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弗莱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是首相汉弗莱在哪一集疯了

在第八集疯了。故事的主角仍然是首相吉姆·哈克、内阁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和首相的私人秘书长伯纳德·伍利,只不过三位主演换成了曾经出演过《是,首相》舞台剧的三位老戏骨。欧债危机、经济低迷、苏格兰独立,让我们同首相一行三人一起见证这纷繁时事背后的酸甜苦辣。内容介绍在野党影子内阁成员吉姆·哈克(Jim Hacker)在帮助本党大选获胜之后得到行政事务部(DAA)大臣的职务,从此开始面对以部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为首的公务员体系,而他的公派私人秘书、同属公务员的伯纳·伍列(Bernard Woolley)则夹在了当中。在哈克所代表的政客以及阿普比所代表的公务员之间因施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之中,两人的关系不停地发生变化,既有互相捂盖子,也有互相揭老底。与此同时,英国政治体制(包括政党体制和公务员体制)中的种种不为外人所知弊端和黑幕也呈现观众眼前。在本剧中,哈克通过党内角力当上了首相,而汉弗莱也已先他一步当上了内阁秘书。当然,私人秘书伯纳也随着哈克的升迁而得以进入首相府,三人的故事移到唐宁街10号继续展开。

汉弗莱·戴维的生平贡献都有哪些?

1778年12月17日,汉弗莱·戴维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康沃尔郡彭赞斯城一个下层中产阶级家庭。汉弗莱6岁那年进入当地的文法学校。在校期间,他是个贪玩的学生,整天热衷于钓鱼,到野外寻找乐趣。但他天赋极高,总是能很快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为了使他的才能有更大的发挥,父亲听从老师的劝告,在1793年把他送到彭赞斯城继续学习,住在母亲的养父约翰·汤金先生住的阁楼上。在这里,透过窗子可以欣赏大海的波浪,日出和日没,还可以写诗。大自然永远使他心潮澎湃,他常高声朗诵十四行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里,戴维迷上了化学试验。可是父亲的突然去世破坏了他的计划。母亲寄来的钱,甚至连吃饭都不够。戴维被迫停止了使他入迷的实验,把化学实验装置锁在柜橱里。在这种情况下,汤金先生建议戴维去约翰·博莱斯先生的药房工作。博莱斯是个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好医生,戴维在他的实验室里全力以赴地工作,以实现成为一个医生的理想。他走进珍藏着大量医学文献书籍的图书馆,在浩瀚的巨著中,他发现了拉瓦锡的著作,接着找到了尼柯尔森的《化学辞典》。年轻的戴维读了这些化学家的著作以后才理解到,研究化学才是他的真正志向,他开始从事化学研究,贝尔斯邀请戴维到克里夫顿他的实验室去工作。戴维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承担的第一个任务,是研究一氧化二氮的特性。按照美国科学家塞缪尔·米切尔的意见,这种气体吸入呼吸器官,会使人患严重疾病。但戴维查明,一氧化工氮对人体绝对无害。后来经过多次实验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他把实验结果写成《关于吸入一氧化二氮有关的化学及科学研究》这篇论文,从此他一跃成为闻名于世的科学家。戴维为了做实验,经常吸入各种气体做实验,在一次进行含一氧化碳的煤气吸入实验时,他险些丧命。然而,挚爱着真理的戴维早已把一切置之度外了。戴维一生对科学界作出了很多贡献。1829年5月29日逝世,终年才51岁。到1800年,戴维把研究目标转向电化学。伏特发明的电堆(后来的电池)于1800年公开之前,这一了不起的新发明就已经私下传开。戴维也不失时机地进入这个新领域,并在短短六个月内发表了6篇论文。1801年,应朗福德伯爵的邀请,戴维到伦敦皇家研究院担任化学助教职务。1802年,23岁的戴维被晋升为教授,在挤满听众的礼堂里,戴维的讲课很快使他博得了卓越雄辩家的声誉。在很短的时间内,戴维成了伦敦风靡一时的人物。到处是赞美和仰慕。尘世的浮华,没有冲昏这位年轻科学家的头脑。戴维仍然讲授应用化学和农业化学课程,致力于各种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他继续关心电的化学作用问题。1806年,在英国皇家学会贝卡讲演会上,戴维发表了《有关电的若干化学作用》的论文,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尽管当时英法两国之间正进行着战争,但法国科学院仍为这篇论文赠予他3000法郎奖金。1807年11月19日,戴维发表了发现碱金属的报告,又一次引起学术界的震动。这位科学家从自己的成就和普遍赞扬声中受到了鼓舞,在实验室里展开了更深入的工作。初步的研究使他发现了两种新金属:钾和钠。但这是不够的,关于它们的性质,戴维一无所知,因为还不能大量地提取这些金属,钠和钾具有非常活泼的反应能力。戴维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一次实验中,钠和钾两种金属与水产生极其强烈的反应,爆炸声中戴维的右眼受伤导致失明。然而,戴维并未因此退却,他仍然执著地去探求碱金属的性质。在初步确定了钠和钾的性质后,他于1808年又相继用电解法分离出了钡、锶、镁、硼等新元素。1812年4月8日,鉴于他在发展科学方面建立的功勋,汉弗莱·戴维被英国王室授予爵士称号。1815年,英国几个煤矿发生了大灾难,矿井中瓦斯爆炸事故使数千名矿工丧生。受煤矿灾害事故预防会的委托,戴维开始了关于火焰与气体的防爆问题的研究工作,结果研制成功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安全灯。这一发明使矿工们永远摆脱了瓦斯的威胁。这是戴维在应用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他最后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当时戴维说,这项工作是为了给人类造福而不是谋私利的,所以他未索取专利权。由于这一功绩,戴维获得了朗福德勋章。1820年,他当选为皇家学会会长。戴维矢志化学而不惜生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戴维的成功,是在自己天赋的基础上,用勤奋和刻苦换来的。他矢志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是,大臣 里汉弗莱为什么结局进了精神病院

那是很多年后了,伯纳德都当了内阁秘书再退休了,然后他写了一般回忆录,回忆当年的故事,也就是剧集的事情,那个时候汉弗莱得了老年痴呆,住在精神病疗养院里。小说版是剧集播出后,编剧把剧本整理之后以哈克的日记形式出版的。在前言里作者自称是“历史学家”,在哈克去世,汉弗莱住进养老院,伯纳德成为文官长的条件下整理出版本书。小说内容与剧集情节基本一致,加入了一些吐槽和哈克的心理活动描写,部分人物对白改成书信的形式。英文原版中有小说中出现的报纸新闻,便条,文件的图片。扩展资料在野党影子内阁成员詹姆斯·哈克(Jim Hacker)在帮助本党大选获胜之后得到行政事务部(DAA)部长的职务,从此开始面对行政事务部常任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为代表的公务员体系,而他的公派私人秘书、同属公务员的伯纳·伍列(Bernard Woolley)则夹在了当中。在哈克所代表的政客以及阿普比所代表的公务员之间因施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之中,两人的关系不停地发生变化,既有互相捂盖子,也有互相揭老底。与此同时,英国政治体制(包括政党体制和公务员体制)中的种种不为外人所知弊端和黑幕也展现在观众眼前。当然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大量喜剧情节和台词展开。在本系列续集《是,首相》(《Yes,Prime Minister》)中,哈克通过党内角力当上了首相,而阿普比也已先他一步当上了内阁秘书,两人的故事将移到唐宁街10号继续展开。

汉弗莱·戴维的个人履历

汉弗莱·戴维(Humphry·Davy)是英国化学家,煤矿安全灯的发明者。1778年12月17日出生在英国一个贫穷的家庭里。父亲早逝。母亲靠父亲生前的一个小小的农庄,无法养活5个孩子,于是卖掉农庄,全家搬到彭赞斯,在母亲的养父汤金的帮助下生活。戴维从小就很聪明,总想着探讨,侦察点什么新鲜的东西。小时候的老师经常夸奖他天赋高,学习勤奋。在老师的建议下他离开从小生活惯了的科尔努尔山的小村子,住到了约翰·汤金家里。外祖父汤金的家很舒适。窗外是碧蓝的大海,早晨和傍晚推开窗子就可以欣赏日出日落。这样美的环境,使戴维又是欢喜又是兴奋。美好的大自然总是激荡着戴维的胸怀,他真想好好学点什么。父亲的突然逝世,破坏了美好的设想。少年戴维沉默了。他把自己平时喜欢的化学实验仪器收到一个大柜子里,因为母亲已无法给他支出买化学药品的钱了。为了养活5个孩子,她卖掉了小农庄,带着弟妹也迁居到彭赞斯来了。母亲开了个小小的帽店,但经济上还是不宽裕,因此戴维的前途要慎重考虑,虽未成年但他需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帮助母亲。母亲知道戴维很喜欢生物,也喜欢化学实验。于是就决定送他到一位叫约翰·博莱斯的先生的药房去工作。博莱斯先生是个好医生,戴维可以边工作,边学习。这个决定使戴维非常高兴,一方面他感到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帮助母亲了;另一方面他可以在博莱斯先生的实验室里学到很多化学和医学知识。科学知识吸引着他,他全力以赴地学习和工作着。他仔细地阅读了化学家拉瓦锡的著作、读了尼柯尔森的《化学辞典》。通过读这些书,他感到化学才是自己应该学的,于是他用自己一切空闲时间拼命读化学书,做实验。不久他就在彭赞斯小有名气了。这些情况被克里夫顿一个叫托马斯·贝多斯的人知道了。托马斯·贝多斯是当时一个医学家,他写过一些医学和卫生学的著作。1798年,贝多斯在克里夫顿创办了一个气疗研究所,从事气体对机体的影响问题的研究。开办前夕贝多斯找到戴维,告诉他:“我要成立一个气体研究所,研究各种气体对人体的作用。我正急需一个精通化学的人,我想请你去。”戴维欣然同意。戴维到克里夫顿以后,关于要做的工作他们很快就谈妥了。戴维主要负责制出各种气体,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戴维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出了一氧化二氮并研究它的特性。这种气体的研究使戴维得到一个结论:这种气体对人体毫无危害。这就彻底否定了美国科学家塞缪尔、米切尔的观点。米切尔一直认为一氧化二氮吸入身体会患严重疾病。戴维却发现它可以使人产生快感,又有止痛麻醉作用,可以用于外科手术。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生了由一氧化二氮引起的一场喜剧。一天戴维制取了一大瓶一氧化二氮放在地板上。这时贝多斯来了,他一走进实验室就夸奖戴维说:“看来我请您来是太对了,您的工作我很满意。”说着他一转身碰到一个大铁三角架,三角架掉了下来,正好砸在装着大量一氧化二氮的瓶子上,瓶子碎了。实验室里充满了这种气体。忽然一向孤僻、冷漠不苟言笑的贝多斯哈哈大笑起来,随着戴维也大笑起来。两人的笑声震撼了整幢房子,隔壁实验室的助手们全都跑来了,看到他们竟然狂笑成这样子,大惑不解,以为他们犯了神经病。突然助手们明白了,他们俩一定是气体中毒。的确,当贝多斯稍稍平静下来时,他说:“戴维,您的气体让我笑得要死,咱们快出去透透风吧。”就是通过这次小喜剧事件,戴维研究出了一氧化二氮气对人体的刺激作用。有一天,一位助手送来一篇文章,并且说是贝多斯博士请戴维看的。他看到是尼柯尔森和卡莱尔1800年发表的论文《利用电池电流分解水的方法》。文中讲的是他们借助于电弧进行了分解水的研究,他们确认在这种情况下,水会分解出氢气和氧气。这就是说,可以用电流分解其它物质。助手汤姆和戴维商量也试试这类实验。他们把贝多斯博士准备的电池组拿来,他们准备试试电流对各种不同物质的作用。他们取得了一定成绩。戴维本来要把这类实验做下去,但朗福德伯爵的出现使戴维作出了新的决定。伯爵对戴维说道:“我们要成立一个学会,设在伦敦。学会的名称是发展科学和普及有益知识学会。这个学会除了搞研究还教学生。”戴维虽然感到离开贝多尔博士很难启齿,但这个新的学会是令他神往的。他决定到伦敦去参加这项工作。朗福德伯爵也坚持请戴维去,因为短短的接触已使伯爵感到这个青年虽然还显得不像上流社会人物那么有风度但他是具有非同一般的才能和善于雄辩的人物。1801年初,戴维到了伦敦,当了学会的助教。第二年升为教授。他仅仅用几次讲课,就赢得了杰出演说家的声誉。不久他就成了伦敦风靡一时的人物,大学生、科学爱好者以至科学家们、各界女士们,都来听他的讲演。在各种类型的聚会上,人们都希望能一睹他的风采。但这一切浮华的东西并没有冲昏戴维的头脑,他继续脚踏实地地研究着矿物学、冶金学、制革和农业化学,教着他担任的两门课程应用化学和农业化学课。戴维很清楚,由于自己少年时代基础课并没能学完,青年时代也不像别人能有更好的学习条件。他意识到他必须更扎实地干。经过一段研究,他放弃了运用自己所欠缺的分析化学较多的矿物学和对皮革制造的研究,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农业化学的研究上。后来他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除了农业化学,戴维还继续研究电的化学作用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戴维在克利夫顿有一定成果,他通过继续研究写出了《关于电的某些化学作用》一书。当他以这份材料在皇家学会作了报告以后,闻所未闻的消息传出来了——电在化学中会发生作用!戴维是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以自己的成就赢得了更高的声望。随之戴维又在实验中发现了两种新的金属。他发现,新的金属钾和钠非常活泼,反应能力极强。在多次反复的各种方式的实验中,戴维不幸受伤,脸上的伤口结疤后,一只受伤的眼睛却失明了。损失是惨重的,但已经证实,从苏打和碳酸钾中可以提取两种不同的金属钾和钠。这两种金属都是柔软的,比水轻,能同水发生激烈的反映,产生火焰。正在这时,朗福德伯爵(1804年在巴黎迎娶了拉瓦锡的遗孀)带来了一个消息:拿破仑皇帝颁布了一项命令。授予英国科学家汉弗莱·戴维奖章,以表彰他在电学方面建立的功勋。这是一项很高的奖励,授奖仪式将在巴黎举行。当时英法正在打仗,因此朗福德说:“我们没有权利从敌人手中接受奖赏。但是我们感到自豪的是连敌人也承认您的成就。”“不应当接受奖赏,皇家学会的全体成员都支持这种意见。”然而戴维认为:“我是为科学,为全人类工作的。科学家如果要展开斗争,那只是为了争取理想的胜利,为了坚持真理而斗争。因此我决心到法国去。”完成了接受在凡尔塞宫和索尔蓬纳典礼大厅举行的隆重而盛大的授奖仪式,戴维又投入了紧张的研究。戴维在《化学的哲学基础》一书中,提出氧化盐酸(即氯气)不是化合物,而是一种单质,像氧气一样能够助燃。因此燃烧不是非有氧气不行。而且氧化盐酸并不含氧,说明无氧酸也可以存在。这里他修正了拉瓦锡的两个错误,一是并非有氧气才可燃烧;二是酸不一定必须含氧。1812年戴维又完成了《农业化学基础》一书。这本书后来竟再版4次。这一年,他获得了,英国最高奖赏。1812年4月8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附近的广场上,停满了一排排轿式马车。整个英国上流社会的名流显贵都汇集在前厅的拱门前。风琴奏起了庄严的乐章,人们在为汉弗莱·戴维举行获得贵族称号的仪式。英国国王在一群神职人员的簇拥下走下教堂的祭坛,他庄严地走到跪着的戴维面前用镀金的宝剑碰了一下戴维的肩膀说:“你在发展科学方面建立了功勋,你无愧于获得勋爵的称号。从今天起,汉弗莱·戴维爵士,你成为英王衔前侍从!”戴维获得勋爵称号后与一个富有的寡妇结了婚。几个月后他们去旅行度蜜月。戴维带了一个可以流动的实验室和一名助手——迈克尔·法拉第,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欧洲之旅行。当他们回到祖国时,正好赶上英国宣布全国服丧志哀。当时在纽卡斯尔和卡尔迪弗矿井发生了几次可怕的爆炸,造成了数千名矿工的死亡。煤矿公司为了保证矿井内的操作安全,颁布了特别的奖赏,奖给能够发明矿井中使用的安全灯的发明家。公司总经理特别请求戴维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难题。矿上给他送来了实验用的“爆鸣气”,这是一种危险气体。实际上它的成分是两个体积的氢气和一个体积的氧气组成的爆炸混合物。戴维和助手法拉弟反复地研究了这种气体的性质,特点及它在燃烧时,引起破坏性爆炸的条件。他们的研究工作几乎延续了整整一年。他们想到用一些细的管子,把维持矿灯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通过细管子引进灯内,然后再通过这些细管子把瓦斯排出灯外。当管子细到一定程度矿井中即使存在这种爆鸣气,也不会由于它的存在并与灯焰接触而引起爆炸。他们反复观察了使用不同管子时火焰大小的变化,进行了一系列系统的实验。1816年初,终于设计成功了一种安全矿灯。这种矿灯很有效。戴维用一种网眼很小的金属网子代替了矿灯的玻璃罩,这样,火焰不会外露烧到瓦斯,而瓦斯却可以从孔中自由通过。很快,这种灯就在煤矿中广泛使用了,从此矿工们摆脱了井下一种致命的威胁。由于发明设计了这种安全矿灯,戴维获得了朗福德勋章。1820年,戴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1826年12月20日,戴维当选为彼得堡科学院名誉院士。戴维的研究虽然涉及到各个方面,但他一直没有放松研究的是电,因为在当时有关电的一些现象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电的本质还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必须进行不断地反复实验。他和法拉第、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奥斯特等科学家虽已有一定的成果,但仅仅是开始,因此戴维几乎一生不间断地锲而不舍地探索电的秘密。戴维有一个专门研究电的现象的实验室,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计量仪器,测量物体导电性能的特殊器皿和其他仪器。“导体对电流产生的电阻因导体的不同而异,而电阻可以作为导体物质的附加的特性。”戴维总结了长期实验的结果。而法拉弟又提出了异议,他说:“毫无疑问,电阻存在着差别,但是,目前我还看不出它的规律性。”戴维认为:“的确,对各种不同的物质作出概括,是很复杂的。但是,对单一物质说来,问题的解决就简单得多了。我们已获得这方面的某些资料。”于是,法拉第走到桌边,写了好几张密密麻麻的数字,充分地证明了他们所研究的物质的电阻,取决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温度上升时,电阻会随之加大。汉弗莱·戴维用强还原性的钾制取了硼;对气体,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了有麻醉性、刺激性的“笑气”氧化亚氮,这种物质对外科学发展很有用。他用实验证明了氯是一种化学元素。提出酸里不可缺少的元素是氢,而不是氧,修正了拉瓦锡的“酸里必须含氧”的观点,他发明了煤矿安全灯,造福于矿下工作者。这所有的功绩都是他用毕生的心血换来的。1828年戴维病重。在此之前他已多次到日内瓦和瑞士疗养,但病情一直未见好转。这次他正住在日内瓦郊区。这一年5月他的妻子和弟弟约翰·戴维都来了。但戴维已经很衰弱了,他只能一动不动地等待生命的力量渐渐消逝。1829年5月29日,伟大的科学家汉弗莱·戴维与世长辞。

汉弗莱是什么梗?

汉弗莱原来是只流浪猫,但是有一次在英国首相府徘徊不去,后来被撒切尔夫人所收养,成为第一只“公务猫”。受到首相宠爱、在首相府任“捕鼠官”、吃皇粮的猫被英国人称为“第一公务猫”。英国近代史上有几只杰出的“公务猫”,但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全身毛色黑白的汉弗莱。1989年10月,一只1岁大的流浪猫在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前徘徊不去,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随后收养了它。这只小猫也因此名声大噪。它的名字“Humphrey“,源自撒切尔夫人最爱的BBC电视喜剧《是,大臣》和《是,首相》里面的主人公——内阁秘书。在撒切尔夫人离开唐宁街之后,汉弗莱继续留在那里效忠第二位保守党首相梅杰。与它那些几乎成天只知道吃和睡的前任相比,汉弗莱几乎是个工作狂,把首相府不受欢迎的食客———老鼠消灭个精光。

汉弗莱·戴维在科学领域有什么成就?

1778年12月17日,汉弗莱·戴维出生于英国西南部康沃尔郡彭赞斯城一个下层中产阶级家庭。汉弗莱6岁那年进入当地的文法学校。在校期间,他是个贪玩的学生,整天热衷于钓鱼,到野外寻找乐趣。但他天赋极高,总是能很快地理解课本上的知识。为了使他的才能有更大的发挥,父亲听从老师的劝告,在1793年把他送到彭赞斯城继续学习,住在母亲的养父约翰·汤金先生住的阁楼上。在这里,透过窗子可以欣赏大海的波浪,日出和日没,还可以写诗。大自然永远使他心潮澎湃,他常高声朗诵十四行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这里,戴维迷上了化学试验。可是父亲的突然去世破坏了他的计划。母亲寄来的钱,甚至连吃饭都不够。戴维被迫停止了使他入迷的实验,把化学实验装置锁在柜橱里。在这种情况下,汤金先生建议戴维去约翰·博莱斯先生的药房工作。博莱斯是个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好医生,戴维在他的实验室里全力以赴地工作,以实现成为一个医生的理想。他走进珍藏着大量医学文献书籍的图书馆,在浩瀚的巨著中,他发现了拉瓦锡的著作,接着找到了尼柯尔森的《化学辞典》。年轻的戴维读了这些化学家的著作以后才理解到,研究化学才是他的真正志向,他开始从事化学研究,贝尔斯邀请戴维到克里夫顿他的实验室去工作。戴维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他承担的第一个任务,是研究一氧化二氮的特性。按照美国科学家塞缪尔·米切尔的意见,这种气体吸入呼吸器官,会使人患严重疾病。但戴维查明,一氧化工氮对人体绝对无害。后来经过多次实验证明,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他把实验结果写成《关于吸入一氧化二氮有关的化学及科学研究》这篇论文,从此他一跃成为闻名于世的科学家。戴维为了做实验,经常吸入各种气体做实验,在一次进行含一氧化碳的煤气吸入实验时,他险些丧命。然而,挚爱着真理的戴维早已把一切置之度外了。戴维一生对科学界作出了很多贡献。1829年5月29日逝世,终年才51岁。到1800年,戴维把研究目标转向电化学。伏特发明的电堆(后来的电池)于1800年公开之前,这一了不起的新发明就已经私下传开。戴维也不失时机地进入这个新领域,并在短短六个月内发表了6篇论文。1801年,应朗福德伯爵的邀请,戴维到伦敦皇家研究院担任化学助教职务。1802年,23岁的戴维被晋升为教授,在挤满听众的礼堂里,戴维的讲课很快使他博得了卓越雄辩家的声誉。在很短的时间内,戴维成了伦敦风靡一时的人物。到处是赞美和仰慕。尘世的浮华,没有冲昏这位年轻科学家的头脑。戴维仍然讲授应用化学和农业化学课程,致力于各种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他继续关心电的化学作用问题。1806年,在英国皇家学会贝卡讲演会上,戴维发表了《有关电的若干化学作用》的论文,引起学术界的轰动。尽管当时英法两国之间正进行着战争,但法国科学院仍为这篇论文赠予他3000法郎奖金。1807年11月19日,戴维发表了发现碱金属的报告,又一次引起学术界的震动。这位科学家从自己的成就和普遍赞扬声中受到了鼓舞,在实验室里展开了更深入的工作。初步的研究使他发现了两种新金属:钾和钠。但这是不够的,关于它们的性质,戴维一无所知,因为还不能大量地提取这些金属,钠和钾具有非常活泼的反应能力。戴维开始了一系列的实验,在一次实验中,钠和钾两种金属与水产生极其强烈的反应,爆炸声中戴维的右眼受伤导致失明。然而,戴维并未因此退却,他仍然执著地去探求碱金属的性质。在初步确定了钠和钾的性质后,他于1808年又相继用电解法分离出了钡、锶、镁、硼等新元素。1812年4月8日,鉴于他在发展科学方面建立的功勋,汉弗莱·戴维被英国王室授予爵士称号。1815年,英国几个煤矿发生了大灾难,矿井中瓦斯爆炸事故使数千名矿工丧生。受煤矿灾害事故预防会的委托,戴维开始了关于火焰与气体的防爆问题的研究工作,结果研制成功全世界普遍采用的安全灯。这一发明使矿工们永远摆脱了瓦斯的威胁。这是戴维在应用科学领域内最重要的成就,也是他最后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当时戴维说,这项工作是为了给人类造福而不是谋私利的,所以他未索取专利权。由于这一功绩,戴维获得了朗福德勋章。1820年,他当选为皇家学会会长。戴维矢志化学而不惜生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以说戴维的成功,是在自己天赋的基础上,用勤奋和刻苦换来的。他矢志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将是永远值得后人学习的。

汉弗莱·戴维的深刻教训

戴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虽然他仅活了50岁,但生命的节奏非常快,他发现了钠、钾、氯、氟、碘……,发明了安全灯、制取电弧的方法……,他所做过的事情,一个寻常的人活上100岁也做不完。然而,他获爵士称号以后,开始追求和自己身份相符的财产,走上了爱慕虚荣的道路,他好强争胜,凡事都要争第一。在科学上一旦有了突破,新的问题摆在面前,他就不顾一切地拚命干,向前冲。然而,到歌剧院听意大利歌剧,到乡下钓鱼、打猎、去朋友家吃饭,在自己家里请客,这类贵族社会阶层的时髦享受和交际应酬,他也不避讳。在他当了皇家学会会长以后,就更是成了贵族阶层的活跃人物。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当他看到他的学生在他失败的领域取和成功的时候,当他看到他的学生将超过自己的时候,妒火燃烧。戴维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在向科学领域进军的同时,也要不断进行主观世界的改造,特别是在有了名誉、地位以后,则更应如此。自然界是发展着的,科学是发展着的,人也是发展着的。学生终究要超过老师,这是历史的必然,否则科学就不会发展,社会就不会前进。同时,也应该看到,识别人才是对科学的贡献,为人才开路也是对科学的贡献,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人,包括自己的下属和学生,超过自己,更是对科学的贡献。一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请记住这一深刻的教训吧,切莫让虚荣缠身,切莫让嫉妒蒙住眼睛!在科学的征途上不断前进,力求更多的科学发现和选拔更多的人才。

汉弗莱·戴维的发现法拉第

举世闻名的伟大化学家汉弗里·戴维(H.Davy,1778-1829)发现了迈克尔·法拉第(M.Faraday,1791-1867)的才能,并将这位铁匠之子、小书店的装订工招收到大研究机关——皇家学院做他的助手。戴维具有伯乐的慧眼,这已被人们作为科学史上的光辉范例,争相传颂。戴维自己也为发现了法拉第这位科学巨擘而自豪。他临终前在医院养病期间,一位朋友去看他,问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他绝口未提自己发现的众多化学元素中的任何一个,却说:“我最大的发现是一个人——法拉第!”如果没有戴维,法拉第的日记就不会那样显赫,近代电学发展的历史就要重写。戴维的功绩是伟大的,不可磨灭的,戴维的伯乐精神至今仍是科学界乃至各界的楷模。然而,这位伟大的人物留给我们的,不仅有经验,还有他的教训,这就是嫉妒的恶行。威廉.沃拉斯顿(W.Wollaston)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由于发现了元素钯和铑,发明了使用铂的新方法而闻名于世。1820年6月皇家学会会长约瑟福.班克期(J.Banks)爵士逝世,沃拉期顿和戴维成了继任这一职位的两个候选人,便沃拉期顿谢绝提名,戴维当上了会长。自从得知奥斯特的实验结果——电对磁的影响,沃拉期顿就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试图进一步实验,找出磁对电的影响。他想:将一根直导线通入电流,然后靠近磁铁,导线就会绕自己的轴转动起来。1821年4月的一天,沃拉斯顿兴冲冲地来到皇家学院实验室,想在戴维面前演示他的想法。然而,试验好几次,也未能如愿地实现导线自转。什么原因呢?两位大科学家展开了讨论,但毫无结果。法拉第这时年方三十。俗语说,三十而立。无论就其学识来讲,还是就其能力来说,法拉第都已具备了独立研究的水平。他自从1813年进入皇家学院,工作和学习都特别勤奋、刻苦,于1816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到1821年已发表30余篇。然而,他仍然是个实验助手。法拉第早就对电学抱有浓厚兴趣,在做图书装订工时,常常一个人在小阁楼里做起电机、莱顿瓶等实验,验证书中的原理。然而,这些年给一位化学家当助手,又不得不整天忙碌着化学方面的实验。奥斯特的发现,又激起了他研究电和磁的热情。他开始准备独立进行研究了。然而,就他的地位来讲,闯入像沃拉斯顿和戴维那样著名人物已经注目的领域中,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在那个时代,公认的科学家注目某一领域的工作时,就认为下层的人不能进入那同一个领域”。尽管如此,法拉第也不能管那么多了,因为电和磁对他来说实在是爱不释手了,况且沃拉斯顿和戴维遇到了难解的困惑,不能继续实验下去了。法拉第敏锐地看出了奥斯特的发现的重要意义,他评价道:“它猛然打开了一个科学领域的大门,那里过去是一片漆黑,如今充满了光明”。于是,他花了三个月时间查阅了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切文献,重复了一系列的实验,写了一份电磁研究进展状况的报告,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电磁现象打下了坚实基础。他认真地分析了奥斯特发现电流致磁针偏转的实验,思索着沃拉斯顿使磁致导线自转试验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试验和思考,他想到,既然磁针试图绕着磁针转,即通电导线绕着磁铁的磁极公转,而不是沃拉斯顿所设想的自转。于是,法拉第就按照这个想法进行了试验:在一个玻璃缸的中央立着一根磁棒,磁棒底部用蜡“粘”在缸底上。缸里倒上水银,刚好露出一个磁极,把一根粗铜丝扎在一块软木上,让软木浮在水银面上,导线下端通过水银接到伏打电堆的一个极上,导线上端通过一根又软又轻的铜线接在伏打电堆的另一个极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闭合回路,立在水银面上的导线中就会有电流通过。把电源接通时,果然实现了通电导线绕磁铁公转。这个简陋的装置,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台电动机。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功,奥斯特只是发现了旋转力的存在,而法拉第则实现了长久的旋转运动。

是,大臣 里汉弗莱为什么结局进了精神病院

那是很多年后了,伯纳德都当了内阁秘书再退休了,然后他写了一般回忆录,回忆当年的故事,也就是剧集的事情,那个时候汉弗莱得了老年痴呆,住在精神病疗养院里。小说版是剧集播出后,编剧把剧本整理之后以哈克的日记形式出版的。在前言里作者自称是“历史学家”,在哈克去世,汉弗莱住进养老院,伯纳德成为文官长的条件下整理出版本书。小说内容与剧集情节基本一致,加入了一些吐槽和哈克的心理活动描写,部分人物对白改成书信的形式。英文原版中有小说中出现的报纸新闻,便条,文件的图片。扩展资料在野党影子内阁成员詹姆斯·哈克(Jim Hacker)在帮助本党大选获胜之后得到行政事务部(DAA)部长的职务,从此开始面对行政事务部常任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Sir Humphrey Appleby)为代表的公务员体系,而他的公派私人秘书、同属公务员的伯纳·伍列(Bernard Woolley)则夹在了当中。在哈克所代表的政客以及阿普比所代表的公务员之间因施政而发生的种种冲突之中,两人的关系不停地发生变化,既有互相捂盖子,也有互相揭老底。与此同时,英国政治体制(包括政党体制和公务员体制)中的种种不为外人所知弊端和黑幕也展现在观众眼前。当然所有这些都是通过大量喜剧情节和台词展开。在本系列续集《是,首相》(《Yes,Prime Minister》)中,哈克通过党内角力当上了首相,而阿普比也已先他一步当上了内阁秘书,两人的故事将移到唐宁街10号继续展开。

是首相汉弗莱为什么疯了

在《是首相》这部影视作品中,汉弗莱疯了的原因是由于他得了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导致记忆、思维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在剧情中,汉弗莱因为得了这种疾病,所以出现了精神上的问题,导致他变得疯狂。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剧情设定,与真实生活无关。如果你有关于老年痴呆症或其他健康问题的疑虑,请咨询专业医生。

英剧《是,大臣》中为什么汉弗莱爵士的人气会比哈克高,是他业务能力好?

《是大臣》是一部英国经久不衰的政治剧,他讲述了英国的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矛盾和内部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剧于1980年首播,在此之后,又播放了姊妹篇《是首相》,同样也受到了极大的好评。本句主要讲述了,在野党成员詹姆斯哈克在大选获胜后成为了英国行政部的部长,其间与行政部常任秘书汉弗莱阿普比爵士之间相爱相杀斗智斗勇的故事。自故事开播以来,剧中汉服来爵士的人气比詹姆斯哈克要高得多,广受大家伙的好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剧中角色的人物性格塑造非常鲜明是大臣这部剧中对于每一个角色的性格塑造都非常成功,各个人物的造型非常鲜明,对于汉服来阿普比爵士的人物塑造相比詹姆斯哈克,特征要更形象更立体。从专业技能上来说看出来阿普比爵士的专业素养极强,不管是对于花边艳照还是来自竞争对手的黑料,他都可以从容应对。从性格特征上来说,汉服来阿布比爵士人物性格非常多元,他非常形象又幽默的吧,他毫无道德的性格特征展现出来,生动的,讽刺的,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的一些吃空饷的公务员的行为。二、演员的演技出众汉福莱阿普比爵士是由奈吉尔霍桑爵士饰演的,首先演员的身份和角色的身份较为贴近,剧中的汉弗莱爵士作为一名公务员精英,从小必然会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演员那件霍桑爵士的身份刚好能够完美演绎出剧中的角色形象,另外奈杰尔霍桑爵士饰演的这一角色,风趣又幽默,形象立体生动,能够抓住人心。三、象征意义较为强烈汉服来阿布比爵士实际上象征着广大拿钱不办事的公务员。这些人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亦或是在将来都将存在并持续存在。而汉弗莱爵士以一种幽默诙谐的手段,讽刺了这些吃空饷不做实事的公务员,因此更能得到大家的共鸣。

汉弗莱·阿普比爵士原型

汉弗莱阿普比。汉弗莱阿普比爵士生于1929年4月5日,汉弗莱阿普比爵士可被称作当代最杰出的公务员。所以汉弗莱阿普比爵士原型就是汉弗莱·阿普比。《是,大臣》是由西德尼洛特比、彼得惠特莫尔执导,乔纳森林恩、AntonyJay编剧的喜剧。

汉弗莱为什么是大英良心

汉弗莱是大英良心是因其生平事迹。在英国经典政治喜剧《是,首相》中,内阁常任秘书、大英良心汉弗莱爵士可谓呼风唤雨,充分展现了英国公务员系统的能量。不过汉弗莱也不是每件事都能称心如意,在剧中也吃过几次瘪,一度非常狼狈。多萝西是一个能力很强并且很熟悉公务员花招的人。比如在第一季第五集,多萝西就从几百页的报告发现了汉弗莱搞公务员加薪的套路并想出计谋。要不是伯纳德泄密救场,汉弗莱就掉进多萝西的陷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