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福柯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如何理解米歇尔福柯所说的Descending individualization?

上升的个性化”(ascending individualization)和“下降的个体 化”(descending individualization)。(ibid:193)前者大多为了宣 扬自己的丰功伟绩,扬名青史;而后者则为了更好更深入地 了解某一个体的心理状态和思想,从而完成对其改造、规范 的任务。

哲学帝进,米歇尔福柯入门看哪部作品好?癫狂与文明还是事物的秩序?雅克德里达呢?

米歇尔福柯学的比较杂,涉及的领域很多,要系统的了解他的思想,最好自己也有一定的阅读宽度(这是大前提),如果LZ是想了解他的哲学思想,那么我个人的建议还是先《疯癫与非理智——古典时期的疯癫史》,然后《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词与物》,最后《规训与惩罚》。福柯的思想其实在医学、历史等方面都有体现,相互参考是不错的阅读方式。雅克德里达这个人的争议比较大,但我只看过他1972年的《多种立场》和1992年的《死亡的礼物》,所以很难说系统的推荐吧,毕竟他著作也挺多的,没看过就说不上主次。

米歇尔福柯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福柯的思想核心可以从他的名言——“人死了”来看出。他的“人死了”承接尼采所说的“上帝死了”。尼采是对中世纪压制人类理性的神权进行批判,而福柯则是对工业时代中人道主义的主体性崇拜与本质主义崇拜的批判。因为对人的主体性的过度强调否定了人作为一种复杂多元化的个性存在,而在本质主义的追问中,由于对本质的追求,抽取掉了很多所谓非本质因素,而这些因素恰恰是人性中最具有多元色彩的部分。因此,福柯认为,这个时代的“人”已经死去,取而代之就该是强调个性多元,反本质与无中心的后现代状态。他的主要著作《癫狂与文明》、《性史》、《规训与惩罚》等,都贯穿着这样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