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人间词话中所有对冯延巳的评价

《人间词话》短短64则,提到冯延巳词的地方就有7则,可见王国维对冯词的看重。[1]个别词作有人是欧阳修的作品,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捡取其中比较集中能体现冯词特点的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堂庑特大(意境深远) 王国维原话是:“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 这个解释恰恰释疑了我开始对冯词的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不把冯词放在《花间集》中?我想,原因其实就是冯词虽然延续了五代词的风格,却与之有明显的区别。王国维先生这里所说的“堂庑特大”就是最重要的区别。下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来看一看冯延巳和花间词的相似之处。 花间词的内容主要是花前月下、男女之情,风格以剪红刻翠、香软浓艳为主。冯词也写剪红刻翠之景。例如《鹊踏枝》:“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千肠断。”写相聚、写别情,写重叙旧欢之际却仍然抗拒不了离愁将至的悲哀。 另外,冯词中还有“春艳艳,江上晚山三四点。柳丝如剪花如染。香闺寂寂门半掩,愁眉敛。泪珠滴破胭脂脸。”,“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抛球乐》)等,这些都可以看出花间词的风格,因此王国维说他“不失五代之风”。 其次,我们看一看冯词和五代词的不同之处。 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王国维先生提到的“堂庑特大”这四个字。我对“堂庑特大”这四个字的理解是:词的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内部的情感境界更加深化。 空间境界阔大表现在冯延巳常以“大境”写情感。例如他的《更漏子》:“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鹊踏枝》“楼上春寒山四面”等。“高楼”、“寒江”、“天外”、“山四面”等都是大境,明显与温庭筠局限于闺房之内不同。 情感境界更加深化表现在:冯延巳把描写的男欢女爱、春花秋月的闲愁等和人生的悲慨结合在了一起,承载了政治社会人生的大题材和大感慨。 这些从哪里能够看出呢?例如《谒金门》“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这么萧索的悲秋,面前难越过的关山,条条走向不同方向的路,我该向何处去?我又能向何处去呢?这不仅仅写的是深秋时间游子的感受,同时也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悟,对存在的思考,对人生走向的迷惘。 这都是冯词“堂庑特大”的体现。叶嘉莹先生说过,“冯中正的词是一种感发的生命,是一种缠绵的不能够抛掷的感情的意境”[2],大概也是“堂庑特大”的一种体现吧。 2.深美闳约 《人间词话》原文:“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深美闳约”出自清张惠言的《词选序》。我对这四个字的理解是:“深”就是深厚,深邃和深刻;“美”就是精艳、美艳;“闳”是指宏大,宽广、博大;“约”就是婉约。用叶嘉莹先生的理解来说,那是“在辞藻的华美之外,兼有深厚、丰富与含蕴的。” 为什么王国维要这么评价冯延巳的词? 首先,冯延巳的词情致缠绵,感情深沉悲慨,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生活、爱情的叙述,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人生认识。他还善于用“层深”的手法,把相思愁闷之情表现得层层深入,表现了“深”。名句如“波摇梅蕊当心白”、“绿杨楼外出秋千”、“细雨湿流光”等。 其次,冯延巳词继承了五代词的风格,有中晚唐七绝余韵。其词也写艳情,也用色彩斑斓的意象表达出美艳的感觉。例如“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爵满。《阳关》一曲千肠断。”这里的“凤楼”、“蜡烛”、“罗衣”、“金爵”等色彩艳丽的意象与温庭筠、韦庄的如出一辙。可称得上精艳、美艳。 再次,冯词的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内部的情感境界更加深化,可称得上“闳”,前面已经有过阐释(在“1.堂庑特大”中),不在赘述。 最后,冯词表达情感善于用“盘旋”的笔法,把苦闷相思表现得一层深似一层(后面还有叙述,不在赘述),有婉约的风格。可称得上“约”。 总之,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五代词多为应歌而作,风格香而软,除辞藻华丽外给人留下的欣赏空间比较小,多些闺房事,细腻浓艳有余却缺少宏阔的境界,故难以当起“深”和“闳约”。但冯词则不然,除了精艳之外,还有这更加真切的个性表现,更加深远的感情境界,更加阔大的空间境界。足可称得上“深美闳约”四字。 3.和泪试严妆 出自《人间词话》:“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对“和泪试严妆”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试严妆”,即试穿新婚礼服,本是喜事,然而却又“和泪”,也就是掉着眼泪试穿新婚的礼服。我想,王国维想表达的应该是,冯延巳善于用清丽、委婉之笔表现一种悲苦执着之情,一如女子之有和泪之悲而又有严妆之丽。另外一方面,这种矛盾的表达也正是冯词在花间月下蕴涵忧患危苦之情的突出表现吧。 从冯词内容上来看,多是描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他的词风与花间词浓艳、雕琢有所区别,多以清丽多彩和婉约情深为特色,感伤气息较浓,经常用一种凄婉的、稍纵即逝的美来再现人生的悲凉,形成一种哀伤美,细腻柔婉,幽曲宏深。例如《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阑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梅花落了千万片,本来是美景,但作者用“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本来在悲哀中走向了死亡,可还是要挣扎,表达出心理深处的一种沉痛和悲哀。盛宴中的笙歌已经消停,酒醒之后只能“愁无限”,四面寒冷包围着自己,与世隔绝中,多少书信过去,却没有自己的书信到来。等待着、盼望着,一切都没有来,全都落了空,只有用那泣泪成珠的鲛绡擦干眼泪,却又掩饰不住内心思量万变的那种决绝的哀痛。 用这种清丽多彩的语言色彩表达出深沉的感情和一种哀伤之美,切切是“和泪试严妆”。

人间词话中端己是谁

端己就是指的韦庄。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韦庄工诗,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王维国在《人间词话》中把文学分问哪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原文: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