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水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硝酸铅中加入硫代硫酸铵和氨水的反应

生成氢氧化铅

(2011·湖北省八校联考)25℃时,pH=13的氨水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a,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

C pH=13的氨水中,c(H + ) 水 =c(H + )=10 -13 mol·L -1 ;pH=1的盐酸中,c(H + ) 水 =c(OH - )=10 -13 mol·L -1 ;0.2 mol·L -1 盐酸与0.1 mol·L -1 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c(H + )= mol·L - 1 =0.05 mol·L - 1 ,pH=2-lg5=1.3,c(H + ) 水 =10 - 12.7 mol·L - 1 ,所以c>a=b。

氯乙酸乙酯与氨水制备氯乙酰胺,如何提高反应收率。

催化剂加入量增大,控制温度。1、催化剂加入量增大:剂加量不足会导致反应不充分,影响反应速度,可以适量增大。2、控制温度:生产中反应温度应控制在75℃~85℃。反应温度过低则反应速度慢,反应不充分,生产周期长,产品收率会下降,反应温度过高会造成反应过于激烈,不利于安全生产,产品收率也会下降。

怎么比较 氨水和 氯化铵的 电离和水解程度

显碱性,氨水电离显碱性,氯化铵水解显酸性,氨水的电离大于铵根离子的水解,故显碱性

为什么氯化氨溶液与氨水混合氯化氨的电离和氨水的水解会互相抑制

氯化铵是强电解质,它的电离是100%,不受抑制。抑制的是:NH3.H2O电离。因为氯化铵电离生成的铵根离子浓度大,对于氨水的电离相当于增大了生成物的浓度,故氨水的电离会向逆方向进行,抑制了氨水的电离.

氯化镁为什么可以和氨水反应氯化铵可以溶掉氢氧化镁

都与氢氧化镁的溶度积有关MgCl2+2NH3H2O=2NH4Cl+Mg(OH)2沉淀氨水电离出OH-。只要氨水浓度足够大,溶液中的OH-浓度够大,溶液中的cMg2+cOH-^2>Ksp就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氯化铵水解出H+,中和氢氧化镁沉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的OH-离子,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逆向移动,这样氢氧化镁溶解。但随着H+消耗,Mg2+增加,氢氧化镁溶解重新达到平衡,反应停止。

氯化铵水解程度和氨水的电离程度怎么比较

1.当然氯化氨的水解程度小于氨水的电离程度,氯化氨先电离再水解,而氨水直接电离,当然电离容易2.同浓度体积的强碱弱酸混合,肯定能完全反应,主要是二者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一样多,但弱酸会电离出大量的弱电解质阴离子,水解后容易显碱性。ph相加等于14的强碱弱酸混合,溶液中有相同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会完全反应,但弱酸为弱电解质,并没有完全电离,含有酸没电离完,最后溶液显酸性。3.首先他决定不可能是酸溶液,因为他的ph为12,所以如果是酸和碱的溶液,他只能是碱溶液。如果他是盐溶液,只能是强碱弱酸溶液,显碱性,个人观点

一份氯化铵与氨水的混合溶液显中性加水稀释后显什么性

一份氯化铵和氨水混合溶液的PH值,常温下等于7 ,显中性。说明氯化铵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浓度等于一水合氨电离的氢氧根浓度。根据水解平衡常数 Kh=KwKb ,由于三个平衡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三者还是定值。所以,稀释之后的水解程度还是等于电离程度,溶液依旧显中性。只是盐溶液越稀越水解,弱酸弱碱越稀越电离,不能忽略水的电离,所以总的氢氧根浓度还是等于氢离子浓度

氨水电离常数和氯化铵水解常数

从氨水与氯化铵1;1的缓冲溶液显碱性可以看出氨水电离程度大于氯化铵水解程度.;首先氨水的电离常数是ka,氯化铵的水解常数是kb,所以且ka*kb=kw;使得ka>kb就是kw=ka*kb根号kw,就是说由于氨水的电离常数大于根号ka;(常温下就是10^-7)所以有这个结论;同理醋酸也有相同的结论,但是非常弱的酸或者碱就不符合这个规律了;有问题请追问!

等浓度的氨水和氯化铵溶液等体积混合为何呈碱性

因为氯化铵水解,呈酸性,NH4++H2ONH3.H2O+H+ 氨水电离,呈碱性,NH3.H2ONH4++OH-我们可以查表,可以看出,氨水电离大于氯化铵水解,所以混合液为碱性.注:一般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大于它的对应盐的水解程度.

为什么氨水电离程度大于氯化铵水解程度

为什么氨水电离程度大于氯化铵水解程度从氨水与氯化铵1;1的缓冲溶液显碱性可以看出氨水电离程度大于氯化铵水解程度.;首先氨水的电离常数是Ka,氯化铵的水解常数是Kb,所以且Ka*Kb=Kw;使得Ka>Kb就是Kw=Ka*Kb根号Kw,就是说由于氨水的电离常数大于根号Ka;(常温下就是10^-7)所以有这个结论;同理醋酸也有相同的结论,但是非常弱的酸或者碱就不符合这个规律了;

氨水电离常数和氯化铵水解常数大概是多少?

氨水电离常数:K=1.8×10ˇ-5(25℃)

一份氯化铵与氨水的混合溶液显中性加水稀释后显什么性

一份氯化铵和氨水混合溶液的PH值,常温下等于7,显中性。说明氯化铵水解产生的氢离子浓度等于一水合氨电离的氢氧根浓度。根据水解平衡常数Kh=KwKb,由于三个平衡常数都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三者还是定值。所以,稀释之后的水解程度还是等于电离程度,溶液依旧显中性。只是盐溶液越稀越水解,弱酸弱碱越稀越电离,不能忽略水的电离,所以总的氢氧根浓度还是等于氢离子浓度

等浓度等体积的氯化铵与氨水混合显酸性还是碱性?说明理由

碱性. 因为氯化铵水解,呈酸性,NH4+ + H2O NH3.H2O + H+ 氨水电离,呈碱性,NH3.H2O NH4+ + OH- 我们可以查表,可以看出,氨水电离大于氯化铵水解,所以混合液为碱性. 注:一般时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大于它的对应盐的水解程度.

如何解释氨水电离程度大于氯化铵水解程度?

为什么氨水电离程度大于氯化铵水解程度从氨水与氯化铵1;1的缓冲溶液显碱性可以看出氨水电离程度大于氯化铵水解程度.;首先氨水的电离常数是Ka,氯化铵的水解常数是Kb,所以且Ka*Kb=Kw;使得Ka>Kb就是Kw=Ka*Kb根号Kw,就是说由于氨水的电离常数大于根号Ka;(常温下就是10^-7)所以有这个结论;同理醋酸也有相同的结论,但是非常弱的酸或者碱就不符合这个规律了;

氨水和氯化铵,NH4+是电离大于水解还是水解大于电离?

氨水电离方程式:NH3"H2O=OH-+NH4+;铵根水解方程式:NH4++H2O=NH3"H2O+H+;氯化铵中的铵根,增大了溶液中的铵根离子浓度,促使氨水电离平衡向左移动,即氨水电离被抑制;因为溶液中氨水是弱电解质,所以氨水不完全电离,导致溶液中NH3"H2O浓度增大,使铵根水解方程式平衡向左移动,即抑制了铵根水解.

氯化铵的水解程度和氨水的电离程度为什么不同

当然不同咯,氯化铵溶液显酸性,显酸性是因为铵根水解导致溶液氢离子增多,铵根水解产生的就是氨水(NH4++H2O=NH3*H2O+H+).如果氨水电离度与水解相等,水解的氢离子就会被电离的氢氧根中和,导致溶液中性,而事实是氯化铵溶液酸性,所以氨水电离小于【氯化铵中的】铵根水解.

化学——氨水,木焦油,木煤气,煤焦油,干电池,锰酸钾

1 是混合物且溶解400体积的纯净氨气。2木焦油成分很复杂,是混合物 不是单一的化合物,里头有成千上万种成分,比如酚类 奈类 吡啶 苯 有很多 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清理试管内的木焦油 就是用我们吃的葵花油和花生油(植物油就行)3。木煤气的主要成分包括木焦油还有甲醇、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4。煤焦油的成分比木焦油还复杂的多 但是里头的物质基本上差不多 就是哪几种类型,清理方法跟木焦油一样。

丙烯酸羟乙酯与氨水反应

化学反应。是常见的化学信息,丙烯酸羟乙酯是丙烯酸羟烷基酯的一种,丙烯酸羟烷基酯包括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四种。

焦化厂 循环氨水是做什么用的?循环氨水系统的工艺流程是怎么样的?

从专业技术上讲,碳化室里的煤气温度达到800度左右,必须经过桥管喷洒循环氨水使氨水进行汽化,从而使循环氨水在喷洒的过程中汽化吸收煤气的温度,使其从800度左右下降至80度左右,这是循环氨水的一大作用,它的另外一个作用是在喷洒过程中将煤气中的焦油和一部分萘吸收变成氨水焦油混合液,进行回收。流程是焦炉上升管桥管喷洒进入集气槽、焦油盒、集气管、气液分离器、机械化沉淀槽、循环氨水槽、循环氨水泵,再进入桥管喷洒。炼焦过程中,从焦炉炭化室经上升管逸出的荒煤气温度为700℃左右,需要在桥管和集气管内用循环氨水喷洒,氨水吸收荒煤气显热部分蒸发进入煤气中,煤气放出大量显热被冷却至83℃左右,经过降温的荒煤气进入初冷器,通过冷冻水进行二次降温;而氨水则吸收大量热量部分蒸发进入煤气中,煤气和升温的氨气经集气管和气液分离器将煤气和氨气分离,再经过机械化澄清槽与焦油分离,得到83℃左右的氨水,氨水进入氨水槽,回收到的循环氨水余热用于供暖,其仅在冬季才有利用价值,而焦化企业通常是全年进行生产,因此对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利用率较低。目前采用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等将循环氨水的余热传递给供暖系统时,由于接触不够充分,往往影响换热效率,从而影响循环氨水的余热的利用率。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焦化厂用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循环氨水的余热对溴化锂制冷/热装置进行制冷或制热,实现循环氨水余热的最大利用率。具体而言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焦化厂用循环氨水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对荒煤气一次降温的循环氨水降温装置和用于将循环氨水的余热进行回收的溴化锂制冷/热装置,溴化锂制冷/热装置包括用于盛装溴化锂溶液的液体发生器,循环氨水通过换热装置将余热传递给溴化锂制冷/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用于将循环氨水进行雾化的雾化器Ⅰ、与雾化器Ⅰ连接的用于对液体发生器进行喷淋循环氨水的喷洒头Ⅰ。进一步,所述循环氨水降温装置包括用于荒煤气流经的上升管、桥管和集气管,集气管上连接有用于向荒煤气喷淋循环氨水进行降温的喷淋装置,集气管连接有用于分离氨气和荒煤气的气液分离器。进一步,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用于将循环氨水进行雾化的雾化器II和与雾化器II连接的喷洒头II。进一步,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用于喷洒循环氨水的喷嘴和用于调节喷嘴的喷射路程的喷洒调节机构。进一步,所述喷洒调节机构包括螺旋滑槽、与螺旋滑槽两端连接的矩形滑槽和用于调节喷洒路程的变径装置,变径装置包括插接套筒、设置在插接套筒内的叶片和通过支撑杆与插接套筒连接的变径塞芯,插接套筒上还设有用于在螺旋滑槽和矩形滑槽内滑行的插接柱。进一步,所述溴化锂制冷/热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液体发生器连接的用于对水蒸气进行加压的压缩机、放置在室内的换热器Ⅰ、放置在室外的换热器II和用于改变压缩机中的水蒸气流动方向的电磁四通换向阀,换热器Ⅰ和换热器II之间设有节流设备,电磁四通换向阀通过气管Ⅰ连接有吸收器,吸收器与所述液体发生器连接;

乙二醇里面的氨水味道怎么去掉

乙二醇和氨水中的水是混溶的,想要除去只能使用蒸馏法。可以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和氨,然后蒸馏,到100度就可以把水全部蒸出,然后在乙二醇的沸点197.3度把乙二醇蒸出来就可以了。满意请采纳,谢谢^_^

为什么汗蒸后汗蒸服有股难闻的气味就向氨水一样的味道

那是新陈代谢出来的毒素。中医讲:血汗同源,所以,当我们喝下水以后,就造血用了,然后经过肾脏的过滤,一部分就是尿液排出体外,一部分经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变成汗液排出体外,所以,汗液和尿液有一个共同的物质叫做尿素的物质,那个物质就有强烈氨水的味道。

为什么汗蒸后汗蒸服有股难闻的气味就向氨水一样的味道

如蒸前无味蒸后有味,那一般是身体代谢有问题,肾有问题有氨水味,去医院看看

硫酸镁加入氨水的化学方程式

MgSO4+2NH4OH=(NH4)2SO4+Mg(OH)2↓复分解反应。氨水即一水合氨,可以看作是氢氧化铵。

硫酸镁与氨水净离子方程式是什么

MgSO4+2NH4OH=(NH4)2SO4+Mg(OH)2↓复分解反应.氨水即一水合氨,可以看作是氢氧化铵.

硫酸镁溶液中加入氨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MgSO4+2NH4OH=(NH4)2SO4+Mg(OH)2↓复分解反应.氨水即一水合氨,可以看作是氢氧化铵.

硫酸镁与氨水净离子方程式是什么

MgSO4+2NH4OH=(NH4)2SO4+Mg(OH)2↓ 复分解反应.氨水即一水合氨,可以看作是氢氧化铵.

什么是氨气,什么是氨水?

工业制氨的化学方程式:Nu2082(g)+3Hu2082(g)=2NHu2083(g)(可逆反应)。制氨绝大部分是在高压、高温和催化剂存在下由氮气和氢气合成制得。氮气主要来源于空气;氢气主要来源于含氢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纯氢也来源于水的电解)。由氮气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即为合成氨原料气。氨气氨气(Ammonia),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3,分子量为17.031,无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 0.7710g/L。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氨气

鉴定嘌呤碱先加硝酸银还是先加 浓氨水好

先加硝酸银好,再加浓氨水,这样可以观察沉淀的生成和变化。

为什么嘌呤碱的鉴定中氨水不能加的过多

为什么嘌呤碱的鉴定中氨水不能加的过多原因:水溶性不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嘌呤碱在中性水中水溶性不太好,溶于碱液中,磷酸和氨水应该为缓冲液。氨水加的多溶液会显碱性,导致Ca沉淀不好,加NH4Cl就是用来中和的.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六十摄氏度下比常温沉淀更彻底。

用agno3鉴定嘌呤碱时加入浓氨水目的是什么

用agno3鉴定嘌呤碱时加入浓氨水目的是了解核酸的组分,并掌握鉴定核酸组分的方法。核糖核酸含有核糖、嘌呤碱、嘧啶碱和磷酸各组分。嘌呤碱在弱碱性环境中能与硝酸银作用形成嘌呤银化合物,初为乳白色,稍放久为浅灰褐色絮状物。在浓氨水中可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絮状的嘌呤银化合物沉淀。

鉴定磷酸和嘌呤碱组合时,加入VC和氨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嘌呤碱在中性水中水溶性不太好,一般溶于碱液中,磷酸和氨水应该为缓冲液

鉴定rna加入氨水、硝酸银作用

氨水和硝酸银的溶液在有机化学里叫银氨溶液,是用来检验醛基的

噻吩和氨水反应

噻吩和氨水反应可合成一系列黄、红、紫色调的染料,适用于聚丙烯腈、聚酯等纤维的着色;烷氨基噻吩的衍生物是一次成像照相乳剂的敏感剂;某些α- 噻吩衍生物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螯合剂,若控制适当的PH值及配合恰当的萃取剂,可用于锆、铀 -钍等数十种贵重金属离子的分离以及直接作为人民币的防伪剂。

用硝酸银鉴定嘌呤碱基时加浓氨水的目的

加浓氨水可以观察沉淀的生成和变化。用硝酸银鉴定嘌呤碱基属于核酸的定性分析【目的】1 .掌握测定核酸 的组成从而 定性分析 DNA 或 RNA 的方法。 2 .熟悉测定核酸的组成从而定性分析 DNA 或 RNA 的 原理。【原理】RNA 和 DNA 均可被硫酸水解生成含氮碱(嘌呤碱与嘧啶碱)、戊糖( RNA 中的核糖与 DNA 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水解产物可用下列方法鉴定。 1 .嘌呤碱的鉴定原理嘌呤碱在弱碱性环境中能与硝酸银作用形成嘌呤银化合物。初为乳白色,稍放久为浅灰褐色絮状物。2 .核糖的鉴定原理核糖经浓盐酸或浓硫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后者能与 3 , 5- 二羟甲苯缩合形成鲜绿色化合物。该反应需三氯化铁作为催化剂。3 .脱氧核糖的鉴定原理脱氧核糖在浓酸中脱水生成 ω- 羟基 γ- 酮基戊醛,后者与二苯胺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4 .磷酸的鉴定原理定磷试剂中的钼酸铵在酸性环境中以钼酸形式与样品中的磷酸反应生成磷钼酸。后者在还原剂氨基萘酚磺酸作用下形成蓝色的钼蓝。【器材】1 . 试管与滴管2 . PH 试纸3 . 沸水浴4 . 带有长玻璃管的胶塞【试剂】1 . 5% 硫酸2 . 5% 硝酸银溶液3 .浓氨水4 . 3,5- 二羟甲苯试剂取 FeCl 3 ·6H 2 O 1.0g 溶于 6ml 水中,加浓盐酸 100ml ,混匀,此为 A 液。另配制 6%3,5- 二羟甲苯乙醇溶液为 B 液。临用时用 A 液 100ml 加 B 液3.5ml 混合即可。5 .二苯胺试剂取二苯胺 1.0g 溶于 100ml 冰乙酸中,加浓硫酸 2.75ml 。此二苯胺试剂遇光易变绿色,故临用前配制,贮于棕色瓶中,置冰箱保存。6 .钼酸试剂取钼酸铵 2.5g 溶于 20ml 水中,加浓硫酸( A·R ) 8.5ml, 冷却后再加水至 100ml ,放冷处可保存 4 周左右。7 .氨基萘酚磺酸溶液取 15% 亚硫酸氢钠溶液 195ml 与 20% 亚硫酸钠溶液 5ml 混合,加氨基萘酚磺酸 0.5g ,在热水浴中搅拌使固体溶解(如不全溶,可滴加 20% 亚硫酸钠数滴,至多不超过 1ml 即可)。此溶液置冷处可保存 2-3 周,如颜色变黄需重新配置,临用前将上述溶液以蒸馏水稀释 10 倍应用。8 .核酸样品称取粗制核酸样品 10mg/ 每组。或者,取本教材实验九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出的核酸作为本次实验的样品。【操作】1 .核酸的水解向加入 10mg 核酸样品的试管(或者,向有核酸沉淀的离心管)中加入 5% 硫酸 4ml ,用玻璃棒搅匀,再用带长玻璃管的塞子塞紧管口,于沸水浴中加热 15min ,既得核酸的水解液。2 .核酸的鉴定( 1 )嘌呤碱的鉴定:取小试管 2 支,分别标明测定与对照,按下表依次加入试剂,混匀,放置 15min ,观察嘌呤银沉淀的生成,并记录颜色。注:加氨水(约 2 ~ 3 滴)以中和酸,呈碱性即可,需用 PH 试纸测试。若加氨水过多,则生成银氨络离子 [ Ag(NH 3 ) 4 ] + ,使银离子减少,嘌呤银沉淀减少。( 2 )核糖的鉴定:取试管 2 支,分别标明测定与对照,按下表操作:将两管同时放入沸水浴加热 15min ,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煮 3 ~ 5min ,即可先观察)( 3 )脱氧核糖的鉴定:取试管 2 支。分别标明测定与对照。按下表操作 :将两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加热 10min ,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4 )磷酸的鉴定:取试管 2 支,分别标明测定与对照,按下表操作:于室温放置 10min 后,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注意事项】1 .为了安全,核酸水解时,避免将 长玻璃管的管口对准人 。2 .嘌呤碱的鉴定中氨水不能加的过多。

溴素与氨水怎样反应

3Br2+2NH3=N2+6H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