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故居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谁知道马致远故居在哪,要详细的地址。就听说好像在门头沟那边。我自驾怎么走?去过的朋友们告诉我一下,

马致远故居在北京门头沟区韭园(图),因不知道你的出发点,只能用中关村代替。驾车路线:全程约46.2公里起点:中关村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中关村大街行驶180米,过中关村一桥,稍向右转进入北四环西路辅路2.沿北四环西路辅路行驶400米,稍向左转3.行驶70米,在入口,进入四环4.沿四环行驶8.4公里,过定慧北桥,朝阜石路/西五环/门头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定慧桥5.沿定慧桥行驶520米,过定慧桥,在入口,进入阜石路6.沿阜石路行驶8.7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金顶南路7.沿金顶南路行驶730米,稍向左转进入广宁路8.沿广宁路行驶3.3公里,直行进入双峪路9.沿双峪路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双峪环岛10.沿双峪环岛行驶40米,在第1个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滨河路11.沿滨河路行驶2.6公里,右转进入城子大街12.沿城子大街行驶320米,直行进入S20913.沿S209行驶9.4公里,直行进入G10914.沿G109行驶3.8公里,左前方转弯进入下安路15.沿下安路行驶3.6公里,右前方转弯16.行驶18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下安路17.沿下安路行驶290米,过韭园桥,左转18.行驶550米,左前方转弯19.行驶110米,左后方转弯20.行驶30米,左前方转弯21.行驶1.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韭园百度地图

马致远故居参观记

2018年4月17日,我和家人一同前往门头沟王平镇韭园西落坡村参观马致远故居。走107国道,一路上峰回路转,山势峭拔,真有目不暇接之势。到了王平镇,往京西古道向右拐有一条上坡小路,沿这条小路继续走二十分钟,见路边立着一块木牌,上写着《马致远故居》。我们停下来仔细阅读,上面有一段话使我兴奋起来:“据说,马致远的元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正是此处景观的真实写照。马致远的另一首名曲《清江引·野兴》:‘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髙枕上梦随蝶去了。"写的就是西落坡村。”真的到了马致远曾经居住的地方?!可不是吗,朝右手望去,真有小桥流水,是那么回事!《清江引·野兴》整首曲子写的就是马致远在西落坡村的夏日悠闲宁静的生活。 走进故居,是一个四合院,只见一块石碑上刻着《马致远故居修复记》。这个“修复记”读后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2008年王平镇党委决定对马氏后裔所有的马致远故居进行修复;(二)对故居房屋以租赁方式同马春福、马春华、马春利、马春明等人签约二十年。“修复记”强调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党委决定”说明它的权威性,不容置疑;其次“马氏后裔”至今犹在,而且不止一人,进一步证明此处的确是马致远的故居。不仅马致远的后代马春福等人还在,走进正房展室中还有许多实物,诸如马鞍、酒具、茶具、烟袋、手杖、木榻以及当代人的书画及专著,院中还有一匹马的雕塑,在院子一个犄角的马厩中还有一匹痩马的雕塑,其用意一目了然。 我们的参观大约只用了半个多钟头,附近的农家乐歺馆还比较多,选了一家坐下休息准备吃饭。脑子里回想着刚刚结束的参观,总觉得这个“故居”有些印象浮浅、模糊、牵强,实在令人失望。你说这是马致远的故居,依据是什么?连王平镇党委也没说清楚,就这么定了,好象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问题,更没有向参观者详细说明的必要。在《马致远故居》中以两支散曲认定了此处就是马致远的故居。这个认定未免有一点武断。《天净沙·秋思》本是抒发远离家乡的游子漂泊潦倒、悲凉抑郁的情怀,他所看到的景物一方面是衰老颓丧的“枯藤老树”,“古道夕阳” ;另一方面是“小桥流水”温馨的农家生活。这些都是游子在“天涯”所见所感而非“故居”的景物。至于《清江引·野兴》所描写的“西村”,《马致远故居》一文中说它“写的就是西落坡村”,同样下了武断之词。要知道我国在地方命名就有以东南西北按方位冠之的习惯,称“西村”的在中国农村数得过来吗?在没有足够的证据之前,还是不急于下这种断定为好。 在《马致远故居修复记》中提到这个故居为“马氏后裔所有” “马氏”就有些含糊不清,但是准确地说应当理解为“马致远”而非一般姓马的人家,至于马春福等人自然是马致远的后代。有什么根据?“修复记”的作者没作说明,但恰恰是必须说明的。“修复记”只以“后裔”一词一笔带过,这不是行文疏忽大意,恐怕是拿不出可供考证的材料,而没有方志、族谱等 历史 资料还怎么叫人相信马春福等人就是马致远的后裔、这就是700年前马致远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至于说到展室中的展品更有含混模糊、似有误导之嫌,对展品既不标明年代也未注明所属,不明真象的参观者很容易把这些物件和马致远联系起来,甚至认为是马致远曾经用过的东西。我女儿看了展品中的手杖便风趣地说:“这手杖怎么这么短,看来马致远是个矮老头,个子不高。”这是玩笑话。 修复故居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它是对 历史 人物生平履历,生活和思想的展示,以表达今人对故居人物的敬仰和缅怀,这一切首先是尊重 历史 、尊重亊实,要以科学求是的态度从亊故居的修复工作。 历史 是一门科学,研究 历史 和 历史 人物应当具有科学客观的态度,不应把主观意识强加予 历史 和 历史 人物,把没有关系的事物说成或暗示成有关系,这就难免有牵强附会制造模胡的嫌疑。 在农家乐吃完饭稍事休息,我们便启程返回了。一路上只顾看远近四周的山景,群山叠翠,一派清幽,我们在绿色中穿行,把参观马致远故居的有意点缀、混沌模胡印象一下子洗刷得干干净净,心情格外畅快。自然风光的魅力胜过了“马致远故居”这类人文的败笔。 本文仅限学习交流,著作权属于作者赵铭善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用于商业使用

马致远故居现在开放吗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马致远故居现在不开放。截止2022年09月13日20时,北京共有低风险地区9处,中风险地区8处,高风险地区7处,所以马致远故居是不开放的。马致远故居位于北京市门头沟韭园民俗村内,这里有京西古道中的王平古道。故居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坐西朝东,东南西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房。

京西古道—马致远故居

前年,我们有机会去探访了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的京西古道旁边的马致远故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想必这首《天净沙u2022秋思》的古诗大家都耳熟能详。 马致远故居位于北京西郊的京西古道旁边的东落坡村。整个村子道路已经硬化了,房舍都非常整齐而漂亮。道路旁边鲜花盛开,美不胜收。马致远故居就在村子的里面,此处非常古朴幽静。马致远故居前面有一座古老的小石桥,下面水流潺潺。因为不是 旅游 季节,故居的大门并没有开放。 白色的影壁前面是马致远的雕像。后面是它故居的大门。 故居四周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旁边有一个大大的石磨还有石碾子。 马致远故居是一个整齐标准的四合院,坐西朝东。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面三五间。因大门紧闭,我们无法看到里面。 院子外面是整齐的石墙,地上也铺着大小不一的石板。小院旁边有像小时候看到的一般的庄户人家一样,树木旁边砌有非常平整的青石板,可以供人平时纳坐乘凉。 听我家先生说,他前几年来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普通的土路和民房。没想到几年过后,这里变化这么大。 道路基本上全部硬化,普通的民房也差不多都变成了楼房。家家户户门前种满了绿植和鲜花,造型不一,非常漂亮。 这里盛产“京白梨”,我们去的时候,京白梨正好成熟,我们买了一些品尝,味道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