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oh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我有个理光XR-X10胶片相机,镜头RIKENON P ZOOM 1:3.5-4.5 28-105MM MACRO RICOH

该镜头应该是pk卡口的,宾得单反可以的

将旅途美景转化为可一再回忆作品的创作利器,再评 Ricoh GR III

虽然先前已经针对 Ricoh 新一代街拍机 GR III 进行简短的测试,但由于当时测试时的天公不做美,觉得略为可惜,不过适逢三月到四月刚好有两趟海外出差,就决定再次与代理商商借 GR III ,毕竟以随身携带的随拍,相较迈入 AI 高性能、多镜头的智慧手机,笔者更偏好简单、可容易控制的定焦随身机。 关于 GR III 的特色与细节,在先前已经评测文章有介绍,这篇就不再针对特色与机能进行介绍,只针对在偏向 GR III 拍摄实战的想法做更进一步的叙述。 为何会选择 GR III 当成摄影旅伴? 每个人对于旅游摄影着重的点并不相同,也没有甚么是最好的旅游相机,有些人可以接受携带多颗镜头与专业机身,就为了拍下最美丽的画面,也有人只想以最轻巧的设备随心所欲地拍摄,若以焦段特性, GR III 似乎可以做的事情与手机相当类似,而现在的手机影像品质也非吴下阿蒙,选择 GR III 当成摄影旅伴的件何在? 先谈定焦这点,虽然笔者不是从底片开始学习摄影的,不过笔者当时开始接触 Pentax 单眼相机系统时,就在初期搭配 DA40LE 定焦镜头拍摄,而后也陆续扩充此系列的镜群,在机身仍未升级到现时的 K-1 前,笔者最惯用的旅拍组合是 DA15LE ,主要的关键除了是超广角之外,笔者认为 DA15LE 的对焦距离与放大倍率甚至较 DA21LE 容易拍摄各类的题材。 虽然广角一方面局限构图的全面性,然而若是熟悉的焦段,也不难思索合适的构图条件,更何况 28mm 也是许多相机的标准起始焦段,宛若人眼稍事放松的小广角特性也容易掌握街景与抓拍,更何况较先前世代更进化的近拍能力,更有助拍摄小物,当然还有先前世代所没有的 SR 机身防手振,甫以更高的可用 ISO ,也更容易拍出理想的作品。 GR III 比起手机街拍的好处 过往使用单眼相机拍照,较大的外型与镜头总给路人较明显的侵略感,有时候即便是无心的拿起相机按下快门,也会造成路人紧张,或是为了不想入镜刻意闪避反而产生画面的不自然,而尺寸较小的 GR III 则可宛若智慧手机一样藏于掌心,同时若熟悉其焦段特性,即便是盲拍亦能在拍摄时预期可能拍出的画面。 另一个笔者喜欢 GR III 甚于 GR 的地方,则是 GR III 透过触控萤幕搭配焦点快速移动,就不用像原本使用 GR 为了抢快只能强迫中央点构图,手指一滑就可大致配置偏好的构图焦点,这也是在先前使用 GR 街拍时较难以实现的用法,毕竟虽可切换到全自动选择焦点,只是有时系统判断与拍摄者所思索的焦点不同,笔者还是偏好使用手动选择中央焦点拍摄。 另一个笔者偏好使用小型相机街拍的关键,还是回归到相机的稳定握持感,现行的智慧手机虽不乏有提供快门键的机种,然而追求轻薄的机身与手持稳定操作是有相当程度的牴触的,通常为了稳定且可靠的使用手机拍摄,多半还是得要双手操作,单手使用手机多少还是会担心操作时导致手机掉落,然而传统相机的握柄搭配腕绳仍能维持单手即可拍照的优点。 相较笔者现在的第一世代 GR , GR III 大幅的提升拍摄可靠度,诸如对焦速度、可用 ISO 、机身防手振等的升级,但也保有在常用功能几乎可透过单手完成的特性,笔者认为在随心所欲地进行街拍、快拍与盲拍,皆有着大幅提升感,但同时还是可以保有盲拍、快拍的不确定性偶发出现的特殊构图。 GR III 街拍的确定与不确定的乐趣 在笔者的拍摄方式,个人习惯将 ISO 设定在自动 100-6,400 ,安全快门 1/30 秒,虽然常驻在 P 模式,不过前滚轮与光圈连动(严格来说笔者的使用方式与 A / 光圈先决模式差不多),平常使用则较常用到风格调整、曝光补偿等功能,基本上都是单手就可以快速地完成操作程序。 设定在 1/30 秒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一般单手拍摄笔者较有把握的快门速度,但若是在略为昏暗、或是行进间的抓拍,就偶而会出现一些预期之外的画面产生,虽然有时会出现预期之外的效果,不过也偶而会拍到一些出色的照片。 由于 GR III 的色彩风格还是与 GR 略有不同,笔者在 GR 惯用的风格是正片负冲,不过在 GR III 则改以正片与四项黑白交替使用,虽然笔者仍认为 GR 的正片负冲是相当出色的风格,然而若在此次两次出差的使用, GR III 的正片与黑白系列做为展现旅途的景色相当合宜,偶而甫以跳漂白、复古,就可有出色的作品,反而标准色调、鲜艳色调成了较少用的风格。 不造成负担的摄影轻旅伴 当然,对每个人而言,能够接受的摄影旅伴的大小尺寸与机能不尽相同,也是有认识的摄影师朋友坚持携带完整的单眼组合,只是笔者即便在当初买 GR 前,也是偏好使用 Pentax 的 APS-C 级机身搭配 DA Limited 系镜头当成旅拍组合,不过当时会选择 GR 的关键,还是在鱼体积、感光元件的尺寸、画质与操作性皆为一时之选。 虽然最轻盈的摄影旅伴应该还是新世代的智慧手机,不过对笔者来说,还是希望能以取得一定掌控度、不需要复杂后制的前提下,记录自己觉得出色的旅游照片,这时以笔者个人能够接受的影像品质、机身轻巧程度与色彩风格等特色, GR 系列应该还是笔者最爱的选择。 虽然少了内建电子观景窗,也没有可变焦的功能,不过对笔者来说,能够容易掌控的焦段、以单手就可进行操作与拍摄、合宜的近距离拍摄能力,是 GR 系列最大的优势,而 GR III 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取舍,虽然在一部分的操作、色彩风格不见得能 100% 满足原有 GR 用户的需求,但也不能轻忽这款全新设计的机身所带来的更优异的影像品质、防手振等优点。 GR III 在历经四年的时光,从零开始设计的 GR III 确实也让消费者感受到此次新机种给予的诚意,同时也在上市不久,就提供了更新版提升暗部对焦性能,依照 Ricoh 的惯例,应该会持续透过韧体更新提升机能,当然个人私心若能把正片负冲的风格加回去就再好不过了。

RICOH KR-10R胶片相机的快门按不下去,我检查了卷片扳手是卷到底了的但仍然按不下去.该怎样解决呢?

有很多可能,想扳手没到位,还有就是胶片没上好。要是机械故障的话,就是上弦片没到位。这些都不是大毛病。好修的很。上修里那里花不了多少钱,实际自己也能修=不过你得有点机械常识。

RICOH 理光 R8 数码相机怎么才能把菜单语言转换成简体中文

按相机背面的“MENU”键进入相机设置状态,在相机设定中找到语言设置,进去选择简体中文,确定。

RICOH数码相机 开机显示“error”怎么回事?

没有摔过碰过吗 如果没有可能是内部元件老化引起的元件断裂出现error可能不光是机械部分,电子部分也有损坏

RICOH数码相机 开机显示“error”怎么回事?

ERROR=错误通常是因为你的卡坏了.或者你相机的程序出错了.把卡拿出来重新装一次.

在日本购买的RICOH GR相机日本版如何转成中文版

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1,按【menu/ok】键2,右移显示设置3,下移选择语言4,再按右移键5,选择您需要的语言6,最后按【menu/ok】键就完成了

新手买相机学影相. Pan LX2 / Ricoh GX200 or GRD 2

如果你系讲学影相 咁其实最好都系买数码单镜反光机. 你讲既呢几部机除咗LX2平小小之外 其余两部机既身价都够买到入门级数单镜反光机.不过就会比较笨重. 讲画质其实三部唔会差太远 Ricoh两部机虽然冇快门先决 但系有全手动曝光 用起来冇咁方便 但单纯讲学影相关系唔太大. 反而要留意GRD2系定焦 冇得zoom 有啲人唔介意 仲话咁先靓 不过如果重点系学影相我觉得有变焦好啲.而且GRD2冇光学防手震 建议唔好考虑GRD2 GX200有超广角24mm 亦有1cm微距及大光圈f2.5.应该几好用 但系影video就比较普通 只有640 x 480 LX2都唔错有广角28mm 但一定要影16:9先有 影3:2同4:3会得翻32同34mm.微距快较普通 只有5cm最近对焦距离.Video虽然可以影1280 x 720 但就只有每秒15幅 有啲美中不足. 以你既预算 不如买新出既LX3 有超大f2.0光圈 24mm超广角 1cm最近对焦距离 video有1280 x 720每秒24幅 而且不会因为改变相片比例而冇咁广角 所有比例都可以用24mm焦距. 以下网有咁多部机既规格 dcfever/cameras/database

胶卷相机RICOH FF-10的那些键具体有什么用呀!还有它的像素是多少?

既然是胶卷相机,就没有像素的说法。胶卷相机的感光元件是胶卷本身。是分子水平上的感光反应。

ricoh全景相机打不开机怎么回事

没电了。更换电池,或者充满电池,再试,并检查电池仓内是否有杂物。如果还不好,尽快送维修站。相机不是电脑,是不会中毒的。

日本RICOH(理光)相机,型号RZ-735(对相机有一定了解的进),胶卷,电池(使用期)等

胶卷还能用,但如果时间太长有话照片就会色不正有偏色,颗粒变大。

ricoh数码相机打不开,镜头缩不回去 急急急···

最大的可能是主板出了问题,我的也是和你一模一样的情况,不过我的后来一直打不开,没有办法了就拿去修,是主板出了问题,换了一个,花了300多,我的是富士相机~~~你的镜头转不回去,我的也和你的一样啊,肯定是主板出了问题喽,如果你的在保修期内还是尽快拿回去换一个镜头吧,这样的话省了钱了~~

RICOH CR-5反面怎么打开

如果相机倒片手柄侧没有专用的拨动开关的话,那拉起相机的倒片旋钮(如图右侧银色的长条手柄,翻起、向上拉),即可打开相机后盖。

ricoh 28-110镜头怎么用

RICOH 28-110mm f3.5-5.6,是一款推拉变焦镜头,即变焦环与调焦环做在了一起,推拉变焦,旋转对焦。在最前端的调变焦环上,白色的2.5至∞,表示相机到被摄体的距离由2.5米到无穷远。在前端10、12、15、20、40等数值代表大致的景深范围。此镜头是长焦端近摄镜头,即变焦环推到最前端可实现近摄功能,在白色2.5左侧有一条绿线,当镜头的红色标志线进入绿线区域时,表示镜头已进入近摄状态。1:4为放大倍率。推开变焦环,镜筒上28、35、50、70、110即变焦的焦距。就靠内侧的,标有3.5、5.6、8、11、16、22,就是光圈调节环。

孤独追求街拍顶峰的末代武士, Ricoh GR III 动手玩

Ricoh Image 象征性的街拍相机 GR 家族自底片到数位已经发展到第十二世代,作为传承当时以追求极致街拍为前提的新世代机种 GR III 选择大立大破的方式,为在这个手机拍照当道、数位相机衰退的市场再次带来一款全新解释的街拍相机, GR III 被赋予的使命并不只是为了推出而推出,是以破釜沉舟从零开始的重生之作。 GR III 并不是一款为了迎合多数人喜好催生的产品, GR III 一切的妥协都只为了追求小巧、极致与街拍,并非像当前多数随身机尽可能塞入消费者想要的功能、甚至向智慧手机取经, GR III 宛若一位活在被手机拍照当道、连其它随身机都一再与市场妥协的情况下,仍孤独追求接拍极致的末代武士。 没有变焦,没有内建电子观景窗,没有翻转萤幕,单一 28mm 定焦设定的 GR III ,在删减内建闪光灯、重新布局按键配置后,与 GR 、 GR II 有相同片幅的 GR III 尺寸更为紧凑,呼应了 1996 年第一代的 GR1 的尺码与风格。 当然经过世代移转, GR III 在相同的尺寸并无法完美重现 GR1 的内建闪灯、光学观景窗等设计,不过重新自 GR 使用者的意见思索催生的 GR III ,则是在各种意见交错与现实考量之下而成的产物,对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取舍"的消费者, GR III 宛若是未跟上时代趋势的史前巨兽,但深究 GR III 妥协的理由,就不难想像 GR III 为何会规划这样的样貌。 GR III 的诞生,是在加法与减法的拉扯之后得到的结果, GR III 最先被设定的课题是至少要能维持当前尺寸、但同时又要有能够超越 GR 、 GR II 的表现,同时在功能方面最先考虑的不是满足所有人的完整性,而是只保留核心族群在街拍所需的功能,若说 GR 与 GR II 还是能够稍作长跑的短跑选手, GR III 犹如只专注于短跑的顶尖选手,生为街拍、活为街拍。 虽然 GR III 维持与 GR 、 GR II 相同的等效 28mm F2.8 设定与 APS-C 片幅,没有更广的视野,也没有更大的光圈,也不是 35mm 全片幅,也是为了维持体积的可携带性;或许会有人问为何当年底片机可以做到更大的光圈与更广的视角,为何进入数位时代做不到?如果说当光学品质因此回到当时底片机的表现,又有多少消费者能接受? 由于现代感光元件的解析度提升,反映出底片时代的铭机、铭镜是不一定经得起当代数位技术以 1:1 放大检视考验的,若仅剩氛围、影像品质甚至比透过数位补正的手机还糟糕,这样的 GR III 会是现在消费者能接受的吗? 至于大光圈与广角则会使 GR 体积变得不再轻便,例如同为 APS-C 定焦机但拥有更大光圈的 Leica X ( T-113 )与 Fujifilm 的 X100F ,其机身厚度也就失去 GR 关机后能收入口袋的优点,更不用说 35mm 片幅的 Leica Q 、 Sony RX1 的光学结构更是份量十足;维持 APS-C 与 28mm F2.8 ,可说是在尺寸与影像品质之间衡量而来的结果。 帐面没有进步,不代表 GR III 只是 GR 变更电子系统的产物, GR III 不仅搭载一张全新的 24MP APS-C 元件与新世代的 GR Engine 6 处理器,还增加源自 Pentax 的 SR 感光元件防手振技术与全新设计的光学结构。 原本增加感光元件防手振技术会使机身后度产生变化,要能够维持相同的收纳厚度,势必无法沿用 GR 的光学设计,既然要重新设计光学,不如在追求影像品质的同时也改变既有设计, GR III 较 GR 、 GR II 的光学镜片减少一片,以 4 群 6 片构成,也使得光学更为简化,有助提升影像品质外,亦可减轻镜头对焦驱动负担。 标准焦段下的镜头 微距模式下的镜头较为凸出 且更重要的是, GR III 的全新光学镜头也再次提升近拍的能力,虽由于片幅考量无法达到当初使用小元件的 GRD 家族的 1 公分超近拍,但也可在一般模式提供与 GR 、 GR II 微距模式下的最短 10 公分近拍,而在微距模式更进一步达到 6 至 10 公分的近拍能力。当然,也由于光学镜片不同, GR III 并不相容 GR 与 GR II 的广角转换镜,需搭配新式广角转换镜。 GR III 所采用的感光元件,没意外应该是与 Pentax K-70 同级的 24.2MP 元件,此感光元件具备焦平面相位对焦技术,搭配对比式对焦构成混合对焦系统,除了新元件搭配 GR Engine 6 引擎加持的高感光表现外,也搭配等效四级的三轴式 SR 机身防手振与 DR II 超音波除尘技术,也具备透过防手振进行抗伪色与抗摩尔纹, SR 亦可在选单中开启自动侦测是否开启。 GR III 看似不变的传承机身外型设计,实际也有进行相当程度的改变, GR III 仍维持无内建电子观景窗的设计,而且这次连机身内建闪光灯也去除,值得注意的是热靴亦改为相容 Pentax P-TTL 的接点,也让 Ricoh Image 与 Pentax 相机部门合并后更能集中资源。另外,充电与传输介面从善如流地改为 USB Type-C ,除了充电与资料传输,亦可输出影像到电视。 GR III 的转盘取消全自动模式,保留 PASM 与三个自定义功能,乍看下大胆,不过仔细思考现在 GR 也不再需要作为文青的炫耀代名词,还会愿意购买高阶随身机的多半不会是新手,也无须在保留对认同这款产品的消费者根本不必要、甚至还嫌多余的全自动模式。 机身背面的 LCD 虽不像 KP 加入翻转机构,不过从善如流地加入触控萤幕,能够快速选择焦点或是开启触控拍照,但若担心误触,亦可在选单内禁用触控萤幕;拇指区的按键也为了缩减的机身尺寸重新调整,取消原本的上下曝光快捷、 AE-L 、 AF-L 切换拨杆,但在减少按键后转而在十字键外加入转盘。 也会有不少人对于取消内建闪光灯以及没有电子观景窗有微词,不过取消内建闪光灯与不加入电子观景窗,都是为了进一步缩减 GR III 的体积,闪光灯可以靠外接闪光灯弥补,至于未有电子观景窗则可凭借对 28mm 焦段的掌控盲拍,笔者也看过许多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只要靠镜头上的焦距、景深尺即可盲拍,若有长期的 GR 使用经验,应该也能掌握 28mm 的盲拍。 GR III 的操作介面有些熟悉、但也加入不少功能,由于操作的习惯,笔者稍微修改 GR III 的预设按键配置,把 Fn 从曝光锁定改为色调的快捷,不过稍稍可惜的是曝光键被整合到原本左右拨杆之后,后转盘并不开放自定义功能,否则以笔者个人偏好的模式,可能会让左右拨杆改为 ISO 快捷、后转盘改为曝光控制。 GR III 的色彩风格设定也再次调整设定方式,更专注在呈现宛若底片的风格,拿掉了 GR 、 GR II 的滤镜功能,像是标准、鲜艳、正片、跳漂白、复古与 HDR 外, GR III 更着重在黑白风格,一口气提供标准黑白、软黑白、硬黑白与高对比黑白等四种不同的黑白调性,以数位呈现类比的氛围原本就是 GR 家族的强项,现在 GR III 更进一步以底片般的色调作为目标。 虽然相较 GR 、 GR II 少了色彩滤镜,但 GR III 的色彩风格也提供使用者更丰富的自定义设定,从锐利、对比、彩度一直到暗角范围,皆可进行个人化的调整,若对预设的风格都不满意,亦可从两个保留的使用者自定义功能打造属于自己的照片风格。 拿起 GR III,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乍看变化不大的外型与单手操作至上的主要按键配置,仍需要重新思索该如何善用这些按键创造最合适的自我设定,毕竟每位 GR 使用者都会有自己偏好且常用的功能,重新整理过按键配置较能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以笔者的使用习惯,笔者相当依赖 GR 的曝光控制键,左右拨杆则是设置为 ISO 快捷,同时也经常使用位于侧面的风格切换,现在曝光改为由左右拨杆控制,而现在侧面的按键变成切换录影模式的按键,考虑到使用频率,笔者将风格切换的按键改到 Fn 上,省却需要按压左右拨杆叫出功能的程序。 虽然全新的配置导致一开始需要一点时间调整使用习惯,不过 GR III 毕竟还是 GR ,单手至上的操作逻辑仍是其核心的价值,这亦是它厂类似 GR 的相机所没有的思维,指是后转盘的设计有些可惜,其一是导致十字键缩小,对男性来说比较不好按压,其次是后转盘只能设定在手动模式中使用作为光圈或是快门调整,亦不能设定其它快捷。 而加入触控萤幕对笔者是相当欣喜的,由于 GR 前两代要选择焦点需要启动快捷,而全自动焦点选择又不够可靠,笔者使用 GR 时多以中央点调成比最小大一阶后预对焦、后调整构图的方式拍照,但现在 GR 可直接触控、拖曳焦点,对于笔者而言在构图也更自由。 至于新的镜头群带来的特性是利大于弊,笔者先从新镜头设计的优点说起,全新的镜头由于更轻盈、简化,加上新引擎加持,开关机几乎可马上完成,同时在对焦时若对焦范围变化不大,对焦速度压倒性的赢过 GR 、 GR II ,同时亦可感受减少了一片镜片的新镜头光学品质又再次提升到新的境界。 然而,新镜头光学设计亦带来一些当时看规格没预期的状况,虽然此次在标准模式即可达到先前光学机构微距模式的 10 公分水准,但也使得对焦行程较长,若从泛焦迅速转换到近拍,对焦镜片驱动的时间变的较长。 同时另一个问题出在 GR III 的微距模式,不同于 GR 的微距模式还可提供泛焦拍摄, GR III 的微距只能在 6 公分到 10 公分,就不能像笔者先前原本拍摄近物、临时看到有不错的远景就可马上对焦进行拍摄,不过微距与标准模式的切换相当快,加上不需要切换的最近对焦距离就已经是前一带近距离的水准,反而微距模式是提供不同于 GR 与 GR II 的创作能力。 而就机身的功能设计,相较 GR 、 GR II 更紧凑的 GR III 对于手掌较大的操作者可能会觉得不太容易控制,同时虽然电池规格虽较前两代略大,但或许新感光元件、引擎与机身防手振的影响, GR III 的电池续航反而下降,不过此类随身相机原先就会多准备电池,加上可透过更主流的 USB Type-C 充电,也不算是太大的问题。 虽然现在随身机已经不再是市场注目的焦点,许多品牌还是有推出新的随身机,却仅是更换感光元件、引擎,机身设计与光学都未升级,消费者感受不到诚意自然也没有升级产品的打算,但笔者相当佩服 Ricoh 的开发团队仍愿意在这么浑沌不明的时代愿意投入资源,从无到有开发全新、且目标客群明确的硬派街拍机。 在这个充斥手机拍照至上的后数位相机时代, GR III 宛若那不合时宜、坚守传统拍照理想的末代武士,然而这把献给末代武士的锋利武士刀需要能与其有着相同理念的共鸣者,除了影像品质外, GR III 以物理按键构成的单手操作逻辑更是难以取代的操作理念,但也因此在这个已经习惯甚么都依赖自动化与触控的世界更显需要能理解他的伯乐。

RICOH XF 30D相机是否有收藏价值

没有,理光是产低档相机的,虽然没搜到这型号图片,应该是台电子傻瓜相机,你可以收藏,但电子相机就是不用,几年后电路电子元件也会老化不能正常工作的,所以收藏是要全机械的相机,最好连测光都没的那种。

ricohrz-1000date照相机怎么换电池

操作如下。1在ricohrz-1000date相机的底部打开电池盖。2打开电池卡位按键。3打开电池卡位按键后,电池会自动弹出来,将电池取下。4准备好一个充满电的电池。5将电池沿着卡槽装回去,注意电池的方向。6将电池盖合上,完成电池更换。

想问一下,RICOH RX-60和AF-80傻瓜相机是啥档次的

都是不错的傻瓜机,AF-80可以算得上中档机了。

ricoh照相机怎么传照片

用数据线将相机与电脑连接,导入照片。把相机卡插到读卡器对应卡槽上,然后将读卡器上microusb插头连接到手机上。连接成功后,手机会提示说是否立即浏览我的设备点击浏览。查看图片时,对着图片长按,就会弹出移动的按钮,或者点击右下角的更多,就可以直接复制到手机上了。

在日本购买的RICOH GR相机日本版如何转成中文版

在日本购买的相机,一般默认都是日文。这个与大陆购物一般都显示简体中文一个道理。要转为中文版,一般采用以下两条路径——一是先在菜单中找到“设置”这一选项,日文字符是“セットアップ”。然后,在“设置”菜单当中寻找“语言”选择项,日文字符是“ランゲージ”逐项寻找“中文”选项。若是有“中文”选项,选择“中文”版本,就完成版本转换了。若是没有中文选项,那么就只有“刷机”一条路了,“刷机”业界又称“越狱”,与水货手机“越狱”是一个道理,但是要比手机越狱略复杂些,因为玩的人不多。一般地,不建议个人动手刷机,正确和靠谱的做法是,送到专业维修相机的店面,请专业技术人员为相机升级一下固件,也就成功了,当然,会产生一点小费用,至于费用的多少,一般也就50元上下,视相机的品牌和热门程度不同,行话叫“刷行货固件”。

ricoh老式照相机用什么电池

镍氢电池。老式数码相机,一般用镍氢电池,因为需要电流大。现在新相机,工作电流小了锂电合适。

ricoh是什么牌子?

理光(Ricoh),是日本著名的办公设备及光学机器制造商,世界五百强企业。市村清在1936年成立理化学研究所,研究所主要研究理研阳画感光纸,1963年正式易名为理光,并在同年成立香港分公司。现在理光的主要产品包括影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文仪器材,文档解决方案,以及轻便型数码相机。2011年,理光从豪雅收购宾得的影像事业部门,并组建名为子公司“PENTAX RICOH IMAGING COMPANY, LTD”(宾得理光映像)。2013年,宾得理光映像更名为理光映像,宾得成为理光旗下的可换镜头数码相机系列。现时理光的主要产品包括影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文仪器材,文档解决方案,以及轻便型数码相机。理光亦曾以自家品牌生产过胶卷单镜反光相机,但于收购宾得的影像事业部门前并没有生产过数码单镜反光相机。业务范畴:一、办公事务领域1、影像:传真机、扫描机、多功能印表机、印表机、数位印刷机2、网路化系统:网路设备、网路软体、应用软体、IT服务支援、个人电脑,服务器,相关服务支持等。二、产业领域感热纸媒材、光学设备、半导体、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C卡、热介质,光学仪器,半导体,电气装置等。三、其他数位相机、DVD+RW/+R光碟扩展资料:历史1936年,市村清创立了理光集团。市村的第一项重要创新是于1950年问世的RicohFlex Ⅲ。它是全球第一架大规模生产的双镜头反光相机。这种程度的技术创新意义深远,显示了市村对未来持有的远见和抱负。理光于1955年又创造了其首台桌面影印机Ricopy 101。1973年,世界首台全数码传真机RIFAX 600S在理光问世。市村于1968年逝世,他始终致力于通过不断创新去帮助人们解决在工作或居家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对这个由他一手创办的公司而言,这始终是驱动公司前进的重要动力。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理光

ricoh全景相机打不开机怎么回事

没电了。更换电池,或者充满电池,再试,并检查电池仓内是否有杂物。如果还不好,尽快送维修站。相机不是电脑,是不会中毒的。

ricoh相机的储存卡在哪

储存卡在相机后部或者左侧底部。ricoh机身只有快门按钮、电源按钮、无线LAN功能的开关按钮,构造非常简单。其机身没有配备用来调整曝光和变焦的按钮等,只有快门按钮、电源按钮和Wi-Fi按钮。其中,Wi-Fi按钮用来打开或关闭Wi-Fi功能,该功能用来与智能手机连接。理光表示,“设想的用法是通过智能手机浏览图像,因此省去了液晶显示屏,非常注重简单性”。拍摄的图像保存在机身内的microSD卡中。SD卡在相机一侧。

ricoh是什么牌子

ricoh是理光。是日本著名的办公设备及光学机器制造商,世界五百强企业。市村清在1936年成立理化学研究所,研究所主要研究理研阳画感光纸,1963年正式易名为理光,并在同年成立香港分公司。现在理光的主要产品包括影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文仪器材,文档解决方案,以及轻便型数码相机。品牌介绍1936年,市村清创立了理光集团。市村的第一项重要创新是于1950年问世的RicohFlex Ⅲ。它是全球第一架大规模生产的双镜头反光相机。理光于1955年又创造了其首台桌面影印机Ricopy 101。1973年,世界首台全数码传真机RIFAX 600S在理光问世。市村于1968年逝世,在倡导技术创新的同时,他还提倡公司要有社会责任感,这种社会责任感在今天 已成为很多公司的共识,但在五十年前却几乎是闻所未闻。在理光业务活动的各个领域,他都最先、由衷地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做奉献。

RICOH相机快门声音怎么关闭

对于电子快门,在参数设置里关掉那个快门音即可对于机械快门,这个声音是绝对关不掉的,机械快门动作的时候肯定有声音的佳能相机的快门声如何关闭首先,按下相机的菜单按钮,然后转到下一步。接下来,在设置中单击[声音设置]选项,如下图所示,然后转到下一步。关闭自动聚焦,操作和快门音,然后进入下一步。然后,选择相机设置选项,然后进行下一步。然后,选择快门类型选项,然后进行下一步。最后,选择电子快门即可。理光于1936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是最早探索数字图像输出技术的厂家之一,理光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理光数码相机公司以研发高像质小型数码相机为主,生产经验也有10年。以广角、长焦、微距、快速为产品特点。

防水相机特别企划:RICOH PX 防水相机 享受拍照当下的每一分钟

由于先天条件的限制,对于数位相机的态度,有时我们不得不多一分心思去保护它,避免碰撞、当然也不能沾到水,但是艳阳高照的美景易得、阴雨朦胧的浪漫难求,当我们的右脑被袅绕的雨雾所启发,想来个雨中情境照时,不免会担心充沛的水汽会不会伤到相机镜头,而这也是所谓防水相机在使用上最大的优势。 对多数人来说,理光旗下知名度最高的数位相机,自然非GRD家族莫数,而去年Ricoh则特别推出了防水相机RicohPX,有别于以往防水相机偏男性化的造型设计,PX有活泼的色系和多种颜色的矽胶保护套,可以看当天的心情更换不同的保护套,大有每天都像拿着新相机的意味,配上一支风格俏皮的官方影片,让每个看到的人都忍不住眼睛发亮! 个人私心觉得,还是黄色保护套与绿色PX最搭^^ 一般的三防相机为了塑造强悍的硬派作风,多会以深色或者运动风配色来加强印象,不过这样的条件比对到PX的可爱外表来看,可是有天差地远的区别,PX的内在也没马虎到,拥有水深3m连续使用一小时以及1.5米防掉落的硬底子。 装了保护套,完全不会影响操作,反而更好握住PX PX搭载1,600万画素的CCD感光元件,还有具备28mm广角到140mm的5倍光学变焦,是市面上的相当主流的规格,至于机身后方的2.7吋LCD则经过特殊处理,即便在强光下也可以保有清晰的可见能力。 PX的变焦是拨杆而不是按钮 虽然PX方正圆润的机身会让人有种容易滑手的感觉,不过Ricoh在PX的表面上做了拟似磨砂的质感,具有一定程度的止滑能力,所以它并不是光滑咕溜的金属表面;而且当穿上五彩缤纷的矽胶保护套之后,整体的握持手感也会大幅提升,更是一机在手稳稳拿,一切的疑虑也会一扫而空。 即便装了保护套,PX还是可以打开电池盖的,不过脚架孔就被遮住了。 PX专属的矽胶套也预留了电池盖的开孔,即便装上保护盖也能轻松更换电池以及记忆卡,可惜的是没把脚架锁孔保留,不过这影响应该不大啦... 按下Premium钮,就会进入模式快捷选单 PX的按键配置相当容易理解,机顶有开关、快门以及变焦钮,机背的圆盘拨杆是闪灯模式,和一般防水相机一样不具备手动模式,不过内建不少情境模式搭配使用。另外把录影键独立设置,至于近拍则可达3公分距离,用来拍些日常小物算是绰绰有余罗。 意外发现PX闪光灯补光很均匀^^ 在实拍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它的闪光灯超级实用!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之下,RicohPX的闪光灯打起来亮度既平均又自然,看起来就像自然环境光一样,就连拿来 *** 也是自然又有力,比起一般傻瓜相机、甚至是手机界机皇iPhone4S来说,都实用得多,猜测可能是因为PX的闪光灯离镜头比较近吧?这可是除了三防功能之外最令人惊喜的发现喔。 而且对于喜欢利用特效拍照、却又怕拍回来以后反而觉得维持当时标准的色彩好看的人,PX还有一个贴心的小功能,就是可以设定当搭配特效拍摄时,还会在保留一张没有特效的照片;虽然这个功能开启以后会比较吃记忆卡空间,但是也让拍照的当下多了后悔的机会。 以感光元件来说,其实PX的规格已经有些古老了,并不是今年正夯的BSI背照式元件,不过那也是因为PX上市已经有段时间了,所以它在高ISO表现就比较一般,不过照片最重要的是灵魂,在光源充裕下的情况下,适时搭配Ricoh最擅长的滤镜模式,拍出来的照片也可以是很有味道的! 以防水相机来说,抗3米水深的程度其实只能算是轻度的防水相机,不过对一般泛舟、玩水上乐园或是是海边、溪边戏水却已经是相当充裕的了,加上可爱的外型和缤纷的保护套搭配,不管玩到哪它都能跟到哪,几乎可以说是陪伴我们上山下海的好战友哩! RicohPX主要规格: 防水等级:IP68(水下3米连续使用60分钟),1.5米掉落测试感光元件:1/2.3吋16MPCCD等效焦距:28mm~140mm录影能力:720pLCD:2.7吋23万画素其它特色:搭配5色矽胶保护套,多样Ricoh经典复古影像模式 最后是一些以PX拍摄的照片 模式:复古 模式:小模型 模式:黑白 模式:单色 模式:复古 模式:一般 模式:食物

ricoh全景相机密码重置

1、打开Ricoh理光全景相机,找到设置,并打开。2、找到“密码安全设置”选项,输入当前密码。3、点击更改密码,即可重置密码,设置新密码。

ricoh GR3 体验 / 杂谈

一直以来都有随身携带相机进行记录的习惯。但因为工作和生活原因,外出时除非需要,不再愿意往包里塞任何超过500g的机器。而旅行时放在背包里的相机,很多时候根本不会带出房间。因此一台能够随时让我进行记录,同时又能兼顾一部分创作的高画质便携机,对我来说十分重要。 GR系列的理念传承自90年代的p"s机,即能用最简单的操作完成拍摄的口袋相机。伸缩镜头,自动对焦,自动曝光,自动闪光,用户只需要简单的取景,point & shoot。一切的重点在于用最快的速度实现用户的创作意图。但到了DC时代,变焦镜头的使用虽然方便了取景,却也使用户需要忍受缓慢的变焦响应速度,也使得快拍及盲拍难以达成。将这理念延续至今的,似乎也只有理光一家。 2019年初理光发布的GR3,在市场上可能并不受欢迎,它不像同价位的a6400,可以成为适合任何人的全能相机。消费者也许不理解理光为什么不能为其增强视频功能,加入翻转屏,升级全画幅传感器。但GR正如其二十多年来从未变过的外观一样,保留着同样的功能设计语言,试图用老配方留住老用户。 虽说理光在购买页面上大谈情怀和对影像的理解,但从数据上来看,单是内建防抖的2424万传感器,200多克的重量就能值回票价。虽然不是街拍爱好者,入手一台GR3作为随身机也是迟早的事。 器材 画幅/便携 最早135画幅的出现,目的在于取代大画幅相机,以妥协解析力的方式,将摄影术以廉价、便携的方式带进人们的生活中。有趣的是,布列松那一代人选择徕卡这类135旁轴,也是看中其廉价和便携的属性。 到了数码时代,由于电子元件的增加和光学工艺的进步,135系统的价格和体积显著增加也是必然的,虽然目前全画幅无反机身的体积控制也相当出色,但整个系统始终难以恢复胶片时代固定镜头旁轴的便携度。也因此,APS-C系统应该是这个时代画质与便携妥协的最佳解决办法。 而至于更小画幅的系统,如m4/3,1 inch,1/1.7,在便携度及拍摄画质方面的功能已经与手机重合,正如曾经的半格相机(半格成像面积其实比APS-C大)失去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些系统如今似乎追求差异化的途径只剩下长焦及视频功能,而这也是几大厂商的发展方向。 竞品 我把自己的需求定义为便携全画幅/APS-C固定镜头相机。我对于光圈和画质仍然有一定要求,因此几乎不考虑变焦镜头相机。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在等待rx1r3的消息,如果有这样一台机器,兼顾静态图像与视频,同时有良好的便携性,我完全愿意出掉现有所有的器材去换一台。但索尼似乎决定砍掉这个系列。另外最近适马的新品fp,更像是一个带卡口的录机,但除了糟糕的操作性,和L卡口镜头群的不完善,应该还是满香的。 而APS-C系统里,除理光外,富士也推出过X70这种机器,不过不知是市场太小还是与自家的X100系列冲突,x70的续作变为了类似佳能g系列的xf10;而预计有xt30性能的X100V也迟迟不见消息。 RICOH GR3 GR3这次的升级,与当年GR2相对于GR的升级相比,有许多大刀阔斧的改变。在保留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已经应用在宾得相机上的技术,包括24MP 传感器、触摸屏以及在缩小体积的情况下仍加入了机内防抖。但为了妥协体积,使用了容量更小的电池,同时也删减了机内闪光灯。 外观/操控 GR3的这块触摸屏十分优秀,清晰度虽然不及EVF,但也足够锐利。整体的触摸交互、菜单系统非常成熟,可以媲美佳能的系统。 在不使用触摸屏的情况下,单手操作也相当流畅,遗憾的是取消了右侧“+、-”按钮,在选择快捷菜单时由于项目是垂直排列,只能左右拨动前拨轮,操作逻辑可能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尺寸为109x62x33mm,重量为257g,比起GR2还要小一些,似乎回到了GR Digital时代的体积。此外GR3使用USB-C接口,支持USB充电和实时供电。这也是我购买这台机器的主要原因之一。全机身只有这一个接口,麦克风、mini HDMI这些显然是不可能的。 另外机身贴心地自带2GB内存,可以拍摄40张RAW或200张JPG,应急还是够用的。 对焦 GR3加入了相位对焦,因此混合对焦的对焦性能相比GR2有了很大提升,暗光下的拉风箱不再那么让人抓狂,但对焦马达还是一样的缓慢,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人脸检测相当迅速,追踪能力也不错。有连续对焦(用这台机器的人大概也用不着),以及在对焦模式中可以一键切换至无穷远。 GR3保留了经典的snap模式,即陷阱对焦,根据屏幕上的景深尺手动设置对焦距离直接拍摄。这一功能完全继承了手动时代估焦的操作逻辑。GR没有对焦环,进行手动对焦还是较为困难的,默认需要同时用按键+拨轮调整。因此snap模式中预设了几个距离,可供快捷切换。此外,在自动对焦模式下,只要直接按下快门,相机就会按照设定好的snap对焦距离(如2.5m)进行拍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动对焦已经足够优秀,能够适应快速拍摄的需求。 此外在任何对焦模式下,即使是mf对焦,只要使用触摸屏选择对焦点,就会立即使用单点自动对焦。这一点相当实用。 画质 24MP传感器对此类型的器材或许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升级。但是高像素同样提供了剪裁的可能性,机身有35mm, 50mm两种crop模式,像素分别约为15MP和8MP。为了方便,我已经将fn按键设为切换crop。 GR3的镜头也经过了重新设计,为了拉近微距模式下最近对焦距离(约6cm)减少了镜片,但仍然能提供相当够用的锐度。画质综合表现令人满意。我试着用GR3和手上五年前发布的a7m2+fe28简单对比了一下,同曝光下解析力和高感表现基本一致,中心锐度甚至前者还要更胜一筹。(不过考虑到两者的代差和相差无几的市场价格,不得不说底大还是有优势) 影片拍摄支持1080p 60帧,只能输出h.264 mov格式,但码率惊人的大。防抖有一定效果,机身带立体声麦克风。视频对焦抽风比较严重。总体来说可用。 使用场景/操作性 GR祖传的等效28mm广角也是我非常热衷于使用的焦端之一(另一个是50mm),前后共拥有过3只镜头。这是一个较为均衡的视角,没有24mm的视觉冲击力,突出主体的能力也不如35mm,但适合表现环境中单个或多个主体的原有状态。此外,在24MP机身上配合使用剪裁时,即35mm-40mm视角,也相当适合人像及静物拍摄。这也是我在a7上常用的解决方案。 我并不热衷于景深虚化,因此f/2.8带来的问题只是暗光拍摄的不便(尤其是对我这种用惯了f/1.4,f/2的人来说)。使用A档在室内自动iso很容易到6400以上,机身防抖可以提供一定的补偿,但需要切换T档手动调整快门还是略微有些不便。 理光一直把GR系列的核心定义为“街拍”,主要理念在于便携、低调、迅速以及效率。但就个人来说,我更大程度上只是把它当作手机的替代品,即“必要时离身边最近的记录工具”。而其体积非常适合随身携带。在有明确意图创作时,我仍然会带着a7+定焦或者胶片相机,而将GR作为备机。而因各种原因需要进行活动记录时,以上系统体积都太小(),我会借一台佳能经典画质的70d+18-135去唬人(当然实际上也有更佳的出片效率和效果)。此外,理光的wifi连接app Image Sync,使用体验甚至比不上索尼imaging edge移动端(连接操作复杂,能直传raw dng,但不能自动转jpg,也不能自动缩图),更不用说佳能的camera connect。 因此在上手GR3时对其期望并没有多高,只是希望易用性能够超过前代GR2。但实际上其表现完全对得起售价,也能够作为主力机使用,进行后期和输出。如果让我只带一台相机出门,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GR3。 另外让我非常惊喜的一点是GR3自带的RAW机内编辑输出功能,可以进行简单调整和处理,而不需要在拍摄时就设定好滤镜(尤其是所谓的森山大道模式),输出全尺寸jpg并进行wifi传输。杂谈 DC/手机? 有人说手机永远无法取代相机的原因在于无法产生浅景深虚化效果。当然,如今再优秀的镜头模组等效光圈也难以达到f/8以上。但就我个人的观点,浅景深的目的在于突出画面主体,而这种手段只不过是这二十年间流行的风格之一,甚至已经被滥用了,像柔光镜和其他滤镜的使用一样,并不是必需的。我更喜欢直接使用对比强烈的构图和光影对比来进行表达。因此大光圈、大底在我看来并没有太多的优势。 就目前的阶段而言,手机替代相机最大的瓶颈并不是传感器的制作工艺,而是光学结构的限制。今天的手机使用的1/3.5、1/2.3甚至1/1.7传感器与曾经的一英寸底就解析力上已经没有太大差距,甚至使用的定焦镜头与DC上的变焦镜头相比有一定的光圈和画质优势。然而可以观察到,在分辨率超过4k,即12MP后(48MP就是笑话),画面的解析力几乎没有提升,反倒因为不完善的优化算法导致画质下降。传感器前的廉价光学模组显然已经喂不饱分辨率。不过由于像场小,相应的研发与生产也较为容易,可以预料到下个阶段光学模组会成为各手机厂商角力的重点。 美学 我理解的摄影术其实无关于捕捉,而是一种语言,一种表达的手段。 因此一张照片之所以能成为照片的原因,正是在于拍摄者或者照片拥有者做出的选择,如何拍摄,如何处理,以及如何展示。 有人说摄影术的本质在于“真实”,但只不过是比起其他艺术作品“更接近真实”罢。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反射的影像通过光学结构和快门帘,最终在胶片的三层乳化感光剂,或者拜耳阵列的像素点上诱发化学或电子信号,留下信息,随后在一系列工序下重组,成为人类能够辨析的画面。 因此影像本身是冰冷的创造物,取材于历史,却与现实再无相关。最早的照片,不过是一张有图案的胶片,人们却花重金买下在暗箱里欣赏,人们想要的并不是这图案,而是它象征的物体和其背后创作的故事。比起绘画,照片更像是雕塑或装置,人们想要表达的意图,很多时候无法直接从画面中获得。 就算看似是对原材料直观,不加评论的展现,这种形式本身就夹杂着创作人的私货,被展现内容与其所在环境的沟通,与观众的沟通,同样可以是创作人有意为之的。 最后说到算法,实际上,人眼的光学结构完全论不上优秀,通过视网膜上并不清晰的影像,大脑却能以相当的深度还原出物体的细节。因此,图像实时处理算法,可能更接近人类处理图像的过程,也是性价比最高的方案。或许,这才是未来影像工业突破瓶颈的方法。

ricoh aficio mp c2800是不是激光打印机

理光Aficio MP C2800商务彩色多功能数码复合机,集彩色复印、网络打印、多样扫描、无纸传真及存储发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每分钟28页彩色和黑白同速输出。是激光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