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华大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准备毕业求职中,关于深圳华大基因的问题,最好是有在其中工作过的人来帮忙解答,非常感谢。谢绝粘贴式回

1、华大的业务范围很广,但十多年来都以测序为主,现在是高通量测动植物微生物人类的基因组,每年能发N篇N/S级别文章。也开始发展产前诊断、HLA分型等健康方面的产业,以及农业转基因服务。由于07年总部迁到深圳之后,华大开始飞速发展,两年内就从两三百人发展到了两三千,招聘是有指标的,规定必须完成,所以招聘门槛不是很高,曾经我们学校的人都把华大当做保底了,感觉是个人就能进去~当然进去之后要过铜人阵考核,没过的也会被刷2、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华大内部管理比较混乱,不同部门压力不一样,不同的人压力也不一样,有的可以混日子,有的会累死。裁员倒不是大量的,一般是内部消化,也就是转岗,但不会开除你,除非你太垃圾。3、待遇你可以上分智网、评薪网去搜具体数字,大体而言博士4500,硕士3500,本科2500,另外包三餐,还有房补。这待遇在深圳虽然不算什么,但在生物行业里算好了。4、这个唯有进去过的人才能体会了,不多解释5、进去了什么都可以做,不用担心,你是华大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华大的光荣传统!很锻炼人。当然不适应可以不去。6、解决。但是挂靠华大的集体户口。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待遇如何

基本工资本科2500硕士3500博士4500还有绩效。包吃住,集体宿舍,应该是两人间,如果不住宿舍,每月提供500块的房补。市场部才来我们学校招聘,没什么人去。

深圳华大基因到高铁站深圳华大基因到高铁站多长时间?

公交线路:m314路 → 3号线 → 5号线,全程约34.9公里1、从华大基因研究院步行约500米,到达北山路口站2、乘坐m314路,经过2站, 到达永湖地铁站3、步行约110米,到达永湖站4、乘坐3号线,经过7站, 到达布吉站5、步行约30米,换乘5号线6、乘坐5号线,经过8站, 到达深圳北站7、步行约110米,到达深圳北火车站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有人事接收权么?

员工档案是寄去人才市场管理的,它独立自主,不受上级主管部门约束!

深圳华大基因怎么样?

简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是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中心,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及产业的相互推动开展人类健康、农业、环境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作为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中国科学团队,华大基因以其高质量的测序及基因组分析能力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13年的发展中,华大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单倍型图(HAPMAP)计划10%、炎黄基因组计划100%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在世界130多个顶端学科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与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华大基因正在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高性能计算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高速发展的市场,最大化地运用基因组技术服务社会、创造效益。注册资本:2500万人民币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怎么样?

简介: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是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中心,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及产业的相互推动开展人类健康、农业、环境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作为参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中国科学团队,华大基因以其高质量的测序及基因组分析能力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13年的发展中,华大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单倍型图(HAPMAP)计划10%、炎黄基因组计划100%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在世界130多个顶端学科杂志上发表文章,并与世界领先的研究机构、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同时,华大基因正在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高性能计算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高速发展的市场,最大化地运用基因组技术服务社会、创造效益。注册资本:2500万人民币

听别人说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很垃圾啊..待遇很差。。有苦又累啊。。。是不是啊,不想签了,太郁闷了。。。

看你是做什么职位的?相比于深圳的其它行业华大给的工资一般,但是在生物领域已经很不错了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软件研发部加班怎么样?累吗?

软件研发部?哪有什么软件研发部,虽然的确有一些开发程序的人,但我觉得根本没达到软件研发的那个层面上,都是写写生物小程序什么的,加班的话有些部门还有会加到十一二点,现在好点了,人多了,以前的话加班的是家常便饭,不过有一点比较好的就是,只要你把任务完成了,什么时候上班都是自己可以定的,要是你喜欢晚上上班白天睡觉也可以。PS:如果你想从事纯软件行业,建议还是换个其它的软件公司,华大基因主要是做生物方面的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和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六合华大基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前面两个都是内部的,就是我们说的华大原来的研究院。六合华大是分出来的,在华大研究院里只占很少比例。有能力当然进前两个。不过六合华大相对容易录取。待遇也相对低一点。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所 怎么样啊?就是公司的管理以及对员工的待遇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是去年夏天从北京迁过去的。现在已经是华大基因的总部了。因为研究大熊猫的基因图谱,所以深圳市政府对华大基因很是看重,当初迁过去开出的条件也很优厚,而且华大基因的老板汪建这个人很厉害的,和万科的王石关系很好,王石决定以后在深圳给华大基因建片住宅区,低价卖给华大基因的员工,汪建才最终决定过去深圳的。 华大基因本身在业内是第三名的排名吧。以前在北京这边的待遇是三险一金,双休,签订合同三年解决北京市户口等等,深圳那边已经是事业单位了,据去了的说,办公和宿舍条件都很不错。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成就荣誉

华大基因先后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1%)、国际人类单体型图计划(10%)、水稻基因组计划、家蚕基因组计划、家鸡基因组计划、抗SARS研究、炎黄一号等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工作,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一流的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实现了科研由参与到接轨、由同步到引领的历史性升华,为中国和世界基因组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奠定了中国基因组科学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同时建立了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克隆、健康、农业基因组等技术平台,其测序能力及基因组分析能力正在经历从亚洲第一到世界领先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科学、技术、产业相互推动的发展模式;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建设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年轻的产学研队伍;再现了基因组科学和产业发展的深圳速度和深圳奇迹。抓住新技术突破的机遇,华大基因主力于2007年南下深圳,成立了致力于公益性研究的事业单位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并于当年10月完成了第一个中国人的基因组序列图谱,又在2008年1月与英美科学家一起启动了“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2008年3月启动了“大熊猫基因组计划”,2008年10月完成了大熊猫基因组框架图和手工克隆猪的研制,2009年4月启动了“世界三极动物基因组计划”,2009年8月启动了“万种微生物基因组计划”, 2009年12月与国家农业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基因组学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在国际合作方面,华大基因已启动了“中丹合作糖尿病项目”、“中国欧盟合作肠道微生物项目”,并与丹麦科学家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在国家领导和有关部门、地方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下,华大基因坚持“科学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创造了遵循基因组学发展规律的“三发三带”的创新发展模式,即坚持由基因组为基础的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和产业发展的“三发”联动的科学发展观,以全新的方式推动社会前进并引领未来;创建了以国际竞争和接轨的大科学项目为引领的,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三带”(以任务带学科、带人才、带产业)发展模式。在科学、技术、产业三位一体的前提下,华大基因正在跨学科、跨产业、跨地域、跨国界地快速扩展,致力于开展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人类健康、规模化重要物种、重要经济动植物等基因组研究,大力发展我国的医学健康产业和现代农业产业。华大成立十年来,始终以引领基因组科学、促进产业革命为己任,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实现华大及华大人的价值,形成了华大基因“解读生命密码,探索无限未来,体验精彩人生”的价值观、幸福观与发展观。在应对非典和海啸等突发事件以及汶川地震灾后疫情控制中,为人民做了实事,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在大科学工程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华大基因通过实战,凝聚、锻炼、考验并培养了新一批年轻的优秀骨干,拥有一支包括国际学术专家和产学研各界精英在内的高级顾问队伍。此外,华大基因一直在探索具有华大基因特色的人才教育之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育培养体系(如创新性的2 2 X学生培养模式及脱产制的“华大基因学院”),能够迅速筛选出一支适应科学、技术、产业不同发展目标的解放思想、追求创新、管理高效的人才队伍。在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华大基因必将与以往一样顺应基因组科学和产业发展规律,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依靠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高性能计算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技术平台,继续向基因组科学的顶峰迈进;同时孵化医药健康、现代农业及新生物能源等一批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并通过实战来凝聚、锻炼、考验并培养新一批的年轻优秀人才。华大基因将最大化地运用基因组技术服务社会、创造效益,为中国生物经济的腾飞做好前瞻性、原创性和战略性的工作。 世界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科学》)公布的最新的“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榜单,其中有两项突破来自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分别是“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及“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研究院在这两项突破中共有6项科研成果。《Science》杂志公布的“2010年十大科学突破”分别是———量子机械、合成生物学、尼安德特人基因组、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RNA的重新编程、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量子模拟器、分子动力学模拟、大鼠的回归与H IV预防。其中,“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是指通过新的基因组学研究方法,让原本昂贵而繁杂的基因测序技术变得更加快捷而方便,成为“更快捷更廉价的基因测序技术,使人类以极大的规模研究古代和现代的DNA”,让人类从基因的角度解释疾病的原理成为可能。今年2月,华大基因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共同完成了“世界首例古人类全基因组的深度序列测定和解读工作”,10月研究院牵头发起的“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公布了第一阶段的分析成果,发布了迄今为止人类最详尽的基因多态性图谱,标志着人类的基因研究进入新阶段。11月,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绘制的中国人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出炉,并将新一代测序技术应用于表观遗传学。另外一项突破则是“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是指科学家通过对某一基因组中的外显子(基因组的一部分)进行测序来研究罕见遗传性疾病,完成了目前在人类外显子区域规模最大、分辨率最精细的遗传图谱,并以翔实的数据揭示了可能具有影响人类健康的功能的变异过程。该技术还被应用于对单基因病的研究,通过科学家对患有小脑共济失调的同一家系4个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后,人类发现了一种导致小脑共济失调家族的新致病基因。该基因的发现对今后阐明小脑共济失调的发病机制、遗传诊断和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也成为我国在遗传性疾病上的新的重大突破。据了解,这一项目是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 2014年3月27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2013年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PI 2013 Asia-Pacific)。华大基因名列中国科研机构第五名,亚太地区科研机构第十七名。两项排名均同比上升一位。报告表示,中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量远超亚太地区的其他国家。预计在未来两至三年内,中国将逐步成为亚太地区NPI的首要贡献者。报告还提到,以2009年数据为基准,华大基因的增长比例超过了所有其他中国科研机构。华大基因发表在《自然》、《自然遗传学》、《自然通讯》上的基因组序列揭示了游隼、猎隼的捕食性进化机制和胡杨的耐盐机制等科学见解。报告统计了2013年亚太地区科研机构在18本《自然》系列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华大基因发表了32篇研究论文,排名中国科研机构第五名,位列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之后。此外,华大基因在《自然遗传学》和《自然生物技术》上的发表总数分别位列中国第二名和第四名。在2009-2013年五年统计榜单上,华大基因凭借73篇论文继续保持中国科研机构第五位的排名。自1999年创立以来,华大基因奠定了坚实的科研基础,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百余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且连续四年入选自然出版指数中国十大科研机构。多项由华大基因主导或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封面,如人类基因组计划、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HapMap基因组计划、熊猫基因组、古人类基因组、第一个亚洲人基因组、家鸡基因组、首个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基因组、马铃薯基因组、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等。其中,由华大基因主要承担的“人体肠道菌群元基因组参考基因集”被《自然》评选为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s)。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怎么样

待遇在深圳很一般,华大是那种不伦不类的公司,有几千号人,工牌号已经一万左右了,人太多了,都是廉价的劳动力,几年不涨工资都很正常,所以每年都有很多人离职,但又会不断大批地将那些刚毕业的廉价劳动力拉进去。架构一年变几次,这反映上层领导没有明确的方向,可能是由于过于年轻,缺乏足够的经验,导致盲目地跟风。最近一段时间人员流动特别大,稍微牛一些的人大都选择了离开,能留下来的都是那种很容易安于现状的家伙。另外,据说前几年华大的年终奖大概2个月的工资,但最近几年年终奖基本没有,过年费都省了,而且还会找各种看似高大上的借口来忽悠员工,真是很无语。华大凭借基因测序在国内入行早,靠大量廉价劳动力发了一些基因组方面的牛文章,引起了一时的荣耀,但这一行业随着新公司的不断加入,后发优势显著,华大已没有太大优势了,正走向没落之路。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企业文化

华大成立十一年来,始终以引领基因组科学、促进产业革命为己任,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实现华大及华大人的价值,形成了华大基因“解读生命奥妙,谱写产业华章,体验精彩人生”的价值观、幸福观与发展观。在应对非典和海啸等突发事件以及汶川地震灾后疫情控制中,为人民做了实事,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华大知识创新体系,形成了华大人“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精彩人生”的价值观、幸福观与发展观,坚持了诚信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原则。华大基因坚持“国家、人民、责任、荣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