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值得后人去学习与传承,特别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为人、为学、为政的智慧应用,例如:
《周易》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提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德经》鼓励:上善若水;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孟子
职业生涯规划:古称“修身智慧”,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因此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的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自律素养是人对生活的看法,是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本次课程将运用国学经典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个体的发于自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敢于作为,
《国学素养与职业规划》在本课程中有非常详细的论述,其中包括:
1、传统文化层面:彰显的是君子人格和知行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底蕴
2、时代精神层面:奋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企业发展层面:实践中持续发展、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管理
课程收益:
● 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用国学为人智慧规划职业生涯
● 为政以德与知行合一:用国学为学智慧强化职业素养
●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用国学处世智慧成就职业辉煌
授课时间:0.5天 6小时/天
课程对象:企事业单位的优秀员工、基层员工
课程方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国学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大纲
绪论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2. 如何运用国学素养规划职业生涯
第一篇 国学素养修炼--职业生涯规划的六部曲
一、乾卦自强不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1、潜龙勿用---自强不息的忍耐千万与千万忍耐
2、见龙在田---把握机遇的勇于担当与积极进取
3、惕龙乾乾---慎言慎行的兢兢业业与殚精竭虑
4、跃龙在渊---与时俱进的把握时机与努力提升
5、飞龙在天---修齐治平的头脑冷静与深入群众
6、亢龙有悔---功成不居的改过责己与迅速调整
二、职业生涯中的止于至善---人生目标与人生境界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第二篇 国学素养---职业规划的四项修炼
一、王门四规与阳明成圣的修炼之路---事上炼
1、自我之志---在明明德的人生追求
2、自我改过---三省吾身的不断修正
3、自我勤学---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精进
4、自我约束---持戒与行为规范的自律
二、职场中的修炼与不良情绪的解决之道
1、怨:怨气是一切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恨:羡慕嫉妒之后的情绪结果与波及范围;
3、恼:不被理解或者极端愤怒不能得以发泄;
4、怒:自身的伤害与对他人的伤害不成正比;
5、烦:烦躁--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传习录》;
2.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阳明心学;
3. 中国历史概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革命史;
4.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5. ***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 《东方管理学》,苏东水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7. 《曾国藩与中国式领导力》,宫玉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
8. 《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