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美遇生活美学什么是专家? 我们通常都认为,所谓专家则是:对某一门学问有专门研究的人;或是擅长某项技术的人则可称之为专家。但大前研一眼中的专家:专家应当要能控制自已的情感,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较强的理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无穷的好奇心和永无止境的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才称之为专家。 专业主义 作者提出:首先要有服务的态度,有顾客至上的态度,这种态度源自内心,并通过纪律加以约束;其次是对未来的预见,即战略的前瞻性:一个具有专业精神的人是要展望未来的,如果对未来毫无感知,仅仅凭借对待事业的一份热情来工作,是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顶尖人物,也就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专家了;第三则是执行能力,拥有热情与对未来的感知,却没有实际的落地执行为显依旧不行,荀子则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则都是这个意思。 以客户为第一位 1、对于从事各种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区分出哪些人是专业的,那些人只是徒有虚名,这才是“顾客至上”。 2、对客户信守誓言,自己则严守规定。 3、通过考虑顾客的顾客,可以把目标领域扩展到其他行业,这就为重新审视先有的方法提供了契机,并且有可能赢得机会,为直接的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 4、为了保障安全,必须有人能够在意外事故发生的瞬间做出果断的处理,这样的人正是专家。 5、那些仅仅按照公司的规定采取行动的人,不仅无法称之为专家,而且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铭记,从事任何工作都要首先确定自己的顾客,并发誓为顾客做出贡献。 6、对顾客而言,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是无所谓的,专家必须经常考虑顾客的利益。 不断学习,乐此不疲 1、我们需要的是这样的专家,他们从基础知识开始进行系统学习,亲身实践,对新事物反复消化并不断积累经验;经过持续的训练,他们能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提供给别人。 2、要想获得成功,先要期盼成功,对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充满自信。与此相同,如果在自信的背后没有好奇心作为助推力提供动力,是无法达到一流境界的。这一点可以说是区分非凡与平凡的决定性因素。 3、专家全身都浸透着职业化特性,他们讨厌马马虎虎地工作,因此他们对工作一如既往地勤勤恳恳,即使年事已高,也要亲临一线;即使报酬微薄,也会尽心竭力。 保有好奇心 1、好奇心不足的人,也就是怠慢自己智慧的人,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属于自我防卫型,对变化采取抵制的态度。 2、一般人都会自己认定自己能力的极限。几乎所有人都把这种极限设定得离自己的实际极限尚远,这是因为他们是依照自己以往的经验设定的,以为这样就能避免失败,也不会惹恼周围的人,更不会被别人瞧不起。因此,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现实而聪明的做法。不过,依我看,这不过是一种小聪明,这样的人只要觉得“行不通”,便会立刻放弃。 3、适可而止的心态不仅对本人,对周围的人也是有害的。这样的人大多数都在就业排行榜上最受欢迎的前10名企业中工作。糟糕的是,他们对进入并从属于大家都认可的一流企业感到非常满足,把周围人对自己公司的评价错当做是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当公司被迫变革或是必须改变事业的发展方向时,怠慢自己智慧的人必定会陷入困境。他们的工作态度和业绩也还说得过去,无法随便对他们做出安排,这样的人结局反倒更加不幸。 纪律的力量 1、无论如何完善教育制度,如何增加报酬和改善福利,也不会产生大批的专家。只有纪律——或者称之为价值观更准确些,才能培养出专家。 2、对专家而言,是不允许妥协的。所谓妥协,指的是只考虑自己的情况,而无视客户与商业伙伴的利益,凡事过于乐观。 3、在21世纪的经济世界中,我们看不清前方的道路,几乎所有的情况都没有正确答案。在无国界的世界,无法设想官僚与行业团队能够赶上网络经济发展的速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专家在“方向”与“程度”方面给出恰如其分的建议。 4、无论前提条件发生多大的变化,都能够认清深层次变化的本质,比别人发挥出更大的能力,这样的才是专家。 人人皆可成为专家 真正够专业的专家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术业有专攻。注重业,然后重视专。业是指职业、事业甚至可以理解为业绩。在选定的业内做出成绩。二是必须有敬业的理念。以服务顾客,客户至上,以客户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作出服务,为客户保密。三是专家必须要有独立意识。不受上下级、不受政府、不受利益摆布。要有职业经理人的意识。四是专家要终身学习,没有退休的概念。时刻保持好奇心和进取心。积极学习新的知识理论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五是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注重职业操守,严守职业纪律。在上述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四种能力。一是先见能力。二是构思能力。三是讨论的能力。四是适应矛盾的能力。在专业主义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要想成为专家,需要加强自身的四种能力。 第一种能力, 先见能力 如今,我们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以往的常识,正置身于全新的经济空间……推动未来世界运转的,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今后的时代所需要的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别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 “看不见的新大陆”。眼睛看不见、手触摸不到的无形活动将成为主流。过去辉煌的成功经验不仅不再起作用,甚至会成为发展的羁绊。 战略论的功与过。如今的时代,依靠某些精英学习最新理论、制定战略并严格按照战略进行实践,这种做法已经无法推动企业的发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如今的时代,改写经济常识的并不一定是实力强大的组织,个人也完全有可能做到。 推动未来世界运转的,是个体之间的竞争,而不再是国家之间或企业之间的竞争。优秀的个体之间的竞争转瞬之间便能改变世界。 今后的时代所需要的先见能力,是能够看清超脱于眼前事物的能力。任何人都能预见到的事业是不会再有什么发展的。 怀疑一切。要想学习没有常识的世界中的新常识,即21世纪的规则,首先必须有意识地让自己习惯对铭刻于心的一个个常识提出质疑。 人的大脑有一种习性,那就是“只能看到想看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从成功的体验中得到的知识和理论。 享受变化只有具备享受变化与失败的素质,或者说是从容镇定的心情、好奇心和气魄,才能成为“打破规则者”,才可能带来变化。 不怕失败,执着探索。回避争论,不习惯争论,对于具有国际水准的专家而言,是致命的弱点。 偏执狂的危机感一个高水平的偏执狂正因为具备了紧张感,他的感受力才很强,才能通过其卓越的洞察力施展自己的行动能力。 磨炼直觉能力。要想磨炼自己的直觉能力,以适用于未知的新竞争领域,并提高直觉的准确性,不仅需要抛弃古老的经验与价值判断,而且必须在新的经济空间中努力积累经验。 对事业倾注全力无论描绘的商业计划有多么辉煌,如果没有“必胜”的强烈信念,便无法成就事业。 第二种能力,构思能力 在生存的竞争中,仅凭先见能力出众并不足以取胜……要想成为新竞争领域的霸主,不仅要能够抓住机会,还要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也就是说要在所预见到的未来蓝图的基础之上,构思新的事业并付诸行动。 仅有先见能力是不够的,一些企业尽管富于先见性,但由于没有冷静地思考如何走向成功而被淘汰,在市场中销声匿迹,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 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即使具备先见性,在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尚未得到满足,或是无法严密地证实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单纯追求技术上的可能性,也只能以白日梦而告终。 把握变化的速度与规模。产业发展的历史便是企业被淘汰的历史,特别是IT网络革命以后,事业环境的不确定性迅速增强。受此影响,全球企业大规模破产。未雨绸缪。正向成倍发展的企业和负向成倍衰退的企业壁垒分明,不存在模棱两可的中间企业。总之,只有两种情况——成功与失败。 “and”还是“or”?如果我们想要与旧大陆的产业基础保持联系,那么要想在新大陆取得成功则会变得非常困难。 勇于自我否定为了使预见到的机会和事业不至于变为空想,我们必须有自我否定的勇气。在任何时代,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 视成功为“过去时”。自我变革没有止境,它通过由先见到构思、再由构思到先见的不断循环得以实现。 追求“深度经济”。“人不是不喜欢变化,而是讨厌自己被改变。” 第三种能力,讨论的能力 当我们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与成功的模式时,从理论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至关重要……讨论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与素质,我们有可能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而且无论我们从何时开始练习,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避免对企业发展无益的讨论。故作学者的姿态以及耍小聪明的态度有百害而无一利,而客客气气的态度则会成为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符合逻辑的思考vs.符合逻辑的讨论。当我们看不清前进的道路与成功的模式时,从理论上展开充分的讨论至关重要。 讨论的能力。可以后天养成讨论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与素质,我们有可能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而且无论我们从何时开始练习,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逻辑是全球唯一的通用语。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首先建立假说,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确保提问符合逻辑对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非常明确,寻找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切入点,这才是提问的关键。 倾听的能力与说服的能力。即使自己的结论与对方的主张大相径庭,但如果能够提供确凿的根据并通过对这些根据进行分析得出新的观点,也会使对方产生倾听自己主张的欲望。 不可掉入诡辩的陷阱我们必须养成这样的习惯:当人们的意见惊人的一致时,回到讨论的出发点,重新审视结论的依据与议论的主旨。 尽情讨论,直到权威者发话。明知不合时宜,但还是敢于对前提提出质疑,这一点非常重要。 符合逻辑的反驳。首先“守”住自己不受到攻击;其次攻“破”对方逻辑的薄弱之处,指出对方目标的错误;最后双方共同“离”开最初的讨论,第转移到最佳境地。 成功始于坚定的信念。仅凭完美无缺的逻辑结构是无法获得事业成功的,特别是无形的构想,我们只有依靠坚定的信念与执着的精神去推进。 一个思考的过程:产生疑问,把自己的想法落实到语言,追根问底,用自己的头脑寻找答案。 第四种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 经营中也包含着互相矛盾的事物,或者说需要同时解决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仅凭逻辑所无法认清的……提高生产率并强化销售能力便能够增加收益——在当今的世界中,以往曾带来成功的这一模式已不再通用。如今需要的不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并还原为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 企业经营没有唯一的最佳答案。经营上的“答案”几乎都是建立在决策者主观判断的基础之上,判断失误,损失就会加重,我们必须牢记这一点。 经营中包含的矛盾。如今需要的不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并还原为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的能力正确的指挥方法与经营者的灵性与人格有关,是非常微妙的,人们即使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掌握。 集权与分权。扬弃矛盾的能力在不断思考之中得到磨炼。商务专家是不能仅凭简单的二元论思考问题的。 全球化与本土化。企业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必须考虑“按客户需求定制”。 竞争与顾客细心考察顾客的需求,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对公司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由行动进行周密的分析至关重要。 自由与统率。如果对组织的领导力随着权力的集中而增强,个人变成组织的一个齿轮,便难以产生自由的构思。这样,组织便丧失了灵活性,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左脑与右脑人类具备两种能力:用左脑说话、理解并进行逻辑思考;用右脑进行感性、直观的思考,这主要是通过对形象的认知而并非语言来完成的。 解决问题从逻辑思考开始。首先以事实为依据提出问题。在此使用的是掌管分析和逻辑思考的左脑。其次,在探索战略方法的过程中,运用能够产生直觉与创造力的右脑,广泛寻求答案的可能性。以事实为基础,再次验证并评价从中得出的答案,探讨利害得失、是否有可能实行、是否有人胜任、组织的接受能力等,缩小选择的范围,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必须再次改为用左脑思考。这就像手风琴拉开后又合起来一样。只有这样做,才能制订出解决方案。 总之,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具有明确的远景目标。能否描绘出事业发展的远景,依靠的是人。 战略要靠人来制定,因此要明确角色与明确时机的重要性。组织框架非常重要,最近几乎所有获得成功的企业都是以打破现有的框架为起点的。 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前研一强调“希波克拉底誓言”对于企业职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专家的词源本是“profess”,意思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希波克拉底誓言的具体内容有9条,在医学院中,立志成为医生的学生们要依照这一誓言宣誓。 1. 请允许我行医,我要终生奉行人道主义。 2. 向恩师表达尊敬与感谢之意。 3. 在行医过程中严守良心与尊严。 4. 以患者的健康与生命为第一位。 5. 严格为患者保守秘密。 6. 保持医学界的名誉与宝贵的传统。 7. 把同事视为兄弟;不因患者的人种、宗教、国籍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8. 从受孕之始,即把人的生命作为至高无上之物来尊重。 9. 无论承受怎样的压力,在运用自己的知识时也不会违背人道主义。大前研一先生认为这个誓言充分体现了专业主义精神,应该大力提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