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庸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少帅中的冯庸的父亲是谁?

《少帅》中的冯庸的父亲是冯德麟,扮演者是杨新鸣。角色介绍:冯德麟,又名麟阁,字阁忱,1868年生于奉天海城。民国时期担任盛京副都统、奉天军务帮办、三陵承办、陆军第28师师长。早年投身绿林,为张作霖前辈,后成为清朝左路巡防营统领。1916年,冯德麟与张作霖共同驱赶奉天督军段芝贵,把持东北大权。1917年,支持溥仪复辟,被段祺瑞击败俘获。经张作霖运作,获释。晚年投身创办实业。其子冯庸,创办了东北高等学府冯庸大学。1926年,逝世于北镇,从南门凯旋门出殡。冯德麟是张作霖早年的对手。演员介绍:杨新鸣,1957年1月14日出生于陕西西安,西安话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93年,杨新鸣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参演小品《张三其人》1996年,杨新鸣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参演小品《一个钱包》,饰演一位游客。2002年,杨新鸣在话剧《命断赣江》饰演胡长清,凭此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获表演一等奖。2005年,杨新鸣主演话剧《郭双印连他乡党》,在话剧中饰演梁生茂,凭此获得陕西省第四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少帅冯庸谁演的 冯庸的结局是什么

  1、《少帅》中冯庸的饰演者是——白宇。  90后青年演员白宇在剧中饰演少帅张学良的生死之交冯庸,两人相伴长大,在战火纷飞的动荡流年上演钢铁般的兄弟情。  2016年张黎执导电视剧《少帅》中人物,白宇饰演,少帅张学良的生死之交。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是出生入死的兄弟,冯庸一直都陪在张学良身边。然而兄弟俩却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后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张学良继续少帅生涯,冯庸却卸下戎装,创办大学,力图工业兴国。      2、《少帅》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小马奔腾、华彬集团、世纪伙伴、稼轩星乐、于和影业联合出品的年代剧,由张黎执导,文章、李雪健、宋佳领衔主演 。  该剧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历史传奇人物张学良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  该剧于2016年1月11日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播出。  3、白宇,1990年4月8日出生于陕西西安,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2009级。  2014年主演国内首部网络贺岁剧《屌丝日记》 。同年出演电视剧《少帅》。2015年1月主演情感励志剧《长大》,4月出演电视剧《云巅之上》,8月出演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9月出演电视剧《你好乔安》。  4、历史上的冯庸:  冯庸(1901-1981.2.1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  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冯庸大学。当时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  “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电董事。1981年,冯庸逝世于台北。

少帅冯庸的结局是什么

少帅冯庸的结局是什么 冯庸(1901 - 1981.2.1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冯庸大学。当时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电董事。 1982年,冯庸逝世于台北 。

少帅冯庸历史原型是谁?

电视剧《少帅》正在热播,剧中的冯庸和张学良是生死之交,两人友谊深厚、一路相伴,张作霖的把兄弟冯师长的儿子冯庸,跟少帅张学良在学堂读书。电视剧少帅中冯庸的历史原型是谁?最后结局会怎么样会不会死呢?大家一起期待下后面的剧情。  冯庸历史原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为做大事而散尽家财的奇人。他坚信发展工业可以救国,而发展工业基础在于教育,教育救国成为冯庸的理想,为此他变卖家产,创办冯庸大学,其不但为东北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冯庸  冯庸(1901-1981.2.1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冯庸大学。冯庸  当时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电董事。1981年,冯庸逝世于台北。

冯庸(冯庸结局)哪里人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冯庸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冯庸结局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为救亡图存,变卖家产办学的冯庸,被日本人抓起来后结局如何?冯庸此人注重人才培育,为振兴中华,变卖家产开办冯庸大学,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学校被严重的破坏,而校长冯庸也被日军强行带走,日军一直对他进行劝降洗脑,让他当日军的负责人,冯庸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并直言誓不当卖国贼,也因此惹恼了日军,一直囚禁着他,而当时很多人纷纷想办法对冯庸展开救援,其中的一位日本朋友最后帮助了他,使得他逃出了日军的禁锢。作为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之一--冯庸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不追求荣华富贵,官职地位,反而他用自己的几乎所有家产开办了这所学校,制度严谨,学风优良,并且是当时中国的第一所西式大学,而且完全免费,他的这个举动引来许多人的称赞。其实冯庸被日军囚禁后,并没有受到什么实际的伤害,因为当时他的地位名声等对日军有很大帮助,他对日军攻占中国来说具有很大的利用作用,而冯庸的死不答应也磨光了日军的一丝耐心,日军不止一次的对他进行劝说,他却油盐不进,这也让日军对他起了杀心,得不到便毁掉,但好在日军并没有来得及付诸行动。这十几天的罪犯生活对冯庸来说是一生的耻辱,他出去后多次发起救国运动,奔走号召,带动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奋起救国,进行一次次的抗日运动。冯庸一生行事低调,做人谦卑,思想先进,爱国爱人才,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的栋梁之材啊!冯庸的简介冯庸(1901年-1981年)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1920年,他从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在东北军任职。历任东北航空处上尉参谋、少校参谋、中校参谋处长,少将航空司令、装甲部队司令等职。1933年,冯庸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路总指挥,参加长城抗战。后他又历任第三战区昆山戒严司令、武汉卫戍区中将军法执行监、军官训练团中将处长、第九战区中将处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冯庸以接收员的身份由重庆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沈阳解放前夕,冯庸携眷去台湾。1981年,冯庸病故于台北,享年81岁。历史上冯庸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物冯庸(1901-1981.2.1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冯庸大学。当时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扩展资料:冯庸办学散财冯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为做大事而散尽家财的奇人”。他坚信发展工业可以救国,而发展工业基础在于教育,“教育救国”成为冯庸的理想,为此他变卖家产,创办冯庸大学,其不但为东北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由于家庭出身和社会影响所致,冯庸很早就从戎,历升官阶,但他志不在此。他与社会民众颇多接触,深感民众生活艰苦。当直奉爆发第一次战争时,身在其中的冯庸对内战殃民有深深的痛惜之心。冯庸曾这样剖析自己的心态:我个人19岁的时候就出去做事,在军队里服务,彼时抱着一种直线的思想,打算做一个爱国的军人,把从前军阀官僚的恶习气,统统打倒。不过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年)战争的时候,我受了一个很大的打击,就是有许多生死相依的青年同学,都因为战争而牺牲了,他们的壮志不但没有做到半点,而且早早就把性命丧掉,实在可惜之至。我因为受了这种重大的打击,知道战争的确是残酷的,也实在是以乱亡国家的,所以我就改了一种方针。在冯庸看来,偌大一个中国,内忧外患频仍,国势渐趋衰微,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要想改造这个混乱的社会,就得发展民族工业,培养大量的工业人才,走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1926年,其父冯德麟病故后,冯庸退出军界(仍保留军衔),准备兴办学校。冯德麟作为奉系军阀早期将领,20多年间,累积了庞大的家产。冯庸召集欠债的人,当众焚烧债券;又召集典押土地的人,当众归还地契,销毁借据;再召集家人宣布,将冯家全部财产310万银元捐作冯庸大学的校产。当时人们对冯庸的义举赞不绝口,有诗赞其“翩翩浊世佳公子”。1927年春,冯庸大学破土动工,“昼夜加工,经之营之”,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即建成一座布局独特,有教室、办公室、宿舍达200余间的大学校园。一所新型的私立大学——冯庸大学在东北拔地而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招学生五班,预定数计180余人,10月1日行校舍落成礼,10月10日正式开学,自此以后,黄底蓝星,灿烂光辉的冯庸大学校旗,飘扬在中国的东北三省”。冯庸大学校长冯庸在贯彻民国教育方针的同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独特的视角,创立了“冯庸教育主义”,即“三纲”、“八德”、“八正”、“教养”、“始基”。“八德”则是冯庸教育主义的主要内容。“八德”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道德观念。“八正”是“八德”的补充,是实践“八德”的方法。冯庸大学办学方针是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以培养新人、改造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加强道德教育、实业教育、军事教育和体育,并使它们结合起来。在进行这些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实用、实战,着眼于培养道德纯正、体魄健康、有武勇精神、懂军事、会技术的新青年,从而达到爱国、救国的目的。在冯庸大学墙上写上了办学宗旨“造成新中华的青年”,极力主张把爱国主义、民族自立贯穿于教育实践中。冯庸大学的精神核心,是以传统的中国文化为根基,贯彻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青年人的前途。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冯庸冯庸怎么死的无疾而终。冯庸(1901-1981.2.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湾电力公司董事。1981年,冯庸逝世于台北。扩展资料:冯庸早年曾任东北空军司令及铁甲车司令。西安事变前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中将研究委员。他到西安向张学良要求带兵,当一名师长。但张仅许诺他当个旅长。期间,张将自己的苦闷和对蒋介石的不满向冯倾诉。冯想利用自己与陈诚的交情,把张的处境和苦衷反映给蒋,以疏通蒋张关系。但这些经陈诚转达给蒋时,却变成了对张的揭发和控告,使蒋后来觉得冯忠诚可靠。因此,在事变后他仍得到重用。抗战期间,他先后任昆山、长兴、襄樊等地警备司令、戒严司令,战区军法执行监等职。1949年后,他先后担任过台北市长、国有资产局局长、高雄港口司令等要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冯庸冯庸就会二报什么意思嘲讽冯庸。在《少帅》中的第15集,冯德麟问张学良是不是气跑了杨景镇,张学良一边往外跑一边说冯庸就会个二报,逗得一干人哈哈大笑。这里二报指的是冯庸只会把问题向上汇报而不会解决问题。《少帅》讲述了一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张学良被冠以少帅名头,他的一生有于凤至、赵四等红颜美人装点,也有家国仇恨的重任跟随毕生。本来想用来代替张学良的冯庸,为啥最后被日本人关起来了?一些人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加入了日本人扶持的傀儡政府担当要职。还有一些人看破红尘,退休下来当起了寓公。剩下的一批,则追随张学良,加入南京国民政府麾下。(冯庸旧照)在奉系一众军阀中,冯庸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异类。尽管后来他也加入了国民政府,但在众人为自己的前途忧愁时,冯庸却变卖了所有家产,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他豪迈仗义的举动,赢得了天下人民的一片称赞。冯庸的父亲是奉系军阀冯德麟。按照江湖辈分来说,冯德麟还是张作霖的前辈。1916年,两人联手驱逐了奉天督军段芝贵,正式掌握了东北的大权。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作霖举棋不定,冯德麟则坚定地举起了保皇的大旗。结果在复辟失败后,冯德麟就被段祺瑞给关了起来。虽说张作霖与冯德麟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但张作霖念及当年的情谊,还是花大力气,把冯德麟解救了出来。出狱之后,冯德麟失去了势力,再也没有领兵。张作霖关照他,提拔冯德麟长子冯庸担任空军少将参谋长。冯庸和张学良是同一年出生的,两人后来还成为结拜兄弟。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张学良和冯庸二人都对西方的飞机坦克颇为重视。冯庸在东北空军任职期间,帮助张学良,建设了一套中国最早的空军体系。比起张学良,冯庸对救国一途,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想让中国强大,就必须要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的基础,则在于教育。(张学良旧照)为了实现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冯庸在1926年父亲病逝后,就开始准备兴办学校的事情。作为奉系老牌家族之一,冯家在东北经营了二十多年,积累了不少家产。冯庸不打算给自己留后路,他把欠债的人全部召集起来,当众焚烧了所有借条债券。之后,他又召集典押土地的人,把地契全数归还。在这之后,冯庸把冯家家当全部变卖,得款310万银元,他毫无保留地捐给了学校,作为学校的校产。1927年春,“冯庸大学”开始破土动工。在日以继夜的建设中,冯庸大学仅仅花了4个月的时间,就建设完成。这其中包括教室、办公室以及学生宿舍总共有200多间,已经是当时颇具规模的一所学校了。冯庸并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富二代,他的办学理念,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先进的。冯庸的教育理念,首先是贯彻了民国教育方针。此外,他还向学生们传输了“冯庸教育主义”。所谓“冯庸教育主义”,即“三纲”“八德”“八正”“教养”“始基”。冯庸主张,将爱国主义和民族自立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去。而其教学的核心精神,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然而,冯庸大学进行的国家民族观教育,却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1931年9月19日,沈阳沦陷后,冯庸大学和东北大学等高校全部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学校内进行了严密的搜查,捣毁了大量教育设施。同时,他们还勒令学生全部离校,不准再上课。(冯庸旧照)作为学校校长的冯庸,也被日本人逮捕了。关东军看重冯庸的出身,希望冯庸能取代张学良,成为的东北领袖,加入伪满洲的独立计划中。但冯庸听说后,果断地拒绝说:“因此若杀我,我亦死得光明磊落。死耳,誓不为卖国贼。”在冯庸被日本人关押后,东北各界都展开了对冯庸的救援。最终,在冯庸大学日籍教授的帮助下,冯庸被日本人释放。出狱后,冯庸迅速前往北平组织复校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冯庸大学于1932年10月,在北平西直门复校成功。然而好景不长,几经折腾的冯庸,已然家产散尽,再无力支撑起大学的运转了。1933年6月,冯庸向张学良请求,将冯庸大学并入了东北大学。这所为救国而生的学校,在短暂的辉煌后,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实际上,早在日本侵入东三省后,冯庸就意识到了时间紧迫,“教育救国”是存在局限性的。因此在东北沦陷后,冯庸多次组织义勇军抗日,以实际行动来救亡图存。在后来的抗战中,冯庸历任第三战区昆山戒严司令、武汉卫戍区中将军法执行监、第九战区中将处长等多个职务。1981年,冯庸在台北病逝,享年81岁。

本来想用来代替张学良的冯庸,为啥最后被日本人关起来了?

一些人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加入了日本人扶持的傀儡政府担当要职。还有一些人看破红尘,退休下来当起了寓公。剩下的一批,则追随张学良,加入南京国民政府麾下。(冯庸旧照)在奉系一众军阀中,冯庸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异类。尽管后来他也加入了国民政府,但在众人为自己的前途忧愁时,冯庸却变卖了所有家产,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他豪迈仗义的举动,赢得了天下人民的一片称赞。冯庸的父亲是奉系军阀冯德麟。按照江湖辈分来说,冯德麟还是张作霖的前辈。1916年,两人联手驱逐了奉天督军段芝贵,正式掌握了东北的大权。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作霖举棋不定,冯德麟则坚定地举起了保皇的大旗。结果在复辟失败后,冯德麟就被段祺瑞给关了起来。虽说张作霖与冯德麟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但张作霖念及当年的情谊,还是花大力气,把冯德麟解救了出来。出狱之后,冯德麟失去了势力,再也没有领兵。张作霖关照他,提拔冯德麟长子冯庸担任空军少将参谋长。冯庸和张学良是同一年出生的,两人后来还成为结拜兄弟。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张学良和冯庸二人都对西方的飞机坦克颇为重视。冯庸在东北空军任职期间,帮助张学良,建设了一套中国最早的空军体系。比起张学良,冯庸对救国一途,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想让中国强大,就必须要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的基础,则在于教育。(张学良旧照)为了实现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冯庸在1926年父亲病逝后,就开始准备兴办学校的事情。作为奉系老牌家族之一,冯家在东北经营了二十多年,积累了不少家产。冯庸不打算给自己留后路,他把欠债的人全部召集起来,当众焚烧了所有借条债券。之后,他又召集典押土地的人,把地契全数归还。在这之后,冯庸把冯家家当全部变卖,得款310万银元,他毫无保留地捐给了学校,作为学校的校产。1927年春,“冯庸大学”开始破土动工。在日以继夜的建设中,冯庸大学仅仅花了4个月的时间,就建设完成。这其中包括教室、办公室以及学生宿舍总共有200多间,已经是当时颇具规模的一所学校了。冯庸并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富二代,他的办学理念,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先进的。冯庸的教育理念,首先是贯彻了民国教育方针。此外,他还向学生们传输了“冯庸教育主义”。所谓“冯庸教育主义”,即“三纲”“八德”“八正”“教养”“始基”。冯庸主张,将爱国主义和民族自立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去。而其教学的核心精神,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然而,冯庸大学进行的国家民族观教育,却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1931年9月19日,沈阳沦陷后,冯庸大学和东北大学等高校全部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学校内进行了严密的搜查,捣毁了大量教育设施。同时,他们还勒令学生全部离校,不准再上课。(冯庸旧照)作为学校校长的冯庸,也被日本人逮捕了。关东军看重冯庸的出身,希望冯庸能取代张学良,成为的东北领袖,加入伪满洲的独立计划中。但冯庸听说后,果断地拒绝说:“因此若杀我,我亦死得光明磊落。死耳,誓不为卖国贼。”在冯庸被日本人关押后,东北各界都展开了对冯庸的救援。最终,在冯庸大学日籍教授的帮助下,冯庸被日本人释放。出狱后,冯庸迅速前往北平组织复校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冯庸大学于1932年10月,在北平西直门复校成功。然而好景不长,几经折腾的冯庸,已然家产散尽,再无力支撑起大学的运转了。1933年6月,冯庸向张学良请求,将冯庸大学并入了东北大学。这所为救国而生的学校,在短暂的辉煌后,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实际上,早在日本侵入东三省后,冯庸就意识到了时间紧迫,“教育救国”是存在局限性的。因此在东北沦陷后,冯庸多次组织义勇军抗日,以实际行动来救亡图存。在后来的抗战中,冯庸历任第三战区昆山戒严司令、武汉卫戍区中将军法执行监、第九战区中将处长等多个职务。1981年,冯庸在台北病逝,享年81岁。

少帅冯庸历史原型是谁

  少帅冯庸历史原型就是冯庸。  冯庸(1901-1981.2.1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  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冯庸大学。当时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  “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电董事。1981年,冯庸逝世于台北。

冯庸简介 冯庸个人简介

1、冯庸(1901-1981.2.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 2、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冯庸大学。当时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 3、“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湾电力公司董事。1981年,冯庸逝世于台北。

历史上冯庸是什么样的人物?是什么样的人物

冯庸(1901-1981.2.1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冯庸大学。当时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扩展资料:冯庸办学散财冯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为做大事而散尽家财的奇人”。他坚信发展工业可以救国,而发展工业基础在于教育,“教育救国”成为冯庸的理想,为此他变卖家产,创办冯庸大学,其不但为东北地区第一所私立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由于家庭出身和社会影响所致,冯庸很早就从戎,历升官阶,但他志不在此。他与社会民众颇多接触,深感民众生活艰苦。当直奉爆发第一次战争时,身在其中的冯庸对内战殃民有深深的痛惜之心。冯庸曾这样剖析自己的心态:我个人19岁的时候就出去做事,在军队里服务,彼时抱着一种直线的思想,打算做一个爱国的军人,把从前军阀官僚的恶习气,统统打倒。不过到了民国十一年(1922年)战争的时候,我受了一个很大的打击,就是有许多生死相依的青年同学,都因为战争而牺牲了,他们的壮志不但没有做到半点,而且早早就把性命丧掉,实在可惜之至。我因为受了这种重大的打击,知道战争的确是残酷的,也实在是以乱亡国家的,所以我就改了一种方针。在冯庸看来,偌大一个中国,内忧外患频仍,国势渐趋衰微,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要想改造这个混乱的社会,就得发展民族工业,培养大量的工业人才,走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1926年,其父冯德麟病故后,冯庸退出军界(仍保留军衔),准备兴办学校。冯德麟作为奉系军阀早期将领,20多年间,累积了庞大的家产。冯庸召集欠债的人,当众焚烧债券;又召集典押土地的人,当众归还地契,销毁借据;再召集家人宣布,将冯家全部财产310万银元捐作冯庸大学的校产。当时人们对冯庸的义举赞不绝口,有诗赞其“翩翩浊世佳公子”。1927年春,冯庸大学破土动工,“昼夜加工,经之营之”,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即建成一座布局独特,有教室、办公室、宿舍达200余间的大学校园。一所新型的私立大学——冯庸大学在东北拔地而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共招学生五班,预定数计180余人,10月1日行校舍落成礼,10月10日正式开学,自此以后,黄底蓝星,灿烂光辉的冯庸大学校旗,飘扬在中国的东北三省”。冯庸大学校长冯庸在贯彻民国教育方针的同时,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独特的视角,创立了“冯庸教育主义”,即“三纲”、“八德”、“八正”、“教养”、“始基”。“八德”则是冯庸教育主义的主要内容。“八德”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种道德观念。“八正”是“八德”的补充,是实践“八德”的方法。冯庸大学办学方针是贯彻爱国主义的精神,以培养新人、改造社会为基本出发点,加强道德教育、实业教育、军事教育和体育,并使它们结合起来。在进行这些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实用、实战,着眼于培养道德纯正、体魄健康、有武勇精神、懂军事、会技术的新青年,从而达到爱国、救国的目的。在冯庸大学墙上写上了办学宗旨“造成新中华的青年”,极力主张把爱国主义、民族自立贯穿于教育实践中。冯庸大学的精神核心,是以传统的中国文化为根基,贯彻爱国主义精神,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青年人的前途。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庸

民国的冯庸大学是如今的哪所大学?

东北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廿四周年纪念册》有如下记载:“1933年6月,冯庸大学结束,并入本校,所占原陆军大学校址,由军委会拨本校校舍。”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1950年8月,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东大建有中国第一个大学软件园,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家上市的校办企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东北大学/18014?fr=aladdin

冯庸大学是否存在?

1、冯庸大学现已不存在。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1933年,工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历时六年。2、冯庸(1901-1981)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创办冯庸大学。

冯庸大学现还在吗?

1、冯庸大学现已不存在。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1933年,工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历时六年。2、冯庸(1901-1981)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创办冯庸大学。

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 冯庸大学创始人简介

1、冯庸大学现已不存在。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1933年,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历时六年。 2、冯庸(1901-1981)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创办冯庸大学。

冯庸大学现在还有吗?

1、冯庸大学现已不存在。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1933年,工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历时六年。2、冯庸(1901-1981)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创办冯庸大学。

冯庸怎么死的

无疾而终。冯庸(1901-1981.2.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湾电力公司董事。1981年,冯庸逝世于台北。扩展资料:冯庸早年曾任东北空军司令及铁甲车司令。西安事变前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汉行营中将研究委员。他到西安向张学良要求带兵,当一名师长。但张仅许诺他当个旅长。期间,张将自己的苦闷和对蒋介石的不满向冯倾诉。冯想利用自己与陈诚的交情,把张的处境和苦衷反映给蒋,以疏通蒋张关系。但这些经陈诚转达给蒋时,却变成了对张的揭发和控告,使蒋后来觉得冯忠诚可靠。因此,在事变后他仍得到重用。抗战期间,他先后任昆山、长兴、襄樊等地警备司令、戒严司令,战区军法执行监等职。1949年后,他先后担任过台北市长、国有资产局局长、高雄港口司令等要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庸

冯庸——啼血真“汉卿”

在“少帅“张学良晚年少有几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里,1981年的那次,又显得特殊与沉重。已是耄耋之年的他,来送挚友一生的最后一程。而同样,即使是去世,挚友也仍然盖的是“少帅”送的毯子。《少帅》中有一个场景,“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惨败,在退出山海关时,有一名奉系军官在车站大闹,面目狰狞,血与泪,黄色的皮肤与黑色的焦土。只为了让自己逝去的兄弟,尸骨回到关外。他就是“少帅“的结拜兄弟——冯庸。两人同样生于民族沉重的1901年;同字“汉卿”;同年报考保定军校,那年蒋百里将军还是校长。冯目睹了张氏父子的“起高楼”与“楼塌了”,从张作霖入关得势,到皇姑屯的那一声炮响;从张学良东北易帜,成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到“西安事变”后半生幽禁。风云变化,战乱不断的二十世纪前四十年,冯庸是东北老三省极少数得已善终的人。 同样是“富二代”,同时代的张学良吸食毒品;现在的王思聪全身沾满花香;但是冯庸,却用父亲留下的钱,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西式的民办私人公益性大学----“冯庸大学”。虽前后办学只有六年,却成功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足以同当时的张伯苓等人并举,只可惜,被时间洪流带走的不仅仅是人,连大学都已烟消云散。而在六年办学中,冯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龙文彬。说来,民国一辈,有不少人都与自己的学生,发生了爱恋。比如,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再比如,沈从文与张兆和。自然,龙文彬亦是冯庸的学生。在《少帅》中为了突显冯庸的传奇,刻意将龙文彬高大威猛化,其实,在历史中,龙文彬可是当时冯庸大学里的美女,起码也是现在“系花“级别的。 在面对外来侵略,民族存亡问题上,冯庸要远远比张学良勇敢。“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日方希望冯出面,维持地方秩序,遭到他的严词拒绝,他被押到东京,九死一生。不仅如此,与当时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相反,冯极力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积极抗日,组建了“冯庸大学义勇军”。先后参加了“长城抗战”“一二八淞沪会战”,以及后来的抗日战争。对于冯而言,其实要感谢他身上的那股“儒气”。如果不是如此,一直呆在东北军中,受“九一八”之辱不能雪;反而要去陕北“剿共”;“西安事变“之后必然也会跟着其他东北军一样,在历史大潮中销声匿迹。 “笑话,我冯庸在我祖祖辈辈生长的土地上教授我祖祖辈辈的中华文化,与你日本何关?”这是日本宪兵队要求冯庸大学暂停反日教育时,冯的回答,在三十年代初的东北,这种声音如果多一点,或许,历史会发生变化吧。

冯庸的其它相关

1931年年底,冯庸会同当时东北知名进步人士王化一、卢广绩、阎宝航等人同赴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打响,流亡中的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由冯庸率领到上海参加阵地宣传和救护工作。1933年初,日军进攻热河省,冯庸又带领学生赴承德参加抗日。1933年9月,冯庸决定将学校并入东北大学,冯庸和许多爱国师生继续参加抗日活动。

本来要用来替代张学良的冯庸为什么又被日本人关押了?

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后,奉系在短时间内进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些人为了追求荣华富贵,加入了日本人扶持的傀儡政府担当要职。还有一些人看破红尘,退休下来当起了寓公。剩下的一批,则追随张学良,加入南京国民政府麾下。(冯庸旧照)在奉系一众军阀中,冯庸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异类。尽管后来他也加入了国民政府,但在众人为自己的前途忧愁时,冯庸却变卖了所有家产,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他豪迈仗义的举动,赢得了天下人民的一片称赞。冯庸的父亲是奉系军阀冯德麟。按照江湖辈分来说,冯德麟还是张作霖的前辈。1916年,两人联手驱逐了奉天督军段芝贵,正式掌握了东北的大权。1917年张勋复辟时,张作霖举棋不定,冯德麟则坚定地举起了保皇的大旗。结果在复辟失败后,冯德麟就被段祺瑞给关了起来。虽说张作霖与冯德麟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但张作霖念及当年的情谊,还是花大力气,把冯德麟解救了出来。出狱之后,冯德麟失去了势力,再也没有领兵。张作霖关照他,提拔冯德麟长子冯庸担任空军少将参谋长。冯庸和张学良是同一年出生的,两人后来还成为结拜兄弟。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张学良和冯庸二人都对西方的飞机坦克颇为重视。冯庸在东北空军任职期间,帮助张学良,建设了一套中国最早的空军体系。比起张学良,冯庸对救国一途,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想让中国强大,就必须要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的基础,则在于教育。(张学良旧照)为了实现自己“教育救国”的理想,冯庸在1926年父亲病逝后,就开始准备兴办学校的事情。作为奉系老牌家族之一,冯家在东北经营了二十多年,积累了不少家产。冯庸不打算给自己留后路,他把欠债的人全部召集起来,当众焚烧了所有借条债券。之后,他又召集典押土地的人,把地契全数归还。在这之后,冯庸把冯家家当全部变卖,得款310万银元,他毫无保留地捐给了学校,作为学校的校产。1927年春,“冯庸大学”开始破土动工。在日以继夜的建设中,冯庸大学仅仅花了4个月的时间,就建设完成。这其中包括教室、办公室以及学生宿舍总共有200多间,已经是当时颇具规模的一所学校了。冯庸并不是空有一腔热血的富二代,他的办学理念,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先进的。冯庸的教育理念,首先是贯彻了民国教育方针。此外,他还向学生们传输了“冯庸教育主义”。所谓“冯庸教育主义”,即“三纲”“八德”“八正”“教养”“始基”。冯庸主张,将爱国主义和民族自立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去。而其教学的核心精神,正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然而,冯庸大学进行的国家民族观教育,却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1931年9月19日,沈阳沦陷后,冯庸大学和东北大学等高校全部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学校内进行了严密的搜查,捣毁了大量教育设施。同时,他们还勒令学生全部离校,不准再上课。(冯庸旧照)作为学校校长的冯庸,也被日本人逮捕了。关东军看重冯庸的出身,希望冯庸能取代张学良,成为的东北领袖,加入伪满洲的独立计划中。但冯庸听说后,果断地拒绝说:“因此若杀我,我亦死得光明磊落。死耳,誓不为卖国贼。”在冯庸被日本人关押后,东北各界都展开了对冯庸的救援。最终,在冯庸大学日籍教授的帮助下,冯庸被日本人释放。出狱后,冯庸迅速前往北平组织复校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冯庸大学于1932年10月,在北平西直门复校成功。然而好景不长,几经折腾的冯庸,已然家产散尽,再无力支撑起大学的运转了。1933年6月,冯庸向张学良请求,将冯庸大学并入了东北大学。这所为救国而生的学校,在短暂的辉煌后,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实际上,早在日本侵入东三省后,冯庸就意识到了时间紧迫,“教育救国”是存在局限性的。因此在东北沦陷后,冯庸多次组织义勇军抗日,以实际行动来救亡图存。在后来的抗战中,冯庸历任第三战区昆山戒严司令、武汉卫戍区中将军法执行监、第九战区中将处长等多个职务。1981年,冯庸在台北病逝,享年81岁。

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 揭秘冯庸大学老建筑

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该校学生总数达700余人,是东北少有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  冯庸(1901-1981)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创办冯庸大学。  冯庸先生于1922年到1925年在原东北军航空处张学良将军的直接领导下。出任东北空军少将司令。1923年4月16日由东北宁武先生介绍经孙中山先生回电同意冯庸加入中国国民党。冯庸先生以大冶铁工厂为基础,成立大冶工业专科学校。又于1927年辞去原东北战车总队少将队长一职,捐出巨额资金和丰厚家产,毁家兴学,立志教育救国,献身教育事业。1927年8月8日,冯庸将大冶专科学校正式改为冯庸大学,自任校长,明确提出办学三纲:孝悌忠义,工业救国,受教育机会均等。校址在沈阳市艳粉屯,即滑翔小区。冯庸先生在办“冯大”期间曾举办过奉(辽)、吉、黑三省联合运动会,并于1930年率东北三省健儿参加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这时全国舆论都称赞其毁家兴学之精神,许多青年莫不仰望其洁行与丰采。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起,冯庸先生为鼓励青年、激扬士气,又重组“冯大义勇军”赴沪参战。1932年到1937年“冯大”迁校进关后,又在原北平陆军大学校址复校继续办学,直到1937年“七·七”事变止,全部解散停办。  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  1933年9月,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  如今冯庸大学教学楼等已无存,位于和平区新华路沈阳燃气集团有限公司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成为其建筑的珍贵遗存物。据说,这对石狮子为张学良所赠,在其底座可见“冯庸大学校成立纪念”“中华民国十六年八月八日”等字样。  揭秘冯庸大学老建筑!  冯庸大学保留下来的仅是相关的史料吗?8月2日,冯庸的外甥张文琦老人告诉记者,在冯庸大学原址沈阳铁西滑翔地区刚刚发现的一处老建筑堪称实证。  老建筑保存完好  这是位于沈阳市铁西区沈辽东路25-9号的一处老建筑,门口挂着“沈阳市第二冷拉钢材厂”的牌子。高举架,红砖墙,看上去好似一个偌大的厂房。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剥蚀,它已现出沧桑而厚重的老态。

为救亡图存,变卖家产办学的冯庸,被日本人抓起来后结局如何?

冯庸此人注重人才培育,为振兴中华,变卖家产开办冯庸大学,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学校被严重的破坏,而校长冯庸也被日军强行带走,日军一直对他进行劝降洗脑,让他当日军的负责人,冯庸直截了当地拒绝了他,并直言誓不当卖国贼,也因此惹恼了日军,一直囚禁着他,而当时很多人纷纷想办法对冯庸展开救援,其中的一位日本朋友最后帮助了他,使得他逃出了日军的禁锢。作为张作霖的奉系军阀之一--冯庸是一个很独特的人。他不追求荣华富贵,官职地位,反而他用自己的几乎所有家产开办了这所学校,制度严谨,学风优良,并且是当时中国的第一所西式大学,而且完全免费,他的这个举动引来许多人的称赞。其实冯庸被日军囚禁后,并没有受到什么实际的伤害,因为当时他的地位名声等对日军有很大帮助,他对日军攻占中国来说具有很大的利用作用,而冯庸的死不答应也磨光了日军的一丝耐心,日军不止一次的对他进行劝说,他却油盐不进,这也让日军对他起了杀心,得不到便毁掉,但好在日军并没有来得及付诸行动。这十几天的罪犯生活对冯庸来说是一生的耻辱,他出去后多次发起救国运动,奔走号召,带动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奋起救国,进行一次次的抗日运动。冯庸一生行事低调,做人谦卑,思想先进,爱国爱人才,是不可多得的国家的栋梁之材啊!

少帅冯庸历史原型是谁

  少帅冯庸历史原型就是冯庸。  冯庸(1901-1981.2.15),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委,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北京陆军讲武堂毕业。张作霖与冯德麟为至交,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并同取字“汉卿”。  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着手创办冯庸大学。当时冯庸认为,中国内忧外患的主要原因是工业落后,“工业兴国,先育人才”,这是他创办冯庸大学的本意。  “九一八”事变时被日本人扣押,劫持到东京。后逃出,并组织冯庸大学义勇军,参加“一·二八”抗战。光复后,回沈阳任东北行辕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年赴台,历任高雄要塞司令官、台电董事。1981年,冯庸逝世于台北。

冯庸大学现在还存在吗

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冯庸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以大冶铁工厂为基础,成立大冶工业专科学校。1927年8月8日,冯庸将大冶专科学校正式改为冯庸大学,自任校长,明确提出办学三纲:孝悌忠义,工业救国,受教育机会均等。冯庸大学校址在沈阳市艳粉屯。1933年9月,冯庸决定将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廿四周年纪念册》有如下记载:“1933年6月,冯庸大学结束,并入本校,所占原陆军大学校址,由军委会拨本校校舍。”

民国的冯庸大学是如今的哪所大学

东北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廿四周年纪念册》有如下记载:“1933年6月,冯庸大学结束,并入本校,所占原陆军大学校址,由军委会拨本校校舍。”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简称东大(NEU),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为“21世纪学术联盟”成员高校,是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三十二所高校之一、研究生招生三十四所自主划线高校之一,是中共中央1960年、1978年确定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务院在1981年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1928年8月至1937年1月,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徙北平、开封、西安、四川三台等地。1950年8月,沈阳工学院、抚顺矿专和鞍山工专合组为东北工学院。1993年3月,复名为东北大学。东大建有中国第一个大学软件园,第一台模拟电子计算机,第一家上市的校办企业。参考资料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东北大学/18014?fr=aladdin

腾鳌冯庸大学博物馆什么时候开馆门票哆钱

上午十点开馆,门票免费。。2010年10月,坐落于鞍山海城腾鳌镇金甲村的冯庸大学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完成,该馆是以传承爱国历史,整合两岸历史文化为目的而建设的博物馆,以教育爱国的实践者冯庸先生的生平和冯庸大学珍贵的370余幅文物、照片为展出品,博物馆以纪念冯庸先生,发扬冯庸大学的抗日爱国精神为主线,展现了一段不平常的历史。

为何冯庸大学名气如此之大?

冯庸,汉族人,1901年生于奉天海城,他的父亲大家可能会更加熟悉——奉系军阀冯德麟,冯德麟既是东北王张作霖的老对手,也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冯庸与少帅张学良也是同年而生,两人如父辈一般曾拜把子。冯庸冯庸最著名的两件事:第一,曾经担任东北空军司令,第二,曾散尽家财自费创办冯庸大学。1920年,19岁的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学堂,回到东北在东北军中任职。不同的是,冯庸并未在陆军发展,而是进入东北空军,他历任东北航空处参谋、参谋处长、航空司令等职,后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冯庸1933年,冯庸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路总指挥,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抗战期间,曾在国民党的第三战区、武汉卫戍区等地任职。真正奠定冯庸历史地位的,则是他散尽家财、自费创办的冯庸大学。冯庸认为,落后的中国只有工业才可以救国和强国,而发展工业的基础在于教育,因此,“创办教育”、“教育救国”成为冯庸的理想。冯庸大学创立后,得益于冯庸在东北军空军任职的经历,冯庸大学也是中国第一所拥有军用教学飞机和飞机场的大学。冯庸大学设了三个学院:理工学院、法学院和教育学院。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质的大学,最多时该校学生达700余人。冯庸他的冯庸大学与冯庸在东北出生长大,他深刻的知道,日本的侵略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侵略,更有精神和文化方面的奴化。因此,冯庸提出了“八德八正”,希望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抵抗日本的文化和精神侵略。同时,冯庸规定了正常上课外,每位学生都要接受军事教育,以增强学生的体魄和精神。冯庸的教育方针九一八事变后,冯庸大学被日本人占领,作为校长的冯庸也被日本人软禁,日寇劝降不成后将冯庸 被带至东京。在友人的帮助下,冯庸回到北平,继续主持了冯庸大学,并建立了冯庸大学抗日义勇军。1933年,由于冯庸大学是公益性质,在冯家私产耗尽后,冯庸大学再无力办下去,经张学良同意,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冯庸大学从建立到解散,经历了六年的时间。冯庸大学新中国成立后,冯庸撤至台湾,1981年在台北去世。

民国军阀冯德麟的长子冯庸,散尽家财真的只为创办冯庸大学吗?

冯庸奉系军阀冯德麟的长子,对冯庸的印象唯独就是他的教育兴国之路,他的高度就连现如今很多人都无法做到,他散尽家财,创办了冯庸大学,冯庸一直坚信工业救国,然而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得先实行教育,教育是冯庸毕生的追求,冯庸大学是他在东北创立的第一所私立大学,更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弃武从文,教育兴国冯庸出身在军阀家庭,父亲冯德麟又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与张学良也是同年出生,二人也结拜兄弟,很早开始冯庸就担任了军职,可是这并不是他的理想,他与百姓接触甚多,时常感受百姓生活之艰辛,尤其是直奉战争爆发,他无能为力,眼看着百姓消失在战火中。冯庸曾表示:“我在军队里的时期,时常幻想能改掉军阀官僚主义,将他们通通打倒,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可是直到我看见自己很多同学都在战争中死亡,他们也和我一样怀揣着梦想,可是还没来得及实现就已经去世,着实可惜,他们空有才华却没有发挥的舞台。”冯庸从这之后,冯庸开始改变自己的思路,他认为报效国家不一定非要从军,目前中国的现状看似强大,实则内忧外患,国力衰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国家工业不够发达,要想在乱世之中强国,就必须发展民族工业,将人民都培育成工人,工业救国、教育兴国。最后冯庸在自己父亲冯德麟病逝之后,开始淡出军人舞台,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兴办学校。兴办学校必须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资金其实充足,毕竟父亲在担任军阀时期曾得到过许多钱财,比如债券、地契等,但是冯庸没有用这些钱财来创办学校,他将欠债的人全部召集在一起,把债券全部烧掉,并归还所有人地契,最后他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就是将偌大的家产310万银元全盘捐出,作为创办冯庸大学的资金。冯庸的做法让人们赞不绝口,他们认为冯庸作为军阀的后代,能有这样的觉悟确实让人赞赏,比起那些纨绔子弟,整日穿梭在烟花巷柳之地的公子哥要强百倍不止。冯庸大学初建,遭日军不满1927年10月10日,冯庸大学历时4个月的时间终于建成,并首次招收了180个学生,冯庸望着这所大学,看着这180名学生,他似乎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看见了强国的道路,开学当天,冯庸制定了教育方针,以做事先做人的原则,制定了“八德”、“八纲”、“教养”等一系列以提升人格、贯彻爱国主义思想的方针。冯庸大学历史文化博物馆冯庸在教育的过程中虽然要求道德纯正,但同时也要求学生多方面发展,要体格健魄,就好比现在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究其核心所在,即“以中国文化为基础,关注国家的发展,关心国家的前途,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冯庸大学足球场冯庸大学的开办,名气越来越大,年轻人纷纷前去学习,因为其教育大多直接指向日本帝国主义,势必引起日军的反感,日军在明治维新之后的方针就是“开疆拓土”,然而要巩固其领土,必须先稳定人心,稳定人心必先控制其思想文化。而冯庸的做法就是让国人知道自己身处什么样的世界,中国处于何种境地,我们当前应该如何做?这一系列问题,让年轻人看清了当时形势,不再盲目,不知所措。1931年,日军终于对沈阳发动进攻,首先就占领了当地的冯庸大学、东北大学以及当地的工厂,日军强制要求学生不准上课,同年9月,冯庸作为校长被日军抓捕,日军想要利用冯庸的声望,组织满洲独立,出任东北领导人,做一个傀儡,并承认日本在东北的一切特权。冯庸整个过程中都表现出了一个教育者、一个曾经的军人应有的气节,他表示“你们可以因此杀我,但我的死终将唤醒人们,我也死的光明磊落。”“我誓死不做卖国贼!”日军被气得直呼“八嘎!”。冯庸教育受阻,组织抗日后来冯庸在冯庸大学学生的解救下,加上冯庸大学当时有个日本国籍的教授冈部平太的帮助下,日军不得已释放冯庸,他出来的第一时间就是恢复大学教育,冯庸认为教育一刻不能停。1933年,冯庸因为资金问题,冯庸大学已经不再具备教学能力,之后找到了拜把子兄弟张学良,将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而原本冯庸大学的学生有了知识基础,他们也各奔东西,走向全国众多大学,有的直接回到最初的地方,开始组织家乡人民抗日,有的投身军校,报效国家。冯庸的感情生活冯庸的原配夫人叫江锦涛,是晚清时期九门提督江朝宗的女儿,原本门当户对的一对,这场婚姻最终只维持了十几年,他们有两个女儿,冯庸于江锦涛离婚之后便忙于自己的事情,女儿也是由江锦涛抚养。1933年,冯庸与第二任妻子龙文彬结为伉俪,龙文彬身材高挑,是冯庸大学的体育生,容貌漂亮,二人结婚之后感情非常好,冯庸大学被日军侵占之后,冯庸被放出,龙文彬与他一起前往北平,共同抵抗日军,冯庸在抗战期间,先后担任了多种军职,指挥人民抗日,1949年担任台北市长等职位。龙文彬希望冯庸能够成为一个大人物,然而冯庸并不在乎这些,定居台湾之后,龙文彬时常嫌弃他不争气,最后二人婚姻也逐渐走向分离,1981年冯庸于台北去世,享年81岁。

奉天冯庸大学是现在的哪个大学

现在已经并给了东北大学,冯庸大学是东北第一所私立大学,在铁西区的东南部,有一个地方叫滑翔,为啥叫滑翔呢?这里原是日本侵略中国时修建的一个飞机场,而该飞机场的前身是东北第一所私立大学冯庸大学。冯庸是奉系重要将领冯德麟之子,出于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的想法,他清理变卖家产,于1927年创办了东北三省首家私立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综合性大学——冯庸大学。全校建主楼两座,左为“忠”楼、右为“仁”字楼,中间是校礼堂。礼堂与左右两楼由空中走廊相通。教学区的左边是体育场,铺设400米跑道、田径场、球类运动场等。体育场西侧是教职工宿舍,北侧是学生实习工厂和实验室。除水电自给外,该校的最大特点是建有飞机跑道,并自备飞机,这是当时国内大学仅有的。冯庸大学以工科为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出了教育均等的教育理念,当时东北家境贫寒的学生纷纷投奔到冯庸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冯庸大学,并逮捕了冯庸,将冯庸押解去日本,逼迫他流亡日本并不准抗日。后由朋友保释逃出日本回国。日本人看到冯庸违约,于是拆毁了冯庸大学,并在此地修建飞机场。1933年9月,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如今,冯庸大学早已成为一片住宅区。

冯庸“教育救国”,变卖家产筹措150万建冯庸大学,后来他怎么样了?

80多年前,在沈阳西郊的汪家河子一带(今铁西滑翔地区),曾有过一所颇负盛名的大学。是由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创办的东北第一所私立大学——冯庸大学。冯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当时独树一帜,然而,随着“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声,日军侵占了冯庸大学,冯大6年历史宣告结束。冯庸原名冯英,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他跟别的军阀之子不一样,并不是在军界如何如何,而是一直坚持教育救国,在日俄战争后,日本对东北进行政治压迫、经济掠夺和军事侵略,并推行奴化教育。冯庸就想创办一所大学,培育人才,他变卖家产创立冯庸大学。在当时,冯庸一门心思放在学校,他身先士卒,与学生们一起住在学校,吃在食堂,严谨办学,而且特别注重学生的体育方面。在当时,冯庸大学的体育水平相当之高,尤其它的篮球队,经常在国内参加比赛。同时在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使得冯庸大学的校风非常好。好景不长,“九一八”之后,日本侵略者把冯庸个人产业全部占有,使得他经济陷入困境,没有经济来维持大学,不得已把创立六年的冯庸大学停办。后来九一八事件之后,冯庸大学的秩序遭到严重破坏,1931年,日军还把冯庸这位校长软禁,还把学校洗劫一空,日军占领冯庸大学后,将其改建成飞机修理试飞机场。1949年冯庸跟随国民党去到台湾,晚年的他收入微薄,依然拿出自己攒下的20万新台币创办“自强爱国基金”,可见他的爱国之心从没有改变,1981年他结束了他的一生,他最后的心愿是希望重建冯庸大学,这位军阀之子是一个为救国不惜散尽家财的军人,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

冯庸纪念馆为什么在鞍山

冯庸纪念馆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镇英城子村,是冯庸的故乡为纪念这位名人而建立的。冯庸,字铸久,辽宁法库人,生于1907年,逝于1981年。其父冯德麟是东北军将领,曾担任过张作霖的警卫旅长和二十七师师长。1926年,冯庸毕业于北京私立育英中学。1927年,他考入上海中法大学,并开始注意研究军事。1931年,冯庸毕业于法国圣西尔军事学校,而他的同学中包括日后闻名的抗日名将戴安澜。1981年,冯庸去世,终年74岁。在家乡的冯庸纪念馆建于2004年,以传承冯庸的爱国精神、弘扬民族历史、促进两岸交流为宗旨,致力于爱国、亲民、崇尚教育。该纪念馆是以传承爱国历史、整合两岸历史文化为目的而建设的博物馆,院内存有冯庸当年驾驶过的飞机及部分抗战航空历史照片。

冯庸老婆 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

冯庸老婆龙文彬,东北大学。1933年9月,冯庸大学并入东北大学。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该校学生总数达700余人,是东北少有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1927年8月8日,冯庸将大冶专科学校正式改为冯庸大学,自任校长,明确提出办学三纲:孝悌忠义,工业救国,受教育机会均等。校址在沈阳市艳粉屯,即滑翔小区。冯庸先生在办“冯大”期间曾举办过奉(辽)、吉、黑三省联合运动会,并于1930年率东北三省健儿参加在杭州召开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扩展资料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时年26岁的冯庸担任校长兼训练总监,其校址位于铁西汪家河子村,即铁西区滑翔小区一带。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主体建筑为忠楼、仁楼、中庸楼,三座楼用廊道连接,分设大学部、中学部、相当于初中的小学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该校扩充为工学院、法学院、教育学院,学生总数达700余人。当时,冯庸大学是东北少有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他办学义举名扬于东北三省,成为显赫一时的传奇人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庸大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冯庸

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

已经不存在了。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位于铁西汪家河子村,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该校学生总数达700余人,是东北少有的几所高等学府之一,九·一八事变后学校被日军改建为飞机场。927年春,冯庸在奉天西郊汪家河子、也就是现在的铁西区滑翔小区一带开始兴建冯庸大学。

冯庸大学是哪个大学

1、冯庸大学现已不存在。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1933年,工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历时六年。2、冯庸(1901-1981)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创办冯庸大学。

冯庸大学现在叫什么

1、冯庸大学现已不存在。冯庸大学,是一所私立公益性大学,1927年8月8日,冯庸大学成立。1933年,工冯庸大学9个系全部并入东北大学,从建立到解散,共有三批毕业生,历时六年。2、冯庸(1901-1981)是奉系军阀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出生,两人曾结拜兄弟。冯庸毕业于北京中央陆军第二讲武堂,被张学良任命为东北空军司令。1926年,冯德麟去世后,冯庸续父职担任军职。九一八事变后他加入中华民国空军,军衔累至中将。他拿出冯家几乎全部家产创办冯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