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开国将帅中有哪几位正国级

十大元帅功勋赫赫,有三位为正国级。朱德,曾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曾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林彪,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治局常委。而还有三位在1955年是少将,却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官至正国级。分别是李德生、汪东兴、刘华清。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李德生又被授予上将。李德生是我军卓越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为正国级。汪东兴就是公安部副部长兼第九局局长,负责领导警卫团,并对毛主席的安全直接负责,被誉为中南海大内总管。在毛主席晚年,汪东兴担任过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在1977年8月,汪东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属于正国级。刘华清被誉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又被授予上将。刘华清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为正国级。扩展资料正国级的概念:所谓正国级,就是国家级正职,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级正职是我国公务员职务序列的最高级别。行政职务,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施行政管理而设置的国家公职。包括职权和职责两方面内容。行政级别原则上与党内职务无关,但是地方官员同时任上一级党委常委的,级别按上一级算。

截止2022年1月,仍在世的开国将帅仅剩6人,看看有没有你的老乡

自1955~1965年这10年时间里,我国共授予、晋升了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以及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风云激荡,时光荏苒,“开国将帅”中总共254名元帅、大将、上将和中将们均已离世,如今也仅仅只有6名老将军还健在,且这6人均为开国少将! 这6人分别是邹衍、杨永松、张力雄、王扶之、文击、涂通今(排名不分先后)。 1、邹衍(1915年—),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崇贤乡霞光村人,原沈阳军区副政委。 邹衍老将军于1930年入团,1935年入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邹老将军参加过中央苏区5次反“围剿”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此后,又担任过东野独立第八师政委、东北公安军副政委等要职,最高职务为沈阳军区副政委。 1988年,邹衍老将军从军队领导岗位离休。 如今,我们敬爱的邹衍老将军已经106岁了,在沈阳某干休所内安享着属于他该有的静谧时光。 2、杨永松(1919年7月—),广东省大埔县人,原北京军区工程兵政委。 杨永松老将军于1930年入团,1931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入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杨老将军先后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经历过第3~5次反“围剿”、直罗镇战役、平型关等战役,可谓身经百战的真英雄! 1981年,杨老将军以副兵团级离休。 杨老将军现年102岁,和我们一样见证着这盛世华年的美好。 3、张力雄(1913年11月21日—),福建省上杭县通贤乡障云村燕子塔自然村人,原江西省军区政委。 张力雄老将军于1929年入团,1931年入党,1932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老将军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样也参加过第4~5次反“围剿”,此外,诸如高台战役、中原突围、淮海战役等著名战役中都有他英勇无畏的身影。 如今,我们的张力雄老将军已经108岁高龄了,是6位健在老将军中最年长的一位!居于南京。 4、王扶之(1923年9月24日—),陕西省子洲县三眼泉楼砭傅家新庄人,原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 王扶之老将军于1935年入团,同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入党,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老将军参加过的战役主要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大战。 如今,王扶之老将军已经98岁高龄了,居于大连某干休所。 5、文击(1918年—),河北霸县人,原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 文击将军于1937年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党,1955年被授予解放军炮兵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战争年代,文老将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还参加过1950年的“抗美援朝”,当时,文老将军任志愿军炮兵司令部炮兵第1师师长。 战争年代,文老将军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甚至在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有他活跃的身影,当时,文击将军任志愿军炮兵司令部炮兵第1师师长! 如今,文击老将军已经103岁了,休养于北京某干休所。 6、涂通今(1914年—),福建省长汀县涂坊镇涂坊村人,原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 涂老将军于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入团,同年转入党内。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与前面几位将军不同的是,涂老将军主要承担医疗救护服务的工作! 在中央苏区第4~5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等大战中,涂老将军以他精湛渊博的专业知识救死扶伤,保障战后恢复。 尤其是在辽沈战役中,他指挥部署了60000多名伤员的救治,保证了70%的归队率!这个成绩,丝毫不逊色于那种攻城略地的战绩! 如今,涂老将军已经107岁了,现居于北京某干休所。 梳理岁月的脉络,我们会发现:这6位还健在的开国老将军中,最年长者为108岁(张力雄老将军),最年少者也有98岁(王扶之老将军)! 以上6位还健在的老将军,他们既是共和国的开国功臣和缔造者,也是中国军事史上的楷模,深受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敬仰!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近期热播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句令人热泪盈眶的台词:“我们把该打的仗打了,下一代就不用打了!” 谨此,向仍然健在的共和国的老将军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祝福!!!

中国开国将帅中安徽人吗

元帅和大将中基本是湖南籍居多,没有安徽籍的,上将及以下共有128名,在开国将军中人数排名第四。安徽籍开国上将有洪学智上将、李克农上将。安徽籍开国中将有12人,分别是徐立清中将、李耀中将、张贤约中将、陶勇中将、滕海清中将、曾绍山中将、陈先瑞中将、杨国夫中将、梁从学中将、林维先中将、皮定钧中将、聂鹤亭中将。 安徽籍开国少将有114人,肖全夫少将、詹大南少将、王文模少将、查玉升少将、张震东少将、陈发洪少将、关盛志少将、徐体山少将、倪南山少将、马琮璜少将、何柱成少将、苏焕清少将、唐哲明少将、吴诚忠少将、丁世方少将、卜万科少将、于侠少将、王凤梧少将、王远芬少将、王奎先少将、王海清少将、王德贵少将、方子翼少将、方升普少将、邓忠仁少将、吕仁礼少将、邬兰亭少将、刘健挺少将、刘善福少将、齐勇少将、孙仪之少将、杜彪少将、严家安少将、李发少将、李书全少将、李世安少将、李发应少将、李国厚少将、李家益少将、杨中行少将、杨以山少将、杨克武少将、杨银声少将、杨植亭少将、肖选进少将、吴宗先少将、吴瑞山少将、何桂成少将、佘积德少将、余明少将、余品轩少将、余嗣贵少将、闵鸿友少将、汪乃贵少将、汪少川少将、汪家道少将、宋文少将、宋承志少将、宋维械少将、张忠少将、张行忠少将、张希才少将、张宜爱少将、张贻样少将、陈宏少将、陈祥少将、陈伯禄少将、陈宜贵少将、陈鹤桥少将、林彬少将、林乃清少将、周发田少将、周时源少将、胡继成少将、胡鹏飞少将、赵俊少将、赵遵康少将、桂绍忠少将、桂绍彬少将、顾鸿少将、徐光友少将、徐其海少将、徐国夫少将、高先贵少将、涂学忠少将、陶厘清少将、黄仁廷少将、曹广化少将、戚先初少将、康烈功少将、董洪国少将、程明少将、程业棠少将、傅绍甫少将、傅春早少将、曾先池少将、詹化雨少将、漆远渥少将、熊挺少将、潘峰少将、马文波少将、等(排名不分先后,授衔有先后,同属开国少将行列)-----顾鸿少将、胡继成少将于2006年先后逝世,目前安徽籍开国少将仅存詹大南。手打不言劳累,只为英雄谱赞!望给金牌采纳,向前辈们致敬!

开国将帅有多少人

中国开国将军共有1614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是1955年~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以后,被授予将帅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统称。包括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在1955~1965年间被授予或晋升军衔的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扩展资料开国将帅中,江西籍贯的将军是最多的,共327人,占全国开国将军总数的20.26%,他们包括肖华、陈奇涵、赖传珠3位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王恩茂等38位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286位开国少将。湖北籍开国将帅也十分多,共232位,包括林彪1位元帅;徐海东、王树声2位大将;陈锡联、王平、韩先楚等14位上将,秦基伟、聂凤智、王近山等31位中将,王诚汉、谭友林、唐金龙等184位少将。作为毛主席的故土,共有202位,包括彭德怀、贺龙、罗荣桓3位元帅;粟裕、陈赓、许光达等6位大将;萧克、王震、杨得志等19位上将;廖汉生、张震、刘志坚等45位开国中将;段苏权、钟伟、裴周玉等129位开国少将。是出开国大将、上将、中将最多的一个省份,能够说是猛将如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

开国将帅汉中有几个?

余洪远,汉中西乡县人,是1955年首批授衔的唯一一名汉中籍将军。生平简介与人物历程:余洪远是汉中市西乡县高川乡人,1907年生。民国十八年(1929)11月,汉中大旱成灾,兼有蝗虫、瘟疫,加之川匪王三春窜入汉中,人民群众生活艰难。此时,余洪远约了本村几个青年,去四川一带寻找红军,一时未能找到,就在通江县洪口镇作工度日。1932年11月6日晚上,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省通江县,余洪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当天晚上参加了红军,并引领红军打下了通江洪口镇。三天后,他被调入红军政治部,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余洪远代表洪口镇党组织,出席了在通江召开的川陕第一次红四方面军党代表大会,被选为川陕省委委员。1935年3月,余洪远随红四方面军开始了长征。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四川懋功。为迎接北上的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命余洪远负责筹集军粮,为两支红军部队在懋功会师做好物资准备。当时,由于国民党的反宣传,群众都上山躲藏。余洪远找到了几个通司,向山上群众喊话,群众才纷纷下山回到家中。余洪远把筹粮队编成若干小组,深入老百姓家中宣传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是少数民族的好朋友。经过一番艰苦细致的工作,群众很快消除了顾虑,把藏在山洞里的粮食挖出来支援红军。筹粮队如数付款,或用布匹、盐巴兑换。对土豪劣绅的粮食,由政府打了条子征借。余洪远在完成筹粮工作的同时,还给徐特立、董必武、谢觉哉提供了毛驴,给毛泽东主席选了一匹红色高头骏马。余洪远受到了总指挥徐向前和朱德总司令的赞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余洪远任红四方面军10师政治部宣传员、中共巴州县委书记、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川陕省政府副主席、中共金川省委军事部部长、甘肃省财粮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省委派余洪远担任中共汉南特委书记,领导汉中地区抗日救亡工作和党组织的整理与发展。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逐步恢复了汉中党组织的活动,同时,还转送了一批知识青年和年轻党员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1938年10月,余洪远调回陕西省委任省委组织部干部科长,不久,调任警1旅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余洪远任太行军区独2旅政委,反攻豫北时,独2旅原作为8旅的预备队,因敌66师已进至屯子山,8旅已无法插断敌军,纵队副司令曾绍山打电话命令独2旅:火速向东穿插,坚决把敌人撕开,坚守至黄昏主力赶到时为止。独2旅强行军赶到郑岗,敌第二快速纵队前卫与66师之间有三四公里的空隙,独2旅76团2营抢占范庄和敌66师接火,独2旅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展开了险恶的阻击战,一直战斗到我军主力赶到,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后来,余洪远还担任中原野战军9纵26旅政治委员、15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豫北、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进军西南和四川剿匪等战役和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建国后,余洪远历任沈阳军区炮兵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1955年,余洪远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余洪远将军1991年去世。

开国将帅都有谁是海军将领

1,肖劲光:开国大将,任职时间(1950.01-1980.01)2,叶 飞:开国上将,任职时间(1980.01-1982.08)3,刘华清:开国少将,1988年晋升上将,任职时间(1982.08-1988.01)4,张连忠:1988年授予海军中将,1993年授予海军上将,任职时间(1988.01-1996.11)5,石云生:1988年授予海军少将,1994年晋升为海军中将,2000年8月晋升为海军上将。任职时间(1996.11-2003.06)。图片中间者为石云生6,张定发:1991年6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98年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2004年9月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任职时间(2003.06-2006.08)7,吴胜利:1994年晋升海军少将军衔,2003年晋升海军中将,2007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任职时间(2006.08-2017.01)8,沈金龙:2016年7月,晋升为海军中将军衔。任职时间(2017.01--)

三河坝战役中,走出了几位开国将帅?他们分别是谁

1927年8月1日,在叶挺等人的领导下在江西南昌举行的武装起义。此次参战的部队有3万多人,在后来大授衔时,十大元帅中便有7位直接和间接地参加了此次起义,八月五日起义军的武装部队离开南昌南下,然后再次举行北伐,于是主力在贺老总等人的率领下向潮州、汕头进发,而另一部分则是在朱德的率领下据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南下。 当部队驻守三河坝不久,国民党将领钱大钧便率领两万人来袭,面对数倍敌人,朱德依靠当地的有利地形进行了阻击,而这场阻击战一打便是三天,在我寡敌众的情况下,起义军采取全面撤退策略,一部分转移到广东海丰、陆丰与当地的起义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老总率领最后与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井冈山会合,后来这支部队逐渐发展成了红军的主力部队。 三河坝战役看似失败了,可是这却是非常大的成功,他不仅掩护了起义军主力的安全撤退,而且还在三河洒下了红色的种子,最重要的一点便是 探索 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到农村,军事上从正规战到游击战转变发生了重要转折点,除此之外,在后来的大授衔仪式上,当年指挥三河坝战役的三位指挥员中,两位成了开国元帅,一位成了开国上将,那么这三位都是谁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首先第一位便是十大元帅之首的朱德元帅,他也是三河坝战役的主要指挥官,他出生于四川仪陇,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参加过辛亥革命,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战时期,有担任八路军总司令,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任命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统一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居十大元帅之首。 其次便是陈毅元帅,他和朱老总都是四川老乡,在南昌起义时他在叶挺领导的11军担任指导员,随后与朱老总一起据守三河坝,在土地革命时期他主要留守南方指挥工作,是十大元帅中唯一没有参加长征的元帅。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陈毅被任命为新四军1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之后,他出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指挥部队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解放战争时期,陈毅被任命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在他和粟裕的领导下,指挥华东野战军参加了孟良崮,淮海等战役,第三野战军成立后,他担任司令员兼政委,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后来还担任过外交部部长。 最后一位则是周士第,他出生在广东,1924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北伐战争,而他率领的部队由于所部敢打硬仗,屡建奇功,被称为“铁军”。南昌起义时,他被任命为第25师师长,之后在朱德的率领下据守三河坝。 土地革命时期,他担任过第二方面军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士第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随部开赴晋西北,在雁门关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他被任命为晋北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晋北战役,随后担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协助徐帅指挥了解放太原,晋中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军司令员,大授衔时被授予开国上将。

开国将帅中有几位信号姓叶

开国元帅:叶剑英开国上将:叶飞开国少将:叶明、叶长庚、叶运高、叶青山、叶荫庭、叶建民、叶楚屏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叶超、叶泰青、叶道友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叶松盛开国将帅开国将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将帅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至2018年1月16日,目前尚有2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

开国将帅中有几位姓叶?

开国元帅:叶剑英。开国上将:叶飞。开国少将:叶明、叶长庚、叶运高、叶青山、叶荫庭、叶建民、叶楚屏。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叶超、叶泰青、叶道友。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叶松盛。开国将帅。开国将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将帅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至2018年1月16日,目前尚有2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

开国将帅中湖南总共有多少位?最好有具体名单!

湖南籍开国元帅,大将,上将名单《1955年第一次授衔》彭德怀元帅 湖南湘潭人贺龙元帅 湖南桑植人罗荣桓元帅 湖南衡东人 许光达大将  湖南长沙人 陈庚大将 湖南湘乡人 肖劲光大将 湖南长沙人  黄克诚大将 湖南永兴人 粟裕大将  湖南会同人 (侗族) 谭政大将 湖南湘乡人    王 震   上将 湖南浏阳人                  邓 华   上将 湖南郴县人   甘泗淇   上将 湖南宁乡人  朱良才   上将 湖南汝城人  苏振华   上将 湖南平江人  李 涛   上将 湖南汝城人  李志民   上将 湖南浏阳人   李聚奎   上将 湖南安化人(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杨 勇   上将 湖南浏阳人  杨得志   上将 湖南株洲人   肖克    上将 湖南嘉禾人   宋任穷   上将 湖南浏阳人   宋时轮   上将 湖南醴陵人  陈明仁   上将 湖南醴陵人 (起义将领 )  钟期光   上将 湖南平江人  唐 亮   上将 湖南浏阳人  陶峙岳   上将 湖南宁乡人 (起义将领)  傅秋涛   上将 湖南平江人   彭绍辉   上将 湖南湘潭人

开国将帅一共多少人?

开国元帅:叶剑英。开国上将:叶飞。开国少将:叶明、叶长庚、叶运高、叶青山、叶荫庭、叶建民、叶楚屏。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叶超、叶泰青、叶道友。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叶松盛。开国将帅。开国将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将帅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至2018年1月16日,目前尚有2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

谁是开国将帅之首?

开国元帅:叶剑英。开国上将:叶飞。开国少将:叶明、叶长庚、叶运高、叶青山、叶荫庭、叶建民、叶楚屏。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叶超、叶泰青、叶道友。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叶松盛。开国将帅。开国将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授予军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自1955年至1965年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些将帅曾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大贡献,因此被人们称之为“开国将帅”。至2018年1月16日,目前尚有20人健在,而中将及以上级别则全部逝世。

细说中国开国将帅们中有哪些武功高手

开国元帅彭德怀  其伯祖父五十老倌年轻时参加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军。他把自己用过的大刀送给彭德怀并教他练习武术,结果彭德怀对付两、三个小伙子根本不成问题。  开国元帅贺龙  其祖父贺仕良是前清武举人,武艺超群,侠肝义胆。贺龙所习的拳术,有当地普遍流行的大洪拳、二洪拳、八虎拳;器械有刀、棍、枪、剑、镗、耙、锤。“我小时候练拳,我们练的是真功夫,一个人能对付几个人,我们家乡的人都练过功。”这是贺龙生前对武术家顾留馨说过的一段话。贺龙参加革命后,更深知武术对革命有用处,他的军队要练武功,“童子团”的团员要求天天练梭标,“打抱腰”(摔跤)、“掷石头”、练臂力,早晨腿上绑着沙袋练长跑。因此,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称贺龙军为“飞毛军”,称贺龙为“飞毛将军”,如今还流传着其“两把菜刀闹革命”,“飞毛腿夜袭陈家河”,“飞将军沙场秋点兵”的故事。  开国大将粟裕  从小练武,打沙袋,把毛竹掏空往里灌沙子练棍术,很厉害的。后来到莫斯科养病时,还放翻过牛高马大的苏联保健医生(扳手腕)。  开国大将陈赓  被称为“神腿”将军。他出身于武术世家,祖父陈翼怀曾任清军管带。据传,其祖父善使大刀,重达80余斤,刀如旋风,水泼不进;曾幕名到了嵩山少林寺,寺中一叫释圆的武僧与他脾气相投,二人相交甚笃,于是那武僧便秘传了一套“少林昭阳拳”给他;后太平军起,他不忍屠杀,遂解甲归田,隐居乡里。陈赓自小随爷爷练功习武,聪明机智,棍棒、拳脚样样精通,常统领村前屋后的“娃娃兵”,演阵比武,指挥自如,亦会“少林昭阳拳”。早年在湘军期间,一日,与一老上士比武。对方仗着自己人高马大,恨不得一拳把陈赓打死。而陈赓灵活闪展,不让对方近身。老上士恼羞成怒,挥舞双拳猛击陈赓头部。陈赓使出一记“燕子飞”,用肘部磕开来拳,身体后仰,右腿飞起一脚,体正中对方前胸,老上士仰面跌倒,惹得在场众人哄堂大笑。陈赓则过来拉起老上士,友好地拍了他的肩。    开国大将徐海东  擅长游身八卦连环掌,在老一辈将领中被公认为武功最高。他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窑,一个七代制坯烧陶的窑工家庭,好打抱不平。碰巧八卦掌大师司徒岩的弟子范青峰因事躲到此窑打工,他非常喜欢徐海东,在其9岁时便传授他八卦功夫。徐海东从基本功练起,先定架子,接着练活架子、变架子、路架子。范青峰一掌、一步、一式地分解,一招不练到家,绝不教下一招。架子练好后,接着练走套路、操套路,从上盘功夫一直练到最深的下盘。于是,他自幼练就了一身高超的武功。他纵横沙场、勇冠三军、武艺超群,被毛主席誉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同志们亲切地称他为“中国的夏伯阳”。  国防部部长耿飚  其父亲曾闯荡江湖,混到清朝抚台的亲兵营里学了9年武功,接着差点被选入皇宫;领了一副皇上赐来的虎头双钩后,慈禧却下令解散了这些武士,但得到了“双钩大侠”的美称。14岁的耿飚,不但成了熟练技术工人,还跟父亲学了一身武功。他身体健壮,上楼梯都是用脚尖一次跳四五级,轻功卓绝。父亲主要教给他南拳、气功、单刀、点穴,就是双钩没有学会。后来耿飚在革命战争中,经常徒手杀敌,以一当十,可谓是现代战争中的奇才。开国上将许世友  一般人都知道,许世友出身少林,正宗少林功夫,民间流传最广最神,这个不用多说。据当年和许世友一同学艺的德根法师称:他在少林寺期间学过梅花桩、铁砂掌、鹰爪功、罗汉举、金刚拳、少林疯魔棍、少林旋风刀,还有硬气功。曾担任过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这个头衔大概相当于武侠小说中那位统帅江湖各大门派的武林盟主。曾在南京军区大力推广少林罗汉十八手、小红拳三十六式、擒敌制胜二十四招等。他评价李小龙:“有股子狠劲,可他乱叫我不喜欢。”他评价成龙:“别看他尽是杂耍,还是有点功夫的。”他评价李连杰:“这个小青年,我在70年代就看过他表演武术,那时还是个孩子。现在看来,基本功还是很扎实的。”开国上将贺炳炎  “独臂将军”贺炳炎9岁时,曾投师于武当一清道长门下学习“凌霄剑”;后因感到使剑不过瘾,遂改学“玄虚刀法”,以后常练不辍,日臻纯熟。他酷爱武术,除刀法外,尤其喜欢摔跤。某日,贺炳炎与一位河南籍红军士兵摔跤,对方人高马大,贺炳炎比他矮一头。围观官兵均为贺炳炎担忧。贺炳炎毫不畏惧,先退几步,然后一个箭步猛冲上去,以头顶其腹部,双手抱其腿,猛一使劲,大个子就倒下了。贺龙见之,带头鼓掌,围观官兵皆欢腾不已。他是真正的武当高手,有“再世关公”之称。  开国上将李聚奎  幼年时,家乡湖南安化流行一种古老的拳术——红拳。李聚奎6岁时,便被拳师何啸天收为徒弟。后来在彭德怀手下,他还救过彭大将军。那是平江起义后,国民党军队对起义部队疯狂“围剿”,处境危急,消极悲观情绪在部队中蔓延。当部队退到一个叫白沙的地方时,彭德怀集合部队讲话。他正讲着,四大队长雷振辉突然冲到前面,伸手就夺彭德怀警卫员薛洪全手中的驳壳枪,企图射杀彭德怀,然后投敌。薛洪全没有防备,手枪被雷振辉抢走。由于事发突然,人们来不及反应,情况千钧一发。在这节骨眼上,李聚奎以一种保护彭军长的本能反应,向雷振辉扑去。李聚奎扑上去时很用力,加上他会武术,身高马大的雷振辉被狠狠摔在地上。黄公略反应过来,从侧面给了雷振辉一枪,结果了他的性命。    开国上将杨勇  其父杨贵蟾有一身好武艺,早年在参加“洪江会”农民起义时,曾率领农民军奋勇冲杀,令敌人闻风丧胆。经过一番考虑,杨贵蟾决定向儿子传授形意拳。杨勇还不到6岁,杨贵蟾就开始传授他基本功。杨勇聪慧好学,练武非常起劲,即使平时玩耍也不忘练习身法;虽然一天下来腰酸腿疼,但仍帮着母亲做力所能及的事。他不但做事认真,也从不偷懒。虽然家境贫寒,但由于习武刻苦,整天吃不饱肚子又经常干活的杨勇,慢慢长成了高大、宽肩膀、精力充沛的强壮少年。尽管年幼,他却掌握了形意拳的基本功。  开国中将钱均  同样是出身少林,在少林寺有5年的习武经历,擅长铁(朱)砂掌。有趣的是,钱钧比许世友迟3年进少林寺,两个人一起在寺中待了5年,同一年出的寺门。当时寺里僧人云集,两个“菩萨”虽在一座寺庙里,却互不相识;直到长征到了延安,他们谈起往事,才知道原来彼此竟还是少林寺“兄弟”,两人不禁抚掌哈哈大笑。更有趣的是,两位出身少林的将军还曾在一个大军区共事过,许世友曾任南京军区司令员,钱钧曾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两人曾比过武,最后友好讲和。一块压咸菜用的青石,少说也有20来斤,光溜溜,湿漉漉,放在堂屋正中的桌子上。在人们的窃窃私语声中,钱钧走到桌前,摆正石块,猛抬右手,一掌下去,只听“砰”地一声,青石顿成三瓣。劈裂的石渣,竟蹦出一丈多远!  开国中将孙继先  天资聪颖,9岁时曾入邻村拳场拜师习武,练就了一身好的功夫,特别是对刀、枪、棒和三节棍运用更为娴熟。摘自百度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