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国的版图疆域
到20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英国殖民统治发生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被迫允许广大的殖民地独立或半独立,为了继续在之前广大殖民地地区发挥重要影响力,英国政府倡议督导建立了一个和平组织——“英联邦”;前英国大多数殖民地独立而成的国家加入了该组织,但是与大英帝国不同的是英国再也无法在政治、外交、经济等各个方面直接影响英联邦的其他成员。 在1921年其领土扩张的顶峰,大英帝国的版图如下: 非洲 巴苏陀兰:即今莱索托。1868年英国吞并了该地区,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1884年英国恢复对其的直接管辖。1966年独立。贝专纳:即今博茨瓦纳。1884年英国远征军到达该地,1885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895年贝专纳部分地区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辖,其余部分继续直接隶属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66年独立。英属多哥:原为德国的殖民地,一战后被分为法属多哥和英属多哥。战后英国对该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19年被并入黄金海岸,加纳独立后成为其领土的一部分。英属喀麦隆:原为德国殖民地,一战后英国对其部分地区进行委任统治,1961年英属与法属喀麦隆合并并宣布独立。冈比亚:自1661年起该国就是英国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并入塞拉利昂,1888年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94年部分内陆地区也被宣布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获得独立。黄金海岸:即今加纳。自1631年起英国商人就开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属塞拉利昂的下设行政区,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制。1830年起其领土开始向内陆扩张,1874年英国设立黄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边界最终被确定。1919年将英属多哥并入,1957年独立。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1891年起划归英属南非公司统治,1924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该地,1953年北罗得西亚与尼亚萨兰和南罗得西亚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尼亚萨兰:今马拉维。1875年起就有传教士在次建立据点,1891年英国在此建立中非保护地,1907年被命名为尼亚萨兰,1953年与南北罗得西亚合并成立中非联邦,1964年独立。塞拉利昂:自1787年起塞拉利昂就是英国公司进行黑奴贸易的重要据点,1807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896年其内陆地区被宣布为英国的保护国,1961年独立。南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1893年英国从非洲部落手中夺得南罗得西亚,并由英属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责任政府,由英国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间与北罗得西亚和尼亚萨兰组成中非联邦,1965年该国的白人少数政府自行宣布独立,只获得南非等少数国家承认。1980年白人政权与黑人族群达成共治协议,更名津巴布韦,成为获广泛承认的主权国家。英属索马里兰:1884年成为亚丁的保护国,1897年划定边界,1905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间曾被意大利短暂占领,1960年并入索马里后独立。南非:1795年和1806年英国从荷兰人手中两次夺得好望角的部分领土,1814年全面吞并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国直接管辖。英国占领了这个原属荷兰的殖民地后,众多荷兰裔白人开始向奥兰治自由邦和德兰士瓦移民,但英国在1900年布尔战争后吞并了这两个地区。纳塔尔则于1843年被英国吞并并成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并组成南非联邦,成为一个自治领。桑给巴尔:1841年英国在该岛建立领事馆,1890年宣布其为英国的保护国,1963年独立,次年与坦噶尼喀合并组成坦桑尼亚。乌干达:1890年英国东非公司与布干达王国签订条约,1894年布干达正式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896年其他几个地区陆续加入保护国,1905年成立乌干达殖民地,1962年独立。 北美洲与大西洋 阿森松岛:1815年,拿破仑被囚禁于圣赫勒拿岛后,英国为防止法国人控制该岛在此驻军,1922年起由圣赫勒拿岛对其进行行政上的管辖。英属圭亚那:今圭亚那。英国于1796年和1803年分两次夺得了原属于荷兰的三块殖民地: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1831年3块殖民地被合并组成英属圭亚那殖民地,1966年独立。英属洪都拉斯,今伯利兹:1636年起就有英国的洋苏木砍伐者在该国沿岸定居,之后西班牙与英国展开了对该地控制权的争夺,直到1786年英国取得完全的控制权。1862年至1884年该地由牙买加管辖,1884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1981年独立。加拿大:法属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国占领,1763年成立英属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魁北克被分为上下加拿大两个独立的殖民地,后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为东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称作西加拿大,东西加拿大又分别是后来魁北克省与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们与新不伦瑞克和新斯科舍于1867年合并组成加拿大自治领,之后英属哥伦比亚、爱德华王子岛、西北地区和纽芬兰岛又陆续加入加拿大自治领。福克兰群岛:1765年英国首次占领福克兰群岛,后在西班牙的抗议下于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占领,1841年开始进行殖民统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兰群岛归其所有引发马岛战争,英国在战争胜利后重新取得该岛的主权。纽芬兰:15世纪后期起英国的船只就在该地区海域捕鱼,1583年汉弗莱·吉尔伯特爵士登陆纽芬兰并宣布其为英国领土,1713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1855年纽芬兰成立责任政府,但1934年英国又恢复对其殖民统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领。安圭拉岛:1650年部分圣克里斯托弗移民到此,1663年该岛被宣布为英国领土,1882年至1967年它与圣克里斯托弗由一个联合政府共同管理,1967年退出,1969年英国恢复对该岛的统治。安提瓜圣克里斯托弗:于1632年对其进行殖民统治,1663年被置于英国的管辖之下,1981年独立为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群岛:1717年开始被英国统治,1973年独立。巴巴多斯:1625年起开始有人在该岛上居住,1663年归英国政府统治,1966年独立。百慕大群岛:1612年一家伦敦公司开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管辖。英属维尔京群岛: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为英国殖民地。开曼群岛:1670年西班牙割让该群岛,行政上一直属牙买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为独立的殖民地。多米尼加:1761年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该岛,1778年法国重夺多米尼加,英国则于1783年再度占领;1978年独立。格林纳达:1762年英国从法国手中获得该岛,1779年法国重夺格林纳达,英国则于1783年再度占领;1974年独立。牙买加:1655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该岛,1962年独立。蒙特塞拉特:1632年起岛上开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为英国殖民地,法国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两度统治该岛。圣基茨和尼维斯:1623年圣克里斯托弗成为英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第一块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1782年至1783年间曾被法国短暂占领。1882年圣克里斯托弗与尼维斯岛组成联合政府,1983年独立,称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1778年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得该岛,1783年又归还法国,1796年和1803年英国又分别两次重新占领,1814年英国永久吞并圣卢西亚,1979年独立。圣文森特:英国于1762年占领该岛,1779年~1783年法国曾占领该岛,1979年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独立。特立尼达:1797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获得该岛,1888年与多巴哥成立联合政府,1962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独立。特克斯和凯克斯群岛:1678年起有居民居住在此,1766年英国吞并该群岛,之后曾先后由牙买加和巴哈马的殖民政府管辖,1973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圣赫勒拿岛:1651年英国吞并该岛,1661年起东印度公司对其进行管理,1834年英国政府开始对其进行直接管辖。特立斯坦和达库尼亚群岛:为防范1815年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而由英国皇家海军于1816年占领该岛,1938年起成为隶属于圣赫勒拿岛行政管辖的英国殖民地。 南极洲 英属南极领地:1819年英国对该地区声明主权,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南极洲领土声明主权的国家。1908年和1917年英国分两次取得了南极洲的部分领土,1959年《南极条约》制订,规定南纬60°以内的土地不属于任何国家,也禁止在南极洲其他地区拥有领土的国家在此移民或从事其他与科学研究无关的活动。 亚洲 亚丁:1839年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从阿拉伯人手中夺得该港口,1858年东印度公司将统治权交给英国政府,成为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辖范围。1936年亚丁与其内陆地区成为一个单独的殖民地亚丁保护地。1963年亚丁加入南阿拉伯联邦,后者于1967年独立为南也门,1990年南北也门统一后亚丁依然是也门的一个港口城市。巴林:1820年,英国政府与巴林埃米尔签署协议,将其变为保护国,1971年巴林宣布独立。不丹:1864年英国通过战争占领了不丹的边境地区,1911年不丹与英国签署条约,不丹的外交政策交由英国执行,内部事务则保持自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也结束了对不丹的控制。英属新几内亚:1884年英国在此建立保护地,1906年转由澳大利亚管理并更名巴布亚,1949年巴布亚与其余的新几内亚合并并独立为巴布亚新几内亚。文莱:1888年英国宣布文莱为其保护国,1942年至1945年间曾被日本占领,1983年文莱脱离英国的保护完全独立。缅甸:英国经过1824年、1852年和1885年的三次战争后占领缅甸全境,并将其置于印度殖民政府的行政管辖之下,直到1937年。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领过缅甸,1948年缅甸独立。锡兰今斯里兰卡:1796年东印度公司从荷兰手中夺得该岛的沿海地区,1802年交由英国政府管理,1815年英国废黜了锡兰的国王,将锡兰全岛置于英国统治之下,1948年独立,1972年更改国名为斯里兰卡。中国香港:1842年鸦片战争胜利后英国取得香港岛;1860年英国又获得九龙半岛;1898年英国与清朝签订租约,将新界置于香港的管理之下,租期99年。1984年英国同意在新界租期届满后将全香港归还中国,1997年政权顺利转移,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英属印度:1609年起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据点,1757年开始向内陆扩张领土,多数印度邦保持内部事务的自治,但是就必须服从东印度公司的绝对权威。1858年英国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统治,印度也逐渐成为英国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称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国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称号。1947年印度在分裂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后独立;1972年孟加拉国又从巴基斯坦分裂出来。伊拉克:英国在一战期间占领原属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国际联盟授权下的委任统治,1922年伊拉克实行自治,1932年独立。1941年至1945年间英国曾重新占领过伊拉克。科威特: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尔就与英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条约,丧失了部分主权。1961年科威特完全独立。马来亚:今西马来西亚。1874年至1930年间英国与马来亚半岛上的多个苏丹签订了一系列的保护条约;1896年部分州组成马来亚联邦,1942年至1945年间马来亚全境被日本占领,1948年除新加坡外的马来亚组成一个新的联邦,包括了1896年没有加入联邦的州,1957年完全独立。1963年马来亚、新加坡(后被逼退出)、北婆罗州和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群岛:1887年被纳为英国的保护国,1965年独立。巴勒斯坦:1918年一战期间,英国占领了原属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领土,1920年英国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48年英国放弃委任统治,之后发生了几十年的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武装冲突。尼泊尔1814年英国与尼泊尔王国进行了一场战争,英军胜利后从1816年起在尼泊尔宫廷派驻特别代表,对尼泊尔进行间接的殖民统治,1947年印度独立后尼泊尔也随即获得独立。北婆罗州:今东马来西亚的沙巴。1881年,文莱苏丹将该地区割让给英国北婆罗州公司,1906年起英国政府对其进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间曾被日本占领,1963年更名沙巴并加入马来西亚。阿曼:英国自19世纪初开始就控制着阿曼繁荣的贸易,1891年阿曼正式沦为英国的保护国,1971年独立。卡塔尔:1916年起英国就与卡塔尔的统治者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将卡塔尔置于英国的保护之下,1971年独立。沙捞越:1841年,文莱苏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国人詹姆斯·布鲁克担任该地区的总督,1861年至1905年间沙捞越的领土不断扩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领该地区,1946年英国政府正式取代布鲁克家族对沙捞越进行统治,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海峡殖民地:即今天的马六甲、槟城和新加坡。1826年,这三个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联合组成海峡殖民地,由不列颠东印度公司管辖,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为单独的殖民地,交由英国政府直接管理。二战中这三个城市都曾被日本占领。1948年马六甲和槟城加入马来亚,1957年独立。新加坡则单独继续保留在大英帝国的版图内,1959年才允许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选择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又被逼退出联邦,宣布独立。外约旦:今约旦。1918年英国占领了曾经是土耳其约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约旦,1920年起对其进行委任统治,1921年外约旦与巴勒斯坦分离,1923年英国允许约旦王国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让其完全独立于英国。特鲁西尔酋长国: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887年起英国就与当地的阿拉伯统治者们签订了一系列保护条约,1971年独立。威海卫:今中国山东省威海市。1898年英国向中国政府租借该港,1930年归还。 欧洲 塞浦路斯:1878年英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获得了塞浦路斯的统治权,1914年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完全独立。直布罗陀:1704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这个军事要塞,1713年英国与西班牙签订条约,正式确认其主权归英国所有。马耳他1800年英国人赶走2年前占领了马耳他的法国人,并在1814年正式吞并马耳他。1964年独立。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即英国本土,是大英帝国的中心,牵涉到帝国的殖民与行政事务都在此处理,帝国的国家元首英国君主也居住在此。 大洋洲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是英国在澳大利亚最早的一个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库克就提出对澳大利亚东部沿海进行开发,1788年第一批英国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尔士成立责任政府。1824年昆士兰成为英国在莫尔顿湾所建的第一个殖民地,一开始隶属于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1859年脱离,成立独立的责任政府。1834年英国议会决定在澳大利亚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国殖民者到达南澳大利亚,1855年南澳大利亚成立责任政府。塔斯马尼亚则早在1803年就被欧洲人殖民,最早被称作范迪门兰,是新南威尔士殖民政府下的一个行政区。1825年脱离新南威尔士成为独立的英国殖民地,1856年成立责任政府。1834年,来自塔斯马尼亚的英国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维多利亚殖民地成立,4年后成立责任政府。西澳大利亚则从1826年开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责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尔士、昆士兰、南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维多利亚和西澳大利亚合并组成澳大利亚联邦,后取得自治领地位。埃利斯群岛:今图瓦卢。1892年该群岛被英国宣布为其保护国,1916年埃利斯群岛与吉尔伯特群岛组成殖民地,1978年独立。吉尔伯特群岛:今基里巴斯。1892年与埃利斯群岛一同成为英国的保护国,1916年与埃利斯群岛组成殖民地,1979年独立。斐济:1835年起就有传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济定居,1874年应斐济酋长的要求,英国将斐济置于其保护之下,1970年独立。瑙鲁:原属德属新几内亚,一战结束后澳大利亚开始对其进行委任统治,一直持续到1968年瑙鲁独立。新西兰:詹姆斯·库克分别于1769年和1770年对新西兰北岛和南岛提出主权要求,1840年英国与当地毛利人签订条约,英国开始统治新西兰,1856年新西兰成立责任政府,后取得自治领地位。皮特凯恩群岛:1790年,英国军舰邦蒂号发生军变,9名水手逃亡该岛,并在此定居,1838年英国将其纳入帝国版图。所罗门群岛:1893年起成为英国保护地,二战期间曾被日本占领,1978年独立。汤加:1879年汤加统治者与英国签订友好条约,1900年起受英国保护,1970年独立。新赫布里底群岛:原为英国和法国的共属殖民地,1980年独立。 皇家属地 根西岛泽西岛马恩岛 属地 福克兰群岛 (俗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或马岛,与阿根廷争议)皮特凯恩群岛南乔治亚与南桑维奇群岛 海外属地 安圭拉百慕大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直布罗陀 (与西班牙争议)蒙特塞拉特圣赫勒拿特克斯与凯科斯群岛 特殊属地 塞浦路斯英属基地区
大英帝国所有世系
英国王室世系表 诺曼底王朝 1威廉一世(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格兰国王1087-1100 )(威廉一世之次子。长兄罗伯特继承诺曼公国)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格兰国王1100-1135) 4斯蒂芬(1096-1154)(英格兰国王1135-1154)(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外甥,法国的布鲁瓦伯爵之子,母亲阿黛拉是威廉一世四女。) 金雀花王朝(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1133-1189)(英格兰国王1154-1189 ) 2理查一世(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英格兰国王1189-1199 3约翰(1167-1216)(英格兰国王1199-1216)("无地王",在贵族胁迫下签署《大宪章》,布汶战役被法国击败,失去大部分大陆领地) 4亨利三世(1207-1272)(英格兰国王1216-1272) 5爱德华一世(1239-1307)(英格兰国王1272-1307) 6爱德华二世(1284-1329)(英格兰国王1307-13277爱德华三世(1312-1377)(英格兰国王1327-1377 8理查二世(1367-1400)(英格兰国王1377-1399 兰开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1367-1412)(英格兰国王1399-1413) 2亨利五世(1387-1422)(英格兰国王1413-1422)(重开英法战争。在阿金库尔取得胜利,和法国签订特鲁瓦和约,成为法王查理六世的王位继承者) 3亨利六世(1421-1471)(英格兰国王1422-1461 约克王朝 1爱德华四世(1442-1483)(英格兰国王1461-1483 2爱德华五世(1470-1483)(英格兰国王1483)( 3理查三世(1452-1485)(英格兰国王1483-1485 都铎王朝 1亨利七世(1457-1509)(英格兰国王1485-1509) 2亨利八世(1491年6月28日-1547年1月28日 3爱德华六世(1537-1553)(英格兰国王1547-1553) 4简·格雷(1537-1554)(英格兰国王1553 5玛丽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兰国王1553-1558 6伊丽莎白一世(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国王1558-1603 斯图亚特王朝 1詹姆斯一世(1566-1625)(苏格兰国王1567-1625,英格兰国王1603-1625 2查理一世(1600-1649)(英格兰国王1625-1649)(资产阶级革命中被砍头) 1649-1653 共和政体 1护国公奥利弗·克伦威尔(1599-1658)(在位1653-1658) 2护国公理查·克伦威尔(1626-1712)(在位1658-1659)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查理二世(1630-1685)(苏格兰国王1651-1685,英格兰国王1660-1685)(查理一世次子,信奉天主教) 2詹姆斯二世(1633-1701)(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5-1688)(光荣革命中被推翻,流亡并死于法国) 3玛丽二世(1662-1694)(英格兰国王,苏格兰国王1689-1694威廉三世(1650-1702)(英格兰国王1694-1702 4安妮(1664-1714)(苏格兰国王1702-1707,英格兰国王1702-1714 汉诺威王朝 1乔治一世(1660-1727 2乔治二世(1683-1760)(联合王国国王1727-1760) 3乔治三世(1738-1820 4乔治四世(1762-1830)(联合王国国王1820-1830) 5威廉四世(1765-1837)(联合王国国王1830-1837 6维多利亚(1819-1901)(联合王国国王1837-1901 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 爱德华七世(1841-1910)(联合王国国王1901-1910) 温莎王朝 1乔治五世(1865-1936)(联合王国国王1910-1936 2爱德华八世(1894-1972)(联合王国国王1936 3乔治六世(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 4 伊丽莎白二世(1926年4月21日-)(在位1952年2月6日 )
美帝取代大英帝国的原因有哪些?
1783年9月,双方正式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历时8年的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4年以后(1787年),美国第一部宪法...美国独立战争不仅开创了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给美国人民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而且给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以强大的... 1775~1783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又称北美独立战争或美国革命。 18世纪中叶,随着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美利坚民族意识的增强,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战争后,英国为弥补战争损失,加重对殖民地人民的盘剥与压迫,从而使殖民地抗英斗争从经济、政治斗争发展到武装斗争。1774年9~10月,除佐治亚外的12个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决定联合抗英。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贮藏军火。1775年4月19日,驻波士顿英军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军火,往返途中在列克星敦附近遭民兵伏击,损失286人。列克星敦之战揭开战争序幕。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6月14日决定建立大陆军,次日任命G.华盛顿为总司令。 战争初期,双方力量悬殊。英国是当时最强大的殖民帝国,工业发达,拥有世界一流海军;驻北美英军约3万余人,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以加拿大为依托;但军队远离本土,不谙当地情况,人力物力补充困难;统治集团内部在战争指导上存在分歧,未形成统一指挥。北美殖民地人口仅300万,其中约50万人为亲英的“效忠派”;正规军刚组建,兵力不足,主要依靠不脱产的民兵和短期服役的志愿兵补充,装备落后,缺乏训练;各殖民地地方主义严重,大陆会议的领导软弱无力;但进行的是正义战争,为独立自由而战,得到革命人民和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并可利用英国与法、西、荷等国的固有矛盾,争取外援。战争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775~1778),主战场在北方,英军掌握主动权英军的总战略是以海军控制北美东部沿海,同时以陆军分别从加拿大和纽约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线,以孤立反英最坚决的新英格兰诸殖民地,然后将其他殖民地各个击破。殖民地方面力量薄弱,基本上采取避免决战、保存实力、相机破敌、争取外援的方针。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动进攻,先后攻占泰孔德罗加堡、克朗波因特等地,并围困波士顿。6月17日,马萨诸塞总督、英军统帅T.盖奇派兵2200名,向围困波士顿的民兵阵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多次发起进攻。民兵英勇抗击,两次击退英军进攻,虽因弹药耗尽放弃阵地,却首次取得了歼敌千人的战果。为激起加拿大的反英情绪,美军分兵两路进攻加拿大。11月,R.蒙哥马利率左路军攻占蒙特利尔,随后与B.阿诺德率领的右路军在圣劳伦斯河下游会合。12月底,美军约1000人冒着暴风雪突击魁北克失利。此后,美军围攻魁北克,牵制了英军的部分力量。直到次年5月英国增派援兵,美军才撤退。1776年3月,英军在被围11个月后被迫撤出波士顿。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告殖民地独立。8月底,W.豪(继盖奇任英军统帅)率英军3.2万人在海军舰队配合下进攻纽约。华盛顿指挥1.9万人分兵把口打阵地战,在英军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损失惨重,于11月率余部约5000人向新泽西退却。英军追击美军至特拉华河,随后入营过冬。华盛顿利用英军疏于戒备之机,于圣诞之夜东渡特拉华河,奇袭特伦顿英军,俘敌近千人,并于次年1月3日在普林斯顿再败英军。特伦顿和普林斯顿之战使接连受挫的美军士气为之一振。1777年夏,英军为切断新英格兰同其他州的联系,决心兵分三路南北对进,打通尚普兰湖—哈得孙河谷:一路从安大略湖南岸登陆,沿莫霍克河东进,途中被美军击溃;另一路7000余人由J.伯戈因率领,沿尚普兰湖南下,企图与豪指挥的第三路即驻纽约的英军会师于奥尔巴尼。但豪未按计划北上,反而率军1.8万人南下,于9月26日攻占大陆会议所在地费城。伯戈因孤军冒进,被1.2万美军和游击队围困在萨拉托加(今斯凯勒维尔),10月17日率5000余人投降。萨拉托加之战成为战争的转折点,促使法国于1778年3月对英宣战。美国独立战争由此发展为国际战争。华盛顿率军退至瓦利福奇后,在志愿人员、普鲁士军官B.斯托伊本主持下对部队进行冬季整训,提高了战斗力。1778年6月18日,英军放弃费城,退守纽约。此后,北方战事进入僵持状态。 第二阶段(1779~1783),主战场在南方,美军以弱胜强英军新任统帅H.克林顿利用南方“效忠派”较多,且靠近英属西印度群岛等有利条件,将主力南调,企图首先控制南方诸州,然后与北方据点纽约遥相呼应,遏制北方。美军企图在法国陆、海军配合下,控制沿海战略要地,同时大力开展游击战,消耗敌人有生力量,以争取最后胜利。1778年底,英军攻占佐治亚州首府萨凡纳,开始在南方发动强大攻势。次年9月,美法联军围攻萨凡纳,伤亡惨重。1780年春,克林顿指挥英军1.4万人从陆海两面包围查尔斯顿,迫使南方美军司令B.林肯率5000余人投降,并缴获4艘军舰、300门火炮及其他装备。5月29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韦克斯豪克里克再败美军。6月8日,克林顿率部分英军回纽约,留下C.康沃利斯率英军7000余人在“效忠派”配合下据守南方广大地区。8月16日,英军在南卡罗来纳州卡姆登击败H.盖茨统率的南方美军主力。同年12月,大陆会议委派N.格林为南方美军司令。格林分兵两路(一路由D摩根率领,另一路由他亲自率领)开展游击战。在弗吉尼亚,法国志愿人员、青年贵族拉斐特侯爵率军牵制叛将阿诺德指挥的英军。1781年1月17日,摩根在南卡罗来纳州考彭斯大胜英军。3月15日,英军在北卡罗来纳州吉尔福德与美军交战,伤亡惨重,被迫向沿海地区撤退。8月,康沃利斯集中南方英军主力于弗吉尼亚半岛上的约克敦。华盛顿统率美法联军1.6万余人(其中法军7000余人,由罗尚博伯爵指挥),在格拉斯伯爵率领的法国舰队配合下包围约克敦,迫使英军于10月19日投降。约克敦围攻战导致英内阁倒台并促使双方和谈。英国新政府于1782年11月30日与美国达成停战协议。1783年9月3日,双方签订《美英巴黎和约》,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参加独立战争的国际志愿人员约7000人),广大军民英勇奋战,对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战争中,美国执行灵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国际矛盾取得法、西、荷等国的援助。美军战略战术灵活,采取正规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样式,摒弃传统的线式战斗队形,根据地形地物采用疏开队形作战,不拼消耗,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而着眼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来法国大革命和拉美民族解放运动均有重大影响。http://hi.baidu.com/007cn/blog/item/fd2d2edd454437d98c10296f.html美国独立战争为世界历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败宗主国并获得独立的战争,在国际的援助下,以8年的时间,300万的人口击败了拥有800万人口的大国英国,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美洲其他殖民地的人民,推动了其后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美国在脱离英国独立后,其经济及军事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升为世界主要强国之一。另外,美国自由、民主的思想,亦由法国的军队带回家乡--法国,间接引发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为殖民地民族解放战争树立了范例。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封建残余的长子继承法、续嗣限定法和代役税,契约奴制也基本上废除,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革命家列宁言:“现代的文明的美国的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战争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也没有解决奴隶制问题,使得独立后的美国南北方朝着两种不同的经济道路发展,最终导致美国内战的爆发。[编辑] 参看条目[编辑] 参考资料相关的维基共享资源: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少年百科 Black, Jeremy. War for America: The Fight for Independence, 1775–1783.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and Sutton Publishing (UK), 1991. ISBN 0-312-06713-5 (1991), ISBN 0-312-12346-9 (1994 paperback), ISBN 0-7509-2808-5 (2001 paperpack). Analysis from a noted British military historian. Boatner, Mark Mayo, III.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New York: McKay, 1966; revised 1974. ISBN 0-8117-0578-1. Military topics, references many secondary sources available at that time. Chambers, John Whiteclay II, ed. in chief.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19-507198-0. Duffy, Christopher. The Military Experience in the Age of Reason, 1715–1789. New York: Barnes & Noble, 1987. ISBN 0-689-11993-3. Ellis, Joseph J. His Excellency: George Washington. New York: Knopf, 2004. ISBN 1-4000-4031-0. Fenn, Elizabeth Anne. Pox Americana: The Great Smallpox Epidemic of 1775–82. New York: Hill and Wang, 2001. ISBN 0-8090-7820-1. Greene, Jack P. and J.R. Pole, eds.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1991; reprint 1999. ISBN 1-55786-547-7. Collection of essays. Kaplan, Sidney and Emma Nogrady Kaplan. The Black Presence in the Era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mherst, Massachusetts: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89. ISBN 0-87023-663-6. Mackesy, Piers. The War for America: 1775–1783. London, 1964. Reprinted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3, ISBN 0-8032-8192-7. Highly regarded examination of British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Shy, John. A People Numerous and Armed: Reflections on the Military Struggle for American Independ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ISBN 0-19-502013-8); revise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0 (ISBN 0-472-06431-2). Collection of essays.
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为何使大英帝国衰落
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为何使大英帝国衰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当一个事物发展到顶点之后,衰落必然会降临。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大不列颠沉浸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时,日不落帝国的光辉也开始黯淡下来了。1901年,在位64年的维多利亚女皇去世。作为英国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王,她见证了英国辉煌的顶峰。图片克里米亚战争前,英国海军的阅舰式,在其他国家还在使用风帆战舰的时候,蒸汽机开始走入皇家海军的装备序列而她告别这个世界的第二年,英国以一场惨胜终结了长达数百年不断扩张的历史。这场改变历史的战争就是英布战争,近代史上三场帝国主义战争之一。与日俄战争、美西战争不同的是,英布战争完全是一场以强欺弱的战争。巅峰时期的日不落帝国体是布尔人两个政治实体无法企及的,它们之间的较量犹如狮子与蚂蚁的对决。打脸的是,外表看起来强壮、英武的不列颠雄狮遇到的剧毒的火蚁,被磕的满脸是血、浑身是伤,靠着无所不用其极的手段和海量的资源才勉强取胜。关于这场战争的起源,用一句中国古语概括最为合适: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布尔人就是掌握价值连城玉璧的普通人。作为荷兰等欧陆国家移民的后裔,布尔人算不上非洲的原住民,但在南非这片土地也生活了数百年。布尔就是荷兰语农民的意思。在面对南非土地上众多黑人部落时,布尔人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靠着优势,曾经的“海上马车夫”在抢来的土地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政治实体。到19世纪,作为老牌殖民者遗存的布尔人,在南非的生存很快遭到新兴殖民势力的威胁。这个新兴势力就是国势蒸蒸日上的大英帝国。南非连接欧亚、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关键位置,对于制霸海洋的英国十分重要。19世纪初,在英国人的步步紧逼下,布尔人放弃了沿海相对肥沃的土地,逐步深入非洲内陆,建立起新的聚居点。但英国人不打算放过他们,此时的英国和沙俄一样对土地十分痴狂。为了争夺地盘和资源,双方一度发生战争。远离海洋的英国人失败了,就像在阿富汗一样,这让英国人一度想要放弃深入南非内陆的计划。很快两个重大发现改变了这一切。1867年,布尔人的奥兰治自由邦发现钻石矿。有了钻石的加持,奥兰治一时忘乎所以,大肆扩张。1886年,另一个布尔人为主的政权德兰士瓦共和国发现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金矿。这两个重要的发现刺激了英国人的野心,英国资本大量涌向南非。1885年之后的十余年间,英国在南非投资增长近六倍,从3400万英镑猛增至2亿英镑。面对英国人疯狂攫取利润,布尔人不打算束手就擒,他们采用高关税、高运费等方式试图限制英国人。“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布尔人的存在影响了英国人赚钱的脚步,这是约翰牛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不过英国佬作为“文明人”,起码的掩饰还是要有的。英国舆论炮制出一个英国人受布尔人压迫的外地人处境问题。随着金矿和钻石矿的发现,大量英国淘金者涌入布尔人的领地,德克萨斯脱离墨西哥的一幕极有可能再度上演。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发生,布尔政府拒绝给这些淘金者政治地位,以免他们冲击布尔人的地位。英国人抓住这一点,大肆抹黑布尔人,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捍卫外地人的利益、推进人道主义事业……与此同时,一系列外交斡旋秘密进行。英国积极进行外交活动,主动与一些国家和解,争取他们的支持,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布尔人的武器不多,武严重依赖于进口。如果能切断他们武器的来源,英国人的胜算会大得多。为了取胜,英国人在南非集结大量军队,还筹集了大量军费。全世界都能看出来,大战一触即发。不过英国人忽略了一个新兴势力,那就是威廉二世统治下的德意志帝国。为了牵制英国的力量,德国向布尔人的德兰士瓦共和国提供了大量军事物资以及必要的物质支持。有了德国的支持,布尔人决定先下手为强。1899年10月9日,德兰士瓦向英国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军撤出新集结的军队,并限48小时内答复。面对这份通牒,整个不列颠估计都懵了。自从拿破仑在滑铁卢被彻底打垮后,几十年来还没有人敢这样威胁他们。结果可想而知,英国人拒绝了。10月11日,战争爆发了。作为同胞的奥兰治也迅速加入战争,一同对英军作战。对于布尔人,世界各国事实上并不看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如此耀眼,布尔人连正规军都没有,只有临时组织的民兵。可结果让所有大吃一惊,在战争最初的阶段中,英国被布尔人按在地上暴打。原因很简单,沉浸在维也纳体系下营造的“百年和平”中,英国人的战术还停留在拿破仑时代:依旧是线式战术、密集队形……可时代变了,使用无烟火药的新式步枪射速、精度早已不是燧发枪可以比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克沁机枪也已经走上战场,甚至还有同样原理研制的马克沁机炮。更何况布尔人熟悉地形、射击精准,还有大量的战马可供使用。一番较量下,英军伤亡惨重。战争最初的四个月中,英国只取得过一次小胜。其余的战役中,都以惨败收场。塔拉纳之战,英军阵亡465人,布尔人只损失145人;尼科尔森峡谷之战,英军再度战败,损失1272人;11月28日莫德尔河之战,英军伤亡483人;12月10日马格斯方丹之战,英军惨败,伤亡968人;12月15日科伦索之战,4500布尔人击溃22000余英国人,以伤亡29人代价杀伤英军1145人……很显然,英国人咽不下这口气。来自本土和各个殖民地的武装力量开始向南非集结。1900年1月,英军规模达到18万;3月,兵力进一步增至25万。到了1902年3月,英军兵力达到巅峰,总兵力45万人,甚至超过了布尔人的总人口。与此同时,大批装备也在集结,数千门大炮,数千匹战马被调往南非。为了压倒布尔人手中的毛瑟步枪,全新的李恩菲尔德步枪、马克沁机枪等新式武器被装备英军。电话、电报等新式通讯工具也被广泛应用。面对大举压来的英军,布尔人祭起了老祖宗荷兰人的绝招——游击战、总体战。当年的尼德兰革命中,革命者就是用游击战拖垮了鼎盛时期的西班牙人。布尔人化整为零,从城市退往农村,不断袭击英国人的巡逻队,破坏英军的后勤线。有着布尔人民的支持,游击队的行动无往不利,甚至把触角渗入英军后方。在英军不断增兵的1901年,5000名布尔骑兵千里奔袭,一度推进到大西洋沿岸和开普敦近郊,迫使开普敦地区宣布戒严。1902年3月,布尔游击队在45万英军的围剿下依然在比勒陀利亚附近包围一位英军中将,并成功将其俘虏,再次打脸日不落。为了对付布尔人,英国国的军费开资如同流水般付出,但收效甚微。几十年后日本人在华北享受过的待遇,英国人此时已经享受到了。为了对付游击队,他们的招数也和后来的日本人如出一辙。6000公里铁丝网、8000多座碉堡构成的封锁线被建立起来,靠近者一律射杀。3万多座农舍因“通敌”被焚毁,40多座城镇被彻底摧毁。近14万普通布尔人被抓进集中营,死亡率一度高达40%。前面两位布尔士兵手中的枪正是英国佬的李恩菲尔德,至于哪里来的,懂的都懂在英国人焦土政策的打击下,布尔人坚持不下去了。他们没有中国的深厚底蕴和广阔纵深,更何况他们本身也是入侵者。与此同时,英国也有点撑不住了。为了对付几十万的布尔人,英国的军费消耗了5亿英镑。这可是金本位下的英镑,按照当时的汇率几乎是庚子赔款总额的两倍。既然打不下去了,那就只能和谈了。战争最终的结果是英国取得了整个南非,依旧掌控着金融霸权和殖民霸权。当时英国再无实力继续扩大帝国,甚至不得不给予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领地更多的自主权,由他们帮助维护英国的海外利益。而英国则将注意力转回欧洲,长期坚持的光荣孤立政策被抛弃。英日同盟开启了英国结盟的序幕,拉开了日俄战争的闸门。几年后,随着协约国的建立,光荣孤立彻底成为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进入倒计时。不列颠的太阳开始落山了!
为什么说1899年英布战争是大英帝国国运的分水岭呢?
英布战争,则是英国为了维持在南非地区的霸权,与布尔人爆发的一场战争。这是一场狮子搏兔的战争,但英国却打得很吃力,最后赢得也不光彩。战后,英国的实力遭到了其他列强的质疑,面对新兴列强的强劲挑战,古老的日不落帝国心力交瘁,已无力维持全球霸权,英国四百多年的殖民扩张道路,也走到了尽头。随着英国殖民者和布尔人之间的矛盾加剧。英国殖民者用他们的第一强国的武力镇压布尔人。布尔人不忍被英国人压榨。大多数布尔人选择逃离英国殖民地,搬到南非的内陆。布尔人在南非的内陆地区先后建立了两个共和国,德兰士瓦共和国和奥兰治共和国。此后,布尔人在自己的领土上发现了大量的钻石矿和金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每年都给布尔人带来巨大的利润。布尔人发了一笔横财。其中,黄金产量曾占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钻石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1887年,英国派遣军队占领祖鲁人的领土,切断了布尔人的出海通道。与此同时,它不断侵蚀德兰士瓦尔,掠夺布尔人的资源,导致矛盾和冲突不断。1895年,英国政府秘密命令开普总督派兵吞并德兰士瓦。然而,当近千人准备偷袭时,德国人得到了信息,并将其透露给了德兰士瓦。然而,可悲的布尔人甚至没有军队,所以他们不得不临时组建一支2000人的民兵。但这样一支队伍凭借有利的地形,将英军击溃到投降。这场战争是大英帝国扩张史上兵力最多、战况最恶劣的战争。正是布尔战争结束了大英帝国的扩张,这不仅毁掉了大英帝国的脸面,也严重损害了其权威和实力。与此同时,它还加强了德国等新兴帝国对其殖民地的觊觎,这间接导致了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
比大英帝国还早200年的日不落帝国,西班牙是靠什么崛起的呢?
说起“日不落帝国”,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英帝国。其实还一个国家比大英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还早整整200多年,这个国家就是西班牙。鼎盛时期的西班牙领土遍及除南极洲以外地球所有大洲上,面积达到3000万平方公里,是当今俄罗斯领土面积的1.75倍。当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曾自豪地说:“在我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那么,西班牙是靠什么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呢?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葡萄牙、荷兰论起领土面积和军队数量,都无法西班牙相提并论。而西班牙所处地理位置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地处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最西端,北以比利牛斯山脉与法国接壤。半岛东临地中海,西临大西洋,半岛内平原主要分布于海岸线附近,内陆的山脉纵横,将半岛切割为若干个较为独立的地理区域。加之海岸线漫长,拥有众多天然良港,并且同时濒临大西洋与地中海两大海洋,这样的地理特征让西班牙在15世纪至16世纪的崛起拥有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靠联姻继承制度的红利西班牙帝国的崛起还得益于欧洲传统封建制度传承下来的继承制度。在15世纪末,西班牙帝国在再征服运动结束后开始崛起。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卡斯蒂亚与阿拉贡王国联姻,使西班牙形成了联邦性质的王国。通过对南方格兰纳达穆斯林王国的战争,把伊斯兰势力彻底赶出了半岛。但是悲催的是,在西班牙形成联邦王国后,并没有直接的王位继承人。因为卡斯蒂亚女王和阿拉贡国王没有诞下男性子嗣,只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英伦,一个则嫁给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靠着这种联姻,西班牙王室逐渐控制着奥地利王室。到了卡洛斯一世时期,就是直接与海外领地一起,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各领地联合。卡洛斯也因此自然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查理五世不仅继承了西班牙王国的全部遗产,还通过自己的哈布斯堡血统,在欧洲获得了大批领地。除了老家所在的奥地利,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弗兰德斯地区,还通过德意志诸侯们的效忠,拥有了大批德意志地区的最高宗主权。而且过去不少属于牙利王国的领地与奥地利本土连成一片,昔日阿拉贡王国又为他带来了地中海上的撒丁岛、西西里岛、那不勒斯半岛的继承权。这样算来,差不多半个欧洲都落入了西班牙帝国手里。如果再算上一度控制的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沿海的基地,以及几乎全盘投入帝国怀抱的热那亚共和国,势力范围就更大了。因此,查理五世在欧洲地区的领地就非常可观,权势滔天,头衔诸多。如托上帝鸿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永远的奥古斯都、罗马人民的国王、意大利国王、全西班牙人国王、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萨丁尼亚与科西嘉国王、耶路撒冷国王、东与西印度群岛国王,等等名号。这里要说明的是全西班牙人包括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莱昂、纳瓦拉、格兰纳达、托莱多、巴伦西亚、加利西亚、马略卡、塞维利亚、科尔多瓦、穆尔西亚、哈恩、阿尔加维、阿尔赫西拉斯、直布罗陀、加纳利群岛。查理五世的儿子菲利普二世也不弱。凭着母亲是葡萄牙公主的身份,在葡萄牙王国没有子嗣的情况下,他就顺其自然地直接拥有了葡萄牙王位的权力,为此西班牙帝国一度把首都搬到了里斯本。就这样,靠着祖辈联姻的红利,原属于其他王室的不少领地就成了西班牙国王的。也使西班牙以欧洲一个超级大国身份登上历史舞台,当然也为日后的海外扩张提供基本条件和强有力的政治基础。靠葡萄牙航海家的助力西班牙的统治者还是聪明智慧的。当看到葡萄牙在海洋扩张上成功时,他们意识到自己与葡萄牙比起来,论地盘、论军队、论势力、论钱财都不比葡萄牙差,凭什么让它在制霸海洋的路上占尽先机。所以西班牙就萌生像葡萄牙那样走海洋霸权之路的强烈愿望。而《马可·波罗行纪》中渲染东方遍地是黄金,更让西班牙坚定了走海洋霸权的决心,而与不同的是,葡萄牙是一路向东、去东方。而西班牙则是向西、去东方。而这一路向西,却一下子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更有趣的是,虽然花钱主张向西的是西班牙王室,但具体做事的却葡萄牙人!这其中就鼎鼎大名的哥伦布和麦哲伦。大家知道,在当代的葡萄牙出了不少有名的航海家,像迪亚士、达伽马等人为葡萄牙开辟了新航路,而哥伦布、麦哲伦却为西班牙的效力。当初,哥伦布在葡萄牙混不下去了,却被慧眼识珠的西班牙伊莎贝尔女王看重,并力排众议,委以重任,才发现了新大陆。而在后来他又是先后到达大安的列斯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加勒比海岸的委内瑞拉以及中美洲,并宣布这些地方是西班牙帝国的领地。而到了查理时期,航海家麦哲伦又狼狈不堪地从葡萄牙跑到西班牙请求资助。麦哲伦执着于他的地球是圆的理论,想要用实践来证明。可是葡萄牙国王太过看重钱,而且他认为现在贸易圈够用了,地球是不是圆的关我屁事?麦哲伦环球行的想法确实让人觉得离奇,还是个只搭钱不挣钱的买卖。所以根本没人搭理他。然而,西班牙的统治者却没有这么看。查理表现出了与外婆相比一点不差的眼光。当麦哲伦呈上自制精美的地球仪,滔滔不绝述说自己伟大的理论,并承诺亲带船队环球航行帮西班牙帝国找到更多殖民地以增强未来国力时,查理不紧不慢地了解追问各种细节。因为查理不仅是玩弄权术的高手,还是对当时各项新发明以及航海知识非常感兴趣的发烧友。在追问中,查理发现麦哲伦有两下子,绝不是信口胡说。于是,查理决定资助麦哲伦的环球探险船队。这让葡萄牙国王十分恼火,并在途中使了不少坏,虽然麦哲伦在菲律宾想为查理拿下这个殖民地参与部落冲突中而死亡,但他带领的船队还是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探险。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地圆说的证明,让西班牙帝国在日后的殖民掠夺中处在绝对优势和领先地位,从15世纪末开始西班牙帝国逐步走上了殖民掠夺之路!鼎盛之时的西班牙帝国,在海外殖民地的掠夺和对欧洲大陆的控制,都是绝对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