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立芝繁荣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为什么说“柯立芝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1923年8月2日,美国总统哈定逝世,副总统柯立芝继任总统,他成为美国第30任总统。从这时起到1929年1月,他前后当了5年零5个月的总统。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正逢空前的繁荣局面,所以有人称之为“柯立芝繁荣”。这时的美国,大企业欣欣向荣,股票价格直线上升,工人就业串高,工资收入增加。收音机、洗衣机、电冰箱、电熨斗成为普遍的消费品。小汽车成了美国繁荣的象征,到1929年时平均每5个人拥有一辆汽车。无线电广播、无声电影、有声电影相继问世,广告业、银行业、保险业等蓬勃发展。有人歌颂它是美国的“黄金时代”为什么会出现“柯立芝繁荣”呢?从国际环境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受到严重破坏,而美国却大发了战争财。战后美国又以帮助西欧各国恢复经济为名,将自己的商品和资金打入了世界市场。从国内来看,工业发展加快的重要原因是对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和推广了生产合理化。资本家采用各种"有科学根据”的方法组织生产,如测定工时,使用传送带等,急剧地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就反映了这一时期工人像机器一样劳动的情景。然而,在“柯立芝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严重问题。首先是农业不景气,农产品价格下降,工业品价格升高,农.民陷入债务之中不能自拔。其次是一些老的工业部门如纺织、煤炭等,长期处于萧条状态。再就是社会财富分配极为悬殊。根据1926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统计,占全国人口1 %的最大资本家占有全国财富的59%,占人口12%的中小资本家占有财富33%,而占人口87%的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等却只占有8%的财富。在“经济繁荣”的“黄金时代”,美国全国的失业人数每年仍不少于200万。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采用新技术,还有大批工人被解雇。可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从这种“繁荣”中得到好处。另外,美国的资本家还采用分期付款的赊购方法推销产品,投机家则通过倒卖股票来操纵金融市场。这都使得美国经济畸形发展。正当美国资产阶级得意忘形地吹嘘美国已经进入“永久繁荣”的阶段,“美 国不再有什么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经济的无政府状态所造成的恶果也充分地暴露了出来。1929年10月, 从纽约开始,出现了股票大跌价的浪潮。它预示着资本主义世界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到来。“柯立芝繁荣” 也就成了过眼烟云,不过是昙花一现。

柯立芝繁荣的数据

汽车制造工业:1919年,全美拥有汽车752万辆,仅1920年剧增到2650多万辆。1929年,平均每四个家庭拥有1.3辆汽车。1929年,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雇佣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以上,全国钢产量的15%用于汽车制造。1929年,西方各国81.7的汽车为美国制造。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橡胶、汽油、制革、玻璃制造等相关产业。电力工业:1900~1929年间,电力生产由每小时60亿千瓦增加到1170亿千瓦。电机电器也大大发展,电冰箱在1921年还是新品,到1929年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品,年产量90万台以上。石油工业:一战结束时,为8600万桶每年,1929年为4.39亿桶每年。化学工业:1929年产值高达40亿美元,雇佣工人达到28万以上。建筑工业:在20年代大大扩展了,建筑工业产值由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加到1928年的175亿美元,建筑工人在1929年为244万。银行存款:私人存款大幅增加,年增长率为8%。失业率:1922年以后,除了1924年和1926年,其余年份不超过3%~4%。农业: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由于动力机械的使用,农业机械化程度加深,再加上新品种的培育改良,新化肥农药的使用,1919~1929年,农业生产率提高了26左右。黄金储备:世界总储量为90亿美元,美国占50亿美元。资本输出:1922~1929年,36亿美元以上那个的资本流向世界各地。贸易顺差:20年代全部为顺差,1928年达11亿美元以上。

谁来说一些书作,关于美国的“柯立芝繁荣”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   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回答者:yj_boy7 - 榜眼 十三级 10-25 22:57   柯立芝繁荣   (Kelizhi fanrong)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第三十任美国总统柯立芝   这是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此期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的生产都出现高涨局面。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有声电影也问世了。因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把这时期的美国,称为“柯立芝繁荣”。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柯立芝(1872~1933)   Coolidge,Calvin   美国总统(1923~1928)。1872年7月4日出生,卒于1933年1月5日。1897年开律师业,两年后步入政坛,任市议会议员。此后历任市长、州参议员、副州长。1918年当选为州长。1920年,他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而由W.G.哈定竞选总统。两人在大选中获胜。1923年8月2日哈定突然逝世,柯立芝遂继任总统 。他小心谨慎地进行行政改革,并控制住共和党,因而在1924年很容易地赢得重新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柯立芝时代的特点是:没有危机存在,国家大大繁荣起来。他的一个突出政策是不干涉工商业的事务。一方面实行减税计划,一方面坚持高额保护关税。他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采取一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1928年拒绝再次提名为总统候选人,退隐到北安普顿写自传。   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高一历史柯立芝繁荣和胡佛时期虚假繁荣是否一致,有何区别

不一致,柯立芝繁荣指的是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而胡佛虚假繁荣指的是1929年--1933年的虚假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战后美国经济复苏发展时期,而胡佛是柯立芝的继任者,他上台后不久美国出现大的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出现在繁荣末期,所以叫虚假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汽车、电气、建筑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柯立芝繁荣”的三大支柱。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繁荣的背后会隐含着怎样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3)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具体表现。第二目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以前发生的经济危机相比,它无论从时间、破坏性、影响等方面都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后果。配合本目的讲述,课本有插图和图表,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是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要点如下:①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日益显示出不安定因素,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表明一场新的危机不可避免。可是直到1929年初时,柯立芝还在预言:“没有任何灾祸到来的迹象。”但历史事实却是,同年秋天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萧条首先在美国爆发。“柯立芝——胡佛繁荣”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惊慌的冲击下,许多一向不受人注意或被证券市场乐观情绪掩盖的病害,开始围攻整个经济躯体,好像当某一关键的器官不再起正常作用时,病毒细菌渗入整个人体一样。看图、翻译、思考: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到底有多大?②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向外扩展?③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④经济危机的影响。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教材从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第三目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高一历史柯立芝繁荣和胡佛时期虚假繁荣是否一致,有何区别

不一致,柯立芝繁荣指的是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而胡佛虚假繁荣指的是1929年--1933年的虚假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战后美国经济复苏发展时期,而胡佛是柯立芝的继任者,他上台后不久美国出现大的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出现在繁荣末期,所以叫虚假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汽车、电气、建筑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柯立芝繁荣”的三大支柱。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繁荣的背后会隐含着怎样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3)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具体表现。第二目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以前发生的经济危机相比,它无论从时间、破坏性、影响等方面都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后果。配合本目的讲述,课本有插图和图表,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是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要点如下:①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日益显示出不安定因素,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表明一场新的危机不可避免。可是直到1929年初时,柯立芝还在预言:“没有任何灾祸到来的迹象。”但历史事实却是,同年秋天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萧条首先在美国爆发。“柯立芝——胡佛繁荣”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惊慌的冲击下,许多一向不受人注意或被证券市场乐观情绪掩盖的病害,开始围攻整个经济躯体,好像当某一关键的器官不再起正常作用时,病毒细菌渗入整个人体一样。看图、翻译、思考: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到底有多大?②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向外扩展?③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④经济危机的影响。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教材从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第三目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什么是柯立芝繁荣

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汽车、电气、建筑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柯立芝繁荣”的三大支柱。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繁荣的背后会隐含着怎样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3)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具体表现。第二目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以前发生的经济危机相比,它无论从时间、破坏性、影响等方面都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后果。配合本目的讲述,课本有插图和图表,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是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要点如下:①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日益显示出不安定因素,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表明一场新的危机不可避免。可是直到1929年初时,柯立芝还在预言:“没有任何灾祸到来的迹象。”但历史事实却是,同年秋天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萧条首先在美国爆发。“柯立芝——胡佛繁荣”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惊慌的冲击下,许多一向不受人注意或被证券市场乐观情绪掩盖的病害,开始围攻整个经济躯体,好像当某一关键的器官不再起正常作用时,病毒细菌渗入整个人体一样。看图、翻译、思考: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到底有多大?②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向外扩展?③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④经济危机的影响。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教材从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第三目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美国柯立芝繁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美国柯立芝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14年增长了2倍,尤其是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和电气工业增长最快。除此之外,化工、机器制造、橡胶、飞机制造等部门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正是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一战后美国出现的“柯立芝繁荣”是什么?柯立芝是?

柯立芝(1872~1933)Coolidge,Calvin美国总统(1923~1928)。1872年7月4日出生,卒于1933年1月5日。1897年开律师业,两年后步入政坛,任市议会议员。此后历任市长、州参议员、副州长。1918年当选为州长。1920年,他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而由W.G.哈定竞选总统。两人在大选中获胜。1923年8月2日哈定突然逝世,柯立芝遂继任总统 。他小心谨慎地进行行政改革,并控制住共和党,因而在1924年很容易地赢得重新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柯立芝时代的特点是:没有危机存在,国家大大繁荣起来。他的一个突出政策是不干涉工商业的事务。一方面实行减税计划,一方面坚持高额保护关税。他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采取一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1928年拒绝再次提名为总统候选人,退隐到北安普顿写自传。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什么是“柯立芝繁荣”?

1923年8月3日凌晨,美国副总统柯立芝按照宪法宣誓就任总统。他为人谦虚,做事虔诚,美国公众都很喜欢他。1923~1929年,美国总统柯立芝任职期间美国一派繁荣。当时美国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雄厚,较早地摆脱了1920~1921年经济危机,生产开始恢复、发展。同时在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出现了“工业合理化”运动,各个企业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实现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在管理上实行“泰罗制”和“福特制”,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大量输出资本和商品。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在1923~1929年经济迅速发展而出现繁荣。这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14年增长了2倍,尤其是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和电气工业增长最快。除此之外,化工、机器制造、橡胶、飞机制造等部门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正是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美国经济如何从柯立芝繁荣走向大危机和大萧条的?

美国经济如何从颗粒之繁荣走向大危机和大萧条的美国的金融?现在确实是特别的萧条和危机,他他是不不按照常理出牌,所以才这样

柯立芝繁荣的评价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其代言人将“柯立芝繁荣”说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宣扬20年代的成就是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精神的集中体现,有的鼓吹“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内在矛盾,不再有经济危机”,有的鼓吹“福特已经替代了马克思”。但是,“柯立芝繁荣”只是一种虚假繁荣,它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得益于一战结束后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方针,执行有利于工商贸易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危机已经悄悄逼近,只是它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关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问题。在1929年之前,美国经济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并且人们疯狂买股票

个人的观点啊,你借鉴一下就好,不一定准确。我觉得大萧条是各种问题积累已久的一次爆发,因为经济繁荣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出现(比如说你问的这个都买股票的问题),但是不会被人们重视,又因为那时候政府对经济没有过多的干预,完全靠市场自己调节,所以当经济发展超过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后,会在一瞬间崩溃。原因是很多方面的,股市只是一个表现,或者是一个起点。至于股票的问题,股票是作为一种投资的方式,是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的投资方式,人们疯狂的购买股票实际上是一种投机行为。大萧条之前的繁荣时期,人们生活富足,但就算生活富足,他们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也是一定的,在满足这些需要以后其他的收入就可以去购买股票。所以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品不会积压,那时的供求应该是相对平衡的。大萧条以后之所以货品积压,是因为人们没有钱去买,因为之前用作买股票作投资的钱全部都收不回来了,就算是存到银行里的钱,因为大量的银行也破产,所以也收不回来。而且所谓的繁荣我觉得是一种假象,是人们疯狂赊购商品产生的假象。而且,大萧条之所以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和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也有关,大萧条时,美联储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市场利率上升,进一步降低了大众的消费欲望,消费欲望降低,货物就越卖不出去,货物卖不出去,就要裁员,失业率上升。更可悲的是,当时的政府为了保证工人的生活水平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而工厂根本就支付不了这么多的工资,会裁掉更多的工人,失业率继续上升,陷入恶性循环。直到罗斯福根据凯恩斯主义,政府开始干预经济,相机决策的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才使得经济有所好转。

柯立芝繁荣是贬义词吗

是的。经查询环球网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

柯立芝繁荣的政策

柯立芝和他的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的税务政策的核心是:减税、减少纳税人数。在这一问题上国会与政府取得了一致意见,美国人的税务负担也在柯立芝的任期内相应地得到减少。除了减税外,柯立芝还提议减少联邦政府开支和减少联邦债务。为此,他拒绝签署了一些已由国会批准的花销。1926年,柯立芝还否决了麦克纳利-豪根农田救济法案(McNary-Haugen Farm Relief Bill)。该法案旨在允许联邦政府购买农产品盈余并在国外市场低价出售以确保国内农产品价格免于受到欧洲战后复兴农业的冲击。柯立芝称农业必须立足于“一个独立的商业基础(on an independent business basis)”之上,还说“政府控制无法和政治控制分离。”他支持赫伯特·胡佛的通过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不是操作市场价格来增加农民收益的建议。1927年,当国会再次通过麦克纳利-豪根案后,柯立芝二度将其否决。“农民永远挣不了大钱,”柯立芝,一个佛蒙特州农民的儿子,这样说道,“我不认为我们能在这上面帮太多。”柯立芝“小政府、大市场”的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完全的自由放任主义,西方用法语词汇“Laissez-Faire”(让他去、让他做、让他走)通称,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这一词首先在18世纪由重农主义在字典里使用,以反对政府对贸易的干涉。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赋税,柯立芝时代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减弱对市场的规范与监管力度,这一点通过其阁组中联邦贸易委员和州际商业委员会的不作为得以体现,许多学者将柯立芝归为自由放任主义的忠实信徒,一位传记作者这样描述柯立芝政府,“薄小的几乎接近隐形”。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放任尤其是金融信贷领域的监管不利直接导致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

“柯立芝繁荣”指的是什么?

1923年8月2日,哈定总统去世。3日凌晨,美国副总统柯立芝按照宪法宣誓就任总统。卡尔文u2022柯立芝任职期间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美国1920年代繁华生活:柯立芝繁荣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繁华的都市,现代化的车水马龙的街道,衣香鬓影的派对,纸醉金迷的生活,新贵富豪的奢华不输豪门望族。这是好莱坞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的场景,是美国1920年代繁华社会生活的剪影。 1920年代的美国有着种种鲜明烙印:禁酒令,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海明威,电影,爵士乐,大众消费兴盛,新兴的女性白领,黑人文化兴起,汽车、电话等等现代生活的象征物进入了千家万户,带来了生活方式的颠覆性改变。 你可以从非常多的角度去观察这个时代,但有一条是不可以忘记的:经济的繁荣。从1922至1928年,工业生产指数(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上升了70%。那个时代的贫富差距或许为人们诟病,但扣除通胀后的雇员工资也有22%的增长。从1919到1929年间,劳动生产率以平均每年5.44%的速度增长。产业的进步及人们收入的增长使得汽车及家用电器的普及程度大幅上升。1925年时美国每6人拥有一辆小汽车,而与之相比,英国同时期每100人方才拥有一辆小汽车。 这段奇迹般的发展时期主要处于美国第30任总统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Jr.)治下(1923年至1929年),因此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这个时代被烙上柯立芝的烙印并非偶然,正是柯立芝 *** 时期的政策促成了那个时代的繁荣。 作为一位信奉古典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共和党人,柯立芝可说是美国历史上不多见的言行一致的总统。他在任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基本可视为他信仰的贯彻,即所谓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政策。该政策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地运作,以为 *** 对于民间经济如价格、生产、消费与产品分销等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更有效率。 减税与削减联邦开支无疑是柯立芝 *** 的主要特征。柯立芝分别于1924、1926及1928年三次通过降低税率的法案。柯立芝 *** 致力于减税的同时减少纳税人数。最高所得税由一战时期的77%减至25%。至1927年时,全国只有2%的人需要缴纳联邦所得税。1920年代消费的旺盛与产业的繁荣,与柯立芝 *** 积极的减税政策关系甚大。 减税意味着联邦 *** 收入减少,因此压缩联邦 *** 债务及削减 *** 开支亦属顺理成章。柯立芝把联邦 *** 视为有成本意识的商业组织(cost-conscious business organization)。柯立芝支援时任商务部长的胡佛在 *** 内开展「对浪费宣战(war on waste)」的活动,以标准化流程、提高效率来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柯立芝有时甚至拒绝签署一些国会已批准的花销。 有一件事颇可体现柯立芝的信念,即对农业的补贴。1926年,柯立芝否决了由农业部长等人支援的麦克纳利-豪根农田救济法案(McNary-Haugen Farm Relief Bill)。该法案动议联邦 *** 花钱在农业丰产的时节购买农民卖不出的农产品,日后再销售或在国外低价销售。 但柯立芝以为农业应当建立在「独立的商业基础(on an independent business basis)」上, *** 不应通过操纵市场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益。他也以为该法案对农民的实际益处不大,得益的只会是出口商和 *** 官僚机构。柯立芝先后三次否决了该项法案。考虑到柯立芝出身于农民家庭,可见柯氏在贯彻自个信念的时候,并未「 *** 决定脑袋」。 柯立芝这种「不该花的钱 *** 不可以乱花」的态度之坚定,甚至对自个的从政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典型的例子是柯氏对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的应对态度。虽然最终任命商务部长胡佛负责灾后救济,柯立芝一直对联邦 *** 主导防洪及救灾事宜不甚热心,并且以为亲自走访受灾地区不过是政治做秀,于灾情毫无益处,反而要浪费灾区本就紧张的资源。 柯氏觉得防洪事宜亦不应由联邦 *** 主导而增加无效率的 *** 开销,业主应对自个的产业自负其责。也就是说, *** 无疑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权,而公民也要对自个的财产负责。买保险也好,自个组织或促成本地 *** 建立防洪措施也好,都是对自个的财产负责任的表现。如果由联邦 *** 负责并埋单,只是给官僚机构扩充的机会。 柯立芝在其著名的《相信马萨诸塞》的演讲中曾说过:「财产权与个人权利是同一个东西」。柯氏对个人财产权的执著信念或是其对待该洪灾态度的原因。 假如说对农业补贴政策及防洪事宜的态度体现了柯立芝「 *** 不该乱花纳税人钱」的态度,那么柯氏对 *** 监管的态度则体现了他「 *** 不该管的事就不要管」的信条。柯立芝对于 *** 在法律之外,额外对行业实施监管并发布监管法规这件事,可谓相当不屑一顾。柯立芝治下的 *** 部门对于商业活动的监管几近于无。 1920年代正逢各种新的产业、服务及商品在科技及大众消费的推动下风起云涌的时代,试想如果碰上了个爱管闲事的总统,每出现一个新的事物便详加监管,恐怕也就没有美国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飞腾时代了。 虽然在任时声望颇高,1928年柯立芝宣布不参加总统大选,并于1929年3月结束了他的总统任期。接踵而至的是席卷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1920年代的经济繁荣与柯立芝的任期一起结束了。 柯氏 *** 的经济政策没法对大萧条负责,正是柯氏之后的联邦 *** 为应对经济下滑而对经济实施诸多干预(如罗斯福新政),极力扩大联邦 *** 决定权,把短危机救成了大萧条。 柯氏时代的结束,也是古典自由派所推崇的小 *** 在美国的终结。大包大揽的大 *** 时代到来了。

柯立芝繁荣的表现

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近4%。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国民总收入由1919年的650.9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美元。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Kelizhi fanrong)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柯立芝繁荣的时代

这是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此期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的生产都出现高涨局面。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有声电影也问世了。因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把这时期的美国,称为“柯立芝繁荣”。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柯立芝繁荣是什么?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此时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刚经历一战,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革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股票投机成风,繁荣自己带有一定虚假性,使这种繁荣孕育著新的危机。  原因 物质基础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装置,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技术革命 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装置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装置、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 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 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非常多工业部门。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个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广阔市场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 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 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 *** 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非常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时代 这是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执政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在此期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的生产都出现高涨局面。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有声电影也问世了。因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把这时期的美国,称为"柯立芝繁荣"。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论美国柯立芝繁荣原因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

1923~1929年间的“柯立芝繁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923~1929年,美国总统柯立芝任职期间美国一派繁荣。当时美国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雄厚,较早地摆脱了1920~1921年经济危机,生产开始恢复、发展。同时在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出现了“工业合理化”运动,各个企业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实现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在管理上实行“泰罗制”和“福特制”,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大量输出资本和商品。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在1923~1929年经济迅速发展而出现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14年增长了2倍,尤其是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和电气工业增长最快。除此之外,化工、机器制造、橡胶、飞机制造等部门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正是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