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毛癖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8岁女孩频繁拔头发患上“拔毛癖”,原因是这样

上周的门诊室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小患者,年龄只有8岁。小孩子,本来该是头发生长茂密的时期,可来到诊室里的这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头顶上半部分和前半部分竟然稀稀拉拉几缕头发,后脑部头发却很多。这究竟怎么回事呢?年轻的妈妈跟我诉苦:“医生,你看看我这孩子头发还能长出来吗,一个女孩子,没事就拔头发,管也管不住,怎么办啊?”我注意到,她在跟我说话的时候,小女孩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妈妈的脸。一般来说,这种“拔毛癖”多是青少年居多,因为学习的压力或者心里压力,按理说,小女孩应该没有什么压力才对啊,怎么会有“拔毛癖”呢?在我的询问下,后来得知,原来,这个年轻妈妈年前生了二胎,可能是疏于对这个大女儿的照顾,所以,感到孤独和焦虑的小女孩心里开始失衡,误以为妈妈被“抢”走了,反复出现暴躁易怒、生气、欺负弟弟,甚至厌食、生病等情况。据她妈妈讲,有一次,她居然哭着闹着要离家,并大声哭喊要死给她看!年轻的妈妈以为是小孩子的气话,也没有放在心上,但这近几个月,她却发现女儿的头发渐渐变少,本来厚厚的头发,头顶只剩下几缕,于是来到了皮肤科就诊。我看看小女孩几近秃顶的头顶,稀稀疏疏的几根头发,再看看她澄澈的眼神,心里突然一阵沉重。想不到去年二胎政策刚放开时13岁的湖北女孩用刀片割手腕,致使怀孕13周的母亲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妊娠这一新闻,让我发现二胎家庭里“一胎焦虑”问题,确实很严重。而我知道,早在2009年,媒体就曾爆出重庆长寿14岁女孩因母亲怀孕生二胎而写下遗书的事件。后来,给这个小女孩开完药,并建议年轻妈妈应带着小女孩去就诊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我坐下来,仔细想了想这个事情,想更多的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里想法。也许,这中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家庭教育问题,溺爱,让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心理承受力和包容心。但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在要二胎之前,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告诉孩子新成员的到来不会减少父母对她的爱,并让孩子体会到“两个人一起玩比一个人玩更开心”、同时更不会疏忽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不是孩子出现各种因焦虑和孤独担忧产生的不良“癖好”就会少一些呢?对于那些已经快要成年,对自己和人生有初步判断的青少年,出现抗拒父母二胎的问题,如果告诉他们要生二胎后,等父母步入老年,家里的事情他们可以共同承担,可以有来有往,是不是可以让孩子打消心中父母被抢走的顾虑呢?我们老家有句话说,孩子前面走,后面带着父母的手。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镜子,很多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自于身边最亲近人的言语和做事方式影响,尤其是父母。面对父母想生二胎,很多孩子都会因此而出现抵触情绪。但毕竟,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从家庭环境进入社会环境的过程,父母们不妨像对待一个小大人一样,平等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交流和照顾,也许会更利于孩子踏上社会的一种抗压和独立能力,也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少女为什么会出现拔毛癖

小博士论坛: 拔毛癖是一类以反复拔除自己身上的毛发并引起毛发丧失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拔毛癖是指不能克制地拔除自己毛发的行为,导致毛发明显脱失。拔毛癖常发生于长子女或独生子女,儿童患病率是成人的七倍;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少女拔毛癖可能是焦虑的症状之一。 焦虑是因为突然或被迫与依恋的对象分离,也有人认为家庭诸因素可能是发病和症状持续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少女性萌动时受到外界的压抑,导致心理变态,从而引发的一种以拨头发获取朦胧性快感的癖症。拔毛癖可能是强迫症的亚型,患者在拔毛前觉得很紧张,拔毛后紧张感消失。同一患者的拔毛部位较固定,但不同患者的拔毛部位各异,最常见的部位为额颞部,其次为枕部。在拔毛部位可见秃发区及虫状残留毛发,严重影响容貌外观,拔毛行为常发生在卧床休息、阅读或看电视时。 353. 不要轻视少女拔毛癖 小博士论坛: 拔毛癖的主要表现反复拔除自己身上的毛发,直至拨完。拔毛出现于一天中的短时间内,更不常见的是拔毛持续数小时。 对于少女拔毛癖不应忽视,这不仅仅关系到毁容的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对于少女的身心发育十分不利。拔毛癖的治疗以心理疗法为主。如果拔毛行为是因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孩子与自己目中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或嫉妒年幼同胞的出生所致,采用单纯的“再度保证”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便足以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患者,可首先让患者认识到其想法和行为属于病态,并嘱其自我监护症状的频度和诱因,然后学习一些与拔毛冲动相违抗的暗示和公开的行为治疗。自我交谈与不合理的想法争辩,联想头部毛发正常生长时自己的形象,这些属于暗示行为治疗方式;躯干性干扰为公开的行为治疗方式,如矫正体型、握拳、放松肌肉、深呼吸练习等。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青春期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少女为什么会出现拔毛癖

小博士论坛: 拔毛癖是一类以反复拔除自己身上的毛发并引起毛发丧失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拔毛癖是指不能克制地拔除自己毛发的行为,导致毛发明显脱失。拔毛癖常发生于长子女或独生子女,儿童患病率是成人的七倍;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少女拔毛癖可能是焦虑的症状之一。 焦虑是因为突然或被迫与依恋的对象分离,也有人认为家庭诸因素可能是发病和症状持续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少女性萌动时受到外界的压抑,导致心理变态,从而引发的一种以拨头发获取朦胧性快感的癖症。拔毛癖可能是强迫症的亚型,患者在拔毛前觉得很紧张,拔毛后紧张感消失。同一患者的拔毛部位较固定,但不同患者的拔毛部位各异,最常见的部位为额颞部,其次为枕部。在拔毛部位可见秃发区及虫状残留毛发,严重影响容貌外观,拔毛行为常发生在卧床休息、阅读或看电视时。 353. 不要轻视少女拔毛癖 小博士论坛: 拔毛癖的主要表现反复拔除自己身上的毛发,直至拨完。拔毛出现于一天中的短时间内,更不常见的是拔毛持续数小时。 对于少女拔毛癖不应忽视,这不仅仅关系到毁容的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对于少女的身心发育十分不利。拔毛癖的治疗以心理疗法为主。如果拔毛行为是因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孩子与自己目中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或嫉妒年幼同胞的出生所致,采用单纯的“再度保证”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便足以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患者,可首先让患者认识到其想法和行为属于病态,并嘱其自我监护症状的频度和诱因,然后学习一些与拔毛冲动相违抗的暗示和公开的行为治疗。自我交谈与不合理的想法争辩,联想头部毛发正常生长时自己的形象,这些属于暗示行为治疗方式;躯干性干扰为公开的行为治疗方式,如矫正体型、握拳、放松肌肉、深呼吸练习等。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青春期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拔毛癖的特征

拔毛癖拔毛癖患者的生活相当正常;然而,他们头上的睫毛、头发或眉毛等区域可能会有光秃的区块。在心理上,拔毛癖也有可能造成低自尊, 通常是因为患者的外貌和旁人负面的关注,造成同侪的躲避和患者本身对社交的恐惧。有的患者会戴帽子、戴假发、画眉毛或者为头发做造型,以避免负面的关注。压力似乎是拔毛癖的一项重要成因。有些患者在压力低的环境里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也就是拔毛行为)。离开压力低的环境之后,症状又会复发。很多精神科医师将拔毛癖归类为习惯行为,与咬甲癖(onychophagia)或强迫性皮肤搔抓症(dermatillomania)同类。这些疾病兼具精神疾病与和身体疾病的特征:精神疾病方面,它们像是强迫症,因为看见或感觉到某个身体部位会引起焦虑;身体疾病方面,则像制式行为疾患(stereotypic movement disorder),因为患者会不停做出重复的动作,而不会感到困扰,或者他们对这些动作并不完全自觉。有人怀疑将拔毛癖与纵火狂、问题赌博、窃盗癖同归类于冲动控制疾患的分类方式并不恰当,需要修订。有一项研究显示拔毛癖患者的小脑体积较小。 拔毛癖患者也比一般人更容易有焦虑、沮丧、强迫症的问题 。拔毛癖患者可能会咀嚼或吃掉自己拔下来的头发,称为食毛癖(trichophagia)。在极端情况下,这种行为会导致毛石肠梗阻综合症(Rapunzel syndrome,名称取自格林童话中的长发姑娘,因停滞在消化道中的毛球会从胃部延伸至小肠甚至大肠而得名),甚而致死。 因为表明病情的患者比例很低,有些患者会觉得自己是唯一有这种问题的人。

拔毛癖的基本认识

拔毛癖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在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中,将本病归类于精神行为障碍之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部分。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

求助:12岁女孩斑秃还是拔毛癖

1、斑秃因为情况比较特殊,目前在医学上是属于一个比较难攻克的问题。不过斑秃分为两种情况:良性和恶性的。2、良性斑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年内斑秃位置头发会自行长出来;或者在一两年时间内处于稳定,掉落的头发也没有再长也没有再掉,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植发方式改善3、恶性斑秃在短期时间内头发一块一块脱落,甚至蔓延为整个头发全秃,甚至出现眉毛、胡须、剃毛脱落的情况,这种就比较严重,需要根据检测,及时做中胚层疗法,稳定毛囊。

拔毛癖加斑秃怎么治疗

斑秃可以用生姜切片外擦头皮处,以局部微热为度几种食疗方法:1、用海带丝拌芝麻酱常食用;用枸杞子、何首乌、熟地、山萸肉共煮取汁,再加核桃、黑豆共煮至核桃熟烂,烘干,每次服6克,每日二次。2、将中药菟丝子、茯苓、石莲肉、黑芝麻、紫珠米等,用旺火煮开后加适量水, 用微火煮成粥,加少许食盐食之。每日1~2次,可连服10~15日。此粥滋补肾阴健脾,适用于脾肾阴虚的脱发者。3、枸杞黑芝麻粥:黑芝麻30克,粳米100克,枸杞子10克。以上三味共煮粥。具有补肝肾, 益气血功效。适用于头发早白、脱发及阴虚燥热便秘者。4、蒲公英黑豆糖:将蒲公英150克,黑豆500克,加水煮熟,弃蒲公英渣,再加冰糖200克收干

感觉自己患拔毛癖了,无聊的时候就拔脸上的毛,请问有啥办法解决吗

最后全是红点点,以后全是后悔,我小时候,我姑闲着没事儿,就给我拔毛,还爱给我挤汗毛孔,弄的那些毛孔特粗大,一个个小红点点,脸上胳膊上都是,难看死了,我自己是肯定不会拔的,也希望你别把了,以后时间长就会显出来,难看死了

拔毛癖七年.前面面头发拔稀疏的还能长吗

你好,由于头发是生长在毛囊内的,所以您拔掉的头发还能不能生长取决于毛囊的健康状况。如果拔掉的头发长期没有生长的话,很有可能毛囊已经闭合;在毛囊闭合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植发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过,毛囊的健康状况还是需要以专业的检测结果为准;在正规的毛发专科机构,这个检测是不收费用的。

女生为什么会经常拔自己的头发?这属于拔毛癖吗?

出现这种行为确实属于一种病,这种病可大可小,所以建立您早点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这些人通常通过拔头发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或者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一般这种病发生在一些内心不太正常的女生身上,这些女生会喜欢观看一些网站上合成的视频来缓解压力,不早些处理的话会发展为抑郁症。

我有拔毛癖 我不求怎么能治好 我想问的是 拔出来的头发大概要多久能长出来 我的意思是发根能冒出来

一般的头发生长周期,顶部头发是从毛囊中以每月1/2英寸的速度缓慢地长出来的。每根头发需生长4至7年然后进入休止期,最后脱落。 多吃菠菜吧,一能壮阳二能生发

关于拔毛癖的问题

在想拔的时候干点你感兴趣的事,比如听听音乐什么的。强迫自己,有这种想法的时候一定要忍住。那些毛发都会再长起来,放宽心~

拔毛癖的拔毛方式

病人用手指拔掉自己生长正常的头发,也有把头发缠绕手指,然后拧掉者。偶见有经常拔眉毛者。成人患者也见到拔自己的胡须、腋毛或阴毛。被拔掉的毛发可以重新长出。由于这种拔毛行为已经形成一种不良嗜好,因此长出后再被拔掉,头发被成片拔掉后,形成一片片的秃发斑,很像斑秃。和斑秃的区别是不像斑秃那样边缘非常清楚,秃发斑上往往仍有多少不等未被拔掉的头发。秃发斑周围的头发很牢固,而斑秃周围的头发往往轻轻一扯就很容易脱落。这种拔发后造成的秃发斑往往只是一片,常在前头部偏左侧。也有的患者是用剪刀将毛发成片地剪断,称为断毛癖。

拔毛癖+吃头发怎么办

  我从初中也有这种状况,有一小块都秃了,吓的我赶紧换发型。现在上高中情况少了许多,我想跟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我从网上找了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  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之一,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  [编辑本段]【拔毛癖简介】  拔毛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表现患儿喜欢或无缘无故、不可抑制地拨除自己的头发,使头部多处头发稀少,也见于拔眉毛或体毛,但不伴有其他精神症状,智力正常。有部分患儿可因素而出现焦虑或忧郁的情绪。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男女均可发病,但女孩更为多见。  病人用手指拔掉自己生长正常的头发,也有把头发缠绕手指,然后拧掉者。偶见有经常拔眉毛者。成人患者也见到拔自己的胡须、腋毛或阴毛。被拔掉的毛发可以重新长出。由于这种拔毛行为已经形成一种不良嗜好,因此长出后再被拔掉,头发被成片拔掉后,形成一片片的秃发斑,很像斑秃。和斑秃的区别是不像斑秃那样边缘非常清楚,秃发斑上往往仍有多少不等未被拔掉的头发。秃发斑周围的头发很牢固,而斑秃周围的头发往往轻轻一扯就很容易脱落。这种拔发后造成的秃发斑往往只是一片,常在前头部偏左侧。也有的患者是用剪刀将毛发成片地剪断,称为断毛癖。  [编辑本段]【拔毛癖病因】  本病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情绪焦虑、忧郁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心理不良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母子关系处理不当有关。另外有些儿童拔眉毛,拔上肢或脸部的汗毛。产生这一行为多因爱美或模仿或好奇心驱使。有的儿童怕自己两前臂毛发丛生,成为毛手而拨毛。学习紧张的儿童,每当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常会抓头苦思冥想,渐渐形成每做题就抓头,以至把头发拔下的习惯。  [编辑本段]【拔毛癖主要症状】  根据以拔毛发为其主要症状,本病诊断不难,但需注意排除精神病,如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忧郁症,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缺钙、斑秃,如有以上疾病,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编辑本段]【拔毛癖治疗】  关于本病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殊疗法。  一般认为,本病患儿随年龄增加,长大后可以自愈。  很少有家长认为拔毛发癖是行为障碍,故较少有人因此而就诊。另外有些儿童拔眉毛,拔上肢或脸部的汗毛。产生这一行为多因爱美或模仿或好奇心驱使。有的儿童怕自己两前臂毛发丛生,成为毛手而拨毛。学习紧张的儿童,每当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常会抓头苦思冥想,渐渐形成每做题就抓头,以至把头发拔下的习惯。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施以心理支持疗法。  凡有心理原因的患儿,应尽可能地去除可能的心理病因,解除紧张的情绪。对于有问题的患儿,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外,还要加强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  此外,还可进行药物治疗,可以试用小剂量氟哌啶醇1-2毫克,每天1-2次,一般由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出现疗效后,则不必再增量,必须在医师严密观察下应用。并应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可加用安坦。

心理压力大,温岭一9岁小女孩患上“拔毛癖”,孩子的心理健康该如何引导?

或许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在大家的印象当中,她是一个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的孩子。其实,孩子年龄虽小,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或许我们从表面上无法看出来,但是,他们内心里却是非常的压抑,由于心理压力大,温州一9岁的小女孩患上了”拔毛癖。”据了解,这年9岁的女孩出现了顽固性的脱发,于是在妈妈的带她来,到了人民医院检查。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妈妈告诉医生,孩子以前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发质是非常的好,不知道为什么这半年时间里孩子的头发变得越来越少,甚至头顶上出现了一大片的秃顶现象。按道理来说,孩子这么小本不应该出现秃顶的呀,所以家人就开始慌了,于是家长给孩子吃了很多的营养品,还带了孩子去把头发剪了,但是,孩子出现掉发的情况还是越来越严重。经过医生的一番检查,原因其实是带孩子的身上。最后小女孩说出了真相,原来她的头发不是自己掉的,而是被自己活生生的拔掉的。原来孩子由于心理压力大,他会不断的用手去拔自己的头发,尤其是在遇到学习上的问题时,他们会不断的去揪头发,揪完久之就导致了头发脱落的现象,在医学上这是一种常见的“拔毛癖”现象。什么是“拔毛癖”?“拔毛癖”是精神心理疾病之一,可能是精神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所致。其特征是冲动性的拔毛导致毛发丢失,这不是对妄想或幻觉的反应。拔毛之前通常有紧张感增加,拔完之后有如释重负感或满足感。孩子的心理健康该如何引导?一、不要要求孩子过高,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方面要求特别高,他们总是想着让孩子考出好的成绩,但是,却没有想过孩子在学习上也同样承受着很大的压力,长期以往他们的这种压力无法释放时,他们就会发现在自己的身上,产生一种自残的行为。二、要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很多家长总是一味的培养孩子成才,一味的要求孩子全面发展,却没有想过对孩子要求太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否会有影响,长期以往对孩子的心理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三、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在孩子的童年里,他们是无忧无虑的,是不受到任何困扰的,所以家长不应该在孩子的童年里面让他们承受着超出他们年龄范围的事情,这样会让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孩子出现这样的行为,主要是有很多原因的,虽然父母都想给孩子好的生活,好的未来,但是过分的严格要求孩子,或许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伤害,所以家长们应该要适当的让孩子放松,不要让他们总是处于紧张的状态当中,这样很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不利的。

拔毛癖和抽烟的区别

行为表现不同、诱因不同。1、行为表现不同:拔毛癖的表现是反复拔掉头发、眉毛、睫毛等身体部位的毛发,导致局部脱发、伤痕等问题,抽烟则是吸入烟草制品中的尼古丁等物质,导致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2、诱因不同:拔毛癖的发病原因与遗传、环境、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而抽烟则多因为社交、压力、疲劳等因素。

拔毛癖的临床表现

关于本病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殊疗法。一般认为,本病患儿随年龄增加,长大后可以自愈。很少有家长认为拔毛发癖是行为障碍,故较少有人因此而就诊。另外有些儿童拔眉毛,拔上肢或脸部的汗毛。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施以心理支持疗法。凡有心理原因的患儿,应尽可能地去除可能的心理病因,解除紧张的情绪。对于有问题的患儿,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外,还要加强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此外,还可进行药物治疗,可以试用小剂量氟哌啶醇1-2毫克,每天1-2次,一般由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出现疗效后,则不必再增量,必须在医师严密观察下应用。并应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可加用安坦。

8岁女孩频繁拔头发患上“拔毛癖”,原因是这样

上周的门诊室里,来了一个特殊的小患者,年龄只有8岁。小孩子,本来该是头发生长茂密的时期,可来到诊室里的这个年仅8岁的小女孩,头顶上半部分和前半部分竟然稀稀拉拉几缕头发,后脑部头发却很多。这究竟怎么回事呢?年轻的妈妈跟我诉苦:“医生,你看看我这孩子头发还能长出来吗,一个女孩子,没事就拔头发,管也管不住,怎么办啊?”我注意到,她在跟我说话的时候,小女孩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妈妈的脸。一般来说,这种“拔毛癖”多是青少年居多,因为学习的压力或者心里压力,按理说,小女孩应该没有什么压力才对啊,怎么会有“拔毛癖”呢?在我的询问下,后来得知,原来,这个年轻妈妈年前生了二胎,可能是疏于对这个大女儿的照顾,所以,感到孤独和焦虑的小女孩心里开始失衡,误以为妈妈被“抢”走了,反复出现暴躁易怒、生气、欺负弟弟,甚至厌食、生病等情况。据她妈妈讲,有一次,她居然哭着闹着要离家,并大声哭喊要死给她看!年轻的妈妈以为是小孩子的气话,也没有放在心上,但这近几个月,她却发现女儿的头发渐渐变少,本来厚厚的头发,头顶只剩下几缕,于是来到了皮肤科就诊。我看看小女孩几近秃顶的头顶,稀稀疏疏的几根头发,再看看她澄澈的眼神,心里突然一阵沉重。想不到去年二胎政策刚放开时13岁的湖北女孩用刀片割手腕,致使怀孕13周的母亲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妊娠这一新闻,让我发现二胎家庭里“一胎焦虑”问题,确实很严重。而我知道,早在2009年,媒体就曾爆出重庆长寿14岁女孩因母亲怀孕生二胎而写下遗书的事件。后来,给这个小女孩开完药,并建议年轻妈妈应带着小女孩去就诊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我坐下来,仔细想了想这个事情,想更多的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里想法。也许,这中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家庭教育问题,溺爱,让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心理承受力和包容心。但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如果父母在要二胎之前,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告诉孩子新成员的到来不会减少父母对她的爱,并让孩子体会到“两个人一起玩比一个人玩更开心”、同时更不会疏忽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是不是孩子出现各种因焦虑和孤独担忧产生的不良“癖好”就会少一些呢?对于那些已经快要成年,对自己和人生有初步判断的青少年,出现抗拒父母二胎的问题,如果告诉他们要生二胎后,等父母步入老年,家里的事情他们可以共同承担,可以有来有往,是不是可以让孩子打消心中父母被抢走的顾虑呢?我们老家有句话说,孩子前面走,后面带着父母的手。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镜子,很多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来自于身边最亲近人的言语和做事方式影响,尤其是父母。面对父母想生二胎,很多孩子都会因此而出现抵触情绪。但毕竟,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从家庭环境进入社会环境的过程,父母们不妨像对待一个小大人一样,平等的和孩子进行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交流和照顾,也许会更利于孩子踏上社会的一种抗压和独立能力,也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拔毛癖的相关研究

典型的拔毛癖表现为在长时期内有反复发作性或冲动性拔除毛发行为,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头发、眉毛、睫毛、胡须、腋毛或阴毛等拔去,形成无瘢痕性脱发,拔毛癖所致的秃发常为单个,或几个,常位于额顶部或额颞部,但身体其他有毛发部位也可发生。检查脱发区可见脱发断发往往同时存在,残留的新发高低不一,其边缘头发牵拉试验呈阴性。每个患者的拔发部位一般比较固定。部分患者在拔毛发前有精神紧张感,实施行动后感受到轻松满足。拔毛癖患儿在发病后每当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拔毛发行为的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也增加。因此,引起该病的心理因素或家庭因素持续存在,病情自然拖长,病情也会逐渐加重。也有研究发现,该病患者伴发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终生患病率分别为55%和57%。组织病理是早期毛囊显示严重损伤,而毛干正常,或有脆发。以后,许多毛囊萎缩,只产生软的、扭曲的毛发。拔毛癖可根据拔毛发的行为不能自我克制,并有相关的脱发表现,诊断可以确立。若在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驱使下出现拔毛发的行为则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一部分表现。拔毛癖需排除由于头发或有毛部位炎症等病变而使患者感到不适,导致出现拔毛发的行为。

少女为什么会出现拔毛癖

小博士论坛: 拔毛癖是一类以反复拔除自己身上的毛发并引起毛发丧失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拔毛癖是指不能克制地拔除自己毛发的行为,导致毛发明显脱失。拔毛癖常发生于长子女或独生子女,儿童患病率是成人的七倍;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少女拔毛癖可能是焦虑的症状之一。 焦虑是因为突然或被迫与依恋的对象分离,也有人认为家庭诸因素可能是发病和症状持续的原因。还有人认为是少女性萌动时受到外界的压抑,导致心理变态,从而引发的一种以拨头发获取朦胧性快感的癖症。拔毛癖可能是强迫症的亚型,患者在拔毛前觉得很紧张,拔毛后紧张感消失。同一患者的拔毛部位较固定,但不同患者的拔毛部位各异,最常见的部位为额颞部,其次为枕部。在拔毛部位可见秃发区及虫状残留毛发,严重影响容貌外观,拔毛行为常发生在卧床休息、阅读或看电视时。 353. 不要轻视少女拔毛癖 小博士论坛: 拔毛癖的主要表现反复拔除自己身上的毛发,直至拨完。拔毛出现于一天中的短时间内,更不常见的是拔毛持续数小时。 对于少女拔毛癖不应忽视,这不仅仅关系到毁容的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对于少女的身心发育十分不利。拔毛癖的治疗以心理疗法为主。如果拔毛行为是因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孩子与自己目中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或嫉妒年幼同胞的出生所致,采用单纯的“再度保证”的心理治疗和咨询便足以缓解症状。对于严重的患者,可首先让患者认识到其想法和行为属于病态,并嘱其自我监护症状的频度和诱因,然后学习一些与拔毛冲动相违抗的暗示和公开的行为治疗。自我交谈与不合理的想法争辩,联想头部毛发正常生长时自己的形象,这些属于暗示行为治疗方式;躯干性干扰为公开的行为治疗方式,如矫正体型、握拳、放松肌肉、深呼吸练习等。摘自《儿童健康红宝书-青春期篇》,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编

拔毛癖的心理机制

你们有没有见过有一种人有拔毛的这种病?叫拔毛癖。有个案例,一个女孩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就总是揪头发,这样揪,她要把头发揪下来,所以她有时候这一块儿都已经揪秃了,但她还是在不停地揪。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叫拔毛癖。还有拔胡子的,就一个劲地拔自己的胡子,一根一根地拔。 拔毛癖是来自哪儿呢?把头发揪出来,或者把胡子揪出来,它都意味着同样一件事情吗?就是断了根,把这个根断掉,所以大量拔毛癖的人都是来自于早期和父母的关系中断。千万不要小看孩子在小时候被送进保温箱,或者是有一些病去住院等等,能够不让孩子和母亲分离就不要分离。因为在一个小孩子还不会说话、还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唯一能够依赖的安全感就来自于母亲。所以当你把他放到跟母亲分离的地方的时候,他会产生特别强烈的焦虑,他焦虑、哭,然后呼唤别人来管他,但是没有人管,这时候他体内的激素水平的分泌就已经跟别人变得不一样了。 所以在这个孩子长大了以后,就很有可能跟自己的父母产生特别多的矛盾,而且更显著的特征是缺乏安全感,比如说有暴力倾向,或者是怎么样,拔毛癖就是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特征表现。所以如果我们早期经历了和父母的分离,这也是我们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拔毛癖”小孩子的症状

  孩子“斑秃”   原是拔毛所致 9岁的小黎半年前后脑勺有一块的头发开始变得稀少,并且面积越来越大。起初,小黎的妈妈还以为是孩子学习用脑过度,于是在饮食中加强了营养补给,还每天早早地催孩子休息。但即使这样仍然没有改变孩子脱发的问题,每次打扫时都能在房间中清理出许多头发。看着孩子后脑勺逐渐出现了一快快难看的斑秃,小黎妈妈赶紧带着孩子到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小黎的脱发并非病理性因素所导致,而是被拔掉的。 董秀芹解释,头发是不是被拔掉的,通过皮肤镜检查毛根、毛囊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是遗传或者其他病理性原因引起的脱发,毛囊是会出现异常的;而拔掉的头发的毛囊则是正常的,仅仅是生长旺盛头发断开,虽然毛根断开,但毛发仍然处于生长期。而且毛囊周边皮肤无病理问题,皮肤镜下仅可见毛囊周围机械性划伤的痕迹。 “一般来说,孩子对自己拔头发的行为会有所隐瞒。细心的医生可以通过仔细检查,观察孩子的表情。经耐心的询问,孩子才会承认头发是自己拔掉的。”董秀芹表示,拔毛癖其实是心理因素导致的,需要通过心理疏导和家长的鼓励来治疗。只要纠正了拔毛的习惯,孩子的头发很快就能长出来,恢复如初。   拔毛癖多缘于情绪问题 董秀芹表示,患上拔毛癖的孩子在拔头发时候往往是无意识的,在他无聊时或者焦虑时,就会不自觉地去拔自己的毛发。这属于精神心理疾病的一种,患者多有情绪不稳的诱因,如学习压力过大,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打骂,或者管教过分严厉等。一般来说,这多发生在性格内向的或者脾气比较暴躁的孩子身上。拔头发的这种行为,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孩子的紧张、烦躁和焦虑情绪。孩子拔毛的部位比较固定,额头、两侧及后脑位置都比较常见。特别是头部两侧和后脑位置,就算出现秃斑,在照镜子时也难以看见,并不能引起孩子自身的重视。 董秀芹提醒,孩子患上拔毛癖,主要是靠心理疏导进行纠正。家长不需要过于紧张,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也尽量不要责备孩子,否则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孩子的情绪问题,适得其反。  帮助孩子   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治疗拔毛癖,除了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辅导外,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董秀芹建议,可以让男孩子剃光头,女孩子则可以采取戴帽子的方法,让孩子想拔头发拔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们纠正自己的习惯。但最重要的还是心理方面的疏导,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多陪伴孩子,在相处时也尽量避免批评责骂的方式。让孩子的生活更充实一点,也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舒缓他们的情绪。

怎么戒掉拔毛癖

找到其它与你的手有关的事情,如针织,钩针编织或十字绣。穿连帽衫作为拉动的障碍。去看一个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医生尝试催眠治疗做出小小的合理目标。比如接下来的三个小时都不会扯毛发。然后继续增加你的时间。每天用双手在背后看着镜子里的头发。盯着镜子,直到拉扯的焦虑减轻。这种方法称为“暴露疗法”,但它确实有效。每天照镜子,看看它长大了多少。为你的辛勤工作感到自豪。刷头发而不是拉。有积极的态度。使用“每根头发都属于我的头”的说法,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一说法,直到拉动的冲动停止。让自己忙碌,太多的停机时间可能很危险。帮助别人,这反过来别人会帮助你,从而提升自信。阅读网上有关拔毛癖和治疗计划的所有内容。观看关于拔毛癖的节目和纪录片,以学习新的方法。在你的手上喷上香水,这样你就可以意识到你的手向上拔出你的头发。命名要拉出的头发。听起来挺傻,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他很有效。在你所呆的房子里花更少的时间。用小本本记下你拔毛的时间和当时的感受(一个特制的小卡片也可以)。找一顶假发,每天盯着它看。对于许多人来说,看到头发就可以引发头发拉动。每天盯着一块头发,你会让自己暴露在随后的焦虑之中。这最终会导致焦虑减轻。阅读有关头发解剖的教科书。长时间洗澡以缓解焦虑。戴上假发一整天,直到你上床睡觉。然后戴上头巾。(仅在前两周左右使用它,然后相信自己足以将其取下)。好好照顾你的头发。欣赏你拥有的头发将为你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的勇气。这意味着你应该经常洗头发,并尊重你的头发。把你的镊子放在一个柜子里,直到你需要它们进行梳理,而不是拔毛癖。如果你经常使用镊子,你可能需要将它们扔出去,只有当你控制了拔毛癖才能去购买新的镊子。想象一下你的生活没有拔毛癖。每次拉动时,请在手腕周围佩戴橡皮筋。拍下你的拔的部位并将它们贴在你经常能看到的地方,当你看到这些照片时,你不会想拉头发。举重。你的手臂太累了,不想拔。宠物动物。有时只需将手深过宠物的皮毛就可以激发你所需要的的同样的感觉,以缓解焦虑。告诉你的朋友和家人,如果他们看到你拉,就告诉你停止。传播关于拔毛癖的信息,有时告诉其他人我们的病情有助于我们改变它。了解你身体的需要而不是拉。你的身体是否疲倦、饥饿、困倦和兴奋等?然后大声告诉你自己你需要什么,然后去做。刺激你的感官。我们中有许多人都喜欢它带来的感觉,而不是去做其他事情来刺激这些,如洗头发,用牙线或绳子刷你的嘴唇(如果你在嘴唇上擦头发)。睡觉前远离刺激,不要喝咖啡因,睡前常常是很多人拉扯的时间。通过咖啡因,你可以保持更长时间,并加剧焦虑。找到支持小组,共同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