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至庄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经济学家名人故事:邹至庄_2000字

邹至庄的父亲邹殿邦是广州商界的领袖。邹至庄自小从父亲处得到了两个最重要的教诲:一是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立场;二是要有恒心和毅力,只有不断积累过往的经验并学习新的东西,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后来邹至庄自己从经济学中得到了另一条体会,即与别人共事,一定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他发现,从本质上讲,经济学是一门以个人主义哲学为灵魂的学科:单独决策要讲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合作决策则要讲求激励兼容,即设法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对方利益最大化。父亲教导的人生哲理与经济学理论原来也是“兼容”的。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研究事实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学到待人处世的哲学。 邹至庄真正独立地进行经济学研究,是从寻找博士论文题目开始的,他感慨地说,这一过程非常不容易。事实上,不止他一人有类似的经验。找一个合适的博士论文题目往往比写作过程更困难,因为题目太大可能无法驾驭,但题目太小又难出新意,它既要考人的判断力,而又与运气有关。 1951年,邹至庄到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由于第一年就通过了学科考试,所以在1952年他就取得了硕士学位。之后的一年,他既不用上课也不用读书,于是满怀把握,以为两年之内就可以把博士论文写完,谁知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竟还找不到合适的题目。 但邹至庄这样折腾一年,决非白白浪费,他得到了很多无形的训练。从写博士论文开始,他就形成了这么一个研究进程:先花时间把有关的经济理论弄清楚,然后再接触实际的数据资料,之后研究成果就会水到渠成地出来。他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题目,那就是研究美国的汽车需求,因为他曾修读过“消费需求理论与计量”,对有关的理论相当熟悉,而且自己也很有兴趣,所以就选择了汽车这种耐用品作为研究对象。 邹至庄最终在1955年完成了《美国汽车需求》,并在两年后(1957年)出版。围绕他的这篇博士论文,曾发生过不少有益的争论。芝加哥学派的学术作风向来以强悍着称,研讨会上的争辩更是从来不留情面,着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是邹至庄的指导老师之一,他为人比较顽固,他们两人辩论的时候简直就跟吵架没两样。弗里德曼直嚷:“不对!不对!”但事后他又对邹至庄说:“要是你写的东西没有价值,我不会和你吵;正因为你写得好,我才和你吵。”看来,能跟弗里德曼大吵一场也是要有资格才行的。 1960年,邹至庄发表了他的成名作——《检验两条线性回归方程式的系数是否相同》,在这篇论文中,他提出了着名的“邹氏检验”(Chowtest),邹至庄由此在经济学界声誉鹊起。 对于如何做学问,邹至庄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觉得,只要每天有三四个小时头脑清醒全力以赴地思考问题,就够了;即使是富于独创性的问题,有五个小时也可以了。至于思考什么问题,可以在每天起床时先考虑一下。如果对一个问题,每天都能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日积月累起来,几个月后,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对大的研究方向,邹至庄则觉得应以兴趣为主,机会为辅。如果没有兴趣,研究一定做不好。但如果光有兴趣,没有机会,也难以成事。不过总的来说,邹至庄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为他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验。曾有两家电脑公司为权益纷争而诉诸法院,请他和斯蒂格勒代表其中一家公司提供证词。这是份报酬非常优厚的差事,因为他代表公司去加州准备出庭,自出门那一刻开始计算,包括乘飞机、住宿旅馆的时间都算在里面,付给他们200美元的时薪,就是晚上在家里阅读有关文件、书籍也同样计费。但干到后来他深感厌倦,觉得就学术研究而言,这件事实在没有什么价值,所以也就不想赚这钱了。官司前后持续了一年,结束的时候,他大有如释重负之感。 邹至庄在促进中国与美国经济学界交流方面也有重要贡献:1984年的微观经济学暑期班结束后,他到华东一带旅游,其间,他写信给当时的高教司副司长兼北大教授夏自强、王复孙、王泽农三人,表示愿意与教育部合作,选派优秀的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学。邹至庄回到美国一个星期后,教育部回复接受他的建议,于是在1984年底就开始了第一批留美学生的考试。第一批参试者有一百六十多人,其中63人经邹至庄安排出国,1985年开始正式派遣出国。自此至1988年的四年里,邹至庄一直都在帮助中国学生到美国攻读经济学。 但后来,邹至庄发现,经他选派出国的留学生,有95%之多,最终留在美国没有回去。同邹至庄一样热心于帮助中国学生赴美学物理学的李政道,在遇到同样的情况后十分不满。但邹至庄却有与李政道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选派学生出国留学,无论如何都是件好事:首先,人们为争取出国,积极投入到经济学的学习之中,因此使经济学在中国大陆得以迅速发展,仅仅是这一点,就已使中国的经济学界受益不尽。其次,他觉得栽培留学生的目的,不应只将目光狭隘地局限在中国,而应看作是为世界培养人才。这些留学生不管最终留在美国还是中国,不管是教书育人还是从事学术研究,总还是有益的。最后,留学生虽然留在美国,并不等于他们就不肯或不能为中国服务,有时短期回国讲学,或利用在国外的便利,协助国内的学者到国外访问,及筹集国内学术活动所需之经费等等,都一样是为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有了这样的想法,再加上邹至庄是一个身体力行的自由学者,坚信自由是个人进行抉择时所需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因此,他不像李政道以及在国内协助学生出国的教育部官员那样,竭力说服留学生回国。如果有留学生去问他这方面的问题,他一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作长远的考虑,以学生本人的效用最大化为原则。邹至庄提出,只要中国内部的经济及其他环境改善,即使是外国学者也会不请自来,更不必说有着浓厚的报效国家的道德情结的中国人了。这大约也是一种经济学的思路吧。

邹至庄检验的功能与如下哪种方法最为接近

跟时间序列分析接近。邬至庄检验,即部检验(Chow test),是一种统计和计量经济的检验。它可以测试两组不同数据的线性回归系数是否相等。在时间序列分析中,邬检验被普遍地用来检验结构性变化是否存在。邬检验是由经济学家邬至庄于1960年发明的。

SPSS软件中如何进行邹至庄检验?chou-test?还是chowtest?怎么操作

很经典的统计软件,有中文版了吗?读书那会儿统计老师叫我们玩来着,不过N久没有碰过了。嘻嘻!自己到网上找找看吧。这个是教程的网址:http://www.8sta.com/soft/soft/Index.html希望能帮到你啊。

邹至庄的评价

1、邹至庄成功地利用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了解,以及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方面的专业知识,将之融合为对自从1980年以业中国经济进步的评估,并且融于这个新世纪。他的著作提供了对一个在世界上具有战略地位地区的权威性解释。对于这个地区,外行人所知甚少,因而需要知之更多。——劳伦斯·克莱茵,宾夕法尼亚大学2、在《中国经济转型》一书中,邹至庄展示了欺和为经济学家20多年与中国经济、众多的政府官员和学者颇有意义的接触的洞察力。他非常成功地把历史信息和体制信息与大量系统分析经济的事例相结合。本书的经济分析以一种透彻明了的方式加以展开,使得这本著作适合于经济学家与一般读者。——D·盖尔·约翰逊,芝加哥大学3、很少有经济学家像邹至庄那样对中国所知甚多。这是一部渊博的著作。该著作的成就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标准的著作参考。——奥利维尔·巴朗查德,麻省理工学院4、邹至庄卓有成效地表明,现代经济学这一强大无比的工具完全适用于中国,尤其是如果对中国颇具特点的历史与独特的体制仔细斟酌的话。我不仅向经济学家与学生大力推荐此书,而且也向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个国家经济的人大力推荐此书。这个国家很可能成为本世纪的领导者之一。——格得·贝克,芝加哥大学5、邹至庄的《中国经济转型》一书综合了经济理论与经验证据,对当代中国经济的方言面面进行了严格与全面的考察。我大力推荐此书作为这一主题的入门书。——詹姆斯·J·海克曼,芝加哥大学

邹至庄检验的功能与如下哪种方法最为接近

跟时间序列分析接近。邬至庄检验,即部检验(Chow test),是一种统计和计量经济的检验。它可以测试两组不同数据的线性回归系数是否相等。在时间序列分析中,邬检验被普遍地用来检验结构性变化是否存在。邬检验是由经济学家邬至庄于1960年发明的。

邹至庄检验的缺点

邹至庄检验的缺点如下。1、对时间数据所处的位置很敏感。2、趋势变动区间情况会很复杂。3、判断结构在预先给定的时间不足。

邹至庄检验需要知道结构变化发生的因素吗

邹至庄检验需要知道结构变化发生的因素。只有提前知道结构变化的因素才可以对症下药,把时间序列数据分成两部分,其分界点就是检验是否已发生结构变化的检验时点。邹至庄检验用于判断结构在预先给定的时点是否发生了变化的一种方法。

邹至庄检验可以发现结构不稳定的来源吗

邹至庄检验不可以发现结构不稳定的来源。邹氏检验法是由邹至庄提出的,用于判断结构在预先给定的时点是否发生了变化的一种方法,邹氏检验可以判断模型结构是否稳定,但无法判断影响模型结构的具体部分,即邹至庄检验不可以发现结构不稳定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