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副伤寒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怎样鉴别诊断猪肺疫,猪瘟,猪喘气病和仔猪副伤寒

冬春减少猪患病的有效措施1.抓好管理猪一生中疾病的发生与环境和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在侧养技巧上,一是要创造适宜的环境,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冬防严寒潮湿,夏防酷暑;栏舍经常打扫,保持清洁。二是定期消毒栏舍、用具和驱虫。三是要供给足够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四是饲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每头15-60公斤的猪需要栏舍面积0.8~l平方米,60公斤以上的猪需栏舍面积1—1.5平方米。五是实行“全进全出制”。2.实施好有效的免疫程序要使猪不患病,关键是把好防疫关,要点是做好如下免疫程序:①母猪在配种前注射乙脑疫苗和细小病毒病疫苗,以预防乙脑和细小病毒病。母猪接种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疫苗,也必须在仔猪断奶配种前进行。每头母猪注射猪瘟苗4头份,猪丹毒、猪肺疫1头份,或注射三联苗。②母猪分娩前2l天,注射黄白痢基因工程双价苗l头份,临产前1个月及产前14天注射猪红痢苗,预防仔猪白痢、黄痢和红痢病。母猪产前和产后各注射青霉素160万单位,对防止红、黄痢亦有效。③仔猪产下后擦干羊水和黏膜,实行“超前免疫”,吃初乳前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注射3小时后再让其吃初乳;或出生20-25天后注射猪瘟疫苗2头份,30~35天后注射仔猪副伤寒疫苗1头份,50—60天各注射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1头份和猪瘟疫苗3头份;或注射猪瘟等三联苗,以预防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病。④仔猪生后42小时内注射猪链球菌疫苗1头份或口服4头份。 ⑤仔猪生后15日龄左右,接种猪水肿病疫苗1头份。⑥除做好以上免疫程序外,无论猪大小,都应注射猪高效口蹄疫0型灭活油佐剂疫苗1头份,预防口蹄疫的发生。只要合理地采取了上述有效措施,相信你的猪会安全、健康生长。

什么是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有时以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为特征。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由于某些沙门氏菌型能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交叉感染,且遍布于世界各地,因而它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

仔猪副伤寒的治疗方法

治疗仔猪副伤寒首选肠毒神针,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本品每套可用于100kg体重,一天注射一次、一个疗程三天。病情严重的可酌情加量。(针对病情严重的可先注射一针阿托品每头按1-3ml,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连用三天)。对发病仔猪也可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为:败酱草40克,薏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克,地丁15克,丹皮10克,广木香6克,煎水给仔猪内服,每天早晚各内服一次,连续内服3天~5天。

仔猪副伤寒怎样防治?

仔猪副伤寒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1)症状 急性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42℃,有时呕吐,病初便秘,以后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常显出腹部疼痛,弓背尖叫,2~3天后,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一般4~1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病程较长,消瘦,呈现周期性腹泻,病程经过20天以上,死亡率很高。(2)防治 预防:注意饲养管理,消除发病原因,常发地区的猪群可考虑到注射猪副伤寒菌苗。平时猪舍要用新鲜的10%~20%石灰乳或20%~30%草木灰水消毒。治疗:氨苄青霉素等均有相当的疗效。剂量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内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应用至体温下降、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时,剂量减半,继续用药4~7天,以防复发。

怎样防治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杆菌病”,主要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常见传染病之一。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内,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等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诱发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初、秋末气候寒冷季节常发,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幼猪,常与猪瘟、猪喘气病并发或继发。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喜钻于垫草内,体温升高至41~42℃,鼻、眼有黏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下痢,粪色淡黄,恶臭,有时混有血液。死前不久在颈、耳、胸下及腹部皮肤呈紫红色,后变蓝紫色,病程4~10天,多数患猪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慢性型最常见,病初减食或不食,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不振,腰背拱起,四肢无力,走路摇摆,经常出现持续性下痢,粪便时干时稀,呈淡黄色、黄褐色或绿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亡。多在半个月以上死亡,有的甚至长达2个月,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剖检急性病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肝脏、肾脏、心外膜、胃、肠黏膜有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有糠麸样坏死物。慢性病例,典型的病变是盲肠及结肠有浅平溃疡或坏死,周边呈堤状,中央稍凹陷,表面附有糠麸样假膜,多数病灶汇合而形成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坏死灶表面干固结痂,不易脱落。[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喂给全价配合日粮,对1月龄以上的仔猪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疫苗预防。(2)治疗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新霉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药物。新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每天2次,口服或肌肉注射,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 0.1克,每天口服2次,连用3~5天;或内服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每天2次,连用4~6天。(3)对已发病的猪,隔离饲养,污染的猪圈可用20%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治愈的猪,仍可带菌,不能与无病猪群合养。

仔猪副伤寒时大肠黏膜的糠麸样变属于

仔猪副伤寒的病理变化:剖检急性病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肝脏、肾脏、心外膜、胃、肠黏膜有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有糠麸样坏死物。慢性典型的病例是盲肠及结肠有浅平溃疡或坏死,周边呈堤状,中央稍凹陷,表面附有糠麸样假膜,多数病灶汇合而形成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坏死灶表面干固结痂,不易脱落

仔猪副伤寒有哪些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为2~30天,一般2~6天,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败血病):多见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体温升高至40.5~41.6℃。病初便秘,以后下痢,粪便黄色、恶臭,有时带血,弓背尖叫。耳、腹部及四肢呈红色,后期呈青紫色,最后呼吸困难,体温下降,痉挛,病程4~10天。死后剖检,脾肿大,边缘钝;肝、肾肿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并呈大理石样;心内膜、心外膜、膀胱、胃黏膜均有出血斑。慢性型(结肠炎型):体温偏高,便秘和下痢交替出现,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暗绿色,形同粥状,恶臭,有时带血和坏死组织碎片,皮肤上出现痂样湿疹,病程2~3周。死后剖检主要病变在盲肠和大结肠,肠壁增厚,黏膜上覆盖灰黄色弥漫性腐乳状物质,剥开底呈红色,有溃疡面;脾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见到针尖大至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这是猪副伤寒特征性病变。

仔猪副伤寒有哪些临床特征?

本病潜伏期短则数天,长则可达数月之久。在临床上常将本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介于中间的称亚急性型。(1)急性型 出现败血症,多见于断乳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如细心观察,可见精神不振和厌食症状,体温上升至41℃以上。病程稍长者可见有腹痛、腹泻及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不等。(2)亚急性或慢性型 副伤寒是本病的常见病型。感染后症状较轻。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逐渐消瘦,精神沉郁,生长停滞,贫血。长期腹泻,泻出灰白或黄绿色恶臭水样物,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纤维状分泌物。后躯沾有灰褐色粪便,被毛粗乱,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拉稀时发时停,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

如何进行仔猪副伤寒的类症鉴别?

仔猪副伤寒应与猪瘟、猪痢疾相区别,要点如下:(1)猪瘟:急性猪瘟与急性猪副伤寒,慢性猪瘟与慢性猪副伤寒,在临床上有些相似,容易混淆,但猪瘟的皮肤有小出血点,高度沉郁,不食,各种药物治疗无效,病死率极高,不同年龄的猪都可发生,传播迅速,剖检时肝脾不肿大,无坏死灶,但脾有出血性梗死,回盲肠附近有溃疡。(2)猪痢疾:猪痢疾有轻重不等的腹泻,与慢性猪副伤寒相似,但猪痢疾呈地方性流行性发生。持续下痢,粪便经常带血和黏液,呈棕色、红色或黑色。剖检时见大肠黏膜表层有弥漫性坏死、出血或有黏液,不发生像猪副伤寒那样的深层坏死。

仔猪副伤寒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防治本病?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消化道传染病。急性型为败血性疾病,慢性型为肠道发生坏死性肠炎及严重拉稀。本病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仔猪,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从粪、尿、乳汁以及流产胎儿的胎衣和羊水排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交配和人工授精发生感染,有人认为鼠类可传播本病。仔猪副伤寒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①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乳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有精神不振,厌食,体温上升到41℃以上,腹痛,拉稀,呼吸困难,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斑,多以死亡告终。病程1~4天。②亚急性和慢性型:为常见病型。感染后症状较轻,病猪体温明显升高,逐渐消瘦,贫血,眼结膜炎或有脓性分泌物,排灰白色或黄绿色恶臭水样粪,混有血液或假膜,被毛粗乱,皮肤有痂状湿疹。病程持续可达数周,拉稀时发时停,终至死亡或成为僵猪。治疗: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对本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但在多次使用一种药物易出现抗药菌株。因此,如遇大批发病时,最好将分离的菌株先做药敏试验,以选择最有效的药物。预防:平时注意自繁自养,严防传染源传入;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增强仔猪抵抗力,常发猪群可注射副伤寒菌苗,饲喂添加抗生素的饲料。一旦发病,病猪应立即隔离,早期治疗,被污染的圈舍、场地、饲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垫草焚烧,病死猪应深埋或焚毁。

仔猪副伤寒什么时候打?

仔猪30—35日龄,口服或注射一头份仔猪副伤寒疫苗 ,仔猪60—70日龄,口服或注射二头份仔猪副伤寒疫苗 对1月龄以上或断奶仔猪,用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菌苗预防,用20%氢氧化铝稀释,肌肉注射1ml;免疫期9个月;口服时,按瓶签说明,服前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分5-10ml,掺入料中喂服。

仔猪副伤寒该怎么治?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氏杆菌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2~4月龄仔猪常发生的一种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下痢为主要症状,病菌通过病猪和带菌猪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和饮水等,常引起断奶仔猪大批发病,治疗不及时易感染其他疾病,死亡率高。仔猪副伤寒的主要症状1.急性:仔猪体温升高(41~42),厌食,呕吐,腹下、耳根、胸前等皮肤呈紫色淤血。发病率低于10%,死亡率高达20%~40%。2.亚急性:拉稀,粪便呈黄绿色、暗绿色,恶臭。结膜炎,上下眼睑粘连,角膜溃疡。3.慢性: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长期顽固性拉稀,粪便呈灰白色,恶臭。病情持续数周,仔猪消瘦,最终死亡或成僵猪。仔猪副伤寒的防治方法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猪圈的卫生条件。坚持自繁自养,防止传染源进入。2.冬季做好猪舍保暖工作,仔猪分群时,最好不要更换猪舍,避免仔猪产生应激反应。3.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4.饲料中添加仔猪卫士和第六代痢必治进行预防,能有效的减少腹泻的发生,还能增加营养,抵抗应激。仔猪副伤寒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生率高,所以要保持猪圈干燥通风,季节交替时做好保暖工作,降低仔猪副伤寒的发病率,如仔猪出现副伤寒现象要及时咨询专业兽药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怎样防治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坏死性肠炎。仔猪副伤寒多发于1~4月龄的仔猪,大猪很少发病。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病原菌对外界不利因素抵抗力较强,干燥、冷冻对病菌无多大影响,在土壤和粪便中能生存10个月。常用消毒药,如3%来苏儿、10%~20%石灰乳或草木灰水都能较快地杀死病菌。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多变,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季节发生较多。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好,长途运输,以及其他降低猪体抵抗力的因素,都可促使发病和传播。通常是猪瘟和喘气病的继发病或并发病。发病初期,往往是急性经过,病猪体温升高达41℃,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寒战,不爱走动,喜卧于垫草内。眼结膜发红、有眼眵,起初便秘,继后下痢,排出淡黄色粪便,恶臭。病猪耳、颈、胸、腹部及四肢皮肤有紫红色斑块或呈片状。病猪多在2~5天死亡。仔猪副伤寒的慢性型较为常见,表现与急性型相似,只是症状缓和些,主要以持续下痢为特征。粪便呈粥状或水样,灰白、黄绿、黄褐或灰绿色,有时混有血液,恶臭。有的病猪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有的病猪还发生肺炎。一般来说,慢性病猪体温稍高或正常,有食欲,后期不食,爱喝水,也有的病猪死前还吃食。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最后衰竭而死亡。耐过猪生长停滞成为僵猪。慢性病猪病程多在半个月以上。急性死亡的病猪,剖检时可见脾脏肿大,质韧;心外膜、肾脏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和出血。胃肠黏膜发红,肿胀,形成皱褶,可见出血点;肺部有肺炎变化。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上有麸皮状坏死。慢性病猪的病变在大肠,特别是盲结肠黏膜的坏死和溃疡。有的见整个肠黏膜发生弥漫性坏死及糜烂,表面被覆淡黄色麸皮样坏死物,粗糙不平,肠管变厚,缺乏弹性。有的病例大肠黏膜上有圆形单个或融合不规则的溃疡。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甚至可见到坏死现象。部分慢性死猪,肝脏有小米粒大的坏死灶。防治措施,主要在于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此外,哺乳仔猪可提前补料,断乳后可适当多给优质饲料,并适当补充矿物质。预防,可用仔猪副伤寒干燥弱毒菌苗,1月龄以上或断奶健康仔猪,用20%氢氧化铝液稀释,肌肉注射1毫升。口服法:按瓶签说明,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份5~10毫升,拌入少量精料中,让猪自食。必要时,也可每头灌服。稀释的菌苗要在4小时用完。发病时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1)隔离病猪,及时治疗。治疗方法较多,介绍几种供选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每天0.5~0.6克,分两次灌服,连服3~4天。抗痢散(成药):每天每千克体重0.5克,每天一次,连用3~5天。氯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00毫克,分2次灌服。肌肉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计算,每天注射2次。土霉素:每千克体重40~50毫克,日服2次,连服3~5天;肌肉注射也可以。磺胺脒:每天每千克体重0.4~0.5克,分2次灌服,连服3~5天。呋喃唑酮20克,磺胺脒40克,次硝酸铋20克,小苏打20克,混匀,每天2次,每次1克,连服3~4天。硫酸新霉素:每天每头50~100毫克,日服3次,连服3~5天,对重病疗效较高。磺胺-5-甲氧嘧啶、磺胺-6-甲氧嘧啶或磺胺甲基异恶唑,与磺胺增效剂(TMP)按5:1混合,每千克体重20~30毫克,内服,每天1~2次。复方新诺明:每天每千克体重0.07克,首次加倍,连用3~5天,效果较好。氟哌酸:每千克体重4毫克,内服,每天2~3次,连用3~4天。(2)圈舍要清扫消毒,特别是饲槽要经常刷洗干净,粪便堆积发酵后利用。(3)死猪应深埋,切不可食用,防止发生中毒。

什么叫仔猪副伤寒,症状如何!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临床表现为慢性腹泻,有时以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为特征。世界各地均有发生。病原主要是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由于某些沙门氏菌型能在动物与人类之间交叉感染,且遍布于世界各地,因而它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

仔猪副伤寒病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仔猪副伤寒的鉴别诊断有什么方法?

该病多发生在1-4月龄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生,且多为隐性带菌者。全国各地的养猪场和养猪单位频繁发生,尤其是环境卫生条件差的养猪场,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来看看猪副伤寒的特征性症状。1.急性,在疾病的初始阶段,大多数是急性的。病猪体温升到41℃左右,没有食欲,没有排泄物,精神萎靡。他们喜欢躲在草丛里乘凉。常挤叠在一起,有的达到3 ~ 4层;鼻盘干燥,结膜发红,有黏性分泌物。先是便秘,然后腹泻,粪便淡黄色,气味难闻,有时不腹泻。发病后2 ~ 3天,鼻、耳、颈、腹及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紫色斑点。这时,病猪们迅速筋疲力尽,走路不稳,弓着背,头发烧着挂着,呼吸困难,筋疲力尽,奄奄一息。病程2 ~ 5天,多数死亡。2.慢性, 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开始时由急性转为慢性。其症状与急性症状相似,只是症状不明显或轻微。据观察,主要特征性症状是腹泻,其形式多样。粪便呈粥样或水样,呈灰色、淡黄色、黄绿色、灰绿色或脏黑色,有臭味,常混有黏液,甚至粘膜或血液。严重时,进食、躺卧、站立、行走时肛门失禁可发生腹泻,粪便自然向下流动,使尾部和整个后躯被玷污。有的咳嗽,稀粪稀水呈喷雾状排出。有时腹泻和便秘在病猪中交替流行。有些病猪还会得肺炎、咳嗽和呼吸急促。仔猪副伤寒的治疗:1.抗生素疗法:病猪可用多西环素、新霉素、土霉素治疗。病猪每天口服一次每公斤体重2-5毫克多西环素。每天每公斤体重口服新霉素5 ~ 15 mg,服用2 ~ 3次。口服土霉素(50 ~ 100 mg/kg体重)也分2 ~ 3次,或肌肉注射(40mg/kg体重)可一次性完成注射。2.磺胺疗法:病猪使用磺胺增效合剂效果更好。病猪每公斤体重使用磺胺嘧啶或磺胺甲恶唑20 ~ 4 ~ 8毫克,甲氧苄啶4 ~ 8毫克。混合均匀后,分两次口服,连续使用一周。患病时猪每公斤体重也可口服复方心诺70毫克,注意第一次加倍剂量,分2次每日3 ~ 7天。3.呋喃疗法:病猪每天每公斤体重使用呋喃唑酮20 ~ 40 mg,分两次口服,连续服用3 ~ 5天,然后减半,猪继续服用3 ~ 5天。4.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地榆炭15克、青木香10克、车前子10克、白芍15克、黄连10克、苍术6克、大枣5片,研成细粉,加入饲料中两次或直接喂饲,连续使用3天。同时添加0.2mL呋喃西林,或肌肉注射每公斤体重。

仔猪副伤寒首选治疗药物

肠毒神针。根据查询巴彦淖尔市农牧局畜牧业服务中心发布的《仔猪副伤寒的预防及治疗》相关信息显示,治疗仔猪副伤寒首选肠毒神针,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注射,本品每套可用于100kg体重,一天注射一次、一个疗程三天,病情严重的可酌情加量。(针对病情严重的可先注射一针阿托品每头按1-3ml,同时口服次硝酸铋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连用三天),对发病仔猪也可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为:败酱草40克,薏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克,地丁15克,丹皮10克,广木香6克,煎水给仔猪内服,每天早晚各内服一次,连续内服3天~5天。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生率高。

什么是仔猪副伤寒?

仔猪副伤寒又称沙门氏菌病,其病原体为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不振,精神沉郁,鼻镜干燥,病初便秘,以后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常有腹部痛疼症状,弓背尖叫,耳、腹及四肢皮肤呈深红色,后期呈青紫色,最后病猪呼吸困难,体温下降,偶尔咳嗽、痉挛。_病理变化:肠部淋巴结肿胀、隆起,以后发生坏死和溃疡,表面有黄色或淡绿色麦麸样物质,以后逐渐融合,形成弥漫性坏死,肠壁增厚。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见到针尖大或粟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肺有时见到卡他或干酪样肺炎病灶。

仔猪副伤寒怎么治疗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其病原菌常存在于健康猪的肠道内,当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气候骤变等因素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时诱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秋、秋末气候寒冷季节常发,主要发生于2~4月龄的幼猪,常与猪瘟、猪喘气病并发或继发。【临床症状】(1)急性型(败血型)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常突然死亡,病程稍长者可见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喜钻于垫草内,体温升高至41~42℃,鼻、眼有黏性分泌物,病初便秘,后下痢,粪色淡黄,恶臭,有时混有血液。死前不久在颈、耳、胸下及腹部皮肤呈紫红色,后变蓝紫色,病程4~10天,多数患猪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2)慢性型最常见。病初减食或不食,体温升高或正常,精神不振,腰背拱起,四肢无力,走路摇摆,经常出现持续性下痢,粪便时干时稀,呈淡黄色、黄褐色或绿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最后极度衰竭而死亡。多在半个月以上死亡,有的甚至长达2个月,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病理变化】剖检急性病例,全身淋巴结肿大,紫红色,切面外观似大理石状,肝脏、肾脏、心外膜、胃、肠黏膜有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例,大肠黏膜有糠麸样坏死物。慢性典型的病例是盲肠及结肠有浅平溃疡或坏死,周边呈堤状,中央稍凹陷,表面附有糠麸样假膜,多数病灶汇合而形成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坏死灶表面干固结痂,不易脱落。【防控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干燥、卫生,喂给全价配合日粮,对1月龄以上的仔猪肌肉注射仔猪副伤寒冻干弱毒疫苗预防。(2)治疗时可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新霉素、土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等药物。新霉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每天2次,口服或肌肉注射;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0~25毫克,每天口服2次,连用3~5天;或内服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20~25毫克,每天2次,连用4~6天。(3)对已发病的猪,隔离饲养,污染的猪圈可用20%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治愈的猪,仍可带菌,不能与无病猪群合养。

仔猪副伤寒怎样防治?

仔猪副伤寒主要侵害1~4月龄的仔猪。(1)症状 急性病猪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42℃,有时呕吐,病初便秘,以后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常显出腹部疼痛,弓背尖叫,2~3天后,耳根、胸前和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一般4~1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病程较长,消瘦,呈现周期性腹泻,病程经过20天以上,死亡率很高。(2)防治 预防:注意饲养管理,消除发病原因,常发地区的猪群可考虑到注射猪副伤寒菌苗。平时猪舍要用新鲜的10%~20%石灰乳或20%~30%草木灰水消毒。治疗:氨苄青霉素等均有相当的疗效。剂量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内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续应用至体温下降、精神食欲明显好转时,剂量减半,继续用药4~7天,以防复发。

仔猪副伤寒用什么药

恩诺沙星注射液、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1、恩诺沙星注射液,按照仔猪体重,每千克体重注射2.5-5毫克,每日注射2次,肌肉注射,休药期为10天。2、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按照仔猪体重,每千克体重注射5-7.5毫克,每日注射2次,肌肉注射,休药期为12天。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

仔猪副伤寒的鉴别诊断有什么?

这个时候就可以去专业的门诊进行鉴定,一般这些猪都会出现身体发热的情况,同时也会出现传染,还有就是会出现腹胀腹泻的情况,不是11月后变得越来越差,然后粘膜也会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