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为贵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侯为贵 ,男,1942年生,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简介:1985 年以前,任航天 691 厂车间主任、技术科长; 1985 年南下深圳创建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 1993 年改组组建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1997 年十月创立目前国内以国有资本控股的从事通讯产业的第一家公众股份有限有限公司,任总裁;2004年1月,退居幕后,任董事长。如今中兴通讯已发展为世界 通信巨头,在全球设有16个研发中心,营销网络遍布全球,在全球通信设备及网络解决方案产品中占有很大市场份额。言论:我觉得意义不大,最了解市场的还是我们自己。——中兴一直没有像其他公司一样请咨询公司做长期战略规划,侯为贵说。中兴通讯要加快成为一家国际化通信企业的步伐。——侯为贵近来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入选理由:首创“国有控股、授权经营”的经营机制;在以侯为贵为总裁的 17 年间,中兴通讯从一个原始投资 300 万元的来料加工企业发展成为净利润达 5 . 7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达197亿元的国家重点高科技企业,被誉为中国通讯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国内最早实施“国际化”战略进军国际市场的通信设备制造企 业。侯为贵有点内向,他曾说:“我不是一个演员,不太擅长场面上的事情,而更愿意脚踏实地从事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 ,侯为贵和他领导的中兴通讯一直保持着一贯的稳健和务实经营作风。虽然内向,但是在他的率领下,中兴通讯坚持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积极推动技术与市场紧密结 合,大力加强经营管理,除继续把握住了小灵通、CDMA和国际市场的机会外,还成功地切入通信终端消费品市场,在全球电信业内告别高速增长期之后,甚至在 一片低迷中,中兴通讯依然能以34.1%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增长,创造了业界持续增长的发展奇迹,被誉为亚洲乃至国际电信设备市场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为此, 美国《商业周刊》盛誉中兴通讯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电信设备企业”。2004年,当侯为贵从中 兴通讯总裁的位置 改任董事长时,不止 一个人这样评价他: “没有他就没有中兴,他的成功就是中兴的成功。”他在中兴的领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但让人吃惊的是,即便是总裁殷一民、高级副总裁周苏苏、何士友这些与侯为贵联系最为密切的人, 对工作以外的侯为贵也是知之甚少。人们所能知道的,就是这个42岁才开始南下深圳创业的“老头”,当过教师,后来进入位于西安的军工企业航天部691厂, 在这里他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一直干到技术副总工。他几乎没有什么工作以外的爱好,对个人财富的增加也不在意,除了偶尔游游泳,说来真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意 思。古城西安在地理上的偏远,并没有限制他的眼界。他是691厂最早的“洋务派”,1979年便走 出了国门,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为了给厂里引进新技术、寻找新机会,他经常奔波于深圳、珠海等沿海城市,可谓得中国改革风气之先。中兴的学习标杆,没有 一家国内企业,都是英特尔、GE、戴尔、微软这些当今全球最优秀的企业。他的低调是出了名的,即便是中兴内部刊物,也不轻易刊登他的照片。尽管中兴已是一家年销售额超 过300亿元的企业(2004年),在A股和H股市场都已上市,而中兴创造的亿万富翁估计有好几位,千万富翁有数百位,而百万富翁则多达数千位,他个人的 财富也估计达数亿元,但他的名气只局限于通信这个小圈子。他希望用自己的不确定性换取作中兴的确定性。他是一个善于决策的人。他主张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但只要利大于弊,就可以做。比如,公司从他 开始,所有高层都不配秘书,因为他认为尽管秘书可以帮助解决一些日常工作,并建立沟通的桥梁,但秘书是山头主义和官僚作风的一个重要源泉。事业部制也增加 了协同的难度,但他认为事业部所带来的管理效益更大,所以,还是实施了。他坚持让市场自己来作出决策,而一旦作出,又变得非常固执。1998年,在决定上 CDMA项目后,由于资金和政策的反复,遭到内部的抵制,以至最后拆散项目组的通知都发出了。有一天早晨,当时主持CDMA研发的技术人员遇到了他,他顺 便问起进展情况,当获悉项目组已解散的情况后,又气又急,“谁说要停的啊!”在中兴20年的历史中,在形势极具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他常常扮演着唯一的坚持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使中兴得以“几乎踩准了每一个市场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