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选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肤色较深而且毛发粗黑想要脱毛选哪种脱毛仪好

一般就是激光脱毛仪,光子脱毛仪,E光。激光脱毛仪现在一般都是808nm波长的激光,以前老式的NDYG已经很少见了,HR808激光是目前脱毛效果最好的。光子脱毛仪又叫IPL脱毛或者彩光脱毛,功率较低,一般忽悠不懂行的人也叫激光脱毛仪,波长一般是400nm-1600nm中间具体数值不清楚,然后用滤波片过滤对人体不好的波长. E光,本质是光子+射频 功率比单IPL高。

公务员应该看毛选和邓选吗,我是一名公务员交警,看这些有必要吗

看这个个人兴趣还差不多。还不如学习下戡验报告的写法,公文写作常识。这对你以后有帮助。

徐永煐的群策群力译“毛选”

1950年2月,徐永煐由上海外事处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3月,因外交部组织联合国代表团,徐永煐应召赴京。随即“周恩来、李克农先后通知主持译《毛泽东选集》,当即着手筹备。”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英译毛选委员会成立,徐永煐任主任。英译“毛选”是一项严肃重大的政治任务,其领导者既要有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又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扎实的英语功底,这些,徐永煐都是具备的。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随着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加强国际宣传,中共中央南方局已开始着手组织毛泽东等领导人著作的翻译。与俄、日等文种相比,英文翻译是动手最早的。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南方局和美共中国局建立了更直接的联系。由于当时国内环境不理想,故准备拿到美国翻译。1945年,董必武代表中共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在董老指导下,徐永煐等参加了美共重建的工作,并主持建立了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据1941年受中共南方局之命到美的徐鸣回忆:当时“董必武曾交给永煐一批毛泽东著作,让中国局组织翻译审订。开始永煐和唐明照翻了一部分,后来因为忙,永煐问我能不能另外找到合适的人。我提出浦寿昌,永煐同意,所以这件事就让浦寿昌负责了。”每礼拜五晚饭后,中共在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徐永煐、唐明照、徐鸣、杨刚(时为《大公报》记者) 、赖亚力(时为冯玉祥秘书)都要在徐永煐家召开会议,商谈包括翻译“毛选”在内的各项工作,一直到1946年10月徐永煐回国。1948年陈翰笙来到美国,带来第二批“毛选”译稿。此时,由于国内形势好转,大家都想早点回国,翻译工作也受到影响,“毛选”译稿后由浦寿昌带回国内。英译毛选委员会成立后,陆续参加该委员会的委员既有金岳霖、钱钟书、王佐良、郑儒箴等名流学者,也有唐明照、浦寿昌、章汉夫、冀朝鼎等党内干部。前者多承担翻译,后者在工余审稿。办公地点在北京西城堂子胡同,秘书为邹斯履。1951年7月,英译委员会改名中宣部英译室,至1953年底完成任务后撤销。在英译“毛选”过程中,徐永煐最倚重的人是金岳霖。金比徐年长6岁,1911年进清华学堂,后赴美留学。回国后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在翻译《实践论》、《矛盾论》等哲学著作时,每遇大的疑难,往往请金岳霖最后定夺。“毛选”英译,和徐永煐共事最久的是钱钟书。钱小徐永煐8岁,时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徐永煐与钱钟书相识于“毛选”英译工作时期,两人互相欣赏,切磋学问,成为莫逆之交。年逾九旬的杨绛先生后来回忆:在毛泽东一篇原稿里,有孙悟空钻进牛魔王肚子的话,钱钟书指出此话有误:孙悟空钻的是铁扇公主的肚子。胡乔木为此调来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查证,果然如此。杨绛笑道:“钱钟书这个人很狂,敢说毛主席错了。”“毛选”英译工作中的反复修改给杨绛留下深刻印象。她说:“希腊荷马史诗中的奥第修斯在外流浪十年,他的老婆是很美的人。人家追求她,她就以给公公织衣服来拖延。早上织,晚上拆。翻译“毛选”就好像是织衣服。”的确,徐永煐等当年开始译“毛选”时,“毛选”中文本刚刚着手编辑——《毛泽东选集》中文版的1—3卷,是在1951年—1953年期间,每年出一卷,与“毛选”英译进度大体同步。中文原稿反复改动给英文翻译带来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1954年初,英译“毛选”前三卷完成。中宣部遵照中央指示,把它交给了英国共产党中央。1954年,三卷英文版《毛泽东选集》(国外版)由 Lawrance & Wishart出版社在英国伦敦出版。1960年春夏之交,“毛选”中文版第四卷出版。时值徐永煐大病初愈,挂外交部顾问衔半休,乃再次受命,于该年夏天出来主持“英译”毛选第四卷工作。此次参加英译工作的有程镇球、郑儒箴、杨承芳、陈龙、吴景荣、方钜成、于宝榘、赵一鹤等。为译稿润色的有钱钟书及外国友人马尼娅与柯弗兰等。以上人员集中在北京万寿路十八所,用半年时间便完成了“毛选”第四卷英译的初定稿。然而,徐永煐的身体又垮了。其后,中央指定章汉夫组织审改和定稿工作。章汉夫时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脱不开身,转请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孟用潜主持审定。参加定稿的有:孟用潜、徐永煐、冀朝鼎、唐明照、钱钟书、裘克安、程镇球以及美国友人柯弗兰·爱德乐、爱泼斯坦和李敦白,工作地点在东交民巷15号宾馆。徐永煐因病只参加过几次讨论。1961年春夏之交,“毛选”第四卷(国内版)译文全部完成,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发行。英译“毛选”第四卷告一段落,检查发现已出版的英译“毛选”1—3卷里有很多地方不确切,于是1961年又开始由孟用潜主持修订前3卷译稿,这一工作进行到1965年完成——此前不久,徐永煐因脑溢血后遗症,已半身瘫痪。这一时期翻译和定稿主要人员有些变动,有些负责同志如冀朝鼎、唐明照等因为工作繁忙而不得不退出,有的人则出国了。新增加的定稿组成员有钱钟书和吴文焘。此外,新华社外国专家夏庇若也开始参加定稿组的讨论。1965年,英文《毛泽东选集》(国内版)1—3卷由外文出版社出版。《毛泽东选集》英译本的翻译出版,是五六十年代中国译界一大盛事,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其间,徐永煐既是翻译者,更是组织者,这种双重身份需要他既善于发现翻译人才,组织起一支精干高效的翻译队伍,遇到问题又能够拿出具体解决办法,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由于参加者均为中国译界一流专家,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精诚合作,加之队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使译本质量得到保证。除俄文本外,其他语种的“毛选”翻译都参考了英文本。然而,这质量却来之不易。为了使英译文字达到准确、传神,专家们呕心沥血。由于“毛选”英译本的主要对象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读者,所以,在翻译时译者要尽量照顾到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民族心理。例如在“毛选”中,“走狗”这个词出现率是非常高的,起初直译作“跟着跑的狗”,但英共的人接受不了。他们认为,狗在西方是非常可爱的,你想,一个英姿勃勃的猎人,骑在骏马上飞奔,两条品种纯正的猎犬跟着迅跑,那个形象是很美的。后经反复斟酌,改译成Lackey,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中世纪封建领主坐着挺漂亮的马车出去时,站在马车边上,穿着豪华制服的那个奴才。周恩来曾说,他认识的中国人,英文最好的有“两个半”:“半个”是宋庆龄,因为中文差些;“两个”里一个是徐永煐,另一个有说陈翰笙,有说冀朝鼎的。“毛选”英译本的完成,凝聚了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翻译家的智能和心血。他们在翻译过程中,积累起的许多宝贵经验,至今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求一篇毛选之论持久战读后感

《论持久战》读后感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一定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要经过持久战。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随后文中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许日本在武器上比我们先进,但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最后,而对于战争的趋势,他预测将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不能预断,总体趋势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一点是我最为佩服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时刚处于战争初期,而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对战争的推测准的让我们吃惊。足以显示了他对战争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和他的军事才华,也难怪这篇文章会被奉为经典,成为一部伟大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天天读毛选之《论持久战》读后感(五)

第五节内容是 “亡国论是不对,速胜论也是不对的” 。前面毛主席根据抗日战争的基本特点,驳斥了亡国论。 社会 还有一种观点, 速胜论 。这种观点 当然也是错误的 。具体理由如下: 1、 速胜论者忘记了 实力强弱 的这个主要矛盾,或者他们没有勇气承认这个事实。 2、 速胜论者夸大中国的长处,夸大地 脱离了实际 ,没有勇气承认自己 长处的局限性 。 如果按照速胜论者的论调,勉强去做,最后结果也是 败军亡国 ,和亡国论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在 第五次反“围剿” 的时候就吃过这个亏。 持有这个观点的多是爱国者, 纠正他们也比较容易 ,他们的错误也只是一时的。 当然我们 并不否认亡国的危险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的任务就是要 争取胜利而避免亡国 。 所以 要认清客观事实 ,全面分析双方存在的优势和缺点,从而争取结果向着我们想要的方向去发展。 我们也想速胜,也喜欢灭此朝食 ,但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要抛弃这种毫无根据的想法,而是 踏踏实实 去为争取最后胜利所必要的一切条件而努力。 早投入一天 ,我们胜利的把握就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