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国际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现在还有 第四国际吗?

第一国际社会主义先觉者很早就主张各国工人运动有国际的联络和国际的组织之必要了。把这个必要说得最明白,最不含糊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远在1847年,即距今99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断言「无产阶级无祖国」,就喊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口号。自此以后,他们的思想和斗争就浸透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到了1864年,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第一次表现为组织形式。这年,英法德意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决议创立一个「Inter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为诸国工人团体联络机关。这个新团体底名称直译应为「工人底国际的联合会」,这里「国际」二字是作形容词用的。即「英法德意诸国工人联合会」之意。马克思当时代表德国工人参加这个新团体工作,渐渐以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整个组织了。不久,会务大大开展,小国工人也来参加这个组织,遂成为世界上一种势力,为诸国政府所畏惧。会名太长,有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字,简称为「International」(「国际的」)以后成了习惯,整个团体就叫做「国际」了。这是第一次,这个形容词变成了名词。1871年,巴黎工人暴动,「国际」底法国支部不仅参加,而且占据领导地位。可是这次有名的「巴黎公社」失败了,「国际」受了极大打击,外面资产阶级政府底取缔,里面小资产阶级思想底进攻,遂使组织力量一天比一天衰弱,终于在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马克思领导的这个「工人国际会」在工人运动历史上被称为「第一国际」,以别于后来的几个工人国际组织。 第二国际 第二国际Second International 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是相对于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而言。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客观形势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文件,宣告第三国际成立。它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向各国支部发布指示和监督他们的工作。总部设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领导过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捍卫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在欧洲、美洲、亚洲帮助各国先进工人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协助他们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长。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特别是长期受“左”倾思想的干扰,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过消极影响,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曾影响了各党的独立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有效地组织反法西斯的斗争,经各国共产党同意,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宣告解散。其机关刊物是《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通讯》。 第四国际 第四国际 Fourth International 1938 年9月由托洛茨基分子组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其前身是1929年托洛茨基等人开创的国际左翼反对派运动,在政治上宣称继承第三共产国际前四次大会的政纲和决议(共产国际前三次大会的宣言乃至共产国际前身即齐美尔瓦尔德国际的宣言的主要执笔人正是托洛茨基)。全称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列夫·托洛茨基于1929年被苏联驱逐出境后,创办《反对派公报》,建立国际托派组织,号召各国的支持者留在共产党内作为一个左翼反对派以“纠正”党的路线。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执政后,托洛茨基这才认为受斯大林主义支配的共产国际已不可救药,宣布他们的活动方针不是对共产国际进行改革,而是同它决裂,认为苏联需要一场政治革命切除官僚专权集团这个恶性肿瘤,开始筹建第四国际。由于托洛茨基一直寄希望于通过社会革命使国际应运而生(有类似先例,即第三国际早在1915年就开始酝酿,但直到1917年十月革命和1918年德国革命后第三国际才有了空前广大的建立基础和迫切需要,第三国际于1919年建立),加上当时一些欧美资本国家出现了很可观的工人阶级革命高涨(尤其是30年代中期的美国、1935年以后的法国和西班牙),所以托洛茨基迟迟不打算宣布第四国际成立,因此他与他的追随者也发生过许多争论。1938 年9月在巴黎举行第四国际成立大会,宣布建立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托洛茨基为大会起草了题为《资本主义的垂死呻吟和第四国际的任务》 (《 过渡纲领 》)的文件,宣称建立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不仅已经成熟,“而且已经开始有些腐烂了”。人类出现的危机是“ 革命领导的危机 ”,第四国际的建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个危机。主张实行“不断革命”和“世界革命”,建立“世界社会主义联邦”。它认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划分已经过时,而提出“过渡纲领”,即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提出从怎样计算工时到建立劳动者政府的一系列过渡性的要求 。国际托派在其兴起(30年代初期)以后的十余年里伴随着世界革命高涨而一度壮大,例如在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力量,在智利、古巴甚至有好几年争取到了左翼力量的多数(智利托派甚至参与了总统大选,提出十分激进的纲领,但却被认为极有可能胜出,但由于年轻、粗浅和失策而被镇压下去)。但总的来说,窃取十月革命旗号、坐拥工人阶级国家强大物质力量的苏维埃及第三国际官僚仍支配着整个共运,并部分地由此导致世界革命的节节败退(从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及导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到西班牙革命在1937年的巨大失败等等)。直到90年代“苏东波”之前,国际托派一直是一个规模不大但十分活跃的派别,有着人数虽少但思想力量很大、仅仅在局部地区拥有显著优势的特点(例如二战后的岛国斯里兰卡)。据托洛茨基日记,在30年代中期,第四国际分子约有3000多人。在希特勒上台前,德国托派约有750人。在遥远的中国,1931年聚集起500多人的托派政党(包括前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和一批中等干部)。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托派兴起时的大致规模。二次大战极大地损伤了第四国际的多数支部,因为托派也积极参与了各种反压迫斗争因而被迫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托派投入了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他们在山东省等地也组织过农村游击战,并有许多战士为之献身)。二战后,第四国际党员在所有的工人官僚国家(苏联、东欧、中国、越南、古巴等)最终都遭到大肆污蔑、诋毁,以及残酷迫害(中国的第四国际分子郑超麟、周仁生等几百名无产阶级革命者,只是因为政见不同就在“革命政府”下坐了20多年牢,并长期被认为是“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走狗”,部分托派如王凡西、楼国华、向青等则流亡海外或港澳地区)。在欧美和拉丁美洲,托派思想和活动却渐渐复苏。第四国际1953年的大分裂后却不断陷于各种小的分裂,尽管有60年代初所谓的“重新统一”,但到70年代,仍分裂为7、8个各自为政的“第四国际”,它们互相指责对方为“修正主义”。尽管如此,托派思想仍对欧洲政治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即深受托派思想及其活动的影响。70年代托派的传统核心据点第四国际法国支部开始派出人员投入法国总统大选,尽管得票率很小,但造成很大轰动和社会影响。出于欧洲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评估,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派”(这是长期以来最正统也最大的一个国际托派)的主要负责人、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曼德尔曾说,七、八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欧洲已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条件。但为何事实上并未出现新的欧洲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是值得第四国际分子乃至所有左翼分子反思的。实际上第四国际在长期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受资本主义社会和日常改良事务行政化的影响,更由于迟迟不到的欧美社会主义革命,其上层也在发生为托派所喋喋诟病的官僚化倾向。第四国际另一名中央书记皮埃尔·弗朗克写于70年代的党史教材《第四国际》,已具有显著的领导层本位意识,与工人阶级的革命立场渐行渐远。这种官僚化腐化的倾向以及不满现状的普通托派战士的革新呼声,是第四国际越来越陷于分裂和琐碎争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原因,也是运动僵而不进(例如1968年法国革命的大失败和1975年葡萄牙社会革命的半途而废)的结果之一。80年代初,英国利物浦反人头税的重大罢工斗争催生了一支颇具朝气的托派工人队伍,他们后来被称为“战斗派”,组建了新的托派国际。但这个国际在1995年左右又陷于分裂,分裂为相对右翼的CMI(国际马克思主义委员会)和相对左翼的CWI(工人国际委员会),后者相较于整个托派国际具有更多牺牲精神和年轻锐气,因而吸引了从中亚哈萨克斯坦到非洲尼日利亚,从欧洲的爱尔兰到美洲国家的许多新青年。相对过去而言,90年代“苏东波”之后的国际托派经过十年左右的反思和整合后反而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更因为越来越多人看清了斯大林主义苏联模式的教条以及看到资本主义“新自由化”带来的巨大灾难)。2003年,最大一支托派的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成功地召开了世界代表大会,讨论了从西方工人运动、前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复辟到同性恋、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政治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2005年左右,最大的两个托派(统一书记处派和国际委员会派)实现1953年大分裂以来的首次合并。各路国际托派更是投入到反战争和反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战斗第一线中去,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例如英国托派从反对伊拉克战争等大规模群众运动中获得了新的力量)。但另一方面,国际托派——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走得最前的派别,同样面临着领导层官僚化、失去传统的产业工人阶级基础的危险,更要命的是,大多数国际托派实际上已丧失了当初托洛茨基的无产阶级立场,而走到向改良主义讨好调和的方面去(以1990年代为标志),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绝大多数国际托派目前都不同程度地支持和宽容乌戈·查韦斯为首的委内瑞拉资产阶级改良政权,更堕落的是部分国际托派分子在21世纪初参加了以卢拉为首的巴西资产阶级内阁,重蹈了一个世纪前修正主义者米勒兰入阁(1903年)的覆辙,而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即那个统一后的最大的托派领导集团)于2006年发布的决议并未坚决彻底处理变节分子。但是,部分试图革新的国际托派为了打破前托派造成的政治格局,却存在着不管良莠好坏急于招兵买马的功利实用化倾向(例如CWI的许多国际支部)。诚然,托洛茨基在临死前留下遗嘱“我坚信,第四国际必胜”,但他所说的“第四国际”与其说是一个永远不变的政治组织,不如说是无产阶级先锋党领导下的革命必胜的历史前景(任何马克思主义者都不相信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正如当年托洛茨基盼望并力促群众性的社会革命,以推动无产阶级先锋党的革新和前进那样,今天的第四国际——这个名字应理解来自革命马克思主义运动传统与当代工人革命运动有机结合的一面旗帜——要取得它名副其实并且具体丰富的政治内容,必须靠青年与工农劳动大众中的先进分子去奋斗。 第五国际第五国际--全称第五共产国际联盟,是继第四国际后又一个无产阶级联盟,据称“第五国际联盟”英国支部的《工人力量》报2004年10月第290期上刊登了题为《谁是第五国际主义者?》的文章,提出针对帝国主义在全球统治造成的种种灾难,革命力量要成立激进的旨在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的世界性政党——第五国际联盟,同全球资本主义作毫不妥协的斗争。现根据此篇文章和www.fifthinternational.org网上发表的另一篇文章《奔向第五国际》,将“第五国际”联盟倡导者的主要政治主张介绍如下。“第五国际”倡导者列举了全球化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的统治对全人类造成的种种灾难,认为苏东剧变之后,帝国主义以为共产主义彻底垮台,自己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会再出现任何其他替代性的社会制度,因而更加有恃无恐、肆无忌惮。帝国主义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任意聚敛财富,随意占有人类劳动成果;如果谁违背了它的意愿,就会遭到打击、轰炸和封锁;尽管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资本主义国家和公司依旧我行我素地大量排放污染及有毒物质;不仅如此,资本主义还以自己为中心,肆意贬低、排斥、践踏其他文化,煽动种族和宗教仇恨,分裂世界。“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认为,面对帝国主义造成的种种灾难,工人阶级的反抗和斗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文章列举说,在北美和西欧,年轻一代和工人武装力量正在出现,西雅图、布拉格、魁北克、哥德堡和热那亚等地,不断引爆一场场针对自由贸易协定、破坏生态环境、唯利是图剥削劳工的反抗运动。其中,在1999年的西雅图斗争中,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百个非政府组织和数万名抗议者不仅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抗议活动,还占据了交通要道、砸毁了麦当劳店的玻璃并与警察发生冲突,成为反抗资本主义全球剥削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南半球,从恰帕斯到索韦托,从雅加达到加沙,也有成百万的人奋起反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紧缩计划”、践踏人权及破坏生态环境。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还建立了一个联合体,取名为“受够了的50年”(50YearsisEnough),以反抗美国和欧洲大公司接管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和农业,反抗8国集团首脑主导的“路线图”计划。即使“9-11”之后反恐行动活跃全球,也没能使这些运动偃旗息鼓。“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认为,迄今为止,工人运动斗争分散、庞杂,受改良主义的误导,战斗无力。文章指出,各种自愿自助的战斗群体成分多样(包括工联主义者、生态保护主义者、人权行动主义者、无地农民、无政府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等等),运动松散,这束缚和分化了运动的能量和潜力,使它无法形成一种全球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如何加强种种革命力量之间的团结以建立一种更好的社会制度,大家还存在很大分歧,有的主张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有的主张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如左翼社会主义者或无政府主义者等激进派别,其中有的甚至主张采取暴力手段,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第五国际”的倡导者支持后者。他们认为全球资本主义在把世界推向毁灭的同时,再一次培养了自己的历史掘墓人:正在以更多的数量、更大的潜力、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进行战斗的全球工人阶级。目前人们虽然采取了协调行动,却没能取得应有的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彻底革命的世界性政党,带领工人阶级摆脱联盟协会领导及改良主义者的控制。因而极力倡导成立与以前的四次国际不同的彻底革命的全球性政党组织——“第五国际”。这一组织的具体主张如下。1、反对帝国主义。“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认为,帝国主义是全球的共同敌人,正是它们的公司、利润、专利、大众传媒、法律、政府、警察和军队,阻挠着人类去建立一个更为美好的新世界。在军事方面,帝国主义仰仗其强大的军事武器,总是不断抵制和摧毁各种正义力量。因而,在坚决支持所有反对军事帝国主义力量的同时,他们反对把任何一分钱投入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事占领当中,反对任何人投入到为其侵略和军事占领效劳当中,要求立即结束美国、英国及其同盟国对伊拉克人民的轰炸和奴役,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反对民族压迫、反对以色列种族主义的斗争。在经济方面,第五国际主义者主张向风行全球的“使绝大多数人日趋挨饿的”帝国主义金融体制,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等庄严宣战,反对这些体制严厉苛刻的条款,反对私有化,反对各种“自由的”贸易和约。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惟一后果是进一步扩大了跨国公司的利益,因而也更加强化了对多国公司的屈从。2、反对斯大林主义,主张反独裁,反专权,反个人崇拜等等````3、反对改良主义,主张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对工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的理论、纲领和政策,“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表示坚决反对,认为它们是改良主义的或机会主义的。他们认为资本主义不可能通过和平的议会道路或选举方式加以改变,要推翻资本主义,只能靠广大群众的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他们极力揭露在“各种面具掩盖之下的改良主义企图”,他们认为在建立新的共产国际的斗争中,不仅要批判改良主义者,也要批判摇摆不定的中间道路主义者。如果与改良主义的资本主义政府分享权利,投靠混淆改革与革命差异的政党,只能模糊工人阶级的视听。“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认为人类要获得自由,只有一条路可走:阶级斗争以反抗各种剥削形式,其中既包括对工人、农民及城市贫民的剥削形式的反抗,也包括反对种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妇女压迫、年轻人压迫、同性恋压迫。他们确立的当前任务是务必尽一切力量支持这些人的斗争,团结广大的年轻工人、新工业领域工人、没有组织起来的手工艺人、工人以及各种富有战斗精神的人群。4、主张建立真正民主的社会制度。“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认为没有民主就不会吸引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也不会达到真正的团结,形成国际战略,反抗资本主义统治。因而他们主张一切权力都必须掌握到由工人阶级代表组成的民主议会手中,这些代表要由人民大会直接选举产生,并可以更换,而议会必须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及其同盟的支持和保障。他们反对官僚控制工会,反对工会中的特权官员。决不答应让那些得到的报酬比付出的劳动高得多的官员支配自己的组织,他们的群众组织将具有百分之百的民主支配权,所有的官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撤销、免职或更换,这些官员的收人也与他们自称所代表的组织成员的平均工资持平。他们还主张所有的生产和分配都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民主的形式进行组织,要彻底抛弃私有制,不再受市场的“盲目和残酷的”法则的统治。同时呼吁社会公正,主张通过有计划地合理分配原材料、交通运输、通讯、技术、市场等资源来解决不发达地区的贫困问题。他们强调要突出年轻人的权利,认为年满16岁就应该获得选举权,要求结束童工,实行全部免费的普及教育。他们认为应该由年轻人主宰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大企业服务,应该坚决讨伐征募士兵、军国主义,不要使年轻的一代为了“主人的”战争成为刽子手或者炮灰。5、反对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第五国际”倡导者认为种族主义不仅使人类分裂对立,更是造成全球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的罪魁祸首。为了伸张所有民族、种族的平等权利,他们要求结束种族歧视,揭穿种族主义者在大众传媒上散布的意在煽动起敌视黑人、亚洲人、拉丁美洲人、罗马人、犹太人、阿尔巴尼亚人和土耳其人的种种谎言。他们呼吁避难的权力,认为所有人都可以自由流动和迁移。在他们看来,资本家用他们的金钱在全世界追逐最大的利润,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更不用说这些金钱擅自撤离后导致的种种浩劫,而那些资本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却无处可逃,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自由流动和迁移的权利。为了打破国界、保护难民和帮助政治避难者获得真正的庇护权,例如当有难民或少数族裔遭到袭击时,“第五国际”倡导者主张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躯进行反抗和斗争,彻底把“法西斯主义者”或“反动派”赶回去。对于妇女问题,他们主张要把妇女从显在的或隐性的制度不平等和性别歧视中解放出来。从沉重的家务负担、性别剥削、低工资报酬、家庭暴力以及没有生育自主权等困境中解放出来。进而建立一个消灭性别压迫、两性和谐的社会。此外,“第五国际”的倡导者还主张保护生态环境,抵制人为造成的气候恶劣变化和全球变暖,抵制那些拒不采取任何措施解决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的公司和企业,抵制那些把庞大的石油、电子及汽车工业的利润凌驾于物种生存利益之上的各种政策,等等。 现在,苏联解体了我们中国的共产党是领导世界共产主义斗争的主体今后只有我们领导世界人民进行斗争那里还会轮到别人领导我们

第四国际的壮大期

国际托派在其兴起(30年代初期)以后的十余年里伴随着世界革命高涨而一度壮大,例如在比利时、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都有一定力量,在智利、古巴甚至有好几年争取到了左翼力量的多数(智利托派甚至参与了总统大选,提出十分激进的纲领)。但总的来说,窃取十月革命旗号、坐拥工人阶级国家强大物质力量的苏联及第三国际官僚仍支配着整个共运,并部分地由此导致世界革命的节节败退(从中国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及导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到西班牙革命在1937年的巨大失败等等)。30年代后半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时期其力量有较大发展,但直到90年代“苏东剧变”事件之前,国际托派一直是一个规模不大但十分活跃的派别,有着人数虽少但思想力量很大、仅仅在局部地区拥有显著优势的特点(例如二战后的岛国斯里兰卡)。据托洛茨基日记,在30年代中期,第四国际分子约有3000多人。在希特勒上台前,德国的托派约有750人。在遥远的中国,1931年聚集起500多人的托派政党(包括前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和一批中等干部)。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托派兴起时的大致规模。二次大战极大地损伤了第四国际的多数支部,因为托派也积极参与了各种反压迫斗争因而被迫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中国托派投入了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他们在山东省等地也组织过农村游击战,并有许多战士为之献身)。二战后,第四国际党员在所有的工人官僚国家(苏联、东欧、中国、越南、古巴等)最终都遭到大肆污蔑、诋毁,以及残酷迫害(中国的第四国际分子郑超麟、周仁生等几百名无产阶级革命者,只是因为政见不同就在“革命政府”下坐了20多年牢,并长期被认为是“帝国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走狗”,部分托派如王凡西、楼国华、向青、彭述之等则流亡海外或港澳地区)。在欧美和拉丁美洲,托派思想和活动却渐渐复苏。第四国际1953年的大分裂后却不断陷于各种小的分裂,尽管有60年代初所谓的“重新统一”,但到70年代,仍有7、8个托派国际在活动。尽管如此,托派思想仍对欧洲政治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1968年的法国五月风暴即深受托派思想及其活动的影响。70年代托派的传统核心据点第四国际法国支部开始派出人员投入法国总统大选,尽管得票率很小,但造成很大轰动和社会影响。出于欧洲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评估,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派”(这是长期以来最正统也最大的一个国际托派)的主要负责人、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曼德尔曾说,七、八十年代的资本主义欧洲已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客观条件。但为何事实上并未出现新的欧洲无产阶级专政国家,这是值得第四国际分子乃至所有左翼社会主义分子反思的。

第四国际的分裂与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四国际内以巴勃罗为首的一部分领导人认为工人民主革命在很长时间内难以真正成功,所以主张第四国际各国支部打入所在国的共产党和其他工人党活动。以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领导人坎农为首的一部分人反对这种主张。这场争论最终导致1953年时第四国际分裂为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和第四国际书记处两个国际。后因很多组织在打入共产党活动时受到损失,第四国际书记处内巴勃罗的主张不再占主导,加上新的形势发展,促使了第四国际国际书记处和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合并,此后的第四国际也因其领导机构而被人称为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或被称为第四国际(之前重新统一的)。不过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内以大卫·诺斯、希利为首一小部分人不赞同统一,他们继续以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ICFI)的名义活动活。第四国际国际书记处的波萨达斯派则在1962年脱离第四国际国际书记处,建立第四国际(波萨达斯派)。 1965年,巴勃罗领导的“革命马克思主义倾向”同第四国际分裂,成立了第四国际革命马克思主义倾向。该国际后来在1995年并入第四国际。  1979年,莫雷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派脱离第四国际,后来发展为现在的第四国际—托洛茨基主义派(Trotskyist Faction - Fourth International)和第四国际—国际工人团结(International Workers Unity - Fourth International)。21世纪相对过去而言,90年代“苏东波”事件发生初,第四国际力量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1995年后经过十年左右的反思和整合后反而取得了更大的发展。2000年后,在亚洲的发展较快,在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均有了第四国际的活动。2003年,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召开第15次世界代表大会,会上通过新章程,决定更改领导体制,权力机关仍为世界代表大会,世界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国际委员会代行职权,第四国际现在的执行机关是执行局,执行局负责一些日常运营事宜,但不能做重大决定。不过很多托派仍沿用统一书记处来称呼它。同时,会上还讨论了从西方工人运动、原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复辟到同性恋、生态危机等一系列世界政治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2010年2月,第四国际(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第16次世界大会在比利时召开。来自世界各大洲大约60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另外还有许多非成员组织的代表也应邀参加了大会。第四国际这次世界大会,是在资本主义金融危机背景下召开的,其目的在于统一认识,并提出要积极参加世界上左派的多元政治讨论,继而在拯救资本主义世界“文明危机”的旗帜下,建立反对资本主义的左翼党派。

简单介绍下第一国际到第四国际

第一国际(工人国际)(INTENATIONAL WORKING MEN"S ASSOCIATION) 其背景是欧洲各国先觉醒的工人及其组织意识到他们相同的命运和相同的经历,面对资本的跨国合作而决定成立共同的组织来实现合作对抗。而且由于欧洲的国家边界的变化多端和社会化大生产造成的生产资料(物)与劳动力(人)的经常性的跨国流动。所以马克思提出了“工人阶级无祖国”的著名论断。第一国际 是以波兰工人反抗俄国沙皇统治的民族解放为契机于1862/1863年在英国伦敦成立的, 参与其中的有英,法,意,德,波等国的工人组织,政治倾向包括, 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当时还没成型),英国工人宪章主义,工团主义,改良主义等等. 马克思成为了国际的实际领导人负责机关报务,会务和各地联络. 由于1871年的巴黎公社失败,当时法国的第一国际支部参与了公社起义和斗争,包括布朗基军事冒险主义在失败后,使第一国际在欧洲很难合法活动,于是马克思将第一国际迁往美国纽约由德裔美国人左尔格负责国际事务,而在欧洲大陆由于改良派和军事激进派的矛盾,且美国孤悬海外对欧洲影响力微弱,无法继续发挥作用,于1876年第一国际停止工作。 第二国际(社会国际)(SOCIAL INTERNATIONAL) 1889年, 恩格斯在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号召成立的, 参与者有重大变化, 从第一国际的松散的工人组织变为各国的工人政党和社会党,也主要与无政府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和改良主义主义者.按照我的理解, 在斗争方式上无政府主义是最激进的,主张军事冒险,恐怖主义反对合法斗争, 而马克思主义主义者居中, 改良主义者则是目标有限论的.前期由恩格斯为主要领导与激进派无政府主义派反对. 后来马克思主义者获胜, 在恩格斯之后,由其学生伯恩斯坦主导第二国际工作, 这时第二国际分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左中右三派. 以伯恩斯坦为首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修正主义右派",以列宁,卢森堡和李仆克内西的"革命左派" 和以考茨基为首的"中派主义"(承认革命的目标,采用修正派的手段).后来伯恩斯坦派在第二国际内占据上风。 列宁主义的第三国际指责伯恩斯坦是出卖老师,背叛主义;而伯恩斯坦们则利用恩格斯的晚年著作和谈话证明他们才是真正马恩的传人...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民族主义思潮决定欧洲各国社会党以德国社民党倍倍尔/艾伯特为先纷纷支持本国政府的战争权.而列宁等革命左派是坚持"无产阶级无祖国"的马克思论断,号召要使本国统治阶级的帝国主义战争失败, 这也是后来所谓"列宁是德国间谍"的传言的来历. 由于一战的爆发,使第二国际的各国社会党无法在进行合作,否则容易被民众指责为"卖国贼",第二国际陷与瘫痪之中.但第二国际的历史意义绝非是简单的.第二国际的发展是和欧洲各国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党派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推动了各国劳工立法和保护,51国际劳动节和8小时工作制,为未来的欧洲福利社会打下基础.当时的德国民社党曾经控制德国议会第一大党拥有党员百万,曾为第一个执政的社会主义政党,虽然是在德皇的统治之下,探索出了渐进发展,合法斗争,争取权利的工作.并将社会主义思想传播到了亚洲,美洲和非洲. 到1914年大战爆发前,世界已有近30个社会党,党员总数达340万人。在第二国际影响下各国建立大批工会组织和合作社组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工会会员达1000万人以上,合作社社员达 700万人以上。各国党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合法斗争、维护工人切身利益、反对内部“左”的和右的倾向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即使列宁也指出:第二国际在自己存在的25年间“完成了广泛传播社会主义,预先地、初步地、极简单地组织社会主义力量这样非常重要而有益的工作” 一战结束后, 欧洲政治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十月革命胜利,使得革命左派获得了自己的阵地,并于1919年成立列宁主义的革命左派-第三国际(共产国际).在此之前其实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孟什维克(少数派)的区别都是在括号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俄罗斯社会民主工党,叫俄罗斯共产党是在1919年前后成立共产国际的时候了. 而1920-1923第二国际的社会党一直积极活动希望重新恢复社会国际,并于1923年重组社会国际局.在二战前后,社会党也积极参与了与法西斯主义的斗争,并于二战后纷纷成为欧洲各主要国家的主要政党. 目前重组的社会国际是全世界最大的政党联盟, 覆盖世界各国的主要社会党和部分左翼社会主义革命党.整个欧洲政坛的主要执政党或者反对党都是社会国际的成员: 英国的工党,法国的社会党,德国的社民党,瑞典的民社党.(可以访问网站: www.socialistworld.org ) 社会国际是一个世界范围内为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和工人政党的组织.目前总共拥有159个成员来自世界不同国家. The Socialist International is the worldwide organisation of social democratic, socialist and labour parties. It currently brings together 159 political parties and organisations from all continents. 其政治原则: 自由,正义和团结; 民主与人权 社会主义; II Principles Freedom, Justice and Solidarity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The Nature of Socialism 当然目前社会国际的成员基本不提社会革命,只提社会进步,不提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而提劳动成果的全民分配. 这一理论与斯大林主义是格格不入的,不过当斯大林主义指责他们是"伪社会主义"和叛变者的时候; 他们也指责斯大林主义是独裁专制统治,镇压工人阶级的官僚,是真正背弃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过他们至今仍然自称为"社会主义者"。 第三国际(共产国际) COMMUNISM INTERNATIONAL 由于对于“第三国际”的介绍资料在中国还是很多的,虽然有不少观点和事实相去甚远,建议千万不要拿斯大林主义的“联共(布)简史”当信史看。 1919年,十月革命胜利后由列宁领导的俄共率先发起组织成立,其他国家参与共产国际的政党基本都是从原第二国际的社会党内革命派分裂出来的的.为在世界各国寻求一条通过激进革命而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 共产国际不同于以前组织松散的国际,所有其成员必须承认它的21款加入条件,并且作为共产国际的XX国支部而存在的,共产国际有权开除制裁和解散不服从其路线的各国政党.但事实上由于苏共的独大,使其一直成为授意于苏共的遥控组织,各国共产党成了苏共的"儿子党" 1943年由于二战的发展,苏联为了和美国等同盟国搞好关系,也不再各国支持反对政权的武装起义,所以解散共产国际,要求各国共产党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自己的发展路线,但仍然保持强大的控制. 直到二战结束后, 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共产党国家广泛建立,苏联仍然保持着对他们的控制和发言权..... 共产国际的意义在于为实现社会主义实践了可能的激进的革命道路,并通过伟大的俄罗斯十月革命和1949年中国革命为工农国家的建立和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提供了重要模板和参照。 而且也正因为共产主义国家的存在,事实上为欧洲的社会民主派提供的进行合法斗争的支柱.没有东欧,苏联和中国革命的成功及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绝对不会轻易向民主社会主义来让步。 第四国际-社会主义革命左派(THE FORTH INTERNATIONAL) 谈到第四国际首先必须谈到其创始人列昂.托洛茨基--国际共运历史上由一个杰出的领袖. 很多人视托洛茨基为洪水,这是由于斯大林的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无耻污蔑和抹杀.在中国从2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斯大林1952年生日)也曾存在一支托派(共产主义革命左派)力量,由于毛和中共对于斯大林的奉迎及为了确保唯我独尊的道义地位,遭到了残酷镇压,并将对其的一网打尽作为中共向斯大林的生日献礼. 托洛茨基的历史地位可以这么概括: 假如没有列宁,就没有十月革命,假如没有托洛茨基,就没有十月革命的胜利. 他曾经是布尔什维克的二号人物,是红军总司令, 他的著作数量之多和范围之广令人咂舌. 中国的托派人物郑超麟曾经说过: 哪里是什么"马恩列斯", 明明应该是"马恩列托". 由于斯大林采用非正常和非组织手段,排挤和打压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而托洛茨基坚持党内组织斗争.权力斗争总是无耻者获胜,当然斯大林不仅仅代表自己,他代表的是革命成功后作为权力掌握者的官僚们,为兑现权力,赎买利益他们必然走向独裁专制和腐败. 托派与斯大林派的立场是截然不同的,斯大林提出"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托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不断革命论"是正确的. 1929年托洛茨基被放逐,其国内追随者遭到流放和屠杀,即使离开苏联后托起初坚持要求同志们在各国的共产党内进行斗争,就是留在共产国际内与斯大林主义斗争. 但随着形势变化,尤其是法西斯主义的逐步发展(1933年希特勒上台), 而且斯大林主义有放任和勾结法西斯主义的倾向.后来的苏德条约证明了其先见. 所以1938年以托洛茨基为首的革命左派在半推半就中建立了第四国际-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因为托洛茨基始终认为成立新国际的时机和基础尚未到来) 1942年托洛茨基遭到斯大林派遣的刺客的暗杀,使第四国际遭到重大挫折,而且由于二战的爆发,使第四国际发展的土壤遭到破坏, 法西斯主义成为了当前的大敌. 1953年,第四国际分裂,1970年代试图合并,又分裂,目前属于第四国际的组织有5-6个. 其中第四国际联合书记处和国际委员派于2005年再次合并成为"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USFI)是目前托派最大的组织,在全世界40多国家拥有支部和成员,总部在巴黎.其法国支部LCR在法国具有相当的政治势力,而且托派在法国一直有教强的政治实力.对知识分子而言将其视为正统的第四国际继承人,可是该组织缺乏国际间的合作与斗争精神,很遗憾该组织好象没有中文网址. 法国前总理若斯潘在1960年代就是托派秘密成员,直到1987年他在法国社会党内进入领导层才退出托派. 托派每次都派人参加总统选举而且有不俗的表现,甚至比法国共产党的得票率还要高. 此外目前世界第二大的托派组织是国际工人委员会(COMMITT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CWI,他们的总部在伦敦,而1970年代由英国的工党战斗派(MILITANT)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力量也在欧洲,以英国,爱尔兰,德国,瑞典,澳大利亚等为主要基础.在全球35-40个国家有支部,主要成员为各国的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PARTY),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最为活跃和最有战斗力的社会主义组织.当然他们从不以第四国际自居,也不承认所谓USFI的权威性.他们的目标是动员世界范围内广大工人阶级,启发其中最具有觉悟的分子, 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与其他左翼力量联合采取各种可能形式反对"全球化"资本主义,为未来的新国际和社会主义高潮作准备打基础.(可访问该组织网址: www.socialistworld.net ) 下一步怎么办?托洛茨基在临死前留下遗嘱“我坚信,第四国际必胜”,但他所说的“第四国际”与其说是一个永远不变的政治组织,不如说是无产阶级先锋党领导下的革命必胜的历史前景(任何马克思主义者都不相信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他所相信的是在未来的世界里具有真正政治觉悟的工人阶级和年青人们能真诚而富有激情地团结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为全人类社会的每个人作为个体的人而获得真正解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