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国=冲绳、文身国=北海道、流鬼国=库叶岛、大汉国=勘察加、扶桑国=墨西哥,那么渤海国的具体位置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一部分。698年,粟末靺鞨(一说白山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自称“震国王”(一作振),建立政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此外还有“靺鞨国”、“渤海靺鞨”、“高丽国”等别称。渤海都城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渤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丽人等民族构成。渤海立国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926年,渤海国为契丹国所灭,契丹以其地为东丹国。渤海国历时229年,传15王。渤海虽文化发达,但传世文献堙没殆尽,所依托的原始资料仅有当时唐朝和日本的相关记载及后世考古发掘,故有关渤海国的许多问题难以解决,尤其是其历史地位和归属问题一直是中国、朝鲜、韩国等国家之间的一个争议焦点。
流鬼国被谁灭亡的
被俄国同化只是原始部落,不能算国家,国只是泛称。其民族就是今天勘察加半岛上的堪察加族。
流鬼国的与中国的关系
唐代开辟堪察加的航线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安东都护薛泰请在黑水靺鞨内置黑水军,以其最大的部落为黑水府,其首领为都督并派遣了内地长史(都督的副职)等官员协助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管辖,开元十四年唐朝在这里设置了黑水都督府。开元十六年赐都督姓李名献诚,对黑水靺鞨地区实施有效的行政管辖。治所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黑水靺鞨开辟了对堪察加的航线即库页岛与堪察加半岛的鄂霍次克海航线。航线起点在莫曳靺鞨(莫曳皆部)所在的库页岛。开始了对流鬼国的交往,其民族就是今天勘察加半岛上的堪察加族。 中国最早发现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新唐书·靺鞨传》载,黑水西北有思慕部,往北走10天到郡利部,再往东北走10天到窟设部,再往东南走10天就到莫曳皆部即莫曳靺鞨了。终点在流鬼国。这条航线从库页岛出发后,顺着海流趁西北风向东南航行,到择捉岛后,则转向东北而后到堪察加半岛南端,全长918海里(1700余公里),用15天。说明库页岛的靺鞨族人在唐朝已掌握了鄂霍次克海的逆时针方向的海流规律,开辟了这一条从西北走向东南再转东北的大弧形航线。
流鬼国的古籍记载
《新唐书.东夷传》:流鬼国,去京师一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泽。有鱼盐之利。地气早寒。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于其上。以践层冰。逐其奔兽。俗多狗。以其皮毛为裘褐。胜兵万人。南与莫曳靺鞨邻接。未尝通聘中国。 贞观十四年。其王更三译而来朝贡。授骑都尉。《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五卷: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中之上贞观十四年(庚子,西元六四零年)......辛丑,流鬼国遣使入贡。去京师万五千里,滨于北海,南邻靺鞨,未尝通中国,重三译而来。上以其使者佘志为骑都尉。《通典·北狄·流鬼》: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国,余三面皆抵大海,南去莫设靺鞨船行十五日。无城郭,依海岛散居,掘地深数尺,两边斜竖木,构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杂麻为布而衣之,妇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鱼皮,制与獠同。多沮泽,有盐鱼之利。地气冱寒,早霜雪,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俗多狗。胜兵万余人。无相敬之礼、官僚之法。不识四时节序。有他盗入境,乃相呼召。弓长四尺余,箭与中国同,以骨石为镞。乐有歌舞。死解封树,哭之三年,无余服制。靺鞨有乘海至其国货易,陈国家之盛业,于是其君长孟蚌遣其子可也余志,以唐贞观十四年,三译而来朝贡。初至靺鞨,不解乘马,上即颠坠。其长老人传,言其国北一月行有夜叉人,皆豕牙翘出,噉人。莫有涉其界,未尝通聘。
流鬼国的历史
流鬼国,距长安万五千里,在今西伯利亚以北,堪察加半岛的西南岸。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载,“辛丑,流鬼国遣使入贡。去京师万五千里,滨于北海,南邻靺鞨,未尝通中国,重三译而来。上以其使者佘志为骑都尉。” 《新唐书·靺鞨传》说,黑水(黑龙江)西北有思慕部,往北走10天到郡利部(今黑龙江入海口庙街),再往东北走10天到窟设部(又名窟说部,“窟说”是“库页”的音转),再往东南走10天就到莫曳皆部即莫曳靺鞨了。终点就在流鬼国。 《新唐书. 东夷传》说,“去京师万五千里,直黑水秣褐东北,少(意:北)海之北,三面皆阻海,其北莫知所穷,人依屿散居,多菹泽,有鱼盐之利,地骚寒,多霜雪,以木广六寸,长七尺系其上,以浅冰逐狗走,以皮为裘”。 这种冰雪、裘皮、雪鞋和狗拉爬犁的生活,正是北美大陆和勘察卡半岛(Kamchatka),千岛群岛和阿留申群岛印第安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640年〕春,上幸国子监,命祭酒孔颖达讲《孝经》。增筑学舍1200间,增学生满3260员。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升讲筵者至八千余人。 流鬼国去京师15000里,滨于北海,南邻靺鞨,未尝通中国。是岁,遣使入贡,重三译而来。上以其使者佘志为骑都尉。
“流鬼国”是唐朝最北属国,这个充满神秘的民族,是如何消失的?
流鬼国,虽然名字听起来很诡异,国名中又有个“鬼”字,但流鬼国的国民却是人而不是鬼,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也经常提到这个位于北海的小国,比如在《新唐书.东夷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流鬼国,去京师一万五千里。直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三面阻海。多沮泽。有鱼盐之利。地气早寒。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于其上。以践层冰。逐其奔兽。俗多狗。以其皮毛为裘褐。胜兵万人。南与莫曳靺鞨邻接。未尝通聘中国。 贞观十四年。其王更三译而来朝贡。授骑都尉。”在古人印象中,流鬼国是充满神秘感的民族,而后来流鬼国也确实神秘的消失在中国历史中,那么流鬼国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后来又是如何消失的呢?。流鬼国是古代活跃在东西伯利亚地区的原住民,自称为“伊捷尔缅人”,在《新唐书》中也有关于流鬼国的记载,里面也提到了流鬼人生活在一个半岛之上,且这个半岛在靺鞨以北,这就证明流鬼人是活跃在勘察加半岛,以原始渔猎为生,因长相和装饰让中原人觉得很像魔鬼,而且居住的地区在北方苦寒之地,比较符合中原人心目中恶鬼居住地,所以被称为“流鬼国”。而流鬼国之所以不远万里前来投唐,其原因无非是与流鬼国相邻有个“夜叉国”,在唐代史书《通典》里有记载,“北至夜叉国,余三面皆抵大海”,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流鬼人活动的地区是一个半岛,而他们的北部是另一个渔猎民族——夜叉国的活动范围,而夜叉国人其实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楚科奇人,因夜叉人喜欢将海象的牙齿放在嘴唇下方作为装饰品,看上去好像是长着长长的牙齿一样,所以中原人把他们称作“夜叉”。可是流鬼国虽然成为了唐朝的附属国,但并没有把流鬼国的土地纳入唐朝的国土范围,而是直接在黑水漠河地区设置黑水府,从中原派遣官员帮助进行管辖,这对流鬼国来说方便了与唐朝的来往,那时的漠河人因为地势原因,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以及海流规律,还开发了一条崭新的航线。而流鬼国地处东西伯利亚,属于高纬度地区,冬季漫长且寒冷异常,所以流鬼国人人文环境封闭,还过着原始渔猎生活,他们随意的住在海边的木屋里,出行使用雪橇,穿着动物毛皮,以捕鱼维持生活,在结冰七尺的冰面上捕猎,因其生产方式的落后和生产力的问题,流鬼国人对于礼仪,制度等还是混沌未开的状态。但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兵力削弱,国力严重下滑,其河北地区而被河北藩镇控制,与大唐王朝的直接来往被切断,使得大唐与流鬼国的联系也因此中断,唐朝灭亡后,内乱爆发,战争迭起,再也没人关心这个千里之外的渔猎民族,流鬼国也逐渐从中国的史籍中悄然而又神秘的消失了。但流鬼国最后的结局必然是灭亡,曾经有苏联的史学家也对流鬼国的灭亡做过研究,也给出了最为真实的灭亡原因,首先流鬼国地域非常寒冷,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生存,流鬼国成为迁徙民族,人口的流动性特别大,很多的原住居民不断的往其他国家去迁徙,其次在不断的分化过程中,遭到了瘟疫以及部落之间冲突,每日剧增的内部斗争导致了冲突的爆发,最后人口在矛盾和瘟疫之下不断减少,直至消失殆尽。
流鬼国 夜叉国 到底是什么国家
流鬼国是东北亚地区的古国名之一,主要居民为堪察加人,该民族后逐渐被俄罗斯等民族同化。中国唐朝人记其为“流鬼国”。大致位置在现在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一带。公元640年,流鬼国国王遣使来朝,唐太宗给使者骑都尉官号。
流鬼国是什么
流鬼国,古国名。大致位置在现在的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一带。唐朝时曾遣使来中国朝贡。 流鬼国是东北亚地区的古国名之一,主要居民为堪察加族,该民族后逐渐被俄罗斯等民族同化。中国唐朝人记其为“流鬼国”。 公元640年,流鬼国国王遣使来朝,唐太宗给使者骑都尉官号。流鬼国是当时与唐通使的亚洲国家中最北方的一国。文字记载:北海(鄂霍次克海,唐时又称少海)之北有流鬼国,距长安万五千里。贞观十四年(六四〇年)遣使者余志来长安,唐太宗以余志为骑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