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遗传学的两大定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费了几年的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后来改为研究豌豆,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并将数学统计的方法引入杂交实验,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尽管孟德尔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选择了豌豆这一正确的实验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豌豆花的结构,介绍豌豆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设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避免豌豆自花传粉并进行成功的杂交实验?从而引出杂交实验的步骤:为避免自花传粉,必须进行人工去雄,因为是闭花受粉,人工去雄的时期应该在花蕾期或花成熟前进行,为保证去雄后的豌豆花杂交按实验的要求进行,还要进行人工套袋,以避免其他的花粉受精,最后进行人工传粉才算基本完成杂交步骤。对这些杂交步骤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受精作用。选择一对相对性状作为杂交实验的起点,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另一条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应该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代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而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但F2代中表现为性状的分离,这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说的重要环节。孟德尔正是观察到F2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并且比例为3:1,就提出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并且提出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假设,他认为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有显隐之分,这就是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分离,受精形成合子时,基因又是成对的。根据这一假说,孟德尔演绎推理出测交的结果应为1:1,而结果证明了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正确性,从而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这种假说-演绎法是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大胆合理的科学想象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亲本中没有的组合新类型,怎样才能正确地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检验,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重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孟德尔,遵循孟德尔的探究思路,逐层深入,提出假说,进行演绎推理,真正理解科学定律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理解测交实验的设计原因测交实验只能是将F1代与纯隐性类型杂交。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只是告诉学生,孟德尔就是这样做的,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如下:以高茎和矮茎为例,从性状来看,检验F1代高茎有以下的杂交和自交方式,分别是:F1代高茎与纯种高茎杂交;F1代高茎自交;F1代高茎与纯种矮茎杂交。第一种的后代全部为高茎,不能判断F1代高茎是杂种还是纯种。第二种是本实验中已有的实验步骤,不能用“提出假设的实验步骤”来证明根据这些实验步骤而作出的假设。第三种后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1:1,正好解释所提出F1代是杂种的猜想,如果学生理解了测交实验的设计原因,就能很自然地理解测交的定义,并能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和局限性,树立辩证的观点1.两大遗传定律的本质与减数分裂 孟德尔所生活的年代没有基因的概念,他是以“遗传因子”来解释这两大定律的,今天我们知道,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其实质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规律。我们知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要分离,那么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就随着分离,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是指等位基因的分离;在同源染色体要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相应地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里的基因指的是非等位基因。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表现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由此可以理解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最终导致了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变化。2.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任何定律都有其适用范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也是一样,首先这两大定律只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才能实现,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可能进行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其次,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一对等位基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来说,只有当这些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时,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事实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很多,它们控制着不同的相对性状,例如,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实际上孟德尔只选用了豌豆二十多对相对性状中的七对来进行实验,而幸运的是,只有这七对相对性状刚好分别位于七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他的基因与这七对等位基因是连锁的,它们遵循的是摩尔根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别一方面,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这些基因也不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
加速求 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急急急!!!
遗传学的两大定律: 1。基因的分离定律。 杂合体中决定某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使得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从而产生数目相等的、两种类型的配子,且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也就是说,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 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曾花费了几年的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后来改为研究豌豆,设计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并将数学统计的方法引入杂交实验,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尽管孟德尔的成功经验有很多,但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选择了豌豆这一正确的实验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豌豆花的结构,介绍豌豆花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点。并针对这些特点进行设问: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避免豌豆自花传粉并进行成功的杂交实验?从而引出杂交实验的步骤:为避免自花传粉,必须进行人工去雄,因为是闭花受粉,人工去雄的时期应该在花蕾期或花成熟前进行,为保证去雄后的豌豆花杂交按实验的要求进行,还要进行人工套袋,以避免其他的花粉受精,最后进行人工传粉才算基本完成杂交步骤。对这些杂交步骤的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受精作用。选择一对相对性状作为杂交实验的起点,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另一条重要因素,也是学生应该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代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而只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但F2代中表现为性状的分离,这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说的重要环节。孟德尔正是观察到F2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并且比例为3:1,就提出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并且提出了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假设,他认为基因是成对存在的,有显隐之分,这就是等位基因,显性基因决定显性性状,隐性基因决定隐性性状,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分离,受精形成合子时,基因又是成对的。根据这一假说,孟德尔演绎推理出测交的结果应为1:1,而结果证明了孟德尔演绎推理的正确性,从而证明了假说的正确性;这种假说-演绎法是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大胆合理的科学想象能力的重要方法。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出现了亲本中没有的组合新类型,怎样才能正确地提出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检验,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重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把自己想像成孟德尔,遵循孟德尔的探究思路,逐层深入,提出假说,进行演绎推理,真正理解科学定律的形成过程和本质。理解测交实验的设计原因测交实验只能是将F1代与纯隐性类型杂交。大多数教师在讲课时只是告诉学生,孟德尔就是这样做的,至于为什么这样做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如下:以高茎和矮茎为例,从性状来看,检验F1代高茎有以下的杂交和自交方式,分别是:F1代高茎与纯种高茎杂交;F1代高茎自交;F1代高茎与纯种矮茎杂交。第一种的后代全部为高茎,不能判断F1代高茎是杂种还是纯种。第二种是本实验中已有的实验步骤,不能用“提出假设的实验步骤”来证明根据这些实验步骤而作出的假设。第三种后代中高茎和矮茎的比值为1:1,正好解释所提出F1代是杂种的猜想,如果学生理解了测交实验的设计原因,就能很自然地理解测交的定义,并能解决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本质和局限性,树立辩证的观点1.两大遗传定律的本质与减数分裂 孟德尔所生活的年代没有基因的概念,他是以“遗传因子”来解释这两大定律的,今天我们知道,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其实质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规律。我们知道,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要分离,那么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就随着分离,这就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是指等位基因的分离;在同源染色体要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表现为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相应地表现为自由组合,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里的基因指的是非等位基因。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表现为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由此可以理解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最终导致了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的变化。2.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任何定律都有其适用范围,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也是一样,首先这两大定律只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才能实现,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可能进行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其次,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一对等位基因一定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为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对于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来说,只有当这些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时,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事实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很多,它们控制着不同的相对性状,例如,在豌豆杂交实验中,实际上孟德尔只选用了豌豆二十多对相对性状中的七对来进行实验,而幸运的是,只有这七对相对性状刚好分别位于七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他的基因与这七对等位基因是连锁的,它们遵循的是摩尔根的基因的连锁与互换定律;别一方面,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这些基因也不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我是初二的学生,只知道这点,不好意思!学得不好多多包涵(老师说过,我们刚学)
为什么单倍体育种可以直接证明分离定律?
单倍体育种可以直接证明分离定律,这种说法是有前提的,具体解释如下:1,如果题设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单倍体育种确实可以直接证明分离定律。2,例如:亲本为Bb,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B的花粉和b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然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BB的纯合体植株和bb的纯合体植株。这些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也为纯合体。3,单倍体育种后,得到了两种不同的植株,这说明,亲本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4,如果题设是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单倍体育种证明的就是自由组合定律。5,例如,例如:亲本为AaBb,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AB,Ab,aB,ab四种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然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了AABB,AAbb,aaBB,aabb这四种纯合体植株。这些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也为纯合体。6,这证明的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