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平定侯景之乱的高欢,政治手腕究竟有多强?

公元547年,东魏权臣高欢病逝于晋阳,享年51岁。在高欢临终前,高澄随侍身边,一脸的愁苦。高欢对他说:“虽说我快死了,但你马上就可以接班,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欢谓澄曰:“我虽病,汝面更有馀忧,何也?”——《资治通鉴》·梁纪十五高欢的说法没毛病,政客的感情往往不够丰富,高澄之所以一脸愁苦,高欢即将病逝的因素不大,主要原因还在于侯景。一想到这位元老重臣还活蹦乱跳的,高澄就开心不起来。高欢读懂了高澄的心思,他给高澄支招:“如果侯景敢造反,你就派慕容绍宗率军平叛。”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资治通鉴》·梁纪十五不愧是高欢,临终定计都如此绝妙。高欢去世之后,高澄继任丞相。侯景一向瞧不起高澄,所以高欢一死,侯景就造反了。最初,高澄派韩轨率军平叛,侯景一脸不屑地说:就凭韩轨那种货色,也配和我对阵?后来,高澄派高岳率军平叛,侯景也是一脸不屑地说:凭高岳那点本事,有什么资格带兵?最后,高澄派慕容绍宗率军平叛,侯景非常害怕地说,高澄怎么敢让慕容绍宗带兵呢?难道高欢还活着?初,景闻韩轨来,曰:“啖猪肠儿何能为!”闻高岳来,曰:“兵精人凡。”诸将无不为所轻者。及闻绍宗来,叩鞍有惧色,曰:“谁教鲜卑儿解遣绍宗来!若然,高王定未死邪?”——《资治通鉴》·梁纪十六从侯景的生平来看,此人一贯胆大妄为,此时却对慕容绍宗忌惮不已。而高澄虽然得到了高欢的临终提点,却始终不敢派慕容绍宗率军平叛,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按捺下心中的恐惧,派慕容绍宗出马。能令侯景和高澄都忌惮不已,慕容绍宗究竟是何许人也?慕容绍宗和尔朱荣有亲属关系,是一员良将,在尔朱兆被杀之后投靠高欢。在高欢麾下,慕容绍宗位高权重,可以说是元老重臣的代表人物之一。侯景和慕容绍宗的出身差不多,都是尔朱荣的老部下,尔朱氏被灭之后投靠高欢。高澄之所以迟迟不敢用慕容绍宗,是因为在高欢生前,伙同高澄一起大搞集权,几乎把元老重臣全部得罪光了。现在高欢已死,自己真能继续压制慕容绍宗吗?高澄心里没底。而侯景之所以会表现得非常恐惧,绝不仅仅是因为慕容绍宗军事能力强,更是因为慕容绍宗出兵之后的连锁反应。事实上,慕容绍宗到达前线之后,很快就被侯景打得大败而回。回营之后,慕容绍宗为自己辩解:“不是我军无能,而是侯景太狡猾。”斛律光(高澄亲信)当场顶撞:“别给侯景贴金,就是你无能!”绍宗曰:“吾战多矣,未见如景之难克者也。君辈试犯之!”——《资治通鉴》·梁纪十六但等斛律光与侯景对垒的时候,也被侯景打得大败而回。慕容绍宗一看斛律光也败了,立刻嘲讽他:“我无能,你如何?”斛律光无话可说。光走入谯城,绍宗曰:“今定何如,而尤我也!”——《资治通鉴》·梁纪十六经过这两次失败之后,慕容绍宗和斛律光开始装乌龟,不敢再跟侯景对阵了。通过这些史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慕容绍宗的军事能力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强。至少他从未在战场上打败过侯景,反而被侯景打得不敢出战。侯景起兵叛乱之后,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反而一再取得胜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侯景并未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政治上。曾经有网友说,我在评论相关历史时,很少从军事角度分析问题。这当然是事实,可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只有政治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尝试运用军事手段来解决。但实际上,这句话的内涵远比上述理解要丰富得多。所谓的“运用军事手段”,也是披着军事的外衣,行政治手法。战争不同于下棋,棋手不用考虑如何控制自己的棋子,也不用担心棋子在关键时候溃逃或背叛自己,因为棋子是死的。但作为将领,却永远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有哪位将领,能够让各级官兵象棋子一样服从命令,他就一定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甚至没有之一。有许多被称为“名将”的统帅,却在与执政者相争之时大败亏输,一身韬略无从施展。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手下迅速与他们划清了界限。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找不到具体的人来施行。如果一个统帅横看竖看都像饭桶,可这个饭桶却总能使得军队上下一心,这种人就算再差,也不会输得很难看。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待政治和军事的关系,就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政治手段永远比军事能力更重要,不懂政治的人,军事能力通常也不咋地。一个不懂政治的人,凭什么团结大多数人为他所用呢?一个不懂政治的人,除了给领导当打手以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关于这一点,其实《孙子兵法》早就说得明明白白: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真正的胜利者,往往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获得了必胜的条件,战争过程只是走流程而已;而失败者往往是想办法先从战争中获胜,再从胜利的战争中获得想要的一切。前者哪怕失败无数次,却总能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后者只要失败一次,往往就是万劫不复。侯景之所以敢造反,绝不是他认为自己战力无双,而是他认为自己的“义举”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响应。高欢活着的时候,一直操纵高澄搞集权,高澄又抬出崔暹这种如狼似虎的酷吏下狠手,早就把元老重臣得罪光了。高欢去世之后,高澄明显压不住局面。侯景作为元老重臣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元老重臣都会响应自己的行为。如果侯景没有这种信心,他绝对不敢造反。侯景占据的地方是河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原地区。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清楚,我反复强调过:中原地区是标准的四战之地,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枭雄能以中原为依托,进而统一天下。侯景既然立足于中原,他就必须迅速打开局面,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他虽然打得慕容绍宗和斛律光大败而回,却始终无法突破慕容绍宗组织的防线,整支军队的士气也变得越来越低落。在这种“外无强援、内有隐患”的环境中,侯景只坚持了三个月,他的军队就不战自溃,向慕容绍宗投降了。万般无奈之下,侯景只得落荒而逃。当侯景逃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地点之后,再一清点自己的部众,居然只剩下了八百多人。景与腹心数骑自硖石济淮,稍收散卒,得步骑八百人。——《资治通鉴》·梁纪十七

北齐高欢家族

东魏权臣高欢,原来是北魏前一个权臣尔朱兆的部下。尔朱家族架空了皇帝,而且还有随时更换皇帝的权利。高欢很是气愤,于是立志要辅佐北魏皇帝,就起兵反对尔朱氏。 高欢用兵仿佛曹操,多诈术。用人则是与众不同,对有虚名而无其实的人弃而不用。又能团结一帮能人,很快挫败尔朱氏并取而代之。在北魏朝廷,高欢一言九鼎,但是还没有篡逆之心,对皇帝表面上的礼仪和待遇都很好。北魏皇帝孝武帝却对大权旁落非常不满,此时宇文泰应运而生。 宇文泰是北魏大将贺拔岳的参谋长,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偷袭杀死后,宇文泰接收了贺拔岳原来的军事力量。宇文泰起兵反对高欢,孝武帝投奔了宇文泰,魏国就分裂为高欢为丞相的东魏和宇文泰为丞相的西魏。东魏定都于河南邺城,西魏定都于长安。为了争夺正统,高欢和宇文泰各拥其主互相攻击,两个人军事能力都很出众,互相各有胜负。 高欢、宇文泰和曹操其实是一类人。早年都立志要匡扶社稷,到了中年志得意满后都乾刚独断,权牟人主。三国演义里有人劝曹操篡位,曹操说了两句话。一句是:我死后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候之墓‘",我就很满意了。另外一句是:苟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乎?周文王只是周朝的奠基人,并没有称王,文王称号是周武王追封的。曹操自称汉臣很久,而且自己也已经年老,不想篡位落人口实,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儿子曹丕身上。基于同样原因,所以高欢和宇文泰都不敢或者不想夺取皇帝位。 高欢和宇文泰的儿子,在他们死之后很快就夺取政权,把东魏、西魏改成北齐、北周。高欢的大儿子高澄追封高欢为北齐高祖,如同曹丕追封曹操为魏太祖一样。 高欢几个儿子能力都算出众,大儿子高澄是太子,在年轻时就具有非凡政治才能。二儿子高洋沉默寡言,胸有城府,可是外表着如白痴一般。高洋其实很有主意,能力也比他哥哥高澄强。 高欢曾想看儿子们的应变能力如何,拿了一堆的乱丝让他们整理。几个兄弟在那边慢腾腾的抽丝线,高洋拔出腰刀把乱丝斩断,说:乱者当斩。高欢在打猎的时候故意让底下大将蒙面攻击几个儿子,高澄、高演、高湛都惊慌万分。只有高洋拿起武器,指挥若定,把大将擒住。史书上描述高洋貌不惊人而木讷少言,他大哥高澄和叔叔嘲笑他:长成这副挫样子,居然也能得富贵,不知道相书是怎么解释这样的现象。他的弟弟高浚经常嘲笑他流鼻涕,对下面的弟弟说:‘"二哥整天流鼻涕,你们怎么不替他擦干净呢?‘"只有父亲高欢了解高洋,说:此儿智识过吾。 高欢死后,世子高澄接班,当时才二十几岁。满朝文武都认为高澄太年轻,不一定有什么能力。高澄发布命令非常妥帖又切合实际,大臣们才意识到小看了他,最后一个个都服服贴贴。河南王侯景是高欢的宿将,高欢临死前对高澄说:‘"侯景能力很强,只有我能蓄养。我死后他肯定造反,能制住他的人大概只有慕容绍宗。我为什么不提拔慕容绍宗,就是想让你提拔他,他才会对你感恩,为你卖力。‘"高欢死了后,侯景真的造反。侯景满朝文武都看不上眼,听说韩轨带兵来,说‘"吃猪肠的胡人来,没有用‘",另外一个大将带兵来,他评价‘"兵精人凡‘"。等听说慕容绍宗来,侯景差点从马上跌下来,说:‘"谁让高澄小儿派绍宗来,高欢看来没有真的死啊?‘"高澄派慕容绍宗挫败侯景,侯景只好投奔梁武帝萧衍,最后把梁武帝困死在台城,此是后话。 西魏宇文泰听说老对手高欢死了,内心蠢蠢欲动。宇文泰带兵往边境准备攻击东魏,高澄领兵对阵。东魏兵精粮足、衣甲鲜明,更重要是阵容整肃。宇文泰看了东魏的军队后,叹息:高欢不死。宇文泰不战而退,也就是说明高澄能力不亚于他的父亲。 高澄稳定了政治局面,对东魏孝静帝就很不客气了。高澄享受‘"剑履上殿、赞拜不名‘"的特权,还老是想着夺取皇位。只是他平日做事比较跋扈,在商量如何篡位的时候被自己的厨师杀死。 高澄在位时候高洋话更少了,有时会被人当成白痴。高洋装疯卖傻主要是为了避免引起大哥的猜忌,书里记载‘"高洋状若不慧而内明决‘"。接到高澄被杀消息后,高洋立即赶到,指挥士兵抓住凶手,并且决定秘不发丧。高洋迅速采取措施稳定政局,派人进宫让孝静帝把高澄的官职封给他。孝静帝本来以为高澄死后境遇能有所改善,看到高洋后,说:‘"观此人似乎又不相容。‘"高洋很快把孝静帝赶下皇位,并把孝静帝毒死。高洋建立了北齐政权,也没有忘记他的哥哥高澄,他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比孙权待孙策强太多了,孙权吝啬地封孙策为长沙桓王。 高洋在蛰伏时候,每天都脱衣锻炼。他的妃子问他为何赤身裸体,高洋回答说:我只是玩下游戏而已。其实他在锻炼身体为以后吃苦耐劳奠定基础。高洋的身体素质非常出众,在冬天能裸身和普通士兵一样奔袭千里。在古代皇帝里面,高洋的文采武略,还有他的武力值都是相当了不起。当时正值各种羌族、鲜卑、胡等少数民族兴起,法律的制度既繁又乱,无法可依。高洋创立了一套斩、流、绞、徒等刑罚制度,规范了社会行为。当时的官员没有固定的俸禄,他又认识到官员收入不足会贪赃枉法,设置了种种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让官员既不敢懈怠又不乱作为。北齐在他的治理之下,国力蒸蒸日上。 只是高洋很记仇,当年看不起他的人处境都很糟糕。他的叔叔高隆之、弟弟高浚当年调笑他,后面都被高洋干掉。高洋又博闻强记,经常见过一面的人都能记住,事情很少有错漏,所以手下的大臣都不敢随便忽悠他。又善于征战,连他父亲的老对手宇文泰都避其三舍,西魏士兵一到冬天就把边境河流锥冰防止北齐的进攻。 彼时南朝的梁国已灭,陈霸先创立了陈国。后梁的残余势力为了自保,开始向北齐称臣接受保护,后梁主成为儿皇帝。鲜卑、柔然等少数民族政权也开始向北齐称臣,虽然没有像后面称李世民为‘"天可汗‘",他们称高洋为英雄天子。北齐的疆域在高洋治下达到最大,国家实力如日中天。 然而‘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盛极而衰是自然之理。高洋后期开始变得暴躁酗酒,也如同其父凶一样好色。鲜卑的人伦要求比较低,也有兄终弟及的传统。高洋不仅抢夺大臣们美貌的妻子,而且连弟媳妇也不肯放过。喝完酒后又喜怒无常,往往隆冬可以赤身裸体不穿衣服,甚至在几十丈的宫殿屋脊上来回穿梭,把妃子和大臣们吓得心惊胆战。他的母亲曾经责备他:‘"什么样的老子生什么样的儿子。‘"高洋喝醉酒后连老妈也不认,大骂他的母亲:‘"死老太婆,再多嘴就把你嫁给胡人。‘"高洋酒醒来后却异常后悔,可是喝醉又故态复萌。有天他想起自己心爱的薛嫔和高岳似乎不太清白,把薛嫔脑袋砍下来放在口袋里,喝酒的时候突然扔到桌上,流涕痛哭:佳人难再得。而且把薛嫔的大腿骨做成琵琶,昼夜弹唱。各种凶暴行为不胜枚举。 虽然高洋经常酗酒,但是为人又很精明,他的大臣和兄弟都不敢反抗。可是人毕竟不是机器,常年沉迷于酒色损害了高洋的健康。到了三十四岁,他就走到人生终点。因为他的儿子很小,他自知死后儿子保不住皇位,于是他向弟弟高演和高湛说:皇位任你们夺取,只是不要伤害我老婆儿子的性命。 可是,高洋在世时给自己弟弟造成很大伤害,高演、高湛即位后也没放过他们的嫂子和侄儿。这弟弟两也是一样暴虐,可是文治武功差老大老二太远,国力很快衰退,上下离散。原来是西魏锥冰防北齐进攻,后来北齐一到冬天开始也锥冰了。 到了后主高纬更是一塌糊涂,城池快攻下的时候就因为他的爱妃要搞入城仪式,化妆迟到,结果攻下的城池又被敌人收复;撤退的时候又因为冯贵妃的反对而贻误战机。凡此种种等作死行为,让北齐被北周吞并了。 高欢家族属于少数民族,既有英勇善战的因子,也有残忍好色的基因。除了高欢外,高氏子孙没有一个活过四十岁,也是一个独特的现象。高欢可与曹操司马懿媲美,而高澄类似司马师却没有司马师的低调。高洋类似司马昭而狂悖太过,武功近唐太宗而好酒好色。高洋后期应该是酒精中毒,怕热不怕冷,容易兴奋激动且寒冷不需要穿衣。如果高洋没有酗酒,沿着正常的路线发展,统一全国的就不一定是北周。但是‘"天命有常,维有德者居之‘",‘"失道寡助‘""。因为高氏家族没有遗留太多恩德给百姓,所以其灭亡也是一种必然。

高欢是如何集权的?父子细致分工,三人两套班子,萝卜大棒一起上

u200b高澄是高欢的长子,据说他从十四五岁开始,就已经开始独当一面了;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东魏的代理执政官。 从表面上看,这证明高澄英明神武;可实际上,这只是高欢集权的一种方式而已。 当时的高欢常驻晋阳,东魏的中央 *** 却远在邺城,一定要有一个放心的人驻守,那个人就是高澄。 可高澄又不是超人,以他十多岁的年龄、阅历和能力,显然不足以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政治经验丰富的崔暹被放到了台前。 崔暹是被高澄抬出来的,权力皆来源于高澄。从某种意义上讲,只要崔暹的权力得到扩张,高澄的权力也会得到扩张。在这种背景下,崔暹获得的不仅是职务,还有尊荣和权威。 高澄见到崔暹时,总是一副敬畏不已的样子;而崔暹见到高澄时,也总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甚至是一点面子也不给高澄留。 澄欲假暹威势,诸公在坐,令暹后至,通名,高视徐步,两人挈裾而入;澄分庭对揖,暹不让而坐,觞再行,即辞去。——《资治通鉴》·梁纪十四 有一次,高澄和众多高级官员一块出行,在途中遇到了崔暹出行的队伍。为崔暹开道的卫士,拿红棍子对着高澄的队伍击打,意思很简单:要高澄等人照例回避。高澄立即掉转马头回避,等崔暹的队伍先走。 它日,澄与诸公出,之东山,遇暹于道,前驱为赤棒所击,澄回马避之。——《资治通鉴》·梁纪十四 这种玩法可谓高明至极,我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元末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准备率军攻打镇江,但他很为军纪犯愁,担心城破之后军队扰民。为此,朱元璋想出一个主意:密令亲信徐达带头违反军纪,然后痛打徐达。旁人一看徐达违反军纪都要被打,自己违反肯定也不会获得宽恕。一时间,朱元璋的军队军纪严明。 我不敢确定,朱元璋是不是从高澄身上得到了启发,但朱元璋的做法和高澄的做法可谓异曲同工。高澄用一种近乎夸张的方式尊崇崔暹,意思很明显:我高澄见到崔暹都害怕得不得了,你们如果不听崔暹的话,小心崔暹收拾你们! 崔暹是一个优秀的鹰犬,他在高澄的支持下,把东魏的元老重臣收拾得鸦雀无声,高澄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集权的效果。 实际上,徐达是朱元璋的亲信,他根本不会带头违反军纪;高澄是高欢的长子,也没有任何理由会怕崔暹,这一切不过都是套路而已。 后来,高澄爱上了一个身份卑微的女人(被高欢老战友抛弃的姬妾),并封她为琅琊公主,这事在当时看来多少有点不着调。 做完这件事之后,高澄说:「 ”崔暹或许会来劝阻我,假如他真来了,我一定会给他好看。”崔暹果然前来劝阻,但还没说事,就发现高澄一直板着脸,崔暹就吓得不敢提这事了。过了几天,崔暹主动表示:希望能够亲自拜见琅琊公主,高澄得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开心。 高澄遇诸涂,悦而纳之,遂有殊宠,封琅邪公主。澄谓崔季舒曰:「 ”崔暹必造直谏,我亦有以待之。”及暹咨事,澄不复假以颜色。居三日,暹怀刺坠之于前。澄问:「 ”何用此为?”暹悚然曰:「 ”未得通公主。”澄大悦,把暹臂,入见之。——《资治通鉴》·梁纪十五 回过头来看高欢一系的集权过程,会发现整个过程非常有意思:高欢在背后支持高澄,高澄在背后操纵崔暹。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无论局势如何恶化,高欢一系总有机会缓和矛盾。 如果大家对高欢一系表示不满,不会直接找到高欢和高澄,因为他们都没有出面,所以他们只能把怨气发泄在崔暹身上。 如果高澄认为自己能扛住这股压力,他就会在背后继续支持崔暹;如果高澄感觉局势太危险,他就会以一种第三者的身份出面调停矛盾;如果局势继续恶化,高澄还可以把崔暹的人头交出来,安抚大家的情绪。 如果局势恶化到高澄控制不住的地步,高欢就会出面,直接收拾高澄一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家要搞明白一件事,高欢一系所针对的元老重臣,都是高欢的老战友和老朋友。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他们的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摸透他们的底线,集权工作就会变得难以进行。也正是考虑到这些问题,高欢才安排了高澄和崔暹这样的双保险。 集权绝对是高难度工作,纵观两晋南北朝,有太多的执政官因集权不利而黯然退场,有太多帝国因集权不利而发生内讧。高欢能把集权工作搞得这么细致,这就是他高超政治手腕的完美体现。 当然了,我们也不能无限制地神话高欢的政治手腕,高欢的集权固然包含私利,但也代表着大多数利益集团渴望重建新秩序的心声。 事实上,最危险的时刻,总会在「 ”事业刚刚成功”的时候出现。 当时东西魏已经并立,双方都想灭掉对方,进而统一北方,但对于双方而言,这都是很难做到的事。在事业有所成就,前路遥遥无期的时刻,元老重臣们难免会放松:打了那么久的仗,是时候纵情享受了。 可对于执政者而言,他还希望获得更为辉煌的战局,他还希望能够继续稳固自己这一系的力量,所以他会一再跟自己的老战友和老朋友们强调:「 ”我们只是走完了第一步而已。” 在高欢进入河北之后不久,御史杜弼就强烈要求高欢整顿 *** 。高欢对杜弼的回复是:如果我敢整顿 *** ,只能证明我不想混了。 行台郎中杜弼以文武在位多贪污,言于丞相欢,请治之。欢曰:「 ”弼来,我语尔!天下贪污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宇文黑獭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一吴翁萧衍,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正纲纪,不相假借,恐督将尽归黑獭,士子悉奔萧衍。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资治通鉴》·梁纪十三 因为当时的宇文泰和萧衍,对于 *** 都采取一种默许甚至纵容的方式,如果高欢胆敢强行整顿吏治,这些枪林弹雨中杀出来的老兵肯定会离开高欢,甚至当场会发生火并。真到了那个地步,高欢还拿什么来争夺北方,继而争夺天下呢? 这个道理杜弼不懂,他就是一根筋,继续进言。看杜弼如此不识趣,高欢就带着一群士兵走到杜弼面前,开弓拉架,摆出一副进攻的态势,把杜弼吓得够呛。 高欢对杜弼说:「 ”我带着十来个士兵吓唬你,你都怂成这副德性。我要是真听了你的话,万一下面那些老兵油子造反,我能指望谁?指望你吗?” 欢将出兵拒魏,杜弼请先除内贼。欢问内贼为谁,弼曰:「 ”诸勋贵掠夺百姓者是也。”欢不应,使军士皆张弓注矢,举刀,按槊,夹道罗列,命弼冒出其间,弼战忄栗流汗。欢乃徐谕之曰:「 ”矢虽注不射,刀虽举不击,槊虽按不刺,尔犹亡魄失胆。诸勋人身犯锋镝,百死一生,虽或贪鄙,所取者大,岂可同之常人也!”弼乃顿首谢不及。——《资治通鉴》·梁纪十三 但高欢同时也安抚杜弼,总而言之,你这种说法肯定是对的。等我把局面稳定住之后,一定会听你的话。 只要看看杜弼的反应,我们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高欢打压元老重臣,其实也有重建新秩序的需求在内,类似于杜弼这样的官员肯定不会是少数。 孙腾是高欢的老朋友和老战友,更是东魏举足轻重的军政大佬。但有一次,孙腾倚老卖老不尊重高澄,高澄就让手下人把孙腾揪下座位,用刀把打他,并把他推到门外站着。 自己的儿子如此打击和侮辱元老重臣,坐镇晋阳的高欢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我也管不了我的儿子,请大家让让他吧!” 孙腾见澄,不肯尽敬,澄叱左右牵下于床,筑以刀环,立之门外。太原公洋于澄前拜高隆之,呼为叔父,澄怒骂之。欢谓群公曰:「 ”儿子浸长,公宜避之。”——《资治通鉴》·梁纪十四 库狄干也是高欢的老朋友和老战友,还是高欢的妹夫,高澄的姑父。但当库狄干拜见高澄时,高澄可是摆足了谱,把库狄干晾在门外,等了好半天才见他。 库狄干,澄姑之婿也,自定州来谒,立于门外,三日乃得见。——《资治通鉴》·梁纪十四 司马子如也是高欢的老朋友和老战友,更是东魏位高权重的军政大佬,可崔暹在高澄的默许下,居然敢以贪污的罪名收拾司马子如。 司马子如肯定不是什么清官,但官做到了司马子如那个级别,吃相一定都是非常好看的。换言之,只要咳嗽一声,就会有数不清的钱财主动飞到司马子如的怀里。从这个角度来看,用贪污的罪名收拾一个位高权重的军政大佬,多少有点「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 再说了,司马子如不干净,难道高澄就很干净?如果高澄是那种两袖清风的人物,他拿什么来拉拢别人呢? 我们后世读者看待这件事,都觉得高澄是没事找事。作为当事人的司马子如,更是感觉窝囊到了极点。 司马子如直接对高澄说:「 ”我当初跟你爹打天下的时候,穷得一无所有,现在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贪污得来的,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司马子如从夏州策杖投相王,王给露车一乘,豢牸牛犊,犊在道死,唯豢角存,此外皆取之于人。——《资治通鉴》·梁纪十四 司马子如之所以会感到如此寒心,因为他曾经救过高澄。 在高澄少年时,曾与高欢的小老婆私通,被高欢发现之后痛打一百杖,打完之后高欢并不解气,直接软禁了高澄的母亲娄氏,并打算废掉高澄的世子之位。 勃海世子澄通于欢妾郑氏,欢归,一婢告之,二婢为证。欢杖澄一百而幽之,娄妃亦隔绝不得见。——《资治通鉴》·梁纪十三 在万分危急的局面下,高澄向司马子如求救。 司马子如立劝高欢:「 ”你的长子和你的小老婆不清不白,这种事不能满世界乱张扬。再者,你之所以能有今天,娄氏出力甚多,娄氏的哥哥又手握禁军,你就不怕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吗?” 子如曰:「 ”消难亦通子如妾,此事正可掩覆。妃是王结发妇,常以父母家财奉王;王在怀朔被杖,背无完皮,妃昼夜供侍;后避葛贼,同走并州,贫困,妃然马矢自作靴;恩义何可忘也!夫妇相宜,女配至尊,男承大业。且娄领军之勋,何宜摇动!一女子如草芥,况婢言不必信邪?”——《资治通鉴》·梁纪十三 后来,司马子如亲自出面审理此案,把捅出此事的侍女直接灭口,其他证人也纷纷翻供。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高澄是一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五好少年,有心怀叵测之人在诬陷他。 事情办完之后,高欢非常感激司马子如,认为司马子如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从那以后,高澄看到司马子如,那是一口一个「 ”大爷”叫个没完。 因教二婢反其辞,胁告者自缢,乃启欢曰:「 ”果虚言也。”欢大悦,召娄妃及澄。妃遥见欢,一步一叩头,澄且拜且进。父子、夫妇相泣,复如初。欢置酒曰:「 ”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资治通鉴》·梁纪十三 可现在,司马子如这个「 ”大爷”,被那个号称「 ”五好少年”的高澄收拾得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提前归位了。如果换做你是司马子如,你气不气,寒心不寒心? 这事闹到这一步,司马子如开始破罐子破摔,你们有什么招都使出来吧!高澄和崔暹兜不住了,无奈之下,高欢亲自出马,强令高澄放人。 丞相欢以书敕澄曰:「 ”司马令,吾之故旧,汝宜宽之。”——《资治通鉴》·梁纪十四 为了安抚老战友和老朋友们的情绪,免得他们瞎想,高欢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让司马子如躺在自己大腿上,亲手为司马子如梳理头发,还给他捉虱子。 久之,欢见子如,哀其憔悴,以膝承其首,亲为择虱,赐酒百瓶,羊五百口,米五百石。——《资治通鉴》·梁纪十四 看到这个细节,又让我佩服起了高欢的政治手腕。 高欢的这个举动,可以证明自己和司马子如亲密无间(梳理头发),这本是夫妻之间做的事,高欢做起来却毫无心理压力。 捉虱子这个细节,既可以证明高欢的细致入微,又可以凸显司马子如此时的狼狈。以司马子如的级别,身上怎么可能会有虱子呢?这虱子哪来的?牢里带出来的啊,看来司马子如在牢里受了不少罪。 我高欢既可以像对待自己老婆一样对你们好,也可以把你们整得浑身长虱子,就问你们怕不怕? 高欢唱红脸、高澄唱黑脸,或者高澄唱红脸、崔暹唱黑脸。三个人两套班子,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把个东魏的元老重臣整得苦不堪言,不得不纷纷屈服于高欢。 看到高欢一系向驯狗一样地收拾元老重臣,很多人总会认为高欢和高澄残忍又刻薄。但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思考一下,那些元老重臣又有几个是省油的灯呢?不打击这些人,且不说高欢一系晚上注定睡不着觉,就是普通老百姓恐怕也会睡不着觉。 这些元老重臣卖命打天下,绝不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之中,而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如果不打击他们,他们一方面会垄断 *** 的人事权力,以便他们的子弟享有优先当官的权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强力干预 *** 的日常工作,以便为家族攫取更多的利益。 打压元老重臣、削弱军功贵族,的确是非常好的集权方式,但这还远远不够。无奈之下,高欢一系(高澄)只得继续沿用晋武帝司马炎的套路,继续大肆分封高氏子弟。 齐主封宗室高岳等十人、功臣库狄干等七人皆为王。癸未,封弟浚为永安王,淹为平阳王,浟为彭城王,演为常山王,涣为上党王,淯为襄城王,湛为长广王,湝为任城王,湜为高阳王,济为博陵王,凝为新平王,润为冯翊王,洽为汉阳王。——《资治通鉴》·梁纪十九 在这种背景下,高欢一系的权力稳固了;在这种背景下,高欢一系篡位的主客观条件逐渐得到了满足;在这种背景下,高氏子弟的既得利益得到了保障;在这种背景下,高氏子弟的内讧无可避免。 看到高欢如此卖力地培养高澄,总会令我想起南齐的萧道成与萧赜父子:在大敌当前的环境中,父子俩背靠背打出一片天下;当外敌消失之后,父子俩开始公开内讧。要不是萧道成死得早,他们父子还不定会发生什么鲜血惨案呢。 高欢的命运和萧道成类似,在没有彻底篡位之前,高欢就去世了。如果高欢足够长寿,活到了篡位的那一天,他和高澄之间的矛盾估计也会变得无法调和。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尔朱兆无奈放手,高欢占据河北 高欢强行破局,元修狼狈西逃 高欢另立元善见,宇文泰毒杀元修 高敖曹死于暗算,高慎外逃引乱斗

政治手腕非常高明的高欢,留下的遗策是怎样平定侯景的?

公元547年,东魏权臣高欢病逝于晋阳,享年51岁。在高欢临终前,高澄随侍身边,一脸的愁苦。高欢对他说:“虽说我快死了,但你马上就可以接班,应该感到高兴才对。”欢谓澄曰:“我虽病,汝面更有馀忧,何也?”——《资治通鉴》·梁纪十五高欢的说法没毛病,政客的感情往往不够丰富,高澄之所以一脸愁苦,高欢即将病逝的因素不大,主要原因还在于侯景。一想到这位元老重臣还活蹦乱跳的,高澄就开心不起来。高欢读懂了高澄的心思,他给高澄支招:“如果侯景敢造反,你就派慕容绍宗率军平叛。”堪敌侯景者,唯有慕容绍宗,我故不贵之,留以遗汝。——《资治通鉴》·梁纪十五不愧是高欢,临终定计都如此绝妙。高欢去世之后,高澄继任丞相。侯景一向瞧不起高澄,所以高欢一死,侯景就造反了。最初,高澄派韩轨率军平叛,侯景一脸不屑地说:就凭韩轨那种货色,也配和我对阵?后来,高澄派高岳率军平叛,侯景也是一脸不屑地说:凭高岳那点本事,有什么资格带兵?最后,高澄派慕容绍宗率军平叛,侯景非常害怕地说,高澄怎么敢让慕容绍宗带兵呢?难道高欢还活着?初,景闻韩轨来,曰:“啖猪肠儿何能为!”闻高岳来,曰:“兵精人凡。”诸将无不为所轻者。及闻绍宗来,叩鞍有惧色,曰:“谁教鲜卑儿解遣绍宗来!若然,高王定未死邪?”——《资治通鉴》·梁纪十六从侯景的生平来看,此人一贯胆大妄为,此时却对慕容绍宗忌惮不已。而高澄虽然得到了高欢的临终提点,却始终不敢派慕容绍宗率军平叛,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按捺下心中的恐惧,派慕容绍宗出马。能令侯景和高澄都忌惮不已,慕容绍宗究竟是何许人也?慕容绍宗和尔朱荣有亲属关系,是一员良将,在尔朱兆被杀之后投靠高欢。在高欢麾下,慕容绍宗位高权重,可以说是元老重臣的代表人物之一。侯景和慕容绍宗的出身差不多,都是尔朱荣的老部下,尔朱氏被灭之后投靠高欢。高澄之所以迟迟不敢用慕容绍宗,是因为在高欢生前,伙同高澄一起大搞集权,几乎把元老重臣全部得罪光了。现在高欢已死,自己真能继续压制慕容绍宗吗?高澄心里没底。而侯景之所以会表现得非常恐惧,绝不仅仅是因为慕容绍宗军事能力强,更是因为慕容绍宗出兵之后的连锁反应。事实上,慕容绍宗到达前线之后,很快就被侯景打得大败而回。回营之后,慕容绍宗为自己辩解:“不是我军无能,而是侯景太狡猾。”斛律光(高澄亲信)当场顶撞:“别给侯景贴金,就是你无能!”绍宗曰:“吾战多矣,未见如景之难克者也。君辈试犯之!”——《资治通鉴》·梁纪十六但等斛律光与侯景对垒的时候,也被侯景打得大败而回。慕容绍宗一看斛律光也败了,立刻嘲讽他:“我无能,你如何?”斛律光无话可说。光走入谯城,绍宗曰:“今定何如,而尤我也!”——《资治通鉴》·梁纪十六经过这两次失败之后,慕容绍宗和斛律光开始装乌龟,不敢再跟侯景对阵了。通过这些史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慕容绍宗的军事能力并没有大家所想的那么强。至少他从未在战场上打败过侯景,反而被侯景打得不敢出战。侯景起兵叛乱之后,几乎没有打过败仗,反而一再取得胜利。从这个角度来看,侯景并未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政治上。曾经有网友说,我在评论相关历史时,很少从军事角度分析问题。这当然是事实,可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军事是政治的延续,只有政治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尝试运用军事手段来解决。但实际上,这句话的内涵远比上述理解要丰富得多。所谓的“运用军事手段”,也是披着军事的外衣,行政治手法。战争不同于下棋,棋手不用考虑如何控制自己的棋子,也不用担心棋子在关键时候溃逃或背叛自己,因为棋子是死的。但作为将领,却永远都需要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有哪位将领,能够让各级官兵象棋子一样服从命令,他就一定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将领之一,甚至没有之一。有许多被称为“名将”的统帅,却在与执政者相争之时大败亏输,一身韬略无从施展。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在关键时刻,他们的手下迅速与他们划清了界限。在这种背景下,他们就算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找不到具体的人来施行。如果一个统帅横看竖看都像饭桶,可这个饭桶却总能使得军队上下一心,这种人就算再差,也不会输得很难看。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看待政治和军事的关系,就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政治手段永远比军事能力更重要,不懂政治的人,军事能力通常也不咋地。一个不懂政治的人,凭什么团结大多数人为他所用呢?一个不懂政治的人,除了给领导当打手以外,还能有什么出息呢?关于这一点,其实《孙子兵法》早就说得明明白白: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真正的胜利者,往往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获得了必胜的条件,战争过程只是走流程而已;而失败者往往是想办法先从战争中获胜,再从胜利的战争中获得想要的一切。前者哪怕失败无数次,却总能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后者只要失败一次,往往就是万劫不复。侯景之所以敢造反,绝不是他认为自己战力无双,而是他认为自己的“义举”能够得到大部分人的响应。高欢活着的时候,一直操纵高澄搞集权,高澄又抬出崔暹这种如狼似虎的酷吏下狠手,早就把元老重臣得罪光了。高欢去世之后,高澄明显压不住局面。侯景作为元老重臣的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只要自己振臂一呼,元老重臣都会响应自己的行为。如果侯景没有这种信心,他绝对不敢造反。侯景占据的地方是河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原地区。经常看我文章的朋友应该清楚,我反复强调过:中原地区是标准的四战之地,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枭雄能以中原为依托,进而统一天下。侯景既然立足于中原,他就必须迅速打开局面,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他虽然打得慕容绍宗和斛律光大败而回,却始终无法突破慕容绍宗组织的防线,整支军队的士气也变得越来越低落。在这种“外无强援、内有隐患”的环境中,侯景只坚持了三个月,他的军队就不战自溃,向慕容绍宗投降了。万般无奈之下,侯景只得落荒而逃。当侯景逃到一个较为安全的地点之后,再一清点自己的部众,居然只剩下了八百多人。景与腹心数骑自硖石济淮,稍收散卒,得步骑八百人。——《资治通鉴》·梁纪十七这里面其实有一个问题:高欢生前伙同高澄集权,元老重臣应该早有不满。可当侯景起兵造反之后,却几乎无人响应侯景,这又是为什么呢?是高澄的影响力太强吗?显然不是。如果高澄真有这么强的影响力,他又何必派出韩轨和高岳那种容易控制的人带兵出征呢?侯景失败的主要原因还在慕容绍宗身上,这也是高欢临终前留下的遗命,完美体现出高欢娴熟的控场能力和高超的操盘手腕。如果派慕容绍宗平叛,他会不会跟着侯景一起造反?高澄最担心这个问题,可高欢并不担心这个问题。元老重臣之所以会被打压和排挤,是因为他们手里有一股独立的势力。我们换一种思维:就算高澄不派慕容绍宗平叛,他敢调动慕容绍宗的军队吗?很显然不敢。如果高澄真这样做,那就是公然逼迫慕容绍宗响应侯景。如果侯景反了,慕容绍宗也反了,谁敢保证不会有第三个、第四个呢?高欢之所以会留下遗命,让高澄重用慕容绍宗平叛,就是希望高澄用这种行为,表达两个态度:一、打击元老重臣都是高欢的意思,现在高欢已死,我高澄绝不敢得罪各位叔叔伯伯,以后也绝不敢不尊重各位;二、帝国是大家的帝国,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维持帝国的稳定与团结,不被侯景之流祸害。高欢很有把握,只要高澄把这两个信息透露出去,侯景的叛乱就注定是孤立的叛乱。原因很简单,高欢相信元老重臣的智慧,他们不会被仇恨蒙住双眼,反而更多地会考虑切身利益。高欢执政之时的确在大肆集权,也的确狠狠得罪了元老重臣。但谁敢说自己处于高欢的位置,不会做这种事呢?换言之,侯景借口反抗高氏的暴政起兵造反,如果侯景造反成功,他就不会像高欢学习吗?别逗了!在元老重臣看来:高欢和高澄或许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侯景同样不是什么好东西。如果高澄死不悔改,元老重臣当然会通过响应侯景的方式收拾高氏。可如果高澄愿意悔改,元老重臣还有什么理由去响应侯景呢?对于冷血的政客而言,口号是用来喊的,感情是用来出卖的,只有切实的利益不会骗人。此时的高氏虽然强大,但高澄显然不具备高欢的影响力,只要元老重臣能从侯景造反的过程中获得足够利益,他们就不会再惧怕高澄。高澄派慕容绍宗平叛,如果慕容绍宗能够在战争过程中捞到足够多的好处,他又有什么理由响应侯景呢?对于其他人而言,只要高澄迫于侯景的压力,不断让出利益,他们又何必瞎折腾呢?想明白一切之后,不得不佩服高欢的深谋远虑。《资治通鉴》对于高欢的评价是“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司马光真可谓入木三分。对于此时的侯景而言,他不再是什么位高权重的东魏大佬,只是一个通缉犯而已。如果侯景就此从历史舞台上消失,那侯景这个名字应该只会出现在史书的字缝里。可能连侯景自己都没想到,他最风光、最辉煌的时刻即将到来,一个庞大的帝国即将被他折腾得天翻地覆。

广平王妃,高欢宠妾,冯翊太妃,乱世美人郑大车是何许人也?

郑大车,出身北魏世家大族,早年嫁于广平王元悌为妃。元悌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之子,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兄,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子弟。郑大车跟着他过了几年幸福日子,直到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掀起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的“河阴之变”,年仅二十六岁的广平王遇害于河阴之变。 广平王妃郑大车不幸成为新寡,在动荡不安的朝局中惶惶度日。但年轻貌美的郑大车并没有寂寞太久,很快,另一个男人走进了她的生命里。他就是当时的大丞相高欢。 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后叛降尔朱荣,成为亲信都督,曾劝尔朱荣称帝,未果。公元531年,高欢推翻尔朱氏集团,拥立孝武帝元修。公元534年十月,高欢逼走孝武帝元修,改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迁都邺城后,郑大车被他纳为妾室,十分受宠,一时风光无限。虽然高欢无比宠爱郑大车,但郑大车却并不让他省心。在一次出征归来后,郑大车被婢女指认与自己的儿子高澄有染,此事在高家掀起轩然大波。 根据《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里的记载:“冯翊太妃郑氏,名大车,初为魏广平王妃。迁邺后,神武纳之,宠冠后庭。神武之征刘蠡升,文襄蒸于大车。神武还,一婢告之,二婢为证。神武杖文襄一百而幽之,武明后亦见隔绝。时彭城尔朱太妃有宠,生王子浟,神武将有废立意。文襄求救于司马子如。”(神武是高欢谥号,文襄是高澄谥号) 公元535年,高欢出征攻打刘蠡升。郑大车遇见了年少气盛的世子高澄,或许是一见钟情,或许日久生情,两人开始变得暧昧。 高欢征战归来后,婢女向他告发两人,指认他们有染。因为有两名婢女作证,高欢怒不可遏,杖打了高澄一百棍,然后把他软禁起来,并禁止高澄母亲娄昭君与他往来,高澄这时也不过十五岁,自然是十分害怕。当时另一个妾室尔朱英娥很受高欢宠幸,并生第五子彭城王高浟,高欢便想废掉高澄,改立高浟为世子。被逼入绝境的高澄只得向大臣司马子如求救。 司马子如假装不知道此事,请求朝见高欢的妻子娄昭君。高欢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司马子如表示自己的儿子司马消难也与小妾私通,像这样的家庭丑闻应该掩盖起来,而不是闹大。并细数了高欢的结发妻子娄昭君过去的种种美德,让他看在娄昭君的面子上,对世子高澄网开一面。高欢便让他着手调查此事。 司马子如先是让两位婢女推翻证词,然后逼迫告发的婢女自杀,对外声称这是对高澄的诬告,私通之事并不属实。高欢非常高兴,立即下令释放高澄。娄昭君和高澄边走边拜,感激涕零,一家三口和好如初。高欢设酒宴欢庆,赏给司马子如黄金一百三十斤,高澄也送给他良马五十匹。 这桩家庭丑闻就这样被完美掩盖起来。虽然历经了私通风波,但高欢并未因此冷落郑大车,依旧十分宠爱她。 公元543年,也就是私通风波过去八年后,郑大车为高欢生下了第十四子高润。高润完美继承了母亲郑大车的美貌基因,容貌俊秀,一表人才。高欢很是喜欢,称他是“吾家千里驹也”。 公元547年,高欢去世。三年后,高欢次子高洋受禅登基,建立北齐政权,郑大车被封为冯翊国太妃,跟随儿子高润回到封地,自此销声匿迹。 世家小姐,广平王妃,高欢宠妾 冯翊太妃,郑大车不停更换着身份,如蝴蝶在花丛中肆意飞舞。岁月沉浮,年华老去,最终销声匿迹。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之中,她真正想要什么,估计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高演,高欢,高澄,高洋这四个人是什么关系如题 谢谢了

高洋、高演、高湛是兄弟,都是高欢的儿子。高澄、高洋、高演、高湛是亲兄弟,都是娄氏所生,老大高澄,老二高洋,老六高演。

兰陵王是高欢的孙子,高澄的儿子?

没错,北齐宗室名将,兰陵郡王高长恭,本名高肃,族名高孝瓘,字长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他是北齐奠基人神武帝高欢的孙子,北齐文襄帝高澄(高欢长子)的第四子。

高演,高欢,高澄,高洋这四个人是什么关系

高洋、高演、高湛是兄弟,都是高欢的儿子。高澄、高洋、高演、高湛是亲兄弟,都是娄氏所生,老大高澄,老二高洋,老六高演。麻烦采纳,谢谢!

北齐高欢长子高澄是怎么死的?高澄是被谁杀死的?

高澄(521年549年),字子惠,小字阿惠。高欢长子,祖籍渤海县(今河北景县),生于怀朔(今内蒙古固阳县),东魏权臣。 为东魏权臣高欢正妻娄昭君所生,自幼聪慧过人,严明有大略,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十五岁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迅速确立了权威,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开始为北齐建立做准备,受魏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年仅29岁。 北齐时追谥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 遇刺经过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 武定五年(547年)十二月寒山之战后,高澄俘获了当时南梁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作为自己的奴隶,在东柏堂的厨房里干活。起初高澄非常宠爱兰京,兰钦派人来请求给儿子赎身,被高澄回绝。后来兰钦死,侯景祸乱南梁,兰京多次请求回国,被高澄令人杖责,又威胁说,再来诉求就杀了他。 兰京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又想到昔日高澄对他的好处,心理落差太大,怨怼更深,于是和厨房里的六个奴隶合谋,准备刺杀高澄。另外,兰京的弟弟兰改是高洋身边的带刀侍卫,兄弟俩准备一前一后,各自杀掉高澄兄弟。 武定七年(549年)八月辛卯日,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北城东柏堂内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兰京假装入内送食,趁机察看情况。高澄认为他行动鬼祟,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偷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一再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床上扑来。 杨最先逃脱,崔季舒躲进厕所里,陈元康以身体遮挡高澄,被刺成重伤。高澄从床上跃下时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众人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迅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谥号文襄王,葬于义平陵以北。 高澄死后,高洋继承父兄基业。不久,北齐王朝建立。高洋追封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陵墓称为峻成陵。高澄留下了六个儿子,除了小儿子绍信没有什么事迹外,其余都文武双全。尤其四子高长恭更是一代名将,他就是有名的兰陵王。

高欢长子高澄怎么死的?高澄的死和高洋有关系吗?

高澄(521-549年),字子惠,小字阿惠,北齐神武帝高欢长子,东魏权臣。为高欢正妻娄氏所生,自幼聪明过人,具备政治天赋,深得高欢喜爱。十五岁入朝辅政,通过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惩治贪贿,整顿吏治,制定法律等手段,在高欢去世后顺利掌控了东魏政权。 高澄对高氏地位的巩固,东魏、北齐间政权的过渡贡献颇大,高欢死后,高澄击溃叛将侯景,以反间计乱梁,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在短期内团结东魏统治阶层,开始为北齐建立做准备,受魏禅前夕为膳奴刺杀,北齐时追谥为世宗文襄皇帝。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高澄以大将军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作为人臣而言,其权位几乎已臻顶峰,高澄遂与亲信们开始密商正式夺取元氏政权。 武定五年(547年)十二月寒山之战后,高澄俘获了当时南梁徐州刺史兰钦的儿子兰京,作为自己的奴隶,在东柏堂的厨房里干活。起初高澄非常宠爱兰京,兰钦派人来请求给儿子赎身,被高澄回绝,后来兰钦死,侯景祸乱南梁,兰京多次请求回国,反而遭到高澄一次又一次的仗责羞辱:再罗嗦就把你宰掉!。兰京不堪忍受高澄的虐待,暗中和六个同在厨房工作的厨子密谋刺杀高澄。 兰京是个脾气暴躁的人,又想到昔日高澄对他的好处,心理落差太大,怨怼更深,于是和厨房里的六个奴隶合谋,准备刺杀高澄。另外,兰京的弟弟兰改是高洋身边的带刀侍卫,兄弟俩准备一前一后杀掉高澄兄弟。 武定七年(549年)八月辛卯日,从颍川前线凯旋班师后的高澄正与亲信大臣们在内堂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兰京假装入内送食,趁机察看情况。高澄对他产生了怀疑,令他退下,并对在座的人说道:我昨夜梦见这个奴才用刀砍我,看来我得处死他。兰京在外面偷听到这句话,更下定了先下手为强的决心。 高澄为了和琅琊公主来往方便,每次来到东柏堂总是把身边侍卫赶到大宅外面,眼下他图谋逆,身边只有几个书生。兰京见正是下手的好时机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高澄怒道:我没有下令,你怎么一再进来?兰京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即朝床上扑来。 陈元康以身体遮挡高澄,被刺成重伤,看着眼前怒发冲冠的兰厨师,高王爷慌慌张张的从床上跳下来,还把脚脖子扭着了,雪雪呼痛,兰京见状又气又笑,上前就要杀掉这个 *** 。高澄崴伤了脚无法逃走,只得钻入大床底下躲避。 此刻高澄的侍卫听到宅内的异变纷纷赶到,却被兰京的同党拦在门外。兰京首先将这位蜷缩在床底下的王爷揪出来,当胸一刀,随后兰京的六名同党随即赶来,将前来营救高澄的两名侍卫长砍得一死一伤。 众人一齐掀开大床,将高澄杀死。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迅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权倾天下的齐王高澄登时在禅位大典举行前一刻一命呜呼,年仅二十九岁的他终于未能圆其皇帝之梦。

广平王妃高欢宠妾冯翊太妃乱世美人郑大车是何许人也?

郑大车,出身北魏世家大族,早年嫁于广平王元悌为妃。元悌是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之子,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兄,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子弟。郑大车跟着他过了几年幸福日子,直到公元528年,北魏权臣尔朱荣掀起针对北魏皇族和百官公卿的“河阴之变”,年仅二十六岁的广平王遇害于河阴之变。广平王妃郑大车不幸成为新寡,在动荡不安的朝局中惶惶度日。但年轻貌美的郑大车并没有寂寞太久,很快,另一个男人走进了她的生命里。他就是当时的大丞相高欢。高欢早年参加杜洛周起义军,后叛降尔朱荣,成为亲信都督,曾劝尔朱荣称帝,未果。公元531年,高欢推翻尔朱氏集团,拥立孝武帝元修。公元534年十月,高欢逼走孝武帝元修,改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迁都邺城后,郑大车被他纳为妾室,十分受宠,一时风光无限。虽然高欢无比宠爱郑大车,但郑大车却并不让他省心。在一次出征归来后,郑大车被婢女指认与自己的儿子高澄有染,此事在高家掀起轩然大波。根据《北史·卷十四·列传第二》里的记载:“冯翊太妃郑氏,名大车,初为魏广平王妃。迁邺后,神武纳之,宠冠后庭。神武之征刘蠡升,文襄蒸于大车。神武还,一婢告之,二婢为证。神武杖文襄一百而幽之,武明后亦见隔绝。时彭城尔朱太妃有宠,生王子浟,神武将有废立意。文襄求救于司马子如。”(神武是高欢谥号,文襄是高澄谥号)公元535年,高欢出征攻打刘蠡升。郑大车遇见了年少气盛的世子高澄,或许是一见钟情,或许日久生情,两人开始变得暧昧。高欢征战归来后,婢女向他告发两人,指认他们有染。因为有两名婢女作证,高欢怒不可遏,杖打了高澄一百棍,然后把他软禁起来,并禁止高澄母亲娄昭君与他往来,高澄这时也不过十五岁,自然是十分害怕。当时另一个妾室尔朱英娥很受高欢宠幸,并生第五子彭城王高浟,高欢便想废掉高澄,改立高浟为世子。被逼入绝境的高澄只得向大臣司马子如求救。司马子如假装不知道此事,请求朝见高欢的妻子娄昭君。高欢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他。司马子如表示自己的儿子司马消难也与小妾私通,像这样的家庭丑闻应该掩盖起来,而不是闹大。并细数了高欢的结发妻子娄昭君过去的种种美德,让他看在娄昭君的面子上,对世子高澄网开一面。高欢便让他着手调查此事。司马子如先是让两位婢女推翻证词,然后逼迫告发的婢女自杀,对外声称这是对高澄的诬告,私通之事并不属实。高欢非常高兴,立即下令释放高澄。娄昭君和高澄边走边拜,感激涕零,一家三口和好如初。高欢设酒宴欢庆,赏给司马子如黄金一百三十斤,高澄也送给他良马五十匹。这桩家庭丑闻就这样被完美掩盖起来。虽然历经了私通风波,但高欢并未因此冷落郑大车,依旧十分宠爱她。公元543年,也就是私通风波过去八年后,郑大车为高欢生下了第十四子高润。高润完美继承了母亲郑大车的美貌基因,容貌俊秀,一表人才。高欢很是喜欢,称他是“吾家千里驹也”。公元547年,高欢去世。三年后,高欢次子高洋受禅登基,建立北齐政权,郑大车被封为冯翊国太妃,跟随儿子高润回到封地,自此销声匿迹。世家小姐,广平王妃,高欢宠妾 冯翊太妃,郑大车不停更换着身份,如蝴蝶在花丛中肆意飞舞。岁月沉浮,年华老去,最终销声匿迹。在动荡不安的乱世之中,她真正想要什么,估计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北齐高欢的老婆是谁,北齐高欢有多少个老婆

皇后娄昭君,武明皇后。郁久闾氏,蠕蠕公主,郁久闾·阿那瑰之女。嫔妃大尔朱氏,彭城太妃,尔朱荣之女,原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皇后。小尔朱氏,原北魏建明帝元晔皇后。韩智辉,上党太妃,韩轨之妹。郑大车,冯翊太妃。游氏,高阳太妃,游京之之女。冯娘,冯子昂之妹,初为魏任城王妃,再嫁尔朱世隆,生浮阳公主、汉阳敬怀王。李娘,李延实从妹,初为魏城阳王妃。王娘,生永安王浚。穆娘,生平阳王淹。马氏,不详。

曹操和高欢在收集美女上谁更有成就?(续完)

心高气傲的绝色美女尔朱英娥 先从娶来的现成皇后说起: 第一个叫尔朱英娥,已发过专帖了。她不但是尔朱族最美的女人,在整个北魏也排得上队,而且精于骑射,美艳中带有英气,在高欢收藏的美女中,稳居首位,也是高欢最宠爱的女人。她在嫁高欢前己嫁过两个皇帝,当过一次皇后,一次皇妃,尊贵无比。高欢起兵打败尔朱族。进了京。原打算杀尽尔朱族男男女女。谁知一见这位二十一岁容华绝世的前皇后,就惊若天仙,迷上了。尔朱英娥既高贵,又漂亮得出奇,还有一身好武艺,因此很高傲刚烈,见了高欢毫不畏惧。高欢这个人,精得很。虽说她实际上已是他的女俘,要杀便杀;但泡妞术大师高欢却用了攻心为上的谋略,一见她便恭恭敬敬,把衣服弄得端端正正,还自称下官。这一招很有效,弄得天下最高傲的绝色美女也动了凡心,对这个当代豪杰高欢有了好感。于是两个人都丢开了政治立场,忘情地谈起恋爱来。从这一天起,尔朱英娥一直是高欢最得宠的女人,两个人恩恩爱爱过了十多年。这段恋史都上了二十四史中的北史:“神武(即高欢,他儿子篡位称帝后给老爸上的尊号,因此尔朱英娥实际上嫁过三个皇帝)纳为别室,敬重逾于娄妃(即高欢的正妻),见必束带,自称下官。” 爱屋及乌,高欢打败尔朱族后,将尔朱族的男子都杀光了,但看在大美女尔朱英娥分上,留下了她两个弟弟。但这两个弟弟偏偏多事,一个居然想谋杀高欢,自己当皇帝,给高欢杀了。高欢阶级斗争观念淡薄,对这位绝色的现行反革命份子家属不但不送去劳改,还一样宠爱,连她另一个弟弟也都不追究。高欢死后,尔朱英娥的儿子封了彭城王,她又当上了王太妃。高欢儿子,开国皇帝高洋又迷上了这位最美丽的庶母,要娶她。尔朱英娥相当刚烈,坚决拒绝,被惨杀,很对得起高欢。第二个皇后也是尔朱族的,是尔朱英娥堂兄的女儿,她爸立了个北魏皇帝,把她嫁了过去,当了个皇后,称小尔朱皇后。高欢打进首都后,这位小尔朱皇后也是靠了她惊人的美貌逃过一死, 嫁给了高欢。但她学了郑王妃的坏榜样(见下),与高欢弟弟通奸。高欢杀了自己弟弟,倒也大度,没杀她。只把她休了。她另嫁了人,没没而终。然后是三个现成的王妃,即北魏广平王妃郑大车,任城王冯王妃和城阳王李王妃,都是夫死后被高欢抡来的,其中最妖媚的是广平王妃郑大车。郑大车和尔朱英娥都是百万女人中选一的绝色美女,但两人个性不同,郑大车妖艳放浪,尔朱英娥刚强英烈。因为郑大车长得太漂亮诱人,高欢的长子高澄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于是两个人上了床。这事被一个婢女揭发,两个婢女作证,眼看两个人就要大难临头,连高澄的妈,高欢的正妻都差点因教子无方带进。亏得高澄的朋友司马子如出来帮他说话,说动高欢重审此案,弄得三个倒霉的婢女“被畏罪自杀”,高澄翻了案。郑大车也继续得到宠幸,仅在尔朱英娥一人之下。另一个姓冯的大美女在被抢来前己是个王妃,她先是嫁了魏任城王,当了王妃,以后又再嫁了尔朱族的一个大头头,是国家领导人夫人级的贵女人。高欢把她第二任丈夫杀了,当上了这位倾国倾城美女的第三任丈夫。“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 到了高欢那里就演绎成:“女人女人,不管是敌人女儿,敌人太太,只要是大美女,都是好女人。”另一个抢来前己是王妃的李美女也大有来头,她姑姑是北魏一个皇帝的妈,她堂兄当过省委书记,挂过总理衔,还当了太傅,也是国家领导人一级的。她自己嫁了个亲王,成为魏城阳王妃。高欢见她长得国色天香,笑纳了。高欢娶的公主也很不简单。是北方一个柔然帝国的公主。大家千万不要被柔然这名字误了(就如你听到一个女人名叫张美仙,不要真以为她美如天仙,那只是她爸妈的良好愿望,当不得真)那个民族是出名的强悍,是中国每个皇朝都想争取的外援。高欢很有心计,听说这公主骄得很,便带上个精于骑射第一美女尔朱英娥去,挫挫她的锐气。果然,武勇的番邦公主十分骄横,一来就露了一手,扯出角弓,一箭射下了一头大鸟. 箭法出众的尔朱英娥,立即还以颜色,随手用长弓斜射,也是一箭就射下一只飞鸟。给这个公主来了个下马威。 两大绝色美女比箭的特大新闻不但传遍天下,还上了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中北史曰:“神武(高欢)迎蠕蠕(即柔然)公主还,尔朱氏迎于木井北,与蠕蠕公主前后别行,不相见。公主引角弓仰射翔鸱,应弦而落;妃引长弓斜射飞乌,亦一发而中。神武喜曰:“我此二妇,并堪击贼。”高欢娶公主时已50岁,公主不到20岁,还是位热爱床上运动的强悍美女。高欢虽是个豪杰,但以一敌众,尤其遇上这位身强力壮的年轻美女,就有点招架不住,只能装病请假,或是带兵出征,避避风头。高欢不久后去世,他长子高澄立刻就接收了这位垂涎已久,美貌勇悍的庶母,两人年龄和体力相近,打了个平手。高欢麾下阵容坚强的美女军团人才济济。其中一个韩美女,是高欢没发迹前的梦中情人。高欢曾去求过婚,这位美女的妈没生慧眼,竟拒了婚,将她另嫁了人。高欢这个人还真是个情种,一直把她放在心上,打了天下后听说她丈夫死了,二话不说就娶了下来,圆了年轻时的美梦。另一个游美女兼才女,是个副省长的女儿,长得如花如玉。高欢看中了她。她老爸不识时务,没答应。高欢这人不错,不是伪君子,该出手时便出手,派了一个特务连,硬是打入府内,当众抢来了。他岳父气得发了心脏病,死了。高欢很会识人用人,发现这位游美女风度气质特好,又深通礼仪,娶来后凡是王子公主结婚,却由她去主持,博得一致好评。高欢的正妻娄昭君也算是系出鲜卑贵族的大户女子,在高欢还没创业时就慧眼识英雄,看中了高欢,这个女人有个优点,贤慧大度,从不吃醋,尔朱英娥抡了她的风头,她也没有怨言,因此一直坐得稳稳的。高欢晚年娶来的柔然公主很骄横,背景又硬,要抢正室,高欢很为难,她居然主动让出,使高欢好感动(美女们要牢记,遇到夫君不安分时,得学学这位娄昭君,千万不要一哭二闹三上吊,自取灭亡)。这位大奶为高欢生了九个儿子。其中次子高洋,六子高演和九子高湛都先后当上了皇帝,她也被尊为皇太后,总算有个善终。高欢的长女嫁了北魏皇帝(孝武帝)当了皇后。后来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分别由高欢和另一个军阀宇文泰控制。皇帝跟宇文跑了,留下的二十岁皇后以后另嫁了个亲王,算是当时出名的美男子。虽说从皇后降了王妃,但日子过得倒也很滋润。 高欢次长女嫁了高欢立的东北魏皇帝(孝静帝)当了皇后。以后高欢儿子高洋篡了位,皇帝变了中山王,皇后降成了王妃兼任长公主。中山王被毒死后王妃又改嫁宰相。成为历史上少见的从皇后降为王妃,公主,再降为宰相夫人的三连降。好了, 高欢收集的美女只介绍了个大概, 就可看出那是远远胜过曹操. 分折一下为什么曹操在收集美女上比不过高欢。首先,两个人都是以收集美女为主要业余爱好的。看看两个人的妻妾数量上相当,就可知道两个人在这方面都很投入。曹操的落后不是因为他主观上不努力,而是因为客观条件不理想。高欢时所处的北魏是的鲜卑政权,男女关系上比较随便,限制少。一句话,只要不是生我的和我生的,都可以搞。北魏孝武帝(就是娶了高欢长女的那位)最宠的妃子是他的妹妹明月公主;儿子娶继母(像高欢儿子接收了继母柔然公主),弟弟占亲嫂子(高欢九子高湛接收了二哥的皇后李祖娥)等的事层出不穷,看得后人眼花撩乱。曹操时的汉族政权在这方面限制就多了,吃了大亏。再则曹操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一个“名为汉相”就把他害苦了。大汉一传六百年,还没寿终正寝,君臣名份很讲究。汉室的皇后王妃肯定搞不得。高欢虽也是“名为北魏相”,但那时天下已大乱了二百年,而且北中国基本上是由少数民族控制的,完全不讲君臣名份那一套,谁有实力,愿怎么干就怎么干。因比高欢又占了便宜。皇后王妃基本上都是全国选美赛的胜出者,能抡占已有的皇后王妃,那就是占有了现成的选美冠军,起点就高多了。不能占皇后王妃,要自己白手起家,在上千百万女人中一个个找出来,那效率就低了很多。这是曹操最吃亏的地方。两个人外型上也有些差距,高欢身材高大健壮,英俊豪爽。高家男子多是帅哥,高欢当然不例外。曹操则是个矮子,这也是不如高欢的地方。曹操习文,文学上有造诣,但可惜没占住喜爱文人的江南,而是占了华北,这里美女爱的可是会武的阳刚大汉,因此高欢又占了一个便宜。最后,两个人都是权术大师。但在讨女人欢心上,似乎高欢更强些。高欢在泡妞上很有一套,在中国帝皇历史上算是个大师级的。而且刚柔相济,在高家男子中算是最宽宏大度的。两个红杏出墙的美妾,都没杀。比起他的二儿子,以杀美女出名传世的高洋,好得实在太多了。

曹操和高欢在收集美女上谁更有成就?(续完)

心高气傲的绝色美女尔朱英娥 先从娶来的现成皇后说起: 第一个叫尔朱英娥,已发过专帖了。她不但是尔朱族最美的女人,在整个北魏也排得上队,而且精于骑射,美艳中带有英气,在高欢收藏的美女中,稳居首位,也是高欢最宠爱的女人。她在嫁高欢前己嫁过两个皇帝,当过一次皇后,一次皇妃,尊贵无比。高欢起兵打败尔朱族。进了京。原打算杀尽尔朱族男男女女。谁知一见这位二十一岁容华绝世的前皇后,就惊若天仙,迷上了。尔朱英娥既高贵,又漂亮得出奇,还有一身好武艺,因此很高傲刚烈,见了高欢毫不畏惧。高欢这个人,精得很。虽说她实际上已是他的女俘,要杀便杀;但泡妞术大师高欢却用了攻心为上的谋略,一见她便恭恭敬敬,把衣服弄得端端正正,还自称下官。这一招很有效,弄得天下最高傲的绝色美女也动了凡心,对这个当代豪杰高欢有了好感。于是两个人都丢开了政治立场,忘情地谈起恋爱来。从这一天起,尔朱英娥一直是高欢最得宠的女人,两个人恩恩爱爱过了十多年。这段恋史都上了二十四史中的北史:“神武(即高欢,他儿子篡位称帝后给老爸上的尊号,因此尔朱英娥实际上嫁过三个皇帝)纳为别室,敬重逾于娄妃(即高欢的正妻),见必束带,自称下官。” 爱屋及乌,高欢打败尔朱族后,将尔朱族的男子都杀光了,但看在大美女尔朱英娥分上,留下了她两个弟弟。但这两个弟弟偏偏多事,一个居然想谋杀高欢,自己当皇帝,给高欢杀了。高欢阶级斗争观念淡薄,对这位绝色的现行反革命份子家属不但不送去劳改,还一样宠爱,连她另一个弟弟也都不追究。高欢死后,尔朱英娥的儿子封了彭城王,她又当上了王太妃。高欢儿子,开国皇帝高洋又迷上了这位最美丽的庶母,要娶她。尔朱英娥相当刚烈,坚决拒绝,被惨杀,很对得起高欢。第二个皇后也是尔朱族的,是尔朱英娥堂兄的女儿,她爸立了个北魏皇帝,把她嫁了过去,当了个皇后,称小尔朱皇后。高欢打进首都后,这位小尔朱皇后也是靠了她惊人的美貌逃过一死, 嫁给了高欢。但她学了郑王妃的坏榜样(见下),与高欢弟弟通奸。高欢杀了自己弟弟,倒也大度,没杀她。只把她休了。她另嫁了人,没没而终。然后是三个现成的王妃,即北魏广平王妃郑大车,任城王冯王妃和城阳王李王妃,都是夫死后被高欢抡来的,其中最妖媚的是广平王妃郑大车。郑大车和尔朱英娥都是百万女人中选一的绝色美女,但两人个性不同,郑大车妖艳放浪,尔朱英娥刚强英烈。因为郑大车长得太漂亮诱人,高欢的长子高澄被她迷得神魂颠倒,于是两个人上了床。这事被一个婢女揭发,两个婢女作证,眼看两个人就要大难临头,连高澄的妈,高欢的正妻都差点因教子无方带进。亏得高澄的朋友司马子如出来帮他说话,说动高欢重审此案,弄得三个倒霉的婢女“被畏罪自杀”,高澄翻了案。郑大车也继续得到宠幸,仅在尔朱英娥一人之下。另一个姓冯的大美女在被抢来前己是个王妃,她先是嫁了魏任城王,当了王妃,以后又再嫁了尔朱族的一个大头头,是国家领导人夫人级的贵女人。高欢把她第二任丈夫杀了,当上了这位倾国倾城美女的第三任丈夫。“黑猫,白猫,抓得住老鼠就是好猫” 到了高欢那里就演绎成:“女人女人,不管是敌人女儿,敌人太太,只要是大美女,都是好女人。”另一个抢来前己是王妃的李美女也大有来头,她姑姑是北魏一个皇帝的妈,她堂兄当过省委书记,挂过总理衔,还当了太傅,也是国家领导人一级的。她自己嫁了个亲王,成为魏城阳王妃。高欢见她长得国色天香,笑纳了。高欢娶的公主也很不简单。是北方一个柔然帝国的公主。大家千万不要被柔然这名字误了(就如你听到一个女人名叫张美仙,不要真以为她美如天仙,那只是她爸妈的良好愿望,当不得真)那个民族是出名的强悍,是中国每个皇朝都想争取的外援。高欢很有心计,听说这公主骄得很,便带上个精于骑射第一美女尔朱英娥去,挫挫她的锐气。果然,武勇的番邦公主十分骄横,一来就露了一手,扯出角弓,一箭射下了一头大鸟. 箭法出众的尔朱英娥,立即还以颜色,随手用长弓斜射,也是一箭就射下一只飞鸟。给这个公主来了个下马威。 两大绝色美女比箭的特大新闻不但传遍天下,还上了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中北史曰:“神武(高欢)迎蠕蠕(即柔然)公主还,尔朱氏迎于木井北,与蠕蠕公主前后别行,不相见。公主引角弓仰射翔鸱,应弦而落;妃引长弓斜射飞乌,亦一发而中。神武喜曰:“我此二妇,并堪击贼。”高欢娶公主时已50岁,公主不到20岁,还是位热爱床上运动的强悍美女。高欢虽是个豪杰,但以一敌众,尤其遇上这位身强力壮的年轻美女,就有点招架不住,只能装病请假,或是带兵出征,避避风头。高欢不久后去世,他长子高澄立刻就接收了这位垂涎已久,美貌勇悍的庶母,两人年龄和体力相近,打了个平手。高欢麾下阵容坚强的美女军团人才济济。其中一个韩美女,是高欢没发迹前的梦中情人。高欢曾去求过婚,这位美女的妈没生慧眼,竟拒了婚,将她另嫁了人。高欢这个人还真是个情种,一直把她放在心上,打了天下后听说她丈夫死了,二话不说就娶了下来,圆了年轻时的美梦。另一个游美女兼才女,是个副省长的女儿,长得如花如玉。高欢看中了她。她老爸不识时务,没答应。高欢这人不错,不是伪君子,该出手时便出手,派了一个特务连,硬是打入府内,当众抢来了。他岳父气得发了心脏病,死了。高欢很会识人用人,发现这位游美女风度气质特好,又深通礼仪,娶来后凡是王子公主结婚,却由她去主持,博得一致好评。高欢的正妻娄昭君也算是系出鲜卑贵族的大户女子,在高欢还没创业时就慧眼识英雄,看中了高欢,这个女人有个优点,贤慧大度,从不吃醋,尔朱英娥抡了她的风头,她也没有怨言,因此一直坐得稳稳的。高欢晚年娶来的柔然公主很骄横,背景又硬,要抢正室,高欢很为难,她居然主动让出,使高欢好感动(美女们要牢记,遇到夫君不安分时,得学学这位娄昭君,千万不要一哭二闹三上吊,自取灭亡)。这位大奶为高欢生了九个儿子。其中次子高洋,六子高演和九子高湛都先后当上了皇帝,她也被尊为皇太后,总算有个善终。高欢的长女嫁了北魏皇帝(孝武帝)当了皇后。后来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分别由高欢和另一个军阀宇文泰控制。皇帝跟宇文跑了,留下的二十岁皇后以后另嫁了个亲王,算是当时出名的美男子。虽说从皇后降了王妃,但日子过得倒也很滋润。 高欢次长女嫁了高欢立的东北魏皇帝(孝静帝)当了皇后。以后高欢儿子高洋篡了位,皇帝变了中山王,皇后降成了王妃兼任长公主。中山王被毒死后王妃又改嫁宰相。成为历史上少见的从皇后降为王妃,公主,再降为宰相夫人的三连降。好了, 高欢收集的美女只介绍了个大概, 就可看出那是远远胜过曹操. 分折一下为什么曹操在收集美女上比不过高欢。首先,两个人都是以收集美女为主要业余爱好的。看看两个人的妻妾数量上相当,就可知道两个人在这方面都很投入。曹操的落后不是因为他主观上不努力,而是因为客观条件不理想。高欢时所处的北魏是的鲜卑政权,男女关系上比较随便,限制少。一句话,只要不是生我的和我生的,都可以搞。北魏孝武帝(就是娶了高欢长女的那位)最宠的妃子是他的妹妹明月公主;儿子娶继母(像高欢儿子接收了继母柔然公主),弟弟占亲嫂子(高欢九子高湛接收了二哥的皇后李祖娥)等的事层出不穷,看得后人眼花撩乱。曹操时的汉族政权在这方面限制就多了,吃了大亏。再则曹操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这一个“名为汉相”就把他害苦了。大汉一传六百年,还没寿终正寝,君臣名份很讲究。汉室的皇后王妃肯定搞不得。高欢虽也是“名为北魏相”,但那时天下已大乱了二百年,而且北中国基本上是由少数民族控制的,完全不讲君臣名份那一套,谁有实力,愿怎么干就怎么干。因比高欢又占了便宜。皇后王妃基本上都是全国选美赛的胜出者,能抡占已有的皇后王妃,那就是占有了现成的选美冠军,起点就高多了。不能占皇后王妃,要自己白手起家,在上千百万女人中一个个找出来,那效率就低了很多。这是曹操最吃亏的地方。两个人外型上也有些差距,高欢身材高大健壮,英俊豪爽。高家男子多是帅哥,高欢当然不例外。曹操则是个矮子,这也是不如高欢的地方。曹操习文,文学上有造诣,但可惜没占住喜爱文人的江南,而是占了华北,这里美女爱的可是会武的阳刚大汉,因此高欢又占了一个便宜。最后,两个人都是权术大师。但在讨女人欢心上,似乎高欢更强些。高欢在泡妞上很有一套,在中国帝皇历史上算是个大师级的。而且刚柔相济,在高家男子中算是最宽宏大度的。两个红杏出墙的美妾,都没杀。比起他的二儿子,以杀美女出名传世的高洋,好得实在太多了。

北齐高祖高欢的女人们 高欢的皇后是谁

为神马又问了一遍呢。高欢皇后2个:结发夫妻:娄昭君政治和亲:又娶了郁久闾氏,蠕蠕公主,郁久闾·阿那瑰之女。永熙皇后,母为娄昭君太原长公主,母为娄昭君浮阳公主,母冯娘颍川公主某某公主阳翟公主东平公主

九龙母娄昭君有这么多的选择,为何偏偏喜欢高欢?

娄昭君出身名门,是北魏真定侯娄提的孙女,不仅长得漂亮,还聪明伶俐,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当时有很多豪门来提亲,但是娄昭君有自己的想法,对这些提亲的人,她都没有同意。直到有一天她见到了在城墙上服役的高欢,高欢家道中落,父亲又游手好闲,但是他长得威猛高达,还十分俊美。说白了,高欢长得很帅气,并且能够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有大将军之相。娄昭君见到他,就对婢女说:“此人就是我的丈夫”,然后让婢女去通告高欢,向他表达心意,除此之外,还赠送了他很多金钱,好让他来提亲,娄昭君的父母不得已,也就同意了。高欢有了妻子的资助,就用些钱来置办马匹,有了马之后当上了队主,然后就有机会广交天下豪杰,娄昭君也十分支持他。果然高欢不负众望,几经打拼成了东魏的丞相,掌握国家大权。后来东魏与西魏打仗,西魏想拉拢强大的蠕蠕族,高欢就为自己的儿子高澄去蠕蠕族提亲。但是蠕蠕族首领必须让高欢自己娶,别人谁都不行,娄昭君为了丈夫的事业,竟然主动让出正妻之位。在蠕蠕族公主来到高欢府邸的时候,娄昭君已经收拾好自己的正房,要腾出来给蠕蠕公主住。还刻意避免与公主和高欢见面,生怕蠕蠕公主不高兴,高欢知道后十分感动。高欢的孩子,无论是得宠的侍妾所生,还是不受宠的,娄昭君对他们都视如己出,一视同仁,甚至亲自给每一个孩子织衣服。而且娄昭君为人淡泊,不求名利,只有她的弟弟因为战功而地位显贵,她并没有为其他亲人求过名利,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一位女性了。

历史:北齐神武帝高欢是不是高句丽的高氏?

在过去的很长时期里,由于中国学术界对高句丽的历史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将高句丽与三韩人王建公元918年建立的高丽王朝混淆,也正因此,使高句丽被不少中国学者误认为是韩国古代国家。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学者对高句丽历史研究的深入,中国史学界意识到了这一严重历史判断错误。为纠正这一错误,现在中国史学界已出版了大量有关高句丽的历史专著。如刘子敏先生的《高句丽历史研究》、耿铁华先生的《中国高句丽史》、马大正等先生的《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杨军先生的《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形成和演变》等等。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共识。但是,韩国的学者对此持有异议。韩国历史学者多认为高句丽只属于本国历史与中国无关,他们认为高句丽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明,曾建立了与古代中国平起平坐的大帝国。其代表著作有徐炳国所著的《高句丽帝国史》与申滢植所著的《高句丽史》。   由于韩国学者在解读完全由汉语写成的古代史料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中韩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上的交流也有着一定的难度。朝韩历史学者的主要问题是对史料存在着为我所用而任意曲解的倾向。对于古代史书中能彰显高句丽“独立性”的历史素材就大加凸显,而对于能说明高句丽与中原在政治、文化、经济上的联系的史料就刻意忽视。应该指出,在韩半岛历史学者中,这一现象不是孤立的,而是普遍的。而中国学者在高句丽历史研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则是“象牙塔主义”。满足于在小圈子内取得的成绩,没有动力和意愿主动向大众展示学界已有的最新高句丽历史研究成果,从而使很多不合理的有关高句丽的历史认识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应有的澄清,造成普通民众的历史认识错误。   中韩对高句丽历史认识的分歧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要求任何一方屈已从人。而应该本着真理越辩越明的观点加强交流,以争取早日解决这一学术上的分歧。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学术交流而非任何其他的途径来解决。   考察高句丽的历史就必须了解韩半岛国家与民族的形成时间。中国的学者们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国家是形成于公元前11世纪的箕氏朝鲜,而韩、朝学者多认为韩半岛最早的是形成于公元前31世纪~公元前24世纪的檀君朝鲜,而朝鲜学者依据“檀君陵”出土的人骨,将此时间上推至公元前3018年)。   实际上,由于将神话中的“檀君”作为信史的历史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虚妄性,朝、韩历史学家的主张是难以成立的。具体原因我们将在对“檀君”这一词条的解释中予以阐述。中国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箕氏朝鲜与卫氏朝鲜是韩半岛上最初形成的国家,而这两个古国是属于中华古代封国的性质。也有中国学者在最近出版的《东亚史》一书中认为,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前曾存在于韩半岛上的箕氏朝鲜、卫氏朝鲜、辰国,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更接近于邑落联盟体系。半岛上的百济与新罗以及其邻近的高句丽才是在这一地区最初形成的国家(均为在公元2、3世纪前后)。   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虽然很早就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西汉时期的高句丽还是隶属于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一个部族,由“高句丽令主其名籍”(《三国志》卷30《高句丽传》),而且从玄菟郡领取作为中国地方官应有的按品级的官服。高句丽政权的高官号“主簿”,正是中国县级官员的称号,也证明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地方政权而存在,是中国汉朝在东北地区的基层行政组织。高句丽祠“灵星”,是因为执行西汉政府“郡国县立灵星祠”(《史记.封禅书》)的规定,充分体现其作为基层组织的性质。可知在当时,高句丽与真正的国家相去甚远。   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迅速发展。而其作为一个政权与中原政权发生的最早的大规模冲突是在三国时期的毋丘俭之役。此时的高句丽已经进入国家形态。由此可以知道,高句丽国家的形成应该是东汉末期的事(约为公元2、3世纪之间)。   另外,最初的高句丽国家的统治中心在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与韩半岛的关系不大。高句丽由汉玄菟郡高句丽县统治下的部族向国家过渡,与高句丽的势力进入韩半岛,大约都是在公元2世纪(韩半岛上正式形成国家也不早于公元2世纪,详细内容见本文后附《中国与韩半岛的早期关系》)。可以肯定的是,高句丽由前国家形态向国家过渡的过程至公元3世纪已基本完成。   高句丽因先后受到曹魏与前燕的连续打击,西向发展受阻,于是转而向韩半岛北部拓展,逐渐取代原中原王朝所设立的郡县(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立乐浪、真番、临屯、玄菟等四郡以后,韩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一直是中国设立的郡县的统治区)。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丽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由于统治层采取了较为正确的战略(在高句丽发展的后期,其统治中心进入韩半岛后,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不仅未受到削弱,反而得到加强。从而得以集中实力打击其在半岛上的敌人),高句丽由是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北及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今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   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朝贡总计205次。其中,32~423年的391年时间里,朝贡仅有17次,平均23年才发生一次。而423~666年共朝贡188次,平均1.3年一次。(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句丽的历史前期,其隶属于汉王朝的隶属性十分强,并不需要向中原王朝朝贡,在早期,其甚至不具备这样的资格。而在东汉末年以后,中原处于分裂中,此时高句丽政权已初具规模,但中原的混乱使其没有朝贡的具体对象而不需要经常性的朝贡。后期由于北魏这样的北方中原强大政权的建立,出于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高句丽遂大大增加了朝贡的频率与次数。)   虽然高句丽内部政治组织在向国家演进,但在其步入国家之初,其性质却仍是中国地方行政组织。从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历代王朝对高句丽的封号总是带有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的性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公元4世纪中叶,前燕就已经封高句丽王为营州刺史。自此之后,历代高句丽王一直承袭着都督营州诸军事、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都督辽海诸军事等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自435年以后,历代高句丽王还经常带有领护东夷中郎将、领护东夷校尉的头衔,表明中原朝廷授予其代表中央政府管辖东北各少数民族的权力。这一切,都明显反映着高句丽政权作为中国中央王朝地方行政组织的特性。此时的高句丽绝不是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随着高句丽国家的发展与成熟,高句丽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中央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自6世纪末期开始,中央已不再授予高句丽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改授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散官与勋官,这表明中国中央王朝对作为其地方政权的高句丽的独立倾向十分不满,已开始不再授予其管辖东北各地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唐征高句丽,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试图独立的地方政权的征讨,是古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

建立东魏的高欢是汉族还是鲜卑族啊,东魏的统治阶层是汉人还是鲜卑,汉人在东魏和北齐地位怎样?

建立东魏的高欢是汉族 高欢-个人简介高欢曾掌东魏兵权,称大丞相,他以晋阳为基地,东征西讨。《北齐书》:“并州平。神武以晋阳四塞,乃建大丞相府而定居焉”,“神武自发晋阳,至此凡四十启”,“神武留洛阳部分,事毕还晋阳”,“十月壬辰,神武西讨,自蒲津济,众二十万。崩于晋阳”。其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其为神武帝。其祖高谧曾为北魏侍御史,后因犯法举家徙于怀朔,此后三代遂世居于此。怀朔是鲜卑人居住和活动的地方,高欢就生长在这里,史称他“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遵同鲜卑”。而高欢不仅有一个“贺六浑”的鲜卑名字,还娶了一个鲜卑贵族出身的娄昭君之后为妻。他是一个鲜卑化了的汉人。南北朝时期东魏权臣,北齐的实际创建者,北齐开国皇帝高洋的父亲。其子高洋称帝后,追尊为高祖。高欢的先祖因犯罪徙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西南),世居北边,生活习俗鲜卑化。六镇起义爆发后,他先后投靠杜洛周和葛荣;后脱离义军投尔朱荣,受到宠信,任晋州刺史。葛荣失败后,他收编葛荣余众,以山东的冀、定、相诸州(今河北及河南北部)为自己的据点。同年,尔朱荣被北魏孝庄帝杀死后,尔朱氏族人控制朝廷。普泰元年(531年),高欢起兵声讨尔朱氏,在信都(今河北冀县)拥立元朗为魏帝(后废帝)。永熙元年(532年)夺取邺城,大败内部不和的尔朱氏联军,进入洛阳,废尔朱氏和他自己所立的两个皇帝,另立孝武帝元修。高欢任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随即平定并州,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东魏的建立,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孝武帝想依靠据有关陇的宇文泰以消灭高欢,计划不成,于永熙三年逃奔长安。高欢在洛阳立孝静帝元善见,是为东魏。535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文帝元宝炬,是为西魏。东西魏皇帝,实际是高欢、宇文泰分别操纵的傀儡。他统治时期,南朝梁虽有北伐,但与东魏的关系仍以频繁通使为主。高欢害怕北方士大夫望梁朝为正朔所在而投奔江南,也无意南向扩张疆土。魏分东西后,彼此抗争,柔然的倾向对东西魏有举足轻重之势。高欢娶柔然公主(又称蠕蠕公主),表示对柔然结交求和。孝静帝即位,高欢即决定迁都于邺,他多次与西魏作战,双方各有胜负。武定四年(546年),高欢悉举山东之众攻西魏,围攻玉壁(今山西稷山西南)50余日,士卒战死病死者7万人,被迫退军。高欢智力皆困,而发病。次年高欢卒。

北齐高欢一共有几个儿子

北齐高欢有几个儿子 北齐高欢妻妾众多,儿女自然不在少数,下面我们来列举下他的众多儿子,根据史料记载高欢有十五子,分别是: 长子高澄,字子惠,小字阿惠,北齐文襄帝(高洋建立北齐后,追谥其为文襄帝,庙号世宗。),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母为武明娄太后。先后为东魏尚书令、大行台、并州刺史、京畿大都督、吏部尚书等职。高欢去世后其顺利掌控东魏,击溃侯景,以计乱梁,开拓两淮之地,收复河南,并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在登基前夕被自己的膳奴兰京刺杀身亡,他为北齐的建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野史中,高澄也是个好色之徒。 次子高洋,字子进,北齐文宣帝,母为武明娄太后。因他出生时有异兆,且体貌丑恶,很不得其母喜欢。但其实则大智若愚聪慧过人很有城府,甚得其父高欢欣赏,谓乎:“此儿意识过吾。”在高澄死后,高洋登基称帝,国号齐。高洋在位初期,还是位好皇帝,励精图治,四方征伐,很有明君风范,然而在久居高位,国泰民安后,他开始自我膨胀,在执政后期变得暴虐无道好色奢侈,最终死于饮酒过度,暴毙。 三子高浚,字定乐,永安简平王,其母王氏。因出生的时候被怀疑不是高欢的孩子而被高欢所不喜,后来因为其聪颖过人而逐渐被高欢所宠爱。由于对高洋的德行出言不逊,直言高洋失德,而被高洋所记恨,最终被高洋杀害。 四子高淹,字子邃,平阳靖翼王,其生母穆氏。其生平见《北齐书·卷十·列传第二》:元象中,封平阳郡公,累迁尚书左仆射。天保初,进爵为王,历位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司空、太尉。皇建初,为太傅,与彭城、河间王并给仗卫、羽林百人。大宁元年,迁太宰。性沉谨,以宽厚称。河清三年,薨于晋阳,或云鸩终。还葬邺,赠假黄钺、太宰、录尚书事。子德素嗣。 五子高粒字子深,彭城景思王,母大尔朱氏。其为人心思细密明察练达,做事决断敏捷,事情不论大小,都处理得合情合理面面俱到,在职期间政绩卓著,深得当时皇帝的信任,在天子外出巡游时,高脸A羰刳城主持大局。不过他也是个倒霉的,没有死在皇帝的手里,却被盗贼所杀:盗贼田子礼等人将高两偃プ鏊们的首领,其不依,便被盗贼杀害。死后被追赠为假黄钺、太师、太尉、录尚书事。 六子高演,字延安,北齐孝昭帝,庙号肃宗,母为武明娄太后。其最初被封为常山郡公,后晋爵为常山王,历任尚书令、司空、大司马等职,在高洋死后又任太傅、录尚书事。太后娄昭君废高殷后,高演被拥立为帝,其在位期间勤勉政事政治清明。在他死前,废太子高百年立高湛为继承人。 七子高涣,字敬寿,上党刚肃王,生母韩氏。其人力大无比,文韬武略,自谓将才。元象年中被封为平原郡公,武定年末官至冀州刺史,政绩不俗。天保初被封为上党王,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因率军护送梁王回江南,攻破东关斩杀裴之横等人而威名大振。后因“漆”与“七”同音,排名第七的他被皇帝视为祸根,下冤狱一年后被处死。 八子高U,襄城景王,母为武明娄太后。帅哥一枚,可惜英年早逝。他在年少时就很有威望,被封为章武郡公,在天保初年被封为襄城郡王。天保二年春薨。乾明元年赠假黄铖、太师、太尉、录尚书事。 九子高湛,小字步落稽,北齐武成帝,庙号世祖,母为武明娄太后。其初被封为长广郡公,后被进爵为长广王。高演死后受遗诏即位。他在位期间平定叛乱,派遣官员巡行地方,探访地方政事的善恶关心百姓疾苦提拔晋升贤良有才之人。可惜的是,他也免不了高家的通病,得高位后,暴虐残忍杀害兄弟虐杀侄子,好色成性。河清四年其传位于太子高纬成为太上皇,后因酒色过度而死。 十子高,任城王,母小尔朱氏。为人明察秋毫忠肝义胆。北齐灭亡前曾是名义上的北齐皇帝。其天保年间被封为任城王,后又任职司徒、太尉、并省录尚书事。天统三年出任太保、并州刺史,加封为正平郡公。武平年间迁任为太师、司州牧,再为冀州刺史,加封为太宰,后成为右丞相、都督、青州刺史,后来被封为左丞相,转任瀛州刺史,在后主逃到邺时被加封为大丞相。 十一子高,高阳康穆王,母游氏。天保元年被封为高阳王,后出任尚书令。为人滑稽可笑,鬼点子颇多又不守礼法,很不得娄太后喜欢。在高洋死后,他出任为司徒,负责引导皇帝的棺椁,但是他又吹笛子又击打胡鼓取乐,完全没有亲人死去的悲伤,惹得太后大怒,杖责他一百多杖,因此而亡。 十二子高济,博陵文简王,母为武明娄太后,是娄太后所生最小的孩子,后来被高纬所杀。 十三子高凝,华山王,母大尔朱氏。天保元年被封为新平郡王,后改封为安定王,有改封为华山王。任职中书令、齐州刺史,死后赠左丞相、太师、录尚书。其为人孱弱胆小,其王妃与人通奸,他知道后竟然不敢去管。后事发,其王妃被处死,他被杖责百杖,因其而死。 十四子高润,冯翊王,母郑氏。其人性格温和宽厚,为官严正清廉,明察秋毫,很得当时武成帝的器重。任职尚书令,领太子少师,历司徒、太尉、大司马、司州牧、太保、河南道行台、领录尚书,文成郡公、太师、太宰,复为定州刺史。病逝,赠假黄钺、左丞相。儿子高茂德袭爵。 十五子高洽,字敬延,汉阳敬怀王,母冯氏。十三岁病逝,赠太保、司空。 高欢娄昭君 今天我们要说的二位是一对夫妻,说起来也是很传奇的一段故事,主人公是北齐高祖高欢与他的武明皇后娄昭君。 这两口子刚认识的时候,很是应现在的景儿,典型的穷潘坑氚赘幻溃当时身为鲜卑贵族的娄昭君那时要财有财要地位有地位,追求者肯定是不少,偏偏就对当时地位低下穷小子一枚的高欢情有独钟,并扬言这就是自己要嫁的丈夫,于是屡送秋波,各种手段的追求啊,破除一切困难要跟心上人在一起。估计当时啊,有这么个如花似玉的大美妞看上自己,高欢也是发蒙啊,欣喜若狂啊,喜欢她的人是一方面,喜欢她的财气地位是另一方面,你想啊,高欢那也是有野心有远见的人,有这么个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摆在他眼前,他能放过吗?借助她的嫁妆和她娘家的地位改变并提升自己当时的处境是多么的迫切与必要啊,果不其然,在二人成亲之后,高欢就借助楼昭君的嫁妆从一个小兵一跃当上了队主,之后又结交各式人物,一路向上爬,终于从一个落魄子弟成为了一代权臣,而楼昭君也一跃成为了皇后,皇太后。 要说这娄昭君做姑娘时是个有眼光的,做人媳妇后是个贤惠的,在她之后高欢那是纳妾众多,娄昭君不仅不嫉妒反而宽厚待之,对其他妾氏生的孩子也是视如己出,自己本人勤俭节约,不讲排场,处处为高欢着想,而高欢也是对她宠爱尊重有加,可惜的是高欢先她而去数年,不过死后二者合葬也算是死后同穴了。 高欢戏双后 北齐高祖高欢在世时有两位皇后,一位是他的结发妻子娄昭君,另一位是蠕蠕公主。两位皇后都是他的真爱那是不可能的,娥皇女英的齐人之福也不是他这样的,个人认为三个人这样的配置是两个女人的悲哀与一个男人的无奈。 娄昭君自是不用说了,贵族之女下嫁破落子弟,倒追加倒贴,那是对高欢 *** 裸的真爱啊,而对于高欢来说自己的发迹是娄昭君给的,又是少年夫妻,孩子都给自己生了一大堆,对自己又是掏心掏肺的,说娄昭君是自己的真爱也是说的过去的。 要说这蠕蠕公主吧,得先交代下她的背景,她是柔然可汗的闺女,身份自是高的,那时候柔然兵强马壮的,自然底气就足。高欢本来是替儿子高澄求婚的,结果人家老爹说了,咱闺女要嫁就嫁老子,嫁儿子多没地位啊,要嫁还得当正妻,妾咱是不干的,潜台词就是,咱是有身份有脸面的人,得嫁当权的,保险,面子不能丢。高华当时都老头子一个了,那也是个暴脾气有血性气的,你让我娶我就娶啊,还是娄昭君贤惠,与尉景、高澄一起劝高欢,为了国家的安定,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咱家的稳定,就娶了吧,人小姑娘也是美女一枚,还是个公主,咱不吃亏。于是高欢又老牛啃嫩草娶了这位。娄昭君也是给足了高欢与蠕蠕公主的面子,婚事操办的一切按正妻的待遇,并且把自个住的正房都让了出去,把高欢给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对她的宠爱与尊重又上了一层。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以退为进呢? 蠕蠕公主估计是也没看上高欢,人公主也是个心高气傲的,在大草原上也是花一朵追求者无数,嫁这么个老头子其内心肯定是也不情不愿的,但没办法啊,公主有几个是能自己的啊,对于高欢的宠爱估计也没放在眼里,就凑合过日子呗,她在这里语言不通,又不肯学习当地话,纯属自闭了。结果嫁过来没两年,高欢归西了,遵从柔然的习俗,她又嫁给了高欢的长子高澄,还生了个女儿,转一圈又回来了。结果日子没过几年,高澄又被自己的厨子给弄死了,蠕蠕公主又成了寡妇。反观娄昭君,一直稳坐自己的正室宝座,儿子大把地位稳啊,六个儿子三个是皇帝,这皇太后做的是通透啊。 高欢折腾了一辈子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他的两个皇后一个抓住了权抓住了男人的心,一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其实什么也没抓住就这么飘零了。

北齐神武帝高欢一生究竟有多少女人

高欢作为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人物,私生活不能说是糜烂,但姬妾众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这里我们来说说他的女人们。电视剧中娄昭君形象娄昭君,武明皇后,高欢的正妻,鲜卑显贵之女嫁与当时落魄的高欢,并一直协助高欢成事,为人宽厚,勤俭,克己,对高欢其他姬妾的孩子视如己出,威望很高,先后扶植自己的儿子高洋(文宣帝)、高演(孝昭帝)、高湛(武成帝)为帝,三度成为皇太后。共生有六子二女。这是一个大老婆独冠后宫,儿子继承大统,称心如意的故事。郁久闾氏,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之女,又称蠕蠕公主,相当于是和亲过来的,由于柔然的强大,不允许自己的公主为妾,所以与娄昭君并立为高欢的皇后,但在高欢死后,嫁与其长子高澄,并生有一个女儿,在高澄死后,其行迹消失于史书之中。就是一个语言不通的外国小姑娘嫁一个老头子,在老头子死了又被其儿子接手,其后又守寡的悲催故事,一生就在嫁人中完结了。尔朱英娥,原北魏孝明帝之妃,后为北魏孝庄帝皇后,后嫁与高欢,尔朱荣之女,彭城太妃。尔朱英娥最初嫁给北魏孝明帝做妃子,封为“嫔”。由于胡太后对妃嫔们的压制,她一直没有生育。在孝明帝被胡太后害死后,尔朱荣扶植元子攸即位,她被嫁与孝庄帝元子攸成为皇后。后来孝庄帝杀死尔朱荣,尔朱家族反击,孝庄帝被杀,其被软禁。高欢战败尔朱氏后,解救被软禁的尔朱英娥,并收为侧室,因其儿子高攸被封为彭城王,其也被封为彭城太妃。可悲的是,在北齐皇帝高洋继位后竟然要占有她,她宁死不从,被高洋杀害。育有二子。

高欢为什么不如宇文泰?输在高欢的儿子不争气?

高欢和宇文泰分别是北齐和北周的实际缔造者,只是他们和曹操一样,生前没有称帝,死后由各自的儿子当了皇帝。高欢英明神武,富于机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高欢生前平定尔朱氏,葛荣之乱,统一了河东的北方,当时东魏(北齐)的实力远胜于宇文泰的西魏。虽然东西魏的五场大战中败多胜少,但是也给宇文泰的实力以严重打击。宇文泰也是一方豪杰,雄才大略,占据关中,以图中原,虽然实力不如高欢,但是却数次大败高欢。宇文泰比高欢最强的地方是其儿子个个英雄,个个争气,而高欢的儿子一个比一个坏。 高澄521--549,高欢长子,性格凶横暴烈,狂傲不羁。其私通原魏广平王妃郑氏,导致大将高行密叛逃西魏,高欢死后,高澄计划夺取东魏政权,却意外的被家中厨子兰京刺死。 高洋529—559,高欢次子,相貌奇丑,肤色黝黑,大肉脸蛋子往两边耷拉,一身牛皮癣,踝骨畸形。高澄死后不久就逼东魏皇帝让位,自己做了皇帝。篡位前连他亲妈娄老太太也说:汝父如龙,汝兄如虎,犹以天位不可妄据,终身北面事人,你以为自己是谁,敢行尧舜之事!高洋还真犹豫,后下属进言道:正为不及父兄,才应早升尊位以定人心!高洋便决心自立,登上皇帝之位即位初期倒是励精图治。多次亲征,高丽、茹茹、库莫奚、南朝萧绎都相继遣使朝贡。但高洋荒淫狂暴在历代暴君中都是少有的。高洋在京城不停出入勋贵大臣之家,看见漂亮女人,不分贵贱高低,不分已婚未婚,立时霸王硬开弓;再往后,高洋又爱裸骑着梅花鹿、白象、骆驼、牛、驴等动物出玩,边游走边唱歌。无论隆冬炎暑,星夜白昼,高洋雨雪不避,又爱光着 *** 在街上跑步。高洋还有观淫癖,征集坊间 *** 大批,弄入宫中后,大家 *** 光,命令侍从众宫和卫士与这些女人 *** ,朝夕临视为乐。高洋几乎每日沉醉。别人大醉时昏睡,高洋一醉就杀人。杀人还不是好杀,或肢解,或焚燃,或投河,以把人虐死为至乐。对于文臣武将及其家属,高洋也以虐杀为乐。大臣高隆之是高欢老哥们,高洋想起这老头先前谏劝自己不要称帝,便让卫士猛捣老爷子一百多拳,活活打死;大司农穆子容有事激怒高洋,暴君让老臣 *** 趴在庭中,自挽弓驽射他,三发不中,高洋竟然拔起一根拴马橛,猛插入老头 *** ,把这位贵臣活活插死。如此暴行不甚枚举。。高洋一次酒后问高氏女婿、东魏宗室彭城王元韶:汉光武刘秀何故中兴?元韶心中惶怖,也只能老老实实回答:因为王莽没有把姓刘的杀绝。高洋狞笑点头,立刻下令诛杀东魏皇室元世哲等近宗二十五家。八月,高洋又下令把剩余的几十家元氏宗族不分男女老弱,尽数杀死。559年,31岁的高洋暴崩。 高湛(537年—568年;在位561年—565年)高欢第九子,也是娄太后所生,高洋的同母弟,也是个暴君。高湛即位不久就杀了六哥高演的旧太子、自己的侄子乐陵王高百年。将死之际,少年哀求说:阿叔饶命,我愿给您作奴仆。高湛起身,亲手用刀当胸给了亲侄一刀,随即一脚踢入池中。还怕这位旧太子不死,高湛又亲至后园看人埋尸。这位高湛真是凶虐不是人,高演从未对他有一句恶言,又传皇位与他,他竟如此杀其亲子来报答同父同母的哥哥。高湛杀大哥高澄的儿子高孝琬把这个侄子抓进宫中,派卫士用鞭把击打高孝琬。高孝琬看见高湛坐在上座饮酒观刑,大叫阿叔。高湛气,便问:谁是你叔?你怎敢唤我作叔!高孝琬也是执拗脾性,不仅不改口称陛下,反而说道:我乃神武皇帝(高欢)嫡孙,文襄皇帝(高澄)嫡子,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外甥,为什么不能叫你一声叔呢?高湛闻言暴起,用大棒亲自击碎这位侄子的两腿胫骨,高孝琬活活痛死。 高湛二十七岁时传位给太子高纬,自称太上皇。公元568年酒色过度的高湛病死。 高纬556--577年。历史上著名的荒唐天子,史称无愁天子。北齐就亡在他手里。高纬当儿皇帝时很老实,大概坏事都让老爸干了,当时又是儿童,没有能力干坏事。高湛死时,高纬已当了五年皇帝,此后,他又作了七年皇帝。年头虽不长,却干尽了荒唐的坏事,成为后世恶君昏帝的楷模。掌权不久就杀弟弟琅邪王高俨。皇帝位子坐稳不久又诛杀了大臣斛律光,自毁长城。周武帝听说斛律光死了,高兴得全国大赦。与北齐诸位列祖列宗相比,高纬不象爷爷叔叔那些长辈们闺门污秽,高纬和冯小怜虽然荒唐,倒也专一。高家诸位几乎爷们个个好色,肆行奸伦。高纬昏庸,偏偏他的对手是神武雄略的周武帝宇文邕,不亡国才怪。 高家的子孙介绍完了,在介绍宇文泰的几个儿子。宇文泰死后是由其侄子宇文护专权,其世子和长子先后被宇文护毒死,即使如此,这2位被毒死的皇帝也是人上人,素质比高家后代高了何止百倍。 宇文觉(542年-557年,宇文泰世子,557年在其堂兄宇文护的支持下,受禅位,正式即位称天王,国号周,史称北周,宇文觉生性刚毅果敢,对于宇文护专政感到相当不满。以图除去宇文护时,被宇文护先下手废去,不久被毒死,时年只有16岁。 宇文毓(534年-560年,557年-560年在位),宇文泰长子,宇文觉死后被宇文护立为皇帝。宇文毓聪明有识量,宇文护颇位忌惮,怕控制不了,遂进毒弑之。在位三年,560年被宇文护毒死,谥明帝。毓幼而好学,博览群书,善属文,词彩温丽。宇文毓弥留时遗诏死弟宇文邕即位。宇文毓和宇文觉虽然在位太短,没有更多表现机会,但是自身素质突出,如果不是遇害都不失为明君,而他们的弟弟宇文邕就更加杰出了。 宇文邕(543—578年,宇文泰四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神武过人,沉毅有智,莫测高深。同时,这位勇武皇帝还崇尚节俭,平时身穿布袍,寝布被,全身上下没有金银宝玉装饰,同时对于那些雕文刻镂的宫室,锦锈衣物,全都一概禁止。前朝宫殿有恢宏华绮的装饰,他严命撤毁,改为土阶数尺,务为俭仆。当皇帝十九年间,他先是韬光养晦,族灭权臣宇文护。而后亲掌万机,平灭北齐高氏。史载,周武帝劳谦接下,自强不息,打仗时步行山谷危涧,履涉勤苦,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周武帝自己甘之如饴。行军时见有兵士光脚走路,周武帝甚至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小兵穿上。与敌对阵,皆亲冒矢石,一马当先,多次差点以帝王之尊身陷死阵。破齐以后,又降服突厥,进攻南朝,从当时周朝的气势来看,一两年时间内,天下一统很快就要成为事实。然而,天妒英才,不假予年,宇文邕北伐路上忽遇暴疾,死在兵车之上,终年才三十六岁。 宇文宪(?-578年,宇文泰第五子,与他几位哥哥相比,他没当过皇帝,但是宇文宪也是位英武过人的王爷,常常率领大军与齐国军队大战,并打败过北齐的名将斛律明月、高长恭等人。宇文宪对自己同父异母的皇帝心存敬畏,经常调解权臣与皇帝之间微妙的紧张关系,周武帝常让这位能征善战的兄弟率领前军,攻战四伐。伐北齐时,宇文宪率军打得北齐后主高纬一路狂奔,还俘虏北齐最能打仗的宗室安德王高延宗、任成王高谐以及广宁王高孝珩等,可以说是北周王朝平灭北齐的头等功臣。同时,这位仁厚老成的王爷又是一个深知急流勇退的有智之人,他深知当皇帝的兄长不仅英果刚毅,而且是雄猜之主。平灭北齐之后,宇文宪觉得自己威名太重,就有意时常称病不出,不再追随周武帝攻打北方的外族,很想颐养天年,使自己能善终于家。周武帝一死,刚一即位的宇文S马上就想到了自己这位功高盖世的叔父。某晚,他下诏宗室诸王入见,大家齐聚殿门时,独召齐王宇文宪入见。刚刚进门,殿门忽闭,一群壮士拥上前死死按住这位皇叔。宇文宪辞色不曲,陈说自己没有任何罪过。旁边录记证词的文吏就劝他:以大王您今天的情势,还用得着说这么多吗。宇文宪一声慨叹:我位重属尊,贵为皇弟帝叔,一旦遭逢此难,也是死生有命,并不想还能活下去,……我只是留恋老母在堂,无人奉养呵……话音刚落,壮士一拥而上,把这位齐王缢死于堂。时年35岁,所生六子,除长子宇文贵先前病死,其余五子一并伏诛。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高欢的儿子与宇文泰的儿子相比,如龙蚁之别,不败才怪。至于宇文邕之子宇文S的荒唐还有后来的杨坚篡位宇文氏被诛灭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