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碱厂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天津化工设计院怎么样?待遇如何,设计院的发展路线是什么样的?和天津碱厂比,哪个好?

只能说一般般,活不多,钱第一年不到3k吧。不过我觉得比碱厂好,工作环境好,待遇也差不多。不知道你是哪个专业的呢?到哪个部门了(工艺or设备or电气or仪表or水电暖?)设计院现在比较火,研究生毕业都想去设计院,其实待遇还行,但是累死。最后还是看自己怎么想的吧!ps:研究生要毕业了啊,河工大还是天大呢?我毕业时差点去了天津化工设计院,后来回家乡了

有没有天津的朋友知道1968年天津碱厂63号监狱的事?

天津的朋友们知道1968年天津碱厂的63号监狱的事是非常突出的。

谁知道天津碱厂的具体情况.效益怎么样?哪个部门好?搬迁后会怎么样?

工资本科800元吧待遇在塘沽的消费水平来说,一般可能福利还可以不过我有个同学去了马上不干了你应该去开发区看看÷大沽化工厂也可以搬迁到南疆的临港工业区很滥的地方

天津火车南站离天津碱厂有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67.8公里起点:天津南站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210米,右转进入柳静路2.沿柳静路行驶86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丰泽道3.沿丰泽道行驶1.2公里,右转进入京福支线4.沿京福支线行驶2.3公里,右转进入津静公路5.沿津静公路行驶3.6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津静线6.沿津静线行驶200米,直行进入津沧高速辅路7.沿津沧高速辅路行驶440米,直行进入津静线8.沿津静线行驶11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津沧高速9.沿津沧高速行驶110米,稍向右转进入复康路10.沿复康路行驶1.9公里,朝雅士道/中石油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复康路立交桥11.沿复康路立交桥行驶160米,过陈台子河北桥约390米后,直行进入简阳路12.沿简阳路行驶430米,过迎水立交桥约1.4公里后,直行进入红旗南路13.沿红旗南路行驶4.0公里,过中石油桥,直行进入黑牛城道14.沿黑牛城道行驶4.9公里,过右侧的电光大楼,稍向右转进入昆仑路15.沿昆仑路行驶5.0公里,过昆仑桥,朝津滨大道/津滨高速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16.沿匝道行驶320米,过津昆桥约430米后,直行进入津滨大道17.沿津滨大道行驶3.7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津滨高速18.沿津滨高速行驶26.9公里,直行进入津滨高速19.沿津滨高速行驶30米,直行进入津塘公路20.沿津塘公路行驶2.0公里,直行进入津塘公路辅路21.沿津塘公路辅路行驶300米,过津车桥,右转进入车站北路22.沿车站北路行驶830米,朝新胡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塘沽站立交桥23.沿塘沽站立交桥行驶490米,直行进入新胡路24.沿新胡路行驶80米,稍向左转进入大连道25.沿大连道行驶1.4公里,稍向左转进入大连东道26.沿大连东道行驶2.2公里,朝大连东道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27.沿匝道行驶580米,右转28.行驶30米,到达终点终点:天津碱厂

天津碱厂的企业文化

永利化工厂旗 永利化工厂徽 在历史的风雨中诞生,在祖国的进程中繁荣,我们用大海般的胸怀,奉献自己的忠诚。啊中国名牌的红三角,你为民族化工开创伟业,啊世界驰名的红三角,你为中华民族增添光荣。在时代的挑战中竞争,在世界的高峰上攀登,我们用红三角的辉煌,展现智慧的结晶。啊传承历史的红三角,你为祖国富强奋勇拼搏,啊开创未来的红三角,你为社会进步再创辉煌。

天津碱厂的对外援助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天津碱厂先后为巴西、印度、南非、阿尔巴尼亚援建碱厂,进入新世纪又参与了巴基斯坦奥林匹亚纯碱厂扩产改造、印度尼西亚UCI公司技术改造和伊朗KAVEH碱厂建设。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天津碱厂先后援建大连碱厂、杭州龙山化工厂、自贡鸿鹤化工厂、唐山碱厂、潍坊碱厂、内蒙古吉兰泰碱厂、新疆哈密碱厂、南方制碱公司。2004年又参与了对青海碱业、山东海天碱业等制碱企业的技术援助。

天津碱厂创建人是谁

天津碱厂创建于1919年,创始人是范旭东,侯德榜后来比较有名的天碱领导人还有李烛尘,天碱原名是永利碱厂,久大盐厂还有黄海研究所是范旭东一手创建的“永,久,黄”三大品牌,完全手打希望能采纳

天津碱厂的创办初期

1911年,曾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留学学习化学的范旭东学成归国并决定创办中国的化学工业。1913年,他来到塘沽实地考察,发现塘沽是得天独厚的盐碱工业基地。随后,范旭东在其兄时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范源濂和师友梁启超等人的支持下,由范旭东、景韬白、胡睿泰、李积芸、胡森林、方积琳、黄大暹为发起人,梁启超、范静生、李思浩、王家襄、刘揆一、陈国祥、左树珍、李穆、钱锦孙为赞助人,于1914年7月20日提出申请立案,同年9月22日获得批准建立久大精盐公司精制食盐,并在塘沽设立久大精盐厂。当时久大股东有诸多军政界人士相助,如黎元洪、曹锟、蔡锷和冯玉祥等。1916年4月6日久大精盐厂竣工投产。同年9月11日,生产出的第一批精盐由塘沽运往天津销售,之后又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打开了销路。这时的久大精盐开始达到日产5吨的能力,每年可获利五六十万元。1919年扩建东厂后,年产量可达6万2千多吨。久大精盐厂的建成和投产,为日后永利碱厂的创办“变盐为碱”提供了原料和人才保障,尤其是在资金上为永利碱厂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致使进口中国的洋碱减少,天津、上海等用纯碱作原料的工厂纷纷停工。在当时世界制碱工业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当时中国却靠用天然碱溶化成碱水而后凝成块的“口碱”作为食用。此“口碱”质劣价昂且极不卫生。19世纪末,“洋碱”开始倾销中国,由于本国不能制碱,致使大量黄金外流。1914年,范旭东在创办久大精盐厂的基础上,决心“变盐为碱”,兴办“永利制碱公司”,开创中国制碱工业的先河。当时,垄断索尔维法制碱技术的英国卜内门公司担忧永利制碱公司一旦制碱成功挤掉它在中国的市场,于是提出与永利制碱公司“合作”以达到吞并的目的,但遭到拒绝。永利碱厂采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索尔维法制碱技术,设计能力为日产纯碱40吨。在国内可以自制的机器设备在上海大效铁工厂制造,不能自制的由国外采购。从1918年至1924年,永利制碱公司开始为碱厂的设计和基建招揽人才。1918年11月,董事陈调甫赴美请到一位顾问工程师W.D.Mount负责设计,但实际设计工作由中国留学生承担。当时正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工程系留学的侯德榜于1919年欣然接受了陈调甫的邀请,参加了永利碱厂的设计。1921年,侯德榜获得博士学位并受范旭东之聘出任永利制碱公司工程师。1923年,碱厂大部分机器设备安装就绪,陆续单机试车。所用原盐来自长芦盐场,石灰石和煤粉别由唐山卑家店石矿和开滦煤矿供给。1924年8月13日,永利碱厂首次开工出碱。但是,生产出的碱色红黑相间,无法销售。第二年3月,主要设备干燥锅烧坏导致全厂停工。1926年6月29日,永利碱厂在重新调试后重新开工,生产出雪白的产品,其碳酸钠含量超过99%。为区别于土法生产的“口碱”和进口的“洋碱”,范旭东将其产品取名为“纯碱”,并定确定了“红三角”牌的商标。1926年8月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中国“红三角”牌纯碱获最高荣誉金质奖章,并实现了中国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首次出口。 此后的1930年,“红三角牌”纯碱荣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金奖。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国际上的两次获得大奖肯定,奠定了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的基础。 永利制碱成功后,同时面对英国公司的恶意竞争和军阀官僚的盘剥发展艰难。英商卜内门公司(帝国化学工业)为了垄断中国碱业市场利用英国在华的特权,于1924年永利碱厂第一次出碱后,通过英国外交大臣和其驻华使节,指令盐挟总所会办英国人丁恩,不经中国政府批准,擅自公布一项工业用盐征税条例,规定每100斤工业用盐纳税2角,使每吨碱增加成本5元,增长率15%。对此,永利给予坚决抗议并多方揭发,经几次周折后丁恩迫于舆论压力于当年同意暂免一年,1925年又同意延期5年。至1930年同意永利碱厂工业用盐免税30年。 永利碱厂1926年6月29日第二次开工,生产出一流产品后,卜内门公司又采用大幅度压低碱价的手段,最低压价至原价的40%,以期在市场上将永利制碱公司挤垮。1925年6月,上海的英文报刊《大陆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请看英国人摧残国货毒辣手段》的文章,指责英国卜内门公司,呼吁民众支持民族工业,支持永利碱厂。同时为应付这一不利局面,永利以同样的方式在日本市场进行反击,在日本市场以低于卜内门公司的价格售碱,使卜内门损失巨大。不到一年,卜内门被迫主动求和,并申明今后在中国市场“不再任意压价”。永利制碱公司在发展初期与卜内门公司的多次较量均以胜利而告终。 碱厂创建及发展初期,还受到军阀、官吏的盘剥。生产所需原燃料绝大部分靠铁路运输。塘沽属军事要地,又为京奉铁路重点站及港口,连年内战致使军运频繁,经常多日派不出车皮为碱厂装运物料,因而影响生产。此外,军阀经常征收各种运输税。如粗盐附加税比英人丁恩尚高出20倍。由于运输时常受阻,成品纯碱也往往不能及时运出。社会极不安定的环境导致了天津金融市场的混乱,银行利息加重,永利碱厂不得不重息借贷以维持运转。 1932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即庚子赔款的资助,为开发硫酸铵工业立项探索。1933年,侯德榜用英文写成的专著《制碱》(英语:Manufacture of Soda),由美国化学学会出版。该书揭开索尔维法制碱长达世纪之久的技术秘密,轰动国际化学化工界,被公认为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做的重大贡献。侯德榜被英国化工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的称号。1934年范旭东改组永利制碱公司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在制碱工业处于领先水平的情况下扩展经营范围,1935年在南京创办了永利铔厂,生产硫酸铵等化学品。 1935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为了解决永利索尔维法制碱的盐水精制问题,先后采取洗盐法、焙盐法、石灰纯碱法、石灰芒硝法和石灰与碳酸铵法等试验,最后确定用石灰和碳酸铵法。此法,所需设备简单,又符合制碱工艺,是对中国制碱工业的重大贡献。

天津碱厂的名称及隶属变迁沿革

  1918年11月,永利制碱公司创立大会召开。1920年9月,中华民国农商部准许注册,定名为“永利制碱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塘沽设立“永利碱厂”。1934年3月28日,创始人范旭东将永利制碱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并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永利碱厂自建厂至1952年公私合营前,属私营企业,永利碱厂隶属于永利公司。1952年6月23日,永利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后,易名为“公私合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永利碱厂则更名“公私合营永利化学工业公司沽厂”,简称“永利沽厂”,并划归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化学工业管理局管辖。1955年1月1日,永利沽厂和久大精盐厂合并经营,更名为“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沽厂”,简称“永久沽厂”。195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成立,永久沽厂转归化学工业部领导。1958年6月11日,永久沽厂由化学工业部划归天津市,隶属于天津市化学工业局。1959年3月13日,永久沽厂改为隶属于河北省化学石油工业厅。1961年7月1日,永久沽厂重新隶属于化学工业部。文化大革命初期,曾先后改名为化学工业部前进化工厂和东方红化工厂。1968年7月13日,改名为“化学工业部天津碱厂”。1972年3月,天津碱厂再次由化学工业部划归至天津市化学工业局领导。(图为1920年的永利碱厂。)1991年5月8日,在天津市化工局及其下属企业的基础上成立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天津碱厂改为隶属于天津渤海化工集团,全名为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2013年12月31日,天津碱厂成功转制,更名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碱厂的发展简史

1914年 久大精盐公司在天津成立,设工厂于塘沽。1916年 久大精盐厂正式开工生产。1917年 永利碱厂成立,范旭东与王小徐、陈调甫实验制碱成功。1920年 永利制碱公司“红三角”牌商标,经商标局核准发给注册证证号16510号。1922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在塘沽成立。1924年 永利碱厂开始试车第一次生产纯碱。1926年 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优质纯碱,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26年 永利碱厂生产出洁碱(小苏打)为中国首家。1926年 创立海王社,发行《海王》旬刊,是中国第一家私营企业刊物。1930年 永利碱厂生产的“红三角”牌优质纯碱在比利时工商“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1941年 新法制碱实验成功,定名为“侯氏制碱法”。1955年 永利碱厂、久大精盐厂合并,改称“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沽厂”,简称永久沽厂。1968年 更名为化学工业部天津碱厂。1972年 更名为天津碱厂。1978年 合成氨试车成功,开始生产合成氨。1979年 “红三角”牌纯碱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和证书。农业氯化铵正式生产。1985年 60万吨纯碱扩建工程开工,此工程为国家基建重点工程项目之一。1987年 药用小苏打投产,为中国首家生产。1989年 “红三角”牌纯碱、海王星牌农业氯化铵在第一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1989年 重灰工程通过竣工验收。1989年 “红三角”牌纯碱、海王星牌农业氯化铵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博览会上,双双荣获金奖。1995年 天津碱厂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荣誉称号。1998年 “海王星”牌农业氯化铵和复混肥料被中国农学会认定为“全国推荐产品”。2000年 天津碱厂网站试运行。2001年 以天津碱厂著名商标冠名的滨海新区最大的“红三角”广场开放。质量管理体系获得UKAS国际标准认证证书。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红三角牌纯碱荣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 工业重质纯碱和工业轻质纯碱荣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颁发的出口免验证书。2005年 “海王星”牌农铵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 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化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授予“中国化学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5年12月18日渤海化工园暨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在天津临港工业区正式开工。2010年10月6日 天津碱厂氨碱系统停工,标志着老厂区各装置有序停工退出生产。2010年8月6日 天津碱厂新区煤气化#2生产装置投煤点火成功。 2013年12月31日,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天津碱厂为基础,吸收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天津长芦汉沽盐场有限责任公司和天津市津能投资公司增资扩股改制组建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碱厂的经营产品

创业至今,天津碱厂先后生产了纯碱、精制盐等二十余种基本化工产品及牙膏、牙粉、濑口水等十余种日用化工产品。其中,久大精盐厂1916年至1954年间,生产粗盐、精盐、洗涤盐、牙粉、牙膏、漱口水、碳酸镁、硫化碱、硫酸镁、碳酸钙、氯化钙等化工产品。永利碱厂,1924年至1954年间,生产纯碱、烧碱、洁碱(小苏打)等化工产品。1955年1月永利碱厂与久大精盐合并后,保留了5种化工产品:纯碱、烧碱、再制盐、碳酸镁、氯化钙。从1955年至今,几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均不断提高,只碳酸镁产品因厂房、原料及市场缘故于1988年停产。此外,为适应社会需要,又不断地研制开发出了新的化工产品。1958年,增加了无水钙、氧化镁、钙镁粉、一水碳酸钠产品;1960年,永利碱厂的固碱调色研究成功,保证了固碱色泽优良;1970年,增加了碳酸氢钠产品,并开始了“联碱工程”的兴建;1978年,增加了合成氨、氨水、硫磺产品;1979年,增加了农业氯化铵产品;1981年,增加了工业氯化铵、水合法重质碳酸钠产品;1982年,增加了片状氯化钙、透明碳酸镁产品;1984年,增加了食品添加剂碳酸钠产品;1985年,增加了氧气产品;1987年,增加了口服药用碳酸氢钠产品;1988年,增加了五水偏硅酸钠产品,停止了碳酸镁的生产;1990年,增加了粒状氯化铵产品;1991年,增加了74%片状氯化钙产品。目前,天津碱厂除经营红三角牌纯碱外,同时还生产经营工业氯化铵、小苏打、氯化钙、偏硅酸钠等种类繁多的无机化工原料产品;现在公司已开始涉足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领域,2005年天津碱厂搬迁改造工程已经启动,将增加甲醇、醋酸、丁醇、辛醇、聚甲醛等有机化工产品。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的企业历史

天津碱厂的前身是永利制碱厂,由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和世界著名科学家侯德榜、著名企业家李烛尘等人于1917年共同创建,是中国制碱工业的摇篮和近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见证了中国百年化工的发展历程。天津碱厂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国际著名品牌,“红三角”牌纯碱曾多次获得国际金奖。现在天津碱厂主要生产纯碱、工业氯化铵等17类34种产品,同时开始涉足石油化工,海洋化工领域。其中6种产品分别荣获部优、市优称号,纯碱4次获得国际金奖,4次蝉联国家金奖。截至去年,天津碱厂生产的纯碱已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最大的纯碱、精铵生产商和出口商。进入21世纪,天津碱厂在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大了改革工作的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天津碱厂启动搬迁改造工程,厂区将整体搬迁至临海靠港的临港工业园新区。新厂区将增加甲醇、醋酸、丁、辛醇、聚甲醛等有机化工产品。“天碱搬迁”意味着这家老字号企业的再生,也意味着滨海新区区内资源的科学配置。

能说一下天津碱厂的具体情况吗?

天津碱厂始建于1917年,座落在渤海之滨的天津市塘沽,当时称永利碱厂。创办人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和世界著名科学家、制碱权威侯德榜博士。它是亚洲的第一座苏尔维法氨碱厂,是中国制碱工业的摇篮和近代化学工业的策源地。 1926年生产出质量优异的"红三角"牌纯碱,同年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1930年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金奖。1937年日寇入侵,塘沽沦陷,碱厂全体同仁为保民族气节,举厂南迁至四川犍为县五通桥老龙坝并改称"新塘沽",建设永利川厂,开辟华西化工基地。 1941年在侯德榜博士的潜心钻研和反复试验下,发明了将合成氨与氨碱法联合制碱的新工艺--"侯氏碱法"(联合制碱法)。 1949年塘沽解放,碱厂获得新生,生产得到发展。1952年,碱厂正式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全国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 1970年至1978年,由国家投资建成"联合制碱"一期工程,并完成了水源工程、排渣工程、食品碱工程和自备高压热电站工程建设。1994年,利用亚洲开发银行低息贷款进行了渣场二期、合成氨、蒸吸氨、重质纯碱四项节能改造,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天津碱厂现占地面积469万平方米,主要生产纯碱、重质纯碱、氯化铵、复混肥、再制盐、小苏打、偏硅酸钠、合成氨、食用二氧化碳、74%片钙、碳氧、氩气,水质稳定剂、消雪剂等12类22种产品。其中6种产品分别荣获部优、市优称号,纯碱4次获得国际金奖,三次蝉联国家金奖。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碱厂把目标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自行研制与引进并举,采用了一大批节能、高效、大型制碱设备和管理上大量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自动化控制程度部分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同时,天津碱厂本着"综合治理保护环境"的指导原则,在企业的改、扩建过程中,努力做到增产不增亏,先后对一些主要生产设备进行除尘、废气、废液回收处理,使排放物始终保持在国家标准以下。

天津碱厂的介绍

天津渤化永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原天津碱厂),也称永利碱厂、天碱等,其前身是由“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和1917年依托久大精盐创办的“永利制碱公司”。永利碱厂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开创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河。由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是中国生产的化工产品的首次出口海外。早在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永利碱厂生产的纯碱获得了金奖和证书,证书中称永利碱厂为“发展中华民国主要化学工业之象征”。在天津的近代史上,永利碱厂和南开大学、《大公报》同时被称为“天津三宝”。目前,天津碱厂旧址保存了天津近代工业具有标志性的工业遗存。

天津碱厂创建人是谁?

范旭东(1883年10月24日-1945年10月4日),原名源让,字明俊,后改名锐,字旭东,祖籍湖南湘阴,生于长沙,中国化工实业家,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

天津碱厂的基本介绍

天津碱厂——民族化学工业的摇篮天津碱厂的前身是永利制碱厂,全称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塘沽制碱厂,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永利制碱厂筹建于1916年,与1914年创建的久大盐业公司塘沽制盐厂是姐妹厂,均为中国早期的著名实业家范旭东所创建。范旭东先生生前被毛泽东主席赞为“中国现代化学工业的开拓者”,逝世后赞扬他是“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在范旭东创建永利制碱厂之前,中国所用的碱完全依赖于英国卜内门公司生产的“洋碱”。碱不仅是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是冶金、石油、机械、纺织、造纸、玻璃等多种工业都离不开的原材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洋碱”的进口中断,一些以碱为原料的工业纷纷停工。范旭东等人有鉴于此,决定自己创办制碱工厂。1916年开始筹建,1920年5月召开第一次股东会,推选范旭东为总经理,定名“永利”,在天津设公司,塘沽建厂,由留美归来的侯德榜任总工程师,厂内由侯德榜、李烛尘轮流值年担任厂长。1924年8月,永利碱厂开工出碱,揭开了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制碱工业史上的第一页。初期,由于缺乏经验,制出的碱质量低劣,销售困难。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废寝忘食,攻下一 道道技术难关,终于在1926年6月生产出洁白的纯碱,碳酸纳含量在99%以上,定名为红三角牌。同年8月,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红三角”纯碱荣获最高荣誉的金质奖,跃居世界榜首。“红三角”纯碱在国际市场上成为准许免检的“信得过”产品,打破了外国公司对中国国内和东南亚市场的垄断。天津的“红三角”,只经历了9个年头,在中国市场上便挫败了经营50年之久的英国卜内门纯碱,这是一个惊人的速度。抗日战争期间,塘沽厂被日本侵略者霸占,范旭东等人拒绝与侵略者合作,在四川五通桥建立了“永利川厂”。在永利川厂,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经过500多次试验,于1940年创立了侯氏制碱法,这种新工艺可同时生产纯碱与氯化铵,不但成本低,而且增加了产品,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碱法。新中国成立后,“永利”和“久大”先后公私合营,1955年两厂合并,称永利久大沽厂,1968年3月更名天津碱厂。到2004年,天津碱厂纯碱已畅销20余个国家和地区,天津碱厂成为中国最大的纯碱、精铵生产商和出口商。

天津碱厂工资待遇2022年

天津碱厂工资待遇2022年为4681元/月。根据网友分享统计,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平均工资为4681元/月,其中75%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4000-5000元/月,25%的工资收入位于区间5000-6000元/月。

天津碱厂工作环境怎么样呀

好。1、天津碱厂有休息室,休息室有空调等基本设施,同事之间融洽,领导和睦,休息环境非常的好。2、天津碱厂员工的工作车间每天都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打扫,环境卫生保持的非常好,非常的干净。

天津碱厂好进吗

好进。大专学历以上和社会上有经验的人员,以及会操作智能电脑的专业人员都可进入厂区工作,永利碱厂,也称天津碱厂、天碱等,全称为天津渤化永利碱业有限公司,其前身是由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于1914年在天津创办的久大精盐公司和1917年依托久大精盐创办的永利制碱公司。

天津碱厂有污染吗

有。碱渣污染是天津滨海新区的主要污染,由天津碱厂生产纯碱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渣堆积而成,天津碱厂有污染的。天津市,简称“津”,别称津沽、津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