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动物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虐待动物事件层出不穷,究其根本施虐者实施虐待的动机是什么?

摧毁事物而去满足原始兽性、享受征服的快感,都是他们卑劣行径的最重要的两种动机,“虐物非虐人”成为他们规避律法制裁的邪恶借口。一、摧毁成为压力唯一的输出口。由多名志愿者深入暗查,发现一群聊充斥着非常多虐待宠物的视频,群聊成员竟然有不少未成年人,他们以“嗜血”为乐,看着被虐杀的宠物却打出嬉笑言语。志愿者将这些公布在网络后,对这种虐待行为口诛笔伐者甚多。荀子曾言“人性本恶”,人类本就是从野蛮进化至文明,理性和克制是我们的皮肤。但是刻在基因中的那种“兽性”不会那般容易消灭,可能时不时出现,尤其是在巨大压力的刺激下。都市生活是处于真空高压下的,这些施虐者没有能力将压力释放,只能蜗居在互联网糊满蜘蛛网的角落里,用那赤红的虐待宠物视频转移自身在现实生活中无能的自卑情感,真是悲哀!二、血色的征服。志愿者在统计虐待视频时,发现被虐待最多的就是猫。猫是一种性格比较清冷高傲的宠物,习惯性的对主人爱搭不理。这种猫科动物本能性格不知道怎么就戳中了那些施虐者“玻璃心”,惹得他们表露出那不堪一击的“征服”欲,硬是用皮鞭、管制刀具等虐待工具对宠物猫下重手。在现今的法律法规上还没有很细致全面针对动物被虐待的条款,这个漏洞让这群施虐者肆意妄为,即使曾经被爆出高校大学生发布虐猫视频而被校方开除,但这都仅仅是道德层面、社会规则上的惩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些信息的传播,已经污染了我国部分未成年人阳光成长的环境,对这些施虐者在法律强制执行的惩罚制定尤其刻不容缓。

虐待动物的人,还能要吗?

如果我的另一半虐待动物,我会非常担忧和失望。这种行为反映出他对动物的缺乏尊重和同情心,同时也暗示着他可能存在着问题,如缺乏感情或冷漠等。以下是我对这种情况的全面分析和看法:1. 道德和伦理观:对动物进行虐待是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严重违反。动物与我们共享这个地球,它们是有感情、痛苦和权利的生命体。当我们虐待动物时,我们贬低了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2. 人格特征与行为模式:虐待动物可能是另一半潜在的人格问题的表现。虐待动物的行为往往显示出缺乏同情心、尊重和爱心等基本的人类特征。这可能与另一半的社会心理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或个人观念有关。3. 心理影响与潜在威胁:虐待动物的行为可能是更严重心理问题的表现,如反社会人格障碍、暴力倾向、缺乏责任感等。虐待动物的人也可能对其他弱者、无助者或他人存在威胁。4. 动物保护与社会意识:虐待动物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作为社会成员,我们有责任保护动物免受虐待和伤害。对虐待动物保持沉默或纵容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道德和不负责任的。5. 潜在改变与教育:虽然虐待动物的行为令人愤怒和失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改变的可能性。人们可以通过教育、心理治疗或改变行为模式来重塑自己。如果另一半愿意寻求帮助和改变,并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那么潜在的改变是存在的。然而,虐待动物是一个严重的行为,需要我们慎重对待。如果另一半对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内疚或拒绝改变,我可能会考虑结束这段关系。保护动物是我的价值观和原则之一,我不愿意与一个虐待动物的人建立或维持亲密关系。

为什么要反对虐待动物?

原因如下:现实主义认为,动物虽然跟人不同,但他跟纯粹的物也是不同的,因为动物是有血肉之躯的,所以你在虐待动物的时候人是可以感同身受的,人也是能够感到那种痛苦的。这是为什么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联合起来,都认为对虐待动物是应该加以制裁的。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都认为动物权利,必须附属在人权的基础上,只有对人足够的尊重,我们才能够派生出来去尊重动物,你不可能把尊重动物凌驾于尊重人之上,那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是一个尊重人的社会也会慢慢慢慢地会产生对动物的尊重。道德主义认为在虐待动物的时候会毒化人的心灵。孟子说君子远庖厨。所以说你对动物的尊重,其实就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对人的尊重就可以派生出来的动物的尊重。功利主义认为,如果可以虐待动物的话,那你的心理会毒化,心理一旦毒化,就会激发大量的恶性案件。结论所以两派观点共同认为应当尽可能降低那些不合理的对待动物的痛苦程度较高的虐待行为。虽然动物是不会说话,但动物是能感到痛苦的,所以你在虐待动物所创造的痛苦,其实是会让人都感到痛苦的。所以无论是宰杀动物,无论是把动物的皮毛拿来做衣服,或者做科研用处,还是一些合理使用,那种不必要的痛苦应当降低到最低,这是现实主义的一种观点。总之,人需要被尊重的,但我们越尊重人,我们也会对动物产生的一种怜悯之心。

哪些国家出台了《禁止虐待动物法》

截至2020年,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制定了《禁止虐待动物法》。1、葡萄牙葡萄牙1995年的《保护动物法》第一章“保护的总原则”列举了以下四个保护原则。一是禁止所有的造成不必要的死亡、虐待、持续的痛苦或剧烈伤害等非法残暴对待动物的行为。二是动物患病、受伤或者处于危险的边沿,应该得到尽可能的帮助。三是禁止要求动物做力不能及的事情。四是濒危动物物种应该得到符合其生态系统规律的保护。可以看出,这四个总的原则是基本原则和具体调整规则结合的产物。2、瑞典瑞典2002年修订的《动物福利法》第2部分(关于动物管理和对待的基本规定)虽然没有用专门的条款来归纳动物福利保护的基本原则。典型的动物福利保护基本法或者综合性法律主要有瑞典1988年颁布的《动物福利法》、丹麦1991年颁布的《动物福利法》、德国1993年颁布的《动物福利法》、葡萄牙1995年颁布的《保护动物法》等。专门的动物福利保护法律或者法令,以英国为例,该国1906年颁布了《狗法》,1930年颁布了《控制狗的法令》,1983年修订了《宠物动物法》(1951年颁布)等;以瑞典为例,该国1987年修订了《猫狗监管法》(1943年颁布),1999年颁布了《狗的饲养、销售和喂食法》,2000年颁布了《狗标记和登记条例》等。3、英国英国有关动物保护的法律有10多个,如鸟类保护法,动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及乡村法,宠物法,斗鸡法,动物麻醉保护法,动物遗弃法案,动物寄宿法案,兽医法……不仅面面俱到,而且不断修订,甚至对饲养以供食用的动物,法律还规定要由专职人员实行“无痛感的”宰杀。4、美国美国不但制定了《反虐待动物法案》,还专门制定了《动物福利法案》,对人该给动物一个什么样的正常生存环境都作出了具体规定。5、法国法国在1850年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案,爱尔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也相继出台了反虐待动物的法案。6、德国德国《动物保护法》强调,必须把人以外的动物列入道德关怀的范围之内,对于动物的生命,人们应该像对待在心智能力上居于同等层次的人的生命一样尊重。凡是人为给动物造成痛苦的都要追究法律责任。7、新加坡新加坡1965年制定的《畜鸟法》是为了“防止对畜或鸟类的虐待,为改善畜、鸟的一般福利以及与之有关的目的”。8、菲律宾菲律宾1998年出台的《动物保护法》的主旨是,为了“通过督导及管制一切作为商业对象或家庭宠物之目的而繁殖、保留、养护、治疗或训练动物之场所,以对菲律宾所有动物的福利进行保护及促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虐待动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