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迁
-
君士坦丁堡第二届大公会议
此届大公会议是教会第五届大公会议,于553年5月5日至6月2日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由君王查世丁尼一世召开。
一、原因
“三章案”——“三文件”——“三著作”
由于第四次大公会议的决议激起了“一性派”的强烈反应,因此一些信奉“一性说”的人开始暴动,公开反对正统教会,罗马帝国进行了严厉的镇压,100年后“一性派”仍然对教权和皇权造成威胁,当时的罗马皇帝查世丁尼一世试图调和此矛盾,但在具体措施上却显得犹豫不决,后来,“一性派”指责第四次大公会议没有谴责五世纪时三位主教撰写的文章,这就是教会史上著名的“三章案”。三位主教是摩普赛提阿的狄奥多尔、埃德沙的伊巴斯和居鲁士的狄奥多雷。“一性派”认为他们的观点与聂斯多略(纳斯铎)的相同,但教宗维吉里赞同这三位主教的理论,并革除了反对者的教藉。584年教宗在巨大压力下被迫谴责“三章案”,但由于一些地方教会对此深表反感,提出强烈抗议,于是教宗又收回自己的谴责再次与“一性派”对抗,但因他在君士坦丁堡丧失行动自由形同软禁,所以他提出召开主教会议来解决分歧,于是在查士丁尼一世的号召下君士但丁堡第二届大公会议召开了,教宗拒绝参加,但后来核准了此次会议。
二、内容
此次会议主要审查“三章案”,谴责了“三章案”,斥狄奥多尔等人的学说为异端,并制定了对“三章案”(又称“三文件”或“三著作”)的有关十四绝罚条文,第1至10项绝罚摘取自亚历山大“基督论”的精髓,以杜绝有任何把基督分作两位格的聂斯多略主义,最后四项绝罚分别谴责从奥力振开始到聂斯多略以及“三章案”中的三位主角。
三、目的
此届大会的目的是想挽回“基督一性论”者并使其回头,大会提出基督的人性不是独立自存的,他的身份是与圣子的神性位格联合而有。
四、影响
这届会议的决定粉碎了有任何聂斯多略的倾向进入加采东思想的危险,君士坦丁堡第二届大公会议解决了“两性”在基督一个位格内结合的事实,却没有着手处理基督人性的问题,因而导致后世对在基督内两种意志和两种能力的争执。由于与会的大多是东部教会的主教,因此,西方教会对于会议中有关“三文件”的决议据不承认,因此,这次会议成为导致日后东西方教会分裂的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
天主教的绝罚是什么意思,天主教天主十诫告诫详解
1.绝罚是教会制裁的一种形式,即将某人从信徒团契中排除,不许他参加教会的圣礼,剥夺他作为教会成员的权利,但不一定剥夺他现有的教会成员身份。 2.是神职人员和教徒所受的重大处分。 3.绝罚,按天主教神学所说,受此处分者死后不能升天。 4.在中世纪欧洲,遭绝罚者无人能同他往来,教皇曾以此对付世俗帝王。 5.绝罚分主教保留(主教可宽免)的和教皇保留(教皇可宽免)的两种。 6.后者又分通常、特级和超级三等。 7.绝罚按不同程度分三种:自我施行的绝罚。 8.教会禁止参和圣事的绝罚,同时神职人员亦不可为其举行圣礼。 9.教会禁止和信徒交往的绝罚,信徒们也要回避之。2023-07-15 07:25:251
什么是绝罚?
罗马教廷给予神职人员和教徒的一种处分。按天主教传统说法,受此处罚者死后不能升天。中世纪在欧洲,遭绝罚者无人能同他往来,教皇曾以此对付世俗君王。《天主教法典》规定,绝罚分为由教皇作出的和由主教作出的两种。教皇作出的又分为通常保留于教皇的,特别保留于教皇的和最特别(超级)保留于教皇的绝罚。绝罚作出后,也可有作出者给予免除。2023-07-15 07:25:341
基督教绝罚令的定义,起源,发展,重要历史事件及现状
基督教是世界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大约有21亿以上的人口信仰基督教,其中天主教徒有11亿多。天主教的领导中心在梵蒂冈,领土0.44平方公里,没有军队、警察,中国有天主教徒1200多万,但是分成了两个部分,国营的“地上”教会有400多万信徒,归爱国会管理,民营的“地下”教会有800多万信徒。天主教地上地下教会的区别,根本在于对教宗首席权的承认,即与普世教会是否保持了共融。而普世教会是一个制度性教会,自有一套结构严密的法律系统,对于最严重的违法实施的最高惩罚是自科绝罚。 天主教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认为教会是人与天主在耶稣基督内亲密结合的圣事。 宗徒大事记第十五章记载的耶路撒冷决定,就是早期教会约束机制的雏形,其后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天主教会大量的法律条文就由教宗颁布。在15世纪末几部重要的法律汇总为《教会法大全》,并在1582年得到教宗正式许可。到了20世纪,罗马教廷于1917年和1983年两次颁布《教会法典》。作为天主教制度的集大成者,《天主教法典》无可置疑的具有崇高的权威性,是罗马天主教会的基本法规和纪律用书,用以规范教会生活和活动的各个方面。 《天主教法典》规定的自科绝罚有7种类型:背教者、异端或裂教罪;亵渎圣体;对教宗施暴;司祭赦免犯第六诫的同犯;无教宗命令祝圣主教;听告解司铎直接泄漏告解秘密;堕胎已遂者。 陷于自科绝罚中的人被禁止:(1)在弥撒圣祭或其他一切敬礼中,担任任何职务;(2)举行圣事或圣仪或领受圣事;(3)担任教会的任务或职务或行使管理的权力。教会法律专家认为,只有当教宗正式宣告时自科绝罚才会生效。作为惩戒罚,自科绝罚具有“治疗性”,旨在激励犯事者悔改:一旦他表示诚心忏悔,便有权利获得绝罚的赦免。2023-07-15 07:25:413
开除教籍和绝罚有区别吗
中国与梵蒂冈的关系起码有三个敏感点:首先是梵蒂冈一向反对全球范围内的共产主义力量,其追求纯粹宗教的主张与袒护政治取向并非完全统一;其次是他保持了同台湾的正常邦交;最后是梵蒂冈更希望将缔交国的天主教会纳入梵蒂冈的“道统”体系,既由教皇统一任命该国各教区的主教,规定其领导和管理方式。这和中国天主教目前的“三自”(自立、自养、自传)原则有难以消解的矛盾。2023-07-15 07:25:482
韩大辉的对绝罚主教祝圣看法
被绝罚的中国西南部乐山教区的保禄·雷世银,在6月29日祝圣了4位新神父,梵蒂冈总主教韩大辉在祝圣礼后第二天指出,雷的行为属于亵圣。事实上,他说,“这也同样适用于由圣座批准的将被祝圣为主教的许多候选人。他们须以巨大的牺牲为代价坚决抵制非法主教们以共祭的形式出现在他们的祝圣礼中。”料到中国当局计划在7月份又祝圣2位主教,上海一位(已获教宗批准),哈尔滨一位(未获教宗授权),致力于防止对教会合一进一步的伤害,梵蒂冈总主教重申圣座对主教祝圣的坚定立场。对一位神父祝圣为主教没有教宗的授权是绝对不行的。韩总主教指出,谁这样做就会受到自科绝罚。换句话说,哈尔滨的主教候选人应该悬崖勒马了。韩总主教说,同样的,非法主教去参与由教宗批准的合法主教祝圣礼也是不行的,他们这样做严重的违犯教会法。换句话说,韩总主教希望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上海的祝圣礼中。2023-07-15 07:25:561
启源女神绝罚之弑怎么样
启源女神绝罚之弑怎么样,启源女神中绝罚之弑在游戏中是法师和神官的一个衣服,装备在游戏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能够发挥出非常不错的效果,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下绝罚之弑怎么样~启源女神绝罚之弑怎么样属性及被动解析:属性上兼顾了智力、生命、暴击,特技上有每回合增伤及三次特定回合附加的复活,可谓目前属性最全面实用的法系防具。搭配装备:基本上pvp向法师就是标配毁神星/耶梦加得之冠/绝罚之弑/尼罗河之泪,神官使用的话,武器可以换天国之匙,饰品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换冥后耳环/德罗普尼尔/龙血瓶之类。头盔“耶梦加得之冠”由于可以锁血,并快速触发再动挂复活,所以不建议搭配其他头盔。英雄推荐分析:法师中高星祝融算是最契合“绝罚之弑”的,“绝罚之弑”的属性和持续增伤使回合数越往后,祝融的输出越恐怖,再配合自身的回魂被动,很好的弥补“绝罚之弑”第2、5、9回合中的生存空档。其次像芙蕾雅、德墨忒尔这样的主流法师,穿“绝罚之弑”配合饰品“尼罗河之泪”打长期控场输出的也有不错效果。神官中,目前比较主流的塞壬可以装备“绝罚之弑”增加来生存能力;嫦娥、赫斯缇娅主流走助战不吃装备;茉莉安由于被动减伤和圣体生存能力已经极强,所以在超过两件绝罚时才会考虑给她,优先还是保证给法师。tip:贞德被动会跟“绝罚之弑”的能力重叠,守护职业可以优先上墨菲斯忒或卡吕普索。2023-07-15 07:26:091
教徒被开除教籍意味着什么
在天主教意味着没有救恩,要下地狱。在基督教没有这么一说,因为我们得救乃是上帝在创世以前拣选的,不是教皇定的。“就如上帝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又因爱我们,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预定我们藉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弗1:4-5)2023-07-15 07:26:162
德国亨利 向教皇格利高里 下跪3天3夜的事,谁知道
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这就是“卡诺莎之辱”。编辑本段事件经过 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趁德国国内局势未稳之际,命令亨利四世放弃任命德国境内各教会主教的权 亨利四世利,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政权,甚至可以罢免皇帝。 对此,亨利四世以召集德意志主教会议,宣布废黜教皇相对抗。国王亨利四世与教皇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尽。 于是格列高利七世发布敕令,废黜德皇亨利四世,革除其教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誓约。与此同时德国国内以公爵鲁道夫为首闹独立的一些诸侯宣称,倘若亨利四世不能得到教皇的宽恕,他们将不承认他的君主地位。教皇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在其他国家掀起了反亨利浪潮。 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亨利四世被迫妥协。他再也无法顾及自己高贵的皇帝身份,1077年1月他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前往罗马,演出了一场“负荆请罪”。 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去了远离罗马,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拜见教皇。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皇帝宝座,亨利忍辱站在城堡门前求饶。 当时大雪纷飞,地冻天寒,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赤足披毡,一直在雪地站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教皇格列高里七世这位出身低微的手工匠的儿子直到让亨利四世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后才恩赐给这位忏悔者一个赦罪的吻。2023-07-15 07:26:322
吸血鬼幸存者绝罚什么意思
是一款roguelike的生存动作游戏。带有某些哥特式的恐怖元素。玩家控制一个角色,面对满屏如潮水般的敌人,移动、射击、施法,极限求生。通过击杀怪物,角色可以获得金钱,并可以升级武器和特殊动作,还能拾取许多战利品。游戏中出现的怪物有蝙蝠、骷髅和鬼魂等。2023-07-15 07:26:391
什么宗教不能堕胎
1.道.教对堕.胎的看法——据《太.上三生解冤妙.经》记载,女子怀.孕,不知保胎,或主动堕.胎,或不慎流.产,打落亲生骨肉,使孩儿未出世便夭折,变化为冤.魂,缠绕父母,伺机报.复,或令其短命,或令其身生恶.疾,家庭不顺,事业不遂等等,堕.胎女子又因经.血污.秽,触犯天地日月三光,死后要堕.入血.湖地.狱,受极大苦。2.佛.教对堕.胎的看法——在佛教看来,堕.胎罪过甚至超过了杀.害成.人(因为未出世的孩子是未被世俗所污染的洁净之体)。堕.胎之人死后将迅速进入无间地狱。在生的福.分大量折损,寿命减少,有点甚至出现体弱多病或婚姻不顺,家庭不顺,事业财运等多障碍。3.西方宗.教,如基.督体.系对堕.胎的看法—— 天.主.教是完全禁止堕.胎的,《天.主.教法.典》第1398条:“设法堕.胎而既遂者,应受自科绝罚。“ 绝罚是天.主.教内最高的处罚,被绝罚者相当于被逐出教.会,死后直接下地.狱。美国普遍被认为是信.仰新.教的占多数,大部分基.督新.教教.派同样反.对堕.胎。总而言之:东西方的主流宗.教信.仰,多明确规定,禁止人为去故意堕.胎,并且说明了堕.胎的种种罪.业和后果等。2023-07-15 07:26:462
格列高利九世的教皇教令集
格列高利曾命令教会法学家莱蒙编纂教会法典《教皇教令集》。该法典于1234年颁行,其内容以会议决议和教皇手谕为依据,分别编排共5卷,该书被沿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一直是天主教会教会法的根本文献。格列高利于1239年重申对腓特烈的绝罚,因为腓特烈率军侵入教皇领地撒丁,意在立其子为撒丁国王。格列高利乃设法在意大利北部寻求支援。战事再起,双方互相指责。腓特烈攻入教皇领地,格列高利乃于1241年复活节在罗马召开会议。与腓特烈结盟的比萨共和国军队俘虏赴会途中的主教多人,格列高利的计划破产。其后不久即死去。2023-07-15 07:27:041
腓特烈一世进军意大利取得了什么结果?
腓特烈一世于1158年和1160年两次进军意大利,分别被称为他的第二次、第三次意大利战役,均获得胜利,迫使北意大利城邦同盟屈服,但后一次进行得异常艰苦,新任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入到他的敌对阵营,宣布将腓特烈一世革出教门(绝罚)。经过两年的围攻才拿下了米兰。腓特烈一世无情地摧毁了米兰城,并宣布亚历山大三世为伪教皇。2023-07-15 07:27:241
中世纪教俗之争的有关问题
基督教于公元一世纪产生在散居小亚细亚等地的犹太下层人民中间,早期即使饱受罗马统治者的压迫,其发展也非常迅猛。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与利西尼厄斯在米兰会晤,达成协议,决定给基督徒以完全的自由。这一协议史称“米兰敕令”。基督教获得合法地位后达到空前绝后的发展速度。公元392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下令严禁异教,奉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以更强的趋势渗入到西欧人的生活中。到了公元七八世纪以后,我们可以说西欧所有的人都是基督徒。从生下来接受洗礼,就加入基督教,一直到临死接受忏悔、终傅。那么从生到死都是在基督教的影响之下,因此一个人一辈子,肯定是生活在教会中间的。1每个人都是基督徒,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基督教对西欧人的巨大影响。基督教在地上的影响,又主要通过教会来实现。世间的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而教皇控制着每一个人灵魂上天堂的钥匙,就算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灵魂也不例外。这个其实就是教皇君主制[1]了。它的神学基础又是什么呢?人们竟甘心被教皇所管?而且还管皇帝。这是出于《圣经》里的:我(耶稣)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它。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2《圣经》是基督教各派公认的圣典。它构成各个时代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主要源泉,所以它在基督教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3没有人敢违背上帝的话语。在中世纪的西欧,众所周知,基督教神学占有绝对统治地位,人们对耶稣基督的信仰就是一切,最终的向往就是灵魂能进天国。翻开西方政治思想史,从柏拉图到约翰·密尔,没有谁的思想完全脱离了基督教。密尔的《论自由》,所表现出来的自由思想也是受教父神学影响的。况且人类自由的观念并非起源于古代哲学,乃是起源于基督教的世界观。4在中世纪时期,著名的代表人物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更是影响深远的教父。5从中可以看出,在神学理论的支持下,王权与教权的较量中,优势明显向着教会这一端倾斜。对上帝之城与尘世帝国的认识里,教会强调教皇的权利一定要高于国王的权利,正如上帝的权利一定要高于凯撒的权利一样。这样的教俗之争一直贯穿于整个中世纪,其中著名的一次就发生在11世纪70年代以后,起因是德国境内“主教策封权”[2]的问题。德国境内教会的主教现在到底是由罗马皇帝还是罗马天主教皇来授权?双方互不妥协。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亨利四世,罗马天主教皇是格利哥里七世[3],这两位都是比较强势的人物。当双方关系剑拔弩张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就组织军队,想要来教训一下罗马天主教皇格利哥里七世。格利哥里七世也不示弱,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杀手锏,“绝罚”[4],马上让亨利四世四面楚歌,成为孤家寡人。在中世纪的西欧,我们说生活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结束以后灵魂能否得进神的国。然而现在,亨利四世被教皇格利哥里七世绝罚,意味着他将不再蒙上帝的恩典,而且死后灵魂永沦地狱,永世不得翻身。我们说在中世纪西欧,这个惩罚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人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灵魂能进天堂。亨利四世一被绝罚,他手底下的诸侯们就没有一个再敢为他卖命了。虽然我们说在中世纪的西欧政治统治秩序的是封君封臣制,封臣要向封君履行自己的义务。但世俗权利的限制绝不能和超凡上帝不可探究的旨意相提并论。谁也不敢冒绝罚的危险成为亨利四世的帮凶。所以这个时候他部下马上众叛亲离,亨利四世本人也惧怕这个惩罚。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得不顾自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尊严,向罗马教皇格利哥里七世服输认错。因此出现了亨利四世在寒冬赤脚蓬头站了三天三夜的情景。这个例子也可以看出基督教对西欧政治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连皇帝也不得不对教皇俯首称臣,更何况教会对老百姓的束缚与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西欧人的价值观也更当然是符合和顺从基督教教义的。在中世纪,如果你让西欧人做违背神的事,他宁愿死也不会去干[5]。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死后灵魂下地狱。况且为主殉道是灵魂上天国的捷径。如果需要的话,每一个西欧人都是乐意的,甚至是推崇的。比如后来的“十字军东征”,就是西欧人对宗教的狂热引起的。人们希望通过在圣战中为基督立功达到灵魂上天堂的目的。然而忘了耶稣基督 “动刀的必死于刀下” 的训诫。经过上面提到的因主教策封权引起的教俗之争以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越来越衰弱,教会开始走上坡路,到了13世纪,教会的权利达到顶峰。第一阶段的教俗之争可以说以罗马天主教会的全面胜利而告终。但这样的权利之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到了13世纪末14世纪初,教俗之争的双方变为罗马天主教会和法兰西王国。由于地理的优势,法国人利用罗马天主教会和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彼此之间激烈冲突的间隙悄悄发展自己的势力。到了14世纪法兰西明显崛起,而且替代了神圣罗马帝国成为罗马天主教会的头号敌人。而在紧接下来的教俗之争中,我们发现这个力量的对比就发生了根本的逆转。这次教俗之争的主角是法兰西国王美男子腓力四世和罗马天主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他们两个也不是等闲之辈。这次矛盾主要是腓力四世向国内教会征税引起的,后来又由于世俗法庭审判一个教士而激化。我们知道,教会只对它的上级教会负责,不受世俗王国的干预;而且从来都不需要纳税的。世俗权利不能对教士进行控诉更不谈审判,这只能由教会自己来解决。腓力四世的这些做法严重触怒了罗马天主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卜尼法斯八世也就学他的前任格利哥里七世对腓力四世进行绝罚。但现在的情况已不同当年,而且法兰西内部比较团结,人民也没有德意志人民那么虔诚。腓力四世也利用法国人的支持,对外宣布卜尼法斯八世为“敌基督”。腓力四世随即在1302年召开教士、贵族和平民的三级会议。会议的结果是支持腓力四世。腓力四世有法国人的支持更加有恃无恐了,不但在理论上与罗马天主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针锋相对,而且还派人绑架恐吓他。卜尼法斯八世毕竟年过八旬,最后在惊恐中死去。腓力四世胜利后,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己册封了一个教皇,并把教皇、教廷迁到法国的阿维农。从1305年到1377年,世代教皇都成为法国国王的傀儡,历史上称之为“阿维农之囚”。在基督教史上,“阿维农之囚”是个极大的耻辱,他是教俗之争的转折点。从此教会走向了下坡路,而且似乎一蹶不振。这第二阶段的教俗之争,我们说毫无疑问是世俗权利取得了胜利。但这个游戏的最终胜利者又是谁呢?世俗权利取得胜利后的结果是什么?是越来越兴盛,还是走向败坏?今天西欧的文化危机又说明了什么?拯救的力量又在哪里?人们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基督教。基督教以极强的生命力一路走来,并继续发展壮大着。在人类历史上,还有哪一群人,在饱受羞辱与压迫后依旧默默的加添着希望?在人类历史上,还有哪一出戏比这更伟大?以言辞对抗武力,以应许对抗残暴!真是“上帝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投靠他的,他便作他们的盾牌。”凯撒与基督的角逐中,胜利终属于基督!耳边似乎响起耶稣基督的话“天地将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2023-07-15 07:27:331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对()实行了绝罚,宣布革除他的教籍。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对()实行了绝罚,宣布革除他的教籍。 A.亨利五世B.亨利三世C.亨利四世D.亨利二世正确答案:C2023-07-15 07:27:401
庇护十世的政治成就
庇护十世时期,外交重点承袭良十三世时期得局面,即:对法国政教关系、与意大利王国关系。法国政教分立运动法国是欧洲大陆上最重要的天主教国家,长期被称为“教会最宠爱的女儿”。但自拿破仑时代以来,法国国内的政教关系长期紧张;1798年2月,法国革命军将教宗庇护六世由梵蒂冈劫持至法国;后又逼迫其支付巨额的赔款;1801年7月,拿破仑强迫教廷签署《和平协议》,将教会完全控制于国家之下;此后,法国历届政府的政策始终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第三共和国建立初期,对天主教会采取了宽容政策;1879年1月,共和党人弗朗索瓦·保罗·儒勒·格雷维当选为法国总统,主张严厉清算教会;1880年颁布法令,限制天主教修会从事教育工作;1882年将国民义务教育中的宗教内容删除;1886年禁止各修会人士服务于公立学校。对此,教宗良十三世曾经在《挂虑》通谕中,希望法国天主教通过合法的手段维护教会的权利。1896年的“德雷菲斯案”和1898年“法兰西运动事件”使得教会与政府的关系更加紧张;1901年7月,法国总理瓦尔德克·卢梭要求天主教各修会组织必须限期向政府登记注册;1902年8月,激进党人埃米尔·孔布总理强行关闭了大约三万所未向政府登记的教会学校,并禁止教会建立新的学校;1904年又全面禁止教会从事教育工作,并将一些教会教育产业进行了查封拍卖。1904年3月18日,庇护十世发表了反对法国政府禁止天主教从事青少年教育的讲话,遭到了法国政府的强烈抗议;1904年4月初,法国总统埃米尔·卢贝访问罗马,会见了意大利国王;庇护十世随即拒绝会见埃米尔·卢贝;1904年4月28日,教廷致函法国外交部,抗议法国总统访问罗马,是对意大利王国“非法”吞并罗马城的默许。1904年5月25日,法国召回了驻教廷公使;作为报复手段,庇护十世宣布给予两名支持共和国政府的主教给予“绝罚”。1904年7月30日,法国宣布断绝与教廷的外交关系;遂在全国范围内关闭修院,强迫修道还俗;遂对天主教信友给予监视等。1905年12月5日,法国政府颁布《政教分离法令》,取消对于天主教的财政补贴,将教会的不动产一律收归国有。1906年2月,庇护十世致函法国主教团,对法国政教法令表示抗议,同时要求法国主教团“珍惜超性的利益高于物质的利益”,宁可失去教产,绝不向法国政府妥协;1906年8月4日,庇护十世颁布《剧烈》通谕,再次驳斥政教法令中关于宗教社团的规定,同时禁止信友参加反对教会圣统的社团与协会。此后,在葡萄牙与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的政教分离运动,庇护十世也采取了坚决反对的立场。对意大利政策1870年9月20日,意大利王国武装占领罗马;教宗庇护九世退居梵蒂冈;拒绝承认意大利占领教皇国的合法性;在庇护十世时期,依然坚持这一原则;但是出于反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的目的,允许有条件的不执行庇护九世《不允许》通谕中关于禁止意大利天主教徒接受政府公职和参与政治性投票的规定;此外,对于意大利王室的“停止圣事”处罚依然有效。对沙皇俄罗斯政策庇护十世十分关心俄国统治下的波兰天主教会以及俄国天主教的处境,特别是乌克兰合并教会问题(即乌克兰东仪天主教),同时表达了改善与东正教关系的愿望,当时由于沙皇俄罗斯的教会国家化政策,没有获得回应。 现代主义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最早产生于法国;是指部分教会人士反对士林神学,主张教会体制和神学思想上的改革,与现代科学调和,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后来在意大利统一过程中,被国家主义者和无神论者所采用,作为反对教会的工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教会内愈演愈烈。在庇护九世晚期和良十三世时期,都曾经对于现代主义派神学给予了驳斥。1904年12月,庇护十世在对教廷全体主教讲话中,告诫主教们“要警惕现代居于统治地位,毫无忌惮的批判主义。”1907年7月3日,庇护十世颁布《可悲》通谕,谴责了六十五条现代主义派命题;教宗认为这些命题是对于圣经和信德奥迹的歪曲,1907年7月4日,在庇护十世的授意下,教廷最高裁判所主教会议颁布《现代主义谬论目录》,谴责了现代主义对于信理与启示,教会体制等方面的全部论点。1907年9月8日,庇护十世颁布了《牧者》通谕,将现代主义派归结为“有组织的汇聚,妄图推翻教会圣统”;“是所有异端主义的复合体,是在有问题的运动中形成的非正统的逻辑结论,不但是破坏罗马大公教会……也是破坏任何宗教”;通谕指责现代主义的错误为“不可知论和内在论”,同时将基督教的“现代批判主义释经学”指责为“异端主义”。此后,庇护十世加强了“圣经委员会”的权威,要求全球各教区成立监督委员会,审查教会出版物与司铎公开言论;严格规范各修院的修生就读社会公立大学的申请限制;1908年初,庇护十世将现代主义派领袖阿弗雷德(ALFRED LOISY)开除出天主教会。1909年6月,创立宗座圣经学院,以充实圣经学的研究和讲授。1910年9月,庇护十世发布训令,要求修生领受大神品(即副执事、执事、司祭品)以及接受教会学位、领受教会职务者,必须宣誓反对现代主义。对于当时流行的认为天主教应兴起社会运动和群众团体,以对抗唯物主义的观点;庇护十世也表示反对,并谴责了意大利的“莫里运动”和法国天主教民主党的“西永”运动。教宗认为此举会使宗教趋向于政治。 庇护十世被后世称为“牧灵教宗”,1903年11月20日,庇护十世在《关心事件》通谕中指出“渴望基督的真精神在每一位信友心中燃起……信友们在圣殿里,可接触到这精神的最主要和不可缺的泉源:即在教会内作公开和隆重的祈祷,参与神圣的奥迹”。为此,他任命年轻的西班牙籍枢机德尔·瓦利(Rafael Merry del Val)出任教廷国务卿,协助其进行改革,使教廷适应现代社会的进步。圣体圣事天主教自中世纪以来,特别是特伦多大公会议(天特会议)后,出于神学理论和教会传统的严格限制,信友很少领受圣体;对此,1905年12月20日,庇护十世颁布《勤领圣体》通谕,重申所有信友多次和每日领受圣体圣事的重要性,是“吾主基督所期望的”、“圣体圣事是最快最短的天国之路”。1910年,颁布《儿童领受圣体》通谕,放宽儿童初领圣体和告解圣事的限制。重整音乐和复兴额我略圣咏1903年11月22日,庇护十世颁布《Motu proprio》训令,“礼乐的目标有崇高的神圣质量,应为良善人所乐用,又能显示礼仪的庄严,为满足所有人民、国家、时代并在简朴及完美生活中所需求的”;其后的《在关怀中》通谕也指出“圣乐必须是神圣的,因此必须不仅排除一切本身的亵渎,还有那些演奏者如何演绎它的方式”。教宗对近几个世纪以来,过分强调音乐技巧的复杂和潮流,使得音乐在弥撒礼仪中本末倒置的现象给予斥责;1904年又设立额我略圣咏基金会,重整教会音乐,委托法国本笃会会士予以修订翻新,提倡恢复咏唱额我略圣咏;1907年,又进行圣乐运动。其他礼仪改革1911年,颁布《圣神启默》通谕,将教区神职主日日课中的18篇圣咏和平日里的12篇圣咏,减少至9篇,以利于神职更充分的进行牧灵工作;同时重整礼仪年,取消和更改了部分庆日和节日的日期,以照顾信友的生活以及符合社会的需要。教会机构的革新1904年3月19日,庇护十世特令成立法典修订委员会,对教会法进行制度化、系统化;1905年,规范对于修会团体的管理,所有修会团体的建立,必须由教区主教呈报,教宗批准方可成立;禁止社会团体管理神职。1908年,改组教廷各机构,明确划分职责,取消教廷人员原有的募金制度,确定规定等级薪金制度,将罗马最高裁判所改组为圣职部。废除教宗西斯笃五世以来的主教述职制度,改为五年一次。1909年6月,支持耶稣会建立宗座圣经学院,用以圣经的研究和教育。圣母玛利亚庇护十世非常推崇圣母;1904年12月7日,颁布《向那一日》通谕,阐述圣母为诸宠中保的神学基础;并且给赴土耳其厄弗所圣母之屋朝圣的信友给予全大赦;1917年,又敕令建立露德圣母节。教宗曾称赞玫瑰经为“玫瑰经是最奇妙,最富于恩宠的经文,同时也最能感动天主圣母的慈心!如果你们愿意家庭平安与喜乐,该共同天天念玫瑰经。”2023-07-15 07:27:471
腓特烈二世的与教皇的争斗
腓特烈二世与教皇国的矛盾已经根深蒂固。1234年,教皇支持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德意志国王亨利七世反对自己的父亲。腓特烈二世很快扑灭了叛乱,他废除了儿子的王位,并把他终身监禁在意大利的监狱里(1235年)。他在意大利有一个有力的支持者:维罗纳长官埃泽利诺三世·达·罗马诺。在后者支持下,他对意大利南方的反皇帝城市联盟进行征讨(1236年)。1237年,腓特烈二世在科尔泰努瓦大败圣泽诺内联盟。1241年他袭击了热那亚的舰队,俘虏了两名正准备参加教皇召开的,谴责腓特烈二世的会议的红衣主教。新任教皇英诺森四世表现出一种比格列高利九世还要严厉的态度。1245年,他在法国的里昂对腓特烈二世处以绝罚(他选择里昂是为了避开皇帝的直接军事威胁)。腓特烈二世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教皇的制裁损害了他的声望,在那个人民笃信基督教的时代,君主被开除教籍是极其危险的,以前就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更严重的是,德意志的诸侯开始与意大利城市联合反对他,这些诸侯一直是困扰每一代皇帝的威胁力量。1246年,图林根公爵亨利在教皇与诸侯支持下当选为敌对国王。在种种困难之下,腓特烈二世在弗萨尔塔战役中被意大利同盟打败,他的儿子被俘。2023-07-15 07:28:011
十字军之王2怎么给改革希腊多神添加绝罚
不能改。希腊多神教目前没有教改,这个目前只是标注前代死人的一个信仰,没有任何的特殊游戏机制。《十字军之王2》是由Paradox Interactive研发的一款即时战略类PC游戏,于2012年第1季度发行,为《十字军之王》的续作。《十字军之王2》带来欧洲历史上最黑暗最暴力的时期——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游戏可以选择从1066年开始,跨度大概有322年左右,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玩家将会扮演这一时期的一个封建领主。建立家庭,组建团伙。2023-07-15 07:28:141
十字军之王3打教皇会怎么样
《十字军之王3》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实力是非常强劲的,不过玩家们在通过控制台扮演教皇后,可以做到召集盟军废黜皇帝,下面是“hxd3721”带来的《十字军之王3》教皇废黜神罗皇帝打法思路,一起看看吧。此方法不能选神权制的教皇,要用调试模式获得教皇国,将教皇国政体改为封建选举制,投票中让家族世袭教皇。1、让子女分别与周围大国联姻。2、教皇国以封建选举制为政体。变成投票选举,投票你的家族第一继承人。3、将教皇国下的国土分封给你家族第一继承人,获得家族世袭教皇。4、绝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此召集各路人马,联姻要够,兵力要多,将他赶下皇位。我用这种手法废了三位皇帝,儿子是国王,夫人是教皇后,六国联军中英国、法国国王是我的联姻,两万大军兵临城下,这才是真正的十字军之王。2023-07-15 07:28:211
亨利四世的教会冲突
1075年,亨利四世与教会的冲突表面化。他坚持要控制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所有主教的叙任权,并拒绝让得到教皇支持的米兰大主教就职,为此与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发生激烈冲突。格列高利七世,长期以来是教会改革的中心人物,决心使教皇的权力凌驾于世俗统治者之上。 1075年底,格里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干预米兰大主教职位的确定和授职,否则将受到逐出教会的惩罚。这就爆发了一场形式为授职权 之争的皇帝和教皇之间的公开冲突。1076年1月,亨利四世召集全德意志主教在沃尔姆斯开会,宣称格列高利七世是一个伪僧侣,宣布废黜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在给教皇写的回信中,亨利四世写道:“你呀,我们所有的主教以及我们大家都宣判你有罪,滚下来!离开你不配占有的使徒座位!应该让另外一个无需借助神圣教规的外衣来掩盖恶行而以真正圣彼得的教谕教导人的人来登圣彼得的宝座。朕亨利,蒙上帝恩宠的国王,以及我们主教们都对你说,滚下来,滚下来!”但是,响应亨利四世的主教很少,普通民众更对皇帝的行为深感不安。作为报复式的回应,格列高利七世于1076年2月22日对亨利四世处以破门律:开除、废黜和放逐亨利四世。按照破门律,被惩罚者不在一年之内获得教皇的宽恕,他的臣民都要对他的解除效忠宣誓。对亨利四世致命的打击来自德国诸侯,德意志部分诸侯立即以选举国王的行动作为支持。在特里布尔会议上,大多数公爵表示如果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之内恢复教籍,他们就不再承认他的合法性。民众也拒绝帮助皇帝;因为他已被逐出教门。亨利四世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制服反叛的诸侯。到1077年,情况已很明显:除非亨利四世能重获教籍,他的皇位就将被颠覆。“卡诺莎悔罪”事件格里高利七世有一天在奥格斯堡用餐时突然得知亨利四世正在接近他的驻地,于是便匆匆逃往他的一位朋友托斯卡纳女伯爵玛蒂尔达的领地卡诺莎城堡。然而,亨利四世真正的意图是请求教皇的宽恕。接着便发生了著名的“卡诺莎悔罪”事件:亨利四世在城堡外的冰天雪地中(据传说,是赤脚)站立了三天;从1月25日到1月27日,恳求教皇原谅他的一切罪过。格列高利七世,处于两难之中,明知亨利四世不可能信守他的承诺,终于取消了破门律。卡诺莎事件意味着罗马教廷权力达到顶峰,但也是亨利四世一个成功的策略。破门律被迫取消,对皇权约束之工具解除了,反对皇帝的联盟也垮台了。此后,“卡诺莎之行”在西方世界成了忍辱投降的代名词。 亨利四世确实没有咽下他受到的耻辱。在他重新得到人民的支持,并使诸侯没有借口反对他之后,他迅速讨伐叛乱者。诸侯们已经选出了一个新国王:士瓦本公爵鲁道夫。亨利四世在吃了几个败仗之后,将鲁道夫抓获,并砍下了后者的一只手。格列高利七世认识到情况有变,于1080年再次对亨利四世处以绝罚(破门律)。亨利亦再度宣布废黜教皇,并任命一名敌对教皇克莱芒三世,随即率大军进军罗马(1084年)。亨利四世成功地占领了罗马,在那里接受了伪教皇克莱芒三世的加冕。格列高利七世弃城南逃萨来诺,他向盘踞在西西里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求援。吉斯卡尔欣然从命。结果诺曼人确实赶走了亨利四世,但他们同时洗劫了罗马。格列高利七世在流亡中死去(1085年)。2023-07-15 07:28:401
十字军之王3东方王朝怎么废除天皇
使用绝罚技能废除。十字军之王3东方王朝游戏中,使用绝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此召集各路人马,联姻要够,兵力要多,将他赶下皇位。十字军之王是一款角色扮演策略类游戏。2023-07-15 07:28:531
阿德里安四世:历史上唯一一个英格兰籍教皇
阿德里安四世[Adrian IV](1110?英格兰 赫特福德郡 圣阿本斯附近 艾博特的兰利~1159.9.1,罗马附近的阿纳尼)原名尼古拉斯·布雷克斯皮尔Nicholas Breakspear。历史上惟一的英格兰籍教皇(1154~1159年在位)。 由于在斯堪的纳维亚成功地传教而当选为教皇,此前曾在法国、义大利等国服务。前代教皇尤金四世屈于压力,于1153年与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签订康斯坦茨条约,阿德里安四世接受教皇后,表示愿意接受,可予批准。 1155年主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的加冕礼。在此以前腓特烈曾俘获在罗马带头作乱的布雷西亚的阿诺德(1100-1155在世)并将他引渡给阿德里安。但阿德里安对义大利南部诺曼人的政策激起腓特烈的反感。 1154年诺曼人威廉一世(1120-1166在世)加冕称西西里国王,威廉士一个能干的统治者,曾多次粉碎统治下的贵族叛乱,被他的对手成为"恶棍",阿德里安拒绝对威廉的王位的认可,西西里军队先攻击教皇领地贝内文托不逞,转而进犯堪帕尼亚,阿德里安遂判处威廉以绝罚。 阿德里安在率军向贝内文托前进途中接见英格兰坎特伯雷主教秘书、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授与他一份文书,将爱尔兰赠与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后来这项文书被以为无效。 1156年阿德里安与西西里媾和,同意威廉为王,威廉向教皇称臣,双方建立了合作关系,此事使腓特烈更为忿恨。他后来又因为一封信中的误会,跟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腓特烈一世(或称红胡子腓特烈)起了争执。腓特烈一世于1158年入侵米兰,鼓励罗马人推翻教皇。1159年,哈德良正在号召人们支援他,中间他喝了一口水,不巧吞下了掉在水里的一只苍蝇。这只小苍蝇进了喉咙再也出不来了,教皇大人就这样"有蝇在喉"地背过气去。 红胡子腓特烈要是觉得这件事好笑,那他也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笑到最后的只有命运。1190年,这位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穿着全副盔甲过河,不料从战马上摔了下来直接沉底儿了。 在阿德里安对德意志和西西里的外交活动中,罗兰多·班迪内利受首席代表,发挥了重要作用,班迪内利日后成为教皇,称亚历山大三世。 阿德里安四世在位期间,一部分十字军余众合朝圣者中的虔诚信徒,定居在巴勒斯坦境内的加尔默罗山。十字军屡遭挫折后,他们在1240年迁至欧洲各地,形成加尔默罗会,这个修会是中世界四大托钵修会之一,也对基督教事业和社会生活有非常大影响。2023-07-15 07:28:591
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和德意志民族的形成 800年圣诞节,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接受教皇的加冕,这样,基督教的教权和查理曼帝国的皇权结合起来,查理曼帝国也就有了“神圣帝国”的性质。 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为三个国家,莱茵河右岸成为东法兰克王国,日耳曼人路易成为东法兰克国王,居民在语言和血统上基本上属于条顿人。通过联姻,路易的三个儿子取得了萨克森、巴伐利亚、阿勒曼尼亚的统治权,同时,路易还授予被称为“日耳曼尼亚的教师”的符尔达修道院院长符拉巴诺斯(马洛斯)美因斯大主教的职位,这样,路易的影响大大增加,许许多多的部落都归依了美因斯大主教,美因斯也成为东法兰克王国的首都。符拉巴诺斯在德意志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设立学校,规化东法兰克各部族的语言,有力地促进了德意志民族共同语言的形成。同时,符拉巴诺斯及其追随者还宣称,查理曼是新的基督教帝国的创立者,东法兰克人的使命就是要保持这个帝国继续复兴。在此期间,德意志人的统一意识逐渐增长,明显强于同时代的其他日耳曼人国家。 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建立萨克森王朝,创立德意志国家,这是严格意义上的德意志历史的开始。当时,东法兰克王国包括萨克森、图林根、弗兰肯、施瓦本、巴伐利亚等部族公国, 925年,又增加了洛林公国,地域范围大致包括今天的荷兰、瑞士、奥地利和德国西部。亨利一世在位期间,发奋图强,建立起强大的武装,王权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936年,亨一世之子奥托一世继位,成为德意志萨克森王朝的国王。为了加强王权,奥托一世决定利用教会的势力来牵制大封建主,他授予教会大片领地,还将领地内的行政权、司法权和财政权授予教会的领主;根据国王和教会达成的协议,国王有权任免主教和修道院的院长,这件事在历史上称为“奥托特权”。在教会的支持下,王权大为提高,国家的实力也大大增加。 951年,奥托派兵侵入意大利,占据了伦巴德地区,他还娶了意大利国王罗退尔的遗孀阿黛拉德,得到了意大利国王的称号。 955年,奥托的军队又击退了气焰正盛的匈牙利人的入侵,声威大振。 961年,奥托派兵进入罗马,支持被罗马贵族驱逐的教皇约翰十二世复位。约翰十二世感恩戴德,第二年,即962年,约翰十二世在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一世加冕称帝。从此,奥托一世以合法的古罗马帝国皇帝继承人的资格,正式称为“奥古斯都”即“罗马皇帝”。这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起源,1155年,腓特烈一世加冕时,加上了“神圣”二字冠名。 962年之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便于德意志国王结合起来,当然这个帝国并不是罗马人的,而是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并不只是名称上的变化,实际上是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本质特征。“神圣罗马帝国”意味着古罗马帝国的复兴,德意志人则是这个帝国遗产的继承者;同时,这个帝国将其存在的基础置于基督教及教会关系的宗教使命之上,也就是向世人宣告这个帝国是奉的使命而建立的,它对基督教和教会负有使命,这样,神圣罗马帝国就负有统治世俗国家和宗教的双重使命,即有统治包括东正教在内的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权力。奥托一世通过和教会的结盟,加强了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在复兴罗马皇帝权力的名义下,奥托一世使教会以新方式服务于王国的统一。作为行政中心的国王礼拜堂以及主要从这个时候产生的帝国主教层,以后形成了覆盖全帝国的一种有序的集中官僚组织。 事实证明,国家政权和教会组织结合有效地保证了帝国的一体性,一直到11世纪后半期,这种结合仍然是非常有效的。正是这种明显的宗教特征,使得奥托一世及其继承者们能够确保神圣罗马帝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神圣罗马帝国表明德意志帝国已经和教会结成了牢固的同盟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一方面树立了帝国皇帝在中世纪欧洲的霸主地位,使帝国成为皇帝和教皇主导欧洲事务的中心舞台;例如,973年的圣诞节,来自丹麦、波兰、波兰、罗斯、波希米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拜占廷及伦巴德人,甚至西班牙科尔多瓦的哈里发使节都来到奥托一世的宫廷中。另一方面,随着帝国势力的扩张,教会的势力也在膨胀,教权和皇权的矛盾也在增加,这种情况后来又是导致德意志长期分裂的主要原因之一。11世纪后半期到12世纪,教会势力膨胀以后,教会与皇帝的矛盾日增,皇帝和教皇为争夺主教叙任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造成帝国政治长期动荡。参考资料:www.cq18.cn2023-07-15 07:29:092
欧洲历史上的宗教战争
1095年,由于塞尔柱突厥人(Se1jukTurks)的威胁,拜占庭帝国皇帝阿历克修斯一世向罗马教皇乌尔班(Urban)二世和西欧君主求援。1095年11月18日,乌尔班二世于法国南部克勒芒召开了一场历史性的宗教动员和誓师大会,几千名教士、骑士、封建主、商人、平民和农奴来自四面八方,由于无礼堂可以容纳,他们便在户外原野扎营。乌尔班二世站在平台上用法文发表了一篇中世纪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演说。(注1)他列举了穆斯林的种种暴行,又叙述了法国人的光辉业绩,接着呼吁向异教徒作战,号召西欧基督徒进行圣战,援助东方兄弟,带上上帝赐给的强大的武力,从异教徒手中夺回“主的陵墓”,参加者可完全免罪。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情绪激昂,倍受鼓舞,高呼“此乃上帝所愿!”次年,第一次十字军出发。 原本规定出发的时间是圣母升天日,也就是1096年8月15日,但是在2月份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支队伍踏上了征程,这支队伍被称为“穷人十字军”(thepeople"scrusade),由于1087年到1095年之间,在西欧各国已经连续发生了7年的饥荒,大批贫苦农民负债累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上帝的神恩之上。当他们听说参加十字军进行圣战,不仅可以在死后不受炼狱的煎熬而直接飞升天堂,而且还可以免付债务利息,并且出征一年以后还可以免交赋税时,自然而然地觉得找到了一条前景光明的道路。于是,贫苦农民们最先集结起来,坚决要求参加圣战。 就这样,大约有八万人云集在莱茵河畔。他们分为五批出发。渡过莱茵河之后,由于缺乏后勤补给,这支“上帝的队伍”就象强盗一样开始沿途烧杀抢掠——在匈牙利,穷人十字军攻占了塞姆兰,夺走了钱财和4000多个匈牙利人的生命;在拜占庭的国土上,穷人十字军洗劫了贝尔格莱德和尼什郊区。 1096年秋天,穷人十字军终于抵达拜占庭的帝都君士坦丁堡,此时只剩下约4万人左右。长途跋涉之后穷人十字军已经疲惫不堪,他们既没有统一的指挥,也没有具体的作战计划,只是怀着对异教徒的仇恨,就向塞尔柱突厥人的重镇尼西亚扑去。而他们遇到的却是塞尔柱突厥人装备精良的铁骑。一场恶战之后,“穷人十字军”大部分被歼灭,只有一些人侥幸逃回。在整个穷人十字军的行动中,绝大多数人战死,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途中病死,再除去被俘虏作奴隶的,残存者不足3000人,这次东征彻底失败了。 1096年8月15日,由西欧贵族和骑士召集组织起来的十字军正规部队分四路向君士坦丁堡进发,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东征:德意志西部的队伍由布雍的戈弗雷(GodefroideBouillon)公爵和他的兄弟布洛涅的鲍德温(BaudouindeBoulogne)率领,沿穷人十字军走过的路线前进;法国南部的队伍由图卢兹伯爵圣吉尔的雷蒙德(RaymonddeSaintGilles)和阿德马尔率领,从土鲁斯出发,经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Lombardy),取道巴尔干半岛的伊利里亚(Illyria);法国北部的队伍由法王菲力普一世的兄弟韦芒杜瓦的胡格(HuguesdeVermandois)率领,在法国里昂(Lyon)集合,从意大利渡亚得里亚海(AdriaticSea);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队伍由博希蒙德(Bohemond)伯爵和他的侄子唐克雷德(Tancred)率领,由意大利东南部城市布林迪西(Brindisi)渡亚得里亚海,取道伊庇鲁斯(Epirus)。 参加这次东征军队的总人数,据教皇自己说有三十万人,这或许有些夸大其辞,然而某些西欧学者说只有四万人,又似乎有隐瞒之嫌;而美国学者考证意见认为,应该有十至二十万人,之所以说只有四万,是因为只计算了骑士的数目,而构成本次东征的主力,还是贫穷的平民,只不过他们的装备比之前的穷人十字军要精良不少。 这群身着十字军服的战士们在出发前都参加了一个宣誓仪式,誓词定必终身效忠教皇,违者以“绝罚”(开除教籍)论处。 教皇乌尔班二世本来有打算亲自出征的,但由于被遂的敌对教皇克莱门特及其残余势力仍时有活动,乌尔班二世不敢轻易冒险,所以只是派出四个教皇代表随军。 第一次东征的十字军到达小亚细亚时,政治形势对他们十分有利:一个由塞尔柱苏丹领导的统一的穆斯林帝国的威胁尚未形成;鲁姆苏丹国已经独立;一个新的王朝——达尼什曼德(Danishmendites)王朝——业已控制了安纳托利亚(Anatolie)的西北部;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和黎凡特的埃米尔(统治者)有好几个;巴勒斯坦则由以开罗为中心的强盛的法蒂玛王朝的哈里发管辖。因此,十字军面对的是一群四分五裂、相互猜疑的敌人。这对他们来说可谓万幸,因为如果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团结一致的敌人,他们决不会取胜. 1097年5月,十字军开始进攻鲁姆苏丹国首都尼西亚。1097年6月19日,尼西亚投降。攻下尼西亚之后,拜占庭军队着手清理附近地区的突厥人残部,从欧洲来的十字军们则向东南方开始了前往圣地耶路撒冷的长途跋涉。在这片落入突厥人手中的领地上,他们分成南北两路行军,北路由博希蒙德和征服者威廉的儿子、有“灾星”之称的诺曼底公爵罗伯特(Rober)领军,南路由戈弗雷统率。而鲁姆国的苏丹基利日·阿尔斯兰一世(KilidjArslanⅠ)在尼西亚被围攻之前就开始召集他的部队,然而直至在尼西亚陷落之后,军队还是没有集结完成。失去了首都,阿尔斯兰极不甘心,他便与统治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达尼什曼德结盟,组织起一支人数达十万的大军,在多利留姆(Dorylaeum)城外的平原上与十字军决一死战。1097年7月1日,阿尔斯兰一世的大军首先与由博希蒙德率领的北路军交上了手,由于兵力占绝对优势,阿尔斯兰一世很快就占了上风。但没过多久,戈弗雷公爵的南路军加入了战场,戈弗雷亲自率领数千重甲骑士从附近的山头向突厥人的侧翼发动了猛烈的突击,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突厥人顿时乱了阵脚,在欧洲人的重甲骑士冲锋战术面前,突厥大军以令人惊异的速度溃败了,同时北路军也发动了反攻,数小时之后,十万大军,除少数人仓皇逃走外,大部分都葬身在多利留姆的平原上。 多利留姆的失败,在军事上、在精神上都挫败了突厥人,使他们再难组织起强大的兵力进攻十字军,10月底,布洛涅的鲍德温占领了埃泽萨及其附近地区,十字军的主力部队则已开到了安条克。在叙利亚北部的这座重镇面前,十字军遇到了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十字军围困安条克达7个多月之久。虽然城内军民历尽艰辛顽强抵抗,但由于叛徒出卖,该城终于1098年6月3日被攻陷。塔兰托的博希蒙德被封为安条克的公爵,并奉命留守该城,其他十字军部队在图卢兹的雷蒙德率领下继续向耶路撤冷前进。 1099年7月15日,十字军在围攻“圣地”耶路撒冷一个月后终于将其攻陷,随后便开始了抢劫与屠杀,以此来欢庆收复圣地。一位在场者这样写道:“你如当时置身现场,就会亲眼看到我们的脚踝都被死者的血污染红,但是我还要指明的是什么呢?那就是没有一人幸存,即使妇孺也不能幸免。而后,一应僧俗人等去往圣墓与圣庙大唱九度音程颂歌,谦敬地做着祈祷,对他们向往已久的圣地进行朝拜与捐献。” 在劫后的土地上,建立了以西欧封建制为模式的耶路撒冷王国(1099~1187)。其他十字军国家,如安条克公国(1098~1268)、埃德萨伯国(1098~1144)和的黎波里伯国(1109~1289)等,名义上为耶路撒冷王国附庸,实际上是各自独立的。西欧封建主在领地上以军事城堡为中心,统治、剥削、奴役当地居民。一些参加圣战的骑士回到家乡,受到英雄凯旋般的欢迎,并带回来大量抢掠来的财富;而更多的参加了圣战的骑士则留在了当地,得到了分封赠与的土地。这样,正如一个随军前往耶路撒冷的修道士所说:“在欧洲只拥有一个村庄的骑士,现在成了一座城市的领主;原来只有几个同伴的,现在成了大富翁。在这里应有尽有,谁也不愿回欧洲了。” 为了维持统治,保护朝拜“圣地”活动,他们建立宗教骑士团作为常备武装力量。如12世纪初由法国骑士组成的圣殿骑士团(神庙骑士团)和意大利人组成的医院骑士团(约翰骑土团),12世纪末由德意志骑士组成的条顿骑士团等。骑士团是直属教皇的宗教性军事组织,不受地方政府管辖,任务是镇压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带居民的反抗,与周边穆斯林国家作战,保护十字军领地。而像比萨、热那亚、威尼斯等几个城市,因为十字军提供海运船只和海军,参加攻掠沿海城市。得以分享战利品,分别在几个城市中占有1/3的土地,享有特权。 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47—1149) 埃德萨伯国于1144年被摩苏尔总督突厥人赞吉(Zengi)(1127~1146在位)所灭,由此引起第二次十字军东侵。这次十字军有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和德意志皇帝康拉德三世参加。教皇尤金三世再次向十字军参加者发布特权书(注2)。1147年夏,两国国王各率领7万名封建主和骑士组成的队伍,开始了第二次东征。此次东征的情况与50年前第一次东征时大不相同。突厥人的抵抗更加顽强、组织得更好,德法联军途经小亚细亚时伤亡惨重;拜占庭皇帝的热情也大不如前。这两个王于1148年六月在耶路撒冷的阿卡相会,并与耶路撒冷王国领袖们协商,决定放弃任何收复埃德萨的企图,先攻打大马士革城。这是一个灾难性的决策,因为大马士革是叙利亚诸城中防御能力最强的城市之一。7月24日,德法联军兵临大马士革城下,但5天之后,赞吉之子和继承者努雷丁就发动全面反攻。德法联军败退到加利利。在以后几个月,由于疾病及突厥人的游击队,使十字军逐渐崩溃。最终两人只好掉头返国。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1189—1192) 当时赞吉已传位给儿子努雷丁,努雷丁的勇将撒拉丁(Salahuddin)在1171年攻克了埃及,1187年于哈丁会战大败十字军后又攻占了耶路撒冷。圣城再次失陷就引发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耶路撒冷陷落的消息传到欧洲时,教皇乌尔班三世接受不了这一沉重的打击,当场暴毙。) 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可以算是历次十字军东征中极为著名的一次。有很多历史名人参与,其中包括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FrederickBarbarossa)、英王狮心王理查一世(RichardI,theLion-Hearted)和法王尊严王菲力普二世(Philip),腓特烈一世占领科尼亚之后不幸地于渡河时溺死,德意志军大部分回国;英、法两国君主因领地争执,矛盾重重,明争暗斗。在十字军攻陷沿海要塞阿克后,菲力普二世即率军回国。理查一世只好独力作战。他分别于1191年9月14日和1192年8月两次与撒拉丁交手,两次都取得了胜利。但他已无力扩大战果。1192年8月雅法会战以后,理查试图进攻耶路撒冷,以失败告终。正当此时有消息从英国传来:菲力普二世已经与留在英国的理查的弟弟约翰(失地王,一个草包)勾结,密谋不利于理查。理查遂与撒拉丁停战,谋求妥协。 1192年9月2日,双方决定正式停战,缔结一个为期三年的停战条约:1.耶路撒冷仍归穆斯林管理;2.法兰克人保留从蒂尔到雅法的海岸走廊地带,基督徒和穆斯林彼此可以自由地到耶路撒冷和麦加去朝圣;3.穆斯林将基督教会所有的,包括十字架在内的宗教遗物归还基督教会。至此,耶路撒冷王国只剩弹丸之地,第三次东征和十字军东征的黄金时代便告结束。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 随着第二次与第三次由国王们率领的十字军东征相继失败,到了公元1201年,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决定仍然像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那样,继续由各国的王公贵族组成骑士军团,再派出教皇代表随军督战,以期再现当年圣战的辉煌。在英诺森三世“收复圣战”的鼓动下,为了迅速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十字军决定利用威尼斯的船只由海路直达耶路撒冷,以避开在陆路上与异教徒争锋。而当时威尼斯王国却正和占领耶路撒冷的伊斯兰教徒,贸易正密,不愿发生战争,遂以索取巨额运费为威胁,以平分战利品为利诱,唆使十字军为威尼斯攻取不久前落入匈牙利国王之手的一个商业口岸萨拉城。于是十字军改变原定进攻埃及的路线,攻陷了萨拉城。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对于十字军进行的这一笔政治交易非常不满,认为这不仅转移了圣战的大方向,而且还要去攻击本来就是天主教教徒,并且效忠教皇的匈牙利国王,于是在十字军攻占了萨拉城之后,就下令对十字军进行绝罚,开除了他们的教籍,同时也不再过问这次圣战了。1202年,拜占庭帝国因皇位的继承权问题而发生内乱,皇位的两个争夺者之一艾沙克二世逃亡西方,要求援助,并承诺帮助收复圣地,以及在罗马教皇的统领之下重新统一东西方教会,因而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决定恢复十字军的教籍,以援助这个皇位争夺者。从而使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十字军脱离了困境,立即向君士坦丁堡进发。 当十字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已经即位的拜占庭帝国皇帝在大为震惊之中,只好仓皇出逃,而臣民们也失去抵抗的意愿,随即打开城门出迎,十字军所支持的那位皇位争夺者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然而,不久之后,这位拜占庭皇帝被反对天主教的人谋杀,而十字军与当地人的冲突也越来越严重,于是在英诺森三世的命令下,十字军撤出了君士坦丁堡。此时的十字军在消耗了大量军力之后,得到的回报却很少,因而决定攻占君士坦丁堡,像当年攻占耶路撒冷那样,并瓜分拜占庭帝国。随后就包围了君士坦丁堡,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洗劫。“把圣索菲姬大教堂镶满宝石的圣坛砸成碎块彼此瓜分,把马匹牵进教堂,搬运抢夺到手的金银,还让一个妓女坐在牧首座上唱淫荡的歌曲。”除了将所有能够拿走的金银财宝都抢光之外,十字军还放火烧毁了君士坦丁堡藏书十分丰富的图书馆,以消灭异端邪说。在十字军攻占的拜占庭领土上,西欧封建主建立了拉丁帝国。威尼斯分得拜占庭领土的3/8,包括君士坦丁堡的一部分,成为地中海上的商业霸国。其余未被占领的拜占庭领土,分裂成为几个独立的小国。 (十字军东征对东正教的伤害如此之深,以至今天东正教中仍然有人将梵蒂冈天主教教皇称为“罗马的两头怪物”。前年五月,教皇若望保禄二世访问希腊时,还不得不就八百年前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一事公开道歉。目前美国欧洲盟邦中,希腊民众的反美情绪最烈,在中东冲突中也最同情巴勒斯坦。) “孩童十字军”(Children""sCrusade)(1212) 由于当时西欧流行一种怪论,认为成年人有罪,不能解放”主的陵墓”,只有无罪的儿童才能收复耶路撒冷。于是,西欧兴起了”儿童十字军”。1212年,在德国科隆有一个名叫尼古拉斯的10岁小男孩,在莱茵兰组织儿童十字军,成员共有两万多名,多是七到九岁的孩子。他们越过阿尔卑斯山向地中海海岸进发。可是,那些孩子在进入意大利境内以后因缺乏组织,无补给而溃散。沿途大部份死于饥饿、疾病,尼古拉斯也下落不明,有一些孩子抵达了热那亚,企图航海去耶路撒冷,结果被骗卖到东方做了奴隶,最后一部份回到故乡,一部份流落意大利。 与此同时,一个法国的10岁牧童斯特凡宣称自己在梦中见到了乔装成朝圣者的耶稣基督向他显灵,并且让他转交一封给法国国王的信,要求收复圣地耶路撒冷。于是,斯特凡前去向国王传达这一据说是基督耶稣的要求,并在途中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像自己一样大小的孩子。 最后,一共有大约3万名男女儿童在斯特凡的带领下,来到了马赛港口,准备横渡大海前往耶路撒冷,因为孩子们相信,就像当初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时候红海会给出一条路来一样,这一次他们面前的地中海也会立即干涸,为他们铺设出一条通往圣地耶路撒冷的大路来。当然,这样的海中之路并没有出现,而在当地经营船务的商人看到这群九到十岁的孩童却起了歹念,假意要送他们去埃及,让他们从埃及进迦南、上耶路撒冷,实际上却真正将他们送进了埃及、北非的地区,将他们卖为奴隶。这事直到多年后有几名青年回到欧洲,述说自己是当年的儿童十字军时才真相大白。 第五次十字军东征(1218~1221) 也许正是儿童十字军的悲剧性结局,促使英诺森三世在拉特兰召开了第十二次基督教普世主教会议,与会者多达1200人以上,会议要求各国国王之间立即休战4年,以便再次组成十字军进行圣战,于是就有了1218年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由奥地利大公利奥波德六世和匈牙利国王安德拉什二世率领奥匈十字军联军前往埃及作战,1219年联军攻占达米埃塔,1221年进军开罗时,由于尼罗河水泛滥被迫撒退。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1228~1229)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因没有参加第五次东征,被教皇开除教籍。教皇为了打击他的势力,下令禁止他东征。1228年,腓特烈无视教皇格列高利九世的禁令,公然率领十字军开始了第六次东征。他以支持埃及苏丹对付其敌人大马士革总督为条件,于1229年2月11日与卡米尔苏丹签订《雅法协议》,双方缔结10年和约,腓特烈二世以耶路撒冷国王身份取得耶路撒冷、伯利恒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教皇大怒,拒不承认,出兵进攻腓特烈二世在意大利南部的领地,并联合大马士革总督,迫使他返回欧洲。1244年,花拉子模突厥人在埃及支持下,再次占领了耶路撒冷。欧洲人从此永远失去圣城。 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 1243年,教皇英诺森四世上台后,于1245年召开里昂会议,号召各国君主支持法王路易九世组织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年,法王路易九世领军发动东征,进攻埃及。1849年,十字军再次攻下米埃塔。1950年4月,路易九世在埃及的曼苏拉被俘,在放弃米埃塔以及付出40万金币后才重获自由。 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270) 1270年,法王路易九世为报1250年兵败之仇,被俘之辱,发动了第八次东征。这时欧洲人对十字军已失去信心,更加无人响应了。路易九世不听从贵族及近臣的劝阻,带领雇佣骑士进攻北非的突尼斯(Tunis)。但全军染上疫症,大量死亡,路易九世也死于疫病,残部败退回国。 13世纪十字军已成强弩之末,留在东方的西欧封建主、意大利商人和宗教骑士团内部矛盾重重。13世纪中叶,蒙古旭烈兀建立伊儿汗王朝,1258年攻陷巴格达,杀死阿拔斯王朝末代哈里发;叙利亚、巴勒斯坦皆受威胁。埃及马木留克王朝苏丹拜巴尔斯一世(1260~1277在位)于1260年9月在大马士革南面的阿音扎鲁特大败蒙古军,并不断夺取十字军领地,并于1268年攻陷安条克。1289年马木留克王朝攻占十字军的重要据点的黎波里,1291年又攻占十字军在东方的最后据点阿克,6万多基督徒遭到屠杀。西亚大陆的十字军国家至此全部灭亡。 “让我们投入一场神圣的战争——一场为主而重获圣地的伟大的十字军东征吧!让一切争辨和倾轧休止,登上赴圣地的征途吧!从那个邪恶的种族手中夺回圣地吧!” “一个遭人蔑视,受撒旦支配的堕落民族,若是战胜了一心崇拜上帝,以身为基督教徒而自豪的民族,会是多大的耻辱啊!如果你们找不到配得上基督教徒这个身份的士兵,主该怎样责备你们啊!” “让那些从前十分凶狠地因私事和别人争夺的人,现在为了上帝去同异教徒斗争吧!——这是一场值得参加,终将胜利的战斗。让那些过去做强盗的人,现在去为基督而战,成为基督的骑士吧!让那些过去与自己的亲朋兄弟争斗不休的人,现在理直气壮地同那些亵渎圣地的野蛮人战斗吧!让那些为了微薄薪水而拼命劳动的人,在东方的征途中去取得永恒的报酬吧!身心交瘁的,将会为双倍的荣誉而劳动,他们在这里悲惨穷困,在那里将富裕快乐。现在他们是主的敌人,在那里将成为主的朋友!” “毫不迟疑地到东方去吧!凡是要去的人都不要再等待,赶紧回去料理好事务,筹备足经费,置办好行装,于冬末春初之际,奋勇地踏上向东的征途!” “本着主赐予我的权柄,我郑重宣布:凡参加东征的人,他们死后的灵魂将直接升入天堂,不必在炼狱中经受煎熬;无力偿还债务的农民和城市的贫民,可免付欠债利息,出征超过一年的可免纳赋税。凡动身前往的人,假如在途中,不论在陆地或海上,或在反异教徒的战争中失去生命的,他们的罪愆将在那一瞬间获得赦免,并得到天国永不朽灭的荣耀。” “向着东方出发吧!不要犹豫,不要彷徨,为荣耀我主,去吧!” 近来正东要请辞斑竹,而论坛上的列位看官口味也已经从古代希腊罗马变成了西欧封建史以及骑马民族史,本人发的罗马史专题的点击率也一直很低,论坛的人气不旺…….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说实话,本人的西方封建史的理论素养并不高,对它的兴趣也远不及古代希腊-罗马史,手头资料有限,怎么办呢?面对大家的热情,只好胡乱的写点东西,大家权当看着解闷吧! 其实西欧的封建史在西方可是个热门话题![废话,人家不研究自己的历史研究什么?难道你要他们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国内对此却一向不太重视,中学课本里的西方封建史,简直就象几页提纲,什么细节都没谈到就过去了。在读了伏尔泰的巨著《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简称《风俗论》以后我才对西方的中世纪有所了解的。此后又看了爱德华·吉本德《罗马帝国衰亡史》才将罗马灭亡到查理曼登基这段空白补上了。 2.西欧中世纪简论 西方的封建社会,一般又称为中世纪,是指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的这段时间,因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史家将这段时期视做两段高峰之间的一道阴影,其实,当时的人们怎么会自甘堕落认为自己是生活在一段悲惨愚昧的时期之中呢?我国史学界对西欧封建社会的定义是起自A.D.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蛮族废黜,终于A.D.1640年的英国革命,首尾一千一百四十五年。其实我们作为业余爱好世界历史的人,大可以将此下限延到法国大革命或者1848年革命,按照上面的提法,可以将西欧的封建社会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A.D.476—A.D.800,西欧封建社会的创立阶段;A.D.800—A.D.1500,封建制度在西欧的繁荣与衰落;A.D.1500—A.D.1640(或1848)初次殖民扩张,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在每个阶段,要注意的主要问题相应的是:A.D.476—800,罗马帝国社会的解构,东罗马帝国在西部昙花一现的统治,各蛮族国家的兴亡顷间,罗马基督教势力的扩张及与异教的斗争,查理曼帝国的创立;A.D.800—1500,查理曼帝国的解体与各民族国家的兴起,教皇与皇帝的斗争,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运动、教会分裂与宗教战争;A.D.1500—1640,地理大发现,西班牙、葡萄牙的对外扩张,新兴势力的崛起,英国革命。回顾西欧封建社会史,让人觉得杂乱无章,但是始终记住,欧洲的中世纪是一部精神统治?http://www.99066.com/shanhaijing/shizijundongzheng/001.htm2023-07-15 07:29:194
腓特烈一世一生有怎样的经历?
红胡子腓特烈一世(1123—1190年),德意志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德意志内部为了争夺国王的位置,连年厮杀不休,而国王与教皇之间为了争夺主教叙任权等权力,也斗了数百年难见分晓。这是一个尚武的时代,而他正是这个时代典型的尚武帝王,一生醉心于金戈铁马的生活。腓特烈一世的正式称谓是:霍亨斯陶芬的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其绰号为红胡子,因为他有一脸鲜红色的胡子。但在意大利人看来,此绰号的含义是这个入侵者在意大利残杀无辜,意大利的鲜血染红了他的胡子,在意大利语中,红胡子的译音为巴巴多萨。因此,腓特烈一世也常被称为巴巴多萨。腓特烈一世是希特勒最崇拜的人物,希特勒将他入侵苏联的计划定名为“巴巴罗萨”计划。腓特烈一世的父亲、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士瓦本公爵康拉德三世,1138年凭借武力加政治手段当选为德意志国王,他的母亲是韦尔夫家族的成员。在这个时代,德意志王侯中以霍亨斯陶芬和韦尔夫家族的势力最为强大,拥有这两个家族血脉的腓特烈无疑是最灼手可热的人物。1147年父亲去世,他继任士瓦本公爵,1152年3月,当选为德意志国王。自奥托大帝开始,每个德意志国王要获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都必须亲自进军意大利由教皇加冕。但当时教权和王权的争夺非常激烈,集中体现在主教,任权的争夺上。腓特烈一世的前辈亨利四世曾因与教皇的纷争被开除教籍,为了恢复教籍,他跪在卡诺莎城堡的雪地中三天三夜向教皇哀求,才得以恢复教籍,但当他收拾好旧河山之后又重新进军罗马,罢黜了教皇,报了旧仇。腓特烈一世,也许已经认识到了他与教皇的纷争不可避免,为了巩固后方,他于1150年让实力雄厚的萨克森公爵“狮子”亨利,放手侵占易北河以东的斯拉夫人土地,并给予其主教任命权,还把巴伐利亚领地归还于给他,条件是他必须在军事上给予支援。1156年,又将类似权力给予奥地利边地侯巴奔堡家族,并晋升其为公爵,奥地利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就发端于此。稳固了后方之后,腓特烈一世开始寻求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153年发动了第一次远征意大利。在进军途中,他接到了教皇尤金三世的求救信,原来是教士阿诺德领导人民夺取了城市政权,选举了罗马元老院成员和执政官,主张教会放弃领地过使徒的简朴生活。这真是天赐的机会,腓特烈一世加速进军镇压了这次起义,以拯救者的身份进入罗马城。但新任教皇哈德良四世是个不懂变通的倔老头,他在为腓特烈一世加冕时,坚持要腓特烈一世按照惯例为教皇牵马、扶镫,这激怒了腓特烈一世,结果使庆典会场变成了战场,近千人被杀。但不管过程如何狼狈,腓特烈一世已通过加冕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在他之前的德皇,一直只称为“罗马帝国皇帝”,从他开始又冠上“神圣”二字)。此后,腓特烈一世开始致力于控制意大利各城邦。意大利是当时沟通西欧和东方的拜占廷、阿拉伯的媒介,商品经济十分发达,另一方面,意大利政治上四分五裂,各城邦各自为政,这种情况无疑容易刺激侵略者的野心。1154年,腓特烈一世曾召开隆卡利亚会议,重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意大利拥有主权,包括任命官员、征收税收等权力。但腓特烈一世每年从意大利掠取了大量财富(远超过在德意志的收入),引起了北意大利城邦的不满,便组织起以米兰为首的反德皇的城邦集团。于是,腓特烈一世于1158年和1160年两次进军意大利,分别被称为他的第二次、第三次意大利战役,均获得胜利,迫使北意大利城邦同盟屈服,但后一次进行得异常艰苦,新任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入到他的敌对阵营,宣布将腓特烈一世革出教门(绝罚)。经过两年的围攻才拿下了米兰。腓特烈一世无情地摧毁了米兰城,并宣布亚历山大三世为伪教皇。腓特烈一世在意大利的暴行引起越来越多的反对者。1167年,意大利各主要城邦(包括威尼斯、维罗纳等)组成“伦巴第同盟”,共同支持米兰反对腓特烈一世,并取得了教皇甚至拜占廷帝国的支持。腓特烈一世于是发动第四次意大利战役,一开始进展顺利,攻占罗马,教皇仓皇出逃,腓特烈一世在罗马第二次加冕为皇帝。但北意大利城邦市民奋起反抗,加上瘟疫流行,腓特烈一世军中死了两千多骑士,腓特烈一世本人身陷重围,被迫化装成一个农民狼狈逃脱。这是腓特烈一世在意大利第一次惨遭败绩。心有不甘的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一世于1174年第五次入侵意大利,北意大利各城邦严阵以待,加入“伦巴第同盟”的城市增加到22个(意大利各城邦之间以及它们与教皇之间如此团结还是第一次,由此也可见腓特烈一世的影响),一开始试图以和谈解决,但伦巴第同盟要求教皇参加和谈遭到腓特烈的反对。1176年,双方会战于米兰附近的林雅诺,这是中世纪有名的战役之一。腓特烈一世统率的大军遭到歼灭性的打击,他本人也身受重伤,不得不投降。1177年,腓特烈一世被迫与教皇亚历山大三世签订威尼斯和约,归还教产,同时承诺不再干涉教皇国的内部事务,还跪在亚历山大三世的脚下吻他的脚。1183年,与伦巴第同盟签订康斯坦茨和约,腓特烈一世归还了一切掠夺的土地,放弃在各城市任命自己官吏的权利,,废除隆卡利亚会议的一切决议。腓特烈一世保留了形式上的最高任职权,并规定伦巴第同盟在皇帝出巡时必须接待和配合,算是保留了一点脸面。腓特烈一世发动的意大利战争以失败而告终,但他1186年第六次南下意大利却取得了另一种形式的胜利。这一次,他到米兰为他的儿子(后来的亨利六世)与西西里王国女继承人康斯坦丝举行婚礼,并让新任教皇乌尔邦三世为新婚夫妇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和王后,实际上为他的后继者控制意大利埋下了伏笔。腓特烈一世据说和蔼可亲、体魄和才智均过人。他不知疲倦的兵戎生活使他成为德国军国主义者眼中的英雄,但在意大利人眼中,腓特烈一世显然是个恶魔。1159年攻打克里马城时,竟以50名克里马成的儿童作为前驱抵挡矢石,此举大大损害了他的英雄形象。不过,1189年,当穆斯林英雄萨拉丁攻陷基督徒手中的耶路撒冷时,腓特烈一世号召欧洲国家进行十字军东征,并以67岁高龄亲自率军远征,使他第一次成为全欧洲人眼中的英雄。但当腓特烈一世在征途中渡过一条叫萨勒夫的小河时溺水身亡。一代战神竟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以致许多德意志人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传说他只是在某个地方休息,还会回到他的祖国。2023-07-15 07:29:531
格里高利七世1075年赦令
1075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宣布,僧侣不受世俗控制,教皇在世俗事务中有终极的至上地位,包括有权罢黜皇帝和国王。教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公元1075年,格里高利七世颁布《教皇敕令》27条,宣称教皇权力至上,一切君王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除皇帝有权解除人民对邪恶统治者效忠的誓约,同时规定只有教皇才有权力任免主教,世俗君主无权进行册封。 这一命令在西欧诸国引起了普遍的混乱。其中,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特别反对教皇否定世俗君主封立主教的权利,即主教叙任权。原因是在德意志王国,主教、修道院院长拥有巨大的权势。世俗册封权的被禁,严重打击了德意志皇权的基础。年约五十的教皇与年仅二十三岁的德意志皇帝之间,关于教权与政权的争斗,日益明朗,一触即发。 1075年6月,亨利四世平定国内萨克森诸侯叛乱,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1076年1月, 他公开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黜格里高利七世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七世的答复,被称为“中世纪最著名的教皇敕令”。他于1076年2月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宣布废除亨利四世。同时他还下达了《绝罚令》,解除臣民对皇帝效忠的誓约。支持亨利四世的主教,或被停职,或受到开除出教的威胁。亨利四世的实力迅速被削弱,萨克森诸侯也再次发生动乱。同年10月,帝国会议决定,如果一年之内亨利四世所受的《绝罚令》未被解除,其君主职权即应被废除。 http://bbs4.xilu.com/cgi-bin/bbs/view?forum=iamthefish&message=41022023-07-15 07:30:011
欧洲中世纪教皇权力只手遮天,为什么教皇没有促成欧洲的大一统呢?
天主教的教皇也被称作“教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宗教职能,他不但是精神世界的绝对领袖,在世俗世界也拥有极高的权威。事实上在绝大多数的主流宗教里面都没有这样类似于原始宗教“大祭司”的绝对存在,比如有一句著名的话“教皇无谬误”,这种精神权威不要说东正教的教首、西藏的活佛,就连中国皇权时代的皇帝都望尘莫及。其实基督教一开始只是罗马帝国偏远地区的一个小宗教,这一点从《圣经》当中的有关最早门徒记载就能够看得出来。后来到了君士坦丁大帝时期,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为了加强自己的独裁权力,便想借助基督教的宗教势力来为自己保驾护航。他不但自己带头信奉基督教,还给了基督教合法地位和大量的政治支持。在这种环境下,基督教迅猛发展,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到后来罗马的皇帝已经丝毫无法动摇基督教的权威了。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陷入了一千多年的四分五裂,再也没有办法统一起来。但是那些封建小国都没有办法独立面对外来的强敌,比如蒙古铁骑的入侵、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封建领主们不得不找一个大家都承认的共同领袖来召集有效力量来加以对抗,教皇就是那个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前后,教皇的权威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所有封建君主都必须匍匐在他的脚下,没有半点反抗的能力。所有皇帝国王在加冕的时候,都必须得到教皇的承认和祝福,即便是纵横天下的拿破仑也无法例外。可是虽然教皇的权威至高无上,但却没有世俗君主的行政权力,只能通过宗教手段来达到目的。就像后来教皇掠夺财富,也只能通过“赎罪券”这种低劣的手法。不过在那个全民信奉基督教的国度里,在某些特殊时期,教皇的权威就相当强大。比如说西班牙和葡萄牙为了全球的殖民地纷争不断,必须需要教皇来主持公道,把地球一切两半平分给这俩国家。不过教皇手中最重要的权力还是所谓的“教皇令”,从宗教角度给每一个人施加强大的社会压力,无论是平民还是君王,任何人都没有反抗的能力。首先就是“禁教令”,也就是被禁教的国家或地区,除了出生的洗礼和死亡的葬礼之外,一切婚丧嫁娶的习俗规格基督教一概不管不问,这就意味着基督教从这个地区完全撤出,把这个地方挤出欧洲大家庭。一旦宗教势力离开之后,这里的君主马上就会失去统治权威,老百姓蠢蠢欲动,所以除非是手段很强硬、脸皮很厚的君主,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得了这种变动。不过在历史上著名的英国金雀花王朝,有一个“无地王”约翰,他为了掠夺财富凑军费,横征暴敛,还不承认教皇英诺森三世指派的大主教,而遭受了教皇五年的禁教令。但是这却没有组织约翰王的步伐,所以教皇只能出动最严厉的惩罚“绝罚令”。绝罚令也叫“破门律”、“禁门令”,是教皇能够实施的最严厉、最沉重的惩罚,大致意思就是开除当事人的教籍,不允许他参与一切和宗教有关的活动。当然也不会得到教皇的祝福,另外任何人跟这个被绝罚的人接触,也会受到绝罚,这就意味着这个人在天主教世界丝毫没有了立足之地。一个平民如果被施加的绝罚令,那就会被社会彻底孤立,跟判了死刑差不了多少,并且除非教皇收回成命,否则即便是你死了,以后多少年也会受到唾弃。历史上有多次著名的绝罚事件,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的国王因为政教纠纷都被施加过绝罚令,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这个国王的权力在历史上也算是很强大的,可又能怎么样呢?因为他密谋刺杀了大法官托马斯·贝克特,教皇便威胁说要绝罚,亨利二世为了挽回局势,不得不赤身裸体在大雪里站了三天,才获得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的原谅,由此可见教皇权力的强大。另外还有一个被绝罚的人也非常有名,他就是马丁路德,但是人家并不在乎,因为他改革宗教,创立了基督教里的新教,另起炉灶了。2023-07-15 07:30:0911
为什么每次提到英国安茹王朝的亨利二世的时候都会在后面打个括号写着(短斗篷) 呢?这是什么意思?
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兰国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国的诺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他所创立的金雀花王朝是英格兰中世纪最强大的一个封建王朝。该王朝本名叫安茹王朝。但是因为纹章用金雀花的小枝做装饰,所以通常人们叫它金雀花王朝。从他开始的几位国王也被称作安哲文国王,因为英格兰只是他们那没有多少实际统一性的巨大领地的一部分。因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穿比较实用方便的短披风,所以人们称其为“短斗篷王”。2023-07-15 07:31:144
为什么不可以杀人?
第叁章 不可杀人天主神圣的法律讯息 「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玛十九17) 福音与诫命 52. 「有一个人来到耶稣跟前说:『师傅!我该行什麽善,为得永生?』」(玛十九 16)。耶稣回答说:「如果你愿意进入生命,就该遵守诫命」(玛十九17)。这位师傅所 说的生命,是指永远的生命,也就是分享天主的生命。我们要遵守上主的诫命,包 括「不可杀人」的诫命,才能得到这生命。「不可杀人」「十诫」中的首要命令,是富少年请教耶稣他应该遵守那些诫命时,耶稣所引用的:「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玛十九18)。 天主的诫命从不与他的爱隔离:他的诫命常是让人成长、得享喜乐的恩赐; 因此成为福音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实际上,就是「福音」:也就是喜乐的 好消息。生命的福音是天主的厚礼,也是人类艰钜的任务。它使得享「自由」恩 赐的人感到惊叹及感恩;也要求人以深厚的责任感来接纳、维护和实践。天主赐人生 命时,也要求人爱护、尊重和促进生命。这恩赐於是成为一项诫命,而这诫命 本身也是一项恩赐。人是天主生活的肖像,按造物主的旨意,是要人成为统治者和主人。尼西主教圣 额我略写道:「天主使人有能力履行他身为地球君王的角色…人是按统治宇宙的那 一位的肖像所造。万事万物证明,从一开始,人就有庄严高贵的天性…人是君王。 因此人受造是为了掌管世界,由於他获得宇宙君王的模样;他是生活的肖像,他以他 的尊严 分享天主完美的原型」叁八。人受天主的召叫,生育繁殖, 治理大地,并管理其他受造物(参阅创一28),人不但是其他事物的统治者和主人, 更是自己的统治者和主人叁九。从某种意义来说,人是生命的主人,这生命是人领受 的,也可以藉着以爱及尊重之心实行天主的计划而完成的生育行为来传递。然而,人 的统治权并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职务:那是天主独一无二且无限的统治权的真 实映象。因此人必须以智慧和爱执行这职务,分享天主无限的智慧与爱。它的实 现有赖於遵从天主神圣的法律,自愿且喜悦地服从这法律(参阅咏一一九)。 因为他了解上主的诫命是一个圣宠的恩赐,是天主只为人的好处而经常维护自我的尊严 并追求真福。 人类并非天地万物、更非生命绝对的主人和最终的判官,而是「天主计划的施行 者」四O ,人类的伟大无与伦比,原因即在於此。生命是天主交托给人类的一笔财富,不可随意挥霍;生命也是天主交给人类保管 的塔冷通(才干),应该善加运用。人必须向主人交出一本生命的帐本(参阅玛廿五14~30;路十九12~27)。 「我要追讨害你们生命的血债」(创九5) 人类生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53. 「人的生命是神圣的,因为生命从一开始就含有『天主的创造行动』,并永远 与其唯一的终向造物主,保持一种特殊的关系。生命从开始到结束,唯有天主是其 主宰:在任何情况下,没有人能声称自己拥有直接毁灭一个无辜者生命的权利」四一。 通谕《生命恩赐》就用这几句话说明天主对人类生命的神圣性及不可侵犯性的启示之中心 思想。 事实上,圣经就把「不可杀人」的禁令以天主的诫命(出廿13;申五17)呈现。 正如我曾强调的,这诫命见之於「十句话」中,在上主与他选民所立盟约的中心;但是 早在当初罪恶和暴力泛滥,天主降下洪水处罚人类,以洗净罪恶之后,天主与人类 间所订的盟约中,已经有不可杀人的诫命了(参阅创九5~6)。天主宣称他是人类生命绝对的主人,而人是按他的肖像和模样所造(参阅创一26~28)。因此人类生命有了神圣和不可侵犯的特徵,反映出造物主本身的不可侵犯。正是为了这原因,天主会严厉审判违反「不可杀人」诫命的任何行为,而这诫命是社会上所有生命的基础。天主是无辜者的护卫者(参阅创四9~15;依四一14;耶五○34;咏十九24)。因此天主表示他不喜欢见到生灵灭亡(参阅智一13)。这件事只有魔鬼高兴:因为魔鬼的嫉妒,死亡才进入了世界(参阅智二24)。魔鬼「从起初就是杀人的凶手」,也是「撒谎者及撒谎者的父亲」(若八44)。他欺骗人类,把人带到罪恶和死亡,让罪恶和死亡好似生命的目标及果实。54. 很显然的,「不可杀人」的诫命有一个强有力的否定性内含: 它指出人绝不可逾越的最大极限。然而这诫命也隐含鼓励绝对尊重生命的积极态度;它导向促 进生命,并沿着给予、接纳、服务的爱的道路前进。盟约的子民就在这样的思考之 路上缓慢前进,虽然有时背道而驰,但仍逐渐成熟,也为耶稣伟大的宣讲做了准 备,这宣讲就是:爱近人的诫命就好比爱天主的诫命;「全部法律和先知,都系於 这两条诫命」(参阅玛廿二36~40)。圣保禄强调「不可杀人…任何其他诫命,都包含 在这句话里:就是『爱你的近人如你自己』」(罗十叁9;参阅迦五14)。新法律吸收 了「不可杀人」的诫命,并使其得到满全,成为「进入生命」不可或缺的条件(参阅玛 十九16~19)。若望宗徒也有同样的看法,因而以斩钉截铁的口气说:「凡恼恨自己弟 兄的,便是杀人的;你们也知道:凡杀人的,便没有永远的生命存在他内」(若壹叁15)。在最古老的基督徒非圣经作品《十二宗徒训诲录》中可见,从一开始,教会生活的传统就明确地一再重申「不可杀人」的诫命:「有两条道路,一条生命的道路和 一条死亡的道路;二者有很大的不同…。按所教导的诫命:你不可杀人…不可以堕 胎置胎儿於死地,也不可在婴儿一落地就把他杀死…死亡的道路是这样的:…他们 对穷人不表同情,对受苦者漠不关心,他们不承认他们的造物主,他们杀害 他们的孩子,并以堕胎使天主的受造物消灭;他们赶走贫困的人,压迫受苦者,他们为富人辩护,不公正地审判穷人;他们恶贯满盈。孩子们,愿你们永远躲开这一 切罪恶!」四二随着时间的过去,教会传统总是一贯地教导,「不可杀人」的诫命有绝对而不变 的价值。我们都知道在最初几个世纪,「杀人」名列最严重的叁种罪当中,另两种是叛教和奸淫。杀人者必须有特别重和长时间的公开补赎,才能得到宽恕,重回教会。 55. 这应该并不令人惊讶:杀死一个带有天主肖像的人,是非常严重的罪。唯有天 主是生命的主宰!然而面对个人及社会生命中发生的许多事件,而且往往是悲剧事件,基督徒从一开始就在反省中,对天主诫命所禁止和所规定的事,寻求更充分、更深入的了解四叁 。在有些情况下,天主的法律所提出的价值观,似乎是相 当的吊诡。以合法的自卫为例。保护自己生命的权利与不可伤害他人生命的义务, 实际上很难不起冲突。当然,生命内在的价值以及人有爱自己不下於爱别人的责 任,是真正自卫权利的基础。「爱近人」的诫命,是旧约所订,又经耶稣再次确 认,而这个高标准的诫命也是以「爱自己」做为比较的基准:「你应当爱近人如你自己」(谷十二31)。因此,谁也不能因为不爱生命或不爱自己而放弃自卫的权利。只有按照真福八端的精神(参阅玛五38~40),藉由英勇的爱来加深对自己的爱,也把对自己的爱转化为彻底的自我牺牲,那时才可奢言放弃自卫的权利。最崇高的自我牺牲 的例子,就是主耶稣自己的牺牲。 更有甚者,「对於必须对另一个人的生命、家庭或国家利益负责的人而言,合法 自卫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一个重大的责任」四四。令人遗憾的是,有时为了使攻击者 无法伤害他人,不得不取走他的性命。在这种情形下,攻击者可以说是自食恶果, 即使他因为失去了理性,而不必负道德责任。四五 56. 死刑的问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对於这问题,教会和民间都日益偏向於 要求非常严格的限制,甚至完全废除死刑。我们应该在刑罚制度逐渐更符合人性尊严,因而也更符合天主对人类及社会旨意的情况下来看这问题。社会施以刑罚的最主要目的是「补偿由罪行所引起的纷乱」四六。政府当局为了纠正犯罪者对个人或社会权利的冒犯,必须给犯罪者足够的惩罚,做为重获自由的条件。这样政府当局也可 实现维护公共秩序和保障人民安全的目的,同时给予犯罪者改过自新的动机和助 力。四七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显然必须谨慎地评估和决定处罚的性质和程度,而且除非万 不得已,也就是若非如此不足以维护社会安全,不应对犯罪者处以极刑。不过由於今天刑罚制度的不断改进,这类情形即使并未完全绝迹,也已十分罕见了。 不论如何,新编《天主教教理》中所指出的原则都是真实有效的:「 如果用不流血的方法,已足以维护人类生命,使不受侵略者之害,也保障公共秩序和个人安全,政府当局就必须使用这些方法,因为这些方法更能促进公益的实现,也更符合人性尊严。」四八57. 如果我们必须如此小心地尊重每一个生命,甚至对罪犯和不法的侵略者都不例外,「不可杀人」的诫命用在无辜者身上时,就更有绝对的价值了,而又以应用在 弱小和无助的人身上为最,因他们只能在天主诫命绝对的约束力中找到最终的防 卫,以防止他人的傲慢自大和为所欲为。 其实无辜人类的生命绝对不可侵犯,是圣经明确教导的一个道德真理,始终受教 会传统支持,也不断在她的训导中提出。这一贯的训导是「信仰超性意识」的明确 结果。当天主子民「对信仰及道德问题,表示普遍的同意」四九时,此一受天主圣神所启发和维持的超性意识,可保护天主子民不致犯错。直接夺走无辜的生命,尤其是刚开始及已到最后阶段的生命,在道德上是绝对及 严重的不法,但对此种行为,个人良心和整个社会都愈来愈没有感觉。面对这情 形,教会训导权更加不断大声疾呼,以维护人类生命的神圣及不可侵犯。宗座训导 权对此尤为坚持,主教们的训导权也同样坚持,且由主教团或个别的主教,发布许 多内容丰富的教理和牧灵文件。梵二大公会议也以简短犀利的篇章,有力地提出此 一问题。五O因此藉着基督赋予伯多禄及其继位人的权柄,并在与天主教主教的共融中,我肯定:直接且故意地杀害无辜的人,常是严重的不道德。这项教理是基於人在理性光 照下,於自己心中找到的不成文的法律上(参阅罗二14一15),再次为圣经确认,为教会 传承递达,也是本地的和普世的训导权所讲授的。五一 故意剥夺无辜人类的生命,常是道德上的恶,而且,不论以其本身为目的或做为 达到善良目的的一种手段,都永远不可成为合法。这行为其实是严重地违反道德 律,更是违抗道德律的创造者和保护者天主;它违反了正义与仁爱的基本美德。 「任何人都不可以任何方式杀害无辜,不论是胎儿或胚胎,是婴儿或成人,是老人 或患不治之症而受苦的人,或是将死之人。此外,任何人都不得要求毁灭生命的行 为,无论是为自己或是为受托照顾的人,也不可明确答应或默许此事。任何权力也 不能合法地推荐或允许这种行为」。五二说到生命的权利,每一无辜者的生命都与其他所有人的生命绝对平等。这平等是 一切真正社会关系的基础。为建立真正的关系,此关系必须建立在真理和正义上, 承认每一个男女为「人」,而非有待利用的物品,并对他们加以保障。在这禁止直 接夺取无辜人类生命的道德律之前,「没有一个人享有特权或例外,无论他是全世 界的主人,或是地面上『穷人中最贫穷的人』,都没有什麽分别。在伦理道德的要求上,我们都是绝对平等的」。五叁「我尚在母胎,你已亲眼看见」(咏一叁九16)堕胎罪是滔天的罪行。 58. 在所有反对生命的罪行中,人工堕胎的特色,使其成为特别严重而可悲的罪行。梵二大公会议对堕胎及杀婴所下的定义为「令人憎恶的(滔天)罪行」。 五四但今天在许多人的良心上,对此一罪行的严重性,感觉已愈来愈模糊。一般人的 观念、行为,甚至在法律上,对堕胎行为的接受,实是一个明显的讯号,表示人的道德观念有了极端重大的危机,已愈来愈无法分辨善恶,甚至在危及基本的生存权时,也依然善恶不分。见到这麽严重的情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应该有勇气正视 真理,为各种行为正名,不因贪图方便而妥协或自欺欺人。在这一点上,先知的叱责就很直截了当:「祸哉,那些称恶为善,称善为恶;以暗为光,以光为暗的人!」(依五20)。尤其是对堕胎行为,盛行使用一种模 两可的名词,例如称之为「中止怀孕」,试图掩饰堕胎的真正本质,并减轻在众人眼中的严重性。或许这种语言奇观本身就是良心不安的徵兆。但是任何语言也改变不了事实真相:不论用什麽方式,人工堕胎都是故意而且是直接的杀死一个在生存初期的人类存有(human being),这初期是指由受孕起直到出生。如果我们认清人工堕胎的行为就是谋杀,特别是当我们考虑到所摧毁的究竟是什 麽时,这行为在道德上的严重性就显而易见了。在堕胎行为中所消灭的是一个正当生存最初期的人。我们再也想不出比这更无辜的人了。这个人绝不可能被认为是侵略者,更不可能是不法的侵略者!这人是那麽柔弱、无助,甚至连最低限度的自卫 方式,即新生婴儿的鸣咽和哭泣声,他都付之阙如。这个未出生的孩子缩在子宫里,完全靠怀他的那个女子保护和照顾。然而有时竟是这个做母亲的,决定和要求 拿掉孩子,甚至亲自去付诸实行。不错,拿掉自己腹中胎儿的决定,如果不是纯粹出於自私或为了一己的方便,而是有更重要的考量,例如为了孕妇自己的健康或为维持家人起码的生活水准,那麽对做母亲的来说,这决定往往是很悲惨痛苦的。有时则是为了担心孩子生下来之后 的处境,会不如根本不出生的好。然而这些理由以及其他类似的理由,不论多麽严 重和悲惨,都绝不可能使故意杀死一个无辜人类的行为成为正当的行为。59. 除了做母亲的以外,往往还有别人也会决定胎儿的死亡。当孩子的父亲不但给 母亲压力,要她堕胎,还让她独自面对怀孕的问题,因而间接鼓励她做出这样的决 定时五五,首先该谴责的或许是这父亲。这家庭「爱的团体」的本质,以及成为「生命 神圣殿堂」的使命,都严重地受了伤害和亵渎。此外,任何人也不能忽视有时来自其他家人 以及来自朋友的压力。有时妇女受到的压力是如此强烈,以致於她心理上觉得非堕胎不可。当然,在这样的情形下,特别应由直接或间接强迫她堕胎的人负道德责任。医师和其他保健人员若把本应用来维护生命的技术,改用在使人死亡上,他们对此也应负责。但是那些推动和批准堕胎法立法者,以及实际施行堕胎的卫生保 健中心的行政人员,也都有责任要负。而那些帮助散播性放纵以及轻忽母职 观念的人;和那些本应-却没有做到-确保有效的家庭和社会政策,以支持家庭,尤其是人口较多的家庭,或经济和教育有特殊困难的家庭的人,也都应负起完全而重大的责 任。最后,我们也不可忽视那些伸向四面八方,有系统地鼓吹堕胎合法化并普及堕胎的网路,包括国际性的机构、基金会和组织。在这方面,堕胎超越了个人责任的 围,也超越了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而有了独特的社会幅度。那是对社会和其文 化造成的相当严重的伤害,始作俑者正是本应促进和维护社会的人。正如我在致家 庭的信中所说:「我们正面临着对个人生命以及对文明本身生命的巨大威胁」五六。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可称之为反对未出生人类生命的「罪的结构」。 60. 有些人想使堕胎行为合理化,他们声称至少在受孕后的某些天数以内,这受孕 的结果还不能算是有位格的人类生命(a personal human life)。但事实上,「卵子一旦受精,一个新生命就已形成,既不属於父亲,也不属於母亲,毋宁说那是一个新的人类存有,靠自己的力量发育。若非他已经是人类了,就永不可能成为人类。这一直是很清楚的…现代遗传学提供宝贵的证明。它指出从一开始,就已经规划好了,这个 生命将会成为一个『位格』(person),这个个别的位格的特徵也都已经决定了。一旦受精,一个人类生命的探险就开始了,他的每一项能力都需要时间,需要很长一段时 间使其各就其位,并且发生作用」五七。实验资料本身虽然不能使我们认出精神性的魂 的临在,可是对人类胚胎所做的科学研究,却能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指标,藉着 它使用推理,在人的生命初期辨识出位格性的临在(a personal presence):一个人类个 体(a human individual)怎能不是人类位格(human person)呢?」五八与人类胚胎有关的科学争论,以及哲学方面的讨论,教会的训导没有正式介入这些讨论。但是,从道德责任的观点来看,仅仅是有牵涉到「人」的可能,就足以使绝 对禁止任何杀害人类胚胎的行为具有理性的基础了。这是关系非常重大的问题。也 就是因为这个理由,教会过去和现在一直教导,人类繁殖的果实,从刚开始存在的 那一刻起,就应该得到无条件的保障。这种尊重就是整体的人该得到的,也就是具有身灵合一的人类应该得到的保障。「人从受孕的那一刻起就应受到尊重,并应得到如同一个『位格』应有的待遇,因此人的生命,由存在的初刻即该受到尊重,如同有各种权利的位格,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个无辜人类都有的,不可侵犯的生存权」。 五九61. 圣经里从来不曾谈到蓄意堕胎的问题,因此并未直接而特别谴责这件事。但是 圣经里对在母胎中的人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因此根据合理的推想,也可知天主「不可杀人」的诫命必须扩而及於未出生的胎儿。人类生命在存在的每一时刻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包括出生之前那最初的阶段。所有的人类生命,从在娘胎中就属於天主,天主寻找、认识他们;亲手形成他 们,把他们缔结起来;当他们还是微小且未成形的胎儿时,天主就注视着他们,也 看到未来成人时的他们,他们的寿数已经计算好,甚至连使命也已写在「生命册」上(参阅咏一叁九1,13~16)。圣经中的许多章节也都可以证明六O, 当他们还在母胎中时,就已经是天父慈爱眷顾的对象,而且是有位格的对象。教廷信理部的声明说得好六一,教会传统从开始到现在,都明确而一致地将堕胎形容 为一项特别严重的不合乎道德的行为。古代希腊罗马帝国是个堕胎和杀婴行为猖獗 的地方,第一批基督徒团体初次与他们接触,就以教导和实际行动激烈地反对此一 习俗,前面提到过的《十二宗徒训诲录》中也清楚地证明了六二。在希腊的教会作家 中,阿特那哥拉斯(Athenagoras)写道,基督徒认为那些使用堕胎方法的妇女是杀人犯,因为孩童即使尚在母胎中,「已经受到天主的眷顾了」六叁。在拉丁作者中,戴尔 多良肯定:「阻止某人不让他出生,是预先谋杀;杀死一个已出生的人或是在其出生时将他杀死,之间并没有多大差异。将来有一天会成为人的他,现在已经是一个人了。」六四 在基督宗教的二千年历史中,教会的教父和牧人及教师等人不断地教导同样的教 义。即使科学界与哲学界对「精神体的灵魂赋予人身的准确时刻」的辩论,也从未使教会在斥责堕胎的不道德这件事上起了任何犹疑。62. 近年来的教宗训导也强烈地重申此一普通的教义。特别是教宗比约十一世在 《「圣洁婚姻」通谕》中,驳斥了那些为堕胎辩解的华而不实的说法六五。 比约十二世则排斥所有直接堕胎的行为,亦即每一件意图直接毁掉子宫内人类生命的行为, 「不论这类行为是一种目的,或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六六。教宗若望廿叁 世重申人类生命是神圣的,因为「生命从一开始,就包含了天主直接的创造活动」六七 。正如前面曾提起的,梵二大公会议也严厉地谴责堕胎:「由妊娠之初,生命即应受到极其谨慎的保护,堕胎和杀害婴儿构成滔天的罪行」。六八 教会法典从最初几世纪开始,就对那些犯了堕胎罪的人定有刑罚。虽然处罚有时 较严厉、有时较轻微,但在历史上各个时期都受肯定。一九一七年的教会法典以开 除教籍来惩罚堕胎六九。修订后的教会法沿续此传统,宣布「凡设法堕胎而既遂者,应受自科绝罚」七O。绝罚用於所有知道这条法律的人,因此也包括那些若没有他们的帮助,就不可能犯下这些罪行的共犯七一。教会藉着这样的叁令五申,很清楚地表示堕胎是极严重、极危险的罪行,因此鼓励那些犯此罪的人及时悔改。在教会内,绝罚的目的是为使一个人完全了解某些罪的严重,因而能真正悔改和痛悔。由於教会传统的教理和训导都是如此一致,保禄六世才能宣称这个传统是不曾改变、也不能改变的七二。因此藉着基督赐予伯多禄及其继位人的权柄,在与普世主教的 共融中-他们也在各种不同场合中斥责了堕胎罪行;而且在此通谕颁布前和他们谘 商时,他们虽然散居全球各地,对此一教诲却有一致的看法。-因此我声明,直接 堕胎,亦即以堕胎为目的或手段的行为,常构成一件严重的伦理错乱,因为那是故 意地杀害一个无辜的人类存有(human being)。 这个教理是基於自然道德律和形之於 文字的天主圣言,为教会传承递达,是一般的、普遍的训导权所讲授的。七叁任何情况、目的或任何法律,都不能使一个本质为不合法的行为成为合法,因为 那是违反写在每一个人心版上、理性所认识、教会所宣讲的天主法律。63. 对堕胎的道德性的评估,也可以应用在最近对人类胚胎所做的一些干预上,虽 然这些干预本身的目的是正当的,但仍免不了要毁灭掉那些胚胎。这就是拿胚胎作 实验,这种实验在生物医学界愈来愈普遍,在某些国家也已经合法。虽然「只要尊 重胚胎的生命及完整,不给胚胎引起过度的危险,加於胚胎的治疗措施应视为合 法,这是为了使胚胎获得痊愈、为了改善胚胎的健康,或为了胚胎个体的继续生 存」七四,但仍应声明,以人类胚胎或胎儿当做实验对象,犯了违反人类尊严的罪,因 为胚胎及胎儿也是人,有权得到与已出生婴儿同样的尊重,正如对每一个人的尊重 一样。七五同样的谴责,也适用在利用活的人类胚胎和胎儿,当作「生物材料」使用,或供做移植的器官或组织,以治疗某种疾病,有时还以试管受精的方式来「制造」这些备用的胚胎。像这样杀害无辜的人类,即使是为了帮助他人,仍是一项绝对不能接 受的行为。有一些产前检查,可以早期检查出胎儿可能有的异常现象,对於这种行为的道德 性,必须特别小心地评估。有 於这些检查技术十分复杂,因此必须做仔细而严谨 的道德判断。如果这些检查对母亲和胎儿不会造成异常的危险,而且目的是为了可以及早治疗,或是及早了解胎儿的情况,而有助於平静地接受尚未出生的孩子,那麽这些检查在道德上是正当的。但由於产前治疗的可能性还很有限,因此这些检查 经常是为了优生保健,为避免生下各种先天不正常的婴儿,而施行选择性的堕胎。这样的心态既可耻,也应该大受谴责,因为它认为人类生命的价值只能在「正常」 及身体健康的参数内衡量,而为杀婴和安乐死的合法化开了一扇大门。然而这麽多有严重残障的兄弟姊妹,在得到他人的接纳及关爱时,能勇敢而平静地生活,而为我们作了动人的见证,使我们知道生命真正的价值何在,而且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这生命对他们及对他人都更加可贵。对於那些在悲痛中,仍愿意接 受严重残障子女的已婚夫妇,教会与他们十分亲近。至於那些能接纳因有残疾而遭父母遗弃的儿童,并收养这些儿童的家庭,教会也深表感激。「我使人死,也使人活」(申卅二39) 安乐死的悲剧 64. 在生命历程的另一尽头,人要面对死亡的奥秘。今天,由於医学进步,文化环境又往往并不接受「超越」的思想,因此垂死的经验有了新的特色。当流行的趋势 是只以生命能带来多少快乐和幸福,来评估生命的价值时,「痛苦」似乎就成了难以忍受的挫折,人人必须对其避之惟恐不及。如果一个生命,还有许多新鲜有趣的 经验等待他去经历,却突然被死亡打断,人们会认为死亡是「没有道理的」。但一旦生命充满了痛苦,而且无情地注定还要遭受更大的痛苦时,人们就会认为生命已 经没有意义,死亡反而成了「合理的解脱」。 此外,当人否定或忽视与天主的基本关系时,就会认为「人」是自己的尺度和标 准,有权要求社会的保障,使他有完全的自主权,能决定如何处理自己的生命。尤其是某些已开发国家的人民,由於医学不断进步,医学科技日新月异,更使他们觉 得应该这样做。今天的科学界和医学界使用非常先进的系统和设备,不但可治疗过去认为的不治之症,可减轻或消除痛苦,也能维持和延长生命,即使是已经极端微 弱的生命;对於生理功能突然崩溃的病人,可以用人工方法维持他们的生命,也可用特殊方法从事器官移植。在这种环境下,安乐死的诱惑就愈来愈大了。安乐死就是控制死亡,让死亡在该来的时间之前发生,「温和地」结束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这些行为看起来好像合乎逻辑和人道,但是当我们更仔细地去看时,会发现它其实既荒谬也不合乎人道。我们面临着「死亡的文化」中更令人忧虑的徵兆,而且在繁荣进步的社会中更 是明显,因为这种社会的特色是过度重视效率,不能忍受老人和残障者人数的日渐 增加,认为那是过於沈重的负担。这些人往往被家人和社会孤立,因为这种社会几乎完全以生产效率为标准,根据这标准,身罹残疾而没有复原希望的生命,就不再 具有任何价值。65. 为了对安乐死有正确的道德判断,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严格说来,安乐死是指为了消除一切痛苦而有所为或有所不为,这些作为或不为的本身会导致死亡,或意图导致死亡。「因此安乐死的发生,在於其意向和所运用的方法」。 七六安乐死必须与放弃所谓的「侵入性治疗」的决定有所区别。「侵入性治疗」是指 治疗的方式不再适合病人真正的情况,因为这种治疗已与预期的结果不相称;或是 因为这种治疗对病人和家属造成过度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当死亡已逼近且不可 避免时,人可以本着良心「拒绝采用希望极小而又麻烦的方法来延长生命,只2023-07-15 07:31:2315
屡试不爽造句
屡试不爽造句摘抄如下:1、他设计的方案,在施工中屡试不爽,已经被广泛采纳了。2、见多识广的顾问可以逐步指导你使用那些屡试不爽的行为纠正法。3、有一种屡试不爽的传递情报的方式被称为死信箱。4、这个策略他们应用了一遍又一遍,屡试不爽,推荐有经验的直销商。5、屡试不爽的办法是货币人为或自行贬值,这可以使得出口变得更有竞争力,进而补平贸易赤字。6、同样的方法,屡试不爽,很快便得到了想要的信息,又经过同意的方法进行与其他两人的核对,全都正确。7、破除了对方的元力凝铠和对方的攻击,屡试不爽。8、他这一手裂山碎石可是屡试不爽,江湖上不少成名高手也纷纷伤在这一招之下,何况眼前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韩韬心中又是一阵得意。9、谓予不信,不妨启动此前屡试不爽的人肉搜索——实践证明这一招有时比纪检部门办事效率还高。10、这是她屡试不爽的招数,极少失手,今天却栽在了这个蒙面男子这里。11、在遭到拒绝后,教廷使出了屡试不爽的手段,对路易四世处以绝罚。12、之前刚进入游戏时,正是这屡试不爽的一招,让陆炳良大小三两次战役无往不利。2023-07-15 07:31:581
忽略洗礼的后果有哪些
洗礼仅仅是礼仪律法,洗礼不能使任何人得救,而在教会时代结束以后,这样的礼仪也就失去意义了。圣洗圣事是赋予神印的圣事,圣洗神印不可取消,因而不可能“取消洗礼”。但圣洗神印可以被“遮掩”,当当事人宣告背教时,即已“自科绝罚”,为教会所抛弃,神印被遮掩。2023-07-15 07:32:181
梵蒂冈为什么没人敢打(为什么中国不承认梵蒂冈)
梵蒂冈为什么没人敢打因为梵蒂冈是一个中立的国家,所以没有国家打梵蒂冈。梵蒂冈意为先知之城。公元4世纪,教皇在罗马城西北角耶稣门徒圣彼得殉教处建康斯坦丁大教堂以志纪念,15~16世纪被改造成圣彼得大教堂,成为天主教会举行最隆重仪式的场所。756年法兰克国王把罗马城及其周围区域送给教皇,后在意大利中部出现教皇国。1870年意大利统一后,教皇被迫退居梵蒂冈宫。1929年意大利同教皇签订《拉特兰条约》,承认梵蒂冈为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梵蒂冈为中立国,其国土神圣不可侵犯。扩展资料:梵蒂冈的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遇周日,圣彼得广场天主教徒聚集,中午12点,随着教堂钟声响起,教宗在圣彼得大殿楼顶正中窗口出现。向教徒们发表演说,梵蒂冈的瑞士侍卫队每年5月6日在圣达马索院内举行宣誓仪式,诵念5个多世纪来一直不变的誓词,祈求天主保佑自己圆满完成任务,效忠教宗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每年都会有无数天主教徒来到这圣城,瞻仰这座天主之城。梵蒂冈禁止游客或当地居民在穿着上露出膝盖以上的部位,以示对这座天主之城神圣的敬意为什么中国不承认梵蒂冈1958年中国天主教一些教区选举产生主教人选报梵蒂冈,梵蒂冈非但不批准,反而以绝罚相威胁,对中国天主教伤害至深,给中国教徒的心灵留下很深的创伤,同时也迫使中国天主教会走上了自选自圣主教的道路。梵蒂冈为什么没有女性因为这个地方是很尊贵的,一般人是不敢靠近的,它存在是有一些很严厉的规则在推行,所以说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它有不尊敬的想法。俄罗斯要灭亡了俄罗斯帝国,通常简称为俄国或沙俄。14世纪中期,从蒙古帝国之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诸罗斯公国之一的莫斯科公国日渐强大,兼并周围小国。1546年,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沙皇俄国诞生。1613年7月11日,俄罗斯帝国太祖庄皇帝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罗曼诺夫在京师莫斯科圣母大教堂举行加冕典礼,开创罗马诺夫王朝。1721年,彼得大帝与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胜利后,使俄罗斯参政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俄国成为正式意义上帝国。后领土不断扩张成为世界性大帝国,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二世被迫签署退位声明,俄罗斯帝国灭亡,共记304年梵蒂冈不敢惹的十大国家这是因为梵蒂冈是宗教力量的核心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所以其他国家不敢招惹。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它的国土面积也仅仅只有0.44平方公里,这样的面积也只是故宫的五分之三。但是它本身的影响力非常强大尽管地方小但所没有国家招惹。梵蒂冈有着最核心的宗教信仰。梵蒂冈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就是教皇。不仅如此这个国家虽然还没有一座城市大却是天主教的核心之地。在这个国家中宗教力量非常强大而且虽然人口不多但大都是神职人员,主要由主教、神父和修女组成。而且因为历史悠久作为教皇国存在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梵蒂冈控制着全球的天主教所以最有发言权和影响力。这个国家是宗教信仰的领袖精神因此是不可动摇的,如果有国家想要攻打它势必也会引起国内大乱。因为对于宗教的信仰很多西方人都是专一而又忠诚的。而梵蒂冈在他们心中存在的意义也更加神圣,因此梵蒂冈的国际影响力是一般国家不能相比较的。虽然说梵蒂冈国家只是一个弹丸之地但是却孕育着灿烂的文化。像是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博物馆都聚集着非常繁荣而优秀的文化。而同时圣彼得大教堂本身也是一件极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因此每年来梵蒂冈的游客也不在少数。所以这样一个极具影响力各方面也都非常强大的国家自然没有其他国家招惹。2023-07-15 07:32:251
天主教的发源地来自哪里
很多对天主教文化不了解的朋友总会以为天主教的发源地是在欧洲,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天主教的发源地是在亚洲。 那么,天主教的发源地在亚洲哪里呢?一起随我来看看吧! 公元1世纪前期,基于犹太民族预言与信仰的受膏者(傅油者)〔默西亚〕,拿撒勒的耶稣(纳匝肋人耶稣)开始在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从事宗教活动及社会活动。耶稣是一位教育家(拉比)、神学家(宣道士)和医生,他在会堂教育世人知识、宣讲天国福音、医治人们的疾病、替人们消灾弭祸。后来圣伯多禄(彼得罗斯)与圣安德肋(安得烈亚)兄弟为首的十二人成为耶稣十二门徒,并被委以驱魔的权柄和治病救人、接济世人疾苦、奉献自己的大使命。是为大使命宗徒(使徒),以及教会兴建学校、医院、福利院、养老院等慈善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发端。 30年代,伯多禄在凯撒利亚认耶稣为基督(默西亚),以及天主(上帝)之子。相传耶稣将通往天国的钥匙、宽恕与绝罚的权威、高于地狱的权柄神授予了这位最年长的宗徒,并嘱咐他将教会建在磐石上。直到耶稣钉死十字架。三天后,据说伯多禄等耶稣的追随者们见证了耶稣的复活和升天,于是这坚定了他们的信心。32年,伯多禄成了实际的领导者,并基于耶稣的教诲和生平开始传教,组建了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团体。后交由耶稣的兄弟及长老圣雅各伯担任首任耶路撒冷主教。 60年代,伯多禄赶往罗马帝国首都罗马传教,组织起第5座初代的罗马教会,后遭罗马皇帝尼禄处以十字架刑。相传伯多禄殉道前,要求行刑者将自己倒钉十字架,因为自己不配和耶稣基督同样钉死。是为圣伯多禄十字(圣彼得十字)。伯多禄死后,圣理奴(圣李诺)接任伯多禄,就任第2任罗马大主教。罗马逐渐成为基督徒的中心。 70年代,耶路撒冷圣殿损毁,犹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犹太教正宗破落;基督徒组成的五大初代教会(五大牧区)成型。包括继承于伯多禄的罗马教会,是为西方教会;安德肋的希腊教会(君士坦丁堡)、雅各伯的犹太教会(耶路撒冷)、马尔古的埃及教会(亚历山大)、保禄的安条克教会,是为东方教会。 约78年,理奴殉道。圣厄拿古肋德(克雷)继任,获得罗马公民权的拉丁公民权,约91年4月26日殉道。圣古肋满(克莱孟一世)继任,相传在101年11月23日(儒略历11月25日)殉道。古肋满在位期间通过《古肋满第一书信》处理了科斯林教会的纠纷。罗马主教逐渐扮演起各地教会的仲裁者。是为教宗制(教皇制)的萌芽。2023-07-15 07:32:311
一个人的心灵是什么
一个人的心灵是什么 一个人的心灵是什么,人是由灵魂和肉身组成的,有不足万分之一的人天生灵异,如果你理解了心灵本质,也就理解了如何运用心灵控制生命机能。以下分享一个人的心灵是什么? 一个人的心灵是什么1 我们的身体由细胞组成,而细胞又由分子原子组成。不过我们不但有身体,还有心灵,会思考,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心灵是什么呢,它是物质吗,也由原子组成? 心灵和灵魂往往看成是同义词,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心灵和灵魂这两个词可以换用,但如果这个人去世了而心灵还在,这时通常把心灵叫做灵魂。这文章里我们不严格区分这两个概念。 古往今来无数聪明人思考过心灵的秘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在我们出生前心灵就存在了,它存在理念世界中,这是一个和现实世界不同的世界。当我们出生后,灵魂就到了我们的身体里,跟投胎一样。普通人的灵魂是不完整的,只有一半,要么是男的,要么是女的,它们结合在一起才完美。 而柏拉图自己不同,他的灵魂是完整的,不需要谈恋爱,或自己跟自己谈恋爱。这就是所谓柏拉图精神恋爱法,后来引申为只涉及精神而无关肉体的所谓纯洁恋爱。 在战国时期,有一次庄子和惠子来到桥上,看着河里的鱼游来游去。庄子说:这些鱼是多么的快乐啊。惠子问,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反问,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这里他们就是在讨论心灵问题,你不是鱼你能知道鱼的心灵状态吗,你不是我你能知道我的心灵状态吗。 别说心灵状态,别人是否有心灵似乎都难以确定。想象一下,假设有个人打架,把别人的脑袋砸破了,发现里面全是电路,你说那个人有没有心灵呢? 上面的例子里,柏拉图的看法只能说是诗意的想象,不能算是严肃的理论,而庄子惠子则只是提出了问题。下面来看看哲人们对心灵本质的各种探索。 1、心身二元论 这种观点主张心灵和身体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东西,身体属于物质,而心灵不是。心身二元论最著名的支持者是笛卡尔,他是法国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论题就是他提出来的。 为什么心灵和身体本质上是不同的?笛卡尔提出了几个论证,其中一个是这样。身体可以切割分成不同的部分,而心灵是不能分割的,所以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这论证是有争议的,心灵是否真的不能分割呢?关于这一点后面再讨论。 心灵不同于身体,那心灵占有空间的位置吗,它在哪里?我国古人认为心灵居住在心脏那里,这一点也反映在我们的文字里,心灵的心本来指的是心脏,又比如思想这两个字下面都是心字。笛卡尔猜测心灵在大脑那里,理由是我们一般认为自己在眼睛的后面,而眼睛后面是大脑。 那心灵又是如何控制身体的行为呢?比如我现在想看电影,就能控制我的手去打开电脑上网观看。笛卡尔认为大脑有个部分叫松果腺,心灵通过松果腺影响我们的行为。松果腺就像收音机的接收装置一样,接收到心灵的信号,然后传送到身体其他地方,而身体也通过松果腺将信号传给心灵。 笛卡尔的这个理论和现代科学是冲突的。因为按照科学的理念,通过神经元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应该就能说明大脑的活动,而现在心灵要在大脑的活动里插一脚,简直扰乱秩序! 莱布尼茨则认为心灵和大脑是独立的互不影响。但怎么解释他们之间的某种同步性呢?比如身体缺水心灵感到口渴,想走路了就会迈开腿,莱布尼茨说这是因为上帝在创造宇宙的时候,使得心灵跟身体同步了,它们之间并没有相互作用。如同两个闹钟一开始对准了时间,此后它们就一直是同步的,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影响。这个想法叫先定和谐说。 心身二元论还有很多待回答的问题。植物人有心灵吗?如果永远不会恢复意识,那是心灵消失了,还是心灵已经离开了身体?如果没有心灵了,还有维持植物人生命的必要吗?还可进一步问,动物是否有心灵呢? 现在虽然还不能说心身二元论就绝对是错误的,毕竟现在也不知道正确的心灵理论是什么。但它的确与现代科学理念相冲突,因为现代科学也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物质的,而心身二元论把心灵看成是与物质不同的东西,此外不管是它的心灵松果腺说,还是先定和谐说,更是和科学不符。 在某些传说中,倒是可以找到一些证据支持心身二元论,且心灵可以离开身体存在。比如濒死体验就是这样的例子。经常看到一些报道,病人病重进行抢救时,灵魂突然自己脱离了身体,再也感觉不到痛苦,一辈子经历过的重要事情快速播放,经过一道黑乎乎的隧道,尽头有光,听到美妙的音乐,已经去世的亲人在那里等着他们。 还有的人濒临死亡时,灵魂出窍悬浮在上空,看到自己躺在病床上,医生正在抢救自己。不管哪种情况,最后灵魂会突然回到身体上,又回到了现实。会不会有时候灵魂飘荡出去,不再回来呢?不知道,因为如果真的这样,那个人就没有再活过来,无法告诉我们他的遭遇。 灵魂出窍是真是假呢,还是大脑功能混乱出现的幻觉?有人想了一些办法来检验它们。比如在墙壁上挂上一些特别的画,躺在床上无法看到,但如果灵魂飘浮起来就一定会注意到。有的人在手术台上放上特别的道具,道理和刚才一样。但那些有灵魂出窍经验的人,在醒过来后从来没有说他们看到那些道具。这说明灵魂出窍极可能是幻觉。 除了濒死体验外,另一个相关的是转世的传说,即儿童回忆起他们的“前世”。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做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并于2005年出了一本书,Life Before Life: A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Children"s Memories of Previous Lives,里面有大量的案例。比如有一个这样的:有个纽约警察,1992年他在一次抢劫案中被杀了,心脏和肺都被子弹打破。 五年后他的女儿生了个儿子,这儿子一出生肺动脉就不健全,心脏也有问题。后来这孩子不断说自己曾经是警察,谈论起以前的事情,并记得她妈妈以前养的小动物,而他的很多生活习惯也与那警察相同。这本书的更多内容介绍看同人于野的文章,《一个关于转世的流行病学研究》。他还脑洞大开设想了检验转世说的实验,《怎样用统计实验检验灵魂转世假说》。 这些事情真的是灵魂转世?还是只是巧合,又或者是当事人的.记忆错误,还是有人伪造事实呢?不得而知,最少看上去不靠谱,让人觉得是迷信,是否真的如此还有待深入研究。 如果灵魂可以离开身体,则有很多令人费解的问题。我们需要眼睛才能看东西,需要嘴巴才能说话。如果灵魂离开了身体,它用什么来看东西呢?它又没有嘴巴,怎么和其他灵魂交流?靠心灵感应来交流吗吗?直接就感应到其他灵魂在想什么,这还有隐私吗?天堂就是这样的?灵魂要像电影里那样制造灵异事件就更困难了,没手没脚它怎么制造呢? 除了不靠谱的传闻外,并无可信的证据可以说明灵魂可以脱离身体存在。 一个人的心灵是什么2 神秘主义者:心灵就是幽灵 如果大家看过鬼片,或恐怖电影,那就能很直观地明白幽灵是什么。 日本鬼片中的鬼,脸上的粉底会特别厚,还可能从电视机屏幕中爬出来。香港鬼片中的鬼,大多长得很漂亮,只是身体是半透明状的,可以穿透墙壁,具备各种超能力。美国鬼片中的鬼,很多都不是人形的,他们的面容恐怖,指甲很长,牙齿也很尖锐,就像怪物一样。 对于一个神秘主义者来说,人类的心灵就是灵魂,灵魂就是这种幽灵、鬼魂。这种鬼可能会传世投胎,变成人或其他动物。这种鬼也可能上天堂或下地狱,接受奖励或惩罚。 总之,神秘主义者认为,身体可能死亡,可能腐烂,可能变成一抔黄土或灰尘,但灵魂不会死亡。灵魂会在身体死后继续以某种形式存在,进入某个彼岸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无论是信佛、信基督、信真主还是信玉皇大帝,大多属于某种形式的神秘主义者。 神秘主义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给人心理上的安慰。人都是怕死的,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其实不会真正死掉,自己的肉体死后,灵魂还会继续存在,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不那么怕死了。 神秘主义还可以引人向善。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做坏事,死后就会下地狱受折磨;自己做好事,死后就会上天堂享福。那这个人可能就会尽可能多地做好事,少做坏事。 神秘主义最大的坏处就在于,它与当下最流行的科学世界观格格不入。持有神秘主义立场的人,要么是无知的低学历者,要么是勇敢的反智主义者,要么是懦弱的高学历者,要么是故作高深的文人。这些人在科学主义者眼中,可以被概括性地称之为蠢人。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愚蠢”的标签,这个人就被排除出理智交流的圈子之外。其所思所想,除了令人发笑之外,不再有任何严肃的意义了。这可能就是科学社会中的绝罚(excommunication)。 我想,这就是人们宁愿放弃那些心理上的安慰,也不愿被称之为愚蠢的原因吧。 二元论者:既有心灵,也有大脑 最有名的二元论者,就是笛卡尔。笛卡尔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稍微没那么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他认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复杂的机器,人的身体也是复杂的机器。但是人和石头、芦苇、钟表、老虎不同,人除了有身体之外,还有灵魂。其他东西都没有灵魂。 二元论者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可以被区分开的。身体属于物质的范畴,而灵魂则不属于物质。物质就是物理学家们所承诺存在的东西,比如费米子和玻色子以及它们所组成的更宏观的东西。这些东西大致上有体积,占据了物理时空中的某个位置,可以用四维坐标来描述。总之,对于物质这类东西,二元论者和物理主义者没有分歧。 二元论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类叫做灵魂的东西,这类东西不是由物质构成,它们没有体积,不占据空间位置。灵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思考,可以有心理活动。而物质都不能思考,都没有心理活动。 笛卡尔认为,人脑深处的松果体就是灵魂的座位。人类的灵魂就是通过松果体来控制人类的大脑,而大脑又能控制肢体。 可惜,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小小的松果体不像笛卡尔以为的那么重要,它只是用来分泌褪黑素,调节昼夜节律而已。而且,笛卡尔也没有说清楚,和肉体完全不同的灵魂,是怎么通过松果体控制肉体的? 这也是二元论者面临的最大的麻烦,无法解释灵魂和物质这两类不同完全不同的东西,是如何进行交互作用的。为什么“撞到脚趾头”这个物理事件,会导致“感觉到痛”这个心理事件?为什么“想要喝水”这个心理事件,会导致“伸手拿杯子”这个物理事件? 二元论者和神秘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二元论具备科学常识,相信这个世界是由物理规律所描述的。二元论者认为人有灵魂,但不一定会说灵魂不死,还会上天堂或下地狱甚至转世投胎。二元论者只是想从科学世界观中,拯救人类的灵魂,为其划出一块保留地。 目前来看,这个工作是不成功的。 行为主义者:没有心灵,只有行为 学心理学的朋友,一定对行为主义这个词不陌生。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在美国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认为心理学研究应该针对可以客观测量的行为,而不是去研究那些不可观察的思想、欲望、动机、意识,等等。这被称之为方法论行为主义。 方法论行为主义后来被基于人脑和计算机类比的认知主义范式所取代,但它对哲学造成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哲学中的行为主义,称之为逻辑行为主义,以英国的赖尔和美国的蒯因的代表。顺便一提,蒯因和斯金纳在哈佛是同学,两人一直是好朋友。 逻辑行为主义现在被视作检验一个东西是否有心灵的标准。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游泳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它就是只鸭子。如果一个东西的所有外在行为,都和有心灵的人一模一样,那我们就说这个人是有心灵的。 换句话说,心灵就是行为或者行为倾向。说一个人感到痛,就是说这个人可能会发出“啊”的叫声,然后避免那个让他感到痛的刺激。说一个人渴了,就是说这个人更可能去找水喝,哪怕目前没有去找水喝。 套用蒯因在物理主义上的名言:“没有物理变化,就没有变化”。针对人类的心灵状态,我们可以说,“没有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就没有变化”。 赖尔的行为主义思想是从对笛卡尔的批判开始的,他将二元论观点称之为机器中的幽灵。既然已经认为人类的肉体是一台复杂的精密机器,为何还需要一颗超自然的灵魂宝珠来操纵这台机器呢? 图灵测试也体现了逻辑行为主义的精神。如果一台机器能完美地像人一样做出语言行为,那这台机器就可以被看作具备人类的智能水平。行为主义并不关心内在,不关心主观感受,只关心外在表现,只关心可以被观察的行为。 一个人的心灵是什么3 “心灵”到底是什么? 心灵,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 它不是头脑, 因为头脑是大脑、小脑及脑干等结构的总称; 它不是心脏,因为心脏只起到一个泵的作用; 它也不是灵魂或精神。 总之,心灵不是我们的肉体, 但它 就在我们的身体里, 很像一个器官,却找不到它。 研究认为, 它存在于每一个器官, 存在于每一寸肌肤, 存在于每一滴血液。 与其它器官一样, 心灵有属于它自己的组成成分及功能。 心灵与头脑不是同一个东西,更不是头脑的功能。 心灵有着属于它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和规律。 当然,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 心灵 不一定能够真正成熟起来。2023-07-15 07:32:451
疾速追杀2为什么杀了高卓没事
结局是Wick受到了绝罚,目标只有一个--Wick死亡。如果拍第三部的话,可能会从温斯顿给他的那个“徽记”入手,可是地球已经上的杀手要对Wick赶尽杀绝了,他能逃去哪呢?温斯顿会说:“我在月球有个基地,那里培养着和你一样顶尖的FPS高手,我管他们叫守望先锋。我需要你的加入,Wick,这个世界需要英雄。”2023-07-15 07:32:522
多纳图派详细资料大全
多纳图派(Donatists),早期基督教派别。由迦太基主教多纳图创立,故称。3世纪,出现于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时期的北非迦太基。其成员多为奴隶和隶农。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多纳图派 外文名 :Donatists 派别 :早期基督教 创始人 :迦太基主教多纳图 时间 :3世纪 历史沿革 311年,选举塞西里安(Caecilian)迦太基主教,遭到少数派的反对,因为为其授予神职的主教之一费力克斯(Felix of Aptunga)是叛教者。努米底亚的众主教拒绝承认塞西里安,312年为马约里努(Majorinus)举行授职礼,后为多纳图举行授职礼,认为教会是义人的教会,罪人无份;而罗马教会让叛教者受任主教职,已成“罪人之子”,故不能列入圣教会;主张只有义人施行的圣事才有功效;主张返回原始基督教和财产公有;反对教会国家同盟,反对大土地领主和罗马官吏。该派由此形成。该派三次向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抗诉,君士坦丁举行三次会议(313,314,316年)审理此案,但是三次裁决都有利于塞西里安,该派拒绝裁决,质疑皇帝干涉教会。后君士坦丁驱逐该派主教,将其财产归公,并派军驻守。321年,在高压政策失败后,罗马帝国采取怀柔政策。称为游行宣传派的恐怖集团到处游走,强迫人们皈依该派。为此奥古斯丁出面澄清教会论和圣礼论,答复该派的诸多问题。411年,罗马帝国再次宣告该派非法。该派教会在北非曾拥有主教300人,同罗马教会分庭抗礼,虽经罗马教会多次绝罚,并遭罗马帝国武力镇压,但仍继续发展。5世纪汪达尔人入侵北非,该派式微。7世纪阿拉伯人进入非洲后,逐渐消失。2023-07-15 07:32:581
谁能告诉我西西里晚祷事件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是一个西西里贵族,叫做约翰.德.普罗西达的人假装为小兄弟会修士策划了著名的西西里晚祷事件。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普罗西达鼓动西西里人在复活节那天暴动,以晚祷钟声为信号,当晚祷钟声敲响的时候,西西里人发起攻击法国人的行动,不过这个由普罗西达策划的事件被伏尔泰认为是杜撰,缺乏事实根据。伏尔泰认为事情的起因是一个隶属于法国的普洛旺斯人于复活节这天的晚祷告时在巴勒摩强奸了一个当地的妇女,这位妇女叫喊起来,当地人围拢过来,打死了这个普罗旺斯人。这个事件引起西西里人对法国人的普遍仇恨,在普罗西达的煽动下西西里人见到法国人就杀,杀红了眼的时候,甚至孕妇、教士、修女也不能幸免。 西西里晚祷这个事件反映了西西里人爆发了一种隐藏了许久的对外国统治者残暴统治的仇恨,而这个仇恨没有报复在诺曼人身上、德国人身上,却爆发在了可怜的法国人身上。 http://club.book.sohu.com/r-history-311349-0-4-0.html Mafia(黑手党)一词起源于1282年复活节的西西里起义。当一个巴勒莫少女在结婚当天被法国士兵强奸后,西西里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他们袭击见到的每一个法国人,并提出“Morto Alla Francica, Italia Anela”(意大利文“消灭法国是意大利的渴求”),而Mafia就是这个口号的字母缩写。这场起义在欧洲史上被称作“西西里晚祷事件”。 同时,Mafia在阿拉伯语中,是“避难地”的意思。即使历史可以推翻重来,流淌着阿拉伯血液的黑手党仍然会在西西里诞生,他们仍然会选择Mafia作他们的标志。 http://travel.bokee.com/city/71188.shtml2023-07-15 07:33:079
心灵上的灵魂是什么意思
心灵上的灵魂是什么意思 心灵上的灵魂是什么意思,人是由灵魂和肉身组成的,有不足万分之一的人天生灵异,天生就能感觉到灵魂的存在,一般绝大多数人都感觉不到灵魂的存在。以下分享心灵上的灵魂是什么意思? 心灵上的灵魂是什么意思1 心灵哲学:你知道灵魂是什么吗? 人类的灵魂,真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 在“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眼中,灵魂是那些无知大众才会相信的东西。谈论灵魂,就像是在公开场合谈论性,让人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然而,学术性的严肃交流,是不分话题的。谈论性或灵魂,都没有什么好羞耻的。 所以,就让我来谈谈灵魂吧。 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是当代哲学界的第一哲学,是哲学这门隐学中的显学。它就是研究人类灵魂的哲学领域。 许多一线哲学研究者们,在人类的心灵上投入了大量的心思,试图去澄清一些困惑了我们几千年的谜题。无论成功与否,其阶段性的成果也是值得我们了解的。 在这里,我将不同的思想主张,划分为不同的“主义”,然后概述这些主义对于心灵的本体论承诺。 神秘主义者:心灵就是幽灵 如果大家看过鬼片,或恐怖电影,那就能很直观地明白幽灵是什么。 日本鬼片中的鬼,脸上的粉底会特别厚,还可能从电视机屏幕中爬出来。香港鬼片中的鬼,大多长得很漂亮,只是身体是半透明状的,可以穿透墙壁,具备各种超能力。美国鬼片中的鬼,很多都不是人形的,他们的面容恐怖,指甲很长,牙齿也很尖锐,就像怪物一样。 对于一个神秘主义者来说,人类的心灵就是灵魂,灵魂就是这种幽灵、鬼魂。这种鬼可能会传世投胎,变成人或其他动物。这种鬼也可能上天堂或下地狱,接受奖励或惩罚。 总之,神秘主义者认为,身体可能死亡,可能腐烂,可能变成一抔黄土或灰尘,但灵魂不会死亡。灵魂会在身体死后继续以某种形式存在,进入某个彼岸世界。有宗教信仰的人,无论是信佛、信基督、信真主还是信玉皇大帝,大多属于某种形式的神秘主义者。 神秘主义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给人心理上的安慰。人都是怕死的,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其实不会真正死掉,自己的肉体死后,灵魂还会继续存在,那么这个人可能就不那么怕死了。 神秘主义还可以引人向善。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做坏事,死后就会下地狱受折磨;自己做好事,死后就会上天堂享福。那这个人可能就会尽可能多地做好事,少做坏事。 神秘主义最大的坏处就在于,它与当下最流行的科学世界观格格不入。持有神秘主义立场的人,要么是无知的低学历者,要么是勇敢的反智主义者,要么是懦弱的高学历者,要么是故作高深的文人。这些人在科学主义者眼中,可以被概括性地称之为蠢人。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愚蠢”的标签,这个人就被排除出理智交流的圈子之外。其所思所想,除了令人发笑之外,不再有任何严肃的意义了。这可能就是科学社会中的绝罚(excommunication)。 我想,这就是人们宁愿放弃那些心理上的安慰,也不愿被称之为愚蠢的原因吧。 二元论者:既有心灵,也有大脑 最有名的二元论者,就是笛卡尔。笛卡尔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哲学家,稍微没那么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他认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复杂的机器,人的身体也是复杂的机器。但是人和石头、芦苇、钟表、老虎不同,人除了有身体之外,还有灵魂。其他东西都没有灵魂。 二元论者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可以被区分开的。身体属于物质的范畴,而灵魂则不属于物质。物质就是物理学家们所承诺存在的"东西,比如费米子和玻色子以及它们所组成的更宏观的东西。这些东西大致上有体积,占据了物理时空中的某个位置,可以用四维坐标来描述。总之,对于物质这类东西,二元论者和物理主义者没有分歧。 二元论者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类叫做灵魂的东西,这类东西不是由物质构成,它们没有体积,不占据空间位置。灵魂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思考,可以有心理活动。而物质都不能思考,都没有心理活动。 笛卡尔认为,人脑深处的松果体就是灵魂的座位。人类的灵魂就是通过松果体来控制人类的大脑,而大脑又能控制肢体。 可惜,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小小的松果体不像笛卡尔以为的那么重要,它只是用来分泌褪黑素,调节昼夜节律而已。而且,笛卡尔也没有说清楚,和肉体完全不同的灵魂,是怎么通过松果体控制肉体的? 这也是二元论者面临的最大的麻烦,无法解释灵魂和物质这两类不同完全不同的东西,是如何进行交互作用的。为什么“撞到脚趾头”这个物理事件,会导致“感觉到痛”这个心理事件?为什么“想要喝水”这个心理事件,会导致“伸手拿杯子”这个物理事件? 二元论者和神秘主义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二元论具备科学常识,相信这个世界是由物理规律所描述的。二元论者认为人有灵魂,但不一定会说灵魂不死,还会上天堂或下地狱甚至转世投胎。二元论者只是想从科学世界观中,拯救人类的灵魂,为其划出一块保留地。 目前来看,这个工作是不成功的。 行为主义者:没有心灵,只有行为 学心理学的朋友,一定对行为主义这个词不陌生。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在美国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认为心理学研究应该针对可以客观测量的行为,而不是去研究那些不可观察的思想、欲望、动机、意识,等等。这被称之为方法论行为主义。 方法论行为主义后来被基于人脑和计算机类比的认知主义范式所取代,但它对哲学造成的影响一直持续至今。哲学中的行为主义,称之为逻辑行为主义,以英国的赖尔和美国的蒯因的代表。顺便一提,蒯因和斯金纳在哈佛是同学,两人一直是好朋友。 逻辑行为主义现在被视作检验一个东西是否有心灵的标准。如果一个东西看起来像鸭子,游泳像鸭子,叫声像鸭子,那么它就是只鸭子。如果一个东西的所有外在行为,都和有心灵的人一模一样,那我们就说这个人是有心灵的。 换句话说,心灵就是行为或者行为倾向。说一个人感到痛,就是说这个人可能会发出“啊”的叫声,然后避免那个让他感到痛的刺激。说一个人渴了,就是说这个人更可能去找水喝,哪怕目前没有去找水喝。 套用蒯因在物理主义上的名言:“没有物理变化,就没有变化”。针对人类的心灵状态,我们可以说,“没有行为或行为倾向的变化,就没有变化”。 赖尔的行为主义思想是从对笛卡尔的批判开始的,他将二元论观点称之为机器中的幽灵。既然已经认为人类的肉体是一台复杂的精密机器,为何还需要一颗超自然的灵魂宝珠来操纵这台机器呢? 图灵测试也体现了逻辑行为主义的精神。如果一台机器能完美地像人一样做出语言行为,那这台机器就可以被看作具备人类的智能水平。行为主义并不关心内在,不关心主观感受,只关心外在表现,只关心可以被观察的行为。 心灵上的灵魂是什么意思2 灵魂是什么意思 一、灵魂是潜意识 懂心理学的人对潜意识这个概念不会陌生。潜意识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完全认知的那部分意识。如果把人的思想比做一座冰山,水面上的冰山部分是人的意识,这部分只占了实际大脑容量的六分之一,而水面以下的六分之五则是人的潜意识。潜意识的能量远比意识的能量强大得多,而且潜意识要比显意识真诚实在得多,不会说谎,不会造假,无拘无束,自觉自在。 一个人的潜意识才是这个人真正的自我,才是这个人的灵魂。一个人要相信什么东西,在意识层面相信是不够的,只有潜意识也相信,才是真正的相信。 比如,一个癌症病人,如果在潜意识里相信癌细胞都消失了,病已经好了,那么,身体的病就真的会好。但是,基于人们意识的常识,人们往往不真的相信癌细胞会自行消除,潜意识也就不会相信,所以,病就好不了。潜意识的能量到底有多大,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测量,但肯定超乎我们的想象。所谓修炼灵魂,实际就是修炼潜意识。 二、灵魂是一种量子 灵魂之所以显得那么虚无缥缈、难以测量,就是因为灵魂是量子态的。目前,我们已经发现了光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多种量子,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发现灵魂子或者意识子这种量子。由于灵魂的本质特征是有智慧,我们姑且称之为智子。至于每个人的灵魂是一个量子团,还是只有一个量子,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我们更倾向于一个人的灵魂就是一个量子,而且,虽然这个量子很小,小到我们现在都测量不到,但却可以承载一个人全部的生理信息和意识信息。很不可思议吧?但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证明这种可能。比如,女人的卵子和男人的精子,很小吧?但却记录了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所有生理信息,甚至一个人皮肤上的一个痣都可以记录,并遗传给下一代。 不信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去验证,看看你父母皮肤上的痣在自己身体的同样部位是否也存在,或者看看你或伴侣身上的痣在你们孩子身体的同样部位有没有显现。肯定会有!这么小的一个细胞,特别是精子比卵子还要小很多,就能承载这么巨量的生理信息,那么,一个智子承载一个人的全部信息也就不难理解了吧? 何况精子和卵子只是身体产生出来的,而智子是人体最精华最高级的部分——大脑产生出来,其承载力和智慧力会比精子或卵子高就更不奇怪了。这还是假设智子是大脑产生的情况下。如果智子是产生于宇宙或前世多少代人,只是暂时寄居于我们的大脑,那它的能量就更不好估量了。 也许有人会问了,既然灵魂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量子,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灵魂或者鬼魂却是有形的呢?而且绝大部分都是人形的呢?也许,这正是智子的高级之处,它不但可以出入不同空间,还可以出入我们的大脑,影响我们的意识。为了和我们沟通,让我们能够理解,它就要让我们看到一个我们可以理解的形状或听到可以理解的声音。 实际上,当你看到灵魂或听到灵魂的声音,那个灵魂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离你非常遥远,远在宇宙边缘或另一个宇宙,它们只是影响了你的意识。这个道理,量子力学的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原理就可以解释。 至于为什么我们可以感觉到灵魂的存在,而科学仪器却捕捉不到,很可能是因为智子的运动速度远超光速。而目前人类的科学仪器还只能捕捉运动速度不大于光速的物质。 但是,由于人脑的运行速度可能比光速要快得多,所以,就能感觉到灵魂的存在。也就是说,只有灵魂才能感觉到灵魂,只有意念才能捕捉到意念。我们意念的速度有多快?我们想一下月球,意念一动,就到月球了,是即时的,这就是意识速度,不比光速快多了吗? 三、灵魂是一种暗物质或者暗能量 现代科学证实,暗物质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电子发生干扰,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的密度非常小,但是数量庞大,因此,它的总质量很大,它们代表了宇宙中26%的物质含量,其中,人类可见的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5%不到(约4、9%)。 暗物质无法直接观测得到,但它能干扰星体发出的光波或引力,其存在能被明显地感受到。暗物质存在的最早证据来源于对球状星系旋转速度的观测。现代天文学通过引力透镜、宇宙中大尺度结构形成、天文观测和膨胀宇宙论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约68、3%的暗能量,4、9%的重子物质,26、8%暗物质组成。 我们说灵魂是一种暗物质或者暗能量,是因为智子也可能比光子、电子小很多。但是,其智慧却比光子、电子高不知多少倍。 四、灵魂是宇宙智慧的组成单元 我们这个宇宙不外乎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子物质,也就是我们可以观测到的物质;一部分是轻子物质,也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而智子就属于轻子物质,属于暗物质或暗能量。宇宙智慧就隐居于茫茫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中。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目前也观测不到,但,就是这些宇宙智慧在左右着这个宇宙的运行,宇宙的规则就是由宇宙智慧制定的。 不管一个人的灵魂是由一个智子组成,还是由一组智子组成,每个灵魂都是宇宙智慧的组成单元,都可能参与宇宙规则的制定,尤其当灵魂脱离肉体以后。 这也许就是那些高僧大德让人们修炼灵魂的原因。因为,如果灵魂修炼不到位而脱离肉身,来到宇宙,可能会对宇宙规则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宇宙的稳定。由于修炼不到位的灵魂很多,需要重新回到人间修炼,因此也就有了不断的轮回转世。 现在的难题是,我们还没有打通和宇宙智慧联结的通道,人类的智慧还不能和宇宙智慧联网。即使是故去的亲人,我们也还没有找到和他们灵魂沟通的通行办法。 有科学家说,人类的潜意识可以和宇宙智慧相通,可以接收宇宙能量,爱因斯坦也许就是受到宇宙智慧的启发,才发现了相对论。我们前面也说了,人的灵魂就是潜意识。问题是,我们对潜意识的了解也少的可怜,目前除了能用一些催眠疗法治疗人的心理疾病外,对潜意识的潜能开发也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人类又上天又入地的,量子计算机也成型了,但是,对每个人都有的大脑的研究却没有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对人的意识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雾里看花,好多方面甚至还停留在弗洛伊德的水平。我们人类连自己的大脑都还没有认识清楚,又怎么能真正了解宇宙呢? 也许,这一切,只能靠宇宙智慧来启迪?也许,只有那些远去的灵魂才可以知道答案?或者,只有真正了解了灵魂才能真正认识宇宙? 心灵上的灵魂是什么意思3 那灵魂"觉醒"到底是什么感觉? 1、你的睡觉模式会改变,你会感觉不会疲倦且有用不完的能量。当你感觉到这种情况发生,去适应它,不要担心,你的身体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慢慢适应它。 2、头皮有颤动的感觉,像有什么在上面爬行一样,伴随着耳鸣的声音。感觉前额有种压力,就像什么人用手指压在你前额一样。伴随着很多富有灵感/创造力的思想从脑子里迸发出来。感觉在头和耳际有某种振动。不要担心,这是在打开你的顶轮查卡拉,神圣的能量正在流入。 3、突然冒出的很强感情。无故感觉到忧郁,寂寞,开心,生气等情绪。这是在释放负面的感情,这些感情可能来自于心查卡拉。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当这种感觉来临的时候,承认他们,让它们随着爱消逝吧。 4、已经忘却的记忆不断回复,经常让你感觉非常失败。记住,你从来没有失败。面对过去,站起来,面对他们。这是必要的深层清洗。 5、你的物理身体会发生变化,饮食习惯会变得更健康。你的身体/意识正在发生变化。这种感觉将会在你处理旧事物的时候帮助你渐渐平息下来。当你沉浸在无条件的爱中时,你的频率会升高。 6、你的感官变得更灵敏,你的六种感官感受领域会变得更广,从而使你更容易感受到不易察觉的能量。你可能会看到闪光,影子,能量球,光栅从你眼前飞过。你也可能听到有人叫你名字,声音,在你耳边回荡,你可能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味道,知道“什么人”正在靠近你。这些,是你的灵魂/引导者对你发出的信号。别害怕,记住,一切都在控制范围内。当你面对灵魂的时候,记得经常锻炼你们的洞察力。 7、你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感到爱无处不在。沉浸在这种流动中吧,变得有同情心,尽全力去爱你周围的人/事。如果你渡过了糟糕的一天不要对自己太苛刻。当你的知觉扩展的时候,用柔和的心态对待自己。 8、对自由有强烈的欲望,希望摆脱旧的不再对你有帮助的习惯/生活模式。请带着勇气去做吧。清除旧的才能给新的留下足够的空间。 9、你开始越来越多地注意一些信息,这些信息在和你进行深层次的交谈。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你的意识之花正在绽放。 10、很多不平凡的同步巧合在更频繁地发生。这些美妙的事件在发生,证明你在正确的道路上。比如见到特殊的人,数字,图片……记住,这些巧合背后,都有它们的原因。2023-07-15 07:33:221
天主教绝罚什么意思
绝罚是教会制裁的一种形式,即将某人从信徒团契中排除,不许他参加教会的圣礼,剥夺他作为教会成员的权利,但不一定剥夺他现有的教会成员身份。是神职人员和教徒所受的重大处分。绝罚,按天主教神学所说,受此处分者死后不能升天。在中世纪欧洲,遭绝罚者无人能同他往来,教皇曾以此对付世俗帝王。绝罚分主教保留(主教可宽免)的和教皇保留(教皇可宽免)的两种;后者又分通常、特级和超级三等。绝罚按不同程度分三种:自我施行的绝罚;教会禁止参与圣事的绝罚,同时神职人员亦不可为其举行圣礼;教会禁止与信徒交往的绝罚,信徒们也要回避之。2023-07-15 07:33:431
绝罚是什么意思?
罗马教廷给予神职人员和教徒的一种处分。按天主教传统说法,受此处罚者死后不能升天。中世纪在欧洲,遭绝罚者无人能同他往来,教皇曾以此对付世俗君王。《天主教法典》规定,绝罚分为由教皇作出的和由主教作出的两种。教皇作出的又分为通常保留于教皇的,特别保留于教皇的和最特别(超级)保留于教皇的绝罚。绝罚作出后,也可有作出者给予免除。2023-07-15 07:33:502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对以下哪一位实行了绝罚,宣布革除他的教籍。
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对以下哪一位实行了绝罚,宣布革除他的教籍。 A.亨利四世 B.亨利二世 C.亨利三世 D.亨利五世 正确答案:A2023-07-15 07:33:571
十字军之王3东方王朝权臣还是皇帝
使用绝罚技能废除。十字军之王3东方王朝游戏中,使用绝罚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此召集各路人马,联姻要够,兵力要多,将他赶下皇位。十字军之王是一款角色扮演策略类游戏。2023-07-15 07:34:041
天主教的发源地来自哪里?
很多对 天主教文化 不了解的朋友总会以为天主教的发源地是在欧洲,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天主教的发源地是在亚洲。 那么,天主教的发源地在亚洲哪里呢?一起随我来看看吧! 公元1世纪前期,基于犹太民族预言与信仰的受膏者(傅油者)〔默西亚〕,拿撒勒的耶稣(纳匝肋人耶稣)开始在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从事宗教活动及社会活动。耶稣是一位教育家(拉比)、神学家(宣道士)和医生,他在会堂教育世人知识、宣讲天国福音、医治人们的疾病、替人们消灾弭祸。后来圣伯多禄(彼得罗斯)与圣安德肋(安得烈亚)兄弟为首的十二人成为耶稣十二门徒,并被委以驱魔的权柄和治病救人、接济世人疾苦、奉献自己的大使命。是为大使命宗徒(使徒),以及教会兴建学校、医院、福利院、养老院等慈善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发端。 30年代,伯多禄在凯撒利亚认耶稣为基督(默西亚),以及天主(上帝)之子。相传耶稣将通往天国的钥匙、宽恕与绝罚的权威、高于地狱的权柄神授予了这位最年长的宗徒,并嘱咐他将教会建在磐石上。直到耶稣钉死十字架。三天后,据说伯多禄等耶稣的追随者们见证了耶稣的复活和升天,于是这坚定了他们的信心。32年,伯多禄成了实际的领导者,并基于耶稣的教诲和生平开始传教,组建了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团体。后交由耶稣的兄弟及长老圣雅各伯担任首任耶路撒冷主教。 60年代,伯多禄赶往罗马帝国首都罗马传教,组织起第5座初代的罗马教会,后遭罗马皇帝尼禄处以十字架刑。相传伯多禄殉道前,要求行刑者将自己倒钉十字架,因为自己不配和耶稣基督同样钉死。是为圣伯多禄十字(圣彼得十字)。伯多禄死后,圣理奴(圣李诺)接任伯多禄,就任第2任罗马大主教。罗马逐渐成为基督徒的中心。 70年代,耶路撒冷圣殿损毁,犹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犹太教正宗破落;基督徒组成的五大初代教会(五大牧区)成型。包括继承于伯多禄的罗马教会,是为西方教会;安德肋的希腊教会(君士坦丁堡)、雅各伯的犹太教会(耶路撒冷)、马尔古的埃及教会(亚历山大)、保禄的安条克教会,是为东方教会。 约78年,理奴殉道。圣厄拿古肋德(克雷)继任,获得罗马公民权的拉丁公民权,约91年4月26日殉道。圣古肋满(克莱孟一世)继任,相传在101年11月23日(儒略历11月25日)殉道。古肋满在位期间通过《古肋满第一书信》处理了科斯林教会的纠纷。罗马主教逐渐扮演起各地教会的仲裁者。是为教宗制(教皇制)的萌芽。2023-07-15 07:34:201
请教神圣罗马帝国的详细资料
神圣罗马帝国(1157~1806)Holy Roman Empire 中世纪欧洲封建帝国。962年 ,德意志国王、萨克森王朝的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约翰十二世加冕称帝(962~973在位),成为罗马的监护人和罗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从1157年起,帝国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国东部、荷兰和瑞士。帝国统治者以罗马帝国和查理大帝的继承者自命,对外大肆扩张 ,对内则以农奴制和依附农奴制的形式剥削农民。11~12世纪,帝国皇帝同罗马教皇为争夺教会控制权发生激烈斗争,但在整个中世纪,帝国和教会在维护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终紧密合作的。帝国统治者为称霸世界,多次入侵意大利,旷日持久的战争消耗了帝国的实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统治时期,中央权力衰落,国内各地缺乏经济联系,帝国成为承认皇帝最高权力的各封建公国和自由市的不巩固的联盟。1254~1273年是德意志历史上的空位时期。这个时期,各诸侯、骑士和城市间的纷争和内讧连绵不断。13世纪末,帝国出现许多独立的封建领主,皇帝对其直辖领地外的封建诸侯没有管辖权。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确认皇帝须由七大选帝侯推选。从15世纪初起至帝国最终瓦解,皇位均由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占据。15世纪下半叶后,由于勃艮第和意大利脱离帝国,其领土主要限于德语地区。1474年起,帝国被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已成为徒具虚名的政治组合。 由于罗马天主教和德国封建统治者对农民和市民的剥削和压迫日甚,16世纪初爆发宗教改革运动和德意志农民战争,农民战争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顶点。宗教改革后,帝国实际上分裂为信奉新教的北部、主要信奉天主教的西南部及纯粹信奉天主教的东南部。地方诸侯和皇室中央政权的斗争在三十年战争中达到顶点。战争使帝国遭受严重破坏,阻碍了帝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政治上分崩离析,皇帝徒具虚名,各邦诸侯拥有完全自主权。战后,荷兰和瑞士脱离帝国,勃兰登堡-普鲁士在德意志诸侯中的地位提高, 形成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帝国中争霸的局面。1804年拿破仑一世自立为法兰西皇帝,要求取得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欧洲各国君主中占有的优先地位,并在战胜第三次反法联军后,于1806年7月建立依附于他的由宣布脱离帝国的16个德意志邦组成的莱茵联邦,迫使弗兰茨二世在同年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彻底瓦解。2023-07-15 07:34:281
洗礼的意思?
洗礼这个词来自于希腊词baptizein,意思即“洗”或“洗净”。在新约中,这个词最初是指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中施的洗,它是一种悔改的记号。耶稣自己受过约翰的洗礼。对基督徒来说,洗礼的必要性部分地来自于复活的基督对门徒的命令,即要他们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给人们施洗(太28:17-20)。在新约中,洗礼既被看作是成为教会成员的条件和标志。扩展资料:受洗前受洗者在教室(堂)座位上祷告预备心灵。1、唱名:受洗者等唱名后立即走出位置按次序跪在圣台前面已摆好的垫子上。2、牧师请全体为受洗者祷告,小组长或辅助者紧接着为受洗者祝福祷告。3、施洗者:XX弟兄(姊妹)你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吗?受洗者答:我愿意。施洗者:现在我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你受洗。4、受洗:施洗者指头蘸水在受洗者额头画十字5、服侍人员用干净毛巾为受洗者擦脸。6、见证:准备一分钟的见证,述说信主前光景、如何信主及信主之后的改变,不可冗长,可于小组中分享。7、领用圣餐并接受祝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洗礼2023-07-15 07:34:365
天主教的发源地来自哪里?
很多对 天主教文化 不了解的朋友总会以为天主教的发源地是在欧洲,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天主教的发源地是在亚洲。 那么,天主教的发源地在亚洲哪里呢?一起随我来看看吧! 公元1世纪前期,基于犹太民族预言与信仰的受膏者(傅油者)〔默西亚〕,拿撒勒的耶稣(纳匝肋人耶稣)开始在罗马帝国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从事宗教活动及社会活动。耶稣是一位教育家(拉比)、神学家(宣道士)和医生,他在会堂教育世人知识、宣讲天国福音、医治人们的疾病、替人们消灾弭祸。后来圣伯多禄(彼得罗斯)与圣安德肋(安得烈亚)兄弟为首的十二人成为耶稣十二门徒,并被委以驱魔的权柄和治病救人、接济世人疾苦、奉献自己的大使命。是为大使命宗徒(使徒),以及教会兴建学校、医院、福利院、养老院等慈善机构和事业单位的发端。 30年代,伯多禄在凯撒利亚认耶稣为基督(默西亚),以及天主(上帝)之子。相传耶稣将通往天国的钥匙、宽恕与绝罚的权威、高于地狱的权柄神授予了这位最年长的宗徒,并嘱咐他将教会建在磐石上。直到耶稣钉死十字架。三天后,据说伯多禄等耶稣的追随者们见证了耶稣的复活和升天,于是这坚定了他们的信心。32年,伯多禄成了实际的领导者,并基于耶稣的教诲和生平开始传教,组建了在耶路撒冷的宗教团体。后交由耶稣的兄弟及长老圣雅各伯担任首任耶路撒冷主教。 60年代,伯多禄赶往罗马帝国首都罗马传教,组织起第5座初代的罗马教会,后遭罗马皇帝尼禄处以十字架刑。相传伯多禄殉道前,要求行刑者将自己倒钉十字架,因为自己不配和耶稣基督同样钉死。是为圣伯多禄十字(圣彼得十字)。伯多禄死后,圣理奴(圣李诺)接任伯多禄,就任第2任罗马大主教。罗马逐渐成为基督徒的中心。 70年代,耶路撒冷圣殿损毁,犹太人分散到世界各地,犹太教正宗破落;基督徒组成的五大初代教会(五大牧区)成型。包括继承于伯多禄的罗马教会,是为西方教会;安德肋的希腊教会(君士坦丁堡)、雅各伯的犹太教会(耶路撒冷)、马尔古的埃及教会(亚历山大)、保禄的安条克教会,是为东方教会。 约78年,理奴殉道。圣厄拿古肋德(克雷)继任,获得罗马公民权的拉丁公民权,约91年4月26日殉道。圣古肋满(克莱孟一世)继任,相传在101年11月23日(儒略历11月25日)殉道。古肋满在位期间通过《古肋满第一书信》处理了科斯林教会的纠纷。罗马主教逐渐扮演起各地教会的仲裁者。是为教宗制(教皇制)的萌芽。2023-07-15 07:35:411
罗马教廷和梵蒂冈有什么区别
罗马教廷是天主教的行政中心,也是梵蒂冈的政府行政中心。梵蒂冈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国家,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由于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故称“国中国”。同时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所以严格按你的字面来说,罗马教廷就是梵蒂冈的政府机构。2023-07-15 07:35:532
中国基督三自是什吗?什吗时候有的?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而为中国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实现独立自主自办提供了历史条件。1950年7月,吴耀宗等40位各教派负责人,发表《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的“三自宣言”,表明了中国基督徒拥护新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势力控制,实现中国教会自治、自养、自传。1950年9月,1527位基督教负责人签名拥护“三自宣言”。尔后的三四年间,在这个文件上签名的基督徒达40多万人,占当时全国基督徒的三分之二。自此,中国基督教走上了“三自”道路。1950年11月,四川广元县500多名天主教徒发表了“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宣言”,主张割断与帝国主义者各方面的关系,建立自治、自传、自养的新教会。这一宣言得到全国天主教神长教友的响应。尽管梵蒂冈一再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治行动,中国天主教仍在1957年、1958年先后将选出的一名代理主教和两名主教报梵蒂冈。然而,梵蒂冈竟以“超级绝罚”相威胁,极大地伤害了中国天主教徒的感情,中国天主教从此坚定地走上了自选自圣主教、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在信仰上,中国天主教与世界各地的天主教是一致的;在教会管理上,一切内部事务均由中国天主教教会自主决定。1954年7月,中国基督教第一届全国会议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基督徒,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令,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方针。1958年各种不同信仰礼仪背景的教会实行了“联合礼拜”。从此中国教会进入“后宗派时期”,基督教的宗派组织在我国不复存在。“文革”时期,中国基督教一度中止活动。1980 年,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恢复活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会议并成立了中国基督教协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三自爱国运动,开始了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的新探索。1996年基督教第六次全国会议,将这一时期的探索总结为坚持“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必须坚持爱国爱教、必须努力增进团结、必须大力落实三好(自治要自好、自养要养好、自传要传好),向全国基督徒发出了“一个好基督徒应该做一个好公民”的号召。随着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展,过去外国传教士传下来的一些神学思想,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不相适应,产生矛盾和冲突。在丁光训主教的大力倡导下,中国基督教界积极探索开展神学思想建设。1998年11月,基督教全国“两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在济南召开全体委员会,作出了开展神学思想建设的决议。神学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和文化,阐述基督教的基本信仰及道德规范,使中国基督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00年9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庆祝三自爱国运动50周年大会,对50年来的三自爱国运动进行了总结,宣布继续坚持爱国爱教方向,要把三自爱国运动推进到神学思想建设的新阶段,在带领广大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取得明显的进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2023-07-15 07:36:002
被梵蒂冈封圣的华人
被梵蒂冈封圣的华人指的是赵荣和罗廷荫。赵荣(1746-1815年)是贵州务川县人,被梵蒂冈列在“圣人”第一位。他加入天主教后,对佛道等其他宗教进行谩骂和攻击。有一次,赵荣路过一佛教寺庙,见到殿堂里供奉的佛像,认为触犯了天主教不拜偶像的戒律,是对天主的挑战,于是砸碎了佛像。罗廷荫(1825-1861年)是贵阳人。他加入天主教后,认为自己不再是中国人,干涉当地的民族风俗,气焰十分嚣张。梵蒂冈封圣是指被教会宣布为“圣人”,这是对一些杰出人物的一种荣誉称号。2023-07-15 07:36:211
什么是卡诺莎事件
皇权与教权的斗争,由于德意志国王[1]亨利四世(1056-1106)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于1077年在卡诺莎的会晤,达到了戏剧性的高潮。当时,教皇应德意志封建领主们的邀请,准备前往德意志调停他们与国王之间的争端。为使教皇取消此行,亨利不顾路途危险,在冬季越过阿尔卑斯山前往意大利。教皇得知他已越过阿尔卑斯山脉的消息后,为审慎和保险起见,决定前往托斯卡纳边疆伯爵夫人马蒂尔达位于卡诺莎的城堡。被称为“圣彼得的女儿”的这位伯爵夫人,拥有巨额财富和权势,她那位遭人厌恶的丈夫已于上一年去世。她保持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宫廷,身边簇拥着一大批满嘴甜言蜜语的马屁精和油头粉面的空头评论家。2023-07-15 07:36:282
卡诺莎之辱有什么历史意义?
卡诺莎之辱是欧洲中世纪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它发生在11世纪末期,涉及到了当时的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和教皇格列高利七世之间的权力争斗。卡诺莎之辱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权力与宗教的平衡:在中世纪时期,教会在欧洲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卡诺莎之辱反映了当时教权与政权之间的矛盾和平衡问题。在这个事件中,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试图维护教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国王亨利四世则试图扩大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这导致了二者之间的冲突和妥协。这个事件也表明了,即使在封建社会中,政治权力和宗教信仰之间的平衡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2. 君主权威的树立:卡诺莎之辱也体现了君主权威的树立和维护问题。在这个事件中,国王亨利四世为了维护自己的王位和权力,不得不向教皇屈服,赤足跪在雪地里三天三夜,以表达自己的悔过和谦卑。然而,这种屈辱的行为并没有削弱他的权威,相反,他在国内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重新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和信任,并最终击败了教皇的挑战。这个事件表明了君主在面对内外部挑战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威和地位。3. 社会变革的推动:卡诺莎之辱也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正在经历的变革和转型。在这个时期,德意志地区正在经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这种转变涉及到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变革。卡诺莎之辱反映了这种变革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总之,卡诺莎之辱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它反映了中世纪时期欧洲社会中的权力争斗、宗教与政治的平衡以及社会变革的推动。这个事件对于我们理解当时欧洲社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2023-07-15 07:36: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