书的主要内容,如同没看没读一样。养成通览全书的习惯,你会发现自己在读书时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即使曾经读过的书,重读之下也会有旧友新知之感。
其次,在正式阅读之前还可给自己提问: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中的哪些内容是新鲜的?其中的哪些论点及论述方法又是我尚未了解的,等等。心中有了这些疑问,再去看书,就能有的放矢,尽快抓住书本的精髓。
然后是阅读。心中有了框架,围绕自己的问题进行阅读,而不只是认字、默念或简单记忆。
复述也绝不是逐字逐句地硬背,而是回想所看内容的提要,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这不仅能加强记忆,而且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最后的复习,是在整本书读完之后,再回过头来对整个材料做全面的思考和讨论,可以与曾学过的其它材料进行比较。
作家茹志鹃曾经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了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读,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不是一遍两遍可成的。”她所说的“煮书”就是精读、熟读,一直读到心领神会,恍然有得,从而获得更深层次上的记忆和理解。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精读的过程是一种积累。熟能生巧,积累多了,妙处也就显露出来了。
读记结合法
“不动笔墨不看书”,读书的过程,不要忘了动笔。读记结合,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作品,更好地掌握作品的精华部分,特别对以后的再阅读带来很大的方便。鲁迅先生提出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到”。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掌握书中的难点、要点;有利于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
为了帮助阅读,除了在书上圈圈点点,你还可以作些批语笔记、摘录笔记、提纲笔记。批语笔记是在阅读时,在文章的“天头”、“地脚”和其他空白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体会。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以后阅读时提请注意,这是一种灵活、简便的读书笔记的好形式。清代金圣叹批点《水浒》,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都属于这一类读书笔记。
摘录笔记,可以摘录在本子上,也可摘录在卡片上,摘录时应注意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改动原文的字句和标点。最好自拟一个不违背作者原意的确切标题。
提纲笔记是把文章的提要写出来,力求抓住重点,概括出基本内容。文字须简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写进去。提纲笔记对以后自己在写作中的资料运用会很有帮助的。这部分可以借鉴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中附赠的思维导图法,它是针对文章脉络的提取而特设的。
最后,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体会最深刻、最有意义的部分写成心得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就像老牛的反刍,先吞下肚,然后再细嚼消化。
读书动笔,是一种很好的读书习惯。读书写作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蚂蚁式,专门搜集人家的成品,搬运在一起;一种是蜘蛛式,阅读的东西不多,凭自己腹中有限的材料来编织文章,总有枯竭之感;还有一种是蜜蜂式的,不断吸取群芳的精华,再经过自己的消化,辛勤酿造而成。不用说,蜜蜂式的读书写作方法,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