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特空袭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1942年美国杜立特空袭东京的电影叫什么?

杜立特空袭曾被多次搬上银幕,如1944年的故事片《东京上空的三十秒》(改编自飞行员特德·劳森根据他的经历写的回忆录)和2001年的好莱坞影片《珍珠港》的最后一段。

1942杜立特空袭美国飞行员死亡

1942年4月18日,杜立特空袭东京任务中,共有3人死亡,8人被俘(3人牺牲、1人病逝、4人战后获救),5人遭苏联扣押,15架B-25迫降损毁。三名行动阵亡者分别是:3号机机师 / 机枪手:Leland D. Faktor 下士6号机投弹手:William J. Dieter 下士机师 / 机枪手:Donald E. Fitzmaurice 中士

杜立特空袭东京飞往中国,为何8号机飞往苏联?

1942年,对于仍处在艰难时候的同盟国来说,唯一能振奋人心的,无外乎是杜立特轰炸东京了。这次长达6000多公里的超远距离空袭,是美国陆、海军两军种摒弃前嫌、精诚合作的一次伟大胜利,美军终于扬眉吐气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不过,美国军方更关心的是,轰炸后的飞行员们能否安全达到中国衢州,并在那里参加陈纳德的“飞虎队”。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提前起飞10小时,达到中国的15架轰炸机全部坠毁,只有一架安全降落在苏联,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轰炸东京当天说起。按照计划,经过改装的轰炸机携带4枚燃烧弹,完成任务后,立刻转向东南飞往中国,在衢州机场降落。在燃油将尽的情况下,杜立特和他的队员们只得选择跳伞,其中13架机组在杭州以南跳伞获救,2架在沿海迫降,8名队员成为战俘。而斯基.约克上尉驾驶的8号机,在轰炸前就发现自己的轰炸机每小时耗油量高达98加仑,远远超过72-75加仑的正常值。更让他们都头疼的是,不知道哪里泄漏了燃料,按照计算是无论如何飞不到中国了,大家一致认为就近飞往苏联。于是,轰炸结束后,约克机组并没有回到大海向东南方向飞,而是选择了西北方向飞行,他们飞过日本海,直到看到苏联陆地。很快,前方出现一个机场,停机坪上停摆着40多架战机,悬着的一颗心才落地,再也不用为不多的燃油担心了。让约克放心的是,没有发现高炮阵地,但一架战斗机已经起飞,显然是冲着他们来的;为表示友好,约克连忙放下起落架准备着陆。不过,他们还是长了一个心眼,在保持一定速度的情况下,仔细观察机场上的人,是否是日本人?如果是日本人,他们将呼啸升空并逃离。机组成员睁大眼睛认真辨认,确定是苏联人后,约克拉起了襟翼,踩下制动踏板,让轰炸机停了下来。队员们已经连续飞行了2000多公里,在干燥、结实的陆地上降落,喜悦之情可想而知。让人感到高兴的是,苏联人没有为难他们,反而好烟、好酒地招待,他们对这批“不速之客”不仅表示热烈欢迎,而且对轰炸东京的壮举表示敬佩。但无论约克如何表达要走的意思,都被话题岔开了。说白了,约克机组被苏联人“扣留”了。苏联不放美国飞行员的隐情。1942年4月21日,也就是杜立特空袭东京的第3天,苏联向美国通报,有一架美军轰炸机落在了海参崴。而刚上任不到2周的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斯坦利将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约克机组“冒失”降落在苏联,所造成的外交困局。当斯坦利见到苏联最高统帅,通报了美军空袭东京的情况,并希望苏方交还这些飞行员,却得到的答复是:“这些飞行员在苏联是安全的,会得到很好的照顾,但他们不应该降落在苏联,按照国际法,不得不将他们扣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作为同盟国中的两个大国,一方采取重大的行动,对可能降落到苏联一方,应事先照会一下,这不仅有相互重视的问题,更能体现双方相互信任。美方提出交还就归还,对苏联来说,既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更是对主权国家的不尊重。其次,通过《租借法案》,苏联依靠美国源源不断的军援,在苏联战场上与德军杀得昏天黑地。但作为新研发不久的B-25,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他们怎会轻易脱手的。并根据《租借法案》,苏联也获得了美方800多架B-25的援助。更重要的一点,苏联与日本签订有《苏日中立条约》,一旦释放美方飞行员,就有可能导致苏联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在当时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苏联是不可能得罪日本,但又需要美方的军援,“按照国际法扣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得知消息的日本人,似乎要拿捏一把。他们警告苏联,这架飞机刚刚袭击东京,如果不交给日本,就等于苏联事实上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军事基地,不仅违反了《苏日中立条约》,而且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换句话说,美军飞行员必须交给日方。苏联人向来不吃威胁、恐吓这一套。他们坚称扣留美军机组符合国际法,没有违反《苏日中立条约》,苏联不会交出飞行员。日本人看对方态度坚决,并考虑到得罪苏联,在离其本土如此之近的地方开战不是什么好事,也就不再坚持了。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杜立特空袭东京,被扣飞行员凭什么逃离苏联?

1942年4月21日,也就是杜立特空袭东京的第3天,苏联向美国通报,有一架美军轰炸机落在了海参崴。而刚上任不到2周的美国驻苏联大使威廉.斯坦利将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解决约克机组“冒失”降落在苏联,所造成的外交困局。当斯坦利见到苏联最高统帅,通报了美军空袭东京的情况,并希望苏方交还这些飞行员,却得到的答复是:“这些飞行员在苏联是安全的,会得到很好的照顾,但他们不应该降落在苏联,按照国际法,不得不将他们扣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作为同盟国中的两个大国,一方采取重大的行动,对可能降落到苏联一方,应事先照会一下,这不仅有相互重视的问题,更能体现双方相互信任。美方提出交还就归还,对苏联来说,既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更是对主权国家的不尊重。其次,通过《租借法案》,苏联依靠美国源源不断的军援,在苏联战场上与德军杀得昏天黑地。但作为新研发不久的B-25,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他们怎会轻易脱手的。并根据《租借法案》,苏联也获得了美方800多架B-25的援助。更重要的一点,苏联与日本签订有《苏日中立条约》,一旦释放美方飞行员,就有可能导致苏联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在当时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苏联是不可能得罪日本,但又需要美方的军援,“按照国际法扣留”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得知消息的日本人,似乎要拿捏一把。他们警告苏联,这架飞机刚刚袭击东京,如果不交给日本,就等于苏联事实上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军事基地,不仅违反了《苏日中立条约》,而且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换句话说,美军飞行员必须交给日方。苏联人向来不吃威胁、恐吓这一套。他们坚称扣留美军机组符合国际法,没有违反《苏日中立条约》,苏联不会交出飞行员。日本人看对方态度坚决,并考虑到得罪苏联,在离其本土如此之近的地方开战不是什么好事,也就不再坚持了。但苏联人希望约克机组“自行逃走”。1942年11月,轰炸完东京后,降落在苏联的约克机组,被转送到奥汉斯克,在那里他们度过了7个月。闲来无事的队员们不仅学会了俄语,而且写信给苏联统帅,提出要么将他们秘密释放回国,要么与苏军将士一样参加战斗,至少能参加工作。想回家的队员们,开始策划如何离开苏联。一天,一名穿着考究军装的上校,来到他们的住处,这位军官拿出一封信询问道:“这封信是你写的吗?”约克点头示意。军官接着说:“要求释放的要求无法满足,但要求工作可以满足,请跟我走”。队员们跟着这位上校,坐汽车、飞机、火车,走了10多天,到达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一处简陋的土坯房,住宿条件远比以前差了许多,这让队员们破口大骂。苏军上校耸了耸肩,很快就离开了。在这里,他们负责翻修教练机。好在,这里与伊朗只有一山之隔,队员们逃跑的欲望再次被勾了起来。说来也巧,约克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位当地走私贩子尼古拉,来到他们的住处并答应帮助逃跑。按照计划,约克机组在尼古拉介绍的偷渡贩子的带领下,从苏联进入伊朗。1943年5月10日,约克拿出他们仅有的250美元,交给偷渡贩子,趁着夜色坐上一辆卡车进入伊朗,在天亮时到达马什哈德,约克和另一名队员巧妙混进城去,找到了英国领事馆,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受到了英国人的热情款待。随后,约克机组的5名成员搭乘飞机,经由印度飞往北非,再从北非直飞美国,时隔一年多,约克机组终于回到了家乡。对于这么“轻松”逃离苏联,约克始终认为是苏联人故意这么做的,但许多人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成了历史谜团。直到战后几十年,一些解密文件解密后才真相大白。原来,苏日双方已签订了中立条约,苏联不愿因此激怒日本,于是先将美国人转移至日本情报网无法渗透的中亚,再派特工协助逃脱。这样,美军飞行员“自行逃脱”,日方无话可说。而那位叫尼古拉的真实身份,就是苏联情报部(克格勃的前身)特工。还有一条线索可以证明,斯坦利曾与苏联外交部长一同策划,将90名美军作战人员转移到塔什干,并用同样的方法,安排他们“逃回”美国。毕竟两国是同盟关系。大家认为这件事是真实的吗?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杜立特空袭东京,为什么提前10小时起飞?

1942年4月,哈尔西率领的航母编队,已在太平洋上劈波斩浪航行了2周,他的任务就是搭载杜立特的轰炸机队,对东京进行报复性轰炸。眼看离日本越来越近,舰队上下无不被大战在即紧张、兴奋的气氛所笼罩,都在做着战前准备工作。 舰队在距离日本1800公里处,加油船对所有舰只进行加油,并留在此地等候袭击完成后,与舰队一起返回。而加满油的航母编队继续前进,这时的轰炸机已注入燃料,燃烧弹开始挂载,兴奋地官兵们在炸弹上写满了诅咒日本的话。 同时,舰队也做着日军可能攻击的准备。水兵们被要求将所有的杂志、鞋油、头油和润发油等易燃的东西,统统扔到海里;命令官兵们刮掉胡子,头发剃成“板寸”,军官的特等舱也被改造成战时急救站,各个炮位24小时待命等等。 杜立特再次召集开会,重申了轰炸路线、汇合地点,并照例询问是否有人退出?结果无一人退出。要知道,杜立特为了此次行动,准备了16架轰炸机和22个机组,也就是说有6个机组将不能参加战斗,首发名单没有的队员,心情可想而知。 不甘心的候补队员,挥舞着150美元希望能有人退出。事后一名队员说:“一群人拿着钱,就是为了能去送死……,但16个机组没有一人心动……这次行动的资格不是能用金钱可以买到的”。水兵们也向参加轰炸的队员,投去羡慕的眼光。 但从广播里传出来的一条消息,差点让哈尔西放弃这次行动,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日本广播电台称:“美国的轰炸机出现在距东京1000公里的范围内,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这让哈尔西警惕起来,难道是有人泄密,这可如何是好? 作为空袭任务的总指挥,哈尔西深知一旦对手发现美军的行动,前方将是万丈深渊、自投罗网,但综合分析看,这条消息的可信度不高,他决定继续前进。其实,这是多疑的山本五十六使用的欺骗战术,希望以此吓阻美国针对东京的任何企图。 但不是虚晃的是,日本的搜索队发现了美军。 1942年4月18日,按照杜立特轰炸东京的计划,他希望哈尔西的航母编队能将轰炸机队,送到距离日本800公里的位置,并且不要超过1200公里。这样,他的机组在完成轰炸后,有足够的油飞到中国。否则,机组成员的生命将很难保证。 俗话说得好,“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这一天凌晨,在距离东京1500公里处,雷达发现21公里外有两艘舰船,舰队拉响了战斗警报。但哈尔西命令趁着夜色绕行,在他看来,在被发现前,舰队向前推进每一公里,都至关重要。 随着距离日本本土越来越近,舰队发现的日本船只越来越多,哈尔西尽量避开。但等到天亮时,在舰队13公里处发现了一艘日本渔船,但这不是普通的渔船,它是山本五十六海上搜索队的一员。双方彼此发现了对方,美军迅速向其开火。 但战斗却进行了30分钟,用了915发炮弹才将其击沉,这让参加战斗的巡洋舰舰长很没有面子。而此刻,日本渔船早将“发现美军航母”的电报发往东京。令人担心的是,杜立特的轰炸机队距离日本还有1100公里,没有达到理想位置。 冷静的哈尔西果断下达命令,轰炸机队立刻起飞。要知道,现在的位置几乎是杜立特计划距离的2倍,更是将空袭时间提前了10个小时,一下打乱了原先计划,杜立特和他的队员们没有惊慌失措,他们迅速爬上飞机,启动引擎准备起飞。 “大黄蜂号”航母所有官兵冒雨观看这一伟大时刻,并为队员们送上祝福。杜立特第一个驾机起飞,每隔3分钟顺次起飞,16架轰炸机全部成功升空,并在空中形成了一条长240公里的松散队形,全然没有训练有素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为了不消耗过多的燃油,杜立特不得不取消编队飞行,不在航母上空盘旋等待了。换句话说,从现在开始,每架轰炸机都是一个独立单位,将独自完成空袭并飞向中国。这对每一个机组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但他们没有一个中途返回。 日本渔船发回的消息,让山本五十六震惊不小,他最担心的事情就要成为现实,他立刻召集所有的海上力量,去拦截美军。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哈尔西在轰炸机起飞后,立刻命令舰队返航;同时,一队轰炸机正在去东京的路上。 参考文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发生在1942年4月18日的空袭东京,也称为杜立特空袭。吉米·杜立特(1896-1993)当时是一位退役的空军中校,他是负责策划方案,并带领行动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一位航空工程师。不过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本应在当日傍晚空袭东京的计划,却被迫提前了近10个小时,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1、 作战的背景 在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对日本宣战,但之后的几个月内美军在战场上连吃败仗。公众一片哗然,士气低落。1941年12月21日,在美国白宫召开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总统罗斯福向与会成员指示,军队应尽快组织针对日本的报复性打击。杜立特成了该计划的策划和实施者。 2、 被迫提前实施 4月18日清晨7:38(东京时间),运送16架B-25轰炸机的美国舰队在距离日本本土1200公里的海域被日军巡逻船日东丸23号发现。于是美国军舰纳什维尔号被迫对日军舰船进行攻击。而当时的日军已经用无线电进行预警,为了防止行动被发现,杜立特当机立断,决定提前发动空袭。该意外事件成了计划提前十小时的直接原因。 3、 意外的“配合” 这次空袭,其实也是日本方面的“配合”才完成的。 原来在1942年3月下旬,日本政府宣布,将在东京举行一次全民防空演习。它强调说,这次演习纯属预防,因为没有一架美国飞机能够飞近日本本土。这次演习将于4月18日早上9点开始,防空警报将要拉响3个小时之久,基地在本州的日本飞机将飞到东京上空,形成一个巨大的保护伞。得知消息的美军,就是选择了18日当天来空袭东京,要彻底打击日军嚣张的气焰。而当天清晨,杜立特选择提前进攻的原因也有对日本方面的考虑。 因为经过计算,美国空军到达东京的时间,大概在当地的中午,当时的防空演习已经接近尾声,正是日军的注意力最为薄弱的时刻,而且美军飞机到时候混入表演的日军飞机中,更能造成出其不意的效果。 事实证明,杜立特的决定是正确的。在飞往东京的途中,数以千计的日本人抬头看见了他们,并且向他们挥手——这些人确信,这是他们自己国家的飞机。到达东京后,日本的战斗机看到这些美国轰炸机,也以为它们是防空演习的一部分。中午,第一颗美军投掷的炸弹在东京市区爆炸。东京的防空部队,毫无疑问地认为爆炸声是防空演习的一部分,胡乱地朝杜立特飞机的方向开了几炮就停了下来,没有一个日本人想打下自己的飞机。当日本人意识到是敌人来轰炸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反击了。 4、 最终的结果 这次空袭,杜立特中队在空袭中没有损失一架飞机,当然给日本造成的损失也微乎其微。可这毕竟是600多年来,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受袭击,上一次还是在忽必烈时代呢。所以,当时的海军最高领导人山本五十六诚惶诚恐地向天皇请罪。 这次空袭,大大鼓舞了美国人的士气,并使日本军部在民众心目中的威信产生动摇。 这次空袭也成了中途岛海战的导火索,遭受打击后的日本不得不从印度洋调回强大的航母编队,用于防卫本土。也令山本五十六确信美军太平洋舰队依然具备打击力,遂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攻击中途岛。

空袭史上的奇迹:超越最大航程的杜立特空袭

1941年12月7日,当“虎!虎!虎!”的凶险命令发出后,美国的珍珠港被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瘫痪。几个小时后,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发表了战争咨文。第二天,美国正式对日宣战。 1942年1月22日,在冰天雪地的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 Minnasota),气温零下30几度,美国中部航空公司(Mid-Continent Airlines)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为24架B-25轰炸机进行改装,时间只有4至6个星期。几乎同时,招募飞行员的工作也在陆军航空 *** 队中进行。当机械师要求将乱七八糟的参数改为“正常”,结果引得组织者大发雷霆,他命令将飞行器上的什么无线电发报机之类的全部拆除。这位组织者的名字叫詹姆斯·杜立特(James H·Doolittle)。这是一位将拳击挣来的钱买了摩托车上发动机装在自制飞机上的天才飞行员,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校,老牌优秀飞行员。 经过数月准备,一切就绪。除了美国海军和陆军的几位将领和杜立特本人外无人知道这秘密轰炸东京的计划。 原计划安排的是4月19日由“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搭载的B-25轰炸机在另一艘航空母舰“企业号”的护送下到达离日本400-500海里水域。傍晚时分,飞机离舰,轰炸日本。海军舰队随即返回珍珠港。航空队轰炸后,飞机飞往离海岸70英里(约112公里)的中国东南沿海的前线机场降落。首选是衢州机场,早晨到达后,补充燃料,再飞往战时中国的 *** 所在地:重庆。 可是在4月18日这天,天气十分恶劣,早上7点44分,“大黄蜂”号截获信号得知被日本小预警艇发现。早已散布在这个海域近600海里的弧形圈内的小预警艇只要有一艘发现美国海军,日本海军起码有15个小时的准备还击时间。 这是一个生死关头,离原计划起飞点还有150海里,如果提前,只能白天轰炸日本,夜里到达中国,飞行员的生还可能性很小。但如果不提前起飞,那只有等着日本人来吞食。8点10分,“大黄蜂”号拉响了“进入战斗准备”的警报,扬声器里传出急促刺耳的声音:“B-25全体飞行人员请注意,立即登机!”8点18分,杜立特中校的1号机组第一个起飞。航空母舰在汹涌的波浪里一上一下,杜立特迎着狂风,开机、滑跑、冲出飞机甲板,飞机几乎是摇摇晃晃地起飞,掠过舰桥,又险些触到海面,再扶摇上升,朝前方飞去……就这样,80位美国飞行员,16架B-25轰炸机带着冒险、热血,朝着使他们国家蒙受耻辱的土地飞去。历史记住了这一天,这一天,美国人第一次碰了而且轰炸了这块700年来没有被别人碰过的土地。 4月18日中午时分,日本人还在午餐时,日本帝国的大本营--东京被炸,接着,横滨、名古屋等军事基地均遭轰炸,日本人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这些双引擎飞机便向西飞去。使日本感到耻辱的是:这些从日本海域起飞的飞机在3个小时的飞行中,几乎没有受到还击。 “今天敌人打了胜仗。”一位日本海军军官在日记里写道。 可是,为了节省燃料,整个杜立特行动作战全部采用同一条航线,独自进入目标,然后轰炸、脱离……最重要的是:提前起飞的16架飞机,多耗了燃料,当轰炸编队进入中国上空时,多数飞机油料已耗尽。随着大雨下个不停、天气越来越来恶劣,再加上天色越来越暗等原因,已飞行了13个小时的B-25轰炸机编队已完全打乱。在这种情况下,16架飞机的80名机组人员,根据事先制定的特殊情况处理方案,自行决定弃机跳伞。在黑夜中,只有一架轰炸机油料不足,只好到苏联符拉迪沃斯克迫降,被苏联扣留,5名机组人员在苏联境内滞留13个月。其它15架轰炸机飞到中国东南部,因提前起飞,无法与衢州机场取得联系。机上的75名飞行员,在黑夜中迫降、弃机跳伞,全部降落在中国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省。64名飞行员被中国百姓营救,整个机队有51人集中在位于衢州汪村的空军航空第十三总站,1人牺牲在坠毁的飞机内,后来运到衢州安葬。两个机组10人降落在日军占领区,2人溺水身亡,8人被俘,送往东京受审。这8人中,3人被日军枪决,1人死于狱中,4人在战后得以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