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城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瓮城究竟出现于哪个朝代?

  西周吧  盛夏季节,笔者特意去了一趟山西平遥,切实感受了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的古风古韵,领略了这座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的古色古香。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腹地,距省会太原南约120公里。它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代县城。  说到平遥古城,首先要说的就是平遥的古城和城墙。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兴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实行“郡县”治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现在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古城的造型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古城,形如龟状,共有城门6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恰是龟的双目。北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全城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各有2门,双双相对。其中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害怕龟独自爬走,故将其左腿拉直,拴在城东20里的麓台上。这个听起来很奇妙的传说,折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它预示着古人希冀借神龟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永世无恙。平遥古城的古城墙外为青砖砌造,内外夯土而成,总长度约6公里,高12米,城墙上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 3000个垛口,据说它是孔子3000个弟子、72个贤人的象征。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从古城下西门进城。平遥古城的西门开口并不是往西,而是往南,进去后有个瓮城,然后才能再进入正门。古人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古城的安全而考虑的。假如敌兵来犯,他们误以为进了城,而实际上他们只是进了瓮城,守在瓮城内的士兵或上边的守兵会把瓮城内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形同瓮中捉鳖。这就是瓮城的来历。站在瓮城往上张望,可以看到四周有滚木擂石,似有落下之感,令人战栗。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啧啧称赞。进得城门,拾级而上,便是高大威风的城楼。站在城楼上,只见旌旗猎猎,号角阵阵,令人不禁想起战火纷飞的古战场。放眼城内,各式古建筑错落有致,装点着整个古城。  平遥古城区是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蚰蜒巷构成的,街巷格局经纬交织、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平遥南大街是整个古城的缩影。它以市楼为中心,在长约800米的南北道上,聚集着店铺。行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风格各异、古色古香的老式店铺鳞次栉比,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年丰涌、泰源宏、同益庆、藏古斋,从这些古朴典雅的店号中,可以看出这里的古老与儒雅。虽然这些店家经营的已不再是当时的物品,但仍能让人回想起逝去的岁月。  说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在平遥,我们参观了位于西大街的“日升昌”票号。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位于南大街的“协盛昌”票号。这家票号虽然比“日升昌”晚,但规模更大,更能反映出平遥当时繁华的景象。这家票号保存相当完好,总理房、经理房、协理房等设置有序。我最感兴趣的是地下银库。银库上方是露天的,上面有铁丝网覆盖,铁丝网上布满了铁制铃铛。一有风吹草动,铃铛便会发出响声,以提醒银库看守人员。在地下银库中央,有一镇库之宝———木制盘龙。这条巨龙由檀木刻成,高达数米,据说为明朝皇帝朱元璋赠给大臣刘伯温的。票号的主人图吉祥,特意从刘伯温的后人手中购得此宝。可见票号主人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同一般。  从南大街拐向西,我们又在导游的安排下游览了平遥古县街。此时县街里正上演县官断案。饰演县令的演员表情威严地坐在“明镜高悬” 匾额下,手持惊堂木在审理一件案子。案情大致是一位衙役财迷心窍,借办案之机抢了一个屠户的钱袋子。县令凭着丰富的经验了断此案,钱袋子物归原主,枉法的衙役受到了惩罚。表演结束,游人带着笑意离开。  在平遥游览,听说这里有个藏报博物馆,这引起了我们一行报人的浓厚兴趣,特意去观赏了一番。  平遥苏世明藏报博物馆位于南大街,著名报人、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先生题写的馆名苍劲有力。藏报博物馆共有12个展厅和展楼,面积1500多平方米,共收藏古今报刊6万余种、110多万份。这里有我国目前最早的报———《申报》,稀有珍贵的《人民日报》创刊号,还有丝绸报、烟标报、手帕报、雨伞报等异型报纸,还有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小的报纸———《江南游报》。其中不少属国内孤本,十分珍贵,令人大开眼界。

瓮城来历

  平遥古城始建于公元前827年———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为西周大将尹吉甫驻军于此而兴建。自公元前221年秦朝实行“郡县”治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现在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古城的造型令人称奇道绝。这个呈平面方形的古城,形如龟状,共有城门6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恰是龟的双目。北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全城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各有2门,双双相对。其中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害怕龟独自爬走,故将其左腿拉直,拴在城东20里的麓台上。这个听起来很奇妙的传说,折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它预示着古人希冀借神龟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固若金汤,永世无恙。平遥古城的古城墙外为青砖砌造,内外夯土而成,总长度约6公里,高12米,城墙上有72个观敌楼,墙顶外侧有 3000个垛口,据说它是孔子3000个弟子、72个贤人的象征。  在导游的引领下,我们从古城下西门进城。平遥古城的西门开口并不是往西,而是往南,进去后有个瓮城,然后才能再进入正门。古人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古城的安全而考虑的。假如敌兵来犯,他们误以为进了城,而实际上他们只是进了瓮城,守在瓮城内的士兵或上边的守兵会把瓮城内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形同瓮中捉鳖。这就是瓮城的来历。站在瓮城往上张望,可以看到四周有滚木擂石,似有落下之感,令人战栗。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啧啧称赞。进得城门,拾级而上,便是高大威风的城楼。站在城楼上,只见旌旗猎猎,号角阵阵,令人不禁想起战火纷飞的古战场。放眼城内,各式古建筑错落有致,装点着整个古城。  平遥古城区是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蚰蜒巷构成的,街巷格局经纬交织、主次分明、井井有条。平遥南大街是整个古城的缩影。它以市楼为中心,在长约800米的南北道上,聚集着店铺。行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风格各异、古色古香的老式店铺鳞次栉比,原汁原味地勾勒出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年丰涌、泰源宏、同益庆、藏古斋,从这些古朴典雅的店号中,可以看出这里的古老与儒雅。虽然这些店家经营的已不再是当时的物品,但仍能让人回想起逝去的岁月。  说平遥就不能不说“晋商”和“票号”,因为这里是“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在平遥,我们参观了位于西大街的“日升昌”票号。而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位于南大街的“协盛昌”票号。这家票号虽然比“日升昌”晚,但规模更大,更能反映出平遥当时繁华的景象。这家票号保存相当完好,总理房、经理房、协理房等设置有序。我最感兴趣的是地下银库。银库上方是露天的,上面有铁丝网覆盖,铁丝网上布满了铁制铃铛。一有风吹草动,铃铛便会发出响声,以提醒银库看守人员。在地下银库中央,有一镇库之宝———木制盘龙。这条巨龙由檀木刻成,高达数米,据说为明朝皇帝朱元璋赠给大臣刘伯温的。票号的主人图吉祥,特意从刘伯温的后人手中购得此宝。可见票号主人当时的社会地位非同一般。  从南大街拐向西,我们又在导游的安排下游览了平遥古县街。此时县街里正上演县官断案。饰演县令的演员表情威严地坐在“明镜高悬” 匾额下,手持惊堂木在审理一件案子。案情大致是一位衙役财迷心窍,借办案之机抢了一个屠户的钱袋子。县令凭着丰富的经验了断此案,钱袋子物归原主,枉法的衙役受到了惩罚。表演结束,游人带着笑意离开。  在平遥游览,听说这里有个藏报博物馆,这引起了我们一行报人的浓厚兴趣,特意去观赏了一番。  平遥苏世明藏报博物馆位于南大街,著名报人、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先生题写的馆名苍劲有力。藏报博物馆共有12个展厅和展楼,面积1500多平方米,共收藏古今报刊6万余种、110多万份。这里有我国目前最早的报———《申报》,稀有珍贵的《人民日报》创刊号,还有丝绸报、烟标报、手帕报、雨伞报等异型报纸,还有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小的报纸———《江南游报》。其中不少属国内孤本,十分珍贵,令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