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政治经济学论述题:剩余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求答案!

楼上的第一第三个回答有问题,说一下第三个回答:1、剩余价值,实际上在生产中就存在,只不过是否转化为利润的问题。假如给工人给资本家生产1块蛋糕需要1小时,实际上对于资本家只会用小于1小时的劳动时间去交换,工资只不过是水涨船高的水,商品的价值(劳动时间)相对应的货币值就如同船,也就是说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能够交换到消费品的劳动时间小于1小时。在这里消费者与生产者是两位一位的,“思想2品德先生” 回到把这个关系忽略了。剩余价值不是在转化为利润才有,而是在用工资交换工人的劳动过程中就已存在,在这里即便亏损企业的资本家也是剥削工人的,因为支付给工人的劳动时间(工资),小于工人为资本生产的劳动时间。同样“思想2品德先生”举例的工人的一个朋友够买消费品,可它忽视了工人的这个朋友也是另一行业的从业人员的普遍现像,他的消费金额来自他自身的工作时间与资本相交换得到的工资,同样,雇主给他的工资所能兑现的商品的劳动时间低于他给他所在行业的资本服务的劳动时间。马克思通过不同物质生产效率的行业之间存在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积累式竞争,证明低于这个剥削率资本家随时都有失掉资本地位的危险。也就是说工人所能交换消费品的劳动时间超出他们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超出的劳动时间就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再通过消费这种交换,以利润的形式得以实现。现实中商品的“价格”(价值是时间,价格是时间与货币的比例关系)、利润(剩余价值这种劳动时间转化成的货币值)、工资,只不过是货币值与这一系例时间的比例关系。2、是否资本家把所有的利润拿出来消费是否就不会发生经济危机呢?在这里他的回答忽视了交换的时间与金钱的比例关系。举一个凯恩斯在《通论》提到的节俭驳论的例子,消费和储蓄既然是货币量值,我们可以从货币的角度来解释上述问题,如果假设人们的储蓄是作为银行存款保持的(这在货币供给的统计上即是),那么人们能不能把作为储蓄的银行存款多取出10%用于消费呢?显然不可能,这必然会使商业银行倒闭;同样,人们也不能多储蓄10%作为银行增加的存款而没有相应的投资贷款,这也会使商业银行倒闭,当人们试图这样做时,必然会使商业银行改变货币供应量,从而引起收入水平的变化而阻止人们改变货币量值消费与储蓄比例的企图,或通过经济波动来加以调节,这即是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和节俭的悖论。也就是说资本家多用10%的利润来消费,那么物价就会上涨10%,这就如同供给的货币增加10%,由于存在以平均利润率为重心的竞争,某一行业利润增加或者价格增加,如同其它资本不能拥入此领域改变货币与劳动时间的交换比例,那么就会直接上涨价格对抗,而同样其它资本能拥入此领域也会变向改变货币与劳动时间的交换比例。也就是说:价值的金钱额(价格)/商品的时间(价值)= 利润的金钱额/剩余劳动时间 =工资的金钱额/ 工资所能兑现的劳动时间 ,假这个比例值等K,增加货币流通,就等于增加一个K的百分比,对经济危机结果是没有影响的,只有改变资本积累率或者说剥削率才会有影响。也就是说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消费者(劳动者)遇到交换的生理极限,因为消费过程实际上是劳动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交换,正如借贷消费引发的坏帐,是因为劳动者(消费者)已不可能有更多的劳动时间去交换金钱还清贷款一样。(当然在市场体系没有饱和的情况下,增加货币流通可以增加资本吞噬更多的劳动力,但饱和的前提下增加货币流通根本无用,因为消费者(劳动者)已经遇到交换的生理极限,因此资本主义为了不能对外扩张或者扩张受阻也是不可避免的发生经济危机。)正如凯恩斯在《通论》提到激刺消费的前提是价格管制,就等于说改变资本家的利润率,而资本主义确是追求利润的,这等于非常隐晦的回应该进行国有化。而某些人把凯恩斯刺激消费的前提价格管制忽略了,正好出现《通论》中提到的节检驳论。在这里无论价值的金钱额、利润,还是工资,它们只是时间关系与货币的某个数值,相乘出来的,交换的本身,还是劳动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交换,正如消费实际上就是某种劳动时间与劳动时间的交换过程。

异化劳动是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内容是:异化劳动理论出自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属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异化劳动,包括人与劳动活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是马克思的异化观,马克思借助异化劳动概念,初步探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异化劳动的扬弃来说明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起过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