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将军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薛岳将军为何选长沙为战场?

他能选?被动应战而已

薛岳将军湖南抗战中,采用的火炉战是怎么回事?

正式称谓叫“天炉战法”,是薛岳从上高战役中罗卓英“后退决战”的作战思想中提炼和完善出来的,天炉战法最成功的一次应用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用此战法大败日寇第11军司令阿南惟畿,史称“长沙大捷”。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驻广州的第23军主力随即进攻香港英军,为防止第九战区薛岳去增援粤北的中国军队进行反攻,驻武汉的日寇第11军同一时间发起牵制性作战,目标直指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所谓“天炉战法”的要旨,是在节节抵抗之后,适时让开正面,诱使日军向我后方深入,抵抗部队随即转移到敌人两侧翼,用侧击截击等方式逐次消耗敌人战力,成为反“八”字阵型。然后在决战区域“炉底”部署精锐坚决堵击,当日军力疲时,再用优势兵力围歼之。“天炉战法”的第一层,是守卫中日两军分界线新墙河的第27集团军川军杨森部第要死顶三天,挫其锐气,耗其弹药,难点在即要诱敌深入,又不能暴露企图,第20军杨汉域部(杨森侄)在日军重炮轰击下伤亡惨重,仍然从12月24日坚持到27日,随后撤往两翼山区。日军主攻部队第3和第6师团在前,第40师团殿后,突破新墙河后再向汨罗江攻击前进,到12月30日突破天炉第二层,守军第37军彭位仁部转入日军侧后。此时香港英军投降,按说阿南已完成牵制作战,当他发现进展顺利并且国军正向长沙溃逃时,利欲熏心决定改变原计划攻取长沙。于是日军继续突破捞刀河及浏河,甩开许多因道路不良趴窝的重武器,1942年1月1日兵临长沙城下,随即发起攻城作战。防守长沙“炉底”的是李玉堂中将之第10军,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黄埔系中央军,奉命死守长沙城。日军苦战三天,在第10军顽强阻击和岳簏山国军重炮旅的轰击下,伤亡惨重,进展缓慢。更要命的是,曾经被甩在身后的第20军第37军等国军侧翼部队,不断袭击穿越四条水道的后勤补给线,第40师团战力较弱,双拳难敌四手,长沙前线的日军几乎陷入粮弹两绝的地步,1月4日,见势不妙的阿南惟畿下达了全军反转令。可惜已经晚了,长沙阻击战期间,薛岳已经调集第九战区所有部队向长沙附近合围过来,包括第4第16第58第73第78第79等共计九个军,开始“天炉战法”最后一步:熔炉!1942年1月4日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下达总攻击令。各部开始追杀撤退的日军,由于弹药缺乏很多日军部队已经不敢接战,一味北逃,落单的大队以下建制全部被歼。四道水系严重迟滞了日军的反转速度,日军三个师团猬成一团拼死突围,整整跑了十天才撤回新墙河北岸,沿途因饥饿与败战,死伤忱籍,状极惨烈。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的战报,此役毙伤日军56000余人(有点水份),俘日军139人,缴获枪械物资无算。薛岳得青天白日勋章,第10军获封号“泰山军”,李玉堂晋升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