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总书记
现代管理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智慧相结合,在本次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现代管理的三要素:“人”“财”“物”;其核心是对“人”的经营与治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精髓,恰恰是对“人”的探索和思考,即如何实现“内圣外王”的境界,这是一种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这种精神就是国学精神,是以儒释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和演绎的人生智慧,本课程将浓缩儒家的勤奋敬业,道家的真实自然,佛家的持戒修心等,把国学经典智慧与现代企业治理做到最融洽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于现代管理:企业治理、企业文化建设、修身齐家、品德修为、人文素养提升与践行。
本次课程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发组织成员:发于自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敢于作为,为达成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管理的启迪,尤其是为人处世的合规(即符合情、理、法的处世艺术)和忠敬(即对职业的忠诚和工作中的敬业)的智慧;当今市场环境变化多端,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地更新迭代中,现代人才更要把握住治理的真谛和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世界声名远播。
《国学智慧与管理实践》在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包括:
1、传统文化层面:彰显出中华文化的精神底蕴---礼义廉耻的君子人格
2、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企业发展层面:实践中持续发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共识
企业和个人追求“向上”“向善”,最终实现“明德”完善人格,建立持续“向上”“向善”的心境和意念,塑造更精彩的人生
课程收益:
● 自我管理--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文学经典中的为人智慧孝悌忠信与礼义廉耻
● 行动管理--成就人生事业辉煌:史学典籍中的为学智慧止于至善与知行合一
● 管理境界--经营企业基业长青:哲学思维中的为政智慧在明明德与兼济天下
授课时间: 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总裁班、公开课、企事业单位各级管理人员;
课程大纲
绪 论 篇:中国式管理的智慧---上下五千年的管理之道
1、上古---皇道--无为而治: 无为之法,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行不言之教
2、道家---帝道--以德教化: 恩信之法,以德教民,以德为尊,以诈为耻
3、儒家---王道--仁义礼智: 用德和智,行仁义之法,提倡教化仁政,崇德尚贤
4、法家---霸道--依法治理: 依法治国,用智和力,以力服人,以利诱人,万民畏法而顺之
案例:伏羲、女娲、神农---管理境界与领导艺术
案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德行管理与领导魅力
案例:禹夏、商汤、周文武---求仁得仁的管理格局与领导行为
案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权势与上位的管理目的与领导术数
第一篇 中国式奋斗的起点---品格修养与情绪管理
《论语》“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与“上善若水”;《孙子兵法》“将者,智信仁勇严”
中国智慧倡导为政者首先要做一位君子,即做人先做事,
现代企业管理强调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学会自我管理,
一、品格修养---君子人格
第一讲:自我管理--立志--做君子
1、做一位优秀管理者---君子不器:全才、专才、平才、庸才
2、做一位合规管理者---君子四非: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3、做一位工匠管理者---君子四道:行恭、事敬、养民、使义
案例:子贡的自画像与君子特征:自我认知的管理
案例:颜回安贫乐道与君子自律:自我约束的管理
案例:子产行为处世与君子之道:行为处事的管理
第二讲:立命与立志---正确认知自我管理与人生使命的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命---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案例:孔子的人生阶段性成就对与现代职业规划的启发
案例:孟子谈主观意识与客观环境对目标达成的重要行
案例:阳明先生“读书为做圣贤”的志向与追求的目标
第三讲:管理者的格局与境界---自我管理+管理他人+接受管理
1、与天地合其德: 创造价值和解决问题
2、与日月合其明: 工作方法和意识形态
3、与四时合其序: 遵循规律和注重整体
4、与鬼神合其吉凶: 为人处世知行合一
案例:伏羲画卦---易经的核心思想引发管理意义的探讨
案例:阴阳两仪---解析管理立场与管理形势的重要特色
案例:四象四时---儒释道管理智慧应对不同的管理对象
二、情绪管理---心性修炼
第一讲:管理者的情绪管理与压力:心性修炼积极阳光
1、 讲解情绪的来源:七情六欲、五毒四季、三心二意
2、 情压管理的法则:儒家的定、道家的静、禅宗的净
3、 心性修炼的密码:修身→修心→修为→修炼→修行
案例:儒家修身---孔子设定人生价值
案例:道家修炼---老子启迪管理智慧
案例:佛家修行---释迦摩尼留下管理戒律
第二讲:管理者的情绪管理---七情六欲与五毒六躁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案例:角色转化---达摩与弟子慧可的对话“我已为汝安心竟”
案例:穷究物理---阳明格竹:心灵与外物之间的关联发展
案例:黄帝内经---医家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的内外联系
案例:六祖坛经---五祖弘忍对六祖惠能的告诫“应无所住”
第三讲:不要总是怨声载道:“怨恨恼怒烦”自身情绪和外在情绪的相互作用
1、怨:怨气是一切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恨:羡慕嫉妒之后的情绪结果与波及范围;
3、恼:不被理解或者极端愤怒不能得以发泄;
4、怒:自身的伤害与对他人的伤害不成正比;
5、烦:烦躁--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6、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7、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8、“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案例:王凤仪关于五毒伤五脏:引发情绪与行为管理的探讨
案例:孔子“不怨天,不尤人”:启迪管理者的高情商应变
案例:老子“利万物而不争”:管理就要“寒胜热。静胜躁”
案例:禅宗慧根“顿悟,渐悟”:管理的目标就要实现“自觉”
第二篇 中国智慧与中国式管理---识人用人与团队建设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与“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道德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与《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中国古圣先贤从古至今对于“人”的认知与判断可谓智慧的源泉,可以为当今借鉴,
现代企业在管理中如何知人?如何用人?如何打造一支卓越团队?
一、中国式管理:识人用人---人心,人性,人欲
第一讲:儒释道兵法智慧---知人心
1、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2、修己成仁:品德第一,懂事比能做事更重要
案例:尧舜禹---治世安邦的核心思想与当今企业管理的启迪
第二讲:儒释道兵法智慧---通人性
1、人性善恶之辨与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
2、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对于管理的启迪
案例:天泉证道四句教---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提升管理境界
第三讲:儒释道兵法智慧---用人欲
1、孔子:富与贵,人之欲也;贫与贱,人之恶也
2、韩非子:舆人成舆与匠人成棺的利之所在
2、王阳明:减一分人欲,便复得一分天理
3、曾国藩: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案例:曾国藩如何把没有执行能力的“农民”转化成战斗力强悍的“湘军”
第四讲:儒释道兵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三人”汇总
1、 修己自省:现代企业管理者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2、 成人达己:管理他人和教育他人就是要沟通和服务
3、 忠诚敬业:接受管理和接受教育就要沟通善于交流
4、 知人心---了解和把握人心动向的高明以及自知的精明
5、 通人性---“人性向善”情理兼修的人性沟通与制度管理
6、 用人欲---正确认知“富贵人之所欲”并加以沟通引导
案例:孙武治兵---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案例:孔子治人---克己复礼,不知礼,无以立
案例:老子治世---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第五讲 《尚书·大禹谟》“十六字真言”识人用人在现代业管理中应用
1、人心惟危:人心变幻莫测---真实理性与主观感性的合二为一
2、道心惟微:道心中正入微---现代企业沟通工作为何如此微妙
3、惟精惟一:君子务本精益---现代企业中高效沟通的具体实施
4、允执厥中:把握分寸尺度---现代企业中管理教育要因类施教
案例:老子说道---道心微妙:体悟妙用的管理智慧
案例:释子说法---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的默契管理
案例:孔子说仁---执两用中:叩其两端的合理管理
第六讲:简述中国古代识人之术
1、儒家行为学: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2、医家取象学:“少阳、老阳、少阴、老阴”四象体质与性情
3、阴阳家五行学:“金、木、水、火、土”五行体态与性格
案例:孔子预测子路“不得善终”---言谈举止可识人
案例:岐伯诊断体质“医易同源”---望闻问切可知人
案例:邹衍创立五行“相生相克”---气场能量可用人
二、 中国式管理---卓越团队的打造
第一讲: 知人先知己---“知己知彼”的团队“百战不殆”
1、知人者智:如何知人---掌握沟通“读心术”
2、知之者明:如何自知---规避沟通“受钳制”
3、胜人者有力:沟通方法--引领沟通“主方向”
4、自胜者强:智者事易---主导沟通“有成效”
案例:苏秦六国封相---“读心”以达成沟通目的
案例:已不入定,牧人不正---“胜人”以管理
第二讲:三同之道---组织内部的团队建设
1、认同智慧--同声相应:沟通的基本前提是尊重
2、赞同智慧--同气相求:相处中的彼此相互欣赏
3、和同智慧--和谐相处:如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
案例:阳明先生教弟子王艮---人人皆可为圣人
案例:曾国藩---心胸豁达才是真正的大人风度
案例:园中花草与岩中花树---看待事物角度不同
第三讲:《礼记 · 大学》三纲领与卓越团队角色认知
1、领导层面:在明明德---为政以德与思不出其位
2、执行定位: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3、沟通艺术:在亲民--乾卦九二爻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4、目标达成:在止于至善、愿景的规划、引导的魅力
第四讲: 知人为用人+用人为做事---取长而补短与寡欲而后敏思
1、克己复礼---存天理与灭人欲的人心人性
2、浅欲生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3、智者不迷---听贵聪,目贵明,辞贵奇
4、智者不用其所短---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5、为强者积于弱也---天下大事必先作于细
6、欲要得之先舍之---工作生活的付出收获
案例:舜帝“垂手而治”与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
案例:曾国藩对王錱的执行力“超前”与“超强”的不悦
案例:孔子、孟子、范仲淹、王阳明、曾国藩等实现目标
第三章 中国式管理与职场社交智慧
《论语》“五湖四海皆兄弟”;“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出则悌”
《道德经》“上善若水之言善信,与善仁”;“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人生十二事: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
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
其中如何在职场结交贵人?职场人如何相处?什么样的人可交?什么样的人不可交?
本章将融合古圣先贤案例与现代企业管理,讲述职场相处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第一讲: 人生若要贵人助 首先知道和谁处
1、君子自处:慎独自省--吾日三省吾身
2、君子交友:与善人居--三交与三不交
3、君子处下:周而不比--取得群众信任
4、君子处上:信而后谏--得到上级支持
案例:曾子“十目所视”的自我批评
案例:颜氏家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第二讲: 社交用五宝 相处没烦恼
1、自我独处的行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平级相处的标准: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3、成事不说的结果:牢记不做事后诸葛亮
4、遂事不谏的境界:既已发生的权变思想
5、既往不咎的核心:对下宽容的厚德载物
案例:曾子“十目所视”的自我批评
案例:颜氏家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第三讲:中国式管理与中国式相处之上位篇:用好上级
1、与上级相处的智慧:过于亲密则会过犹不及
2、被上级赏识的智慧:有能力、懂规则、无背景
3、被上司提携的智慧:高不成、先低就、耐得住
4、与上司沟通的智慧:先了解、得信任、再建议
案例:曾子成与穆彰阿之间的彼此成就
案例:夫差对伍子胥由敬到侮,由爱到恨
第四讲:中国式管理与中国式相处之共事篇:和谐平级
1、与志同道合的同事相处:三观相同的同事相处默契
2、与同道不同频的同事相处:三观不同的同事从容应对
3、对同志不同智的同事相处:唯贤是举宽容的积极推荐
案例:曾子总结子路、颜回、曾点的相处模式
案例:子贡问孔子如何能够与朋友相得益彰
第五讲:中国式管理与中国式相处之御下篇:带兵之道
1、面对下属的进步:扬善于公庭的积极肯定
2、面对下属的错误:归过于私室的交心交情
3、面对下属的背叛:辩证分析是原谅与惩罚
4、激励下属的自觉:了解人欲更要把握人心
5、赏与罚的艺术性:不吝名利与秉公的赏罚
6、谈主义和讲利益:合众人之私成一己之公
案例:曾国藩对待李元度与李鸿章的不同管理
案例:吴起对待士兵的待遇激发下属的拼搏斗志
第六讲:中国式管理与中国式相处之自处篇:内圣外王
1、修身是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慎独是君子:若人不知 己莫要为
3、身教是王道:以身作则方不令而行
4、晓事与办事:知上下轻重大小缓急
5、做人留余地:盛时想衰上场念下场
案例:乾隆与刘墉之间的君臣问答启发时间管理
案例:资治通鉴中的功臣下场与曾国藩的明哲保身
总结篇章 “道·德·修·善·爱”五字真言与现代管理
第一讲:幸福有道---道在心中更在行中
1、易经大道:一阴一阳之谓道
2、儒家本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3、道家几道:道法自然,故水几于道
4、医家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5、兵家修道:修道而保法 惟民是保
案例:汉武大帝的罢黜百家与“意识形态”的统一管理
第二讲:德者得也---有德此有财
1、易经大德:天地之大德曰生的创造价值
2、儒家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立身之本
3、道家玄德:不辞不有不恃不宰功成不居
4、医家全德:志贤少欲 心安不惧 病安从来
5、佛家功德:已生功德心 即无功德业的禅机
6、兵家五德:智信仁勇严与人生管理相结合
案例:梁武帝萧衍与菩提达摩的对话---“管理本分”
第三讲:修齐治平---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1、儒家的修身:克己复礼的为人处世
2、道家的修为:清静无为的治世智慧
3、佛家的修行:精进般若的人生境界
4、医家的修真:精神内守的天地同寿
5、兵家的修道:令民与上同意的统一
案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含义
第四讲:让世界充满爱---爱是人类共需
1、儒家仁爱---亲亲尊尊 兼济天下
2、道家慈爱---天将救之 以慈卫之
3、佛家普爱---普度众生 离苦得乐
4、墨家兼爱---交相利 兼相爱
5、兵家爱兵---视卒爱子 可与俱死
6、基督博爱---恒久忍耐 爱人如己
7、古兰经至爱--至仁至慈 坚忍慈悯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第五讲:友善之善---善心善念 善因善果
1、易经的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人生是一个过程
2、儒家的善:止于至善---人生要清晰的最高目标
3、道家的善:上善若水---经营人生要有行为艺术
4、医家的善:乐善好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5、佛家的善:善哉善哉---人生最终结果是觉悟圆满
6、中国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之善
案例:易经49卦“革卦”的上下卦含义---管理语言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 《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6.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7. 《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注: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印发,深刻体现了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高度自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植根于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红色精神谱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灵魂,彰显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恪守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为核心的政党价值观,实现了真理性和价值性的统一,充满思想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和文化的力量。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