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勋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首个率部起义的国军将领高树勋,毛主席亲发贺电,最终结局如何?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可耻地撕毁早前与我党签订的停止国内冲突的协定,悍然对我党领导的解放区再次发起全面进攻,枉顾此前与我党的和谈协议。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行径,我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地进行反击,开始了壮烈而又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反动派拥有飞机、坦克、重炮、战舰等先进的武器装备,海陆空三军齐全,反观我解放军别说是飞机、坦克,连重炮都很少。在装备上,我军与国民党反动派相差很是悬殊。 然而,我人民解放军打仗从来都不依赖于什么先进的武器装备,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我军“小米加步枪”照样打赢了“飞机加坦克”的国民党反动派。 国民党反动派虽然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可是此时国民党军中的多数将领早已堕落,不知保家卫国,只知争权夺利;不知排兵布阵,只知相互倾轧;不知黎民疾苦,只知贪图享乐,可以说此时的国民党军已是烂到骨髓里了。 国民党军“私而忘公,已无必死之心”,而我人民解放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可以大公无私,可以团结一心,可以悍不畏死。国民党军没有信念,我军却有,这就是国民党反动派为何有远超我军的武器装备,最后却还是输给我军的最根本原因。 国民党军内部只知争权夺利,相互倾轧,这就让国民党军中少数仍心怀国家和人民的爱国将领十分失望。最后,这些爱国将领为了心中的理想,多数选择加入我军,一同对抗早已烂透的国民党反动派。 提起国民党军阵前起义的将领,我们经常提及的就是傅作义、陈明仁、董其武等起义将领,他们的起义都为我党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好比傅作义,他的阵前起义,使北京得以和平解放,让五朝故都北京及其故宫、天坛等珍贵 历史 建筑得以得到完好地保存,200万北京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祸。 当然,说起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除了傅作义、董其武等人,则必然得提起一位起义将领, 那就是自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军中第一个起义反蒋的高级将领高树勋 。 1945年10月30日,正当国民党军以“受降”的名义,抢占全国战略要地,进攻我党领导的解放区时,时任 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突然在 邯郸马头镇宣布起义,这就是“邯郸起义”。 “邯郸起义”开创了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大部队起义的先例,为我军迅速夺取作战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当时的国内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1945年11月13日,高树勋经由邓小平担任入党介绍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01年10月19日,高树勋出生在河北省盐山县高金庄一个贫穷家庭。高树勋有兄弟姐妹7人,家中生活都靠父亲高步午一人养活,因此这让高家的生活是举步维艰,最后逼得只能是廉价卖出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来暂时维持家中生计。 卖田得来的钱,只能是暂时帮助高家度过一个难关。当这个钱用完后,高步午只能是靠租种大户的田地来维持家中生计。 但是,高家的生活虽艰辛,可最初在高步午的坚持下,高树勋并没有失去读书识字的机会。1906年,高树勋8岁时,被父亲高步午送入私塾读书。 在私塾读书期间,天资聪慧的高树勋,特别喜欢读书,学习也很是刻苦,他每天从私塾回来后,都会主动地将每日所学的功课再复习一遍,因此他的学习很好,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高步午对高树勋这个聪明的儿子也是充满着希望,每当家里来了客人,高步午总是用手拍着高树勋对客人说:“我们一家,今后就全指望我这个孩子啦。”。 然而,随着高家的生活越来越难以为继,高树勋在私塾断断续续地读了四年书后,终于还是在1912年秋天被迫离开了自己心爱的学堂,收拾好笔墨纸砚,回家扛起锄头与自己的父亲、兄弟姐妹在田间辛勤劳作,为家中的生计而努力着。 时间转瞬即逝,来到1914年,这时高树勋16岁。为了养家糊口,小小年纪的他毅然背起行李,前往天津投奔姐夫李银桥,希望他能给自己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然而,李银桥只是一个在金刚桥上卖烟卷的,自己都顾不来,又怎有余力去帮小舅子呢。因此,来到天津没多久,见姐夫也是有心无力,高树勋就辞别了姐夫一家,往北京奔去。 到北京后,在同乡的帮助下,高树勋找到一份在血料厂里推石磨,加工血料的工作,这才勉强在北京站稳了脚跟。不过,这份工作的工资实在是太低,且高树勋还小,体力也跟不上,所以,不久高树勋就又辞去这个工作,找了一份包吃的杂货店工作,当学徒。 但是,杂货店的工作还是不能让高树勋有养家糊口的能力,此时还没等高树勋自己能养活自己,他家里的生活却开始举步维艰起来。不久,高树勋的家中寄来了一份信,信中写道: “家里的生活有些困难,最好找一份管吃管穿的工作,这样能往家里寄点钱贴补家用。”。 看完信后,高树勋明白自己还是得另谋出路,找一份真正能养家糊口的工作。 可是世道艰难,战乱四起,别说是找一份能养家的工作,就是找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都难,因此这让高树勋困惑许久。 此时,高树勋每天都在思考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才能养家糊口。突然有一天,高树勋想到自己有一个舅舅在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里当军医,又想起现在这个世道,要想有一个包吃包住,又能养家糊口,又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的工作,除了当兵,恐怕就没有其他选择了。 于是,经过慎重的考虑,高树勋决定去四川绵阳投奔自己的舅舅。来到绵阳后,在舅舅的帮助下,高树勋顺利在军中补了空名,成为16混成旅一团三连一个小小列兵。 当兵后,高树勋每月都有六块大洋的军饷,因为当兵包吃包住,他不需要花什么钱,所以高树勋每隔三个月就会把十八块大洋寄往家里,在这些钱的帮助下,高树勋家中生活才算是有了一丝的好转。 因为高树勋小时候读过几年的私塾,粗通文墨,所以每逢其他战士要写信回家报平安时,他们都会找高树勋帮忙写家信,每次高树勋都会欣然帮忙,不会拒绝,因此他在16混成旅一团的人缘极好,一团士兵都亲切地称他是“小书生”。 1917年6月14日,张勋趁府院相争之际,率辫子军在北京拥立宣统溥仪复辟,一时间全国哗然。不久,段祺瑞与冯国璋联电数张勋八罪,发表讨伐张勋檄文,冯玉祥率第16混成旅官兵响应讨逆,高树勋随之加入讨逆大军,讨伐张勋。 战后,高树勋因作战勇敢,被冯玉祥看重,升为贴身保护冯玉祥的手枪连班长。 1918年11月,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大旗,反对段祺瑞破坏《临时约法》 。为打败孙中山的护法军,段祺瑞命冯玉祥部第16混成旅赶赴福建,与护法军作战。此时,冯玉样拒不接受段祺瑞命令,在武穴通电全国,反对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主张罢兵息争,南北议和。 见冯玉祥居然敢违抗自己的命令,并私自发表议和通电,段祺瑞是恼羞成怒,下令免去冯玉祥16混成旅旅长职务。然而,没过多久,因局势对段祺瑞越来越不利,为缓和局势,段祺瑞只得向冯玉祥低头,约他来汉口谈一谈,冯玉祥对段祺瑞的邀约也欣然应允。 在冯玉祥前往汉口与段祺瑞谈判时,负责保护冯玉祥安全的就是高树勋的那个手枪班。在冯、段两人会谈时,为保护冯玉祥的安全,高树勋是枪不离手,手指始终是压着扳机,处于随时可以开火的阶段。最终,高树勋的严密保护,让冯玉祥得以平安归来。 汉口归来后,鉴于高树勋的出色表现,冯玉祥开始有意地培养他,想让他在今后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不久,冯玉祥就将他送到了学兵营学习,系统化学习测绘、军事操典、射击常识等军事知识。 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刻苦的高树勋努力学习各种军事知识,最终以每科全优且名列前茅的成绩,顺利从学兵营毕业。毕业后,高树勋被委任为机枪营司务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高树勋在冯玉祥转战河南洛阳之际,率军绕道北京万寿山,长途奔袭到长辛店,并很快击败了在此驻守的奉军。凭借着此战的胜利,高树勋升至营副。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高树勋再立新功,升任直属队机枪营营长。 次年8月,高树勋升任团长。 1926年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宣布全军加入国民党,并参加北伐。 北伐岁月,英勇无畏的高树勋屡立战功,职务因此也是一路高歌猛进,直至成为国民革命军第12师师长兼青海省代省长。 1930年,中原大战后,冯玉祥宣布下野,西北军被迫接受蒋介石的改编,高树勋12师因此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27师,高树勋仍担任师长职务。 1931年初,高树勋的27师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参加第二次“围剿”苏区。 在此期间,高树勋被我党强悍的战斗力和为国为民的革命理念所深深折服,他感受到“共产党是为穷人打天下的”。为此,自此之后本就有救国救民理想的高树勋,他就不再愿与我军交战。 同年9月18日,“九u30fb一八”事变爆发,这时高树勋响应我党“停止内战,团结对敌”的号召,以部队休整为由脱离“围剿”战场,拒绝参加第三次“围剿”,不愿再参加内战。对于高树勋的请求,蒋介石坚决不肯,高树勋一气之下,便以养病为由跑到庐山,借此躲开与我军的交战。 12月14日,宁都起义的发生,让高树勋是更加不愿意率军与我军作战,为了彻底避免与我军的交战,他索性就不告而别,放弃手中的兵权,躲回天津的家中。 当然,高树勋只是不想与我军交战,但是一旦要跟日寇交战,高树勋没有一丝退却之心。 1933年5月,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高树勋就第一时间响应,倾尽家产,购买了枪支弹药,赶往张家口,并被冯玉祥任命为骑兵师长,与其一同抗击日寇。 1936年,高树勋又在宋哲元的邀请下,出任河北省保安处副处长。次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高树勋成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6师师长,举起抗日义旗与日寇作战。 抗日战争时期,高树勋历任师长、军长等职,与我党进行密切的合作,为国共合作抗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早在1938年,高树勋就与我军有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当时,我八路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应高树勋要求,派遣钟辉(1955年授少将)、杨志雅(原河南省军区副参谋长)两位同志前往高树勋部工作。 临行前,驻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朱瑞同钟辉、杨志雅这样说道: 钟、杨来到高树勋部后,高树勋十分高兴,在经过简短的交谈后,就交代身边的工作人员: “等杨先生休息好,派人把他送到一旅旅长张翰泉那里去。钟先生就留在我身边做事,给钟先生上校军衔。他们都是我请来的客人,你们要尊重他们,他们要做什么要给予方便。”。 此后,越来越多的共产党人加入到了高树勋的队伍中,在他们的建议下,高树勋下令在本部组建了政治部,并交由钟辉和杨志雅负责。随后,高树勋大力支持我党在其所属的部队中宣传我党的革命思想,并大力推动全军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抗日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等著作。 与此同时,抗日战争中高树勋始终坚定自己的民族立场,任凭日寇怎么威逼利诱,高树勋都不屈服,不当汉奸,并坚决反对一切破坏抗战的行为。为了国家和人民,高树勋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除掉了暗中投靠日寇的汉奸石友三,一时传为佳话。 1940年4月,石友三在冀南战斗中遭到我军惨重的打击,嫡系部队损失殆尽,为满足他心中的私欲,他居然不顾民族大义,暗中投靠了日寇,并准备拉拢高树勋与日寇一同对付我军。 这时,高树勋坚决表示:“汉奸决不能当,要给儿孙后代留后路” ,他不愿意做汉奸,也不想看到别人做汉奸去做出危害中华民族的事情,所以当高树勋知道石友三做了汉奸后,是毅然决定将其除掉。 12月1日,高树勋与孙良诚密谋,以邀请开会的名义,将石友三诓骗到高树勋部驻地河南濮阳柳下屯,而后在会议途中将石友三控制。当天夜里,高树勋就命士兵用麻绳套住石友三的脖子,将其活埋于黄河(支流金堤河)岸边。 1945年,中华民族在英勇奋战、悍不畏死的军民的共同奋战下,终于战胜了日寇,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抢占更多的胜利果实,悍然撕毁与我党签订的各项和平协议,玩弄“假和谈真内战”的骗局,在与我党进行谈判之际,突然向我解放区发起进攻。 1945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突然对我军发起进攻,企图抢占平津,夺取东北。高树勋被委任为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率所部新8军掩护其他部队打通平汉铁路。 高树勋本就不想与我军交战,一直以来他对我党的革命思想和政治主张都很是支持,他从心里是认可只有我党领导的军队才是为穷人打仗的军队,而高树勋就是穷苦出生,他明白穷人的生活是有艰难。 原本高树勋认为抗日战争已经结束,穷人的苦日子总算是到头了,可是没有想到蒋介石居然还要打内战,因此高树勋是从心里抵触打内战,更别说还是跟自己认可的我军打。 见蒋介石执意要发动内战,高树勋心灰意冷,也很是反感,他不想再为这些只知争权夺利,不管百姓死活的反动派打仗了,他想起义,跟随为穷人打仗的我军一起对抗国民党反动派。 1945年9月上旬,高树勋派人秘密来到我军上党战役的前线指挥部,与刘伯承、邓小平商谈和平事宜,并向我军提供了国民党军在华北的作战战略及军事情报。 对高树勋的举动,刘、邓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刘伯承亲自给高树勋写信,欢迎他派人和我党联系,并表示高树勋有任何需要,我党都会予以适当援助。 然而,由于高树勋的家人在徐州,被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监视着,所以高树勋并不敢立即发动起义。我党也明白高树勋的处境,竭尽全力救出高树勋在徐州的家人。 10月28日,在张爱萍将军的紧急部署下,高夫人等被安全护送到河北武安伯延,与高树勋团聚。随着家人的平安到来,高树勋终于下定决心,发动起义。 高树勋的突然起义,让国民党反动派瞬间方寸大乱,丧失了固守的信心,最终我军赢得了平汉战役的胜利。 高树勋率部起义后,关于改编问题,11月4日,毛主席亲自致电刘伯承、邓小平: 经过刘、邓与高树勋等起义人员的慎重决议,起义部队改称为“民主建国军”。 同日,高树勋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 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在太行山麓的武安县伯延镇宣布成立,高树勋任民主建国军总司令、王定南任总政治部主任。 11月13日,邓小平作为高树勋的入党介绍人,介绍高树勋入党,就这样高树勋成为了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河北省民革副主委,河北省副省长等职务。 1955年,高树勋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1972年1月19日,高树勋在北京去世,享年74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高树勋出身贫苦,前半生坎坷曲折,喜欢读书,却因为家境贫穷被迫辍学,之后小小年纪为家中生计远离故土,异乡奔波,是推过磨,当过学徒,什么苦都吃过。为了能贴补日渐难以为继的家中生活,毅然选择了当兵,而后便是半生戎马生涯。 然而,无论之前的道路有多坎坷,作为一个炎黄子孙,他始终拥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有着坚定的民族立场,不受任何人威逼利诱,只为国为民着想。正是因为高树勋有着这样的坚强信念,最终让他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